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807485B -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8807485B CN108807485B CN201810661692.2A CN201810661692A CN108807485B CN 108807485 B CN108807485 B CN 108807485B CN 201810661692 A CN201810661692 A CN 201810661692A CN 108807485 B CN108807485 B CN 108807485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ransistor
- signal
- display panel
- light
- pixel driv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82
- 239000000758 substrat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7
- 239000010410 laye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0
- 239000003990 capacito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1
- 238000003860 storage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0
- 239000012044 organic laye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3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4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9
- 239000010408 film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7
- 208000032005 Spinocerebellar ataxia with axonal neuropathy type 2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6
- 208000033361 autosomal recessive with axonal neuropathy 2 spinocerebellar ataxia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9000010409 thin film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10052581 Si3N4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VYPSYNLAJGMNEJ-UHFFFAOYSA-N Silicium dioxide Chemical compound O=[Si]=O VYPSYNLAJGMNEJ-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XUIMIQQOPSSXEZ-UHFFFAOYSA-N Silicon Chemical compound [Si] XUIMIQQOPSSXEZ-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151 deposi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965 increa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4973 liquid crystal related substanc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4065 semi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52710 silico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0703 silic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HQVNEWCFYHHQES-UHFFFAOYSA-N silicon nitride Chemical compound N12[Si]34N5[Si]62N3[Si]51N64 HQVNEWCFYHHQES-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52814 silicon oxide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159 abnorm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411 adver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458 analytical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708 enhanc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020 evapo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704 evapo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125 extru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159 matrix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0620 organic polym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806 packaging method and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059 patter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861 polymer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 H10K59/121—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characterised by the geometry or disposition of pixel elements
-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3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 H10K59/35—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comprising red-green-blue [RGB] subpixels
- H10K59/353—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comprising red-green-blue [RGB] subpixels characterised by the geometrical arrangement of the RGB subpixels
-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1/00—Printed circuits
- H05K1/02—Details
- H05K1/0277—Bendability or stretchability details
- H05K1/028—Bending or folding regions of flexible printed circuits
-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1/00—Printed circuits
- H05K1/02—Details
