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766460A -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766460A
CN115766460A CN202111016037.XA CN202111016037A CN115766460A CN 115766460 A CN115766460 A CN 115766460A CN 202111016037 A CN202111016037 A CN 202111016037A CN 115766460 A CN115766460 A CN 11576646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ime slot
service
determining
target
availab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016037.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日欣
祁云磊
钟其文
徐丽
孙寅龙
刘永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016037.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766460A/zh
Publication of CN11576646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76646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属于计算机技术领域。通过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在该业务需要进行带宽调整时,能够面向业务的带宽需求,重新进行时隙分配,并且在分配过程中保持时隙的离散,能够避免业务的缓存队列过长,缓解转发设备数据缓存的压力,进而提高业务数据传输的效率。

Description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计算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灵活以太网(flexible ethernet,FlexE)技术通过在以太网物理层(PHY)和以太网媒体访问控制(medium access control,MAC)层之间定义一个FlexE Shim层,在FlexEShim层中将灵活以太网组(FlexE Group)中的每个100Gbps PHY划分为20个时隙,每个时隙的带宽为5Gbps。进一步地,利用小颗粒技术,对5Gbps带宽的时隙进行切分,能够得到最小颗粒度为10Mbps带宽的小颗粒时隙,对小颗粒时隙进行组合,可以得到灵活多变的接口带宽。
相关技术中,常基于小颗粒技术切分出的小颗粒时隙,在转发设备的入口,对不同带宽需求的业务进行时隙分配。时隙分配是指,根据业务需求,分配相应数量的小颗粒时隙作为业务数据传输的通道,小颗粒时隙组合得到的带宽即是业务所需的带宽。
但是,在对业务进行时隙分配时,往往将小颗粒时隙连续分配给业务,导致业务占用的时隙在时隙复用周期内分布不均匀,时隙分布不均匀导致转发设备缓存队列过长,进而影响业务数据传输的效率。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能够有效提升数据传输的效率。该技术方案如下: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该方法包括:
确定待调整的业务以及该业务的目标带宽;
确定该网络设备的发送端口的可用时隙,该可用时隙包括空时隙和该业务占用的时隙;
基于该可用时隙总数、该目标带宽以及预设条件,确定目标时隙,所述预设条件用于使所确定的时隙在所述可用时隙中离散;
基于该目标时隙对该业务的业务数据流进行传输。
其中,该目标带宽是指该业务在调整后的带宽,基于业务调整需求的不同,该调整后的带宽与调整前的带宽之间的大小关系也有所不同。
通过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在该业务需要进行带宽调整时,能够面向业务的带宽需求,重新进行时隙分配,并且在分配过程中保持时隙在可用时隙中离散,能够避免业务的缓存队列过长,缓解转发设备数据缓存的压力,进而提高业务数据传输的效率。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该确定待调整的业务以及该业务的目标带宽包括下述任一项:
基于网管设备发送的带宽调整信息,确定该业务以及该业务的目标带宽,该带宽调整信息指示该业务以及该业务的目标带宽;
在该网络设备与另一网络设备基于该业务和该目标带宽协商成功后,确定该业务以及该业务的目标带宽。
其中,该带宽调整信息包括该业务的业务标识以及目标带宽,该业务标识用于指向该业务。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确定网络设备的发送端口的可用时隙包括:
基于该发送端口的时隙配置表,确定该业务占用的时隙;
确定该传输周期中的起始传输单元,在该时隙配置表中,统计该时隙配置表中的空时隙,该时隙配置表用于表示时隙和业务之间的关系;
将该空时隙和该业务占用的时隙作为该可用时隙,该起始传输单元为该传输周期中的任一个传输单元。
通过上述实施例,该业务的业务数据流在业务转发路径上经过的所有网络设备中,所占用的时隙资源都在传输周期内离散,数据传输系统中的各个网络设备的数据缓存压力大大减小。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确定网络设备的发送端口的可用时隙包括:
复制该发送端口的时隙配置表,得到备用时隙配置表,在该备用时隙配置表中,释放该业务占用的时隙;
基于该传输周期中的起始传输单元,统计该备用时隙配置表中的空时隙,将统计得到的空时隙作为该可用时隙,该起始传输单元为该传输周期中的任一个传输单元。
其中,传输单元是指灵活粒度基本单元(finer granularity basic unit,FGBU),业务转发路径的一个传输周期共包含20个FGBU,其中,每个FGBU包含24个时隙,每个时隙可提供固定的小颗粒带宽,例如,业务在5Gbps带宽的业务转发路径中传输,小颗粒技术将该业务转发路径切分为480个10Mbps带宽的小颗粒时隙,每一个FGBU包含24个小颗粒时隙,则一个传输周期中共有20个FGBU,也即是,一个传输周期中包含480个10Mbps带宽的小颗粒时隙。
在上述实施例中,通过在选取起始传输单元之前,先进行时隙配置表复制以及时隙释放,避免在传输通道中的时隙资源都被占用的情况下,流程陷入死循环,改善时隙配置流程的稳定性,进而提高了数据传输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方法还包括:
基于该可用时隙的的实际时隙号进行重新编号,得到该可用时隙的时隙号。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基于该可用时隙总数、该目标带宽以及预设条件,确定目标时隙包括:
对于任一可用时隙,基于该可用时隙总数、该目标带宽,判断该可用时隙的时隙号是否满足第一预设条件;
若该可用时隙的时隙号满足该第一预设条件,则将该可用时隙确定为目标时隙;
其中,该第一预设条件为:
[(P+1-j)×N]Mod P<N
其中,P是可用时隙总数,j是可用时隙的时隙号,N是该目标带宽,P、j以及N都为正整数。
其中,离散可以理解为不连续等情况,例如,目标时隙可以在可用时隙中呈均匀或近似均匀的分布,也即是,每两个目标时隙之间所间隔的时隙数不一定完全相等,整体呈现均匀状态即可。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基于该可用时隙总数、该目标带宽以及预设条件,确定目标时隙包括:
对于任一可用时隙,基于该可用时隙总数、该目标带宽,判断该可用时隙的时隙号是否满足第二预设条件;
若该可用时隙的时隙号满足该第二预设条件,则将该可用时隙确定为目标时隙;
其中,该第二预设条件为:
(j×N)Mod P<N
其中,P是可用时隙总数,j是可用时隙的时隙号,N是该目标带宽,P、j以及N都为正整数。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该确定网络设备的发送端口的可用时隙之前,该方法还包括:
确定该起始传输单元是否包括空时隙,该起始传输单元为该传输周期中的任一个传输单元;
在该起始传输单元包括空时隙的情况下,执行该确定第一网络设备的发送端口的可用时隙的步骤;
在该起始传输单元不包括空时隙的情况下,将计数器的值加1。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该确定起始传输单元是否包括空时隙之前还包括:
基于该计数器的值,确定起始传输单元,该起始传输单元为该传输周期中与该计数器的值对应的传输单元。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计数器对应于预设映射表,该预设映射表用于表示该计数器的值和起始传输单元之间的映射关系。
其中,计数器包括第一计数器和第二计数器,该第一计数器对应于第一预设映射表,在该第一预设映射表中,随着计数器的值的增加,起始传输单元的编号不顺序增加;第二计数器对应的第二预设映射表,该第二预设映射表中,随着计数器的值顺序增大,值所对应的传输单元的编号随之增大。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基于计数器的值,确定起始传输单元之前,还包括:
将该计数器的值加1。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该基于该可用时隙总数、该目标带宽以及预设条件,确定目标时隙之后,还包括:
将该计数器的值加1。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基于该可用时隙总数、该目标带宽以及预设条件,确定目标时隙之后,还包括:
基于该目标时隙与该业务的业务转发路径上的相邻网络设备进行协商;
基于该目标时隙对该业务的业务数据流进行传输包括:在协商成功后,基于该目标时隙对该业务的业务数据流进行传输。
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装置,该装置包括多个功能模块,用于执行如第一方面所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中的对应步骤。
通过该数据传输装置,能够在该业务需要进行带宽调整时,实现面向业务的带宽需求,重新进行时隙分配,并且在分配过程中保持时隙的离散,避免业务的缓存队列过长,缓解转发设备数据缓存的压力,进而提高业务数据传输的效率。
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网络设备,该网络设备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该存储器用于存储至少一段程序代码,该至少一段程序代码由该处理器加载并执行上述的数据传输方法。
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用于存储至少一段程序代码,该至少一段程序代码用于执行上述的数据传输方法。
