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775983B - 一种骨表面残余应力分布测试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骨表面残余应力分布测试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775983B
CN108775983B CN201810713482.3A CN201810713482A CN108775983B CN 108775983 B CN108775983 B CN 108775983B CN 201810713482 A CN201810713482 A CN 201810713482A CN 108775983 B CN108775983 B CN 10877598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epth
strain
formula
residual stress
slo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713482.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775983A (zh
Inventor
张勇波
王俊玲
崔轶
黄裕梁
王治华
傅惠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ngshan Ouxun Marine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hang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hang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Beihang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810713482.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775983B/zh
Publication of CN10877598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77598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77598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775983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LMEASURING FORCE, STRESS, TORQUE, WORK, MECHANICAL POWER, MECHANICAL EFFICIENCY, OR FLUID PRESSURE
    • G01L5/00Apparatus for, or methods of, measuring force, work, mechanical power, or torque,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purposes
    • G01L5/0047Apparatus for, or methods of, measuring force, work, mechanical power, or torque,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purposes measuring forces due to residual stress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Investigating Strength Of Materials By Application Of Mechanical Stres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骨表面残余应力分布测试方法:步骤1建立了骨不同深度应力与应变的关系;步骤2建立了骨的应力与深度的关系;步骤3通过等式变换消除了实验最终要测的未知量,引入了柔度系数这一量,建立了应变与柔度系数和待求系数的关系并通过有限元模型计算出了柔度系数;步骤4通过改进的实验测得了应变值;步骤5通过实验测得了骨这一各向异性材料横向和纵向的弹性模量;步骤6通过求出的柔度系数和实验测得的应变解出了待求系数,从而最终求出了骨表面残余应力与深度的关系。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通过独创的实验手段和建模结合的方式,提出了一种新的测量骨表面残余应力分布的测试方法,能够较为准确地测量骨表面附近残余应力分布。

Description

一种骨表面残余应力分布测试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实验力学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骨表面残余应力分布测试方法。
【背景技术】
