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763672A - 一种外混合气溶胶光散射特性的计算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外混合气溶胶光散射特性的计算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763672A
CN108763672A CN201810465154.6A CN201810465154A CN108763672A CN 108763672 A CN108763672 A CN 108763672A CN 201810465154 A CN201810465154 A CN 201810465154A CN 108763672 A CN108763672 A CN 10876367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hoton
scattering
aerosol
light energy
particu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465154.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763672B (zh
Inventor
马愈昭
刘文荣
刘嘉琪
熊兴隆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ivil Aviation University of China
Original Assignee
Civil Aviation University of China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ivil Aviation University of China filed Critical Civil Aviation University of China
Priority to CN201810465154.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763672B/zh
Publication of CN10876367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76367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76367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76367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0Computer-aided design [CAD]
    • G06F30/20Design optimisation, verification or simulation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90/00Technologies having an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90/10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supporting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e.g. for weather forecasting or climate simul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Evolutionary Computation (AREA)
  • Geometry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Optical Mea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外混合气溶胶光散射特性的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各类型气溶胶单次散射特性计算;2)光子状态初始化:确定光子首次发生散射的位置P1点的坐标;3)按各类型气溶胶粒子的个数混合比抽样选择碰撞的气溶胶类型:4)光子位置和光能量传输跟踪;5)光子接收判断;6)计算外混合气溶胶的各次散射特性。本发明的外混合气溶胶光散射特性的计算方法,可根据不同成分气溶胶组成的外混合粒子个数的混合比例,应用蒙特卡洛法对光在外混合气溶胶中的传输过程进行模拟仿真,并进一步考虑了不同气溶胶粒子对光的散射和吸收作用,即可得到外混合气溶胶粒子的各次光散射特性。

Description

