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742820B - 下胫腓联合固定用导向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下胫腓联合固定用导向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742820B
CN108742820B CN201811037622.6A CN201811037622A CN108742820B CN 108742820 B CN108742820 B CN 108742820B CN 201811037622 A CN201811037622 A CN 201811037622A CN 108742820 B CN108742820 B CN 10874282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llow straight
straight tube
hollow
guide
fixing pie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037622.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742820A (zh
Inventor
章莹
郭晓泽
夏远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dong Weigao Orthopedic Material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dong Weigao Orthopedic Material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dong Weigao Orthopedic Material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dong Weigao Orthopedic Material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1037622.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742820B/zh
Publication of CN10874282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74282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74282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74282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 A61B17/56Surgical instruments or methods for treatment of bones or joints;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A61B17/58Surgical instruments or methods for treatment of bones or joints;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for osteosynthesis, e.g. bone plates, screws, setting implements or the like
    • A61B17/88Osteosynthesis instruments; Methods or means for implanting or extracting internal or external fixation devices
    • A61B17/8866Osteosynthesis instruments; Methods or means for implanting or extracting internal or external fixation devices for gripping or pushing bones, e.g. approximato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 A61B17/56Surgical instruments or methods for treatment of bones or joints;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A61B17/58Surgical instruments or methods for treatment of bones or joints;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for osteosynthesis, e.g. bone plates, screws, setting implements or the like
