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738299A - 移动终端及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移动终端及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738299A
CN112738299A CN201910976263.9A CN201910976263A CN112738299A CN 112738299 A CN112738299 A CN 112738299A CN 201910976263 A CN201910976263 A CN 201910976263A CN 112738299 A CN112738299 A CN 11273829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gion
area
mobile terminal
lifi
display scree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976263.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秀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976263.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738299A/zh
Publication of CN11273829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73829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6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6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 H04M1/0266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for a display module assembl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Control Of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 Ray Tubes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出一种移动终端及控制方法,其中,移动终端包括:显示屏和光保真LiFi模组,其中,显示屏包括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第一区域的像素密度小于第二区域的像素密度,LiFi模组设置在第一区域之下,用于接收穿透第一区域的光信号。该移动终端通过将LiFi模组设置在显示屏的第一区域之下,且第一区域的像素密度小于第二区域的像素密度,不仅保证了显示效果,提高了显示屏显示区域的比例,而且能够实现光信号的获取。

Description

移动终端及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移动终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移动终端及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光保真(Light Fidelity,简称LiFi)技术是一种利用可见光波谱进行数据传输的全新无线传输技术。随着移动终端的发展,LiFi技术可以用于移动终端通信。
当移动终端在使用LiFi功能进行上网时,LiFi的信号源一般从正上方朝下照射光线,那么移动终端的LiFi接收模块需要位于手机正面,而移动终端LiFi接收模块一般会比手机前置所占区域大,因此会影响手机显示区域比例。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出一种移动终端及控制方法,以解决相关技术中移动终端的LiFi接收模块,影响手机显示区域比例的问题。
本申请一方面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移动终端,包括:
显示屏,其中,所述显示屏包括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所述第一区域的像素密度小于所述第二区域的像素密度;以及
设置在所述第一区域之下的光保真LiFi模组,用于接收穿透所述第一区域的光信号。
本申请实施例的移动终端,包括显示屏和光保真LiFi模组,其中,显示屏包括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第一区域的像素密度小于第二区域的像素密度,LiFi模组设置在第一区域之下,用于接收穿透第一区域的光信号。由此,通过将LiFi模组设置在显示屏的第一区域之下,且第一区域的像素密度小于第二区域的像素密度,不仅保证了显示效果,提高了显示屏显示区域的比例,而且能够实现光信号的获取。
本申请另一方面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移动终端控制方法,该移动终端包括:显示屏,其中,所述显示屏包括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所述第一区域的像素密度小于所述第二区域的像素密度,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区域之下的光保真LiFi模组,所述第一区域包括第一像素阵列,该方法包括:
判断所述移动终端是否处于LiFi通信模式;
如果所述移动终端处于LiFi通信模式,LiFi模组工作时,则控制所述第一像素阵列关闭;
