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780498B - 虹膜识别摄像机系统、透镜模块和虹膜识别摄像机模块 - Google Patents

虹膜识别摄像机系统、透镜模块和虹膜识别摄像机模块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780498B
CN108780498B CN201780014148.2A CN201780014148A CN108780498B CN 108780498 B CN108780498 B CN 108780498B CN 201780014148 A CN201780014148 A CN 201780014148A CN 108780498 B CN108780498 B CN 10878049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ens
unit
module
iris
recognition camer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80014148.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780498A (zh
Inventor
郑裕暻
金玟
李尚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G Innotek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G Innotek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KR1020160001332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KR20170082212A/ko
Priority claimed from KR1020160003061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KR102531670B1/ko
Application filed by LG Innotek Co Ltd filed Critical LG Innotek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878049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78049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78049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78049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7/00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7/02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 G02B7/028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with means for compensating for changes in temperature or for 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thermal stabilisation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3/00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 G02B13/001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 G02B13/0015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 G02B13/002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having at least one aspherical surface
    • G02B13/0045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having at least one aspherical surface having five or more lens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3/00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 G02B13/001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 G02B13/008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designed for infrared light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7/0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 G02B27/42Diffraction optics, i.e. systems including a diffractive element being designed for providing a diffractive effect
    • G02B27/4205Diffraction optics, i.e. systems including a diffractive element being designed for providing a diffractive effect having a diffractive optical element [DOE] contributing to image formation, e.g. whereby modulation transfer function MTF or optical aberrations are relevant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3/00Simple or compound lenses
    • G02B3/12Fluid-filled or evacuated lenses
    • G02B3/14Fluid-filled or evacuated lenses of variable focal length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VIMAGE OR VIDEO RECOGNITION OR UNDERSTANDING
    • G06V40/00Recognition of biometric, human-related or animal-related patterns in image or video data
    • G06V40/10Human or animal bodies, e.g. vehicle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Body parts, e.g. hands
    • G06V40/18Eye characteristics, e.g. of the iris
    • G06V40/19Sensors therefor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VIMAGE OR VIDEO RECOGNITION OR UNDERSTANDING
    • G06V40/00Recognition of biometric, human-related or animal-related patterns in image or video data
    • G06V40/10Human or animal bodies, e.g. vehicle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Body parts, e.g. hands
