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755604A - 重力反支撑泥石流防护挡墙及其施工方法 - Google Patents

重力反支撑泥石流防护挡墙及其施工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755604A
CN108755604A CN201810679443.6A CN201810679443A CN108755604A CN 108755604 A CN108755604 A CN 108755604A CN 201810679443 A CN201810679443 A CN 201810679443A CN 108755604 A CN108755604 A CN 10875560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ravity
gravity plate
pedestal
dam body
mu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679443.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不公告发明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810679443.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755604A/zh
Publication of CN10875560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75560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BHYDRAULIC ENGINEERING
    • E02B7/00Barrages or weirs; Layout, construction, methods of, or devices for, making same
    • E02B7/02Fixed barrage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BHYDRAULIC ENGINEERING
    • E02B7/00Barrages or weirs; Layout, construction, methods of, or devices for, making same
    • E02B7/02Fixed barrages
    • E02B7/04Dams across valleys
    • E02B7/08Wall dams
    • E02B7/10Gravity dams, i.e. those in which the weight of the structure prevents overturn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Revetmen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重力反支撑泥石流防护挡墙,包括基座、以及设置在所述基座上的坝体、重力板和角位固定座,所述基座上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的一侧设置坝体,所述坝体的靠近凹槽的一侧半嵌入式设有定位体;所述凹槽的另一侧设置角位固定座,所述角位固定座设置斜向上朝向坝体的斜支撑杆;所述重力板的一侧边为圆滑边,所述重力板的圆滑边与基座的凹槽匹配对接,所述重力板斜靠在所述斜支撑杆的末端。本发明采用重力板的自重作为缓冲力量,通过将所述重力板斜靠在角位固定座上,当泥石流冲击来临时,泥石流将重力板扶直,实现抵消相当一部分泥石流的冲击,具有更好的抗冲击效果。

Description

重力反支撑泥石流防护挡墙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泥石流安全防护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重力反支撑泥石流防护挡墙及其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泥石流浆体的动压力和块石的撞击力是典型的冲击荷载,其特点是作用时间很短(多以毫秒、微秒甚至纳秒来计),但会产生极大的压力,最终引起介质运动、材料破坏以及整个结构的破坏。在复杂地质环境条件下,传统重力式挡墙承受特殊多变的荷载作用,一旦在泥石流暴发过程中发生垮坝破坏,不但不能起到预期的防治效果,而且坝体及所拦挡的固体物质也将成为泥石流的松散固体物质来源,直接参与泥石流运动,增大泥石流的流量和破坏性,甚至可能造成更加意想不到的灾害损失。
