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777667B - 灵活以太网中调整传输通道的带宽方法和装置 - Google Patents

灵活以太网中调整传输通道的带宽方法和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777667B
CN108777667B CN201810552046.2A CN201810552046A CN108777667B CN 108777667 B CN108777667 B CN 108777667B CN 201810552046 A CN201810552046 A CN 201810552046A CN 108777667 B CN108777667 B CN 10877766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ime slot
node
standby
receiving
indication inform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552046.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777667A (zh
Inventor
陈国导
覃剑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to CN201810552046.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777667B/zh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556010.XA priority patent/CN114363184A/zh
Publication of CN10877766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777667A/zh
Priority to EP19812075.0A priority patent/EP3790242A4/en
Priority to JP2020566261A priority patent/JP7099794B2/ja
Priority to KR1020207037499A priority patent/KR102481115B1/ko
Priority to PCT/CN2019/089173 priority patent/WO2019228428A1/zh
Priority to US17/106,160 priority patent/US11349719B2/en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77766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77766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1/00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1/08Configuration management of networks or network elements
    • H04L41/0896Bandwidth or capacity management, i.e. automatically increasing or decreasing capaciti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JMULTIPLEX COMMUNICATION
    • H04J3/00Time-division multiplex systems
    • H04J3/16Time-division multiplex systems in which the time allocation to individual channels within a transmission cycle is variable, e.g. to accommodate varying complexity of signals, to vary number of channels transmitted
    • H04J3/1605Fixed allocated frame structures
    • H04J3/1652Optical Transport Network [OTN]
    • H04J3/1658Optical Transport Network [OTN] carrying packets or ATM cel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10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70Admission control;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L47/76Admission control; Resource allocation using dynamic resource allocation, e.g. in-call renegotiation requested by the user or requested by the network in response to changing network condi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70Admission control;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L47/80Actions related to the user profile or the type of traffic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JMULTIPLEX COMMUNICATION
    • H04J2203/00Aspects of optical multiplex systems other than those covered by H04J14/05 and H04J14/07
    • H04J2203/0001Provisions for broadband connections in integrated services digital network using frames of the Optical Transport Network [OTN] or using synchronous transfer mode [STM], e.g. SONET, SDH
    • H04J2203/0057Operations, administration and maintenance [OAM]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JMULTIPLEX COMMUNICATION
    • H04J2203/00Aspects of optical multiplex systems other than those covered by H04J14/05 and H04J14/07
    • H04J2203/0001Provisions for broadband connections in integrated services digital network using frames of the Optical Transport Network [OTN] or using synchronous transfer mode [STM], e.g. SONET, SDH
    • H04J2203/0073Services, e.g. multimedia, GOS, QOS
    • H04J2203/0082Interaction of SDH with non-ATM protocols
    • H04J2203/0085Support of Etherne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mall-Scale Networks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 Communication Control (AREA)
  • Time-Division Multiplex System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一种灵活以太网中调整传输通道的带宽的方法和装置,在需要增大传输通道的带宽时,根据业务数据的流向的相反方向依次增加各个节点的带宽,以及在需要减小传输通道的带宽时,根据业务数据的流向依次减小各个节点的带宽,这样在调整传输通道的带宽的过程中,降低上游的业务数据传输到下游发生丢失的概率,提高业务数据传输的可靠性。

Description

灵活以太网中调整传输通道的带宽方法和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灵活以太网中调整传输通道的带宽的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目前的通信系统(例如:5G网络)对网络带宽的要求越来越高,同时业务的多样性对网络切片(slice)提出越来越高的性能要求,为降低网络建设成本,电信运营商提出综合承载的需求。
目前的业务数据的传输方法主要包括:基于电信网络中的时分复用(timedivision multiplexing,TDM)技术以及基于互联网(Internet)中的统计复用。TDM的主要优势是硬管道和低抖动,统计复用的主要优势是节省带宽,为了综合两者的优点,提出灵活以太网(Flex Ethernet),作为5G网络的一种承载网络。FlexE是基于以太网的且添加TDM技术的一种增强型网络。FlexE网络使用FlexE接口作为网络侧接口,在IP网络支持L2(链路层)交叉,L3(网络层)交叉基础上添加了L1(物理层)交叉技术,即FlexE交叉功能。在实际应用的场景中,需要对Flex E网络的通道带宽进行调整,以便更好的适应业务类型的需求,目前调整通道带宽的方法为:网络管理系统(network management system,NMS)同时下发新的时隙配置给各网络节点(network node,NE),触发独立调整相邻的两个NE之间的带宽,这种带宽调整的方法存在的问题是:由于FlexE网络中的多个节点完成带宽调整的存在先后顺序,带宽调整过程中会出现上游节点的带宽大于下游节点的带宽的情况,这样上游节点的业务数据发送给下游节点时会出现数据丢弃的问题,造成业务受损。
发明内容
本申请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灵活以太网中调整传输通道的带宽的方法和装置。可在调整灵活以太网中传输通道的带宽的过程中,降低上游的业务数据传输到下游发生丢失的概率,提高业务数据传输的可靠性。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灵活以太网中调整传输通道的带宽的方法,传输通道的路径上包括上游节点、中间节点和下游节点,中间节点位于上游节点和下游节点之间,且中间节点与上游节点和下游节点相邻。上游节点包括第一FlexE接口,中间节点包括第二FlexE接口和第三FlexE接口,下游节点包括第四FlexE接口,上游节点通过第一FlexE接口和第二FlexE接口与中间节点连接,中间节点通过第三FlexE接口和第四FlexE接口与下游节点连接第一FlexE接口包括第一发送端口和第一接收端口,第二FlexE接口包括第二发送端口和第二接收端口,第三FlexE接口包括第三发送端口和第三接收端口,第四FlexE接口包括第四发送端口和第四接收端口。第一发送端口绑定第一主用发送时隙表和第一备用发送时隙表,第二接收端口绑定第一主用接收时隙表和第一备用接收时隙表,第三发送端口绑定第二主用发送时隙表和第二备用发送时隙表,第四接收端口绑定第二主用接收时隙表和第二备用接收时隙表。
其中,传输通道中业务数据的流向为上游节点→中间节点→下游节点,传输通道中各个节点的位置是根据业务数据的流向确定的。例如:对于节点1、节点2和节点3而言,如果业务数据的流向是节点1→节点2→节点3,那么节点1为上游节点,节点2为中间节点,节点3为下游节点;如果业务数据相对于上述为反方向,即业务数据的流向为节点3→节点2→节点1,那么节点3为上游节点、节点2为中间节点,节点1为下游节点。
其中,本申请是为了增大传输通道的带宽,因此本申请中第一备用发送时隙表指示的带宽大于第一主用发送时隙表指示的带宽,第一备用接收时隙表指示的带宽大于第一主用接收时隙表指示的带宽,第二备用发送时隙表指示的带宽大于第二主用发送时隙表指示的带宽,第二备用接收时隙表指示的带宽大于第二主用接收时隙表指示的带宽。
本申请的方法包括:
中间节点接收来自下游节点的第一指示信息;其中,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中间节点增加传输通道的带宽;
中间节点向下游节点发送第二指示信息;其中,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下游节点将当前使用的第二主用接收时隙表切换为第二备用接收时隙表;
在发送第二指示信息之后,中间节点将当前使用的第二主用发送时隙表切换为第二备用发送时隙表;
在切换到第二备用发送时隙表之后,中间节点向上游节点发送第三指示信息;第三指示信息用于指示上游节点增大传输通道的带宽;
中间节点接收来自上游节点的第四指示信息;第四指示信息用于指示中间节点将当前使用的第一主用接收时隙表切换为第一备用接收时隙表;
中间节点根据第四指示信息将第一主用接收时隙表切换为第一备用接收时隙表。
实施本申请的实施例,在需要增大通道的带宽时,根据业务数据流的反向依次增大各个节点的带宽,保证下游节点的带宽不小于上游节点的带宽,避免上游节点的业务数据发送到下游节点的过程中因带宽不足发生丢失,提高业务数据传输的可靠性。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中间节点接收来自下游节点的第一指示信息之后,还包括:
中间节点向下游节点发送第五指示信息和第二备用发送时隙表;其中,第五指示信息用于请求下游节点将当前使用的第二主用接收时隙表切换为第二备用接收时隙表;第二备用发送时隙表和第五指示信息可以携带在同一个FlexE开销中,也可以分别携带在不同的FlexE开销中。
中间节点接收来自下游节点的第六指示信息;其中,第六指示信息用于表示下游节点允许将当前使用的第二主用接收时隙表切换为第二备用接收时隙表。
在本实施例中,中间节点和下游节点之间通过请求和响应的方式确认下游节点允许将当前使用的第二主用接收时隙表切换为第二备用接收时隙表,避免下游节点在没有做好切换准备的情况下进行切换,提高切换的成功率。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中间节点向所述上游节点发送第三指示信息之后,还包括:
所述中间节点根据所述第一备用发送时隙表同步所述第一备用接收时隙表,以使所述第一备用接收时隙表的接收时隙和所述第一备用发送时隙表的时隙保持一致。同步的目的在于使接收端口和发送端口在相同的时隙上收发业务数据,避免替换为备用时隙表后时隙不同而导致传输失败。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中间节点根据所述第一备用发送时隙表同步所述第一备用接收时隙表之前,还包括:
所述中间节点接收来自所述上游节点的第七指示信息和所述第一备用发送时隙表;其中,所述第七指示信息用于请求所述中间节点当前使用的所述第一主用接收时隙表切换到所述第一备用接收时隙表。第一备用接收时隙表和第七指示信息可以携带在同一个FlexE开销中,也可以分别携带在不同的FlexE开销中。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中间节点根据所述第一备用发送时隙表同步所述第一备用接收时隙表之后,还包括:
所述中间节点向所述上游节点发送第八指示信息;其中,所述第八指示信息用于表示中间节点允许将当前使用的所述第一主用接收时隙表切换到所述第一备用接收时隙表。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在切换时隙表之前,中间节点通过指示信息通知上游节点允许将当前使用的第一主用接收时隙表切换为第一备用接收时隙表,避免中间节点在没有做好切换准备的情况下进行切换,提高切换的成功率。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中间节点根据所述第一备用发送时隙表同步第一备用接收时隙表之前,还包括:
所述中间节点确定所述第一备用发送时隙表指示的时隙为可用状态。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指示信息和所述第三指示信息分别携带在FlexE开销中。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相邻的节点之间的控制信息通过FlexE开销来传输,FlexE开销是一种block,该block是周期性的出现。控制信息用于控制节点的相关行为,例如:请求、应答、时隙表的切换和时隙表的同步等操作。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指示信息包括第一或多个比特,一个或多个比特的第一值对应第二主用接收时隙表,一个或多个比特的第二值对应第二备用接收时隙表;
第三指示信息包括一个或多个比特,一个或多个比特的第一值对应第一主用接收时隙表,一个或多个比特的第二值对应第一备用接收时隙表。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用于携带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的FlexE开销还包括所述传输通道的标识;或者,用于携带所述第三指示信息的FlexE开销中还包括所述传输通道的标识。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中间节点接收来自下游节点的第一指示信息之前,还包括:
所述中间节点接收来自所述下游节点的第一指示信息之前,还包括:
所述中间节点接收来自网络管理系统的发送时隙配置信息;
所述中间节点根据所述发送时隙配置信息配置得到所述第二备用发送时隙表,配置后的第二备用发送时隙表指示的带宽小于所述中间节点当前使用的所述第二主用发送时隙表。
第二方面,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在灵活以太网中调整传输通道的带宽的方法,所述传输通道的路径上包括源节点和下游节点,所述传输通道中业务数据的流向为所述源节点至所述下游节点,所述源节点和所述下游节点相邻。所述源节点包括第一FlexE接口,所述下游节点包括第二FlexE接口,所述源节点通过第一FlexE接口和所述第二FlexE接口与所述下游节点连接。所述第一FlexE接口包括第一发送端口和第一接收端口,所述第二FlexE接口包括第二发送端口和第二接收端口,所述第一发送端口绑定第一主用发送时隙表和第一备用发送时隙表,所述第二接收端口绑定第一主用接收时隙表和第一备用接收时隙表。
所述方法包括:所述源节点向所述下游节点发送时隙变更请求和所述第一备用发送时隙表,所述时隙变更请求用于请求所述下游节点将当前使用的第一主用接收时隙表切换为第一备用接收时隙表;所述源节点接收来自所述下游节点根据时隙变更请求生成的时隙变更应答,所述时隙变更应答用于指示所述下游节点已经作好将当前使用的第一主用接收时隙表切换为第一备用接收时隙表的准备;所述源节点向所述下游节点发送日历切换指示,所述日历切换指示用于指示所述下游节点将当前使用的第一主用接收时隙表切换到第一备用接收时隙表;在发送所述日历切换指示之后,所述源节点将当前使用的第一主用发送时隙表切换到第一备用发送时隙表,这样源节点在第一备用发送时隙表指示的时隙上向所述下游节点发送业务数据,所述下游节点在所述第一备用接收时隙表指示的时隙上接收来自所述源节点的业务数据。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源节点将当前使用的第一主用发送时隙表切换为第一备用发送时隙表之后,还包括:
所述源节点向网络管理系统发送带宽增大成功消息;其中,所述带宽增大成功消息用于表示成功增大所述传输通道的带宽。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源节点向下游节点发送第一备用发送时隙表和时隙变更请求之前,还包括:
所述源节点接收来自所述下游节点的带宽增大指示;其中,所述带宽增大指示用于指示增大所述传输通道的带宽。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源节点将当前使用的第一主用发送时隙表切换为第一备用发送时隙表之后,还包括:
所述源节点向所述下游节点发送带宽减小指示;其中,所述带宽减小指示用于指示减小所述传输通道的带宽。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源节点向下游节点发送第一备用发送时隙和时隙变更请求之前,还包括:
所述源节点接收来自网络管理系统的减小带宽调整指示;其中,所述减小带宽调整指示用于指示从所述源节点开始调整所述传输通道的带宽。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还包括:
所述源节点接收来自网络管理系统的所述发送时隙配置信息,该发射时隙配置信息用于配置第一备用发送时隙表。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日历切换指示对应开销码块中时隙状态标志位的第一值,所述时隙表状态标志位为一个或多个比特。
第三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灵活以太网中调整传输通道的带宽的方法,传输通道的路径上包括上游节点和目的节点,传输通道中业务数据的流向为上游节点至目的节点,所述上游节点和所述目的节点相邻。所述上游节点包括第一FlexE接口,所述目的节点包括第二FlexE接口,所述上游节点通过所述第一FlexE接口和所述第二FlexE接口与所述目的节点连接。所述第一FlexE节点包括第一发送端口和第一接收端口,所述第二FlexE接口包括第二发送端口和第二接收端口,所述第一发送端口绑定第一主用发送时隙表和第一备用发送时隙表,所述第二接收端口绑定第一主用接收时隙表和第一备用接收时隙表。
本申请的方法包括:所述目的节点接收来自所述上游节点的第一备用发送时隙表和时隙变更请求;其中,所述时隙变更请求用于请求所述目的节点作好将当前使用的所述第一主用接收时隙表切换为所述第一备用接收时隙表的准备;
所述目的节点根据所述第一备用发送时隙表同步第一备用接收时隙表,以使所述第一备用接收时隙表指示的时隙和所述第一备用发送时隙表指示的时隙保持一致;