一种外混合气溶胶光散射特性的计算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大气光学和激光传输领域的气溶胶光散射特性计算方法,特别是一种外混合气溶胶光散射特性的计算方法。
背景技术
实际大气气溶胶是由多种成分混合而成的,大气中的气溶胶粒子按照产生来源可以分为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两个方面。自然因素主要来源于常见的自然现象,比如火山喷发、沙尘暴天气等。人为因素主要来源于煤炭等矿物质燃料的燃烧,尤其是在我国北方供暖期,煤炭燃烧量大,导致我国的雾霾天气越来越频发。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推进,人为因素导致的排放到大气中的气溶胶粒子越来越多,其产生的黑碳和硫酸盐气溶胶占据了大气总气溶胶粒子的主要部分。因此实际大气中的气溶胶类型比较复杂,主要包括黑碳、硫酸盐、沙尘和硝酸盐等。不同类型的气溶胶具有不同的散射特性,气溶胶粒子的散射特性是影响光传输的关键因子。当光在大气中传输时,会受到上述不同类型粒子组成的外混合气溶胶散射特性的影响,尤其是当大气中气溶胶粒子密度较大时,外混合气溶胶粒子之间的多次散射特性不可忽略,多次散射特性也是影响光传输的关键因子。
近年来,国内外相关学者从不同的角度采用不同的方法对气溶胶多次散射特性进行了研究。对于多次散射特性,人们已经提出很多研究方法,如逐次迭代方法,以及建立于辐射传输方程的离散坐标法、球谐函数法、倍加累加法和蒙特卡洛法等。蒙特卡洛法作为处理光传输问题的常用方法,被广泛应用于光在多种介质的传输问题中,只要光子选取的足够多,便能够准确地模拟光子的多次散射问题。目前应用蒙特卡洛法研究外混合气溶胶多次散射特性时,为了方便起见,常用粒子的等效折射率来计算。然而由于外混合气溶胶的等效性较差,因此应用等效折射率来计算就会将产生较大的误差。
因此,本发明结合实际大气中的气溶胶类型,考虑不同类型气溶胶粒子的散射特性,应用蒙特卡洛法对光在外混合气溶胶中的传输过程进行模拟仿真,即可得到外混合气溶胶的光散射特性,该方法将方便所有研究外混合气溶胶散射特性的学者进行应用,并对研究大气传输特性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在考虑单个不同类型气溶胶粒子散射特性基础上,计算外混合气溶胶光散射特性的方法,该方法将方便研究光在外混合气溶胶中传输特性。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外混合气溶胶光散射特性的计算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气溶胶单次散射特性计算:
根据组成外混合模型中各类型气溶胶粒子的半径大小,应用米散射理论计算不同类型气溶胶粒子的单次散射特性;
2)光子状态初始化:
光子从发射机发出,初始偏转角θ0在光束发散角2θ1内均匀发射,cosθ0在[cosθ1,1]之间均匀分布,则初始偏转角θ0可以抽样表示为:
θ0=arccos[1-r(1-cosθ1)] (1)
式中r为[0,1]区间内均匀分布的随机数;
初始方位角在[0,2π]间均匀分布,可以抽样表示为:
光子的初始传输方向D0由θ0决定,可表示为
光子的随机运动步长lm可根据比尔定律抽样表示为:
式中σ为大气的消光系数,因此光子首次发生散射的位置P1点的坐标可表示为:
P1(x1,y1,z1)=O(0,0,0)+lmD0 (5)
3)按粒子个数混合比抽样选择气溶胶类型:
根据两种气溶胶粒子的个数混合比例,按比例抽样选择碰撞的气溶胶类型。
4)光子位置和光能量传输跟踪:
选取HG散射相函数确定每次碰撞之后的散射角,HG散射相函数的表达式为:
式中g为光子所碰到的外混合气溶胶粒子的非对称因子,我们对散射相函数进行抽样即可得到散射角θs的表达式,当g≠0时:
当g=0时:
θs=arccos(2r-1) (8)
同样方位角在[0,2π]间均匀分布,可抽样表示为:
假设光子第m次碰撞时的坐标位置已知,为Pm(xm,ym,zm),光子从Pm点散射到Pm+1的方向余弦为:
则光子第m次碰撞后的迁移方向为:
光子在某点与气溶胶粒子碰撞,在其第m次碰撞后的光子位置坐标为:
Pm+1(xm+1,ym+1,zm+1)=Pm(xm,ym,zm)+lDm′ (12)
光与气溶胶粒子碰撞之后,有一部分能量被气溶胶吸收,则第m次碰撞后的光能量的改变为:
Em+1=wEm (13)
式中w为光子所碰到气溶胶粒子的单次散射反照率,假设每一个初始光子对光能量的贡献相同都为a,即E0=a。
5)光子接收判断:
满足以下两个判断条件,则认为光子被接收:光子恰好到达接收探测圆面,即光子从Pm点散射到Pm+1点,Pm+1点恰好在接收机探测圆面上;或光子的迁移轨迹穿越探测圆面,即光子的迁移轨迹PmPm+1与接收机探测截面有交点。
当光子被接收,将停止对该光子的模拟跟踪,进行下一个光子的模拟,直到模拟完所有发射的N个光子。
6)计算各次散射特性:
对接收到的光能量进行统计,得到光在外混合气溶胶中传输时的各次散射光能量占总接收光能量的比值:
直接透射光能量占总接收光能量的比值:
一次散射光能量占总接收光能量的比值:
二次散射光能量占总接收光能量的比值:
三次散射光能量占总接收光能量的比值:
式中I0为没有与气溶胶粒子发生碰撞的光子对光能量的贡献,即所有直接透射光子的贡献E0之和;
I1为与气溶胶粒子碰撞一次的光子对光能量的贡献,即经过一次散射光子的贡献E1之和;
I2为与气溶胶粒子碰撞两次的光子对光能量的贡献,即经过两次散射光子的贡献E2之和;
I3为与气溶胶粒子碰撞三次的光子对光能量的贡献,即经过三次散射光子的贡献E3之和;
以此类推,就可以得到外混合气溶胶的各次散射光能量占总接收光能量的比值。
本发明的优点和有益效果为:
本发明的外混合气溶胶光散射特性的计算方法,可以根据不同类型溶胶粒子个数的混合比例,计算外混合气溶胶粒子的各次散射特性。由于实际大气气溶胶是由多种气溶胶成分混合而成的,单纯的一种气溶胶粒子的研究不再准确,应用蒙特卡洛法对光在外混合气溶胶中的传输过程进行模拟仿真,即可得到外混合气溶胶的光散射特性。并且在模拟过程中考虑了不同气溶胶粒子对光的散射和吸收特性,该计算方法将方便所有研究外混合气溶胶散射特性的学者进行应用,并且对研究实际大气传输特性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附图说明
图1黑碳与硫酸盐粒子组成的外混合气溶胶模型;
图2是本发明的计算方法的流程图;
图3是模拟计算的黑碳与硫酸盐组成的外混合气溶胶粒子的各次散射特性的仿真结果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述,以下实施例只是描述性的,不是限定性的,不能以此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一种外混合气溶胶光散射特性的计算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
1)气溶胶单次散射特性计算:
根据组成外混合模型中不同类型气溶胶粒子的半径大小,应用米散射理论计算单个类型气溶胶粒子的单次散射特性。以黑碳和硫酸盐气溶胶组成的外混合气溶胶模型为例,其组成的外混合模型结构如图1所示。其中黑碳气溶胶粒子的半径假设为a,硫酸盐气溶胶粒子的半径为b,根据两种气溶胶的半径大小,分别应用米散射理论计算单个气溶胶粒子的散射特性。
本例中假设黑碳气溶胶粒子的半径3μm,硫酸盐气溶胶粒子的半径为5.74μm,分别计算黑碳和硫酸盐气溶胶粒子的非对称因子和单次散射反照率。
2)光子状态初始化:
光子从发射机发出,初始偏转角θ0在光束发散角2θ1内均匀发射,cosθ0在[cosθ1,1]之间均匀分布,则初始偏转角θ0可以抽样表示为:
θ0=arccos[1-r(1-cosθ1)] (1)
式中r为[0,1]区间内均匀分布的随机数;
初始方位角在[0,2π]间均匀分布,可以抽样表示为:
光子的初始传输方向D0由θ0决定,可表示为
光子的随机运动步长lm可根据比尔定律抽样表示为:
式中σ为大气的消光系数,因此光子首次发生散射的位置P1点的坐标可表示为:
P1(x1,y1,z1)=O(0,0,0)+lmD0 (5)
3)按粒子个数混合比抽样选择气溶胶类型:
根据两种气溶胶粒子的个数混合比例,按比例抽样选择碰撞的气溶胶类型。本例中假设黑碳与硫酸盐气溶胶粒子的个数比为1:1,即光子随机碰到的黑碳和硫酸盐气溶胶的可能性相同。
4)光子位置和光能量传输跟踪:
选取HG散射相函数确定每次碰撞之后的散射角,HG散射相函数的表达式为:
式中g为光子所碰到的外混合气溶胶粒子的非对称因子,我们对散射相函数进行抽样即可得到散射角θs的表达式,当g≠0时:
当g=0时:
θs=arccos(2r-1) (8)
同样方位角在[0,2π]间均匀分布,可抽样表示为:
假设光子第m次碰撞时的坐标位置已知,为Pm(xm,ym,zm),光子从Pm点散射到Pm+1的方向余弦为:
则光子第m次碰撞后的迁移方向为:
光子在某点与气溶胶粒子碰撞,在其第m次碰撞后的光子位置坐标为:
Pm+1(xm+1,ym+1,zm+1)=Pm(xm,ym,zm)+lDm′ (12)
光与气溶胶粒子碰撞之后,有一部分能量被气溶胶吸收,则第m次碰撞后的光能量的改变为:
Em+1=wEm (13)
式中w为光子所碰到气溶胶粒子的单次散射反照率,假设每一个初始光子对光能量的贡献相同都为a,即E0=a。
5)光子接收判断:
满足以下两个判断条件,则认为光子被接收:光子恰好到达接收探测圆面,即光子从Pm点散射到Pm+1点,Pm+1点恰好在接收机探测圆面上;或光子的迁移轨迹穿越探测圆面,即光子的迁移轨迹PmPm+1与接收机探测截面有交点。
当光子被接收,将停止对该光子的模拟跟踪,进行下一个光子的模拟,直到模拟完所有发射的N个光子。
6)计算各次散射特性:
对接收到的光能量进行统计,得到光在外混合气溶胶中传输时的各次散射光能量占总接收光能量的比值:
直接透射光能量占总接收光能量的比值:
一次散射光能量占总接收光能量的比值:
二次散射光能量占总接收光能量的比值:
三次散射光能量占总接收光能量的比值:
式中I0为没有与气溶胶粒子发生碰撞的光子对光能量的贡献,即所有直接透射光子的贡献E0之和;
