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789490A - 一种机器人用底座 - Google Patents

一种机器人用底座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789490A
CN108789490A CN201810523224.9A CN201810523224A CN108789490A CN 108789490 A CN108789490 A CN 108789490A CN 201810523224 A CN201810523224 A CN 201810523224A CN 108789490 A CN108789490 A CN 10878949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xedly connected
back side
wall
shell
bea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523224.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熊伟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hu superke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hu Longitudinal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Industry Technology Researc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hu Longitudinal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Industry Technology Research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hu Longitudinal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Industry Technology Research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523224.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789490A/zh
Publication of CN10878949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789490A/zh
Withdrawn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5HAND TOOLS;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MANIPULATORS
    • B25JMANIPULATORS; CHAMBERS PROVIDED WITH MANIPULATION DEVICES
    • B25J5/00Manipulators mounted on wheels or on carriages
    • B25J5/007Manipulators mounted on wheels or on carriages mounted on whee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5HAND TOOLS;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MANIPULATORS
    • B25JMANIPULATORS; CHAMBERS PROVIDED WITH MANIPULATION DEVICES
    • B25J9/00Programme-controlled manipulators
    • B25J9/0009Constructional details, e.g. manipulator supports, bases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机器人用底座,包括第一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内壁的背面与第一支撑板的背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板的左侧面与双轴电机机身的右侧面固定连接,所述双轴电机的两个输出轴均固定连接有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的外表面套接在第一轴承的内表面,第一轴承的上表面卡接在固定板的下表面,固定板的背面与第一壳体内壁的背面固定连接。该机器人用底座,通过双轴电机、第一转轴、第一轴承、第二转轴、主动轮、皮带、从动轮、第二转轴、第一转轮和防滑垫之间的相互配合,障碍物感应器的设置便于机器人感应障碍物,防撞装置的设置,便于机器人的防撞,从而避免了机器人在碰撞到物品时自身的毁坏,从而保证了机器人的工作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机器人用底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机器人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机器人用底座。
背景技术
机器人是自动执行工作的机器装置。它既可以接受人类指挥,又可以运行预先编排的程序,也可以根据以人工智能技术制定的原则纲领行动。它的任务是协助或取代人类工作的工作,例如生产业、建筑业,或是危险的工作。
