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673469A - 面向危险灾害现场环境的履带可变形机器人移动平台 - Google Patents

面向危险灾害现场环境的履带可变形机器人移动平台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673469A
CN108673469A CN201810612270.6A CN201810612270A CN108673469A CN 108673469 A CN108673469 A CN 108673469A CN 201810612270 A CN201810612270 A CN 201810612270A CN 108673469 A CN108673469 A CN 10867346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rawler belt
connecting shaft
fixing support
robot body
crawl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612270.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673469B (zh
Inventor
李志龙
孙凌宇
张明路
刘肖雅
朱丽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b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Heb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b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Heb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1810612270.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673469B/zh
Publication of CN10867346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67346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67346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67346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5HAND TOOLS;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MANIPULATORS
    • B25JMANIPULATORS; CHAMBERS PROVIDED WITH MANIPULATION DEVICES
    • B25J5/00Manipulators mounted on wheels or on carriages
    • B25J5/005Manipulators mounted on wheels or on carriages mounted on endless tracks or bel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55/00Endless track vehicles
    • B62D55/06Endless track vehicles with tracks without ground wheels
    • B62D55/065Multi-track vehicles, i.e. more than two tracks

Abstract

本发明为面向危险灾害现场环境的履带可变形机器人移动平台,包括机器人本体、两个被动自适应履带模块及信息采集模块;每个被动自适应履带模块均包括履带、被动自适应机构、四个固定支撑架、三个履带从动轮、四个履带承重轮、一个履带驱动轮,固定支撑架均为倒Y形框架,两两固定支撑架为一组,一组的两个固定支撑架通过相应的连接轴左右对称连接在一起,在每组固定支撑架的下部Y字形两个端部位置均通过相应的连接轴分别固定两个履带承重轮,在每组固定支撑架的上部通过相应的连接轴固定有一个履带从动轮。该移动平台能根据环境中障碍物的尺寸柔性被动地改变履带的外形,增大履带与障碍物的接触面积,从而使移动平台具有更强的越障能力。

Description

面向危险灾害现场环境的履带可变形机器人移动平台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机器人移动平台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面向危险灾害现场环境的履带可变形机器人移动平台。
背景技术