CN201711428356.5提供了一种新型带弹簧支撑泥石流防护挡墙及其施工方法,该泥石流防护挡墙包括前重力式挡墙、前重力式挡墙、带弹簧支撑和防水盖板;带弹簧支撑包括内管结构,内管结构由尺寸不同,交错嵌套连接的第一内管和第二内管组成,内管结构的外侧套有交错布置的外套管和弹簧,弹簧的两端分别固定在两个相邻的外套管上;前重力式挡墙和后重力式挡墙之间填充砂石填料;整个挡墙的上部和两侧覆盖有防水盖板;采用内管、弹簧、外套管组成的新型支撑相较于传统支撑。
上述专利在实际操作中存在多个技术问题:
首先,带弹簧支撑的结构包括交错嵌套连接的第一内管和第二内管,内管结构的外侧套有交错布置的外套管和弹簧,外管的两端分别锚固在前重力式挡墙、后重力式挡墙内部,内管结构的两端分别锚固在前重力式挡墙、后重力式挡墙内部。则,可以看出,带弹簧支撑为一限位性强的结构,管与管之间的套接或连接相当紧密、严密,只要在轴向上可以获得,即弹性方向上。径向上并不宽裕,也不允许宽裕,因为各个带弹簧支撑之间通过砂石填料夯实,管与管之间留有间隙,易流入砂石破坏带弹簧支撑的轴向活动功能。
然而,泥石流的冲击未必是水平的,即,泥石流的冲击未必能迎合带弹簧支撑的活动方向。原因是,典型的泥石流由悬浮着粗大固体碎屑物并富含粉砂及粘土的粘稠泥浆组成,可携带巨大的石块,冲击的力对阻挡物不是均匀施加的。
当迅速而猛烈的泥石流对前重力式挡墙发起冲击时,当与带弹簧支撑的弹簧运动方向成一定角度时,则,带弹簧支撑的管结构紧密性将限制其缓冲功能,无法发挥其弹簧的作用,导致无法实现所预期的抗冲击性能。
其次,即使能正面水平冲击所述专利的新型带弹簧支撑泥石流防护挡墙,其弹簧是否能承受如此迅猛的力,也是一个值得探究的问题。专利中的实施例给出了前重力式挡墙、后重力式挡墙、各种管材的强度性能参数,却没有给出弹簧的任何性能材料,无法证实,弹簧是否适合用于泥石流防护挡墙。
可见,目前还没有获取较为合理的泥石流防护设施,该产品的开发十分迫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要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重力反支撑泥石流防护挡墙及其施工方法,其泥石流拦挡效果好,具有可靠的稳定性和耐久性。
本发明解决该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重力反支撑泥石流防护挡墙,包括基座、以及设置在所述基座上的坝体、重力板和角位固定座,所述基座上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的一侧设置坝体,所述坝体的靠近凹槽的一侧半嵌入式设有定位体;所述凹槽的另一侧设置角位固定座,所述角位固定座设置斜向上朝向坝体的斜支撑杆;所述重力板的一侧边为圆滑边,所述重力板的圆滑边与基座的凹槽匹配对接,所述重力板斜靠在所述斜支撑杆的末端。
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积极效果:
首先,与背景技术中的专利技术对比可以发现,上述专利技术采用的是内部的缓冲结构,内向结构存在不可见、不稳定、不易修复的诸多不利因素,而本发明采用的外部的缓冲结构,能及时监测、易于维护、防护效果可见。
再者,本发明采用重力板的自重作为缓冲力量,通过将所述重力板斜靠在角位固定座上,当泥石流冲击来临时,泥石流将重力板扶直,实现抵消相当一部分泥石流的冲击,具有更好的抗冲击效果。
而且,当重力板直立,并抵顶坝体的定位体时,形成了抗泥石流冲击的最终工作形态,以坝体为基础,重力板为防护,一前一后地排布,稳定地、耐久地抵御泥石流的冲击。
其次,待泥石流退去或清理干净后,重力板复位,则可以实施下一轮泥石流的防护。简单、方便、快捷。真正做到稳定性高、耐久性好的泥石流防护设施。
