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702233A - 一种生成波长路由网络拓扑方法和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生成波长路由网络拓扑方法和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702233A
CN108702233A CN201680082144.3A CN201680082144A CN108702233A CN 108702233 A CN108702233 A CN 108702233A CN 201680082144 A CN201680082144 A CN 201680082144A CN 108702233 A CN108702233 A CN 10870223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velength
network element
network
information
mar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80082144.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702233B (zh
Inventor
乔跃刚
胡歌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Pengbang Industri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870223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70223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70223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70223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JMULTIPLEX COMMUNICATION
    • H04J14/00Optical multiplex systems
    • H04J14/02Wavelength-division multiplex system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 Optical Communication System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生成波长路由网络拓扑方法和装置,涉及通信领域,能够解决物理波长拓扑与根据逻辑配置生成的网络拓扑存在差异以及发送洪泛信息对网络组网规模有约束的问题。其方法为:第一网元接收第二网元发送的波长信息的集合;对于每个波长信息,若确定该波长信息对应的波长经过第一网元,则第一网元更新该波长的跨段计数;第一网元向未接收到该波长信息的端口对应的下一网元发送更新后的该波长信息,并向网络管理设备发送更新后的跨段计数、第二网元的发送端口、第一网元接收到该波长的接收端口以及波长的标识。本申请实施例应用于光网络中生成光波长路由网络拓扑的场景。

