CN108808286B - 传输座 - Google Patents

传输座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808286B
CN108808286B CN201710285698.XA CN201710285698A CN108808286B CN 108808286 B CN108808286 B CN 108808286B CN 201710285698 A CN201710285698 A CN 201710285698A CN 108808286 B CN108808286 B CN 10880828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otch
pushing
electrical connector
piece
bas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285698.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808286A (zh
Inventor
郑国亨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ac Computer Kunshan Co Ltd
Getac Technology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itac Computer Kunshan Co Ltd
Getac Technology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ac Computer Kunshan Co Ltd, Getac Technology Corp filed Critical Mitac Computer Kunsha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0285698.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808286B/zh
Publication of CN10880828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80828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80828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80828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6Bases; Cases
    • H01R13/502Bases; Cases composed of different piec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71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02Contact members
    • H01R13/22Contacts for co-operating by abutting
    • H01R13/24Contacts for co-operating by abutting resilient; resiliently-mounted
    • H01R13/2407Contacts for co-operating by abutting resilient; resiliently-mounted characterized by the resilient means
    • H01R13/2421Contacts for co-operating by abutting resilient; resiliently-mounted characterized by the resilient means using coil spring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一种传输座,包含基座壳体、连接件、推抵件以及电连接器。基座壳体包含顶部及底部,顶部包含第一槽口,底部包含第二槽口,第二槽口面对第一槽口;连接件位于基座壳体内;推抵件设置在连接件的一端,推抵件于常态下从第一槽口凸出于基座壳体;电连接器设置于连接件的另一端,电连接器于常态下位于第二槽口内;其中推抵件受外力推顶,朝基座壳体内移动,并且推抵连接件带动电连接器从第二槽口凸出于基座壳体。利用本发明提供的传输座,因电连接器可隐藏于基座壳体的内部而受保护。在使用上,电连接器因连接件带动而可自由升降活动,对使用者而言,操作方便。因此,可以有效的解决电连接器容易遭外物撞击而损毁及操作繁琐的问题。

Description

传输座
【技术领域】
一种传输座,尤指一种具有保护电连接器功能的传输座。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日新月异,3C产品使用相当普遍,相对地,周边产品的使用也相当频繁,例如充电座或是传输座等,都是不可或缺的辅助产品。
