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657985A - 一种飞机用同步顶升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飞机用同步顶升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657985A
CN108657985A CN201810761977.3A CN201810761977A CN108657985A CN 108657985 A CN108657985 A CN 108657985A CN 201810761977 A CN201810761977 A CN 201810761977A CN 108657985 A CN108657985 A CN 10865798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essurized strut
jack
aircraft
stabilizer blade
operation cas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761977.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胡毅飞
许行
陈旭
郭晓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n Feibao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an Feibao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n Feibao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an Feibao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761977.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657985A/zh
Publication of CN10865798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65798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F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OR PUSH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DEVICES WHICH APPLY A LIFTING OR PUSHING FORCE DIRECTLY TO THE SURFACE OF A LOAD
    • B66F3/00Devices, e.g. jacks, adapted for uninterrupted lifting of loads
    • B66F3/24Devices, e.g. jacks, adapted for uninterrupted lifting of loads fluid-pressure operated
    • B66F3/25Constructional features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ology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Fluid-Pressure Circui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飞机用同步顶升系统,包括控制装置,与控制装置电连接的至少三个的液压千斤顶;所述控制装置为电气柜(1),其内设有PLC控制器(11)、报警器(12),其上设有控制输入数据的触摸屏(13),所述PLC控制器(11)与报警器(12)、触摸屏(13)电连接;所述电气柜(1)还与电源(14)电连接。本发明采用自动化全机同步顶升形式,极大的减轻了机务人员劳动强度,缩短了军用飞机维修备战时间,提升了民用飞机的经济效益。

Description

一种飞机用同步顶升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千斤顶控制技术领域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飞机用同步顶升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外各型飞机在水平测量、称重、起落架拆装和收放、机载设备安装位置的校正和调整等工作时所用的千斤顶均采用三点顶起形式,且均采用手摇泵使三个千斤顶的柱塞上升,然后通过千斤顶的柱塞顶升飞机上对应顶点,从而实现飞机的全机顶起。手摇泵的使用,一方面极大的增加了机务人员劳动强度;亦无法实现飞机的全机同步顶升,使得飞机出现倾斜及承受内应力现象;再者,通过机务人员操作手摇泵实现全机顶起,极大的降低了飞机维修保障的效率。
国内飞机用千斤顶亦采用手摇泵实现三点独立顶起,且伴随着我国航空事业的蓬勃发展,机务人员通过手摇泵实现大吨位飞机的顶升已经脱离现实。故国、内外亟待研发出一种可以实现自动化控制的同步顶升千斤顶。
同时手摇泵形式极大的增加了机务人员劳动强度,亦无法实现飞机的全机同步顶升,使得飞机出现倾斜及承受内应力现象;再者,通过机务人员操作手摇泵实现全机顶起,极大的降低了飞机维修保障的效率,严重影响了军用飞机的备战时间和民用飞机的经济效益;最后,机务人员通过手摇泵实现大吨位飞机的顶升已经脱离现实。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全新的飞机用同步顶升系统,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飞机用同步顶升系统。