    • A61B17/88Osteosynthesis instruments; Methods or means for implanting or extracting internal or external fixation devices
    • A61B17/90Guides therefor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Orthopedic Medicine & Surgery (AREA)
  • Surgery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Surgical Instru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下胫腓联合固定用导向装置,包括固定手柄及中空直管,固定手柄的两端分别固定设置有支撑件及固定件,中空直管设置于支撑件上,中空直管与固定件相互对应设置,以夹紧下胫腓联合,中空直管的外表面开设有外螺纹,中空直管与支撑件通过螺旋传动的方式连接,以与支撑件发生相对转动并做靠近及远离固定件的直线往复运动。本发明能够提高下胫腓联合固定过程的可靠性。

Description

下胫腓联合固定用导向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骨复位固定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下胫腓联合固定用导向装置。
背景技术
踝关节在人的站立、行走、跑跳等姿势下都承受着很大的负荷,下胫腓联合对维持踝关节的完整性和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踝关节损伤经常伴有下胫腓分离,对此类损伤的固定主要是使用下胫腓中空螺钉、螺栓等。
然而,当完成对下胫骨联合分离的复位后,在对下胫骨联合植入中空螺钉进行固定的过程中,由于螺钉的加压,容易导致下胫骨联合复位丢失,从而严重影响了踝关节的恢复效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出一种能够提高下胫腓联合固定过程可靠性的下胫腓联合固定用导向装置。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下胫腓联合固定用导向装置,包括固定手柄及中空直管,固定手柄的两端分别固定设置有支撑件及固定件,中空直管设置于支撑件上,中空直管与固定件相互对应设置,以夹紧下胫腓联合,中空直管的外表面开设有外螺纹,中空直管与支撑件通过螺旋传动的方式连接,以与支撑件发生相对转动并做靠近及远离固定件的直线往复运动。
作为优选,所述支撑件包括套环及转轮,套环与所述固定手柄固定连接,套环为两个,两个套环沿轴向间隔设置,两个套环套接于所述中空直管的外部,转轮位于两个套环之间并与两个套环接触,转轮沿轴向开设有通孔,转轮的通孔内壁形成有内螺纹,转轮套设于中空直管的外部,转轮与中空直管通过螺旋传动的方式连接,以通过转动带动中空直管做直线往复运动。
作为优选,所述中空直管的外螺纹与所述转轮的内螺纹啮合。
作为优选,所述中空直管的外表面具有第一限位部,存在至少一个所述转轮,其通孔的内壁具有第二限位部,第一限位部与第二限位部滑动配合,第一限位部在沿着中空直管的圆周方向上与第二限位部接触。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限位部及所述第二限位部均为沿着所述中空直管长度方向延伸的平面,第一限位部与第二限位部贴合。
作为优选,所述固定件具有可与下胫腓接触的接触端,所述中空直管的轴线穿过固定件的接触端。
作为优选,所述支撑件具有与所述固定手柄连接的连接端,设支撑件的连接端至固定件接触端的最短线段为l1,且设所述中空直管的轴线为l2,则设l1与l2之间的夹角为ɑ,ɑ=5°。
作为优选,l1的长度为12厘米。
作为优选,所述固定件呈钩状。
作为优选,所述固定件具有可与下胫腓接触的接触端,固定件接触端的中部开设有凹槽。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
1、本发明下胫腓联合固定用导向装置,通过设置中空直管,并且将中空直管与支撑件通过螺旋传动的方式连接,在下胫腓联合固定的过程中,中空直管的旋转运动转化为向下胫腓联合的直线运动,以在与下胫腓联合发生接触时,能够向下胫腓联合提供加压力,并且保持加压力持续且稳定的存在,从而在当后续植入中空螺钉的过程中,为维持下胫腓联合的复位状态提供了可靠的保证,即提高了下胫腓联合固定过程的可靠性,进而显著提高了踝关节的恢复效率。
2、本发明下胫腓联合固定用导向装置,通过在固定手柄上固定连接两个套环,并且在两个套环之间设置转轮,在对下胫腓联合固定的过程中,通过旋转位于固定手柄端部的转轮,实现中空直管在支撑件上的直线运动,从而一方面显著减小了中空直管在运动过程中发生的晃动,进而显著提高了中空直管在运动过程中的稳定性及运动精度,更进而提高了对下胫腓联合的固定效果;另一方面,中空直管无需转动,从而避免了与下胫腓联合接触时与下胫腓联合发生摩擦,进而避免了下胫腓联合受到损伤。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下胫腓联合固定用导向装置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胫腓联合固定用导向装置在其他视角下的示意图;
