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128831U - 一种医疗器械的夹持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医疗器械的夹持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128831U
CN214128831U CN202022941680.0U CN202022941680U CN214128831U CN 214128831 U CN214128831 U CN 214128831U CN 202022941680 U CN202022941680 U CN 202022941680U CN 214128831 U CN214128831 U CN 21412883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dical instrument
joint
clamping device
clamp
ba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941680.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马剑翔
李天竹
赵金红
孟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no Medical Sciences Technology Inc
Original Assignee
Sano Xinchang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no Xinchang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no Xinchang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941680.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12883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12883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12883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ivots And Pivotal Connectio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医疗器械的夹持装置,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包括:夹钳,适于夹持医疗器械;摇臂;所述连接球和关节的内部均具有贯穿的通孔;所述连接球和所述关节的通孔内穿设有连接绳;所述连接绳的一端与夹钳连接,另一端与手柄组件连接;底座,通过转动组件与所述手柄组件连接;所述底座适于夹持在手术台上;本实用新型的医疗器械的夹持装置,在手术过程中,该夹持装置可以稳固的夹持住医疗器械,减轻医护人员的双手的负担;且可以对医疗器械进行任意角度的调节,且转型灵活,便于医护人员将医疗器械输送到目标位置。

Description

一种医疗器械的夹持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医疗器械的夹持装置。
背景技术
介入治疗,是近年迅速发展起来的一门融合了影像诊断和临床治疗于一体的新兴学科。它是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CT、超声和磁共振等影像设备的引导和监视下,利用穿刺针、导管及其他介入器材,通过人体自然孔道或微小的创口将特定的器械导入人体病变部位进行微创治疗的一系列技术的总称。
在介入治疗的手术过程中,医护人员需要手持器械进行手术,此过程需要较长的时间,且对于结构比较复杂的器械来说,重量较大,医护人员手持较重的医疗器械体力消耗比较大,这对手术的精确性带来一定的风险。
现有技术中,通过支架对器械进行支撑,但是该支架只能沿一个平面转动,不能多角度转动,给手术过程带来许多的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因此,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支架只能沿一个平面转动,不能多角度转动,给手术过程带来许多的不便的缺陷,从而提供一种医疗器械的夹持装置。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医疗器械的夹持装置,包括:
夹钳,适于夹持医疗器械;
摇臂,由多个连接球和多个关节依次连接而成;所述关节的两端具有适于与连接球抵接的第一弧形凹面;所述连接球和关节的内部均具有贯穿的通孔;所述连接球和所述关节的通孔内穿设有连接绳;所述连接绳的一端与夹钳连接,另一端与手柄组件连接;
底座,通过转动组件与所述手柄组件连接;所述底座适于夹持在手术台上;
所述夹钳、摇臂和底座具有可转向的调节状态,也具有相对固定的夹持状态。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夹钳和所述摇臂之间通过连接机构连接;所述连接机构包括:
球形直杆,一端与夹钳连接,另一端连接有转动球;
壳体,具有第一容纳腔;所述容纳腔的一端转动包裹所述球形直杆的转动球;
抵接压头,具有与所述球形直杆的转动球抵接的抵接面;所述抵接压头的一端滑动的设置于所述壳体的第一容纳腔内。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连接机构还包括:
带动件,一端与壳体连接,另一端与连接绳连接;
所述壳体的第一容纳腔的另一端具有第一环形凹缘;所述带动件的一端具有向外伸出的伸出端;所述带动件的伸出端与所述第一环形凹缘卡接;