所述目的节点向所述上游节点发送时隙变更应答;所述时隙变更应答表示所述目的节点已作好将当前使用的所述第一主用接收时隙表切换为第一备用接收时隙表的准备;
所述目的节点接收来自所述上游节点的日历切换指示;所述日历切换指示用于指示所述目的节点将所述第一主用接收时隙表切换为所述第一备用接收时隙表;
所述目的节点所述日历切换指示将所述第一主用接收时隙表切换为所述第一备用接收时隙表。这样上游节点在第一备用发送时隙表指示的时隙上向目的节点发送业务数据,以及目的节点在第一备用接收时隙表指示的时隙上接收来自上游节点的业务数据。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目的节点接收来自上游节点的第一备用发送时隙表和时隙变更请求之前,还包括:
所述目的节点向所述上游节点发送带宽增大指示;其中,所述带宽增大指示用于指示增大所述传输通道的带宽。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目的节点向所述上游节点发送带宽增大指示之前,还包括:
所述目的节点接收来自网络管理系统的增大带宽调整指示;其中,所述增大带宽调整指示用于指示从所述目的节点开始增大所述传输通道的带宽。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目的节点接收来自所述上游节点的日历切换指示之后,还包括:
所述目的节点接收来自上游节点的带宽减小指示;其中,所述带宽减小指示用于指示减小所述传输通道的带宽。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目的节点接收来自上游节点的带宽减小指示之后,还包括:
所述目的节点向网络管理系统发送带宽减小成功消息;其中,所述带宽减小成功消息用于指示成功减小所述传输通道的带宽。
第四方面,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在灵活以太网中调整传输通道的带宽的方法,所述传输通道上包括上游节点、中间节点和下游节点,所述传输通道中业务数据的流向为所述上游节点至所述中间节点至所述下游节点,所述中间节点位于所述上游节点和所述下游节点之间,且所述中间节点与所述上游节点和所述下游节点相邻。上游节点包括第一FlexE接口,中间节点包括第二FlexE接口和第三FlexE接口,下游节点包括第四FlexE接口;上游节点通过第一FlexE接口和第二FlexE接口与中间节点连接,中间节点通过第三FlexE接口和第四FlexE接口与下游节点连接;第一FlexE接口包括第一发送端口和第一接收端口,第二FlexE接口包括第二发送端口和第二接收端口,第三FlexE接口包括第三发送端口和第三接收端口,第四FlexE接口包括第四发送端口和第四接收端口;第一发送端口绑定第一主用发送时隙表和第一备用发送时隙表,第二接收端口绑定第一主用接收时隙表和第一备用接收时隙表,第三发送端口绑定第二主用发送时隙表和第二备用发送时隙表,第四接收端口绑定第二主用接收时隙表和第二备用接收时隙表。
其中,所述第一备用发送时隙表指示的带宽小于所述第一主用发送时隙表指示的带宽,所述第一备用接收时隙表指示的带宽小于第一主用接收时隙表指示的带宽,所述第二备用发送时隙表指示的带宽小于所述第二主用发送时隙表指示的带宽,所述第二备用接收时隙表指示的带宽小于所述第二主用接收时隙表指示的带宽。
本申请的方法包括:
所述中间节点接收来自所述上游节点的第一指示信息;其中,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中间节点将当前使用的所述第一主用接收时隙表切换为所述第一备用接收时隙表;
所述中间节点根据所述第一指示信息将所述第一主用接收时隙表切换为所述第一备用接收时隙表;
所述中间节点向所述下游节点发送第三指示信息;其中,所述第三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下游节点将当前的第二主用接收时隙表切换为第二备用接收时隙表;
在发送所述第三指示信息之后,所述中间节点将当前使用的所述第二主用发送时隙表切换为所述第二备用发送时隙表。
实施本申请,在需要减小传输通道的带宽时,根据业务数据流的流向依次减小各个节点的带宽,保证下游节点的带宽不小于上游节点的带宽,避免上游节点的业务数据发送到下游节点的过程中因带宽不足发生丢失,提高业务数据传输的可靠性。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中间节点根据所述第一指示信息将所述第一主用接收时隙表切换为所述第一备用接收时隙表之后,还包括:
所述中间节点接收来自所述上游节点的第二指示信息;其中,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中间节点减小所述传输通道的带宽;
所述中间节点将所述第二主用发送时隙表切换为所述第二备用发送时隙表之后,还包括:
所述中间节点向所述下游节点发送第四指示信息;其中,所述第四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下游节点减小所述传输通道的带宽。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中间节点接收来自所述上游节点的第一指示信息之前,还包括:
所述中间节点根据所述第一备用发送时隙表同步所述第一备用接收时隙表,以使所述第一备用接收时隙表指示的时隙和所述第一备用发送时隙表指示的时隙保持一致。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中间节点根据所述第一备用发送时隙表同步所述第一备用接收时隙表之前,还包括:
所述中间节点接收来自上游节点的所述第一备用发送时隙表和第五指示信息;其中,所述第五指示信息用于请求所述中间节点将当前使用的所述第一主用接收时隙表切换为所述第一备用接收时隙表。第一备用发送时隙表和第五指示信息可以携带在同一个FlexE开销中,也可以分别携带在不同的FlexE开销中。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中间节点根据所述第一备用发送时隙表同步所述第一备用接收时隙表之后,还包括:
所述中间节点向所述上游节点发送第六指示信息;其中,所述第六指示信息用于表示所述中间节点允许将当前使用的所述第一主用接收时隙表切换为所述第一备用接收时隙表。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中间节点向所述下游节点发送第三指示信息之前,还包括:
所述中间节点向所述下游节点发送第七指示信息和第二备用发送时隙表;其中,所述第七指示信息用于请求所述下游节点将当前使用的所述第二主用接收时隙表切换为所述第二备用接收时隙表;
所述中间节点接收来自所述下游节点的第八指示信息;其中,所述第八指示信息用于表示所述下游节点允许将当前使用的所述第二主用接收时隙表切换为所述第二备用接收时隙表。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指示信息和所述第三指示信息分别携带在FlexE开销中。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用于携带第一指示信息的FlexE开销中还包括所述传输通道的标识,或者,用于携带所述第三指示信息的FlexE开销中还包括所述传输通道的标识。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中间节点根据所述第一备用发送时隙表同步所述第一备用接收时隙表之前,还包括:
所述中间节点接收来自网络管理系统的发送时隙配置信息;
所述中间节点根据所述发送时隙配置信息配置得到所述第二备用发送时隙表,配置后的第二备用发送时隙表指示的带宽小于所述中间节点当前使用的所述第二主用发送时隙表。
第五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灵活以太网中增大传输通道的带宽的方法,传输通道包括上游节点、中间节点和下游节点,传输通道中业务数据的流向为上游节点至中间节点至下游节点,中间节点位于上游节点和下游节点之间,且中间节点与上游节点和下游节点相邻;上游节点包括第一FlexE接口,中间节点包括第二FlexE接口和第三FlexE接口,下游节点包括第四FlexE接口;上游节点通过第一FlexE接口和第二FlexE接口与中间节点连接,中间节点通过第三FlexE接口和第四FlexE接口与下游节点连接。第一FlexE接口包括第一发送端口和第一接收端口,第二FlexE接口包括第二发送端口和第二接收端口,第三FlexE接口包括第三发送端口和第三接收端口,第四FlexE接口包括第四发送端口和第四接收端口。第一发送端口绑定第一主用发送时隙表和第一备用发送时隙表,第二接收端口绑定第一主用接收时隙表和第一备用接收时隙表,第三发送端口绑定第二主用发送时隙表和第二备用发送时隙表,第四接收端口绑定第二主用接收时隙表和第二备用接收时隙表。
其中,本申请为增大传输通道的带宽,第一主用发送时隙表指示的带宽小于第一备用发送时隙表指示的带宽,第一主用接收时隙表指示的带宽小于第一备用接收时隙表指示的带宽,第二主用发送时隙表指示的带宽小于第二备用发送时隙表指示的带宽,第二主用接收时隙表指示的带宽小于第二备用接收时隙表指示的带宽。
本申请的方法包括:
所述中间节点向下游节点发送第一指示信息;其中,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下游节点将当前使用的所述第二主用接收时隙表切换为所述第二备用接收时隙表;
在发送所述第一指示信息之后,所述中间节点将当前使用的所述第二主用发送时隙表切换为所述第二备用发送时隙表;
所述中间节点接收来自所述上游节点的第二指示信息;其中,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中间节点将当前使用的所述第一主用接收时隙表切换为所述第一备用接收时隙表;
所述中间节点根据所述第二指示信息将所述第一主用接收时隙表切换为所述第一备用接收时隙表。
实施本申请的实施例,在需要增大通道的带宽时,根据业务数据流的反向依次增大各个节点的带宽,保证下游节点的带宽不小于上游节点的带宽,避免上游节点的业务数据发送到下游节点的过程中因带宽不足发生丢失,提高业务数据传输的可靠性。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中间节点向所述下游节点发送第一指示信息之前,还包括:
所述中间节点根据所述第一备用发送时隙表同步所述第一备用接收时隙表,以使所述第一备用接收时隙表指示的时隙和所述第一备用发送时隙表指示的时隙保持一致。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中间节点根据所述第一备用发送时隙表同步所述第一备用接收时隙表之前,还包括:
所述中间节点接收来自所述上游节点的第三指示信息和所述第一备用发送时隙表;其中,所述第三指示信息用于请求所述中间节点将当前使用的所述第一主用接收时隙表切换为所述第一备用接收时隙表;
所述中间节点向所述上游节点发送第四指示信息,所述第四指示信息表示所述中间节点允许将当前使用的所述第一主用接收时隙表切换为所述第一备用接收时隙表。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中间节点根据所述第一备用发送时隙表同步所述第一备用接收时隙表之后,还包括:
所述中间节点向所述下游节点发送第五指示信息和所述第二备用发送时隙表;其中,所述第五指示信息用于请求所述下游节点将当前使用的第二主用接收时隙表切换为第二备用接收时隙表;
所述中间节点接收来自所述下游节点的第六指示信息;其中,所述第六指示信息用于表示所述下游节点允许将当前使用的所述第二主用接收时隙表切换为所述第二备用接收时隙表。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中间节点根据所述第一备用发送时隙表同步所述第一备用接收时隙表之前,还包括:
所述中间节点接收来自网络管理系统的发送时隙配置信息;
所述中间节点根据所述发送时隙配置信息配置得到所述第二备用发送时隙表,配置后的第二备用发送时隙表指示的带宽小于所述中间节点当前使用的所述第二主用发送时隙表。
本申请又一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包含用于执行上述方面所设计的程序。
本申请又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装置,该装置包括:收发器,存储器和处理器;其中,收发器用于接收数据和发送数据,收发器可以包括发送器和接收器。所述存储器中存储一组程序代码,且所述处理器用于调用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程序代码,执行上述方面中各个可能的实施方式。
本申请又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该计算机程序包括指令,当该计算机程序被计算机执行时,使得计算机可以执行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五方面中任意一项的方法中的流程。
附图说明
图1a是本发明实施例的FlexE通信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1b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中间节点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在灵活以太网中调整传输通道的带宽的交互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在灵活以太网中调整传输通道的带宽的另一交互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在灵活以太网中调整传输通道的带宽的另一交互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在灵活以太网中调整传输通道的带宽的另一交互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装置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FlexE通信系统包括网络管理系统(network managementsystem,NMS)、上游节点、中间节点、下游节点和至少两个用户设备。上游节点和中间节点相邻,中间节点和下游节点相邻。上游节点通过其他网络节点与用户设备连接时,该上游节点为中间节点;上游节点直接与用户设备连接时,该上游节点为边缘节点。下游节点通过其他网络节点与用户设备连接时,该下游节点为中间节点;下游节点直接与用户设备连接时,该下游节点为边缘节点。边缘节点包括一个用户接口和一个FlexE接口,中间节点则包括两个FlexE接口,每个用户接口和FlexE接口由包括一个发送端口和一个接口端口。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对于每个FlexE接口而言,FlexE接口的发送端口绑定一个主用发送时隙表和一个备用发送时隙表,该FlexE接口的接收关联绑定一个主用接收时隙表和一个备用接收时隙表。主用发送时隙表和备用发送时隙表表示发送时隙的配置,主用接收时隙表和备用接收时隙表表示接收时隙的配置。每个FlexE接口的发送端口只能使用主用发送时隙表和备用发送时隙表中的一个来发送业务数据,FlexE接口的接收端口只能使用主用接收时隙表和备用接收时隙表中的一个来接收业务数据。
其中,NMS用于管理FlexE通信系统中的各个NE,向各个NE发送各种控制数据,以控制各个NE执行相应的操作,NMS是用户与FlexE通信系统之间进行人机交互的入口。
其中,在FlexE通信系统中,需要通信的两个用户设备之间可建立专用的client通道,该client通道为双向通道,client通道包括正向通道和反向通道,上述的两个用户设备可通过全双工的方式在client通道中接收业务数据和发送业务数据,即上述的两个用户设备可同时通过正向通道和反向通道传输业务数据。正向通道和反向通道为两个相对的概念,正向通道和反向通道可以相互替换。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传输通道可以是正向通道,也可以是反向通道。在以下的描述中,如果不作特别说明,传输通道既可以是正向通道,也可以是反向通道。
其中,传输通道中网络节点的类型是根据传输通道中业务数据的流向确定的,传输通道的路径上包括源节点、中间节点和目的节点,在两个传输通道的路径上包括相同的节点且两个传输通道中业务数据的流向相反的情况下,一个传输通道中的源节点为另一个传输通道中的目的节点,一个传输通道中的目的节点为另一个传输通道中的源节点。
例如,参见图1a所示的FlexE通信系统的结构示意图,FlexE通信系统包括用户设备4、节点1、节点2、节点3、用户设备5和网络管理系统6。节点1可以是中间节点,此时节点1通过其他网络节点与用户设备4连接;节点1也可以是边缘节点,此时节点1直接与用户设备4连接。节点3可以是中间节点,此时节点3通过其他网络节点与用户设备5连接;节点3也可以是边缘节点,此时节点3直接与用户设备5连接。节点1包括FlexE接口1,节点2包括FlexE接口2和FlexE接口3,节点3包括FlexE接口4。FlexE接口1与FlexE接口2相邻,Flex接口3与FlexE接口4相邻。FlexE接口1至FlexE接口4均包括一个发送端口和一个接收端口。
client通道包括正向通道和反向通道,正向通道中业务数据的流向如图1a中实线箭头所示,反向通道中业务数据的流向如图1b中虚线箭头所示。本发明实施例的传输通道以正向通道为例,传输通道中业务数据的流向为用户设备4→节点1→节点2→节点3→用户设备5,节点1为源节点,节点2为中间节点,节点3为目的节点。在传输通道中,设FlexE接口1的发送端口绑定主用发送时隙表1和备用发送时隙表2,FlexE接口2的接收端口绑定主用接收时隙表2和备用接收时隙表3,FlexE接口3的发送端口绑定主用发送时隙表3和备用发送时隙表3,FlexE接口4的接收端口绑定主用接收时隙表4和备用接收时隙表4。
其中,参见图1b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一种网络节点的结构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以节点1和节点3位边缘节点,节点2为中间节点进行举例说明。边缘节点(目的节点或源节点)和中间节点具有不同的结构,以边缘节点为例进行说明,边缘节点包括FlexE接口和用户接口,以及控制管理模块、速率匹配模块和Flex E交叉模块。
其中,“控制管理模块”是控制中心,“控制管理模块”可以与网络管理系统6之间进行通信。“控制管理模块”主要用于对边缘节点内的各个模块进行控制和管理。
其中,“用户接口”包括“66B转码模块”和“用户接口底层处理模块”,“66B转码模块”用于client通道中格式转换,另外还用于实现client通道中操作管理和维护(operation administration and maintenance,OAM)的插入和提取功能,业务数据在经过66B转码后,该client通道的类型、源节点的标识、目的节点的标识等OAM信息,经过特定的OAM码块也插入到Client通道中,后续的每个节点都可以通过提取OAM码块来获取该Client通道的相关信息。OMA码块的插入和提取采用替换IDLE码块的方式进行,不会改变Client通道的带宽。“用户接口底层处理”用于根据相应用户接口标准进行底层处理,实现与用户设备接口的连接。
其中,“速率适配模块”主要用于通过IDLE增删的方式实现入口和出口的速率适配,“速率适配模块”包括发送方向和接收方向上的两个子模块,“速率适配模块”可以根据目标需求调整速率适配模块的输出速率。例如:Client通道分配10G带宽,则设置“速率适配”的输出速率为10G。入口不足10G时,补充IDLE码块填充到10G,该过程是无损的;当入口大于10G时,会删除IDLE码块,当没有足够的IDLE码块时,也会丢弃数据码块,该过程可能是业务有损的,带宽调整时需尽量保持入口速率小于或者等于出口速率。
其中,“FlexE交叉模块”用于实现各个Client通道之间的任意交叉,交叉只是实现任意端口之间的交叉,不改变Client通道的业务速率,在带宽调整过程中也不会改变其交叉连接关系,但是其Client通道的带宽可调整。
其中,FlexE接口包括发送端口(MUX)和接收端口(DEMUX),与传统以太网接口的区别在于一个FlexE接口可以实现多个Client通道的承载,且作为逻辑接口的FlexE接口可以由多个物理接口组合而成。
其中,中间节点和边缘节点的区别仅在于使用“FlexE接口”替换“用户接口”,中间节点中各个模块的功能可参照中间节点的描述。
参见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灵活以太网中增大传输通道的带宽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在本发明实施例的传输通道包括上游节点、中间节点和下游节点,中间节点位于上游节点和下游节点之间,且中间节点与上游节点和下游节点相邻;传输通道中业务数据的流向为上游节点至中间节点到下游节点,上游节点包括第一FlexE接口,下游节点包括第二FlexE接口和第三FlexE接口,下游节点包括第四FlexE接口,第一FlexE接口和第二FlexE接口相邻,第三FlexE接口和第四FlexE接口相邻。上游节点通过第一FlexE接口和第二FlexE接口与中间节点连接,中间节点通过第三FlexE接口和第四FlexE接口与下游节点连接。第一FlexE接口包括第一发送端口和第一接收端口,第二FlexE接口包括第二发送端口和第二接收端口,第三FlexE接口包括第三发送端口和第三接收端口,第四FlexE接口包括第四发送端口和第四接收端口。第一发送端口绑定第一主用发送时隙表和第一备用发送时隙表,第二接收端口绑定第一主用接收时隙表和第一备用接收时隙表,第三发送端口绑定第二主用发送时隙表和第二备用发送时隙表,第四接收端口绑定第二主用接收时隙表和第二备用接收时隙。
其中,本发明实施例需要增大传输通道的带宽,因此第一备用发送时隙表指示的带宽大于第一主用发送时隙表的带宽,第一备用接收时隙表指示的带宽大于第一主用接收时隙表指示的带宽,第二备用发送时隙表指示的带宽大于第二主用发送时隙表指示的带宽,第二备用接收时隙表指示的带宽大于第二主用接收时隙表指示的带宽。本发明实施例中,可以根据时隙表中每个时隙对应的带宽和时隙的数量确定该时隙表指示的带宽,例如:每个时隙对应的带宽为5G,时隙表中配置的时隙的数量为4个,则该时隙表指示的带宽为20G。又例如:时隙表中配置的时隙的数量为2个,则该时隙表指示的带宽为10G。
基于上述描述的传输通道,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包括:
S201、下游节点向中间节点发送第一指示信息,中间节点接收来自下游节点的第一指示信息。
具体的,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增大传输通道的带宽,传输通道可以是client通道中的正向通道或反向通道,传输通道的业务数据的流向为上游节点→中间节点→下游节点。
