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725790A - 一种具有上下双翼的板翼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具有上下双翼的板翼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725790A
CN108725790A CN201810403146.9A CN201810403146A CN108725790A CN 108725790 A CN108725790 A CN 108725790A CN 201810403146 A CN201810403146 A CN 201810403146A CN 108725790 A CN108725790 A CN 10872579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ing
upper limb
flow
air
bottom w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403146.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卫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unming Wing Wi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Kunming Wing W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unming Wing Wi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Kunming Wing W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403146.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725790A/zh
Publication of CN10872579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72579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4AIRCRAFT; AVIATION; COSMONAUTICS
    • B64CAEROPLANES; HELICOPTERS
    • B64C39/00Aircraft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4C39/08Aircraft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having multiple wing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4AIRCRAFT; AVIATION; COSMONAUTICS
    • B64CAEROPLANES; HELICOPTERS
    • B64C3/00Wings
    • B64C3/10Shape of wings
    • B64C3/14Aerofoil profil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具有上下双翼的板翼机,属于航空技术领域。包括机身、机翼、动力机构和操控机构,板翼机具有上下双翼,下翼为平板翼型机翼,下翼的上方设有上凸下平翼型的上翼,上翼的前缘中部排列设有若干驱动装置,上翼与下翼之间的高度距离略大于驱动装置的螺旋桨或喷气孔半径,驱动装置的位置保证其螺旋桨或喷气孔沿弦向吹送高速气流,将气流平分到上翼的上、下表面,使上半部分气流可以快速流经上翼的上表面,同时使下半部分气流均匀流经上翼的下表面与平板翼上表面围成的箱体。具有可充分发挥上翼和下翼的气动效率,结构合理、工作可靠、安全稳定、成本低廉、飞行效率高等优点。

Description

一种具有上下双翼的板翼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提高航空器飞行效率和机翼结构刚性的方法,尤其是一种具有上下双翼的板翼机,属于航空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载人航空器可分为固定翼和旋转翼两大类,固定翼常见于水平起降航空器(如喷气式客机),而旋转翼常见于垂直起降航空器(如直升机)。就现有技术水平来说,固定翼航空器可以高速飞行,操作简便,但需依托跑道起降。旋转翼航空器可以垂直起降,不需依托跑道起降,适应性强,但是机理失调,操控复杂,飞行速度慢,燃油效率低。
