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712334A - 一种路由自组织方法及其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路由自组织方法及其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712334A
CN108712334A CN201810372407.5A CN201810372407A CN108712334A CN 108712334 A CN108712334 A CN 108712334A CN 201810372407 A CN201810372407 A CN 201810372407A CN 108712334 A CN108712334 A CN 10871233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uting
module
route
connection
decis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372407.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邱国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aizhou Jiji Intellectual Property Opera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ichuan Feixu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chuan Feixu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ichuan Feixu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372407.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712334A/zh
Publication of CN10871233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71233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5/24Multipath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5/12Shortest path evalu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5/14Routing performance; Theoretical aspec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路由自组织方法及其系统,包括以下步骤:S1:获取当前链路信息,并根据链路信息选择与第一路由连接最优的第二路由为目标路由;S2:根据选择结果生成自组网决策,将所述自组网决策发送至终端APP模块;S3:检测是否有所述终端APP模块发送过来的干预组网决策,若有,则根据所述干预组网决策配置所述第一路由的连接行为,使所述第一路由连接至用户指定的指定路由;否则,根据所述自组网决策配置所述第一路由的连接行为,使所述第一路由连接至所述目标路由。本发明不仅能够自动组网,而且能够人为干预组网,二者合二为一使得网络自组织功能更加强大。

Description

一种路由自组织方法及其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路由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路由自组织方法及其系统。
背景技术
网络自组织是一种高端路由行为,路由器可以根据当前的物理环境自动判断合适的前端并连接过去。
目前对于家庭面积较大的用户来说,单个路由已经无法满足覆盖要求,在边角处存在覆盖死角。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第一种方法是提高路由器的发射功率,使其信号传播的更远,覆盖面积增大;第二种方法是在空间内布置多个设备,使得入网设备可以在多个路由间自动切换。
第一种方法的优点是:只需要一个设备,拓扑简单;缺点是:在一定距离范围内有效,但由于发送功率受到国家功率法规限制或者入网设备的发射能力限制,会导致范围更大的时候无法满足连接需求,因此该方法并不可取。
第二种方法的优点是:使用多个设备叠加,可以在不改变功率的情况下,理论上在更广的范围内满足用户的连接需求,缺点是算法复杂度高。
目前业内主推的是第二种方法,针对第二种方法,涉及到多个方面的问题需要解决,例如:网络自组织、漫游、频段引导。网络自组织是为了解决空间范围内路由器的连接问题、漫游是为了解决手机或者其他设备的信号问题,频段引导是为了解决负载均衡问题。
目前业界主要的组网自组织方案包括QCA的SON解决方案和MTK的MAN解决方案,例如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使用SON解决方案进行网络优化的方法和装置[申请号:CN201510645001.6],包括:从用户设备接收用户设备日志的至少一部分,其中,所述用户设备日志包括响应于检测到通信事件而存储在所述用户设备上的所检测的通信事件的一个或多个方面;从eNB接收eNB日志的至少一部分,其中,所述eNB日志包括存储在所述eNB上的检测的第二通信事件的一个或多个方面;将存储在所述用户设备上的所检测的通信事件的所述一个或多个方面中的至少一个与存储在所述eNB上的检测的第二通信事件的所述一个或多个方面中的至少一个进行比较以确定优化标准;以及使用所述优化标准来优化所述网络。
但是上述两种方案均存在一个问题:用户无法主动参与到组网之中,因此一旦组网算法出现问题,用户将无能为力。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能够将路由自动组网和手动干预组网相结合的路由自组织方法;