在人体的组织和器官当中,残余应力普遍存在并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组织和器官在其生长、重构和形态变化的过程中均会产生相应的残余应力。而反过来,这些残余应力在组织器官生长、重构和形态变化过程中将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样,残余应力在骨结构的生长、成形和日常修复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骨表面残余应力的分布研究对于骨组织成长与重建机理研究对于治疗相应的骨科疾病,研制仿生骨结构至关重要。但是由于目前缺乏表面残余应力的有效测量手段,相关研究才刚刚起步。
随着残余应力在部分生物结构中的存在、形成和作用逐渐被人们了解和认识,部分生物组织中残余应力的测量手段和方法也在不断发展。但是,由于生物组织往往具有各向异性,非线性,粘弹性,同时在不同层间性质还会发生变化,几何结构也比工程构件更为复杂;并且生物组织离体后残余应力可能会发生变化,材料预处理方式,选取的材料体积等都可能极大地影响实验结果,这就给传统的残余应力的测试方法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到目前为止,骨头里的残余应力主要通过X射线衍射来进行研究。但是研究表明,辐射剂量和样品中含水量都会影响这种方法的实验精度。据此,我们提出了一种骨表面残余应力分布测试方法,该方法用一个逐渐加深的槽来研究牛股骨表面附近不同深度层的残余应力,克服了X射线衍射法的缺陷。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骨表面残余应力分布测试方法,即在骨表面引入一个逐渐加深的槽,在骨头中,残余应力σ垂直于槽并随着深度x以某种关系变化。这个槽的产生释放了残余应力,使得物体表面产生了垂直于槽的应变ε,这通常可以通过安装在槽位置附近(根据需要也可以安装在对面)的应变片测量出来。测得的应变随深度变化的数值可以和计算模型一起,用于计算残余应力σ随深度的变化规律。
本发明为一种骨表面残余应力分布测试方法,它包含以下六个步骤:
步骤1、建立应力与应变的关系
假设残余应力在z方向是均匀分布的,残余应力能够通过以下公式与应变联系起来
式中,ε(ai)是槽深度为ai时测得的应变值,函数G(x,ai)给出了在槽深度为ai时深度x处单位应力的应变响应。
步骤2、建立残余应力与深度的关系
残余应力与深度的关系可以近似为
式中,Aj是待求系数,n是槽深度方向上被划分的单元数量,Uj(x)是单位脉冲,当深度x满足aj-1≤x≤aj时,Uj(x)=1;当x满足x≤aj-1,x≥aj时,Uj(x)=0。
步骤3、求解柔度系数Cij
将式(2)代入式(1),得到
式中Cij表示柔度矩阵公式,它可以表示为
式中,E为弹性模量。
从式(1)和式(4)可知,矩阵中的元素Cij代表在aj-1≤x≤aj时,不同增量下,单位应力引起的表面上的应变,即当槽在深度方向有i个增量单元时,在第j个增量单元上施加单位应力,此时表面上的应变响应就是柔度系数Cij
如图2所示,Cij的值可以通过建立槽的有限元模型,然后逐步施加单位应力计算出来,通过删除单元格来模拟槽深度的扩展。但是这种方法只能获得同一厚度平面的平均应力,而无法得到在同一个厚度沿切口方向的应力分布。因此本方法将每个厚度平面分解为多个相互平行的单元,逐个分别施加单位应力,求解每个单元应力对于表面位移的贡献。如图3所示,通过反解位移传递函数矩阵的形式就能获得残余应力沿切口方向分布的情况,再以逐步递进加深切口的方式,得到残余应力沿厚度方向变化情况,从而组合得到整个切割面的三维残余应力分布。
步骤4、用骨头进行切槽实验测量骨头不同深度处的应变
将牛股骨先进行处理,除去末端和软组织,将其浸泡在5%磷酸盐缓冲溶液(PBS)中48小时;然后将其固定在夹具上,将试件连同固定它的夹具在室温下浸入水箱中,在试件上方安装切槽装置;对试件的表面进行检查,寻找一个平坦的区域并绘制该区域的平坦度示意图;接下来确定预期要开的槽大致所处的表面区域,这个区域在槽长度内的平均平坦度必须在0.013毫米内,然后标记这个区域;暂时取出试件,用氰基丙烯酸酯胶粘剂将应变片附着在预期要开的槽附近的表面上,应变片的边缘距槽的边缘1毫米;等待涂层干燥后,将试件放回水箱,调整预期要开的槽的方向以确保其水平,将试件浸没在水箱中24小时以进一步水合,使得试件温度与周围大量水的温度保持平衡;在切槽之前,检查应变读数的热稳定性,在实验持续时间内,应变的波动不超过2με。
确定所要开的槽的长度、位置和深度。使用精确的平移台设置槽的深度。以小于每分钟10转的速度手动转动钻杆并平移立铣刀来切槽。槽经过十步最终被加深到0.61毫米,前六次每次加深0.051毫米,后四次每次加深0.076毫米。在每个切槽步骤后,在沿着槽长度的四个位置测量实际深度,并取这些值的平均值作为槽的实际深度,槽的深度需达到0.0025毫米的精确度。对应于有限元模型中的这个深度的应变值通过测得的应变与深度关系插值得到。
步骤5、计算纵向弹性模量EL和横向弹性模量ET
将来自骨头的不同深度层的试件仔细研磨,然后室温下在5%磷酸盐缓冲盐溶液中储存48h。接下来将这些试件放在跨度为8毫米的微型三点弯装置中进行弯曲后测量挠度。用一个100倍显微镜观察每个试件的中点挠度,中点挠度与中点弯矩有如下关系
式中ω表示试件中点的位移,M表示试件中点的弯矩,l表示微型三点弯装置的跨度,E表示弹性模量,I表示试件截面的惯性矩。E的值可以通过式(5)求出来,在骨头的横向和纵向分别截取试件进行测试,可以分别求出横向和纵向弹性模量ET和EL
