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719199A - 提高种鲵自然交配产卵率的仿生态繁育池 - Google Patents

提高种鲵自然交配产卵率的仿生态繁育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719199A
CN108719199A CN201810785084.2A CN201810785084A CN108719199A CN 108719199 A CN108719199 A CN 108719199A CN 201810785084 A CN201810785084 A CN 201810785084A CN 108719199 A CN108719199 A CN 10871919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nd
salamander
plate
module
crab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785084.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719199B (zh
Inventor
周晓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angyang Li Wei Giant Salamander Cultur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angyang Li Wei Giant Salamander Cultur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angyang Li Wei Giant Salamander Culture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angyang Li Wei Giant Salamander Culture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871919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71919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71919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71919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KANIMAL HUSBANDRY; AVICULTURE; APICULTURE; PISCICULTURE; FISHING; 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BREEDS OF ANIMALS
    • A01K67/00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or modified breeds of animals
    • A01K67/02Breeding vertebrat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KANIMAL HUSBANDRY; AVICULTURE; APICULTURE; PISCICULTURE; FISHING; 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BREEDS OF ANIMALS
    • A01K63/00Receptacles for live fish, e.g. aquaria; Terraria
    • A01K63/003Aquaria; Terraria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KANIMAL HUSBANDRY; AVICULTURE; APICULTURE; PISCICULTURE; FISHING; 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BREEDS OF ANIMALS
    • A01K63/00Receptacles for live fish, e.g. aquaria; Terraria
    • A01K63/04Arrangements for treating water specially adapted to receptacles for live fish
    • A01K63/042Introducing gases into the water, e.g. aerators, air pump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40/0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 Y02A40/8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in fisheries management
    • Y02A40/81Aquaculture, e.g. of fish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Animal Husbandry (AREA)
  • Biodiversity & Conservation Biology (AREA)
  • Marine Sciences & Fisheri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Zoology (AREA)
  • Farming Of Fish And Shellfish (AREA)

Abstract

一种提高种鲵自然交配产卵率的仿生态繁育池,它包括池体、蟹池、鱼虾池、激浪装置、捕食平台、产卵槽和保护装置,通过位于池体内的蟹池投放活体蟹类,鱼虾池投放活体鱼虾,通过激浪装置增大从泄水模块下泄的水体含氧量,通过捕食平台截获活体动物供种鲵捕食,通过产卵槽供种鲵交配产卵,同步趋向性腺成熟,通过保护装置保护幼鲵避免伤害,引导幼鲵进入饲养池。本发明克服了原娃娃鱼自然繁育率低和幼鲵成活率的问题,具有结构简单,水体含氧量,投放活体动物给种鲵捕食提高种鲵的活动量和野性,促进了种鲵性腺发育,性腺同步趋向成熟,避免干扰种鲵,保护幼鲵避免遭遇伤害,自然交配率高,幼体成活率高的特点。

Description

提高种鲵自然交配产卵率的仿生态繁育池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养殖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提高种鲵自然交配产卵率的仿生态繁育池。
背景技术
娃娃鱼也称大鲵,主要生长在水质清、凉的溪谷洞穴中,目前,采用人工养殖较为普及,但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人工饲养的条件下自然繁殖困难,其问题在于,活动范围和空间有限,采用喂养死体动物的方式,种鲵运动和野性受到限制,运动量少,雌性卵巢发育不良,雄性激素过低,精子活动量不够造成不交配,或者交配后卵巢不易受精,性腺发育不能同步趋向成熟,幼体成活率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提高种鲵自然交配产卵率的仿生态繁育池,结构简单,采用在池体内设置相互结合的繁育模块、栖息模块和泄水模块与蟹池、鱼虾池、激浪装置、捕食平台、产卵槽和保护装置有机结合,增加种群活动量和野性,提高雌性卵巢发育、雄性精子活动量,促进种鲵性腺发育同步趋向成熟,自然交配率高,幼体成活率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提高种鲵自然交配产卵率的仿生态繁育池,它包括池体、蟹池、鱼虾池、激浪装置、捕食平台、产卵槽和保护装置;所述的蟹池和鱼虾池位于池体内泄水模块的上部;所述的激浪装置与泄水模块连接;所述的捕食平台位于栖息模块内、泄水模块的下侧;所述的产卵槽与池体内繁育模块配合;所述的保护装置位于繁育模块上罩住产卵槽。