本方案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上述方法的路由自组织系统。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下列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路由自组织方法,包括:
S1:获取当前链路信息,并根据链路信息选择与第一路由连接最优的第二路由为目标路由;
S2:根据选择结果生成自组网决策,将所述自组网决策发送至终端APP模块;
S3:检测是否有所述终端APP模块发送过来的干预组网决策,若有,则根据所述干预组网决策配置所述第一路由的连接行为,使所述第一路由连接至用户指定的指定路由;
否则,根据所述自组网决策配置所述第一路由的连接行为,使所述第一路由连接至所述目标路由。。
在上述的路由自组织方法中,在步骤S1中,通过以下步骤选择目标路由:
S11:通过连接分数计算公式计算所述第一路由与各个第二路由之间的第二连接分数;
S12:根据步骤S11中的计算结果选择连接分数最高的第二路由为目标路由;
并且,所述第二路由包括当前与第一路由连接的当前路由。
在上述的路由自组织方法中,通过以下步骤选择目标路由,且第二路由包括当前与第一路由连接的当前路由:
S101:通过连接分数计算公式计算所述第一路由与各个第二路由之间的连接分数;
S102:在预设时间段内多次执行步骤S101,并对每个第二路由的多个第二连接分数取平均值,以得到第一路由与各个第二路由之间在所述预设时间段内的连接分数平均值;
S103:在第二路由中查找当前路由,获得所述当前路由对应的当前连接分数平均值,并比较各个连接分数平均值与当前连接分数平均值,将连接分数平均值大于当前连接分数平均值,且大于率高于预设率的第二路由作为候选路由;
S104:在步骤S103中获得的候选路由中,选择连接分数平均值最高的第二路由为目标路由。
在上述的路由自组织方法中,所述连接分数计算公式为公式①,
Throughputn,表示第一路由连接于对象路由时的连接分数;
Rn,表示第一路由与对象路由之间的传输速率;
Rn-1,表示对象路由与主路由之间的传输速率;
tn,表示第一路由至对象路由的传输时间;
count,表示第一路由至主路由的联级数;
α,表示相邻两个联级之间吞吐量的损耗因子;
所述对象路由为:至主路由的联级数比第一路由至主路由的联级数少一级的第二路由。
在上述的路由自组织方法中,在步骤S12或S104之后还包括步骤S13:
S13:检测与所述目标路由之间的距离是否合理,若否,则在第一路由上显示距离调整提示和/或向所述终端APP模块发送距离调整提示信息。
一种路由自组织系统,包括第一路由,所述第一路由连接有终端APP模块,且所述第一路由还包括主控模块以及分别与主控模块相连的监控模块和配置模块,其中,
监控模块,用于监控当前无线链路,获取当前链路信息,并根据链路信息选择与第一路由连接最优的第二路由为目标路由;
主控模块,用于根据监控模块的监控结果生成最优的自组网决策;用于将自组网决策信息发送给终端APP模块,以及接收终端APP模块发送过来的干预组网决策;
配置模块,用于根据主控模块的自组网决策和/或干预组网决策配置所述第一路由连接至目标路由或指定路由;
终端APP模块,用于接收主控模块发送过来的自组网决策,并将干预组网决策信息发送给主控模块以指定第一路由连接至指定路由。
在上述的路由自组织系统中,所述监控模块包括评分模块和目标路由选择模块,其中,
评分模块,用于通过连接分数计算公式计算所述第一路由与各个第二路由之间的连接分数;
目标路由选择模块,用于根据计算结果选择连接分数最高的第二路由为目标路由;
所述第二路由包括当前与第一路由连接的当前路由。
在上述的路由自组织系统中,所述监控模块还包括比较模块,用于获取每个第二路由的连接分数平均值,从各个连接分数平均值中选择与当前路由对应的当前连接分数平均值,并比较各个连接分数平均值与当前连接分数平均值,将连接分数平均值大于当前连接分数平均值,且大于率高于预设率的第二路由作为候选路由;
所述目标路由选择模块,用于在候选路由中,选择连接分数平均值最高的第二路由为目标路由。
在上述的路由自组织系统中,所述监控模块还包括无线链路测量模块和/或距离检测模块,其中,
无线链路测量模块,用于测量第一路由与各个第二路由之间的RSSI强度,并根据RSSI强度确定第一路由与各个第二路由之间的传输速率;
距离检测模块,用于检测所述第一路由与所述目标路由之间的距离是否合理;
所述主控模块包括距离提示模块,用于在距离检测模块检测到与目标路由之间的距离不合理时,在第一路由上显示距离调整提示和/或向所述终端APP模块发送距离调整提示信息。
在上述的路由自组织系统中,所述主控模块包括反馈模块、指令接收模块和决策模块,其中,
反馈模块,用于将包括当前拓扑信息和环境信息的自组网决策反馈至终端APP模块;
指令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终端APP模块发送过来的干预组网决策;
决策模块,用于根据自组网决策或干预组网决策确定第一路由需要断开的第二路由和/或需要连接的目标路由或指定路由;
所述配置模块包括断开配置模块和连接配置模块,其中,
断开配置模块,用于根据决策模块的确定结果,断开第一路由与第二路由之间的连接关系;
连接配置模块,用于根据决策模块的确定结果将第一路由连接至目标路由或指定路由。