    • G06V40/18Eye characteristics, e.g. of the iris
    • G06V40/197Matching; Classification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32Holograms used as optical element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Ophthalmology & Optometr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Multimedia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Image Input (AREA)
  • Measurement Of The Respiration, Hearing Ability, Form, And Blood Characteristics Of Living Organisms (AREA)
  • Studio Devices (AREA)

Abstract

虹膜识别摄像机系统的一个实施方式包括:光学单元,其用于采集虹膜的光学信息;以及成像单元,其用于输出由光学单元获得的虹膜的光学信息,其中,光学单元包括:第一组,其具有第一厚度并且折射从对象入射的光;以及第二组,其布置在第一组的后面,并且包括至少一个透镜,其中,第一组包括全息光学元件(HOE)。

Description

虹膜识别摄像机系统、透镜模块和虹膜识别摄像机模块
技术领域
实施方式涉及透镜模块和包括该透镜模块的虹膜识别摄像机模块,以及虹膜识别摄像机系统和包括该虹膜识别摄像机系统的终端。
背景技术
下文中将描述的内容不构成相关技术,并且仅用于提供实施方式的背景信息。
为了入口安全性的识别等,使用与其他识别装置相比具有高安全性和准确性的虹膜识别系统。该虹膜识别系统是这样一种系统:其中,通过使用图像处理技术对由摄像机拍摄的虹膜图像的特征图案进行数据化,然后将所获得的数据与预先登记的用户的虹膜数据进行比较来识别特定的人。
近来,虹膜识别系统应用于移动设备,因此将虹膜识别系统作为日常生活中的个人安全系统的使用正在增加。
假定在虹膜识别摄像机系统中指定对象的分辨率被保持的情况下,虹膜识别摄像机的识别距离可以由传感器的单位像素的尺寸和透镜的焦距来确定。
例如,如果单位像素的尺寸为1.12μm并且透镜的焦距为4.0mm,则满足上述指定对象的分辨率(即,15.7像素/mm)的物距可以为230mm。
因此,在虹膜识别摄像机系统中增加可以识别对象的距离的物理方法之一是增加焦距。
然而,如果为了增加对象的识别距离而增加焦距,则会使虹膜识别摄像机系统的体积增加。
例如,通常在虹膜识别摄像机系统中使用的摄像机模块可以包括透镜镜筒和包括设置在透镜镜筒中的多个透镜的光学单元,如果增加光学单元的尺寸以增加焦距,则容纳光学单元的透镜镜筒的体积增加。
透镜模块可以包括沿光轴方向排列的一个透镜或多个透镜以形成光学系统。这样的透镜模块可以用在各种装置中。
特别地,透镜模块可以用在虹膜识别摄像机模块中。虹膜识别摄像机模块中使用的透镜模块可以被设置成使得物体的放大率变化被抑制,以拍摄准确且精确的虹膜图像。
然而,透镜模块的焦距可能根据环境温度的变化和其他周围环境的变化而改变,拍摄的物体的放大率可能根据焦距的变化而改变,以及由摄像机模块拍摄的图像的质量可能根据焦距的变化而降低。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虹膜识别摄像机系统,其具有光学单元,该光学单元可以在保持对象的分辨率并且保持摄像机系统的恒定的总体积的同时,增大指定对象的识别距离。
实施方式提供了透镜模块以及具有该透镜模块的虹膜识别摄像机模块,该透镜模块可以抑制根据温度引起的焦距和放大率的变化、图像质量的变化等。
实施方式的技术目的不限于上述目的,并且实施方式的另外的优点、目的和特征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地阐述,并且部分内容在查阅以下内容后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明显,或者可以从实施方式的实践中获知。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虹膜识别摄像机系统包括:光学单元,其被配置成收集虹膜的光学信息;以及成像单元,其被配置成输出从光学单元获得的虹膜的光学信息,其中,光学单元包括:第一组,其具有第一厚度并且折射从对象入射的光,以及第二组,其布置在第一组的后面,并且包括至少一个透镜,其中,第一组包括全息光学元件(HOE)。
在另一实施方式中,虹膜识别摄像机系统包括:光学单元,其被配置成收集虹膜的光学信息;成像单元,其被配置成输出从光学单元获得的虹膜的光学信息;计算单元,其被配置成分析由成像单元生成的拍摄的虹膜图像在图像传感器上的位置;以及控制单元,其被配置成与计算单元输出的结果值相对应地控制至少一个显示单元的驱动,其中,光学单元包括具有正屈光力的第一组和具有负屈光力的第二组,其中,第一组不包括透镜。
在另一实施方式中,透镜模块包括:第一透镜单元,其包括至少一个透镜;第二透镜单元,其被设置成与第一透镜单元相对,并且沿与光轴方向相对应的第一方向与第一透镜单元间隔开,并且包括至少一个透镜;以及可变透镜单元,其布置在第一透镜单元与第二透镜单元之间,并且被配置成控制透镜模块的焦距。
在另一实施方式中,透镜模块包括:第一透镜单元,其包括至少一个透镜;第二透镜单元,其被设置成与第一透镜单元相对,并且沿与光轴方向相对应的第一方向与第一透镜单元间隔开,并且包括至少一个透镜;可变透镜单元,其布置在第一透镜单元与第二透镜单元之间,并且被配置成通过控制透镜模块的屈光度来控制透镜模块的焦距,透镜模块的屈光度是透镜模块的焦距的倒数;以及控制单元,其被配置成控制可变透镜单元的屈光度。
在又一实施方式中,虹膜识别摄像机模块包括透镜模块和图像传感器,其中,图像传感器沿入射光的行进方向布置在第二透镜单元的后方,以与第二透镜单元相对,并且沿第一方向与第二透镜单元间隔开。
有益效果
根据一个实施方式的虹膜识别摄像机模块可以提供光学单元,该光学单元在保持对象的分辨率并且保持摄像机系统的恒定的总体积的同时,增大指定对象的识别距离。
根据一个实施方式的透镜模块和包括该透镜模块的虹膜识别摄像机模块可以有效地抑制因为环境温度变化导致的透镜模块的焦距的变化以及由于焦距变化而引起的物体的放大率的变化,从而防止透镜模块和摄像机模块的性能的降低。
根据一个实施方式的透镜模块和包括该透镜模块的虹膜识别摄像机模块可以抑制根据可变透镜单元的温度变化引起的焦距变化,从而不管环境温度如何变化,也能够拍摄高质量的图像。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一个实施方式的虹膜识别摄像机系统的框图。
图2是示出根据实施方式的虹膜识别摄像机的透视图。
图3是示出根据一个实施方式的虹膜识别摄像机的成像单元的视图。
图4是示出根据另一实施方式的虹膜识别摄像机的成像单元的视图。
图5是示出根据一个实施方式的发光模块的视图。
图6是示出根据一个实施方式的虹膜识别摄像机系统的视图。
图7是示出根据一个实施方式的虹膜识别方法的流程图。
图8是示出根据一个实施方式的在其上形成拍摄的虹膜图像的图像传感器的视图。
图9是示出在使用虹膜识别摄像机系统的虹膜识别方法中根据一个实施方式的虹膜的移动方向的视图。
图10是示出根据一个实施方式的移动终端的视图。
图11是示出根据一个实施方式的透镜模块的示意图。
图12是示出根据实施方式的透镜模块中设置的控制单元的框图。
图13至图15是示出没有设置可变透镜单元的透镜模块的操作特性的曲线图。
图16至图18是示出设置有可变透镜单元的透镜模块的操作特性的曲线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将参照附图和说明来描述实施方式。然而,这里阐述的实施方式可以进行各种修改,并且应当理解的是,这并不旨在将本公开内容限制于所公开的特定形式。然而,实施方式将覆盖落入由权利要求书限定的本公开内容的主旨和范围内的所有修改、等同内容和替代内容。这里,为了清楚和方便描述,附图中所示的元件的尺寸或形状可能是过大的。
将理解的是,尽管术语“第一”、“第二”等可以在文中被用于描述各种元件,但是这些术语不限制这些元件。这些术语仅用于将一个物质或元件与其他物质或元件进行区分。此外,考虑到实施方式的配置和功能而特别限定的术语仅用于描述实施方式,并不限制本公开内容的范围。
