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803673A - 定向控制方法和装置 - Google Patents

定向控制方法和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803673A
CN108803673A CN201810427797.1A CN201810427797A CN108803673A CN 108803673 A CN108803673 A CN 108803673A CN 201810427797 A CN201810427797 A CN 201810427797A CN 108803673 A CN108803673 A CN 10880367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local terminal
attitude
attitude data
obtain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427797.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之勤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ueken Robot (shangha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ueken Robot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ueken Robot (shanghai) Co Ltd filed Critical Yueken Robot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427797.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803673A/zh
Publication of CN10880367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80367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DSYSTEMS FOR CONTROLLING OR REGULATING NON-ELECTRIC VARIABLES
    • G05D3/00Control of position or direction
    • G05D3/12Control of position or direction using feedback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Control Of Position, Course, Altitude, Or Attitude Of Moving Bodi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定向控制方法和装置。所述方法包括在同一时刻,获取本端的至少两个第一姿态数据,其中,至少两个第一姿态数据中每个第一姿态数据对应的生成因子均不同;对本端全部的第一姿态数据进行卡尔曼滤波处理,得到本端的第二姿态数据;根据目标位置和本端位置确定定向方向数据,并根据定向方向数据与第二姿态数据确定定向转动数据。本申请解决了水下机器人的定向方向经常发生错误,需要多次尝试调整定向方向,才能到达目标位置,降低了水下机器人的工作效率的技术问题。

Description

定向控制方法和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机器人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定向控制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水下机器人也称无人遥控潜水器,是一种工作于水下的极限作业机器人。水下环境恶劣危险,人的潜水深度有限,所以水下机器人已成为开发海洋的重要工具。因为,水下机器人需要在水下广泛的区域内进行搜索、取样等工作,因此,工作时需要对水下机器人的定向控制,以使水下机器人在水下广泛的区域内运行至目标位置。
现有技术中,水下机器人的定向控制方法,通过本端建立的机器坐标系获取本端的实时姿态数据,再根据目标位置确定定向方向,水下机器人沿着定向方向运行到达目标位置。
在实施本申请实施例的过程中,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至少存在以下问题:
现有技术中,获取实时姿态数据都是基于自身建立的机器坐标系,水下机器人的实时姿态的参照数据单一,并不能准确地反映水下机器人的实时姿态,导致水下机器人的定向方向经常发生错误,需要多次尝试调整定向方向,才能到达目标位置,降低了水下机器人的工作效率。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定向控制方法和装置,以解决水下机器人的定向方向经常发生错误,需要多次尝试调整定向方向,才能到达目标位置,降低了水下机器人的工作效率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定向控制方法,用于对水下机器人的运行数据进行数据处理,本定向控制方法包括:
在同一时刻,获取本端的至少两个第一姿态数据,其中,至少两个第一姿态数据中每个第一姿态数据对应的生成因子均不同;
对本端全部的第一姿态数据进行卡尔曼滤波处理,得到本端的第二姿态数据;
根据目标位置和本端位置确定定向方向数据,并根据定向方向数据与第二姿态数据确定定向转动数据。