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下游节点可以通过FlexE开销来发送第一指示信息,例如:开销中包括带宽调整标志位,带宽调整标志位的位数可以为一个或多个,带宽调整标志位不同的值对应不同的带宽调整指令,带宽调整标志位的值为“1”表示带宽增大指示,带宽调整标志位的值为“0”表示带宽减小指示。另一个具体的实施方式中,开销还包括传输通道的标识,在存在多个传输通道的情况下,通道传输通道的标识的指示对指定的传输通道进行带宽的调整。
其中,相邻的两个节点之间的控制数据通过FlexE开销来发送,开销周期性的出现,例如:每1023×20个业务码块后面出现一个开销,业务码块用于传输业务数据,开销用于传输控制数据。
S202、中间节点向下游节点发送第二指示信息,下游节点接收来自中间节点的第二指示信息。
具体的,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下游节点将当前使用的第二主用接收时隙表切换到第二备用接收时隙表,第二指示信息可通过FlexE开销来发送。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二指示信息可以开销中的时隙表状态标志位来表示,时隙表状态标志位为一个或多个比特位,时隙表状态标志位的第一值对应主用接收时隙表,时隙表状态标志位的第二值对应备用接收时隙表。假设开销中时隙表状态标志位为一个比特位,时隙表状态标志位的值为“1”时对应主用接收时隙表,时隙表状态标志位的值为“0”时对应备用接收时隙表。下游节点接收到来自中间节点的FlexE开销,解析开销中的时隙表状态标志位的值,在该时隙表状态标志位的值为“0”且下游节点当前使用第二主用接收时隙表接收业务数据,那么下游节点需要将当前使用的第二主用接收时隙表切换为第二备用接收时隙表。
S203、中间节点将当前使用的第二主用发送时隙表切换为第二备用发送时隙表。
具体的,中间节点向下游节点发送第四指示信息之后,将当前使用的第二主用发送时隙表切换到第二备用发送时隙表,中间节点使用第二备用发送时隙表指示的时隙向下游节点发送业务数据。其中,第四指示信息通过FlexE开销发送给下游节点,中间节点在发送该第四指示信息的FlexE开销之后的业务码块(例如:66B编码的码块)使用第二备用发送时隙表来向下游节点发送业务数据。
S204、下游节点将当前使用的第二主用接收时隙表切换为第二备用接收时隙表。
具体的,下游节点接收到第四指示信息后,根据第四指示信息将当前使用的第二主用接收时隙表切换为第二备用接收时隙表,下游节点使用第三备用接收时隙表指示的时隙接收来自中间节点的业务数据。
其中,下游节点接收到来自中间节点的FlexE开销,解析开销中时隙表状态标志位的值,在时隙表状态标志位的值相对于上一次发生翻转且下游节点当前使用第二主用接收时隙表接收业务数据时,下游节点需要将第二主用接收时隙表切换为第二备用接收时隙表。下游节点在该开销之后的业务码块(例如:66B编码的码块)使用第二备用接收时隙表接收来自中间节点的业务数据,根据S207的描述,中间节点也在该开销之后的业务码块使用第三备用接收时隙表向下游节点发送业务数据,这样能实现中间节点和下游节点的同时切换到备用表,中间节点至下游节点之间的通道实现带宽增大。
S205、中间节点向上游节点发送第三指示信息,上游节点接收来自中间节点的第三指示信息。
具体的,在中间节点切换为第二备用发送时隙表之后,中间节点向上游节点发送第三指示信息,第三指示信息用于指示上游节点增大传输通道的带宽。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三指示信息可通过FlexE开销来发送,FlexE开销中包括带宽调整标志位,带宽调整标志位不同的值对应不同的带宽调整指令,带宽调整标志位的位数为多个,第五指示信息对应带宽调整标志位的第一值。进一步其中,FlexE开销中还包括传输通道的标识。例如:带宽调整标志位为2个比特,带宽调整标志位的值为“00”时表示传输通道的带宽保持不变,带宽调整标志位的值为“01”时表示减小传输通道的带宽,带宽调整标志位的值为“10”时表示增大传输通道的带宽。
其中,本发明实施例中相邻的两个节点之间的控制数据通过FlexE开销来发送,不需要占用业务码块,开销周期性的出现,每1023×20个业务码块后面出现一个开销,业务码块用于传输业务数据。
S206、上游节点向中间节点发送第四指示信息,中间节点接收来自上游节点的第四指示信息。
具体的,第四指示信息用于指示中间节点将当前使用的第一主用接收时隙表切换为第一备用接收时隙表。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四指示信息可以通过FlexE开销来发送,第四指示信息可以开销中的时隙表状态标志位来表示,时隙表状态标志位为一个或多个比特位,时隙表状态标志位的第一值对应主用接收时隙表,时隙表状态标志位的第二值对应备用接收时隙表。例如:开销中时隙表状态标志位为一个比特位,时隙表状态标志位的值为“1”时对应主用接收时隙表,时隙表状态标志位的值为“0”时对应备用接收时隙表。中间节点接收来自上游节点的FlexE开销时,解析开销中时隙表状态标志位的值,中间节点当前使用第一主用接收时隙表接收来自上游节点的业务数据,在该时隙表状态标志位的值为“0”时表明下游节点需要将当前使用的第一主用接收时隙表切换为第一备用接收时隙表。
S207、上游节点将当前使用的第一主用发送时隙表切换为第一备用发送时隙表。
具体的,上游节点向中间节点发送第四指示信息之后,将当前使用的第一主用发送时隙表切换为第一备用发送时隙表。其中,第四指示信息通过FlexE开销开发送,上游节点在该开销之后使用第一备用发送时隙表向中间节点发送业务数据。
S208、中间节点将当前使用的第一主用接收时隙表切换为第一备用接收时隙表。
具体的,中间节点接收到来自上游节点的第四指示信息之后,将当前使用的第一主用接收时隙表切换为第一备用接收时隙表。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中间节点接收到来自上游节点的FlexE开销时,解析开销中时隙表状态标志位的值,在时隙表状态标志位的值相对于上一次发生翻转且中间节点当前使用第一主用接收时隙表的情况下,中间节点确定需要将当前使用的第一主用接收时隙表切换为第一备用接收时隙表,中间节点在该开销之后的业务码块使用第一备用接收时隙表接收来自上游节点的业务数据,同时根据S215的描述,上游节点也在该开销之后切换为第一备用发送时隙表向中间节点发送业务数据,这样上游节点和中间节点实现同时切换为备用表,减小上游的带宽大于下游的带宽导致的业务数据的丢失的概率,提高业务数据传输的可靠性。
其中,在需要增大下游节点至中间节点到上游节点方向的反向通道的带宽的过程可参照本发明实施例的过程,此处不再赘述。在正向通道和反向通道的带宽均成功增大时,表明client通道的带宽成功增大。
实施本发明实施例,在需要增大通道的带宽时,根据业务数据流的反向依次增大各个节点的带宽,保证下游节点的带宽不小于上游节点的带宽,减小上游节点的业务数据发送到下游节点的过程中因带宽不足发生丢失的概率,提高业务数据传输的可靠性。
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在S201之后,还包括:S209、下游节点根据第二备用发送时隙表同步第二备用接收时隙表。
具体的,下游节点根据第二备用发送时隙表同步第二备用接收时隙表,使第二备用接收时隙表指示的时隙和第二备用发送时隙表的指示的发送时隙保持一致。同步的作用中间节点切换到第二备用发送时隙表,以及下游节点切换到第二备用接收时隙表之后,中间节点的第三发送端口和下游节点的第四接收端口在相同的时隙上传输业务数据,避免发送的时隙和接收的时隙不相同而造成业务数据的丢失。
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在S205之后,还包括:S210、中间节点根据第一备用发送时隙表同步第一备用接收时隙表。
具体的,中间节点根据第一备用发送时隙表同步第一备用接收时隙表,以使第一备用接收时隙表的接收时隙和第一备用发送时隙表的时隙保持一致。同步的作用上游节点切换到第一备用发送时隙表,以及中间节点切换到第一备用接收时隙表之后,上游节点的第一发送端口和中间节点的第二接收端口在相同的时隙上传输业务数据,避免发送的时隙和接收的时隙不相同而造成业务数据的丢失。其中,中间节点根据第一备用发送时隙表同步第一备用接收时隙表之前,还包括:中间节点确定第一备用发送时隙表指示的时隙为可用状态,可用状态表示时隙为空闲状态,中间节点能使用该时隙接收来自上游节点的业务数据。
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S209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S211、所述中间节点向所述下游节点发送第五指示信息和所述第二备用发送时隙表;其中,所述第五指示信息用于请求所述下游节点将当前使用的所述第二主用接收时隙表切换为所述第二备用接收时隙表;
所述中间节点接收来自所述下游节点的第六指示信息;其中,所述第六指示信息用于表示所述下游节点允许将当前使用的所述第二主用接收时隙表切换为所述第二备用接收时隙表。
具体的,第五指示信息和第二备用发送时隙表可通过FlexE开销来承载,第五指示信息和第二备用发送时隙表可以在同一个FlexE开销中携带,也可以分别携带在不同的FlexE开销中,本发明实施例不作限制,本发明实施例不作限制。第五指示信息用于请求下游节点将当前使用的第二主用接收时隙表切换为第二备用接收时隙表的准备。
第六指示信息表示下游节点允许将当前使用的第二主用接收时隙表切换为第二备用接收时隙表的准备。此时下游节点还没有切换到第二备用接收时隙表,下游节点仍然使用第二主用接收时隙表指示的时隙接收来自中间节点的业务数据。中间节点接收来自下游节点的第三指示信息,根据第六指示信息得知下游节点允许将当前使用的第二主用接收时隙表切换为第二备用接收时隙表。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式中,S205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S212、所述中间节点接收来自所述上游节点的第七指示信息和所述第一备用发送时隙表;其中,所述第七指示信息用于请求所述中间节点当前使用的所述第一主用接收时隙表切换到所述第一备用接收时隙表。
具体的,第七指示信息和第一备用发送时隙表可以通过FlexE开销来发送,第七指示信息和第一备用发送时隙表可以携带在同一个FlexE开销中,也可以分别携带在不同的FlexE开销中,本发明不作限制。第七指示信息用于请求中间节点将当前使用的第一主用接收时隙表切换为第一备用接收时隙表。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式中,S205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S213、所述中间节点向所述上游节点发送第八指示信息;其中,所述第八指示信息用于表示中间节点允许将当前使用的所述第一主用接收时隙表切换到所述第一备用接收时隙表。
具体的,第八指示信息表示中间节点允许将当前使用的第一主用接收时隙表切换为第一备用接收时隙表。此时中间节点还没有切换到第一备用接收时隙表,中间节点仍然使用第一主用接收时隙表指示的时隙接收来自上游节点的业务数据。其中,第八指示信息可以通过FlexE开销开发送。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式中,S205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中间节点根据所述第一备用发送时隙表同步第一备用接收时隙表之前,还包括:
S214、所述中间节点确定所述第一备用发送时隙表指示的时隙为可用状态。
具体的,可用状态表示时隙为空闲,上游节点可以在第一备用发送时隙表指示的时隙上发送业务数据,同时中间节点可以在相同的时隙上接收来自上游节点的业务数据。
所述第一指示信息和所述第三指示信息通过FlexE开销来发送。
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用来发送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的FlexE开销还包括所述传输通道的标识,以及用来发送所述第三指示信息的FlexE开销中还包括所述传输通道的标识。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式中,在S201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S215、所述中间节点接收来自网络管理系统的发送时隙配置信息;
所述中间节点根据所述发送时隙配置信息得到所述第二备用发送时隙表,配置后的第二备用发送时隙表指示的带宽大于所述第二主用发送时隙表指示的带宽。
具体的,这里的发送时隙配置信息用于配置第二备用发送时隙表的时隙,发送时隙配置信息可以来自于网络管理系统,也可以来自于其他网元,本发明实施例不作限制。由于本发明实施例为增大传输通道的带宽,因此第二备用发送时隙表配置之后指示的时隙数量小于当前使用的第二主用发送时隙表指示的时隙数量。其中,本步骤也可以在S210之前执行。
参见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减小带宽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在本发明实施例的传输通道包括上游节点、中间节点和下游节点,中间节点位于上游节点和下游节点之间,且中间节点与上游节点和下游节点相邻;传输通道中业务数据的流向为上游节点至中间节点到下游节点,上游节点包括第一FlexE接口,下游节点包括第二FlexE接口和第三FlexE接口,下游节点包括第四FlexE接口,第一FlexE接口和第二FlexE接口相邻,第三FlexE接口和第四FlexE接口相邻。上游节点通过第一FlexE接口和第二FlexE接口与中间节点连接,中间节点通过第三FlexE接口和第四FlexE接口与下游节点连接。第一FlexE接口包括第一发送端口和第一接收端口,第二FlexE接口包括第二发送端口和第二接收端口,第三FlexE接口包括第三发送端口和第三接收端口,第四FlexE接口包括第四发送端口和第四接收端口。第一发送端口绑定第一主用发送时隙表和第一备用发送时隙表,第二接收端口绑定第一主用接收时隙表和第一备用接收时隙表,第三发送端口绑定第二主用发送时隙表和第二备用发送时隙表,第四接收端口绑定第二主用接收时隙表和第二备用接收时隙。
由于本发明实施例需要增大传输通道的带宽,因此第一备用发送时隙表指示的带宽大于第一主用发送时隙表的带宽,第一备用接收时隙表指示的带宽大于第一主用接收时隙表指示的带宽,第二备用发送时隙表指示的带宽大于第二主用发送时隙表指示的带宽,第二备用接收时隙表指示的带宽大于第二主用接收时隙表指示的带宽。本发明实施例中,可以根据时隙表中每个时隙对应的带宽和时隙的数量确定该时隙表指示的带宽,例如:每个时隙对应的带宽为5G,时隙表中配置的时隙的数量为4个,则该时隙表指示的带宽为20G。又例如:时隙表中配置的时隙的数量为2个,则该时隙表指示的带宽为10G。
基于上述描述的传输通道,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包括:
S301、上游节点向中间节点发送第一指示信息,中间节点接收来自上游节点的第一指示信息。
具体的,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中间节点将当前使用的第一主用接收时隙表切换为第一备用接收时隙表。其中,第一指示信息可以通过FlexE开销来发送,第一指示信息可以开销中的时隙表状态标志位来表示,时隙表状态标志位为一个或多个比特位,时隙表状态标志位的第一值对应主用接收时隙表,时隙表状态标志位的第二值对应备用接收时隙表。例如:开销中时隙表状态标志位为一个比特位,时隙表状态标志位的值为“1”时对应主用接收时隙表,时隙表状态标志位的值为“0”时对应备用接收时隙表。中间节点接收来自上游节点的FlexE开销时,解析开销中时隙表状态标志位的值,中间节点当前使用第一主用接收时隙表接收来自上游节点的业务数据,在该时隙表状态标志位的值为“0”时表明下游节点需要将当前使用的第一主用接收时隙表切换为第一备用接收时隙表。
S302、上游节点将当前使用的第一主用发送时隙表切换为第一备用发送时隙表。
具体的,上游节点向中间节点发送第一指示信息之后,将当前使用的第一主用发送时隙表切换为第一备用发送时隙表。其中,第一指示信息通过FlexE开销开发送,上游节点在该开销之后使用第一备用发送时隙表向中间节点发送业务数据。
S303、中间节点将当前使用的第一主用接收时隙表切换为第一备用接收时隙表。
具体的,中间节点接收到来自上游节点的第一指示信息之后,将当前使用的第一主用接收时隙表切换为第一备用接收时隙表。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中间节点接收到来自上游节点的FlexE开销时,解析开销中时隙表状态标志位的值,在时隙表状态标志位的值相对于上一次发生翻转且中间节点当前使用第一主用接收时隙表的情况下,中间节点确定需要将当前使用的第一主用接收时隙表切换为第一备用接收时隙表,中间节点在该开销之后的业务码块使用第一备用接收时隙表接收来自上游节点的业务数据,同时根据S215的描述,上游节点也在该开销之后切换为第一备用发送时隙表向中间节点发送业务数据,这样上游节点和中间节点实现同时切换为备用表,减小上游的带宽大于下游的带宽导致的业务数据的丢失的概率,提高业务数据传输的可靠性。
S304、上游节点向中间节点发送第二指示信息,中间节点接收来自上游节点的第二指示信息。
具体的,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减小传输通道的带宽,传输通道可以是client通道中的正向通道或反向通道,传输通道的业务数据的流向为上游节点→中间节点→下游节点。
其中,上游节点可以通过FlexE开销来发送第二指示信息,例如:开销中包括带宽调整标志位,带宽调整标志位的位数可以为一个或多个,带宽调整标志位不同的值对应不同的带宽调整指令,带宽调整标志位的值为“1”表示带宽增大指示,带宽调整标志位的值为“0”表示带宽减小指示。进一步其中,开销还包括传输通道的标识,在存在多个传输通道的情况下,通道传输通道的标识的指示对指定的传输通道进行带宽的调整。
S305、中间节点向下游节点发送第三指示信息,下游节点接收来自中间节点的第三指示信息。
具体的,第三指示信息用于指示下游节点将当前使用的第二主用接收时隙表切换到第二备用接收时隙表,第三指示信息可通过FlexE开销来发送。
其中,第三指示信息可以开销中的时隙表状态标志位来表示,时隙表状态标志位为一个或多个比特位,时隙表状态标志位的第一值对应主用接收时隙表,时隙表状态标志位的第二值对应备用接收时隙表。假设开销中时隙表状态标志位为一个比特位,时隙表状态标志位的值为“1”时对应主用接收时隙表,时隙表状态标志位的值为“0”时对应备用接收时隙表。下游节点接收到来自中间节点的FlexE开销,解析开销中的时隙表状态标志位的值,在该时隙表状态标志位的值为“0”且下游节点当前使用第二主用接收时隙表接收业务数据,那么下游节点需要将当前使用的第二主用接收时隙表切换为第二备用接收时隙表。
S306、中间节点将当前使用的第二主用发送时隙表切换为第二备用发送时隙表。
具体的,中间节点向下游节点发送第三指示信息之后,将当前使用的第二主用发送时隙表切换到第二备用发送时隙表,中间节点使用第二备用发送时隙表指示的时隙向下游节点发送业务数据。其中,第三指示信息通过FlexE开销发送给下游节点,中间节点在发送该第八指示信息的FlexE开销之后的业务码块(例如:66B编码的码块)使用第二备用发送时隙表来向下游节点发送业务数据。
S307、下游节点将当前使用的第一主用接收时隙表切换为第一备用接收时隙表。
具体的,下游节点接收到第八指示信息后,根据第八指示信息将当前使用的第二主用接收时隙表切换为第二备用接收时隙表,下游节点使用第三备用接收时隙表指示的时隙接收来自中间节点的业务数据。
其中,下游节点接收到来自中间节点的FlexE开销,解析开销中时隙表状态标志位的值,在时隙表状态标志位的值相对于上一次发生翻转且下游节点当前使用第二主用接收时隙表接收业务数据时,下游节点需要将第二主用接收时隙表切换为第二备用接收时隙表。下游节点在该开销之后的业务码块(例如:66B编码的码块)使用第二备用接收时隙表接收来自中间节点的业务数据,根据S207的描述,中间节点也在该开销之后的业务码块使用第三备用接收时隙表向下游节点发送业务数据,这样能实现中间节点和下游节点的同时切换到备用表,中间节点至下游节点之间的通道实现带宽减小。
S308、中间节点向下游节点发送第四指示信息,下游节点接收来自中间节点的第四指示信息。
具体的,在中间节点切换为第二备用发送时隙表之后,中间节点向上游节点发送第四指示信息,第四指示信息用于指示下游节点减小传输通道的带宽。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四指示信息可通过FlexE开销来发送,FlexE开销中包括带宽调整标志位,带宽调整标志位不同的值对应不同的带宽调整指令,带宽调整标志位的位数为多个,第五指示信息对应带宽调整标志位的第一值。进一步其中,FlexE开销中还包括传输通道的标识。例如:带宽调整标志位为2个比特,带宽调整标志位的值为“00”时表示传输通道的带宽保持不变,带宽调整标志位的值为“01”时表示减小传输通道的带宽,带宽调整标志位的值为“10”时表示增大传输通道的带宽。
需要说明的时,在需要减小下游节点至中间节点到上游节点反向的反向通道的带宽的过程可参照本发明实施例的过程,此处不再赘述。在正向通道和反向通道的带宽均成功减小时,表明client通道的带宽成功减小。
实施本发明的实施例,在需要减小通道的带宽时,根据业务数据流的反向依次减小各个节点的带宽,保证下游的带宽不小于上游的带宽,减小上游节点的业务数据发送到下游的过程中因带宽不足发生丢失的概率,提高业务数据传输的可靠性。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在S301之前,还包括:S309、中间节点根据第一备用发送时隙表同步第一备用接收时隙表。
具体的,中间节点根据第一备用发送时隙表同步第一备用接收时隙表,以使第一备用接收时隙表的接收时隙和第一备用发送时隙表的时隙保持一致。同步的作用上游节点切换到第一备用发送时隙表,以及中间节点切换到第一备用接收时隙表之后,上游节点的第一发送端口和中间节点的第二接收端口在相同的时隙上传输业务数据,避免发送的时隙和接收的时隙不相同而造成业务数据的丢失。其中,中间节点根据第一备用发送时隙表同步第一备用接收时隙表之前,还包括:中间节点确定第一备用发送时隙表指示的时隙为可用状态,可用状态表示时隙为空闲状态,中间节点能使用该时隙接收来自上游节点的业务数据。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在S304之后,还包括:
S310、下游节点根据第二备用发送时隙表同步第二备用接收时隙表。
具体的,下游节点根据第二备用发送时隙表同步第二备用接收时隙表,使第二备用接收时隙表指示的时隙和第二备用发送时隙表的指示的发送时隙保持一致。同步的作用中间节点切换到第二备用发送时隙表,以及下游节点切换到第二备用接收时隙表之后,中间节点的第三发送端口和下游节点的第四接收端口在相同的时隙上传输业务数据,避免发送的时隙和接收的时隙不相同而造成业务数据的丢失。
