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773411B - 一种转向拉杆摆臂 - Google Patents

一种转向拉杆摆臂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773411B
CN108773411B CN201810589044.0A CN201810589044A CN108773411B CN 108773411 B CN108773411 B CN 108773411B CN 201810589044 A CN201810589044 A CN 201810589044A CN 108773411 B CN108773411 B CN 10877341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eering linkage
gap
swing arm
bushing
skelet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589044.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773411A (zh
Inventor
李刚
章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nhui Jianghuai Automobile Group Corp
Original Assignee
Anhui Jianghuai Automobile Group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nhui Jianghuai Automobile Group Corp filed Critical Anhui Jianghuai Automobile Group Corp
Priority to CN201810589044.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773411B/zh
Publication of CN10877341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77341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77341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77341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7/00Steering linkage; Stub axles or their mountings
    • B62D7/20Links, e.g. track rod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teering Devices For Bicycles And Motorcy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转向拉杆摆臂,包括摆臂本体、骨架和滑动轴承,摆臂本体与骨架嵌件注塑成型;骨架包括骨架主体、滑动轴承座、第一转向拉杆衬套和第二转向拉杆衬套;滑动轴承座豁口、第一转向拉杆衬套豁口和第二转向拉杆衬套豁口的几何中心所构成的三角形的重心与骨架的重心相重合;滑动轴承嵌固在滑动轴承座内。本发明在骨架上通过嵌件注塑成型工艺的形成摆臂本体,成本低。而且骨架主体上的各豁口有利于改善转向拉杆摆臂受力不均的问题,从而提高转向拉杆摆臂的使用寿命。

Description

一种转向拉杆摆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转向系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转向拉杆摆臂。
背景技术
对于具有双前桥转向系统的车辆而言,与两个前桥相对应的前桥车轮的转动由前桥车轮各自的主动垂臂驱动。车辆转向时两个前桥车轮按一定的比例渐进转向,以使得两个前桥运动协调,减小轮胎的磨损。
双前桥转向系统中还设有转向拉杆摆臂以及两个转向拉杆,转向拉杆摆臂上设有滑动轴承以及用于与转向拉杆转动连接的转向拉杆孔。两个转向拉杆的一端与转向拉杆摆臂上不同的转向拉杆孔转动连接,两个转向拉杆的另一端分别与两个前桥车轮的主动垂臂相连接。通过转向拉杆孔的位置设置,可调整前桥车轮转向时的传动比例。
现有的双前桥转向系统的转向拉杆摆臂制造工艺如下:先在钢材上加工出滑动轴承孔和转向拉杆孔,再将滑动轴承装配至滑动轴承孔内。制得的转向拉杆摆臂包括具有滑动轴承孔和转向拉杆孔的摆臂本体以及滑动轴承。对于不同的车型的这种结构的转向拉杆摆臂,需要使用不同的工装夹具加工滑动轴承孔和转向拉杆孔,导致转向拉杆摆臂的成本较高。此外,现有的转向拉杆摆臂易因受力不均导致使用寿命缩短。