图3为图1的爆炸状态示意图;
图4为图3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5为图3中B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6为图3中体现固定手柄、套环及固定件的结构及相对位置的示意图;
图7为图3中中空直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3中第一导向筒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3中第二导向筒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下胫腓联合固定用导向装置使用状态示意图;
以上各图中:1、固定手柄;2、中空直管;3、支撑件;4、固定件;5、套环;6、转轮;7、第一限位部;8、第二限位部;9、凹槽;10、加压端;11、减重通孔;12、第一导向筒;13、第二导向筒;14、第一筒部;15、第一把手;16、第二筒部;17、第二把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示例性的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具体描述。然而应当理解,在没有进一步叙述的情况下,一个实施方式中的元件、结构和特征也可以有益地结合到其他实施方式中。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内”、“外”、“上”、“下”、“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参见图1至图7,为了提高下胫腓联合固定过程的可靠性,本发明提供一种下胫腓联合固定用导向装置,其包括固定手柄1及中空直管2,固定手柄1的两端分别固定设置有支撑件3及固定件4,固定手柄1用于支撑中空直管2等部件,并且便于手持,中空直管2设置于支撑件3上,中空直管2与固定件4相互对应设置,以夹紧下胫腓联合,中空直管2的外表面开设有外螺纹,中空直管2与支撑件3通过螺旋传动的方式连接(例如螺纹连接以及通过滚珠丝杠副的形式连接),以与支撑件3发生相对转动并做靠近及远离固定件4的直线往复运动,从而实现对下胫腓联合进行加压力及卸压力,进而实现对下胫腓联合的夹紧与松开。
基于上述,本发明下胫腓联合固定用导向装置,通过设置中空直管2,并且将中空直管2与支撑件3通过螺旋传动的方式连接,在下胫腓联合固定的过程中,中空直管2的旋转运动转化为向下胫腓联合的直线运动,以在与下胫腓发生接触时,能够向下胫腓联合提供加压力,并且保持该加压力持续且稳定的存在,从而在当后续植入中空螺钉的过程中,为维持下胫腓联合的复位状态提供了可靠的保证,即提高了下胫腓联合固定过程的可靠性,进而显著提高了踝关节的恢复效率。
需要说明的是,实现中空直管2在支撑件3上的直线运动,通常采用的方式是,一只手稳住固定手柄,另一只手旋转中空直管2背向于固定件4的端部(对应于图1的左端),或者在中空直管2背向于固定件4的端部设置旋转手柄,以通过旋转手柄带动中空直管2转动,继而实现中空直管2的直线运动。然而,上述实现中空直管2在支撑件3上做直线运动的方式存在两方面的技术缺陷:一方面,中空直管2背向于固定件4的端部的微小晃动,会在中空直管2朝向于固定件4的端部上产生较大的摆动,从而影响了操作过程的稳定性,进而影响了中空直管2的运动精度,更进而影响了对下胫腓联合的固定效果;另一方面,中空直管2与下胫腓接触时,会在下胫腓的表面发生转动,从而与下胫腓发生摩擦,进而对下胫腓联合造成损伤。
针对上述技术缺陷,在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支撑件3包括套环5及转轮6,套环5与固定手柄1固定连接,套环5为两个,两个套环5沿轴向间隔设置,两个套环5套接于中空直管2的外部,转轮6位于两个套环5之间并与两个套环5接触,以此通过两个套环5约束转轮6沿轴向移动的自由度,转轮6沿轴向开设有通孔,转轮6的通孔内壁形成有内螺纹,转轮6套设于中空直管2的外部,转轮6与中空直管2通过螺旋传动的方式连接,以通过转动带动中空直管2做直线往复运动,即转轮6的转动带动中空直管2做直线往复运动。
基于上述,本发明下胫腓联合固定用导向装置,通过在固定手柄1上固定连接两个套环5,并且在两个套环5之间设置转轮6,在对下胫腓联合固定的过程中,通过旋转位于固定手柄1端部的转轮6,实现中空直管2在支撑件3上的直线运动,从而一方面显著减小了中空直管2在运动过程中发生的晃动,进而显著提高了中空直管2在运动过程中的稳定性及运动精度,更进而提高了对下胫腓联合的固定效果;另一方面,中空直管2无需转动,从而避免了与下胫腓接触时与下胫腓发生摩擦,进而避免了下胫腓受到损伤。