随着智能机器人的不断发展,智能机器人被应用于各个领域,通常人们利用机器人来运送物品,从而节省了人力,但是,大部分机器人底座的驱动轮都是采用同轴的方式进行运动的,这样,使得机器人在移动的过程中不够稳定,而且,大部分的机器人用底座上也没有防撞的功能和感应障碍物的功能,从而导致机器人的工作效率不高。
发明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机器人用底座,解决了大部分机器人底座的驱动轮都是采用同轴的方式进行运动的,这样,使得机器人在移动的过程中不够稳定,而且,大部分的机器人用底座上也没有防撞的功能和感应障碍物的功能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机器人用底座,包括第一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内壁的背面与第一支撑板的背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板的左侧面与双轴电机机身的右侧面固定连接,所述双轴电机的两个输出轴均固定连接有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的外表面套接在第一轴承的内表面,所述第一轴承的上表面卡接在固定板的下表面,所述固定板的背面与第一壳体内壁的背面固定连接。
所述第一转轴的外表面套接在主动轮的内表面,所述主动轮的外表面通过皮带与从动轮的外表面传动连接,所述从动轮的内表面卡接在第二转轴的外表面,所述第二转轴的外表面套接在第五轴承内,所述第五轴承的下表面卡接在第二支撑板的上表面。
所述第二支撑板的背面与第一壳体内壁的背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转轴的外表面套接在第二轴承的内表面,所述第二轴承卡接在第一壳体内壁的上表面,所述从动轮位于第五轴承与第二轴承之间,所述第二转轴的外表面卡接在第一转动装置的内表面,所述第一转动装置位于第二轴承的正上方。
所述第一转动装置包括第一转轮,所述第一转轮的内表面套接在第二转轴的外表面,所述第一转轮的外表面设置有防滑垫,所述第一壳体外壁的左右两侧面均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壁的右侧面与防撞装置的右端固定连接。
所述防撞装置包括防撞垫,所述防撞垫的左侧面固定连接在挤压板的右侧面,所述挤压板的左侧面固定连接有若干个第一弹簧,且若干个第一弹簧远离挤压板左侧面的一端均与凹槽内壁的右侧面固定连接。
所述第一壳体的背面固定连接有电源,所述电源的背面固定连接有开关,所述电源的输出端与开关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开关的输出端与双轴电机的输入端电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壳体内壁的背面卡接有两个第二转动装置,且两个第二转动装置分别位于第一壳体内壁背面的左右两侧,所述第一壳体内壁的背面固定连接有两个障碍物感应器,且两个障碍物感应器均位于两个第二转轴的右侧。
优选的,所述第一壳体外壁的背面与第二壳体外壁的正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壳体内壁的右侧面与两个固定杆的右端固定连接,且两个固定杆的相对面分别与驱动装置的正面和背面固定连接,所述驱动装置的外表面与牵引绳的一端缠绕连接,所述牵引绳的另一端与活动板的背面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活动板的正面与固定块的背面固定连接,所述活动板位于两个第二支撑板之间,所述固定块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固定块分别位于活动板正面的左右两侧,且两个固定块的正面均设置有防滑纹。
优选的,所述第二转动装置包括第三轴承,所述第三轴承卡接在第一壳体内壁的背面,所述第三轴承内套接第三转轴,所述第三转轴的正面与U型板的背面固定连接,所述U型板内壁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均卡接有第四轴承,且两个第四轴承内卡接有同一个第四转轴,所述第四转轴的表面卡接有第二转轮。
优选的,所述驱动装置包括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入端与开关的输出端电连接,所述电机机身的背面和正面分别与两个固定杆的相对面固定连接,所述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收线盘,所述收线盘与牵引绳的一端缠绕连接。
优选的,所述牵引绳位于通孔内,所述通孔开设在第一壳体内壁的背面,所述活动板的上表面与伸缩装置的正面固定连接,所述伸缩装置的背面与第一壳体内壁的背面固定连接,所述伸缩装置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伸缩装置分别位于牵引绳的左右两侧。
优选的,所述伸缩装置包括伸缩杆,所述伸缩杆的表面套接有第二弹簧,所述伸缩杆和第二弹簧的正面与活动板的背面固定连接,所述伸缩杆和第二弹簧的背面与第一壳体内壁的背面固定连接。
(三)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机器人用底座,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该机器人用底座,通过双轴电机、第一转轴、第一轴承、第二转轴、主动轮、皮带、从动轮、第二转轴、第一转轮和防滑垫之间的相互配合,当需要机器人移动时,使得双轴电机的两个输出轴工作带动两个第一转轴转动,两个第一转轴分别带动两个主动轮转动,两个主动轮分别通过两个皮带带动两个从动轮转动,使得两个从动轮分别通过两个第二转轴带动两个第一转轮和防滑垫转动,使得两个第一转轮分开转动,从而使得机器人在移动的过程中更加稳定,障碍物感应器的设置便于机器人感应障碍物,防撞装置的设置,便于机器人的防撞,从而避免了机器人在碰撞到物品时自身的毁坏,从而保证了机器人的工作效率。