步骤6、求解骨表面不同深度层的残余应力
将式(3)表示为{{ε}=[C]{A},根据步骤3测得的柔度系数Cij和步骤4测得的应变可以解得式(2)中的系数Aj
{A}=([C]T[C])-1CTmeas} (6)
将Aj代入式(2)即可求出骨表面残余应力与深度的关系。
通过上述六个步骤,最终达到了骨表面残余应力分布测试的目的。其中步骤1建立了骨不同深度应力与应变的关系;步骤2建立了骨的应力与深度的关系;步骤3通过等式变换消除了实验最终要测的未知量,引入了柔度系数这一量,建立了应变与柔度系数和待求系数的关系并通过有限元模型计算出了柔度系数;步骤4通过改进的实验测得了应变值;步骤5通过实验测得了骨这一各向异性材料横向和纵向的弹性模量;步骤6通过求出的柔度系数和实验测得的应变解出了待求系数,从而最终求出了骨表面残余应力与深度的关系。
本发明一种骨表面残余应力分布测试方法的有益效果是:通过独创的实验手段和建模结合的方式,提出了一种新的测量骨表面残余应力分布的测试方法,能够较为准确地测量骨表面附近残余应力分布。
【附图说明】
图1为本方法流程图
图2为在不同深度施加单位应力以求出柔度矩阵Cij示意图。
图3为在深度和切口方向同时分割单元然后施加单位应力以求出柔度矩阵Cij示意图。
图4为进行切槽实验的装置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详细说明。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骨表面残余应力分布测试方法,如图1所示,它包括以下六个步骤:
步骤一:建立应力与应变的关系
假设残余应力在z方向是均匀分布的,残余应力与应变的关系一般表示为
式中,ε(ai)是槽深度为ai时测得的应变值,函数G(x,ai)给出了在槽深度为ai时深度x处单位应力的应变响应。
步骤二:建立应力与深度的关系
残余应力与深度的关系可以近似为
式中,Aj是待求系数,Uj(x)是单位脉冲,当深度x满足aj-1≤x≤aj时,Uj(x)=1;当x满足x≤aj-1,x≥aj时,Uj(x)=0。
步骤三:用有限元模型求解柔度系数Cij
将式(8)代入式(7),得到
式中Cij表示柔度矩阵公式,它可以表示为
式中,E为弹性模量。
采用有限元程序建立一个有限元模型来测定逐渐加深的狭槽的柔度系数Cij。槽经过十步最终被加深到最终深度。如图3所示,将切口沿着槽的深度方向和切口方向分割成多个相互平行的单元,柔度系数Cij的值通过在每个单元上一步一步施加一个单位应力计算出来。通过删除单元格来模拟槽深度的扩展,用位移数据来计算应变。
步骤四:用骨头进行切槽实验测量应变
将牛股骨进行处理,除去末端和软组织,然后将其在5%磷酸盐缓冲溶液(PBS)中浸泡48小时。每个试件长度在125到150毫米之间,横截面宽度为50毫米到75毫米。接下来,将试件固定在定制的夹具上,使其稳定夹持试件并且使切槽能够在两个方向精确地调整倾斜角度。然后,将试件连同固定它的夹具在室温下浸入水箱,在试件上方安装一个定制的切槽装置。这个装置是由精密移动平台和导管组成,精密移动平台用来控制导管在x、y、z三个方向上精密移动,导管用来安装显微镜和钻头等其他装置。将显微镜管以紧密配合的方式滑入装置的导管中,并对试件的表面进行检查以找到一个平坦的区域。接下来,取出显微镜管,将位移探头滑入导管中,用来绘制该区域的平坦度示意图。通过调整试件的位置和倾斜度,可以确定预期要开的槽大致所处的表面区域,使得这个区域在槽长度内的平均平坦度在0.013毫米内,然后用防水墨水标记这个区域。暂时从水箱中取出试件,用氰基丙烯酸酯胶粘剂将应变片附着在预期要开的槽附近的表面上,应变片的边缘距槽的边缘1毫米。将应变片及其末端覆盖一层聚氨酯涂层用以防水,并将切槽的区域暂时遮挡以防止被涂层覆盖。等待20分钟涂层干燥后,将试件放回水箱,调整预期要开的槽的方向以确保其水平。将试件浸没在水箱中24小时以进一步水合,使得试件温度与周围大量水的温度保持平衡。在切槽之前,检查应变读数的热稳定性。在实验持续时间内,应变的波动不超过2με。
确定所要开的槽的长度、位置和深度。切槽是通过将带有立铣刀的钻杆滑动到图4所示的导管中来进行的。使用精确的平移台(y方向)来设置槽的深度。通过以小于每分钟10转的速度手动转动钻杆并使用另一个平移台在z方向逐渐平移立铣刀来切槽。槽经过十步最终被加深到0.61毫米,前六次每次加深0.051毫米,后四次每次加深0.076毫米。经过预实验验证,采用这个数值进行实验效果最好,当然,采用其他数值也能得出结果。实验中每一次加深过后槽的实际深度并不与有限元模型中一模一样。因此在每个切槽步骤后,在沿着槽长度的四个位置测量实际深度,并取这些值的平均值作为槽的实际深度,槽的深度需达到0.0025毫米的精确度。对应于有限元模型中的这个深度的应变值通过测得的应变与深度关系插值得到。
步骤五:计算纵向弹性模量EL和横向弹性模量ET
骨材料被认为是各向异性的,本方法通过实验来求与深度相关的EL和ET的值而不是采用其他人得到的骨头的弹性模量值。将来自不同骨头的不同深度层的长度为9毫米左右、矩形截面宽为1毫米左右、厚度为0.4到0.5毫米的试件仔细研磨,然后在室温下储存在5%磷酸盐缓冲盐溶液48小时后中。将这些试件放在跨度为8毫米的微型三点弯装置中进行测试。用一个100倍显微镜观察每个试件的中点挠度,由式(5)可得
式中ω表示试件中点的位移,M表示试件中点的弯矩,l表示微型三点弯装置的跨度,E表示弹性模量,I表示试件截面的惯性矩。E的值可以通过式(11)求出来,在骨头的横向和纵向分别截取试件进行测试,可以分别求出横向和纵向弹性模量ET和EL