第五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当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该计算机执行上述的数据传输方法。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系统的架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系统的架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网络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的示意图;
图10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的示意图;
图1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的示意图;
图1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的示意图;
图1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在介绍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之前,下面先对本申请涉及的关键术语进行说明。
时隙(Timeslot)是一种构成物理信道的基本单元。时分复用技术规定不同的信号在不同的时间段内传送,将整个传输时间划分为许多时间段,每个时间段被一路信号占用,这些时间段即是时隙。其中,时分复用技术(time division Multiplexing,TDM)是一种通信技术,通过将不同的信号相互交织在不同的时间段内,沿着同一个信道传输,相应地,在接收端口将各个时间段内的信号提取出来还原成原始信号,实现在同一个信道上传输多路信号。
小颗粒技术(fine granularity unit,FGU)是一种网络技术,能够将硬切片的颗粒度从5Gbps细化为10Mbps,通过将细粒度切片技术融入进切片分组网(slicing packetnetwork,SPN)架构,提供了低成本、精细化和硬隔离的小颗粒承载通道,满足5G+垂直行业应用和专线业务等场景下对小带宽、高隔离性和高安全性等业务承载需求。小颗粒通道通过独享确定的时隙,保证严格的时分复用特征,通道任一节点的入口时隙与出口时隙,都由管控层提前分配。
灵活粒度基本单元(finer granularity basic unit,FGBU)是在小颗粒技术下,承载时隙的基本数据帧,FGBU具有固定长度,包含1个开始码块(S码块)、195个数据码块(D码块)、1个结束码块(T码块)和1个可选码块(idle码块)。每一个FGBU中的195个数据码块(D码块)与1个结束码块(T码块)提供了1567字节大小的数据内容,其中,包括7字节的开销与1560字节的净荷,其中,净荷被划分为24个相同大小的时隙。来自业务的66B大小的码块经过66B到65B的压缩之后,填充到净荷的时隙中,其中,每个时隙大小为65字节,可以承载8个65位(bit)的码块。
通过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在该业务需要进行带宽调整时,能够面向业务的带宽需求,重新进行时隙分配,并且在分配过程中保持时隙的离散,能够避免业务的缓存队列过长,缓解转发设备数据缓存的压力,进而提高业务数据传输的效率。
下面对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的应用场景进行简要介绍。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能够应用在各种需要调整业务的业务数据在业务转发路径中占用的时隙,来进行数据传输的场景中。示意性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能够应用的场景包括但不限于:
场景一、业务所需带宽减小。
以业务从可视通话业务转变至语音通话业务为例,在这种情况下,网络设备所处理的业务数据从视频数据变化至语音数据,因此,业务数据传输所需的信道带宽变小,相应地,业务在对应业务转发路径的传输周期中需要占用的时隙数量减少,需要对业务占用的时隙数量进行缩减,避免通信资源的浪费。
场景二、业务所需带宽增大。
以业务从语音通话业务转变至可视通话业务为例,在这种情况下,网络设备所处理的业务数据从语音数据变化至视频数据,因此,业务数据传输所需的信道带宽变大,相应地,业务在对应业务转发路径的传输周期中需要占用的时隙数量增多,需要对业务分配新时隙,以确保业务质量不下降。
场景三、删除业务。
以语音通话业务结束为例,在这种情况下,业务不再占用信道的带宽进行业务数据传输,相应地,业务在对应业务转发路径的传输周期中所占用的时隙可以被其他业务占用,因此,需要将该业务占用的时隙释放,以便于其他业务占用,避免通信资源的浪费。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场景仅为示例性的描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能够应用于多种涉及到带宽调整的业务。例如,该数据传输方法还可以应用于业务创建等场景中,本申请实施例对于数据传输方法的应用场景不作限定。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系统的架构示意图,参见图1,该数据传输系统100包括网管设备110、多个作为边缘节点的第一网络设备120以及多个作为中间节点的第二网络设备130。
网管设备110用于对网络中的各个网络设备进行规划、控制和管理,以确保网络的正常运行。网管设备110可以向第一网络设备120与第二网络设备130下发一系列配置信息,例如,路由表以及时隙配置表。
第一网络设备120与第二网络设备130用于对业务数据流进行转发,该第一网络设备120与该第二网络设备130可以是分组传送网(packet transport network,PTN)、切片分组网(slicing packet network,SPN)、城域传输网(metro transport network,MTN)、灵活传输网(agile transport network,ATN)等具体产品形态设备。
该第一网络设备120中,包含第一边缘网络设备和第二边缘网络设备,该第一边缘网络设备和该第二边缘网络设备可以是服务提供商网络的边缘设备(provider edge,PE),该第一边缘网络设备作为业务数据流的业务转发路径的首节点,每个第二边缘网络设备也即是该业务转发路径的末节点。
该多个第二网络设备130是该业务转发路径上的中间节点,一个网络设备的下游网络设备为在朝向叶子节点的方向,该业务数据流转发路径上该网络设备所连接的下一个网络设备,一个网络设备的上游网络设备为在朝向叶子节点的方向,该业务数据流转发路径上该网络设备所连接的上一个网络设备。
其中,网管设备110分别与与第一网络设备120第二网络设备130之间通过有线网络或者无线网络方式通信连接。第一网络设备120和第二网络设备130之间通过有线网络或者无线网络方式通信连接。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无线网络或有线网络使用标准通信技术和/或协议。网络通常为因特网、但也能够是任何网络,包括但不限于局域网(local areanetwork,LAN)、城域网(metropolitan area network,MAN)、广域网(wide area network,WAN)、移动、有线或者无线网络、专用网络或者虚拟专用网络的任何组合。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网络设备110与第二网络设备120之间基于远程调用协议(remote procedure callprotocol,RPC)来实现点对点(peer-to-peer,P2P)通讯。在一些实施例中,使用包括超级文本标记语言(hyper text markup language,HTML)、可扩展标记语言(extensible markuplanguage,XML)等的技术和/或格式来代表通过网络交换的数据。此外还能够使用诸如安全套接字层(secure socket layer,SSL)、传输层安全(transport layer security,TLS)、虚拟专用网络(virtual private network,VPN)、网际协议安全(internet protocolsecurity,IPsec)等常规加密技术来加密所有或者一些通道。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还能够使用定制和/或专用数据通信技术取代或者补充上述数据通信技术。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系统的架构示意图,以业务的业务转发路径包括PE1、P1、P2以及PE2为例,参见图2,PE1接收业务数据流,通过该业务在该PE1的发送端口所占用的时隙,将该业务数据流转发至P1,P1通过该业务在P1的接收端口所占用的时隙来接收该业务数据流,并通过该业务在该P1的发送端口所占用的时隙,将该业务数据流转发至P2,其过程以此类推,在此不做赘述。
其中,图2中的网络设备PE1作为业务数据流的业务转发路径的首节点,网络设备PE2作为该业务转发路径的末节点。网络设备P1和P2是该业务转发路径上的中间节点,P2的下游网络设备为PE2,P1的上游网络设备为PE1。
下面对上述数据传输系统中的网络设备以及网管设备进行介绍。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网络设备,能够配置为上述数据传输系统中的第一网络设备(第一网络设备与第二网络设备以及网管设备同理,在此不作赘述)。示意性地,参见图3,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网络设备的硬件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该网络设备300包括存储器301、控制器302、设备转发组件303以及总线304。其中,存储器301、控制器302、设备转发组件303通过总线304实现彼此之间的通信连接。
存储器301可以是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或可存储静态信息和指令的其它类型的静态存储设备,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或者可存储信息和指令的其它类型的动态存储设备,也可以是电可擦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EEPROM)、只读光盘(compact disc read-only memory,CD-ROM)或其它光盘存储、光碟存储(包括压缩光碟、激光碟、光碟、数字通用光碟、蓝光光碟等)、磁盘存储介质或者其它磁存储设备、或者能够用于携带或存储具有指令或数据结构形式的期望的程序代码并能够由计算机存取的任何其它介质,但不限于此。存储器301可以存储至少一段程序代码,当存储器301中存储的程序代码被控制器302执行时,控制器302和设备转发组件303用于实现数据传输方法。存储器301还可以存储业务数据流、业务的时隙配置信息以及时隙协商信息等等,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控制器302可以是网络控制器(network processor,NP)、中央控制器(centralprocessing unit,CPU)、特定应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specific integratedcircuit,ASIC)或用于控制本申请方案程序执行的集成电路。该控制器302可以是一个单核(single-CPU)控制器,也可以是一个多核(multi-CPU)控制器。该控制器302的数量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设备转发组件303使用例如收发器一类的收发模块,来实现网络设备300与其他设备或通信网络之间的通信。例如,可以通过设备转发组件303获取数据。
