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761904B - 背光装置 - Google Patents

背光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761904B
CN108761904B CN201810420371.3A CN201810420371A CN108761904B CN 108761904 B CN108761904 B CN 108761904B CN 201810420371 A CN201810420371 A CN 201810420371A CN 108761904 B CN108761904 B CN 10876190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rt
light source
data stream
pairing
connec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420371.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761904A (zh
Inventor
吴明彦
周彦甫
江文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arfon Electronics Suzhou Co Ltd
Darfon Electronic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Darfon Electronics Suzhou Co Ltd
Darfon Electronic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arfon Electronics Suzhou Co Ltd, Darfon Electronics Corp filed Critical Darfon Electronics Suzho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420371.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761904B/zh
Publication of CN10876190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76190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76190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76190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6Illuminating device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3/0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 G09G3/2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 G09G3/34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by control of light from an independent source
    • G09G3/3406Control of illumination source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6Illuminating devices
    • G02F1/133602Direct backlight
    • G02F1/133612Electrical detail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Cooling, Sealing, Or The Like Of Lighting Devices (AREA)
  • Circuit Arrangement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背光装置包含电路板、控制板及连接前述两者之一的连接缆线。该电路板上设置有第一光源驱动装置及第二光源驱动装置,分别电连接多个第一光源及多个第二光源。该电路板上还设置有连接器,该第一及第二光源驱动装置各别与该连接器电性串联连接。该控制板经由该连接缆线输出电能、第一数据串流及第二数据串流。该第一光源驱动装置根据该第一数据串流个别控制该多个第一光源发光,该第二光源驱动装置根据该第二数据串流个别控制该多个第二光源发光。藉此,本发明的背光装置兼具连接缆线中导线数量缩减及对光源控制的弹性,该控制板能仅通过该连接缆线即可个别控制许多光源的运作。

Description

背光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背光装置,尤指一种直下式背光装置。
背景技术
传统直下式背光装置使用多个大致均匀分布设置的光源(例如发光二极管),以提供背光,例如使用于液晶显示器中。这些光源通常以同一运作条件控制其发光,例如均以相同的电流驱动。当部分光源发光效能衰减时,将会使背光装置提供的背光均匀度不足。若欲克服此问题,原则上仅能直接将发光效能衰减的光源替换,十分不便。对此课题,目前已有能对个别控制光源发光的解决方案,其通常使用多个光源驱动装置,每一个光源驱动装置能控制多个光源运作。藉此,通过控制每个光源的运作便可调整背光的均匀度。然而,若光源驱动装置与光源分设于不同载板上,则两者之间原则上需以缆线连接,缆线中导线数量将与光源数量大致上成正比,造成组装困扰。为减少导线数量,可将光源驱动装置与光源设置于同一载板上,并另以一控制板对光源驱动装置传控制数据。一般而言,同一载板上的光源驱动装置均使用该载板上同一串接信号路径,使得对光源运作的控制弹性降低。
发明内容
鉴于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背光装置,其光源驱动装置与光源设置于同一电路板上,且该光源驱动装置使用数个串接信号路径,故能兼具连接缆线中导线数量缩减及对光源控制的弹性。以解决上述问题。
因此,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背光装置,该背光装置包含:
第一电路板,具有第一前表面、第一后表面、多个第一穿孔、多个第二穿孔、多个第一驱动信号路径及多个第二驱动信号路径,该多个第一驱动信号路径对应地穿过该多个第一穿孔而延伸到该第一前表面上,该多个第二驱动信号路径对应地穿过该多个第二穿孔而延伸到该第一前表面上;