(2)、该机器人用底座,通过设置防滑垫,避免了机器人在地面较滑的路面移动时发生滑动,使得本发明移动时更加稳定,从而保证了机器人的工作效率。
(3)、该机器人用底座,通过设置固定块和活动板,当需要固定本发明时,使得电机工作带动收线盘转动,收线盘放出牵引绳,同时,第二弹簧利用自身的弹力带动活动板和固定块向前方移动,当固定块与地面接触时,从而达到固定本发明的目的。
(4)、该机器人用底座,通过第一转轴、第一轴承和主动轮之间的相互配合,使得第一转轴在第一轴承内转动的更加平稳,从而使得第一转轴带动主动轮转动的更加平稳。
(5)、该机器人用底座,通过设置固定杆,使得电机的固定更加稳定,从而避免了电机工作时机身的转动,从而使得电机的工作状态更加稳定,且本发明结构紧凑,设计合理,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正视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第二转动装置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俯视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结构俯视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后视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第一壳体、2第一支撑板、3双轴电机、4第一转轴、5第一轴承、6固定板、7主动轮、8皮带、9从动轮、10第二转轴、11第二支撑板、12第二轴承、13第一转动装置、131第一转轮、132防滑垫、14凹槽、15防撞装置、151第一弹簧、152挤压板、153防撞垫、16第二转动装置、161第三轴承、162第三转轴、163第四轴承、164第四转轴、165第二转轮、166 U型板、17障碍物感应器、18第二壳体、19固定杆、20驱动装置、201电机、202收线盘、21牵引绳、22通孔、23固定块、24伸缩装置、241伸缩杆、242第二弹簧、25活动板、26电源、27开关、28第五轴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如图1-5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机器人用底座,包括第一壳体1,第一壳体1内壁的背面与第一支撑板2的背面固定连接,第一支撑板2的左侧面与双轴电机3机身的右侧面固定连接,通过设置双轴电机3,当需要机器人移动时,使得双轴电机3的两个输出轴工作带动两个第一转轴4转动,两个第一转轴4分别带动两个主动轮7转动,两个主动轮7分别通过两个皮带8带动两个从动轮9转动,使得两个从动轮9分别通过两个第二转轴10带动两个第一转轮131和防滑垫132转动,使得两个第一转轮131分开转动,从而使得机器人在移动的过程中更加稳定,双轴电机3的两个输出轴均固定连接有第一转轴4,第一转轴4的外表面套接在第一轴承5的内表面,第一轴承5的上表面卡接在固定板6的下表面,固定板6的背面与第一壳体1内壁的背面固定连接。
第一转轴4的外表面套接在主动轮7的内表面,通过第一转轴4、第一轴承5和主动轮7之间的相互配合,使得第一转轴4在第一轴承5内转动的更加平稳,从而使得第一转轴4带动主动轮7转动的更加平稳,主动轮7的外表面通过皮带8与从动轮9的外表面传动连接,从动轮9的内表面卡接在第二转轴10的外表面,第二转轴10的外表面套接在第五轴承28内,第五轴承28的下表面卡接在第二支撑板11的上表面。
第二支撑板11的背面与第一壳体1内壁的背面固定连接,第二转轴10的外表面套接在第二轴承12的内表面,第二轴承12卡接在第一壳体1内壁的上表面,从动轮9位于第五轴承28与第二轴承12之间,通过第二转轴10、第二轴承12、第二轴承12、第一转轮131和防滑垫132之间的相互配合,使得第二转轴10在第二轴承12和第五轴承28内转动的更加平稳,从而使得第二转轴10带动第一转轮131和防滑垫132转动的更加平稳,第二转轴10的外表面卡接在第一转动装置13的内表面,第一转动装置13位于第二轴承12的正上方。
第一转动装置13包括第一转轮131,第一转轮131的内表面套接在第二转轴10的外表面,第一转轮131的外表面设置有防滑垫132,通过设置防滑垫132,避免了机器人在地面较滑的路面移动时发生滑动,使得本发明移动时更加稳定,从而保证了机器人的工作效率,第一壳体1外壁的左右两侧面均开设有凹槽14,凹槽14内壁的右侧面与防撞装置15的右端固定连接。
防撞装置15包括防撞垫153,通过设置防撞装置15,从而避免了本发明在碰撞到物品后自身发生毁坏,防撞垫153的左侧面固定连接在挤压板152的右侧面,挤压板152的左侧面固定连接有若干个第一弹簧151,通过设置第一弹簧151,当挤压板152和防撞垫153在与物品接触后,使得第一弹簧151能够起到缓冲的作用,且若干个第一弹簧151远离挤压板152左侧面的一端均与凹槽14内壁的右侧面固定连接。
第一壳体1的背面固定连接有电源26,通过设置电源26,使得电源26能够为电机201和双轴电机3提供电力,电源26的背面固定连接有开关27,通过设置开关27,使得工作人员对双轴电机3和电机201工作状态的控制更加方便,电源26的输出端与开关27的输入端电连接,开关27的输出端与双轴电机3的输入端电连接,第一壳体1内壁的背面卡接有两个第二转动装置16,且两个第二转动装置16分别位于第一壳体1内壁背面的左右两侧,第二转动装置16包括第三轴承161,第三轴承161卡接在第一壳体1内壁的背面,第三轴承161内套接第三转轴162,第三转轴162的正面与U型板166的背面固定连接,通过第三转轴162、第三轴承161和U型板166之间的相互配合,使得第三转轴162在第三轴承161内转动的更加平稳,从而使得第三转轴162带动U型板166转动的更加平稳,U型板166内壁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均卡接有第四轴承163,且两个第四轴承163内卡接有同一个第四转轴164,第四转轴164的表面卡接有第二转轮165,通过第四转轴164、第四轴承163和第二转轮165之间的