- H05K1/11—Printed elements for providing electric connections to or between printed circuits
- H05K1/118—Printed elements for providing electric connections to or between printed circuits specially for flexible printed circuits, e.g. using folded portions
-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 H10K59/121—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characterised by the geometry or disposition of pixel elements
- H10K59/1213—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characterised by the geometry or disposition of pixel elements the pixel elements being TFTs
-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 H10K59/121—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characterised by the geometry or disposition of pixel elements
- H10K59/1216—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characterised by the geometry or disposition of pixel elements the pixel elements being capacitors
-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 H10K59/123—Connection of the pixel electrodes to the thin film transistors [TFT]
-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 H10K59/128—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comprising two independent displays, e.g. for emitting information from two major sides of the display
-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 H10K59/131—Interconnections, e.g. wiring lines or terminals
- H10K59/1315—Interconnections, e.g. wiring lines or terminals comprising structur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owering the resistance
-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2102/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relating to the organic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 H10K2102/301—Details of OLEDs
- H10K2102/311—Flexible OLED
-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 H10K59/131—Interconnections, e.g. wiring lines or termina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ometry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 Control Of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 Ray Tubes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通过在显示面板的弯折区中的驱动阵列基板上的部分像素驱动电路进行简化设计,减少部分区域像素驱动电路中的面积最大的驱动晶体管和其他开关控制管,并通过去除具有较大应力的无机绝缘层,填充以具有较大弹性模量的有机缓冲层。从而实现弯折区具有良好的可弯折或可折叠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显示技术渗透到了人们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相应地,越来越多的材料和技术被用于显示屏。当今,主流的显示屏主要有液晶显示屏以及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屏。其中,由于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显示屏的自发光性能,相比于液晶显示屏省去了最耗能的背光模组,因此具有更节能的优点;另外,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屏还具有柔性可弯折的特点,通过采用柔性基板,在柔性基板上依次形成的多个导电层,包括薄膜晶体管驱动阵列层、阳极层、有机发光层、阴极层,以及薄膜封装层,使得OLED显示屏具有优良的可弯折性能。
随着用户对显示终端产品的柔性可弯折或折叠性能的需求越来越旺盛,对柔性显示产品性能的稳定性和耐弯折次数也是要求越来越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通过在显示面板的弯折区中的驱动阵列基板上的部分像素驱动电路进行简化设计,减少部分区域像素驱动电路中的面积最大的驱动晶体管和其他开关控制管,并通过去除具有较大应力的无机绝缘层,填充以具有较大弹性模量的有机缓冲层。从而实现弯折区具有良好的可弯折或可折叠性。
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包括弯折区,所述弯折区包括第一显示单元和第二显示单元;
所述第一显示单元至少包括第一像素驱动单元和与所述第一像素驱动单元对应设置的第一发光器件,所述第一像素驱动单元包括第一驱动晶体管,所述第一驱动晶体管驱动所述第一发光器件发光;
所述第二显示单元至少包括第二像素驱动单元和与所述第二像素驱动单元对应设置的第二发光器件;
其中,所述第一驱动晶体管驱动所述第二发光器件发光。
可选地,所述第一驱动晶体管生成驱动电流至所述第一发光器件和所述第二发光器件,使得所述第一发光器件和所述第二发光器件发光;其中,所述第一发光器件和所述第二发光器件具有相同的发光亮度;所述第一发光器件和所述第二发光器件发出相同颜色的光。
可选地,所述第一发光器件由第一发光控制信号控制;第二发光器件由第二发光控制信号控制;所述第一发光控制信号和所述第二发光控制信号为不同的脉冲信号。
可选地,当所述第一发光控制信号为高电平信号时,所述第二发光控制信号为低电平信号;当所述第一发光控制信号为低电平信号时,所述第二发光控制信号为高电平信号。
可选地,所述第一像素驱动单元包括第一发光控制晶体管,其中,所述第一发光控制晶体管的栅极连接至所述第一发光控制信号的信号端;所述第一发光控制晶体管的漏极连接至所述第一发光器件的阳极;所述第一发光控制晶体管的源极连接至所述第一驱动晶体管的漏极;
所述第二像素驱动单元包括第二发光控制晶体管,其中,所述第二发光控制晶体管的栅极连接至所述第二发光控制信号的信号端;所述第二发光控制晶体管的漏极连接至所述第二发光器件的阳极;所述第二发光控制晶体管的源极连接至所述第一驱动晶体管的漏极。
可选地,所述第一像素驱动单元包括第一阳极复位晶体管,所述第一阳极复位晶体管由第二扫描信号控制;所述第二像素驱动单元包括第二阳极复位晶体管,所述第二阳极复位晶体管由所述第二扫描信号控制。
可选地,所述第一阳极复位晶体管的栅极连接至所述第二扫描信号的信号端;所述第一阳极复位晶体管的源极连接至复位信号的信号端;所述第一阳极复位晶体管的漏极连接至所述第一发光器件的阳极;
所述第二阳极复位晶体管的栅极连接至所述第二扫描信号的信号端;所述第二阳极复位晶体管的源极连接至复位信号的信号端;所述第二阳极复位晶体管的漏极连接至所述第二发光器件的阳极。