I1为与气溶胶粒子碰撞一次的光子对光能量的贡献,即经过一次散射光子的贡献E1之和;
I2为与气溶胶粒子碰撞两次的光子对光能量的贡献,即经过两次散射光子的贡献E2之和;
I3为与气溶胶粒子碰撞三次的光子对光能量的贡献,即经过三次散射光子的贡献E3之和;
以此类推,就可以得到外混合气溶胶的各次散射光能量占总接收光能量的比值。
图3是模拟计算的黑碳与硫酸盐组成的外混合气溶胶粒子的各次散射特性的仿真结果图。假设黑碳气溶胶粒子的半径3μm,硫酸盐气溶胶粒子的半径为5.74μm,黑碳与硫酸盐气溶胶粒子的个数的比值为1:1。模拟过程中的参数设置如下:总模拟光子数为106;激光束发散角为0.06mrad;接收机直径为1m;激光传输距离为30m;探测激光波长为550nm;消光系数设置为从4km-1到60km-1,间隔为4km-1;最大散射次数为4。应用本发明提供的计算方法即可得到不同粒子个数比的黑碳与硫酸盐在外混合状态下的各次散射特性。
本发明虽公开了实施例和附图,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及所附权利要求的精神和范围内,各种替换、变化和修改都是可能的,因此,本发明的范围不局限于实施例和附图所公开的内容。

Claims (1)

1.一种外混合气溶胶光散射特性的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气溶胶单次散射特性计算:
根据组成外混合模型中各类型气溶胶粒子的半径大小,应用米散射理论计算不同类型气溶胶粒子的单次散射特性;
2)光子状态初始化:
光子从发射机发出,初始偏转角θ0在光束发散角2θ1内均匀发射,cosθ0在[cosθ1,1]之间均匀分布,则初始偏转角θ0可以抽样表示为:
θ0=arccos[1-r(1-cosθ1)] (1)
式中r为[0,1]区间内均匀分布的随机数;
初始方位角在[0,2π]间均匀分布,可以抽样表示为:
光子的初始传输方向D0由θ0决定,可表示为
光子的随机运动步长lm可根据比尔定律抽样表示为:
式中σ为大气的消光系数,因此光子首次发生散射的位置P1点的坐标可表示为:
P1(x1,y1,z1)=O(0,0,0)+lmD0 (5)
3)按粒子个数混合比抽样选择气溶胶类型:
根据两种气溶胶粒子的个数混合比例,按比例抽样选择碰撞的气溶胶类型。
4)光子位置和光能量传输跟踪:
选取HG散射相函数确定每次碰撞之后的散射角,HG散射相函数的表达式为:
式中g为光子所碰到的外混合气溶胶粒子的非对称因子,我们对散射相函数进行抽样即可得到散射角θs的表达式,当g≠0时:
当g=0时:
θs=arccos(2r-1) (8)
同样方位角在[0,2π]间均匀分布,可抽样表示为:
假设光子第m次碰撞时的坐标位置已知,为Pm(xm,ym,zm),光子从Pm点散射到Pm+1的方向余弦为:
则光子第m次碰撞后的迁移方向为:
光子在某点与气溶胶粒子碰撞,在其第m次碰撞后的光子位置坐标为:
Pm+1(xm+1,ym+1,zm+1)=Pm(xm,ym,zm)+lDm′ (12)
光与气溶胶粒子碰撞之后,有一部分能量被气溶胶吸收,则第m次碰撞后的光能量的改变为:
Em+1=wEm (13)
式中w为光子所碰到气溶胶粒子的单次散射反照率,假设每一个初始光子对光能量的贡献相同都为a,即E0=a。
5)光子接收判断:
满足以下两个判断条件,则认为光子被接收:光子恰好到达接收探测圆面,即光子从Pm点散射到Pm+1点,Pm+1点恰好在接收机探测圆面上;或光子的迁移轨迹穿越探测圆面,即光子的迁移轨迹PmPm+1与接收机探测截面有交点。
当光子被接收,将停止对该光子的模拟跟踪,进行下一个光子的模拟,直到模拟完所有发射的N个光子。
6)计算各次散射特性:
对接收到的光能量进行统计,得到光在外混合气溶胶中传输时的各次散射光能量占总接收光能量的比值:
直接透射光能量占总接收光能量的比值:
一次散射光能量占总接收光能量的比值:
二次散射光能量占总接收光能量的比值:
三次散射光能量占总接收光能量的比值:
式中I0为没有与气溶胶粒子发生碰撞的光子对光能量的贡献,即所有直接透射光子的贡献E0之和;
I1为与气溶胶粒子碰撞一次的光子对光能量的贡献,即经过一次散射光子的贡献E1之和;
I2为与气溶胶粒子碰撞两次的光子对光能量的贡献,即经过两次散射光子的贡献E2之和;
I3为与气溶胶粒子碰撞三次的光子对光能量的贡献,即经过三次散射光子的贡献E3之和;
以此类推,就可以得到外混合气溶胶的各次散射光能量占总接收光能量的比值。
CN201810465154.6A 2018-05-16 2018-05-16 一种外混合气溶胶光散射特性的计算方法 Active CN10876367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465154.6A CN108763672B (zh) 2018-05-16 2018-05-16 一种外混合气溶胶光散射特性的计算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465154.6A CN108763672B (zh) 2018-05-16 2018-05-16 一种外混合气溶胶光散射特性的计算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763672A true CN108763672A (zh) 2018-11-06