带动件和抵接压头交叉滑动连接,且配合形成第二容纳腔。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连接机构还包括:
牵动杆,一端为球形,另一端与所述连接绳连接;所述牵动杆的球形端滑动设置与所述第二容纳腔内。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连接球相对设置有两个第二弧形凹面;所述连接球的第二弧形凹面与所述关节的第一弧形凹面相对设置。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手柄组件包括:
手柄本体,内部具有第三容纳腔;所述第三容纳腔内设置有内螺纹;
滑动块,可移动的设置于所述第三容纳腔内;所述滑动块的外表面设置有外螺纹;所述外螺纹与所述手柄本体的内螺纹配合连接;所述滑动块与连接绳连接。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手柄组件还包括:
螺纹连接件:与手柄本体的第三容纳腔的内壁连接;所述内螺纹设置在螺纹连接件的内部。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手柄组件与摇臂之间设置有后连接关节;所述转动组件设置在所述后连接关节的腔体内部;所述底座适于与所述后连接关节抵接。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转动组件包括:
连接套环,一端与所述底座转动连接,另一端具有抵接孔;所述抵接孔的一端呈斜面;
推动块,一端与所述手柄本体,另一端为具有斜面的连接端;所述抵接孔内的斜面与所述连接端的斜面匹配抵接;所述推动块内具有贯通的腔体,所述腔体内穿设有连接绳;所述滑动块的一端滑动设置在腔体内;所述螺纹连接件与所述推动块抵接。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滑动块上设置有第三环形凸缘;所述第三环形凸缘的直径大于所述螺纹连接件的直径。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底座包括:上底座和与上底座通过紧固旋钮连接的下底座;所述上底座上端呈弧形面;所述后连接关节的下端具有第三弧形凹面;所述上底座的弧形面与所述后连接关节的弧形凹面匹配抵接。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医疗器械的夹持装置,包括:夹钳、摇臂和底座;该装置通过夹钳对医疗器械进行夹持,通过底座夹持在手术台上;由于摇臂是通过连接球和关节连接而成,当连接绳处于松弛状态的时候,连接球和关节之间可以随意转动,可以将摇臂调成呈各个方向,当连接绳处于拉紧状态时,连接球和关节的内外表面相互摩擦,连接球和关节之间的摩擦力使得摇臂的状态被锁定,处于夹持状态;在手术过程中,该夹持装置可以稳固的夹持住医疗器械,减轻医护人员的双手的负担;且可以对医疗器械进行任意角度的调节,且转型灵活,便于医护人员将医疗器械输送到目标位置。
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医疗器械的夹持装置,所述连接机构能够实现夹钳和摇臂之间的转动连接;同时当摇臂被连接绳锁紧时,连接绳可以同时带动夹钳和摇臂处于固定的状态,使得夹钳和摇臂同时处于夹持状态。
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医疗器械的夹持装置,所述连接球相对设置有两个第二弧形凹面;连接球没有使用整个球,而是设置有两个第二弧形凹面,可以减轻摇臂的整体重量,方便夹持,减轻成本。
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医疗器械的夹持装置,所述手柄组件包括:手柄本体和滑动块;通过转动手柄本体,通过内螺纹和外螺纹从而带动滑动块移动,从而牵引连接绳移动,从而实现夹钳、摇臂和底座在调节状态和夹持状态之间进行转换。
5.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医疗器械的夹持装置,所述转动组件包括:连接套环和推动块;所述连接套环的抵接孔和推动块的连接端均具有斜面;通过手柄本体带动推动块移动,从而带动连接套环上下移动,实现底座与后连接关节的抵接与脱离,实现底座与手柄组件的转动和固定。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医疗器械的夹持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3为图1中的夹钳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前连接关节的主视图。
图5为图4所示的B-B剖视图。
图6为图1中连接机构和前连接关节的主视图。
图7为图6所示C-C的剖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带动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抵接压头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的带动件和抵接压头的配合关系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的连接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的壳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的连接球和关节的主视图。
图14为图13所示的D-D的剖视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的连接球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本实用新型的关节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7为本实用新型的底座和手柄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8为本实用新型底座和手柄组件的右视图。