可选地,所述第一像素驱动单元包括第一存储电容,所述第一存储电容包括第一电极板和第二电极板,其中,所述第一电极板连接至第一恒定电压的信号端;所述第二电极板连接至所述第一驱动晶体管的栅极;
所述第二像素驱动单元包括第二存储电容,所述第二存储电容包括第三电极板和第四电极板,其中,所述第三电极板连接至所述第一恒定电压的信号端;所述第四电极板连接至所述第二发光控制晶体管的源极。
可选地,所述第一像素驱动单元还包括第一栅极复位晶体管,其中,所述第一栅极复位晶体管的栅极连接至第一扫描信号的信号端;所述第一栅极复位晶体管的源极连接至复位信号的信号端;所述第一栅极复位晶体管的漏极连接至第一驱动晶体管的栅极。
可选地,所述第一像素驱动单元还包括第一数据写入晶体管,其中,所述第一数据写入晶体管的栅极连接至所述第二扫描信号的信号端;所述第一数据写入晶体管的源极连接至数据信号的信号端;所述第一数据写入晶体管的漏极连接至第一驱动晶体管。
可选地,在所述第一显示单元所在的第一区域设置有第一扫描信号线,所述第一扫描信号线向所述第一像素驱动单元和第二像素驱动单元提供所述第一扫描信号;
在所述第二显示单元所在的第二区域不设置第一扫描信号线;所述第一扫描信号线具有第一宽度,所述第一宽度为3~6μm。
可选地,在所述第一显示单元所在的第一区域设置有第二扫描信号线,所述第二扫描信号线向所述第一像素驱动单元和第二像素驱动单元提供所述第二扫描信号;在所述第二显示单元所在的第二区域不设置第二扫描信号线;所述第二扫描信号线具有第二宽度,所述第二宽度为3~6μm。
可选地,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非弯折区,在所述非弯折区设置有第三扫描线,所述第三扫描线具有第三宽度,所述第三宽度小于所述第一宽度,或所述第三宽度小于所述第二宽度。
可选地,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第一绝缘层;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非弯折区,在所述非弯折区的第一绝缘层包括第一无机层和第一有机层;
在弯折区的所述第二显示单元所在的区域,所述第一绝缘层仅包括第三有机层;其中,所述第三有机层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一有机层的厚度。
可选地,多个所述第一显示单元沿第一方向依次设置;多个所述第二显示单元沿第一方向依次设置;在与所述第一方向交错的第二方向上,所述第一显示单元与所述第二显示单元依次交错重复设置。
可选地,所述显示面板包括柔性衬底基板,所述显示面板为柔性可弯折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的弯折曲率半径为0.3mm~1.0mm。
另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装置,所述显示装置包括以上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该显示面板通过在弯折区的驱动阵列基板上,将两行相邻的像素驱动电路中驱动相同颜色的发光单元的像素驱动电路共用一个驱动晶体管以及其他开关控制管,同时共用扫描栅极线,并通过独立控制发光信号实现正常显示,从而大大较少了其中一行像素驱动电路中的金属走线和晶体管在驱动阵列基板上的所占的面积,尤其是驱动晶体管的共用节省了像素驱动电路中最大的单个晶体管的面积占比,从而可以将节省出来区域中无机绝缘层替换为具有较好韧性的高分子有机缓冲层,从而实现增强弯折区的可弯折性。另外,也可以防止由于无机绝缘层的存在而产生较大的应力从而导致驱动阵列基板上的晶体管、金属走线或电容的损坏。且在弯折区具有较厚的有机缓冲层也能够给保护显示面板上的发光单元中发光器件,避免在弯折过程中外界压力对发光器件产生损伤,而发生形变等不良影响。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显示面板在一种弯折状态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显示面板在另一种弯折状态的示意图;
图4是图1中显示面板又一示意图;
图5是图1中显示面板的弯折区101的示意图;
图6是图5中弯折区101的像素驱动电路示意图;
图7是图6中像素驱动电路的驱动时序示意图;
图8是图6中像素驱动电路的部分区域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1中显示面板中弯折区101中发光单元排布方式示意图;
图10是图1中显示面板又一示意图;
图11是图1中显示面板中弯折区101和非弯折区102的部分区域的截面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应当明确,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发明。在本发明实施例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
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应当理解,尽管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可能采用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来描述晶体管,但这些晶体管不应限于这些术语。这些术语仅用来将晶体管彼此区分开。例如,在不脱离本发明实施例范围的情况下,第一晶体管也可以被称为第二晶体管,类似地,第二晶体管也可以被称为第一晶体管。
本案发明人通过细致深入研究,对于现有技术中的柔性显示面板在弯折区容易产生的显示会出现异常等问题,提供了一种解决方案。具体如图1~图11所示,其中,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显示面板在一种弯折状态的示意图;图3是图1中显示面板在另一种弯折状态的示意图;图4是图1中显示面板又一示意图;图5是图1中显示面板的弯折区101的示意图;图6是图5中弯折区101的像素驱动电路示意图;图7是图6中像素驱动电路的驱动时序示意图;图8是图6中像素驱动电路的部分区域结构示意图;图9是图1中显示面板中弯折区101中发光单元排布方式示意图;图10是图1中显示面板又一示意图;图11是图1中显示面板中弯折区101和非弯折区102的部分区域的截面示意图。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通过在显示面板的弯折区中的驱动阵列基板上的部分像素驱动电路进行简化设计,减少部分区域像素驱动电路中的面积最大的驱动晶体管和其他开关控制管,并通过去除具有较大应力的无机绝缘层,填充以具有较大弹性模量的有机缓冲层。从而实现弯折区具有良好的可弯折或可折叠性。
具体如图1~1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100,显示面板包括弯折区101和非弯折区102。其中,弯折区101是指该显示面板可以沿着折叠轴X-X’方向进行不同角度的弯折。具体如图2所示,该显示面板100沿着折叠轴进行完全的对称折叠,实现显示面板的尺寸减小为展开状态下的一半大小。或者如图3所示,该显示面板100可以沿着折叠轴按照一个折叠机构(图3中未示出)进行折叠,折叠状态下的弯折区101呈现弧形结构。当然,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该显示面板既能朝着屏幕显示画面的方向进行折叠,简称“内折”;也可以朝着背离屏幕显示画面的方向进行折叠简称“外折”。对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显示面板之所以能够实现折叠或者弯折的状态,是因为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该显示面板100采用的柔性衬底基板,才能保证该显示面板能够实现可柔性可弯折状态。尽管采用了柔性衬底基板,但对于弯折角度要求高的区域如弯折区101,依然会存在内在应力聚集和外界压力挤压而产生对显示单元中的器件破坏,从而会造成显示不均的问题。