在下面的实施方式的描述中,将理解的是,当每个元件被称为形成在另一元件“上”或“下”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元件“上”或“下”或者在它们之间间接地形成一个或更多个中间元件。此外,当元件被称为形成在另一元件“上”或“下”时,不仅可以包括前一元件的向上方向而且可以包括前一元件的向下方向。
此外,将理解的是,尽管关系术语“上/上方/上部”、“下/下方/下部”等在本文中被用于描述各种元件,但是这些术语既不一定要求也不一定意味着物质或元件或其顺序之间的任何物理或逻辑关系,并且仅用于将一个物质或元件与另一物质或元件进行区分。
此外,在附图中,可以使用笛卡尔坐标系(x,y,z)。在附图中,x轴和y轴限定与光轴垂直的平面,并且为了方便,光轴方向(z轴方向)可以被称为第一方向,x轴方向可以被称为第二方向,以及y轴方向可以被称为第三方向。
图1是示出根据一个实施方式的虹膜识别摄像机系统的示意性配置的框图。
图1所示的虹膜识别摄像机系统200可以包括成像单元110、显示单元120、计算单元140、控制单元150、图像提取单元160以及存储器单元170。
可以通过图像传感器将由成像单元110拍摄的虹膜图像转换成电信号,然后可以将电信号发送至计算单元140。
计算单元140可以分析拍摄的虹膜图像在其上形成图形的图像传感器上的位置。
计算单元140对拍摄的虹膜图像的位置的分析可以是关于拍摄的虹膜图像是否位于参考区域内的分析。
参考区域可以根据虹膜识别摄像机系统的灵敏度而变化,例如,当图像传感器的区域被分成多个光场时,参考区域可以是包括图像传感器的中心的光场。
由计算单元140分析的拍摄的虹膜图像的位置结果值可以被发送至控制单元150。
控制单元150可以将驱动信号发送至显示单元120。
控制单元150可以与计算单元140输出的结果值相对应地控制至少一个显示单元120的驱动。
控制单元150可以连接至包括在显示单元120中的发光模块的驱动单元。
此外,控制单元150可以根据计算单元140的分析结果值来操作包括在显示单元120中的多个发光模块中的至少一个。此外,如果虹膜识别摄像机系统200包括多个显示单元120,则控制单元150可以操作包括在至少一个显示单元120中的发光模块。
如果经分析,拍摄的虹膜图像偏离图像传感器的参考区域,则控制单元150可以根据分析结果值来发送信号以驱动显示单元120。
例如,控制单元150可以控制显示单元120的驱动,以分析拍摄的虹膜图像与参考区域的偏离方向并向外部显示移动方向。
此外,如果经分析,所拍摄的虹膜图像位于图像传感器的参考区域内,则控制单元150可以相应地发送信号以驱动显示单元120。
例如,控制单元150可以控制显示单元120以使其闪烁,从而向外部显示虹膜位于参考区域内。
虹膜识别摄像机系统200可以包括图像提取单元160。
图像提取单元160可以提取认证的虹膜图像。
认证的虹膜图像可以是用于虹膜识别的最终虹膜图像,即,对应于拍摄的虹膜图像中的位于参考区域内的虹膜图像。
即,如果经分析,拍摄的虹膜图像位于图像传感器的参考区域内,则计算单元140可以将信号发送至图像提取单元160。
图像提取单元160可以捕获并放大位于参考区域内的拍摄的虹膜图像,使得拍摄的虹膜图像可以用作用于虹膜识别的认证的虹膜图像。图像提取单元160可以存储所捕获的认证的虹膜图像。
根据实施方式的虹膜识别摄像机系统200可以包括存储参考虹膜图像的存储单元170。
参考虹膜图像可以通过存储使用虹膜识别摄像机系统认证的用户的虹膜图像来获取,或者可以通过将来自存储的虹膜图像的虹膜特性图案进行数据化来获取。
例如,参考虹膜图像可以是通过分析和数字化用户的虹膜的特性图案获得的数据。
成像单元110可以包括图像传感器。
图2是示出根据实施方式的虹膜识别摄像机的透视图,图3是示出根据一个实施方式的虹膜识别摄像机的成像单元的视图,并且图4是示出根据另一实施方式的虹膜识别摄像机的成像单元的视图。
参照图2,成像单元110可以包括:光学单元10,其输出拍摄的虹膜的光学信息;图像传感器14,其将输出的光学信息转换成电信号;以及成像单元主体12,其提供容纳光学单元10和图像传感器14的空间。
光学单元10可以包括多个透镜10a至10f(在图3中),并且吸收从外部入射的光,然后将所吸收的光输出至图像传感器14,以获得物体的图像。
即,成像单元110可以输出从包括透镜的光学单元10获得的虹膜的光学信息,并将光学信息发送至图像传感器14,以将光学信息转换成电信号,从而生成拍摄的虹膜图像。
从光学单元10输出的光学信息可以被发送至图像传感器14。
图像传感器14可以接收通过光学单元10的透镜入射的物体的光学信息,并且执行光学信息到电信号的光电转换,并且图像传感器14可以是电荷耦合器件(CCD)传感器或者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CMOS)传感器。
根据实施方式的成像单元110可以包括具有固定焦距的透镜,但不限于此,而具有自动对焦功能。
根据实施方式的虹膜识别摄像机系统200可以包括显示单元120,并且成像单元110周围的至少一个显示单元120可以布置在成像单元的外侧。
构成光学单元10的透镜的数目不受限制,并且可以在光学单元10中布置一个透镜或多个透镜。
多个透镜10a至10f可以顺序地堆叠,并且可以在透镜10a至10f之间布置间隔件(未示出)。该间隔件可以使透镜10a至10f彼此分开,从而保持透镜10a至10f之间的间隔。
成像单元主体12可以具有圆柱形形状或矩形形状,但不限于此。
此外,光学单元10的透镜10a至10f中的至少一个可以将光会聚到图像传感器14上。
这里,透镜10a至10f可以折射入射光,以引入来自物体的一个点的大量的光,并且将所引入的光聚集至一个点上。
聚集至一个点的这种光可以形成一个图像,如果光被聚集至图像传感器14的一个点上,并且因此形成一个图像,则可以确定物体位于焦距处。
如上所述,假定在虹膜识别摄像机系统中保持指定对象的分辨率,则可以通过传感器的单位像素的尺寸和透镜的焦距来确定虹膜识别摄像机的识别距离。
例如,如果单位像素的尺寸是1.12μm,并且透镜的焦距是4.0mm,则满足指定对象的上述分辨率(即,15.7像素/mm)的物距可以是230mm。
因此,增加在虹膜识别摄像机系统中可以识别对象的距离的物理方法之一是增加焦距。
然而,如果为了增加对象的识别距离而增加焦距,虹膜识别摄像机系统的体积会增加。
例如,通常在虹膜识别摄像机系统中使用的摄像机模块可以包括透镜镜筒和包括设置在透镜镜筒中的多个透镜的光学单元,并且如果增加光学单元的尺寸以增加焦距,则容纳光学单元的透镜镜筒的体积增加。
在下文中,将参照图3和图4来描述其中在不增加光学单元10的尺寸的情况下增加焦距的根据实施方式的光学单元10。
参照图3和图4,从图像传感器14的一个表面到焦点P的距离可以定义为焦距f1。
图3和图4中所示的光学单元10可以是具有相同焦距f1的光学单元10。
图3中所示的根据实施方式的光学单元10可以包括包含两个透镜的组I以及包含布置在组I的后方以实现焦距f1的四个透镜的组II。
此外,光学块11可以布置在组II与图像传感器14之间,并且光学块11可以是光学滤光器,例如,低通滤光器(LPF)或者红外滤光器(IR-cut filter)或者保护成像元件的成像表面的玻璃盖片(CG)。
例如,组I可以包括具有正屈光力的第六透镜10f和具有负屈光力的第五透镜10e,它们从对象侧按顺序布置。然而,组I不限于此,并且可以包括构成组I的负屈光力的每种组合。
第六透镜10f可以是凸状表面面向对象侧的的正弯月形透镜,并且第五透镜10e可以是具有两个凹状表面的负透镜。
此外,组II可以包括具有正屈光力的第一透镜10a、具有负屈光力的第二透镜10b、具有正屈光力的第三透镜10c以及具有负屈光力的第四透镜10d,它们从对象侧按顺序布置。
第一透镜10a、第三透镜10c以及第四透镜10d可以包括至少一个非球状表面。
由于第一透镜10a、第三透镜10c以及第四透镜10d包括至少一个非球状表面,因此可以减小作为在轴外产生的像差的像散、像场的曲率等。
如上所述,为了使图3所示的根据实施方式的光学单元10能够增加对象的识别距离,具有与第一距离d1相对应的厚度的组I可以布置在组II的前面。
图4所示的根据实施方式的光学单元10可以包括包含光学元件13的组I和包含布置在组I后方以实现焦距f1的四个透镜的组II。
此外,光学块11可以布置在组II与图像传感器14之间,并且光学块11可以是光学滤光器,例如,低通滤光器(LPF)或者红外滤光器(IR-cut filter)、或者保护成像元件的成像表面的玻璃盖片(CG)。
例如,组I可以包括不包含透镜的光学元件13,并且光学元件13可以包括全息光学元件(HOE)。
全息光学元件是指使用全息技术制造的一种衍射光学元件(DOE),并且被产生以通过使全息图中记录的波形再现或变形来形成期望的形状的透射光或反射光。
全息光学元件并非通过反射定律或折射定律操作,而是通过衍射定律操作的光学元件。