目前,垂直起降航空器还存在一些无法克服的固有缺陷。一是效率低,现在使用的垂直起降航空器推重比普遍等于甚至大于1,飞行效率低下,与固定翼航空器普遍小于0.5的推重比相比差距十分明显;二是受翼尖绝对速度必须小于音速的限制,旋转翼航空器的理论速度不能超过420公里/小时,飞行速度有极限;三是旋翼桨叶的挥舞产生机械振动,增加了铰链的磨损使可靠性总是不如固定翼航空器,可靠性低;四是两侧旋翼升力不均匀会导致旋转翼航空器发生横滚,在几秒钟内就会倾覆失控,横滚稳定性差;五是直升机的旋翼既提供了飞行的机动性,同时也造成了飞行操控的复杂性,操控复杂,使得操控负荷远远大于固定翼飞机,加大了人为失误的概率;六是旋翼直径和转速受到翼尖速度不能超过音速的限制,旋翼直径一般最大就是十几米,航空器尺寸受限,无法做大;七是直升机飞行机理内在的协调性差,充满了先天性的矛盾,飞行机理失调;八是很多新型复合式垂直起降航空器尝试采用固定翼,但是面临小面积固定翼效果有限而大面积固定翼会对垂直起降时的下洗气流造成遮挡的矛盾。
总之,垂直起降航空器的上述缺陷来源于机翼既要兼顾垂直起降又要满足水平飞行两种飞行模式而产生的矛盾。而利用翼面弦向吹气的方法实现垂直起降能够很好兼容垂直起降和水平飞行两种飞行模式,是垂直起降航空器新的发展方向,而在板翼机中增设上翼形成双翼结构以安装驱动机构、增强机翼结构刚性并提高航空器升力的方法可以使板翼机机翼更加紧凑、更加稳定、更加合理、更加高效。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板翼机机翼结构刚性不足和弦向吹气气流发散的弊端,提出一种具有上下双翼的板翼机,使板翼机机翼更加紧凑、稳定、合理、高效。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上下双翼的板翼机,包括机身、机翼、动力结构和操控机构,板翼机的机翼为平板翼型机翼,平板翼型机翼作为下翼1,下翼1的上方设有上凸下平翼型的上翼2,以增强机翼的结构刚性并为驱动装置的安装提供便利,上翼2的前缘中部排列设有若干驱动装置3,上翼与下翼之间的高度距离略大于驱动装置的螺旋桨或喷气孔半径,驱动装置3的位置保证其螺旋桨或喷气孔沿弦向吹送高速气流,将气流平分到上翼的上、下表面,使上半部分气流可以快速流经上翼的上表面,同时使下半部分气流均匀流经上翼的下表面与平板翼上表面围成的箱体,利用流过平板翼上、下表面空气的流速差和流过上翼上、下表面空气的流速差,形成机翼升力,二者作用叠加,提高航空器的升力(特别是垂直起降时的升力),并利用上翼的气流下洗作用,迫使高速气流更加贴近下翼的上表面,进一步提高效率和增加升力。
所述下翼1是主翼,面积较大;上翼2是副翼,面积较小;一般情况下,下翼面积为上翼面积的1-5倍;上翼2面积的后缘与下翼1的后缘越接近,上翼下洗气流对下翼的干扰越小,下翼的升力越大;当上翼与下翼重合,上翼的弦长l等于下翼的弦长L时,上翼与下翼共同产生的升力达到最大。
所述下翼上表面与上翼下表面均为平面且相互平行,一般而言,上翼下表面与下翼上表面之间的距离d等于驱动机构出风口高度的一半,即上翼位于驱动机构吹出气流的中部。在驱动机构吹出气流为层流的前提下,d的数值减小与上翼下翼共同产生的升力无关,极端情况下可以达到d=0,即上翼与下翼融合;通常,在满足驱动机构安装的前提下,两个平行表面间的距离越小越好。
所述下翼1的翼形为菱形、三角形、矩形、梯形或其它形状中的任一种,具体根据实际需要选择使用;上翼2的翼形为平直翼形、后掠平直翼形,或与下翼相似的三角形、矩形、梯形、菱形、六边形、圆形、椭圆形或其它形状中的任一种,具体根据实际需要选择使用。
所述上、下翼板的两个平行表面间设有若干可增强刚度的垂直扰流板4,两个平行相邻的垂直扰流板4与下翼的上表面和上翼的下表面围成一个矩形箱体,以实现对驱动机构吹出气流的整流、增强机翼结构刚度。
所述板翼机的机翼可以一定的上反角安装为V形、Y形或者T形等气动外形,使航空器在空中飘落时能够在气流作用下自动转正。V形、Y形或者T形等气动外形可以调整航空器在受气流作用时的平衡,从而使航空器飘落时能够在气流作用下实现自动转正。
所述下翼1和上翼2的数量可以增加,具体根据实际需要确定。对于无人机或者轻型载人航空器,一幅顶置式机翼即可满足要求;而对于中型或者大型载人航空器,机翼的数量按照横置式机翼左、右机翼成对地前后串连的方式增加,以便在垂直起降时产生足够的升力。
所述下翼1为低翼载大面积连续表面宽弦机翼,机翼的展弦比小于2,甚至小于1,使航空器在故障出现时能够像树叶飘落一样实现缓降迫降。
所述若干驱动装置3分左、右两组对称排列于左、右上翼的前缘上方,驱动装置3的进气口或螺旋桨的前后位置位于下翼前缘上方的后部,距下翼前缘的距离大于进气口或螺旋桨的直径且小于1/5弦长,其上下位置在保证进气口或螺旋桨的回转半径的前提下尽量降低高度,接近下翼的上表面。驱动装置的具体位置可以根据实际需要确定。
所述驱动装置3是螺旋桨、涵道螺旋桨、涡喷发动机、涡扇发动机、涡桨发动机、吹气喷嘴、或者前缘吹气襟翼等中的任一种,吹送到机翼上的气流的流速与驱动装置的功率成正比。
本发明若干驱动装置的具体数目可以根据实际需要确定,每个机翼上一般可设置1-10个小型驱动装置,驱动装置的数目越多,滑流越扁平,越贴近翼面,增升的效果越好。
本发明下翼与上翼形成的双翼翼型与现有的双翼完全不同,现有的双翼为大展弦比机翼,上翼和下翼翼型相同,一般均为上凸下平翼型;而本发明的双翼为小展弦比机翼,上翼和下翼翼型不相同,上翼为上凸下平翼型,下翼为平板翼型。
本发明的板翼机为采用大面积连续表面宽弦机翼和弦向吹气实现垂直起降及飞行的航空器,机身等其它结构均采用现有航空器技术。