履带机器人与地面接触的方式是面接触,其接触面积大,接地比压小,在松软或者泥泞的路面上下陷小,履带外廓有履齿,地面摩擦力大,可以产生较大的驱动力,因此在泥泞或者松软地面上通过能力较强,履带式移动机构机器人转弯半径小,可以实现原地转向,在翻越凸台、斜坡、连续台阶、壕沟等障碍物方面性能优异,运动平稳,不易发生倾覆。履带式机器人的应用研究广泛,兼具了效率和障碍物通过性能,普通的履带机器人大多为关节摆臂式结构,通过调节关节摆臂的角度,主动地适应环境变化。而这类机器人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传感器所反馈的环境信息以及主动的控制调节。而被动自适应履带机器人能将环境中的约束力作为一种有效的输出,使履带外形轮廓被动地发生改变,从而更好的适应环境,减少了机器人对传感系统和控制系统的依赖性,并提高行走效率,成为履带机器人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
现有的被动自适应履带机器人研究有:专利号为ZL2013101764130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被动自适应履带可变形移动机器人平台,该机器人平台采用欠驱动的平面六杆机构作为支撑履带的机构,能通过高于履带的障碍,但其变形不大,且摆臂模块在实际应用中达不到较好效果;专利号为ZL2010102195152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具有自适应能力的轮一履复合变形移动机器人,该机器人具有轮一履两种运动模式,但在实际应用中其轮式运动在复杂的危险灾害性环境中,反而成为机器人前进的障碍,既起不到轮式机器人的优势,也无法表现履带机器人越障优势。专利号为:ZL2015109436326,提供一种履带可变形机器人移动平台。该移动平台基于曲柄滑块结构,具有被动自适应能力,且具有轮、履两种运动模式,但其机构在实际应用中难以实现有效的机构变形,其机构变形需要很大的外界作用力才能使张紧的履带变形,从而实现轮履变换的实现。同样的,轮履变换机构在复杂的危险灾害性环境中并不适用。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面向危险灾害现场环境的履带外轮廓可变形机器人移动平台。该移动平台具有被动自适应能力,能根据环境中障碍物的尺寸柔性被动地改变履带的外形,使机器人的重心发生变化,从而使移动平台具有更强的越障能力。
本发明解决所述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面向危险灾害现场环境的履带可变形机器人移动平台,包括机器人本体、两个左右对称布置在机器人本体上的被动自适应履带模块及安装在机器人本体上的信息采集模块;其特征在于:
每个被动自适应履带模块均包括履带、被动自适应机构、四个固定支撑架、三个履带从动轮、四个履带承重轮、一个履带驱动轮,固定支撑架均为倒Y形框架,两两固定支撑架为一组,一组的两个固定支撑架通过相应的连接轴左右对称连接在一起,在每组固定支撑架的下部Y字形两个端部位置均通过相应的连接轴分别固定两个履带承重轮,在每组固定支撑架的上部通过相应的连接轴固定有一个履带从动轮;位于前方的两个固定支撑架为前固定支撑架,位于后方的两个固定支撑架为后固定支撑架;所述被动自适应机构的两端通过相应轴分别连接有一个履带从动轮和一个履带驱动轮,被动自适应机构横跨在两个前固定支撑架和两个后固定支撑架之间,三个履带从动轮、四个履带承重轮、一个履带驱动轮外表面共同支撑履带;
所述被动自适应机构包括从动轮支架、上弹簧轴、套筒、传动带、机器人本体连接轴二、下弹簧轴、弹簧、驱动轮支架和滑块机构;
所述从动轮支架由两个结构相同的L形框架构成,L形框架的折角位置通过机器人本体连接轴二与机器人本体相连,机器人本体连接轴二通过相应轴承安装在从动轮支架和机器人本体的相应安装孔上,机器人本体连接轴二一端伸入机器人本体内,并通过定位法兰固定;位于两个L形框架之间的机器人本体连接轴二上设有套筒;L形框架的长边顶点上安装履带从动轮,在机器人本体连接轴二和履带从动轮之间的L形框架上安装上弹簧轴;L形框架的短边下端与驱动轮支架的中部连接;
所述驱动轮支架由两个结构相同的弯折杆构成,每个弯折杆的弯折角度为钝角,弯折杆的长边一端的内侧连接滑块机构,长边的中部连接L形框架的短边下端,在滑块机构和L形框架的短边下端之间的弯折杆上安装有下弹簧轴;所述弹簧一端固定在上弹簧轴上,一端固定在下弹簧轴上,
弯折杆的短边一端通过相应的履带轮连接轴安装一个履带驱动轮,在该履带轮连接轴上通过轴承安装有第二齿轮;
所述滑块机构包括滑槽轴、驱动轮支架与滑块机构相连轴及两个滑槽,所述驱动轮支架与滑块机构相连轴的两端通过相应轴承固定在两个弯折杆之间,两个滑槽的一端套在驱动轮支架与滑块机构相连轴上,另一端通过相应轴承与滑槽轴连接;所述滑槽轴一端与外侧的滑槽固连,另一端伸出内侧的滑槽与机器人本体的箱体板连接固定;驱动轮支架与滑块机构相连轴能在滑槽内左右移动,滑槽能绕着滑槽轴相对机器人本体转动;
在位于弯折杆弯折位置的上方的后固定支撑架上安装驱动轮轴,所述驱动轮轴一端与外侧的后固定支撑架固连,另一端依次穿过第一齿轮、内侧的后固定支撑架、机器人本体的箱体板连接第三齿轮,所述第三齿轮与机器人本体内的电机输出轴上的第四齿轮相啮合;所述第一齿轮通过传动带连接第二齿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的滑块机构采用曲柄滑块形式,滑块机构中的滑槽轴类似于曲柄滑块结构中的滑块,采用圆柱形的滑槽轴,能使滑槽轴与滑槽由面接触变为线接触,即用高副代替低副,简化结构的同时减小了摩擦。并且滑槽可以绕着机器人本体相对转动,滑槽轴可以沿着滑槽向前滑动,可以使履带的变形更容易实现和使履带的外轮廓的变形更大,可以跨越相对更高的障碍物。