如果所述移动终端未处于LiFi通信模式,LiFi模组不工作时,则控制所述第一像素阵列开启。
本申请实施例的移动终端控制方法,基于设置在显示屏第一区域之下的LiFi模组,显示屏第一区域的像素密度小于第二区域的像素密度,以及第一区域包括第一像素阵列的结构,通过判断移动终端是否处于LiFi通信模式,如果移动终端处于LiFi通信模式,则控制第一像素阵列关闭,如果移动终端未处于LiFi通信模式,则控制第一像素阵列开启,从而不仅保证了显示效果,提高了显示屏显示区域的比例,在处于LiFi通信时实现光信号的获取,而且根据移动终端是否处于LiFi通信模式确定是否开启第一像素阵列,提高了控制的智能化。
本申请附加的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申请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申请上述的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下面结合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移动终端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移动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移动终端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申请,而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本申请实施例的移动终端及控制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针对相关技术中移动终端中LiFi接收模块的设置,会影响移动终端显示区域的显示比例,提出一种移动终端。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移动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1所示,该移动终端100包括:显示屏110和LiFi模组120。
其中,显示屏110包括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LiFi模组120设置在第一区域之下,LiFi模组120用于接收穿透显示屏第一区域的光信号,比如LiFi模组120可以是光电二极管等。
本实施例中,第二区域为正常显示区域,第一区域的面积远小第二区域的面积,且第一区域的像素密度小于第二区域的像素密度。比如,第二区域的像素密度为403ppi,第一区域的像素密度200ppi。
本实施例中,第一区域的像素密度小于第二区域的像素密度,可以减少显示屏显示时屏幕光线,对LiFi模组接收光信号的影响。
需要说明的是,图1中第一区域是位于移动终端正面显示屏的左上角的一个区域,这仅是示例,第一区域也可以是位于显示屏其他位置的区域,比如右上角区域。并且,第一区域的个数也不仅限于一个,比如在显示屏的左上角和右上角分别各有一个第一区域。
本实施例中,LiFi模组设置在显示屏的第一区域之下,当移动终端进行LiFi通信时,LiFi光源发射的光信号可以穿透第一区域处的显示屏,从而位于第一区域之下的LiFi模组接收到光信号,实现了移动终端与LiFi光源之间的LiFi通信。
本申请实施例中,LiFi模组设置在显示屏的第一区域之下,从而无需占用显示屏的显示区域,提高了显示区域的显示比例,而且还实现了光信号的获取。
为了进一步提高显示效果,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还可在第一区域中设置第三区域。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移动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2所示,该移动终端包括显示屏110和LiFi模组120。
其中,显示屏110包括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还包括设置在第一区域中的第三区域。图2中三角形区域为第三区域,可将LiFi模组120设置在第三区域之下。其中,第三区域的透光率大于第二区域的透光率。
也就是说,本实施例中,将第一区域划分为了第三区域和除第三区域之外的区域。
需要说明的是,图2中第三区域的形状和大小仅是示例,不应当看作是对本申请的限制,第三区域还可以是正方形区域,圆形区域等等,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
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在第一区域中设置第三区域,且第三区域的透光率大于第二区域的透光率,从而可以减少光信号对第二区域的影响,提高显示屏的显示效果。
进一步地,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LiFi模组120包括光信号接收模块,比如光电二极管,光电二极管可将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
其中,光电接收模块的面积与第三区域的面积对应,比如光电接收模块的面积可以等于第三区域的面积,或者略大于第三区域的面积的,从而可以保证光电接收模块接收到尽量多的光信号。
当然,LiFi模组120也可包括光信号发射模块,由此,光信号发射模块发射的光信号可以穿过显示屏的第三区域向外发射,以使对应的接收设备的光电接收模块接收光信号。
为了进一步提高LiFi通信质量,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区域的像素尺寸大于第二区域的像素尺寸,由此,当显示屏显示数据时,第一区域显示屏显示时产生的光对第一区域之下的LiFi模组的影响较小,从而提高了接收穿透第一区域的光信号的效率,提高了LiFi通信质量。
