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766985B -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766985B
CN108766985B CN201810541563.XA CN201810541563A CN108766985B CN 108766985 B CN108766985 B CN 108766985B CN 201810541563 A CN201810541563 A CN 201810541563A CN 108766985 B CN108766985 B CN 10876698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splay
area
pixel opening
region
display pan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541563.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766985A (zh
Inventor
杨星星
彭涛
王永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ha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ha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ha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ha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541563.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766985B/zh
Publication of CN10876698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76698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76698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76698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包括多个沿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排布且面积相同的像素开口区;显示区划分为第一显示区和比第一显示区面积小的第二显示区,第二显示区包括弧形边缘,非显示区位于第一显示区和第二显示区的外围;在第二显示区的弧形边缘和非显示区之间还包括过渡区,至少部分像素开口区位于过渡区且至少部分像素开口区与弧形边缘交叠;在过渡区,沿第一方向排布且相邻的像素开口之间的距离为D0,在第一显示区,沿第一方向排布且相邻的像素开口区之间的距离为D1;在第二显示区,沿第一方向排布且相邻的像素开口区之间的距离为D2,其中,D1≤D2<D0。如此,既可改善边缘锯齿现象又能增大屏占比。

Description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带有显示面板的显示装置的用途越来越广泛,使得人们对显示面板的要求越来越多样化,不再只满足于显示面板的大尺寸、高清晰度等常规的性能指标,也对显示面板的外形有了更多样化的要求,因此出现了异形显示面板。
显示面板的出现突破了显示面板单一矩形结构的局限性,不但使得显示效果更加多样化,而且使得显示面板的应用途径也越来越广泛,已经成功应用到诸如手表、眼镜或智能手环之类的可穿戴的电子设计中。相较于常规显示屏,异形显示屏的主要区别在于其显示区域呈现非矩形的特殊形状,例如具有弧形边缘,而一般来说,显示屏中的像素单元多为矩形结构或者其他较为规则的结构,因此在显示过程中,弧形边缘处通常会呈现锯齿现象,影响显示效果。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通过在弧形边缘和非显示区之间的过渡区中设置像素开口的方式,改善显示过程中出现的边缘锯齿现象,同时还有利于增大显示区的面积,提高屏占比。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有如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具有显示区和非显示区,所述显示区包括多个沿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排布的像素开口区,各所述像素开口区的面积相同,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交叉;
所述显示区划分为第一显示区和至少一个比所述第一显示区面积小的第二显示区,所述第二显示区包括弧形边缘,所述非显示区位于所述第一显示区和所述第二显示区的外围;
在所述第二显示区的所述弧形边缘和所述非显示区之间还包括过渡区,至少部分所述像素开口区位于所述过渡区且至少部分所述像素开口区与所述弧形边缘交叠;在所述过渡区,沿所述第一方向排布且相邻的所述像素开口之间的距离为D0,在所述第一显示区,沿所述第一方向排布且相邻的所述像素开口区之间的距离为D1;在所述第二显示区,沿所述第一方向排布且相邻的所述像素开口区之间的距离为D2,其中,D1≤D2<D0。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该显示面板为本申请所提供的显示面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所述的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达到了如下效果:
本申请所提供的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中,第二显示区为具有弧形边缘的异形显示区,在弧形边缘与非显示区的过渡区以及弧形边缘处设置了像素开口,使得至少部分与弧形边缘相邻的过渡区以及弧形边缘处也具备了显示功能,此种方式增大了显示区的面积,增大了屏占比。另外,本申请将过渡区中,沿第一方向排布且相邻的像素开口之间的距离设计的大于第二显示区中沿第一方向排布且相邻的像素开口之间的距离,并使第二显示区中沿第一方向相邻且排布的像素开口之间的距离大于等于第一显示区中沿第一方向相邻且排布的像素开口区之间的距离,使得在相同单位面积内:位于过渡区的像素开口的面积最小,亮度最弱,位于第二显示区的像素开口面积比过渡区大,亮度较强,第一显示区的像素开口的面积与第二显示区相同或大,亮度最强,如此,使得位于显示区最外围的亮度最弱,如此设计有利于弱化位于弧形边缘处的锯齿现象,从而有利于提升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的显示效果。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所示为现有技术中显示面板的一种局部俯视图;
图2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的一种俯视图;
图3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中包括弧形边缘的一种局部放大图;
图4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中包括弧形边缘的另一种局部放大图;
图5所示为图4所示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的一种AA’截面图;
图6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中像素电路的一种示意图;
图7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中包括弧形边缘的另一种局部放大图;
图8为图7所示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的一种BB’截面图;
图9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中包括弧形边缘的另一种局部放大图;
图10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装置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在说明书及权利要求当中使用了某些词汇来指称特定组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可理解,硬件制造商可能会用不同名词来称呼同一个组件。本说明书及权利要求并不以名称的差异来作为区分组件的方式,而是以组件在功能上的差异来作为区分的准则。如在通篇说明书及权利要求当中所提及的“包含”为一开放式用语,故应解释成“包含但不限定于”。“大致”是指在可接受的误差范围内,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在一定误差范围内解决所述技术问题,基本达到所述技术效果。此外,“耦接”一词在此包含任何直接及间接的电性耦接手段。因此,若文中描述一第一装置耦接于一第二装置,则代表所述第一装置可直接电性耦接于所述第二装置,或通过其他装置或耦接手段间接地电性耦接至所述第二装置。说明书后续描述为实施本申请的较佳实施方式,然所述描述乃以说明本申请的一般原则为目的,并非用以限定本申请的范围。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当视所附权利要求所界定者为准。
现有技术中,显示面板的出现突破了显示面板单一矩形结构的局限性,不但使得显示效果更加多样化,而且使得显示面板的应用途径也越来越广泛,已经成功应用到诸如手表、眼镜或智能手环之类的可穿戴的电子设计中。相较于常规显示屏,异形显示屏的主要区别在于其显示区域呈现非矩形的特殊形状,例如具有弧形边缘,参见图1,图1所示为现有技术中具有弧形边缘的显示面板的一种局部俯视图,一般来说,显示屏中的像素单元多为矩形结构或者其他较为规则的结构,在显示过程中,弧形边缘300处通常会呈现如图1中虚线所示的锯齿现象,影响显示效果。
有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通过在弧形边缘和非显示区之间的过渡区中以及弧形边缘处设置像素开口的方式,改善显示过程中出现的边缘锯齿现象,同时还有利于增大显示区的面积,提高屏占比。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图2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的一种俯视图,图3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中包括弧形边缘的一种局部放大图,参见图2和图3,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100,具有显示区11和非显示区12,显示区11包括多个沿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排布的像素开口区20,各像素开口区20的面积相同,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交叉;
显示区11划分为第一显示区111和至少一个比第一显示区111面积小的第二显示区112,第二显示区112包括弧形边缘13,非显示区12位于第一显示区111和第二显示区112的外围;
在第二显示区112的弧形边缘13和非显示区12之间还包括过渡区113,至少部分像素开口区20位于过渡区113且至少部分像素开口区20与弧形边缘13交叠;在过渡区113,沿第一方向排布且相邻的像素开口之间的距离为D0,在第一显示区111,沿第一方向排布且相邻的像素开口区20之间的距离为D1;在第二显示区112,沿第一方向排布且相邻的像素开口区20之间的距离为D2,其中,D1≤D2<D0。