2.本发明具有更强的抗倾覆能力与越障能力。在本移动平台遇到障碍物,履带外轮廓由于外界的作用开始变形,机器人接近障碍物的前端时,由于被动自适应履带机构的作用机器人本体前端的重心相对升高,并且由于被动自适应履带机构13的作用机器人本体尾端的重心相对降低。从而增强移动平台的越障能力,以及抗倾覆能力。
3.本发明具有更强的履带外轮廓变形能力。本发明中的履带驱动轮后置,从动轮支架和驱动轮支架相互之间呈类太极状变化,从而使履带外轮廓呈太极状变形,外界的作用力与履带驱动轮的转向一致,这样就可以柔顺地使履带外轮廓发生变形,使机器人的重心发生变化。
4.本发明具有被动自适应能力。被动自适应机构采用驱动轮支架与滑块机构相连的形式,可以实现驱动轮支架往复运动,驱动轮支架与从动轮支架铰接在一起,当遇到障碍物时,障碍物作为外界的驱动力输入,从动轮支架在力的作用下往上转动,根据机构原理驱动轮支架往下转动,增大与障碍物的接触面积,在驱动力的作用下越过障碍物。履带长度的变化可控制在一定的微小范围内,能够实现楼梯、斜坡、沟槽等复杂环境的行走。
5.相较于现有的类似机器人,本发明移动平台运动控制简单,能耗低,具有很强的环境适应能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面向危险灾害现场环境的履带可变形机器人移动平台一种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面向危险灾害现场环境的履带可变形机器人移动平台一种实施例的后固定支撑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面向危险灾害现场环境的履带可变形机器人移动平台一种实施例的前固定支撑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面向危险灾害现场环境的履带可变形机器人移动平台一种实施例的被动自适应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面向危险灾害现场环境的履带可变形机器人移动平台一种实施例的第三齿轮1313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面向危险灾害现场环境的履带可变形机器人移动平台一种实施例的机器人本体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面向危险灾害现场环境的履带可变形机器人移动平台在斜坡上的运动姿态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面向危险灾害现场环境的履带可变形机器人移动平台在越过凸台时的运动过程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面向危险灾害现场环境的履带可变形机器人移动平台在越过壕沟时的运动过程示意图;
图中,1-被动自适应履带模块,2-信息采集模块,3-机器人本体,201-双向语音部件,202-测距传感器,203-生命体征探测部件和视频探测部件,204-有毒气体探测部件,205-救援物资部件,11-固定支撑架,12-履带驱动轮,13-被动自适应机构,14-履带,15-履带从动轮,16-履带承重轮,
1101-机器人本体连接轴三,1102-第一齿轮,1103-第三齿轮,1104-驱动轮轴,1105-第四齿轮,1106-后下限位轴,1107-前上限位轴,1108-机器人本体连接轴一,1109-固定支撑架连接轴;
1301-滑槽轴,1302-从动轮支架,1303-上弹簧轴,1304-套筒,1305-传动带,1306-机器人本体连接轴二,1307-驱动轮支架与从动轮支架连接轴,1308-下弹簧轴,1309-弹簧,1310-驱动轮支架,1311-驱动轮支架与滑块机构相连轴,1312-滑槽,1313-第二齿轮,
301-电机,302-电机安装支架,303-电机驱动器,304-工控机,305-电源、数据采集卡306。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进一步解释本发明,但并不以此作为对本申请保护范围的限定。
本发明面向危险灾害现场环境的履带可变形机器人移动平台(简称平台或移动平台,参见图1-6)包括机器人本体3、两个左右对称布置在机器人本体上的被动自适应履带模块1及安装在机器人本体上的信息采集模块2;
所述信息采集模块2包括生命体征探测部件和视频探测部件203、双向语音部件201、有毒气体探测部件204、救援物资部件205及测距传感器202;
每个被动自适应履带模块1均包括履带14、被动自适应机构13、四个固定支撑架11、三个履带从动轮15、四个履带承重轮16、一个履带驱动轮12,固定支撑架均为倒Y形框架,两两固定支撑架为一组,一组的两个固定支撑架通过相应的连接轴左右对称连接在一起,在每组固定支撑架的下部Y字形两个端部位置均通过相应的连接轴分别固定两个履带承重轮16,在每组固定支撑架的上部通过相应的连接轴固定有一个履带从动轮15;位于前方的两个固定支撑架为前固定支撑架,位于后方的两个固定支撑架为后固定支撑架;所述被动自适应机构13的两端通过相应轴分别连接有一个履带从动轮和一个履带驱动轮12,被动自适应机构13横跨在两个前固定支撑架和两个后固定支撑架之间,三个履带从动轮15、四个履带承重轮16、一个履带驱动轮12外表面共同支撑履带14;