Description

一种生成波长路由网络拓扑方法和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生成波长路由网络拓扑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用户对网络带宽需求的不断增长,光网络将在未来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要更高效更直观地管理光网络业务,光网络拓扑可视化成为重要需求。目前,网络的逻辑拓扑可以根据网络规划和逻辑配置得到,网络结点拓扑可以根据数据通信网络(Data Communication Network,DCN)路由得到,而对于业务层的光波长路由物理拓扑目前还没有很好的方法快速获取。
现有技术一是基于逻辑配置生成网络波长拓扑信息,根据规划的业务配置自动获取网络波长拓扑图,默认物理波长拓扑与逻辑拓扑一致,可以快速简单获取。现有技术二是通过在现网中运行网络拓扑协议来获取网络拓扑。通过网络监控管理通信通道,运行开放式最短路径优先(Open Shortest Path First,OSPF)或邻居拓扑发现协议(Neighbor Topology Discovery Protocol,NTDP)等协议,生成网络结点拓扑,再结合网元(Network Element,NE)信息生成网络逻辑。
现有技术一中,由于在实际网络运营过程中,业务会发生变化,此时可能与前期规划不同,用户规划的业务无法真实反映现网中的实际组网信息,也就是物理组网和逻辑配置都可能存在差异。现有技术二需要在网络中发送洪泛信息,对网络组网规模有约束。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生成波长路由网络拓扑方法和装置,能够解决物理波长拓扑与根据逻辑配置生成的网络拓扑存在差异以及发送洪泛信息对网络组网规模有约束的问题。
一方面,提供一种生成波长路由网络拓扑方法,包括:第一网元接收第二网元发送的波长信息的集合,每个波长信息包括波长经过的跨段计 数、第二网元的发送端口以及波长的标识;第一网元确定每个波长的标识对应的波长是否经过第一网元;对于每个波长信息,若确定该波长信息对应的波长经过第一网元,则第一网元更新该波长的跨段计数;第一网元向未接收到该波长信息的端口对应的下一网元发送更新后的该波长信息,更新后的该波长信息包括更新后的跨段计数、第一网元的发送端口以及波长的标识,并向网络管理设备发送更新后的跨段计数、第二网元的发送端口、第一网元接收到该波长的接收端口以及波长的标识,以便网络管理设备根据接收到的各个网元的更新后的波长信息以及波长的接收端口获取波长的路由网络拓扑。这样一来,对于每个波长信息,当第一网元确定该波长信息对应的波长经过第一网元时,第一网元更新该波长的跨段计数和发送端口,并将更新后的该波长信息向未接收到该波长信息的端口对应的下一网元发送,相比现有技术,网元向所连接的任一网元发送洪泛信息,本申请实施例可通过网元邻居间简单交互,即发送更新后的波长信息是有限次的,不需要发送洪泛信息,能够解决洪泛信息对网络组网规模有约束的问题。并且,第一网元可以将更新后的跨段计数、第二网元的发送端口、第一网元接收到该波长的接收端口以及波长的标识保存在本网元,当网络管理设备需要生成波长的路由网络拓扑时,各网元可以向网络管理设备发送跨段计数、发送端口、接收端口以及波长的标识以便于网络管理设备生成波长的路由网络拓扑,相比现有技术根据逻辑配置生成的网络拓扑导致物理波长拓扑与生成的网络拓扑存在差异,本申请实施例是网络管理设备根据各网元中相同波长的跨段计数、发送端口、接收端口以及波长的标识生成路由网络拓扑,而不是根据逻辑配置生成的网络拓扑,能够解决物理波长拓扑与根据逻辑配置生成的网络拓扑存在差异的问题。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网元确定每个波长的标识对应的波长是否经过第一网元包括:第一网元确定经过第一网元的波长的集合;第一网元根据波长的集合以及波长信息的集合的交集确定波长信息的集合中每个波长的标识对应的波长是否经过第一网元。这样一来,第一网元可以通过波长的集合以及波长信息的集合的交集来确定出经过第一网元的波长集合。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该方法还包括:若第一网元确定波长信息的集 合中的任一波长信息对应的波长不经过第一网元,则第一网元将任一波长信息丢弃。这样一来,第一网元可以丢弃不经过第一网元的波长对应的波长信息,可以节省第一网元的存储空间。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网元更新该波长的跨段计数包括:第一网元将该波长的跨段计数累加预设值。这样一来,可以通过波长的跨段计数来表示波长通过网元的顺序,以便网络管理设备可以根据第一网元发送的更新后的跨段计数来获取波长的路由网络拓扑。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方法还包括:第一网元保存更新后的跨段计数、第二网元的发送端口、第一网元接收到该波长的接收端口以及波长的标识。这样一来,当网络管理设备需要获取波长的路由网络拓扑时,可以根据各网元保存的更新后的跨段计数、第二网元的发送端口、第一网元接收到该波长的接收端口以及波长的标识,获取波长的路由网络拓扑。
另一方面,提供一种生成波长路由网络拓扑方法,包括:网络管理设备接收至少一个网元发送的同一波长的波长信息,波长信息包括波长经过的跨段计数、网元的发送端口、网元的接收端口以及波长的标识;网络管理设备根据至少一个网元发送的同一波长的波长信息生成同一波长的路由网络拓扑。这样一来,网络管理设备根据至少一个网元发送的同一波长的波长信息生成波长的路由网络拓扑,相比现有技术在生成路由网络拓扑时需要发送洪泛信息,本申请实施例在生成路由网络拓扑时不需要发送洪泛信息,因此本申请能够解决洪泛信息对网络组网规模有约束的问题。并且当网络管理设备需要生成波长的路由网络拓扑时,各网元可以向网络管理设备发送跨段计数、发送端口、接收端口以及波长的标识以便于网络管理设备生成波长的路由网络拓扑,相比现有技术根据逻辑配置生成的网络拓扑导致物理波长拓扑与生成的网络拓扑存在差异,本申请实施例是网络管理设备根据各网元中相同波长的跨段计数、发送端口、接收端口以及波长的标识生成路由网络拓扑,而不是根据逻辑配置生成的网络拓扑,能够解决物理波长拓扑与根据逻辑配置生成的网络拓扑存在差异的问题。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网络管理设备根据至少一个网元发送的同一波长的波长信息生成同一波长的路由网络拓扑包括:网络管理设备根据至少 一个网元发送的波长信息中的同一波长的标识对应的网元的发送端口和网元的接收端口按照同一波长的标识对应的跨段计数顺次连接,得到同一波长的路由网络拓扑。这样一来,网络管理设备可以根据各网元发送的波长信息中的同一波长的标识对应的网元的发送端口和网元的接收端口获取到同一波长的路由网络拓扑。