本发明由于在原有平板翼型下翼的上部增设了上翼,通过螺旋桨或驱动装置的喷气孔将高速气流沿弦向吹送,将气流平分到上翼的上下表面,由于上翼具有上凸下平的翼型,气流流经上翼上表面的速度高于气流流经上翼下表面的速度,产生一部分升力;同时由于两个相邻的扰流板与下翼的上表面和上翼的下表面围成一个矩形箱体,故流经上翼下表面的气流速度与流经下翼上表面的气流速度相同;下翼为平板翼型,下翼上表面的气流为驱动气流,下翼下表面的气流为被动气流,速度与航空器的飞行速度相同(航空器垂直起降时机翼下表面的气流速度为零),因此下翼上表面的气流速度必然大于下翼下表面的气流速度,也产生一部分升力;二者作用叠加,可以显著提高航空器的升力,特别是垂直起降时的升力。而上翼的气流下洗作用,可以迫使高速气流更加贴近下翼的上表面,进一步提高效率和增加升力。而在板翼机平板翼型下翼的上方设置上凸下平翼型的上翼,可以有效提高平板翼的结构刚度,并可以为驱动装置提供安装的底座,而且上翼的气流下洗作用还可以迫使高速气流更加贴近平板翼的上表面,起到提效增升的效果。
本发明可以完全排除双翼之间的相互干扰,充分发挥上翼和下翼的飞行效率,使板翼机的机翼更加紧凑、稳定、合理、高效,飞行效率可比单翼的板翼机提高20%以上,最高可以提高到80%;而且克服了现有旋翼类航空器受空间布局和翼尖音速的限制,可以采用多个旋翼或多排旋翼提高升力,使得垂直起降航空器能够突破尺寸和载荷的限制,更加大型化。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结构合理、工作可靠、安全稳定、成本低廉、效率提高等优点。可以广泛应用于垂直起降的板翼机特别是普及型、轻便型航空器,同时也具有构建大型垂直起降航空器的潜力。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板翼机增加上翼的机翼俯视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板翼机增加上翼的机翼侧视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机翼气流增升原理图。
图中:1-下翼,2-上翼,3-驱动装置,4-垂直扰流板,d-上翼下表面与下翼上表面之间的距离,l-上翼的弦长(宽度),L-下翼的弦长(宽度)。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尽描述。实施例中未注明的技术或产品,均为现有技术或可以通过购买获得的常规产品。
实施例1:如图1-3所示,本具有上下双翼的板翼机包括机身、机翼、动力结构和操控机构,板翼机的机翼为平板翼型机翼,平板翼型机翼作为下翼1,下翼1的上方设有上凸下平翼型的上翼2,下翼1为主翼、上翼2为副翼,上、下翼板的两个平行表面间设置有2块垂直扰流板4,由两个相邻的垂直扰流板与下翼的上表面和上翼的下表面围成一个矩形箱体,对驱动机构吹出气流的整流,增强机翼的结构刚性并为驱动装置的安装提供便利;上翼2的前缘中部排列设有4个小型螺旋桨驱动装置3,控制上翼与下翼之间的高度距离大于螺旋桨回转半径1cm,驱动装置3的位置保证其螺旋桨沿弦向吹送高速气流,将气流平分到上翼的上、下表面,使上半部分气流可以快速流经上翼的上表面,同时使下半部分气流均匀流经上翼的下表面与平板翼上表面围成的箱体,利用流过平板翼上、下表面空气的流速差和流过上翼上、下表面空气的流速差,形成机翼升力,二者作用叠加,提高航空器的升力(特别是垂直起降时的升力),并利用上翼的气流下洗作用,迫使高速气流更加贴近下翼的上表面,进一步提高效率和增加升力。
下翼2采用展弦比小于1的低翼载大面积连续表面宽弦平板翼型、翼形为梯形,使航空器在故障出现时能够像树叶飘落一样实现缓降迫降;上翼翼型采用上凸下平翼型、翼形为梯形,上翼1面积是上翼2面积的1/3,上翼2的后缘尽量接近下翼1的后缘,上翼2的下表面与下翼1的上表面相平行,上翼下表面与下翼上表面之间的距离d等于驱动机构出风口高度的一半;在驱动机构吹出气流为层流的前提下,d的数值减小与上翼下翼共同产生的升力无关。
左、右机翼以一定的上反角安装为V形气动外形,使航空器在空中飘落时能够在气流作用下自动转正。驱动装置分左、右两组对称排列于左、右上翼的前缘上方,每个机翼上设置2个小型螺旋桨驱动装置,驱动装置的螺旋桨的前后位置位于下翼前缘上方的后部距离机翼前缘大于螺旋桨直径且小于1/5弦长处、上下位置尽量接近下翼的上表面,吹送到机翼上的气流的流速与驱动装置的功率成正比。板翼机为采用大面积连续表面宽弦机翼和弦向吹气实现垂直起降及飞行的航空器,机身等其它结构均采用现有航空器技术。
实施例2:参见图1-3,本具有上下双翼的板翼机包括机身、机翼、动力结构和操控机构,板翼机的机翼为平板翼型机翼,平板翼型机翼作为下翼1,下翼1的上方设有上凸下平翼型的上翼2,下翼1为主翼、上翼2为副翼,上、下翼板的两个平行表面间设置有4块垂直扰流板4,由两个相邻的垂直扰流板与下翼的上表面和上翼的下表面围成一个矩形箱体,对驱动机构吹出气流的整流,增强机翼的结构刚性并为驱动装置的安装提供便利;上翼2的前缘中部排列设有10个小型涡喷发动机驱动装置3,控制上翼与下翼之间的高度距离大于涡喷发动机进气口半径3cm,驱动装置3的位置保证其喷气口沿弦向吹送高速气流,将气流平分到上翼的上、下表面,使上半部分气流可以快速流经上翼的上表面,同时使下半部分气流均匀流经上翼的下表面与平板翼上表面围成的箱体,利用流过平板翼上、下表面空气的流速差和流过上翼上、下表面空气的流速差,形成机翼升力,二者作用叠加,提高航空器的升力(特别是垂直起降时的升力),并利用上翼的气流下洗作用,迫使高速气流更加贴近下翼的上表面,进一步提高效率和增加升力。