本发明相较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结合用户参与组网的干预组网功能和路由器自动组网的自组网功能,不仅可以通过自动组网为用户提供组网功能,同时用户也能够通过终端APP干预组网。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一的方法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一的星型拓扑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一的链式拓扑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一的混合拓扑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一终端显示的拓扑信息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二的方法流程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二的网络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三的方法流程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四的系统框架图;
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五的系统框架图。
附图标记:主控模块10;距离提示模块101;反馈模块102;指令接收模块103;决策模块104;监控模块11;评分模块111;目标路由选择模块112;比较模块113;无线链路测量模块114;距离检测模块115;配置模块12;断开配置模块121;连接配置模块122;终端APP模块13;主路由A;子路由1;子路由2;子路由3。
具体实施方式
虽然流程图将各项操作描述成顺序的处理,但是其中的许多操作可以被并行地、并发地或者同时实施。各项操作的顺序可以被重新安排。当其操作完成时处理可以被终止,但是还可以具有未包括在附图中的附加步骤。处理可以对应于方法、函数、规程、子例程、子程序等等。
这里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其中一个或更多所列出的相关联项目的任意和所有组合。当一个单元被称为“连接”或“耦合”到另一单元时,其可以直接连接或耦合到所述另一单元,或者可以存在中间单元。
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例而不意图限制示例性实施例。除非上下文明确地另有所指,否则这里所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个”、“一项”还意图包括复数。还应当理解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包括”和/或“包含”规定所陈述的特征、整数、步骤、操作、单元和/或组件的存在,而不排除存在或添加一个或更多其他特征、整数、步骤、操作、单元、组件和/或其组合。
本发明的路由自组织方法及其系统,主要应用于路由技术领域,用于解决现有技术网络自组织方法单一,人为无法干预组网,在算法出现错误问题时,用户对路由的组网将无能为力等问题,以下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发明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路由自组织方法,需要说明的是:由于网络自组织涉及到多个路由设备,需要对每个子路由的连接进行处理以完成整个网络的自组织过程,所以我们需要对每个路由的基本角色进行定义,首先需要有一个主路由A,负责提供外网连接,一个或多个子路由,子路由负责增加覆盖面积。
在明确角色定义之后,还需要规定对应角色的连接行为,对于主路由A而言,只能通过有线连接到外网,对于子路由而言,只要是网络内的AP,那么既可以连接到主路由A,也可以连接到其他子路由,那么此时会有两种拓扑形式和一种混合形式,包括如图2所示的星型拓扑,如图3所示的链式拓扑和如图4所示的混合拓扑。
具体地,本路由自组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获取当前链路信息,并根据链路信息选择与第一路由连接最优的第二路由为目标路由;
这里的第一路由可以为网络内除主路由外的任何子路由,在路由自组织过程中,首先将主路由与外网连接。这里的第二路由为网络内除第一路由以外的所有其他路由,包括当前与第一路由连接的当前路由、与外网连接的主路由A,当然也包括经检测判定为第一路由与之连接最优的目标路由。
具体地,获取到的链路信息包括第一路由与各个第二路由之间的RSSI强度,该RSSI强度根据第一路由在网络内的beacon测量,并根据RSSI强度确定第一路由与各个第二路由之间的传输速率。
关于根据RSSI强度确定传输速率,业内会有一定的确定标准,例如,RSSI强度在-100dBm~-99dBm,它的速率一般为14Mbps,不同的厂家,不同的路由器,有时候会有不同的标准,具体RSSI强度与传输速率之间的关系根据具体路由确定,且路由内存储有RSSI强度与速率之间的关系信息,根据测量到的RSSI强度,选择其所在强度范围,然后根据强度范围查找其所对应的速率,确定此速率为传输速率。
S2:根据选择结果生成自组网决策,将所述自组网决策发送至终端APP模块13;
S3:检测是否有所述终端APP模块13发送过来的干预组网决策,若有,则根据所述干预组网决策配置所述第一路由的连接行为,使所述第一路由连接至用户指定的指定路由;
否则,根据所述自组网决策配置所述第一路由的连接行为,使所述第一路由连接至所述目标路由。
也就是说,通过该方法,用户可以自主选择是否干预组网,若用户对终端APP上操作了干预动作,则第一路由根据用户的操作动作连接至用户指定的指定路由,若用户没有操作干预动作,则第一路由根据自组网决策直接连接至目标路由,用户可以在任何时候在终端APP上操作以干预路由组网。
这里的自组网决策包括第一路由根据选择的目标路由生成的拓扑,也就是说,当第一路由选择连接至子路由1,子路由1连接的是主路由,那么这里的拓扑即第一路由连接子路由1,子路由1连接主路由,当然,这里的拓扑中还可以包含有网络内其他与第一路由没有直接或间接连接关系的子路由,即网络内包括主路由和所有子路由之间连接关系的完整拓扑,完整的拓扑便于用户拖拽选择指定路由;
此外,用户通过直接在终端中对发送过来的拓扑进行连接修改,可以通过拖拽的方式或者输入选择的方式等选择指定路由供第一路由连接,也就是说用户直接基于拓扑进行修改生成干预组网决策。终端APP模块13可以安装在手机等移动终端中,终端APP的实现包括:
为用户提供当前拓扑和拓扑调整接口;