再一方面,提供一种第一网元,包括:光监控通信单元,用于接收第二网元发送的波长信息的集合,每个波长信息包括波长经过的跨段计数、第二网元的发送端口以及波长的标识;波长监控单元,用于确定每个波长的标识对应的波长是否经过第一网元;更新单元,用于对于每个波长信息,若确定该波长信息对应的波长经过第一网元,则更新该波长的跨段计数;发送单元,用于向未接收到该波长信息的端口对应的下一网元发送更新后的该波长信息,更新后的该波长信息包括更新后的跨段计数、第一网元的发送端口以及波长的标识,并向网络管理设备发送更新后的跨段计数、第二网元的发送端口、第一网元接收到该波长的接收端口以及波长的标识,以便网络管理设备根据接收到的各个网元的更新后的波长信息以及波长的接收端口获取波长的路由网络拓扑。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波长监控单元用于:确定经过第一网元的波长的集合;根据波长的集合以及波长信息的集合的交集确定波长信息的集合中每个波长的标识对应的波长是否经过第一网元。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还包括丢弃单元,用于:若确定波长信息的集合中的任一波长信息对应的波长不经过第一网元,则将任一波长信息丢弃。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更新单元用于:将该波长的跨段计数累加预设值。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还包括保存单元,用于:保存更新后的跨段计数、第二网元的发送端口、第一网元接收到该波长的接收端口以及波长的标识。
再一方面,提供一种网络管理设备,包括:接收单元,用于接收至少一个网元发送的同一波长的波长信息,波长信息包括波长经过的跨段计 数、网元的发送端口、网元的接收端口以及波长的标识;处理单元,用于根据至少一个网元发送的同一波长的波长信息生成同一波长的路由网络拓扑。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处理单元用于:根据至少一个网元发送的波长信息中的同一波长的标识对应的网元的发送端口和网元的接收端口,按照同一波长的标识对应的跨段计数顺次连接,得到同一波长的路由网络拓扑。
再一方面,提供一种第一网元,包括:收发器,用于接收第二网元发送的波长信息的集合,每个波长信息包括波长经过的跨段计数、第二网元的发送端口以及波长的标识;处理器,用于确定每个波长的标识对应的波长是否经过第一网元;处理器还用于,对于每个波长信息,若确定该波长信息对应的波长经过第一网元,则更新该波长的跨段计数;收发器还用于,向未接收到该波长信息的端口对应的下一网元发送更新后的该波长信息,更新后的该波长信息包括更新后的跨段计数、第一网元的发送端口以及波长的标识,并向网络管理设备发送更新后的跨段计数、第二网元的发送端口、第一网元接收到该波长的接收端口以及波长的标识,以便网络管理设备根据接收到的各个网元的更新后的波长信息以及波长的接收端口获取波长的路由网络拓扑。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处理器用于:确定经过第一网元的波长的集合;根据波长的集合以及波长信息的集合的交集确定波长信息的集合中每个波长的标识对应的波长是否经过第一网元。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处理器还用于:若确定波长信息的集合中的任一波长信息对应的波长不经过第一网元,则将任一波长信息丢弃。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处理器用于:将该波长的跨段计数累加预设值。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还包括存储器,用于:保存更新后的跨段计数、第二网元的发送端口、第一网元接收到该波长的接收端口以及波长的标识。
再一方面,提供一种网络管理设备,包括:收发器,用于接收至少一个网元发送的同一波长的波长信息,波长信息包括波长经过的跨段计数、 网元的发送端口、网元的接收端口以及波长的标识;处理器,用于根据至少一个网元发送的同一波长的波长信息生成同一波长的路由网络拓扑。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处理器用于:根据至少一个网元发送的波长信息中的同一波长的标识对应的网元的发送端口和网元的接收端口,按照同一波长的标识对应的跨段计数顺次连接,得到同一波长的路由网络拓扑。
再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用于储存为上述第一网元所用的计算机软件指令,其包含用于执行上述方面所设计的程序。
再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用于储存为上述网络管理设备所用的计算机软件指令,其包含用于执行上述方面所设计的程序。
这样一来,对于每个波长信息,当第一网元确定该波长信息对应的波长经过第一网元时,第一网元更新该波长的跨段计数和发送端口并将更新后的该波长信息向未接收到该波长信息的端口对应的下一网元发送,同时,第一网元可以将更新后的跨段计数、第二网元的发送端口、第一网元接收到该波长的接收端口以及波长的标识保存在本网元,当网络管理设备需要生成波长的路由网络拓扑时,各网元可以向网络管理设备发送跨段计数、发送端口、接收端口以及波长的标识以便于网络管理设备生成波长的路由网络拓扑。相比现有技术,网元向连接的任一网元发送洪泛信息,本申请实施例发送更新后的波长信息是有限次的,不需要发送洪泛信息,能够解决洪泛信息对网络组网规模有约束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网络管理设备、第一网元和第二网元的系统架构图;
图2a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网元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2b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光网元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网络管理设备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生成波长路由网络拓扑方法信号交 互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光网络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网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网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网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网络管理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网络管理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申请实施例可应用于光网络中生成光波长路由网络拓扑的场景。