步骤六:求解残余应力
将式(9)表示为{{ε}=[C]{A},根据步骤三测得的柔度系数Cij和步骤四测得的应变可以解得式(8)中的系数Aj
{A}=([C]T[C])-1CTmeas} (12)
将Aj代入式(8)即可求出骨表面不同深度的残余应力。

Claims (1)

1.一种骨表面残余应力分布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含以下六个步骤:
步骤1、建立应力与应变的关系
假设残余应力在z方向是均匀分布的,残余应力能够通过以下公式与应变联系起来
式中,ε(ai)是槽深度为ai时测得的应变值,函数G(x,ai)给出了在槽深度为ai时深度x处单位应力的应变响应;
步骤2、建立残余应力与深度的关系
残余应力与深度的关系可以近似为
式中,Aj是待求系数,n是槽深度方向上被划分的单元数量,Uj(x)是单位脉冲,当深度x满足aj-1≤x≤aj时,Uj(x)=1;当x满足x≤aj-1,x≥aj时,Uj(x)=0;
步骤3、求解柔度系数Cij
将式(2)代入式(1),得到
式中Cij表示柔度矩阵公式,它可以表示为
式中,E为弹性模量;
从式(1)和式(4)可知,矩阵中的元素Cij代表在aj-1≤x≤aj时,不同增量下,单位应力引起的表面上的应变,即当槽在深度方向有i个增量单元时,在第j个增量单元上施加单位应力,此时表面上的应变响应就是柔度系数Cij
Cij的值可以通过建立槽的有限元模型,然后逐步施加单位应力计算出来,通过删除单元格来模拟槽深度的扩展,但是这种方法只能获得同一厚度平面的平均应力,而无法得到在同一个厚度沿切口方向的应力分布;因此将每个厚度平面分解为多个相互平行的单元,逐个分别施加单位应力,求解每个单元应力对于表面位移的贡献;通过反解位移传递函数矩阵的形式就能获得残余应力沿切口方向分布的情况,再以逐步递进加深切口的方式,得到残余应力沿厚度方向变化情况,从而组合得到整个切割面的三维残余应力分布;
步骤4、用牛股骨进行切槽实验测量骨头不同深度处的应变
将牛股骨先进行处理,除去末端和软组织,将其浸泡在5%磷酸盐缓冲溶液中48小时;然后将其固定在夹具上,将试件连同固定它的夹具在室温下浸入水箱中,在试件上方安装切槽装置;对试件的表面进行检查,寻找一个平坦的区域并绘制该区域的平坦度示意图;接下来确定预期要开的槽大致所处的表面区域,这个区域在槽长度内的平均平坦度必须在0.013毫米内,然后标记这个区域;暂时取出试件,用氰基丙烯酸酯胶粘剂将应变片附着在预期要开的槽附近的表面上,应变片的边缘距槽的边缘1毫米;等待涂层干燥后,将试件放回水箱,调整预期要开的槽的方向以确保其水平,将试件浸没在水箱中24小时以进一步水合,使得试件温度与周围大量水的温度保持平衡;在切槽之前,检查应变读数的热稳定性,在实验持续时间内,应变的波动不超过2με;
确定所要开的槽的长度、位置和深度;使用精确的平移台设置槽的深度;以小于每分钟10转的速度手动转动钻杆并平移立铣刀来切槽;槽经过十步最终被加深到0.61毫米,前六次每次加深0.051毫米,后四次每次加深0.076毫米;在每个切槽步骤后,在沿着槽长度的四个位置测量实际深度,并取这些值的平均值作为槽的实际深度,槽的深度需达到0.0025毫米的精确度;对应于有限元模型中的这个深度的应变值通过测得的应变与深度关系插值得到;
步骤5、计算纵向弹性模量EL和横向弹性模量ET
将来自牛股骨的不同深度层的试件仔细研磨,然后室温下在5%磷酸盐缓冲盐溶液中储存48h;接下来将这些试件放在跨度为8毫米的微型三点弯装置中进行弯曲后测量挠度;用一个100倍显微镜观察每个试件的中点挠度,中点挠度与中点弯矩有如下关系
式中ω表示试件中点的位移,M表示试件中点的弯矩,l表示微型三点弯装置的跨度,E表示弹性模量,I表示试件截面的惯性矩;E的值可以通过式(5)求出来,在牛股骨的横向和纵向分别截取试件进行测试,可以分别求出横向和纵向弹性模量ET和EL
步骤6、求解骨表面不同深度层的残余应力
将式(3)表示为{{ε}=[C]{A},根据步骤3测得的柔度系数Cij和步骤4测得的应变可以解得式(2)中的系数Aj
{A}=([C]T[C])-1CTmeas} (6)
将Aj代入式(2)即可求出骨表面残余应力与深度的关系。
CN201810713482.3A 2018-07-03 2018-07-03 一种骨表面残余应力分布测试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877598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713482.3A CN108775983B (zh) 2018-07-03 2018-07-03 一种骨表面残余应力分布测试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713482.3A CN108775983B (zh) 2018-07-03 2018-07-03 一种骨表面残余应力分布测试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775983A CN108775983A (zh) 2018-11-09
CN108775983B true CN108775983B (zh) 2019-05-03

Family