相互配合,使得第四转轴164在第四轴承163内转动的更加平稳,从而使得第四转轴164带动第二转轮165转动的更加平稳,第一壳体1内壁的背面固定连接有两个障碍物感应器17,且两个障碍物感应器17均位于两个第二转轴10的右侧,第一壳体1外壁的背面与第二壳体18外壁的正面固定连接,第二壳体18内壁的右侧面与两个固定杆19的右端固定连接,且两个固定杆19的相对面分别与驱动装置20的正面和背面固定连接,通过设置固定杆19,使得电机201的固定更加稳定,从而避免了电机201工作时机身的转动,从而使得电机201的工作状态更加稳定,驱动装置20包括电机201,电机201的输入端与开关27的输出端电连接,电机201机身的背面和正面分别与两个固定杆19的相对面固定连接,电机201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收线盘202,收线盘202与牵引绳21的一端缠绕连接,通过设置驱动装置20,使得电机201工作带动收线盘202转动,收线盘202放出牵引绳21,同时,第二弹簧242利用自身的弹力带动活动板25和固定块23向前方移动,当固定块23与地面接触时,从而达到固定本发明的目的,驱动装置20的外表面与牵引绳21的一端缠绕连接,牵引绳21的另一端与活动板25的背面固定连接,牵引绳21位于通孔22内,通孔22开设在第一壳体1内壁的背面,活动板25的上表面与伸缩装置24的正面固定连接,伸缩装置24的背面与第一壳体1内壁的背面固定连接,伸缩装置24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伸缩装置24分别位于牵引绳21的左右两侧,通过设置伸缩装置24,当收线盘202放出牵引绳21时,使得第二弹簧242能够利用自身的弹力带动活动板25向前方移动,伸缩装置24包括伸缩杆241,伸缩杆241的表面套接有第二弹簧242,伸缩杆241和第二弹簧242的正面与活动板25的背面固定连接,伸缩杆241和第二弹簧242的背面与第一壳体1内壁的背面固定连接,活动板25的正面与固定块23的背面固定连接,活动板25位于两个第二支撑板11之间,固定块23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固定块23分别位于活动板25正面的左右两侧,且两个固定块23的正面均设置有防滑纹,通过在固定块23的表面设置防滑纹,使得本发明的固定效果更好。
使用时,当需要机器人移动时,通过操作开关27,使得双轴电机3的两个输出轴工作带动两个第一转轴4转动,两个第一转轴4分别带动两个主动轮7转动,两个主动轮7分别通过两个皮带8带动两个从动轮9转动,使得两个从动轮9分别通过两个第二转轴10带动两个第一转轮131和防滑垫132转动,从而使得本发明能够移动,当需要对本发明制动的时,通过操作开关27,使得双轴电机3停止工作,再通过操作开关27,使得电机201带动收线盘202转动,收线盘202放出牵引绳21,同时,第二弹簧242利用自身的弹力带动活动板25和固定块23向前方移动,当固定块23与地面接触时,通过操作开关27,使得电机201停止工作。
综上可得,1、该机器人用底座,通过双轴电机3、第一转轴4、第一轴承5、第二转轴10、主动轮7、皮带8、从动轮9、第二转轴10、第一转轮131和防滑垫132之间的相互配合,当需要机器人移动时,使得双轴电机3的两个输出轴工作带动两个第一转轴4转动,两个第一转轴4分别带动两个主动轮7转动,两个主动轮7分别通过两个皮带8带动两个从动轮9转动,使得两个从动轮9分别通过两个第二转轴10带动两个第一转轮131和防滑垫132转动,使得两个第一转轮131分开转动,从而使得机器人在移动的过程中更加稳定,障碍物感应器17的设置便于机器人感应障碍物,防撞装置15的设置,便于机器人的防撞,从而避免了机器人在碰撞到物品时自身的毁坏,从而保证了机器人的工作效率。
2、该机器人用底座,通过设置防滑垫132,避免了机器人在地面较滑的路面移动时发生滑动,使得本发明移动时更加稳定,从而保证了机器人的工作效率。
3、该机器人用底座,通过设置固定块23和活动板25,当需要固定本发明时,使得电机201工作带动收线盘202转动,收线盘202放出牵引绳21,同时,第二弹簧242利用自身的弹力带动活动板25和固定块23向前方移动,当固定块23与地面接触时,从而达到固定本发明的目的。
4、该机器人用底座,通过第一转轴4、第一轴承5和主动轮7之间的相互配合,使得第一转轴4在第一轴承5内转动的更加平稳,从而使得第一转轴4带动主动轮7转动的更加平稳。
5、该机器人用底座,通过设置固定杆19,使得电机201的固定更加稳定,从而避免了电机201工作时机身的转动,从而使得电机201的工作状态更加稳定,且本发明结构紧凑,设计合理,实用性强。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8)

1.一种机器人用底座,包括第一壳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1)内壁的背面与第一支撑板(2)的背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板(2)的左侧面与双轴电机(3)机身的右侧面固定连接,所述双轴电机(3)的两个输出轴均固定连接有第一转轴(4),所述第一转轴(4)的外表面套接在第一轴承(5)的内表面,所述第一轴承(5)的上表面卡接在固定板(6)的下表面,所述固定板(6)的背面与第一壳体(1)内壁的背面固定连接;
所述第一转轴(4)的外表面套接在主动轮(7)的内表面,所述主动轮(7)的外表面通过皮带(8)与从动轮(9)的外表面传动连接,所述从动轮(9)的内表面卡接在第二转轴(10)的外表面,所述第二转轴(10)的外表面套接在第五轴承(28)内,所述第五轴承(28)的下表面卡接在第二支撑板(11)的上表面;
所述第二支撑板(11)的背面与第一壳体(1)内壁的背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转轴(10)的外表面套接在第二轴承(12)的内表面,所述第二轴承(12)卡接在第一壳体(1)内壁的上表面,所述从动轮(9)位于第五轴承(28)与第二轴承(12)之间,所述第二转轴(10)的外表面卡接在第一转动装置(13)的内表面,所述第一转动装置(13)位于第二轴承(12)的正上方;
