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700403A - 信息处理装置、信息处理方法及程序 - Google Patents
信息处理装置、信息处理方法及程序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8700403A CN108700403A CN201680082669.7A CN201680082669A CN108700403A CN 108700403 A CN108700403 A CN 108700403A CN 201680082669 A CN201680082669 A CN 201680082669A CN 108700403 A CN108700403 A CN 108700403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easurement
- image pickup
- subject
- processing
- pickup scop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5/00—Special procedure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Apparatus therefor
-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B—MEASURING LENGTH, THICKNESS OR SIMILAR LINEAR DIMENSIONS; MEASURING ANGLES; MEASURING AREAS; MEASURING IRREGULARITIES OF SURFACES OR CONTOURS
- G01B11/00—Measuring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optical techniques
- G01B11/26—Measuring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optical techniques for measuring angles or tapers; for testing the alignment of axes
-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B—MEASURING LENGTH, THICKNESS OR SIMILAR LINEAR DIMENSIONS; MEASURING ANGLES; MEASURING AREAS; MEASURING IRREGULARITIES OF SURFACES OR CONTOURS
- G01B11/00—Measuring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optical techniques
- G01B11/02—Measuring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optical techniques for measuring length, width or thickness
- G01B11/026—Measuring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optical techniques for measuring length, width or thickness by measuring distance between sensor and object
-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S—RADIO DIRECTION-FINDING; RADIO NAVIGATION; DETERMINING DISTANCE OR VELOCITY BY USE OF RADIO WAVES; LOCATING OR PRESENCE-DETECTING BY USE OF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RADIO WAVES; ANALOGOUS ARRANGEMENTS USING OTHER WAVES
- G01S17/00—Systems using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electromagnetic waves other than radio waves, e.g. lidar systems
- G01S17/02—Systems using the reflection of electromagnetic waves other than radio waves
- G01S17/06—Systems determining position data of a target
- G01S17/08—Systems determining position data of a target for measuring distance only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3/00—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 G02B13/06—Panoramic objectives; So-called "sky lenses" including panoramic objectives having reflecting surfaces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3/00—Viewfinders; Focusing aids for cameras; Means for focusing for cameras; Autofocus systems for cameras
- G03B13/18—Focusing aids
- G03B13/20—Rangefinders coupled with focusing arrangements, e.g. adjustment of rangefinder automatically focusing camera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37/00—Panoramic or wide-screen photography; Photographing extended surfaces, e.g. for surveying; Photographing internal surfaces, e.g. of pipe
- G03B37/02—Panoramic or wide-screen photography; Photographing extended surfaces, e.g. for surveying; Photographing internal surfaces, e.g. of pipe with scanning movement of lens or camera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T—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 G06T7/00—Image analysis
- G06T7/20—Analysis of motion
- G06T7/246—Analysis of motion using feature-based methods, e.g. the tracking of corners or segment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T—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 G06T7/00—Image analysis
- G06T7/70—Determining position or orientation of objects or cameras
- G06T7/73—Determining position or orientation of objects or cameras using feature-based method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Computer Vision & Pattern Recognition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Remote Sensing (AREA)
- Radar, Positioning & Navigation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tudio Devices (AREA)
- Length Measuring Devices By Optical Means (AREA)
- Stereoscopic And Panoramic Photograph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信息处理装置、信息处理方法及程序,该信息处理装置包含:获取部,朝向对被摄体的全景摄像中的成为摄像对象的多个摄像范围中的特定摄像范围内的被摄体,射出具有定向性的光即定向性光,并接收定向性光的反射光,由此执行使测量部测量至被摄体为止的距离的测量处理时,获取表示利用测量部的测量是否成功的测量成功与否信息;及执行部,由获取部获取的测量成功与否信息表示利用测量部的测量成功时,执行抑制将多个摄像范围内的被摄体作为对象的利用测量部的测量的测量抑制处理。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公开的技术涉及一种信息处理装置、信息处理方法及程序。
背景技术
在日本特开2013-92456号公报、日本特开2012-185053号公报及日本特开2000-99740号公报中,公开有对被摄体进行全景摄像的装置。另外,在本说明书中,所谓全景摄像是指,例如对于沿铅锤方向或者水平方向等特定方向连续的多个摄像范围的每一个,对摄像范围中所包含的被摄体进行拍摄,并将拍摄而得到的多个摄像图像进行拼接而生成全景图像的一连串的动作。
然而,已知有除了测距功能之外,还搭载有进行全景摄像的全景摄像功能的测距装置,所述测距功能是通过对测量对象射出激光束并接收激光束的反射光来对至测量对象的距离进行测量的功能。这种测距装置发挥全景摄像功能及测距功能,并测量至包含在全景摄像所需的摄像范围中的被摄体为止的距离。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然而,上述测距装置中,若以无法接收反射光的角度向被摄体照射激光束,或者被摄体为黑色,或者具有透光性,或者具有光泽,则无法测量至被摄体为止的距离。
于是,为了提高成功测量至被摄体为止的距离的程度,可考虑如下方法:针对1次全景摄像所需的所有摄像的每一次,测量一次至被摄体为止的距离。
根据该方法,与针对1次全景摄像所需的所有摄像中的1次摄像,仅测量1次至被摄体为止的距离的情况相比,能够提高成功测量至被摄体为止的距离的程度。但是,另一方面,针对1次全景摄像所需的所有摄像的每一次,测量至被摄体为止的距离是繁琐的工作。因此,对多个被摄体的每一个实施全景摄像,并且,在各全景摄像中还进行至被摄体为止的距离的测量的情况下,结束整个工作为止需要大量的时间和劳力。
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提供一种与针对1次全景摄像所需的所有摄像的每一次,测量一次至被摄体为止的距离的情况相比,能够抑制不必要的测量的信息处理装置、信息处理方法及程序,所述信息处理装置。
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第1方式所涉及的信息处理装置包含:获取部,朝向对被摄体的全景摄像中的成为摄像对象的多个摄像范围中的特定摄像范围内的被摄体,射出具有定向性的光即定向性光,并接收定向性光的反射光,由此执行使测量部测量至被摄体为止的距离的测量处理时,获取表示利用测量部的测量是否成功的测量成功与否信息;及执行部,由获取部获取的测量成功与否信息表示利用测量部的测量成功时,执行抑制将多个摄像范围内的被摄体作为对象的利用测量部的测量的测量抑制处理。
因此,根据本发明的第1方式所涉及的信息处理装置,与针对1次全景摄像所需的所有摄像的每一次,测量一次至被摄体为止的距离的情况相比,能够抑制不必要的测量。
根据本发明的第1方式所涉及的信息处理装置,本发明的第2方式所涉及的信息处理装置设为如下:测量抑制处理为禁止将多个摄像范围内的被摄体作为对象的利用测量部的测量的测量禁止处理。
因此,根据本发明的第2方式所涉及的信息处理装置,与针对1次全景摄像所需的所有摄像的每一次,测量一次至被摄体为止的距离的情况相比,能够禁止不必要的测量。
根据本发明的第2方式所涉及的信息处理装置,本发明的第3方式所涉及的信息处理装置设为如下:测量处理为在接收到使测量部开始进行至被摄体为止的距离的测量的测量开始命令的情况下执行的处理,测量禁止处理为通过使测量开始命令无效来禁止将多个摄像范围内的被摄体作为对象的利用测量部的测量的处理。
因此,根据本发明的第3方式所涉及的信息处理装置,与未使测量开始命令无效的情况相比,能够以简单的控制禁止不必要的测量。
根据本发明的第1方式至第3方式中的任一方式所涉及的信息处理装置,本发明的第4方式所涉及的信息处理装置设为如下:测量抑制处理为抑制将多个摄像范围中的未实施拍摄的摄像范围内的被摄体作为对象的利用测量部的测量的处理。
因此,根据本发明的第4方式所涉及的信息处理装置,与针对1次全景摄像所需的所有摄像的每一次,测量一次至被摄体为止的距离的情况相比,即使在全景摄像的中途也能够抑制不必要的测量。
根据本发明的第1方式至第4方式中的任一方式所涉及的信息处理装置,本发明的第5方式所涉及的信息处理装置设为如下:由获取部获取的测量成功与否信息表示利用测量部的测量成功,并且,对多个摄像范围的摄像结束时,执行部执行测量抑制处理。
因此,根据本发明的第5方式所涉及的信息处理装置,与利用测量部的测量成功,并且,尽管相对于多个摄像范围的摄像结束,也在摄像完成的摄像范围内将被摄体作为测量对象而再次执行利用测量部的测量的情况相比,能够抑制不必要的测量。
根据本发明的第1方式至第5方式中的任一方式所涉及的信息处理装置,本发明的第6方式所涉及的信息处理装置设为如下:测量抑制处理为包含使第1显示部显示对抑制将多个摄像范围内的被摄体作为对象的利用测量部的测量进行提示的信息的第1显示处理的处理。
因此,根据本发明的第6方式所涉及的信息处理装置,与未显示对抑制利用测量部的测量进行提示的信息的情况相比,能够抑制再次测量至已进行的全景摄像中所使用的摄像范围内的被摄体为止的距离。
根据本发明的第1方式至第6方式中的任一方式所涉及的信息处理装置,本发明的第7方式所涉及的信息处理装置设为如下:将多个摄像范围中,实施每一次摄像之前指定为摄像的实施对象的摄像范围即指定摄像范围内的被摄体作为对象的摄像结束时,执行部通过使具有动力源且根据由动力源生成的动力变更摄像方向的变更机构动作来进一步执行使指定摄像范围的位置移动到全景摄像中的预定进行下一个摄像的位置的移动处理。
因此,根据本发明的第7方式所涉及的信息处理装置,与将指定摄像范围的位置手动移动到全景摄像所需的预定进行下一个摄像的位置的情况相比,能够不费功夫地使指定摄像范围的位置移动到全景摄像中的预定进行下一个摄像的位置。
根据本发明的第1方式至第7方式中的任一方式所涉及的信息处理装置,本发明的第8方式所涉及的信息处理装置设为如下:执行部进一步执行生成处理,所述生成处理是生成拼接将拍摄多个摄像范围的每一个所包含的被摄体而得到的多个摄像图像的每一个进行投影变换而得到的各图像而成的全景图像的处理。
因此,根据本发明的第8方式所涉及的信息处理装置,与拼接未经投影变换的图像而生成全景图像的情况相比,能够生成高精度的全景图像。
根据本发明的第8方式所涉及的信息处理装置,本发明的第9方式所涉及的信息处理装置设为如下:当在拍摄多个摄像范围中的相邻的摄像范围即相邻摄像范围中的先实施拍摄的一个摄像范围内的被摄体而得到的第1摄像图像中包含规定多边形的顶点的至少4个以上的像素即多顶点像素,且在拍摄相邻摄像范围中的另一个摄像范围内的被摄体而得到的第2摄像图像中包含与多顶点像素对应的像素即对应像素时,全景图像为包含第1投影变换后图像和第2投影变换后图像的图像,所述第1投影变换后图像为根据多顶点像素将第1摄像图像进行投影变换而得到的图像,所述第2投影变换后图像为根据对应像素将第2摄像图像进行投影变换而得到的图像。
因此,根据本发明的第9方式所涉及的信息处理装置,与针对拍摄全景摄像中的成为摄像对象的多个摄像范围的每一个所包含的各被摄体而得到的所有静态图像的每一个,搜索规定多边形的顶点的4个以上的像素的情况相比,能够不费功夫地生成包含投影变换后图像的全景图像。
根据本发明的第9方式所涉及的信息处理装置,本发明的第10方式所涉及的信息处理装置设为如下:在另一个摄像范围包含多边形的顶点的情况下,执行部进一步执行第2显示处理,所述第2显示处理是使第2显示部显示表示开始另一个摄像范围内的被摄体的摄像的定时的摄像开始定时信息的处理。
因此,根据本发明的第10方式所涉及的信息处理装置,与未显示摄像开始定时信息的情况相比,能够使用户轻松地识别能够获取有助于高精度的投影变换的摄像图像的摄像的定时。
根据本发明的第1方式至第10方式中的任一方式所涉及的信息处理装置,本发明的第11方式所涉及的信息处理装置设为如下:执行部进一步进行导出处理,所述导出处理根据通过执行测量处理而得到的至被摄体为止的距离、和在通过进行全景摄像而得到的全景图像内被指定的多个像素的间隔,导出与间隔对应的实际空间区域的尺寸。
因此,根据本发明的第11方式所涉及的信息处理装置,与针对1次全景摄像所需的所有摄像的每一次,测量一次至被摄体为止的距离的情况相比,能够不费功夫地导出经由全景图像被指定的实际空间区域的尺寸。