如图1所示,本申请实施例的网络架构可以包括网络管理设备和至少两个网元,以第一网元和第二网元为例,第一网元和第二网元可以组成一个用于生成光波长路由网络拓扑的光网络。第一网元可以用于接收第二网元发送的波长信息的集合。第二网元可以用于向第一网元发送波长信息的集合。本申请实施例的网络架构还可以包括第三网元,第三网元可以用于接收第一网元发送的更新后的波长信息。其中,第一网元、第二网元和第三网元可以为波分网元。网络管理设备可以是软件定义网络(Software Defined Network,SDN)控制器,可以运行在独立的服务器上,并通过以太网线直连或第三方网络连接至少两个网元中的每个网元来管理整个光网络。在本申请实施例中,SDN控制器可以实时查看网络的光波长路由网络拓扑,以便于提升网络运维的效率和可视化带来的便利。
在本申请中,第一网元可以包括光电转换和波长调度两大功能,第一网元在硬件部署上可以有多种方式,本申请不限定第一网元的硬件部署方式。在实际组网中,可以将第一网元分为电网元和光网元,换句话说,第一网元可以是电网元,也可以是光网元。电网元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如图2a所示,可以由系统控制单元、光电转换单元、波长信息写入和提取单元组成。其中,电网元中的波长信息写入和提取单元的波长写入过程,可以是在光电转换单元将业务信息转换成标准波长进入波分系统之前完成;波长提取过程,可以是在光电转换单元将波分系统输出的标准波长转换成 业务信息之前完成。光网元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如图2b所示,可以由系统控制单元、波分调度单元、波长监控单元和光监控通信单元组成。光网元的波长监控单元可以对每个主线路维度都支持。
图3为本申请的网络管理设备的一种内部结构示意图,在本申请中,网络管理设备可以包括处理模块301、通讯模块303和存储模块303。其中,处理模块301用于控制网络管理设备的各部分硬件装置和应用程序软件等;通讯模块303用于可使用蜂窝、以太网、和红外等通讯方式接受其它设备发送的指令,也可以将网络管理设备的数据发送给云端或其它设备;存储模块303用于执行网络管理设备的软件程序的存储、数据的存储和软件的运行等,可以是随机存取存储器、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寄存器、固态硬盘和SD卡(Secure Digital Memory Card)等中的一种或多种。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生成光波长路由网络拓扑方法,其大致过程为,第一网元接收第二网元发送的波长信息的集合,波长可以为光波长,并确定波长信息的集合中的每个波长信息对应的波长是否经过第一网元;若确定该波长信息对应的波长经过第一网元,则第一网元更新该波长的跨段计数;然后,第一网元向未接收到该波长信息的端口(port)对应的下一网元发送更新后的该波长信息,未接收到该波长信息的端口是指第一网元上接收到该波长信息的端口以外的端口,下一网元可以继续执行类似第一网元执行的动作。当网络管理设备需要获取波长的路由网络拓扑时,网络管理设备可以根据每个网元发送的更新后的该波长信息以及该网元接收到该波长的接收端口,以获取波长的路由网络拓扑。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生成光波长路由网络拓扑方法,如图4所示,包括:
401、第二网元向第一网元发送的波长信息的集合,每个波长信息包括波长经过的跨段计数、第二网元的发送端口以及波长的标识。
第一网元可以通过光监控通信单元接收第二网元发送的波长信息的集合。
举例来说,记为举例1,如图5所示,假设图5为一个简单的光网络,该光网络包括8个网元,分被为NE1、NE2、NE3、NE4、NE5、NE6、 NE7和NE8,设定第一网元为NE3,第二网元为NE1,NE3接收到NE1发送的波长信息的集合为:{NE1-λ1~NE1-端口1~0,NE1-λ2~NE1-端口1~0}。波长信息的集合中包括波长λ1和波长λ2的波长信息,各波长信息的跨段计数、第二网元的发送端口和波长的标识可以用符号“~”或“,”隔开;其中,NE1-λ1的波长经过的跨段计数为0,NE1的发送端口为NE1-端口1,波长的标识为NE1-λ1;NE1-λ2的波长经过的跨段计数为0,NE1的发送端口NE1-端口1,波长的标识为NE1-λ2
需要说明的是,初始网元发送的波长信息中的跨段计数为初始值,例如为0。初始网元是产生波长的网元。假设跨段计数的初始值为0,按照上述举例,则第二网元NE1为初始网元,第一网元NE3接收到的波长信息的集合是初始网元发送的。
402、第一网元确定经过第一网元的波长的集合;并根据波长的集合以及波长信息的集合的交集确定波长信息的集合中每个波长的标识对应的波长是否经过第一网元。
波长的集合是指初始网元的光电转换单元将业务信息转换成的标准波长的集合,波长的集合可以包括波长产生的槽位号和光口号和波长等信息,波长的集合可以基于业务波长随路开销传输,因此第一网元可以通过波长监控单元或随路开销接收装置检测经过第一网元的波长的集合。需要说明的是,波长的集合在传输过程中是不变的,直至波长的集合中的波长到达目的网元时,目的网元中的光电转换单元可以将波长转换为业务信息,目的网元可以理解为能够将波长集合中的波长转换为业务信息的网元。
当第一网元确定波长的集合以及波长信息的集合的交集时,是根据第一网元的同一个端口接收到的波长的集合和波长信息的集合来确定交集的。
根据步骤401中的举例1,若NE3接收到NE1发送的波长信息的集合是由NE3的端口1接收的。NE3检测到经过第一网元的波长的集合为{NE1-λ1},且{NE1-λ1}也是由NE3的端口1接收的,那么NE3根据波长的集合和波长信息的集合得到交集为:NE1-λ1;则NE3可以确定波长 的标识NE1-λ1对应的波长经过第一网元。
类似地,举例2为:如图5所示,假设第一网元为NE5,第二网元为NE1,NE5从NE5的端口1接收到的波长的集合为:{NE1-λ2},从,端口1接收到的波长信息的集合为:{NE1-λ1~NE1-端口2~0,NE1-λ2~NE1-端口2~0},则根据上述波长的集合和波长信息的集合得到交集为:NE1-λ2;则NE5可以确定波长的标识NE1-λ2对应的波长经过第一网元。
另外,若第一网元确定波长信息的集合中的任一波长信息对应的波长不经过第一网元,则第一网元将该波长信息丢弃。
参照步骤401的举例1,假设当NE3接收到的波长的集合为:{NE1-λ1},则NE3可以确定波长信息的集合中的波长信息{NE1-λ2~NE1-端口1~0}对应的波长NE1-λ2不经过第一网元,则NE3将{NE1-λ2~NE1-端口1~0}丢弃。
可以理解的是,步骤401和步骤402可以同时进行。