其中,显示面板100的内在应力的存在往往是损害显示单元的主要问题。其中,显示面板中的包括多个由金属层图案化形成的金属走线,金属走线膜层之间的绝缘层,一般为无机绝缘层。一般是有氮化硅、氧化硅或者氮氧化硅经过CVD工艺沉积形成的致密的无机膜层。由于无机膜层的密度较大,而且非常致密,当显示面板在被弯折操作的时候,则无机膜层非常容易产生应力,当应力过大时,则会发生断裂等问题,从而影响金属走线的布置,从而易于产生断路或短路等问题。另外,由于显示面板为阵列的层叠结构,若是无机绝缘层发生断裂也是非常容易影响发光器件的性能的。另外,有每个显示单元中都包括像素驱动电路,像素驱动电路中包括多个晶体管(TFT,薄膜晶体管),其中驱动晶体的面积占比是非常大的,故对应布置的相互层叠半导体层和金属走线的面积也是非常大。如此的设置,由于多个导电膜层相互层叠设置,也是内在应力产生的一个因素。在基于以上原因,本发明人通过深入研究和分析,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100,如图4~图6所示,该显示面板100的弯折区101(如图4中矩形虚线框出)包括多个第一显示单元110(如图4中椭圆形虚线框出)和多个第二显示单元210(如图4中椭圆形虚线框出),其中需要说明的是,在图4中仅示意一组第一显示单元和第二显示单元,实际产品中包括多组。继续参考图4所示,每个第一显示单元110至少包括第一发光器件D11,该第一发光器件D11在发明实施例中为OLED发光二极管;每个第二显示单元210至少包括第二发光器件D21,该第二发光器件D21在发明实施例中为OLED发光二极管。如图5所示,在第一显示单元110中的第一发光器件D11是由与其对应设置的第一像素驱动单元PX1;在第二显示单元210中的第二发光器件D21是由与其对应设置的第二像素驱动单元PX2。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像素驱动单元PX1和第二像素驱动单元PX2是形成于该显示面板的驱动阵列基板上的。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像素驱动单元可以理解为驱动和控制发光器件发光或显示的像素驱动电路。另外,对于第一发光器件D11和第二发光器件D21是通过蒸镀工艺形成在驱动阵列基板上方的多个OLED发光二极管。
另外,在发明实施例中,第一显示单元110和第二显示单元210在第二方向上是相邻设置的,具体参考如图5所示,具体是第一显示单元110中的第一像素驱动单元PX1和第二像素驱动单元PX2在第二方向上即列的方向上是相邻设置的,也就是沿着显示面板100中的数据信号线DL延伸方向进行。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像素驱动电路在驱动阵列基板上是按照矩阵布置方式进行排布的,但发光器件的布置方式是与像素驱动电路的布置方式不同,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发光器件的布置方式可以有多种,不受限于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有限的方式。
继续参考图5和图6所示,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在第一显示单元110的第一像素驱动单元PX1中包括第一驱动晶体管T13,第一驱动晶体管T13驱动第一发光器件D11发光,且第二显示单元210的第二像素驱动单元PX2通过共用第一像素驱动单元PX1中的第一驱动晶体管T13,通过第一驱动晶体管T13驱动第二发光器件D21发光。具体地,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两个相邻的第一显示单元110和第二显示210中的第一发光器件D11和第二发光器件D21是具有相同的发光颜色,可以是发出颜色的光线,如红色或者绿色或者蓝色。在此基础上,通过共用第一驱动晶体管T13来生成驱动电流来驱动第一发光器件D11和第二发光器件D21,并通过不同时序的发光控制信号来实现两者发光相同亮度的光,但不是同时发光,从而来保证弯折区的正常显示画面。
继续参考图5和图6所示,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在第一显示单元110的第一像素驱动单元PX1包括第一驱动晶体管、多个开关晶体管和第一存储电容;
第二显示单元210的第二像素驱动单元PX2包括多个开关晶体管和第二存储电容。接下来,将详细阐述第一像素驱动单元PX1和第二像素驱动单元PX2的具体电路结构和工作原理。
具体如图6和图7所示,对于第一像素驱动单元PX1而言,包括多个开关晶体管T11,T12,T14,T15,T16,T17和与多个开关晶体管电连接的第一驱动晶体管T13,以及第一存储电容C11。其中,驱动晶体管为第一发光器件D11提供驱动电流而使其能够发出对应颜色的光。以下将详细阐述,第一驱动晶体管T13和各个开关晶体管的连接方式:
对于第一驱动晶体管T13而言,第一驱动晶体管T13的栅极电连接至第五开关晶体管T15的漏极;第一驱动晶体管T13的源极电连接至第一开关晶体管T11的漏极和第二开关晶体管T12的漏极;第一驱动晶体管T13的漏极电连接至第四开关晶体管T14的漏极和第六开关晶体管T16的源极。
对于第四开关晶体管T14而言,第四开关晶体管T14的栅极电连接至第二扫描控制信号端Scan2,由第二扫描控制信号控制其导通和断开状态;第四开关晶体管T14的源极电连接至第一驱动晶体管T13的栅极。当第四开关晶体管T14处于导通状态时,会将第一驱动晶体管T13的栅极和漏极连通而形成一个实质上的二极管,产生驱动电流提供给第一发光器件D11。
对于第一开关晶体管T11而言,第一开关晶体管T11的栅极电连接至第一发光控制信号端Emit1,由第一发光控制信号控制其导通和断开状态;第一开关晶体管T11的源极电连接至第一恒定电压信号端PVDD,第一恒定电平信号,为高电平信号,一般为+5V左右;第一开关晶体管T11的漏极电连接至驱动晶体管T13的源极。
对于第一数据写入晶体管即第二开关晶体管T12而言,第二开关晶体管T12的栅极电连接至第一扫描控制信号端Scan1,由第一扫描控制信号控制其导通和断开状态;第二开关晶体管T12的源极电连接至数据电压信号端Data,根据数据电压信号来决定第一发光器件D11的发光亮度和灰阶;第二开关晶体管T12的漏极电连接至第一驱动晶体管T13的源极,当第二开关晶体管T12处于导通状态时,数据电压信号通过第二开关晶体管T12写入第一驱动晶体管T13。
对于第一栅极复位晶体管即第五开关晶体管T15而言,第五开关晶体管T15的栅极电连接至第一扫描控制信号端Scan1,由第一扫描控制信号控制其导通和断开状态;第五开关晶体管T15的源极电连接至复位信号端Vref;第五开关晶体管T15的漏极电连接至第一驱动晶体管T13的栅极。当第五开关晶体管T15处于导通状态时,复位信号通过第五开关晶体管T15写入第一驱动晶体管T13,给第一驱动晶体管T13进行复位动作,清除上一帧画面中数据信号的残留,一般而言复位信号Vref可以是零电压也可以是负电压,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优选负电压,如-5V左右,可以保证复位动作,同时不会让第一驱动晶体管T13中的跨压过大,而造成晶体管特性漂移,从而影响第一发光器件D11的正常发光。
对于第一发光控制晶体管即第六开关晶体管T16而言,第六开关晶体管T16的栅极电连接至第一发光控制信号端Emit1,由第一发光控制信号控制其导通和断开状态;第六开关晶体管T16的漏极电连接至第一发光器件D11的阳极;第六开关晶体管T16的源极连接至所述第一驱动晶体管T13的漏极。当第六开关晶体管T16处于导通状态时,第一驱动晶体管T13产生的驱动电流通过第六开关晶体管T16写入第一发光器件D11,使其发光。
对于第一阳极复位晶体管即第七开关晶体管T17而言,第七开关晶体管T17的栅极电连接至第一扫描控制信号端Scan1,由第一扫描控制信号控制其导通和断开状态;第七开关晶体管T17的源极电连接至复位信号端Vref;第七开关晶体管T17的漏极电连接至第一发光器件D11的阳极。当第七开关晶体管T17处于导通状态时,复位信号通过第七开关晶体管T17写入第一发光器件D11,给第一发光器件D11进行复位动作。
对于第一存储电容C11而言,第一存储电容C11为平行板电容,包括第一电极板和第二电极板。第一存储电容C11的第一电极板电连接至第一恒定电压信号端PVDD,第一存储电容C11的第二电极板电连接至第一驱动晶体管T13的栅极,为其提供电荷存储。
对于与第一像素驱动单元PX1电连接的第二像素驱动单元PX2而言,包括两个开关晶体管T26,T27和第二存储电容C21。其中,第一驱动晶体管T13为第二发光器件D21提供驱动电流而使其能够发出对应颜色的光。以下将详细阐述,第二像素驱动单元PX2中各个开关晶体管的连接方式:
对于第二发光控制晶体管T26而言,第二发光控制晶体管T26的栅极电连接至第二发光控制信号端Emit2,由第二发光控制信号控制其导通和断开状态;第二发光控制晶体管T26的漏极电连接至第二发光器件D21的阳极;第二发光控制晶体管T26的源极连接至第一驱动晶体管T13的漏极。当第二发光控制晶体管T26处于导通状态时,第一驱动晶体管T13产生的驱动电流通过第二发光控制晶体管T26写入第二发光器件D21,使其发光。
对于第二阳极复位晶体管T27而言,第二阳极复位晶体管T27的栅极电连接至第一扫描控制信号端Scan1,由第一扫描控制信号控制其导通和断开状态;第二阳极复位晶体管T27的源极电连接至复位信号端Vref,其中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像素驱动单元PX1和第二像素驱动单元PX2中的复位信号为相同的信号;第二阳极复位晶体管T27的漏极电连接至第二发光器件D21的阳极。当第二阳极复位晶体管T27处于导通状态时,复位信号通过第二阳极复位晶体管T27写入第二发光器件D21,给第二发光器件D21进行复位动作。