具体的,如图1至图7所示,套环5优选为通过焊接或一体化成型的方式与固定手柄1固定在一起,以对转轮6起到稳定的支撑,转轮6的通孔与转轮6同轴,转轮6的两端面分别与其相邻的套环5贴合接触,转轮6优选为在外圆周表面沿周向形成有多个凹凸部,以在带动转轮6转动时,提高人手与转轮6的摩擦力,进而提高对转轮6转动操作的效率,转轮6与中空直管2螺纹连接,即转轮6的内螺纹与中空直管2的外螺纹啮合,以此在当中空直管2与下胫腓接触时,提高对下胫腓联合施加压力的稳定性;为了避免中空直管2发生转动,以提高控制中空直管2运动的效率,中空直管2的外表面具有第一限位部7,优选存在一个转轮6,其通孔的内壁具有第二限位部8,第一限位部7与第二限位部8滑动配合,以相对于第二限位部8在沿中空直管2的长度方向上往复移动,第一限位部7在沿着中空直管2的圆周方向上与第二限位部8接触,以此在保证中空直管2沿直线往复移动的同时,约束中空直管2的旋转自由度,第一限位部7及第二限位部8均优选为沿着中空直管2的长度方向延伸的平面,第一限位部7与第二限位部8贴合,第一限位部7及第二限位部8均优选为三个,三个第一限位部7沿着中空直管2的圆周方向间隔且等距分布,第二限位部8沿着套环5的圆周方向间隔且等距分布。
进一步如图7所示,设中空直管2朝向固定件的端部为加压端10,加压端10优选为呈环形锯齿状,以有利于从人体外部伸入,并顺利到达下胫腓的表面。
针对固定手柄1及固定件4的结构,以及固定件4与支撑件3的位置关系,在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固定手柄1为弧形板状,以能够套接于人体踝关节的外部,从而有利于在人体踝关节的外部保持稳定,固定件4呈钩状,固定件4具有可与下胫腓接触的接触端,固定件4的接触端朝向中空直管2,以有利于提高对下胫腓定位的效率。
具体的,如图1及图6所示,固定手柄1上开设有多个减重通孔11,以降低固定手柄1的重量,从而在提取时更加省力,进而能够更有利于保持固定手柄1的稳定性,多个减重通孔11沿着固定手柄1的延伸反向自固定手柄1的一端至固定手柄1的另一端间隔且等距排列;中空直管2的轴线(也可以为套环的轴线,因为其与中空直管2的轴线重合)穿过固定件4的接触端,套环5具有与固定手柄1连接的连接端,设套环5的连接端至固定件4接触端的最短线段为l1,且设中空直管2的轴线为l2,则设l1与l2之间的夹角为ɑ,ɑ=5°,从而能够较好的适用于胫骨和腓骨在沿其径向方向上的错位,进而能够显著提高中空直管2与固定件4对下胫腓联合的夹紧效果;l1的长度优选为12厘米,以此在保证使用过程稳定性的情况下,能够适用于不同体人体的需求,从而提高了通用性;如图5所示,固定件4接触端的中部开设有凹槽,以此在当与下胫腓接触时,能够较好的避免与下胫腓发生相对转动,从而能够提高对下胫腓夹紧定位的稳定性,同时避免下胫腓在夹紧定位过程中受到损伤。
为了提高对下胫腓联合的固定效率,在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下胫腓联合固定用导向装置还包括第一导向筒12及第二导向筒13,第一导向筒12及第二导向筒13均中空设置,第一导向筒12与中空直管2同轴,第一导向筒12的直径大于第二导向筒13,第一导向筒12套接于中空直管2的内部,第二导向筒13与第一导向筒同轴,第二导向筒13套接于第一导向筒12的内部。
基于上述,本发明下胫腓联合固定用导向装置,通过设置第一导向筒12及第二导向筒13,在对下胫腓联合固定的过程中,根据所需伸入下胫腓联合内部的固定部件(例如导针、中空骨钻、中空丝攻及中空螺钉)的直径大小,选择合适大小的导向通道进行导向,以使得各固定部件能够快速且精准地到达下胫腓并沿着所需路径向穿过下胫腓联合,从而能够显著提高对下胫腓联合的固定效率。
具体的,如图1、图2、图3、图8及图9所示,第一导向筒12包括第一筒部14及第一把手15,第一筒部14呈中空圆柱形,第一筒部14与中空直管2同轴,第一筒部14套接于中空直管2的内部,第一筒部14的一端与第一把手15固定连接(如与第一把手15焊接或一体化成型),第一筒部14的另一端延伸至中空直管2的加压端10处,第一把手15呈中空圆柱状,第一把手15的内径等于第一筒部14,第一把手15的外径大于第一筒部14,第一把手15具有与第一筒部14连接的连接端面,第一把手15的连接端面与中空直管2背向于固定件4的端部接触,以对第一筒部14沿中空直管2的移动进行限位;第二导向筒13包括第二筒部16及第二把手17,第二筒部16呈中空圆柱形,第二筒部16与第一导向筒12同轴,第二筒部16套接于第一导向筒12的内部,第二筒部16的一端与第二把手17固定连接(如与第二把手17焊接或一体化成型),第二筒部16的另一端延伸至中空直管2的加压端10处,第二把手17呈中空圆柱状,第二把手17的内径等于第二筒部16,第二把手17的外径大于第二筒部16,第二把手17具有与第二筒部16连接的连接端面,第二把手17的连接端面与第一把手15远离中空直管2的一端接触,以对第二筒部16沿第一导向筒12的移动进行限位。
为了更清楚的说明本发明,下面以图1至图10所示的实施例为例就本发明下胫腓联合固定用导向装置的操作过程进行具体的说明:
将固定手柄1稳定套设于踝关节的外部,转动转轮6,以使得中空直管2沿轴向向腓骨运动,直至中空直管2的加压端10与腓骨中线接触,同时固定件4与胫骨中线接触,以对下胫腓联合进行加压;
将第一导向筒12与中空直管2套接,将第二导向筒13与第一导向筒12套接;
沿着第二导向筒13的内孔打入导针,以使导针顺次穿过腓骨及下胫腓联合至胫骨的内侧;
移除第二导向筒13,沿着第一导向筒12的内孔打入中空骨钻到胫骨表面,继而移除中空骨钻,打入中空丝攻到胫骨内侧表面;
移除中空丝攻及第二导向筒13,向中空直管2的内孔打入中空螺钉;
手术完成后,取出导针,将转轮6反向旋转,以取消中空直管2对下胫腓联合的卡紧力。