所述被动自适应机构13包括从动轮支架1302、上弹簧轴1303、套筒1304、传动带1305、机器人本体连接轴二1306、下弹簧轴1308、弹簧1309、驱动轮支架1310和滑块机构;
所述从动轮支架1302由两个结构相同的L形框架构成,L形框架的折角位置通过机器人本体连接轴二1306与机器人本体3相连,机器人本体连接轴二1306通过相应轴承安装在从动轮支架和机器人本体的相应安装孔上,机器人本体连接轴二1306一端伸入机器人本体内,并通过定位法兰固定;位于两个L形框架之间的机器人本体连接轴二1306上设有套筒1304;L形框架的长边顶点上安装履带从动轮15,在机器人本体连接轴二1306和履带从动轮15之间的L形框架上安装上弹簧轴1303;L形框架的短边下端与驱动轮支架1310的中部连接;
所述驱动轮支架1310由两个结构相同的弯折杆构成,每个弯折杆的弯折角度为钝角,弯折杆的长边一端的内侧连接滑块机构,长边的中部连接L形框架的短边下端,在滑块机构和L形框架的短边下端之间的弯折杆上安装有下弹簧轴1308;
上弹簧轴和下弹簧轴均在轴的中部加工有用于安装弹簧的凹槽,所述弹簧1309一端固定在上弹簧轴上,一端固定在下弹簧轴上,即即弹簧的头部和尾部直接卡在上下弹簧轴上即可完成安装,弹簧起到柔性连接L型框架和弯折杆的作用;
弯折杆的短边一端通过相应的履带轮连接轴安装一个履带驱动轮12,在该履带轮连接轴上通过轴承安装有第二齿轮1313;
所述滑块机构包括滑槽轴1301、驱动轮支架与滑块机构相连轴1311及两个滑槽1312,所述驱动轮支架与滑块机构相连轴1311的两端通过相应轴承固定在两个弯折杆之间,两个滑槽1312的一端套在驱动轮支架与滑块机构相连轴1311上,另一端通过相应轴承与滑槽轴1301连接;所述滑槽轴一端与外侧的滑槽固连,另一端伸出内侧的滑槽与机器人本体的箱体板连接固定;驱动轮支架与滑块机构相连轴1311能在滑槽内左右移动,滑槽能绕着滑槽轴相对机器人本体转动,驱动轮支架与滑块机构相连轴1311起滑块的作用;
在位于弯折杆弯折位置的上方的后固定支撑架上安装驱动轮轴1104,所述驱动轮轴1104一端与外侧的后固定支撑架固连,另一端依次穿过第一齿轮1102、内侧的后固定支撑架、机器人本体的箱体板连接第三齿轮1103,所述第三齿轮与机器人本体内的电机输出轴上的第四齿轮1105相啮合;所述第一齿轮1102通过传动带1305连接第二齿轮1313;所述驱动轮轴1104的高度小于履带驱动轮12的高度。
在前固定支撑架上,且位于L形框架的上方的连接轴为前上限位轴1107;在后固定支撑架上,且位于弯折杆下方的连接轴为后下限位轴1106;前固定支撑架和后固定支撑架上的连接轴内侧与机器人本体连接固定。
所述机器人本体3包括箱体板、电源305、数据采集卡306、两个电机301、两个电机驱动器303和工控机304,电机301、数据采集卡306、电机驱动器303和工控机304均安装在箱体板内,两个电机驱动器分别通过一个电机驱动一侧的被动自适应履带模块,所述工控机与电机驱动器连接,同时通过数据采集卡与信息采集模块连接,电源给电机、电机驱动器、工控机以及信息采集模块供电,信息采集模块收集的数据经过数据采集卡,然后发送到工控机中。工控机然后对数据进行处理,进而驱动电机执行相应的命令。
本发明中所述履带从动轮15、履带承重轮16及履带驱动轮12均采用两个相同轮子对接构成,以增大轮子与履带的接触面积,当采用两个相同轮子组成一个履带驱动轮时,所述第二齿轮通过轴承安装在这两个相同轮子之间,保证被动自适应机构整体的受力均衡。
本发明面向危险灾害现场环境的履带可变形机器人移动平台,具有两种运动模式:在正常平整的路面上移动;在抽象为凸台、斜坡、壕沟等非结构化灾害现场环境中移动,这里的所能越过的凸台的高度不能超过平台变形后重心的高度;具体运动过程是:
1)在正常平整、斜坡的路面上移动(参见图7):
电机输出动力,经过第四齿轮1105和第三齿轮1103带动驱动轮轴1104,驱动轮轴1104带动第一齿轮1102,第一齿轮1102通过传动带1305把动力传送第二齿轮1313,第二齿轮1313与履带驱动轮12安装在同一根轴上,继而把动力传输到履带驱动轮12,履带驱动轮12通过履带14将电机输出的动力,传递给履带承重轮16和履带从动轮15,完成整个被动自适应履带模块的驱动。实现整个机器人平稳移动。信息采集模块收集的数据经过数据采集卡,然后发送到工控机中,工控机然后对数据进行处理。
2)在抽象为凸台、壕沟等非结构化灾害现场环境中移动(参见图8和图9):
电机输出动力,经过第四齿轮1105和第三齿轮1103带动驱动轮轴1104,驱动轮轴1104带动第一齿轮1102,第一齿轮1102通过传动带1305把动力传送第二齿轮1313,第二齿轮1313与履带驱动轮12安装在同一根轴上,继而把动力传输到履带驱动轮12,履带驱动轮12通过履带14将电机输出的动力,传递给履带承重轮16和履带从动轮15,完成整个被动自适应履带模块的驱动。
当转动的履带14接触到障碍物时,从动轮支架1302将绕机器人本体连接轴二1306顺时针转动,同时也将通过驱动轮支架与从动轮支架连接轴1307带动驱动轮支架1310顺时针转动,驱动轮支架1310转动将带动驱动轮支架与滑块机构相连轴1311沿着滑槽滑动,滑槽1312绕滑槽轴1301转动。