多个第一光源,设置于该第一前表面上,每个该第一光源分别对应该多个第一驱动信号路径其中之一;
第一光源驱动装置,设置于该第一后表面上并对应地经由该多个第一驱动信号路径与该多个第一光源电性连接,该第一光源驱动装置具有第一输入埠及第一输出埠;
多个第二光源,设置于该第一前表面上,每个该第二光源分别对应该多个第二驱动信号路径其中之一;
第二光源驱动装置,设置于该第一后表面上并对应地经由该多个第二驱动信号路径与该多个第二光源电性连接,该第二光源驱动装置具有第二输入埠及第二输出埠;
第一连接器,设置于该第一后表面上并具有第一端口、第二端口、第三端口及第四端口,该第一输入埠及该第一输出埠分别与该第一端口及该第二端口电性串联连接,该第二输入埠及该第二输出埠分别与该第三端口及该第四端口电性串联连接;
第一连接缆线;以及
控制板,邻近该第一电路板设置并经由该第一连接缆线与该第一电路板连接,该控制板经由该第一连接缆线输出电能、第一数据串流及第二数据串流;
其中,该第一输入埠经由该第一端口接收该第一数据串流,该第一输出端口将该第一数据串流传递给该第二端口接收,该第一光源驱动装置自该第一数据串流译码出第一控制信号,并根据该第一控制信号对应地经由该多个第一驱动信号路径控制该多个第一光源发光,
其中,该第二输入埠经由该第三端口接收该第二数据串流,该第二输出端口将该第二数据串流传递给该第四端口接收,该第二光源驱动装置自该第二数据串流译码出第二控制信号,并根据该第二控制信号对应地经由该多个第二驱动信号路径控制该多个第二光源发光。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控制板包含第一配对连接器,该第一配对连接器及该第一连接器经由该第一连接缆线连接,该第一配对连接器具有第二配对端口及第三配对端口,该第二配对端口与该第二端口经由该第一连接缆线连接,该第三配对端口与该第三端口经由该第一连接缆线连接,该第二配对端口与该第三配对端口连接。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背光装置还包含第二电路板、多个第三光源、第三光源驱动装置、第二连接器及第二连接缆线,其中该第二电路板与该第一电路板并排,该第二电路板具有第二前表面、第二后表面、多个第三穿孔及多个第三驱动信号路径,该多个第三驱动信号路径对应地穿过该多个第三穿孔而延伸到该第二前表面上,该多个第三光源设置于该第二前表面上并对应该多个第三驱动信号路径,该第三光源驱动装置设置于该第二后表面上并对应地经由该多个第三驱动信号路径与该多个第三光源电性连接,该第三光源驱动装置具有第三输入埠及第三输出埠,该第二连接器设置于该第二后表面上并具有第五端口及第六端口,该第三输入埠及该第三输出埠分别与该第五端口及该第六端口电性串联连接,该第二连接缆线连接该第二连接器与该控制板,该控制板经由该第二连接缆线输出电能及第三数据串流,该第三输入埠经由该第五端口接收该第三数据串流,该第三输出端口将该第三数据串流传递给该第六端口接收,该第三光源驱动装置自该第三数据串流译码出第三控制信号,并根据该第三控制信号对应地经由该多个第三驱动信号路径控制该多个第三光源发光。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控制板包含第二配对连接器,该第二配对连接器及该第二连接器经由该第二连接缆线连接,该第二配对连接器具有第五配对端口,该第五配对端口及该第五端口经由该第二连接缆线连接,该第一配对连接器具有第四配对端口,该第四配对端口及该第四端口经由该第一连接缆线连接,该第四配对端口与该第五配对端口连接。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第一电路板具有第一侧边,该第一连接器邻近于该第一侧边设置,该第二电路板具有第二侧边,该第二连接器邻近于该第二侧边设置,该第一侧边与该第二侧边对齐。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背光装置还包含第二电路板、多个第三光源、第三光源驱动装置、第二连接器及第二连接缆线,其中该控制板包含第一配对连接器及第二配对连接器,该第一配对连接器及该第一连接器经由该第一连接缆线连接,该第二配对连接器及该第二连接器经由该第二连接缆线连接,该第一配对连接器具有第四配对端口,该第四配对端口及该第四端口经由该第一连接缆线连接,该第二电路板与该第一电路板并排,该第二电路板具有第二前表面、第二后表面、多个第三穿孔及多个第三驱动信号路径,该多个第三驱动信号路径对应地穿过该多个第三穿孔而延伸到该第二前表面上,该多个第三光源设置于该第二前表面上并对应该多个第三驱动信号路径,该第三光源驱动装置设置于该第二后表面上并对应地经由该多个第三驱动信号路径与该多个第三光源电性连接,该第二连接器设置于该第二后表面上并具有第五端口及第六端口,该第三光源驱动装置具有第三输入埠及第三输出埠,该第三输入埠及该第三输出埠分别与该第五端口及该第六端口电性串联连接,该第二配对连接器具有第五配对端口,该第五配对端口及该第五端口经由该第二连接缆线连接,该第五配对端口与该第四配对端口连接,该控制板经由该第二连接缆线输出电能及该第二数据串流,该第三输入埠经由该第五端口接收该第二数据串流,该第三输出端口将该第二数据串流传递给该第六端口接收,该第三光源驱动装置自该第二数据串流译码出第三控制信号,并根据该第三控制信号对应地经由该多个第三驱动信号路径控制该多个第三光源发光。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第一电路板具有第一侧边,该第一连接器邻近于该第一侧边设置,该第二电路板具有第二侧边,该第二连接器邻近于该第二侧边设置,该第一侧边与该第二侧边对齐。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背光装置还包含多个第四光源及第四光源驱动装置,其中该第二连接器具有第七端口及第八端口,该第二配对连接器具有第六配对端口及第七配对端口,该第六配对端口及该第六端口经由该第二连接缆线连接,该第七配对端口及该第七端口经由该第二连接缆线连接,该第二电路板具有多个第四穿孔及多个第四驱动信号路径,该多个第四驱动信号路径对应地穿过该多个第四穿孔而延伸到该第二前表面上,该多个第四光源设置于该第二前表面上并对应该多个第四驱动信号路径,该第四光源驱动装置设置于该第二后表面上并对应地经由该多个第四驱动信号路径与该多个第四光源电性连接,该第四光源驱动装置具有第四输入埠及第四输出埠,该第四输入埠及该第四输出埠分别与该第七端口及该第八端口电性串联连接,该第六配对端口与该第七配对端口连接,该第四输入埠经由该第七端口接收该第二数据串流,该第四输出端口将该第二数据串流传递给该第八端口接收,该第四光源驱动装置自该第二数据串流译码出第四控制信号,并根据该第四控制信号对应地经由该多个第四驱动信号路径控制该多个第四光源发光。