所述第一转动装置(13)包括第一转轮(131),所述第一转轮(131)的内表面套接在第二转轴(10)的外表面,所述第一转轮(131)的外表面设置有防滑垫(132),所述第一壳体(1)外壁的左右两侧面均开设有凹槽(14),所述凹槽(14)内壁的右侧面与防撞装置(15)的右端固定连接;
所述防撞装置(15)包括防撞垫(153),所述防撞垫(153)的左侧面固定连接在挤压板(152)的右侧面,所述挤压板(152)的左侧面固定连接有若干个第一弹簧(151),且若干个第一弹簧(151)远离挤压板(152)左侧面的一端均与凹槽(14)内壁的右侧面固定连接;
所述第一壳体(1)的背面固定连接有电源(26),所述电源(26)的背面固定连接有开关(27),所述电源(26)的输出端与开关(27)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开关(27)的输出端与双轴电机(3)的输入端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机器人用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1)内壁的背面卡接有两个第二转动装置(16),且两个第二转动装置(16)分别位于第一壳体(1)内壁背面的左右两侧,所述第一壳体(1)内壁的背面固定连接有两个障碍物感应器(17),且两个障碍物感应器(17)均位于两个第二转轴(10)的右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机器人用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1)外壁的背面与第二壳体(18)外壁的正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壳体(18)内壁的右侧面与两个固定杆(19)的右端固定连接,且两个固定杆(19)的相对面分别与驱动装置(20)的正面和背面固定连接,所述驱动装置(20)的外表面与牵引绳(21)的一端缠绕连接,所述牵引绳(21)的另一端与活动板(25)的背面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机器人用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板(25)的正面与固定块(23)的背面固定连接,所述活动板(25)位于两个第二支撑板(11)之间,所述固定块(23)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固定块(23)分别位于活动板(25)正面的左右两侧,且两个固定块(23)的正面均设置有防滑纹。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机器人用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转动装置(16)包括第三轴承(161),所述第三轴承(161)卡接在第一壳体(1)内壁的背面,所述第三轴承(161)内套接第三转轴(162),所述第三转轴(162)的正面与U型板(166)的背面固定连接,所述U型板(166)内壁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均卡接有第四轴承(163),且两个第四轴承(163)内卡接有同一个第四转轴(164),所述第四转轴(164)的表面卡接有第二转轮(165)。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机器人用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20)包括电机(201),所述电机(201)的输入端与开关(27)的输出端电连接,所述电机(201)机身的背面和正面分别与两个固定杆(19)的相对面固定连接,所述电机(201)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收线盘(202),所述收线盘(202)与牵引绳(21)的一端缠绕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机器人用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牵引绳(21)位于通孔(22)内,所述通孔(22)开设在第一壳体(1)内壁的背面,所述活动板(25)的上表面与伸缩装置(24)的正面固定连接,所述伸缩装置(24)的背面与第一壳体(1)内壁的背面固定连接,所述伸缩装置(24)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伸缩装置(24)分别位于牵引绳(21)的左右两侧。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机器人用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装置(24)包括伸缩杆(241),所述伸缩杆(241)的表面套接有第二弹簧(242),所述伸缩杆(241)和第二弹簧(242)的正面与活动板(25)的背面固定连接,所述伸缩杆(241)和第二弹簧(242)的背面与第一壳体(1)内壁的背面固定连接。
CN201810523224.9A 2018-05-28 2018-05-28 一种机器人用底座 Withdrawn CN10878949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523224.9A CN108789490A (zh) 2018-05-28 2018-05-28 一种机器人用底座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523224.9A CN108789490A (zh) 2018-05-28 2018-05-28 一种机器人用底座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789490A true CN108789490A (zh) 2018-11-13