其中,下游节点根据第二备用发送时隙表同步第二备用接收时隙表之前,还包括:下游节点确定第二备用发送时隙表指示的时隙为可用状态,可用状态表示时隙为空闲,可用于下游节点接收业务数据。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在S309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S311、所述中间节点接收来自上游节点的所述第一备用发送时隙表和第五指示信息;其中,所述第五指示信息用于请求所述中间节点将当前使用的所述第一主用接收时隙表切换为所述第一备用接收时隙表。
具体的,第五指示信息和第一备用发送时隙表可以通过FlexE开销来发送,第五指示信息和第一备用发送时隙表也可以携带在不同的开销来中,也可以分别携带在不同的FlexE开销中,本发明不作限制。第五指示信息用于请求中间节点将当前使用的第一主用接收时隙表切换为第一备用接收时隙表。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相邻的两个节点之间的控制数据通过FlexE开销来发送,开销周期性的出现,每1023×20个业务码块后面出现一个开销,业务码块用于传输业务数据,开销用于传输控制数据。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式中,S309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S312、所述中间节点向所述上游节点发送第六指示信息;其中,所述第六指示信息用于表示所述中间节点允许将当前使用的所述第一主用接收时隙表切换为所述第一备用接收时隙表。
具体的,第六指示信息表示中间节点允许将当前使用的第一主用接收时隙表切换为第一备用接收时隙表。此时中间节点还没有切换到第一备用接收时隙表,中间节点仍然使用第一主用接收时隙表指示的时隙接收来自上游节点的业务数据。其中,第六指示信息可以通过FlexE开销开发送。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式中,S310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S313、所述中间节点向所述下游节点发送第七指示信息和第二备用发送时隙表;其中,所述第七指示信息用于请求所述下游节点将当前使用的所述第二主用接收时隙表切换为所述第二备用接收时隙表;
所述中间节点接收来自所述下游节点的第八指示信息;其中,所述第八指示信息用于表示所述下游节点允许将当前使用的所述第二主用接收时隙表切换为所述第二备用接收时隙表。
具体的,第七指示信息和第二备用发送时隙表可通过FlexE开销来承载,第七指示信息和第二备用发送时隙表可携带在同一个FlexE开销中,也可以分别携带在不同的FlexE开销中,本发明实施例不作限制。第七指示信息用于请求下游节点将当前使用的第二主用接收时隙表切换为第二备用接收时隙表。
第八指示信息表示下游节点允许将当前使用的第二主用接收时隙表切换为第二备用接收时隙表的准备。此时下游节点还没有切换到第二备用接收时隙表,下游节点仍然使用第二主用接收时隙表指示的时隙接收来自中间节点的业务数据。中间节点接收来自下游节点的第七指示信息,根据第八指示信息得知下游节点允许将当前使用的第二主用接收时隙表切换为第二备用接收时隙表。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指示信息和所述第三指示信息分别携带FlexE开销中。
具体的,第一指示信息和第三指示信息为控制信息,控制信息通过FlexE开销开发送。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每个1023*20个业务block之后出现一个用来承载FlexE开销的block。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式中,用来发送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的FlexE开销中还包括所述传输通道的标识,以及用来发送所述第三指示信息的FlexE开销中还包括所述传输通道的标识。
具体的,在上游节点到下游节点之间承载多个传输通道的情况下,通过传输通道的标识对可以指定的传输通道的带宽进行调整。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式中,S309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S314、所述中间节点接收来自网络管理系统的发送时隙配置信息;
所述中间节点根据所述发送时隙配置信息得到所述第二备用发送时隙表,配置后的第二备用发送时隙表指示的带宽大于所述第二主用发送时隙表指示的带宽。
具体的,发送时隙配置信息用于配置第二备用发送时隙表的时隙,发送时隙配置信息来自于网络管理系统,也可以来自其他网元,本发明实施例不作限制。由于本发明实施例为减小传输通道的带宽,因此第二备用发送时隙表配置之后指示的时隙数量小于当前使用的第二主用发送时隙表指示的时隙数量。
参见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增大带宽的方法的交互示意图,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传输通道包括上游节点、中间节点和下游节点,中间节点位于上游节点和下游节点之间,且中间节点与上游节点和下游节点相邻;传输通道中业务数据的流向为上游节点至中间节点到下游节点,上游节点包括第一FlexE接口,下游节点包括第二FlexE接口和第三FlexE接口,下游节点包括第四FlexE接口,第一FlexE接口和第二FlexE接口相邻,第三FlexE接口和第四FlexE接口相邻。上游节点通过第一FlexE接口和第二FlexE接口与中间节点连接,中间节点通过第三FlexE接口和第四FlexE接口与下游节点连接。第一FlexE接口包括第一发送端口和第一接收端口,第二FlexE接口包括第二发送端口和第二接收端口,第三FlexE接口包括第三发送端口和第三接收端口,第四FlexE接口包括第四发送端口和第四接收端口。第一发送端口绑定第一主用发送时隙表和第一备用发送时隙表,第二接收端口绑定第一主用接收时隙表和第一备用接收时隙表,第三发送端口绑定第二主用发送时隙表和第二备用发送时隙表,第四接收端口绑定第二主用接收时隙表和第二备用接收时隙。
由于本发明实施例需要增大传输通道的带宽,因此第一备用发送时隙表指示的带宽大于第一主用发送时隙表的带宽,第一备用接收时隙表指示的带宽大于第一主用接收时隙表指示的带宽,第二备用发送时隙表指示的带宽大于第二主用发送时隙表指示的带宽,第二备用接收时隙表指示的带宽大于第二主用接收时隙表指示的带宽。本发明实施例中,可以根据时隙表中每个时隙对应的带宽和时隙的数量确定该时隙表指示的带宽,例如:每个时隙对应的带宽为5G,时隙表中配置的时隙的数量为4个,则该时隙表指示的带宽为20G。又例如:时隙表中配置的时隙的数量为2个,则该时隙表指示的带宽为10G。
基于上述描述的传输通道,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包括:
S401、中间节点向下游节点发送第一指示信息,下游节点接收来自中间节点的第一指示信息。
具体的,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下游节点将当前使用的第一主用接收时隙表切换到第二备用接收时隙表,第一指示信息可通过FlexE开销来发送。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一指示信息可以开销中的时隙表状态标志位来表示,时隙表状态标志位为一个或多个比特位,时隙表状态标志位的第一值对应主用接收时隙表,时隙表状态标志位的第二值对应备用接收时隙表。在一个例子中,FlexE开销中时隙表状态标志位为一个比特位,时隙表状态标志位的值为“1”时对应主用接收时隙表,时隙表状态标志位的值为“0”时对应备用接收时隙表。下游节点接收到来自中间节点的FlexE开销,解析开销中的时隙表状态标志位的值,在该时隙表状态标志位的值为“0”且下游节点当前使用第二主用接收时隙表接收业务数据,那么下游节点需要将当前使用的第二主用接收时隙表切换为第二备用接收时隙表。
S402、中间节点将当前使用的第二主用发送时隙表切换为第二备用发送时隙表。
具体的,中间节点向下游节点发送第四指示信息之后,将当前使用的第二主用发送时隙表切换到第二备用发送时隙表,中间节点使用第二备用发送时隙表指示的时隙向下游节点发送业务数据。其中,第四指示信息通过FlexE开销发送给下游节点,中间节点在发送该第四指示信息的FlexE开销之后的业务码块(例如:66B编码的码块)使用第二备用发送时隙表来向下游节点发送业务数据。
S403、下游节点将当前使用的第二主用接收时隙表切换为第二备用接收时隙表。
具体的,下游节点接收到第四指示信息后,根据第四指示信息将当前使用的第二主用接收时隙表切换为第二备用接收时隙表,下游节点使用第二备用接收时隙表指示的时隙接收来自中间节点的业务数据。
在一个可能的实施方式中,下游节点接收到来自中间节点的FlexE开销,解析开销中时隙表状态标志位的值,在时隙表状态标志位的值相对于上一次发生翻转且下游节点当前使用第二主用接收时隙表接收业务数据时,下游节点需要将第二主用接收时隙表切换为第二备用接收时隙表。下游节点在该开销之后的业务码块(例如:66B编码的码块)使用第二备用接收时隙表接收来自中间节点的业务数据,根据上面的描述,中间节点也在该开销之后的业务码块使用第三备用接收时隙表向下游节点发送业务数据,这样能实现中间节点和下游节点的同时切换到备用表,中间节点至下游节点之间的通道实现带宽增大。
S404、上游节点向中间节点发送第二指示信息,中间节点接收来自上游节点的第二指示信息。
具体的,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中间节点将当前使用的第一主用接收时隙表切换为第一备用接收时隙表。其中,第二指示信息可以通过FlexE开销来发送,第八指示信息可以开销中的时隙表状态标志位来表示,时隙表状态标志位为一个或多个比特位,时隙表状态标志位的第一值对应主用接收时隙表,时隙表状态标志位的第二值对应备用接收时隙表。例如:开销中时隙表状态标志位为一个比特位,时隙表状态标志位的值为“1”时对应主用接收时隙表,时隙表状态标志位的值为“0”时对应备用接收时隙表。中间节点接收来自上游节点的FlexE开销时,解析开销中时隙表状态标志位的值,中间节点当前使用第一主用接收时隙表接收来自上游节点的业务数据,在该时隙表状态标志位的值为“0”时表明下游节点需要将当前使用的第一主用接收时隙表切换为第一备用接收时隙表。
S405、上游节点将当前使用的第一主用发送时隙表切换为第一备用发送时隙表。
具体的,上游节点向中间节点发送第二指示信息之后,将当前使用的第一主用发送时隙表切换为第一备用发送时隙表。其中,第二指示信息通过FlexE开销开发送,上游节点在该开销之后使用第一备用发送时隙表向中间节点发送业务数据。
S406、中间节点将当前使用的第一主用接收时隙表切换为第一备用接收时隙表。
具体的,中间节点接收到来自上游节点的第八指示信息之后,将当前使用的第一主用接收时隙表切换为第一备用接收时隙表。
其中,中间节点接收到来自上游节点的FlexE开销时,解析开销中时隙表状态标志位的值,在时隙表状态标志位的值相对于上一次发生翻转且中间节点当前使用第一主用接收时隙表的情况下,中间节点确定需要将当前使用的第一主用接收时隙表切换为第一备用接收时隙表,中间节点在该开销之后的业务码块使用第一备用接收时隙表接收来自上游节点的业务数据,同时根据S405的描述,上游节点也在该开销之后切换为第一备用发送时隙表向中间节点发送业务数据,这样上游节点和中间节点实现同时切换为备用表,减小上游的带宽大于下游的带宽导致的业务数据的丢失的概率,提高业务数据传输的可靠性。
需要说明的是,在需要增大下游节点至中间节点到上游节点方向的反向通道的带宽的过程可参照本发明实施例的过程,此处不再赘述。在正向通道和反向通道的带宽均成功增大时,表明client通道的带宽成功增大。
实施本发明实施例,在需要增大传输通道的带宽时,根据业务数据的流向的相反反向依次增大各个节点的带宽,保证下游的带宽不小于上游的带宽,减小上游的业务数据发送到下游的过程中因带宽不足发生丢失的概率,提高业务数据传输的可靠性。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式中,在S401之前,还包括:
S407、下游节点根据第二备用发送时隙表同步第二备用接收时隙表。
具体的,下游节点根据第二备用发送时隙表同步第二备用接收时隙表,使第二备用接收时隙表指示的时隙和第二备用发送时隙表的指示的发送时隙保持一致。
其中,下游节点根据第二备用发送时隙表同步第二备用接收时隙表之前,还包括:下游节点确定第二备用发送时隙表指示的时隙为可用状态,可用状态表示时隙为空闲,可用于下游节点接收业务数据。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式中,在S409之前,还包括:
S408、中间节点根据第一备用发送时隙表同步第一备用发送时隙表。
具体的,中间节点根据第一备用发送时隙表同步第一备用接收时隙表,以使第一备用接收时隙表的接收时隙和第一备用发送时隙表的时隙保持一致。同步的作用上游节点切换到第一备用发送时隙表,以及中间节点切换到第一备用接收时隙表之后,上游节点的第一发送端口和中间节点的第二接收端口在相同的时隙上传输业务数据,避免发送的时隙和接收的时隙不相同而造成业务数据的丢失。其中,中间节点根据第一备用发送时隙表同步第一备用接收时隙表之前,还包括:中间节点确定第一备用发送时隙表指示的时隙为可用状态,可用状态表示时隙为空闲状态,中间节点能使用该时隙接收来自上游节点的业务数据。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式中,S408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S409、所述中间节点接收来自网络管理系统的发送时隙配置信息;
所述中间节点根据所述发送时隙配置信息得到所述第二备用发送时隙表,配置后的第二备用发送时隙表指示的带宽大于所述第二主用发送时隙表指示的带宽。
具体的,该发送时隙配置信息用于配置第一备用发送时隙表的时隙,发送时隙配置信息可以来自于网络管理系统,也可以来自于其他网元,本发明实施例不作限制。由于本发明实施例为增大传输通道的带宽,因此第一备用发送时隙表配置之后指示的时隙数量小于当前使用的第一主用发送时隙表指示的时隙数量。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式中,在S408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S410、上游节点向中间节点发送第三指示信息和第一备用发送时隙表,中间节点接收来自上游节点的第三指示信息和第一备用发送时隙表。中间节点向下游节点发送第四指示信息和第二备用发送时隙表,下游节点接收来自中间节点的第四指示信息和第二备用发送时隙表。下游节点向中间节点发送第五指示信息,中间节点接收来自下游节点的第五指示信息。
具体的,第三指示信息和第一备用发送时隙表可以通过FlexE开销来发送,第三指示信息和第一备用发送时隙表可以使用同一个FlexE开销来发送,也可以使用不同的FlexE开销来发送,本发明不作限制。第二指示信息用于请求中间节点将当前使用的第一主用接收时隙表切换为第一备用接收时隙表的准备。
第四指示信息和第二备用发送时隙表可通过FlexE开销来承载,第四指示信息和第二备用发送时隙表可携带在同一个FlexE开销中,也可以分别携带在不同的FlexE开销中,本发明实施例不作限制。第四指示信息用于请求下游节点将当前使用的第二主用接收时隙表切换为第二备用接收时隙表。
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在S408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S411、所述中间节点接收来自网络管理系统的发送时隙配置信息;
所述中间节点根据所述发送时隙配置信息得到所述第二备用发送时隙表,配置后的第二备用发送时隙表指示的带宽大于所述第二主用发送时隙表指示的带宽。
具体的,该发送时隙配置信息用于配置第二备用发送时隙表的时隙,发送时隙配置信息可以来自于网络管理系统,也可以来自其他网元,本发明实施例不作限制。由于本发明实施例为增大传输通道的带宽,因此第二备用发送时隙表在配置后指示的时隙数量小于当前使用的第二主用发送时隙表指示的时隙数量。
其中,中间节点根据发送时隙配置信息配置第二备用发送时隙表还可以在S401之前来执行。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式中,在S408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S412、中间节点向下游节点发送第四指示信息和第二备用发送时隙表,下游节点接收来自中间节点的第四指示信息和第二备用发送时隙表。下游节点向中间节点发送第五指示信息,中间节点接收来自下游节点的第五指示信息。
具体的,第四指示信息和第二备用发送时隙表可通过FlexE开销来承载,第四指示信息和第二备用发送时隙表可使用同一个FlexE开销发送,也可以使用不同的FlexE开销来发送,本发明实施例不作限制。第四指示信息用于请求下游节点将当前使用的第二主用接收时隙表切换为第二备用接收时隙表。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式中,S408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S413、所述中间节点向所述下游节点发送第五指示信息和所述第二备用发送时隙表;其中,所述第五指示信息用于请求所述下游节点将当前使用的第二主用接收时隙表切换为第二备用接收时隙表;
所述中间节点接收来自所述下游节点的第六指示信息;其中,所述第六指示信息用于表示所述下游节点允许将当前使用的所述第二主用接收时隙表切换为所述第二备用接收时隙表。
第五指示信息表示下游节点允许将当前使用的第二主用接收时隙表切换为第二备用接收时隙表。此时下游节点还没有切换到第二备用接收时隙表,下游节点仍然使用第二主用接收时隙表指示的时隙接收来自中间节点的业务数据。中间节点接收来自下游节点的第四指示信息,根据第五指示信息得知下游节点允许将当前使用的第二主用接收时隙表切换为第二备用接收时隙表。
第六指示信息表示中间节点允许将当前使用的第一主用接收时隙表切换为第一备用接收时隙表。此时中间节点还没有切换到第一备用接收时隙表,中间节点仍然使用第一主用接收时隙表指示的时隙接收来自上游节点的业务数据。其中,第六指示信息可以通过FlexE开销开发送。
参见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灵活以太网中减小传输通道的带宽的方法的交互示意图,在本发明实施例的传输通道包括上游节点、中间节点和下游节点,中间节点位于上游节点和下游节点之间,且中间节点与上游节点和下游节点相邻;传输通道中业务数据的流向为上游节点至中间节点到下游节点,上游节点包括第一FlexE接口,下游节点包括第二FlexE接口和第三FlexE接口,下游节点包括第四FlexE接口,第一FlexE接口和第二FlexE接口相邻,第三FlexE接口和第四FlexE接口相邻。所述上游节点包括第一FlexE接口,中间节点包括第二FlexE接口和第三FlexE接口,下游节点包括第四FlexE接口,所述上游节点通过所述第一FlexE接口和所述第二FlexE接口与所述中间节点连接,所述中间节点通过所述第三FlexE接口和所述第四FlexE接口与所述下游节点连接;所述第一FlexE接口包括第一发送端口和第一接收端口,所述第二Flex接口包括第二发送端口和第二接收端口,所述第三FlexE接口包括第三发送端口和第三接收端口,所述第四FlexE接口包括第四发送端口和第四接收端口;所述第一发送端口绑定第一主用发送时隙表和第一备用发送时隙表,所述第二接收端口绑定第一主用接收时隙表和第一备用接收时隙表,所述第三发送端口绑定第二主用发送时隙表和第二备用发送时隙表,所述第四接收端口绑定第二主用接收时隙表和第二备用接收时隙表。
由于本发明实施例需要增大传输通道的带宽,因此第一备用发送时隙表指示的带宽大于第一主用发送时隙表的带宽,第一备用接收时隙表指示的带宽大于第一主用接收时隙表指示的带宽,第二备用发送时隙表指示的带宽大于第二主用发送时隙表指示的带宽,第二备用接收时隙表指示的带宽大于第二主用接收时隙表指示的带宽。本发明实施例中,可以根据时隙表中每个时隙对应的带宽和时隙的数量确定该时隙表指示的带宽,例如:每个时隙对应的带宽为5G,时隙表中配置的时隙的数量为4个,则该时隙表指示的带宽为20G。又例如:时隙表中配置的时隙的数量为2个,则该时隙表指示的带宽为10G。
基于上述描述的传输通道,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包括:
S501、上游节点向中间节点发送第四指示信息,中间节点接收来自上游节点的第四指示信息。
S502、上游节点将当前使用的第一主用发送时隙表切换为第一备用发送时隙表。
S503、中间节点将当前使用的第一主用接收时隙表切换为第一备用接收时隙表。
S504、中间节点向下游节点发送第八指示信息,下游节点接收来自中间节点的第八指示信息。
S505、中间节点将当前使用的第二主用发送时隙表切换为第二备用发送时隙表。
S506、下游节点将当前使用的第二主用接收时隙表切换为第二备用接收时隙表。
需要说明的是,图5的实施例和图3的区别仅在于,中间节点将当前使用的第一主用接收时隙表切换为第一备用接收时隙表,使用第一备用接收时隙表接收来自上游节点的业务数据之后,上游节点没有向中间节点发送带宽减小指示。以及下游节点将当前使用的第二主用接收时隙表切换为第二备用接收时隙表,使用第二备用接收时隙表接收来自中间节点的业务数据之后,中间节点没有向下游节点发送带宽减小指示。图5中的其他步骤的具体实现可参照图3中的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实施本发明的实施例,在需要减小传输通道的带宽时,根据业务数据的流向减小各个节点的带宽,保证下游的带宽不小于上游的带宽,减小上游的业务数据发送到下游的过程中因带宽不足发生丢失的概率,提高业务数据传输的可靠性。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在S501之前,还包括:
S507、中间节点根据第一备用发送时隙表同步第一备用接收时隙表。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在S504之前,还包括:
S508、下游节点根据第二备用发送时隙表同步第二备用接收时隙表。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在S501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S509、上游节点根据发送时隙配置信息更新第一备用发送时隙表。发送时隙配置信息用于配置第一备用发送时隙表,配置后的第一备用发送时隙表指示的带宽大于第一主用发送时隙表指示的看。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在S501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S510、上游节点向中间节点发送第三指示信息和第一备用发送时隙表,中间节点接收来自上游节点的第三指示信息和第一备用发送时隙表。中间节点向上游节点发送第四指示信息,上游节点接收来自中间节点的第四指示信息。
具体的,第三指示信息用于请求中间节点将当前使用的第一主用接收时隙表切换为第一备用接收时隙表,第四指示信息用于表示中间节点允许将当前使用的第一主用接收时隙表切换为第一备用接收时隙表。第三指示信息和第四指示信息可以通过FlexE开销来发送,第三指示信息和第一备用发送时隙表可以使用同一个FlexE开销来发送,也可以使用不同的FlexE开销来发送,本发明不作限制。FlexE开销的描述可参照图3中的例子,此次不再赘述。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在S507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S511、中间节点根据发送时隙配置信息更新第二备用发送时隙表。更新后的第二备用发送时隙表指示的带宽大于第二主用发送时隙表指示的带宽。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在S504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S512、中间节点向下游节点发送第五指示信息和第二备用发送时隙表,下游节点接收来自中间节点的第五指示信息和第二备用发送时隙表。下游节点向中间节点发送第六指示信息,中间节点接收来自下游节点的第六指示信息。第五指示信息用于请求下游节点将当前使用的第二主用接收时隙表切换为第二备用接收时隙表。第六指示信息表示下游节点允许将当前使用的第二主用接收时隙表切换为第二备用接收时隙表。第五指示信息和第二备用发送时隙表可以通过FlexE开销来发送,第五指示信息和第二备用发送时隙表可以使用同一个FlexE开销来发送,也可以使用不同的FlexE开销来发送,本发明不作限制。
基于图1a中FlexE通信系统的网络架构,下面就几个具体的例子对本发明实施例的过程进行说明。
实施例a:传输通道为正向通道,传输通道中业务数据的流向为用户设备4、源节点1、中间节点2、目的节点3、用户设备5和网络管理系统6。传输通道当前的带宽为10G,用户接口1和用户接口4的带宽为100G,现在需要将传输通道的带宽增大为20G,增大传输通道的带宽的步骤包括:
步骤1、网络管理系统6生成发送时隙配置信息,将发送时隙配置信息发送给传输通道中的源节点1和中间节点2。源节点1的Flex接口1的发送端口当前使用的时隙为TS1和TS2,发送时隙配置信息为FlexE接口1的发送端口新配置的时隙为TS1、TS2、TS3和TS4。中间节点2的FlexE接口3的发送端口当前使用的时隙为TS5和TS6,发送时隙配置信息为FlexE接口3的发送端口新配置的时隙为TS5、TS6、TS7和TS8。
步骤2、源节点1接收到来自网络管理系统6的发送时隙配置信息,检查发送时隙配置信息指示的时隙TS1、TS2、TS3和TS4是否为可用状态,若为是,源节点1向NMS6发送配置时隙成功消息。中间节点2接收到来自网络管理系统6的发送时隙配置信息,检查发送时隙配置信息指示的时隙TS5、TS6、TS7和TS8是否为可用状态,若为是,中间节点2向网络管理系统6发送时隙配置成功消息。
步骤3、网络管理系统接收到来自源节点1和中间节点2的时隙配置成功消息后,向目的节点3发送带宽增大调整指示,用于触发目的节点3开始增大传输通道的带宽。
步骤4、目的节点3向中间节点2发送带宽增大指示,中间节点2接收来自目的节点3的带宽增大指示。例如:该带宽增大指示可以是图2实施例中的第一指示信息。
步骤5、带宽增大指示用于指示中间节点2增大传输通道的带宽,中间节点2接收到来自目的节点3的带宽增大指示之后,根据新配置的时隙(TS1、TS2、TS3和TS3)更新备用发送时隙表3,中间节点2向目的节点3发送时隙变更请求(Change Request,CR)和备用发送时隙表3。例如:该时隙变更请求可以是图2的实施例中的第五指示信息。
步骤6、目的节点3接收中间节点2的时隙变更请求和备用发送时隙表3,目的节点3检查备用发送时隙表指示的时隙(TS1、TS2、TS3和TS4)是否为可用状态,若为是,目的节点3根据备用发送时隙表3同步备用接收时隙表4,使备用接收时隙表4指示的时隙和备用发送时隙表3指示的时隙保持一致。同步完成后,目的节点3向中间节点2发送时隙变更应答(CA,Change Acknowledged),该时隙变更应答表示目的节点3已经作好将当前使用的主用接收时隙表4切换为备用接收时隙表4的准备。该时隙变更应答通过FlexE开销来发送。例如:该时隙变更应答可以是图2实施例中的第六指示信息。
步骤7、中间节点2到来自目的节点3的包括时隙变更应答的FlexE开销,中间节点2得知目的节点3已经作好将当前使用的主用接收时隙表4切换为备用接收时隙表4的准备,中间节点2向目的节点3发送日历切换指示,该日历切换指示用于指示目的节点3将当前使用的主用接收时隙表4切换为备用接收时隙表4。该日历切换指示通过FlexE开销中的时隙表状态标志位来表示。中间节点2在发送该日历切换指示的FlexE开销之后的码块使用备用发送时隙表3向目的节点3发送业务数据。例如:该日历切换指示可以是图2实施例中的第二指示信息。
步骤8、目的节点3接收来自中间节点2的包括时隙表状态标位的FlexE开销,目的节点3发现时隙表状态标位的值相对于上一次发生翻转,节点PE2将当前使用的主用接收时隙表4切换为备用接收时隙表4,节点PE2在该开销之后的业务码块采用备用接收时隙表4接收来自中间节点2的业务数据。
步骤9、中间节点2在切换到备用发送时隙表3之后,向节点源节点1发送带宽增大指示,带宽增大指示通过FlexE开销来发送,带宽增大指示用于指示源节点1增大传输通道的带宽。例如;该带宽增大指示可以是图2实施例中的第三指示信息。
步骤10、源节点1接收到来自中间节点2的带宽增大指示,源节点1根据网络管理系统下发的发送时隙配置信息(TS5、TS6、TS7和TS8)更新备用发送时隙表1,源节点1向中间节点2发送时隙变更请求和备用发送时隙表1,该时隙表更请求通过FlexE开销来发送,该时隙变更请求用于请求中间节点作好将当前使用的主用接收时隙表2切换为备用接收时隙表2的准备。例如:该时隙变更请求可以是图2实施例中的第七指示信息。
步骤11、中间节点2接收到来自源节点1的时隙变更请求和备用发送时隙表1,中间节点2检查备用发送时隙表1指示的时隙:TS5、TS6、TS7和TS8是否为可用状态,若为是,中间节点2根据备用发送时隙表1同步备用接收时隙表2,使备用接收时隙表2和备用发送时隙表1中的时隙配置保持一致。同步完成后,中间节点2向源节点1发送时隙变更应答,该时隙变更应答表示中间节点2已作好将主用接收时隙表2切换到备用接收时隙表2的准备。例如:该时隙变更应答可以是图2实施例中的第八指示信息。
步骤12、源节点1接收到来自中间节点2的时隙变更应答,得知中间节点2已经作好将当前的主用接收时隙表2切换到备用接收时隙表2的准备,源节点1将当前使用的主用发送时隙表1切换为备用发送时隙表1,源节点1向中间节点2发送包括时隙表状态标志位的FlexE开销,例如:该时隙表状态标志位可以是图2实施例中的第四指示信息。源节点1在该开销之后的业务码块采用备用发送时隙表1向中间节点2发送业务数据,然后源节点1节点向网络管理系统6发送带宽增大成功消息,表示传输通道的带宽成功增大到20G。
步骤13、中间节点2接收到来自源节点1的包括时隙表状态标志位的FlexE开销,中间节点2判断该开销中的时隙表状态标志位的值相对于上一次发生翻转,中间节点2将当前使用的主用接收时隙表2切换为备用接收时隙表2,中间节点2在该开销之后的业务码块(66B块)采用备用接收时隙表2接收来自源节点的业务数据。
实施例b:现在需要将传输通道的带宽由10G减小到5G,减小传输通道的带宽的步骤包括:
步骤1、网络管理系统6生成发送时隙配置信息:源节点1的FlexE接口1的发送端口当前配置的时隙为TS1和TS2,发送时隙配置信息为FlexE接口的发送端口新配置的发送时隙为TS1。源节点2的FlexE接口3的发送端口当前配置的时隙为TS5和TS6,发送时隙配置信息为FlexE接口3的发送端口新配置的发送时隙为TS5。网络管理系统将发送时隙配置信息发送给源节点1和中间节点2。
步骤2、源节点1接收到来自网络管理系统6的发送时隙配置信息(TS1),检查时隙TS1是否为可用状态,若为是,源节点1向网络管理系统6发送配置时隙成功消息,源节点1存储该发送时隙配置信息。中间节点2接收到来自网络管理系统6的发送时隙配置信息(TS5),中间节点2检查时隙TS5是否为可用状态,若为是,中间节点2向网络管理系统6发送配置时隙成功消息,中间节点2存储该发送时隙配置信息。
步骤3、网络管理系统6接收到来自源节点1和中间节点2的配置时隙成功消息,下发指令给源节点1,触发源节点1启动减小传输通道的带宽的动作。
步骤4、源节点1接收来自网络管理系统6的指令,根据来自网络管理系统6的发送时隙配置信息(TS1)更新备用发送时隙表1,源节点1向中间节点2发送时隙变更请求和备用发送时隙表1,该时隙变更请求用于请求中间节点2作好将当前使用的主用接收时隙表2切换为备用接收时隙表2的准备。该时隙变更请求可以是图3实施例中的第五指示信息。
步骤5、中间节点2接收来自源节点的时隙变更请求和备用发送时隙表1,中间节点2检查备用发送时隙表1指示的时隙TS1是否为可用状态,若为是,中间节点2根据备用发送时隙1表同步备用接收时隙表2,使备用接收时隙表2的时隙配置和备用发送时隙表1保持一致。同步完成后,中间节点2向源节点1发送时隙变更应答,该时隙变更应答表示中间节点2已作好由当前的主用接收时隙表2切换到备用接收时隙表2的准备。该时隙变更应答可以是图3实施例中的第六指示信息。
步骤6、源节点1接收来自中间节点2的时隙变更应答之后,向中间节点2发送包括时隙表状态标志位的FlexE开销,该时隙状态标志位可以是图3实施例中的第一指示信息。然后源节点1将当前的主用发送时隙表1切换为备用发送时隙表1,源节点1在该开销之后的业务码块采用备用发送时隙表1向中间节点2发送业务数据。源节点在切换为备用发送时隙表1之后,通过FlexE开销向中间节点2发送带宽减小指示,该带宽减小指示用于指示中间节点2减小传输通道的带宽。该带宽减小指示可以是图3实施例中的第二指示信息。
步骤7、中间节点2接收来自源节点1的包括时隙表状态标志位的FlexE开销,中间节点2发现该开销中的时隙表状态标志位的值相对于上一次发生翻转,中间节点2将当前的主用接收时隙表2切换为备用接收时隙表2,中间节点2在该开销之后的业务码块使用备用接收时隙表2接收来自源节点1的业务数据。
步骤8、中间节点2接收来自源节点1的带宽减小指示,中间节点2根据来自网络管理系统的发送时隙配置信息(TS5)更新备用发送时隙表3,中间节点2向目的节点3发送时隙变更请求和备用发送时隙表3,该时隙变更请求用于请求目的节点3作好将当前的主用接收时隙表4切换为备用接收时隙表4。该时隙变更请求可以是图3实施例中的第七指示信息。
步骤9、目的节点3接收来自中间节点2的时隙变更请求和备用发送时隙表3,目的节点3检查备用发送时隙表3指示的TS5是否为可用状态,若为是,目的节点3根据备用发送时隙表3同步备用接收时隙表4,使备用接收时隙表4的时隙配置和备用发送时隙表3的时隙配置保持一致。同步完成后,目的节点3向中间节点2发送时隙变更应答,时隙变更应答表明目的节点3已作好由当前使用的主用接收时隙表4切换为备用接收时隙表4的准备。该时隙变更应答可以是图3实施例中的第八指示信息。
步骤10、中间节点2接收来自目的节点3的时隙变更应答之后,中间节点2向目的节点3发送包括时隙表状态标志位的FlexE开销,该时隙表状态标志位可以是图3实施例中的第三指示信息。然后中间节点2将当前使用的主用发送时隙表3切换为备用发送时隙表3,中间节点2在该开销之后根据备用发送时隙表3向目的节点3发送业务数据。中间节点2在切换为备用发送时隙表3之后,向目的节点3发送带宽减小指示。
步骤11、目的节点3接收来自中间节点2的包括时隙表状态标志位的FlexE开销,目的节点3发现时隙表状态标志位的值相对于上一次发生翻转,目的节点3将当前使用的主用接收时隙表4切换为备用接收时隙表4,目的节点3在该开销之后使用备用接收时隙表4接收来自中间节点2的业务数据。
步骤12、目的节点3接收来自中间节点2的带宽减小指示后,确定自身为目的节点的情况下向网络管理系统6发送带宽减小成功指示,表明成功减小传输通道的带宽。该带宽减小指示可以是图3实施例中的第四指示信息。
实施例c:现在需要将传输通道的带宽由10G增大到20G,用户侧接口为50G,FlexE接口1至FlexE接口4的带宽为100G,用户接口的带宽为50G,增大传输通道的带宽的步骤包括:
步骤1、网络管理系统6生成发送时隙配置信息,将发送时隙配置信息发送给传输通道中的源节点1和中间节点2。源节点1的Flex接口1的发送端口当前使用的时隙为TS1和TS2,发送时隙配置信息为FlexE接口1的发送端口新配置的时隙为TS1、TS2、TS3和TS4。中间节点2的FlexE接口3的发送端口当前使用的时隙为TS5和TS6,发送时隙配置信息为FlexE接口3的发送端口新配置的时隙为TS5、TS6、TS7和TS8。
步骤2、源节点1接收到来自网络管理系统6的发送时隙配置信息,检查发送时隙配置信息指示的时隙TS1、TS2、TS3和TS4是否为可用状态,若为是,源节点1向NMS6发送配置时隙成功消息。中间节点2接收到来自网络管理系统6的发送时隙配置信息,检查发送时隙配置信息指示的时隙TS5、TS6、TS7和TS8是否为可用状态,若为是,中间节点2向网络管理系统6发送时隙配置成功消息。
步骤3、网络管理系统6接收到来自源节点1和中间节点2的时隙配置成功消息后,向目的节点3发送带宽增大调整指示,用于触发源节点1开始增大传输通道的带宽。
步骤4、源节点1接收来自网络管理系统6的指令,源节点1根据发送时隙配置信息(TS1、TS2、TS3和TS4)更新备用发送时隙表1,源节点1向中间节点2发送时隙变更请求和备用发送时隙表1,时隙表更请求用于请求中间节点2将当前使用的主用接收时隙表2切换为备用接收时隙表2的准备。例如,该时隙变更请求可以是图5实施例中的第三指示信息。
步骤5、中间节点2根据备用发送时隙表1同步备用接收时隙表2,以使备用接收时隙表2的接收时隙和备用发送时隙表1的发送时隙保持一致。中间节点2根据发送时隙配置信息(TS5、TS6、TS7和TS8)更新备用发送时隙表3,中间节点2向目的节点3发送时隙变更请求和备用发送时隙表3,该时隙变更请求用于请求目的节点3作好将当前使用的主用接收时隙表4切换为备用接收时隙表4的准备。例如:该时隙表更请求可以是图5实施例中的第五指示信息。
步骤6、目的节点3根据备用发送时隙表3同步备用接收时隙表4,使备用接收时隙表4指示的接收时隙和备用发送时隙表3的指示的发送时隙保持一致。目的节点3向中间节点2发送时隙变更应答,时隙变更应答表示目的节点3已经作好将当前使用的主用接收时隙表4切换为备用接收时隙表4的准备。例如:该时隙变更应答可以是图5实施例中的第六指示信息。
步骤7、中间节点2向目的节点3发送日历切换指示,日历切换指示可以开销中的时隙表状态标志位来表示。该日历切换指示可以是图5实施例中的第一指示信息。中间节点2将当前使用的主用发送时隙表3切换为备用发送时隙表3。
步骤8、目的节点3接收到日历切换指示后,根据日历切换指示将当前使用的主用接收时隙表4切换为备用接收时隙表4,目的节点3使用备用接收时隙表4指示的时隙接收来自中间节点2的业务数据。
步骤9、中间节点2向源节点1节点发送时隙变更应答,该时隙变更应答表示中间节点2已经作好将当前使用的主用接收时隙表2切换为备用接收时隙表2的准备。此时中间节点2还没有切换到备用接收时隙表2,中间节点2仍然使用主用接收时隙表2指示的时隙接收来自源节点1的业务数据。该时隙变更应答可以是图5实施例中的第四指示信息。
步骤10、源节点1向中间节点2发送日历切换指示,该日历切换指示用于指示中间节点将当前使用的主用接收时隙表2切换为备用接收时隙表2,然后源节点1将当前使用的主用发送时隙表1切换为备用发送时隙表1。中间节点2接收到来自上游节点1的日历切换指示之后,将当前使用的主用接收时隙表2切换为备用接收时隙表2。该日历切换实施可以是图5中的第二指示信息。
上述图3至图5详细阐述了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灵活以太网中调整传输通道的带宽的方法,下面提供了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灵活以太网中调整传输通道的带宽的装置(以下简称装置600)。装置600包括:收发单元601和处理单元602。
其中,在传输通道的路径上包括上游节点、装置和下游节点,传输通道中业务数据的流向为上游节点至装置600至下游节点,装置600位于上游节点和下游节点之间,且装置600分别与上游节点和下游节点相邻;上游节点包括第一FlexE接口,装置600包括第二FlexE接口和第三FlexE接口,下游节点包括第四FlexE接口,上游节点通过第一FlexE接口和第二FlexE接口与装置600连接,装置600通过第三FlexE接口和第四FlexE接口与下游节点连接;第一FlexE接口包括第一发送端口和第一接收端口,第二Flex接口包括第二发送端口和第二接收端口,第三FlexE接口包括第三发送端口和第三接收端口,第四FlexE接口包括第四发送端口和第四接收端口;第一发送端口绑定第一主用发送时隙表和第一备用发送时隙表,第二接收端口绑定第一主用接收时隙表和第一备用接收时隙表,第三发送端口绑定第二主用发送时隙表和第二备用发送时隙表,第四接收端口绑定第二主用接收时隙表和第二备用接收时隙表。
1、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图6所示的装置600可以实现图2所示实施例的中间节点。
收发单元601,用于接收来自所述下游节点的第一指示信息;其中,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装置增加所述传输通道的带宽。此处的收发单元601的具体过程可参照图2中S201的描述。
收发单元601,还用于向所述下游节点发送第二指示信息;其中,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下游节点将当前使用的所述第二主用接收时隙表切换为所述第二备用接收时隙表;次数的收发单元601的具体过程可参照图2中S203的描述。
处理单元602,在收发单元601发送所述第二指示信息之后,将当前使用的所述第二主用发送时隙表切换为所述第二备用发送时隙表;具体过程参照图2中S204的描述。
所述收发单元601,还用于在所述处理器切换到所述第二备用发送时隙表之后,向所述上游节点发送第三指示信息;所述第三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上游节点增大所述传输通道的带宽;具体过程可参照图2中S205的描述。
所述收发单元601,还用于接收来自所述上游节点的第四指示信息;所述第四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装置将当前使用的所述第一主用接收时隙表切换为所述第一备用接收时隙表;具体过程可参照S206的描述。
所述处理单元602,还用于根据所述第四指示信息将所述第一主用接收时隙表切换为所述第一备用接收时隙表。具体过程可参照S208的描述。
其中,收发单元601,还用于向所述下游节点发送第五指示信息和所述第二备用发送时隙表;其中,所述第五指示信息用于请求所述下游节点将当前使用的所述第二主用接收时隙表切换为所述第二备用接收时隙表;
收发单元601,还用于接收来自所述下游节点的第六指示信息;其中,所述第六指示信息用于表示所述下游节点允许将当前使用的所述第二主用接收时隙表切换为所述第二备用接收时隙表。具体过程可参照S211的描述。
其中,所述处理单元602,还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备用发送时隙表同步所述第一备用接收时隙表,以使所述第一备用接收时隙表的接收时隙和所述第一备用发送时隙表的时隙保持一致;具体参照S210的描述。
其中,收发单元601,还用于接收来自所述上游节点的第七指示信息和所述第一备用发送时隙表;其中,所述第七指示信息用于请求所述装置当前使用的所述第一主用接收时隙表切换到所述第一备用接收时隙表。具体过程可参照S212的描述。
其中,收发单元601,还用于:
向所述上游节点发送第八指示信息;其中,所述第八指示信息用于表示装置允许将当前使用的所述第一主用接收时隙表切换到所述第一备用接收时隙表。具体过程可参照S213的描述。
其中,处理单元602,还用于所述装置确定所述第一备用发送时隙表指示的时隙为可用状态。
其中,所述第一指示信息和所述第三指示信息分别携带FlexE开销中。具体过程可参照S214的描述。
其中,用于携带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的FlexE开销还包括所述传输通道的标识,或者,用于携带所述第三指示信息的FlexE开销中还包括所述传输通道的标识。
其中,收发单元601,还用于中间节点接收来自网络管理系统的发送时隙配置信息;
处理单元602,还用于根据所述发送时隙配置信息得到所述第二备用发送时隙表,配置后的第二备用发送时隙表指示的带宽大于所述第二主用发送时隙表指示的带宽。具体过程可参照S215的描述。
2、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图6所示的装置600可以实现图3和图5所示实施例的中间节点。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主用发送时隙表指示的带宽大于所述第一备用发送时隙表指示的带宽,所述第一主用接收时隙表指示的带宽大于所述第一备用接收时隙表指示的带宽,所述第二主用发送时隙表指示的带宽大于所述第二备用发送时隙表指示的带宽,所述第二主用接收时隙表指示的带宽大于第二备用接收时隙表指示的带宽。
收发单元601,用于接收来自所述上游节点的第一指示信息;其中,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装置将当前使用的所述第一主用接收时隙表切换为所述第一备用接收时隙表。具体过程可参照S302的描述。具体过程可参照S301的描述。
处理单元602,还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指示信息将所述第一主用接收时隙表切换为所述第一备用接收时隙表。具体过程可参照S303的描述。
收发单元601,用于向所述下游节点发送第三指示信息;其中,所述第三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下游节点将当前的第二主用接收时隙表切换为第二备用接收时隙表。具体过程可参照S305的描述。
处理单元602,还用于在发送所述第三指示信息之后,将当前使用的所述第二主用发送时隙表切换为所述第二备用发送时隙表。具体过程可参照S306的描述。
其中,收发单元601,还用于接收来自所述上游节点的第二指示信息;其中,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装置减小所述传输通道的带宽;具体过程可参照S304的描述。