因此,如何提供一种成本低,使用寿命长的双前桥转向系统的转向拉杆摆臂成为本领域亟需解决的技术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成本低,使用寿命长的双前桥转向系统的转向拉杆摆臂的新技术方案。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转向拉杆摆臂。
该转向拉杆摆臂包括摆臂本体、骨架和滑动轴承,所述摆臂本体与所述骨架嵌件注塑成型;其中,
所述骨架包括骨架主体、滑动轴承座、第一转向拉杆衬套和第二转向拉杆衬套,所述骨架主体上设有滑动轴承座豁口、第一转向拉杆衬套豁口和第二转向拉杆衬套豁口,所述滑动轴承座与所述滑动轴承座豁口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转向拉杆衬套与所述第一转向拉杆衬套豁口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转向拉杆衬套与所述第二转向拉杆豁口固定连接;
所述滑动轴承座豁口、所述第一转向拉杆衬套豁口和所述第二转向拉杆衬套豁口的几何中心所构成的三角形的重心与所述骨架的重心相重合;
所述滑动轴承嵌固在所述滑动轴承座内。
可选地,所述骨架主体上位于所述滑动轴承座豁口、所述第一转向拉杆衬套豁口和所述第二转向拉杆衬套豁口以外的边缘处设有翻边。
可选地,所述翻边位于所述骨架主体的同一侧。
可选地,所述骨架主体上设有减重孔。
可选地,所述第一转向拉杆衬套豁口相较于所述第二转向拉杆衬套豁口邻近所述滑动轴承座豁口;
所述减重孔包括第一减重孔和第二减重孔,所述第一减重孔位于所述滑动轴承座豁口和所述第一转向拉杆衬套豁口之间,所述第二减重孔位于所述第一转向拉杆衬套豁口和所述第二转向拉杆衬套豁口之间;
所述第一减重孔的尺寸大于所述第二减重孔的尺寸。
可选地,所述滑动轴承座豁口和所述第一转向拉杆衬套豁口之间设有多个所述第一减重孔,且多个所述第一减重孔的重心位于同一直线上。
可选地,所述第一转向拉杆衬套豁口和所述第二转向拉杆衬套豁口之间设置有多个所述第二减重孔,且多个所述第二减重孔环绕所述第一转向拉杆衬套豁口设置。
可选地,所述滑动轴承座包括圆筒状的轴承座主体和位于所述轴承座主体的两个底面上的端部,所述端部自所述轴承座主体的端面朝向远离所述轴承座主体的方向延伸,且所述端部的长度方向上的表面暴露在外。
可选地,所述轴承座主体的外表面具有顺次排布的第一嵌合段、连接段和第二嵌合段;
所述第一嵌合段和所述第二嵌合段上均设有环向凸起,所述连接段被设置为用于与所述骨架主体相连接。
可选地,所述摆臂本体的长度方向上的表面上设有网格状的加强筋。
本发明的转向拉杆摆臂以骨架作为嵌件,在骨架上通过嵌件注塑成型工艺的形成摆臂本体,这种转向拉杆摆臂相对于现有的转向拉杆摆臂成本低。而且通过对转向拉杆摆臂的骨架主体上的各豁口的位置设计,有利于改善转向拉杆摆臂受力不均的问题,从而提高转向拉杆摆臂的使用寿命。
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及其优点将会变得清楚。
附图说明
被结合在说明书中并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并且连同其说明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的原理。
图1为本公开转向拉杆摆臂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公开转向拉杆摆臂实施例的爆炸图。
图3为本公开转向拉杆摆臂的骨架主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公开转向拉杆摆臂的滑动轴承座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示如下:
摆臂本体-1,加强筋-10,骨架-2,骨架主体-21,滑动轴承座豁口-211,第一转向拉杆衬套豁口-212,第二转向拉杆衬套豁口-213,翻边-214,第一减重孔-215,第二减重孔-216,滑动轴承座-22,轴承座主体-221,第一嵌合段-2211,连接段-2212,第二嵌合段-2213,端部-222,第一转向拉杆衬套-23,第二转向拉杆衬套-24,滑动轴承-3。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照附图来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应注意到: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发明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
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说明书的一部分。