对于第二存储电容C21而言,第二存储电容C21为平行板电容,包括第三电极板和第四电极板。第二存储电容C21的第三电极板电连接至第一恒定电压信号端PVDD,第二存储电容C21的第四电极板电连接至第二发光控制晶体管T26的源极,为第二发光控制晶体管T26与第一驱动晶体管T13之间形成的节点提供电荷存储,使得第一驱动晶体管T13生成的驱动电流能够稳定输入第二发光器件D21中。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不论第一发光器件D11还是第二发光器件D21的阴极都是由第二恒定信号端PVEE提供恒定低电平信号。
综上,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以上第一像素驱动单元PX1电连接的第二像素驱动单元PX2实现两个相邻的显示单元共用一个驱动晶体管来实现减少第二像素驱动单元PX2中的驱动晶体管和其他开关晶体管的数量,但同时要保证第一显示单元110中第一发光器件D11和第二显示单元210中第二发光器件D21分时发光,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对两者采用不同的发光控制信号实现以上目的。
具体的如图6和图7所示,其中第一发光器件D11由第一发光控制信号Emit1控制;第二发光器件D21由第二发光控制信号Emit2控制;第一发光控制信号Emit1和第二发光控制信号Emit2为不同的脉冲信号,具体为当第一发光控制信号Emit1为高电平信号时,第二发光控制信号Emit2为低电平信号;当第一发光控制信号Emit1为低电平信号时,第二发光控制信号Emit2为高电平信号。也就是说,在第一发光器件D11和第二发光器件D21在时序上是进行交错发光的。其中,在一帧显示画面中,第一发光控制信号Emit1和第二发光控制信号Emit2均具有多个脉冲信号,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在一帧显示画面中,第一发光控制信号Emit1可以具有3~6个低电平信号阶段;第二发光控制信号Emit2可以具有3~6个低电平信号阶段。也是说发光控制信号可以采用分时发光模式实现显示。
继续参考图7所示,接下来将对第一像素驱动单元PX1和第二像素驱动单元PX2的具体工作过程进行相应的阐述:
在初始化阶段S01时,由第一扫描控制信号Scan1提供低电平信号(第二扫描控制信号Scan2、第一发光控制信号Emit1和第二发光控制信号Emit2处于高电平状态),由其控制的相应开关晶体管(本发明实施例中晶体管均以P-MOS晶体管为例,但不限于此)处于导通状态,由复位信号Vref对第一驱动晶体管和发光器件进行复位动作;
在数据写入阶段S02时,由第二扫描控制信号Scan2提供低电平信号(第一扫描控制信号Scan1、第一发光控制信号Emit1和第二发光控制信号Emit2处于高电平状态),由其控制的相应开关晶体管(本发明实施例中晶体管均以P-MOS晶体管为例,但不限于此)处于导通状态,由数据电压信号Data写入第一驱动晶体管进行阈值抓取和驱动电流的生成动作;
在第一发光阶段S03时,由第一发光控制信号Emit1提供低电平信号(第一扫描控制信号Scan1、第二扫描控制信号Scan2和第二发光控制信号Emit2处于高电平状态),由其控制的相应第一发光晶体管T17(本发明实施例中晶体管均以P-MOS晶体管为例,但不限于此)处于导通状态,发光电流写入第一发光器件D11,使得第一发光器件D11发光;
在第二发光阶段S03’时,由第二发光控制信号Emit2提供低电平信号(第一扫描控制信号Scan1、第二扫描控制信号Scan2和第一发光控制信号Emit1处于高电平状态),由其控制的相应第二发光晶体管T27(本发明实施例中晶体管均以P-MOS晶体管为例,但不限于此)处于导通状态,发光电流写入第二发光器件D21,使得第二发光器件D21发光。
其中需要说明的是,在一帧显示画面中,第一发光阶段S03和第二发光阶段S03’是相互交替进行的,从而实现第一显示单元110中第一发光器件D11和第二显示单元210中第二发光器件D21分时发光,实现正常显示。
以上是对第一显示单元110和第二显示单元210共用第一驱动晶体管T13在像素电路上的实现方式进行阐述,接下来将对两者在部分连接方式在面板结构上的实现进行相应的阐述。
如图8所示,对于第一显示单元110中的第一发光器件D11的阳极D110通过过孔方式连接至第一驱动晶体管T13的源极131上,第二发光器件D21的阳极D210通过过孔方式连接至第一驱动晶体管T13的源极131上,从而实现第一驱动晶体管T13既驱动第一发光器件D11也能驱动第二发光器件D21。
对于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显示单元110和第二显示单元210对应的发光器件的布置方式可以参见图9所示。具体地,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对于第一显示单元110来说可以包括第一红色显示单元R1和与之电连接的第二红色显示单元R2(具体连接方式如前所述,在此就不再赘述,仅以图9中的虚线连接表示);第一绿色显示单元G1和与之电连接的第二绿色显示单元G2;第一蓝色显示单元B1和与之电连接的第二蓝色显示单元B2。其中,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可以理解为,第一红色显示单元R1、第一绿色显示单元G1和第一蓝色显示单元B1构成第一像素;第二红色显示单元R2、第二绿色显示单元G2和第二蓝色显示单元B2构成第二像素。由第一像素和第二像素构成一个像素组,在该显示面板上包括多个呈阵列布置的像素组。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仅仅是示出了一种显示单元的排布方式,但并不先限于,在此仅仅是为了说明本发明实施方式,便于理解技术方案。
在以上实施例的基础上,以下将阐述对于第一显示单元和第二显示单元对应的信号线的具体设置方式,参考图5所示,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对于第一显示单元110(如图5中椭圆形虚线所示),对于第一显示单元110中的第一像素驱动单元PX1而言,需要多个信号走线向其提供对应的使能信号。具体地,第一显示单元110所在的第一区域设置有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扫描信号线S11,第二扫描信号线S12,第一复位信号线V11和第一发光控制信号线E11;第二显示单元210所在的第二区域仅设置有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二发光控制信号线E21和第二复位信号线V21,不设置第一扫描信号线S11,第二扫描信号线S12。另外,在显示面板中还是设有沿第二方向显示的数据信号线DL和第一恒定电压线VL。
其中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扫描信号线S11向第一像素驱动单元PX1和第二像素驱动单元PX2提供第一扫描信号Scan1;第二扫描信号线S12向第一像素驱动单元PX1和第二像素驱动单元PX2提供所述第二扫描信号Scan2;第一复位信号线V11和第二复位信号线V21分别向第一像素驱动单元PX1和第二像素驱动单元PX2提供复位信号Vref;第一发光控制信号线E11向第一像素驱动单元PX1提供第一发光控制信号Emit1;第二发光控制信号线E21向第二像素驱动单元PX2提供第二发光控制信号Emit2;数据信号线DL和第一恒定电压线VL向第一像素驱动单元PX1和第二像素驱动单元PX2分别提供数据信号Data和第一恒定电压信号PVDD。
继续参考图5所示,在弯折区101中,多个第一显示单元110沿第一方向依次设置,多个第二显示单元210沿第一方向依次设置;在与所述第一方向交错的第二方向上,第一显示单元110与第二显示单元210依次交错重复设置。简单来说,就是沿着第二方向上,假设显示面板的驱动阵列基板上第一行为多个沿第一方向延伸设置的第一显示单元110,那么第二行则为多个第一方向延伸设置的第二显示单元210,如此重复设置。对于为何要进行这样的设置,主要原因是为了在弯折区间隔形成内在应力小,抗弯折性能好的区域,也就是第二显示单元所在的区域;通过具有较大内在应力的第一显示单元所在区域和具有较小内在应力的第二显示单元的交错设置,实现弯折区整体的内在应力降低。
对于具体实现方式,接下来将进行进一步详细的阐述。