可选地,对本端全部的第一姿态数据进行卡尔曼滤波处理,得到本端的第二姿态数据,包括:
对本端全部的第一姿态数据进行卡尔曼滤波处理,得到本端的第三姿态数据;
获取本端的参考角度数据,并根据参考角度数据对第三姿态数据进行矫正,得到第二姿态数据。
可选地,获取本端的参考角度数据,包括:
通过磁力计得到本端相对大地磁场北的参考角度数据。
可选地,生成因子为本端所受重力时,获取本端的至少两个第一姿态数据包括:
建立大地坐标系和本端的机器坐标系;
根据本端所受重力在大地坐标系中的分量以及在机器坐标系中的分量,获取生成因子为本端所受重力的第一姿态数据。
可选地,生成因子为本端的实时角速度时,获取本端的至少两个第一姿态数据包括:
通过陀螺仪获取本端的实时角速度,得到测算数据;
对测算数据进行数据转换,得到生成因子为实时角速度的第一姿态数据。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定向控制装置,用于对水下机器人的运行数据进行数据处理,本定向控制装置包括:
姿态获取模块,用于在同一时刻,获取本端的至少两个第一姿态数据,其中,至少两个第一姿态数据中每个第一姿态数据对应的生成因子均不同;
数据处理模块,用于对本端全部的第一姿态数据进行卡尔曼滤波处理,得到本端的第二姿态数据;
定向模块,用于根据目标位置和本端位置确定定向方向数据,并根据定向方向数据与第二姿态数据确定定向转动数据。
可选地,数据处理模块,用于:
对本端全部的第一姿态数据进行卡尔曼滤波处理,得到本端的第三姿态数据;
获取本端的参考角度数据,并根据参考角度数据对第三姿态数据进行矫正,得到第二姿态数据。
可选地,数据处理模块,用于:
通过磁力计得到本端相对大地磁场北的参考角度数据。
可选地,生成因子为本端所受重力时,姿态获取模块,用于:
建立大地坐标系和本端的机器坐标系;
根据本端所受重力在大地坐标系中的分量以及在机器坐标系中的分量,获取生成因子为本端所受重力的第一姿态数据。
可选地,生成因子为本端的实时角速度时,姿态获取模块,用于:
通过陀螺仪获取本端的实时角速度,得到测算数据;
对测算数据进行数据转换,得到生成因子为实时角速度的第一姿态数据。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定向控制方法,通过在同一时刻,获取本端的至少两个第一姿态数据,其中,至少两个第一姿态数据中每个第一姿态数据对应的生成因子均不同;对本端全部的第一姿态数据进行卡尔曼滤波处理,得到本端的第二姿态数据;根据目标位置和本端位置确定定向方向数据,并根据定向方向数据与第二姿态数据确定定向转动数据。这样,通过引入不同的生成因子,得到至少两个第一姿态数据,再将全部的第一姿态数据进行数据融合,从而提高了获取的水下机器人的实时姿态数据的准确率,实现了更加精准地对水下机器人的运行方向进行定向控制的技术效果,进而解决了水下机器人的定向方向经常发生错误,需要多次尝试调整定向方向,才能到达目标位置,降低了水下机器人的工作效率的技术问题。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使得本申请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变得更明显。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附图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定向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步骤S200的流程图;
图3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步骤S100的流程图;
图4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步骤S100的流程图;
图5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定向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方案,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申请。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定向控制方法,如图1所示,该方法包括如下的步骤S100和步骤S300:
S100,在同一时刻,获取本端的至少两个第一姿态数据,其中,至少两个第一姿态数据中每个第一姿态数据对应的生成因子均不同。
在本实施例中,可以通过多个感应装置获取本端的每个第一姿态数据对应的生成因子,并根据每个生成因子得到每个第一姿态数据。其中,该第一姿态数据包括本端对应的滚动角、俯仰角和偏航角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另外,多个感应装置至少包括重力加速度计、三轴加速度传感器、陀螺仪、磁力计或者其他可以用于感应角度、角速度、重力、惯性等属性的装置。
在实施中,因为每个生成因子不同,因此获取的第一姿态数据各不相同,获取的第一姿态数据更具多样性。
S200,对本端全部的第一姿态数据进行卡尔曼滤波处理,得到本端的第二姿态数据。
在本实施例中,对全部的第一姿态数据卡尔曼滤波进行数据融合处理,可以将多个第一姿态数据融合形成一个更为精准地第二姿态数据。其中,卡尔曼滤波是一个最优化自回归数据处理算法,通过平均加权处理,能够将多组数据计算得到一组最准确的数据。这样,通过至少两种上述姿态数据进行卡尔曼滤波数据融合,得到的实时姿态数据更为准确,解决了目前实时姿态数据由单一数据决定,导致实时姿态数据不准确的问题,例如,现有技术中通过陀螺仪获取的实时姿态数据,会受到许多因素干扰(例如噪声),导致单一由陀螺仪获取的实时姿态数据不准确。此外,该第二姿态数据至少包括本端对应的滚动角、俯仰角和偏航角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