其中,存储器301和控制器302可以分离设置,也可以集成在一起。
总线304可包括在网络设备300各个部件(例如,存储器301、控制器302、设备转发组件303)之间传送信息的通路。
在介绍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的系统架构的基础上,下面结合图4,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进行示例性的说明。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该数据传输方法应用于图1所示的数据传输系统架构100中,下面以系统架构100中的网管设备110、第一网络设备120以及第二网络设备130之间的交互为例,对该数据传输方法进行介绍。该数据传输方法包括下述步骤401至步骤410。
401、网管设备获取业务的带宽调整信息,该带宽调整信息用于指示本次需要调整的业务以及业务的目标带宽。
其中,该目标带宽是指该业务在调整后的带宽,基于业务调整需求的不同,该调整后的带宽与调整前的带宽之间的大小关系也有所不同。例如,该带宽调整信息包括业务标识以及目标带宽。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对于网管设备来说,用户可以通过对业务带宽的调整进行申请,从而获取带宽调整服务,触发网管设备对业务的带宽进行调整。该业务是指:利用通信网络,在用户与通信设备之间,或通信设备与通信设备之间,进行数据信息传递的各种通信需求,例如,视频通话或资源上传等业务。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业务带宽的调整基于该业务的需求变化触发,业务数据传输的过程中,对网络业务转发路径的配置要求可能发生变化,例如,所需传输带宽增大、所需传输带宽减小、业务创建以及业务删除等。
402、网管设备将带宽调整信息下发给该业务的业务转发路径上的多个网络设备。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网管设备是配置有网络管理系统的服务器,用于对网络中的各个网络设备进行规划、控制和管理,以确保网络的正常运行。该多个网络设备,用于对业务的业务数据进行转发。
其中,在该网管设备对该业务转发路径上的首节点下发的带宽调整信息中,还携带有带宽调整启动指令,该带宽调整启动指令用于指示该首节点开始该业务的带宽调整过程,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该业务转发路径上的第一网络设备为首节点。
在一些实施例中,网管设备将带宽调整信息发送给业务转发路径上的首节点(或末节点),由该首节点(或末节点)进行相应的时隙确定过程,并基于所确定的时隙与业务转发路径上的下一个节点(或上一个节点)进行协商,并触发下一个节点(或上一个节点)进行同理的时隙确定过程和协商,直到整个业务转发路径上的节点均完成时隙配置。
例如,对于带宽减小的场景,网关设备将带宽减小信息发送给业务转发路径上的首节点,由首节点进行时隙确定过程,并基于所确定的时隙跟下一个节点进行协商,并触发下一个节点进行时隙确定和协商过程,在业务转发路径上从前往后依次进行,完成整个业务转发路径上的时隙配置。
又例如,对于带宽增大的场景,网关设备将带宽增大信息发送给业务转发路径上的末节点,由末节点进行时隙确定过程,并基于所确定的时隙跟上一个节点进行协商,并触发上一个节点进行时隙确定和协商过程,在业务转发路径上从后往前依次进行,完成整个业务转发路径上的时隙配置。
需要说明的是,在由网络设备执行时隙确定过程的场景下,网管设备可以向业务转发路径上的首节点或末节点发送带宽调整信息,而无需向业务转发路径上的各个节点均发送带宽调整信息。上述由网络设备执行时隙确定过程是指由网络设备的控制器或设备转发组件执行。
403、该业务转发路径上的第一网络设备响应于接收到带宽调整信息,确定起始传输单元。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传输单元是指灵活粒度基本单元(Finer Granularity BasicUnit,FGBU),业务转发路径的一个传输周期共包含20个FGBU,其中,每个FGBU包含24个时隙,每个时隙可提供固定的小颗粒带宽,例如,业务在5Gbps带宽的业务转发路径中传输,小颗粒技术将该业务转发路径切分为480个10Mbps带宽的小颗粒时隙,每一个FGBU包含24个小颗粒时隙,则一个传输周期中共有20个FGBU,也即是,一个传输周期中包含480个10Mbps带宽的小颗粒时隙。
其中,该第一网络设备响应于带宽调整信息中的带宽调整启动指令,执行确定起始传输单元的步骤。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第一网络设备基于计数器的值,通过查询计数器的值与传输单元的编号的映射表,确定起始传输单元。本申请实施例中,该计数器初始值设置为0。
404、该第一网络设备复制发送端口的时隙配置表,得到备用时隙配置表。
在上述步骤404中,该第一网络设备根据接收端口,确定该接收端口对应的发送端口,再根据该发送端口,确定发送端口对应的时隙配置表。其中,该时隙配置表包括业务通道标识以及所占用时隙的时隙号,该业务通道标识用于指示该业务在网络设备上的传输通道。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第一网络设备对于各个端口均配置有相应的时隙配置表,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该第一网络设备维护一个整合的时隙配置表,用于记录各个端口的时隙配置,基于此,上述过程中所涉及的时隙配置表为一个时隙配置表或者是时隙配置表的一部分。
需要说明的是,在一些实施例中,对于同一个业务,在其业务转发路径上的多个网络设备上,其对应的业务通道标识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例如,对于第一网络设备的发送端口来说,该业务对应的业务通道标识为L1,对于第二网络设备的接收端口来说,该业务对应的业务通道标识为L2。
405、该第一网络设备在备用时隙配置表中,释放该业务占用的M个时隙,M为正整数。
其中,在备用时隙配置表中,释放该业务占用的M个时隙的过程包括:从备用时隙配置表中,基于该业务通道标识,确定该业务对应的配置项,从该配置项中,删除该业务在第一网络设备的发送端口所占用的时隙资源信息。在一些实施例中,不删除该业务在第一网络设备的发送端口所占用的时隙资源信息,而是将配置项中的信息设置为默认信息。由于该释放操作或者设置操作是在该备用时隙配置表中执行的,因此,该业务的传输并不会中断。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网络设备根据带宽调整信息所携带的业务标识,确定该业务在第一网络设备上对应的业务通道标识,进而基于所确定的业务通道标识,在备用时隙配置表中,确定该业务占用的时隙,以执行相应的释放步骤。
406、该第一网络设备基于该起始传输单元,统计备用时隙配置表中的空时隙,将统计得到的空时隙作为可用时隙。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统计出的包括时隙配置表中的空时隙以及该业务已占用的时隙。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在备用时隙配置表中,以该起始传输单元的第一个时隙为统计起点,查询各个传输单元中各个时隙是否关联有业务通道标识,若任一时隙关联有业务通道标识,则说明该时隙不是空时隙,若任一时隙未关联有业务通道标识,则确定该时隙为空时隙,记录该时隙的时隙号,通过对各个传输单元均执行上述查询过程,能够得到该备用时隙配置表的空时隙。
在一些实施例中,每统计到一个空时隙,记录该空时隙的时隙号,需要说明的是,所记录的空时隙的时隙号为该时隙的实际时隙号或重新编号得到的临时时隙号。也即是,空时隙的编号可以不是空时隙的实际时隙号,在一些实施例中,通过建立一个空时隙的临时时隙号与实际时隙号之间的映射表,来体现编号前后的时隙号之前的映射关系。例如,所记录的空时隙的临时时隙号为2,其对应于时隙fgSlot 50,实际时隙号是50。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每个FGBU中有24个时隙,一个传输周期包含480个时隙。基于该起始传输单元内的第一个时隙为fgSlot X,依次统计传输周期内fgSlotX至fgSlot480以及fgSlot1至fgSlot(X-1)内的所有空时隙,并依次编号1,…,j,…,P,得到P个空时隙,其中,P和X为正整数。举例说明,当起始传输单元为传输周期中的第二个传输单元,则该起始传输单元的第一个时隙为fgSlot 25,通过统计获知,fgSlot 25至fgSlot 480中共有3个空时隙,分别为fgSlot 50,fgSlot 100与fgSlot 200,fgSlot 1至fgSlot 24中,共有1个空时隙,为fgSlot 10,则空时隙总数P为4,对这四个空时隙进行编号,fgSlot 50编号为1,fgSlot 100的编号为2,fgSlot 200编号为3,fgSlot 10编号为4。
上述步骤404至406是确定第一网络设备的发送端口的可用时隙的一种实施方式,在一些实施例中,不对时隙配置表进行复制,直接在原时隙配置表中进行统计,也即是,该确定第一网络设备的发送端口的可用时隙包括:基于该发送端口的时隙配置表,确定该业务占用的时隙;确定该传输周期中的起始传输单元,在该时隙配置表中,统计该时隙配置表中的空时隙,该时隙配置表用于表示时隙和业务之间的关系;将该空时隙和该业务占用的时隙作为该可用时隙,该起始传输单元为该传输周期中的任一个传输单元。通过这种处理方式,能够达到统计目的的同时,避免对存储空间的占用。而对于直接基于原时隙配置表进行统计的情况下,每统计到一个空时隙或业务所占用的时隙,记录该时隙的时隙号,所记录的时隙的时隙号为该时隙的实际时隙号或重新编号得到的临时时隙号,该处理过程与上述对空时隙的时隙号的记录同理,在此不做赘述。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网络设备根据带宽调整信息所携带的业务标识,确定该业务在第一网络设备上对应的业务通道标识,进而基于所确定的业务通道标识,在时隙配置表中,确定该业务占用的时隙。
407、该第一网络设备基于可用时隙总数、该目标带宽以及预设条件,确定目标时隙。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网络设备基于统计出的可用时隙数量P与目标带宽,确定所统计出的可用时隙的时隙号是否满足预设条件,该预设条件用于使所确定的时隙在所述可用时隙中离散,根据各个可用时隙的判断结果,确定能够承载该目标带宽的目标时隙的时隙号。其中,离散可以理解为不连续等情况,例如,目标时隙可以在可用时隙中呈均匀或近似均匀的分布,也即是,每两个目标时隙之间所间隔的时隙数不一定完全相等,整体呈现均匀状态即可。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通过下述两种预设条件,确定目标时隙。