图19为图18所示的E-E的剖视图。
图20为本实用新型的转动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夹钳;2、摇臂;3、底座;4、医疗器械;5、紧固件;6、上夹子;7、下夹子;8、前连接关节;9、壳体;10、紧固螺栓;11、第二环形凹缘;12、第四弧形凹面;13、球形直杆;14、带动件;15、伸出端;16、抵接压头;17、第一环形凸缘;18、牵动杆;19、第一环形凹缘;20、第一容纳腔;21、连接球;22、关节;23、第二弧形凹面;24、第一弧形凹面;25、第二通孔;26、第一通孔;27、后连接关节;28、手柄本体;29、上底座;30、下底座;31、紧固旋钮;32、第三容纳腔;33、滑动块;34、推动块;35、第四容纳腔;36、螺纹连接件;37、连接套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本实施例提供的医疗器械夹持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夹钳1、摇臂2和底座3;该装置通过夹钳1对医疗器械4进行夹持,通过底座3夹持在手术台上;由于摇臂2是通过连接球21和关节连接而成,当连接绳处于松弛状态的时候,连接球21和关节之间可以随意转动,可以将摇臂2调成呈各个方向,当连接绳处于拉紧状态时,连接球21和关节的内外表面相互摩擦,连接球21和关节之间的摩擦力使得摇臂2的状态被锁定,处于夹持状态;在手术过程中,该夹持装置可以稳固的夹持住医疗器械4,减轻医护人员的双手的负担;且可以对医疗器械4进行任意角度的调节,且转型灵活,便于医护人员将医疗器械4输送到目标位置。
如图2所示,所述夹钳1与摇臂2之间通过连接机构连接;所述夹钳1通过紧固件5与连接机构连接,所以夹钳1可以根据不同的医疗器械4进行快速的更换。
如图3所示,所述夹钳1包括上夹子6和下夹子7;所述上夹子6和下夹子7通过紧固螺栓10固定在一起;上夹子6和下夹子7的形状与器械相适应,所以可以根据不同的医疗器械4的外形设计不同的上夹子6和下夹子7;
如图4、5所示,在摇臂2的前端具有前连接关节8,前连接关节8内具有贯穿的腔体,腔体内一端为第四弧形凹面12,与连接球21配合连接;另一端具有第二环形凹缘11;
如图6、7所示,在前连接关节8内滑动设置有带动件14,与带动件14交叉滑动设置有抵接压头16,所述带动件14与所述抵接压头16形成第二容纳腔,在第二容纳腔内滑动设置有一端呈球形的牵动杆18;
如图8所示,为带动件14的结构,带动件14的一端具有伸出的伸出端15,另一端为环形结构;
如图9所示,为抵接压头16的结构,抵接压头16的一端具有抵接面,抵接压头16的另一端具有第一环形凸缘17;第一环形凸缘17与前连接关节8的第二环形凹缘11抵接;
如图10所示,为带动件14和抵接压头16配合连接的结构示意图;抵接压头16和带动件14交叉滑动设置;且抵接压头16和带动件14配合形成第二容纳腔;
在第二容纳腔内滑动设置有牵动杆18,牵动杆18的一端为球形状,另一端为直杆;牵动杆18的球形端滑动设置于抵接压头16和带动件14配合形成的第二容纳腔内,且通过环形结构限位在第二容纳腔内,牵动杆18的直杆端伸出所述第二容纳腔与连接绳连接;
抵接压头16的抵接面的前端抵接有球形直杆13,球形直杆13的一端连接有转动球,另一端的直杆与夹钳1连接。
如图11所示,所述球形直杆13的转动球的外表面套设有壳体9;
如图12所示,壳体9内具有贯通的第一容纳腔20,球形直杆13的转动球转动设置在第一容纳腔20的一端,同时在这一端的壳体9上开设有豁口,豁口的开设增加了夹钳1和壳体9之间角度的调节范围;在第一容纳腔20的另一端具有第一环形凹缘19,所述带动件14的伸出端15与所述第一环形凹缘19卡接;第一压头的第一环形凸缘17抵接在壳体9的第一容纳腔20的外侧。
在使用的过程中,另一端拉动连接绳,连接绳拉动牵引杆移动,通过牵引杆的球形端带动带动件14移动,带动件14拉动壳体9移动,使得壳体9的内壁与球形直杆13的球形端抵接;同时,由于后端摇臂2的作用,前连接关节8朝向夹钳1的一端移动一定的位置,推动抵接压头16移动,使得抵接压头16的抵接面与球形直杆13的球形端抵接;在壳体9的第一容纳腔20的内壁和抵接压头16的抵接面的作用下,球形直杆13的转动球不能在转动,实现夹钳1和摇臂2的角度的相对固定。
如图13、14所示,为摇臂2的一部分,摇臂2由多个连接球21和多个关节依次间隔连接而成的;在连接球21和关节的内部具有贯穿的通孔,在通孔内穿设有连接绳;连接绳的一端与夹钳1连接,另一端与手柄组件连接;摇臂2从底座的一端向夹钳1的一端的直径逐渐减小,因此,随着摇臂2的直径的变小,每个连接球21和关节的尺寸也是规律减小的,但是,内部结构是一致的。
如图15所示,为连接球21的立体结构图;连接球21的相对设置面具有两个第二弧形凹面23;连接球21的内部具有第二通孔25;
如图16所示,为关节22的立体结构图;关节22的两端设置有第一弧形凹面24,第一弧形凹面24与邻近的连接球21的直径是相匹配的;连接球21在第一弧形凹面24内转动;关节22的内部具有第一通孔26。
第一通孔26和第二通孔25连通对应设置;在其中穿设连接绳;当连接绳处于松弛的状态时,连接球21和关节的表面相互接触,且形状相适应,所以,由连接球21和关节构成的摇臂2可以沿随机的方向转动;当连接绳收紧时,连接球21和关节相互挤压可以提供足够的摩擦力,以实现摇臂2的固定不动,以实现锁定医疗器械4。
更进一步,连接球21和关节可以由高分子聚合物材料或者金属,如不锈钢做成;且连接球21和关节的接触的表面有花纹或者其他增大表面摩擦力的处理。
如图17所示,摇臂2的一端连接有后连接关节27,后连接关节27内部具有贯通的腔体,腔体内部设置有转动组件;后连接关节27的另一端连接有手柄组件;
如图18、19所示,在后连接关节27的一端有手柄本体28,当连接绳处于松弛的状态时,后连接关节27与手柄本体28之间具有空隙;所述手柄本体28内部具有第三容纳腔32,在第三容纳腔32的内壁上连接有螺纹连接件36,所述螺纹连接件36的内部设置有内螺纹;在所述内螺纹连接件36的内部螺纹连接有滑动块33,所述滑动块33与连接绳连接;