为了提高LiFi模组对应的显示屏区域的透明度,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区域包括第一像素阵列,第二区域包括第二像素阵列,第三区域包括第三像素阵列,移动终端还可包括:
驱动第一像素阵列的第一驱动电路、驱动第二像素阵列的第二驱动电路和驱动第三像素阵列的第三驱动电路。
其中,第一像素阵列、第二像素阵列和第三像素阵列都是由像素组成的,第一驱动电路设置在第一区域之下,第二驱动电路设置在第二区域之下,第三驱动电路设置在第一驱动电路之下。
本申请实施例中,将第三驱动电路设置在第一区域之下,即将第三驱动电路设置在第一区域中除第三区域之外的区域之下,从而可以避免在第三区域设置不透明的驱动电路,提高了第三区域中透明区域的开口率,进而提高了LiFi模组对光信号的接收率,提高了LiFi通信质量。
作为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可通过并联矩形分割区域内4个像素的方式,减少3/4的驱动电路走线,从而可以极大减少驱动电路的金属走线,增加第三区域的透明度并且减少衍射效应。
在第三驱动电路设置在第一区域之下基础上,进一步地,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三像素阵列包括透明像素,由此,进一步提高了第三区域的透明区域开口率,当显示屏显示数据时,可降低减少屏幕光线对位于第三区域之下的LiFi模组接收光信号的影响,提高了LiFi通信质量。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该移动终端100除了包括显示屏110和LiFi模组120外,还可包括控制器。
其中,控制器可用于在LiFi模组120工作时,控制第三像素阵列关闭,在LiFi模组120不工作时,控制第三像素阵列开启。
具体地,控制器可判断移动终端是否处于LiFi通信模式,如果处于LiFi通信模式,即LiFi模组工作时,将第三像素阵列关闭,如果未处于LiFi通信模式,即LiFi模组不工作时,将第三像素阵列开启。
在判断移动终端是否处于LiFi通信模式时,可通过判断LiFi模式开关按钮是否被打开确定,或者判断LiFi模组是否开启等。
本申请实施例中,当LiFi模组工作时,控制器将第三像素阵列关闭,可以减少第三像素阵列中的像素显示数据时屏幕光线,对LiFi模组接收光信号的影响;当LiFi模组不工作时,将第三像素阵列开启,使得第三区域处的显示屏显示数据,保证了显示效果。由此,通过根据LiFi模组是否工作,控制第三像素阵列的关闭或开启,提高了控制的智能化。
为了提高显示效果和LiFi通信质量,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显示屏的不同区域可采用不同的显示屏,第二区域可以采用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EmittingDiode,OLED)显示屏,第一区域和所第三区域为被动驱动式有机发光二极管被动矩阵OLED(Passive matrix OLED,简称PMOLED)显示屏。
由于OLED为自发光材料,不需用到背光板,同时视角广、画质均匀、反应速度快、较易彩色化、用简单驱动电路即可达到发光。那么,正常显示区域第二区域,采用OLED显示响应速度快、图像稳定、亮度高、色彩丰富、分辨率高。
PMOLED单纯地以阴极、阳极构成矩阵状,以扫描方式点亮阵列中的像素,每个像素都是操作在短脉冲模式下,为瞬间高亮度发光。PMOLED结构简单,可以有效降低制造成本,其驱动电压高,PMOLED显示屏适合应用在面积较小与像素密度低的第一区域和第三区域。
为了实现上述实施例,本申请实施例还提出一种移动终端控制方法。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移动终端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移动终端可包括:显示屏和LiFi模组。
其中,显示屏包括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LiFi模组设置在第一区域之下,LiFi模组用于接收穿透显示屏第一区域的光信号,比如LiFi模组可以是光电二极管等。
本实施例中,第二区域为正常显示区域,第一区域的面积远小第二区域的面积,且第一区域的像素密度小于第二区域的像素密度。比如,第二区域的像素密度为403ppi,第一区域的像素密度200ppi。
第一区域包括第一像素阵列,第一像素阵列是由像素构成的,第一区域可以是位于移动终端正面显示屏的左上角的一个区域,也可以是位于显示屏其他位置的区域,比如右上角区域。并且,第一区域的个数也不仅限于一个,比如在显示屏的左上角和右上角分别各有一个第一区域。
本实施例中,第一区域的像素密度小于第二区域的像素密度,可以减少显示屏显示时,第一区域屏幕光线对LiFi模组接收光信号的影响。
本实施例中,LiFi模组设置在显示屏的第一区域之下,当移动终端进行LiFi通信时,LiFi光源发射的光信号可以穿透第一区域处的显示屏,从而位于第一区域之下的LiFi模组接收到光信号,实现了移动终端与LiFi光源之间的LiFi通信。
如图3所示,该移动终端控制方法包括:
步骤310,判断移动终端是否处于LiFi通信模式。
本实施例中,可实时检测移动终端是否处于LiFi通信模式,具体地,可通过监测LiFi通信模式控件是否被打开,或者监测LiFi模组是否开启等,判断移动终端是否处于LiFi通信模式。
如果监测LiFi通信模式控件被打开或者LiFi模组开启等,则确定移动终端处于LiFi通信模式。
步骤320,如果移动终端处于LiFi通信模式,LiFi模组工作时,则控制第一像素阵列关闭。
如果移动终端处于LiFi通信模式,即LiFi模组处于工作状态,为了减少第一区域包括第一像素阵列显示数据时,屏幕光线对LiFi模组接收光信号的影响,可控制第一像素阵列关闭。
步骤330,如果移动终端未处于LiFi通信模式,LiFi模组不工作时,控制第一像素阵列开启。