本发明的第12方式所涉及的信息处理方法包含如下:朝向对被摄体的全景摄像中的成为摄像对象的多个摄像范围中的特定摄像范围内的被摄体,射出具有定向性的光即定向性光,并接收定向性光的反射光,由此执行使测量部测量至被摄体为止的距离的测量处理时,获取表示利用测量部的测量是否成功的测量成功与否信息,并所获取的测量成功与否信息表示利用测量部的测量成功时,执行抑制将多个摄像范围内的被摄体作为对象的利用测量部的测量的测量抑制处理。
因此,根据本发明的第12方式所涉及的信息处理方法,与针对1次全景摄像所需的所有摄像的每一次,测量一次至被摄体为止的距离的情况相比,能够抑制不必要的测量。
本发明的第13方式所涉及的程序设为用于使计算机执行如下处理,该处理包含:朝向对被摄体的全景摄像中的成为摄像对象的多个摄像范围中的特定摄像范围内的被摄体,射出具有定向性的光即定向性光,并接收定向性光的反射光,由此执行使测量部测量至被摄体为止的距离的测量处理时,获取表示利用测量部的测量是否成功的测量成功与否信息,并所获取的测量成功与否信息表示利用测量部的测量成功时,执行抑制将多个摄像范围内的被摄体作为对象的利用测量部的测量的测量抑制处理。
因此,根据本发明的第13方式所涉及的信息处理装置,与针对1次全景摄像所需的所有摄像的每一次,测量一次至被摄体为止的距离的情况相比,能够抑制不必要的测量。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与针对1次全景摄像所需的所有摄像的每一次,测量一次至被摄体为止的距离的情况相比,可获得能够抑制不必要的测量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第1~第3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测距装置的外观的一例的正视图。
图2是表示将第1及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测距装置中所包含的摄像装置的摄像范围的位置变更为正视下方的方式的一例的侧视形式图。
图3是表示将第1及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测距装置中所包含的摄像装置的摄像范围的位置变更为正视上方的方式的一例的侧视形式图。
图4是表示使第1及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测距装置中所包含的测距装置主体向正视左右方向旋转的方式的一例的俯视形式图。
图5是表示第1及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测距装置的硬件构成的一例的框图。
图6是表示使用第1~第3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测距装置进行的测量序列的一例的时序图。
图7是表示使用第1~第3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测距装置进行1次测量时所需要的激光触发、发光信号、受光信号及计数信号的一例的时序图。
图8是表示在使用第1第~3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测距装置进行的测量序列中所得到的测量值的直方图(将至被摄体为止的距离(测量值)设为横轴、将测量次数设为纵轴时的直方图)的一例的曲线图。
图9是表示第1及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测距装置所包含的主控制部的硬件构成的一例的框图。
图10是表示第1及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CPU的主要部分功能的一例的框图。
图11是供于说明测量被指定的区域的尺寸(长度)的方法的说明图。
图12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全景摄像测量处理的流程的一例的流程图。
图13是图12所示的流程图的延续。
图14是图12所示的流程图的延续。
图15是图14所示的流程图的延续。
图16是表示全景摄像中的成为第一摄像对象的摄像范围及容许范围的一例的概念图。
图17是表示全景摄像中的成为第二个摄像对象的摄像范围及容许范围的一例的概念图。
图18是表示全景摄像中的成为第三个摄像对象的摄像范围及容许范围的一例的概念图。
图19是表示显示有显示图16中所示的摄像范围内的被摄体的实时取景图像及摄像测量开始消息的画面的一例的概略画面图。
图20是表示显示有显示图16中所示的摄像范围内的被摄体的实时取景图像及测量失败消息的画面的一例的概略画面图。
图21是表示第1及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尺寸导出处理的流程的一例的流程图。
图22是表示包含通过执行第1及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尺寸导出处理而显示于显示部中的全景图像的画面的一例的概略画面图。
图23是表示包含通过执行第1及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尺寸导出处理而显示于显示部中的全景图像及像素指定引导消息的画面的一例的概略画面图。
图24是表示包含通过执行第1及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尺寸导出处理而显示于显示部中的全景图像及像素指定引导消息、以及按照像素指定引导消息指定的2个像素的画面的一例的概略画面图。
图25是表示通过执行第1及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尺寸导出处理而导出的实际空间上的区域的长度重叠显示于全景图像中的状态的画面的一例的概略画面图。
图26表示在通过执行第1及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尺寸导出处理而实际空间上的区域的长度重叠显示于全景图像中的状态下进一步指定有2个像素的情况的画面的一例的概略画面图。
图27是表示通过执行第1及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尺寸导出处理而实际空间上的2个区域的每一个的长度重叠显示于全景图像中的状态的画面的一例的概略画面图。
图28是表示执行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全景摄像测量处理中所使用的容许范围的变形例的概念图。
图29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全景摄像测量处理的流程的一例的流程图。
图30是图29所示的流程图的延续。
图31是图29所示的流程图的延续。
图32是图29~图31所示的流程图的延续。
图33是图32所示的流程图的延续。
图34是表示显示有显示图16中所示的摄像范围内的被摄体的实时取景图像及微小变更引导信息的画面的一例的概略画面图。
图35是表示显示有显示图16中所示的摄像范围内的被摄体的实时取景图像及位置变更引导信息的画面的一例的概略画面图。
图36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全景摄像测量处理的一部分的处理的流程(图33中所示的处理的流程)的变形例的流程图。
图37是表示显示有显示图16中所示的摄像范围内的被摄体的实时取景图像及测量抑制信息的画面的一例的概略画面图。
图38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测距装置的硬件构成的第1变形例的框图。
图39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测距装置的第2变形例的外观的正视图。
图40是表示图39中所示的测距装置的硬件结构的一例的框图。
图41是表示第3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测距装置的硬件构成的一例的框图。
图42是表示包含作为软键而显示于第3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测距装置所包含的智能设备的显示部的各种按钮的画面的一例的画面图。
图43是表示将第1~第3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全景摄像测量程序及尺寸导出程序安装于测距装置的方式的一例的概念图。
图44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测距装置主体的外观的变形例的正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按照附图对本公开的技术所涉及的实施方式的一例进行说明。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方便说明,将从测距装置10A至成为测量对象的被摄体为止的距离也简称为“距离”或“至被摄体为止的距离”。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将相对于被摄体的视场角也简称为“视场角”。并且,本实施方式中,所谓“测距”,是指至被摄体为止的距离的测量。
[第1实施方式]
作为一例,如图1所示,作为本公开的技术所涉及的信息处理装置的一例的测距装置10A具备测距装置主体10A1及变更机构11,并由三脚架13支撑。
测距装置主体10A1具备测距单元12及摄像装置14。另外,本实施方式中,测距单元12及后述测距控制部68(参考图5)为本公开的技术所涉及的测量部的一例。
变更机构11具备纵向旋转机构15及横向旋转机构17,并根据由后述马达21,23生成的动力来变更摄像装置14的摄像方向。在横向旋转机构17的上面重叠配置有纵向旋转机构15。在纵向旋转机构15的上面重叠配置有测距装置主体10A1。横向旋转机构17以装卸自如的方式安装于三脚架13的云台13A的上面。
在横向旋转机构17的俯视中央部,设置有沿测距装置10A的正视上下方向竖立的支柱状的旋转轴17A,纵向旋转机构15安装成经由旋转轴17A相对于横向旋转机构17旋转自如。
在摄像装置14的下面设置有热靴(Hot Shoe)19,在摄像装置14经由热靴19而装卸自如地安装有变更机构11。
摄像装置14具备透镜单元16及摄像装置主体18,透镜单元16安装成相对于摄像装置主体18装卸自如。
在摄像装置主体18的正视左侧面设置有热靴20,测距单元12安装成相对于热靴20装卸自如。
测距装置10A具备使测距单元12射出测距用激光束而进行测距的测距系统功能和使摄像装置14拍摄被摄体而得到摄像图像的摄像系统功能。另外,以下,将摄像图像也简称为“图像”。并且,以下为了方便说明,将在垂直方向上,从测距单元12射出的激光束的光轴L1(参考图5)与透镜单元16的光轴L2(参考图5)为相同高度作为前提而进行说明。
测距装置10A通过启动测距系统功能,原则上按照1次命令进行1次测量序列(参考图6),并通过进行1次测量序列而最终输出1个距离。
测距装置10A具有全景摄像测量模式和尺寸导出模式来作为测距系统功能的动作模式。全景摄像测量模式为与全景摄像一起进行测距的动作模式。尺寸导出模式为根据通过测距装置10A测量出的距离即实测距离,发挥后述尺寸导出功能来导出由用户指定的实际空间区域的尺寸的动作模式。
另外,以下,为了便于说明,举出作为实际空间区域的尺寸,导出实际空间中的两点间的长度的情况的例子并进行说明。并且,以下,为了便于说明,还将“实际空间中的两点间”称为“实际空间上的区域”或者简称为“区域”。
测距装置10A具有静态图像摄像模式及动态图像摄像模式作为摄像系统功能的动作模式。静态图像摄像模式为拍摄静态图像的动作模式,动态图像摄像模式为拍摄动态图像的动作模式。按照用户的命令选择性设定静态图像摄像模式及动态图像摄像模式。
作为一例,如图2及图3所示,纵向旋转机构15通过在测距装置主体10A1安装于纵向旋转机构15的状态下接收由后述马达23(参考图5)生成的动力来使测距装置主体10A1向正视上下方向进行旋转。
作为一例,如图2所示,若使测距装置主体10A1在安装于纵向旋转机构15的状态下通过纵向旋转机构15将测距装置主体10A1的右侧视中央点a1作为中心向逆时针方向进行旋转,则摄像范围的位置被变更为正视下方。在该情况下,基于测距单元12的激光束的射出方向也被变更为正视下方。另外,本实施方式中,所谓摄像范围,是指设为由摄像装置14进行的摄像的对象的实际空间上的范围。
作为一例,如图3所示,若使测距装置主体10A1在安装于纵向旋转机构15的状态下通过纵向旋转机构15将测距装置主体10A1的右侧视中央点a1作为中心向顺时针方向进行旋转,则摄像范围的位置被变更为正视上方。在该情况下,基于测距单元12的激光束的射出方向也被变更为正视上方。
作为一例,如图4所示,纵向旋转机构15的仰视中央部固定于横向旋转机构17的旋转轴17A。旋转轴17A通过传递由后述马达21(参考图5)生成的动力来作为旋转力而进行旋转。因此,横向旋转机构17通过在测距装置主体10A1安装于纵向旋转机构15的状态下接收由后述马达21生成的动力来使测距装置主体10A1向正视左右方向进行旋转。
即,若使测距装置主体10A1在安装于纵向旋转机构15的状态下通过横向旋转机构17将测距装置主体10A1的旋转轴17A作为中心向俯视逆时针方向进行旋转,则摄像范围的位置被变更为正视右方向。在该情况下,基于测距单元12的激光束的射出方向也被变更为正视右方向。
并且,若使测距装置主体10A1在安装于纵向旋转机构15的状态下通过横向旋转机构17将测距装置主体10A1的旋转轴17A作为中心向俯视顺时针方向进行旋转,则摄像范围的位置被变更为正视左方向。在该情况下,基于测距单元12的激光束的射出方向也被变更为正视左方向。
作为一例,如图5所示,测距单元12具备射出部22、受光部24及连接器26。
连接器26能够与热靴20连接,在连接器26与热靴20连接的状态下,测距单元12在摄像装置主体18的控制下动作。
射出部22具有LD(激光二极管;Laser Diode)30、聚光透镜(省略图示)、物镜32及LD驱动器34。
聚光透镜及物镜32沿着从LD30射出的激光束的光轴L1而设置,从LD30侧沿着光轴L1依次配置有聚光透镜及物镜32。
LD30发出作为本公开的技术所涉及的定向性光的一例的测距用激光束。通过LD30发出的激光束为有色激光束,例如若从射出部22在数米左右的范围内,则激光束的照射位置在实际空间上可以被视觉识别,从通过摄像装置14进行拍摄而得到的摄像图像也可以被视觉识别。
聚光透镜对通过LD30发出的激光束进行聚光,并使聚光的激光束通过。物镜32与被摄体对置,对被摄体射出通过了聚光透镜的激光束。
LD驱动器34与连接器26及LD30连接,按照摄像装置主体18的命令驱动LD30而发出激光束。
受光部24具有PD(光电二极管:Photo Diode)36、物镜38及受光信号处理电路40。物镜38配置于PD36的受光面侧,通过射出部22射出的激光束抵达被摄体而反射的激光束即反射激光束入射到物镜38。物镜38使反射激光束通过,并引向PD36的受光面。PD36接收通过了物镜38的反射激光束,并将与受光量相应的模拟印刷信号作为受光信号而输出。
受光信号处理电路40与连接器26及PD36连接,用放大器(省略图示)放大从PD36输入的受光信号,并对放大的受光信号进行A/D(Analog/Digital:模拟/数字)转换。而且,受光信号处理电路40将通过A/D转换而数字化的受光信号输出至摄像装置主体18。
摄像装置14具备卡口42、44。卡口42设置于摄像装置主体18,卡口44设置于透镜单元16。透镜单元16通过卡口42上结合卡口44而能够更换地安装于摄像装置主体18。
透镜单元16具备聚焦透镜50、变焦透镜52、聚焦透镜移动机构53、变焦透镜移动机构54及马达56,57。
来自被摄体的反射光即被摄体光入射到聚焦透镜50。聚焦透镜50使被摄体光通过并引向变焦透镜52。
在聚焦透镜移动机构53上以相对于光轴L2能够滑动的方式安装有聚焦透镜50。并且,聚焦透镜移动机构53上连接有马达57,聚焦透镜移动机构53接收马达57的动力而使聚焦透镜50沿着光轴L2方向滑动。
在变焦透镜移动机构54上以相对于光轴L2能够滑动的方式安装有变焦透镜52。并且,变焦透镜移动机构54上连接有马达56,变焦透镜移动机构54接收马达56的动力而使变焦透镜52沿着光轴L2方向滑动。
马达56、57经由卡口42、44与摄像装置主体18连接,按照来自摄像装置主体18的命令控制驱动。
变更机构11具备纵向旋转机构15、横向旋转机构17、马达21,23及连接器25。作为本公开的技术所涉及的动力源的一例的马达21及马达23与连接器25连接。
连接器25设为能够与热靴19连接。若连接器25与热靴19连接,则马达21,23与摄像装置主体18连接,并根据来自摄像装置主体18的命令来控制驱动。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马达21、23、56、57的一例,适用步进马达。因此,马达21、23、56、57根据来自摄像装置主体18的命令与脉冲电力同步地动作。
摄像装置主体18具备摄像元件60、主控制部62、图像存储器64、图像处理部66、测距控制部68、马达驱动器29、31、72、73、摄像元件驱动器74、图像信号处理电路76及显示控制部78。并且,摄像装置主体18具备触摸面板I/F(接口;Interface)79、接收I/F80及媒体I/F82。
主控制部62、图像存储器64、图像处理部66、测距控制部68、马达驱动器29、31、72、73、摄像元件驱动器74、图像信号处理电路76及显示控制部78与汇流线84连接。并且,触摸面板I/F79、接收I/F80及媒体I/F82也与汇流线84连接。
摄像元件60为CMOS(Complementary Metal Oxide Semicondutor: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型图像传感器,具备滤色器(省略图示)。滤色器包括最有助于得到亮度信号的与G(绿色;Green)相对应的G滤色器、与R(红色;Red)相对应的R滤色器及与B(蓝色;Blue)相对应的B滤色器。摄像元件60具有包含配置成矩阵状的多个摄像像素60A1的摄像像素组60A。各摄像像素60A1分配有滤色器所包含的R滤色器、G滤色器及B滤色器中的任一滤色器,摄像像素组60A通过接收被摄体光而拍摄被摄体。