具体地,图2所示实施例中,显示区11划分为第一显示区111和两个第二显示区112,两个第二显示区112靠近非显示区12的一侧均包括一弧形边缘13,需要说明的是,此处的弧形边缘13为弧线结构,该弧线结构与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均交叉,也就是说,弧形边缘13与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均不平行。
本申请实施例中,在弧形边缘13与非显示区12之间的过渡区113也设置了像素开口区20,使过渡区113中至少靠近弧形边缘13的部分区域能够起到显示的作用,同时在于弧形边缘13交叠的区域也设置了像素开口区20,相比现有技术而言,本申请实施例相当于扩大了显示区11的面积,增加了可显示的区域在整个显示面板100上所占面积比例,因此有利于提高显示面板100的屏占比。进一步地,本申请将过渡区113中,沿第一方向排布且相邻的像素开口之间的距离D0设计的大于第二显示区112中沿第一方向排布且相邻的像素开口之间的距离D2,并使第二显示区112中沿第一方向相邻且排布的像素开口之间的距D2离大于等于第一显示区111中沿第一方向相邻且排布的像素开口区20之间的距离D1,使得在相同单位面积内:位于过渡区113的像素开口的面积最小,亮度最弱,位于第二显示区112的像素开口面积比过渡区113大,亮度较过渡区强,第一显示区111的像素开口的面积与第二显示区112相同或大,亮度最强,从而使得位于显示区11最外围的亮度最弱,此外,在弧形边缘13处也设置了亮度较弱的像素开口区20,如此设计有利于弱化现有技术中位于弧形边缘13处的锯齿现象,从而有利于提升显示面板100的显示效果。此外,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100中,各像素开口区20的面积都是相同的,由于在像素开口区20形成的过程中需要用到掩膜板,当像素开口区20面积相同时,利用现有的统一规格的掩膜板即可完成本申请中像素开口区20的制作,无需根据不同的像素开口区20面积制作不同的掩膜板结构,因此,本申请实施例的此种设计还不会增加制作工艺的复杂度,有利于规模化生产。
需要说明的是,图2和图3仅示出了第一显示区111和第二显示区112的一种相对位置关系,第一显示区111和第二显示区112的数量和相对位置关系并不仅限于此,本申请对此不进行具体限定。此外,本申请附图中像素开口区20的数量和位置关系也仅是示意性说明,并不代表实际数量。
可选地,请继续参见图3,在过渡区113,从靠近第二显示区112的一侧到远离第二显示区112的一侧,沿第一方向排布且相邻的像素开口区20之间的距离逐渐增大,即D01<D02<D03<D04<D05。这样就使得在过渡区113中,从靠近第二显示区112的一侧到远离第二显示区112的一侧,相同单位面积内像素开口区20的面积逐渐减小,从而使得亮度呈现逐渐变暗的趋势。由于过渡区113是位于第二显示区112的弧形边缘13靠近非显示区12的一侧的,从弧形边缘13到过渡区113靠近非显示区12的一侧,亮度逐渐变暗,弱化了原本弧形边缘13处会出现的锯齿现象,从而有利于提升显示面板100的显示效果。
可选地,图3所示实施例中,在过渡区113,从靠近第二显示区112的一侧到远离第二显示区112的一侧,沿第一方向排布且相邻的像素开口区20之间的距离等步长增大。
具体地,图3所示实施例中,沿第一方向排布且相邻的像素开口区20之间的距离逐渐增大的同时呈等步长增大,也就是说,D05-D04=D04-D03=D03-D02=D02-D01,此种设计方式使得过渡区113在相同单位面积内,从靠近第二显示区112的一侧到远离第二显示区112的一侧,像素开口区20的面积也等步长减小,显示时亮度呈现为均匀减弱,进一步有利于弱化在第二显示区112的弧形边缘13对应区域出现锯齿的现象,同时,亮度均匀减弱时人眼难以察觉,因此还有益于提升用户的视觉体验效果。
可选地,图4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中包括弧形边缘的另一种局部放大图,参见图4,显示面板100还包括沿第一方向延伸且沿第二方向排布的多条栅极线26以及沿第一方向排布且沿第二方向延伸的多条数据信号线28,栅极线26和数据信号线28交叉限定多个第一子区域27;在第一显示区111内,像素开口区20与第一子区域27一一对应且各像素开口区20在衬底基板10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位于第一子区域27内。
可选地,图5所示为图4所示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的一种AA’截面图,参见图5,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100还包括衬底基板10,沿远离衬底基板10的方向依次设置在衬底基板10上的薄膜晶体管阵列层70和发光功能层50;
薄膜晶体管阵列层70包括沿远离衬底基板10的方向依次设置的栅极金属层70和源漏极金属层73,发光功能层50包括沿远离衬底基板10的方向依次设置的阳极层51、有机发光材料层52和阴极层53,阳极层51与薄膜晶体管阵列层70的源漏极金属层73电连接。
通常,位于第一显示区111、第二显示区112以及过渡区113的每个像素开口区20都与一个像素电路对应,像素电路呈阵列排布,参见图6,图6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中像素电路的一种示意图,该像素电路中的驱动薄膜晶体管71和开关薄膜晶体管78位于薄膜晶体管阵列层70,且与像素开口区20对应的像素电路处于相邻的栅极线26和数据信号线28所限定的第一子区域27内。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提供的第一显示区111域为正常显示区域,无异形边界,像素开口区20呈阵列排布,而且任意相邻两个像素开口区20之间的距离是相等的。参见图5,像素开口区20为由像素定义层53限定的发光区域,每个像素开口区20对应包括发光功能层50中的阳极层51、有机发光材料层52和阳极层51,其中阳极层51与薄膜晶体管阵列层70中的源漏极金属层73电连接。第一显示区111内像素开口区20的位置与上述第一子区域27一一对应,各像素开口区20中对应的阳极层51通过一个垂直于衬底基板10的第一过孔81即可与源漏极金属层73电连接。