如果移动终端未处于LiFi通信模式,即LiFi模组不工作时,为了保证显示屏的显示效果,可控制第一像素阵列开启,允许第一像素阵列中的像素显示数据。
本申请实施例中,基于设置在显示屏第一区域之下的LiFi模组,显示屏第一区域的像素密度小于第二区域的像素密度,以及第一区域包括第一像素阵列的结构,通过判断移动终端是否处于LiFi通信模式,如果移动终端处于LiFi通信模式,则控制第一像素阵列关闭,如果移动终端未处于LiFi通信模式,则控制第一像素阵列开启,从而不仅保证了显示效果,提高了显示屏显示区域的比例,在处于LiFi通信时实现光信号的获取,而且根据移动终端是否处于LiFi通信模式确定是否开启第一像素阵列,提高了控制的智能化。
为了进一步提高显示效果,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还可移动终端显示屏的在第一区域中设置第三区域。
本申请实施例中,移动终端包括显示屏和LiFi模组。
其中,显示屏包括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还包括设置在第一区域中的第三区域。第三区域可以为三角形区域,可将LiFi模组设置在第三区域之下。其中,第三区域的透光率大于第二区域的透光率。
也就是说,本实施例中,将第一区域划分为了第三区域和除第三区域之外的区域。
需要说明的是,第三区域为三角形仅是示例,不应当看作是对本申请的限制,第三区域还可以是正方形区域,圆形区域等等,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
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在第一区域中设置第三区域,且第三区域的透光率大于第二区域的透光率,从而可以减少光信号对第二区域的影响,提高显示屏的显示效果。
进一步地,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LiFi模组包括光信号接收模块,比如光电二极管,光电二极管将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
其中,光电接收模块的面积与第三区域的面积对应,比如光电接收模块的面积可以等于第三区域的面积,或者略大于第三区域的面积的,从而可以保证光电接收模块接收尽量多的光信号。
当然,LiFi模组也可包括光信号发射模块,由此,光信号发射模块发射的光信号可以穿过显示屏的第三区域向外发射,以使对应的接收设备的光电接收模块接收光信号。
为了进一步提高LiFi通信质量,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区域的像素尺寸大于第二区域的像素尺寸,由此,当显示屏显示数据时,第一区域的屏幕光线对第一区域之下的LiFi模组的影响较小,从而提高了接收穿透第一区域的光信号的效率,提高了LiFi通信质量。
为了提高LiFi模组对应的显示屏区域的透明度,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区域包括第一像素阵列,第二区域包括第二像素阵列,第三区域包括第三像素阵列,移动终端还可包括:
驱动第一像素阵列的第一驱动电路、驱动第二像素阵列的第二驱动电路和驱动第三像素阵列的第三驱动电路。
其中,第一像素阵列、第二像素阵列和第三像素阵列的都是有像素组成的,第一驱动电路设置在第一区域之下,第二驱动电路设置在第二区域之下,第三驱动电路设置在第一驱动电路之下。
本申请实施例中,将第三驱动电路设置在第一区域之下,即将第三驱动电路设置在第一区域中除第三区域之外的区域之下,从而可以避免在第三区域设置不透明的驱动电路,提高了第三区域中透明区域的开口率,进而提高了LiFi模组对光信号的接收率,提高了LiFi通信质量。
在第三驱动电路设置在第一区域之下基础上,进一步地,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三像素阵列包括透明像素,由此,进一步提高了第三区域的透明区域开口率,当显示屏显示数据时,可降低对位于第三区域之下的LiFi模组接收光信号的影响,提高了LiFi通信质量。
为了进一步提高显示效果,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LiFi模组的光电接收模块可设置于第三区域之下,第三区域包括第三像素阵列,那么当移动终端处于LiFi通信模式,即LiFi模组工作时,控制第三像素阵列关闭,当当移动终端未处于LiFi通信模式,即LiFi模组不工作时,控制第三像素阵列开启。
本申请实施例中,当移动终端未处于LiFi通信模式,控制第三像素阵列开启,使得显示屏的三个区域中的像素阵列都显示数据,从而提高了显示区域的显示比例和显示效果。由于第三区域设置在第一区域中,且第一区域的面积小于第二区域,那么LiFi模组工作时,控制第三像素阵列关闭,不仅保证了显示效果,而且实现了光信号获取。并且,通过根据移动终端是否处于LiFi通信模式,控制第三像素阵列开启或关闭,提高了控制的智能化。
为了提高显示效果和LiFi通信质量,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显示屏的不同区域可采用不同的显示屏,第二区域可以采用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EmittingDiode,OLED)显示屏,第一区域和所第三区域为被动驱动式有机发光二极管被动矩阵OLED(Passive matrix OLED,简称PMOLED)显示屏。
由于OLED为自发光材料,不需用到背光板,同时视角广、画质均匀、反应速度快、较易彩色化、用简单驱动电路即可达到发光。那么,正常显示区域第二区域,采用OLED显示响应速度快、图像稳定、亮度高、色彩丰富、分辨率高。