即,通过了变焦透镜52的被摄体光在摄像元件60的受光面即在摄像面60B成像,与被摄体光的受光量相应的电荷积蓄于摄像像素60A1。摄像元件60将积蓄于各摄像像素60A1的电荷作为表示相当于被摄体光在摄像面60B成像而得到的被摄体像的图像的图像信号而输出。
主控制部62经由汇流线84控制整个测距装置10A。
马达驱动器72经由卡口42、44与马达56连接,按照主控制部62的命令控制马达56。马达驱动器73经由卡口42、44与马达57连接,按照主控制部62的命令控制马达57。
摄像装置14具有视场角变更功能。视场角变更功能为通过移动变焦透镜52而变更视场角的功能,在本实施方式中,视场角变更功能通过变焦透镜52、变焦透镜移动机构54、马达56、马达驱动器72及主控制部62来实现。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例示出基于变焦透镜52的光学式的视场角变更功能,但本公开的技术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为不利用变焦透镜52的电子式的视场角变更功能。
摄像元件驱动器74与摄像元件60连接,在主控制部62的控制下向摄像元件60供给驱动脉冲。按照通过摄像元件驱动器74供给至摄像元件60的驱动脉冲来驱动摄像像素组60A所包含的各摄像像素60A1。
图像信号处理电路76与摄像元件60连接,在主控制部62的控制下从摄像元件60按每个摄像像素60A1读出1帧量的图像信号。图像信号处理电路76对读出的图像信号进行相关双采样处理、自动增益调整及A/D转换等各种处理。图像信号处理电路76将通过对图像信号进行各种处理而数字化的图像信号以确定的帧率(例如,几十帧/秒)按每1帧输出至图像存储器64,所述确定的帧率以从主控制部62供给的时钟信号来规定。图像存储器64暂时保持从图像信号处理电路76输入的图像信号。
马达驱动器29经由热靴19及连接器25与马达21连接,按照主控制部62的命令控制马达21。马达驱动器31经由热靴19及连接器25与马达23连接,按照主控制部62的命令控制马达23。由马达21生成的动力被传递至横向旋转机构17,由马达23生成的动力被传递至纵向旋转机构15。
摄像装置主体18具备作为本公开的技术所涉及的第1显示部及第2显示部的一例的显示部86、触摸面板88、接收设备90及存储卡92。
显示部86与显示控制部78连接,并在显示控制部78的控制下显示各种信息。显示部86例如通过LCD(Liquid Crystal Display:液晶显示器)来实现。
触摸面板88与显示部86的显示画面重叠,并接收用户的手指或者触摸笔等命令体的接触。触摸面板88与触摸面板I/F79连接,将表示被命令体接触的位置的位置信息输出至触摸面板I/F79。触摸面板I/F79按照主控制部62的命令使触摸面板88动作,并将从触摸面板88输入的位置信息输出至主控制部62。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例示出触摸面板88,但并不限于此,也可以适用与测距装置10A连接而使用的鼠标(省略图示)来代替触摸面板88,也可以同时使用触摸面板88及鼠标。
接收设备90具有摄像测量按钮90A、摄像按钮(省略图示)、摄像系统动作模式切换按钮90B、广角命令按钮90C、长焦命令按钮90D、全景摄像测量按钮90E及尺寸导出按钮90F。并且,接收设备90还具有纵向旋转用旋转开关90G及横向旋转用旋转开关90H等,并接收用户的各种命令。接收器件90与接收I/F80连接,接收I/F80将表示通过接收器件90接收的命令的内容的命令内容信号输出至主控制部62。
摄像测量按钮90A为接收摄像及测量的开始命令的按压式按钮。摄像按钮为接收摄像的开始命令的按压式按钮。摄像系统动作模式切换按钮90B为接收在静态图像摄像模式与动态图像摄像模式之间进行切换的命令的按压式按钮。
广角命令按钮90C为接收将视场角设为广角的命令的按压式按钮,在允许的范围内,根据继续进行对广角命令按钮90C的按压的按压时间来确定向广角侧的视场角的变更量。
长焦命令按钮90D为接收将视场角设为长焦的命令的按压式按钮,在允许的范围内,根据继续进行对长焦命令按钮90D的按压的按压时间来确定向长焦侧的视场角的变更量。
全景摄像测量按钮90E为接收后述全景摄像测量处理的开始命令的按压式按钮。尺寸导出按钮90F为接收后述尺寸导出处理的开始命令的按压式按钮。纵向旋转用旋转开关90G为接收使纵向旋转机构15动作并将摄像范围的位置及激光束的照射方向变更为正视上下方向的命令的旋转式开关。横向旋转用旋转开关90H为接收使横向旋转机构17动作并将摄像范围的位置及激光束的照射方向变更为正视左右方向的命令的旋转式开关。
另外,以下,为了便于说明,在无需区分说明纵向旋转用旋转开关90G及横向旋转用旋转开关90H的情况下,不标注符号而称为“旋转开关”。
并且,以下,为了便于说明,在无需区分说明摄像测量按钮90A及摄像按钮的情况下,不标注符号而称为“释放按钮”。并且,以下,为了便于说明,在无需区分说明广角命令按钮90C及长焦命令按钮90D的情况下,不标注符号而称为“视场角命令按钮”。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测距装置10A中,按照通过接收器件90的用户的命令选择性设定手动对焦模式和自动对焦模式。释放按钮接收摄像准备命令状态和摄像命令状态这2个阶段的按压操作。摄像准备命令状态是指例如释放按钮从待机位置按下至中间位置(半按位置)的状态,摄像命令状态是指释放按钮按下至超过中间位置的最终按下位置(全按位置)的状态。另外,以下为了方便说明,将“释放按钮从待机位置按下至半按位置的状态”称为“半按状态”,将“释放按钮从待机位置按下至全按位置的状态”称为“全按状态”。
在自动对焦模式中,通过释放按钮成为半按状态而进行摄像条件的调整,之后,紧接着成为全按状态,则进行正式曝光。即,通过在正式曝光之前释放按钮成为半按状态而启动AE(Automatic Exposure:自动曝光)功能,进行曝光调整之后,启动AF(Auto-Focus:自动聚焦)功能而进行焦点调整,若释放按钮成为全按状态,则进行正式曝光。
在此,正式曝光是指为了得到后述的静态图像文件而进行的曝光。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曝光除了正式曝光以外,还指为了得到后述的实时取景(live view)图像而进行的曝光及为了得到后述的动态图像文件而进行的曝光。以下为了方便说明,无需将这些曝光区分说明时,简称为“曝光”。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主控制部62进行基于AE功能的曝光调整及基于AF功能的焦点调整。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例示出进行曝光调整及焦点调整的情况,但本公开的技术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进行曝光调整或焦点调整。
图像处理部66从图像存储器64以确定的帧率按每1帧获取图像信号,并对获取的图像信号进行伽马校正、亮度色差转换及压缩处理等各种处理。
图像处理部66将进行各种处理而得到的图像信号以确定的帧率按每1帧输出至显示控制部78。并且,图像处理部66根据主控制部62的要求将进行各种处理而得到的图像信号输出至主控制部62。
显示控制部78在主控制部62的控制下将从图像处理部66输入的图像信号以确定的帧率按每1帧输出至显示部86。
显示部86显示图像及文字信息等。显示部86将利用从显示控制部78以确定的帧率输入的图像信号表示的图像作为实时取景图像而显示。实时取景图像为连续拍摄而得到的连续帧图像,也称为实时取景图像。并且,显示部86还显示以单一帧拍摄而得到的单一帧图像即静态图像。另外,显示部86除了实时取景图像以外,还显示播放图像及菜单画面等。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图像处理部66及显示控制部78通过ASIC(A pplication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专用集成电路)来实现,但本公开的技术并不限定于此。例如,图像处理部66及显示控制部78各自也可以通过FPGA(Field-Programmable GateArray:现场可编程门阵列)来实现。并且,图像处理部66也可以通过包含CPU(中央处理装置;Central Proce ssing Unit)、ROM(Read Only Memory:只读存储器)及RAM(RandomAccess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的计算机来实现。并且,显示控制部78也可以通过包含CPU、ROM及RAM的计算机来实现。另外,图像处理部66及显示控制部78各自也可以通过硬件构成及软件构成的组合来实现。
主控制部62在静态图像摄像模式下通过释放按钮接收到静态图像的摄像命令时,通过控制摄像元件驱动器74而使摄像元件60进行1帧量的曝光。主控制部62从图像处理部66获取通过进行1帧量的曝光而得到的图像信号,并对获取的图像信号实施压缩处理而生成确定的静态图像用格式的静态图像文件。另外,在此,确定的静态图像用格式是指例如JPEG(Joint Photographic Experts Group:联合图像专家组)。
主控制部62在动态图像摄像模式下通过释放按钮接收到动态图像的摄像的命令时,以确定的帧率按每1帧获取由图像处理部66作为实时取景图像用而输出至显示控制部78的图像信号。而且,主控制部62对从图像处理部66获取的图像信号实施压缩处理而生成确定的动态图像用格式的动态图像文件。另外,在此,确定的动态图像用格式是指例如MPEG(Moving Picture Experts Group:运动图像专家组)。并且,以下为了方便说明,无需将静态图像文件及动态图像文件区分说明时,称为图像文件。
媒体I/F82与存储卡92连接,在主控制部62的控制下进行对存储卡92的图像文件的记录及读出。另外,由媒体I/F82从存储卡92读出的图像文件通过主控制部62实施拉伸处理并作为播放图像而显示于显示部86。
另外,主控制部62将从测距控制部68输入的距离信息与图像文件建立关联并经由媒体I/F82保存于存储卡92。而且,距离信息从存储卡92经由媒体I/F82通过主控制部62而与图像文件一同被读出,利用读出的距离信息表示的距离与由建立关联的图像文件形成的播放图像一同显示于显示部86。
测距控制部68在主控制部62的控制下控制测距单元12。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测距控制部68通过ASIC来实现,但本公开的技术并不限定于此。例如,测距控制部68也可以通过FPGA来实现。并且,测距控制部68也可以通过包含CPU、ROM及RAM的计算机来实现。另外,测距控制部68也可以通过硬件构成及软件构成的组合来实现。
热靴(hot shoe)20与汇流线84连接,测距控制部68在主控制部62的控制下通过控制LD驱动器34来控制LD30的激光束的发光,并从受光信号处理电路40获取受光信号。测距控制部68基于发出激光束的定时和获取受光信号的定时而导出至被摄体为止的距离,并将表示导出的距离的距离信息输出至主控制部62。
在此,对通过测距控制部68测量至被摄体为止的距离进行更详细的说明。
作为一例,如图6所示,以电压调整期间、实际测量期间及停止期间规定使用测距装置10A进行的1次测量序列。
电压调整期间为调整LD30及PD36的驱动电压的期间。实际测量期间为实际测量至被摄体为止的距离的期间。在实际测量期间,重复几百次使LD30发出激光束并使PD36接收反射激光束的动作,并基于发出激光束的定时和获取受光信号的定时导出至被摄体为止的距离。停止期间为用于使LD30及PD36停止驱动的期间。因此,在1次测量序列中,进行几百次至被摄体为止的距离的测量。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将电压调整期间、实际测量期间及停止期间分别设为几百毫秒。
作为一例,如图7所示,规定测距控制部68提供激光束的发光命令的定时及获取受光信号的定时的计数信号供给至测距控制部68。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主控制部62生成计数信号并供给至测距控制部68,但并不限于此,也可以通过与汇流线84连接的定时计数器等专用电路生成并供给至测距控制部68。
测距控制部68根据计数信号将用于发出激光束的激光触发输出至LD驱动器34。LD驱动器34根据激光触发驱动LD30来发出激光束。
在图7所示的例子中,将激光束的发光时间设为几十纳秒。在该情况下,直至通过射出部22朝向数千米前方的被摄体射出的激光束作为反射激光束而被PD36接收为止的时间成为“数千米×2/光速”≈几微秒。因此,为了测量至数千米前方的被摄体为止的距离,作为一例,如图6所示,作为最低所需时间,需要几微秒的时间。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一例,如图6所示,考虑激光束的往返时间等而将1次测量时间设为几毫秒,但激光束的往返时间根据至被摄体为止的距离而不同,因此可以根据设想的距离将每1次的测量时间设为不同。
测距控制部68基于由1次测量序列中的几百次的测量得到的测量值导出至被摄体为止的距离时,例如分析由几百次的测量得到的测量值的直方图来导出至被摄体为止的距离。
作为一例,如图8所示,在由1次测量序列中的几百次的测量得到的测量值的直方图中,横轴为至被摄体为止的距离,纵轴为测量次数,通过测距控制部68导出与测量次数的最大值相对应的距离作为测距结果。另外,图8所示的直方图仅为一例,也可以使用激光束的往返时间(从发光至受光为止的经过时间)或激光束的往返时间的1/2等而代替至被摄体为止的距离来生成直方图。
作为一例,如图9所示,主控制部62具备作为本公开的技术所涉及的获取部及执行部的一例的CPU100、一次存储部102及二次存储部104。CPU100控制整个测距装置10A。一次存储部102为用作执行各种程序时的工作区等的易失性存储器。作为一次存储部102的一例,可以举出RAM。二次存储部104为预先存储控制测距装置10A的动作的控制程序或各种参数等的非易失性存储器。作为二次存储部104的一例,可以举出EEPROM(Electrically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 Only Memory:电可擦可编程只读存储器)或闪存器。CPU100、一次存储部102及二次存储部104经由汇流线84相互连接。
测距装置10A中,作为一例,如图9所示,二次存储部104存储有全景摄像测量程序105A及尺寸导出程序106A。另外,全景摄像测量程序105A为本公开的技术所涉及的程序的一例。
CPU100从二次存储部104读出全景摄像测量程序105A,并将所读出的全景摄像测量程序105A展开在一次存储部102中。并且,CPU100执行展开在一次存储部102中的全景摄像测量程序105A。
CPU100通过执行全景摄像测量程序105A来作为一例,如图10所示,作为获取部110A及执行部112A而动作。
在将对被摄体的全景摄像中的成为摄像对象的多个摄像范围中的特定摄像范围内的被摄体作为测量对象发挥测距系统功能来执行测量处理的情况下,获取部110A获取测量成功与否信息。在此,所谓测量处理,是指使测距单元12及测距控制部68进行至被摄体为止的距离的测量的处理。并且,所谓测量成功与否信息,是指表示由测距单元12及测距控制部68进行的至被摄体为止的距离的测量是否成功的信息。并且,所谓特定摄像范围,是指通过在进行全景摄像期间发挥测距系统功能来确定为包含成为测量对象的被摄体的摄像范围115的摄像范围115。
另外,第1实施方式中,通过在主控制部62的主导下使变更机构11动作来变更特定摄像范围的位置,但是本公开的技术并不限定于这些,也可以由用户手动变更特定摄像范围的位置。
另外,以下,为了便于说明,还将测距单元12及测距控制部68不标注符号而称为“测量部”。并且,以下,为了便于说明,还将由测量部进行的至被摄体为止的距离的测量简称为“利用测量部的测量”。
在通过获取部110A获取的测量成功与否信息表示利用测量部的测量成功的情况下,执行部112A执行抑制将多个摄像范围内的被摄体作为对象的利用测量部的测量的测量抑制处理。
并且,CPU100从二次存储部104读出尺寸导出程序106A,并将所读出的尺寸导出程序106A在一次存储部102中展开。并且,CPU100执行在一次存储部102中展开的尺寸导出程序106A。
在测距装置10A中具备尺寸导出功能,尺寸导出功能为通过CPU100执行尺寸导出程序106A来实现的功能。
所谓尺寸导出功能是指,作为一例,如图11所示,根据被指定的像素的地址u1,u2以及通过测量部测量出的至被摄体为止的距离L等,导出被摄体所包含的实际空间上的区域的长度LM,或者根据长度LM导出面积的功能。
在此,所谓至被摄体为止的距离L,是指实测距离。另外,以下,为了便于说明,将至被摄体为止的距离L简称为“距离L”。并且,以下,为了便于说明,将被摄体所包含的实际空间上的区域的长度LM简称为“长度LM”。并且,所谓“被指定的像素”是指,例如,与由用户在摄像图像上指定的两点对应的摄像元件60中的像素。
例如,通过下述数式(1)来计算长度LM。数式(1)中,p为摄像元件60所包含的像素间的间距,u1,u2为由用户指定的像素的地址,f0为焦距。
[数式1]
数式(1)为将如下内容作为前提而使用的数式:设为尺寸的导出对象的对象物,在以正视下与聚焦透镜50正对的状态下被拍摄。因此,测距装置10A中,例如,包含设为尺寸的导出对象的对象物的被摄体,不在以正视下与聚焦透镜50正对的状态下被拍摄时,进行投影变换处理。所谓投影变换处理是指,例如,利用仿射变换等公知技术,根据摄像图像中所包含的四边形图像,将进行拍摄而得到的摄像图像变换为相当于正对视图像的图像的处理。所谓正对视图像,是指在正视下与聚焦透镜50正对的状态的图像。并且,经由正对视图像指定摄像元件60中的像素的地址u1,u2,通过数式(1)导出长度LM。
接着,对测距装置10A的本公开的技术所涉及部分的作用进行说明。
首先,参考图12~图15,对在长按全景摄像测量按钮90E的情况下,通过CPU100执行全景摄像测量程序105A而实现的全景摄像测量处理进行说明。
另外,所谓上述“长按”是指,例如,持续打开接收设备90所包含的全景摄像测量按钮90E等按钮规定时间(例如,3秒钟)以上的操作。在此,打开按钮的操作大致分为“长按”和“正常按下”。所谓“正常按下”是指,在小于上述规定时间的范围内打开按钮的操作。