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第一配对连接器具有第二配对端口及第三配对端口,该第二配对端口与该第三配对端口连接,并将该第一至第三控制信号均编码到该第一数据串流中,如此可使得该第一光源驱动装置、第二光源驱动装置及第三光源驱动装置电性串联连接,且可根据该第一数据串流控制该第一光源该、第二光源及该第三光源发光。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第一配对连接器还具有第二配对端口及第三配对端口,该第二配对连接器还具有第六配对端口及第七配对端口,该第二配对端口与该第三配对端口连接,且该第六配对端口与该第七配对端口连接,并将该第一至该第四控制信号均编码到该第一数据串流中,使得该第一光源驱动装置、该第二光源驱动装置、该第三光源驱动装置及第四光源驱动装置电性串联连接,且可根据该第一数据串流控制该第一光源、该第二光源、该第三光源及该第四光源发光。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背光装置能通过该第一、第二光源驱动装置个别控制该第一、第二光源的运作,且相对于该光源数量,该连接缆线可使用较少的导线即能达到控制光源的效果。又,该第一、第二光源驱动装置使用不同的串接信号路径接收数据串流,故能增加对光源控制的弹性。换言之,本发明的背光装置兼具连接缆线中导线数量缩减及对光源控制的弹性。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背光装置的前侧示意图。
图2为图1中背光装置的后侧示意图。
图3为图1中背光装置的功能方块图。
图4为图1中背光装置的第一光源驱动装置的功能方块图。
图5为图1中背光装置在应用情境中的功能方块图。
图6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背光装置的功能方块图。
图7为图6中背光装置在应用情境中的功能方块图。
图8为图6中背光装置在另一应用情境中的功能方块图。
图9为图6中背光装置在另一应用情境中的功能方块图。
图10为图6中背光装置于另一应用情境中的功能方块图。
图11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背光装置的功能方块图。
图12为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背光装置的功能方块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对本发明的目的、构造、特征、及其功能有进一步的了解,兹配合实施例详细说明如下。
请参阅图1至图3。图1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背光装置的前侧示意图;图2为图1中背光装置的后侧示意图;图3为图1中背光装置的功能方块图。本实施例中的背光装置1包含第一电路板10、多个第一光源12(于图1中,以虚线框出其示例的设置范围)、多个第二光源14(于图1中,以虚线框出其示例的设置范围)、第一光源驱动装置16、第二光源驱动装置18、第一连接器20、第一连接缆线22及控制板24。第一光源12、第二光源14、第一光源驱动装置16、第二光源驱动装置18及第一连接器20均设置于第一电路板10上,控制板24经由第一连接缆线22提供前述各组件所需的电能及运作所需的控制信号。于实际应用中,例如安装于液晶显示器中时,背光装置1可于多个第一光源12及多个第二光源14上方再包含其他光学组件(例如扩散片、棱镜片等);又例如,背光装置1亦可应用于其他需要背光的展示装置)。
于本实施例中,第一电路板10具有第一前表面102、第一后表面104、多个第一穿孔106、多个第二穿孔108、多个第一驱动信号路径110及多个第二驱动信号路径112,多个第一驱动信号路径110对应地穿过多个第一穿孔106而延伸到第一前表面102上,多个第二驱动信号路径112对应地穿过多个第二穿孔108而延伸到第一前表面102上。多个第一光源12设置于第一前表面102上,每个第一光源12分别对应多个第一驱动信号路径110其中之一。第一光源驱动装置16设置于第一后表面104上并对应地经由多个第一驱动信号路径110与多个第一光源12电性连接。多个第二光源14设置于第一前表面102上,每个第二光源14分别对应多个第二驱动信号路径112其中之一。第二光源驱动装置18设置于第一后表面104上并对应地经由多个第二驱动信号路径112与多个第二光源14电性连接。
于实际应用上,随着第一光源12及第二光源14的数量的增加,第一驱动信号路径110及第二驱动信号路径112的复杂度也将提升,故第一电路板10可能采用多层板以满足所需的线路布局。其中,第一驱动信号路径110自第一后表面104延伸至第一前表面102,第一驱动信号路径110实际上可能分布在多个导电层且经过多个穿孔(例如,可包含贯穿孔、盲孔及埋孔),此可基于印刷电路板技术而实现,不另赘述。原则上,每一个穿孔仅对应一条传输线路,故前述第一穿孔106可指对应的第一驱动信号路径110所经过的至少一穿孔其中之一。当第一驱动信号路径110及第二驱动信号路径112的复杂度较低,使得第一电路板10能以双面板制成时,第一驱动信号路径110原则上可仅经过单一贯穿孔,此贯穿孔即作为对应的第一穿孔106,其延伸(或连接)至第一前表面102及第一后表面104,亦即贯穿第一电路板10。于图1及图2中,第一穿孔106的位置仅作为参考。另外,前述关于第一穿孔106及第一驱动信号路径110的说明亦适用于第二穿孔108及第二驱动信号路径112,不另赘述。
此外,第一连接器20设置于第一后表面104上并与第一光源驱动装置16及第二光源驱动装置18电性连接。控制板24邻近第一电路板10设置并包含载板242、设置于载板上的第一配对连接器244及其他电子组件(例如微处理器、交流转直流转换器、直流转直流转换器等)。第一配对连接器244与第一连接器20匹配且经由第一连接缆线22连接,例如第一连接缆线22可由软扁平电缆(flexible flat cable,FPC)制成,但不限于此,相对的第一配对连接器244及第一连接器20分别由FPC板连接器制成。藉此,控制板24经由第一连接缆线22输出电能、第一数据串流DS1(data stream)及第二数据串流DS2至第一连接器20,第一光源12、第二光源14、第一光源驱动装置16及第二光源驱动装置18即可经由第一连接器20取得运作所需电能,且亦经由第一连接器20分别取得第一数据串流DS1及第二数据串流DS2的信号;其中,第一光源驱动装置16自第一数据串流DS1译码出相关的第一控制信号来个别控制多个第一光源12运作,第二光源驱动装置18自第二数据串流DS2译码出相关的第二控制信号来个别控制多个第二光源14运作。进一步来说,于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器20具有第一端口202、第二端口204、第三端口206及第四端口208。