下翼2采用展弦比小于1.5的低翼载大面积连续表面宽弦平板翼型、翼形为三角形形,使航空器在故障出现时能够像树叶飘落一样实现缓降迫降;上翼翼型采用上凸下平翼型、翼形为梯形,上翼1面积是上翼2面积的1/5,上翼2的后缘尽量接近下翼1的后缘,上翼2的下表面与下翼1的上表面相平行,上翼下表面与下翼上表面之间的距离d等于驱动机构出风口高度的一半;在驱动机构吹出气流为层流的前提下,d的数值减小与上翼下翼共同产生的升力无关。
左、右机翼以一定的上反角安装为Y形气动外形,使航空器在空中飘落时能够在气流作用下自动转正。驱动装置分左、右两组对称排列于左、右上翼的前缘上方,每个机翼上设置5个小型涡喷发动机驱动装置,驱动装置的进气口的前后位置位于下翼前缘上方的后部距离机翼前缘大于进气口直径且小于1/5弦长处、上下位置尽量接近下翼的上表面,吹送到机翼上的气流的流速与驱动装置的功率成正比。板翼机为采用大面积连续表面宽弦机翼和弦向吹气实现垂直起降及飞行的航空器,机身等其它结构均采用现有航空器技术。
实施例3:参见图1-3,本具有上下双翼的板翼机包括机身、机翼、动力结构和操控机构,板翼机的机翼为平板翼型机翼,平板翼型机翼作为下翼1,下翼1的上方设有上凸下平翼型的上翼2,下翼1为主翼、上翼2为副翼,上、下翼板的两个平行表面间设置有4块垂直扰流板4,由两个相邻的垂直扰流板与下翼的上表面和上翼的下表面围成一个矩形箱体,对驱动机构吹出气流的整流,增强机翼的结构刚性并为驱动装置的安装提供便利;上翼2的前缘中部排列设有6个小型涡喷发动机驱动装置3,控制上翼与下翼之间的高度距离大于涡喷发动机进气口半径2cm,驱动装置3的位置保证其喷气口沿弦向吹送高速气流,将气流平分到上翼的上、下表面,使上半部分气流可以快速流经上翼的上表面,同时使下半部分气流均匀流经上翼的下表面与平板翼上表面围成的箱体,利用流过平板翼上、下表面空气的流速差和流过上翼上、下表面空气的流速差,形成机翼升力,二者作用叠加,提高航空器的升力(特别是垂直起降时的升力),并利用上翼的气流下洗作用,迫使高速气流更加贴近下翼的上表面,进一步提高效率和增加升力。
下翼2采用展弦比小于2的低翼载大面积连续表面宽弦平板翼型、翼形为菱形,使航空器在故障出现时能够像树叶飘落一样实现缓降迫降;上翼翼型采用上凸下平翼型、翼形为距形,上翼1面积是上翼2面积的1/2,上翼2的后缘尽量接近下翼1的后缘,上翼2的下表面与下翼1的上表面相平行,上翼下表面与下翼上表面之间的距离d等于驱动机构出风口高度的一半;在驱动机构吹出气流为层流的前提下,d的数值减小与上翼下翼共同产生的升力无关。
左、右机翼以一定的上反角安装为T形气动外形,使航空器在空中飘落时能够在气流作用下自动转正。驱动装置分左、右两组对称排列于左、右上翼的前缘上方,每个机翼上设置3个小型涡喷发动机驱动装置,驱动装置的进气口的前后位置位于下翼前缘上方的后部距离机翼前缘大于进气口直径且小于1/5弦长处、上下位置尽量接近下翼的上表面,吹送到机翼上的气流的流速与驱动装置的功率成正比。板翼机为采用大面积连续表面宽弦机翼和弦向吹气实现垂直起降及飞行的航空器,机身等其它结构均采用现有航空器技术。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内容作了说明,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限于所述内容,在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宗旨的前提下对本发明的技术内容做出各种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具有上下双翼的板翼机,包括机身、机翼、动力机构和操控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板翼机的平板翼型机翼作为下翼(1),下翼(1)的上方设有上凸下平翼型的上翼(2),上翼(2)的前缘中部排列设有若干驱动装置(3),上翼与下翼之间的高度距离略大于驱动装置的螺旋桨或喷气孔半径,驱动装置(3)的位置保证其螺旋桨或喷气孔沿弦向吹送高速气流,将气流平分到上翼的上、下表面,使上半部分气流可以快速流经上翼的上表面,同时使下半部分气流均匀流经上翼的下表面与平板翼上表面围成的箱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上下双翼的板翼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翼(1)是主翼,面积较大;上翼(2)是副翼,面积较小;上翼的后缘与下翼的后缘越接近,上翼下洗气流对下翼的干扰越小,机翼的升力越大;当上翼与下翼重合,上翼的弦长l等于下翼的弦长L时,上翼与下翼共同产生的升力达到最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上下双翼的板翼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翼上表面与上翼下表面均为平面且相互平行,上翼下表面与下翼上表面之间的距离d等于驱动机构出风口高度的一半,即上翼位于驱动机构吹出气流的中部;在驱动机构吹出气流为层流的前提下,d的数值减小与上翼下翼共同产生的升力无关,极端情况下可以达到d=0,即上翼与下翼融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上下双翼的板翼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翼(1)的翼形为菱形、三角形、矩形、梯形或其它形状中的任一种;上翼(2)的翼形为平直翼形、后掠平直翼形,或与下翼相似的三角形、矩形、梯形、菱形、六边形、圆形、椭圆形或其它形状中的任一种。