此外,组II可以包括具有正屈光力的第一透镜10a、具有正屈光力的第二透镜10b、具有正屈光力的第三透镜10c以及具有正屈光力的第四透镜10d,它们从物体侧按顺序布置。
第一透镜10a、第三透镜10c以及第四透镜10d可以包括至少一个非球状表面。
由于第一透镜10a、第三透镜10c以及第四透镜10d包括至少一个非球状表面,因此可以减小作为在轴外生成的像差的像散、像场的曲率等。
然而,可以通过将组I布置在组II的前面来实现焦距f1,但是,由此,前一实施方式的光学单元10的总厚度增加第一距离d1,并且因此光学单元10的厚度会增加。
因此,如图4中示例性所示,组I包括具有比第一距离d1小的第二距离d2的光学元件13,并且因此,可以提供可以实现与图2所示的光学单元10相同的焦距f1并且不会使光学单元10的总厚度大幅增加的虹膜识别摄像机系统以及包括该虹膜识别摄像机系统的终端。
例如,如图3和图4中示例性所示,确定实现相同焦距f1的实施方式的光学单元10的厚度的、图3所示的第一距离d1是几mm,因为组I包括多个透镜。另一方面,图4所示的第二距离d2可以被设计为小于1mm,因为组I包括一个HOE而不是多个透镜。特别地,第二距离d2可以是0.3mm或更小。
然而,这些值仅用于方便描述一个实施方式,并且可以对第一距离d1和第二距离d2进行各种修改以满足用户需要,并且不限制本公开内容的范围。
图5是示出根据一个实施方式的发光模块20的视图,根据实施方式的发光模块20可以包括主体23、形成在主体中的腔部27以及布置在腔部中的发光元件21,并且主体可以包括导电地连接至发光元件21的引线框架25。
主体23可以由硅材料、合成树脂材料或者金属材料形成,并且设置有具有穿过其上部形成的开口并且包括侧表面和底表面的腔部27。
主体23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引线框架25,并且因此导电地连接至发光元件21。这里,发光元件21可以通过直接接触导电地连接至一对引线框架25中的一个,并且通过导线29导电地连接至另一个。
至少一个发光元件21可以布置在腔部27的底表面上。
围绕发光元件21的模塑部分可以形成在发光模块的腔部27中。模塑部分可以包括树脂层和荧光体28。
发光元件21可以包括第一导电型半导体层、有源层以及第二导电型半导体层,并且根据半导体层的成分发射不同波长的光。
例如,发光元件21可以发射蓝光,并且如果包括荧光体28的模塑部分形成在腔部27中,则由发光元件21发射的光的波长可以根据荧光体的种类而变化。
例如,发光模块20可以根据发光元件和由发光元件发射的光激发以变换光的波长的荧光体来发射指定波长的光,例如红光、黄光或白光。
图6是示出根据一个实施方式的虹膜识别摄像机系统的视图,并且更具体地,是虹膜识别摄像机系统200c的示意性侧视图。
参照图9,成像单元110可以布置在虹膜识别摄像机系统200c的中心,并且多个显示单元120a、120b、120c以及120d可以布置在成像单元110的外侧,以围绕成像单元110。
显示单元120a至120d可以被布置成彼此间隔开,但不限于此,并且可以被布置成邻近彼此。
例如,在图6中所示的根据实施方式的虹膜识别摄像机系统200c中,四个显示单元120a至120d可以布置在成像单元110周围,并且显示单元120a至120d可以分别布置在成像单元110的上侧、下侧、左侧以及右侧。
当显示单元布置在成像单元110的上侧、下侧、左侧以及右侧时,布置在成像单元110的上侧和下侧处的显示单元120a和120c可以布置成使得在成像单元110置于其之间的情况下彼此相对。
此外,布置在成像单元110的左侧和右侧的显示单元120b和120d可以布置成使得在成像单元110置于其间的情况下彼此相对。
尽管图9中所示的实施方式示出了显示单元120a至120d布置在成像单元110的上侧、下侧、左侧和右侧,但是实施方式不限于此,并且多个显示单元可以沿对角线方向布置以围绕成像单元110。
如果显示单元沿对角线方向布置,则彼此相对的两个显示单元可以布置成关于成像单元110彼此对称。
此外,尽管图9示出了四个显示单元120a至120d,但是显示单元的数目不限于此,并且例如,可以布置五个或更多个显示单元以围绕成像单元110。
显示单元120a至120d中的每一个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发光模块20。
即,显示单元120a至120d中的每一个可以包括一个发光模块20或者多个发光模块20。这里,发光模块20可以布置在成像单元110的上侧、下侧、左侧和右侧以围绕成像单元110。
每个显示单元可以包括发射相同波长的光的多个发光模块20,或者每个显示单元可以包括发射不同波长的光的多个发光模块。
显示单元120a至120d可以分别具有单独的驱动单元,并且各个显示单元可以发射不同波长区域的光。
参照图6,围绕成像单元110的显示单元120a和120c可以包括发光模块20、支承发光模块的基板11以及保护发光模块的前盖23。
基板11可以是驱动发光模块的PCB。基板11可以导电地连接至发光模块20并且连接至外部电极。
例如,PCB可以是支承发光模块的硬型物,但不限于此,或者可以是柔性型物。
前盖23可以由透明材料(例如,塑料或玻璃)形成,但不限于此,并且还可以设置均匀地漫射由发光模块20发射的光的漫射板。
尽管图5、图6和图9示例性地示出了显示单元的布置,但是虹膜识别摄像机系统中的显示单元的布置或数目不限于此,并且可以布置具有各种形状的显示单元。
此外,显示单元的数目可以大于或小于附图中所示的实施方式的数目,并且各个显示单元的面积可以相同或者不同。
在下文中,将描述使用上述虹膜识别摄像机系统200的虹膜识别方法和包括该虹膜识别摄像机系统的移动终端,但是实施方式不限于此,并且根据实施方式的虹膜识别摄像机系统可以用于拍摄虹膜的各种目的。
图7是示出根据一个实施方式的虹膜识别方法的流程图。
使用根据上述实施方式的虹膜识别摄像机系统的虹膜识别方法可以包括:生成拍摄的虹膜图像(操作S1100);分析拍摄的虹膜图像在图像传感器上的位置(操作S1200);以及根据分析的位置结果值来驱动显示单元(操作S1430和1450)。
在根据实施方式的虹膜识别方法中,生成拍摄的虹膜图像(操作S1100)可以包括通过拍摄虹膜获得光学信息,并且将获得的光学信息转换成电信号,即,处理图像信息。
在通过拍摄虹膜获得光学信息时,虹膜识别摄像机系统的成像单元可以生成虹膜图像的光学信号。
此外,在处理图像信息时,图像传感器可以接收通过拍摄虹膜生成的光信号,并且执行光学信号到电信号的光电转换。图像传感器可以通过执行光学信号到电信号的光电转换来获得拍摄的虹膜图像。
在根据实施方式的虹膜识别方法中,在分析拍摄的虹膜图像在图像传感器上的位置时(操作S1200),可以计算拍摄的虹膜图像在图像传感器上的位置。
此外,分析拍摄的虹膜图像在图像传感器上的位置(操作S1200)可以包括确定拍摄的虹膜图像是否位于图像传感器的参考区域(操作S1300)。
在分析拍摄的虹膜图像在图像传感器上的位置时(操作S1200),可以基于图像传感器的参考区域确定拍摄的虹膜图像所位于的区域,并且分析拍摄的虹膜图像在图像传感器上的位置(操作S1200)可以包括确定拍摄的虹膜图像是否形成在图像传感器的参考区域中(操作S1300)。
在根据实施方式的虹膜识别方法中,可以通过虹膜识别摄像机系统的计算单元来执行确定拍摄的虹膜图像在图像传感器上的位置(操作S1200)。
计算单元可以分析并确定拍摄的虹膜图像的位置,并且根据结果值确定虹膜的移动方向。此外,计算单元可以将与拍摄的虹膜图像是否位于图像传感器的参考区域中的确定的结果值有关的信号发送至显示单元,从而显示单元可以被驱动。
此外,可以通过将图像传感器划分成虚拟区域来确定所获得的虹膜图像是否位于图像传感器上的参考区域中。
参考区域可以是包括图像传感器的中心的虚拟光场。
例如,用于检测虹膜图像的相对位置的图像传感器上的参考区域可以是具有围绕图像传感器的中心的同心形状的光场。
图8是示出根据一个实施方式的在其上形成拍摄的虹膜图像的图像传感器的视图。
参照图8,根据实施方式的图像传感器14可以被划分成n个光场f1、f2...fn。用于区分n个光场的虚拟圆可以是使用图像传感器的中心点O作为中心的同心圆。
当以规则的间隔对图像传感器的对角线D1进行划分时,作为图像传感器14的虚拟区域的光场可以是被虚拟的同心圆彼此分开的区域,每个虚拟同心圆都具有与对角线上的关于图像传感器的中心O彼此对称的两个点之间的间隔相对应的直径。
例如,第一光场f1可以是具有与从图像传感器的中心O到与中心O间隔r1的点的距离相对应的半径的虚拟圆的内部区域。
此外,第二光场f2可以是通过从具有与从图像传感器的中心O到与中心O间隔r2的点的距离相对应的半径的虚拟圆的内部区域中排除与第一光场f1相对应的虚拟圆的内部区域而获得的区域。
可以根据图像传感器的尺寸和通过该图像传感器获得的图像的使用目的来改变划分的光场的数目。