Family

ID=640904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523224.9A Withdrawn CN108789490A (zh) 2018-05-28 2018-05-28 一种机器人用底座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789490A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571551A (zh) * 2018-11-16 2019-04-05 江苏长虹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搬运机器人防撞装置
CN110560442A (zh) * 2019-07-29 2019-12-13 芜湖安普机器人产业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轮式光伏面板清洁机器人
CN115570596A (zh) * 2022-09-07 2023-01-06 中交一公局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建筑机器人底盘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571551A (zh) * 2018-11-16 2019-04-05 江苏长虹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搬运机器人防撞装置
CN109571551B (zh) * 2018-11-16 2021-05-28 江苏长虹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搬运机器人防撞装置
CN110560442A (zh) * 2019-07-29 2019-12-13 芜湖安普机器人产业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轮式光伏面板清洁机器人
CN115570596A (zh) * 2022-09-07 2023-01-06 中交一公局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建筑机器人底盘
CN115570596B (zh) * 2022-09-07 2023-07-07 中交一公局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建筑机器人底盘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789490A (zh) 一种机器人用底座
CN105386625A (zh) 滑板式平行抱夹汽车轮胎搬运器
CN205077934U (zh) 滑板式平行抱夹汽车轮胎搬运器
CN105545047A (zh) 左右平行推升式汽车横向智能搬运器
CN106115206A (zh) 动车牵引式交叉带分拣机
CN205637766U (zh) 搬车系统及全车型通用的搬车机器人
CN102848461A (zh) 一种蒸压制品自动出釜装置
CN108860091A (zh) 一种后备箱式新能源汽车电池更换装置
CN202527388U (zh) 一种带电清扫机器人
CN207858837U (zh) 移动机器人系统
CN206384558U (zh) 工件输送设备
CN207258867U (zh) 一种玻璃纤维布切边装置
CN103274208B (zh) 一种实现柔性产品翻转换向的二维双向传输机
CN205873156U (zh) 动车牵引式交叉带分拣机
CN205067252U (zh) 电线耐弯折性试验机
CN109581413A (zh) 一种安全性能高的无人驾驶汽车用激光雷达
CN105871134B (zh) 一种定子组装设备及组装方法
CN109319003A (zh) 一种具有保护功能的站驾式搬运车
CN209619580U (zh) 一种针织品定向牵引装置
CN202657144U (zh) 随线自行工作台
CN208006297U (zh) 一种便于抓取的轮胎自动夹具
CN209050735U (zh) 一种便于移动后固定的智能机器人
CN109994911A (zh) 一种具有放线收线功能的半自动剥皮压接机
CN211465365U (zh) 一种汽车门锁周转架
CN207129652U (zh) 自动筛选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90404

Address after: Room 1401, Building C, Huaqiang Square, Jinghu District, Wuhu City, Anhui Province

Applicant after: Wuhu superke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Equipment Co., Ltd.

Address before: 241000 Building 3, Building 4, Service Outsourcing Industrial Park, Yijiang District, Wuhu City, Anhui Province

Applicant before: Wuhu longitudinal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industry technology research Co., Ltd.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1113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