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具有上下双翼的板翼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下机翼的两个平行表面间设有若干可增强刚度的垂直扰流板(4),两个平行相邻的垂直扰流板(4)与下翼的上表面和上翼的下表面围成一个矩形箱体。
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具有上下双翼的板翼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板翼机的左、右机翼可以一定的上反角安装为V形、Y形或者T形等气动外形。
7.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具有上下双翼的板翼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翼(1)和上翼(2)的数量可以增加,对于中型或者大型载人航空器,机翼的数量按照横置式机翼左、右机翼成对地前后串连的方式增加。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上下双翼的板翼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翼(1)为低翼载大面积连续表面宽弦机翼,机翼的展弦比小于2。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上下双翼的板翼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若干驱动装置(3)分左、右两组对称排列于左、右上翼的前缘上方,驱动装置(3)的进气口或螺旋桨的前后位置位于下翼前缘上方的后部,距下翼前缘的距离大于进气口或螺旋桨的直径且小于1/5弦长,其上下位置在保证进气口或螺旋桨的回转半径的前提下尽量降低高度,接近下翼的上表面。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9所述的具有上下双翼的板翼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3)是螺旋桨、涵道螺旋桨、涡喷发动机、涡扇发动机、涡桨发动机、吹气喷嘴、或前缘吹气襟翼等中的任一种,吹送到机翼上的气流的流速与驱动装置的功率成正比。
CN201810403146.9A 2018-04-28 2018-04-28 一种具有上下双翼的板翼机 Pending CN10872579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403146.9A CN108725790A (zh) 2018-04-28 2018-04-28 一种具有上下双翼的板翼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403146.9A CN108725790A (zh) 2018-04-28 2018-04-28 一种具有上下双翼的板翼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725790A true CN108725790A (zh) 2018-11-02

Family

ID=639400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403146.9A Pending CN108725790A (zh) 2018-04-28 2018-04-28 一种具有上下双翼的板翼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725790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634408A (zh) * 2020-06-03 2020-09-08 西北工业大学 一种超声速双翼及其设计方法
CN114987735A (zh) * 2022-08-08 2022-09-02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计算空气动力研究所 宽速域低声爆低阻翼型的确定方法和状态构型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225470A (ja) * 2004-02-12 2005-08-25 Yuichi Furukawa 飛行機
CN102923308A (zh) * 2012-08-06 2013-02-13 吴云东 油电混合动力无人驾驶遥感飞机
CN103072691A (zh) * 2013-02-08 2013-05-01 郭建中 前后方向舵多动力翼飞机