由于目前在传输座的应用上,其与电脑、智能手机所连接的电连接器大多是外显于传输座的外部,对于电连接器没有任何的保护,容易遭外物撞击而损毁,在使用上也容易因电脑或智能手机的碰撞而毁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提供一种传输座,包含基座壳体、连接件、推抵件以及电连接器。
基座壳体包含顶部及底部,顶部包含第一槽口,底部包含第二槽口,第二槽口面对第一槽口;连接件位于基座壳体内;推抵件设置在连接件的一端,推抵件于常态下从第一槽口凸出于基座壳体;电连接器设置于连接件的另一端,电连接器于常态下位于第二槽口内;其中推抵件受外力推顶,朝基座壳体内移动,并且推抵连接件带动电连接器从第二槽口凸出于基座壳体。
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一种传输座,用于电性对接电子装置,传输座包含基座壳体、推抵件、电连接器以及连接件。
基座壳体包含实质上相向设置的顶部及底部,顶部包含第一槽口,底部包含第二槽口;推抵件于常态下凸出于第一槽口;电连接器,于常态下沈没于第二槽口;连接件在常态和对接状态之间相对于基座壳体移动,推抵件及电连接器分别设置于连接件,当推顶推抵件至对接状态时,推抵件通过连接件带动电连接器,使得电连接器浮现于第二槽口以电性对接电子装置。
如上述的传输座,在一实施例中,传输座还包含卡勾件,卡勾件可活动地穿设且凸出于推抵件所具有的开口中。
如上述的传输座,在一实施例中,传输座还包含至少一限位件,限位件设置于基座壳体内或上,连接件相对于限位件设有穿孔或滑轨,限位件限制连接件的移动范围。
如上述的传输座,在一实施例中,基座壳体还包含限位结构,限位结构减少连接件的自由度。
如上述的传输座,在一实施例中,传输座还包含第一弹性件,第一弹性件作用于基座壳体和连接件之间,使得连接件偏弹回常态。
如上述的传输座,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弹性件位于顶部内且作用于连接件和设置于基座壳体的限位件之间。
如上述的传输座,在一实施例中,传输座还包含第二弹性件,第二弹性件的弹力作用于电连接器,使得电连接器朝第二槽口偏弹。
如上述的传输座,在一实施例中,电连接器设置在电路板上,且第二弹性件作用在电路板及连接件之间,使得电路板连带电连接器一同偏弹。
依据本发明各实施例所提供的传输座,电连接器可隐藏于基座壳体的内部而受保护。在使用上,电连接器因连接件带动而可自由升降活动,对使用者而言,操作方便。因此,可以有效的解决上述先前技术所遭遇的问题。
以下在实施方式中详细叙述本发明的详细特征以及优点,其内容足以使任何熟习相关技艺者了解本发明的技术内容并据以实施,且根据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申请专利范围及图式,任何熟习相关技艺者可轻易地理解本发明相关的目的及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绘示传输座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绘示传输座的常态图。
图3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绘示传输座的对接状态图。
图4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绘示传输座的立体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绘示传输座的立体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绘示传输座的底部的立体局部剖面图。
图7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绘示传输座的使用状态图。
图8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绘示传输座的使用状态图。
图9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绘示传输座的顶部的局部放大图。
图10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绘示传输座的顶部的分解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绘示传输座的底部的分解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绘示传输座的分解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绘示传输座的局部分解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配合图示和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为达成预定发明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到的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所提供的方向用语,诸如上、下、左、右、前或后等,仅用于参照随附图式的方向以利说明,而非用于限制本发明。除此之外,在未背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之下,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可实行为数众多的变更及修改,如此衍生出的实作范例也会落入本发明范畴中。