如图5和图6所示,在弯折区的第一显示单元110和第二显示单元210中,第二显示单元210中的晶体管个数和信号走线的数量都是远小于第一显示单元110,从而为实现增强弯折区的耐弯折性能提供了必要的膜层结构基础。具体地,如图11所示,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在该显示面板包括第一绝缘层,在显示面板的非弯折区102中,第一绝缘层P1至少包括第一无机层PV1和第一有机层PL1,其中第一无机层PV1由氮化硅、氧化硅或者氮氧化硅经过CVD工艺沉积形成的致密的无机膜层,由于工艺的需要,第一无机层PV1一般设置在两个金属层之间,具有非常良好的绝缘性。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在弯折区101的第二单元所在区域中,如前所述,由于不设置面积较大的驱动晶体管,且金属信号走线设置非常少,故在此区域,可以通过将该区域的全部填充具有良好耐弯折性的有机高分子材料,如具有高弹性模量的PI材料等,形成仅具有第三有机层PL3的第一绝缘层P11,其中,第三有机层的厚度大于第一有机层的厚度。通过第三有机层的设置,使得弯折区具有优良的抗弯折能力,形成多个应力释放点,从而可以完美的释放显示面板内在的应力从而可以保证显示面板具有稳定的抗弯折性能。从而保证,该显示面板的弯折曲率半径为0.3mm~1.0mm之间,可以实现任意角度的弯折,具有良好的用户体验度。
在以上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发明实施例对显示面板的弯折区和非弯折区扫描线设计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通过弯折区和非弯折的扫描线进行差异化设计,从而保证扫描线上负载一致,保证优良的显示画面,从而避免显示不均等问出现。
具体如图10所示,在弯折区101中的第一扫描线S11和第二扫描线S12分布具有第一宽度和第二宽度,由于在弯折区中,第一扫描线S11和第二扫描线S12既要给对应行的第一显示单元中的第一像素驱动单元PX1提供扫描信号,还要给第二像素驱动单元PX2提供扫描信号;相比于,非弯折区102的第三扫描线S13仅需要给对应行的第三像素驱动电路PX提供扫描信号而言,第一扫描线S11和第二扫描线S12的负载远大于第三扫描线S13信号,为了实现显示画面的均一性,平衡弯折区和非弯折区扫描线上的负载。本发明人通过深入研究,将第一扫描线S11的第一宽度设置为3~6μm之间;第二扫描线S12的第二宽度设置为3~6μm之间,第三扫描线S131的第三宽度设置为1~3μm之间,且第三扫描线S131的宽度小于第一扫描线S11和/或第二扫描线S12的宽度。从而通过增加第一扫描线S11和第二扫描线S12的宽度即减小相应的电阻,从而来平衡弯折区和非弯折区扫描线上的负载,从而保证显示面板的显示均匀性,防止Mura等现象出现。
另外,如图5和图10所示,在该显示面板100上,在弯折区101中的第一显示110中的第一像素驱动单元PX1的面积占比与非弯折区102中第三像素驱动单元PX的面积占比大约一致,或者小于第三像素驱动单元PX的面积占比。但在弯折区101中的第二显示210中的第二像素驱动单元PX2的面积占比是小于第一像素驱动单元PX1的面积占比的。从而保证了弯折区具有良好的抗弯折性。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如图12所示,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该显示装置包括上述显示面板100其中,显示面板100的具体结构已经在上述实施例中进行了详细说明,此处不再赘述。当然,图12所示的显示装置仅仅为示意说明,该显示装置可以是例如手机、平板计算机、笔记本电脑、电纸书或电视机等任何具有显示功能的电子设备。
由于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装置包括上述显示面板,因此,采用该显示装置,通过在柔性显示面板的弯折区中的驱动阵列基板上的部分像素驱动电路进行简化设计,减少部分区域像素驱动电路中的面积最大的驱动晶体管和其他开关控制管,并通过去除具有较大应力的无机绝缘层,填充以具有较大弹性模量的有机缓冲层。从而实现弯折区具有良好的可弯折或可折叠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保护的范围之内。
Claims (16)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包括弯折区,所述弯折区包括第一显示单元和第二显示单元;
所述第一显示单元至少包括第一像素驱动单元和与所述第一像素驱动单元对应设置的第一发光器件,所述第一像素驱动单元包括第一驱动晶体管,所述第一驱动晶体管驱动所述第一发光器件发光;
所述第二显示单元至少包括第二像素驱动单元和与所述第二像素驱动单元对应设置的第二发光器件;
其中,所述第一驱动晶体管驱动所述第二发光器件发光;
所述第一像素驱动单元包括第一阳极复位晶体管,所述第一阳极复位晶体管由第一扫描信号控制;
所述第二像素驱动单元包括第二阳极复位晶体管,所述第二阳极复位晶体管由所述第一扫描信号控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晶体管生成驱动电流至所述第一发光器件和所述第二发光器件,使得所述第一发光器件和所述第二发光器件发光;
其中,所述第一发光器件和所述第二发光器件具有相同的发光亮度;所述第一发光器件和所述第二发光器件发出相同颜色的光。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发光器件由第一发光控制信号控制;第二发光器件由第二发光控制信号控制;所述第一发光控制信号和所述第二发光控制信号为不同的脉冲信号。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一发光控制信号为高电平信号时,所述第二发光控制信号为低电平信号;
当所述第一发光控制信号为低电平信号时,所述第二发光控制信号为高电平信号。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像素驱动单元包括第一发光控制晶体管,其中,所述第一发光控制晶体管的栅极连接至所述第一发光控制信号的信号端;所述第一发光控制晶体管的漏极连接至所述第一发光器件的阳极;所述第一发光控制晶体管的源极连接至所述第一驱动晶体管的漏极;
所述第二像素驱动单元包括第二发光控制晶体管,其中,所述第二发光控制晶体管的栅极连接至所述第二发光控制信号的信号端;所述第二发光控制晶体管的漏极连接至所述第二发光器件的阳极;所述第二发光控制晶体管的源极连接至所述第一驱动晶体管的漏极。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阳极复位晶体管的栅极连接至所述第一扫描信号的信号端;所述第一阳极复位晶体管的源极连接至复位信号的信号端;所述第一阳极复位晶体管的漏极连接至所述第一发光器件的阳极;
所述第二阳极复位晶体管的栅极连接至所述第一扫描信号的信号端;所述第二阳极复位晶体管的源极连接至复位信号的信号端;所述第二阳极复位晶体管的漏极连接至所述第二发光器件的阳极。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像素驱动单元包括第一存储电容,所述第一存储电容包括第一电极板和第二电极板,其中,所述第一电极板连接至第一恒定电压的信号端;所述第二电极板连接至所述第一驱动晶体管的栅极;
所述第二像素驱动单元包括第二存储电容,所述第二存储电容包括第三电极板和第四电极板,其中,所述第三电极板连接至所述第一恒定电压的信号端;所述第四电极板连接至所述第二发光控制晶体管的源极。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像素驱动单元还包括第一栅极复位晶体管,其中,所述第一栅极复位晶体管的栅极连接至第一扫描信号的信号端;所述第一栅极复位晶体管的源极连接至复位信号的信号端;所述第一栅极复位晶体管的漏极连接至第一驱动晶体管的栅极。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像素驱动单元还包括第一数据写入晶体管,其中,所述第一数据写入晶体管的栅极连接至第二扫描信号的信号端;所述第一数据写入晶体管的源极连接至数据电压信号的信号端;所述第一数据写入晶体管的漏极连接至第一驱动晶体管。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显示单元所在的第一区域设置有第一扫描信号线,所述第一扫描信号线向所述第一像素驱动单元和第二像素驱动单元提供所述第一扫描信号;
在所述第二显示单元所在的第二区域不设置第一扫描信号线;
所述第一扫描信号线具有第一宽度,所述第一宽度为3μm~6μm。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显示单元所在的第一区域设置有第二扫描信号线,所述第二扫描信号线向所述第一像素驱动单元和第二像素驱动单元提供所述第二扫描信号;
在所述第二显示单元所在的第二区域不设置第二扫描信号线;