并且,以下,为了便于说明,作为一例,如图16所示,将办公大楼120的外壁面121为全景摄像的被摄体,且为激光束的照射对象作为前提而进行说明。
并且,外壁面121形成为平面状,是本公开的技术所涉及的平面状区域的一例。并且,作为一例,如图16所示,在外壁面121设置有四边形的多个窗122。并且,作为一例,如图16所示,在外壁面121的各窗122的下侧描绘出横长的长方形的模样124,但并不限于此,也可以为附着于外壁面121的污染物或裂纹等。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平面状”不仅包含平面,还包含允许由窗或通风口等而产生的若干凹凸的范围内的平面形状,例如只要是通过肉眼或通过已有的图像分析技术识别为“平面状”的平面或平面形状即可。
并且,以下为了方便说明,将通过测距装置10A向外壁面121照射激光束而测量至外壁面121为止的距离作为前提而进行说明。
并且,以下,为了便于说明,将实时取景图像显示于显示部86的状态作为前提而进行说明。
并且,以下,为了便于说明,作为一例,如图16所示,将如下内容作为前提而进行说明:一边沿正视上下方向通过摄像范围115的正视左右方向的中心的中心线CL向箭头A方向变更摄像范围115的位置一边进行全景摄像。
并且,以下,为了便于说明,作为一例,图16所示,将在沿着中心线CL的范围R1内,从正视上方向下方变更摄像范围115的位置作为前提而进行说明。
另外,范围R1例如在开始执行全景摄像测量处理的前阶段被确定。关于范围R1的确定,例如在能够确定范围R1的动作模式即范围确定模式下实现。若由用户正常按下全景摄像测量按钮90E,则测距装置10A转移至范围确定模式。若测距装置10A转移至范围确定模式,则在完成范围R1的确定为止的期间,引导完成范围R1的确定为止的操作的顺序的画面即引导画面(省略图示)显示于显示部86的局部区域,用户一边看引导画面一边进行所需的操作。
在范围确定模式下,根据由用户进行的旋转开关的操作及经由触摸面板88接收到的命令,设定第一个摄像范围115的位置和最后一个摄像范围115的位置,由此确定范围R1。在此,所谓第一个摄像范围115,是指全景摄像中的成为第一个摄像对象的摄像范围115。并且,所谓最后一个摄像范围115,是指全景摄像中的成为最后一个摄像对象的摄像范围115。
若在范围确定模式下开始上述引导画面的显示,则首先,通过用户操作旋转开关来使变更机构11动作,使摄像范围115的位置到达用户所希望的位置来作为第一个摄像范围115的位置。并且,若在将摄像范围115的位置保持在用户所希望的位置的状态下,通过触摸面板88接收特殊的操作,则将当前的摄像范围115的位置设定为第一个摄像范围115的位置。所谓特殊的操作,例如,可举出对触摸面板88的特定的区域(例如,触摸面板88的中央部)的双击操作。并且,所谓当前的摄像范围115为在实施拍摄之前作为摄像对象指定的摄像范围,且是指在当前时点包含能够通过摄像装置14进行拍摄的被摄体的摄像范围115。
接着,通过由用户操作旋转开关来使变更机构11动作,使摄像范围115的位置到达用户所希望的位置来作为最后一个摄像范围115的位置。并且,若在将摄像范围115的位置保持在用户所希望的位置的状态下,通过触摸面板88接收上述特殊的操作,则将当前的摄像范围115的位置设定为最后一个摄像范围115的位置,上述引导画面的显示结束。
如此,若确定范围R1,则在主控制部62的控制下使变更机构11动作,使摄像范围115的位置返回到第一个摄像范围115的位置,CPU100成为长按全景摄像测量按钮90E的待机状态。若在该状态下长按全景摄像测量按钮90E,则执行图12~图15中所示的全景摄像测量处理。
另外,本第1实施方式中,执行全景摄像测量处理,由此在范围R1内的全景摄像中成为静态图像用摄像对象的摄像范围115为本公开的技术所涉及的指定摄像范围的一例。所谓本公开的技术所涉及的指定摄像范围,是指范围R1内的全景摄像中的成为摄像对象的多个摄像范围115中,在实施各拍摄之前指定为摄像的实施对象的摄像范围115。并且,在此,所谓各摄像是指,例如,通过执行后述步骤260的处理来实施的静态图像用1次摄像。
并且,以下,为了便于说明,作为一例,如图16所示,将第一个摄像范围115称为“摄像范围115A”。并且,以下,为了便于说明,作为一例,如图17所示,将全景摄像中的成为第二个摄像对象的摄像范围115称为“摄像范围115B”。并且,以下,为了便于说明,作为一例,如图18所示,将全景摄像中的成为第三个摄像对象的摄像范围115称为“摄像范围115C”。
而且,以下,为了便于说明,将在拍摄多个摄像范围115中的至少1个摄像范围115内的被摄体而得到的摄像图像中包含能够确定规定四边形的4个顶点的4个像素作为前提而进行说明。
在图12中所示的全景摄像测量处理中,首先,在步骤200中,作为一例,如图19所示,获取部110A使显示部86在实时取景图像的显示区域内开始显示摄像测量开始消息134,之后,转移至步骤202。在此,作为摄像测量开始消息134的一例,可采用“请打开摄像测量按钮。”的消息,但是这仅仅为一例,只要是将开始由摄像装置14进行的摄像及利用测量部的测量的命令提示给用户的消息即可。
并且,图19中所示的例子中,示出可视显示摄像测量开始消息134的情况,但是可以进行利用音频播放装置(省略图示)的音频的输出等可听显示或者利用打印机的印刷品的输出等永久可视显示来代替可视显示,也可以同时使用。
在步骤202中,获取部110A判定摄像测量按钮90A是否被打开。步骤202中,在摄像测量按钮90A未被打开的情况下,判定被否定,并再次进行步骤202的判定。步骤202中,在摄像测量按钮90A被打开的情况下,判定被肯定,并转移至步骤204。
另外,本第1实施方式中,由用户打开摄像测量按钮90A的操作为本公开的技术所涉及的测量开始命令的一例。并且,所谓测量开始命令,是指使测量部开始测量至被摄体为止的距离的命令。
在步骤204中,获取部110A使显示部86结束显示摄像测量开始消息134,之后,转移至步骤206。
在步骤206中,执行部112A判定开始执行全景摄像测量处理之后进行静态图像用摄像的次数是否为0次。关于开始执行全景摄像测量处理之后是否进行了静态图像用摄像,通过是否执行了后述步骤260的处理来判定。
在步骤206中,在开始执行全景摄像测量处理之后进行静态图像用摄像的次数为1次以上的情况下,判定被否定,并转移至步骤238。在步骤206中,在开始执行全景摄像测量处理之后进行静态图像用摄像的次数为0次的情况下,判定被肯定,并转移至步骤208。
在步骤208中,执行部112A将显示摄像范围115内的被摄体的实时取景图像作为对象,搜索作为本公开的技术所涉及的多顶点像素的一例的4个顶点对应像素,之后,转移至步骤210。
所谓本公开的技术所涉及的多顶点像素,是指第1摄像图像中所包含的像素中的规定多边形的顶点的至少4个以上的像素。所谓第1摄像图像,是指拍摄相邻摄像范围中的先实施拍摄的一个摄像范围115内的被摄体而得到的摄像图像。所谓相邻摄像范围,是指多个摄像范围115中的相邻的摄像范围115。另外,在本第1实施方式中,举出4个顶点像素来作为多顶点像素的一例,但是本公开的技术并不限定于这些,若为规定多边形的顶点的至少4个以上的像素,则能够代替。
所谓4个顶点对应像素,是指规定摄像图像内的四边形的4个顶点的4个像素。在图16中所示的例子中,在摄像范围115内的被摄体中包含作为规定四边形的4个顶点的实际空间4个顶点,实际空间4个顶点与4个顶点对应像素对应。在图16中所示的例子中,作为摄像范围115A内的窗122的外框的4个顶点的顶点126A,126B,126C,126D相当于实际空间4个顶点。
另一方面,图19中所示的例子中,示出拍摄摄像范围115A内的被摄体而得到的实时取景图像。在图19中所示的例子中,实时取景图像中所包含的像素中,作为与顶点126A,126B,126C,126D对应的4个像素的像素128A,128B,128C,128D相当于4个顶点对应像素。
在步骤210中,执行部112A判定在显示摄像范围115内的被摄体的实时取景图像中是否存在4个顶点对应像素。
另外,在图19中所示的例子中,在显示摄像范围115A内的被摄体的实时取景图像中存在像素128A,128B,128C,128D来作为4个顶点对应像素。
并且,在图17中所示的例子中,在摄像范围115B内的被摄体中也包含顶点126A,126B,126C,126D来作为实际空间4个顶点。因此,与图19中所示的例子同样地,在显示摄像范围115B内的被摄体的实时取景图像中也存在像素128A,128B,128C,128D来作为4个顶点对应像素。
而且,在图18中所示的例子中,在摄像范围115C内的被摄体中包含顶点126C,126D,126E,126F来作为实际空间4个顶点。因此,在该情况下,在显示摄像范围115C内的被摄体的实时取景图像中存在与顶点126C,126D,126E,126F对应的4个顶点对应像素。
步骤210中,在显示摄像范围115内的被摄体的实时取景图像中存在4个顶点对应像素的情况下,判定被肯定,并转移至步骤218。在步骤210中,在显示摄像范围115内的被摄体的实时取景图像中不存在4个顶点对应像素的情况下,判定被否定,并转移至步骤214。
在步骤214中,执行部112A判定在容许范围内是否存在摄像范围115的未配置区域。
在此,所谓未配置区域,是指在容许范围内尚未配置摄像范围115的区域。并且,所谓容许范围,例如,为在相对于摄像范围115的正视左右方向上放大摄像范围115而得的范围,且是指作为能够进行全景摄像的范围而容许的范围。
在图16中所示的例子中,范围130相当于容许范围。关于范围130,为在相对于摄像范围115A的正视左右方向上,作为一例,以1.5倍放大摄像范围115而得的范围。
在步骤214中,在容许范围内存在未配置区域的情况下,判定被肯定,并转移至步骤216。在步骤214中,在容许范围内不存在未配置区域的情况下,判定被否定。若在步骤214中判定被否定,则执行部112A在一次存储部102的第1存储区域(省略图示)以时间序列存储位置特定信息,之后,转移至步骤220。
在此,所谓位置特定信息,是指确定当前的摄像范围115的位置的信息。位置特定信息例如是根据基于纵向旋转机构15及横向旋转机构17的旋转方向及旋转量而导出。基于纵向旋转机构15的旋转方向及旋转量例如是通过马达23的旋转方向及旋转量而确定,基于横向旋转机构17的旋转方向及旋转量例如是通过马达21的旋转方向及旋转量而确定。
在步骤216中,在将未配置区域作为变更目标的情况下,执行部112A通过使变更机构11动作来在未配置方向上微小变更摄像范围115的位置,之后,转移至步骤208。
在此,所谓未配置方向,是指存在未配置区域的方向。在图16~图18中所示的例子中,范围130内的箭头B方向及箭头C方向相当于未配置方向。
并且,所谓微小变更,是指容许范围内的摄像范围115的位置以规定的变更量变更。规定的变更量是指,例如,以通过在容许范围内变更几十次(例如,20次)摄像范围115的位置而使未配置区域消失的方式导出的1次变更量。另外,在此所说的“几十次”可以是经固定的次数,也可以是能够根据用户的命令变更的次数。
在步骤218中,执行部112A将第1像素特定坐标和位置特定信息在建立有对应关联的状态下以时间序列存储于一次存储部102的第1存储区域中,之后,转移至步骤220。另外,在此,所谓第1像素特定坐标,是指在显示当前的摄像范围115内的被摄体的实时取景图像内的像素中,确定搜索而得到的4个顶点对应像素的位置的坐标。
在步骤220中,执行部112A使测量部通过朝向作为本公开的技术所涉及的特定摄像范围及指定摄像范围的一例的当前的摄像范围115内的被摄体射出激光束来开始测量至被摄体为止的距离,之后,转移至步骤222。
在步骤222中,执行部112A判定利用测量部的测量是否结束。在此,在利用测量部的测量结束的情况下,大致分为距离导出成功状态的情况和距离导出失败状态的情况。所谓距离导出成功状态,是指至被摄体为止的距离的导出成功的状态、即通过受光部24的PD36接收从射出部22射出的激光束的反射光,并通过测距控制部68导出至被摄体为止的距离的状态。所谓距离导出失败状态,是指因通过受光部24的PD36未接收到从射出部22射出的激光束的反射光或者通过PD36接收到的受光量未达到规定的受光量而通过测距控制部68未导出至被摄体为止的距离的状态。另外,所谓规定的受光量是指,例如,作为在通过基于实际设备的试验或者计算机模拟等,对导出至被摄体为止的距离有效的受光量而预先获得的受光量。
在步骤222中,在利用测量部的测量未结束的情况下,判定被否定,并再次进行步骤222的判定。在步骤222中,在利用测量部的测量结束的情况下,判定被肯定,并转移至步骤224。
在步骤224中,获取部110A从测距控制部68获取利用测量部的测量结果,之后,转移至步骤226。测量结果大致分为距离导出成功状态的情况下的测量结果和距离导出失败状态的情况下的测量结果。所谓距离导出成功状态的情况下的测量结果,是指实测距离。所谓距离导出失败状态的情况下的测量结果,是指表示利用测量部的测量失败的测量失败信息。另外,通过执行本步骤224的处理而由获取部110A获取的测量结果为本公开的技术所涉及的测量成功与否信息的一例。
在步骤226中,执行部112A利用由获取部110A获取的测量结果来判定利用测量部的测量是否成功。即,在本步骤226中,在由获取部110A获取的测量结果为实测距离的情况下,执行部112A判定为利用测量部的测量成功。并且,在本步骤226中,在由获取部110A获取的测量结果为测量失败信息的情况下,执行部112A判定为利用测量部的测量失败。
在步骤226中,在利用测量部的测量成功的情况下,判定被肯定,并转移至步骤228。在步骤226中,在利用测量部的测量失败的情况下,判定被否定,并转移至步骤232。
在步骤228中,执行部112A打开表示利用测量部的测量成功的测量成功标志,之后,转移至步骤230。
另外,在开始执行全景摄像测量处理之后打开测量成功标志为止的期间在静态图像用摄像中所使用的摄像范围115为本公开的技术所涉及的特定摄像范围的一例。
并且,步骤228的处理为本公开的技术所涉及的测量禁止处理的一例。在此,所谓测量禁止处理,是指禁止将范围R1内所使用的多个摄像范围115内的被摄体作为测量对象的利用测量部的测量的处理。
在步骤230中,执行部112A将作为由获取部110A获取的测量结果的实测距离存储于一次存储部102的第2存储区域(省略图示),之后,转移至图14中所示的步骤260。
在步骤232中,作为一例,如图20所示,执行部112A使显示部86在实时取景图像的显示区域内开始显示表示利用测量部的测量失败的测量失败消息136,之后,转移至步骤234。在此,作为测量失败消息136的一例,示出“测距失败。”的消息,但是这仅仅为一例,只要是能够使用户识别利用测量部的测量失败的消息,则可以是任何消息。
并且,在图20中所示的例子中,示出可视显示测量失败消息136的情况,但是可以进行利用音频播放装置(省略图示)的音频的输出等可听显示或者利用打印机的印刷品的输出等永久可视显示来代替可视显示,也可以同时使用。
在步骤234中,执行部112A判定是否满足作为结束测量失败消息136的显示的条件的显示结束条件。作为显示结束条件的一例,可举出通过触摸面板88接收到双击操作的条件、或者打开接收设备90中所包含的特定的按钮(例如,摄像测量按钮90A)的条件等。
在步骤234中,在不满足显示结束条件的情况下,判定被否定,并再次进行步骤234的判定。在步骤234中,在满足显示结束条件的情况下,判定被肯定,并转移至步骤236。
在步骤236中,执行部112A使显示部86结束测量失败消息136的显示,之后,转移至图14中所示的步骤260。
在步骤238中,执行部112A判定在作为本公开的技术所涉及的第1摄像图像的一例的上一次的静态图像中是否包含4个顶点对应像素。在此,所谓上一次的静态图像是指,显示被摄体的静态图像,该被摄体为多个摄像范围115中,当前的摄像范围115的上一个在静态图像用摄像中所使用的摄像范围115(后述步骤260的处理中的摄像中所使用的摄像范围115)内的被摄体。
在步骤238中,在上一次的静态图像中不包含4个顶点对应像素的情况下,判定被否定,并转移至步骤242。在步骤238中,在上一次的静态图像中包含4个顶点对应像素的情况下,判定被肯定,并转移至步骤240。
在步骤240中,执行部112A判定与上一次的静态图像中所包含的4个顶点像素对应的4个像素(本公开的技术所涉及的对应像素的一例)是否存在于重叠区域。在此,所谓重叠区域,是指显示当前的摄像范围115内的被摄体的实时取景图像中,与上一次的静态图像重叠的区域。另外,显示当前的摄像范围115内的被摄体的实时取景图像为本公开的技术所涉及的第2摄像图像的一例。所谓本公开的技术所涉及的第2摄像图像,是指拍摄上述相邻摄像范围中的另一个摄像范围115内的被摄体而得到的摄像图像。
在图17中所示的例子中,示出摄像范围115A与摄像范围115B重叠而得的范围132A(图17中所示的阴影区域)。在图17中所示的例子中,在范围132A内,包含摄像范围115A内的被摄体中的顶点126A,126B,126C,126D来作为实际空间4个顶点。因此,在该情况下,在显示摄像范围115B内的被摄体的实时取景图像中,存在与顶点126A,126B,126C,126D对应的4个像素。
在显示摄像范围115B内的被摄体的实时取景图像中,与图17中所示的顶点126A,126B,126C,126D对应的4个像素为本公开的技术所涉及的对应像素的一例。所谓对应像素是指,例如,在显示图17中所示的摄像范围115B内的被摄体的实时取景图像中所包含的像素中,与显示摄像范围115A内的被摄体的静态图像中所包含的4个顶点对应像素(本公开的技术所涉及的第1多顶点像素的一例)对应的4个像素。
并且,在图17中所示的例子中,摄像范围115A及摄像范围115B为本公开的技术所涉及的相邻摄像范围的一例。在图17中所示的例子中,摄像范围115A为本公开的技术所涉及的“相邻摄像范围中的先实施拍摄的一个摄像范围”的一例。摄像范围115B为本公开的技术所涉及的“相邻摄像范围中的另一个摄像范围”的一例。
在此,作为一例,如图19所示,显示摄像范围115A内的被摄体的实时取景图像中所包含的像素128A,128B、128C,128D为与顶点126A,126B,126C,126D对应的像素。像素128A,128B、128C,128D也包含于通过执行后述步骤260的处理来拍摄摄像范围115A内的被摄体而得到的静态图像中。在该情况下,在图17中所示的范围132A内包含顶点126A,126B,126C,126D。因此,关于与像素128A,128B、128C,128D对应的4个像素,作为上述对应像素,也包含于显示摄像范围115B内的被摄体的实时取景图像中。