例如,如果图像传感器被划分成10个光场,则当虹膜图像形成在第一光场f1中时,可以确定虹膜图像位于图像传感器的参考区域中。
另一方面,当虹膜图像偏离第一光场f1时,则可以确定拍摄的虹膜图像未形成在参考区域中,然后可以基于图像传感器的中心确定虹膜图像偏离第一光场f1的方向。
此外,如果拍摄的虹膜图像位于参考区域中,则拍摄的虹膜图像I中的虹膜的中心与图像传感器的中心O可以彼此重合。
在图8中,形成的虹膜图像I偏离第一光场f1并且位于图像传感器的中心O的右侧的上部区域,因此,为了获得准确的虹膜图像,眼睛应当从所获得的虹膜图像的当前位置向左且向下移动。
例如,需要在虹膜图像I的中心和图像传感器的中心O彼此重合的方向上的虹膜移动。
根据实施方式的虹膜识别方法可以包括在如上所述分析所获得的虹膜图像的位置之后,相应地驱动显示单元(操作S1430和S1450)。
如果经分析,拍摄的虹膜图像偏离图像传感器的参考区域,则通过驱动显示单元来显示虹膜移动方向(操作S1430)。
在通过驱动显示单元来显示移动方向时(操作S1430),虹膜识别摄像机系统可以通过驱动显示单元来通知用户移动方向。
例如,图9是示出在使用具有四个显示单元120a、120b、120c以及120d的虹膜识别摄像机系统的虹膜识别方法中的根据一个实施方式的虹膜的移动方向的视图。
图9(a)示出了驱动布置在成像单元110的上侧的显示单元120a的情况。图9(a)示出了拍摄的虹膜图像位于图像传感器的参考区域的下端的情况,并且在通过驱动显示单元来显示移动方向时(操作S1430),可以驱动布置在成像单元110的上侧的显示单元120,从而引导用户向上移动他/她的虹膜。
以相同的方式,图9(b)、9(c)以及9(d)可以示出相应的显示单元的驱动,以分别向下、向左和向右移动虹膜。
此外,尽管附图中未示出,但是可以根据所获得的虹膜图像的位置分析结果同时驱动多个显示单元。
例如,如果所获得的虹膜图像偏离图像传感器的参考区域,并且如图8中示例性所示的形成在图像传感器的中心O的右侧的上部区域处,则可以同时操作布置在成像单元110的左侧和下侧处的显示单元120b和120c,以便引导用户沿向左且向下的方向移动他/她的虹膜。
然而,显示单元不限于图9所示的上述驱动方法,并且可以根据布置在成像单元110外侧的显示单元的数目、显示单元的形状等来改变显示单元的驱动方法。
此外,可以根据在根据实施方式的虹膜识别方法中使用的算法来改变显示单元的驱动方法。例如,通过驱动至少一个显示单元,并非显示虹膜的移动方向,而是可以显示拍摄的虹膜图像与参考区域的相对位置。
当通过显示单元显示虹膜的移动方向时,用户可以沿指示的移动方向移动他/她的虹膜,然后成像单元可以再次生成虹膜图像(操作S1100)。
另一方面,如果确定所生成的拍摄的虹膜图像位于图像传感器的参考区域中,则可以将形成的虹膜图像提取为认证的虹膜图像(操作S1500)。
此外,可以将认证的虹膜图像与存储在虹膜识别摄像机系统的存储单元中的参考虹膜图像进行比较。
对认证的虹膜图像的提取可以是使用图像处理技术对来自所获得的虹膜图像的虹膜特征图案进行数据化。此外,认证的虹膜图像与参考虹膜图像的比较可以是通过将提取的认证的虹膜图像数据与预先登记的参考虹膜的图案数据进行比较来对用户进行认证。
如果拍摄的虹膜图像位于参考区域中,则驱动显示单元(操作S1450)可以是驱动至少一个显示单元以使其闪烁。
例如,在驱动显示单元时(操作S1450),可以通过使布置在成像单元的外侧的所有显示单元闪烁或者在指定的时间内驱动显示单元来通知用户虹膜位于参考区域中并且因此将获得用于认证的最终的虹膜图像。
此外,显示单元的闪烁可以用于在提取认证的虹膜图像之前向虹膜提供光,从而在拍摄虹膜时防止红眼效应。
例如,在该实施方式中,为了通知获得最终的虹膜图像,可以使所有显示单元闪烁或者可以在指定的时间内驱动显示单元,但不限于此,或者通过预存储的通知声音来通知最终的虹膜图像的获得。
在根据上述实施方式的虹膜识别摄像机系统和使用该虹膜识别摄像机系统的虹膜识别方法中,拍摄的虹膜图像并非通过单独的显示单元来确认,而是可以通过驱动多个显示单元来检测虹膜图像的相对位置,因此,可以容易地向用户建议虹膜移动方向,并且通过容易且准确地获得虹膜图像可以有效地执行虹膜识别。
图10是示出根据一个实施方式的移动终端的视图。根据该实施方式的移动终端可以包括根据上述实施方式的虹膜识别摄像机系统。
虹膜识别摄像机系统可以布置在终端的前表面或后表面上。
例如,尽管包括虹膜识别摄像机系统的终端可以是移动终端,但是实施方式不限于此,并且可以将根据上述实施方式的虹膜识别摄像机系统设置到固定终端上。
图10是根据一个实施方式的移动终端的示意性前视图。
除了根据上述实施方式的虹膜识别摄像机系统200以外,移动终端300还可以包括用于一般图像捕获的摄像机系统220。
此外,移动终端还可以包括作为用于虹膜拍摄的照明模块的红外发光模块250。
红外发光模块250可以包括发射红外光的发光二极管。
可以通过移动终端的显示单元270来显示由虹膜识别摄像机系统200获得的虹膜图像。
此外,可以将使用虹膜识别摄像机系统200获得的虹膜图像提供用于移动终端的其他功能,例如,用于移动终端的安全系统,但不限于此。
在使用移动终端进行虹膜识别的情况下,参考虹膜图像的数据信息可以存储在移动终端的存储器中。
根据实施方式的移动终端包括虹膜识别摄像机系统,使得移动设备可以使用利用虹膜识别的安全系统,并且可以通过驱动显示单元来容易地检测虹膜的位置,并且因此可以准确且快速地执行虹膜认证。
图11是示出根据一个实施方式的透镜模块的示意图。根据该实施方式的透镜模块可以包括第一透镜单元1100、第二透镜单元1200、可变透镜单元1300、第一透射板1500、第二透射板1600以及控制单元1700。
第一透镜单元1100可以设置在入射光的前部,以及第二透镜单元1200可以设置在入射光的后部。第一透镜单元1100可以包括至少一个透镜。此外,第一透镜单元1100可以形成多个透镜如图11中示例性所示的沿第一方向即沿光轴方向排列的光学系统。
第二透镜单元1200可以被设置成与第一透镜单元1100相对,并且在与光轴方向相对应的第一方向上与第一透镜单元1100间隔开,并且包括至少一个透镜。第二透镜单元1200可以以与第一透镜单元1100相同的方式形成多个透镜沿第一方向排列的光学系统。
可变透镜单元1300可以布置在第一透镜单元1100与第二透镜单元1200之间,并且可以用于控制透镜模块的焦距。可变透镜单元1300可以包括至少一个透镜,并且以与第一透镜单元1100相同的方式形成多个透镜沿第一方向排列的光学系统。
可变透镜单元1300可以用于抑制根据透镜模块的温度变化引起的焦距的变化。此外,可变透镜单元1300可以用于抑制根据透镜模块的焦距的变化引起的放大率的变化。
例如,根据实施方式的透镜模块可以不用在虹膜识别摄像机模块中。虹膜识别摄像机模块可以被设置成使得物体的放大率变化或者微小的放大率变化不存在。
这样做的原因在于,如果虹膜识别摄像机模块中物体的放大率变化过大,则难以准确且精确地识别人类虹膜。因此,当出现超过设定值的放大率变化时,虹膜识别摄像机模块不合格,并且因此不可以在市场上出售该虹膜识别摄像机模块。
因此,需要控制虹膜识别摄像机模块中使用的透镜模块,使得即使外部环境改变,透镜模块中的放大率变化也不会超过设定值。
透镜模块中的放大率变化与焦距的变化直接相关。即,当透镜模块的焦距改变时,物体的放大率可能改变。另一方面,如果焦距偏离设定值,则可能降低包括拍摄的物体的清晰度的质量。
如果焦距偏离设定值,则物体的放大率可能改变,并且同时,拍摄的物体的质量可能降低。因此,当由于虹膜识别摄像机模块中的焦距的改变而使物体的放大率改变时,拍摄的虹膜的质量可能降低,因此,虹膜识别摄像机模块的虹膜识别性能可能降低,并且虹膜识别摄像机模块可能无法正常工作。
在实施方式中,特别地,当透镜模块和包括透镜模块的虹膜识别摄像机模块的环境温度改变时,可以有效地抑制由于透镜模块的焦距的变化而引起的物体的放大率的变化,从而防止透镜模块和摄像机模块的性能的降低。
根据实施方式的可变透镜单元1300可以被设置以通过控制作为透镜模块的焦距的倒数的屈光度来控制透镜模块的焦距。
例如,作为可变透镜单元1300控制透镜模块的屈光度的方法,可以移动可变透镜单元1300以控制屈光度。即,可以沿第一方向移动可变透镜单元1300,以补偿根据温度变化引起的透镜模块的屈光度的变化,从而控制透镜模块的屈光度。
例如,如果根据温度变化引起的透镜模块的屈光度被改变为正值,则可以沿第一方向移动可变透镜单元1300,从而将透镜模块的屈光度变化具有与所改变的屈光度值相同的绝对值的负值以抵消透镜模块的屈光度的变化,从而保持原始屈光度值。
尽管在附图中未示出,但是透镜模块或摄像机模块可以设置有驱动设备以将可变透镜单元1300沿第一方向移动,并且驱动设备的操作可以由稍后将描述的控制单元1700来控制。
在另一实施方式中,作为可变透镜单元1300控制透镜模块的屈光度的方法,可变透镜单元1300可以控制折射率以控制透镜模块的屈光度。