请参阅图1至图3,图1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绘示传输座的立体示意图。图2及图3分别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绘示传输座的常态和对接状态图。传输座1包含基座壳体10、连接件11、推抵件12以及电连接器13。
基座壳体10包含实质上相向设置的顶部101及底部102,底部102实质上面向或面对顶部101,顶部101及底部102可互相正对彼此,且两者之间的距离可搭配电子装置2的长度或宽度;顶部101具有第一槽口1011,底部102则具有第二槽口1021,第二槽口1021实质上面向或面对第一槽口1011,换言之,第一槽口1011和第二槽口1021实质上分别相向设置于顶部101和底部102,第一槽口1011和第二槽口1021可互相正对彼此,且两者之间的距离可搭配电子装置2的长度或宽度;连接件11位于基座壳体10内;推抵件12设置在连接件11的一端,推抵件12于常态下从第一槽口1011凸出于基座壳体10,如图2所示;电连接器13设置于连接件11的另一端,电连接器13于常态下位于基座壳体10内且对应于第二槽口1021,电连接器两侧13具有金属导柱6;如图2至图3所示,当推抵件12因受外力推顶而朝基座壳体10内移动时,推抵件12带动连接件11,使得电连接器13从第二槽口1021凸出于基座壳体10。
换言之,当推抵件12处于上述的常态下时,表示传输座1的推抵件12尚未接受外力的情况,其中外力可以是使用者所施加,或者是手持电子装置(如平板电脑或智能手机)的一部因顶持或抵靠推抵件12所施加。在使用上,当施加外力于推抵件12时,推抵件12会朝基座壳体10内移动。此时,推抵件12带动连接件11,而连接件11再带动电连接器13从第二槽口1021凸出于基座壳体10。而于移除所施加的外力时,推抵件12可在重力作用下回复常态下状况(凸出基座壳体10)。此时,连接件11及电连接器13皆同时连动而回复常态下的位置,其中电连接器13移动回第二槽口1021内。
如此,在常态时,电连接器13隐藏在基座壳体10内,基座壳体10便可提供电连接器13有效的保护。而在使用时,电连接器13可移动至基座壳体10外而顺利进行所需的使用,在操作上相当简易、便利。
另外,在第一实施例中,传输座1还包含第二弹性件17,第二弹性件17作用于电连接器13与连接件11之间,使得电连接器13朝第二槽口1021偏弹。第二弹性件17可以为压缩弹簧,如图2、图3所示,当推抵件12受外力抵持而带动连接件11向上滑移,设置于连接件11另一端的推抵件12会随着连接件11向上浮现于第二槽口1021,当进一步压缩第二弹性件17时,第二弹性件17的弹性回复力得以将电连接器13朝第二槽口1021偏弹,进而提供电连接器13足够的正向力以维持其与电子装置2之间的电性接触。
请参阅图4至图10,图4及图5分别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绘示传输座1的立体图。图6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绘示传输座的底部的立体局部剖面图。图7及图8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分别绘示传输座1于常态和对接状态时的剖面图。图9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绘示传输座的顶部的局部放大图。图10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绘示传输座的顶部的分解示意图。图11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绘示传输座的底部的分解示意图。传输座1用于电性对接电子装置2,传输座1包含基座壳体10、推抵件12、电连接器13以及连接件11。
基座壳体10包含实质上相向设置的顶部101及底部102,顶部101包含第一槽口1011,底部102包含面对第一槽口1011的第二槽口1021。换言之,第一槽口1011和第二槽口1021实质上分别相向设置于顶部101和底部102,以致于在常态下,分别固定在连接件11位于顶部101侧和底部102侧的推抵件12和电连接器13,会自然因为重力而一同向下沈没,其中电连接器13于常态下沈没于第二槽口1021,借此减少遭受碰撞的机会,而推抵件12于常态下凸出于第一槽口1011以待电子装置2将其推顶至对接状态;连接件11在常态和对接状态之间相对于基座壳体10移动,推抵件12及电连接器13分别设置于连接件11,当电子装置2先抵靠在底部102后再推顶推抵件12至对接状态期间,推抵件12通过连接件11带动电连接器13,使得电连接器13浮现于第二槽口1021以电性对接电子装置2。
上述常态下表示传输座1在未使用的情况,推抵件12为凸出于第一槽口1011,而电连接器13沈没于第二槽口1021,如图4所示。上述对接状态指使用者以电子装置2的一部顶持或抵靠推抵件12致使推抵件12移动,与电子装置2达到「对接」或「卡合」的情况,本实施例中推抵件12往基座壳体10内移动,于此过程中,推抵件12通过连接件11带动电连接器13,使得电连接器13浮现于第二槽口1021以电性对接电子装置2,如图6和图7所示。如上所述,电子装置2可以是但不限于智能手机或是平板电脑,其中电子装置2具有相对电连接器13的插槽或插口。