收发单元601,还用于向下游节点发送第四指示信息其中,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装置减小所述传输通道的带宽;具体过程可参照S308的描述。
其中,处理单元602,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备用发送时隙表同步所述第一备用接收时隙表,以使所述第一备用接收时隙表指示的时隙和所述第一备用发送时隙表指示的时隙保持一致。具体过程可参照S309的描述。
其中,收发单元601,还用于接收来自上游节点的所述第一备用发送时隙表和第五指示信息;其中,所述第五指示信息用于请求所述装置将当前使用的所述第一主用接收时隙表切换为所述第一备用接收时隙表。具体过程可参照S311的描述。
其中,收发单元601,还用于向所述上游节点发送第六指示信息;其中,所述第六指示信息用于表示所述装置允许将当前使用的所述第一主用接收时隙表切换为所述第一备用接收时隙表。具体过程可参照S312的描述。
其中,收发单元601,还用于向所述下游节点发送第七指示信息和第二备用发送时隙表;其中,所述第七指示信息用于请求所述下游节点将当前使用的所述第二主用接收时隙表切换为所述第二备用接收时隙表;
收发单元601,还用于接收来自所述下游节点的第八指示信息;其中,所述第八指示信息用于表示所述下游节点允许将当前使用的所述第二主用接收时隙表切换为所述第二备用接收时隙表。具体过程可参照S313的描述。
其中,所述第一指示信息和所述第五指示信息通过FlexE开销来发送。
其中,用来发送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的FlexE开销中还包括所述传输通道的标识,以及用来发送所述第三指示信息的FlexE开销中还包括所述传输通道的标识。
其中,收发单元601,还有用于接收来自网络管理系统的发送时隙配置信息;
处理单元602,还用于根据所述发送时隙配置信息得到所述第二备用发送时隙表,配置后的第二备用发送时隙表指示的带宽大于所述第二主用发送时隙表指示的带宽。具体过程可参照S314的描述。
3、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图6所示的装置600可以实现图4所示实施例的中间节点。所述第一主用发送时隙表指示的带宽小于所述第一备用发送时隙表指示的带宽,所述第一主用接收时隙表指示的带宽小于所述第一备用接收时隙表指示的带宽,所述第二主用发送时隙表指示的带宽小于所述第二备用发送时隙表指示的带宽,所述第二主用接收时隙表指示的带宽小于第二备用接收时隙表指示的带宽。
收发单元601,用于向下游节点发送第一指示信息;其中,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下游节点将当前使用的所述第二主用接收时隙表切换为所述第二备用接收时隙表;具体过程可参照S401的描述。
处理单元602,还用于在所述收发器发送所述第一指示信息之后,将当前使用的所述第二主用发送时隙表切换为所述第二备用发送时隙表;具体过程可参照S402的描述。
收发单元601,还用于接收来自所述上游节点的第二指示信息;其中,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装置将当前使用的所述第一主用接收时隙表切换为所述第一备用接收时隙表;具体过程可参照S404的描述。
处理单元602,还用于根据所述第二指示信息将所述第一主用接收时隙表切换为所述第一备用接收时隙表。具体过程可参照S406的描述。
处理单元602,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备用发送时隙表同步所述第一备用接收时隙表,以使所述第一备用接收时隙表指示的时隙和所述第一备用发送时隙表指示的时隙保持一致;具体过程可参照S401的描述。
其中,收发单元601,还用于接收来自所述上游节点的第三指示信息和所述第一备用发送时隙表;其中,所述第三指示信息用于请求所述装置将当前使用的所述第一主用接收时隙表切换为所述第一备用接收时隙表;
所述收发单元601,还用于向所述上游节点发送第四指示信息,所述第四指示信息表示所述装置允许将当前使用的所述第一主用接收时隙表切换为所述第一备用接收时隙表。具体过程可参照S410的描述。
其中,收发单元601,还用于向所述下游节点发送第五指示信息和所述第二备用发送时隙表;其中,所述第五指示信息用于请求所述下游节点将当前使用的第二主用接收时隙表切换为第二备用接收时隙表;
收发单元601,还用于接收来自所述下游节点的第六指示信息;其中,所述第六指示信息用于表示所述下游节点允许将当前使用的所述第二主用接收时隙表切换为所述第二备用接收时隙表。具体过程可参照S413的描述。
其中,收发单元601,还用于接收来自网络管理系统的发送时隙配置信息;所述发送时隙配置信息用于配置所述第二备用发送时隙表,配置后的第二备用发送时隙表指示的带宽大于所述装置当前使用的所述第二主用发送时隙表。具体过程可参照S409的描述。
所述装置600可以为中间节点,装置600用于执行图2至图4的实施例中所述的方法,装置600也可以为实现相关功能的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array,FPGA),专用集成芯片,系统芯片(system on chip,SoC),中央处理器(centralprocessor unit,CPU),网络处理器(network processor,NP),数字信号处理电路,微控制器(micro controller unit,MCU),还可以采用可编程控制器(programmable logicdevice,PLD)或其他集成芯片。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装置结构示意图,以下简称装置700,装置700可以为上游节点、中间节点或下游节点。当装置700为中间节点时,装置700执行图2至图5的实施例对应的中间节点执行的方法。如图7所示,该装置包括:存储器702、处理器701和收发器703。
存储器702可以是独立的物理单元,与处理器701、收发器703可以通过总线连接。存储器702、处理器701和收发器701也可以集成在一起,通过硬件实现等。其中,收发器703可包括两个独立的发送器和接收器。存储器702存储有一段程序代码,处理器701调用该程序代码用于执行相应的操作。
其中,在传输通道的路径上包括上游节点、装置和下游节点,传输通道中业务数据的流向为上游节点至装置700至下游节点,装置700位于上游节点和下游节点之间,且装置700分别与上游节点和下游节点相邻;上游节点包括第一FlexE接口,装置700包括第二FlexE接口和第三FlexE接口,下游节点包括第四FlexE接口,上游节点通过第一FlexE接口和第二FlexE接口与装置700连接,装置700通过第三FlexE接口和第四FlexE接口与下游节点连接;第一FlexE接口包括第一发送端口和第一接收端口,第二Flex接口包括第二发送端口和第二接收端口,第三FlexE接口包括第三发送端口和第三接收端口,第四FlexE接口包括第四发送端口和第四接收端口;第一发送端口绑定第一主用发送时隙表和第一备用发送时隙表,第二接收端口绑定第一主用接收时隙表和第一备用接收时隙表,第三发送端口绑定第二主用发送时隙表和第二备用发送时隙表,第四接收端口绑定第二主用接收时隙表和第二备用接收时隙表。
1、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图7所示的装置700可以实现图2所示实施例的中间节点。
收发器703,用于接收来自所述下游节点的第一指示信息;其中,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装置增加所述传输通道的带宽。此处的收发器703的具体过程可参照图2中S201的描述。
收发器703,还用于向所述下游节点发送第二指示信息;其中,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下游节点将当前使用的所述第二主用接收时隙表切换为所述第二备用接收时隙表;次数的收发器703的具体过程可参照图2中S203的描述。
处理器701,在收发器703发送所述第二指示信息之后,将当前使用的所述第二主用发送时隙表切换为所述第二备用发送时隙表;具体过程参照图2中S204的描述。
所述收发器703,还用于在所述处理器切换到所述第二备用发送时隙表之后,向所述上游节点发送第三指示信息;所述第三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上游节点增大所述传输通道的带宽;具体过程可参照图2中S205的描述。
所述收发器703,还用于接收来自所述上游节点的第四指示信息;所述第四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装置将当前使用的所述第一主用接收时隙表切换为所述第一备用接收时隙表;具体过程可参照S206的描述。
所述处理器701,还用于根据所述第四指示信息将所述第一主用接收时隙表切换为所述第一备用接收时隙表。具体过程可参照S208的描述。
其中,收发器703,还用于向所述下游节点发送第五指示信息和所述第二备用发送时隙表;其中,所述第五指示信息用于请求所述下游节点将当前使用的所述第二主用接收时隙表切换为所述第二备用接收时隙表;
收发器703,还用于接收来自所述下游节点的第六指示信息;其中,所述第六指示信息用于表示所述下游节点允许将当前使用的所述第二主用接收时隙表切换为所述第二备用接收时隙表。具体过程可参照S211的描述。
其中,所述处理器701,还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备用发送时隙表同步所述第一备用接收时隙表,以使所述第一备用接收时隙表的接收时隙和所述第一备用发送时隙表的时隙保持一致;具体参照S210的描述。
其中,收发器703,还用于接收来自所述上游节点的第七指示信息和所述第一备用发送时隙表;其中,所述第七指示信息用于请求所述装置当前使用的所述第一主用接收时隙表切换到所述第一备用接收时隙表。具体过程可参照S212的描述。
其中,收发器703,还用于:
向所述上游节点发送第八指示信息;其中,所述第八指示信息用于表示装置允许将当前使用的所述第一主用接收时隙表切换到所述第一备用接收时隙表。具体过程可参照S213的描述。
其中,处理器701,还用于所述装置确定所述第一备用发送时隙表指示的时隙为可用状态。
其中,所述第一指示信息和所述第三指示信息分别携带FlexE开销中。具体过程可参照S214的描述。
其中,用于携带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的FlexE开销还包括所述传输通道的标识,或者,用于携带所述第三指示信息的FlexE开销中还包括所述传输通道的标识。
其中,收发器703,还用于中间节点接收来自网络管理系统的发送时隙配置信息;
处理器701,还用于根据所述发送时隙配置信息得到所述第二备用发送时隙表,配置后的第二备用发送时隙表指示的带宽大于所述第二主用发送时隙表指示的带宽。具体过程可参照S215的描述。
2、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图7所示的装置700可以实现图3和图5所示实施例的中间节点。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主用发送时隙表指示的带宽大于所述第一备用发送时隙表指示的带宽,所述第一主用接收时隙表指示的带宽大于所述第一备用接收时隙表指示的带宽,所述第二主用发送时隙表指示的带宽大于所述第二备用发送时隙表指示的带宽,所述第二主用接收时隙表指示的带宽大于第二备用接收时隙表指示的带宽。
收发器703,用于接收来自所述上游节点的第一指示信息;其中,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装置将当前使用的所述第一主用接收时隙表切换为所述第一备用接收时隙表。具体过程可参照S302的描述。具体过程可参照S301的描述。
处理器701,还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指示信息将所述第一主用接收时隙表切换为所述第一备用接收时隙表。具体过程可参照S303的描述。
收发器703,用于向所述下游节点发送第三指示信息;其中,所述第三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下游节点将当前的第二主用接收时隙表切换为第二备用接收时隙表。具体过程可参照S305的描述。
处理器701,还用于在发送所述第三指示信息之后,将当前使用的所述第二主用发送时隙表切换为所述第二备用发送时隙表。具体过程可参照S306的描述。
其中,收发器703,还用于接收来自所述上游节点的第二指示信息;其中,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装置减小所述传输通道的带宽;具体过程可参照S304的描述。
收发器703,还用于向下游节点发送第四指示信息其中,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装置减小所述传输通道的带宽;具体过程可参照S308的描述。
其中,处理器701,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备用发送时隙表同步所述第一备用接收时隙表,以使所述第一备用接收时隙表指示的时隙和所述第一备用发送时隙表指示的时隙保持一致。具体过程可参照S309的描述。
其中,收发器703,还用于接收来自上游节点的所述第一备用发送时隙表和第五指示信息;其中,所述第五指示信息用于请求所述装置将当前使用的所述第一主用接收时隙表切换为所述第一备用接收时隙表。具体过程可参照S311的描述。
其中,收发器703,还用于向所述上游节点发送第六指示信息;其中,所述第六指示信息用于表示所述装置允许将当前使用的所述第一主用接收时隙表切换为所述第一备用接收时隙表。具体过程可参照S312的描述。
其中,收发器703,还用于向所述下游节点发送第七指示信息和第二备用发送时隙表;其中,所述第七指示信息用于请求所述下游节点将当前使用的所述第二主用接收时隙表切换为所述第二备用接收时隙表;
收发器703,还用于接收来自所述下游节点的第八指示信息;其中,所述第八指示信息用于表示所述下游节点允许将当前使用的所述第二主用接收时隙表切换为所述第二备用接收时隙表。具体过程可参照S313的描述。
其中,所述第一指示信息和所述第五指示信息通过FlexE开销来发送。
其中,用来发送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的FlexE开销中还包括所述传输通道的标识,以及用来发送所述第三指示信息的FlexE开销中还包括所述传输通道的标识。
其中,收发器703,还有用于接收来自网络管理系统的发送时隙配置信息;
处理器701,还用于根据所述发送时隙配置信息得到所述第二备用发送时隙表,配置后的第二备用发送时隙表指示的带宽大于所述第二主用发送时隙表指示的带宽。具体过程可参照S314的描述。
3、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图7所示的装置700可以实现图4所示实施例的中间节点。所述第一主用发送时隙表指示的带宽小于所述第一备用发送时隙表指示的带宽,所述第一主用接收时隙表指示的带宽小于所述第一备用接收时隙表指示的带宽,所述第二主用发送时隙表指示的带宽小于所述第二备用发送时隙表指示的带宽,所述第二主用接收时隙表指示的带宽小于第二备用接收时隙表指示的带宽。
收发器703,用于向下游节点发送第一指示信息;其中,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下游节点将当前使用的所述第二主用接收时隙表切换为所述第二备用接收时隙表;具体过程可参照S401的描述。
处理器701,还用于在所述收发器发送所述第一指示信息之后,将当前使用的所述第二主用发送时隙表切换为所述第二备用发送时隙表;具体过程可参照S402的描述。
收发器703,还用于接收来自所述上游节点的第二指示信息;其中,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装置将当前使用的所述第一主用接收时隙表切换为所述第一备用接收时隙表;具体过程可参照S404的描述。
处理器701,还用于根据所述第二指示信息将所述第一主用接收时隙表切换为所述第一备用接收时隙表。具体过程可参照S406的描述。
处理器701,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备用发送时隙表同步所述第一备用接收时隙表,以使所述第一备用接收时隙表指示的时隙和所述第一备用发送时隙表指示的时隙保持一致;具体过程可参照S401的描述。
其中,收发器703,还用于接收来自所述上游节点的第三指示信息和所述第一备用发送时隙表;其中,所述第三指示信息用于请求所述装置将当前使用的所述第一主用接收时隙表切换为所述第一备用接收时隙表;
所述收发器703,还用于向所述上游节点发送第四指示信息,所述第四指示信息表示所述装置允许将当前使用的所述第一主用接收时隙表切换为所述第一备用接收时隙表。具体过程可参照S410的描述。
其中,收发器703,还用于向所述下游节点发送第五指示信息和所述第二备用发送时隙表;其中,所述第五指示信息用于请求所述下游节点将当前使用的第二主用接收时隙表切换为第二备用接收时隙表;
收发器703,还用于接收来自所述下游节点的第六指示信息;其中,所述第六指示信息用于表示所述下游节点允许将当前使用的所述第二主用接收时隙表切换为所述第二备用接收时隙表。具体过程可参照S413的描述。
其中,收发器703,还用于接收来自网络管理系统的发送时隙配置信息;所述发送时隙配置信息用于配置所述第二备用发送时隙表,配置后的第二备用发送时隙表指示的带宽大于所述装置当前使用的所述第二主用发送时隙表。具体过程可参照S409的描述。
其中,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FlexE通信系统,FlexE通信系统包括上游节点、中间节点和下游节点,中间节点可以是装置700,也可以为实现相关功能的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专用集成芯片,系统芯片(system on chip,SoC),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or unit,CPU),网络处理器(network processor,NP),数字信号处理电路,微控制器(micro controller unit,MCU),还可以采用可编程控制器(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PLD)或其他集成芯片。中间节点用于执行图2至图5的实施例中所述的方法。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是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所述的程序可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可包括如上述各方法的实施例的流程。其中,所述的存储介质可为磁碟、光盘、只读存储记忆体(Read-Only Memory,ROM)或随机存储记忆体(Random AccessMemory,RAM)等。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发明一种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发明之权利范围,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流程,并依本发明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于发明所涵盖的范围。

Claims (47)

1.一种灵活以太网FlexE中调整传输通道的带宽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传输通道的路径上包括上游节点、中间节点和下游节点,所述传输通道中业务数据的流向为所述上游节点至所述中间节点至所述下游节点,所述中间节点位于所述上游节点和所述下游节点之间,且所述中间节点分别与所述上游节点和所述下游节点相邻;所述上游节点包括第一FlexE接口,中间节点包括第二FlexE接口和第三FlexE接口,下游节点包括第四FlexE接口,所述上游节点通过所述第一FlexE接口和所述第二FlexE接口与所述中间节点连接,所述中间节点通过所述第三FlexE接口和所述第四FlexE接口与所述下游节点连接;所述第一FlexE接口包括第一发送端口和第一接收端口,所述第二Flex接口包括第二发送端口和第二接收端口,所述第三FlexE接口包括第三发送端口和第三接收端口,所述第四FlexE接口包括第四发送端口和第四接收端口;所述第一发送端口绑定第一主用发送时隙表和第一备用发送时隙表,所述第二接收端口绑定第一主用接收时隙表和第一备用接收时隙表,所述第三发送端口绑定第二主用发送时隙表和第二备用发送时隙表,所述第四接收端口绑定第二主用接收时隙表和第二备用接收时隙表;
其中,所述第一备用发送时隙表指示的带宽大于所述第一主用发送时隙表指示的带宽,所述第一备用接收时隙表指示的带宽大于第一主用接收时隙表指示的带宽,所述第二备用发送时隙表指示的带宽大于所述第二主用发送时隙表指示的带宽,所述第二备用接收时隙表指示的带宽大于所述第二主用接收时隙表指示的带宽;
所述方法包括:
所述中间节点接收来自所述下游节点的第一指示信息;其中,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中间节点增加所述传输通道的带宽;
所述中间节点向所述下游节点发送第二指示信息;其中,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下游节点将当前使用的所述第二主用接收时隙表切换为所述第二备用接收时隙表;
在发送所述第二指示信息之后,所述中间节点将当前使用的所述第二主用发送时隙表切换为所述第二备用发送时隙表;
在切换到所述第二备用发送时隙表之后,所述中间节点向所述上游节点发送第三指示信息;所述第三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上游节点增大所述传输通道的带宽;
所述中间节点接收来自所述上游节点的第四指示信息;所述第四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中间节点将当前使用的所述第一主用接收时隙表切换为所述第一备用接收时隙表;
所述中间节点根据所述第四指示信息将所述第一主用接收时隙表切换为所述第一备用接收时隙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节点接收来自所述下游节点的第一指示信息之后,还包括:
所述中间节点向所述下游节点发送第五指示信息和所述第二备用发送时隙表;其中,所述第五指示信息用于请求所述下游节点将当前使用的所述第二主用接收时隙表切换为所述第二备用接收时隙表;