进一步,还包括柔性带,所述柔性带的一端连接所述坝体的中上部,所述柔性带的另一端连接重力板的中上部。柔性带用于连接坝体和重力板,柔性带具有三重保护:一、日常状态下,柔性带作为角位固定座的辅助支持结构,当角位固定座失效时,柔性带牵引失去支撑的重力板,确保重力板不塌落,确保本发明设施附近的施工人员的安全;二、在工作状态下,柔性带牵引重力板的中上部,配合地,基座的凹槽对接重力板的下边沿,一头一尾地牵引,确保重力板的转动顺畅,从而保证本发明的防护的安全效果;三、在重力板复位时,柔性带可限制重力板的复位速度,避免重力板的下落冲击破损角位固定座,保护的本发明的使用寿命。
更进一步,所述柔性带为保护绳,所述坝体内的中上部内嵌接有保护绳固定桩,所述保护绳的一端连接保护绳固定桩,所述保护绳的另一端连接重力板的中山部。设置保护绳固定桩,使得保护绳与坝体的连接更为稳固。
具体地,所述重力板的板面设有保险安装孔,所述角位固定座的斜支撑杆的末端设有触发螺钉,所述触发螺钉上设置有保险垫片,所述重力板的保险安装孔与所述斜支撑杆的触发螺钉匹配对接,所述保险垫片设于所述保险安装孔内。触发螺钉脱离,使得重力板松脱于角位固定座,重力板顺畅转动至贴近坝体。
具体地,所述角位固定座的斜支撑杆的末端设有保险安装孔,所述重力板的斜靠面设有触发螺钉,所述触发螺钉上设置有保险垫片,所述斜支撑杆的保险安装孔与所述重力板的触发螺钉匹配对接,所述保险垫片设于所述保险安装孔内。触发螺钉脱离,使得重力板松脱于角位固定座,重力板顺畅转动至贴近坝体。
进一步,所述重力板的斜靠角位固定座的一面的中上部设置配重。配重能带动重力板侧偏向角位固定座,更方便快捷。
进一步,相邻两块所述重力板之间通过隔板连接,每一重力板对应至少一个角位固定座。实现长距离的防护,而又不破坏本发明的机械性能。
具体地,所述基座的凹槽为一直通的圆弧状的凹槽,上述重力板的圆滑边与上述凹槽匹配对接。
具体地,所述基座的凹槽为分多段式的凹槽,重力板的圆滑边对应地每隔一定距离内凹形成凹口,所述重力板的带凹口的圆滑边与所述基座的分多段式的凹槽匹配对接。
作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另一技术方案,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重力反支撑泥石流防护挡墙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测量放线,土方开挖;
2)铺设基座,混凝土强度为C20,并在基座上开坑,形成凹槽;
3)基座达到设计强度后,以凹槽为界,远水一侧建造坝体,且坝体的迎水坡朝向凹槽,迎水坡采用C40的混凝土,背水坡采用C20的混凝土,在坝体中嵌入保护绳固定桩;
4)基座达到设计强度后,以凹槽为界,近水一侧设置角位固定座的底座,在底座上通过内砌基桩设置斜支撑杆,斜支撑杆的末端斜上朝向坝体;
5)安装重力板,重力板的混凝土强度为C40,重力板的一侧边为圆滑边,圆滑边与基座的凹槽匹配对接,重力板斜靠在斜支撑杆上;
6)安装保护绳,保护绳的一端连接保护绳固定桩,保护绳的另一端连接重力板。
本发明的施工方法简单、有效,易于推广应用。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1的工作前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1的工作状态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实施例2的工作前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实施例2的工作状态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实施例3的工作前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实施例3的工作状态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实施例4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实施例5的结构侧视图。
其中,基座-1,凹槽-10,坝体-2,迎水坡-21,背水坡-23,定位体-25,重力板-3,保险安装孔-30,底座-42,斜支撑杆-43,触发螺钉-45,保险垫片-46,螺母-47,保护绳-52,保护绳固定桩-54,配重-6,隔板-7。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如图1和图2所示,实施例1的重力反支撑泥石流防护挡墙,包括基座1、以及设置在基座1上的坝体2、重力板3和角位固定座。