手柄本体28的端部固定连接有推动块34的一端,所述推动块34内具有贯通的腔体,在腔体的靠近手柄的一端具有第四容纳腔35,滑动块33的一端可滑动伸进入到第四容纳腔35内;螺纹连接件36的侧壁与推动块34的端面抵接;推动块34的另一端为斜面设置;
如图20所示,在推动块34的鞋面上套设有连接套环37,具体的,连接套环37的具有抵接孔,抵接孔的一端具有与推动块34的鞋面匹配的鞋面;
连接套环37的下端与底座转动连接;底座的上端具有弧形面,与后连接关节27的下端的第三弧形凹面配合连接;
当需要拉紧连接绳时,转动手柄本体28带动螺纹连接件36移动,与滑动块33发生相对转动;由于手柄本体28和后连接关节27之间存在一定的空隙,所以,在手柄转动的同时,会发生手柄本体28向靠近后连接关节27的方向移动,滑动块33向远离所述后连接关节27的方向移动;滑动块33的移动,使得连接绳被拉紧,摇臂2的夹钳1的方向被固定;而手柄本体28的移动,则带动推动块34移动,推动块34的向前移动,使得连接套环37向上移动,带动底座向上移动,使得底座和后连接关节27之间抵接,不能再发生相对转动,从而实现底座的位置的相对固定。
所述底座包括上底座29和与上底座29通过紧固旋钮31连接的下底座30;上底座29和下底座30如三明治般夹住手术台或者其他平面,使得整个夹持装置进行定位。
使用方法及原理
根据医疗器械4的尺寸选择夹钳1的尺寸,通过紧固件5与球形直杆13进行固定连接;通过上底座29和下底座30的夹持将该夹持装置固定在手术台上或者其他平面上;
连接绳属于松弛状态,将医疗器械4调整至合适的角度,确定角度后,转动手柄本体28,收紧连接绳,使得夹钳1、摇臂2和底座之间实现固定。连接绳起到锁定各部件和连接各部件的作用。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Claims (10)

1.一种医疗器械的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夹钳(1),适于夹持医疗器械(4);
摇臂(2),由多个连接球(21)和多个关节依次连接而成;所述关节的两端具有适于与连接球(21)抵接的第一弧形凹面(24);所述连接球(21)和关节的内部均具有贯穿的通孔;所述连接球(21)和所述关节的通孔内穿设有连接绳;所述连接绳的一端与夹钳(1)连接,另一端与手柄组件连接;
底座,通过转动组件与所述手柄组件连接;所述底座适于夹持在手术台上;
所述夹钳(1)、摇臂(2)和底座具有可转向的调节状态,也具有相对固定的夹持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疗器械的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钳(1)和所述摇臂(2)之间通过连接机构连接;所述连接机构包括:
球形直杆(13),一端与夹钳(1)连接,另一端连接有转动球;
壳体(9),具有第一容纳腔(20);所述容纳腔的一端转动包裹所述球形直杆(13)的转动球;
抵接压头(16),具有与所述球形直杆(13)的转动球抵接的抵接面;所述抵接压头(16)的一端滑动的设置于所述壳体(9)的第一容纳腔(20)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医疗器械的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机构还包括:
带动件(14),一端与壳体(9)连接,另一端与连接绳连接;
所述壳体(9)的第一容纳腔(20)的另一端具有第一环形凹缘(19);所述带动件(14)的一端具有向外伸出的伸出端(15);所述带动件(14)的伸出端(15)与所述第一环形凹缘(19)卡接;
带动件(14)和抵接压头(16)交叉滑动连接,且配合形成第二容纳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医疗器械的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机构还包括:
牵动杆(18),一端为球形,另一端与所述连接绳连接;所述牵动杆(18)的球形端滑动设置与所述第二容纳腔内。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疗器械的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球(21)相对设置有两个第二弧形凹面(23);所述连接球(21)的第二弧形凹面(23)与所述关节的第一弧形凹面(24)相对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疗器械的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柄组件包括:
手柄本体(28),内部具有第三容纳腔(32);所述第三容纳腔(32)内设置有内螺纹;
滑动块(33),可移动的设置于所述第三容纳腔(32)内;所述滑动块(33)的外表面设置有外螺纹;所述外螺纹与所述手柄本体(28)的内螺纹配合连接;所述滑动块(33)与连接绳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医疗器械的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柄组件还包括:
螺纹连接件(36):与手柄本体(28)的第三容纳腔(32)的内壁连接;所述内螺纹设置在螺纹连接件(36)的内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医疗器械的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柄组件与摇臂(2)之间设置有后连接关节(27);所述转动组件设置在所述后连接关节(27)的腔体内部;所述底座适于与所述后连接关节(27)抵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医疗器械的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组件包括:
连接套环(37),一端与所述底座转动连接,另一端具有抵接孔;所述抵接孔的一端呈斜面;
推动块(34),一端与所述手柄本体(28),另一端为具有斜面的连接端;所述抵接孔内的斜面与所述连接端的斜面匹配抵接;所述推动块(34)内具有贯通的腔体,所述腔体内穿设有连接绳;所述滑动块(33)的一端滑动设置在腔体内;所述螺纹连接件(36)与所述推动块(34)抵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医疗器械的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块(33)上设置有第三环形凸缘;所述第三环形凸缘的直径大于所述螺纹连接件(36)的直径。
CN202022941680.0U 2020-12-07 2020-12-07 一种医疗器械的夹持装置 Active CN21412883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941680.0U CN214128831U (zh) 2020-12-07 2020-12-07 一种医疗器械的夹持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941680.0U CN214128831U (zh) 2020-12-07 2020-12-07 一种医疗器械的夹持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128831U true CN214128831U (zh) 2021-09-07

Family

ID=775853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941680.0U Active CN214128831U (zh) 2020-12-07 2020-12-07 一种医疗器械的夹持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12883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425404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positioning a laparoscopic device
US9387025B2 (en) Bone screw and self-retaining driver
CN211381276U (zh) 腹腔镜万向固定支架
US20090247819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positioning a laparoscopic device
US20180263597A1 (en) Device for fixating a medical instrument
US20080064960A1 (en) High frequency ultrasound transducer holder and adjustable fluid interface
JP2012527975A (ja) クランプを骨固定装置に固定するための手術器具
CN211723274U (zh) 调弯鞘管手柄
CN213372372U (zh) 一种用于麻醉科的穿刺固定器
WO2020136445A1 (en) Universal extra-oral support accessory for portable microscopes
CN214128831U (zh) 一种医疗器械的夹持装置
CN112451121A (zh) 一种医疗器械的夹持装置
CN219594756U (zh) 一种穿刺定位装置
CN108969093B (zh) 用于肿瘤消融术中的探针固定装置
CN218220310U (zh) 一种用于穿刺手术的机械臂
CN107049518B (zh) 一种前列腺穿刺活检术体位固定器
CN211460139U (zh) 一种呼吸科气管镜介入治疗装置
CN209004146U (zh) 一种穿刺架及具有所述穿刺架的超声穿刺设备
KR102518032B1 (ko) 의료 고정 장치 및 의료 장비
CN112043364A (zh) 一种可透视腕关节外固定支架
CN215651309U (zh) 用于微创手术的磁吸牵拉装置
CN215079527U (zh) 一种用于骨科手术的骨针拉紧装置
CN220293641U (zh) 基于双蛇形锁紧臂的功能模块定位支架组件
CN213047184U (zh) 一种神经阻滞麻醉针定位装置
CN217162149U (zh) 一种食道超声探头操作手柄固定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40713

Address after: 2nd Floor, Block B, TEDA Biomedical R&D Building, No. 5 Fourth Street, Tianjin Development Zone, Binhai New Area, Tianjin 300457, China

Patentee after: SINO MEDICAL SCIENCES TECHNOLOGY Inc.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Address before: Room 305, building 1, 58 Wushan street, Yuexi street, Wuzhong District, Su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Sano Xinchang Medical Technology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