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例子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例子可以具有不同的值。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为了解决现有的转向拉杆摆臂的成本较高和使用寿命短的问题,本公开提供了一种转向拉杆摆臂。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公开的转向拉杆摆臂包括摆臂本体1、骨架2和滑动轴承3。摆臂本体1与骨架2嵌件注塑成型。本公开的转向拉杆摆臂可按照如下方式制造:以骨架2为嵌件,采用嵌件注塑成型工艺形成摆臂本体1,再将滑动轴承3嵌入滑动轴承座22内。骨架2整体可被摆臂本体1全部包覆,或者,骨架2的部分可外露在摆臂本体1外。通常,骨架2可为金属材质。
骨架2包括骨架主体21、滑动轴承座22、第一转向拉杆衬套23和第二转向拉杆衬套24。骨架主体21上设有滑动轴承座豁口211、第一转向拉杆衬套豁口212和第二转向拉杆衬套豁口213。滑动轴承座22与滑动轴承座豁口211固定连接,第一转向拉杆衬套23与第一转向拉杆衬套豁口212固定连接,第二转向拉杆衬套24与第二转向拉杆豁口213固定连接。上述固定连接可通过焊接或胶粘等方式实现。通常,滑动轴承座22、第一转向拉杆衬套23和第二转向拉杆衬套24可具有相类似的外形,例如,三者均具有套筒状形状等。滑动轴承座22上用于安装滑动轴承3的孔可为圆柱形孔,第一转向拉杆衬套23和第二转向拉杆衬套24上用于与转向拉杆相连接的孔可为锥形孔。
滑动轴承座豁口211、第一转向拉杆衬套豁口212和第二转向拉杆衬套豁口213的几何中心所构成的三角形的重心与骨架2的重心相重合。这种设置有利于提高转向拉杆摆臂工作时受力的均匀性。
滑动轴承3嵌固在滑动轴承座22内。
本发明的转向拉杆摆臂以骨架2作为嵌件,在骨架2上通过嵌件注塑成型工艺的形成摆臂本体1,这种转向拉杆摆臂相对于现有的转向拉杆摆臂成本低。而且通过对转向拉杆摆臂的骨架主体21上的各豁口的位置设计,有利于改善转向拉杆摆臂受力不均的问题,从而提高转向拉杆摆臂的使用寿命。
在本公开转向拉杆摆臂的一个实施例中,骨架主体21上位于滑动轴承座豁口211、第一转向拉杆衬套豁口212和第二转向拉杆衬套豁口213以外的边缘处设有翻边214。翻边214不但有利于提高骨架2和摆臂本体1之间的结合力,还有利于提高转向拉杆摆臂的整体强度。
进一步地,翻边214位于骨架主体21的同一侧。这样,翻边214朝向骨架主体21的同一侧弯折,有利于进一步地提高骨架2和摆臂本体1之间的结合力以及转向拉杆摆臂的强度。
在本公开转向拉杆摆臂的一个实施例中,骨架主体21上设有减重孔。
进一步地,第一转向拉杆衬套豁口212相较于第二转向拉杆衬套豁口213邻近滑动轴承座豁口211。也即是,第一转向拉杆衬套豁口212的几何中心与滑动轴承座豁口211的几何中心之间的连线短于第二转向拉杆衬套豁口213的几何中心与滑动轴承座豁口211的几何中心之间的连线。
减重孔包括第一减重孔215和第二减重孔216。第一减重孔215位于滑动轴承座豁口211和第一转向拉杆衬套豁口212之间,第二减重孔216位于第一转向拉杆衬套豁口212和第二转向拉杆衬套豁口213之间。第一减重孔215的尺寸大于第二减重孔216的尺寸。减重孔可起到减重的作用,而且有利于增加骨架主体21与摆臂本体1之间的结合力。此外,减重孔的排布方式和尺寸有利于进一步地改善转向拉杆摆臂受力不均的问题,从而提高转向拉杆摆臂的使用寿命。
更进一步地,滑动轴承座豁口211和第一转向拉杆衬套豁口212之间设有多个第一减重孔215,且多个第一减重孔215的重心位于同一直线上,以更有效地改善转向拉杆摆臂受力不均的问题。
更进一步地,第一转向拉杆衬套豁口212和第二转向拉杆衬套豁口213之间设置有多个第二减重孔216,且多个第二减重孔216环绕第一转向拉杆衬套豁口212设置,以更有效地改善转向拉杆摆臂受力不均的问题。
在本公开转向拉杆摆臂的一个实施例中,为了提高滑动轴承座22的结构强度以及方便滑动轴承3的安装,滑动轴承座22包括圆筒状的轴承座主体221和位于轴承座主体221的两个底面上的端部222。端部222自轴承座主体221的端面朝向远离轴承座主体221的方向延伸,且端部222的长度方向上的表面暴露在外。上述“端部222的长度方向”是指不同于端部222的厚度方向的端部222的表面的方向。上述“暴露在外”是指端部222的长度方向上的表面未被摆臂本体1所包覆,而是与外界相接触。
具体实施时,第一转向拉杆衬套23和第二转向拉杆衬套24均可具有滑动轴承座22相类似的结构,即转向拉杆衬套具有圆筒状的衬套主体和位于衬套主体的两个底面上的衬套端部,衬套端部自衬套主体的表面朝向远离衬套主体的方向延伸,且衬套端部的长度方向上的表面暴露在外。上述“衬套端部的长度方向”是指不同于衬套端部的厚度方向的衬套端部的表面的方向。上述“暴露在外”是指衬套端部的长度方向上的表面未被摆臂本体1所包覆,而是与外界相接触。
进一步地,轴承座主体221的外表面具有顺次排布的第一嵌合段2211、连接段2212和第二嵌合段2213。第一嵌合段2211和第二嵌合段2213上均设有环向凸起,以更好地与摆臂本体1结合在一起。连接段2212可与骨架主体21相连接。