第一光源驱动装置16具有第一输入埠162及第一输出埠164,第一输入埠162及第一输出埠164分别与第一端口202及第二端口204电性串联连接。于本实施例中,第一光源驱动装置16至第二端口204之间还设置有多个串接的光源驱动装置,这些光源驱动装置(包含第一光源驱动装置16)串联连接,例如通过习知的序列周边接口菊炼架构(serial-peripheral interface daisy chain configuration)连接,其中控制板24逻辑上即视为此序列周边接口菊炼架构中的主机,第一连接器20还具有其他端口(未标示于图中),用以提供例如频率信号、芯片选择信号等。于本实施例中,第一端口202与第二端口204之间电性串联连接4个光源驱动装置(包含第一光源驱动装置16),第一光源驱动装置16电性连接的光源,其示例的设置范围以虚线(较短线段的重复)框示于图1中;而除第一光源驱动装置16外的其他光源驱动装置电性连接的光源,其示例的设置范围以链线(较长线段及点的重复)框示于图1中。于实际操作中,当此串联连接仅包含第一光源驱动装置16时,原则上第一输入埠162直接连接至第一端口202,第一输出埠164直接连接至第二端口204。同样的,第二光源驱动装置18具有第二输入埠182及第二输出埠184,第二输入埠182及第二输出埠184分别与第三端口206及第四端口208电性串联连接。第二光源驱动装置18与第一连接器20的电连接结构与第一光源驱动装置16与第一连接器20的电连接结构相同,故关于第二光源驱动装置18的其他说明,请参阅前文,不另赘述。此外,于实际操作中,第一光源驱动装置16可由图4所示的功能方块图实际制成,第一光源驱动装置16电性连接到16个第一驱动信号路径110,可控制使16个第一光源14发出不同亮度;第二光源驱动装置18亦同,不另赘述。其中,于图4中,第一光源14包含一个发光二极管,于实际操作中可包含多个相邻设置的发光二极管,而这些相邻设置的发光二极管发光亮度会实质相同。
此外,于本实施例中,第一配对连接器244具有第一配对端口2442、第二配对端口2444、第三配对端口2446及第四配对端口2448,分别对应第一端口202、第二端口204、第三端口206及第四端口208并经由第一连接缆线22连接。第一数据串流DS1经由第一配对端口2442、第一连接缆线22传送至第一端口202。第一输入埠162经由第一端口202接收第一数据串流DS1,第一输出端口164将第一数据串流DS1传递给第二端口204接收,第一光源驱动装置16根据第一数据串流DS1对应地经由多个第一驱动信号路径110控制多个第一光源12发光。第一数据串流DS1再经由第二端口204、第一连接缆线22传送至第二配对端口2444。同样的,第二数据串流DS2经由第三配对端口2446、第一连接缆线22传送至第三端口206。第二输入埠182经由第三端口206接收第二数据串流DS2,第二输出端口184将第二数据串流DS2传递给第四端口208接收,第二光源驱动装置18根据第二数据串流DS2对应地经由多个第二驱动信号路径112控制多个第二光源14发光。第二数据串流DS2再经由第四端口208、第一连接缆线22传送至第四配对端口2448。
于背光装置1的架构中,多个第一光源12、多个第二光源14、第一光源驱动装置16及第二光源驱动装置18均设置于第一电路板10上,故第一连接缆线22所需导线数量明显少于第一光源驱动装置16及第二光源驱动装置18分别与多个第一光源12及多个第二光源14间的连接线路数量,因此有助于避免或减少组装困扰,亦有助于减少制造成本。此外,第一光源12及第二光源14虽均设置于第一电路板10上,但可分别根据第一数据串流DS1及第二数据串流DS2控制发光。
若实际操作中,需使控制第一光源12发光的第一控制信号及控制第二光源14发光的第二控制信号均内含在相同的数据串流中,则控制板24可藉由导通节点,使第一数据串流DS1与第二数据串流DS2内容相同。本实施例的背光装置1亦可通过连接(例如以跨接器(jumper)连接)第二配对端口2444与第三配对端口2446(如图5所示),以使第一数据串流DS1自第二端口204经第二配对端口2444传回来后,再经由第三配对端口2446传送至第三端口206(即亦将第一数据串流DS1从第一电路板10回传到控制板24后,再从控制板24输出到第一电路板10作为第二数据串流DS2),以供第二光源驱动装置18译码出第二控制信号而据以控制第二光源14发光;此时,第一光源驱动装置16与第二光源驱动装置18电性串联连接。藉此,无需改变第一电路板10上的电路和零组件设置,本实施例的背光装置1具有运用单一个数据串流(DS1)或利用多个数据串流(DS1+DS2)来控制所有光源(包含第一光源12及第二光源14)运作的电路设计弹性。
请参阅图6,图6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背光装置的功能方块图。本实施例的背光装置3,其结构上相当于背光装置1的扩展。为简化说明,背光装置3原则上仍沿用背光装置1的组件符号,故关于背光装置3中组件的其他说明,请参阅背光装置1中相同命名组件的相关说明,不另复述。与背光装置1相比,背光装置3还包含第二电路板30、多个第三光源32、多个第四光源34、第三光源驱动装置36、第四光源驱动装置38、第二连接器40及一第二连接缆线42,背光装置3的控制板44还包含设置于其载板442上的第二配对连接器444,与第二连接器40匹配。第二电路板30具有第二前表面、第二后表面、多个第三穿孔、多个第四穿孔、多个第三驱动信号路径302及多个第四驱动信号路径304。多个第三驱动信号路径302对应地穿过多个第三穿孔而延伸到第二前表面上,多个第三光源32设置于第二前表面上并对应多个第三驱动信号路径302,该第三光源驱动装置36设置于第二后表面上并对应地经由多个第三驱动信号路径302与多个第三光源32电性连接。多个第四驱动信号路径304对应地穿过多个第四穿孔而延伸到该第二前表面上,多个第四光源34设置于第二前表面上并对应多个第四驱动信号路径304,第四光源驱动装置38设置于第二后表面上并对应地经由多个第四驱动信号路径304与多个第四光源34电性连接。第二连接器40设置于第二后表面上并具有第五端口402、第六端口404、第七端口406及第八端口408。第三光源驱动装置36具有第三输入埠362及第三输出埠364,第三输入埠362及第三输出埠364分别与第五端口402及第六端口404电性串联连接。第四光源驱动装置38具有第四输入埠382及第四输出埠384,第四输入埠382及第四输出埠384分别与第七端口406及第八端口408电性串联连接。于本实施例中,第二电路板30与第一电路板10原则上结构相同,且第二电路板30与其上组件的连接关系亦与第一电路板10与其上组件的连接关系相同,故关于第二电路板30及其上组件的其他说明(包含连接关系),请参阅前文关于第一电路板10及其上组件的相关说明(包含连接关系)及相关图式。