S300,根据目标位置和本端位置确定定向方向数据,并根据定向方向数据与第二姿态数据确定定向转动数据。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目标位置和本端位置可以确定定向方向数据,根据定向方向数据与第二姿态数据确定定向方向与本端当前运行方向之间的角度,该角度数据即为定向转动数据。
在实施中,通过引入不同的生成因子,得到至少两个第一姿态数据,再将全部的第一姿态数据进行数据融合,从而提高了获取的水下机器人的实时姿态数据的准确率,实现了更加精准地对水下机器人的运行方向进行定向控制的技术效果,使得水下机器人的定向方向准确,降低了水下机器人调整定向方向的次数,能够尽快到达目标位置,提高了水下机器人的工作效率。
如图2所示,可选地,步骤S200,对本端全部的第一姿态数据进行卡尔曼滤波处理,得到本端的第二姿态数据,包括如下的步骤S210和步骤S220:
S210,对本端全部的第一姿态数据进行卡尔曼滤波处理,得到本端的第三姿态数据。
在本实施例中,对全部的第一姿态数据卡尔曼滤波进行数据融合处理,可以将多个第一姿态数据融合形成一个更为精准地第三姿态数据。其中,该第三姿态数据至少包括本端对应的滚动角、俯仰角和偏航角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
S220,获取本端的参考角度数据,并根据参考角度数据对第三姿态数据进行矫正,得到第二姿态数据。
在本实施例中,采用感应装置可以得到本端相对大地磁场一预设方向的角度,将该角度作为参考角度,通过参考角度对应第三实时姿态数据包括的数据进行矫正,具体地,通过参考角度对第四实时姿态数据包括的每个轴向上的角度进行矫正。
可选地,获取本端的参考角度数据,包括:
通过磁力计得到本端相对大地磁场北的参考角度数据。
在本实施例中,采用磁力计检测出本端相对大地磁场北的参考角度数据,其中,以大地磁场北作为本端相对大地磁场一预设方向。
如图3所示,可选地,生成因子为本端所受重力时,步骤S100,获取本端的至少两个第一姿态数据包括如下的步骤S110和步骤S120:
S110,建立大地坐标系和本端的机器坐标系。
在本实施例中,根据实际参照需要设置一个大地坐标系,再根据本端的外形结构或者功能结构位置设置本端的机器坐标系。其中,大地坐标系是大地测量中以参考椭球面为基准面建立起来的坐标系,地面点的位置用大地经度、大地纬度和大地高度表示,大地坐标系的确立包括选择一个椭球、对椭球进行定位和确定大地起算数据。
S120,根据本端所受重力在大地坐标系中的分量以及在机器坐标系中的分量,获取生成因子为本端所受重力的第一姿态数据。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重力传感器或者加速度计获取本端实时所受的重力,根据根据机器坐标系对本端实时所受的重力进行分解得到本端所受重力在机器坐标系中的分量,再根据本端实时所受的重力指向大地坐标系中的原点,生成本端所受重力在大地坐标系中的分量,对这两组分量进行数据转换,可以得到机器坐标系与大地坐标系的对应关系,从而得到本端相对于大地坐标系的第一姿态数据。
如图4所示,可选地,生成因子为本端的实时角速度时,步骤S100,获取本端的至少两个第一姿态数据包括如下的步骤S130和步骤S140:
S130,通过陀螺仪获取本端的实时角速度,得到测算数据。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陀螺仪获取本端的实时角速度,再根据机器坐标系对实时角速度进行分解,得到该实时角速度对应机器坐标系的各轴向上的分量,再对每个分量进行积分,得到对应机器坐标系的各轴向上的角度,其中,测算数据包括对应机器坐标系的各轴向上的角度。
步骤S140,对测算数据进行数据转换,得到生成因子为实时角速度的第一姿态数据。
在本实施例中,基于陀螺仪的数据转换方式,对测算数据进行数据转换,将对应机器坐标系的各轴向上的角度换算为对应大地坐标系的各轴向上的角度,该各轴向上的角度即为对应生成因子为本端的实时角速度的第一实时姿态数据。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定向控制方法,通过S100,在同一时刻,获取本端的至少两个第一姿态数据,其中,至少两个第一姿态数据中每个第一姿态数据对应的生成因子均不同;S200,对本端全部的第一姿态数据进行卡尔曼滤波处理,得到本端的第二姿态数据;S300,根据目标位置和本端位置确定定向方向数据,并根据定向方向数据与第二姿态数据确定定向转动数据。这样,通过引入不同的生成因子,得到至少两个第一姿态数据,再将全部的第一姿态数据进行数据融合,从而提高了获取的水下机器人的实时姿态数据的准确率,实现了更加精准地对水下机器人的运行方向进行定向控制的技术效果,进而解决了水下机器人的定向方向经常发生错误,需要多次尝试调整定向方向,才能到达目标位置,降低了水下机器人的工作效率的技术问题。
基于与上述定向控制方法相同的技术构思,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定向控制装置,用于对水下机器人的运行数据进行数据处理,如图5所示,本定向控制装置包括:
姿态获取模块10,用于在同一时刻,获取本端的至少两个第一姿态数据,其中,至少两个第一姿态数据中每个第一姿态数据对应的生成因子均不同;
数据处理模块20,用于对本端全部的第一姿态数据进行卡尔曼滤波处理,得到本端的第二姿态数据;
定向模块30,用于根据目标位置和本端位置确定定向方向数据,并根据定向方向数据与第二姿态数据确定定向转动数据。
可选地,数据处理模块20,用于:
对本端全部的第一姿态数据进行卡尔曼滤波处理,得到本端的第三姿态数据;