所述池体为上部开口的中空槽体,墙壁上设有多个泄水孔、幼体通道和巡视门;所述池体内设有泄水模块、栖息模块和繁育模块;所述的泄水模块、栖息模块和繁育模块位于池体内;所述的栖息模块位于繁育模块的上部,泄水模块位于栖息模块的上部;所述栖息模块的深度大于泄水模块的深度,繁育模块的深度大于栖息模块的深度,形成逐步向下扩展的阶梯状;所述巡视门与栖息模块联通;所述泄水模块为块状体,从上向下设有倾斜结构的泄水槽,泄水槽两侧设有活体滑槽,泄水槽底部高于栖息模块上侧面;所述栖息模块为块状体,前侧设有水槽,位于水槽后部两侧设有栖息台,水槽中间设有捕食平台,捕食平台位于泄水槽的下部;所述水槽为上部开口中空结构的槽体,槽口低于栖息台高于捕食平台;所述栖息台为上侧面平整的块状体,其上侧面设有沟渠、日光板和栖息洞,以及与水槽倾斜联通的坡道,平整的日光板向前伸入到水槽的上方,多个栖息洞位于坡道两侧日光板的下方、洞口与水槽联通;所述捕食平台横截面为梯形结构的块状体,两倾斜的侧面向两侧延伸到水槽中;所述繁育模块为阶梯结构的块状体,凸起部分设有向内伸入的繁育洞和守护洞;所述繁育洞和守护洞之间由多个联通孔联通,繁育洞为多边形结构,守护洞为弧形结构;所述繁育模块底部设有向内深入的幽槽。
所述蟹池包括活蟹投放池、密封板、伸缩机构和蟹窝;所述的密封板与活蟹投放池侧面水平连接,密封板伸缩与活蟹投放池槽底内的投放口密封;所述的伸缩机构与活蟹投放池侧面固定与密封板连接;所述蟹窝与活蟹投放池底部连接罩住投放口;所述活蟹投放池为上部开口的中空结构,底部设有贯穿的投放口,侧面设有贯穿于投放口的密封口与密封板配合;所述投放口为圆形孔,多个圆形孔并列分散在活蟹投放池的槽底;所述的密封板为平板,一端设有销柱与伸缩机构连接;所述伸缩机构为气缸,气缸伸缩轴上的环形轴座与销柱配合;所述蟹窝为底部开口的中空腔体结构,外壁设有与腔体贯通的蟹洞;所述蟹窝为中空的半球形结构体,多个蟹洞布设于半球表面。
所述鱼虾池包括鱼虾投放池、捕捉机构和投放机构;所述捕捉机构位于鱼虾投放池上部与其连接,投放机构位于鱼虾投放池底部外侧面与其连接;所述闸板与活体投放口配合伸缩;所述捕捉板位于活体投放口上部与鱼虾投放池配合上下滑动;所述鱼虾投放池为上部开口的中空结构,活体投放口贯穿于池底,闸板与侧面水平贯穿于活体投放口的密封口配合伸缩;所述活体投放口位于鱼虾投放池中间靠近池壁的一侧;所述捕捉机构包括捕捉板、升降机构和固定板;捕捉板与鱼虾投放池连接固定,升降机构与固定板和捕捉板连接;所述捕捉板包括与支撑轴两端连接的平板,平板与鱼虾投放池侧壁上的滑槽配合滑动;所述升降机构为气缸,升降轴与支撑轴配合;所述固定板为平板,与鱼虾投放池两侧的池沿连接固定,气缸固定在固定板的上侧面;所述捕捉板为实心的平板,下侧面设有凹进的滑槽孔,与滑槽孔配合有可滑动的缕空板;所述鱼虾投放池底部位于活体投放口的两侧设有隔离板,隔离板位于缕空板的正下方;所述投放机构包括与闸板连接的伸缩机构;所述的闸板为平板,一端设有轴柱;所述的伸缩机构为气缸,伸缩轴与闸板的轴柱连接。
所述激浪装置包括激浪板、注水口、泄流孔和筋条;所述注水口位于激浪板的上侧面;所述泄流孔位于激浪板的下侧面;所述筋条位于激浪板的正面;所述注水口与泄流孔联通;所述激浪板为中空封闭结构的倾斜板体,上侧面为水平面,下侧面为倾斜面,正面与倾斜板体平行;所述注水口为依次排列的多个圆形孔;所述泄流孔的截面面积小于注水口的截面面积;所述筋条突出或凹进于激浪板的正面;所述筋条的横截面为圆弧形或多边形的条状体;所述激浪板的正面设置多个筋条;所述激浪板的正面,位于筋条的下侧设有与激浪板腔体联通的喷流孔;所述喷流孔为一个,或多个并列排布。
所述捕食平台包括上侧面、下侧面和左侧面和右侧面;所述的左侧面和右侧面分别与上侧面和下侧面相互连接组成两侧开口的中空结构体;所述上侧面上设有多个过滤孔;所述左侧面和右侧面上设有贯穿的多个喷流孔;所述上侧面的宽度小于下侧面的宽度,左侧面和右侧面成倾斜状与上侧面和下侧面连接;所述过滤孔的横截面积之和大于喷流孔的横截面积之和;所述喷流孔垂直于左侧面和右侧面;所述左侧面和右侧面其中一侧面的高度高于另一侧面;所述上侧面设有向下凹进的窝孔;所述窝孔内设有沥水孔。
所述产卵槽包括槽体、抽拉板和支撑架;所述的抽拉板与槽体配合上下滑动;所述支撑架的固定杆与槽体连接固定,活动杆与抽拉板连接,夹紧机构与固定杆和活动杆连接;所述的夹紧机构与固定杆配合滑动;所述的活动杆与夹紧机构配合滑动;所述的槽体为一端设有进出口的中空箱体,开口端的上侧表面设有滑槽与抽拉板配合;
所述槽体的两侧面设有多个贯穿的传递孔;所述槽体沿轴向的中间设有隔板,隔板上设有多个贯穿的传递孔;所述抽拉板包括与水平板连接的垂直板,水平板与活动杆连接;所述固定杆和活动杆为杆状体,其表面设有刻度,刻度槽体内涂有红色涂料,槽体采用透明密封胶密封;所述夹紧机构包括与“U”型结构的夹片配合的锁紧把手;夹片开口端的两侧面设有凸起的弧形槽与活动杆配合,夹片的弧形槽底与固定杆配合,锁紧把手位于固定杆和活动杆之间;所述的槽体内设有水中摄像机。
所述保护装置包括栖息框、分流通道和防护板;所述的分流通道分别与栖息框的两端联通;所述的防护板与栖息框的上侧面垂直连接,防护板位于栖息框两侧的分流通道之间;所述的分流通道与栖息框连接组成“U”结构的框体;所述的栖息框为中空的管道结构,与防护板连接的侧面设有保护通道;所述分流通道为中空的管道结构,管体上设有引流孔;所述分流通道的横截面积小于栖息框的横截面积;所述栖息框和分流通道的外侧面为缕空结构;所述防护板为“U”结构的弯板,其表面为缕空结构;所述防护板两侧面向下延伸,与栖息框底部的延伸板连接。
所述引流孔与池体的幼体通道联通。
一种提高种鲵自然交配产卵率的仿生态繁育池,它包括池体、蟹池、鱼虾池、激浪装置、捕食平台、产卵槽和保护装置,通过位于池体内的蟹池投放活体蟹类,鱼虾池投放活体鱼虾,通过激浪装置增大从泄水模块下泄的水体含氧量,通过捕食平台截获活体动物供种鲵捕食,通过产卵槽供种鲵交配产卵,同步趋向性腺成熟,通过保护装置保护幼鲵避免伤害,引导幼鲵进入饲养池。本发明克服了原娃娃鱼自然繁育率低和幼鲵成活率的问题,具有结构简单,水体含氧量,投放活体动物给种鲵捕食提高种鲵的活动量和野性,促进了种鲵性腺发育,性腺同步趋向成熟,避免干扰种鲵,保护幼鲵避免遭遇伤害,自然交配率高,幼体成活率高的特点。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主视示意图。
图3为图2的俯视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泄水模块、栖息模块和繁育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的主视示意图。
图6为图5的俯视示意图。
图7为图6的A-A处剖视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蟹池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8的主视示意图。
图10为图9的B-B处剖视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鱼虾池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图11的主视示意图。
图13为图12的C-C处剖视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激浪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图14的右视示意图。
图16为本发明捕食平台的结构示意图。
图17为图16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18为图17的主视示意图。
图19为本发明产卵槽的结构示意图。
图20为图19的右视示意图。
图21为本发明保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池体1,泄水模块11,泄水槽111,栖息模块12,水槽121,栖息台122,捕食平台123,繁育模块13,繁育洞131,守护洞132,联通孔133,幽槽134,蟹池2,活蟹投放池21,投放口211,密封板22,伸缩机构23,蟹窝24,蟹洞241,鱼虾池3,鱼虾投放池31,活体投放口311,隔离板312,捕捉机构32,捕捉板321,升降机构322,固定板323,缕空板324,投放机构33,闸板331,伸缩机构332,激浪装置4,激浪板41,注水口42,泄流孔43,筋条44,喷流孔45,捕食平台5,上侧面51,过滤孔511,下侧面52,左侧面53,喷流孔531,右侧面54,窝孔55,产卵槽6,槽体61,进出口611,传递孔612,隔板613,抽拉板62,支撑架63,固定杆631,活动杆632,夹紧机构633,保护装置7,栖息框71,保护通道711,分流通道72,引流孔721,防护板73。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1中,一种提高种鲵自然交配产卵率的仿生态繁育池,它包括池体1、蟹池2、鱼虾池3、激浪装置4、捕食平台5、产卵槽6和保护装置7;所述的蟹池2和鱼虾池3位于池体1内泄水模块11的上部;所述的激浪装置4与泄水模块11连接;所述的捕食平台5位于栖息模块12内、泄水模块11的下侧;所述的产卵槽6与池体1内繁育模块13配合;所述的保护装置7位于繁育模块13上罩住产卵槽6。结构简单,通过位于池体1内的蟹池2投放活体蟹类,鱼虾池3投放活体鱼虾,通过激浪装置4增大从泄水模块11下泄的水体含氧量,通过捕食平台5截获活体动物供种鲵捕食,通过产卵槽6供种鲵交配产卵,同步趋向性腺成熟,通过保护装置7保护幼鲵避免伤害,引导幼鲵进入饲养池,水体含氧量,投放活体动物给种鲵捕食提高种鲵的活动量和野性,促进了种鲵性腺发育,性腺同步趋向成熟,避免干扰种鲵,保护幼鲵避免遭遇伤害,自然交配率高,幼体成活率高。