403、对于每个波长信息,若确定该波长信息对应的波长经过第一网元,则第一网元向未接收到该波长信息的端口对应的下一网元发送更新后的该波长信息,更新后的该波长信息包括更新后的跨段计数、第一网元的发送端口以及波长的标识。
其中,下一网元可以有多个,本申请实施例以下一网元为第三网元为例进行说明。第一网元更新波长的跨段计数可以是第一网元将该波长的跨段计数累加预设值,预设值可以为正整数,例如为1。
参照步骤401的举例1,假设预设值为1,NE3从NE1接收到的波长的集合为:{NE1-λ1},若NE3确定出的经过NE3的波长为NE1-λ1对应的波长;则NE3将NE1-λ1的波长信息中的跨段计数0累计1,即将跨段计数更新为1,并将发送端口NE1-端口1更新为NE3的发送端口,即NE3待发送该更新后的波长信息的端口。
第一网元的发送更新后的波长信息的端口与接收波长信息的端口是不同的。参照步骤401的举例1,假设NE3有两个端口,分别为端口1 和端口2,接收{NE1-λ1~NE1-端口1~0}的端口为端口1,则NE3发送更新后的该波长信息的端口不能为端口1,NE3可以将{NE1-λ1~NE1-端口1~0}更新为{NE1-λ1~NE3-端口2~1}后通过端口2发送NE6。
类似的,参考举例2,假设NE5由3个端口,当NE5上待发送更新的波长信息的端口为端口2,跨段计数的预设值为1时,NE5将波长信息更新为{NE1-λ2~NE5-端口2~1},当NE5上待发送更新的波长信息的端口为端口3,跨段计数的预设值为1时,NE5将波长信息更新为{NE1-λ2~NE5-端口3~1},当然,NE5可以同时通过端口2和端口3发送更新后的波长信息。
类似的,如图5所示,当NE6或NE2为第一网元时,执行与NE3相同的步骤。
404、对于每个波长信息,若确定该波长信息对应的波长经过第一网元,则第一网元在网络管理设备需要获取波长的网络路由拓扑时向网络管理设备发送更新后的跨段计数、第二网元的发送端口、第一网元接收到该波长的接收端口以及波长的标识。
对于每个波长信息,若确定该波长信息对应的波长经过第一网元,则第一网元可以保存更新后的跨段计数、第二网元的发送端口、第一网元接收到该波长的接收端口以及波长的标识,保存的格式可以为:{波长的标识~源发送端口指示~宿接收端口指示~跨段计数}。其中,源发送端口指示用于指示第二网元的发送端口,宿接收端口指示用于指示第一网元接收该波长信息的端口。
参考举例2,若NE5确定出的经过NE5的波长为:NE1-λ2,当预设值为1时,则NE5可以将NE1-λ2对应的{NE1-λ2~NE1-端口2~0}中的跨段计数从0更新为1,并将更新了跨段计数的波长信息和NE5接收到NE1-λ2的端口“NE5-端口1”保存到NE5中。
当网络管理设备需要生成任一经过第一网元的波长的路由网络拓扑时,第一网元可以将第一网元中保存的更新了跨段计数的该波长信息以及第一网元接收到该波长的接收端口发送给网络管理设备。
另外,初始网元保存的{波长的标识~源发送端口指示~宿接收端口指 示~跨段计数}中,源发送端口指示和宿接收端口指示可以是相同的,例如图5中,NE1中保存的{波长的标识~源发送端口指示~宿接收端口指示~跨段计数}为{NE1-λ1~NE1-端口1~NE1-端口1~0,NE1-λ2~NE1-端口2~NE1-端口2~0}。
405、网络管理设备根据至少一个网元发送的同一波长的波长信息以及该波长的接收端口生成同一波长的路由网络拓扑。
可以理解的是,网络管理设备在生成任一波长的路由网络拓扑时,可以接收多个网元发送的更新后的跨段计数、发送端口、接收端口以及波长的标识。多个网元中的每一个网元都可以执行本实施例中第一网元的步骤。
网络管理设备可以根据多个网元发送的波长信息中的同一波长的标识对应的网元的发送端口和网元的接收端口按照同一波长的标识对应的跨段计数顺次连接,得到同一波长的路由网络拓扑。
举例来说,如图5所示,当网络管理设备需要得到NE1-λ1路由网络拓扑时,假设NE1-λ1经过了NE1、NE3、NE6和NE2,且NE1、NE3、NE6和NE2保存的跨段计数、发送端口、接收端口以及波长的标识分别为{NE1-λ1~NE1-端口1~0},{NE1-λ1~NE1-端口1~1~NE3-端口1},{NE1-λ1~NE3-端口2~2~NE6-端口1},{NE1-λ1~NE6-端口2~3~NE2-端口1},则网络管理设备在生成NE1-λ1的路由网络拓扑时,可搜索出其经过的路由NE1-端口1~NE3-端口1~NE3-端口2~NE6-端口1~NE6-端口2~NE2-端口1。其中,NE1发送的跨段计数为0,可以认为NE1为初始网元,因此NE1不需要向网络管理设备发送接收端口,这是由于波长信息对应的波长是由NE1生成的,因此NE1不需要向网络管理设备发送接收端口。
这样一来,对于每个波长信息,当第一网元确定该波长信息对应的波长经过第一网元时,第一网元更新该波长的跨段计数和发送端口并将更新后的该波长信息向未接收到该波长信息的端口对应的下一网元发送,相比现有技术,网元向连接的任一网元发送洪泛信息,本申请实施例不需要发送洪泛信息,能够解决洪泛信息对网络组网规模有约束的问题。并且,第 一网元可以将更新后的跨段计数、第二网元的发送端口、所述第一网元接收到该波长的接收端口以及所述波长的标识保存在本网元,当网络管理设备需要生成波长的路由网络拓扑时,各网元可以向网络管理设备发送跨段计数、发送端口、接收端口以及波长的标识以便于网络管理设备生成波长的路由网络拓扑,相比现有技术根据逻辑配置生成的网络拓扑导致物理波长拓扑与生成的网络拓扑存在差异,本申请实施例是网络管理设备根据各网元中相同波长的跨段计数、发送端口、接收端口以及波长的标识生成路由网络拓扑,而不是根据逻辑配置生成的网络拓扑,能够解决物理波长拓扑与根据逻辑配置生成的网络拓扑存在差异的问题。
上述主要从第一网元和网络管理设备的角度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案进行了介绍。可以理解的是,第一网元和网络管理设备为了实现上述功能,其包含了执行各个功能相应的硬件结构和/或软件模块。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很容易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算法步骤,本申请能够以硬件或硬件和计算机软件的结合形式来实现。某个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计算机软件驱动硬件的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的范围。
本申请实施例可以根据上述方法示例对第一网元和网络管理设备进行功能模块的划分,例如,可以对应各个功能划分各个功能模块,也可以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功能集成在一个处理模块中。上述集成的模块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对模块的划分是示意性的,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