获取本端的参考角度数据,并根据参考角度数据对第三姿态数据进行矫正,得到第二姿态数据。
可选地,数据处理模块20,用于:
通过磁力计得到本端相对大地磁场北的参考角度数据。
可选地,生成因子为本端所受重力时,姿态获取模块10,用于:
建立大地坐标系和本端的机器坐标系;
根据本端所受重力在大地坐标系中的分量以及在机器坐标系中的分量,获取生成因子为本端所受重力的第一姿态数据。
可选地,生成因子为本端的实时角速度时,姿态获取模块10,用于:
通过陀螺仪获取本端的实时角速度,得到测算数据;
对测算数据进行数据转换,得到生成因子为实时角速度的第一姿态数据。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定向控制方法,通过姿态获取模块10,用于在同一时刻,获取本端的至少两个第一姿态数据,其中,至少两个第一姿态数据中每个第一姿态数据对应的生成因子均不同;数据处理模块20,用于对本端全部的第一姿态数据进行卡尔曼滤波处理,得到本端的第二姿态数据;定向模块30,用于根据目标位置和本端位置确定定向方向数据,并根据定向方向数据与第二姿态数据确定定向转动数据。这样,通过引入不同的生成因子,得到至少两个第一姿态数据,再将全部的第一姿态数据进行数据融合,从而提高了获取的水下机器人的实时姿态数据的准确率,实现了更加精准地对水下机器人的运行方向进行定向控制的技术效果,进而解决了水下机器人的定向方向经常发生错误,需要多次尝试调整定向方向,才能到达目标位置,降低了水下机器人的工作效率的技术问题。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上述的本申请的各模块或各步骤可以用通用的计算装置来实现,它们可以集中在单个的计算装置上,或者分布在多个计算装置所组成的网络上,可选地,它们可以用计算装置可执行的程序代码来实现,从而,可以将它们存储在存储装置中由计算装置来执行,或者将它们分别制作成各个集成电路模块,或者将它们中的多个模块或步骤制作成单个集成电路模块来实现。这样,本申请不限制于任何特定的硬件和软件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定向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用于对水下机器人的运行数据进行数据处理,所述方法包括:
在同一时刻,获取本端的至少两个第一姿态数据,其中,所述至少两个第一姿态数据中每个第一姿态数据对应的生成因子均不同;
对本端全部的所述第一姿态数据进行卡尔曼滤波处理,得到本端的第二姿态数据;
根据目标位置和本端位置确定定向方向数据,并根据所述定向方向数据与所述第二姿态数据确定定向转动数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向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本端全部的所述第一姿态数据进行卡尔曼滤波处理,得到本端的第二姿态数据,包括:
对本端全部的所述第一姿态数据进行卡尔曼滤波处理,得到本端的第三姿态数据;
获取本端的参考角度数据,并根据所述参考角度数据对所述第三姿态数据进行矫正,得到第二姿态数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向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本端的参考角度数据,包括:
通过磁力计得到本端相对大地磁场北的所述参考角度数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向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成因子为本端所受重力时,所述获取本端的至少两个第一姿态数据包括:
建立大地坐标系和本端的机器坐标系;
根据本端所受重力在所述大地坐标系中的分量以及在所述机器坐标系中的分量,获取生成因子为本端所受重力的第一姿态数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向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成因子为本端的实时角速度时,所述获取本端的至少两个第一姿态数据包括:
通过陀螺仪获取本端的实时角速度,得到测算数据;
对所述测算数据进行数据转换,得到生成因子为实时角速度的第一姿态数据。
6.一种定向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用于对水下机器人的运行数据进行数据处理,所述装置包括:
姿态获取模块,用于在同一时刻,获取本端的至少两个第一姿态数据,其中,所述至少两个第一姿态数据中每个第一姿态数据对应的生成因子均不同;
数据处理模块,用于对本端全部的所述第一姿态数据进行卡尔曼滤波处理,得到本端的第二姿态数据;
定向模块,用于根据目标位置和本端位置确定定向方向数据,并根据所述定向方向数据与所述第二姿态数据确定定向转动数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定向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处理模块,用于:
对本端全部的所述第一姿态数据进行卡尔曼滤波处理,得到本端的第三姿态数据;
获取本端的参考角度数据,并根据所述参考角度数据对所述第三姿态数据进行矫正,得到第二姿态数据。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定向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处理模块,用于:
通过磁力计得到本端相对大地磁场北的所述参考角度数据。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定向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成因子为本端所受重力时,所述姿态获取模块,用于:
建立大地坐标系和本端的机器坐标系;
根据本端所受重力在所述大地坐标系中的分量以及在所述机器坐标系中的分量,获取生成因子为本端所受重力的第一姿态数据。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定向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成因子为本端的实时角速度时,所述姿态获取模块,用于:
通过陀螺仪获取本端的实时角速度,得到测算数据;
对所述测算数据进行数据转换,得到生成因子为实时角速度的第一姿态数据。
CN201810427797.1A 2018-05-07 2018-05-07 定向控制方法和装置 Pending CN10880367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427797.1A CN108803673A (zh) 2018-05-07 2018-05-07 定向控制方法和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427797.1A CN108803673A (zh) 2018-05-07 2018-05-07 定向控制方法和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803673A true CN108803673A (zh) 2018-11-13

Family

ID=640920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427797.1A Pending CN108803673A (zh) 2018-05-07 2018-05-07 定向控制方法和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803673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317490A (zh) * 2020-02-25 2020-06-23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远程操作控制系统及远程操作控制方法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8004096A (ja) * 2006-06-21 2008-01-10 Microinfinity Inc 入力装置の空間認識方法および装置
CN104197927A (zh) * 2014-08-20 2014-12-10 江苏科技大学 水下结构检测机器人实时导航系统及方法
CN104764451A (zh) * 2015-04-23 2015-07-08 北京理工大学 一种基于惯性和地磁传感器的目标姿态跟踪方法
CN105259902A (zh) * 2015-09-06 2016-01-20 江苏科技大学 水下机器人惯性导航方法及系统
CN105698792A (zh) * 2016-01-26 2016-06-22 上海实汇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自适应鲁邦融合算法的动态mems惯性姿态测量系统
CN106054607A (zh) * 2016-06-17 2016-10-26 江苏科技大学 水下检测与作业机器人动力定位方法
CN107065898A (zh) * 2016-12-06 2017-08-18 北京臻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水下无人船航行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07289932A (zh) * 2017-06-28 2017-10-24 东南大学 基于mems传感器和vlc定位融合的单卡尔曼滤波导航装置和方法
CN206601624U (zh) * 2016-12-06 2017-10-31 北京臻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水下无人船航行控制系统
CN107830858A (zh) * 2017-09-30 2018-03-23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基于重力辅助的手机航向估计方法
CN107883951A (zh) * 2017-10-19 2018-04-06 福建海图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水下机器人三维姿态的计算方法及终端

Patent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8004096A (ja) * 2006-06-21 2008-01-10 Microinfinity Inc 入力装置の空間認識方法および装置
CN104197927A (zh) * 2014-08-20 2014-12-10 江苏科技大学 水下结构检测机器人实时导航系统及方法
CN104764451A (zh) * 2015-04-23 2015-07-08 北京理工大学 一种基于惯性和地磁传感器的目标姿态跟踪方法
CN105259902A (zh) * 2015-09-06 2016-01-20 江苏科技大学 水下机器人惯性导航方法及系统