在本公开转向拉杆摆臂的一个实施例中,摆臂本体1的长度方向上的表面上设有网格状的加强筋10。网格状的加强筋10有利于更有效地增加转向拉杆摆臂的强度。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公开的转向拉杆摆臂,下面,以图2中示出的实施例为例进行说明:
如图中所示,转向拉杆摆臂包括摆臂本体1、骨架2和滑动轴承3。摆臂本体1与骨架2嵌件注塑成型。摆臂本体1的长度方向上的表面上设有网格状的加强筋10。
骨架2包括骨架主体21、滑动轴承座22、第一转向拉杆衬套23和第二转向拉杆衬套24。滑动轴承3嵌固在滑动轴承座22内。骨架主体21上设有滑动轴承座豁口211、第一转向拉杆衬套豁口212和第二转向拉杆衬套豁口213,骨架主体21上位于滑动轴承座豁口211、第一转向拉杆衬套豁口212和第二转向拉杆衬套豁口213以外的边缘处设有翻边214。滑动轴承座22与滑动轴承座豁口211焊接在一起,第一转向拉杆衬套23与第一转向拉杆衬套豁口212焊接在一起,第二转向拉杆衬套24与第二转向拉杆豁口213焊接在一起。滑动轴承座豁口211、第一转向拉杆衬套豁口212和第二转向拉杆衬套豁口213的几何中心所构成的三角形的重心与骨架2的重心相重合。翻边214位于骨架主体21的同一侧。第一转向拉杆衬套豁口212相较于第二转向拉杆衬套豁口213邻近滑动轴承座豁口211。滑动轴承座豁口211和第一转向拉杆衬套豁口212之间设有多个第一减重孔215,第一转向拉杆衬套豁口212和第二转向拉杆衬套豁口213之间设有多个第二减重孔216。第一减重孔215的尺寸大于第二减重孔216的尺寸。多个第一减重孔215的重心位于同一直线上,多个第二减重孔216环绕第一转向拉杆衬套豁口212设置。
滑动轴承座22包括圆筒状的轴承座主体221和位于轴承座主体221的两个底面上的端部222。端部222自轴承座主体221的端面朝向远离轴承座主体221的方向延伸,且端部222的长度方向上的表面暴露在外。轴承座主体221的外表面具有顺次排布的第一嵌合段2211、连接段2212和第二嵌合段2213,第一嵌合段2211和第二嵌合段2213上均设有环向凸起,连接段2212可与骨架主体21相连接。第一转向拉杆衬套23具有圆筒状的第一衬套主体和位于第一衬套主体的两个底面上的第一衬套端部,第一衬套端部自第一衬套主体的表面朝向远离第一衬套主体的方向延伸,且第一衬套端部的长度方向上的表面暴露在外。第一衬套主体的外表面具有顺次排布的嵌合段、连接段和嵌合段,嵌合段上设有环向凸起,连接段可与骨架主体21相连接。第二转向拉杆衬套24具有圆筒状的第二衬套主体和位于第二衬套主体的两个底面上的第二衬套端部,第二衬套端部自第二衬套主体的表面朝向远离第二衬套主体的方向延伸,且第二衬套端部的长度方向上的表面暴露在外。第二衬套主体的外表面具有顺次排布的嵌合段、连接段和嵌合段,嵌合段上设有环向凸起,连接段可与骨架主体21相连接。
虽然已经通过例子对本发明的一些特定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以上例子仅是为了进行说明,而不是为了限制本发明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可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对以上实施例进行修改。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来限定。

Claims (10)

1.一种转向拉杆摆臂,其特征在于,包括摆臂本体、骨架和滑动轴承,所述摆臂本体与所述骨架嵌件注塑成型;其中,
所述骨架包括骨架主体、滑动轴承座、第一转向拉杆衬套和第二转向拉杆衬套,所述骨架主体上设有滑动轴承座豁口、第一转向拉杆衬套豁口和第二转向拉杆衬套豁口,所述滑动轴承座与所述滑动轴承座豁口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转向拉杆衬套与所述第一转向拉杆衬套豁口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转向拉杆衬套与所述第二转向拉杆豁口固定连接;
所述滑动轴承座豁口、所述第一转向拉杆衬套豁口和所述第二转向拉杆衬套豁口的几何中心所构成的三角形的重心与所述骨架的重心相重合;
所述滑动轴承嵌固在所述滑动轴承座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向拉杆摆臂,其特征在于,所述骨架主体上位于所述滑动轴承座豁口、所述第一转向拉杆衬套豁口和所述第二转向拉杆衬套豁口以外的边缘处设有翻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向拉杆摆臂,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边位于所述骨架主体的同一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向拉杆摆臂,其特征在于,所述骨架主体上设有减重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转向拉杆摆臂,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向拉杆衬套豁口相较于所述第二转向拉杆衬套豁口邻近所述滑动轴承座豁口;