此外,第二连接缆线42连接第二连接器40与第二配对连接器444,第二配对连接器444具有第五配对端口4442、第六配对端口4444、第七配对端口4446及第八配对端口4448,分别对应第五端口402、第六端口404、第七端口406及第八端口408并经由第二连接缆线42连接。控制板44经由第二连接缆线444输出电能、第三数据串流DS3及第四数据串流DS4至第二连接器40。第三输入埠362经由第五端口402接收第三数据串流DS3,第三输出端口364将第三数据串流DS3传递给第六端口404接收,第三光源驱动装置36自第三数据串流DS3译码出相关的第三控制信号,根据第三控制信号对应地经由该多个第三驱动信号路径302控制该多个第三光源32发光。第四输入埠382经由第七端口406接收第四数据串流DS4,第四输出端口384将第四数据串流DS4传递给第八端口408接收,第四光源驱动装置38自第四数据串流DS4译码出相关的第四控制信号,根据第四控制信号对应地经由该多个第四驱动信号路径304控制该多个第四光源34发光。
此外,于背光装置3中,第一电路板10与第二电路板30并排。第一电路板10具有第一侧边114,第二电路板30具有第二侧边306,第一侧边114与第二侧边306对齐。换言之,第一电路板10与第二电路板30拼接逻辑上即形成一个面积较大的电路板。又,第一连接器20邻近于第一侧边114设置,第二连接器40邻近于第二侧边306设置,控制板44邻近第一侧边114及第二侧边对齐306设置,故第一连接缆线22及第二连接缆线42无需太长,因此有助于各构件的设置及降低成本。此外,整体而言,背光装置3是由控制板44控制两块电路板模块(即第一电路板10及其上的组件、第二电路板30及其上的组件),背光装置1是由控制板24控制一块电路板模块(即第一电路板10及其上的组件),故背光装置3为背光装置1结构上的扩展,例如使用于更大尺寸的液晶显示器中。因此,根据本发明的背光装置具有模块化的特性,此有助于产品设计,亦有助于降低产品制造成本。
此外,图6所示的背光装置3于实作上亦可通过于控制板44上连接配对端口以产生光源驱动装置电性串联连接的效果。例如,于图6中,若将第二配对端口2444与第三配对端口2446连接,并将第一控制信号与第二控制信号均编码到第一数据串流DS1中,如此可使第一光源驱动装置16与第二光源驱动装置18电性串联连接,且可根据第一数据串流DS1控制第一光源12及第二光源14发光。
又例如,如图7所示,图7为图6中背光装置在应用情境中的功能方块图。若将第四配对端口2448及第五配对端口4442连接,并将第二控制信号与第三控制信号均编码到第二数据串流DS2中,如此可使得第二光源驱动装置18与第三光源驱动装置36电性串联连接,且可根据第二数据串流DS2控制第二光源14及第三光源32发光;换言之,第二数据串流DS2亦作为第三资料串流DS3。
又例如,如图8所示,图8为图6中背光装置在另一应用情境中的功能方块图。第四配对端口2448及第五配对端口4442连接,且第六配对端口4444及第七配对端口4446连接,并将第二至第四控制信号均编码到第二数据串流DS2中,如此可使得第二光源驱动装置18、第三光源驱动装置36及第四光源驱动装置38电性串联连接,且可根据第二数据串流DS2控制第二光源14、第三光源32及第四光源34发光;换言之,第二数据串流DS2亦作为第三数据串流DS3及第四数据串流DS4。
又例如,如图9所示,图9为图6中背光装置在另一应用情境中的功能方块图。第二配对端口2444与第三配对端口2446连接,且第四配对端口2448及第五配对端口4442连接,并将第一至第三控制信号均编码到第一数据串流DS1中,如此可使得第一光源驱动装置16、第二光源驱动装置18及第三光源驱动装置36电性串联连接,且可根据第一数据串流DS1控制第一光源12、第二光源14及第三光源32发光;换言之,第一数据串流DS1亦作为第二数据串流DS2及第三数据串流DS3。
又例如,如图10所示,图10为图6中背光装置在另一应用情境中的功能方块图。第二配对端口2444与第三配对端口2446连接,第四配对端口2448及第五配对端口4442连接,且第六配对端口4444及第七配对端口4446连接,并将第一至第四控制信号均编码到第一数据串流DS1中,如此可使得第一光源驱动装置16、第二光源驱动装置18、第三光源驱动装置36及第四光源驱动装置38电性串联连接,且可根据第一数据串流DS1控制第一光源12、第二光源14、第三光源32及第四光源34发光;换言之,第一数据串流DS1更额外包含原本分别存在于第二数据串流DS2、第三数据串流DS3及第四数据串流DS4中的第二至第四控制信号。
请参阅图11,图11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背光装置的功能方块图。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背光装置5,其结构上相当于背光装置3的再扩展。为简化说明,背光装置5原则上仍沿用背光装置1、3的组件符号,故关于背光装置5中组件的其他说明,请参阅背光装置1、3中相同命名组件的相关说明,不另复述。相对于背光装置3,背光装置5还包含第三电路板50、多个第五光源52、多个第六光源54、第五光源驱动装置56、第六光源驱动装置58、第三连接器60及第三连接缆线62,背光装置5的控制板64还包含设置于其载板642上的第三配对连接器644,与第三连接器60匹配。多个第五光源52、多个第六光源54、第五光源驱动装置56、第六光源驱动装置58及第三连接器60设置于第三电路板50上,第三连接缆线62连接第三连接器60及第三配对连接器644。于本实施例中,第三电路板50与第一电路板10原则上结构相同,且第三电路板50与其上组件的连接关系亦与第一电路板10与其上组件的连接关系相同,故关于第三电路板50及其上组件的其他说明(包含连接关系),请参阅前文关于第一电路板10及其上组件的相关说明(包含连接关系)及相关图式。此外,第三连接器60具有第九端口602、第十端口604、第十一端口606及第十二端口608。第三配对连接器644具有第九配对端口6442、第十配对端口6444、第十一配对端口6446及第十二配对端口6448,分别对应第九端口602、第十端口604、第十一端口606及第十二端口608并经由第三连接缆线62连接。第五光源驱动装置56与第九端口602及第十端口604电性串联连接,第六光源驱动装置58与第十一端口606及第十二端口608电性串联连接。
同样的,图11所示的背光装置5于实作上亦可通过于控制板64上连接配对端口以产生光源驱动装置电性串联连接的效果,其应用例可参阅前文相关说明,不另赘述。于本实施例中,第二配对端口2444与第三配对端口2446连接,且第四配对端口2448及第五配对端口4442连接,并将第一至第三控制信号均编码到第一数据串流DS1中,如此可使得第一光源驱动装置16、第二光源驱动装置18及第三光源驱动装置36电性串联连接,且可根据第一数据串流DS1控制第一光源12、第二光源14及第三光源32发光。又,第八配对端口4448与第九配对端口6442连接,且第十配对端口6444与第十一配对端口6446连接,并将第四至第六控制信号均编码到第四数据串流DS4中,如此可使得第四光源驱动装置38、第五光源驱动装置56及第六光源驱动装置58电性串联连接且均根据第四数据串流DS4控制第四光源34、第五光源52及第六光源54发光。