第一种预设条件见公式(1),对于任一个时隙号为j的可用时隙,应用下述公式(1)对该可用时隙进行判断,来确定是否将该可用时隙作为目标时隙。基于公式(1)得到的该至少一个目标时隙在该传输周期中从前到后离散,例如,均匀分布或近似均匀分布。
[(P+1-j)×N]Mod P<N (1)
其中,P是可用时隙总数,j是可用时隙的时隙号(例如,临时时隙号),N是目标带宽(单位为10Mbps),P、j以及N都为正整数。
第二种预设条件见公式(2),对于任一个时隙号为j的可用时隙,应用下述公式(2)对该可用时隙进行判断,来确定是否将该可用时隙作为目标时隙。基于公式(2)得到的该至少一个目标时隙在该传输周期中从后到前离散,例如均匀分布或近似均匀分布。
(j×N)Mod P<N (2)
其中,P是可用时隙总数,j是可用时隙的时隙号(例如,临时时隙号),N是目标带宽(单位为10Mbps)。
408、该第一网络设备基于该目标时隙的时隙号,将该目标时隙配置为该业务在第一网络设备的发送端口的时隙。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配置过程包括:在该时隙配置表内将该业务和该目标时隙关联。例如,在时隙配置表中,在该目标时隙对应的配置项中,增加该业务对应的业务通道标识。
409、该第一网络设备基于该第一网络设备的发送端口的时隙配置表,与该业务转发路径上的第二网络设备进行时隙协商。
该第二网络设备为第一网络设备在业务转发路径上的相邻网络设备。在带宽减小的场景下,该第二网络设备为第一网络设备在业务转发路径上的下一个网络设备,在带宽增大的场景下,该第二网络设备为第一网络设备在业务转发路径上的上一个网络设备。
其中,该时隙协商的目的在于将第一网络设备上发送端口针对该业务的时隙设置情况,通知给第二网络设备,从而使得第二网络设备能够基于对应的时隙设置,来接收相应业务的业务数据流。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时隙协商过程如下:该第一网络设备向该第二网络设备发送时隙协商请求,该时隙协商请求携带用于告知该业务的时隙设置。该第二网络设备响应于接收到该时隙协商请求,将该至少一个目标时隙配置为该业务在第二网络设备的接收端口的时隙。该第二网络设备向该第一网络设备发送时隙协商响应。该第一网络设备响应于接收到该时隙协商响应,向该第二网络设备发送时隙协商生效信息。
410、该第一网络设备基于所配置的时隙传输该业务的业务数据流。
其中,该第一网络设备的发送端口通过所配置的该目标时隙,传输该业务的业务数据流至该第二网络设备的接收端口。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业务转发路径上的各个网络设备中,首节点(也即是路径的起始节点)接收到带宽调整信息中携带的带宽调整启动指令后,开启带宽调整过程,而除首节点以外的网络设备,在接收到上述带宽调整信息后,并不一定立即启动面向业务的带宽调整,而是在接收到业务转发路径上其他节点的时隙协商请求后,再根据时隙协商请求中的时隙配置信息,进行带宽调整。
通过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在该业务需要进行带宽调整时,能够面向业务的带宽需求,重新进行时隙分配,并且在分配过程中保持时隙的离散,能够避免业务的缓存队列过长,缓解转发设备数据缓存的压力,进而提高业务数据传输的效率。
图4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进行了阐述,下面将以业务需要进行带宽减小的场景为例,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进行举例说明,参见图5。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其中,该数据传输方法应用的数据传输网络系统参见图2,对于一个四节点的数据传输网络,业务转发路径包括PE1、P1、P2以及PE2,业务S(原带宽为20Mbps)从PE1的接收端口进入业务转发路径,业务S先后经过P1与P2,最终达到PE2,最后在PE2的发送端口离开业务转发路径,其中,业务S需要减小带宽至10Mbps。具体步骤如下。
501、网管设备获取业务的带宽减小信息,该带宽减小信息携带业务S的业务标识以及目标带宽10Mbps。
本步骤参考步骤401,此处不再赘述。
502、网管设备将带宽减小信息下发给该业务的业务转发路径上的多个网络设备PE1、P1、P2以及PE2。
本步骤参考步骤402,此处不再赘述。
503、该PE1响应于接收到带宽减小信息,减小该业务的业务数据流带宽。
其中,该PE1基于该带宽减小信息,减小注入到业务转发路径内的该业务的信号带宽,实现减小该业务的业务数据流带宽。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该PE1将注入到业务转发路径的20Mbps信号带宽,减小到10Mbps,以实现减小该业务的业务数据流带宽至10Mbps。
504、该PE1基于第一计数器的值,确定起始传输单元。
其中,该第一计数器对应于第一预设映射表,该第一预设映射表用于表示所述第一计数器的值和起始传输单元之间的映射关系。在第一预设映射表中,随着计数器的值的增加,起始传输单元的编号不顺序增加,第一预设映射表中相邻的两个编号分别从时隙总数的不同数值区间内随机选取。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该PE1基于该第一计数器的值,查询该第一预设映射表,得到起始传输单元的编号,从而确定起始传输单元。其中,参见表1所示的第一预设映射表,随着计数器的值的增加,起始传输单元的编号不是顺序增加,而是基于zigzag形式排序,当前计数器的值为4,查询表1,确定起始传输单元的编号为2,将编号为2的传输单元FGBU2作为起始传输单元,若当前计数器的值为5,基于表1可以确定,起始传输单元的编号为12。
表1
计数器的值 起始FGBU的编号
0 0
1 10
2 5
3 15
4 2
5 12
6 7
7 17
8 3
9 13
10 8
11 18
12 1
13 11
14 6
15 16
16 4
17 14
18 9
19 19
505、该PE1判断起始传输单元中是否有空时隙,如果是,执行步骤506,如果否,将第一计数器的值加1,执行步骤504。
其中,通过判断该该起始传输单元中是否有空时隙,可以获知该PE1发送端口的时隙的占用情况,以确定后续空时隙的统计起点,达到精简操作的目的。
506、该PE1在确定起始传输单元中有空时隙的情况下,复制发送端口的时隙配置表,得到备用时隙配置表。
其中,PE1根据接收端口,确定该接收端口对应的发送端口,再根据该发送端口,确定发送端口对应的时隙配置表。其中,该时隙配置表包括业务通道标识以及所占用时隙的时隙号,该业务通道标识用于指示该业务在PE1上所对应的传输通道。在本申请实施例中,PE1的发送端口的时隙配置表中的信息包括:该业务S的业务通道标识(fgclient ID)为2,占用时隙号(fgslot number)为1的时隙fgslot1和时隙号为5的时隙fgslot5,参见表2,表2是PE1发送端口的时隙配置表。本步骤中时隙配置表的复制过程与步骤404同理,在此不作赘述。
表2
Figure BDA0003240246070000131
507、该PE1在备用时隙配置表中,释放该业务标识对应的M个时隙,M为正整数。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在备用时隙配置表中,该业务S的业务通道标识为2,占用时隙号为1的时隙fgslot1和时隙号为5的时隙fgslot5,PE1基于该业务通道标识,确定该业务对应的配置项,从该配置项中,删除业务S在发送端口中占用的fgslot1与fgslot5中的资源信息。
508、该PE1基于该起始传输单元,统计得到备用时隙配置表中的P个空时隙。
该PE1基于该起始传输单元的第一个时隙,对传输周期内的时隙进行遍历,统计得到P个空时隙,其中,P为正整数。举例说明,当起始传输单元是单元编号为2的FGBU2,则统计起点为FGBU2的第一个时隙fgslot25,在传输周期中共统计得到4个空时隙fgslot1、fgslot5、fgslot10与fgslot20,依次将fgslot1编号为1,fgslot5编号为2,将fgslot10编号为3,将fgslot20编号为4,其中,统计以及编号过程参考步骤406,此处不再赘述。
509、该PE1基于统计出的空时隙、目标带宽10Mbps以及预设条件,确定目标时隙fgslot10。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网络设备基于目标带宽10Mbps,从所统计出的P个空时隙中,基于预设条件,确定能够承载该目标带宽10Mbps的N个目标时隙的时隙号。其中,预设条件参考图4所示实施例中的说明。
需要说明的是,该目标时隙的确定过程基于目标时隙的临时时隙号进行,在确定了目标时隙的临时时隙号后,在空时隙的临时时隙号与实际时隙号之间的映射表中,确定目标时隙的实际时隙号。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对于任一个时隙号为j的空时隙,应用公式(2)对应的第二预设条件,对该空时隙进行判断,来确定是否将该空时隙作为目标时隙。其中,P为4,N为1,通过公式(2)进行判断,确定临时时隙号为4的时隙符合该第二预设条件,基于该临时时隙号4,查询上述映射表,得到实际时隙号10,则将fgslot10确定为目标时隙。
510、该PE1将该目标时隙fgslot10配置为该业务S在PE1的发送端口的时隙。
需要说明的是,该配置过程包括:在该时隙配置表内将该业务S和该目标时隙fgslot10关联。例如,在时隙配置表中目标时隙fgslot对应的配置项中,增加该业务的业务通道标识2。
511、该PE1将第一计数器的值加1。
需要说明的是,在执行完步骤508,确定目标时隙以后,即可将第一计数器的值加1,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在确定完目标时隙fgslot10之后,即可将第一计数器的值4加1。
512、该PE1基于发送端口的时隙配置表,与该P1进行时隙协商。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该时隙协商过程可以有下述两种实现方式:
第一种实现方式,发送多次时隙协商请求,每发送一次时隙协商请求,在接收到该时隙协商请求的响应时,再发送下一次时隙协商请求,参见下述过程:
该PE1发送第一条时隙协商请求(fgclient ID=0,fgslot number=1),该第一条时隙协商请求指示P1释放该业务在该P1接收端口占据的fgslot1,该P1响应于接收到该时隙协商请求,在该P1接收端口的时隙配置表中将该业务S对应的配置项删除后,该P1向PE1发送第一条时隙协商响应(fgclient ID=0,fgslot number=1)。
该PE1在接收到第一条时隙协商响应后,发送第二条时隙协商请求(fgclient ID=0,fgslot number=5),该第二条时隙协商请求指示P1释放该业务S在该P1接收端口占据的fgslot5,该P1响应于接收到该第二条时隙协商请求,在该P1接收端口的时隙配置表中将该业务S对应的配置项删除后,该P1向PE1发送第二条时隙协商响应(fgclient ID=0,fgslot number=5)。
该PE1在接收到第二条时隙协商响应后,发送第三条时隙协商请求(fgclient ID=2,fgslot number=10),该第三条时隙协商请求指示P1将该P1接收端口中的该目标时隙fgslot10分配给该业务S,该P1响应于接收到该第三条时隙协商请求,在该P1接收端口的时隙配置表中目标时隙fgslot对应的配置项中增加该业务S的业务通道标识2后,向PE1发送第三条时隙协商响应(fgclient ID=2,fgslot number=10)。