所述减重孔包括第一减重孔和第二减重孔,所述第一减重孔位于所述滑动轴承座豁口和所述第一转向拉杆衬套豁口之间,所述第二减重孔位于所述第一转向拉杆衬套豁口和所述第二转向拉杆衬套豁口之间;
所述第一减重孔的尺寸大于所述第二减重孔的尺寸。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转向拉杆摆臂,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轴承座豁口和所述第一转向拉杆衬套豁口之间设有多个所述第一减重孔,且多个所述第一减重孔的重心位于同一直线上。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转向拉杆摆臂,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向拉杆衬套豁口和所述第二转向拉杆衬套豁口之间设置有多个所述第二减重孔,且多个所述第二减重孔环绕所述第一转向拉杆衬套豁口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向拉杆摆臂,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轴承座包括圆筒状的轴承座主体和位于所述轴承座主体的两个底面上的端部,所述端部自所述轴承座主体的端面朝向远离所述轴承座主体的方向延伸,且所述端部的外端面暴露在外。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转向拉杆摆臂,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座主体的外表面具有顺次排布的第一嵌合段、连接段和第二嵌合段;
所述第一嵌合段和所述第二嵌合段上均设有环向凸起,所述连接段被设置为用于与所述骨架主体相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中所述的转向拉杆摆臂,其特征在于,所述摆臂本体的长度方向上的表面上设有网格状的加强筋。
CN201810589044.0A 2018-06-08 2018-06-08 一种转向拉杆摆臂 Active CN10877341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589044.0A CN108773411B (zh) 2018-06-08 2018-06-08 一种转向拉杆摆臂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589044.0A CN108773411B (zh) 2018-06-08 2018-06-08 一种转向拉杆摆臂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773411A CN108773411A (zh) 2018-11-09
CN108773411B true CN108773411B (zh) 2019-11-05

Family

ID=640256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589044.0A Active CN108773411B (zh) 2018-06-08 2018-06-08 一种转向拉杆摆臂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773411B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273116A (ja) * 2005-03-29 2006-10-12 Iseki & Co Ltd 走行車両
CN201432720Y (zh) * 2009-07-23 2010-03-31 安徽华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重型汽车的双前桥转向传动机构
CN201597497U (zh) * 2010-02-12 2010-10-06 陕西同力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工程桥梁运输车
JP2012096599A (ja) * 2010-10-29 2012-05-24 Toyota Motor Corp 車輪角度調整装置
CN103921640A (zh) * 2014-04-14 2014-07-16 湖南易通汽车配件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集成式双横臂扭杆弹簧独立悬架前轴总成