CN108763672B CN108763672B (zh) 2023-03-17

Family

ID=640079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465154.6A Active CN108763672B (zh) 2018-05-16 2018-05-16 一种外混合气溶胶光散射特性的计算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763672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929228A (zh) * 2019-12-13 2020-03-27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 一种针对均匀混合气溶胶吸湿增长因子的反演算法
CN111967122A (zh) * 2020-06-16 2020-11-20 西安理工大学 一种基于离散累积求和的紫外光散射模拟方法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323920A (zh) * 2015-07-10 2017-01-11 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 基于蒙特卡洛算法的气溶胶多次散射模拟方法及系统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323920A (zh) * 2015-07-10 2017-01-11 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 基于蒙特卡洛算法的气溶胶多次散射模拟方法及系统

Non-Patent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YUZHAO MA 等: "The scattering effects on the visibility measurements of laser transmissometer in rain and fog", 《OPTIK》 *
YUZHAO MA 等: "The scattering effects on the visibility measurements of laser transmissometer in rain and fog", 《OPTIK》, vol. 157, 31 March 2018 (2018-03-31), pages 957 - 967 *
杜小平 等: "《调频连续波激光探测技术》", 30 April 2015, 国防工业出版社, pages: 250 - 259 *
汤双庆: "非球形混合气溶胶紫外和可见光的传输与散射特性", 《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硕士) 基础科学辑(月刊)》 *
汤双庆: "非球形混合气溶胶紫外和可见光的传输与散射特性", 《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硕士) 基础科学辑(月刊)》, no. 10, 15 October 2010 (2010-10-15), pages 005 - 18 *
王海华 等: "两种按比例混合颗粒系的多次散射模拟", 《物理学报》 *
王海华 等: "两种按比例混合颗粒系的多次散射模拟", 《物理学报》, vol. 61, no. 15, 22 June 2012 (2012-06-22), pages 154204 - 1 *
白进强: "离散偶极子方法研究雾霾粒子的光散射特性", 《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硕士) 基础科学辑(月刊)》 *
白进强: "离散偶极子方法研究雾霾粒子的光散射特性", 《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硕士) 基础科学辑(月刊)》, no. 4, 15 April 2018 (2018-04-15), pages 005 - 76 *
韩雪: "气溶胶散射对激光退偏特性的研究", 《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硕士) 信息科技辑(月刊)》 *