在采用对应各个功能划分各个功能模块的情况下,图6示出了上述实施例中所涉及的第一网元6的一种可能的结构示意图,第一网元包括:光监控通信单元601,波长监控单元602、更新单元603、发送单元604、丢弃单元605和保存单元606。光监控通信单元601用于支持第一网元执行图4中的过程401;波长监控单元602用于支持第一网元执行图4中的过程402;更新单元603用于支持第一网元执行图4中的过程403;发送单元604用于支持第一网元执行图4中的过程403和404。
其中,上述方法实施例涉及的各步骤的所有相关内容均可以援引到对应功能模块的功能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在采用集成的单元的情况下,图7示出了上述实施例中所涉及的第一网元的一种可能的结构示意图。第一网元7包括:处理模块701和通信模块702。处理模块701用于对第一网元的动作进行控制管理,例如处理模块701用于支持第一网元执行图4中的过程402,通信模块702用于支持第一网元与其他网络实体的通信,例如与服务器之间的通信,从服务器下载得到应用的安装包等。第一网元还可以包括存储模块703,用于存储第一网元的程序代码和数据,例如用于存储本申请实施例中更新后的波长信息等。
其中,处理模块701可以是处理器或控制器,例如可以是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晶体管逻辑器件、硬件部件或者其任意组合。其可以实现或执行结合本申请公开内容所描述的各种示例性的逻辑方框,模块和电路。所述处理器也可以是实现计算功能的组合,例如包含一个或多个微处理器组合,DSP和微处理器的组合等等。通信模块702可以是收发器、收发电路或通信接口等。存储模块703可以是存储器。
当处理模块701为处理器,通信模块702为收发器,存储模块703为存储器时,本申请实施例所涉及的第一网元可以为图8所示的第一网元。
参阅图8所示,该第一网元8包括:处理器801、收发器802、存储器803以及总线804。其中,收发器802、处理器801以及存储器803通过总线804相互连接;总线804可以是外设部件互连标准(Peripheral Component Interconnect,PCI)总线或扩展工业标准结构(Extended Industry Standard Architecture,EISA)总线等。所述总线可以分为地址总线、数据总线、控制总线等。为便于表示,图8中仅用一条粗线表示,但并不表示仅有一根总线或一种类型的总线。
在采用对应各个功能划分各个功能模块的情况下,图9示出了上述实施例中所涉及的网络管理设备9的一种可能的结构示意图,网络管理设备包括:接收单元901和处理单元902。接收单元901用于支持网络管理设备执行图4中的过程404;处理单元902用于支持网络管理设备执行图4中的过程405。
其中,上述方法实施例涉及的各步骤的所有相关内容均可以援引到对应功能模块的功能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在采用集成的单元的情况下,图3示出了上述实施例中所涉及的网络管理设备的一种可能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处理模块301用于对网络管理设备的动作进行控制管理,例如处理模块301用于支持网络管理设备执行图4中的过程405,通讯模块302用于支持网络管理设备与其他网络实体的通信,例如与服务器之间的通信,从服务器下载得到应用的安装包等。网络管理设备还可以包括存储模块303,用于存储网络管理设备的程序代码和数据,例如用于存储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更新后的波长信息等。
其中,处理模块301可以是处理器或控制器,例如可以是CPU,通用处理器,DSP,ASIC,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晶体管逻辑器件、硬件部件或者其任意组合。其可以实现或执行结合本申请公开内容所描述的各种示例性的逻辑方框,模块和电路。所述处理器也可以是实现计算功能的组合,例如包含一个或多个微处理器组合,DSP和微处理器的组合等等。通讯模块302可以是收发器、收发电路或通信接口等。存储模块303可以是存储器。
当处理模块301为处理器,通信模块302为收发器,存储模块303为存储器时,本申请实施例所涉及的网络管理设备可以为图10所示的网络管理设备。
参阅图10所示,该网络管理设备10包括:处理器1001、收发器1002、存储器1003以及总线1004。其中,收发器1002、处理器1001以及存储器1003通过总线1004相互连接;总线1004可以是PCI总线或EISA总线等。所述总线可以分为地址总线、数据总线、控制总线等。为便于表示,图10中仅用一条粗线表示,但并不表示仅有一根总线或一种类型的 总线。
结合本申请公开内容所描述的方法或者算法的步骤可以硬件的方式来实现,也可以是由处理器执行软件指令的方式来实现。软件指令可以由相应的软件模块组成,软件模块可以被存放于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闪存、只读存储器(Read Only Memory,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rasable Programmable ROM,EPROM)、电可擦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 EPROM,EEPROM)、寄存器、硬盘、移动硬盘、只读光盘(CD-ROM)或者本领域熟知的任何其它形式的存储介质中。一种示例性的存储介质耦合至处理器,从而使处理器能够从该存储介质读取信息,且可向该存储介质写入信息。当然,存储介质也可以是处理器的组成部分。处理器和存储介质可以位于ASIC中。另外,该ASIC可以位于核心网接口设备中。当然,处理器和存储介质也可以作为分立组件存在于核心网接口设备中。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可以意识到,在上述一个或多个示例中,本申请所描述的功能可以用硬件、软件、固件或它们的任意组合来实现。当使用软件实现时,可以将这些功能存储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中或者作为计算机可读介质上的一个或多个指令或代码进行传输。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计算机存储介质和通信介质,其中通信介质包括便于从一个地方向另一个地方传送计算机程序的任何介质。存储介质可以是通用或专用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凡在本申请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之上,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括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21)