Claims (9)

1.一种下胫腓联合固定用导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手柄(1)及中空直管(2),固定手柄(1)的两端分别固定设置有支撑件(3)及固定件(4),中空直管(2)设置于支撑件(3)上,中空直管(2)与固定件(4)相互对应设置,以夹紧下胫腓联合,中空直管(2)的外表面开设有外螺纹,中空直管(2)与支撑件(3)通过螺旋传动的方式连接,以与支撑件(3)发生相对转动并做靠近及远离固定件(4)的直线往复运动,所述支撑件(3)包括套环(5)及转轮(6),套环(5)与所述固定手柄(1)固定连接,套环(5)为两个,两个套环(5)沿轴向间隔设置,两个套环(5)套接于所述中空直管(2)的外部,转轮(6)位于两个套环(5)之间并与两个套环(5)接触,转轮(6)沿轴向开设有通孔,转轮(6)的通孔内壁形成有内螺纹,转轮(6)套设于中空直管(2)的外部,转轮(6)与中空直管(2)通过螺旋传动的方式连接,以通过转动带动中空直管(2)做直线往复运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胫腓联合固定用导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空直管(2)的外螺纹与所述转轮(6)的内螺纹啮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下胫腓联合固定用导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空直管(2)的外表面具有第一限位部(7),存在至少一个所述转轮(6),其通孔的内壁具有第二限位部(8),第一限位部(7)与第二限位部(8)滑动配合,第一限位部(7)在沿着中空直管(2)的圆周方向上与第二限位部(8)接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下胫腓联合固定用导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部(7)及所述第二限位部(8)均为沿着所述中空直管(2)长度方向延伸的平面,第一限位部(7)与第二限位部(8)贴合。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胫腓联合固定用导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4)具有可与下胫腓接触的接触端,所述中空直管(2)的轴线穿过固定件(4)的接触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下胫腓联合固定用导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3)具有与所述固定手柄(1)连接的连接端,设支撑件(3)的连接端至固定件(4)接触端的最短线段为l1,且设所述中空直管(2)的轴线为l2,则设l1与l2之间的夹角为ɑ,ɑ=5°。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下胫腓联合固定用导向装置,其特征在于:l1的长度为12厘米。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下胫腓联合固定用导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4)呈钩状。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下胫腓联合固定用导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4)具有可与下胫腓接触的接触端,固定件(4)接触端的中部开设有凹槽(9)。
CN201811037622.6A 2018-09-06 2018-09-06 下胫腓联合固定用导向装置 Active CN10874282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037622.6A CN108742820B (zh) 2018-09-06 2018-09-06 下胫腓联合固定用导向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037622.6A CN108742820B (zh) 2018-09-06 2018-09-06 下胫腓联合固定用导向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742820A CN108742820A (zh) 2018-11-06
CN108742820B true CN108742820B (zh) 2020-03-24

Family