优选的方案中,所述池体1为上部开口的中空槽体,墙壁上设有多个泄水孔、幼体通道和巡视门;多个泄水孔沿池体1深度方向布设,可以同时开启排水,也可以部分开启用于溢流,不断替换池体1内的水,保持水体纯净、含氧量充分,便于种鲵在水体中活动,增大活动量,提高种鲵卵巢发育和精子活动量,幼体通道用于幼体逐渐长大后分散引流到饲养池中饲养,避免幼体被种鲵捕食,提高种鲵成活率,在需要检视、维护或饲养时人体通过巡视门进入到池体1内。优选地,所述池体1内设有泄水模块11、栖息模块12和繁育模块13;泄水模块11用于引水至池体1内,栖息模块12用于种鲵栖息活动,繁育模块13用于提供种鲵交配产卵。优选地,所述的泄水模块11、栖息模块12和繁育模块13位于池体1内; 位于池体1内的泄水模块11、栖息模块12和繁育模块13与外部的饲养池隔离,避免种鲵受到干扰。优选地,所述的栖息模块12位于繁育模块13的上部,泄水模块11位于栖息模块12的上部; 结构简单,泄水模块11、栖息模块12和繁育模块13建造时可以预制成单个的结构体,再进行拼装,加工建造成本低,连接方便。优选地,所述栖息模块12的深度大于泄水模块11的深度,繁育模块13的深度大于栖息模块12的深度,形成逐步向下扩展的阶梯状;结构简单,泄水模块11、栖息模块12和繁育模块13形成梯度结构,形成高度不同的区域,有利于种鲵的活动。优选地,所述巡视门与栖息模块12联通;在需要检视、维护或饲养时人体通过巡视门进入到池体1内的栖息模块12上。优选地,所述泄水模块11为块状体,从上向下设有倾斜结构的泄水槽111,泄水槽111两侧设有活体滑槽,泄水槽111底部高于栖息模块12上侧面;水体引入到泄水模块11上方,沿倾斜的泄水槽111向下流动注入到栖息模块12为的水槽121中,形成冲击,冲击产生的浪花从水体中上浮,上浮过程时水泡中的氧气与水体融合增加了水体的含氧量,下泄的水从泄水槽111边沿向外溢出,保持水体不断更新,更适合种鲵的活动,提高了种鲵的活动量,使卵子和精子的质量提高。优选地,所述栖息模块12为块状体,前侧设有水槽121,位于水槽121后部两侧设有栖息台122,水槽中间设有捕食平台123,捕食平台123位于泄水槽111的下部;水槽121保持一定的水深,种鲵在其中捕食和呼吸,种鲵可从水槽121中爬上栖息台122活动,进行捕食陆地上的活体动物,如蛙类,种鲵可从水槽121爬到捕食平台123上,捕食从泄水模块11流下的活体动物,增加其野性,使卵子和精子的质量提高,水槽121两侧可以分别养殖一对或多对种鲵,在性成熟期,雄性种鲵会进行交配前的决斗,可以在水槽121内或栖息台122上进行,捕食过程还可以在捕食平台123上进行抢食,增加了种群之间的斗争,激发优胜劣汰,提高了交配率和繁育率,增加了幼体的成活率。优选地,所述水槽121为上部开口中空结构的槽体,槽口低于栖息台122高于捕食平台123;引水从泄水模块11向水槽121内不断补水的过程中,溢出的水从水槽121边沿向外流入到繁育模块13内,保持水槽121内的水不会上溢到栖息台122上将其淹没,使种鲵能够在陆地上活动。优选地,所述栖息台122为上侧面平整的块状体,其上侧面设有沟渠、日光板和栖息洞,以及与水槽121倾斜联通的坡道,平整的日光板向前伸入到水槽121的上方,多个栖息洞位于坡道两侧日光板的下方、洞口与水槽121联通;种鲵可以在水槽121和栖息洞内活动栖息,也可以从水槽121内沿倾斜 的坡道活动到栖息台122上,沟渠可以从泄水模块11上引水,沿沟渠周围种植植被,植被内可以放养活体动物,如蛙类供种鲵捕食,增加种鲵活动量和野性,种鲵会根据自身的免疫力或环境温度进入到日光板上晒太阳,日光板为平整的石板,阳光照射温度升高后不易马上散去,不易生长杂物,种鲵表皮暴露在阳光下的面积大,容易杀菌,促进新陈代谢,提高体质,提高种鲵卵子和精子的质量,日光板向前伸入到水槽121上方,罩住部分槽口和栖息洞,有利于种鲵适应生活。优选地,所述捕食平台123横截面为梯形结构的块状体,两倾斜的侧面向两侧延伸到水槽121中;梯形结构的捕食平台123结构稳定,从泄水模块11的泄水槽111俯冲下的水流到捕食平台123,被水槽121的槽沿阻挡后向捕食平台123两侧的斜面流动,改变了流动方向和降低了流速,捕食平台123上的水较两侧水槽121内的水浅,种鲵更容易选择此处捕食从泄水槽111流下的活体动物,并逐渐形成了捕食的固定场所,增加了种鲵捕食的成功率。优选地,所述繁育模块13为阶梯结构的块状体,凸起部分设有向内伸入的繁育洞131和守护洞132;繁育洞131用于种鲵产卵和繁育,守护洞132用于在雌性种鲵产卵时,雄性种鲵在一旁守护,待雌性种鲵产卵后出洞,雄性种鲵进入繁育洞131护卵。优选地,所述繁育洞131和守护洞132之间由多个联通孔133联通,繁育洞131为多边形结构,守护洞132为弧形结构;在雌性种鲵产卵时,雄性种鲵位于另一侧联通的守护洞132内,便于性腺的传递,使雌性种鲵和雄性种鲵性腺成熟趋向同步,提高繁育率。优选地,所述繁育模块13底部设有向内深入的幽槽134。种鲵通常体型较大,越大体型的种鲵越喜欢在深水幽暗处活动,繁育模块13位于池体1底部,且空间较深较大,适应性更好。优选地,所述蟹池2包括活蟹投放池21、密封板22、伸缩机构23和蟹窝24;所述的密封板22与活蟹投放池21侧面水平连接,密封板22伸缩与活蟹投放池21槽底内的投放口211密封;所述的伸缩机构23与活蟹投放池21侧面固定与密封板22连接;所述蟹窝24与活蟹投放池21底部连接罩住投放口211;结构简单,通过在中空结构的活蟹投放池21养殖蟹类,通过活蟹投放池21底部设置投放口211,投放口211罩设蟹窝24,通过密封板22密封活蟹投放池21底部的投放口211,通过伸缩机构23驱动密封板22伸缩开闭投放口211,生活在蟹窝24内的活蟹瞬间从投放口211内泄出进入到种鲵捕食区,无需近距离喂食种鲵,避免干扰,种鲵容易主动交配,活蟹可在活蟹投放池21内自然繁殖并投放给种鲵捕食,提高种鲵活动量和野性,激发性腺发育。优选地,所述活蟹投放池21为上部开口的中空结构,底部设有贯穿的投放口211,侧面设有贯穿于投放口211的密封口与密封板22配合;投放口211贯穿于活蟹投放池21的池底,从活蟹投放池21外侧面向投放口211设置密封口,密封板22与密封口配合滑动与投放口211密封,密封效果好,密封开启方便。优选地,所述投放口211为圆形孔,多个圆形孔并列分散在活蟹投放池21的槽底;为圆形孔的投放口211在密封板22开启的瞬间,在活蟹投放池21内的水压下水体迅速从投放口211排出,排出时水体容易形成漩涡,位于蟹窝24内生活的活蟹随水体流下,不易爬出蟹窝24再次到达活蟹投放池21内,活蟹投放更可靠。优选地,所述的密封板22为平板,一端设有销柱与伸缩机构23连接;平板结构的密封板22与投放口211配合密封性好,由伸缩机构23驱动伸缩开闭投放口211,滑动平稳灵活。优选地,所述伸缩机构23为气缸,气缸伸缩轴上的环形轴座与销柱配合;气缸动作快捷灵敏,工作时,伸缩轴一次伸展到位,瞬间驱动密封板22滑动开启投放口211,给蟹窝24内生活的蟹类反应时间短,蟹不易再从蟹窝24爬出返回到活蟹投放池21内,迅速从蟹窝24内的空间流下,气缸动作轻微,噪音小,不会影响种鲵生活。优选地,所述蟹窝24为底部开口的中空腔体结构,外壁设有与腔体贯通的蟹洞241;中空结构的蟹窝24开口的底部与活蟹投放池21的池底接触罩住投放口211,活蟹易生活在洞穴中,从蟹洞241内进入到中空的腔体中栖息,种鲵喂食过程中,伸缩机构23驱动密封板22开启投放口211泄出活体蟹投料,不会靠近种鲵栖息去,避免干扰,种鲵更容易交配,种鲵捕食活蟹容易增加其活动量和野性,活体蟹营养含量高,容易激发性腺发育。优选地,所述蟹窝24为中空的半球形结构体,多个蟹洞241布设于半球表面。围绕在半球形结构蟹窝24上的多个蟹洞241,在投放口211开启后,活蟹投放池21内的水体容易在蟹窝24周围形成多个漩涡,蟹窝24内生活的活蟹不易爬出回到活蟹投放池21内,投放效率高,投放可靠。