CN203845000U (zh) * 2011-03-21 2014-09-24 飞纳米公司 飞行装置以及用于该飞行装置的机翼结构
CN104108464A (zh) * 2014-08-12 2014-10-22 佛山市神风航空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双层翼飞行器
CN107914863A (zh) * 2017-12-09 2018-04-17 佛山市神风航空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变形双翼机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225470A (ja) * 2004-02-12 2005-08-25 Yuichi Furukawa 飛行機
CN203845000U (zh) * 2011-03-21 2014-09-24 飞纳米公司 飞行装置以及用于该飞行装置的机翼结构
CN102923308A (zh) * 2012-08-06 2013-02-13 吴云东 油电混合动力无人驾驶遥感飞机
CN103072691A (zh) * 2013-02-08 2013-05-01 郭建中 前后方向舵多动力翼飞机
CN104108464A (zh) * 2014-08-12 2014-10-22 佛山市神风航空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双层翼飞行器
CN107914863A (zh) * 2017-12-09 2018-04-17 佛山市神风航空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变形双翼机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634408A (zh) * 2020-06-03 2020-09-08 西北工业大学 一种超声速双翼及其设计方法
CN114987735A (zh) * 2022-08-08 2022-09-02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计算空气动力研究所 宽速域低声爆低阻翼型的确定方法和状态构型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1720765B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the control of trailing wake flows
EP3363732B1 (en) Ejector and airfoil configurations
US6464166B1 (en) Ducted fan vehicles particularly useful as VTOL aircraft
US7717368B2 (en) Apparatus for generating horizontal forces in aerial vehicles and related method
US7275712B2 (en) Ducted fan vehicles particularly useful as VTOL aircraft
CN105314096B (zh) 独立气源供气的无舵面飞行器
CN101557981A (zh) 延迟大震荡俯仰力矩的开始且增加最大升力的旋翼桨叶的涡流发生器
CN108945481B (zh) 在板翼下方安装驱动机构增强升力并实现垂直起降的方法
CN102180258A (zh) 涵道机翼系统以及运用涵道机翼系统的飞行器
US5046685A (en) Fixed circular wing aircraft
CN106043684B (zh) 一种旋翼机翼可联结的复合式飞行器
CN108408045A (zh) 一种利用机翼的滑流升力实现垂直起降和飞行的航空器
WO2024060633A1 (zh) 集成有分布式涵道风扇的机翼和电动飞机
US10669026B2 (en) Lift cell modules and lift pods
CN108725790A (zh) 一种具有上下双翼的板翼机
CN103318411A (zh) 固定翼垂直起降飞机
CN108674631A (zh) 在板翼机平板机翼上增设上翼提高机翼刚性和升力的方法
CN108725750A (zh) 一种利用翼稍小翼改善航空器垂直起降和飞行控制的方法
CN209700931U (zh) 一种用分段倾转底驱式板翼实现垂直起降和水平飞行的航空器
CN109823528A (zh) 一种用分段倾转底驱式板翼实现垂直起降和水平飞行的航空器
CN108706093A (zh) 一种机翼上设有大型翼稍小翼的板翼机
CN208021737U (zh) 一种利用翼面弦向吹气实现垂直起降和飞行的变流式航空器
CN208021712U (zh) 利用翼面弦向吹气实现垂直起降和飞行的倾翼式航空器
CN107215452A (zh) 新连续型分布式电动涵道风扇襟翼增升系统
CN216994842U (zh) 一种垂直起降飞行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