在图18中所示的例子中,示出摄像范围115B与摄像范围115C重叠而得的范围132B(图18中所示的阴影区域)。在图18中所示的例子中,在范围132B内,包含摄像范围115B内的被摄体中的顶点126C,126D,126E,126F来作为实际空间4个顶点。因此,在该情况下,在显示摄像范围115C内的被摄体的实时取景图像中,存在与顶点126C,126D,126E,126F对应的4个像素。
在显示摄像范围115C内的被摄体的实时取景图像中,与图18中所示的顶点126C,126D,126E,126F对应的4个像素为本公开的技术所涉及的对应像素的一例。并且,在图18中所示的例子中,摄像范围115B及摄像范围115C为本公开的技术所涉及的相邻摄像范围的一例。在图18中所示的例子中,摄像范围115B为本公开的技术所涉及的“相邻摄像范围中的先实施拍摄的一个摄像范围”的一例。摄像范围115C为本公开的技术所涉及的“相邻摄像范围中的另一个摄像范围”的一例。另外,在图8中所示的例子为将在显示摄像范围115A内的被摄体的静态图像内不存在4个顶点对应像素,并且,在显示摄像范围115B内的被摄体的静态图像内存在4个顶点对应像素作为前提的例子。
在显示图18中所示的摄像范围115B内的被摄体的静态图像中,存在与顶点126C,126D,126E,126F对应的4个像素。并且,在该情况下,在图18中所示的范围132B内包含顶点126C,126D,126E,126F。因此,关于与顶点126C,126D,126E,126F对应的4个像素,作为上述对应像素,也包含于显示摄像范围115C内的被摄体的实时取景图像中。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便于说明,例示4个像素来作为多顶点像素,但是本公开的技术并不限定于此,只要是规定多边形的顶点的至少4个以上的像素即可。
在步骤240中,与在上一次的静态图像中所包含的4个顶点对应像素对应的4个像素存在于重叠区域的情况(例如,图17中所示的例子的情况及图18中所示的例子的情况)下,判定被否定,并转移至步骤244。在步骤240中,与上一次的静态图像中所包含的4个顶点对应像素对应的4个像素不存在于重叠区域的情况下,判定被肯定,并转移至步骤242。
在步骤242中,执行部112A判定是否打开测量成功标志。在步骤242中,在打开测量成功标志的情况下,判定被否定,并转移至步骤208。若在步骤242中判定被否定并转移至步骤208,则作为结果,在步骤220的处理中,再次进行利用测量部的测量。在步骤242中,在打开测量成功标志的情况下,判定被肯定,并转移至图13中所示的步骤246。另外,在步骤242中判定被肯定的处理为本公开的技术所涉及的测量禁止处理的一例。
在步骤244中,执行部112A将作为确定包含于重叠区域中的4个像素的位置的坐标的第2像素特定坐标和位置特定信息在建立有对应关联的状态下以时间序列存储于第1存储区域中,之后,转移至步骤246。另外,由通过执行本步骤244而存储于第1存储区域中的第2像素特定坐标确定的位置的4个像素为本公开的技术所涉及的对应像素的一例。并且,以下,为了便于说明,在无需区分说明第1像素特定坐标及第2像素特定坐标的情况下,称为“像素特定坐标”。
在步骤246中,执行部112A判定是否关闭测量成功标志。在步骤246中,在关闭测量成功标志的情况下,判定被肯定,并转移至步骤220。若在步骤246中判定被否定并转移至步骤220,则在步骤220中,再次进行利用测量部的测量。在步骤246中,在打开测量成功标志的情况下,判定被否定,并转移至图14中所示的步骤260。另外,在步骤246中判定被否定的处理为本公开的技术所涉及的测量禁止处理的一例。
在图13中所示的步骤248中,执行部112A执行与步骤208的处理同样的处理,并转移至步骤250。
在步骤250中,执行部112A判定在显示摄像范围115内的被摄体的实时取景图像中是否存在4个顶点对应像素。在步骤250中,在显示摄像范围115内的被摄体的实时取景图像中存在4个顶点对应像素的情况下,判定被肯定,并转移至步骤258。在步骤250中,在显示摄像范围115内的被摄体的实时取景图像中不存在4个顶点对应像素的情况下,判定被否定,并转移至步骤254。
在步骤254中,执行部112A执行与步骤214的处理同样的处理,之后,转移至步骤256。
在步骤256中,执行部112A执行与步骤216的处理同样的处理,之后,转移至步骤248。
在步骤258中,执行部112A执行与步骤218的处理同样的处理,之后,转移至图14中所示的步骤260。
在图14中所示的步骤260中,执行部112A使摄像装置14进行静态图像用摄像,之后,转移至步骤262。
在步骤262中,执行部112A获取通过执行步骤260的处理来进行拍摄而得到的静态图像,并将所获取的静态图像以时间序列存储于一次存储部102的第3存储区域(省略图示)中,之后,转移至步骤264。
在步骤264中,执行部112A将以时间序列存储于第3存储区域中的静态图像中的最新静态图像与存储于第1存储区域中的最新位置特定信息建立对应关联,之后,转移至步骤266。
另外,以下,为了便于说明,将以时间序列存储于第3存储区域中的静态图像中的最新静态图像简称为“最新静态图像”并且,以下,为了便于说明,还将与静态图像建立有对应关联的位置特定信息称为“与静态图像对应的位置特定信息”。
在步骤266中,执行部112A判定通过执行步骤264的处理来与最新静态图像建立有对应关联的位置特定信息与像素特定坐标是否建立有对应关联。在步骤266中,在通过执行步骤264的处理来与最新静态图像建立有对应关联的位置特定信息与像素特定坐标未建立对应关联的情况下,判定被否定,并转移至图15中所示的步骤282。在步骤266中,在通过执行步骤264的处理来与最新静态图像建立有对应关联的位置特定信息与像素特定坐标建立有对应关联的情况下,判定被肯定,并转移至步骤268。另外,以下,为了便于说明,将和与静态图像建立有对应关联的位置特定信息建立有对应关联的像素特定坐标称为“与静态图像对应的像素特定坐标”。
在步骤268中,执行部112A将最新静态图像作为处理对象,并根据与最新静态图像对应的像素特定坐标执行投影变换处理,从第3存储区域中除去设为处理对象的静态图像之后,转移至步骤270。若在本步骤268中执行投影变换处理,则根据通过像素特定坐标划定的四边形导出作为投影变换用系数的投影变换系数。并且,利用被导出的投影变换系数将最新静态图像变换为相当于上述正对视图像的图像。
另外,以下,为了便于说明,将通过对静态图像执行投影变换处理而得到的相当于正对视图像的图像称为“投影变换后图像”。并且,在投影变换后图像中,与在步骤268中设为处理对象的静态图像对应的位置特定信息还与投影变换后图像建立对应关联。并且,以下,为了便于说明,还将与投影变换后图像建立有对应关联的位置特定信息称为“与投影变换后图像对应的位置特定信息”。并且,以下,为了便于说明,还将执行步骤268的处理而得到的最新投影变换后图像简称为“最新投影变换后图像”。
在步骤270中,执行部112A判定在步骤268中设为处理对象的静态图像以外的静态图像是否残留于第3存储区域中。在步骤270中,在步骤268中设为处理对象的静态图像以外的静态图像未残留于第3存储区域中的情况下,判定被否定,并转移至步骤272。在步骤270中,在步骤268中设为处理对象的静态图像以外的静态图像残留于第3存储区域中的情况下,判定被肯定,并转移至图15中所示的步骤284。
在步骤272中,执行部112A判定全景图像是否存储于一次存储部102的第4存储区域(省略图示)中。另外,在第4存储区域中,在执行了后述步骤278的处理的情况及执行了步骤280的处理的情况下,存储全景图像。
在步骤272中,在第4存储区域中存储有全景图像的情况下,判定被肯定,并转移至步骤280。在步骤272中,在第4存储区域中未存储全景图像的情况下,判定被否定,并转移至步骤274。
在步骤274中,执行部112A判定是否存在多个投影变换后图像。在此,作为存在多个投影变换后图像的图案,可考虑第1图案~第4图案。
所谓第1图案,是指通过已执行后述步骤276的处理而在一次存储部102的第5存储区域(省略图示)中存储有投影变换后图像,并且,存在最新投影变换后图像的图案。所谓第2图案,是指在第5存储区域中存储有投影变换后图像,并存在最新投影变换后图像,且通过执行后述步骤292的处理来获得投影变换后图像的图案。所谓第3图案,是指在第5存储区域中未存储投影变换后图像,但是存在最新投影变换后图像,并且,通过执行后述步骤292的处理来获得投影变换后图像的图案。所谓第4图案,是指不存在最新投影变换后图像,并且,通过执行后述步骤292的处理俩获得多个投影变换后图像的图案。另外,在第5存储区域中存储有投影变换后图像,所述投影变换后图像是在执行后述步骤276的处理的情况下,执行步骤268的处理而得到的。
在步骤274中,在第5存储区域中存储有投影变换后图像的情况下,判定被肯定,并转移至步骤278。在步骤274中,在第5存储区域中未存储投影变换后图像的情况下,判定被否定,并转移至步骤276。
在步骤276中,执行部112A将执行步骤268的处理而得到的最新投影变换后图像存储于第5存储区域中,之后,转移至步骤296。
在步骤278中,执行部112A通过拼接通过执行步骤268及步骤292中的至少一个处理而得到的投影变换后图像及存储于第5存储区域中的投影变换后图像来生成全景图像。并且,执行部112A将所生成的全景图像存储于第4存储区域中,之后,转移至步骤296。另外,步骤278的处理为本公开的技术所涉及的生成处理的一例。
在步骤280中,执行部112A获取存储于第4存储区域中的全景图像。接着,执行部112A通过拼接通过对所获取的全景图像执行步骤268及步骤292中的至少一个处理而得到的投影变换后图像来更新全景图像。并且,执行部112A将所更新的全景图像存储(覆盖保存)于第4存储区域中,之后,转移至步骤296。另外,步骤280的处理为本公开的技术所涉及的生成处理的一例。
在图15中所示的步骤282中,执行部112A判定是否具有投影变换处理的实绩。所谓投影变换处理的实绩,是指在开始执行全景摄像测量处理至当前时点期间对静态图像执行了投影变换处理的事实。关于有无投影变换处理的实绩,根据是否执行了图14中所示的步骤268的处理来判定。
在步骤282中,在没有投影变换处理的实绩的情况下,判定被否定,并转移至图14中所示的步骤296。在步骤282中,在具有投影变换处理的实绩的情况下,判定被肯定,并转移至步骤284。
在步骤284中,执行部112A获取第一个静态图像,之后,转移至步骤286。在此,所谓第一个静态图像,是指存储于第3存储区域中的静态图像中,最先存储的静态图像、即最早的静态图像。另外,以下,为了便于说明,还将通过执行本步骤284的处理而得到的第一个静态图像简称为“第一个静态图像”。
在步骤286中,执行部112A获取与最新投影变换后图像对应的位置特定信息,之后,转移至步骤288。
在步骤288中,执行部112A使用2个位置特定信息导出位置关系信息,之后,转移至步骤290。
在此,所谓位置关系信息,是表示为了获得第一个静态图像而进行的摄像中所使用的摄像范围115与为了获得与最新投影变换后图像对应的静态图像而进行的摄像中所使用的摄像范围115之间的位置关系的信息。位置关系信息为包含摄像范围间距离和摄像范围方向的信息。所谓摄像范围间距离,是指为了获得第一个静态图像而进行的摄像中所使用的摄像范围115与为了获得与最新投影变换后图像对应的静态图像而进行的摄像中所使用的摄像范围115之间的距离。所谓摄像范围方向,是指为了获得第一个静态图像而进行的摄像中所使用的摄像范围115相对于为了获得与最新投影变换后图像对应的静态图像而进行的摄像中所使用的摄像范围115的方向。
在步骤290中,执行部112A根据在步骤288的处理中导出的位置关系信息,将最新投影变换后图像的投影变换系数调整为能够将第一个静态图像变换为投影变换后图像的系数,之后,转移至步骤292。
在步骤292中,执行部112A将第一个静态图像作为处理对象,使用在步骤290的处理中调整的投影变换系数执行投影变换处理,从第3存储区域除去设为处理对象的静态图像之后,转移至步骤294。
在步骤294中,执行部112A判定是否已将存储于第3存储区域中的所有静态图像设为步骤292的投影变换处理的处理对象。在步骤294中,在未将存储于第3存储区域中的所有静态图像设为步骤292的投影变换处理的处理对象的情况下,判定被否定,并转移至步骤284。在步骤294中,在已将存储于第3存储区域中的所有静态图像设为步骤292的投影变换处理的处理对象的情况下,判定被肯定,并转移至图14中所示的步骤272。
在图14中所示的步骤296中,执行部112A判定是否满足作为结束全景摄像测量处理的条件的摄像测量结束条件。作为摄像测量结束条件的一例,可举出如下条件,即生成包含根据通过对最后一个摄像范围115内的被摄体的摄像而得到的静态图像而得到的投影变换后图像的全景图像并存储于第4存储区域中的条件。作为摄像测量结束条件的另一例,可举出通过触摸面板88或者接收设备90接收到结束全景摄像测量处理的命令的条件。
在步骤296中,在不满足摄像测量结束条件的情况下,判定被否定,并转移至步骤298。
在步骤298中,执行部112A使变更机构11动作,使摄像范围115的位置移动到作为全景摄像所需的静态图像用摄像的预定有下一个的静态图像用摄像的位置,由此变更摄像范围115的位置。若步骤298的处理的执行结束,则全景摄像测量处理转移至图12中所示的步骤200。
另外,所谓预定有下一个的静态图像用摄像的位置,例如,在当前的摄像范围115为摄像范围115A的情况下是指摄像范围115B的位置,在当前的摄像范围115为摄像范围115B的情况下是指摄像范围115C的位置(参考图17及图18)。并且,步骤298的处理为本公开的技术所涉及的移动处理的一例。
在步骤296中,在满足摄像测量结束条件的情况下,判定被肯定,并结束全景摄像测量处理。
接着,参考图21,对在第4存储区域中存储有全景图像的状态下打开尺寸导出按钮90F时,通过CPU100通过执行尺寸导出程序106A来发挥尺寸导出功能而实现的尺寸导出处理进行说明。
另外,以下,为了便于说明,将在第2存储区域中存储有实测距离作为前提而进行说明。并且,以下,为了便于说明,将执行全景摄像测量处理之后不关闭测距装置10A而打开尺寸导出按钮90F作为前提而进行说明。
并且,以下,为了便于说明,将数式(1)的“f0”为全景图像的摄像中所使用的代表性焦距作为前提而进行说明。作为代表性焦距的一例,可举出全景摄像所需的达到多次的静态图像用摄像的每一次所使用的焦距的平均值。作为代表性焦距的另一例,可举出为了获得与包含后述被指定的2个像素的投影变换后图像对应的静态图像而进行的摄像中所使用的焦距。
首先,在步骤350中,执行部112A从第4存储区域中获取全景图像。并且,作为一例,如图22所示,执行部112A使显示部86开始全景图像的显示,之后,转移至步骤352。
在步骤352中,作为一例,如图23所示,执行部112A使显示部86在全景图像的旁边的显示区域内显示像素指定引导消息138,之后,转移至步骤354。
在图23中所示的例子中,作为像素指定引导消息138,示出“请在全景图像内点击两点,并指定欲测量长度的区域的起点和终点。”的消息,但是者仅仅为一例。像素指定引导消息138并不限定于图23中所示的例子,只要是提示用户指定确定欲测量长度的区域的起点和终点的2个像素的消息,则可以是任何消息。
在步骤354中,执行部112A判定用户是否经由触摸面板88指定了2个像素。在步骤354中,在用户未经由触摸面板88指定了2个像素的情况下,判定被否定,并转移至步骤356。在步骤354中,作为一例,如图24所示,在用户经由触摸面板88指定了2个像素的情况下,判定被肯定,并转移至步骤358。
在步骤356中,执行部112A判定是否满足作为结束尺寸导出处理的条件的尺寸导出结束条件。作为尺寸导出结束条件的一例,可举出通过触摸面板88或者接收设备90接收到结束尺寸导出处理的命令的条件。作为尺寸导出结束条件的另一例,可举出开始执行尺寸导出处理之后经过了预先确定的时间(例如,30分)的条件。
在步骤356中,在不满足尺寸导出结束条件的情况下,判定被否定,并转移至步骤354。在步骤356中,在满足尺寸导出结束条件的情况下,判定被肯定,并转移至步骤368。
在步骤358中,执行部112A使显示部86结束像素指定引导消息138的显示,之后,转移至步骤360。
在步骤360中,执行部112A发挥尺寸导出功能来导出与由用户经由触摸面板88指定的2个像素的间隔对应的实际空间上的区域的长度,之后,转移至步骤362。
在本步骤360中,通过上述数式(1)导出与由用户经由触摸面板88指定的2个像素的间隔对应的实际空间上的区域的长度。另外,在该情况下,数式(1)的u1,u2为由用户经由触摸面板88指定的2个像素的地址。并且,数式(1)的L为通过执行全景摄像测量处理中所包含的步骤230的处理来存储于第2存储区域中的实测距离。
在步骤362中,作为一例,如图25所示,执行部112A使显示部86开始在全景图像中叠加区域的长度及双向箭头125A的显示,之后,转移至步骤364。
通过执行本步骤362的处理而显示于显示部86中的区域的长度,为通过执行步骤360的处理而由执行部112A导出的区域的长度。另外,在图25中所示的例子中,“630mm”这样的长度相当于区域的长度。并且,通过执行本步骤362的处理而显示于显示部86中的双向箭头125A,为确定由用户经由触摸面板88指定的2个像素间的箭头。
在步骤364中,执行部112A判定是否满足上述尺寸导出结束条件。在步骤364中,在不满足尺寸导出结束条件的情况下,判定被否定,并转移至步骤366。在步骤364中,在满足尺寸导出结束条件的情况下,判定被肯定,并转移至步骤368。
在步骤366中,执行部112A判定用户是否经由触摸面板88进一步指定了2个像素。在步骤366中,在用户未经由触摸面板88进一步指定2个像素的情况下,判定被否定,并转移至步骤364。在步骤366中,作为一例,如图26所示,在用户经由触摸面板88进一步指定了2个像素的情况下,判定被肯定,并转移至步骤360。
若在步骤366中判定被肯定并再次执行步骤360及步骤362的处理,则作为一例,如图27所示,与由用户经由触摸面板88进一步指定的2个像素间对应的区域的长度显示于显示部86中。另外,在图27中所示的例子中,“705mm”这样的长度相当于与由用户经由触摸面板88进一步指定的2个像素间对应的区域的长度。并且,在图27中所示的例子中,双向箭头125B以能够视觉辨认的方式确定由用户经由触摸面板88进一步指定的2个像素间。另外,以下,为了便于说明,在无需区分说明双向箭头125A,125B的情况下,简称为“双向箭头125”。
在步骤368中,执行部112A使显示部86结束全景图像等的显示,之后,结束尺寸导出处理。另外,在此,所谓全景图像等,在步骤356中判定被肯定的情况下,是指全景图像及像素指定引导消息138,在步骤364中判定被肯定的情况下,是指全景图像、区域的长度及双向箭头125。