优选的方案中,所述鱼虾池3包括鱼虾投放池31、捕捉机构32和投放机构33;优选的方案中,所述捕捉机构32位于鱼虾投放池31上部与其连接,投放机构33位于鱼虾投放池31底部外侧面与其连接;优选地,所述闸板331与活体投放口311配合伸缩;优选地,所述捕捉板321位于活体投放口311上部与鱼虾投放池31配合上下滑动;结构简单,通过在鱼虾投放池31内养殖活体鱼虾,通过鱼虾投放池31的池底设置活体投放口311与投放机构33配合,活体投放口311上部设置可上下滑动的捕捉机构32,通过升降机构322驱动捕捉板321沿鱼虾投放池31向下滑动与池底接触捕获鱼虾,通过伸缩机构32驱动闸板331开启活体投放口311泄出鱼虾,无需近距离喂食种鲵,避免干扰,种鲵容易主动交配,活体鱼虾可在投放池内自然繁殖饲养并投放给种鲵捕食,提高种鲵活动量和野性,激发性腺发育。优选地,所述鱼虾投放池31为上部开口的中空结构,活体投放口311贯穿于池底,闸板331与侧面水平贯穿于活体投放口311的密封口配合伸缩;闸板331伸缩开闭活体投放口311,由捕捉机构32截获的鱼虾位于捕捉板321内,闸板331伸展开启活体投放口311泄出活体鱼虾供种鲵捕食,提高种鲵捕食的活动量和野性,激发性腺发育。优选地,所述活体投放口311位于鱼虾投放池31中间靠近池壁的一侧;位于鱼虾投放池31中间靠近池壁的活体投放口311与闸板331配合的距离更短,从而减小了闸板331伸缩的行程,动作灵敏,鱼虾泄出更快,避免鱼虾逃逸。优选地,所述捕捉机构32包括捕捉板321、升降机构322和固定板323;捕捉板321与鱼虾投放池31连接固定,升降机构322与固定板323和捕捉板321连接;捕捉时,升降机构322驱动捕捉板321沿鱼虾投放池31上下滑动截获鱼虾。优选地,所述捕捉板321包括与支撑轴两端连接的平板,平板与鱼虾投放池31侧壁上的滑槽配合滑动;所述升降机构322为气缸,升降轴与支撑轴配合;所述固定板323为平板,与鱼虾投放池31两侧的池沿连接固定,气缸固定在固定板323的上侧面;升降机构322的气缸驱动支撑轴向下运动带动捕捉板321与鱼虾投放池31侧壁和底部接触形成闭合通道,限制闭合通道内的鱼虾外逃捕获鱼虾,待鱼虾排出后升降机构322驱动捕捉板321复位,气缸驱动捕捉板321下滑快捷,防止鱼虾受惊后逃逸。优选地,所述捕捉板321为实心的平板,下侧面设有凹进的滑槽孔,与滑槽孔配合有可滑动的缕空板324;捕捉时,捕捉板321下滑与鱼虾投放池31底部接触过程中,缕空板324先与鱼虾投放池31池底接触,此时,鱼虾受惊,会逃逸,较小的鱼虾可以从缕空板324逃逸出,较大的鱼虾被缕空板阻挡在捕捉板321内后排出喂食种鲵,排出后捕捉板321在升降机构322的驱动下复位,较小的留在鱼虾投放池31继续长大,形成良性养殖投喂。优选地,所述鱼虾投放池31底部位于活体投放口311的两侧设有隔离板312,隔离板312位于缕空板324的正下方;缕空板324下滑时与隔离板312抵触,之后捕捉板321逐步与隔离板312接触隔离鱼虾投放池31内的水体,排空时,鱼虾和水体从活体投放口311一起下泄排出,之后,缕空板324在升降机构322的驱动下由捕捉板321带动向上复位。优选地,所述投放机构33包括与闸板331连接的伸缩机构332;所述的闸板331为平板,一端设有轴柱;所述的伸缩机构332为气缸,伸缩轴与闸板331的轴柱连接。平板结构的闸板331滑动平稳灵活,采用气缸驱动闸板331,动作迅捷灵敏,捕获鱼虾时动作快,鱼虾不易逃出,伸缩轴与闸板331的轴柱直接连接,连接方便,动作时同步反应更快。
优选的方案中,所述激浪装置4包括激浪板41、注水口42、泄流孔43和筋条44;优选地,所述注水口42位于激浪板41的上侧面;优选地,所述泄流孔43位于激浪板41的下侧面;优选地,所述筋条44位于激浪板41的正面;优选地,所述注水口42与泄流孔43联通;结构简单,通过引水至激浪板41的上侧面,水从注水口42进入激浪板41的腔体,从泄流孔43、喷流孔45和激浪板41正面流出,通过泄流孔43下泄的水冲击养殖池内的水体,促进水体流动,通过筋条44干涉水体下泄产生波动、急流增加水体含氧量,通过喷流孔45喷射的水柱冲击养殖池内的水体产生浪花和气泡增加水体的含氧量,产生的浪花增加水体含氧量促进种鲵在水体中的活动量,水柱和急流飞溅的水雾增加环境湿度便于种鲵适应陆地生活,激发性腺发育。优选地,所述激浪板41为中空封闭结构的倾斜板体,上侧面为水平面,下侧面为倾斜面,正面与倾斜板体平行;引水从倾斜结构的激浪板41下流的流速更大,水体含氧量更高,促进种鲵在水体中的活动量。优选地,所述注水口42为依次排列的多个圆形孔;引水时,水体首先经过激浪板41的上侧面,然后再从注水口42进入到激浪板41的腔体内,水体经过圆形结构的注水口42时容易产生漩涡,漩涡进一步增加了流速,使水体下泄时的冲击力更大,促进养殖池内的水循环更快,保持水体的更换速度,提高水质,更适应种鲵活动。优选地,所述泄流孔43的截面面积小于注水口42的截面面积;水体从注水口42进入到激浪板41的腔体内,从泄流孔43流出,泄流孔43的截面小于注水口42,腔体内溢出的水从激浪板41正面向下流动,激浪板41腔体内的水形成水压从泄流孔43泄出时冲击力更大,提高养殖池内水体的含氧量。优选地,所述筋条44突出或凹进于激浪板41的正面;从激浪板41正面流下的水经过突出或下凹的筋条44干涉阻挡后,产生激流增大水体的含氧量。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筋条44的横截面为圆弧形或多边形的条状体;圆弧形结构的筋条44干涉水体下泄时产生波浪形的激流,流速较快,多边形结构的筋条44干涉水体下泄时产生飞溅的激流,容易增大环境的湿度,便于种鲵在陆地活动,增加阳光对种鲵自然杀菌,激发种鲵的性腺发育。优选地,所述激浪板41的正面设置多个筋条44;多个筋条44干涉水体下泄,产生的激流更大,飞溅面积更广。优选地,所述激浪板41的正面,位于筋条44的下侧设有与激浪板41腔体联通的喷流孔45;泄流孔43的截面小于注水口42,激浪板41腔体内的水形成水压从喷流孔45喷射到养殖池内,水柱冲击养殖池内的水体形成浪花增加水体含氧量促进种鲵在水体中的活动量,水柱喷射时的水雾增大了环境湿度,便于种鲵适应陆地生活,增加阳光对种鲵自然杀菌,激发性腺发育。优选地,所述喷流孔45为一个,或多个并列排布。一个喷流孔45形成的水柱冲击力大,多个喷流孔45形成水幕,湿度更大。
优选的方案中,所述捕食平台5包括上侧面51、下侧面52和左侧面53和右侧面54;优选地,所述的左侧面53和右侧面54分别与上侧面51和下侧面52相互连接组成两侧开口的中空结构体;优选地,所述上侧面51上设有多个过滤孔511;优选地,所述左侧面53和右侧面54上设有贯穿的多个喷流孔531;结构简单,通过在引水中逐步投放活体动物流向上侧面51,上侧面51过滤水体后阻挡了活体动物,种鲵在上侧面51捕食活体动物,通过倾斜结构的左侧面53和右侧面54提供种鲵向上侧面51爬行的通道,通过喷流孔531喷水增加水流的速度提高水体含氧量,远距离投放活体动物喂食,避免干扰种鲵活动,提高了种鲵的活动量和野性,活体动物逐步下泄逐渐被种鲵捕获,不易流入到养殖池内,避免污染养殖池。优选地,所述上侧面51的宽度小于下侧面52的宽度,左侧面53和右侧面54成倾斜状与上侧面51和下侧面52连接;倾斜结构的左侧面53和右侧面54便于种鲵向上爬行,结构强度高,结构稳定,在水体的冲击下不易晃动,避免种鲵因晃动受到干扰。优选地,所述过滤孔511的横截面积之和大于喷流孔531的横截面积之和;安装使用时,该平台两侧面的开口与养殖池边沿靠近,从上泄下的引水冲击到上侧面51上,水体经过过滤孔511进入到下面的腔体中,喷流孔531的横截面积之和小于过滤孔511的横截面积之和,受压后的水体从喷流孔531喷射出,增大了水体的流速,提高了水体的含氧量,水体还会从两侧的开口泄出与养殖池撞击产生浪花,提高水体含氧量和环境湿度,种鲵更容易靠近含氧量高和湿度大的区域活动。优选地,所述喷流孔531垂直于左侧面53和右侧面54;在引水量足够大的情况下,位于水体表面上部的喷流孔531受到引水冲击后,水柱容易从喷流孔531向两侧喷射形成水幕,湿润空间,提高环境湿度,更适宜种鲵栖息。优选地,所述左侧面53和右侧面54其中一侧面的高度高于另一侧面;由高低不同的左侧面53和右侧面54支撑的上侧面51成倾斜结构,活体动物被上侧面51阻挡的时间缩短,相应的缩短了种鲵捕食活体动物的反应时间,种鲵需要在较短的时间内捕获活体动物,否则活体动物会沿倾斜的上侧面51逃逸,从而提高了种鲵的活动量和激发了种鲵的野性,提高性腺发育。优选地,所述上侧面51设有向下凹进的窝孔55;在多尾种鲵同池喂食时,可适当加大在引水中投放活体动物的量,引水下泄时,活体动物流入上侧面51后遗留在窝孔55内,供多尾种鲵抢食,进一步提高了种鲵的活动量,激发了种鲵的野性,提高性腺发育。优选地,所述窝孔55内设有沥水孔。引水冲击上侧面51时,水体从窝孔55的沥水孔流出,窝孔55内的活体动物不易被引水冲走,便于种鲵捕食,避免活体动物进入养殖池内躲匿造成水体污染。