由于弹簧1309通过上弹簧轴1303和下弹簧轴1308安装,由于弹簧1309弹力和驱动轮支架与从动轮支架连接轴1307的力的合力作用,所以驱动轮支架1310一定绕着顺时针转动,并且由于弹簧1309的存在,在机器人越障结束后,从动轮支架1302将由于重力和弹簧1309弹力的作用恢复原来的位置,并且带动驱动轮支架1310恢复原来的位置。
当驱动轮支架1310绕着顺时针转动,滑槽1312相当于受到一个向上的作用力绕滑槽轴1301逆时针转动,并且驱动轮支架与滑块机构相连轴1311沿着滑槽滑动。
对驱动轮支架1310和从动轮支架1302极限位置的限制:由于驱动轮支架1310绕驱动轮支架与从动轮支架连接轴1307顺时针转动,所以对驱动轮支架1310设置安全的下极限位置,当驱动轮支架1310接触到后下限位轴1106时的位置为驱动轮支架1310下极限位置。由于从动轮支架1302将绕机器人本体连接轴二1306顺时针转动,所以对从动轮支架1302设置上极限位置,当从动轮支架1302接触到前上限位轴1107时的位置为从动轮支架1302的上极限位置。
当机器人进入灾害环境时,生命体征探测部件和视频探测部件203给远程操控机器人的工作人员,提供灾害现场的视频场景和对视频无法监控到的废墟进行生命体征探测,进而发现有无被困人员,从而采取相应的行动。双向语音部件201是在机器人发现被困人员时,用于救援人员和被困人员进行双向语音沟通,方便救援人员更加清楚的了解现场环境,从而做出准确的救援决策。有毒气体探测部件204用于探测灾害现场的有毒气体成分和浓度,方便救援人员进入灾害现场作业时,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救援物资部件205是机器人携带的救援物资,方便有能力自救的被困人员及时地进行自救,从而减轻救援人员的救援工作压力。测距传感器202是为了给救援人员一个参数化的灾害现场环境,从而更好的对机器人进行路径规划。
实施例1
本实施例面向危险灾害现场环境的履带可变形机器人移动平台包括机器人本体3、两个左右对称布置在机器人本体上的被动自适应履带模块1及安装在机器人本体上的信息采集模块2;
所述信息采集模块2包括生命体征探测部件和视频探测部件203、双向语音部件201、有毒气体探测部件204、救援物资部件205及测距传感器202;
每个被动自适应履带模块1均包括履带14、被动自适应机构13、四个固定支撑架11、三个履带从动轮15、四个履带承重轮16、一个履带驱动轮12,固定支撑架均为倒Y形框架,两两固定支撑架为一组,一组的两个固定支撑架通过相应的连接轴左右对称连接在一起,在每组固定支撑架的下部Y字形两个端部位置均通过相应的连接轴分别固定两个履带承重轮16,在每组固定支撑架的上部通过相应的连接轴固定有一个履带从动轮15;位于前方的两个固定支撑架为前固定支撑架,位于后方的两个固定支撑架为后固定支撑架;所述被动自适应机构13的两端通过相应轴分别连接有一个履带从动轮和一个履带驱动轮12,被动自适应机构13横跨在两个前固定支撑架和两个后固定支撑架之间,三个履带从动轮15、四个履带承重轮16、一个履带驱动轮12外表面共同支撑履带14;
两个前固定支撑架和两个固定后支撑架左右对称布置。
前固定支撑架通过前上限位轴1107、机器人本体连接轴一1108与机器人本体连接;所述前固定支撑架的倒Y形框架从上到下依次设有履带从动轮安装孔,前上限位轴安装孔,机器人本体连接轴一安装孔,固定支撑架连接轴安装孔以及两个履带承重轮安装孔。
前固定支撑架上的履带从动轮和履带承重轮通过相应的轴承和相应的轴安装在所述的履带从动轮轴安装孔和履带承重轮安装孔上。前上限位轴1107通过相应的前上限位轴安装孔一端安装在前固定支撑架上,一端伸入机器人本体内,机器人本体内装有定位法兰,通过定位法兰进行固定。机器人本体连接轴一1108通过相应的机器人本体连接轴一安装孔一端安装在前固定支撑架上,一端伸入机器人本体内,在机器人本体内通过相应的定位法兰固定。固定支撑架连接轴1109安装在相应的固定支撑架连接轴安装孔上将两个前固定支撑架连接起来。
后固定支撑架通过驱动轮轴1104、机器人本体连接轴三1101与机器人本体相连。所述后固定支撑架的倒Y形框架从上到下依次设有履带从动轮安装孔,机器人本体连接轴三安装孔,驱动轮轴安装孔,后下限位轴安装孔以及两个履带承重轮安装孔。
后固定支撑架上的履带从动轮和履带承重轮通过相应的轴承和相应的轴安装在所述的履带从动轮轴安装孔和履带承重轮安装孔上。机器人本体连接轴三1101通过机器人本体连接轴三安装孔一端安装在后固定支撑架上,一端伸入机器人本体内,机器人本体内相应位置装有定位法兰。驱动轮轴1104通过相应的轴承安装在相应的驱动轮轴安装孔上。第一齿轮1102通过相应的轴承安装在所述的驱动轮轴1104上。后下限位轴1106通过安装在相应的后下限位轴安装孔上将后固定支撑架连接起来,并且限定驱动轮支架1310的下极限位置。
所述被动自适应机构13包括从动轮支架1302、上弹簧轴1303、套筒1304、传动带1305、机器人本体连接轴二1306、下弹簧轴1308、弹簧1309、驱动轮支架1310和滑块机构;
所述驱动轮支架1310为两个结构相同的弯折杆,每个弯折杆的弯折角度为120°,从左到右依次有驱动轮支架与滑块机构相连轴安装孔,下弹簧轴安装孔,驱动轮支架与从动轮支架连接轴安装孔、履带驱动轮安装孔。
通过驱动轮支架与滑块机构相连轴安装孔安装相应的轴承及驱动轮支架与滑块机构相连轴1311,将驱动轮支架1310与滑块机构相连,通过下弹簧轴安装孔安装下弹簧轴1308,并在下弹簧轴1308上安装弹簧的尾部。通过驱动轮支架与从动轮支架连接轴安装孔安装驱动轮支架与从动轮支架连接轴1307和相应的轴承,将驱动轮支架1310与从动轮支架1302相连接。通过履带驱动轮安装孔安装相应的轴承和履带驱动轮、履带驱动轮轴,并在履带驱动轮轴上安装履带驱动轮和第二齿轮1313,实现机器人的传动。