具体地,所述基座1为一底板,采用强度等级不小于C40的混凝土制成。基座1上的中部设有一直通的圆弧状的凹槽10,凹槽10上立放置重力板3,凹槽10的一侧设置坝体2,凹槽10的另一侧设置角位固定座。
所述坝体2设有相互对应的迎水坡21和背水坡23。坝体2的迎水坡21位于整个坝体2的最外部,即泥石流冲击面侧,采用强度等级不小于C40的混凝土制成;坝体2的背水坡23位于整个坝体2的最内侧,采用强度等级不小于C20的混凝土制成。坝体2的迎水坡21中间高度附近设置有定位体25,定位体25半裸露在坝体2的墙体外。所述定位体25采用强度等级不小于C40的混凝土制成。优选地,实施例1的坝体2设置至少两个定位体25,使得定位体25受力均匀。
所述重力板3采用强度等级不小于C40的混凝土制成。重力板3的一侧边为圆滑边,其与基座1的凹槽10相匹配。所述重力板3的圆滑边与基座1的凹槽10匹配对接,且重力板3对应坝体2的迎水坡21设置。
所述角位固定座包括底座42和斜支撑杆43,其中,底座42固定设置在基座1上,斜支撑杆43以内砌基桩的方式斜设置在底座42上,其末端斜上朝向重力板3,重力板3斜靠在斜支撑杆43上。
同时确保,重力板3斜靠时,其高度也高于坝体2。
实施例1的工作原理:重力反支撑泥石流防护挡墙工作前,重力板3斜靠在斜支撑杆43上。当泥石流向重力反支撑泥石流防护挡墙发起冲击时,重力板3率先承受冲击力,重力板3与角位固定座分离,重力板3由于自身重量不会被托起,而是以重力板3的圆滑边为轴心向坝体2旋转,直至重力板3触碰坝体2的定位体25而停止转动。此时,重力板3的旋转将抵消泥石流的相当一部分冲击力,起到很好的缓冲的作用。而重力板3竖直抵顶坝体2则形成最终的抗冲击工作状态。重力板3为掩体,坝体2为基础,共同对抗泥石流的冲击,使得本发明的重力反支撑泥石流防护挡墙具有很好的抗冲击性能。当泥石流退去或被清理后,复位重力板3,则可以实施下一轮泥石流的防护。真正做到稳定性高、耐久性好的泥石流防护设施。
实施例1的重力反支撑泥石流防护挡墙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测量放线,土方开挖;
2)铺设基座1,混凝土强度为C20,并在基座1上开坑,形成凹槽10;
3)基座1达到设计强度后,以凹槽10为界,远水一侧建造坝体2,且坝体2的迎水坡21朝向凹槽10,迎水坡21采用C40的混凝土,背水坡23采用C20的混凝土;
4)基座1达到设计强度后,以凹槽10为界,近水一侧设置角位固定座的底座42,在底座42上通过内砌基桩设置斜支撑杆43,斜支撑杆43的末端斜上朝向坝体2;
5)安装重力板3,重力板3的混凝土强度为C40,重力板3的一侧边为圆滑边,圆滑边与基座1的凹槽10匹配对接,重力板3斜靠在斜支撑杆43上。
实施例2
如图3和图4所示,实施例2的重力反支撑泥石流防护挡墙,其与实施例1的结构相似,区别在于:实施例2还设有用于连接重力板3和坝体2的保护机构。
具体地,所述保护机构包括具有一定强度的保护绳52和保护绳固定桩54。保护绳固定桩54嵌入式设置在坝体2内的中上部。保护绳52的一端连接保护绳固定桩54,保护绳52的另一端连接重力板3的中上部。保护绳52常态下为不受力的状态。
优选地,实施例2设置两条以上的保护绳52,确保保护绳52的受力均匀。且个别保护绳52的损坏,仍有部分保护绳52有效,不至于保护机能的全部缺失。
保护机构的工作原理:在日常状态下,万一角位固定座失效,保护绳52也可以实施一定的牵引作用,重力板3不至于直接塌落。而在工作状态中,保护绳52负责牵引重力板3的中上部,而重力板3的下边沿与基座1的凹槽10相配合,一头一尾配合,对重力板3的转动作定位作用,使得重力板3的转动顺畅而不脱离凹槽10。而且保护绳52在重力板3复位时也可以起到牵引作用,避免重力板3迅猛地下落,而撞击角位固定座、损坏角位固定座。
从实施例2的保护机构的工作原理可见,保护机构起到的作用是,将重力板3和坝体2连接,实现保护功能。在这一构思下,可以认为,符合一定强度要求的柔性带将重力板3的中上部和坝体2的中上部连接,则满足保护机构的定义。
实施例2的重力反支撑泥石流防护挡墙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测量放线,土方开挖;
2)铺设基座1,混凝土强度为C20,并在基座1上开坑,形成凹槽10;
3)基座1达到设计强度后,以凹槽10为界,远水一侧建造坝体2,且坝体2的迎水坡21朝向凹槽10,迎水坡21采用C40的混凝土,背水坡23采用C20的混凝土,在坝体2中嵌入保护绳固定桩54;
4)基座1达到设计强度后,以凹槽10为界,近水一侧设置角位固定座的底座42,在底座42上通过内砌基桩设置斜支撑杆43,斜支撑杆43的末端斜上朝向坝体2;