换言之,电连接器13因连接件11的带动可在第二槽口1021升降移动,在常态下,电连接器13隐藏于基座壳体10内而受保护。在使用的情况下,使用者以电子装置2的一部顶持或抵靠推抵件12至推抵件12逐渐往基座壳体10内移动,达到对接(或卡合)的状态时,推抵件12通过连接件11带动电连接器13,使得电连接器13浮现于第二槽口1021以顺利插接电子装置2。
更进一步的说明,与第一实施例还有不同之处在于,第二实施例中传输座1还包含卡勾件14,卡勾件14可活动地穿设且凸出于推抵件12所具有的开口121中,如图8和图9所示。具体而言,推抵件12锁固于连接件11位于顶部101的下侧,推抵件12的凸出部122则从两个锁固点123之间向下凸出于第一槽口1011,推抵件12的凸缘124位于中空凸出部122之上且向外延伸,于常态下推抵件12的凸出部122外侧实质上填满且凸出于第一槽口1011,推抵件12的凸缘124倚靠于顶部101内侧,而于对接状态下推抵件12的凸出部122则内缩于第一槽口1011。相较之下,卡勾件14是以悬臂梁的结构形式固定于连接件11,通过悬臂结构和本身塑件弹性,卡勾件14可受力变形而向上偏移。详细而言,卡勾件14的固定端锁固于连接件11位于顶部101的上侧,而卡勾件14的自由端向前延伸以形成一力臂,使得卡勾件14的自由端可在其弹性变形的范围内向上偏弹,而卡勾件14临近自由端的凸出部141则向下凸出于推抵件12所具有的开口121,其中开口121位于中空凸出部122下方,卡勾件14的凸出部141从连接件11前缘的缺口117向下穿过推抵件12的中空凸出部122,再凸出于开口121。于常态下卡勾件14的凸出部141大致上填满推抵件12的凸出部122所具有的开口121,而于对接状态下卡勾件14的凸出部141则凸出于第一槽口1011。在进入对接状态期间,卡勾件14的凸出部141可受力而向上偏离连接件11,其中推抵件12和卡勾件14的凸出部141在受力的一侧均具有导角(Chamfer)以方便导入电子装置2,在常态过渡至对接状态期间,上述卡勾件14的导角会跨过电子装置2的后方边缘,并可进一步落入电子装置2的前方边缘或上部的一相对凹槽中,借此提供一卡合触感,反之亦然。因此,卡勾件14亦有固定电子装置2上部的功能,使电子装置2不会向前或向后倾倒。在本具体实施例中,卡勾件14的两侧均具有导角,若欲从对接状态下的传输座1取出电子装置2,仅需扳动电子装置2使得卡勾件14另一侧的导角跨过电子装置2的前方边缘,待电子装置2上侧脱离推抵件12和卡勾件14后即可顺利取出,与此同时,位于底部102的电连接器13会同步沈入第二槽口1021,借此避免受到电子装置2的弯折。然而,在其他具体实施例中,则是扳动电子装置2使得卡勾件14另一侧的导角跨出电子装置2上部的一相对凹槽以脱离对接状态。
除此之外,基座壳体10还包含挡止部103,可阻挡上述的电子装置2在对接状态下倾斜,具有定位的功能。而另一方面,请再参阅图4,基座壳体10的底部102也可设有限位结构104,例如为配合电子装置2底部尺寸的挡体104a或凸块104b,电子装置2的底部可置放于挡体104a或卡合于凸块104b,通过限位结构104提供电子装置2的底部(插槽)定位的功能。在本具体实施例中,电连接器13为多针弹簧插头连接器(Pogo Pin Connector),相对地,在电子装置2侧则相应电连接器13设置有对应的插座连接器。然而,在其他具体实施例中,电连接器13也可以是弹片连接器(Spring Connector),电子装置2则相对设置有对应的导电接垫。上述限位结构104用以确立电子装置2端的电连接器与传输座1的电连接器13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也就是说,使用者先将电子装置2含有对应电连接器的底部置入或对准限位结构104,接着进一步将电子装置2的顶部推抵或推顶推抵件12至所述对接状态,与此同时,推抵件12会带动连接件11,连接件11再连动电连接器13,使得电连接器13自第二槽口1021向基座壳体10外移动,以顺利插接电子装置2的对应电连接器。换言之,当电子装置2先以其一侧抵靠于底部102,并利用限位结构104确立其与电连接器13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后,再以抵靠处为转轴将电子装置2的另一侧接触并推顶推抵件12向上,使得推抵件12带动连接件11向上移动,并连动电连接器13浮出第二槽口1021以电性对接电子装置2的对应电连接器。
请参阅图5至图6,在本实施例中,基座壳体10包括两个定位柱18,连接件11位于底部102侧相对于定位柱18设有第二穿孔116而使其可沿着定位柱18移动,定位柱18用以导引连接件11的移动方向及限制连接件11的自由度。在本实施例中,定位柱18例如为基座壳体10上一体成型的圆筒。
在第二实施例中,传输座1还包含至少一限位件15,在本实施例中以位于顶部的两个第一限位件151,以及位于背部的六个第二限位件152为例做说明,但本发明不以此为限。限位件15设置于基座壳体10内或上,如图7或图8所示,此实施例的第一限位件151可以是螺栓且设置于基座壳体10内,且如同以下将更详加描述的是,第一限位件151和第二限位件152的外螺纹可以与埋植于基座壳体10塑胶柱内的螺母内螺纹相配合,然而本发明并不以此手段为限制。连接件11相对于第一限位件151设有第一穿孔,因为第一限位件151的螺帽大于前述第一穿孔,所以第一限位件151可限制连接件11的移动范围,例如以连接件11在基座壳体10内的移动范围来决定第一限位件151不具螺纹的长度。此外,连接件11相对于第二限位件152设有滑轨111,其中可搭配连接件11在基座壳体10内的移动范围来决定滑轨111的长度。