优选的方案中,所述产卵槽6包括槽体61、抽拉板62和支撑架63;优选地,所述的抽拉板62与槽体61配合上下滑动;优选地,所述支撑架63的固定杆631与槽体61连接固定,活动杆632与抽拉板62连接,夹紧机构633与固定杆631和活动杆632连接;优选地,所述的夹紧机构633与固定杆631配合滑动;优选地,所述的活动杆632与夹紧机构633配合滑动;结构简单,产卵槽6与繁育洞131配合,通过活动杆632与固定杆631配合调整抽拉板62的开闭大小,夹紧机构633锁紧,种鲵通过进出口611进入到槽体61内,通过槽体61上的传递孔612传递雌性种鲵和雄性种鲵性腺发育成熟的信息,通过水中摄像机远距离监控种鲵繁育的情况,不易惊扰种鲵,进出口611大小可调,便于传递性腺成熟信息,雌雄种鲵性腺发育同步趋向成熟,避免雌性种鲵食卵,提高自然繁育率。优选地,所述的槽体61为一端设有进出口611的中空箱体,开口端的上侧表面设有滑槽与抽拉板62配合;一端设置进出口611的槽体61内部光线更阴暗,水体流动性较小,底部放置淤泥和砂石,大小适中的进出口、内部空间宽阔,是种鲵选择交配产卵的首选场所,根据种鲵体型大小调整抽拉板62的升降高度,可调整进出口611的大小,种鲵交配产卵时防范敌意意识增强,进出口611过大不便于防守,过小不便于进出。优选地,所述槽体61的两侧面设有多个贯穿的传递孔612;槽体61通常根据种鲵的数量并列排放,交配时,雌雄种鲵依次进入槽体61内,雌雄种鲵会分泌出性腺激素,性腺激素通过传递孔612在水体中扩散,雌雄种鲵感应到性腺趋于成熟时即进行交配。优选地,所述槽体61沿轴向的中间设有隔板613,隔板613上设有多个贯穿的传递孔612;产卵时,雄性种鲵先进入槽体61内清理产卵场所,之后从进出口611爬出,进入隔板613的另一侧,雌性种鲵再进入槽体61内产卵,产卵时,雄性种鲵在隔板613一侧或槽体61外守护,防止敌情,避免受到干扰,同时通过传递孔612还可监视雌性种鲵产卵情况,防止雌性种鲵食卵,提高雌性种鲵的产卵率和自然繁殖率。优选地,所述抽拉板62包括与水平板连接的垂直板,水平板与活动杆632连接;相互垂直连接的水平板和垂直板结构强度高,抽拉板62滑动过程中,水平板与槽体61的上侧面抵触限位,升降时,活动杆632带动水平板向上拉动垂直板升降调节进出口611的大小。优选地,所述固定杆631和活动杆632为杆状体,其表面设有刻度,刻度槽体内涂有红色涂料,槽体采用透明密封胶密封;固定杆631上的刻度观察养殖池内水体的深度,活动杆632上的刻度观察抽拉板62升降的高度,操作更方便,红色的涂料更醒目,便于观察,透明的密封胶密封刻度不易褪色。优选地,所述夹紧机构633包括与“U”型结构的夹片配合的锁紧把手;夹片开口端的两侧面设有凸起的弧形槽与活动杆632配合,夹片的弧形槽底与固定杆631配合,锁紧把手位于固定杆631和活动杆632之间;进出口611高度调节时,沿固定杆631上下滑动夹紧机构633带动活动杆632上下动作,活动杆632带动抽拉板62上下滑动调节距离,通过活动杆632的刻度可精确调整进出口611的开闭大小,旋转锁紧把手锁紧。优选地,所述的槽体61内设有水中摄像机。水中摄像机可与远程监控器连接监视槽体61内的种鲵繁育情况,无需靠近养殖池巡视,不会干扰种鲵的交配和产卵,促进性腺发育趋向成熟,提高繁育率。
优选的方案中,所述保护装置7包括栖息框71、分流通道72和防护板73;所述的分流通道72分别与栖息框71的两端联通;所述的防护板73与栖息框71的上侧面垂直连接,防护板73位于栖息框71两侧的分流通道72之间;所述的分流通道72与栖息框71连接组成“U”结构的框体;结构简单,通过与栖息框71两端联通的分流通道72组成“U”结构的框体,通过栖息框71和防护板73与繁育池围合封闭,供种鲵和幼鲵生活栖息,幼鲵通过进入栖息框71内躲避水体上部的敌害,通过进入分流通道72内躲避种鲵的捕食,种鲵可通过爬越防护板73离开框体,幼鲵可通过分流通道72的引流孔721进入养殖池,避免幼鲵在成长过程遭遇敌害,防止种鲵捕食,提高幼鲵成活率。优选地,所述的栖息框71为中空的管道结构,与防护板73连接的侧面设有保护通道711;幼鲵在水体上部的敌情出现时,迅速从保护通道711内进入到栖息框71内躲避,避免受到伤害,提高了幼鲵的成活率。优选地,所述分流通道72为中空的管道结构,管体上设有引流孔721;幼鲵在雄性的保护下逐渐长大,之后分散生活,从引流孔721进入到养殖池内生活。优选地,所述分流通道72的横截面积小于栖息框71的横截面积;种鲵在特殊情况下,会对幼鲵发起进攻,捕食幼鲵,遇到此种情况时,幼鲵首先从保护通道711进入到栖息框71内,然后从两端进入到分流通道72中躲避,种鲵的体型较大,分流通道72的截面积较栖息框71的截面积小,种鲵无法从栖息框71与分流通道72的联通处进入到分流通道72内,分流通道72保护幼鲵不受到种鲵的伤害。优选地,所述栖息框71和分流通道72的外侧面为缕空结构;缕空结构的栖息框71和分流通道72便于水体循环,避免污染幼鲵栖息区。优选地,所述防护板73为“U”结构的弯板,其表面为缕空结构;防护板73的两侧与繁育池围合封闭,防止幼鲵逃出栖息区,避免受到敌害,种鲵可以爬越防护板73到围合区域外生活栖息。优选地,所述防护板73两侧面向下延伸,与栖息框71底部的延伸板连接。防护板73的延伸部与保护通道711底部延伸部连接,结构强度更高,栖息框71底部与其延伸部与繁育池接触,接触面积更大,稳定性更好,种鲵爬越防护板73时不易晃动。
优选的方案中,所述引流孔721与池体1的幼体通道联通。幼鲵逐渐长大后,从引流孔721进入到养殖池内生活。
如上所述的提高种鲵自然交配产卵率的仿生态繁育池,安装使用时,位于池体1内的蟹池2投放活体蟹类,鱼虾池3投放活体鱼虾,激浪装置4增大从泄水模块11下泄的水体含氧量,捕食平台5截获活体动物供种鲵捕食,产卵槽6供种鲵交配产卵,同步趋向性腺成熟,保护装置7保护幼鲵避免伤害,引导幼鲵进入饲养池,水体含氧量,投放活体动物给种鲵捕食提高种鲵的活动量和野性,促进了种鲵性腺发育,性腺同步趋向成熟,避免干扰种鲵,保护幼鲵避免遭遇伤害,自然交配率高,幼体成活率高。
多个泄水孔沿池体1深度方向布设,可以同时开启排水,也可以部分开启用于溢流,不断替换池体1内的水,保持水体纯净、含氧量充分,便于种鲵在水体中活动,增大活动量,提高种鲵卵巢发育和精子活动量,幼体通道用于幼体逐渐长大后分散引流到饲养池中饲养,避免幼体被种鲵捕食,提高种鲵成活率,在需要检视、维护或饲养时人体通过巡视门进入到池体1内。
泄水模块11用于引水至池体1内,栖息模块12用于种鲵栖息活动,繁育模块13用于提供种鲵交配产卵。位于池体1内的泄水模块11、栖息模块12和繁育模块13与外部的饲养池隔离,避免种鲵受到干扰。泄水模块11、栖息模块12和繁育模块13建造时可以预制成单个的结构体,再进行拼装,加工建造成本低,连接方便。泄水模块11、栖息模块12和繁育模块13形成梯度结构,形成高度不同的区域,有利于种鲵的活动。在需要检视、维护或饲养时人体通过巡视门进入到池体1内的栖息模块12上。
水体引入到泄水模块11上方,沿倾斜的泄水槽111向下流动注入到栖息模块12为的水槽121中,形成冲击,冲击产生的浪花从水体中上浮,上浮过程时水泡中的氧气与水体融合增加了水体的含氧量,下泄的水从泄水槽111边沿向外溢出,保持水体不断更新,更适合种鲵的活动,提高了种鲵的活动量,使卵子和精子的质量提高。
水槽121保持一定的水深,种鲵在其中捕食和呼吸,种鲵可从水槽121中爬上栖息台122活动,进行捕食陆地上的活体动物,如蛙类,种鲵可从水槽121爬到捕食平台123上,捕食从泄水模块11流下的活体动物,增加其野性,使卵子和精子的质量提高,水槽121两侧可以分别养殖一对或多对种鲵,在性成熟期,雄性种鲵会进行交配前的决斗,可以在水槽121内或栖息台122上进行,捕食过程还可以在捕食平台123上进行抢食,增加了种群之间的斗争,激发优胜劣汰,提高了交配率和繁育率,增加了幼体的成活率。
引水从泄水模块11向水槽121内不断补水的过程中,溢出的水从水槽121边沿向外流入到繁育模块13内,保持水槽121内的水不会上溢到栖息台122上将其淹没,使种鲵能够在陆地上活动。
种鲵可以在水槽121和栖息洞内活动栖息,也可以从水槽121内沿倾斜 的坡道活动到栖息台122上,沟渠可以从泄水模块11上引水,沿沟渠周围种植植被,植被内可以放养活体动物,如蛙类供种鲵捕食,增加种鲵活动量和野性,种鲵会根据自身的免疫力或环境温度进入到日光板上晒太阳,日光板为平整的石板,阳光照射温度升高后不易马上散去,不易生长杂物,种鲵表皮暴露在阳光下的面积大,容易杀菌,促进新陈代谢,提高体质,提高种鲵卵子和精子的质量,日光板向前伸入到水槽121上方,罩住部分槽口和栖息洞,有利于种鲵适应生活。
梯形结构的捕食平台123结构稳定,从泄水模块11的泄水槽111俯冲下的水流到捕食平台123,被水槽121的槽沿阻挡后向捕食平台123两侧的斜面流动,改变了流动方向和降低了流速,捕食平台123上的水较两侧水槽121内的水浅,种鲵更容易选择此处捕食从泄水槽111流下的活体动物,并逐渐形成了捕食的固定场所,增加了种鲵捕食的成功率。
繁育洞131用于种鲵产卵和繁育,守护洞132用于在雌性种鲵产卵时,雄性种鲵在一旁守护,待雌性种鲵产卵后出洞,雄性种鲵进入繁育洞131护卵。在雌性种鲵产卵时,雄性种鲵位于另一侧联通的守护洞132内,便于性腺的传递,使雌性种鲵和雄性种鲵性腺成熟趋向同步,提高繁育率。种鲵通常体型较大,越大体型的种鲵越喜欢在深水幽暗处活动,繁育模块13位于池体1底部,且空间较深较大,适应性更好。