5)安装重力板3,重力板3的混凝土强度为C40,重力板3的一侧边为圆滑边,圆滑边与基座1的凹槽10匹配对接,重力板3斜靠在斜支撑杆43上;
6)安装保护绳52,保护绳52的一端连接保护绳固定桩54,保护绳52的另一端连接重力板3。
实施例3
如图5和图6所示,实施例3的重力反支撑泥石流防护挡墙,其与实施例2的结构相似,区别在于:实施例3还设有用于连接角位固定座和重力板3的触发机构。
具体地,所述重力板3的板面穿孔,形成保险安装孔30,角位固定座的斜支撑杆43的末端设有触发螺钉45,触发螺钉45上设置有保险垫片46。触发螺钉45套接螺母47,保险垫片46通过螺母47限位于触发螺钉45上。重力板3的保险安装孔30与斜支撑杆43的触发螺钉45匹配对接,保险垫片46设于重力板3的保险安装孔30内。使得重力板3稳固地斜靠在角位固定座上。
优选地,当其他实施例具有至少两个角位固定座时,重力板3上的保险安装孔30与角位固定座一一对应。
实施例3如此设置,是为了:一、在常态下,重力板3更为牢靠地斜靠在角位固定座上,避免发生意外。二、在泥石流冲击时,如此的安装机构也消耗更多的冲击力,起到更好的缓冲作用。
当泥石流冲击实施例3的重力板3时,保险垫片46被破坏而发生形变,触发螺钉45与重力板3的保险安装孔30可分离,使得重力板3松脱于角位固定座,重力板3顺畅转动至贴近坝体2。实现本发明的最终抗泥石流冲击的工作状态。
从实施例3的触发机构的工作原理可见,在其他实施例中,可以将触发螺钉45设置在重力板3的斜靠面上,而在斜支撑杆43的末端设置触发螺钉45的容置空间,即保险安装孔30。
实施例3的重力反支撑泥石流防护挡墙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测量放线,土方开挖;
2)铺设基座1,混凝土强度为C20,并在基座1上开坑,形成凹槽10;
3)基座1达到设计强度后,以凹槽10为界,远水一侧建造坝体2,且坝体2的迎水坡21朝向凹槽10,迎水坡21采用C40的混凝土,背水坡23采用C20的混凝土,在坝体2中嵌入保护绳固定桩54;
4)基座1达到设计强度后,以凹槽10为界,近水一侧设置角位固定座的底座42,在底座42上通过内砌基桩设置斜支撑杆43,斜支撑杆43的末端斜上朝向坝体2,斜支撑杆43的末端安装触发螺钉45;
5)安装重力板3,重力板3的混凝土强度为C40,重力板3上钻孔,形成保险安装孔30,重力板3的一侧边为圆滑边,圆滑边与基座1的凹槽10匹配对接,重力板3斜靠在斜支撑杆43上,且将斜支撑杆43的触发螺钉45贯穿重力板3的保险安装孔30;
6)安装保护绳52,保护绳52的一端连接保护绳固定桩54,保护绳52的另一端连接重力板3。
实施例4
如图7所示,实施例4的重力反支撑泥石流防护挡墙,其与实施例3的结构相似,区别在于:实施例4的重力板3的斜靠角位固定座的一面的中上部设置配重6。
实施例4如此设置,是为了:一、在泥石流冲击时,配重6增加了重力板3的重量,对泥石流消耗更多的冲击力,起到更好的缓冲作用;二、在重力板3复位时,配重6能带动重力板3侧偏向角位固定座,更方便快捷。
实施例4的重力反支撑泥石流防护挡墙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测量放线,土方开挖;
2)铺设基座1,混凝土强度为C20,并在基座1上开坑,形成凹槽10;
3)基座1达到设计强度后,以凹槽10为界,远水一侧建造坝体2,且坝体2的迎水坡21朝向凹槽10,迎水坡21采用C40的混凝土,背水坡23采用C20的混凝土,在坝体2中嵌入保护绳固定桩54;
4)基座1达到设计强度后,以凹槽10为界,近水一侧设置角位固定座的底座42,在底座42上通过内砌基桩设置斜支撑杆43,斜支撑杆43的末端斜上朝向坝体2,斜支撑杆43的末端安装触发螺钉45;
5)安装重力板3,重力板3的混凝土强度为C40,重力板3上钻孔,形成保险安装孔30,重力板3的一侧边为圆滑边,圆滑边与基座1的凹槽10匹配对接,重力板3斜靠在斜支撑杆43上,重力板3的斜靠角位固定座的一侧的中上部设置配重6,且将斜支撑杆43的触发螺钉45贯穿重力板3的保险安装孔30;
6)安装保护绳52,保护绳52的一端连接保护绳固定桩54,保护绳52的另一端连接重力板3。
实施例5
如图8所示,实施例5的重力反支撑泥石流防护挡墙,其与实施例1的结构相似,区别在于:实施例5应用于长河堤,实施例5的坝体2长度偏长,设有多个重力板3,相邻两块重力板3之间通过隔板7连接,每一重力板3对应至少一个角位固定座。