如上所述,在测距装置10A中,在由获取部110A获取的测量结果显示利用测量部的测量成功的情况(步骤226:是)下,打开测量成功标志,由此抑制利用测量部的测量(步骤242:否)(步骤246:否)。
因此,根据测距装置10A,与针对1次全景摄像所需的所有摄像的每一次,测量一次至被摄体为止的距离的情况相比,能够抑制不必要的测量。
并且,在测距装置10A中,若打开测量成功标志,则禁止将全景摄像中的成为摄像对象的多个摄像范围115内的被摄体作为对象的利用测量部的测量(步骤246:否)。
因此,根据测距装置10A,与针对1次全景摄像所需的所有摄像的每一次,测量一次至被摄体为止的距离的情况相比,能够禁止不必要的测量。
并且,在测距装置10A中,在打开摄像测量按钮90A的情况下执行利用测量部的测量(步骤220)。并且,若打开测量成功标志(步骤228),则即使打开摄像测量按钮90A(步骤202:是),利用测量部的测量的执行命令也无效(步骤242:否)(步骤246:否)。
因此,根据测距装置10A,与未使利用测量部的测量的执行命令无效的情况相比,能够通过简单的控制禁止不必要的测量。
并且,在测距装置10A中,可抑制将多个摄像范围115中的未实施拍摄的摄像范围115内的被摄体作为对象的利用测量部的测量(步骤242:否)(步骤246:否)。
因此,根据测距装置10A,与针对1次全景摄像所需的所有摄像的每一次,测量一次至被摄体为止的距离的情况相比,即使在全景摄像的中途也能够抑制不必要的测量。
并且,在测距装置10A中,在摄像结束的情况下,使变更机构11动作,由此执行使当前的摄像范围115移动到全景摄像所需的预定进行下一个摄像的位置的处理(步骤298)。
因此,根据测距装置10A,与将当前的摄像范围115手动移动到全景摄像所需的预定进行下一个摄像的位置的情况相比,能够不费功夫地使当前的摄像范围115的位置移动到全景摄像所需的预定进行下一个摄像的位置。
并且,在测距装置10A中,拼接将多个静态图像的每一个进行投影变换而得到的投影变换后图像而生成全景图像(步骤278,280)。
因此,根据测距装置10A,与拼接未进行投影变换的图像而生成全景图像的情况相比,能够生成高精度的全景图像。
并且,在测距装置10A中,在作为上一次的静态图像的第1静态图像中包含4个顶点对应坐标,并且,在作为最新静态图像的第2静态图像中包含与4个顶点对应像素对应的4个像素即对应像素的情况下(步骤240:否),第1静态图像根据4个顶点对应像素而被投影变换(步骤268)。并且,第2静态图像根据对应像素而被投影变换(步骤268)。并且,生成包含将第1静态图像进行投影变换而得到的投影变换后图像(本公开的技术所涉及的第1投影变换后图像的一例)和将第2静态图像进行投影变换而得到的投影变换后图像(本公开的技术所涉及的第2投影变换后图像的一例)的图像即全景图像(步骤278)。
因此,根据测距装置10A,与针对拍摄与全景摄像中的成为摄像对象的多个摄像范围115的每一个所包含的各被摄体而得到的所有静态图像的每一个,搜索4个顶点对应像素的情况相比,能够不费功夫地生成包含投影变换后图像的全景图像。
而且,在测距装置10A中,根据通过执行全景摄像测量处理而得到的实测距离和全景图像来发挥尺寸导出功能,由此导出与在全景图像内被指定的2个像素间对应的实际空间上的区域的长度(步骤360)。
因此,根据测距装置,与针对1次全景摄像所需的所有摄像的每一次,测量一次至被摄体为止的距离的情况相比,能够不费功夫地导出经由全景图像被指定的实际空间上的区域的长度。
另外,在上述第1实施方式中,例示了范围130来作为容许范围,但是本公开的技术并不限定于此,作为一例,如图28所示,还可以使用范围140来作为容许范围。范围140为相对于摄像范围115,除了在正视左右方向还在正视上下方向上放大摄像范围115而得的范围,在图28中所示的例子中,范围140设为相对于摄像范围115,在正视左右方向及左右方向上,作为一例,均以1.5倍放大摄像范围115而得的范围。在该情况下,关于摄像范围115的位置,以与在上述第1实施方式中说明的微小变更相同的要领,在容许范围内在正视上下方向上也进行微小变更。
并且,在上述第1实施方式中,例示了若打开测量成功标志,则此后,直至全景摄像测量处理结束,即使打开摄像测量按钮90A,利用测量部的测量的开始的命令也无效的情况,但是本公开的技术并不限定于此。例如,在LD驱动器34与LD30之间设置开关(省略图示),即使利用测量部的测量的开始的命令有效,只要在打开测量成功标志的情况下,关闭LD驱动器34与LD30之间的开关即可。
并且,在上述第1实施方式中,例示了若打开测量成功标志,则禁止利用测量部的测量的测量禁止处理(参考图12中所示的步骤228,242,246),但是本公开的技术并不限定于此。例如,可以是抑制将多个摄像范围115中的未实施拍摄的摄像范围115内的被摄体作为对象的利用测量部的测量的处理。
作为抑制利用测量部的测量的处理的一例,可举出减少利用测量部的测量的次数的处理。作为减少利用测量部的测量的次数的处理的一例,可举出对于事先确定的多次(例如,3次)摄像,使测量部实施1次至被摄体为止的距离的测量的处理。
作为抑制利用测量部的测量的处理的另一例,可举出将激光束的射出强度降低至无法接收激光束的反射光的程度的处理。
并且,在上述第1实施方式中,例示了根据通过拍摄相对于被摄体沿正视上下方向配置的多个摄像范围115的每一个所包含的被摄体而得到的静态图像生成全景图像的情况,但是本公开的技术并不限定于此。例如,可以根据通过一边相对于被摄体沿正视左右方向移动摄像范围115的位置,一边拍摄多个摄像范围115的每一个所包含的被摄体而得到的静态图像生成全景图像。并且,也可以根据通过一边随着相对于被摄体沿正视上下方向及左右方向预先确定的路径移动摄像范围115的位置,一边拍摄各摄像范围115内的被摄体而得到的静态图像生成全景图像。
并且,在上述第1实施方式中,例示了在至打开测量成功标志为止的期间将在静态图像用摄像中所使用的所有摄像范围115的每一个所包含的被摄体作为测量对象而执行利用测量部的测量的情况,但是本公开的技术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在至打开测量成功标志为止的期间将在静态图像用摄像中所使用的所有摄像范围115中的一部分摄像范围115中所包含的被摄体作为测量对象而执行利用测量部的测量。
并且,在上述第1实施方式中,例示了持续进行全景摄像测量处理的情况,直至对在范围R1内确定的最后一个摄像范围115内的被摄体的静态图像用摄像结束,但是本公开的技术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持续进行全景摄像测量处理,直至对在范围R1内的前半部分的范围内确定的所有摄像范围115的每一个所包含的被摄体的静态图像用摄像结束。在该情况下,将范围R1内的前半部分的范围作为对象的全景摄像测量处理中打开测量成功标志时,可以不执行范围R1内的后半部分的范围内的测距而只进行全景摄像。
[第2实施方式]
在上述第1实施方式中,例示了即使不依赖于用户的手动也可实现摄像范围115的位置的变更的情况,但是在本第2实施方式中,对根据由用户进行的旋转开关的操作进行摄像范围115的位置的变更的情况进行说明。另外,在本第2实施方式中,对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中所说明的构成要素相同的构成要素标注相同的符号,并省略其说明。
作为一例,如图1~图4所示,本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测距装置10B与测距装置10A相比,在具有测距装置主体10B1来代替测距装置主体10A1的方面不同。测距装置10B1与测距装置10A1相比,在具有摄像装置150来代替摄像装置14的方面。摄像装置150与摄像装置14相比,在具有摄像装置主体152来代替摄像装置主体18的方面不同。
作为一例,如图5所示,摄像装置主体152与摄像装置主体18相比,在具有主控制部154来代替主控制部62的方面不同。作为一例,如图9所示,主控制部154与主控制部62相比,在代替全景摄像测量程序105A而在二次存储部104中存储有全景摄像测量程序105B的方面不同。
作为一例,如图10所示,CPU100通过执行全景摄像测量程序105B来作为获取部110B及执行部112B而动作。获取部110B与在上述第1实施方式中说明的获取部110A对应,执行部112B与在上述第1实施方式中说明的执行部112A对应。另外,在本第2实施方式中,为了便于说明,关于获取部110B及执行部112B,对与在上述第1实施方式中说明的获取部110A及执行部112A不同的部分进行说明。
接着,作为测距装置10B的本公开的技术所涉及的局部作用,参考图29~图33,对通过CPU100执行全景摄像测量程序105B而实现的全景摄像测量处理进行说明。另外,对与在上述第1实施方式中说明的全景摄像测量处理(图12~图15)中所包含的步骤相同的步骤,附加相同的步骤编号,并省略其说明。
作为一例,如图30所示,本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全景摄像测量处理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全景摄像测量处理相比,在具有步骤398~步骤410来代替步骤214,216的方面不同。并且,作为一例,如图31所示,本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全景摄像测量处理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全景摄像测量处理相比,在具有步骤412~步骤422来代替步骤254,256的方面不同。
并且,作为一例,如图32所示,本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全景摄像测量处理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全景摄像测量处理相比,在具有步骤424来代替步骤296的方面不同。而且,作为一例,如图33所示,本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全景摄像测量处理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全景摄像测量处理相比,在具有步骤426~步骤434来代替步骤298的方面不同。
在图30中所示的步骤398中,执行部112B判定在容许范围内是否存在未配置区域。在步骤398中,在容许范围内不存在未配置区域的情况下,判定被否定,并转移至图29中所示的步骤220。在步骤398中,在容许范围内存在未配置区域的情况下,判定被肯定,并转移至步骤400。
在步骤400中,执行部112B判定将当前的摄像范围115作为对象,在容许范围内变更摄像范围115的位置的次数是否小于规定次数(例如,10次)。在步骤400中,将当前的摄像范围115作为对象,在容许范围内变更摄像范围115的位置的次数达到规定次数时,判定被否定,并转移至图29中所示的步骤220。在步骤400中,将当前的摄像范围115作为对象,在容许范围内变更摄像范围115的位置的次数小于规定次数时,判定被肯定,并转移至步骤402。
在步骤402中,如图34所示,作为一例,执行部112B使显示部86在实时取景图像的显示区域内开始显示微小变更引导信息142,之后,转移至步骤404。
微小变更引导信息142为包含微小变更引导消息144和箭头D的信息。图34中所示的例子中,作为微小变更引导消息144,示出“请向箭头方向稍微移动摄像范围的位置。”的消息。并且,在图34中所示的例子中,箭头D指向未配置方向。
并且,箭头D具有指示器的功能。即,关于箭头D的大小,随着摄像范围115的位置接近容许范围的界限而变小,且随着摄像范围115的位置远离容许范围的界限而变大。换句话说,关于箭头D的大小,在容许范围内随着摄像范围115的中心远离图16中所示的中心线CL而变小,在容许范围内随着摄像范围115的中心接近图16中所示的中心线CL而变大。
并且,在图34中所示的例子中,示出可视显示微小变更引导信息142的情况,但是可以进行利用音频播放装置(省略图示)的音频的输出等可听显示或者利用打印机的印刷品的输出等永久可视显示来代替可视显示,也可以同时使用。
在步骤404中,执行部112B判定是否变更了摄像范围115的位置。另外,在本第2实施方式中,关于摄像范围115的位置的变更,通过变更机构11根据由用户进行的旋转开关的操作而动作来实现。
在步骤404中,在未变更摄像范围115的位置的情况下,判定被否定,并再次进行步骤404的判定。在步骤404中,在变更了摄像范围115的位置的情况下,判定被肯定,并转移至步骤406。
在步骤406中,执行部112B判定摄像范围115的位置是否在容许范围外。在步骤406中,在当前的摄像范围115的位置在容许范围外的情况下,判定被肯定,并转移至步骤408。在步骤406中,在当前的摄像范围115的位置在容许范围内的情况下,判定被否定,并转移至步骤410。
在步骤408中,执行部112B使显示部86结束显示微小变更引导信息142,之后,结束全景摄像测量处理。
在步骤410中,执行部112B使显示部86结束显示微小变更引导信息142,之后,转移至图29中所示的步骤208。
在图31中所示的步骤412中,执行部112B判定在容许范围内是否存在未配置区域。在步骤412中,在容许范围内不存在未配置区域的情况下,判定被否定,并转移至图32中所示的步骤260。在步骤412中,在容许范围内存在未配置区域的情况下,判定被肯定,并转移至步骤414。
在步骤414中,执行部112B判定将当前的摄像范围115作为对象,在容许范围内变更摄像范围115的位置的次数是否小于规定次数(例如,10次)。在步骤414中,将当前的摄像范围115作为对象,在容许范围内变更摄像范围115的位置的次数达到规定次数时,判定被否定,并转移至图32中所示的步骤260。在步骤414中,将当前的摄像范围115作为对象,在容许范围内变更摄像范围115的位置的次数小于规定次数时,判定被肯定,并转移至步骤416。
在步骤416中,作为一例,如图34所示,执行部112B使显示部86在实时取景图像的显示区域内开始显示微小变更引导信息142,之后,转移至步骤418。
在步骤418中,执行部112B判定是否变更了摄像范围115的位置。在步骤418中,在未变更摄像范围115的位置的情况下,判定被否定,并再次进行步骤418的判定。在步骤418中,在变更了摄像范围115的位置的情况下,判定被肯定,并转移至步骤420。
在步骤420中,执行部112B判定摄像范围115的位置是否在容许范围外。在步骤420中,在当前的摄像范围115的位置在容许范围外的情况下,判定被肯定,并转移至步骤422。在步骤420中,在当前的摄像范围115的位置在容许范围内的情况下,判定被否定,并转移至步骤248。
在步骤422中,执行部112B使显示部86结束微小变更引导信息142的显示,之后,结束全景摄像测量处理。
在图32中所示的步骤424中,执行部112B判定是否满足摄像测量结束条件。另外,本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摄像测量结束条件可以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中说明的摄像测量结束条件相同,也可以不同。
在步骤424中,在不满足摄像测量结束条件的情况下,判定被否定,并转移至图33中所示的步骤426。
在图33中所示的步骤426中,作为一例,如图35所示,执行部112B使显示部86开始显示位置变更引导信息146,之后,转移至步骤428。
位置变更引导信息146为包含位置变更引导消息148和箭头E的信息。在图35中所示的例子中,作为位置变更引导消息148,示出“请向箭头方向移动摄像范围的位置。”的消息。并且,在图35中所示的例子中,箭头E指向作为全景摄像所需的静态图像用摄像预定为下一个的静态图像用摄像中所使用的摄像范围115的位置的方向。
并且,箭头E具有指示器的功能。即,关于箭头E的大小,随着摄像范围115的位置接近能够拍摄的范围的界限而变小,随着摄像范围115的位置远离能够拍摄的范围的界限而变大。另外,所谓能够拍摄的范围,是指能够进行全景摄像的范围。所谓能够进行全景摄像的范围,例如,为容许范围内,并且,是指在图16中所示的箭头A方向上确保与当前的摄像范围115的连续性的范围。
并且,在图35中所示的例子中,示出可视显示位置变更引导信息146的情况,但是可以进行利用音频播放装置(省略图示)的音频的输出等可听显示或者利用打印机的印刷品的输出等永久可视显示来代替可视显示,也可以同时使用。
在步骤428中,执行部112B判定是否变更了摄像范围115的位置。在步骤428中,在未变更摄像范围115的位置的情况下,判定被否定,并再次进行步骤428的判定。在步骤428中,在变更了摄像范围115的位置的情况下,判定被肯定,并转移至步骤430。
在步骤430中,执行部112B判定摄像范围115的位置是否在能够拍摄的范围外。在步骤430中,在摄像范围115的位置在能够拍摄的范围外的情况下,判定被肯定,并转移至步骤432。在步骤430中,在摄像范围115的位置在能够拍摄的范围内的情况下,判定被否定,并转移至步骤434。
在步骤432中,执行部112B使显示部86结束显示位置变更引导信息146,之后,结束本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全景摄像测量处理。
在步骤434中,执行部112B使显示部86结束显示位置变更引导信息146,之后,转移至图29中所示的步骤200。
在图32中所示的步骤424中,在满足摄像测量结束条件的情况下,判定被肯定,并结束本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全景摄像测量处理。
如上所述,在测距装置10B中,在由获取部110B获取的测量结果显示利用测量部的测量成功的情况(步骤226:是)下,打开测量成功标志,由此抑制利用测量部的测量(步骤246:否)。
因此,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中说明的测距装置10A同样地,根据测距装置10B,与针对1次全景摄像所需的所有摄像的每一次,测量一次至被摄体为止的距离的情况相比,能够抑制不必要的测量。
并且,在测距装置10B中,若在显示有微小变更引导信息142状态下(步骤416),由用户操作旋转开关,则根据旋转开关的操作变更摄像范围115的位置(步骤418:是)。因此,根据测距装置10B,能够将摄像范围115的位置移动到在容许范围内用户所希望的位置。