该PE1响应于接收到该第三条时隙协商响应(fgclient ID=2,fgslot number=10)后,在下一个传输周期的前三个传输单元中承载相同的时隙协商生效信息(fgclientID=2),向该P1连续发送,在该传输周期结束后的下一个传输周期,PE1与P1之间的协商完成。
第二种实现方式,发送多次时隙协商请求,每发送一次时隙协商请求,无需在接收到该时隙协商请求的响应后才再发送下一次时隙协商请求,而是连续发送,参见下述过程:
该PE1向该第二网络设备连续发送三条时隙协商请求(fgclient ID=0,fgslotnumber=1)、(fgclient ID=0,fgslot number=5)以及(fgclient ID=2,fgslot number=10),该P1接收到该三条时隙协商请求后,在该P1接收端口的时隙配置表中,释放该业务S占据的fgslot1与fgslot5,在该P1接收端口的时隙配置表中目标时隙fgslot对应的配置项中,增加该业务S的业务通道标识2,完成上述操作后,该P1向该PE1连续发送三条时隙协商响应(fgclient ID=0,fgslot number=1)、(fgclient ID=0,fgslot number=5)以及(fgclient ID=2,fgslot number=10)。
该PE1响应于接收到时隙协商响应(fgclient ID=2,fgslot number=10)后,在下一个传输周期的前三个传输单元中承载相同的时隙协商生效信息(fgclient ID=2),向该P1连续发送,在该传输周期结束后的下一个传输周期,PE1与P1之间的协商完成。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时隙协商请求与时隙协商响应的数量根据业务的时隙配置情况与带宽调整需求决定,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513、该PE1基于所配置的时隙fgslot10传输该业务S的业务数据流。
该PE1基于该时隙fgslot10,以目标带宽10Mbps传输该业务S的业务数据流,该P1的接收端口基于该时隙fgslot10,以10Mbps带宽接收该业务S的业务数据流。
514、该P1与该P2、该P2与该PE2重复上述步骤504至步骤512,完成时隙配置和协商。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该业务S的业务数据流在业务转发路径上经过的多个网络设备中所占用的时隙资源,都在传输周期内中离散,数据传输系统中的各个网络设备的数据缓存压力大大减小。
通过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在该业务需要进行带宽调整时,能够面向业务的带宽需求,重新进行时隙分配,并且在分配过程中保持时隙的离散,能够避免业务的缓存队列过长,缓解转发设备数据缓存的压力,进而提高业务数据传输的效率。
上述图5对应的实施例中,在确定了目标时隙以后对计数器进行了加1操作,而在一些实施例中,该计数器的加1操作在选取起始传输单元之前进行,下面参考图6,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进行举例说明。
601、网管设备获取业务的带宽减小信息,该带宽减小信息携带业务S的业务标识以及目标带宽10Mbps。
本步骤参考步骤501,在此不作赘述。
602、网管设备将带宽减小信息下发给该业务的业务转发路径上的多个网络设备PE1、P1、P2以及PE2。
本步骤参考步骤502,在此不作赘述。
603、该PE1响应于接收到带宽减小信息,减小该业务的业务数据流带宽。
本步骤参考步骤503,在此不作赘述。
604、该PE1将第一计数器的值加1。
605、该PE1基于第一计数器的值,确定起始传输单元。
本步骤参考步骤504,在此不作赘述。
606、该PE1判断起始传输单元中是否有空时隙,如果是,执行步骤506,如果否,将第一计数器的值加1,执行步骤505。
本步骤参考步骤505,在此不作赘述。
607、该PE1在确定起始传输单元中有空时隙的情况下,复制发送端口的时隙配置表,得到备用时隙配置表。
本步骤参考步骤506,在此不作赘述。
608、该PE1在备用时隙配置表中,释放该业务标识对应的M个时隙,M为正整数。
本步骤参考步骤507,在此不作赘述。
609、该PE1基于该起始传输单元,统计得到备用时隙配置表中的P个空时隙。
本步骤参考步骤508,此处不再赘述。
610、该PE1基于统计出的空时隙、目标带宽10Mbps以及预设条件,确定目标时隙fgslot10。
本步骤参考步骤509,此处不再赘述。
611、该PE1将该目标时隙fgslot10配置为该业务S在PE1的发送端口的时隙。
本步骤参考步骤510,此处不再赘述。
612、该PE1基于发送端口的时隙配置表,与该P1进行时隙协商。
本步骤参考步骤512,此处不再赘述。
613、该PE1基于所配置的时隙fgslot10传输该业务S的业务数据流。
本步骤参考步骤513,此处不再赘述
614、该P1与该P2、该P2与该PE2重复上述步骤604至步骤612,完成时隙配置和协商。
通过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在该业务需要进行带宽调整时,能够面向业务的带宽需求,重新进行时隙分配,并且在分配过程中保持时隙的离散,能够避免业务的缓存队列过长,缓解转发设备数据缓存的压力,进而提高业务数据传输的效率。
上述图5对应的实施例中,采用第一计数器,通过查询第一预设映射表,以选定起始传输单元,而在一些实施例中,基于第二计数器来确定起始传输单元,表3是第二计数器对应的第二预设映射表,该第二预设映射表中,随着计数器的值顺序增大,值所对应的传输单元的编号也随之增大。举例说明,第二计数器的值为4,查询表3,确定起始传输单元的编号为4,将编号为4的传输单元FGBU4作为起始传输单元,而在第二计数器的值为5时,基于查询所得到的是编号为5的传输单元。
表3
计数器的值 起始FGBU的编号
0 0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
11 11
12 12
13 13
14 14
15 15
16 16
17 17
18 18
19 19
通过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在该业务需要进行带宽调整时,能够面向业务的带宽需求,重新进行时隙分配,并且在分配过程中保持时隙的离散,能够避免业务的缓存队列过长,缓解转发设备数据缓存的压力,进而提高业务数据传输的效率。
上述图5对应的实施例中,在选取起始传输单元之后,对该起始传输单元进行空时隙判断,基于空时隙判断进行时隙配置表复制以及时隙释放,在一些实施例中,在选取起始传输单元之前,先进行时隙配置表复制以及时隙释放,基于释放后的备用时隙表,选取起始传输单元以及后续时隙资源计算过程,参见图7,具体步骤如下:
701、网管设备获取业务的带宽减小信息,该带宽减小信息携带业务S的业务标识以及目标带宽10Mbps。
本步骤参考步骤501,此处不再赘述。
702、网管将带宽减小信息下发给该业务的业务转发路径上的多个网络设备PE1、P1、P2以及PE2。
本步骤参考步骤502,此处不再赘述。
703、该PE1响应于接收到带宽减小信息,减小该业务的业务数据流带宽。
本步骤参考步骤503,此处不再赘述。
704、该PE1复制PE1的发送端口的时隙配置表,得到备用时隙配置表。
本步骤参考步骤506,此处不再赘述。
705、该PE1在备用时隙配置表中,释放该业务标识对应的M个时隙,M为正整数。
本步骤参考步骤507,此处不再赘述。
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在选取起始传输单元之前,先进行时隙配置表复制以及时隙释放,避免在传输通道中的时隙资源都被占用的情况下,流程陷入死循环,改善时隙配置流程的稳定性,进而提高了数据传输效率。
706、该PE1基于第一计数器的值,确定起始传输单元。
本步骤参考步骤504,此处不再赘述。
707、该第一网络设备判断起始传输单元中是否有空时隙,如果是,执行步骤708,如果否,将第一计数器的值加1,执行步骤706。
本步骤参考步骤505,此处不再赘述。
708、该PE1基于该起始传输单元,统计得到备用时隙配置表中的P个空时隙。
本步骤参考步骤508,此处不再赘述。
709、该PE1基于统计出的空时隙、目标带宽10Mbps以及预设条件,确定目标时隙fgslot10。
本步骤参考步骤509,此处不再赘述。
710、该PE1将该目标时隙fgslot10配置为该业务S在PE1的发送端口的时隙。
本步骤参考步骤510,此处不再赘述。
711、该PE1将第一计数器的值加1。
本步骤参考步骤511,此处不再赘述。
712、该PE1基于发送端口的时隙配置表,与该P1进行时隙协商。
本步骤参考步骤512,此处不再赘述。
713、该PE1基于所配置的时隙fgslot10传输该业务S的业务数据流。
本步骤参考步骤513,此处不再赘述。
714、该P1与该P2、该P2与该PE2重复上述步骤704至步骤712,完成时隙配置和协商。
通过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在该业务需要进行带宽调整时,能够面向业务的带宽需求,重新进行时隙分配,并且在分配过程中保持时隙的离散,能够避免业务的缓存队列过长,缓解转发设备数据缓存的压力,进而提高业务数据传输的效率。
上述图5对应的实施例中,在选取起始传输单元之后,对该起始传输单元进行空时隙判断,在一些实施例中,在选取起始传输单元之前,可以不对起始传输单元进行空时隙判断,参见图8,具体步骤如下:
801、网管设备获取业务的带宽减小信息,该带宽减小信息携带业务S的业务标识以及目标带宽10Mbps。
本步骤参考步骤501,此处不再赘述。
802、网管将带宽减小信息下发给该业务的业务转发路径上的多个网络设备PE1、P1、P2以及PE2。
本步骤参考步骤502,此处不再赘述。
803、该PE1响应于接收到带宽减小信息,减小该业务的业务数据流带宽。
本步骤参考步骤503,此处不再赘述。
804、该PE1基于第一计数器的值,确定起始传输单元。
本步骤参考步骤504,此处不再赘述。
805、该PE1复制PE1发送端口的时隙配置表,得到备用时隙配置表。
本步骤参考步骤506,此处不再赘述。
806、该PE1在备用时隙配置表中,释放该业务标识对应的M个时隙,M为正整数。
本步骤参考步骤507,此处不再赘述。
807、该PE1基于该起始传输单元,统计得到备用时隙配置表中的P个空时隙。
本步骤参考步骤508,此处不再赘述。
808、该PE1基于统计出的空时隙、目标带宽10Mbps以及预设条件,确定目标时隙fgslot10。
本步骤参考步骤509,此处不再赘述。
809、该PE1将该目标时隙fgslot10配置为该业务S在PE1的发送端口的时隙。
本步骤参考步骤510,此处不再赘述。
810、该PE1将第一计数器的值加1。
本步骤参考步骤511,此处不再赘述。
811、该PE1基于发送端口的时隙配置表,与该P1进行时隙协商。
本步骤参考步骤512,此处不再赘述。
812、该PE1基于所配置的时隙fgslot10传输该业务S。
本步骤参考步骤513,此处不再赘述。
813、该P1与该P2、该P2与该PE2重复上述步骤804至步骤811,完成时隙配置和协商。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不对起始传输单元进行空时隙计算,可以简化时隙配置的过程,进而提升了数据传输的效率。
通过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在该业务需要进行带宽调整时,能够面向业务的带宽需求,重新进行时隙分配,并且在分配过程中保持时隙的离散,能够避免业务的缓存队列过长,缓解转发设备数据缓存的压力,进而提高业务数据传输的效率。