所述从动轮支架1302为L形框架通过机器人本体连接轴二1306与机器人本体相连。在从动轮支架1302的L形框架的长边从左到右依次设有履带从动轮安装孔、上弹簧轴安装孔。L形框架的短边处从上往下依次设有机器人本体连接轴二安装孔、驱动轮支架与从动轮支架连接轴安装孔。驱动轮支架与从动轮支架连接轴安装孔位于弯折杆的弯折位置的左侧。
通过履带从动轮安装孔安装相应的轴承、履带从动轮15、履带从动轮轴,通过上弹簧轴安装孔安装上弹簧轴1303,并在上弹簧轴1303上安装弹簧的头部。所述机器人本体连接轴二1306通过轴承安装在从动轮支撑架1302和机器人本体的相应安装孔上,机器人本体连接轴二1306一端伸入机器人本体内,机器人本体内装有定位法兰,另一端,将两个从动轮支架1302相连接。所述驱动轮支架与从动轮支架连接轴1307通过安装于驱动轮支架与从动轮支架连接轴安装孔相应位置上的轴承将驱动轮支架和从动轮支架相连。
所述滑块机构包括滑槽轴1301、驱动轮支架与滑块机构相连轴1311及两个滑槽1312。所述滑槽1312通过滑槽轴1301与机器人本体的箱体板连接,驱动轮支架与滑块机构相连轴1311为滑块,其通过轴承安装在两个驱动轮支架的相应的驱动轮支架与滑块机构相连轴安装孔上,两个滑槽1312的一端套在驱动轮支架与滑块机构相连轴1311上,另一端通过相应轴承与滑槽轴1301连接;所述滑槽轴1301一端与外侧的滑槽固连,另一端伸出内侧的滑槽与机器人本体的箱体板连接固定;驱动轮支架与滑块机构相连轴1311能在滑槽内左右移动,滑槽能绕着滑槽轴相对机器人本体转动,驱动轮支架与滑块机构相连轴1311起滑块的作用;
在位于弯折杆弯折位置的上方的后固定支撑架上安装驱动轮轴1104,所述驱动轮轴1104一端与外侧的后固定支撑架固连,另一端依次穿过第一齿轮1102、内侧的后固定支撑架、机器人本体的箱体板连接第三齿轮1103,所述第三齿轮与机器人本体内的电机输出轴上的第四齿轮1105相啮合;所述第一齿轮1102通过传动带1305连接第二齿轮1313;所述驱动轮轴1104的高度小于履带驱动轮12的高度。
在前固定支撑架上,且位于L形框架的上方的连接轴为前上限位轴1107;在后固定支撑架上,且位于弯折杆下方的连接轴为后下限位轴1106;前固定支撑架和后固定支撑架上的连接轴内侧与机器人本体连接固定。
本实施例中生命体征探测部件和视频探测部件203采用讯时红外线生命探测仪和中维模组H.265解码网络摄像头的组合,有毒气体探测部件204采用四合一气体检测仪,测距传感器202采用深达威激光测距传感器,救援物资部件205里面放置水、氧气包、营养液等物品。
本发明未述及之处适用于现有技术。

Claims (5)

1.一种面向危险灾害现场环境的履带可变形机器人移动平台,包括机器人本体、两个左右对称布置在机器人本体上的被动自适应履带模块及安装在机器人本体上的信息采集模块;其特征在于:
每个被动自适应履带模块均包括履带、被动自适应机构、四个固定支撑架、三个履带从动轮、四个履带承重轮、一个履带驱动轮,固定支撑架均为倒Y形框架,两两固定支撑架为一组,一组的两个固定支撑架通过相应的连接轴左右对称连接在一起,在每组固定支撑架的下部Y字形两个端部位置均通过相应的连接轴分别固定两个履带承重轮,在每组固定支撑架的上部通过相应的连接轴固定有一个履带从动轮;位于前方的两个固定支撑架为前固定支撑架,位于后方的两个固定支撑架为后固定支撑架;所述被动自适应机构的两端通过相应轴分别连接有一个履带从动轮和一个履带驱动轮,被动自适应机构横跨在两个前固定支撑架和两个后固定支撑架之间,三个履带从动轮、四个履带承重轮、一个履带驱动轮外表面共同支撑履带;
所述被动自适应机构包括从动轮支架、上弹簧轴、套筒、传动带、机器人本体连接轴二、下弹簧轴、弹簧、驱动轮支架和滑块机构;
所述从动轮支架由两个结构相同的L形框架构成,L形框架的折角位置通过机器人本体连接轴二与机器人本体相连,机器人本体连接轴二通过相应轴承安装在从动轮支架和机器人本体的相应安装孔上,机器人本体连接轴二一端伸入机器人本体内,并通过定位法兰固定;位于两个L形框架之间的机器人本体连接轴二上设有套筒;L形框架的长边顶点上安装履带从动轮,在机器人本体连接轴二和履带从动轮之间的L形框架上安装上弹簧轴;L形框架的短边下端与驱动轮支架的中部连接;
所述驱动轮支架由两个结构相同的弯折杆构成,每个弯折杆的弯折角度为钝角,弯折杆的长边一端的内侧连接滑块机构,长边的中部连接L形框架的短边下端,在滑块机构和L形框架的短边下端之间的弯折杆上安装有下弹簧轴;所述弹簧一端固定在上弹簧轴上,一端固定在下弹簧轴上;
弯折杆的短边一端通过相应的履带轮连接轴安装一个履带驱动轮,在该履带轮连接轴上通过轴承安装有第二齿轮;
所述滑块机构包括滑槽轴、驱动轮支架与滑块机构相连轴及两个滑槽,所述驱动轮支架与滑块机构相连轴的两端通过相应轴承固定在两个弯折杆之间,两个滑槽的一端套在驱动轮支架与滑块机构相连轴上,另一端通过相应轴承与滑槽轴连接;所述滑槽轴一端与外侧的滑槽固连,另一端伸出内侧的滑槽与机器人本体的箱体板连接固定;驱动轮支架与滑块机构相连轴能在滑槽内左右移动,滑槽能绕着滑槽轴相对机器人本体转动;