将用户的手动组网结果发送给第一路由;
获取第一路由的处理结果,并在显示屏上显示更新的拓扑。
如图5所示,终端APP获取并显示当前拓扑信息,网络内有四个路由,分别为主路由A,子路由1、子路由2和子路由3,并且子路由1、子路由2和子路由3均直接连接至主路由A,用户可以通过拖拽的方式将子路由3连接至子路由1以调整组网,这里的主路由A便是当前连接于子路由3的当前路由,子路由1便是子路由3的指定路由。
终端APP既可以获取当前网络拓扑信息,又可以通过拖拽控制等方式控制当前拓扑的组织行为,在终端APP人为控制组网的同时,通过自动组网给用户提供组网功能。
实施例二
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类似,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在步骤S1中,通过以下步骤选择目标路由:
S11:通过连接分数计算公式计算所述第一路由与各个第二路由之间的第二连接分数;
S12:根据步骤S11中的计算结果选择连接分数最高的第二路由为目标路由;
并且,这里的连接分数计算公式为:
Throughputn,表示第一路由连接于对象路由时的连接分数,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的连接分数即指吞吐量,直接用吞吐量来表示连接分数,具有简单直观,计算方便等优点;
Rn,表示第一路由与对象路由之间的传输速率;
Rn-1,表示对象路由与主路由A之间的传输速率;
tn,表示第一路由至对象路由的传输时间;
count,表示第一路由至主路由A的联级数;
α,表示相邻两个联级之间吞吐量的损耗因子;
其中对象路由为:至主路由A的联级数比第一路由至主路由A的联级数少一级的第二路由,并且对于主路由A而言,count为0。
进一步地,在步骤S12之后,还包括步骤S13:
S13:检测与所述目标路由之间的距离是否合理,若否,则在第一路由上显示距离调整提示和/或向所述终端APP模块13发送距离调整提示信息。由于自组网网络中,合理的距离指示可以帮助用户正确地摆放路由,从而使网络内路由具有更优的信号收发能力。所以本实施例使用步骤S13的方法对路由之间的距离进行检测,并在距离不合理的时候及时提醒用户进行调整。
下面对本实施例的选择目标路由的方法进行具体举例说明:在网络内,理论上,一个第一路由可连接任意一个第二路由,但是,无线中继会导致吞吐量按指数减半,因此,本实施例通过上述方法对第一路由与各个第二路由连接情况进行评分,下面以三个路由为例,主路由A、子路由1和子路由2,主路由A为连接外网的路由,所有子路由都需要直接或间接连接主路由A以连接外网,将子路由2作为本实施例的第一路由,那么主路由A和子路由1就为第二路由,子路由2可以有两个选择:连接主路由A、连接子路由1。此时我们需要对子路由2分别连接至主路由A和子路由1的情况进行打分,具体通过连接分数计算公式为公式①对子路由2连接至主路由A和子路由1的情况进行打分,当计算子路由2与主路由A连接的情况下的连接分数时,公式①中的对象路由为主路由A,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子路由2直接连接至主路由A,所以第一路由至主路由A的联级数count为1,主路由A的联级数为0;当计算子路由2与子路由1连接的情况下的连接分数时,公式①中的对象路由为子路由1,当然子路由1直连于主路由A,子路由2通过子路由1间接连接至主路由A,此时,公式①中的对象路由为子路由1,第一路由至主路由A的联级数为2,子路由1至主路由A的联级数为1。
为了验证公式①的正确性,下面提供对公式①的推导过程:
还是以三个路由为例,主路由A、子路由1和子路由2,如图7所示,空间环境中,主路由A、子路由1和子路由2已经组合成一个网络,我们已知子路由1到主路由A的协商速率Phyrate1,如果子路由2连到子路由1上,假定主路由A到子路由1的速率为R1,传输时间为t1,子路由1到子路由2的传输速率为R2,传输时间为t2,那么两段无线吞吐量子路由1至主路由A,子路由2至子路由1分别是Throughput1,Throughput2:
Throughput1=R1×t1
Throughput2=R2×t2
由于在传输过程中由于存在数据重传,因此从Throughput1到Throughput2必然会有损耗,损耗因子为α,那么此时有:
Throughput2=Throughput1×α
由于物理上的时分复用,所以从主路由A到子路由2的传输总时间是一定的,我们假定:t1+t2=1,根据以上几个表达式我们可以得出:
同理,如果子路由2直连到主路由A上,那么此时吞吐量为:
Throughput3=R3×t3=R3
那么我们最终只需要比较Throughput2和Throughput3的大小即可,这里的Throughput就是这里的打分结果。根据以上理论,我们推广到n级级联的情况,就得到公式①。
实施例三
自组织网有一个基本的矛盾,吞吐量与网络稳定性,自组织网在保证吞吐量的同时还需要保证网络的稳定性,由于环境可能不断变化,导致自组网算法在不同时刻会有不同的评分结果,另一方面如果不断地调整网络,则会导致用户网络经常断开,导致用户体验到的网络稳定性不佳,所以本实施例针对前述问题提出了一种取平均值的方法:
具体地,如图8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二类似,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在步骤S1中,通过以下步骤选择目标路由,且第二路由包括当前与第一路由连接的当前路由:
S101:通过连接分数计算公式计算所述第一路由与各个第二路由之间的连接分数;
S102:在预设时间段内多次执行步骤S101,并对每个第二路由的多个第二连接分数取平均值,以得到第一路由与各个第二路由之间在所述预设时间段内的连接分数平均值;
S103:在第二路由中查找当前路由,获得所述当前路由对应的当前连接分数平均值,并比较各个连接分数平均值与当前连接分数平均值,将连接分数平均值大于当前连接分数平均值,且大于率高于预设率的第二路由作为候选路由;
S104:在步骤S103中获得的候选路由中,选择连接分数平均值最高的第二路由为目标路由。