ID=640310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713482.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8775983B (zh) 2018-07-03 2018-07-03 一种骨表面残余应力分布测试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77598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095213B (zh) * 2019-05-31 2020-12-15 南京工程学院 一种薄板工件残余应力测试计算方法
CN110243516B (zh) * 2019-06-05 2021-01-01 中铝材料应用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实时测试板材内部残余应力分布的方法
CN113358257A (zh) * 2021-06-22 2021-09-07 南京工程学院 一种测量残余应力的钻孔位移法
CN115255509B (zh) * 2022-09-29 2023-01-24 中铝材料应用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表征薄板内部残余应力的薄板切割装置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033297A (zh) * 2012-12-10 2013-04-10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一研究所 残余应力沿深度分布分析仪
CN103557971A (zh) * 2013-11-05 2014-02-05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西安飞机设计研究所 一种结构残余应力的测量方法
CN104236768A (zh) * 2014-09-05 2014-12-24 盐城工学院 一种基于有限元校正系数的钻孔法测量残余应力的方法
CN107764453A (zh) * 2017-10-16 2018-03-06 南京工业大学 基于应变变化和反推法的铣削加工零件表面残余应力测量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033297A (zh) * 2012-12-10 2013-04-10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一研究所 残余应力沿深度分布分析仪
CN103557971A (zh) * 2013-11-05 2014-02-05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西安飞机设计研究所 一种结构残余应力的测量方法
CN104236768A (zh) * 2014-09-05 2014-12-24 盐城工学院 一种基于有限元校正系数的钻孔法测量残余应力的方法
CN107764453A (zh) * 2017-10-16 2018-03-06 南京工业大学 基于应变变化和反推法的铣削加工零件表面残余应力测量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775983A (zh) 2018-11-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775983B (zh) 一种骨表面残余应力分布测试方法
Ladd et al. Finite‐element modeling of trabecular bone: Comparison with mechanical testing and determination of tissue modulus
CN109117540B (zh) 一种解决大坝混凝土力学参数反演不唯一性的概率统计分析方法
Chanda et al. Tissue anisotropy modeling using soft composite materials
Hoffler et al. An application of nanoindentation technique to measure bone tissue lamellae properties
Samani et al. An inverse problem solution for measuring the elastic modulus of intact ex vivo breast tissue tumours
Hu et al. Soft-tissue material properties under large deformation: Strain rate effect
CN107271460B (zh) 一种多孔材料内部水分饱和度变化空间分布的定量表征方法
Miri et al. Nanoscale viscoelasticity of extracellular matrix proteins in soft tissues: A multiscale approach
Slim et al. On the determination of Young’s modulus of thin films with impulse excitation technique