从另一方面来说,虽然第一、第二及第三电路板10、30、50拼接可形成一个面积较大的电路板,但通过于控制板64上连接配对端口以形成逻辑上的控制区域。如图11所示者,背光装置5所提供的背光区域被分隔为两个控制区域,第一光源12、第二光源14及第三光源32属于其中一个控制区域,而由第一数据串流DS1控制;第四光源34、第五光源52及第六光源54属于另一个控制区域,而由第四数据串流DS4控制。实际操作中,此相当于背光装置5提供的背光分成上、下两个控制区域。此特性便于规划数据串流,亦能增加对光源控制的弹性。
另外,于本实施例中,背光装置5的第一、第二及第三电路板10、30、50系以单一方向拼接,于实际操作中亦可通过两个方向拼接更多的电路板以逻辑上形成一个面积更大的电路板,又或将两组图11所示相对设置(即左右对称)。如图12所示,图12为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背光装置的功能方块图。其相当于两个背光装置5(如图11所示的架构)相对设置的背光装置6,如此形成一"3x2电路板数组",且其提供的背光可分成四个区域。为简化说明及图面,背光装置6仍沿用背光装置5的组件符号且省略部分组件符号,故关于背光装置6中组件的其他说明,请参阅背光装置5中相同命名组件的相关说明,不另复述。例如,背光装置6应用于直下式背光的大尺寸电视液晶面板中,其背光事实上系由6块较小面积电路板(即电路板10、30、50)拼接而成;然后两块控制板64是设置在"3x2电路板数组"的相对左右两侧,必要时可弯折扁平电缆使两块控制板64移动到六块电路板后方。如此在机构设计上:可维持液晶电视屏幕左右侧窄边框设计,而液晶电视前后最大厚度约仅为电路板10和控制板64厚度加总,也有助于维持液晶电视前后薄型化设计;在电路设计上,可有效缩短从控制板64到各LED光源的最长信号线路径距离;避免控制板64设置在3x2电路板数组左侧,相关电信号要从3x2电路板数组左侧传递跨过整个电路板数组宽度,去驱动3x2电路板数组右侧的LED光源。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背光装置能通过该第一、第二光源驱动装置个别控制该第一、第二光源的运作,且相对于该光源数量,该连接缆线可使用较少的导线即能达到控制光源的效果。又,该第一、第二光源驱动装置使用不同的串接信号路径接收数据串流,故能增加对光源控制的弹性。换言之,本发明的背光装置兼具连接缆线中导线数量缩减及对光源控制的弹性。当然,本发明还可有其它多种实施例,在不背离本发明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根据本发明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发明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背光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背光装置包含:
第一电路板,具有第一前表面、第一后表面、多个第一穿孔、多个第二穿孔、多个第一驱动信号路径及多个第二驱动信号路径,该多个第一驱动信号路径对应地穿过该多个第一穿孔而延伸到该第一前表面上,该多个第二驱动信号路径对应地穿过该多个第二穿孔而延伸到该第一前表面上;
多个第一光源,设置于该第一前表面上,每个该第一光源分别对应该多个第一驱动信号路径其中之一;
第一光源驱动装置,设置于该第一后表面上并对应地经由该多个第一驱动信号路径与该多个第一光源电性连接,该第一光源驱动装置具有第一输入埠及第一输出埠;
多个第二光源,设置于该第一前表面上,每个该第二光源分别对应该多个第二驱动信号路径其中之一;
第二光源驱动装置,设置于该第一后表面上并对应地经由该多个第二驱动信号路径与该多个第二光源电性连接,该第二光源驱动装置具有第二输入埠及第二输出埠;
第一连接器,设置于该第一后表面上并具有第一端口、第二端口、第三端口及第四端口,该第一输入埠及该第一输出埠分别与该第一端口及该第二端口电性串联连接,该第二输入埠及该第二输出埠分别与该第三端口及该第四端口电性串联连接;
第一连接缆线;以及
控制板,邻近该第一电路板设置并经由该第一连接缆线与该第一电路板连接,该控制板经由该第一连接缆线输出电能、第一数据串流及第二数据串流;
其中,该第一输入埠经由该第一端口接收该第一数据串流,该第一输出埠将该第一数据串流传递给该第二端口接收,该第一光源驱动装置自该第一数据串流译码出第一控制信号,并根据该第一控制信号对应地经由该多个第一驱动信号路径控制该多个第一光源发光,
其中,该第二输入埠经由该第三端口接收该第二数据串流,该第二输出埠将该第二数据串流传递给该第四端口接收,该第二光源驱动装置自该第二数据串流译码出第二控制信号,并根据该第二控制信号对应地经由该多个第二驱动信号路径控制该多个第二光源发光。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控制板包含第一配对连接器,该第一配对连接器及该第一连接器经由该第一连接缆线连接,该第一配对连接器具有第二配对端口及第三配对端口,该第二配对端口与该第二端口经由该第一连接缆线连接,该第三配对端口与该第三端口经由该第一连接缆线连接,该第二配对端口与该第三配对端口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光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背光装置还包含第二电路板、多个第三光源、第三光源驱动装置、第二连接器及第二连接缆线,其中该第二电路板与该第一电路板并排,该第二电路板具有第二前表面、第二后表面、多个第三穿孔及多个第三驱动信号路径,该多个第三驱动信号路径对应地穿过该多个第三穿孔而延伸到该第二前表面上,该多个第三光源设置于该第二前表面上并对应该多个第三驱动信号路径,该第三光源驱动装置设置于该第二后表面上并对应地经由该多个第三驱动信号路径与该多个第三光源电性连接,该第三光源驱动装置具有第三输入埠及第三输出埠,该第二连接器设置于该第二后表面上并具有第五端口及第六端口,该第三输入埠及该第三输出埠分别与该第五端口及该第六端口电性串联连接,该第二连接缆线连接该第二连接器与该控制板,该控制板经由该第二连接缆线输出电能及第三数据串流,该第三输入埠经由该第五端口接收该第三数据串流,该第三输出埠将该第三数据串流传递给该第六端口接收,该第三光源驱动装置自该第三数据串流译码出第三控制信号,并根据该第三控制信号对应地经由该多个第三驱动信号路径控制该多个第三光源发光。