  1. 一种生成波长路由网络拓扑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网元接收第二网元发送的波长信息的集合,每个波长信息包括波长经过的跨段计数、所述第二网元的发送端口以及波长的标识;
    所述第一网元确定每个波长的标识对应的波长是否经过所述第一网元;
    对于所述每个波长信息,若确定该波长信息对应的波长经过所述第一网元,则所述第一网元更新该波长的跨段计数;
    所述第一网元向未接收到该波长信息的端口对应的下一网元发送更新后的该波长信息,所述更新后的该波长信息包括更新后的跨段计数、所述第一网元的发送端口以及所述波长的标识,并向网络管理设备发送所述更新后的跨段计数、所述第二网元的发送端口、所述第一网元接收到该波长的接收端口以及所述波长的标识,以便网络管理设备根据接收到的各个网元的更新后的所述波长信息以及波长的接收端口获取所述波长的路由网络拓扑。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网元确定每个波长的标识对应的波长是否经过所述第一网元包括:
    所述第一网元确定经过所述第一网元的波长的集合;
    所述第一网元根据所述波长的集合以及所述波长信息的集合的交集确定所述波长信息的集合中所述每个波长的标识对应的波长是否经过所述第一网元。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所述第一网元确定所述波长信息的集合中的任一波长信息对应的波长不经过所述第一网元,则所述第一网元将所述任一波长信息丢弃。
  4. 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网元更新该波长的跨段计数包括:
    所述第一网元将该波长的跨段计数累加预设值。
  5. 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网元保存所述更新后的跨段计数、所述第二网元的发送端口、 所述第一网元接收到该波长的接收端口以及所述波长的标识。
  6. 一种生成光波长路由网络拓扑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网络管理设备接收至少一个网元发送的同一波长的波长信息,所述波长信息包括所述波长经过的跨段计数、网元的发送端口、网元的接收端口以及所述波长的标识;
    所述网络管理设备根据所述至少一个网元发送的同一波长的波长信息生成所述同一波长的路由网络拓扑。
  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管理设备根据所述至少一个网元发送的同一波长的波长信息生成所述同一波长的路由网络拓扑包括:
    所述网络管理设备根据所述至少一个网元发送的波长信息中的同一波长的标识对应的网元的发送端口和网元的接收端口,按照所述同一波长的标识对应的跨段计数顺次连接,得到所述同一波长的路由网络拓扑。
  8. 一种第一网元,其特征在于,包括:
    光监控通信单元,用于接收第二网元发送的波长信息的集合,每个波长信息包括波长经过的跨段计数、所述第二网元的发送端口以及波长的标识;
    波长监控单元,用于确定每个波长的标识对应的波长是否经过所述第一网元;
    更新单元,用于对于所述每个波长信息,若确定该波长信息对应的波长经过所述第一网元,则更新该波长的跨段计数;
    发送单元,用于向未接收到该波长信息的端口对应的下一网元发送更新后的该波长信息,所述更新后的该波长信息包括更新后的跨段计数、所述第一网元的发送端口以及所述波长的标识,并向网络管理设备发送所述更新后的跨段计数、所述第二网元的发送端口、所述第一网元接收到该波长的接收端口以及所述波长的标识,以便网络管理设备根据接收到的各个网元的更新后的所述波长信息以及波长的接收端口获取所述波长的路由网络拓扑。
  9.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第一网元,其特征在于,所述波长监控单元用于:
    确定经过所述第一网元的波长的集合;
    根据所述波长的集合以及所述波长信息的集合的交集确定所述波长信息的集合中所述每个波长的标识对应的波长是否经过所述第一网元。
  10. 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第一网元,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丢弃单元,用于:
    若确定所述波长信息的集合中的任一波长信息对应的波长不经过所述第一网元,则将所述任一波长信息丢弃。
  11. 根据权利要求8-10任一项所述的第一网元,其特征在于,所述更新单元用于:
    将该波长的跨段计数累加预设值。
  12. 根据权利要求8-10任一项所述的第一网元,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保存单元,用于:
    保存所述更新后的跨段计数、所述第二网元的发送端口、所述第一网元接收到该波长的接收端口以及所述波长的标识。
  13. 一种网络管理设备,且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至少一个网元发送的同一波长的波长信息,所述波长信息包括所述波长经过的跨段计数、网元的发送端口、网元的接收端口以及所述波长的标识;
    处理单元,用于根据所述至少一个网元发送的同一波长的波长信息生成所述同一波长的路由网络拓扑。
  14. 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网络管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单元用于:
    根据所述至少一个网元发送的波长信息中的同一波长的标识对应的网元的发送端口和网元的接收端口,按照所述同一波长的标识对应的跨段计数顺次连接,得到所述同一波长的路由网络拓扑。
  15. 一种第一网元,其特征在于,包括:
    收发器,用于接收第二网元发送的波长信息的集合,每个波长信息包括波长经过的跨段计数、所述第二网元的发送端口以及波长的标识;
    处理器,用于确定每个波长的标识对应的波长是否经过所述第一网元;
    所述处理器还用于,对于所述每个波长信息,若确定该波长信息对应 的波长经过所述第一网元,则更新该波长的跨段计数;
    所述收发器还用于,向未接收到该波长信息的端口对应的下一网元发送更新后的该波长信息,所述更新后的该波长信息包括更新后的跨段计数、所述第一网元的发送端口以及所述波长的标识,并向网络管理设备发送所述更新后的跨段计数、所述第二网元的发送端口、所述第一网元接收到该波长的接收端口以及所述波长的标识,以便网络管理设备根据接收到的各个网元的更新后的所述波长信息以及波长的接收端口获取所述波长的路由网络拓扑。
  16. 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第一网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用于:
    确定经过所述第一网元的波长的集合;
    根据所述波长的集合以及所述波长信息的集合的交集确定所述波长信息的集合中所述每个波长的标识对应的波长是否经过所述第一网元。
  17. 根据权利要求15或16所述的第一网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还用于:
    若确定所述波长信息的集合中的任一波长信息对应的波长不经过所述第一网元,则将所述任一波长信息丢弃。
  18. 根据权利要求15-17所述的第一网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用于:
    将该波长的跨段计数累加预设值。
  19. 根据权利要求15-17所述的第一网元,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存储器,用于:
    保存所述更新后的跨段计数、所述第二网元的发送端口、所述第一网元接收到该波长的接收端口以及所述波长的标识。
  20. 一种网络管理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收发器,用于接收至少一个网元发送的同一波长的波长信息,所述波长信息包括所述波长经过的跨段计数、网元的发送端口、网元的接收端口以及所述波长的标识;
    处理器,用于根据所述至少一个网元发送的同一波长的波长信息生成所述同一波长的路由网络拓扑。
  21. 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网络管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用于:
    根据所述至少一个网元发送的波长信息中的同一波长的标识对应的网元的发送端口和网元的接收端口,按照所述同一波长的标识对应的跨段计数顺次连接,得到所述同一波长的路由网络拓扑。
CN201680082144.3A 2016-12-30 2016-12-30 一种生成波长路由网络拓扑方法和装置 Active CN10870223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16/113893 WO2018120194A1 (zh) 2016-12-30 2016-12-30 一种生成波长路由网络拓扑方法和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702233A true CN108702233A (zh) 2018-10-23
CN108702233B CN108702233B (zh) 2020-04-21