另一方面,传输座1还包含第一弹性件16,在本具体实施例中,第一弹性件16为一压缩弹簧,其两端分别作用于连接件11和第一限位件151的螺帽之间,当连接件11从常态移至对接状态的位置时,压缩弹簧受到挤压而偏离其未受力时的原始长度,进而产生将连接件11偏弹回常态的弹力。然而,在其他具体实施例中,第一弹性件16为拉伸弹簧,具体而言,拉伸弹簧可设置于连接件11的一让位孔112中,拉伸弹簧的两端则可分别勾在连接件11的一挂孔113和锁固于基座壳体10的一螺栓,当连接件11从常态移至对接状态的位置时,拉伸弹簧因拉伸而偏离其未受力时的原始长度,进而产生将连接件11偏弹回常态的弹力。第一弹性件16可以为压缩弹簧或拉伸弹簧,在常态下,控制第一弹性件16的压缩或拉伸量,使第一弹性件16具有弹性回复力,得以将连接件11回复为常态下的位置。在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一弹性件16位于顶部101内且作用于连接件11和设置于基座壳体10的限位件第一限位件151之间,其中限位件第一限位件151可以为螺丝、螺栓或连杆,第一限位件151贯穿连接件11的第一穿孔后固定连接于基座壳体10的顶部101,如图7与图8所示。
除此之外,请再参阅图7、图8以及图11,传输座1还包含第二弹性件17,第二弹性件17作用于电连接器13与连接件11之间,使得电连接器13于对接状态下向第二槽口1021偏弹。其中,第二弹性件17可以为压缩弹簧,当电子装置2下部对齐电连接器13且推抵件12受电子装置2上部抵顶至对接状态时,推抵件12带动连接件11往上,连接件11进一步连动电连接器13往上顶住电子装置2,此时位于连接件11和电连接器13之间的第二弹性件17受到挤压而具有弹性回复力,得以将电连接器13朝第二槽口1021偏弹,以顺利对接至电子装置2的对应电连接器。更进一步的说明,压缩第二弹性件17所产生的弹性回复力将可提供额外的正向力,以确保电子装置2和电连接器13之间的电性接触。在上述的实施例中,电连接器13可设置在电路板3上,且第二弹性件17作用在电路板3及连接件11之间,使得电路板3连带电连接器13一同朝第二槽口1021偏弹。详细而言,位于底部102侧的连接件11在两个第二穿孔116的内侧分别固定有两个金属导柱,基座壳体10的底部102在第二槽口1021的两侧对应导柱6而设有两个导孔106,电路板3则对应前述金属导柱6而具有两个第二穿孔32,使得电路板3可沿着导柱6上下平移,此外电路板3还具有四个第一穿孔31,使得类似于第一限位件151的四个螺栓可先分别穿过第一穿孔31和第二弹性件17后,再利用螺母153锁固于连接件11,其中前述螺栓的螺帽尺寸大于电路板3的第一穿孔31,电路板3于常态下受到第二弹性件17的推挤而抵靠于前述螺栓的螺帽,当进一步压缩第二弹性件17时,电路板3可沿着前述四个螺栓上下平移,螺栓穿过第一穿孔31和第二弹性件17后,其螺栓通过螺母153锁固于连接件11上的第三穿孔118,第二弹性件17的两端分别作用于电路板3和连接件11,以致于当第二弹性件17受挤压时,将电路板3朝第二槽口1021偏弹。
请参阅图12,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绘示传输座的分解示意图。在本具体实施例中,基座壳体10在一体成型的数个塑胶圆筒19内以超音波硬焊(ultrasonic welding)的方式埋植铜制螺母,其内螺纹再与第一限位件151或第二限位件152的外螺纹互相配合,其中在连接件11上相对六个第二限位件152开设有六个滑轨111,第二限位件152穿过滑轨111后锁固至螺母作为限位使用,借此限制连接件11的移动范围,使连接件11在滑轨111的长度范围内在单一向度上来回移动。然而,上述以螺栓152与螺母作为限制连接件11移动的方式仅为一例示,本发明并不以此为限。在一实施例中,塑胶圆筒19也可以设计为凸柱或凹槽的结构,例如塑胶圆筒19以凸柱的方式凸设在基座壳体10的背盖上,第二限位件152相对的以凹槽的结构设置于背壳105上,使凸柱及凹槽能对应紧配扣合,达到限制连接件11移动的目的。
请参阅图13,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绘示传输座的局部分解示意图。基座壳体10包含背壳105,背壳105包含有二上肋板1051以及二下肋板1052。连接件11包含上部11a、连接部11b与下部11c。上肋板1051与下肋板1052可分别限定连接件115上部11a、下部11c的位置。在一实施例中,连接件11上部11a概呈T型结构,T型结构包含帽部与身部,上肋板1051可卡合于帽部与身部之间的空隙4而与连接件11的上部11a结合,于此,上肋板1051具有限定连接件11上部11a位置的功能;下肋板1052具有限定连接件11下部11c位置的功能,在此实施例中,连接件11下部11c概呈另一T型结构,包含帽部与身部,有别于上述上肋板1051卡合于帽部与身部之间的空隙4而与连接件11的上部11a结合,下肋板系位于连接件11的连接部11b与下部11c接合处的两侧,并无完全卡合帽部与身部之间的空隙5。然而本发明并不以上述实施例为限制。在一实施例中,下肋板1052可卡合于连接件11下部11c的帽部与身部之间的空隙5而与连接件11的下部11c结合。另外,在一实施例中,上肋板1051与下肋板1052也可依上、下端镜像对称设置,且连接件11上部11a、下部11c的结构对应上肋板1051、下肋板1052设置,借此同样可达到限定连接件11位置的功能。