预设时间段可以为10分钟或半小时等,预设率可以为百分之十或百分之二十等。
通过上述方法,对第一路由与多个第二路由进行多次连接分数的计算,并对多次连接分数计算结果取平均值,用各个连接分数平均值与当前连接分数平均值进行比较,并且只有当连接分数平均值超过当前连接分数平均值一定百分比的时候才认定相应的第二路由可以作为候选路由,通过采用平均值和比较百分数两个步骤,达到稳定性和吞吐量之间比较好的折中效果。
实施例四
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基于实施例一至三任意一个实施例的方法的路由自组织系统,
系统中的每个子路由需要对连接至网络内主路由A或各个其他子路由的情况进行打分以选择合适的路由为目标路由以完成自组织过程,下面以其中一个子路由,在此称为第一路由为主体进行模块说明,如图9所示,第一路由包括主控模块10以及分别与主控模块10相连的监控模块11和配置模块12,并且第一路由连接有终端APP模块13,其中,
监控模块11,用于监控当前无线链路,获取当前链路信息,并根据链路信息选择与第一路由连接最优的第二路由为目标路由;
主控模块10,用于根据监控模块11的监控结果生成最优的自组网决策;用于将自组网决策信息发送给终端APP模块13,以及接收终端APP模块13发送过来的干预组网决策;
配置模块12,用于根据主控模块10的自组网决策和/或干预组网决策配置所述第一路由连接至目标路由或指定路由;
终端APP模块13,用于接收主控模块10发送过来的自组网决策,并将干预组网决策信息发送给主控模块10以指定第一路由连接至指定路由,主要负责和用户进行交互,并将用户的干预组网决策发送给主控模块10。
进一步地,所述监控模块11包括评分模块111和目标路由选择模块112,其中,
评分模块111,用于通过连接分数计算公式计算所述第一路由与各个第二路由之间的连接分数;
目标路由选择模块112,用于根据计算结果选择连接分数最高的第二路由为目标路由;
其中,第二路由包括当前与第一路由连接的当前路由。
进一步地,主控模块10包括反馈模块102、指令接收模块103的和决策模块104,其中,
反馈模块102,用于将包括当前拓扑信息和环境信息的自组网决策反馈至终端APP模块13;
指令接收模块103,用于接收终端APP模块13发送过来的干预组网决策;
决策模块104,用于根据自组网决策或干预组网决策确定第一路由需要断开的第二路由和/或需要连接的目标路由或指定路由;
此外,配置模块12包括断开配置模块121和连接配置模块122,其中,
断开配置模块121,用于根据决策模块104的确定结果,断开第一路由与第二路由之间的连接关系;
连接配置模块122,用于根据决策模块104的确定结果将第一路由连接至目标路由或指定路由。
此外,所述监控模块11还包括无线链路测量模块114和/或距离检测模块115,其中,
无线链路测量模块114,用于测量第一路由与各个第二路由之间的RSSI强度,并根据RSSI强度确定第一路由与各个第二路由之间的传输速率;
距离检测模块115,用于检测所述第一路由与所述目标路由之间的距离是否合理;
同样地,主控模块10包括距离提示模块101,用于在距离检测模块115检测到与目标路由之间的距离不合理时,在第一路由上显示距离调整提示和/或向所述终端APP模块13发送距离调整提示信息。
实施例五
本实施例了与实施例四类似,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的监控模块11还包括比较模块113,用于获取每个第二路由的连接分数平均值,从各个连接分数平均值中选择与当前路由对应的当前连接分数平均值,并比较各个连接分数平均值与当前连接分数平均值,将连接分数平均值大于当前连接分数平均值,且大于率高于预设率的第二路由作为候选路由;
并且,本实施例的目标路由选择模块112,用于在候选路由中,选择连接分数平均值最高的第二路由为目标路由。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作举例说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此外,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主控模块10;距离提示模块101;反馈模块102;指令接收模块103;决策模块104;监控模块11;评分模块111;目标路由选择模块112;比较模块113;无线链路测量模块114;距离检测模块115;配置模块12;断开配置模块121;连接配置模块122;终端APP模块13;主路由A;子路由1;子路由2;子路由3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发明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发明精神相违背的。

Claims (10)

1.一种路由自组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获取当前链路信息,并根据链路信息选择与第一路由连接最优的第二路由为目标路由;
S2:根据选择结果生成自组网决策,将所述自组网决策发送至终端APP模块(13);
S3:检测是否有所述终端APP模块(13)发送过来的干预组网决策,若有,则根据所述干预组网决策配置所述第一路由的连接行为,使所述第一路由连接至用户指定的指定路由;
否则,根据所述自组网决策配置所述第一路由的连接行为,使所述第一路由连接至所述目标路由。。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路由自组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1中,通过以下步骤选择目标路由:
S11:通过连接分数计算公式计算所述第一路由与各个第二路由之间的第二连接分数;
S12:根据步骤S11中的计算结果选择连接分数最高的第二路由为目标路由。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路由自组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1中,通过以下步骤选择目标路由,且第二路由包括当前与第一路由连接的当前路由:
S101:通过连接分数计算公式计算所述第一路由与各个第二路由之间的连接分数;
S102:在预设时间段内多次执行步骤S101,并对每个第二路由的多个第二连接分数取平均值,以得到第一路由与各个第二路由之间在所述预设时间段内的连接分数平均值;
S103:在第二路由中查找当前路由,获得所述当前路由对应的当前连接分数平均值,并比较各个连接分数平均值与当前连接分数平均值,将连接分数平均值大于当前连接分数平均值,且大于率高于预设率的第二路由作为候选路由;
S104:在步骤S103中获得的候选路由中,选择连接分数平均值最高的第二路由为目标路由。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路由自组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分数计算公式为公式①,
Throughputn,表示第一路由连接于对象路由时的连接分数;
Rn,表示第一路由与对象路由之间的传输速率;
Rn-1,表示对象路由与主路由之间的传输速率;
tn,表示第一路由至对象路由的传输时间;
count,表示第一路由至主路由的联级数;
α,表示相邻两个联级之间吞吐量的损耗因子;
所述对象路由为:至主路由的联级数比第一路由至主路由的联级数少一级的第二路由。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路由自组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12或S104之后还包括步骤S13:
S13:检测与所述目标路由之间的距离是否合理,若否,则在第一路由上显示距离调整提示和/或向所述终端APP模块(13)发送距离调整提示信息。
6.一种路由自组织系统,包括第一路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路由连接有终端APP模块,且所述第一路由还包括主控模块(10)以及分别与主控模块(10)相连的监控模块(11)和配置模块(12),其中,
监控模块(11),用于监控当前无线链路,获取当前链路信息,并根据链路信息选择与第一路由连接最优的第二路由为目标路由;
主控模块(10),用于根据监控模块(11)的监控结果生成最优的自组网决策;用于将自组网决策信息发送给终端APP模块(13),以及接收终端APP模块(13)发送过来的干预组网决策;
配置模块(12),用于根据主控模块(10)的自组网决策和/或干预组网决策配置所述第一路由连接至目标路由或指定路由;
终端APP模块(13),用于接收主控模块(10)发送过来的自组网决策,并将干预组网决策信息发送给主控模块(10)以指定第一路由连接至指定路由。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路由自组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监控模块(11)包括评分模块(111)和目标路由选择模块(112),其中,
评分模块(111),用于通过连接分数计算公式计算所述第一路由与各个第二路由之间的连接分数;
目标路由选择模块(112),用于根据计算结果选择连接分数最高的第二路由为目标路由;
所述第二路由包括当前与第一路由连接的当前路由。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路由自组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监控模块(11)还包括比较模块(113),用于获取每个第二路由的连接分数平均值,从各个连接分数平均值中选择与当前路由对应的当前连接分数平均值,并比较各个连接分数平均值与当前连接分数平均值,将连接分数平均值大于当前连接分数平均值,且大于率高于预设率的第二路由作为候选路由;
所述目标路由选择模块(112),用于在候选路由中,选择连接分数平均值最高的第二路由为目标路由。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路由自组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监控模块(11)还包括无线链路测量模块(114)和/或距离检测模块(115),其中,
无线链路测量模块(114),用于测量第一路由与各个第二路由之间的RSSI强度,并根据RSSI强度确定第一路由与各个第二路由之间的传输速率;
距离检测模块(115),用于检测所述第一路由与所述目标路由之间的距离是否合理;
所述主控模块(10)包括距离提示模块(101),用于在距离检测模块(115)检测到与目标路由之间的距离不合理时,在第一路由上显示距离调整提示和/或向所述终端APP模块(13)发送距离调整提示信息。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路由自组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控模块(10)包括反馈模块(102)、指令接收模块(103)和决策模块(104),其中,
反馈模块(102),用于将包括当前拓扑信息和环境信息的自组网决策反馈至终端APP模块(13);
指令接收模块(103),用于接收终端APP模块(13)发送过来的干预组网决策;
决策模块(104),用于根据自组网决策或干预组网决策确定第一路由需要断开的第二路由和/或需要连接的目标路由或指定路由;
所述配置模块(12)包括断开配置模块(121)和连接配置模块(122),其中,
断开配置模块(121),用于根据决策模块(104)的确定结果,断开第一路由与第二路由之间的连接关系;
连接配置模块(122),用于根据决策模块(104)的确定结果将第一路由连接至目标路由或指定路由。