实施例5适用于长河堤,实现大距离的泥石流防控。而重力板3应当限制在合适的长宽厚,不适于随坝体2的长度而增加长度,会减弱重力板3的效用。因此,选择相邻两块重力板3之间通过隔板7连接,实现特殊的“长距离重力板3”,既能做到长河堤全面防护,也能提高重力板3的机械性能。
实施例5的重力反支撑泥石流防护挡墙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测量放线,土方开挖;
2)铺设基座1,混凝土强度为C20,并在基座1上开坑,形成凹槽10;
3)基座1达到设计强度后,以凹槽10为界,远水一侧建造坝体2,且坝体2的迎水坡21朝向凹槽10,迎水坡21采用C40的混凝土,背水坡23采用C20的混凝土;
4)基座1达到设计强度后,以凹槽10为界,近水一侧设置角位固定座的底座42,在底座42上通过内砌基桩设置斜支撑杆43,斜支撑杆43的末端斜上朝向坝体2;
5)安装重力板3,重力板3的混凝土强度为C40,重力板3的一侧边为圆滑边,圆滑边与基座1的凹槽10匹配对接,重力板3斜靠在斜支撑杆43上;
6)相邻两块重力板3之间设置隔板7,将相邻两块重力板3相互连接。
由实施例5可知,不仅实施例1通过隔板连接可实现长河堤的防护,实施例2-4也可以采取同一构思,通过隔板将实施例2、实施例3或实施例4串联形成长距离的泥石流防护设施,甚至可以根据需要,将实施例1-4及其他本发明构思下的具体实施方式任意组合,形成长距离的泥石流防护设施。
在其他实施例中,对于定位体的设置可以不同,本实施例1-4采用的是在坝体的迎水坡中间高度附近设置有定位体。在其他实施例中,定位体可以设置多个且不同高度于坝体,不同高度的定位体裸露程度不一,形成多个均匀受力的支撑点,平稳支撑着工作状态下的重力板,使得重力板能承受多角度而来的泥石流冲击力。
在其他实施例中,对于角位固定座的设置可以多个,本实施例1-4采用的是一重力板对应一角位固定座。在其他实施例中,一重力板可以对应至少两个角位固定座,使得角位固定座的支撑更为平稳。
在其他实施例中,对于重力板的圆滑边和基座的凹槽的设置可以不同,本实施例1-4采用的是基座的凹槽为一直通的凹槽,重力板的圆滑边与凹槽匹配对接。在其他实施例中,原来的基座的直通的凹槽可以为分多段式的凹槽,对应地,重力板的圆滑边每隔一定距离内凹形成凹口,呈城墙状。重力板的带凹口的圆滑边与基座的分多段式的凹槽匹配对接,使得重力板与基座的咬合更加紧密,在转动时,即使受到更大的冲击,也不会移位。
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如果对本发明的各种改动或变型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倘若这些改动和变型属于本发明的权利要求和等同技术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

Claims (10)

1.一种重力反支撑泥石流防护挡墙,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座、以及设置在所述基座上的坝体、重力板和角位固定座,所述基座上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的一侧设置坝体,所述坝体的靠近凹槽的一侧半嵌入式设有定位体;所述凹槽的另一侧设置角位固定座,所述角位固定座设置斜向上朝向坝体的斜支撑杆;所述重力板的一侧边为圆滑边,所述重力板的圆滑边与基座的凹槽匹配对接,所述重力板斜靠在所述斜支撑杆的末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重力反支撑泥石流防护挡墙,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柔性带,所述柔性带的一端连接所述坝体的中上部,所述柔性带的另一端连接重力板的中上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重力反支撑泥石流防护挡墙,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带为保护绳,所述坝体内的中上部内嵌接有保护绳固定桩,所述保护绳的一端连接保护绳固定桩,所述保护绳的另一端连接重力板的中山部。
4.如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重力反支撑泥石流防护挡墙,其特征在于:所述重力板的板面设有保险安装孔,所述角位固定座的斜支撑杆的末端设有触发螺钉,所述触发螺钉上设置有保险垫片,所述重力板的保险安装孔与所述斜支撑杆的触发螺钉匹配对接,所述保险垫片设于所述保险安装孔内。