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背光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控制板包含第二配对连接器,该第二配对连接器及该第二连接器经由该第二连接缆线连接,该第二配对连接器具有第五配对端口,该第五配对端口及该第五端口经由该第二连接缆线连接,该第一配对连接器具有第四配对端口,该第四配对端口及该第四端口经由该第一连接缆线连接,该第四配对端口与该第五配对端口连接。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背光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电路板具有第一侧边,该第一连接器邻近于该第一侧边设置,该第二电路板具有第二侧边,该第二连接器邻近于该第二侧边设置,该第一侧边与该第二侧边对齐。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背光装置还包含第二电路板、多个第三光源、第三光源驱动装置、第二连接器及第二连接缆线,其中该控制板包含第一配对连接器及第二配对连接器,该第一配对连接器及该第一连接器经由该第一连接缆线连接,该第二配对连接器及该第二连接器经由该第二连接缆线连接,该第一配对连接器具有第四配对端口,该第四配对端口及该第四端口经由该第一连接缆线连接,该第二电路板与该第一电路板并排,该第二电路板具有第二前表面、第二后表面、多个第三穿孔及多个第三驱动信号路径,该多个第三驱动信号路径对应地穿过该多个第三穿孔而延伸到该第二前表面上,该多个第三光源设置于该第二前表面上并对应该多个第三驱动信号路径,该第三光源驱动装置设置于该第二后表面上并对应地经由该多个第三驱动信号路径与该多个第三光源电性连接,该第二连接器设置于该第二后表面上并具有第五端口及第六端口,该第三光源驱动装置具有第三输入埠及第三输出埠,该第三输入埠及该第三输出埠分别与该第五端口及该第六端口电性串联连接,该第二配对连接器具有第五配对端口,该第五配对端口及该第五端口经由该第二连接缆线连接,该第五配对端口与该第四配对端口连接,该控制板经由该第二连接缆线输出电能及该第二数据串流,该第三输入埠经由该第五端口接收该第二数据串流,该第三输出埠将该第二数据串流传递给该第六端口接收,该第三光源驱动装置自该第二数据串流译码出第三控制信号,并根据该第三控制信号对应地经由该多个第三驱动信号路径控制该多个第三光源发光。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背光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电路板具有第一侧边,该第一连接器邻近于该第一侧边设置,该第二电路板具有第二侧边,该第二连接器邻近于该第二侧边设置,该第一侧边与该第二侧边对齐。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背光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背光装置还包含多个第四光源及第四光源驱动装置,其中该第二连接器具有第七端口及第八端口,该第二配对连接器具有第六配对端口及第七配对端口,该第六配对端口及该第六端口经由该第二连接缆线连接,该第七配对端口及该第七端口经由该第二连接缆线连接,该第二电路板具有多个第四穿孔及多个第四驱动信号路径,该多个第四驱动信号路径对应地穿过该多个第四穿孔而延伸到该第二前表面上,该多个第四光源设置于该第二前表面上并对应该多个第四驱动信号路径,该第四光源驱动装置设置于该第二后表面上并对应地经由该多个第四驱动信号路径与该多个第四光源电性连接,该第四光源驱动装置具有第四输入埠及第四输出埠,该第四输入埠及该第四输出埠分别与该第七端口及该第八端口电性串联连接,该第六配对端口与该第七配对端口连接,该第四输入埠经由该第七端口接收该第二数据串流,该第四输出埠将该第二数据串流传递给该第八端口接收,该第四光源驱动装置自该第二数据串流译码出第四控制信号,并根据该第四控制信号对应地经由该多个第四驱动信号路径控制该多个第四光源发光。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背光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配对连接器具有第二配对端口及第三配对端口,该第二配对端口与该第三配对端口连接,并将该第一至第三控制信号均编码到该第一数据串流中,如此可使得该第一光源驱动装置、第二光源驱动装置及第三光源驱动装置电性串联连接,且可根据该第一数据串流控制该第一光源该、第二光源及该第三光源发光。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背光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配对连接器还具有第二配对端口及第三配对端口,该第二配对连接器还具有第六配对端口及第七配对端口,该第二配对端口与该第三配对端口连接,且该第六配对端口与该第七配对端口连接,并将该第一至该第四控制信号均编码到该第一数据串流中,使得该第一光源驱动装置、该第二光源驱动装置、该第三光源驱动装置及第四光源驱动装置电性串联连接,且可根据该第一数据串流控制该第一光源、该第二光源、该第三光源及该第四光源发光。
CN201810420371.3A 2018-05-04 2018-05-04 背光装置 Active CN10876190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420371.3A CN108761904B (zh) 2018-05-04 2018-05-04 背光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420371.3A CN108761904B (zh) 2018-05-04 2018-05-04 背光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761904A CN108761904A (zh) 2018-11-06
CN108761904B true CN108761904B (zh) 2019-12-03

Family