图6所示实施例中,像素电路中还包括与数据信号线28延伸方向相同的电源线44,开关薄膜晶体管78的栅极与栅极线26电连接,源极与数据信号线28电连接,漏极与驱动薄膜晶体管71的栅极电连接,驱动薄膜晶体管71的栅极与电源线44之间还设置有存储电容90;驱动薄膜晶体管71的源极电连接电源线44,驱动薄膜晶体管71的漏极电连接有机发光二极管50中的阳极。电源线44将供电电压提供给有机发光二极管50。本申请中的驱动薄膜晶体管71导通后,在外加电压的驱动下,空穴和电子分别从阳极层51和阴极层54注入到有机发光材料层52中,空穴和电子在有机发光材料层52中相遇、复合,释放出能量,然后将能量传递给有机发光材料中有机发光物质的分子,使其从基态跃迁到激发态。激发态很不稳定,受激分子从激发态回到基态,辐射跃迁产生发光现象,基于此发光现象,可借由有机发光二极管实现画面的显示。图6中还包括存储电容90,该存储电容90用于在开关薄膜晶体管截止时维持驱动薄膜晶体管71的栅极的电压。此外,参见图5,在发光功能层50远离衬底基板的一侧还设置有薄膜封装层60,用以隔绝外界水分和氧气,防止外界的水氧进入发光功能层50中对发光功能层50造成损坏。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图5所示实施例所提供的薄膜晶体管整列层71提现为顶栅结构,即栅极金属层72位于半导体有源层78远离衬底基板10的一侧,除此种结构外,还可体现为底栅结构,即栅极金属层72位于半导体有源层78靠近衬底基板的一侧,本申请对此不进行具体限定。
可选地,请继续参见图4,在任意相同单位面积内,第二显示区112所包含的像素开口区20的数量与第一显示区111所包含的像素开口区20的数量相同。也就是说,位于第二显示区112中沿第一方向排布且相邻的的各像素开口区20之间的距离与位于第一显示区111中沿第一方向排布且相邻的各像素开口区20之间的距离相等,第二显示区112和第一显示区111均采用常规的像素开口排布方式,仅与第二显示区112的弧形边缘13相邻的过渡区113中,沿第一方向排布且相邻的各像素开口区20之间的距离呈现递增趋势。这样就使得在显示状态下,第一显示区111和第二显示区112的显示亮度相同,而从过渡区113开始,显示亮度逐渐降低,通过此种方式大大弱化了会在弧形边缘13附近出现的锯齿现象,从而有利于提升显示面板100的整体显示效果。
可选地,请继续参见图4,在第二显示区112内,像素开口区20与第一子区域27一一对应且各像素开口区20在衬底基板10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位于第一子区域27内。该第二显示区112内沿第一方向相邻且排布的任意两个像素开口区20之间的距离与第一显示区111是相同的,与第一显示区111中的各像素开口区20类似地,第二显示区112内的各像素开口在衬底基板10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也位于第一子区域27内,第二显示区112内个像素开口区20中的阳极层与薄膜晶体管阵列层70的源漏极金属层73的电连接方式也可参照图5的方式实现。该实施例中,在保持第一显示区111和第二显示区112像素开口区20的数量和面积不变的情况下,相当于在过渡区113新增了像素开口区2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在过渡区113靠近第二显示区112弧形边缘13的至少部分区域内新增了像素开口区20,增加了像素开口区20在整个显示面板100上所占的面积比例,增加了显示区11的面积,提高了屏占比,而且还能对弧形边缘13附近可能出现的锯齿现象进行改善。
可选地,图7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中包括弧形边缘的另一种局部放大图,该实施例中,在相同单位面积内,至少部分第二显示区112所包含的像素开口区20的数量小于第一显示区111所包含的像素开口区20的数量。
具体地,请参见图7,在相同单位面积内,第二显示区112中靠近弧形边缘13一侧的、沿第一方向排布且相邻的像素开口区20的密度小于第一显示区111中像素开口区20的密度,第二显示区11中靠近弧形边缘13一侧的像素开口区20较为稀疏,因此,在相同单位面积内至少部分第二显示区112中所包含的像素开口区20的面积小于第一显示区111中像素开口区20的面积,从而使第二显示区112靠近弧形边缘13处的亮度小于第一显示区111的亮度,由于本申请实施例过渡区113中沿第一方向排布且相邻的像素开口区20的距离大于第二显示区112中沿第一方向排布且相邻的开口区的距离,这样就使得过渡区113的亮度比第二显示区112靠近弧形边缘13处的部分的亮度暗,此种设计同样有利于弱化第二显示区112弧形边缘13区域容易出现的锯齿现象,从而有利于提升显示面板100的显示效果。
可选地,请继续参见图7,在第二显示区112内,像素开口区20与第一子区域27一一对应且至少部分像素开口区20在衬底基板10所在平面的正投影和与其对应的第一子区域27不交叠或仅部分交叠。
具体地,请参见图7,第二显示区112内的像素开口区20中,有部分像素开口区20和与其对应的第一子区域27是错开的,并未处于第一子区域27所限定的范围内,在实际生产过程中,相当于将与第一子区域27错开的像素开口区20的位置整体向靠近过渡区113的位置平移。以下结合图8进行说明,图8为图7所示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的一种BB’截面图,从结合图7和图8可看出,当像素开口区20与和其对应的第一子区域27错开时,阳极层51无法仅通过垂直于衬底基板10的过孔与源漏极金属层73中的漏极实现电连接,为此,可在钝化层16和平坦化层18之间还设置第一金属层80,与像素开口对应的阳极层51通过位于平坦化层18上的第二过孔82首先与第一金属层80电连接,该第一金属层80又通过位于钝化层16上的第三过孔83与源漏极金属层73中的漏极电连接,从而实现了阳极层51与源漏极金属层73中的漏极的电连接。也就是说,在实际生产过程中,薄膜晶体管阵列层70整体是保持不变的,仅对像素开口区20对应的发光功能层50进行平移,以实现弱化第二显示区112弧形边缘13区域容易出现的锯齿现象,此种方式有利于节约生产工序,提高生产效率。