本发明各实施例所提供的传输座,于常态下,电连接器不外露、隐藏于基座壳体内或沈没于第二槽口,受基座壳体保护。在推抵件受力的情况下(可以是使用者手动或是以电子装置顶持),将推顶推抵件至对接状态时,会带动连接件连动电连接器往基座壳体外移动,使电连接器自第二槽口浮现出来,以顺利插接电子装置。
本发明各实施例中的传输座还可增设第一弹性件帮助连接件回复常态下的位置。除此之外,也可增设第二弹性件帮助电连接器偏弹向基座壳体外移动以增加电性对接时的正向力。
整体而言,依据本发明各实施例所提供的传输座,有效降低因电连接器外露于基座壳体而遭破坏的风险。在操作使用上,例如将电子装置安装至传输座,或自传输座拿取电子装置,均相当简易方便,并可确保对接状态时的电性对接。
虽然本发明的技术内容已经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熟习此技术领域者,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所作些许的更动与润饰,皆应涵盖于本发明的范畴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当视后附的申请专利范围所界定者为准。

Claims (8)

1.一种传输座,其特征在于,所述传输座包含:
一基座壳体,包含一顶部及一底部,所述顶部包含一第一槽口,所述底部包含一第二槽口,所述第二槽口面对所述第一槽口;
一连接件,位于所述基座壳体内;
一推抵件,设置在所述连接件的一端,所述推抵件于一常态下从所述第一槽口凸出于所述基座壳体;
一卡勾件,可活动地穿设且凸出于所述推抵件所具有的一开口中;及
一电连接器,设置于所述连接件的另一端,所述电连接器于所述常态下位于所述第二槽口内;
其中,所述推抵件受一外力推顶,朝所述基座壳体内移动,并且推抵所述连接件直接带动所述电连接器从所述第二槽口凸出于所述基座壳体。
2.一种传输座,用于电性对接一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输座包含:
一基座壳体,包含实质上相向设置的一顶部及一底部,所述顶部包含一第一槽口,所述底部包含一第二槽口;
一推抵件,于一常态下凸出于所述第一槽口;
一卡勾件,可活动地穿设且凸出于所述推抵件所具有的一开口中;
一电连接器,于所述常态下沉入所述第二槽口;及
一连接件,在所述常态和一对接状态之间相对于所述基座壳体移动,所述推抵件及所述电连接器分别设置于所述连接件,当推顶所述推抵件至所述对接状态时,所述推抵件通过所述连接件带动所述电连接器,使得所述连接件直接带动所述电连接器浮现于所述第二槽口以电性对接所述电子装置。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传输座,其特征在于,所述传输座还包含至少一限位件,所述限位件设置于所述基座壳体内或上,所述连接件相对于所述限位件设有穿孔或滑轨,所述限位件限制所述连接件的移动范围。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传输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壳体还包含一限位结构,所述限位结构减少所述连接件的自由度。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传输座,其特征在于,所述传输座还包含一第一弹性件,当所述连接件偏离所述常态时,所述第一弹性件将所述连接件偏弹回所述常态。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传输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性件作用于所述连接件和设置于所述基座壳体的一限位件之间。
7.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传输座,其特征在于,所述传输座还包含一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二弹性件的弹力作用于所述电连接器,使得所述电连接器朝所述第二槽口偏弹。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传输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连接器设置在一电路板上,且所述第二弹性件作用在所述电路板及所述连接件之间,使得所述电路板连带所述电连接器一同偏弹。
CN201710285698.XA 2017-04-27 2017-04-27 传输座 Active CN10880828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285698.XA CN108808286B (zh) 2017-04-27 2017-04-27 传输座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285698.XA CN108808286B (zh) 2017-04-27 2017-04-27 传输座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808286A CN108808286A (zh) 2018-11-13