所述中间节点接收来自所述下游节点的第六指示信息;其中,所述第六指示信息用于表示所述下游节点允许将当前使用的所述第二主用接收时隙表切换为所述第二备用接收时隙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中间节点向所述上游节点发送第三指示信息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中间节点根据所述第一备用发送时隙表同步所述第一备用接收时隙表,以使所述第一备用接收时隙表的接收时隙和所述第一备用发送时隙表的时隙保持一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节点根据所述第一备用发送时隙表同步第一备用接收时隙表之前,还包括:
所述中间节点确定所述第一备用发送时隙表指示的时隙为可用状态。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节点根据所述第一备用发送时隙表同步所述第一备用接收时隙表之前,还包括:
所述中间节点接收来自所述上游节点的第七指示信息和所述第一备用发送时隙表;其中,所述第七指示信息用于请求所述中间节点当前使用的所述第一主用接收时隙表切换到所述第一备用接收时隙表。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节点根据所述第一备用发送时隙表同步所述第一备用接收时隙表之后,还包括:
所述中间节点向所述上游节点发送第八指示信息;其中,所述第八指示信息用于表示中间节点允许将当前使用的所述第一主用接收时隙表切换到所述第一备用接收时隙表。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指示信息和所述第三指示信息分别携带在FlexE开销中。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用于携带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的FlexE开销还包括所述传输通道的标识;或者,
用于携带所述第三指示信息的FlexE开销中还包括所述传输通道的标识。
9.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节点接收来自所述下游节点的第一指示信息之前,还包括:
所述中间节点接收来自网络管理系统的发送时隙配置信息;
所述中间节点根据所述发送时隙配置信息得到所述第二备用发送时隙表,配置后的第二备用发送时隙表指示的带宽大于所述第二主用发送时隙表指示的带宽。
10.一种在灵活以太网中调整传输通道的带宽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传输通道的路径上包括上游节点、中间节点和下游节点,所述传输通道中业务数据的流向为所述上游节点至所述中间节点至所述下游节点,所述中间节点位于所述上游节点和所述下游节点之间,且所述中间节点与所述上游节点和所述下游节点相邻;所述上游节点包括第一FlexE接口,中间节点包括第二FlexE接口和第三FlexE接口,下游节点包括第四FlexE接口;所述上游节点通过所述第一FlexE接口和所述第二FlexE接口与所述中间节点连接,所述中间节点通过所述第三FlexE接口和所述第四FlexE接口与所述下游节点连接;所述第一FlexE接口包括第一发送端口和第一接收端口,所述第二Flex接口包括第二发送端口和第二接收端口,所述第三FlexE接口包括第三发送端口和第三接收端口,所述第四FlexE接口包括第四发送端口和第四接收端口;所述第一发送端口绑定第一主用发送时隙表和第一备用发送时隙表,所述第二接收端口绑定第一主用接收时隙表和第一备用接收时隙表,所述第三发送端口绑定第二主用发送时隙表和第二备用发送时隙表,所述第三接收端口绑定第二主用接收时隙表和第二备用接收时隙表;
其中,所述第一备用发送时隙表指示的带宽小于所述第一主用发送时隙表指示的带宽,所述第一备用接收时隙表指示的带宽小于第一主用接收时隙表指示的带宽,所述第二备用发送时隙表指示的带宽小于所述第二主用发送时隙表指示的带宽,所述第二备用接收时隙表指示的带宽小于所述第二主用接收时隙表指示的带宽;
所述方法包括:
所述中间节点接收来自所述上游节点的第一指示信息;其中,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中间节点将当前使用的所述第一主用接收时隙表切换为所述第一备用接收时隙表;
所述中间节点根据所述第一指示信息将所述第一主用接收时隙表切换为所述第一备用接收时隙表;
所述中间节点向所述下游节点发送第三指示信息;其中,所述第三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下游节点将当前的第二主用接收时隙表切换为第二备用接收时隙表;
在发送所述第三指示信息之后,所述中间节点将当前使用的所述第二主用发送时隙表切换为所述第二备用发送时隙表。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所述中间节点根据所述第一指示信息将所述第一主用接收时隙表切换为所述第一备用接收时隙表之后,还包括:
所述中间节点接收来自所述上游节点的第二指示信息;其中,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中间节点减小所述传输通道的带宽;
所述中间节点将所述第二主用发送时隙表切换为所述第二备用发送时隙表之后,还包括:
所述中间节点向所述下游节点发送第四指示信息;其中,所述第四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下游节点减小所述传输通道的带宽。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节点接收来自所述上游节点的第一指示信息之前,还包括:
所述中间节点根据所述第一备用发送时隙表同步所述第一备用接收时隙表,以使所述第一备用接收时隙表指示的时隙和所述第一备用发送时隙表指示的时隙保持一致。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节点根据所述第一备用发送时隙表同步所述第一备用接收时隙表之前,还包括:
所述中间节点接收来自上游节点的所述第一备用发送时隙表和第五指示信息;其中,所述第五指示信息用于请求所述中间节点将当前使用的所述第一主用接收时隙表切换为所述第一备用接收时隙表。
14.根据权利要求12或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节点根据所述第一备用发送时隙表同步所述第一备用接收时隙表之后,还包括:
所述中间节点向所述上游节点发送第六指示信息;其中,所述第六指示信息用于表示所述中间节点允许将当前使用的所述第一主用接收时隙表切换为所述第一备用接收时隙表。
15.根据权利要求10至13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节点向所述下游节点发送第三指示信息之前,还包括:
所述中间节点向所述下游节点发送第七指示信息和第二备用发送时隙表;其中,所述第七指示信息用于请求所述下游节点将当前使用的所述第二主用接收时隙表切换为所述第二备用接收时隙表;
所述中间节点接收来自所述下游节点的第八指示信息;其中,所述第八指示信息用于表示所述下游节点允许将当前使用的所述第二主用接收时隙表切换为所述第二备用接收时隙表。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指示信息和所述第三指示信息分别携带在FlexE开销中。
17.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用于携带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的FlexE开销还包括所述传输通道的标识;或者,
用于携带所述第三指示信息的FlexE开销中还包括所述传输通道的标识。
18.根据权利要求10至13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节点根据所述第一备用发送时隙表同步所述第一备用接收时隙表之前,还包括:
所述中间节点接收来自网络管理系统的发送时隙配置信息;
所述中间节点根据所述发送时隙配置信息配置得到所述第二备用发送时隙表,配置后的第二备用发送时隙表指示的带宽小于所述中间节点当前使用的所述第二主用发送时隙表。
19.一种灵活以太网中调整传输通道的带宽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传输通道包括上游节点、中间节点和下游节点,所述传输通道中业务数据的流向为所述上游节点至所述中间节点至所述下游节点,所述中间节点位于所述上游节点和所述下游节点之间,且所述中间节点与所述上游节点和所述下游节点相邻;所述上游节点包括第一FlexE接口,中间节点包括第二FlexE接口和第三FlexE接口,下游节点包括第四FlexE接口;所述上游节点通过所述第一FlexE接口和所述第二FlexE接口与所述中间节点连接,所述中间节点通过所述第三FlexE接口和所述第四FlexE接口与所述下游节点连接;所述第一FlexE接口包括第一发送端口和第一接收端口,所述第二FlexE接口包括第二发送端口和第二接收端口,所述第三FlexE接口包括第三发送端口和第三接收端口,所述第四FlexE接口包括第四发送端口和第四接收端口;所述第一发送端口绑定第一主用发送时隙表和第一备用发送时隙表,所述第二接收端口绑定第一主用接收时隙表和第一备用接收时隙表,所述第三发送端口绑定第二主用发送时隙表和第二备用发送时隙表,所述第四接收端口绑定第二主用接收时隙表和第二备用接收时隙表;
其中,所述第一主用发送时隙表指示的带宽小于所述第一备用发送时隙表指示的带宽,所述第一主用接收时隙表指示的带宽小于所述第一备用接收时隙表指示的带宽,所述第二主用发送时隙表指示的带宽小于所述第二备用发送时隙表指示的带宽,所述第二主用接收时隙表指示的带宽小于第二备用接收时隙表指示的带宽;
所述方法包括:
所述中间节点向所述下游节点发送第一指示信息;其中,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下游节点将当前使用的所述第二主用接收时隙表切换为所述第二备用接收时隙表;
在发送所述第一指示信息之后,所述中间节点将当前使用的所述第二主用发送时隙表切换为所述第二备用发送时隙表;
所述中间节点接收来自所述上游节点的第二指示信息;其中,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中间节点将当前使用的所述第一主用接收时隙表切换为所述第一备用接收时隙表;
所述中间节点根据所述第二指示信息将所述第一主用接收时隙表切换为所述第一备用接收时隙表。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节点向所述下游节点发送第一指示信息之前,还包括:
所述中间节点根据所述第一备用发送时隙表同步所述第一备用接收时隙表,以使所述第一备用接收时隙表指示的时隙和所述第一备用发送时隙表指示的时隙保持一致。
21.根据权利要求19或2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节点根据所述第一备用发送时隙表同步所述第一备用接收时隙表之前,还包括:
所述中间节点接收来自所述上游节点的第三指示信息和所述第一备用发送时隙表;其中,所述第三指示信息用于请求所述中间节点将当前使用的所述第一主用接收时隙表切换为所述第一备用接收时隙表;
所述中间节点向所述上游节点发送第四指示信息,所述第四指示信息表示所述中间节点允许将当前使用的所述第一主用接收时隙表切换为所述第一备用接收时隙表。
22.根据权利要求19或2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节点根据所述第一备用发送时隙表同步所述第一备用接收时隙表之后,还包括:
所述中间节点向所述下游节点发送第五指示信息和所述第二备用发送时隙表;其中,所述第五指示信息用于请求所述下游节点将当前使用的第二主用接收时隙表切换为第二备用接收时隙表;
所述中间节点接收来自所述下游节点的第六指示信息;其中,所述第六指示信息用于表示所述下游节点允许将当前使用的所述第二主用接收时隙表切换为所述第二备用接收时隙表。
23.根据权利要求19至20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节点根据所述第一备用发送时隙表同步所述第一备用接收时隙表之前,还包括:
所述中间节点接收来自网络管理系统的发送时隙配置信息;
所述中间节点根据所述发送时隙配置信息配置得到所述第二备用发送时隙表,配置后的第二备用发送时隙表指示的带宽大于所述中间节点当前使用的所述第二主用发送时隙表。
24.一种灵活以太网中调整传输通道的带宽的装置,应用于中间节点,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传输通道的路径上包括上游节点、所述中间节点和下游节点,所述传输通道中业务数据的流向为所述上游节点至所述中间节点至所述下游节点,所述中间节点位于所述上游节点和所述下游节点之间,且所述中间节点分别与所述上游节点和所述下游节点相邻;所述上游节点包括第一FlexE接口,所述中间节点包括第二FlexE接口和第三FlexE接口,下游节点包括第四FlexE接口,所述上游节点通过所述第一FlexE接口和所述第二FlexE接口与所述中间节点连接,所述中间节点通过所述第三FlexE接口和所述第四FlexE接口与所述下游节点连接;所述第一FlexE接口包括第一发送端口和第一接收端口,所述第二Flex接口包括第二发送端口和第二接收端口,所述第三FlexE接口包括第三发送端口和第三接收端口,所述第四FlexE接口包括第四发送端口和第四接收端口;所述第一发送端口绑定第一主用发送时隙表和第一备用发送时隙表,所述第二接收端口绑定第一主用接收时隙表和第一备用接收时隙表,所述第三发送端口绑定第二主用发送时隙表和第二备用发送时隙表,所述第四接收端口绑定第二主用接收时隙表和第二备用接收时隙表;
其中,所述第一备用发送时隙表指示的带宽大于所述第一主用发送时隙表指示的带宽,所述第一备用接收时隙表指示的带宽大于第一主用接收时隙表指示的带宽,所述第二备用发送时隙表指示的带宽大于所述第二主用发送时隙表指示的带宽,所述第二备用接收时隙表指示的带宽大于所述第二主用接收时隙表指示的带宽;
所述装置包括:收发器和处理器;
所述收发器,用于接收来自所述下游节点的第一指示信息;其中,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装置增加所述传输通道的带宽;
所述收发器,还用于向所述下游节点发送第二指示信息;其中,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下游节点将当前使用的所述第二主用接收时隙表切换为所述第二备用接收时隙表;
所述处理器,还用于在所述收发器发送所述第二指示信息之后,将当前使用的所述第二主用发送时隙表切换为所述第二备用发送时隙表;
所述收发器,还用于在所述处理器切换到所述第二备用发送时隙表之后,向所述上游节点发送第三指示信息;所述第三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上游节点增大所述传输通道的带宽;
所述处理器,还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备用发送时隙表同步所述第一备用接收时隙表,以使所述第一备用接收时隙表的接收时隙和所述第一备用发送时隙表的时隙保持一致;
所述收发器,还用于接收来自所述上游节点的第四指示信息;所述第四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装置将当前使用的所述第一主用接收时隙表切换为所述第一备用接收时隙表;
所述处理器,还用于根据所述第四指示信息将所述第一主用接收时隙表切换为所述第一备用接收时隙表。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收发器,还用于向所述下游节点发送第五指示信息和所述第二备用发送时隙表;其中,所述第五指示信息用于请求所述下游节点将当前使用的所述第二主用接收时隙表切换为所述第二备用接收时隙表;
所述收发器,还用于接收来自所述下游节点的第六指示信息;其中,所述第六指示信息用于表示所述下游节点允许将当前使用的所述第二主用接收时隙表切换为所述第二备用接收时隙表。
26.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收发器,还用于接收来自所述上游节点的第七指示信息和所述第一备用发送时隙表;其中,所述第七指示信息用于请求所述装置当前使用的所述第一主用接收时隙表切换到所述第一备用接收时隙表。
27.根据权利要求24至26任意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还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备用发送时隙表同步所述第一备用接收时隙表,以使所述第一备用接收时隙表的接收时隙和所述第一备用发送时隙表的时隙保持一致。
28.根据权利要求24至26任意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发器,还用于:
向所述上游节点发送第八指示信息;其中,所述第八指示信息用于表示装置允许将当前使用的所述第一主用接收时隙表切换到所述第一备用接收时隙表。
29.根据权利要求24至26任意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还用于所述装置确定所述第一备用发送时隙表指示的时隙为可用状态。
30.根据权利要求24至26任意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指示信息和所述第三指示信息分别携带在FlexE开销中。
31.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用于携带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的FlexE开销还包括所述传输通道的标识;或者,
用于携带所述第三指示信息的FlexE开销中还包括所述传输通道的标识。
32.根据权利要求24至26任意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收发器,还用于接收来自网络管理系统的发送时隙配置信息;
所述处理器,还用于根据所述发送时隙配置信息得到所述第二备用发送时隙表,配置后的第二备用发送时隙表指示的带宽大于所述第二主用发送时隙表指示的带宽。
33.一种在灵活以太网中调整传输通道的带宽的装置,应用于中间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传输通道的路径上包括上游节点、所述中间节点和下游节点,所述传输通道中业务数据的流向为所述上游节点至所述中间节点至所述下游节点,所述中间节点位于所述上游节点和所述下游节点之间,且所述中间节点与所述上游节点和所述下游节点相邻;所述上游节点包括第一FlexE接口,中间节点包括第二FlexE接口和第三FlexE接口,下游节点包括第四FlexE接口;所述上游节点通过所述第一FlexE接口和所述第二FlexE接口与所述中间节点连接,所述中间节点通过所述第三FlexE接口和所述第四FlexE接口与所述下游节点连接;所述第一FlexE接口包括第一发送端口和第一接收端口,所述第二Flex接口包括第二发送端口和第二接收端口,所述第三FlexE接口包括第三发送端口和第三接收端口,所述第四FlexE接口包括第四发送端口和第四接收端口;所述第一发送端口绑定第一主用发送时隙表和第一备用发送时隙表,所述第二接收端口绑定第一主用接收时隙表和第一备用接收时隙表,所述第三发送端口绑定第二主用发送时隙表和第二备用发送时隙表,所述第三接收端口绑定第二主用接收时隙表和第二备用接收时隙表;
其中,所述第一备用发送时隙表指示的带宽小于所述第一主用发送时隙表指示的带宽,所述第一备用接收时隙表指示的带宽小于第一主用接收时隙表指示的带宽,所述第二备用发送时隙表指示的带宽小于所述第二主用发送时隙表指示的带宽,所述第二备用接收时隙表指示的带宽小于所述第二主用接收时隙表指示的带宽;
所述装置包括:收发器和处理器;
所述收发器,用于接收来自所述上游节点的第一指示信息;其中,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装置将当前使用的所述第一主用接收时隙表切换为所述第一备用接收时隙表;
所述处理器,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指示信息将所述第一主用接收时隙表切换为所述第一备用接收时隙表;
所述收发器,用于向所述下游节点发送第三指示信息;其中,所述第三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下游节点将当前的第二主用接收时隙表切换为第二备用接收时隙表;
所述处理器,还用于在发送所述第三指示信息之后,将当前使用的所述第二主用发送时隙表切换为所述第二备用发送时隙表。
34.根据权利要求33所述的装置,
所述收发器,还用于接收来自所述上游节点的第二指示信息;其中,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装置减小所述传输通道的带宽;
所述收发器,还用于向所述下游节点发送第四指示信息;其中,所述第四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下游节点减小所述传输通道的带宽。
35.根据权利要求3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还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备用发送时隙表同步所述第一备用接收时隙表,以使所述第一备用接收时隙表指示的时隙和所述第一备用发送时隙表指示的时隙保持一致。
36.根据权利要求33至35任意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收发器,还用于接收来自上游节点的所述第一备用发送时隙表和第五指示信息;其中,所述第五指示信息用于请求所述装置将当前使用的所述第一主用接收时隙表切换为所述第一备用接收时隙表。
37.根据权利要求33至35任意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收发器,还用于向所述上游节点发送第六指示信息;其中,所述第六指示信息用于表示所述装置允许将当前使用的所述第一主用接收时隙表切换为所述第一备用接收时隙表。
38.根据权利要求33至35任意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收发器,还用于向所述下游节点发送第七指示信息和第二备用发送时隙表;其中,所述第七指示信息用于请求所述下游节点将当前使用的所述第二主用接收时隙表切换为所述第二备用接收时隙表;
所述收发器,还用于接收来自所述下游节点的第八指示信息;其中,所述第八指示信息用于表示所述下游节点允许将当前使用的所述第二主用接收时隙表切换为所述第二备用接收时隙表。