即,可变透镜单元1300可以包括至少一个折射率可变透镜,并且控制折射率可变透镜的折射率,以控制透镜模块的屈光度。
折射率可变透镜可以被设置成通过施加至它的电信号来改变折射率可变透镜的折射率。例如,折射率可变透镜可以是液体透镜,其中,可变形薄膜的内部填充有透光液体。
当将电信号施加至液体透镜时,液体透镜的表面的曲率改变,液体透镜的折射率根据表面的曲率的改变而改变,因此,可以改变透镜模块的屈光度。
这里,可变透镜单元1300可以设置有驱动设备,该驱动装置通过施加至它的电信号来改变液体透镜的表面的曲率,并且驱动设备的操作可以由稍后将描述的控制单元1700来控制。
这里,驱动设备可以是压电元件。即,折射率可变透镜可以被设置成使得折射率可变透镜的折射率由压电元件来控制。
例如,如果折射率可变透镜是液体透镜,则压电元件可以布置在液体透镜的表面的一部分处。当将电信号施加至压电元件时,压电元件变形,从而可以改变液体透镜的曲率。
折射率可变透镜可以被操作成,使得通过液体透镜的折射率的变化来控制透镜模块的屈光度,液体透镜的折射率是根据通过操作压电元件而引起的液体透镜的曲率的改变而改变的。以相同的方式,压电元件的操作可以由稍后将描述的控制单元170来控制。
此外,根据实施方式的包括透镜模块的虹膜识别摄像机模块可以包括图像传感器1400。入射到摄像机模块上的光通过透镜模块到达图像传感器1400,并且因此,在图像传感器1400上形成物体的图像。
如图11中示例性所示,图像传感器1400可以沿入射光的行进方向布置在第二透镜单元1200的后方,以与第二透镜单元1200相对,并且沿第一方向间与第二透镜单元1200隔开。
图像传感器1400是入射光穿过第一透镜单元1100、可变透镜单元1300以及第二透镜单元1200到达的区域,从而可以在图像传感器1400上形成物体(即,虹膜)的图像。由虹膜识别摄像机模块拍摄的虹膜的图像可以用于识别用户。
如从第一方向看,第一透射板1500布置在第一透镜单元1100的前面,并且第一透射板1500是光入射在其上的区域。因此,入射光可以通过第一透射板1500入射到透镜模块的第一透镜单元1100上。
如从第一方向看,第二透射板1600布置在第二透镜单元1200的后方以及在图像传感器1400的前面。因此,入射在透镜模块上的光可以通过第二透射板1600离开透镜模块,然后入射在图像传感器1400上。
控制单元1700可以用于控制可变透镜单元1300的屈光度。在下文中,将参照图12来详细描述控制单元1700的结构、功能和操作。
图12是示出根据实施方式的设置在透镜模块中的控制单元1700的框图。如图12中示例性所示,控制单元1700可以包括温度测量单元1710、屈光度控制模块1720和主控制模块1730。
温度测量单元1710可以用于测量透镜模块的温度和/或透镜模块周围的环境温度。温度测量单元1710可以布置在靠近透镜模块的位置处。
此外,由于温度测量单元1710测量的温度可以被转换成电信号并且该电信号被发送至控制单元1700,因此温度测量单元1710可以使用例如热电偶。然而,除了热电偶以外,可以使用可以将所测量的温度转换成电信号的其他温度测量单元。
屈光度控制模块1720可以连接至可变透镜单元1300,并且用于控制可变透镜单元1300的操作,以便控制透镜模块的屈光度。屈光度控制模块1720可以连接至主控制模块1730,从而接收从主控制模块1730发送的控制信号,并且根据所接收的控制信号来控制可变透镜单元1300的操作。
可变透镜单元1300可以接收从屈光度控制模块1720发送的控制信号,从而控制透镜模块的屈光度变化。如上所述,可变透镜单元1300可以通过补偿根据温度变化引起的透镜模块的屈光度变化来抑制透镜模块的屈光度变化。
主控制模块1730可以连接至温度测量模块1710和屈光度控制模块1720。主控制模块1730可以接收从温度测量模块1710发送的与温度有关的信息,并且将控制信号发送至屈光度控制器模块1720。
主控制模块1730可以接收由温度测量模块1710测量的温度信息,并且选择可变透镜单元1300的与所接收的温度信息相对应的控制值。主控制模块1730可以将包括与所选择的控制值有关的信息的控制信号发送至屈光度控制模块1720。
控制单元1700可以执行控制以通过反馈控制持续地抑制根据透镜模块的环境温度的持续变化引起的透镜模块的屈光度变化。
图13至图15是示出未设置可变透镜单元1300的透镜模块的操作特性的曲线图。曲线图中所示的多条曲线是表示光学特性(即入射在透镜模块上的、具有不同波长的可见光线的特性)的曲线。这同样适用于图16至图18中的曲线图。
在图13至图15中,横轴表示焦距的变化值。透镜模块在标记为“0”的位置处与物体距离焦距。如果变化值为负值,则透镜模块位于与物体间隔开比焦距更远的位置处,如果变化值为正值,则透镜模块位于与物体间隔开比焦距更近的位置处。这同样适用于图16至图18中的曲线图。
在图13至图15中,纵轴表示光学传递函数(OTF)的模量。这同样适用于图16至图18中的曲线图。
OTF是表示由透镜形成的光学系统的成像性能的标准。例如,随着OTF模量增加,包括经由透镜模块在图像传感器1400上形成的图像的清晰度的质量得到提高。
图13表示透镜模块周围的环境温度约为25℃的情况。在约25℃的温度条件下,如图13中示例性所示,如果物体位于透镜模块的焦距处,则OTF模量最高,从而图像的质量最好。
这样的原因在于透镜模块被设计成使其在约25℃的温度条件下具有优化的性能。然而,当透镜模块的温度条件改变时,如果物体位于透镜模块的焦距处,则图像质量降低。这将参照图14和图15来进行描述。
图14表示透镜模块周围的环境温度约为5℃的情况。在约5℃的温度条件下,如果物体位于与透镜模块间隔开比透镜模块的设计标准条件的焦距更近的位置处时,则图像的质量良好。这意味着焦距随着环境温度的降低而减小。
图15表示透镜模块周围的环境温度约为45℃的情况。在约45℃的温度条件下,如果物体位于与透镜模块间隔开比透镜模块的设计标准条件的焦距更远的位置处时,图像质量良好。这意味着焦距随着环境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参照图14至图16,如果物体在25℃的温度条件(即,设计标准温度)下位于透镜模块的焦距处,则透镜模块可以拍摄质量最好的图像,从而表现出设计的性能,。
然而,当透镜模块偏离25℃的设计标准温度时,如果物体位于透镜模块的焦距处,则透镜模块可能无法拍摄具有高质量的图像。因此,如果透镜模块和包括该透镜模块的虹膜识别摄像机模块偏离设计标准温度,则它们无法表现出设计的性能。
因此,在偏离设计标准温度的温度条件下拍摄的图像质量低,因此不能用于虹膜识别。
图16至图18是示出设置有可变透镜单元1300的透镜模块的操作特性的曲线图。图16至图18示出了通过使用可变透镜单元1300调整透镜模块的屈光度获得的测试结果。
首先,图16的光学特性曲线可以用作根据实施方式的透镜模块的设计标准值。这里,在图16中,透镜模块的温度条件为25℃,透镜模块的屈光度为0.4。尽管作为实施方式的透镜模块的设计标准值的温度条件和屈光度可以改变,但是为了描述清楚,以上温度条件和屈光度被用作设计标准值。
在图17中,透镜模块周围的环境温度被改变至约5℃,并且使用可变透镜单元1300将透镜模块的屈光度相应地调整至约4。
在图18中,透镜模块周围的环境温度被改变至约45℃,并且使用可变透镜单元1300将透镜模块的屈光度相应地调整至约7.6。
通过图16至图18之间的比较,各个曲线图的光学特性曲线基本上相同。此外,在图16至图18的所有图中,如果物体位于透镜模块的焦距处,则OTF模量最高,这意味着拍摄的图像的质量最好。
对于对图16至图18所示的测试结果的研究,可以理解的是,可以通过使用可变透镜单元1300调整根据实施方式的透镜模块的屈光度来抑制根据温度变化引起的焦距变化。
根据该实施方式,通过抑制根据可变透镜单元1300的温度变化引起的焦距变化,透镜模块和包括该透镜模块的虹膜识别摄像机模块可以获得高质量的图像,而不管环境温度如何变化。
尽管已经参照本发明的多个说明性实施方式描述了实施方式,但是应当理解的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设计出落入本公开内容的原理的主旨和范围内的许多其他修改和实施方式。更具体地,可以在本公开内容、附图以及所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对主题组合布置的组成部件和/或布置进行各种变型和修改。
工业实用性
根据一个实施方式的虹膜识别摄像机系统可以提供光学单元,该光学单元在保持对象的分辨率和保持摄像机系统的恒定的总体积的同时,增大指定对象的识别距离。因此,该虹膜识别摄像机系统是工业可用的。

Claims (12)

1.一种虹膜识别摄像机系统,包括:
光学单元,其被配置成采集虹膜的光学信息;以及