CN108808286B true CN108808286B (zh) 2021-02-12

Family

ID=640695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285698.XA Active CN108808286B (zh) 2017-04-27 2017-04-27 传输座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808286B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0972915Y (zh) * 2006-10-16 2007-11-07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电子卡连接器
CN201418223Y (zh) * 2009-06-16 2010-03-03 纬创资通股份有限公司 具备退出机构的电子装置机壳结构
CN202759277U (zh) * 2012-07-13 2013-02-2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手机充电座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0972915Y (zh) * 2006-10-16 2007-11-07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电子卡连接器
CN201418223Y (zh) * 2009-06-16 2010-03-03 纬创资通股份有限公司 具备退出机构的电子装置机壳结构
CN202759277U (zh) * 2012-07-13 2013-02-2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手机充电座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808286A (zh) 2018-11-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991631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having housing side wall with resilient inner arm and stationary outer arm
TWI397218B (zh) 連接器
US8500466B2 (en) Electronic apparatus with plug
US20170025778A1 (en) Terminal and connector assembly
CN101180772B (zh) 具有改进的可释放锁定装置的电连接器
KR101882622B1 (ko) 전기 커넥터
JP2003346957A (ja) 端子金具
US20190190200A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US20150056835A1 (en) Bus structure, terminal block, and terminal block assembly formed therefrom
EP1701414A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JP2000501222A (ja) 電気コネクタ用の結合構造
JP3303774B2 (ja) コネクタ
US20080026619A1 (en) Card connector
JP2016091819A (ja) コネクタ
CN108808286B (zh) 传输座
TWI464969B (zh) 連接器結構以及電子裝置
JP5786924B2 (ja) 電気コネクタ
US11025009B2 (en) Circuit substrate mounted cable connector
US20150056837A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CN111965766A (zh) 一种锁扣机构及其模块组件和通讯设备
US8764496B2 (en) Airbag electrical connector for improved contact reliability
JPH1126080A (ja) 電気コネクタ
CN114498132B (zh) 连接端子
US9692177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and connecting member thereof
CN108206361B (zh) 连接器模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