Jirousek Nanoindentation of human trabecular bone–tissue mechanical properties compared to standard engineering test methods
Sgambitterra et al. Brazilian disk test and digital image correlation: a methodology for the mechanical characterization of brittle materials
CN106872272A (zh) 一种主动脉夹层膜片组织力学属性测定装置及其方法
Vasoya et al. Finite size and geometrical non-linear effects during crack pinning by heterogeneities: An analytical and experimental study
CN104299103A (zh) 一种陶质文物病害的评估方法
Burca et al. A new bridge technique for neutron tomography and diffraction measurements
CN106323763A (zh) 一种槟榔纤维柔软度测定方法
Xue et al. Biomechanical modeling of rice seedling stalk based on multi-scale structure and heterogeneous materials
Tyson et al. Effective modulus for crack size measurement with SE (T) specimens using unloading compliance
Barros et al. Experimental validation of a topological derivative-based crack growth control method using digital image correlation
JP5947036B2 (ja) コンクリート等弾性係数が不知の材料のuci法による測定方法
Nelson et al. Lung Mechanics: Material Characterization of Pulmonary Constituents for an Experimentally Informed Computational Pipeline
Novak et al. Comparative study of the ASTM E1050 standard for different impedance tube lengths
Yang et al. Parylene-based strain sensors for bone
Yeo et al. Optical fibre sensors for the measurement of concrete sample properties following exposure to freeze/thaw test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202

Address after: 315100 b-211-47, Kexin building, 655 bachelor Road, Yinzhou District, Ningbo City, Zhejia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NINGBO ZHIZHENG WEIYI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100191 No. 37,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Xueyuan Road

Patentee before: BEIHANG University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320

Address after: 315733 Wanshoutang Industrial Zone, Hepu Town, Xiangshan County, Ningbo City, Zhejia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Xiangshan Ouxun Marine Equipment Co.,Ltd.

Address before: 315100 b-211-47, Kexin building, 655 bachelor Road, Yinzhou District, Ningbo City, Zhejia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NINGBO ZHIZHENG WEIYI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Ltd.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0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