可选地,请参见图9,图9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中包括弧形边缘的另一种局部放大图,在第二显示区112内,从远离弧形边缘13的一侧到靠近弧形边缘13的一侧,沿第一方向排布且相邻的像素开口区20之间的距离逐渐增大,即D21<D22<D23<D24<D25<D26<D27。该实施例中,第二显示区112内沿第一方向排布且相邻的像素开口区20之间的距离是渐变的,即逐渐增大,而且由于第二显示区112内沿第一方向排布且相邻的像素开口区20之间的距离小于等于过渡区113内沿第一方向排布且相邻的像素开口区20之间的距离,因此,从第二显示区112指向过渡区113,沿第一方向排布且相邻的像素开口区20之间的距离整体呈现逐渐增大的趋势,亮度整体呈现逐渐变暗的趋势,因此有效弱化了现有技术中可能会在弧形边缘13处出现的锯齿现象,有利于提升显示面板100的整体显示效果。
可选地,请继续参见图9,在第二显示区112域内,从远离弧形边缘13的一侧到靠近弧形边缘13的一侧,沿第一方向排布且相邻的像素开口区20之间的距离等步长增大。
也就是说,该实施例中,沿第一方向排布且相邻的像素开口区20之间的距离满足:D22-D21=D23-D22=D24-D23=D25-D24=D26-D25=D27-D26,当第二显示区112内沿第一方向排布且相邻的像素开口区20之间的距离呈现等步长增大的趋势时,如此能够使得第二显示区112中从远离弧形边缘13的一侧到靠近弧形边缘13的一侧,亮度呈现均匀降低的趋势,人眼难以明显察觉到亮度的变化,因此可以为用户提供更好的视觉体验效果,同时还能对现有技术中可能在弧形边缘处出现的锯齿现象进行有效弱化,因此还有利于提升显示面板100的整体显示效果。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200,参见图10,图10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装置的一种结构示意图,该显示装置200包括显示面板100,该显示面板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100。本申请中显示装置200的实施例可参见上述显示面板100的实施例,重复之处此处不再赘述。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装置200可以为:手机、平板电脑、电视机、显示器、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框、导航仪等任何具有显示功能的产品或部件。
通过以上各实施例可知,本申请存在的有益效果是:
本申请所提供的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中,第二显示区为具有弧形边缘的异形显示区,在弧形边缘与非显示区的过渡区以及弧形边缘处设置了像素开口,使得至少部分与弧形边缘相邻的过渡区以及弧形边缘处也具备了显示功能,此种方式增大了显示区的面积,增大了屏占比。另外,本申请将过渡区中,沿第一方向排布且相邻的像素开口之间的距离设计的大于第二显示区中沿第一方向排布且相邻的像素开口之间的距离,并使第二显示区中沿第一方向相邻且排布的像素开口之间的距离大于等于第一显示区中沿第一方向相邻且排布的像素开口区之间的距离,使得在相同单位面积内:位于过渡区的像素开口的面积最小,亮度最弱,位于第二显示区的像素开口面积比过渡区大,亮度较强,第一显示区的像素开口的面积与第二显示区相同或大,亮度最强,如此,使得位于显示区最外围的亮度最弱,如此设计有利于弱化位于弧形边缘13处的锯齿现象,从而有利于提升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的显示效果。
上述说明示出并描述了本申请的若干优选实施例,但如前所述,应当理解本申请并非局限于本文所披露的形式,不应看作是对其他实施例的排除,而可用于各种其他组合、修改和环境,并能够在本文所述发明构想范围内,通过上述教导或相关领域的技术或知识进行改动。而本领域人员所进行的改动和变化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和范围,则都应在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2)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具有显示区和非显示区,所述显示区包括多个沿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排布的像素开口区,各所述像素开口区的面积相同,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交叉;
所述显示区划分为第一显示区和至少一个比所述第一显示区面积小的第二显示区,所述第二显示区包括弧形边缘,所述非显示区位于所述第一显示区和所述第二显示区的外围;
在所述第二显示区的所述弧形边缘和所述非显示区之间还包括过渡区,至少部分所述像素开口区位于所述过渡区且至少部分所述像素开口区与所述弧形边缘交叠;在所述过渡区,沿所述第一方向排布且相邻的所述像素开口之间的距离为D0,在所述第一显示区,沿所述第一方向排布且相邻的所述像素开口区之间的距离为D1;在所述第二显示区,沿所述第一方向排布且相邻的所述像素开口区之间的距离为D2,其中,D1≤D2<D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过渡区,从靠近所述第二显示区的一侧到远离所述第二显示区的一侧,沿所述第一方向排布且相邻的所述像素开口区之间的距离逐渐增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过渡区,从靠近所述第二显示区的一侧到远离所述第二显示区的一侧,沿所述第一方向排布且相邻的所述像素开口区之间的距离等步长增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衬底基板、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且沿所述第二方向排布的多条栅极线以及沿所述第一方向排布且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的多条数据信号线,所述栅极线和所述数据信号线交叉限定多个第一子区域;