ID=640097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420371.3A Active CN108761904B (zh) 2018-05-04 2018-05-04 背光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76190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290171B (zh) * 2020-02-18 2023-04-11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直下式背光源、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11145685A (zh) * 2020-02-20 2020-05-12 Tcl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Led背光驱动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15035789B (zh) * 2021-12-28 2023-04-11 深圳荣耀智能机器有限公司 显示屏组件、电子设备、测试装置、系统及测试方法
CN114779531A (zh) * 2022-05-23 2022-07-22 高创(苏州)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背光灯条转接板、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34441A (zh) * 2008-07-21 2010-01-27 奇力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发光二极管光源模块及应用其的背光模块、液晶显示器
CN101937654A (zh) * 2010-09-27 2011-01-05 彩虹集团公司 一种带亮度自适应功能的led背光源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CN102767731A (zh) * 2012-07-23 2012-11-07 友达光电(苏州)有限公司 发光灯条与应用其的发光模组
CN103616782A (zh) * 2013-05-07 2014-03-05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背光模块及使用其的显示装置
CN103903583A (zh) * 2014-03-18 2014-07-02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视觉疲劳判别的液晶显示装置及其屏幕闪烁方法
JP2014153415A (ja) * 2013-02-05 2014-08-25 Sharp Corp 表示装置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34441A (zh) * 2008-07-21 2010-01-27 奇力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发光二极管光源模块及应用其的背光模块、液晶显示器
CN101937654A (zh) * 2010-09-27 2011-01-05 彩虹集团公司 一种带亮度自适应功能的led背光源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CN102767731A (zh) * 2012-07-23 2012-11-07 友达光电(苏州)有限公司 发光灯条与应用其的发光模组
JP2014153415A (ja) * 2013-02-05 2014-08-25 Sharp Corp 表示装置
CN103616782A (zh) * 2013-05-07 2014-03-05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背光模块及使用其的显示装置
CN103903583A (zh) * 2014-03-18 2014-07-02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视觉疲劳判别的液晶显示装置及其屏幕闪烁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761904A (zh) 2018-11-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761904B (zh) 背光装置
KR100678798B1 (ko) 디스플레이를 직접 백라이팅하는 백라이트 어셈블리
US7812810B2 (en) Inverter driving apparatus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including inverter driving apparatus
TWI390248B (zh) 發光二極體及用於此發光二極體之透鏡
US11257444B2 (en) Backlight apparatus
US8998442B2 (en) Lighting device, display device and television receiver
CN108681118A (zh) 液晶显示器
KR20080035328A (ko) 백라이트 어셈블리 및 이를 갖는 표시장치
CN108828825A (zh) 侧入式背光模组以及液晶显示装置
CN101802686A (zh) 照明装置
CN209560977U (zh) 背光模组、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0556078A (zh) 显示装置
CN201028321Y (zh) 一种采用特殊方式电连接led的led光源装置
CN106373987A (zh) Oled显示模组及其制作方法
CN101725862B (zh) 背光组件、具有其的液晶显示器及加工液晶显示器的方法
TWI416221B (zh) 具局部光源控制功能之背光模組
US11710464B2 (en) Display device and backlight apparatus thereof
CN110609416A (zh) 液晶显示屏
CN216388723U (zh) 背光驱动电路、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CN116189583A (zh) 背光模组以及显示设备
CN109143685B (zh) 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CN216901243U (zh) 一种显示装置
CN201378600Y (zh) 发光二极管载板和具有该载板的背光模组
CN209215816U (zh) 一种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CN115826297A (zh) 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