CN201810372407.5A 2018-04-24 2018-04-24 一种路由自组织方法及其系统 Pending CN10871233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372407.5A CN108712334A (zh) 2018-04-24 2018-04-24 一种路由自组织方法及其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372407.5A CN108712334A (zh) 2018-04-24 2018-04-24 一种路由自组织方法及其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712334A true CN108712334A (zh) 2018-10-26

Family

ID=638674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372407.5A Pending CN108712334A (zh) 2018-04-24 2018-04-24 一种路由自组织方法及其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712334A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872864A (zh) * 2021-09-26 2021-12-31 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mesh组网模式下子路由web管理实现方法与装置
CN114745763A (zh) * 2022-03-08 2022-07-12 深圳市欣博跃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更新最佳网络拓扑的方法及系统
CN115767709A (zh) * 2022-11-09 2023-03-07 成都长虹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路由器EasyMesh组网方法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570593B1 (en) * 2003-06-30 2009-08-04 Hrl Laboratories, Llc Interference-resilient joint MAC and routing scheme for wireless ad-hoc networks
US20100232317A1 (en) * 2009-03-11 2010-09-16 Xiangpeng J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 wireless home mesh network with network topology visualizer
CN102137405A (zh) * 2010-06-01 2011-07-2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构造网络拓扑结构的方法及装置
CN104640122A (zh) * 2015-03-09 2015-05-20 北京极科极客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路由器与中继设备的无线组网方法
CN105591875A (zh) * 2016-01-13 2016-05-18 北京理工大学 一种面向多任务的自组网动态匹配选择方法
CN106161276A (zh) * 2015-04-03 2016-11-2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调整网络流量的方法和装置
CN106357305A (zh) * 2016-11-04 2017-01-25 重庆邮电大学 一种树形结构网络的自动组网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6358261A (zh) * 2016-09-09 2017-01-25 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无线自组织网络构建方法与系统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570593B1 (en) * 2003-06-30 2009-08-04 Hrl Laboratories, Llc Interference-resilient joint MAC and routing scheme for wireless ad-hoc networks
US20100232317A1 (en) * 2009-03-11 2010-09-16 Xiangpeng J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 wireless home mesh network with network topology visualizer
CN102137405A (zh) * 2010-06-01 2011-07-2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构造网络拓扑结构的方法及装置
CN104640122A (zh) * 2015-03-09 2015-05-20 北京极科极客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路由器与中继设备的无线组网方法
CN106161276A (zh) * 2015-04-03 2016-11-2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调整网络流量的方法和装置
CN105591875A (zh) * 2016-01-13 2016-05-18 北京理工大学 一种面向多任务的自组网动态匹配选择方法
CN106358261A (zh) * 2016-09-09 2017-01-25 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无线自组织网络构建方法与系统