PMOLED单纯地以阴极、阳极构成矩阵状,以扫描方式点亮阵列中的像素,每个像素都是操作在短脉冲模式下,为瞬间高亮度发光。PMOLED结构简单,可以有效降低制造成本,其驱动电压高,PMOLED显示屏适合应用在面积较小与像素密度低的第一区域和第三区域。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申请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申请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16)

1.一种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
显示屏,其中,所述显示屏包括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所述第一区域的像素密度小于所述第二区域的像素密度;以及
设置在所述第一区域之下的光保真LiFi模组,用于接收穿透所述第一区域的光信号。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屏还包括:
设置在所述第一区域之中的第三区域,其中,所述第三区域的透光率大于所述第二区域的透光率。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LiFi模组包括光信号接收模块,所述光信号接收模块的面积与所述第三区域的面积对应。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区域的像素尺寸大于所述第二区域的像素尺寸。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区域包括第一像素阵列,所述第二区域包括第二像素阵列,所述第三区域包括第三像素阵列,所述移动终端还包括:
驱动所述第一像素阵列的第一驱动电路,所述第一驱动电路设置在所述第一区域之下;
驱动所述第二像素阵列的第二驱动电路,所述第二驱动电路设置在所述第二区域之下;
驱动所述第三像素阵列的第三驱动电路,所述第三驱动电路设置在所述第一区域之下。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像素阵列包括透明像素。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控制器,用于在所述LiFi模组工作时,将所述第三像素阵列关闭,以及在所述LiFi模组不工作时,将所述第三像素阵列开启。
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区域为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显示屏,所述第一区域和所述第三区域为被动驱动式有机发光二极管PMOLED显示屏。
9.一种移动终端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终端包括:显示屏,其中,所述显示屏包括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所述第一区域的像素密度小于所述第二区域的像素密度,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区域之下的光保真LiFi模组,所述第一区域包括第一像素阵列,所述方法包括:
判断所述移动终端是否处于LiFi通信模式;
如果所述移动终端处于LiFi通信模式,所述LiFi模组工作时,则控制所述第一像素阵列关闭;
如果所述移动终端未处于LiFi通信模式,所述LiFi模组不工作时,则控制所述第一像素阵列开启。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屏还包括:
设置在所述第一区域之中的第三区域,其中,所述第三区域的透光率大于所述第二区域的透光率。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LiFi模组包括光信号接收模块,所述光信号接收模块的面积与所述第三区域的面积对应。
12.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区域的像素尺寸大于所述第二区域的像素尺寸。
13.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区域包括第二像素阵列,所述第三区域包括第三像素阵列,所述移动终端还包括:
驱动所述第一像素阵列的第一驱动电路,所述第一驱动电路设置在所述第一区域之下;
驱动所述第二像素阵列的第二驱动电路,所述第二驱动电路设置在所述第二区域之下;
驱动所述第三像素阵列的第三驱动电路,所述第三驱动电路设置在所述第一区域之下。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像素阵列包括透明像素。
15.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如果所述移动终端处于LiFi通信模式,则将所述第三像素阵列关闭;
如果所述移动终端未处于LiFi通信模式,则将所述第三像素阵列开启。
16.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区域为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显示屏,所述第一区域和所述第三区域为被动驱动式有机发光二极管PMOLED显示屏。
CN201910976263.9A 2019-10-15 2019-10-15 移动终端及控制方法 Pending CN11273829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976263.9A CN112738299A (zh) 2019-10-15 2019-10-15 移动终端及控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976263.9A CN112738299A (zh) 2019-10-15 2019-10-15 移动终端及控制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738299A true CN112738299A (zh) 2021-04-30