所述第二扫描信号线具有第二宽度,所述第二宽度为3μm~6μm。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非弯折区,在所述非弯折区设置有第三扫描线,所述第三扫描线具有第三宽度,所述第三宽度小于所述第一宽度,或所述第三宽度小于所述第二宽度。
13.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第一绝缘层;
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非弯折区,在所述非弯折区的第一绝缘层包括第一无机层和第一有机层;在弯折区的所述第二显示单元所在的区域,所述第一绝缘层仅包括第三有机层;
其中,所述第三有机层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一有机层的厚度。
14.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第一显示单元沿第一方向依次设置;多个所述第二显示单元沿第一方向依次设置;
在与所述第一方向交错的第二方向上,所述第一显示单元与所述第二显示单元依次交错重复设置。
15.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包括柔性衬底基板,所述显示面板为柔性可弯折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的弯折曲率半径为0.3mm~1.0mm。
16.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装置包括权利要求1~15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0661692.2A CN108807485B (zh) | 2018-06-25 | 2018-06-25 |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US16/239,473 US11158694B2 (en) | 2018-06-25 | 2019-01-03 |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0661692.2A CN108807485B (zh) | 2018-06-25 | 2018-06-25 |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8807485A CN108807485A (zh) | 2018-11-13 |
CN108807485B true CN108807485B (zh) | 2020-12-29 |
Family
ID=640709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10661692.2A Active CN108807485B (zh) | 2018-06-25 | 2018-06-25 |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1158694B2 (zh) |
CN (1) | CN108807485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389550B (zh) * | 2018-01-31 | 2020-04-03 | 上海天马有机发光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 显示屏的驱动方法及有机发光显示装置 |
CN108898955A (zh) * | 2018-07-31 | 2018-11-27 |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KR20200060588A (ko) | 2018-11-21 | 2020-06-01 |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 표시 장치 |
CN109285500B (zh) * | 2018-12-05 | 2020-11-13 |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 像素驱动电路和有机发光显示装置 |
CN109860252B (zh) * | 2019-01-30 | 2021-07-06 |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CN109830184B (zh) * | 2019-02-22 | 2021-04-27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电致发光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
CN109817691B (zh) * | 2019-02-28 | 2021-04-30 |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JP6970723B2 (ja) * | 2019-10-04 | 2021-11-24 |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 表示装置及び基材積層体 |
CN110838508A (zh) | 2019-10-31 | 2020-02-25 |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 柔性显示器的制作方法 |
CN110931537B (zh) * | 2019-12-18 | 2022-03-04 |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CN111261112B (zh) * | 2020-03-20 | 2021-05-14 | 合肥京东方卓印科技有限公司 | 像素驱动电路、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像素驱动方法 |
US11893928B2 (en) | 2020-06-30 | 2024-02-06 | Chengdu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 Array substrate, and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thereof |
CN111768713B (zh) * | 2020-07-31 | 2022-01-14 |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 一种显示面板以及显示装置 |
CN112599582B (zh) * | 2020-12-15 | 2022-08-23 | 云谷(固安)科技有限公司 | 柔性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 |
KR102297348B1 (ko) * | 2020-12-21 | 2021-09-03 | (주)유니젯 | 표시장치 |
KR20220094294A (ko) | 2020-12-28 | 2022-07-06 |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 표시 장치 |
CN114335074A (zh) * | 2021-04-23 | 2022-04-12 |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KR20220162223A (ko) * | 2021-05-31 | 2022-12-08 |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 표시 장치 |
KR20230010082A (ko) * | 2021-07-08 | 2023-01-18 |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 표시 장치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130181203A1 (en) * | 2001-09-18 | 2013-07-18 |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oratory Co., Ltd. | Display Device |
CN104600091A (zh) * | 2013-10-31 | 2015-05-06 | 乐金显示有限公司 | 有机发光显示设备及其制造方法 |
CN107331785A (zh) * | 2016-04-11 | 2017-11-07 | 乐金显示有限公司 | 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