成像单元,其被配置成输出从所述光学单元获得的虹膜的光学信息,
其中,所述光学单元包括:
第一组,其具有第一厚度并且折射从对象入射的光;以及
第二组,其布置在所述第一组的后面,并且包括以从对象侧至图像侧的顺序布置的第一透镜至第四透镜,
其中,第一透镜具有正屈光力,第二透镜具有负屈光力,第三透镜具有正屈光力,并且第四透镜具有负屈光力,
其中,所述第三透镜具有在对象侧的凹状表面,
其中,所述第二透镜具有在图像侧的凹状表面,以及
其中,所述第一组包括全息光学元件HOE。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虹膜识别摄像机系统,其中,所述第一组具有负屈光力。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虹膜识别摄像机系统,还包括:
至少一个显示单元,其布置在所述成像单元的外侧,
其中,所述至少一个显示单元包括多个显示单元,
其中,所述显示单元包括至少一个发光模块。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虹膜识别摄像机系统,其中,所述显示单元布置在所述成像单元的上侧、下侧、左侧和右侧以围绕所述成像单元。
5.一种虹膜识别摄像机系统,包括:
光学单元,其被配置成采集虹膜的光学信息;
成像单元,其被配置成输出从所述光学单元获得的虹膜的光学信息;
计算单元,其被配置成分析由所述成像单元生成的、所拍摄的虹膜图像在图像传感器上的位置;以及
控制单元,其被配置成根据从所述计算单元输出的结果值控制对至少一个显示单元的驱动,
其中,所述光学单元包括:
第一组,其具有正屈光力;以及
第二组,其具有负屈光力,并且包括以从对象侧至图像侧的顺序布置的第一透镜至第四透镜,
其中,第一透镜具有正屈光力,第二透镜具有负屈光力,第三透镜具有正屈光力,并且第四透镜具有负屈光力,
其中,所述第三透镜具有在对象侧的凹状表面,
其中,所述第二透镜具有在图像侧的凹状表面,以及,
其中,所述第一组不包括透镜。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虹膜识别摄像机系统,其中,所述第一组包括全息光学元件HOE。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虹膜识别摄像机系统,其中,所述全息光学元件HOE具有0.3mm或更小的厚度。
8.一种透镜模块,包括:
第一透镜单元,其包括至少一个透镜;
第二透镜单元,其被设置成与所述第一透镜单元相对并且沿与光轴方向相对应的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一透镜单元间隔开,并且包括至少一个透镜;
可变透镜单元,其布置在所述第一透镜单元与所述第二透镜单元之间,并且被配置成控制所述透镜模块的焦距,其中,所述可变透镜单元包括沿所述第一方向排列的至少一个透镜,其中,所述可变透镜单元抑制根据所述透镜模块的温度变化引起的所述透镜模块的焦距的变化,并且抑制根据所述透镜模块的焦距的变化引起的放大率的变化;以及
控制单元,其被配置成控制所述可变透镜单元的屈光度,
其中,所述控制单元包括:
温度测量模块,其被配置成测量所述透镜模块的温度和所述透镜模块周围的环境温度中的至少一个;
屈光度控制模块,其连接至所述可变透镜单元,并且控制所述可变透镜单元的操作,以便控制所述透镜模块的屈光度;以及
主控制模块,其连接至所述温度测量模块和所述屈光度控制模块,接收从所述温度测量模块发送的与温度有关的信息,并且基于与温度有关的信息将包括与所述可变透镜单元的控制值有关的信息的控制信号发送至所述屈光度控制模块,
其中,所述可变透镜单元包括至少一个折射率可变透镜,并且通过用施加到至少一个折射率可变透镜的电信号控制至少一个折射率可变透镜的折射率来控制所述透镜模块的屈光度,所述至少一个折射率可变透镜是液体透镜,所述液体透镜的折射率由作为驱动设备的压电元件来控制,并且所述压电元件布置在所述液体透镜的表面的一部分处。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透镜模块,其中,所述可变透镜单元通过控制所述透镜模块的屈光度来控制所述透镜模块的焦距,所述屈光度是所述透镜模块的焦距的倒数。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透镜模块,其中,所述可变透镜单元沿所述第一方向移动以控制所述透镜模块的屈光度。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透镜模块,还包括第一透射板,从所述第一方向看,所述第一透射板布置在所述第一透镜单元的前面,使得光入射在所述第一透射板上。
12.一种虹膜识别摄像机模块,包括: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透镜模块;以及
图像传感器,
其中,所述图像传感器布置在沿入射光的行进方向上第二透镜单元的后面,以与所述第二透镜单元相对并且沿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透镜单元间隔开。
CN201780014148.2A 2016-01-06 2017-01-05 虹膜识别摄像机系统、透镜模块和虹膜识别摄像机模块 Active CN10878049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16-0001332 2016-01-06
KR1020160001332A KR20170082212A (ko) 2016-01-06 2016-01-06 렌즈모듈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홍채 인식용 카메라모듈
KR1020160003061A KR102531670B1 (ko) 2016-01-11 2016-01-11 홍채 인식 카메라 시스템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단말기
KR10-2016-0003061 2016-01-11
PCT/KR2017/000118 WO2017119726A2 (ko) 2016-01-06 2017-01-05 렌즈모듈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홍채 인식용 카메라모듈, 홍채 인식 카메라 시스템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단말기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780498A CN108780498A (zh) 2018-11-09
CN108780498B true CN108780498B (zh) 2023-04-28

Family

ID=592739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80014148.2A Active CN108780498B (zh) 2016-01-06 2017-01-05 虹膜识别摄像机系统、透镜模块和虹膜识别摄像机模块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1151375B2 (zh)
CN (1) CN108780498B (zh)
WO (1) WO2017119726A2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287049A (zh) * 2019-01-07 2021-08-20 Lg伊诺特有限公司 图像捕获透镜
CN110472536A (zh) * 2019-07-31 2019-11-19 苏州思源科安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小体积阵列式虹膜采集模组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36135A (zh) * 2007-10-08 2010-09-15 黑眼睛光学有限公司 液体光学变焦透镜和成像装置
CN102854612A (zh) * 2011-07-01 2013-01-02 佳能株式会社 变焦镜头和包括该变焦镜头的摄像设备