而且,在测距装置10B中,若在结束摄像的情况下,显示位置变更引导信息146的状态下(步骤426),由用户操作旋转开关,则根据旋转开关的操作变更摄像范围115的位置(步骤428:是)。因此,根据测距装置10B,能够在用户所希望的定时将摄像范围115的位置移动到预定有下一个静态图像用摄像的位置。
另外,在上述第2实施方式中,例示了若图33中所示的步骤434的处理的执行结束则仅转移至图29中所示的步骤200的情况,但是本公开的技术并不限定于此。作为一例,如图36所示,可以应用步骤450~步骤476,来代替图33中所示的步骤430~步骤434。另外,在应用图36中所示的步骤450~步骤476来代替图33中所示的步骤430~步骤434的情况下,图29中所示的步骤238,240可以直接保留,也可以去除。
在图36中所示的步骤450中,执行部112B判定摄像范围115的位置是否在能够拍摄的范围内。在步骤450中,在摄像范围115的位置在能够拍摄的范围外的情况下,判定被否定,并转移至步骤452。在步骤450中,在摄像范围115的位置在能够拍摄的范围内的情况下,判定被肯定,并转移至步骤456。
在步骤452中,执行部112B判定位置变更引导信息146是否为显示状态。在步骤452中,在位置变更引导信息146是显示状态的情况下,判定被肯定,并转移至步骤454。在步骤452中,在位置变更引导信息146不是显示状态的情况下,判定被否定,并结束全景摄像测量处理。
在步骤454中,执行部112B使显示部86结束显示位置变更引导信息146,之后,结束全景摄像测量处理。
在步骤456中,执行部112B判定在上述第1实施方式中说明的上一次的静态图像中是否包含上述第1实施方式中说明的4个顶点对应像素。在步骤456中,在上一次的静态图像中不包含4个顶点对应像素的情况下,判定被否定,并转移至步骤460。在步骤456中,在上一次的静态图像包含4个顶点对应像素的情况下,判定被肯定,并转移至步骤458。
在步骤458中,执行部112B判定与包含于上一次的静态图像中的4个顶点对应像素对应的4个顶点对应像素是否存在于上述第1实施方式中说明的重叠区域中。在步骤458中,在与包含于上一次的静态图像中的4个顶点对应像素对应的4个顶点对应像素不存在于重叠区域中的情况下,判定被肯定,并转移至步骤460。在步骤458中,在与包含于上一次的静态图像中的4个顶点对应像素对应的4个顶点对应像素存在于重叠区域中的情况下,判定被否定,并转移至步骤464。
在步骤460中,执行部112B判定位置变更引导信息146是否为显示状态。在步骤460中,在位置变更引导信息146是显示状态的情况下,判定被肯定,并转移至步骤462。在步骤460中,在位置变更引导信息146不是显示状态的情况下,判定被否定,并转移至图29中所示的步骤200。
在步骤462中,执行部112B使显示部86结束显示位置变更引导信息146,之后,转移至图29中所示的步骤200。
在步骤464中,执行部112B判定位置变更引导信息146是否为显示状态。在步骤464中,在位置变更引导信息146是显示状态的情况下,判定被肯定,并转移至步骤466。在步骤464中,在位置变更引导信息146不是显示状态的情况下,判定被否定,并转移至步骤468。
在步骤466中,执行部112B使显示部86结束显示位置变更引导信息146,之后,转移至步骤468。
在步骤468中,作为一例,如图19所示,执行部112B使显示部86在实时取景图像的显示区域内开始显示摄像测量开始消息134,之后,转移至步骤470。
另外,本步骤468的处理为本公开的技术所涉及的第2显示处理的一例。并且,在本步骤468中,例示了摄像测量开始消息134,但是本公开的技术并不限定于此,只要是表示开始被摄体的摄像的定时的信息即摄像开始定时信息,则可以是任何信息。
在步骤470中,执行部112B判定摄像测量按钮90A是否被打开。在步骤470中,在摄像测量按钮90A未被打开的情况下,判定被否定,并转移至步骤474。在步骤470中,在摄像测量按钮90A被打开的情况下,判定被肯定,并转移至步骤472。
在步骤472中,执行部112B使显示部86结束显示摄像测量开始消息134,之后,转移至图29中所示的步骤244。
在步骤474中,执行部112B判定是否变更了摄像范围115的位置。在步骤474中,在未变更摄像范围115的位置的情况下,判定被否定,并转移至步骤470。在步骤474中,在变更了摄像范围115的位置的情况下,判定被肯定,并转移至步骤476。
在步骤476中,执行部112B使显示部86结束显示摄像测量开始消息134,之后,转移至步骤450。
如上所述,根据图36中所示的例子,能够在将摄像范围115的位置变更为作为全景摄像所需的静态图像用摄像预定有下一个静态图像用摄像的位置的情况下,在用户所希望的定时,使测量部测量至被摄体为止的距离。
并且,根据图36中所示的例子,与未显示摄像测量开始消息134的情况相比,能够使用户轻松地识别能够获取有助于高精度的投影变换的摄像图像的定时。
并且,在上述第2实施方式中,若通过执行步骤228的处理来打开测量成功标志,则此后,禁止利用测量部的测量,但是本公开的技术并不限定于此。例如,即使不禁止利用测量部的测量,测量成功标志被打开时,作为一例,如图37所示,执行部112B也可以执行使显示部86显示测量抑制信息151的处理(本公开的技术所涉及的第1显示处理的一例)。在该情况下,与未显示测量抑制信息151的情况相比,能够抑制再次测量至已进行的全景摄像中所使用的摄像范围115内的被摄体为止的距离。另外,测量抑制信息151为对抑制本公开的技术所涉及的利用测量部的测量进行提示的信息的一例。
并且,可以执行如下处理:打开测量成功标志,并且,对最后一个摄像范围115内的被摄体的摄像结束时,测量抑制信息151显示于显示部86。在该情况下,与尽管利用测量部的测量成功,并且,对多个摄像范围115的摄像结束,在摄像完成的摄像范围115内将被摄体设为测量对象而再次执行利用测量部的测量的情况相比,能够抑制不必要的测量。
在图37中所示的例子中,作为测量抑制信息151,示出“因测距成功,无需再次测距。”的消息。另外,图37中所示的测量抑制信息151仅仅为一例,并不限定于此,只要是提示用户抑制将多个摄像范围115内的被摄体作为对象的利用测量部的测量的信息,则可以是任何信息。
并且,在图37中所示的例子中,示出可视显示测量抑制信息151的情况,但是可以进行利用音频播放装置(省略图示)的音频的输出等可听显示或者利用打印机的印刷品的输出等永久可视显示来代替可视显示,也可以同时使用。
并且,打开测量成功标志,并且,对最后一个摄像范围115内的被摄体的摄像结束时的测量抑制处理并不限定于显示测量抑制信息151的显示处理。例如,打开测量成功标志,并且,对最后一个摄像范围115内的被摄体的摄像结束之后,再次接收到对相同的摄像范围115内的被摄体的测距开始的命令时,可以执行使测距开始的命令无效的处理。并且,打开测量成功标志,并且,对最后一个摄像范围115内的被摄体的摄像结束之后,再次接收到对相同的摄像范围115内的被摄体的测距开始的命令时,可以执行以无法测距的强度射出激光束。
并且,在上述第2实施方式中,例示了测距装置10B,但是本公开的技术并不限定于此,作为一例,如图1及图38所示,可以采用测距装置10C来代替测距装置10B。
作为一例,如图1及图38所示,测距装置10C与测距装置10B相比,在具有测距装置主体10C1来代替测距装置主体10B1的方面及具有变更机构164来代替变更机构11的方面不同。测距装置10C1与测距装置10B1相比,在具有摄像装置160来代替摄像装置150的方面不同。摄像装置160与摄像装置150相比,在具有摄像装置主体162来代替摄像装置主体152的方面不同。
作为一例,如图38所示,摄像装置主体162与摄像装置主体152相比,在具有接收设备166来代替接收设备90的方面不同。接收设备166与接收设备90相比,在不具有纵向旋转用旋转开关90G及横向旋转用旋转开关90H的方面不同。并且,摄像装置主体162与摄像装置主体152相比,在不具有马达驱动器29,31的方面不同。
作为一例,如图38所示,变更机构164与变更机构11相比,在具有旋转编码器168来代替马达21的方面及具有旋转编码器170来代替马达23的方面不同。
旋转编码器168与横向旋转机构17连接。并且,旋转编码器168经由连接器25及热靴19与汇流线84连接。旋转编码器168对通过横向旋转机构17而旋转的纵向旋转机构15的旋转方向及旋转量进行检测。主控制部154获取通过旋转编码器168检测到的旋转方向及旋转量。
旋转编码器170与纵向旋转机构15连接。并且,旋转编码器170经由连接器25及热靴19与汇流线84连接。旋转编码器170对通过纵向旋转机构15而旋转的测距装置主体10C1的旋转方向及旋转量进行检测。主控制部154获取通过旋转编码器170检测到的旋转方向及旋转量。
在测距装置10B中,纵向旋转机构15的旋转方向及旋转量由马达23的旋转方向及旋转量确定,横向旋转机构17的旋转方向及旋转量由马达21的旋转方向及旋转量确定。相对于此,在测距装置10C中,纵向旋转机构15的旋转方向及旋转量是根据利用旋转编码器170的检测结果而确定,横向旋转机构17的旋转方向及旋转量是根据利用旋转编码器168的检测结果而确定。并且,与测距装置10B同样地,测距装置10C的位置特定信息也是根据纵向旋转机构15及横向旋转机构17的旋转方向及旋转量而导出。
图38中所示的测距装置10C根据旋转编码器168,170的检测结果来导出位置特定信息,但是本公开的技术并不限定于此,作为一例,可以采用图39及图40中所示的测距装置10D来代替测距装置10C。作为一例,如图39及图40所示,测距装置10D与测距装置10C相比,在不具有变更机构164的方面不同。并且,与测距装置10C相比,测距装置10D的不同点在于具有摄像装置172来代替摄像装置160。与摄像装置160相比,摄像装置172的不同点在于具有摄像装置主体174来代替摄像装置主体162。摄像装置主体174与摄像装置主体162相比,在具有陀螺仪传感器176的方面不同。陀螺仪传感器176与汇流线84连接,基于陀螺仪传感器176的检测结果通过主控制部154来获取。
在测距装置10C中,根据旋转编码器168,170的检测结果来导出位置特定信息,相对于此,在测距装置10D中,与测距装置10C不同点在于,根据基于陀螺仪传感器176的检测结果来导出位置特定信息。
[第3实施方式]
在上述第1实施方式中,例示出测距装置10A通过测距单元12及摄像装置14来实现的情况,但在本第3实施方式中,对通过还具备智能设备500来实现的测距装置10E进行说明。另外,在本第3实施方式中,对与上述各实施方式相同的构成要素标注相同的符号,并省略其说明,仅对与上述各实施方式不同的部分进行说明。
作为一例,如图41所示,本第3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测距装置10E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测距装置10A相比,在具有测距装置主体10E1来代替测距装置主体10A1的方面、具有智能设备500的方面不同。另外,智能设备500为本公开的技术所涉及的信息处理装置的一例。并且,在本第3实施方式中,例示了智能设备500,但是可以是PC(个人计算机;Personal Computer)来代替智能设备。
与测距装置10A1相比,测距装置10E1的不同点在于具有摄像装置502来代替摄像装置14。与摄像装置14相比,摄像装置502的不同点在于具有摄像装置主体504来代替摄像装置主体18。
与摄像装置主体18相比,摄像装置主体504的不同点在于具有无线通信部506及无线通信用天线508。
无线通信部506与汇流线84及无线通信用天线508连接。主控制部62将向智能设备500发送的对象的信息即发送对象信息输出至无线通信部506。
无线通信部506经由无线通信用天线508向智能设备500以电波形式发送从主控制部62输入的发送对象信息。并且,若由无线通信用天线508接收来自智能设备500的电波,则无线通信部506获取与接收到的电波相应的信号,并将所获取的信号输出至主控制部62。
智能设备500具备CPU510、一次存储部512及二次存储部514。CPU510、一次存储部512及二次存储部514与汇流线516连接。
CPU510控制包括智能设备500在内的整个测距装置10E。一次存储部512为用作执行各种程序时的工作区等的易失性存储器。作为一次存储部512的一例,可以举出RAM。二次存储部514为预先存储控制包括智能设备500在内的整个测距装置10E的动作的控制程序或各种参数等的非易失性存储器。作为二次存储部514的一例,可以举出闪存器或EEPROM。
智能设备500具备显示部518、触摸面板520、无线通信部522及无线通信用天线524。
显示部518经由显示控制部(省略图示)与汇流线516连接,在显示控制部的控制下显示各种信息。另外,显示部518例如通过LCD来实现。
触摸面板520与显示部518的显示画面重叠,接收命令体的接触。触摸面板520经由触摸面板I/F(省略图示)与汇流线516连接,将表示被命令体接触的位置的位置信息输出至触摸面板I/F。触摸面板I/F按照CPU510的命令使触摸面板I/F动作,将从触摸面板520输入的位置信息输出至CPU510。
在显示部518显示相当于摄像测量按钮90A、摄像系统动作模式切换按钮90B、广角命令按钮90C、长焦命令按钮90D、全景摄像测量按钮90E及尺寸导出按钮90F等的软键(参考图42)。
例如,如图42所示,在显示部518显示作为摄像测量按钮90A发挥功能的摄像测量按钮90A1来作为软键,并由用户经由触摸面板520按下。并且,例如,在显示部518显示作为上述第1实施方式中说明的摄像按钮发挥功能的摄像按钮(省略图示)来作为软键,并由用户经由触摸面板520按下。并且,例如,在显示部518显示作为摄像系统动作模式切换按钮90B发挥功能的摄像系统动作模式切换按钮90B1来作为软键,并由用户经由触摸面板520按下。
并且,例如,在显示部518显示作为广角命令按钮90C发挥功能的广角命令按钮90C1来作为软键,并由用户经由触摸面板520按下。另外,例如,在显示部518显示作为长焦命令按钮90D发挥功能的长焦命令按钮90D1来作为软键,并由用户经由触摸面板520按下。
并且,例如,在显示部518显示作为全景摄像测量按钮90E发挥功能的全景摄像测量按钮90E1来作为软键,并由用户经由触摸面板520按下。并且,例如,在显示部518显示作为尺寸导出按钮90F发挥功能的尺寸导出按钮90F1来作为软键,并由用户经由触摸面板520按下。
作为一例,如图42所示,在显示部518显示有纵向旋转用触摸板90G1及横向旋转用触摸板90H1。
纵向旋转用触摸板90G1为作为纵向旋转用旋转开关90G发挥功能的圆形触摸板。作为一例,如图42所示,纵向旋转机构15的旋转量及旋转方向是通过经由触摸面板520在纵向旋转用触摸板90G1的显示区域的内侧描绘弧形轨迹来确定的。
即,纵向旋转机构15的旋转量根据在纵向旋转用触摸板90G1的显示区域的内侧描绘的轨迹的长度来确定。在此,在纵向旋转用触摸板90G1的显示区域的内侧描绘的轨迹的长度,例如相当于在与触摸面板520接触的状态下滑动的命令体(例如,用户的手指)的滑动量。
并且,纵向旋转机构15的旋转方向根据描绘了纵向旋转用触摸板90G1的显示区域的内侧的轨迹的方向(图42中所示的例子中,为箭头G方向)来确定。在此,描绘了纵向旋转用触摸板90G1的显示区域的内侧的轨迹的方向,例如相当于在与触摸面板520接触的状态下滑动的命令体的滑动方向。
横向旋转用触摸板90H1为作为横向旋转用旋转开关90H发挥功能的圆形触摸板。作为一例,如图42所示,横向旋转机构17的旋转量及旋转方向是通过经由触摸面板520在横向旋转用触摸板90H1的显示区域的内侧描绘弧形的轨迹来确定的。
即,横向旋转机构17的旋转量根据在横向旋转用触摸板90H1的显示区域的内侧描绘的轨迹的长度来确定。在此,在横向旋转用触摸板90H1的显示区域的内侧描绘的轨迹的长度,例如相当于在与触摸面板520接触的状态下滑动的命令体的滑动量。
并且,横向旋转机构17的旋转方向根据描绘了横向旋转用触摸板90H1的显示区域的内侧的轨迹的方向(图42中所示的例子中,为箭头H方向)来确定。在此,描绘了横向旋转用触摸板90H1的显示区域的内侧的轨迹的方向,例如相当于在与触摸面板520接触的状态下滑动的命令体的滑动方向。
无线通信部522与汇流线516及无线通信用天线524连接。无线通信部522经由无线通信用天线524向摄像装置主体504以电波形式发送从CPU510输入的信号。并且,若由无线通信用天线524接收到来自摄像装置主体504的电波,则无线通信部522获取与接收到的电波相应的信号,并将所获取的信号输出至CPU510。因此,摄像装置主体504通过在与智能设备500之间进行无线通信而被智能设备500控制。
二次存储部514存储有全景摄像测量程序105A及尺寸导出程序106A。CPU510从二次存储部514读出全景摄像测量程序105A并在一次存储部512展开,执行全景摄像测量程序105A。并且,CPU510从二次存储部514读出尺寸导出程序106A并在一次存储部512展开,执行尺寸导出程序106A。
CPU510通过执行全景摄像测量程序105A来作为获取部110A及执行部112A而动作。并且,CPU510通过执行尺寸导出程序106A来实现上述第1实施方式中说明的尺寸导出处理。
因此,在测距装置10E中,智能设备500执行全景摄像测量程序105A及尺寸导出程序106A,由此获得与上述各实施方式相同的作用及效果。
另外,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例示了从二次存储部104(514)读出全景摄像测量程序105A(105B)及尺寸导出程序106A(以下,简称为“程序”)的情况,但是这仅仅为一例。例如,也可以如图43所示,预先将程序存储于SSD(Solid State Drive:固态硬盘)或USB(Universal Serial Bus:通用串行汇流线)存储器等任意的移动式存储介质600。在该情况下,将存储介质600的程序安装于测距装置10A(10B、10C、10D、10E)(以下,称为“测距装置10A等”),并通过CPU100(510)执行所安装的程序。
并且,也可以将程序存储于经由通信网(省略图示)与测距装置10A等连接的其他计算机或服务器装置等的存储部,根据测距装置10A等的要求下载程序。在该情况下,通过CPU100(510)执行所下载的导出程序。
并且,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例示了在显示部86中显示全景图像、区域的长度及各种消息等各种信息的情况,但是本公开的技术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在与测距装置10A等连接而使用的外部装置的显示部显示各种信息。作为外部装置的一例,可以举出PC、或眼镜型或手表型的可穿戴终端装置。