CN106114619A (zh) * 2016-09-05 2016-11-16 江铃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及其过渡臂总成装置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273116A (ja) * 2005-03-29 2006-10-12 Iseki & Co Ltd 走行車両
CN201432720Y (zh) * 2009-07-23 2010-03-31 安徽华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重型汽车的双前桥转向传动机构
CN201597497U (zh) * 2010-02-12 2010-10-06 陕西同力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工程桥梁运输车
JP2012096599A (ja) * 2010-10-29 2012-05-24 Toyota Motor Corp 車輪角度調整装置
CN103921640A (zh) * 2014-04-14 2014-07-16 湖南易通汽车配件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集成式双横臂扭杆弹簧独立悬架前轴总成
CN106114619A (zh) * 2016-09-05 2016-11-16 江铃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及其过渡臂总成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773411A (zh) 2018-11-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960542B1 (en) Shock absorber
US8376647B2 (en) Ball joint and production method therefor
US8388000B2 (en) Control arm, and method of producing a control arm
US20150283595A1 (en) Method for Producing a Chassis Link
US9321317B2 (en) Vehicle component
CN109843601B (zh) 加强的车轴接头
US9561699B2 (en) Chassis link for a motor vehicle
JP2018177207A (ja) 自動車サスペンション用のスタビライザリンク
CN115384616A (zh) 一种汽车用铸铝转向节及汽车
CN108773411B (zh) 一种转向拉杆摆臂
AU632209B2 (en) Composite brake drum with improved locating means for reinforcement assembley
CN112009566B (zh) 一种3d打印后转向节、制作方法、悬架系统及汽车
CN211001547U (zh) 一种汽车转向节及汽车
CN116552635A (zh) 增材仿生转向节及其制造方法、车辆
CN111994168B (zh) 一种3d打印后转向节、制作方法、悬架系统及汽车
KR102034080B1 (ko) 차량용 너클
CN208664875U (zh) 一种汽车扭转梁及安装结构
CN105946486B (zh) 拖曳臂
CN210852632U (zh) 一种乘用车转向节
CN109311078B (zh) 制造至少部分由金属合金构成的部件的方法及优化方法
CN210191585U (zh) 一种汽车转向控制臂的安装支架
CN206691196U (zh) 一种汽车助力转向节
CN107901704A (zh) 一种后桥支架、后桥支架装配总成结构及车辆
CN108068883A (zh) 一种轻质汽车转向节
CN210881528U (zh) 复合材料轮毂及预埋螺套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230601 No. 99 Ziyun Road, Hefei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Anhui Province

Applicant after: Anhui Jianghuai Automobile Group Limited by Share Ltd

Address before: 230601 No. 669 Shixin Road, Taohua Industrial Park, Hefei City, Anhui Province

Applicant before: Anhui Jianghuai Automobile Group Limited by Share Ltd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