CN108155201A (zh) * | 2016-12-02 | 2018-06-12 | 群创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显示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8716932B2 (en) * | 2011-02-28 | 2014-05-06 | Apple Inc. | Displays with minimized borders |
CN102799036B (zh) * | 2012-05-04 | 2016-01-13 | 北京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显示器及显示面板 |
CN103295525B (zh) | 2013-05-31 | 2015-09-30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像素电路及其驱动方法、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KR102144432B1 (ko) * | 2013-11-06 | 2020-08-13 |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 플렉서블 표시 장치 및 커브드 표시 장치 |
KR20230044334A (ko) * | 2014-09-12 | 2023-04-03 | 가부시키가이샤 한도오따이 에네루기 켄큐쇼 | 표시 장치 |
KR20160075891A (ko) * | 2014-12-19 | 2016-06-30 |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
CN105513534B (zh) * | 2016-02-04 | 2017-12-01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像素结构、显示装置及驱动方法 |
KR102454824B1 (ko) * | 2016-03-25 | 2022-10-18 |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 플렉서블 표시장치 |
CN106023898B (zh) * | 2016-07-26 | 2018-07-24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像素电路、显示面板及驱动方法 |
KR102708773B1 (ko) * | 2016-12-26 | 2024-09-23 |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 플렉서블 표시장치 |
KR102018754B1 (ko) * | 2017-11-29 | 2019-09-05 |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 플렉서블 표시 장치 |
US11209705B2 (en) * | 2018-06-06 | 2021-12-28 | Hannstar Display Corporation | Notched display panel |
-
2018
- 2018-06-25 CN CN201810661692.2A patent/CN108807485B/zh active Active
-
2019
- 2019-01-03 US US16/239,473 patent/US11158694B2/en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130181203A1 (en) * | 2001-09-18 | 2013-07-18 |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oratory Co., Ltd. | Display Device |
CN104600091A (zh) * | 2013-10-31 | 2015-05-06 | 乐金显示有限公司 | 有机发光显示设备及其制造方法 |
CN107331785A (zh) * | 2016-04-11 | 2017-11-07 | 乐金显示有限公司 | 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
CN108155201A (zh) * | 2016-12-02 | 2018-06-12 | 群创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显示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11158694B2 (en) | 2021-10-26 |
CN108807485A (zh) | 2018-11-13 |
US20190140025A1 (en) | 2019-05-09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8807485B (zh) |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
US10600368B2 (en) |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splay device | |
US10997905B2 (en) |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 |
CN104933993B (zh) | 像素驱动电路及其驱动方法、显示装置 | |
CN113078174B (zh) | 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
CN113178537B (zh) |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
CN110853576B (zh) | 显示基板和显示装置 | |
CN110085646A (zh) | 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 |
CN107342049B (zh) | 显示面板和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 | |
WO2017053477A1 (en) | Hybrid micro-driver architectures having time multiplexing for driving displays | |
US10909929B2 (en) | Scan driver | |
WO2021018034A1 (zh) | 像素驱动电路、显示装置及像素驱动电路的控制方法 | |
JP2002287697A (ja) | 表示装置 | |
US11462168B2 (en) | Pixel circuit and driving method thereof, light-emitting control circuit,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 |
CN113096600B (zh) | 折叠显示面板、装置及其驱动方法、电子设备 | |
US20190156760A1 (en) | Display device | |
KR20240015612A (ko) | 디스플레이 기판 및 디스플레이 패널 | |
US20240057421A1 (en) | Array base plate,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apparatus | |
WO2022067487A1 (en) | Pixel driving circuit, display apparatus, and pixel driving method | |
CN210896558U (zh) | 一种显示电路和显示装置 | |
US20200211462A1 (en) | Active-matrix display device | |
CN110288944B (zh) | 一种栅极驱动电路及显示装置 | |
US12080724B2 (en) | Light emitting display device | |
CN208861646U (zh) | 一种有机发光显示面板 | |
JP5903421B2 (ja) | 表示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