在位于弯折杆弯折位置的上方的后固定支撑架上安装驱动轮轴,所述驱动轮轴一端与外侧的后固定支撑架固连,另一端依次穿过第一齿轮、内侧的后固定支撑架、机器人本体的箱体板连接第三齿轮,所述第三齿轮与机器人本体内的电机输出轴上的第四齿轮相啮合;所述第一齿轮通过传动带连接第二齿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面向危险灾害现场环境的履带可变形机器人移动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信息采集模块包括生命体征探测部件和视频探测部件、双向语音部件、有毒气体探测部件、救援物资部件及测距传感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面向危险灾害现场环境的履带可变形机器人移动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器人本体包括箱体板、电源、数据采集卡、两个电机、两个电机驱动器和工控机,电机、数据采集卡、电机驱动器和工控机均安装在箱体板内,两个电机驱动器分别通过一个电机驱动一侧的被动自适应履带模块,所述工控机与电机驱动器连接,同时通过数据采集卡与信息采集模块连接,电源给电机、电机驱动器、工控机以及信息采集模块供电。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面向危险灾害现场环境的履带可变形机器人移动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履带从动轮、履带承重轮及履带驱动轮均采用两个相同轮子对接构成。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面向危险灾害现场环境的履带可变形机器人移动平台,其特征在于,采用两个相同轮子组成一个履带驱动轮时,所述第二齿轮通过轴承安装在这两个相同轮子之间。
CN201810612270.6A 2018-06-14 2018-06-14 面向危险灾害现场环境的履带可变形机器人移动平台 Active CN10867346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612270.6A CN108673469B (zh) 2018-06-14 2018-06-14 面向危险灾害现场环境的履带可变形机器人移动平台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612270.6A CN108673469B (zh) 2018-06-14 2018-06-14 面向危险灾害现场环境的履带可变形机器人移动平台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673469A true CN108673469A (zh) 2018-10-19
CN108673469B CN108673469B (zh) 2023-04-25

Family

ID=638108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612270.6A Active CN108673469B (zh) 2018-06-14 2018-06-14 面向危险灾害现场环境的履带可变形机器人移动平台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673469B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305238A (zh) * 2018-12-03 2019-02-05 河北工业大学 一种被动自适应的履带机器人移动平台
CN109398517A (zh) * 2018-12-29 2019-03-01 合肥多加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支腿结构及使用此支腿结构的农业机械
CN110171495A (zh) * 2019-04-19 2019-08-27 北京交通大学 一种可变形连杆式履带越障系统
CN110937038A (zh) * 2019-12-17 2020-03-31 三一汽车制造有限公司 行走装置及无人车
CN110977922A (zh) * 2019-12-11 2020-04-10 东北石油大学 一种自适应贴附管道外壁履带装置
CN113548119A (zh) * 2021-09-02 2021-10-26 厦门理工学院 一种可变型多用途微型移动平台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2638698A1 (fr) * 1988-11-04 1990-05-11 Cybernetix Dispositif de suspension articule de galets de roulement pour vehicules a chenille
CN2664857Y (zh) * 2003-12-25 2004-12-22 章永泰 水下清淤、收割生态治理组合装置
JP2007302083A (ja) * 2006-05-10 2007-11-22 Kikuichi:Kk 無限軌道の走行装置
CN103273977A (zh) * 2013-05-14 2013-09-04 河北工业大学 一种被动自适应履带可变形移动机器人平台
CN105460090A (zh) * 2015-12-16 2016-04-06 河北工业大学 一种履带可变形机器人移动平台