ID=639677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037622.6A Active CN108742820B (zh) 2018-09-06 2018-09-06 下胫腓联合固定用导向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74282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469294B (zh) * 2022-01-27 2023-06-23 浙江省立同德医院 一种用于下胫腓联合分离的复位固定装置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124681U (zh) * 1991-11-30 1992-12-16 佳木斯医学院附属医院 弓形加压复位固定器
CN2487346Y (zh) * 2001-03-21 2002-04-24 王端焱 近关节端多功能骨外固定器
CN2629658Y (zh) * 2003-08-08 2004-08-04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 下胫腓联合钩栓
CN203677239U (zh) * 2014-01-08 2014-07-02 天津市宝坻区中医医院 一种应用于髌骨骨折复位及固定的导向器
CN205924138U (zh) * 2016-06-21 2017-02-08 宫玉锁 改进型胫腓骨联合环抱器
CN206007345U (zh) * 2016-04-11 2017-03-15 翁习生 一种尖端可自攻的两侧带有连续性断裂螺纹的空心螺钉
CN106659523A (zh) * 2014-07-07 2017-05-10 德克萨斯苏格兰礼仪儿童医院 可折叠的固定器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802730B2 (ja) * 2013-11-22 2015-11-04 タキロン株式会社 ガイドピン刺し通し治具
CN209122420U (zh) * 2018-09-06 2019-07-19 山东威高骨科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下胫腓联合固定用导向装置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124681U (zh) * 1991-11-30 1992-12-16 佳木斯医学院附属医院 弓形加压复位固定器
CN2487346Y (zh) * 2001-03-21 2002-04-24 王端焱 近关节端多功能骨外固定器
CN2629658Y (zh) * 2003-08-08 2004-08-04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 下胫腓联合钩栓
CN203677239U (zh) * 2014-01-08 2014-07-02 天津市宝坻区中医医院 一种应用于髌骨骨折复位及固定的导向器
CN106659523A (zh) * 2014-07-07 2017-05-10 德克萨斯苏格兰礼仪儿童医院 可折叠的固定器系统
CN206007345U (zh) * 2016-04-11 2017-03-15 翁习生 一种尖端可自攻的两侧带有连续性断裂螺纹的空心螺钉
CN205924138U (zh) * 2016-06-21 2017-02-08 宫玉锁 改进型胫腓骨联合环抱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742820A (zh) 2018-11-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586747B2 (ja) 整形外科装置
CN108742820B (zh) 下胫腓联合固定用导向装置
CN210812305U (zh) 上肢多功能固定器
CN109431752B (zh) 可伸缩结构及具有其的外骨骼机器人
CN202943645U (zh) 被动式一键锁死七自由度机械臂
CN108143592B (zh) 长度可调的腿部结构及使用其的机器人下肢
JPS6323504B2 (zh)
CN209122420U (zh) 下胫腓联合固定用导向装置
CN103538020A (zh) Bnc连接器螺母夹持器和驱动器
JP5482410B2 (ja) クランプ装置
CN214784511U (zh) 一种市政管道固定装置
CN210933348U (zh) 一种麻醉科导管固定装置
CN114903597A (zh) 一种生产机器人微创手术用穿刺导向器的设计方法
RU132715U1 (ru) Штанга телескопическая дистракционная
CN209925371U (zh) 轮椅快速夹头装置
CN220082425U (zh) 一种便于固定的波纹管
CN219629810U (zh) 蛇形臂、手术夹持器和医疗设备
CN216459572U (zh) 阳台栏杆喷塑固定夹具
CN217066531U (zh) 一种新型心血管内科临床穿刺装置
CN219504760U (zh) 一种把手机械臂
CN205697925U (zh) 一种骨科手术钻孔用瞄准器
CN217772404U (zh) 一种心脏表面牵拉平整结构及心脏固定器
CN214128831U (zh) 一种医疗器械的夹持装置
CN109237159A (zh) 一种不锈钢管接头
CN213332927U (zh) 一种便于连接固定的金属软管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