在中空结构的活蟹投放池21养殖蟹类,活蟹投放池21底部设置投放口211,投放口211罩设蟹窝24,密封板22密封活蟹投放池21底部的投放口211,伸缩机构23驱动密封板22伸缩开闭投放口211,生活在蟹窝24内的活蟹瞬间从投放口211内泄出进入到种鲵捕食区,无需近距离喂食种鲵,避免干扰,种鲵容易主动交配,活蟹可在活蟹投放池21内自然繁殖并投放给种鲵捕食,提高种鲵活动量和野性,激发性腺发育。投放口211贯穿于活蟹投放池21的池底,从活蟹投放池21外侧面向投放口211设置密封口,密封板22与密封口配合滑动与投放口211密封,密封效果好,密封开启方便。为圆形孔的投放口211在密封板22开启的瞬间,在活蟹投放池21内的水压下水体迅速从投放口211排出,排出时水体容易形成漩涡,位于蟹窝24内生活的活蟹随水体流下,不易爬出蟹窝24再次到达活蟹投放池21内,活蟹投放更可靠。平板结构的密封板22与投放口211配合密封性好,由伸缩机构23驱动伸缩开闭投放口211,滑动平稳灵活。伸缩机构23的伸缩轴一次伸展到位,瞬间驱动密封板22滑动开启投放口211,给蟹窝24内生活的蟹类反应时间短,蟹不易再从蟹窝24爬出返回到活蟹投放池21内,迅速从蟹窝24内的空间流下,气缸动作轻微,噪音小,不会影响种鲵生活。中空结构的蟹窝24开口的底部与活蟹投放池21的池底接触罩住投放口211,活蟹易生活在洞穴中,从蟹洞241内进入到中空的腔体中栖息,种鲵喂食过程中,伸缩机构23驱动密封板22开启投放口211泄出活体蟹投料,不会靠近种鲵栖息去,避免干扰,种鲵更容易交配,种鲵捕食活蟹容易增加其活动量和野性,活体蟹营养含量高,容易激发性腺发育。围绕在半球形结构蟹窝24上的多个蟹洞241,在投放口211开启后,活蟹投放池21内的水体容易在蟹窝24周围形成多个漩涡,蟹窝24内生活的活蟹不易爬出回到活蟹投放池21内,投放效率高,投放可靠。
在鱼虾投放池31内养殖活体鱼虾,鱼虾投放池31的池底设置活体投放口311与投放机构33配合,活体投放口311上部设置可上下滑动的捕捉机构32,升降机构322驱动捕捉板321沿鱼虾投放池31向下滑动与池底接触捕获鱼虾,伸缩机构32驱动闸板331开启活体投放口311泄出鱼虾,无需近距离喂食种鲵,避免干扰,种鲵容易主动交配,活体鱼虾可在投放池内自然繁殖饲养并投放给种鲵捕食,提高种鲵活动量和野性,激发性腺发育。闸板331伸缩开闭活体投放口311,由捕捉机构32截获的鱼虾位于捕捉板321内,闸板331伸展开启活体投放口311泄出活体鱼虾供种鲵捕食,提高种鲵捕食的活动量和野性,激发性腺发育。位于鱼虾投放池31中间靠近池壁的活体投放口311与闸板331配合的距离更短,从而减小了闸板331伸缩的行程,动作灵敏,鱼虾泄出更快,避免鱼虾逃逸。升降机构322驱动捕捉板321沿鱼虾投放池31上下滑动截获鱼虾。升降机构322的气缸驱动支撑轴向下运动带动捕捉板321与鱼虾投放池31侧壁和底部接触形成闭合通道,限制闭合通道内的鱼虾外逃捕获鱼虾,待鱼虾排出后升降机构322驱动捕捉板321复位,气缸驱动捕捉板321下滑快捷,防止鱼虾受惊后逃逸。捕捉板321下滑与鱼虾投放池31底部接触过程中,缕空板324先与鱼虾投放池31池底接触,此时,鱼虾受惊,会逃逸,较小的鱼虾可以从缕空板324逃逸出,较大的鱼虾被缕空板阻挡在捕捉板321内后排出喂食种鲵,排出后捕捉板321在升降机构322的驱动下复位,较小的留在鱼虾投放池31继续长大,形成良性养殖投喂。缕空板324下滑时与隔离板312抵触,之后捕捉板321逐步与隔离板312接触隔离鱼虾投放池31内的水体,排空时,鱼虾和水体从活体投放口311一起下泄排出,之后,缕空板324在升降机构322的驱动下由捕捉板321带动向上复位。平板结构的闸板331滑动平稳灵活,采用气缸驱动闸板331,动作迅捷灵敏,捕获鱼虾时动作快,鱼虾不易逃出,伸缩轴与闸板331的轴柱直接连接,连接方便,动作时同步反应更快。
引水至激浪板41的上侧面,水从注水口42进入激浪板41的腔体,从泄流孔43、喷流孔45和激浪板41正面流出,泄流孔43下泄的水冲击养殖池内的水体,促进水体流动,筋条44干涉水体下泄产生波动、急流增加水体含氧量,喷流孔45喷射的水柱冲击养殖池内的水体产生浪花和气泡增加水体的含氧量,产生的浪花增加水体含氧量促进种鲵在水体中的活动量,水柱和急流飞溅的水雾增加环境湿度便于种鲵适应陆地生活,激发性腺发育。引水从倾斜结构的激浪板41下流的流速更大,水体含氧量更高,促进种鲵在水体中的活动量。引水时,水体首先经过激浪板41的上侧面,然后再从注水口42进入到激浪板41的腔体内,水体经过圆形结构的注水口42时容易产生漩涡,漩涡进一步增加了流速,使水体下泄时的冲击力更大,促进养殖池内的水循环更快,保持水体的更换速度,提高水质,更适应种鲵活动。水体从注水口42进入到激浪板41的腔体内,从泄流孔43流出,泄流孔43的截面小于注水口42,腔体内溢出的水从激浪板41正面向下流动,激浪板41腔体内的水形成水压从泄流孔43泄出时冲击力更大,提高养殖池内水体的含氧量。从激浪板41正面流下的水经过突出或下凹的筋条44干涉阻挡后,产生激流增大水体的含氧量。圆弧形结构的筋条44干涉水体下泄时产生波浪形的激流,流速较快,多边形结构的筋条44干涉水体下泄时产生飞溅的激流,容易增大环境的湿度,便于种鲵在陆地活动,增加阳光对种鲵自然杀菌,激发种鲵的性腺发育。多个筋条44干涉水体下泄,产生的激流更大,飞溅面积更广。泄流孔43的截面小于注水口42,激浪板41腔体内的水形成水压从喷流孔45喷射到养殖池内,水柱冲击养殖池内的水体形成浪花增加水体含氧量促进种鲵在水体中的活动量,水柱喷射时的水雾增大了环境湿度,便于种鲵适应陆地生活,增加阳光对种鲵自然杀菌,激发性腺发育。一个喷流孔45形成的水柱冲击力大,多个喷流孔45形成水幕,湿度更大。
在引水中逐步投放活体动物流向上侧面51,上侧面51过滤水体后阻挡了活体动物,种鲵在上侧面51捕食活体动物,倾斜结构的左侧面53和右侧面54提供种鲵向上侧面51爬行的通道,喷流孔531喷水增加水流的速度提高水体含氧量,远距离投放活体动物喂食,避免干扰种鲵活动,提高了种鲵的活动量和野性,活体动物逐步下泄逐渐被种鲵捕获,不易流入到养殖池内,避免污染养殖池。倾斜结构的左侧面53和右侧面54便于种鲵向上爬行,结构强度高,结构稳定,在水体的冲击下不易晃动,避免种鲵因晃动受到干扰。该平台两侧面的开口与养殖池边沿靠近,从上泄下的引水冲击到上侧面51上,水体经过过滤孔511进入到下面的腔体中,喷流孔531的横截面积之和小于过滤孔511的横截面积之和,受压后的水体从喷流孔531喷射出,增大了水体的流速,提高了水体的含氧量,水体还会从两侧的开口泄出与养殖池撞击产生浪花,提高水体含氧量和环境湿度,种鲵更容易靠近含氧量高和湿度大的区域活动。在引水量足够大的情况下,位于水体表面上部的喷流孔531受到引水冲击后,水柱容易从喷流孔531向两侧喷射形成水幕,湿润空间,提高环境湿度,更适宜种鲵栖息。由高低不同的左侧面53和右侧面54支撑的上侧面51成倾斜结构,活体动物被上侧面51阻挡的时间缩短,相应的缩短了种鲵捕食活体动物的反应时间,种鲵需要在较短的时间内捕获活体动物,否则活体动物会沿倾斜的上侧面51逃逸,从而提高了种鲵的活动量和激发了种鲵的野性,提高性腺发育。在多尾种鲵同池喂食时,可适当加大在引水中投放活体动物的量,引水下泄时,活体动物流入上侧面51后遗留在窝孔55内,供多尾种鲵抢食,进一步提高了种鲵的活动量,激发了种鲵的野性,提高性腺发育。引水冲击上侧面51时,水体从窝孔55的沥水孔流出,窝孔55内的活体动物不易被引水冲走,便于种鲵捕食,避免活体动物进入养殖池内躲匿造成水体污染。
产卵槽6与繁育洞131配合,活动杆632与固定杆631配合调整抽拉板62的开闭大小,夹紧机构633锁紧,种鲵通过进出口611进入到槽体61内,槽体61上的传递孔612传递雌性种鲵和雄性种鲵性腺发育成熟的信息,水中摄像机远距离监控种鲵繁育的情况,不易惊扰种鲵,进出口611大小可调,便于传递性腺成熟信息,雌雄种鲵性腺发育同步趋向成熟,避免雌性种鲵食卵,提高自然繁育率。一端设置进出口611的槽体61内部光线更阴暗,水体流动性较小,底部放置淤泥和砂石,大小适中的进出口、内部空间宽阔,是种鲵选择交配产卵的首选场所,根据种鲵体型大小调整抽拉板62的升降高度,可调整进出口611的大小,种鲵交配产卵时防范敌意意识增强,进出口611过大不便于防守,过小不便于进出。槽体61通常根据种鲵的数量并列排放,交配时,雌雄种鲵依次进入槽体61内,雌雄种鲵会分泌出性腺激素,性腺激素通过传递孔612在水体中扩散,雌雄种鲵感应到性腺趋于成熟时即进行交配。产卵时,雄性种鲵先进入槽体61内清理产卵场所,之后从进出口611爬出,进入隔板613的另一侧,雌性种鲵再进入槽体61内产卵,产卵时,雄性种鲵在隔板613一侧或槽体61外守护,防止敌情,避免受到干扰,同时通过传递孔612还可监视雌性种鲵产卵情况,防止雌性种鲵食卵,提高雌性种鲵的产卵率和自然繁殖率。相互垂直连接的水平板和垂直板结构强度高,抽拉板62滑动过程中,水平板与槽体61的上侧面抵触限位,升降时,活动杆632带动水平板向上拉动垂直板升降调节进出口611的大小。固定杆631上的刻度观察养殖池内水体的深度,活动杆632上的刻度观察抽拉板62升降的高度,操作更方便,红色的涂料更醒目,便于观察,透明的密封胶密封刻度不易褪色。进出口611高度调节时,沿固定杆631上下滑动夹紧机构633带动活动杆632上下动作,活动杆632带动抽拉板62上下滑动调节距离,通过活动杆632的刻度可精确调整进出口611的开闭大小,旋转锁紧把手锁紧。水中摄像机可与远程监控器连接监视槽体61内的种鲵繁育情况,无需靠近养殖池巡视,不会干扰种鲵的交配和产卵,促进性腺发育趋向成熟,提高繁育率。