CN104394311A (zh) * 2014-09-15 2015-03-04 沈洪泉 用于移动终端的虹膜识别成像模组及图像获取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157496A (en) * 1998-12-10 2000-12-05 Hewlett-Packard Company Zoom lens system adapted for use in a digital still camera
US6771433B2 (en) * 2001-07-24 2004-08-03 Ricoh Company, Ltd. Zoom lens, variable magnification group, camera unit and portable information terminal unit
KR100557037B1 (ko) 2003-09-01 2006-03-03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홍채 인식 시스템의 눈위치 표시장치
WO2007011375A1 (en) * 2004-09-13 2007-01-25 Cdm Optics, Inc. Iris image capture devices and associated systems
JP4566930B2 (ja) 2006-03-03 2010-10-20 富士通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
KR100857090B1 (ko) * 2006-12-07 2008-09-05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온도 검출에 따른 카메라 동작 제어장치 및 방법
EP1978394A1 (en) 2007-04-06 2008-10-08 Global Bionic Optics Pty Ltd. Optical system for increasing depth of field
KR100977499B1 (ko) * 2008-06-16 2010-08-23 연세대학교 산학협력단 거울의 패닝과 틸팅을 이용한 원거리 홍채 영상 획득시스템
CN101770573B (zh) * 2010-01-14 2012-02-01 沈洪泉 用于虹膜识别的自动聚焦虹膜图像成像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KR20120020024A (ko) * 2010-08-28 2012-03-07 김인선 무선 이동통신 단말기에서의 홍채인식 및 홍채진단을 위한 영상 처리장치 및 방법
KR102053316B1 (ko) 2012-08-01 2020-01-08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디지털 촬영장치
CN102855471B (zh) * 2012-08-01 2014-11-26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 远距离虹膜智能成像装置及方法
JP6339025B2 (ja) * 2013-01-23 2018-06-06 合同会社3Dragons 個人認証装置
KR102270674B1 (ko) 2013-09-30 2021-07-0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생체인식 카메라
KR101580463B1 (ko) * 2014-06-02 2015-12-28 주식회사 유비키이노베이션 홍채인식용 렌즈
KR102305997B1 (ko) * 2014-11-17 2021-09-28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홍채 인식 카메라 시스템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단말기와 그 시스템의 홍채 인식 방법
CN204791066U (zh) * 2015-05-21 2015-11-18 北京中科虹霸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移动终端的虹膜识别装置及包含其的移动终端
CN105005137B (zh) 2015-08-05 2017-06-16 福建福光股份有限公司 高分辨率大视场连续变焦距摄像镜头及其控制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36135A (zh) * 2007-10-08 2010-09-15 黑眼睛光学有限公司 液体光学变焦透镜和成像装置
CN102854612A (zh) * 2011-07-01 2013-01-02 佳能株式会社 变焦镜头和包括该变焦镜头的摄像设备
CN104394311A (zh) * 2014-09-15 2015-03-04 沈洪泉 用于移动终端的虹膜识别成像模组及图像获取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90171878A1 (en) 2019-06-06
WO2017119726A3 (ko) 2018-08-02
WO2017119726A2 (ko) 2017-07-13
US11151375B2 (en) 2021-10-19
CN108780498A (zh) 2018-11-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550707B2 (en) Biometrics authentication system with authentication based upon multiple layers
US10119806B2 (e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information processing method
CN101681021B (zh) 大景深成像系统和虹膜识别系统
US10310145B2 (en) Image acquisition system
TWI505199B (zh) 陣列式影像擷取系統及指紋辨識裝置
JP6517499B2 (ja) 撮像システム
KR102305997B1 (ko) 홍채 인식 카메라 시스템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단말기와 그 시스템의 홍채 인식 방법
US8463001B2 (en) Image pickup apparatus
EP3798896B1 (en) Lens system, fingerprint recognition apparatus, and terminal device
US20080088731A1 (en) Lens Array and Image Sensor Including Lens Array
TWI781458B (zh) 光學指紋辨識系統
JP2018525684A (ja) 積層レンズ構造体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電子機器
CN110115022B (zh) 图像处理系统、光学传感器、以及学习装置
CN108780498B (zh) 虹膜识别摄像机系统、透镜模块和虹膜识别摄像机模块
US20170205341A1 (en) Multi-spectral imaging using longitudinal chromatic aberrations
KR101872757B1 (ko) 광학 센서 장치 및 광학 센싱 방법
WO2021036326A1 (zh) 指纹感测模块与电子装置
CN217035642U (zh) 图像采集设备
TWI724873B (zh) 光學成像鏡頭
KR102531670B1 (ko) 홍채 인식 카메라 시스템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단말기
CN111723621B (zh) 图像采集装置及电子设备
KR20220089023A (ko) 전자 장치 및 그의 사용자 시선을 추적하고 증강 현실 서비스를 제공하는 방법
US10571654B2 (en) Four-surface near-infrared wafer-level lens systems
EP3129819B1 (en) Image acquisition system
TWI766658B (zh) 光學鏡片系統及飛時測距感測模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