5.如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重力反支撑泥石流防护挡墙,其特征在于:所述角位固定座的斜支撑杆的末端设有保险安装孔,所述重力板的斜靠面设有触发螺钉,所述触发螺钉上设置有保险垫片,所述斜支撑杆的保险安装孔与所述重力板的触发螺钉匹配对接,所述保险垫片设于所述保险安装孔内。
6.如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重力反支撑泥石流防护挡墙,其特征在于:所述重力板的斜靠角位固定座的一面的中上部设置配重。
7.如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重力反支撑泥石流防护挡墙,其特征在于:相邻两块所述重力板之间通过隔板连接,每一重力板对应至少一个角位固定座。
8.如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重力反支撑泥石流防护挡墙,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的凹槽为一直通的圆弧状的凹槽,上述重力板的圆滑边与上述凹槽匹配对接。
9.如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重力反支撑泥石流防护挡墙,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的凹槽为分多段式的凹槽,重力板的圆滑边对应地每隔一定距离内凹形成凹口,所述重力板的带凹口的圆滑边与所述基座的分多段式的凹槽匹配对接。
10.一种重力反支撑泥石流防护挡墙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测量放线,土方开挖;
2)铺设基座,混凝土强度为C20,并在基座上开坑,形成凹槽;
3)基座达到设计强度后,以凹槽为界,远水一侧建造坝体,且坝体的迎水坡朝向凹槽,迎水坡采用C40的混凝土,背水坡采用C20的混凝土,在坝体中嵌入保护绳固定桩;
4)基座达到设计强度后,以凹槽为界,近水一侧设置角位固定座的底座,在底座上通过内砌基桩设置斜支撑杆,斜支撑杆的末端斜上朝向坝体;
5)安装重力板,重力板的混凝土强度为C40,重力板的一侧边为圆滑边,圆滑边与基座的凹槽匹配对接,重力板斜靠在斜支撑杆上;
6)安装保护绳,保护绳的一端连接保护绳固定桩,保护绳的另一端连接重力板。
CN201810679443.6A 2018-06-27 2018-06-27 重力反支撑泥石流防护挡墙及其施工方法 Pending CN10875560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679443.6A CN108755604A (zh) 2018-06-27 2018-06-27 重力反支撑泥石流防护挡墙及其施工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679443.6A CN108755604A (zh) 2018-06-27 2018-06-27 重力反支撑泥石流防护挡墙及其施工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755604A true CN108755604A (zh) 2018-11-06

Family

ID=639778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679443.6A Pending CN108755604A (zh) 2018-06-27 2018-06-27 重力反支撑泥石流防护挡墙及其施工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755604A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499719A (zh) * 2019-08-28 2019-11-26 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泥石流防冲肋槛结构及系统
CN112323713A (zh) * 2020-09-17 2021-02-05 童品跃 一种山洪震动触发分流导柱