CN106357305A (zh) * 2016-11-04 2017-01-25 重庆邮电大学 一种树形结构网络的自动组网方法、装置及系统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872864A (zh) * 2021-09-26 2021-12-31 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mesh组网模式下子路由web管理实现方法与装置
CN113872864B (zh) * 2021-09-26 2023-02-03 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mesh组网模式下子路由web管理实现方法与装置
CN114745763A (zh) * 2022-03-08 2022-07-12 深圳市欣博跃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更新最佳网络拓扑的方法及系统
CN114745763B (zh) * 2022-03-08 2023-08-22 深圳市欣博跃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更新最佳网络拓扑的方法及系统
CN115767709A (zh) * 2022-11-09 2023-03-07 成都长虹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路由器EasyMesh组网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ang Wang
CN103004280B (zh) 具有移动基站的蜂窝通信系统和用于与其结合的方法和装置
CN106879009A (zh) 一种小区重选方法、用户设备及网络侧设备
CN102291794B (zh) 一种mesh网络中的信道切换方法和设备
CN107864490A (zh) 分布式多频带无线网络系统中的客户端漫游
US9271243B2 (en) Wireless access point and method and device for controlling wireless access point
Khan et al. QPRD: QoS-aware peering routing protocol for delay sensitive data in hospital body area network communication
US10064065B2 (en) Downlink direction remote radio unit selection decis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CN106100720B (zh) Leo/meo卫星网络的路由快速收敛优化方法
CN108712334A (zh) 一种路由自组织方法及其系统
WO2016090770A1 (zh) 一种频点测量消息的发送方法及装置
CN104581779B (zh) 一种业务处理方法以及装置
CN107222872B (zh) 一种无线自组织网络构建方法
CN102939776B (zh) 在无线电信网络中设置多个参数的方法
CN104955016B (zh) 一种自动加入ZigBee网络的方法及终端设备
CN109699033B (zh) 面向成本和负载均衡的LoRa电力物联网基站部署方法及装置
CN106572480A (zh) 回传网络的管理方法、接入网管理实体、设备及无线小站
CN103209467B (zh) 接入多个ZigBee网络的方法和装置
CN109302731A (zh) 无线网络系统与无线网络连线方法
CN111565474B (zh) AP设备与目标终端建立基于Mesh网络的通信连接方法及系统
JP2012512579A (ja) 無線通信ネットワークを自己構築するセル
CN108064050A (zh) 配置方法及装置
CN104735745B (zh) 一种异构自组织网络中虚拟骨干网的建立方法及装置
CN115632939A (zh) 一种实现算力网络多目标达成的自动选网选路的方法
CN103313275B (zh) Mro 场景检测方法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90418

Address after: 201616 No. 3666 Sixian Road, Songjiang District, Shanghai

Applicant after: PHICOMM (SHANGHAI) Co.,Ltd.

Address before: 610100 125 Longquan Street Park Road, Longquanyi District, Chengdu, Sichuan.

Applicant before: Sichuan fixu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Ltd.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1102

Address after: No. 2-3167, zone a, Nonggang City, No. 2388, Donghuan Avenue, Hongjia street, Jiaojiang District, Tai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Applicant after: Taizhou Jiji Intellectual Property Operation Co.,Ltd.

Address before: 201616 Shanghai city Songjiang District Sixian Road No. 3666

Applicant before: Phicomm (Shanghai) Co.,Ltd.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