上述图5所对应的实施例中,网络设备PE1接收到网管设备下发的带宽调整信息后,确定带宽减小所需的时隙配置信息,在一些实施例中,网管设备接收到带宽调整信息,基于带宽调整信息进行,确定带宽减小所需的时隙配置信息后,再向业务传输路径上的多个网络设备下发带宽减小所需的时隙配置信息,业务转发路径上的多个网络设备接收到该带宽调整所需的时隙配置信息,完成时隙配置过程与时隙协商过程,参见图9,具体步骤如下:
901、网管设备获取业务S的带宽减小信息。
本步骤参考步骤501,此处不再赘述。
902、网管设备基于该带宽减小信息,确定该业务的业务转发路径上各个网络设备的至少一个目标时隙。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基于带宽减小信息,为各个网络设备确定目标时隙的过程参见上述实施例中网络设备确定目标时隙的过程。对于网管设备来说,可以在获取到带宽减小信息后,基于各个网络设备的时隙配置表来进行上述过程,在此不做赘述。
903、该网管设备基于所确定的目标时隙,更新各个网络设备的时隙配置表。
904、该网管设备将更新后的时隙配置表分别下发给网络设备PE1、P1、P2以及PE2。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以网管设备采用时隙配置表的方式下发目标时隙为例进行说明,在一些实施例中,网管设备还采用其他方式进行下发,例如,下发时隙配置项等方式,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其中,网管设备向PE1下发更新后的时隙配置表的同时,向PE1下发带宽调整启动指令,该带宽调整启动指令用于指示该首节点PE1开始该业务S的带宽调整过程。
905、PE1、P1、P2以及PE2接收更新后的时隙配置表。
906、该PE1基于更新后的时隙配置表,对本地的时隙配置表进行更新,与该P1进行时隙协商。
其中,PE1响应于带宽调整启动指令,基于更新后的时隙配置表,将目标时隙fgslot10配置为该业务S在PE1的发送端口的时隙,具体配置步骤参考步骤510,此处不再赘述。本步骤参考步骤512,此处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P1、P2以及PE2接收到网管设备下发的时隙配置表之后,不立即进行时隙配置操作,而是在接收到业务转发路径上其他节点的时隙协商请求后,再基于网管设备下发的时隙配置表,进行时隙配置。
907、该PE1基于所配置的时隙fgslot10传输该业务S的业务数据流。
本步骤参考步骤513,此处不再赘述。
908、该P1与该P2、该P2与PE2执行时隙协商过程。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由网管设备完成时隙配置信息的计算,由网络设备基于网管设备的计算结果,来进行时隙配置和网络设备之间的协商,以完成带宽调整,通过上述过程,集中利用了网管设备的强大计算能力,进一步提高了数据传输的效率。
上述图4至图9对应的实施例中,是对业务带宽减小的场景进行示例性说明,而在业务带宽增大的场景下,网管设备会触发业务转发路径上的末节点,来开启带宽调整流程。参见图10,对于一个四节点的数据传输网络(PE1/P1/P2/PE2),业务S(原带宽为10Mbps)从PE1进入业务转发路径,业务S先后经过P1与P2,最终达到PE2,最后在PE2离开业务转发路径,此时,网管设备会触发PE2来启动带宽调整流程。如图10中的流程所示,网管设备向PE1、P1、P2与PE2下发对应的带宽增大信息,并且,向PE2发送带宽调整启动指令,PE2在接收到该带宽调整启动指令后,执行上述目标时隙的确定过程,并在确定目标时隙后,与P2进行时隙协商,在时隙协商成功后,P2执行上述目标时隙的确定过程,并在确定目标时隙后,与P1进行时隙协商,以此类推,直到该业务转发路径上各个网络设备均进行了带宽调整,则实现了业务带宽的增大。以PE2与P2之间的带宽调整过程为例,具体步骤如下:
该PE2接收到网管设备下发的带宽增大信息,并响应于网管设备下发的带宽调整启动指令,确定目标时隙。该业务S进行带宽增大前,在P2的发送端口与PE2的接收端口之间的业务转发路径上,占用fgslot10,该业务S在该业务转发路径上的业务链路标识(fgclient ID)为2,通过计算得出,该业务S进行带宽增大后,需要在P2的发送端口与PE2的接收端口之间的业务转发路径上占用的目标时隙为fgslot1与fgslot5。其中,该目标时隙fgslot1与fgslot5的具体确定过程参考上述图4至图9对应的实施例,此处不做赘述。
该PE2向P2发送时隙协商请求(fgclient ID=2),指示P2开启时隙协商过程。该P2接响应于收到PE2发送的时隙协商请求(fgclient ID=2),开启时隙协商过程。该P2向PE2发送第一条时隙协商请求(fgclient ID=0,fgslot number=10),指示PE2释放该业务S在该PE2接收端口占据的fgslot10,PE2响应于接收到第一条时隙协商请求,将PE2接收端口中fgslot10的时隙资源释放,再向该P2发送第一条时隙协商响应(fgclient ID=0,fgslotnumber=10)。
该P2响应于收到第一条时隙协商响应,向PE2发送第二条时隙协商请求信息(fgclient ID=2,fgslot number=1),指示PE2将该PE2接收端口中的该目标时隙fgslot1分配给该业务S。该PE2响应于接收到该第二条时隙协商请求,在该PE2接收端口的时隙配置表中目标时隙fgslot对应的配置项中,增加该业务S的业务链路标识2,并向该P2发送第二条时隙协商响应(fgclient ID=2,fgslot number=1)。
该P2响应于接收到第二条时隙协商响应,向PE2发送第三条时隙协商请求信息(fgclient ID=2,fgslot number=5),指示PE2将该PE2接收端口中的该目标时隙fgslot5分配给该业务S。PE2响应于接收到该第三条时隙协商请求,该PE2将PE2接收端口中目标时隙fgslot5对应的时隙资源分配给业务S,并向该P2发送第三条时隙协商响应(fgclient ID=2,fgslot number=5)。
该P2响应于接收到第三条该时隙协商响应(fgclient ID=2,fgslot number=5),在下一个传输周期的前三个传输单元中承载相同的时隙协商生效信息(fgclient ID=2,fgslot number=4095),向该PE2连续发送,在该传输周期结束后的下一个传输周期,P2与PE2之间的协商完成,该业务S的业务数据流以增大后的带宽20Mbps在该P2的发送端口与该PE2的接收端口之间传输。
P2与P1之间的时隙协商过程、P1与PE1之间的时隙协商过程与上述过程同理,此处不再赘述。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由网管设备完成时隙配置信息计算的基础上,能够实现业务带宽增大的需求,提高数据传输的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11,由控制器302和设备转发组件303可以共同实现该数据传输方法,例如,控制器302执行数据传输方法中目标时隙的确定过程,在确定目标时隙后,将其配置给设备转发组件303,以基于配置的时隙,来实现业务数据流的转发。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由网络设备的控制器完成计算过程,网管设备和网络设备之间的交互信息量大大减少,缓解了网管设备数据处理的压力。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12,还可以由控制器302获取带宽调整信息,并下发给设备转发组件303,由该设备转发组件303来进行目标时隙的确定过程并基于确定的目标时隙来实现业务数据流的转发。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由网络设备的设备转发组件完成计算,对控制器的资源占用可以进一步减小,从而提高数据传输的效率。
通过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在该业务需要进行带宽调整时,能够面向业务的带宽需求,重新进行时隙分配,并且在分配过程中保持时隙的离散,能够避免业务的缓存队列过长,缓解转发设备数据缓存的压力,进而提高业务数据传输的效率。
图1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3所示,数据传输装置1300包括信息确定模块1301、可用时隙确定模块1302、目标时隙确定模块1303以及传输模块1304。
该信息确定模块1301,用于确定待调整的业务以及该业务的目标带宽;
该可用时隙确定模块1302,用于确定该网络设备的发送端口的可用时隙,该可用时隙包括空时隙和该业务占用的时隙;
该目标时隙确定模块1303,用于基于该可用时隙总数、该目标带宽以及预设条件,确定目标时隙,所述预设条件用于使所确定的时隙在所述可用时隙中离散;
该传输模块1304,用于基于该目标时隙对该业务的业务数据流进行传输。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信息确定模块1301用于执行下述任一项:
基于网管设备发送的带宽调整信息,确定该业务以及该业务的目标带宽,该带宽调整信息指示该业务以及该业务的目标带宽;
在该网络设备与另一网络设备基于该业务和该目标带宽协商成功后,确定该业务以及该业务的目标带宽。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可用时隙确定模块1302用于:
基于该发送端口的时隙配置表,确定该业务占用的时隙;
确定该传输周期中的起始传输单元,在该时隙配置表中,统计该时隙配置表中的空时隙,该时隙配置表用于表示时隙和业务之间的关系;
将该空时隙和该业务占用的时隙作为该可用时隙,该起始传输单元为该传输周期中的任一个传输单元。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可用时隙确定模块1302用于:
复制该发送端口的时隙配置表,得到备用时隙配置表,在该备用时隙配置表中,释放该业务占用的时隙;
基于该传输周期中的起始传输单元,统计该备用时隙配置表中的空时隙,将统计得到的空时隙作为该可用时隙,该起始传输单元为该传输周期中的任一个传输单元。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数据传输装置1300还包括:
时隙编号模块,用于基于该可用时隙的的实际时隙号进行重新编号,得到该可用时隙的时隙号。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目标时隙确定模块1303包括:
第一确定单元,用于对于任一可用时隙,基于该可用时隙总数、该目标带宽,判断该可用时隙的时隙号是否满足第一预设条件;
若该可用时隙的时隙号满足该第一预设条件,则将该可用时隙确定为目标时隙;
其中,该第一预设条件为:
[(P+1-j)×N]Mod P<N
其中,P是可用时隙总数,j是可用时隙的时隙号,N是所述目标带宽,P、j以及N都为正整数。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目标时隙确定模块1303包括:
第二确定单元,用于对于任一可用时隙,基于该可用时隙总数、该目标带宽,判断该可用时隙的时隙号是否满足第二预设条件;
若该可用时隙的时隙号满足该第二预设条件,则将该可用时隙确定为目标时隙;
其中,该第二预设条件为:
(j×N)Mod P<M
其中,P是可用时隙总数,j是可用时隙的时隙号,N是该目标带宽,P、j以及N都为正整数。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数据传输装置1300还包括:
空时隙判断模块,用于确定该起始传输单元是否包括空时隙,该起始传输单元为该传输周期中的任一个传输单元;
在该起始传输单元包括空时隙的情况下,该可用时隙确定模块用于执行该确定该网络设备的发送端口的可用时隙的步骤;
计数器增加模块,用于在该起始传输单元不包括空时隙的情况下,将计数器的值加1。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数据传输装置1300还包括:
起始单元确定模块,用于基于该计数器的值,确定起始传输单元,该起始传输单元为该传输周期中与该计数器的值对应的传输单元。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计数器对应于预设映射表,该预设映射表用于表示该计数器的值和起始传输单元之间的映射关系。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数据传输装置1300还包括:
协商模块,用于基于该目标时隙与该业务的业务转发路径上的相邻网络设备进行协商;
该传输模块1304用于:在协商成功后,基于该目标时隙对该业务的业务数据流进行传输。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装置1300在进行数据传输时,仅以上述各功能模块的划分进行举例说明,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而将上述功能分配由不同的功能模块完成,即将装置的内部结构划分成不同的功能模块,以完成以上描述的全部或者部分功能。另外,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装置与数据传输方法实施例属于同一构思,其具体实现过程详见方法实施例,这里不再赘述。
本发明中术语“第一”“第二”等字样用于对作用和功能基本相同的相同项或相似项进行区分,应理解,“第一”、“第二”、“第n”之间不具有逻辑或时序上的依赖关系,也不对数量和执行顺序进行限定。还应理解,尽管以下描述使用术语第一、第二等来描述各种元素,但这些元素不应受术语的限制。这些术语只是用于将一元素与另一元素区别分开。例如,在不脱离各种所述示例的范围的情况下,第一网络设备可以被称为第二网络设备,并且类似地,第二网络设备可以被称为第一网络设备。第一网络设备和第二网络设备都可以是网络设备,并且在某些情况下,可以是单独且不同的网络设备。
本发明中术语“至少一个”的含义是指一个或多个,本发明中术语“多个”的含义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例如,多个网络设备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网络设备。
以上描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各种等效的修改或替换,这些修改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在上述实施例中,可以全部或部分地通过软件、硬件、固件或者其任意组合来实现。当使用软件实现时,可以全部或部分地以程序产品的形式实现。该程序产品包括一个或多个程序指令。在计算设备上加载和执行该程序指令时,全部或部分地产生按照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流程或功能。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以通过硬件来完成,也可以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完成,该程序可以存储于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上述提到的存储介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磁盘或光盘等。
以上所述,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29)

1.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由网络设备执行,所述方法包括:
确定待调整的业务以及所述业务的目标带宽;
确定所述网络设备的发送端口的可用时隙,所述可用时隙包括空时隙和所述业务占用的时隙;
基于所述可用时隙总数、所述目标带宽以及预设条件,确定目标时隙,所述预设条件用于使所确定的时隙在所述可用时隙中离散;
基于所述目标时隙对所述业务的业务数据流进行传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待调整的业务以及所述业务的目标带宽包括下述任一项:
基于网管设备发送的带宽调整信息,确定所述业务以及所述业务的目标带宽,所述带宽调整信息指示所述业务以及所述业务的目标带宽;
在所述网络设备与另一网络设备基于所述业务和所述目标带宽协商成功后,确定所述业务以及所述业务的目标带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网络设备的发送端口的可用时隙包括:
基于所述发送端口的时隙配置表,确定所述业务占用的时隙;
确定所述传输周期中的起始传输单元,在所述时隙配置表中,统计所述时隙配置表中的空时隙,所述时隙配置表用于表示时隙和业务之间的关系;
将所述空时隙和所述业务占用的时隙作为所述可用时隙,所述起始传输单元为所述传输周期中的任一个传输单元。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网络设备的发送端口的可用时隙包括:
复制所述发送端口的时隙配置表,得到备用时隙配置表,在所述备用时隙配置表中,释放所述业务占用的时隙;
基于所述传输周期中的起始传输单元,统计所述备用时隙配置表中的空时隙,将统计得到的空时隙作为所述可用时隙,所述起始传输单元为所述传输周期中的任一个传输单元。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基于所述可用时隙的的实际时隙号进行重新编号,得到所述可用时隙的时隙号。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可用时隙总数、所述目标带宽以及预设条件,确定目标时隙包括:
对于任一可用时隙,基于所述可用时隙总数、所述目标带宽,判断所述可用时隙的时隙号是否满足第一预设条件;
若所述可用时隙的时隙号满足所述第一预设条件,则将所述可用时隙确定为目标时隙;
其中,所述第一预设条件为:
[(P+1-j)×N]ModP<N
其中,P是可用时隙总数,j是可用时隙的时隙号,N是所述目标带宽,P、j以及N都为正整数。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可用时隙总数、所述目标带宽以及预设条件,确定目标时隙包括:
对于任一可用时隙,基于所述可用时隙总数、所述目标带宽,判断所述可用时隙的时隙号是否满足第二预设条件;
若所述可用时隙的时隙号满足所述第二预设条件,则将所述可用时隙确定为目标时隙;
其中,所述第二预设条件为:
(j×N)ModP<N
其中,P是可用时隙总数,j是可用时隙的时隙号,N是所述目标带宽,P、j以及N都为正整数。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确定网络设备的发送端口的可用时隙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确定所述起始传输单元是否包括空时隙,所述起始传输单元为所述传输周期中的任一个传输单元;
在所述起始传输单元包括空时隙的情况下,执行所述确定所述网络设备的发送端口的可用时隙的步骤;
在所述起始传输单元不包括空时隙的情况下,将计数器的值加1。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确定起始传输单元是否包括空时隙之前还包括:
基于所述计数器的值,确定起始传输单元,所述起始传输单元为所述传输周期中与所述计数器的值对应的传输单元。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计数器对应于预设映射表,所述预设映射表用于表示所述计数器的值和起始传输单元之间的映射关系。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计数器的值,确定起始传输单元之前,还包括:
将所述计数器的值加1。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基于所述可用时隙总数、所述目标带宽以及预设条件,确定目标时隙之后,还包括:
将所述计数器的值加1。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可用时隙总数、所述目标带宽以及预设条件,确定目标时隙之后,还包括:
基于所述目标时隙与所述业务的业务转发路径上的相邻网络设备进行协商;
基于所述目标时隙对所述业务的业务数据流进行传输包括:在协商成功后,基于所述目标时隙对所述业务的业务数据流进行传输。
14.一种数据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由网络设备执行,所述装置包括:
信息确定模块,用于确定待调整的业务以及所述业务的目标带宽;
可用时隙确定模块,用于确定所述网络设备的发送端口的可用时隙,所述可用时隙包括空时隙和所述业务占用的时隙;
目标时隙确定模块,用于基于所述可用时隙总数、所述目标带宽以及预设条件,确定目标时隙,所述预设条件用于使所确定的时隙在所述可用时隙中离散;
传输模块,用于基于所述目标时隙对所述业务的业务数据流进行传输。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信息确定模块用于执行下述任一项:
基于网管设备发送的带宽调整信息,确定所述业务以及所述业务的目标带宽,所述带宽调整信息指示所述业务以及所述业务的目标带宽;
在所述网络设备与另一网络设备基于所述业务和所述目标带宽协商成功后,确定所述业务以及所述业务的目标带宽。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可用时隙确定模块用于:
基于所述发送端口的时隙配置表,确定所述业务占用的时隙;
确定所述传输周期中的起始传输单元,在所述时隙配置表中,统计所述时隙配置表中的空时隙,所述时隙配置表用于表示时隙和业务之间的关系;
将所述空时隙和所述业务占用的时隙作为所述可用时隙,所述起始传输单元为所述传输周期中的任一个传输单元。
17.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可用时隙确定模块用于:
复制所述发送端口的时隙配置表,得到备用时隙配置表,在所述备用时隙配置表中,释放所述业务占用的时隙;
基于所述传输周期中的起始传输单元,统计所述备用时隙配置表中的空时隙,将统计得到的空时隙作为所述可用时隙,所述起始传输单元为所述传输周期中的任一个传输单元。
18.根据权利要求16或1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时隙编号模块,用于基于所述可用时隙的的实际时隙号进行重新编号,得到所述可用时隙的时隙号。
19.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时隙确定模块包括:
第一确定单元,用于对于任一可用时隙,基于所述可用时隙总数、所述目标带宽,判断所述可用时隙的时隙号是否满足第一预设条件;