CN105698792A (zh) * 2016-01-26 2016-06-22 上海实汇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自适应鲁邦融合算法的动态mems惯性姿态测量系统
CN106054607A (zh) * 2016-06-17 2016-10-26 江苏科技大学 水下检测与作业机器人动力定位方法
CN107065898A (zh) * 2016-12-06 2017-08-18 北京臻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水下无人船航行控制方法及系统
CN206601624U (zh) * 2016-12-06 2017-10-31 北京臻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水下无人船航行控制系统
CN107289932A (zh) * 2017-06-28 2017-10-24 东南大学 基于mems传感器和vlc定位融合的单卡尔曼滤波导航装置和方法
CN107830858A (zh) * 2017-09-30 2018-03-23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基于重力辅助的手机航向估计方法
CN107883951A (zh) * 2017-10-19 2018-04-06 福建海图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水下机器人三维姿态的计算方法及终端

Non-Patent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付梦印 等: "水下惯性/重力匹配自主导航综述", 《水下无人系统学报》 *
吴萌: "基于三轴磁强计和重力测量的融合导航算法", 《信息与控制》 *
吴锦生: "智能铅鱼水文信息测量系统的研制", 《长江科学院院报》 *
周潇 等: "基于Kalman滤波原理对惯导中重力扰动的估计及补偿方法", 《中国惯性技术学报》 *
奔粤阳 等: "重力辅助阻尼捷联惯性导航系统", 《仪器仪表学报》 *
常国宾 等: "惯性技术视角下动态重力测量技术评述_三_惯性导航与重力测量的融合", 《海洋测绘》 *
徐遵义 等: "海洋重力辅助导航的研究现状与发展", 《地球物理学进展》 *
梁 凇 等: "基于自适应KF算法的模态切换水下机器人导航系统", 《江苏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王国臣 等: "《水下组合导航系统》", 30 April 2016 *
袁伟 等: "潜艇重力辅助惯性导航系统研究与仿真", 《四川兵工学报》 *
裴国栋 等: "用于水下ROV控制的姿态融合技术研究", 《航电技术应用研究》 *
黄凤荣 等: "惯性/重力匹配组合导航系统的滤波技术研究", 《天津航海》 *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317490A (zh) * 2020-02-25 2020-06-23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远程操作控制系统及远程操作控制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000839B (zh) 无人机的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和无人机的控制系统
CN107065898B (zh) 一种水下无人船航行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05891821B (zh) 一种机载下视测量目标的自动跟踪方法
CN105910606B (zh) 一种基于角速度差值的方向修正方法
CN106056664A (zh) 一种基于惯性和深度视觉的实时三维场景重构系统及方法
CN108225370B (zh) 一种运动姿态传感器的数据融合与解算方法
CN107976195A (zh) 机器人的定位导航系统及方法、存储介质、机器人
CN104535065B (zh) 无人机飞行器在复杂磁场环境下的航向生成方法
CN109444936A (zh) 一种利用gnss和倾角传感器确定斗尖坐标的方法
CN110398245A (zh) 基于脚戴式惯性测量单元的室内行人导航姿态估计方法
CN105841698B (zh) 一种无需调零的auv舵角精确实时测量系统
CN108267953A (zh) 一种基于领航者-跟踪者水下机器人位置跟踪方法
CN112558006A (zh) 一种用于海底缆线的双三轴电磁探测及路由定位方法
CN103335654B (zh) 一种行星动力下降段的自主导航方法
CN107831515A (zh) 水下定位方法和系统
CN109296370A (zh) 一种自动测绘定位的掘进方法及系统
CN108663938A (zh) 一种考虑通讯拓扑变换的uuv集群协调控制方法
CN105892498B (zh) 基于三轴云台的目标凝视与扫视控制系统
CN110160545A (zh) 一种激光雷达与gps的增强定位系统及方法
CN108801250A (zh) 基于水下机器人的实时姿态获取方法及装置
JP6801269B2 (ja) 自律移動装置
CN110864692A (zh) 掘进机的位姿确定方法
JPH095104A (ja) 移動物体の三次元姿勢角測定法および三次元姿勢角計測装置
CN108776484A (zh) 水下方向调整方法和装置
CN108803673A (zh) 定向控制方法和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