CN107140153A (zh) * 2017-05-17 2017-09-08 湖南大学 自适应变胞履带行驶机构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2638698A1 (fr) * 1988-11-04 1990-05-11 Cybernetix Dispositif de suspension articule de galets de roulement pour vehicules a chenille
CN2664857Y (zh) * 2003-12-25 2004-12-22 章永泰 水下清淤、收割生态治理组合装置
JP2007302083A (ja) * 2006-05-10 2007-11-22 Kikuichi:Kk 無限軌道の走行装置
CN103273977A (zh) * 2013-05-14 2013-09-04 河北工业大学 一种被动自适应履带可变形移动机器人平台
CN105460090A (zh) * 2015-12-16 2016-04-06 河北工业大学 一种履带可变形机器人移动平台
CN107140153A (zh) * 2017-05-17 2017-09-08 湖南大学 自适应变胞履带行驶机构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张明路;李敏;田颖;吕晓玲;: "单履带被动自适应机器人设计与运动学分析" *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305238A (zh) * 2018-12-03 2019-02-05 河北工业大学 一种被动自适应的履带机器人移动平台
CN109305238B (zh) * 2018-12-03 2023-09-29 河北工业大学 一种被动自适应的履带机器人移动平台
CN109398517A (zh) * 2018-12-29 2019-03-01 合肥多加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支腿结构及使用此支腿结构的农业机械
CN110171495A (zh) * 2019-04-19 2019-08-27 北京交通大学 一种可变形连杆式履带越障系统
CN110977922A (zh) * 2019-12-11 2020-04-10 东北石油大学 一种自适应贴附管道外壁履带装置
CN110977922B (zh) * 2019-12-11 2020-08-25 东北石油大学 一种自适应贴附管道外壁履带装置
CN110937038A (zh) * 2019-12-17 2020-03-31 三一汽车制造有限公司 行走装置及无人车
CN113548119A (zh) * 2021-09-02 2021-10-26 厦门理工学院 一种可变型多用途微型移动平台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673469B (zh) 2023-04-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673469A (zh) 面向危险灾害现场环境的履带可变形机器人移动平台
CN104825257B (zh) 腰部可穿戴功能辅助机械臂
CN208496971U (zh) 面向危险灾害现场环境的履带可变形机器人移动平台
CN102179812B (zh) 一种可运用于探测的球形机器人
CN202935468U (zh) 蜈蚣型仿生多足机器人
CN105835086A (zh) 一种混联式6自由度力反馈机械臂
CN104843103B (zh) 一种新型楼宇环境下的作业机器人
CN103273977B (zh) 一种被动自适应履带可变形移动机器人平台
CN111773616B (zh) 一种主动式多功能全向跑步机
CN112706851A (zh) 一种可滑行轮足机器人及其控制方法
CN107175643A (zh) 一种基于机器视觉的灾后救援机器人及其控制系统与方法
CN201735092U (zh) 一种简易搜救机器人
CN104176146B (zh) 一种具有攀爬抓取及挖掘功能的指撑型四足机器人
CN101157372A (zh) 一种步轮履复合式移动机器人
CN113894822B (zh) 一种具有仿生刚柔耦合腿的八足机器人及控制方法
CN109466652A (zh) 一种适用于双足机器人的多自由度躯干机构
CN104972457A (zh) 一种模块化可重构蛇形机器人
CN103879467A (zh) 一种被动自适应履带可变形摇杆差动移动机器人平台
CN208897198U (zh) 一种仿生蜘蛛探测机器人
CN104015830A (zh) 一种有源无源组合式负压吸附连续行走爬壁探测机器人
CN102670382A (zh) 一种辅助行走的智能拐杖系统
CN102114879B (zh) 一种两足步行四杆机构
CN100343027C (zh) 球形探测机器人
Pandey et al. New concept-based six-wheels rocker-bogie robot: Design and analysis
CN211844678U (zh) 磁吸附式爬壁机器人底盘及磁吸附式爬壁机器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