Family

ID=755886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976263.9A Pending CN112738299A (zh) 2019-10-15 2019-10-15 移动终端及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738299A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520888A (zh) * 2018-04-02 2018-09-11 云谷(固安)科技有限公司 显示屏及其显示装置
CN207947007U (zh) * 2017-09-30 2018-10-09 云谷(固安)科技有限公司 显示屏及显示装置
CN108766985A (zh) * 2018-05-30 2018-11-06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8810200A (zh) * 2018-06-04 2018-11-13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WO2019161571A1 (zh) * 2018-02-26 2019-08-2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及其显示方法
CN110189627A (zh) * 2019-05-30 2019-08-30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7947007U (zh) * 2017-09-30 2018-10-09 云谷(固安)科技有限公司 显示屏及显示装置
WO2019161571A1 (zh) * 2018-02-26 2019-08-2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及其显示方法
CN108520888A (zh) * 2018-04-02 2018-09-11 云谷(固安)科技有限公司 显示屏及其显示装置
CN108766985A (zh) * 2018-05-30 2018-11-06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8810200A (zh) * 2018-06-04 2018-11-13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CN110189627A (zh) * 2019-05-30 2019-08-30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520888B (zh) 显示屏及其显示装置
WO2019062213A1 (zh) 电子终端及显示屏
EP1758357B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displaying a mobile terminal standby screen
US7154492B2 (en) Device for and method of driving luminescent display panel
CN107359175B (zh) 微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09215587B (zh) 一种显示装置、驱动方法及电子设备
US20090135108A1 (en) Sample-and-Hold Display with Impulse Backlight
JP2004212503A (ja) 照明装置及びその発光駆動方法並びに表示装置
CN108155942B (zh) 一种通信方法及相关设备
CN1928642A (zh) 电光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0416265B (zh) 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及老化处理方法、有机发光显示装置
CN108511496A (zh) 一种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及有机发光显示装置
JP2006003797A (ja) 照明装置及び照明方法
KR20090105145A (ko) 백라이트 유닛 어셈블리, 이를 구비하는 액정 표시 장치 및그 디밍 방법
CN111179865B (zh)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方法
US10578904B2 (en) Field sequential type image display apparatus and image display method
CN101937637A (zh) 显示装置以及显示方法
KR20200037118A (ko) 디스플레이 구조, 디스플레이 패널 및 디스플레이 장치
CN112738299A (zh) 移动终端及控制方法
CN104900682A (zh) 透明显示器及其显示结构和像素单元结构
CN110709917A (zh) 一种led模块及led显示装置
CN109216583A (zh) 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电子装置
CN109327575A (zh) 电子装置、电子装置的控制方法及控制装置
CN109451108A (zh) 电子装置、电子装置的控制方法及控制装置
CN113132509B (zh) 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