与栖息框71两端联通的分流通道72组成“U”结构的框体,栖息框71和防护板73与繁育池围合封闭,供种鲵和幼鲵生活栖息,幼鲵通过进入栖息框71内躲避水体上部的敌害,进入分流通道72内躲避种鲵的捕食,种鲵可通过爬越防护板73离开框体,幼鲵可通过分流通道72的引流孔721进入养殖池,避免幼鲵在成长过程遭遇敌害,防止种鲵捕食,提高幼鲵成活率。幼鲵在水体上部的敌情出现时,迅速从保护通道711内进入到栖息框71内躲避,避免受到伤害,提高了幼鲵的成活率。幼鲵在雄性的保护下逐渐长大,之后分散生活,从引流孔721进入到养殖池内生活。种鲵在特殊情况下,会对幼鲵发起进攻,捕食幼鲵,遇到此种情况时,幼鲵首先从保护通道711进入到栖息框71内,然后从两端进入到分流通道72中躲避,种鲵的体型较大,分流通道72的截面积较栖息框71的截面积小,种鲵无法从栖息框71与分流通道72的联通处进入到分流通道72内,分流通道72保护幼鲵不受到种鲵的伤害。缕空结构的栖息框71和分流通道72便于水体循环,避免污染幼鲵栖息区。防护板73的两侧与繁育池围合封闭,防止幼鲵逃出栖息区,避免受到敌害,种鲵可以爬越防护板73到围合区域外生活栖息。防护板73的延伸部与保护通道711底部延伸部连接,结构强度更高,栖息框71底部与其延伸部与繁育池接触,接触面积更大,稳定性更好,种鲵爬越防护板73时不易晃动。幼鲵逐渐长大后,从引流孔721进入到养殖池内生活。
上述的实施例仅为本发明的优选技术方案,而不应视为对于本发明的限制,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在不冲突的情况下,可以相互任意组合。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记载的技术方案,包括权利要求记载的技术方案中技术特征的等同替换方案为保护范围。即在此范围内的等同替换改进,也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提高种鲵自然交配产卵率的仿生态繁育池,其特征是:它包括池体(1)、蟹池(2)、鱼虾池(3)、激浪装置(4)、捕食平台(5)、产卵槽(6)和保护装置(7);所述的蟹池(2)和鱼虾池(3)位于池体(1)内泄水模块(11)的上部;所述的激浪装置(4)与泄水模块(11)连接;所述的捕食平台(5)位于栖息模块(12)内、泄水模块(11)的下侧;所述的产卵槽(6)与池体(1)内繁育模块(13)配合;所述的保护装置(7)位于繁育模块(13)上罩住产卵槽(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高种鲵自然交配产卵率的仿生态繁育池,其特征是:所述池体(1)为上部开口的中空槽体,墙壁上设有多个泄水孔、幼体通道和巡视门;述池体(1)内设有泄水模块(11)、栖息模块(12)和繁育模块(13);所述的泄水模块(11)、栖息模块(12)和繁育模块(13)位于池体(1)内;所述的栖息模块(12)位于繁育模块(13)的上部,泄水模块(11)位于栖息模块(12)的上部;所述栖息模块(12)的深度大于泄水模块(11)的深度,繁育模块(13)的深度大于栖息模块(12)的深度,形成逐步向下扩展的阶梯状;所述巡视门与栖息模块(12)联通;所述泄水模块(11)为块状体,从上向下设有倾斜结构的泄水槽(111),泄水槽(111)两侧设有活体滑槽,泄水槽(111)底部高于栖息模块(12)上侧面;所述栖息模块(12)为块状体,前侧设有水槽(121),位于水槽(121)后部两侧设有栖息台(122),水槽中间设有捕食平台(123),捕食平台(123)位于泄水槽(111)的下部;所述水槽(121)为上部开口中空结构的槽体,槽口低于栖息台(122)高于捕食平台(123);所述栖息台(122)为上侧面平整的块状体,其上侧面设有沟渠、日光板和栖息洞,以及与水槽(121)倾斜联通的坡道,平整的日光板向前伸入到水槽(121)的上方,多个栖息洞位于坡道两侧日光板的下方、洞口与水槽(121)联通;所述捕食平台(123)横截面为梯形结构的块状体,两倾斜的侧面向两侧延伸到水槽(121)中;所述繁育模块(13)为阶梯结构的块状体,凸起部分设有向内伸入的繁育洞(131)和守护洞(132);所述繁育洞(131)和守护洞(132)之间由多个联通孔(133)联通,繁育洞(131)为多边形结构,守护洞(132)为弧形结构;所述繁育模块(13)底部设有向内深入的幽槽(134)。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高种鲵自然交配产卵率的仿生态繁育池,其特征是:所述蟹池(2)包括活蟹投放池(21)、密封板(22)、伸缩机构(23)和蟹窝(24);所述的密封板(22)与活蟹投放池(21)侧面水平连接,密封板(22)伸缩与活蟹投放池(21)槽底内的投放口(211)密封;所述的伸缩机构(23)与活蟹投放池(21)侧面固定与密封板(22)连接;所述蟹窝(24)与活蟹投放池(21)底部连接罩住投放口(211);所述活蟹投放池(21)为上部开口的中空结构,底部设有贯穿的投放口(211),侧面设有贯穿于投放口(211)的密封口与密封板(22)配合;所述投放口(211)为圆形孔,多个圆形孔并列分散在活蟹投放池(21)的槽底;所述的密封板(22)为平板,一端设有销柱与伸缩机构(23)连接;所述伸缩机构(23)为气缸,气缸伸缩轴上的环形轴座与销柱配合;所述蟹窝(24)为底部开口的中空腔体结构,外壁设有与腔体贯通的蟹洞(241);所述蟹窝(24)为中空的半球形结构体,多个蟹洞(241)布设于半球表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高种鲵自然交配产卵率的仿生态繁育池,其特征是:所述鱼虾池(3)包括鱼虾投放池(31)、捕捉机构(32)和投放机构(33);所述捕捉机构(32)位于鱼虾投放池(31)上部与其连接,投放机构(33)位于鱼虾投放池(31)底部外侧面与其连接;所述闸板(331)与活体投放口(311)配合伸缩;所述捕捉板(321)位于活体投放口(311)上部与鱼虾投放池(31)配合上下滑动;所述鱼虾投放池(31)为上部开口的中空结构,活体投放口(311)贯穿于池底,闸板(331)与侧面水平贯穿于活体投放口(311)的密封口配合伸缩;所述活体投放口(311)位于鱼虾投放池(31)中间靠近池壁的一侧;所述捕捉机构(32)包括捕捉板(321)、升降机构(322)和固定板(323);捕捉板(321)与鱼虾投放池(31)连接固定,升降机构(322)与固定板(323)和捕捉板(321)连接;所述捕捉板(321)包括与支撑轴两端连接的平板,平板与鱼虾投放池(31)侧壁上的滑槽配合滑动;所述升降机构(322)为气缸,升降轴与支撑轴配合;所述固定板(323)为平板,与鱼虾投放池(31)两侧的池沿连接固定,气缸固定在固定板(323)的上侧面;所述捕捉板(321)为实心的平板,下侧面设有凹进的滑槽孔,与滑槽孔配合有可滑动的缕空板(324);所述鱼虾投放池(31)底部位于活体投放口(311)的两侧设有隔离板(312),隔离板(312)位于缕空板(324)的正下方;所述投放机构(33)包括与闸板(331)连接的伸缩机构(332);所述的闸板(331)为平板,一端设有轴柱;所述的伸缩机构(332)为气缸,伸缩轴与闸板(331)的轴柱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高种鲵自然交配产卵率的仿生态繁育池,其特征是:所述激浪装置(4)包括激浪板(41)、注水口(42)、泄流孔(43)和筋条(44);所述注水口(42)位于激浪板(41)的上侧面;所述泄流孔(43)位于激浪板(41)的下侧面;所述筋条(44)位于激浪板(41)的正面;所述注水口(42)与泄流孔(43)联通;所述激浪板(41)为中空封闭结构的倾斜板体,上侧面为水平面,下侧面为倾斜面,正面与倾斜板体平行;所述注水口(42)为依次排列的多个圆形孔;所述泄流孔(43)的截面面积小于注水口(42)的截面面积;所述筋条(44)突出或凹进于激浪板(41)的正面;所述筋条(44)的横截面为圆弧形或多边形的条状体;所述激浪板(41)的正面设置多个筋条(44);所述激浪板(41)的正面,位于筋条(44)的下侧设有与激浪板(41)腔体联通的喷流孔(45);所述喷流孔(45)为一个,或多个并列排布。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高种鲵自然交配产卵率的仿生态繁育池,其特征是:所述捕食平台(5)包括上侧面(51)、下侧面(52)和左侧面(53)和右侧面(54);所述的左侧面(53)和右侧面(54)分别与上侧面(51)和下侧面(52)相互连接组成两侧开口的中空结构体;所述上侧面(51)上设有多个过滤孔(511);所述左侧面(53)和右侧面(54)上设有贯穿的多个喷流孔(531);所述上侧面(51)的宽度小于下侧面(52)的宽度,左侧面(53)和右侧面(54)成倾斜状与上侧面(51)和下侧面(52)连接;所述过滤孔(511)的横截面积之和大于喷流孔(531)的横截面积之和;所述喷流孔(531)垂直于左侧面(53)和右侧面(54);所述左侧面(53)和右侧面(54)其中一侧面的高度高于另一侧面;所述上侧面(51)设有向下凹进的窝孔(55);所述窝孔(55)内设有沥水孔。