Family

ID=627067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80082144.3A Active CN108702233B (zh) 2016-12-30 2016-12-30 一种生成波长路由网络拓扑方法和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8702233B (zh)
WO (1) WO2018120194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396299A (zh) * 2021-05-07 2022-11-2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域间栓提供、获取方法、装置、网管设备及跨域管理设备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27248A (zh) * 2008-01-29 2008-07-2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业务路径建立方法
CN101286931A (zh) * 2008-05-27 2008-10-15 华中科技大学 光网络自动发现方法和基于其的光链路建立方法
CN101400005A (zh) * 2007-09-30 2009-04-0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节点信息发布方法、系统和装置
CN101459469A (zh) * 2007-12-14 2009-06-1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网元设备的光层业务调度方法及网管控制系统
CN101771490A (zh) * 2008-12-31 2010-07-0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获取波长连接关系信息的方法、系统及节点
CN102075428A (zh) * 2011-01-20 2011-05-25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联合路由设置方法和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384972B (zh) * 2012-12-17 2016-11-1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电中继在电网元时信令建立的方法及光网元、电网元
CN103036812B (zh) * 2012-12-20 2016-02-03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波长资源预留方法及光网络节点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00005A (zh) * 2007-09-30 2009-04-0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节点信息发布方法、系统和装置
CN101459469A (zh) * 2007-12-14 2009-06-1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网元设备的光层业务调度方法及网管控制系统
CN101227248A (zh) * 2008-01-29 2008-07-2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业务路径建立方法
CN101286931A (zh) * 2008-05-27 2008-10-15 华中科技大学 光网络自动发现方法和基于其的光链路建立方法
CN101771490A (zh) * 2008-12-31 2010-07-0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获取波长连接关系信息的方法、系统及节点
CN102075428A (zh) * 2011-01-20 2011-05-25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联合路由设置方法和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396299A (zh) * 2021-05-07 2022-11-2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域间栓提供、获取方法、装置、网管设备及跨域管理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702233B (zh) 2020-04-21
WO2018120194A1 (zh) 2018-07-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438983B (zh) 确定软件定义网络,存储和计算的物理和虚拟资源的编译器和方法
JP5651756B2 (ja) ネットワークトポロジー要求を物理ネットワークにマッピングする方法及び通信システム
US10033623B2 (en) Multithreaded system and method for establishing network connections
CN109905251B (zh) 网络管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EP3682597B1 (en) Modeling access networks as trees in software-defined network controllers
CN107800623B (zh) 异构网络通信方法和系统以及sdn控制器
CN107733795B (zh) 以太网虚拟私有网络evpn与公网互通方法及其装置
US9743367B2 (en) Link layer discovery protocol (LLDP) on multiple nodes of a distributed fabric
US20170104668A1 (en) Network service computation system
US11444840B2 (en) Virtualized networking application and infrastructure
Gravalos et al. Efficient network planning for internet of things with QoS constraints
CN113347059B (zh) 基于固定探针位置的带内网络遥测最优探测路径规划方法
US10630533B2 (en) Distributed network query using walker agents
Ma et al. Delay constrained relay node placement in wireless sensor networks: A subtree-and-mergence-based approach
CN103001880A (zh) 基于非标准ospf路由协议的流量牵引方法及设备
CN108702233A (zh) 一种生成波长路由网络拓扑方法和装置
EP2852178A1 (en) Method an apparatus for scaling traffic engineering routing in a network
TW201803314A (zh) 伺服器、開關、通信系統、通信方法及記錄媒體
WO2022088685A1 (zh) 一种语义名称获取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US10924382B1 (en) Rapid and verifiable network configuration repair
KR100523903B1 (ko) 동적 워터마크를 이용한 파장 분할 다중화 방식네트워크의 재구성 방법
Li et al. Inter-domain resource optimization method of software-defined multi-domain optical network
JP5782393B2 (ja) ネットワークリソース分散管理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Rivera et al. Dynamically creating custom SDN high-speed network paths for big data science flows
CN108768863B (zh) 一种传输网络路由分析方法和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902

Address after: 510670 Room 518, 91 Kefeng Road, Huangpu District, Guangzhou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Guangzhou Fangwei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129 Bantian HUAWEI headquarters office building, Longgang District, Guangdong, Shenzhen

Patentee before: HUAWEI TECHNOLOGIES Co.,Ltd.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902

Address after: Room A02, Room 1906, No. 7 Shuangshan Avenue, Nansha District, Guangzhou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510000

Patentee after: Guangdong Lampang New Energy Co.,Ltd.

Address before: 510670 Room 518, 91 Kefeng Road, Huangpu District, Guangzhou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Guangzhou Fangwei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918

Address after: 201100 1st floor, building 1, 1755 Hongmei South Road, Minhang District, Shanghai

Patentee after: Shanghai Nanbang Hua New Energy Co.,Ltd.

Address before: Room A02, Room 1906, No. 7 Shuangshan Avenue, Nansha District, Guangzhou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510000

Patentee before: Guangdong Lampang New Energy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40205

Address after: 201800 Two Five Floors of 333 Huangqing Road, Jiading District, Shanghai

Patentee after: SHANGHAI PENGBANG INDUSTRIAL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Address before: 201100 1st floor, building 1, 1755 Hongmei South Road, Minhang District, Shanghai

Patentee before: Shanghai Nanbang Hua New Energy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