39.根据权利要求33至35任意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指示信息和所述第三指示信息分别携带在FlexE开销中。
40.根据权利要求3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用于携带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的FlexE开销还包括所述传输通道的标识;或者,
用于携带所述第三指示信息的FlexE开销中还包括所述传输通道的标识。
41.根据权利要求33至35任意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收发器,还用于接收来自网络管理系统的发送时隙配置信息;
所述处理器,还用于根据所述发送时隙配置信息得到所述第二备用发送时隙表,配置后的第二备用发送时隙表指示的带宽大于所述第二主用发送时隙表指示的带宽。
42.一种灵活以太网中调整传输通道的带宽的装置,应用于中间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传输通道包括上游节点、所述中间节点和下游节点,所述传输通道中业务数据的流向为所述上游节点至所述中间节点至所述下游节点,所述中间节点位于所述上游节点和所述下游节点之间,且所述中间节点与所述上游节点和所述下游节点相邻;所述上游节点包括第一FlexE接口,中间节点包括第二FlexE接口和第三FlexE接口,下游节点包括第四FlexE接口;所述上游节点通过所述第一FlexE接口和所述第二FlexE接口与所述中间节点连接,所述中间节点通过所述第三FlexE接口和所述第四FlexE接口与所述下游节点连接;所述第一FlexE接口包括第一发送端口和第一接收端口,所述第二FlexE接口包括第二发送端口和第二接收端口,所述第三FlexE接口包括第三发送端口和第三接收端口,所述第四FlexE接口包括第四发送端口和第四接收端口;所述第一发送端口绑定第一主用发送时隙表和第一备用发送时隙表,所述第二接收端口绑定第一主用接收时隙表和第一备用接收时隙表,所述第三发送端口绑定第二主用发送时隙表和第二备用发送时隙表,所述第四接收端口绑定第二主用接收时隙表和第二备用接收时隙表;
其中,所述第一主用发送时隙表指示的带宽小于所述第一备用发送时隙表指示的带宽,所述第一主用接收时隙表指示的带宽小于所述第一备用接收时隙表指示的带宽,所述第二主用发送时隙表指示的带宽小于所述第二备用发送时隙表指示的带宽,所述第二主用接收时隙表指示的带宽小于第二备用接收时隙表指示的带宽;
所述装置包括:存储器、收发器和处理器;
所述存储器存储有程序代码,所述处理器调用所述程序代码用于执行:
所述收发器,用于向下游节点发送第一指示信息;其中,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下游节点将当前使用的所述第二主用接收时隙表切换为所述第二备用接收时隙表;
所述处理器,还用于在所述收发器发送所述第一指示信息之后,将当前使用的所述第二主用发送时隙表切换为所述第二备用发送时隙表;
所述收发器,还用于接收来自所述上游节点的第二指示信息;其中,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装置将当前使用的所述第一主用接收时隙表切换为所述第一备用接收时隙表;
所述处理器,还用于根据所述第二指示信息将所述第一主用接收时隙表切换为所述第一备用接收时隙表。
43.根据权利要求4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还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备用发送时隙表同步所述第一备用接收时隙表,以使所述第一备用接收时隙表指示的时隙和所述第一备用发送时隙表指示的时隙保持一致。
44.根据权利要求4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收发器,还用于接收来自所述上游节点的第三指示信息和所述第一备用发送时隙表;其中,所述第三指示信息用于请求所述装置将当前使用的所述第一主用接收时隙表切换为所述第一备用接收时隙表;
所述收发器,还用于向所述上游节点发送第四指示信息,所述第四指示信息表示所述装置允许将当前使用的所述第一主用接收时隙表切换为所述第一备用接收时隙表。
45.根据权利要求42至44任意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收发器,还用于向所述下游节点发送第五指示信息和所述第二备用发送时隙表;其中,所述第五指示信息用于请求所述下游节点将当前使用的第二主用接收时隙表切换为第二备用接收时隙表;
所述收发器,还用于接收来自所述下游节点的第六指示信息;其中,所述第六指示信息用于表示所述下游节点允许将当前使用的所述第二主用接收时隙表切换为所述第二备用接收时隙表。
46.根据权利要求42至44任意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收发器,还用于接收来自网络管理系统的发送时隙配置信息;
所述处理器,还用于根据所述发送时隙配置信息得到所述第二备用发送时隙表,配置后的第二备用发送时隙表指示的带宽大于所述第二主用发送时隙表指示的带宽。
47.一种计算器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23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的程序。
CN201810552046.2A 2018-05-31 2018-05-31 灵活以太网中调整传输通道的带宽方法和装置 Active CN10877766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7)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556010.XA CN114363184A (zh) 2018-05-31 2018-05-31 灵活以太网中调整传输通道的带宽方法和装置
CN201810552046.2A CN108777667B (zh) 2018-05-31 2018-05-31 灵活以太网中调整传输通道的带宽方法和装置
EP19812075.0A EP3790242A4 (en) 2018-05-31 2019-05-30 METHOD AND DEVICE FOR ADJUSTING BANDWIDTH OF TRANSMISSION CHANNEL IN FLEXIBLE ETHERNET
JP2020566261A JP7099794B2 (ja) 2018-05-31 2019-05-30 フレキシブルイーサネット(登録商標)における伝送チャネルの帯域幅調整方法、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中間ノードおよびシステム
KR1020207037499A KR102481115B1 (ko) 2018-05-31 2019-05-30 플렉서블 이더넷에서 전송 채널의 대역폭을 조정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PCT/CN2019/089173 WO2019228428A1 (zh) 2018-05-31 2019-05-30 灵活以太网中调整传输通道的带宽方法和装置
US17/106,160 US11349719B2 (en) 2018-05-31 2020-11-29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djusting bandwidth of transmission channel in flexible ethernet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552046.2A CN108777667B (zh) 2018-05-31 2018-05-31 灵活以太网中调整传输通道的带宽方法和装置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556010.XA Division CN114363184A (zh) 2018-05-31 2018-05-31 灵活以太网中调整传输通道的带宽方法和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777667A CN108777667A (zh) 2018-11-09
CN108777667B true CN108777667B (zh) 2021-12-21

Family

ID=64028337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556010.XA Pending CN114363184A (zh) 2018-05-31 2018-05-31 灵活以太网中调整传输通道的带宽方法和装置
CN201810552046.2A Active CN108777667B (zh) 2018-05-31 2018-05-31 灵活以太网中调整传输通道的带宽方法和装置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556010.XA Pending CN114363184A (zh) 2018-05-31 2018-05-31 灵活以太网中调整传输通道的带宽方法和装置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11349719B2 (zh)
EP (1) EP3790242A4 (zh)
JP (1) JP7099794B2 (zh)
KR (1) KR102481115B1 (zh)
CN (2) CN114363184A (zh)
WO (1) WO201922842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363184A (zh) * 2018-05-31 2022-04-1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灵活以太网中调整传输通道的带宽方法和装置
CN109688016B (zh) * 2019-01-25 2022-06-0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灵活以太网协议中切换时隙配置的方法及相关设备
US20220158938A1 (en) * 2019-03-20 2022-05-19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Routing flexe data in a network
CN109995588B (zh) * 2019-03-29 2020-07-07 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灵活以太网链路管理方法及系统
CN114145058A (zh) * 2019-07-22 2022-03-04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全双工时隙配置
CN112312483A (zh) * 2019-08-01 2021-02-0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带宽增加、带宽减少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电子装置
US11792834B2 (en) * 2020-03-02 2023-10-17 Avago Technologies International Sales Pte. Limited Signaling and decoding of punctured subbands in trigger-based PPDU
CN116235435A (zh) * 2020-07-31 2023-06-0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FlexE业务的带宽调整方法及网络设备
CN114629851A (zh) * 2020-12-14 2022-06-14 北京华为数字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业务报文发送方法及设备
CN115766460A (zh) * 2021-08-31 2023-03-0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5967996A (zh) * 2021-10-11 2023-04-1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灵活以太的时隙资源配置方法、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17651332A (zh) * 2022-08-12 2024-03-0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时隙调整方法、通信设备和存储介质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19307A (zh) * 2007-08-14 2008-02-06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路由方法
CN101150878A (zh) * 2007-08-06 2008-03-26 北京邮电大学 在智能光网络中实现光通道快速连接的并行信令方法
CN101163148A (zh) * 2006-10-13 2008-04-16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支持非标准速率的以太网传输方法及相应装置和接入设备
CN102571544A (zh) * 2010-12-27 2012-07-1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带宽调整的方法和系统
US9848049B2 (en) * 2015-10-06 2017-12-19 Ciena Corporation Service preemption selection systems and methods in networks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830953B2 (ja) 2002-10-02 2006-10-11 富士通株式会社 伝送システム
CN101072073A (zh) 2007-07-17 2007-11-14 武汉烽火网络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新型自定义以太网光电接口性能测试的方法及装置
US8681632B2 (en) * 2012-01-30 2014-03-25 Verizon Patent And Licensing Inc. Carrier ethernet service bandwidth allocation systems and methods
CN104270258A (zh) 2014-09-11 2015-01-07 武汉光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监控高速以太网业务的系统
CN106357421B (zh) 2015-07-17 2019-10-0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传输灵活以太网的业务流的方法和装置
WO2017070851A1 (en) * 2015-10-27 2017-05-04 Zte Corporation Channelization for flexible ethernet
CN106803814B (zh) * 2015-11-26 2021-01-2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灵活以太网路径的建立方法、装置及系统
US10505655B2 (en) * 2016-07-07 2019-12-10 Infinera Corp. FlexE GMPLS signaling extensions
CN107786351B (zh) 2016-08-24 2021-02-12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业务带宽自适应调整方法、系统和sdn控制器
JP2018046373A (ja) 2016-09-13 2018-03-22 富士通株式会社 伝送装置及び伝送方法
CN113285781B (zh) * 2016-12-08 2022-08-1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复帧发送、接收方法、装置、通讯设备及通讯网络系统
CN113300810B (zh) * 2016-12-23 2023-03-1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传输速率的调整方法及网络设备
CN107612825B (zh) 2017-08-04 2020-10-2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建立灵活以太网路径的方法和网络设备
CN114363184A (zh) * 2018-05-31 2022-04-1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灵活以太网中调整传输通道的带宽方法和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63148A (zh) * 2006-10-13 2008-04-16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支持非标准速率的以太网传输方法及相应装置和接入设备
CN101150878A (zh) * 2007-08-06 2008-03-26 北京邮电大学 在智能光网络中实现光通道快速连接的并行信令方法
CN101119307A (zh) * 2007-08-14 2008-02-06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路由方法
CN102571544A (zh) * 2010-12-27 2012-07-1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带宽调整的方法和系统
US9848049B2 (en) * 2015-10-06 2017-12-19 Ciena Corporation Service preemption selection systems and methods in network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777667A (zh) 2018-11-09
CN114363184A (zh) 2022-04-15
WO2019228428A1 (zh) 2019-12-05
EP3790242A1 (en) 2021-03-10
JP7099794B2 (ja) 2022-07-12
KR20210008103A (ko) 2021-01-20
US20210083943A1 (en) 2021-03-18
EP3790242A4 (en) 2021-06-23
JP2021525483A (ja) 2021-09-24
KR102481115B1 (ko) 2022-12-23
US11349719B2 (en) 2022-05-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777667B (zh) 灵活以太网中调整传输通道的带宽方法和装置
US10575271B2 (en) Synchronisation of wireless base stations
CN112688754B (zh) 基于灵活以太网FlexE传输业务流的方法和装置
CN108419259B (zh) 基于保留开销字段实现灵活以太网保护倒换的方法及系统
US10623836B2 (en) Service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first transmission device
CN111917506B (zh) 一种FlexE低速业务处理方法和装置
US10999840B2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data transmission of front-haul transport network, and computer storage medium
CN101360277A (zh) 改善数据传输中无线电频谱使用的系统和方法
US7843973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stituting transport network based on integrated synch and asynch frame
EP2619946B1 (en) Method and network devices for splitting of a data stream
EP0899899B1 (en) A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sharing a signaling channel
US11349595B2 (en) Service multiplexing method, service demultiplexing method, and related device
JP2003298489A (ja) 衛星のための交換システム、伝送装置、伝送方法および交換方法
CN104052569B (zh) 切换mcs的方法和装置
CN1791097B (zh) 在基于wdm的obs环网中应用的接收端口指示帧控制方法
KR101759669B1 (ko) 동기 방식의 무선 백홀 장치에서 동기 신호 수신 시스템 및 방법
CN115868145A (zh) 一种通信方法及相关设备
CN117879744A (zh) 多冗余源的tsn时间同步方法
CN118055076A (zh) 一种报文处理方法、信息处理方法及装置
KR20060034957A (ko) 이동통신 시스템에서 역방향 링크 효율 향상 방법 및 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