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高种鲵自然交配产卵率的仿生态繁育池,其特征是:所述产卵槽(6)包括槽体(61)、抽拉板(62)和支撑架(63);所述的抽拉板(62)与槽体(61)配合上下滑动;所述支撑架(63)的固定杆(631)与槽体(61)连接固定,活动杆(632)与抽拉板(62)连接,夹紧机构(633)与固定杆(631)和活动杆(632)连接;所述的夹紧机构(633)与固定杆(631)配合滑动;所述的活动杆(632)与夹紧机构(633)配合滑动;所述的槽体(61)为一端设有进出口(611)的中空箱体,开口端的上侧表面设有滑槽与抽拉板(62)配合;所述槽体(61)的两侧面设有多个贯穿的传递孔(612);所述槽体(61)沿轴向的中间设有隔板(613),隔板(613)上设有多个贯穿的传递孔(612);所述抽拉板(62)包括与水平板连接的垂直板,水平板与活动杆(632)连接;所述固定杆(631)和活动杆(632)为杆状体,其表面设有刻度,刻度槽体内涂有红色涂料,槽体采用透明密封胶密封;所述夹紧机构(633)包括与“U”型结构的夹片配合的锁紧把手;夹片开口端的两侧面设有凸起的弧形槽与活动杆(632)配合,夹片的弧形槽底与固定杆(631)配合,锁紧把手位于固定杆(631)和活动杆(632)之间;所述的槽体(61)内设有水中摄像机。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提高种鲵自然交配产卵率的仿生态繁育池,其特征是:所述保护装置(7)包括栖息框(71)、分流通道(72)和防护板(73);所述的分流通道(72)分别与栖息框(71)的两端联通;所述的防护板(73)与栖息框(71)的上侧面垂直连接,防护板(73)位于栖息框(71)两侧的分流通道(72)之间;所述的分流通道(72)与栖息框(71)连接组成“U”结构的框体;所述的栖息框(71)为中空的管道结构,与防护板(73)连接的侧面设有保护通道(711);所述分流通道(72)为中空的管道结构,管体上设有引流孔(721);所述分流通道(72)的横截面积小于栖息框(71)的横截面积;所述栖息框(71)和分流通道(72)的外侧面为缕空结构;所述防护板(73)为“U”结构的弯板,其表面为缕空结构;所述防护板(73)两侧面向下延伸,与栖息框(71)底部的延伸板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提高种鲵自然交配产卵率的仿生态繁育池,其特征是:所述引流孔(721)与池体(1)的幼体通道联通。
CN201810785084.2A 2018-06-04 2018-07-17 提高种鲵自然交配产卵率的仿生态繁育池 Active CN10871919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5658078 2018-06-04
CN201810565807 2018-06-04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719199A true CN108719199A (zh) 2018-11-02
CN108719199B CN108719199B (zh) 2024-03-19

Family

ID=639271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785084.2A Active CN108719199B (zh) 2018-06-04 2018-07-17 提高种鲵自然交配产卵率的仿生态繁育池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719199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622917A (zh) * 2019-10-14 2019-12-31 长阳黎维大鲵养殖有限公司 适用于大鲵主动捕食药物胶囊的装置及使用方法
CN111328766A (zh) * 2020-03-17 2020-06-26 无为县清源特种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 一种针对娃娃鱼养殖用的活物捕食池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30212723A1 (en) * 2012-02-15 2013-08-15 Mice With Horns, Llc Transgenic animals with customizable traits
CN104273091A (zh) * 2014-10-09 2015-01-14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产研究所 一种大鲵仿生态繁殖方法
CN105145482A (zh) * 2015-09-23 2015-12-16 贵州省东方大鲵有限公司 一种大鲵雌雄自然配对仿生态高效繁育方法
CN106577512A (zh) * 2016-12-07 2017-04-26 神农架林区佳园科技养殖有限公司 大鲵仿生态繁育系统和方法
CN208783573U (zh) * 2018-06-04 2019-04-26 长阳黎维大鲵养殖有限公司 提高种鲵自然交配产卵率的仿生态繁育池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30212723A1 (en) * 2012-02-15 2013-08-15 Mice With Horns, Llc Transgenic animals with customizable traits
CN104273091A (zh) * 2014-10-09 2015-01-14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产研究所 一种大鲵仿生态繁殖方法
CN105145482A (zh) * 2015-09-23 2015-12-16 贵州省东方大鲵有限公司 一种大鲵雌雄自然配对仿生态高效繁育方法
CN106577512A (zh) * 2016-12-07 2017-04-26 神农架林区佳园科技养殖有限公司 大鲵仿生态繁育系统和方法
CN208783573U (zh) * 2018-06-04 2019-04-26 长阳黎维大鲵养殖有限公司 提高种鲵自然交配产卵率的仿生态繁育池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622917A (zh) * 2019-10-14 2019-12-31 长阳黎维大鲵养殖有限公司 适用于大鲵主动捕食药物胶囊的装置及使用方法
CN110622917B (zh) * 2019-10-14 2023-05-02 长阳黎维大鲵养殖有限公司 适用于大鲵主动捕食药物胶囊的装置及使用方法
CN111328766A (zh) * 2020-03-17 2020-06-26 无为县清源特种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 一种针对娃娃鱼养殖用的活物捕食池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719199B (zh) 2024-03-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8783573U (zh) 提高种鲵自然交配产卵率的仿生态繁育池
CN108719199A (zh) 提高种鲵自然交配产卵率的仿生态繁育池
CN103782971A (zh) 一种黄颡鱼的捕捞方法
CN101146441B (zh) 应用于海产养殖的鱼笼
CN108967325A (zh) 一种多功能智能鱼缸
CN206821710U (zh) 一种垂钓及自动捕鱼鱼塘
CN209420687U (zh) 一种带过滤装置的水温控制循环池
CN104222029B (zh) 一种快速捕蟹的方法
CN208462738U (zh) 娃娃鱼繁殖池
CN109247308A (zh) 一种新型蟹笼
CN109156400A (zh) 智能喂养水产养殖箱
Bruslé et al. Fish Behavior 1: Eco-ethology
CN209105987U (zh) 组合式生态养殖棘胸蛙基地
CN208490635U (zh) 适用于娃娃鱼繁殖期投喂活体蟹的投放池
CN108207826B (zh) 产卵福寿螺捕获装置及方法
CN105850942A (zh) 一种蟹塘枝角类虫诱捕装置及其方法
CN208462741U (zh) 幼鲵分流保护装置
CN109156397A (zh) 智能防御水流的水产养殖箱
CN211091431U (zh) 一种捕捞装置
CN220369342U (zh) 一种草地贪夜蛾的防治用装置
CN218959809U (zh) 一种深海网箱智能养殖系统
CN212232738U (zh) 一种马蜂筑巢箱
CN2689689Y (zh) 妙捕中、底层鱼装置
CN208490636U (zh) 适用于娃娃鱼繁殖期投喂活体鱼虾的投放池
CN207383274U (zh) 一种养殖蟹的人工穴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