韩雪: "气溶胶散射对激光退偏特性的研究", 《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硕士) 信息科技辑(月刊)》, no. 3, 15 March 2016 (2016-03-15), pages 135 - 341 *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929228A (zh) * 2019-12-13 2020-03-27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 一种针对均匀混合气溶胶吸湿增长因子的反演算法
CN111967122A (zh) * 2020-06-16 2020-11-20 西安理工大学 一种基于离散累积求和的紫外光散射模拟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763672B (zh) 2023-03-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918352A (zh) 一种内混合气溶胶光散射特性的计算方法
CN103454203B (zh) 一种大气颗粒物粒径和化学成分的实时在线测量系统及测量方法
CN108763672A (zh) 一种外混合气溶胶光散射特性的计算方法
White et al. Size-resolved measurements of light scattering by ambient particles in the southwestern USA
Hänel Computation of the extinction of visible radiation by atmospheric aerosol particles as a function of the relative humidity, based upon measured properties
CN109995427A (zh) 一种水下上行激光通信的蒙特卡洛仿真方法
CN105680936B (zh) 一种非直视紫外光通信单次散射过程路径损耗计算方法
CN106323920A (zh) 基于蒙特卡洛算法的气溶胶多次散射模拟方法及系统
Garcia et al. An evaluation of transported pollution and respiratory–related hospital admissions in the state of New York
Zhao et al. Mixing state of black carbon at different atmospheres in north and southwest China
CN108662955B (zh) 一种基于光子探测的激光引信回波仿真方法
Tang et al. Ultraviolet communication with a large scattering angle via artificial agglomerate fog
CN111967122A (zh) 一种基于离散累积求和的紫外光散射模拟方法
CN106446436A (zh) 电站锅炉煤粉在变磨煤机组合下燃烧特性模拟方法及装置
Yu et al. Simulation of impact of water-film spray on visibility
CN115541187A (zh) 一种高动态条件下的机载光电系统测试方法
CN111709180B (zh) 耦合吸收性气溶胶模型的大气矢量辐射传输模拟方法
Yang et al. Modeling and analyzing water column forward scattering effect on airborne LiDAR bathymetry
CN117784101B (zh) 一种星载大气激光雷达信号仿真方法及系统
CN111625921A (zh) 一种虚拟试验末制导探测信号空间传输效应计算服务方法
Zhang et al. Research on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of wireless ultraviolet communication in floating dust weather based on the particle scale spectrum
Fakoya et al. Changes in Absorbing Aerosol Properties during Transport in the Southeast Atlantic
CN117113789A (zh) 基于jonswap谱海面建模的激光束散射计算方法
Wang et al. The Laser Scattering and Statistical Characteristics of Haze Particles Which Have Rarefied Random Distribution
Rotondo et al. Effects of California’s Central Valley PM2. 5 Pollution on Sequoia National Park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