在所述第一显示区域内,所述像素开口区与所述第一子区域一一对应且各所述像素开口区在所述衬底基板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位于所述第一子区域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在任意相同单位面积内,所述第二显示区所包含的像素开口区的数量与所述第一显示区所包含的像素开口区的数量相同。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显示区内,所述像素开口区与所述第一子区域一一对应且各所述像素开口区在所述衬底基板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位于所述第一子区域内。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在相同单位面积内,至少部分所述第二显示区所包含的像素开口区的数量小于所述第一显示区所包含的像素开口区的数量。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显示区内,所述像素开口区与所述第一子区域一一对应且至少部分所述像素开口区在所述衬底基板所在平面的正投影和与其对应的所述第一子区域不交叠或仅部分交叠。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显示区内,从远离所述弧形边缘的一侧到靠近所述弧形边缘的一侧,沿所述第一方向排布且相邻的所述像素开口区之间的距离逐渐增大。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显示区域内,从远离所述弧形边缘的一侧到靠近所述弧形边缘的一侧,沿所述第一方向排布且相邻的所述像素开口区之间的距离等步长增大。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衬底基板,沿远离衬底基板的方向依次设置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薄膜晶体管阵列层和发光功能层;
所述薄膜晶体管阵列层包括沿远离衬底基板的方向依次设置的栅极金属层和源漏极金属层,所述发光功能层包括沿远离衬底基板的方向依次设置的阳极层、有机发光材料层、像素定义层和阴极层,所述阳极层与所述薄膜晶体管阵列层的源漏极金属层电连接,所述像素开口区由所述像素定义层限定。
12.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11之任一所述的显示面板。
CN201810541563.XA 2018-05-30 2018-05-30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Active CN10876698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541563.XA CN108766985B (zh) 2018-05-30 2018-05-30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541563.XA CN108766985B (zh) 2018-05-30 2018-05-30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766985A CN108766985A (zh) 2018-11-06
CN108766985B true CN108766985B (zh) 2020-09-25

Family

ID=640045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541563.XA Active CN108766985B (zh) 2018-05-30 2018-05-30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76698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782823B (zh) * 2019-07-31 2022-09-20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显示控制方法、装置及显示面板
CN112738299A (zh) * 2019-10-15 2021-04-30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及控制方法
CN114550605A (zh) * 2019-12-02 2022-05-27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1445806B (zh) * 2020-04-16 2022-07-26 上海中航光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WO2023206340A1 (zh) * 2022-04-29 2023-11-02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用于制备显示面板的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5845956U (zh) * 2016-07-22 2016-12-28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像素排列结构、显示基板、显示装置及掩膜版
CN107255884A (zh) * 2017-08-14 2017-10-17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异形显示面板与装置