若所述可用时隙的时隙号满足所述第一预设条件,则将所述可用时隙确定为目标时隙;
其中,所述第一预设条件为:
[(P+1-j)×N]ModP<N
其中,P是可用时隙总数,j是可用时隙的时隙号,N是所述目标带宽,P、j以及N都为正整数。
20.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时隙确定模块包括:
第二确定单元,用于对于任一可用时隙,基于所述可用时隙总数、所述目标带宽,判断所述可用时隙的时隙号是否满足第二预设条件;
若所述可用时隙的时隙号满足所述第二预设条件,则将所述可用时隙确定为目标时隙;
其中,所述第二预设条件为:
(j×N)ModP<N
其中,P是可用时隙总数,j是可用时隙的时隙号,N是所述目标带宽,P、j以及N都为正整数。
21.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空时隙判断模块,用于确定所述起始传输单元是否包括空时隙,所述起始传输单元为所述传输周期中的任一个传输单元;
在所述起始传输单元包括空时隙的情况下,所述可用时隙确定模块用于执行所述确定所述网络设备的发送端口的可用时隙的步骤;
计数器增加模块,用于在所述起始传输单元不包括空时隙的情况下,将计数器的值加1。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起始单元确定模块,用于基于所述计数器的值,确定起始传输单元,所述起始传输单元为所述传输周期中与所述计数器的值对应的传输单元。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计数器对应于预设映射表,所述预设映射表用于表示所述计数器的值和起始传输单元之间的映射关系。
24.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计数器增加模块用于将所述计数器的值加1。
25.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计数器增加模块,用于将所述计数器的值加1。
2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协商模块,用于基于所述目标时隙与所述业务的业务转发路径上的相邻网络设备进行协商;
所述传输模块用于:在协商成功后,基于所述目标时隙对所述业务的业务数据流进行传输。
27.一种计算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设备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至少一段程序代码,所述至少一段程序代码由所述处理器加载并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
28.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用于存储至少一段程序代码,所述至少一段程序代码用于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
29.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其特征在于,当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所述计算机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
CN202111016037.XA 2021-08-31 2021-08-31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Pending CN11576646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016037.XA CN115766460A (zh) 2021-08-31 2021-08-31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016037.XA CN115766460A (zh) 2021-08-31 2021-08-31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766460A true CN115766460A (zh) 2023-03-07

Family

ID=853319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016037.XA Pending CN115766460A (zh) 2021-08-31 2021-08-31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766460A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688499A (zh) * 2013-03-15 2014-03-2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光通道数据单元odu业务传送装置和方法
CN108632061A (zh) * 2017-03-20 2018-10-0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带宽调整方法及装置
CN111327391A (zh) * 2018-12-17 2020-06-23 深圳市中兴微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时分复用方法及装置、系统、存储介质
US20210083943A1 (en) * 2018-05-31 2021-03-18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djusting bandwidth of transmission channel in flexible ethernet
CN112636883A (zh) * 2019-09-24 2021-04-0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业务处理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688499A (zh) * 2013-03-15 2014-03-2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光通道数据单元odu业务传送装置和方法
CN108632061A (zh) * 2017-03-20 2018-10-0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带宽调整方法及装置
US20210083943A1 (en) * 2018-05-31 2021-03-18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djusting bandwidth of transmission channel in flexible ethernet
CN111327391A (zh) * 2018-12-17 2020-06-23 深圳市中兴微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时分复用方法及装置、系统、存储介质
CN112636883A (zh) * 2019-09-24 2021-04-0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业务处理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2317523B1 (ko) 패킷 제어 방법 및 네트워크 기기
JP7140862B2 (ja) フレキシブルイーサネットに基づいてサービスフローを送信するための方法および装置、ならびに通信システム
US7881244B2 (en) Scalable IP-services enabled multicast forwarding with efficient resource utilization
WO2015058698A1 (en) Data forwarding
US11785113B2 (en) Client service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CN109842868B (zh) 一种帧聚合、网络设置帧发送方法及设备
US8284791B2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load balancing of management traffic over a link aggregation group
WO2015058699A1 (en) Data forwarding
KR101748750B1 (ko) Sdn 기반 무선 가상 네트워크 환경에서 트래픽 변화를 고려한 대역폭 제어 장치 및 방법
WO2017148446A1 (zh) 一种网络资源调度方法、设备、系统以及网络节点
US8233795B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medium access control in an optical packet-switched network and the network thereof
WO2020244422A1 (zh) 队列拥塞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WO2021098425A1 (zh) 配置业务的服务质量策略方法、装置和计算设备
WO2021022806A1 (zh) 一种网络业务集中处理的网络系统、方法及通信设备
US8456983B2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arranging link resource fragments
US11153214B2 (en) In service flow capability update in guaranteed bandwidth multicast network
CN115766460A (zh)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2422434A (zh) Ipfix消息处理方法及其应用、asic芯片
US20200068636A1 (en) Multi-connection access point
CN114598745B (zh) 通信方法及装置
Sivaraman et al. A reservation protocol for broadcast WDM networks and stability analysis
McKinnon et al. Performance analysis of broadcast WDM networks under IP traffic
CN117544877B (zh) 基于全光网络的低时延通信方法
Liu et al. An information filtering method for Link16 system based on fresh-keeping degree
CN115878306A (zh) Hqos的限速方法、装置、单板及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