并且,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例示了在显示部86中显示全景图像、区域的长度及各种消息等各种信息的情况,但是本公开的技术并不限定于此。例如,可以在与显示部86不同的显示部(省略图示)中显示摄像测量开始消息134、位置变更引导信息146及测量抑制信息151等中的至少1个,并在显示部86中显示剩余信息。并且,也可以在包括显示部86在内的多个显示部中个别显示摄像测量开始消息134、位置变更引导信息146及测量抑制信息151等的每一个。
并且,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作为测距用光,例示出激光束,但本公开的技术并不限定于此,只要是具有定向性的光即定向性光即可。例如,也可以为通过发光二极管(LED;Light Emitting Diode)或超发光二极管(SLD;Super Luminescent Diode)等而得到的定向性光。定向性光所具有的定向性优选为与激光束所具有的定向性相同程度的定向性,例如优选为在数米至数千米的范围内的测距中能够使用的定向性。
并且,上述各实施方式中说明的全景摄像测量处理及尺寸导出处理仅仅为一例。因此,当然可以在不脱离宗旨的范围内删除不需要的步骤、或者追加新的步骤、或者调换处理顺序。并且,包含在全景摄像测量处理及尺寸导出处理中的各处理可以仅通过ASIC等硬件结构来实现,也可以通过组合利用了计算机的软件结构和硬件结构来实现。
并且,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为了方便说明,对测距装置10A等所包含的摄像装置主体18的侧面安装测距单元12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本公开的技术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在摄像装置主体18的上面或下面安装测距单元12。并且,例如,也可以如图44所示,适用测距装置10F来代替测距装置10A等。作为一例,如图44所示,与测距装置10A等相比,测距装置10F的不同点在于具有测距单元12A来代替测距单元12及具有摄像装置主体18A来代替摄像装置主体18。
在图44所示的例子中,测距单元12A容纳于摄像装置主体18A的框体18A1,物镜32、38在测距装置10E的正面侧(聚焦透镜50的露出侧)从框体18A1露出。并且,测距单元12A优选以光轴L1、L2在垂直方向上设定为相同高度的方式配置。另外,在框体18A1可以形成有相对于框体18A1能够使测距单元12A插脱的开口(省略图示)。
本说明书中所记载的所有文献、专利申请及技术标准以与各文献、专利申请及技术标准通过参考而被具体且分别地并入的情况相同的程度,通过参考而被并入本说明书中。
Claims (13)
1.一种信息处理装置,其包含:
获取部,朝向对被摄体的全景摄像中的成为摄像对象的多个摄像范围中的特定摄像范围内的所述被摄体,射出具有定向性的光即定向性光,并接收所述定向性光的反射光,由此执行使测量部测量至所述被摄体为止的距离的测量处理时,获取表示利用所述测量部的测量是否成功的测量成功与否信息;及
执行部,由所述获取部获取的所述测量成功与否信息表示利用所述测量部的测量成功时,执行抑制将所述多个摄像范围内的所述被摄体作为对象的利用所述测量部的测量的测量抑制处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息处理装置,其中,
所述测量抑制处理为禁止将所述多个摄像范围内的所述被摄体作为对象的利用所述测量部的测量的测量禁止处理。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信息处理装置,其中,
所述测量处理为在接收到使所述测量部开始进行至所述被摄体为止的距离的测量的测量开始命令的情况下执行的处理,
所述测量禁止处理为通过使所述测量开始命令无效来禁止将所述多个摄像范围内的所述被摄体作为对象的利用所述测量部的测量的处理。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信息处理装置,其中,
所述测量抑制处理为抑制将所述多个摄像范围中的未实施拍摄的摄像范围内的所述被摄体作为对象的利用所述测量部的测量的处理。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信息处理装置,其中,
由所述获取部获取的所述测量成功与否信息表示利用所述测量部的测量成功,并且,对所述多个摄像范围的摄像结束时,所述执行部执行所述测量抑制处理。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信息处理装置,其中,
所述测量抑制处理为包含使第1显示部显示对抑制将所述多个摄像范围内的所述被摄体作为对象的利用所述测量部的测量进行提示的信息的第1显示处理的处理。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信息处理装置,其中,
将所述多个摄像范围中,实施每一次摄像之前指定为所述摄像的实施对象的摄像范围即指定摄像范围内的所述被摄体作为对象的摄像结束时,所述执行部通过使具有动力源且根据由所述动力源生成的动力变更摄像方向的变更机构动作来进一步执行使所述指定摄像范围的位置移动到所述全景摄像中的预定进行下一个摄像的位置的移动处理。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信息处理装置,其中,
所述执行部进一步执行生成处理,所述生成处理是生成拼接将拍摄所述多个摄像范围的每一个所包含的所述被摄体而得到的多个摄像图像的每一个进行投影变换而得到的各图像而成的全景图像的处理。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信息处理装置,其中,
当在拍摄所述多个摄像范围中的相邻的摄像范围即相邻摄像范围中的先实施拍摄的一个摄像范围内的所述被摄体而得到的第1摄像图像中包含规定多边形的顶点的至少4个以上的像素即多顶点像素,且在拍摄所述相邻摄像范围中的另一个摄像范围内的所述被摄体而得到的第2摄像图像中包含与所述多顶点像素对应的像素即对应像素时,所述全景图像为包含第1投影变换后图像和第2投影变换后图像的图像,所述第1投影变换后图像为根据所述多顶点像素将所述第1摄像图像进行投影变换而得到的图像,所述第2投影变换后图像为根据所述对应像素将所述第2摄像图像进行投影变换而得到的图像。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信息处理装置,其中,
在所述另一个摄像范围包含所述多边形的顶点的情况下,所述执行部进一步执行第2显示处理,所述第2显示处理是使第2显示部显示表示开始所述另一个摄像范围内的所述被摄体的摄像的定时的摄像开始定时信息的处理。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信息处理装置,其中,
所述执行部进一步进行导出处理,所述导出处理根据通过执行所述测量处理而得到的至所述被摄体为止的距离、和在通过进行所述全景摄像而得到的全景图像内被指定的多个像素的间隔,导出与所述间隔对应的实际空间区域的尺寸。
12.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其包含:
朝向对被摄体的全景摄像中的成为摄像对象的多个摄像范围中的特定摄像范围内的所述被摄体,射出具有定向性的光即定向性光,并接收所述定向性光的反射光,由此执行使测量部测量至所述被摄体为止的距离的测量处理时,获取表示利用所述测量部的测量是否成功的测量成功与否信息,
所获取的所述测量成功与否信息表示利用所述测量部的测量成功时,执行抑制将所述多个摄像范围内的所述被摄体作为对象的利用所述测量部的测量的测量抑制处理。
13.一种程序,其用于使计算机执行如下处理,该处理包含:
朝向对被摄体的全景摄像中的成为摄像对象的多个摄像范围中的特定摄像范围内的所述被摄体,射出具有定向性的光即定向性光,并接收所述定向性光的反射光,由此执行使测量部测量至所述被摄体为止的距离的测量处理时,获取表示利用所述测量部的测量是否成功的测量成功与否信息,
所获取的所述测量成功与否信息表示利用所述测量部的测量成功时,执行抑制将所述多个摄像范围内的所述被摄体作为对象的利用所述测量部的测量的测量抑制处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6-038143 | 2016-02-29 | ||
JP2016038143 | 2016-02-29 | ||
PCT/JP2016/083992 WO2017149850A1 (ja) | 2016-02-29 | 2016-11-16 | 情報処理装置、情報処理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8700403A true CN108700403A (zh) | 2018-10-23 |
CN108700403B CN108700403B (zh) | 2020-06-16 |
Family
ID=597427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680082669.7A Active CN108700403B (zh) | 2016-02-29 | 2016-11-16 | 信息处理装置、信息处理方法及记录介质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0627224B2 (zh) |
JP (1) | JP6494059B2 (zh) |
CN (1) | CN108700403B (zh) |
WO (1) | WO2017149850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DE102018205376A1 (de) * | 2018-04-10 | 2019-10-10 | Ibeo Automotive Systems GmbH | Verfahren zum Durchführen eines Messvorgangs |
JPWO2021024713A1 (zh) * | 2019-08-02 | 2021-02-11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1124522A (ja) * | 1999-10-25 | 2001-05-11 | Nikon Corp | 画像処理を用いたひび割れ評価装置 |
JP2007278743A (ja) * | 2006-04-04 | 2007-10-25 | Nikon Vision Co Ltd | 測距装置 |
CN101312501A (zh) * | 2007-05-21 | 2008-11-26 | 奥林巴斯映像株式会社 | 摄像装置和显示方法 |
US20090245653A1 (en) * | 2007-08-29 | 2009-10-01 | Kabushiki Kaisha Topcon | Image measurement apparatus |
CN103245255A (zh) * | 2013-04-15 | 2013-08-14 | 南阳川光电力科技有限公司 | 直升机落地自由姿态校靶系统 |
CN103868504A (zh) * | 2014-03-25 | 2014-06-18 | 许凯华 | 自主测绘机 |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4340722B2 (ja) | 1998-09-25 | 2009-10-07 | 財団法人電磁応用研究所 | 画像合成方法、画像入力装置、及び画像合成プログラムを記録した記録媒体 |
JP2004046772A (ja) * | 2002-05-13 | 2004-02-12 | 3D Media Co Ltd | 画像処理方法、画像処理システム、及び画像処理装置 |
JP5872818B2 (ja) * | 2010-08-20 | 2016-03-01 |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 測位処理装置、測位処理方法、および画像処理装置 |
JP5753409B2 (ja) | 2011-03-07 | 2015-07-22 | 株式会社トプコン | パノラマ画像作成方法及び3次元レーザスキャナ |
JP2012199752A (ja) * | 2011-03-22 | 2012-10-18 | Sony Corp | 画像処理装置と画像処理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
JP6009753B2 (ja) | 2011-10-26 | 2016-10-19 | 株式会社トプコン | 画像測定装置 |
-
2016
- 2016-11-16 JP JP2018502523A patent/JP6494059B2/ja active Active
- 2016-11-16 WO PCT/JP2016/083992 patent/WO2017149850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6-11-16 CN CN201680082669.7A patent/CN108700403B/zh active Active
-
2018
- 2018-08-01 US US16/051,511 patent/US10627224B2/en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1124522A (ja) * | 1999-10-25 | 2001-05-11 | Nikon Corp | 画像処理を用いたひび割れ評価装置 |
JP2007278743A (ja) * | 2006-04-04 | 2007-10-25 | Nikon Vision Co Ltd | 測距装置 |
CN101312501A (zh) * | 2007-05-21 | 2008-11-26 | 奥林巴斯映像株式会社 | 摄像装置和显示方法 |
US20090245653A1 (en) * | 2007-08-29 | 2009-10-01 | Kabushiki Kaisha Topcon | Image measurement apparatus |
CN103245255A (zh) * | 2013-04-15 | 2013-08-14 | 南阳川光电力科技有限公司 | 直升机落地自由姿态校靶系统 |
CN103868504A (zh) * | 2014-03-25 | 2014-06-18 | 许凯华 | 自主测绘机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WO2017149850A1 (ja) | 2018-07-05 |
US20180335300A1 (en) | 2018-11-22 |
CN108700403B (zh) | 2020-06-16 |
JP6494059B2 (ja) | 2019-04-03 |
US10627224B2 (en) | 2020-04-21 |
WO2017149850A1 (ja) | 2017-09-08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WO2020038109A1 (zh) | 拍照方法、装置、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
CN101753822B (zh) | 摄像装置和摄像装置中的图像处理方法 | |
CN106254682B (zh) | 一种拍照方法及移动终端 | |
CN103024265B (zh) | 摄像装置和摄像装置的摄像方法 | |
CN107087107A (zh) | 基于双摄像头的图像处理装置及方法 | |
CN109934931B (zh) | 采集图像、建立目标物体识别模型的方法及装置 | |
CN107040719A (zh) | 基于双屏终端的拍摄控制方法及拍摄控制装置 | |
CN105516611A (zh) | 摄像装置和摄影方法 | |
CN108933899A (zh) | 全景拍摄方法、装置、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
CN106605404B (zh) | 相机的初始位置设定方法、相机及相机系统 | |
CN103731604B (zh) | 追踪装置及追踪方法 | |
CN102790860B (zh) | 数字拍摄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 |
CN105359502B (zh) | 追踪装置、追踪方法以及存储了追踪程序的非易失性存储介质 | |
CN103004179B (zh) | 跟踪装置和跟踪方法 | |
WO2019011091A1 (zh) | 拍照提醒方法、装置、终端和计算机存储介质 | |
CN102739962A (zh) | 能够生成广角图像的图像处理装置 | |
CN105594194A (zh) | 图像显示装置和图像显示方法 | |
CN102055892A (zh) | 摄像装置 | |
CN106664366A (zh) | 图像处理装置、摄像装置、图像处理方法以及程序 | |
CN105704393B (zh) | 摄影装置、摄影方向的控制方法以及记录介质 | |
CN107786806A (zh) | 摄像装置和焦点调节方法 | |
CN103685837B (zh) | 图像处理装置及图像处理方法 | |
CN109451240A (zh) | 对焦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可读存储介质 | |
CN106506968A (zh) | 控制方法、控制装置、电子装置 | |
CN106969722A (zh) | 一种3d扫描系统及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