CN113309075A (zh) * 2021-06-16 2021-08-27 同济大学 一种基于能量转化增强机制的泥石流桩群防护结构及系统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SU1528849A1 (ru) * 1987-09-15 1989-12-15 Грузинский Научно-Исследовательский Институт Гидротехники И Мелиорации Противоселевое устройство
CN202416338U (zh) * 2011-05-06 2012-09-05 北方工业大学 一种新型格栅坝的基础
JP2013032623A (ja) * 2011-08-01 2013-02-14 Shinji Nagaoka 堤防装置又はこの堤防装置を用いた堤防構造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SU1528849A1 (ru) * 1987-09-15 1989-12-15 Грузинский Научно-Исследовательский Институт Гидротехники И Мелиорации Противоселевое устройство
CN202416338U (zh) * 2011-05-06 2012-09-05 北方工业大学 一种新型格栅坝的基础
JP2013032623A (ja) * 2011-08-01 2013-02-14 Shinji Nagaoka 堤防装置又はこの堤防装置を用いた堤防構造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499719A (zh) * 2019-08-28 2019-11-26 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泥石流防冲肋槛结构及系统
CN112323713A (zh) * 2020-09-17 2021-02-05 童品跃 一种山洪震动触发分流导柱
CN113309075A (zh) * 2021-06-16 2021-08-27 同济大学 一种基于能量转化增强机制的泥石流桩群防护结构及系统
CN113309075B (zh) * 2021-06-16 2022-04-05 同济大学 一种基于能量转化增强机制的泥石流桩群防护结构及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4966491A (en) Subsurface dune protection system and method
CN108755604A (zh) 重力反支撑泥石流防护挡墙及其施工方法
JP4566205B2 (ja) 波浪防護構造物
CN211079944U (zh) 一种破碎山体的边坡生态防护结构
CN210946538U (zh) 一种公路桥墩的落石缓冲保护装置
CN109577504B (zh) 一种气动回弹式半主动抗泥石流冲击装置
CN214089444U (zh) 一种防滚石与泥石流冲击的桥墩保护装置
CN106839913B (zh) 一种剪力墙爆破防护装置
CN206680857U (zh) 一种耗能性桥梁防震挡块构造
CN206706674U (zh) 防洪护堤挡水墙
CN107938613A (zh) 一种新型带弹簧支撑泥石流防护挡墙及其施工方法
CN116837715A (zh) 一种根植桩墩台底部防护设施
CN216238193U (zh) 一种具有缓冲功能的被动防护网
CN212200118U (zh) 一种山区公路落石防护棚
CN111042102B (zh) 一种抗冲击钢板桩
CN101469547A (zh) 防止地基掏空装置
CN207998858U (zh) 一种水利工程防护墙
CN107354954A (zh) 一种用于边坡滑坡治理的重力式挡墙
CN215593753U (zh) 一种危岩落石拦挡结构
CN219240336U (zh) 一种落石被动柔性防护系统
CN212801397U (zh) 一种水利工程挡土墙
CN217923164U (zh) 一种山体滑坡安全防护装置
CN216948356U (zh) 一种边坡支护结构
CN220747002U (zh) 一种牢固的土坡挡土墙
CN217420741U (zh) 一种土木工程桥梁施工用防护栏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