CN107665637A (zh) * 2017-09-19 2018-02-06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异形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07994054A (zh) * 2017-11-07 2018-05-04 上海天马有机发光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有机电致发光显示面板、其制作方法及显示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514134B (zh) * 2016-01-04 2018-06-29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5845956U (zh) * 2016-07-22 2016-12-28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像素排列结构、显示基板、显示装置及掩膜版
CN107255884A (zh) * 2017-08-14 2017-10-17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异形显示面板与装置
CN107665637A (zh) * 2017-09-19 2018-02-06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异形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07994054A (zh) * 2017-11-07 2018-05-04 上海天马有机发光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有机电致发光显示面板、其制作方法及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766985A (zh) 2018-11-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766985B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US11367754B2 (en) OLED display substrate including pixel drive circuit of first sub-pixel unit overlapping another sub-pixel unit
CN108598139B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KR102558519B1 (ko) 표시 패널, 제조 방법 및 전자 기기
US10962843B2 (en)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CN111048573B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8831302B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US20210141304A1 (en) Mask strips, array substrates and display screens
WO2020173060A1 (zh) 显示基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0308822B (zh) 触摸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
CN109904295B (zh) 一种led器件及其制作方法、显示面板
US11404531B2 (en) Display screens and display terminals
CN113964280B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0323257A (zh) 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US20210365167A1 (en) Touch panel with thin side frame and relate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CN112905048B (zh) 一种触摸显示屏及显示装置
CN111785760A (zh) 一种显示基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CN110364641B (zh) 显示面板以及显示装置
US20220293891A1 (en) Display panel,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same, and display apparatus
WO2022062879A9 (zh) 触控基板及显示面板
US20210124215A1 (en) Backlight source manufacturing method, backlight source, and display apparatus
US20220102457A1 (en)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ing device
US20220384766A1 (en)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US20230345776A1 (en) Display panel,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display pane
CN108646479A (zh)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