本发明提供一种迷彩光缆外护套生产系统及其生产工艺,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飞机用同步顶升系统,包括控制装置,与控制装置电连接的至少三个的液压千斤顶;所述控制装置为电气柜1,其内设有PLC控制器11、报警器12,其上设有控制输入数据的触摸屏13,所述PLC控制器11与报警器12、触摸屏13电连接;所述电气柜1还与电源14电连接;所述至少三个的液压千斤顶为两个前主千斤顶3和一个后主千斤顶2,所述前主千斤顶3、后主千斤顶2上设有测量千斤顶顶起高度、顶起速度的位移测量仪,所述PLC控制器11与报警器12、触摸屏13、前主千斤顶、后主千斤顶2、各个位移测量仪电连接。
优选的,所述位移测量仪为红外线测距仪、红外线测速仪,所述红外线测距仪、红外线测速仪与PLC控制器11电连接。
优选的,所述位移测量仪为拉线传感器4,拉线传感器4与PLC控制器11电连接。拉线传感器4实时监测后主千斤顶2的后作动筒23的瞬时速度,然后将后主千斤顶2的后作动筒23的瞬时速度与电气柜1的触摸屏13的设置速度进行对比,再实时调节后主千斤顶2中液压操作箱32的电动液压泵的伺服阀开度,将后主千斤顶2的顶升速度控制在设置的速度。同时,通过两个前主千斤顶3上安装的拉线传感器4实时采集其与后主千斤顶2的位移差,再实时调节两个前主千斤顶3中液压操作箱32的电动液压泵的伺服阀开度。从而保持两个前主千斤顶3与后主千斤顶2位移基本相同,从而实现控制各液压千斤顶顶起速度、顶起高度。
进一步的,前主千斤顶3由至少三个支撑组件31,液压操作箱32,作动筒33组成,所述支撑组件31相互连接,其上固定有液压操作箱32;所述支撑组件31为围成空间中心处设有作动筒33,作动筒33与各支撑组件31固定连接,作动筒33与液压操作箱32连通。
所述支撑组件31由带刹车回转轮311、轮架312、支脚套筒313、支脚底盘314、横拉杆315、斜支柱316组成;所述带刹车回转轮311与轮架312一端铰接,轮架312另一端与支脚套筒313铰接,所述支脚套筒313为中空结构,其中可相对滑动的设有支脚底盘314,并设有限制两者相对滑动的支脚螺杆317;所述支脚套筒313侧面固定连接有横拉杆315,相邻支撑组件31的横拉杆315固定连接,其上固定有液压操作箱32;所述斜支柱316一端与支脚套筒313固定连接,另一端与作动筒33固定连接,斜支柱316上设有吊耳318。
液压操作箱32内设有电动液压泵,电动液压泵与作动筒33连通;液压操作箱32上还设有手摇泵连接头321,手摇泵连接头321与作动筒33连通。
作动筒33上端连接有前千斤顶支撑头331。
进一步的,后主千斤顶2由至少三个支撑组件31,液压操作箱32,作动筒33组成,所述支撑组件31相互连接,其上固定有液压操作箱32;所述支撑组件31为围成空间中心处设有后作动筒23,后作动筒23与各支撑组件31固定连接,后作动筒23与液压操作箱32连通。
后作动筒23上端连接有后千斤顶支撑头231,所述后千斤顶支撑头231由支撑底座232、后支撑头233组成,支撑底座232下端与后作动筒23上端固定连接,上端与后支撑头233可拆卸连接。
进一步的,支撑组件31的带刹车回转轮311侧面还固定有牵引杆5。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
(a)本发明采用自动化全机同步顶升形式,极大的减轻了机务人员劳动强度,缩短了军用飞机维修备战时间,提升了民用飞机的经济效益;
(b)适用于多种工况。在机库内可使用220V民用电,在外场无电源的情况下,可直接使用电源车上的28V直流电;
(c)有效保证了飞机的全机同步顶起,避免了因各顶点不同步而造成飞机顶起倾斜及飞机内部产生内应力;
(d)便于实时监控千斤顶的运行状况,例如工作压力、油温、顶升高度即瞬时速度等工作信息,有助于及时发现千斤顶运行故障,预防意外事故的发生。
附图说明
图1 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1前主千斤顶3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后千斤顶支撑头231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一种飞机用同步顶升系统,包括控制装置,与控制装置电连接的至少三个的液压千斤顶,至少三个的液压千斤顶在控制装置的控制下同步顶升;所述控制装置为电气柜1,其内设有PLC控制器11、报警器12,其上设有控制输入数据的触摸屏13,所述PLC控制器11与报警器12、触摸屏13电连接,使用者通过在触摸屏13上输入千斤顶顶起的速度,触摸屏13将数据传送给PLC控制器11,报警器12与PLC控制器11电连接,当千斤顶发生故障时,PLC控制器11控制报警器12报警;所述电气柜1还与电源14电连接;所述至少三个的液压千斤顶为两个前主千斤顶3和一个后主千斤顶2,所述前主千斤顶、后主千斤顶2上设有测量千斤顶顶起高度、顶起速度的位移测量仪,所述PLC控制器11与报警器12、触摸屏13、前主千斤顶、后主千斤顶2、各个位移测量仪电连接。
同时,本发明可以根据需要设置不同数目的液压千斤顶,并且所述控制装置可以为电气柜1,也可以为其他PC、移动端等。
实施例1
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所述位移测量仪为拉线传感器4,拉线传感器4与PLC控制器11电连接。所述拉线传感器4实时监测后主千斤顶2的瞬时速度,然后将后主千斤顶2的瞬时速度与电气柜1触摸屏13上使用者设置速度进行对比,再实时调节后主千斤顶2中液压操作箱32的电动液压泵阀开度,从而实现将后主千斤顶2的顶升速度控制在设置的速度,同时两个前主千斤顶3上安装的拉线传感器4实时采集其与后主千斤顶2的位移差,再实时调节两个前主千斤顶2的电动液压泵阀开度,从而保持两个前主千斤顶3与后主千斤顶2顶起高度基本相同。
进一步的,前主千斤顶3由至少三个支撑组件31,液压操作箱32,作动筒33组成,所述支撑组件31相互连接,其上固定有液压操作箱32;所述支撑组件31为围成空间中心处设有作动筒33,作动筒33与各支撑组件31固定连接,作动筒33与液压操作箱32连通。
所述支撑组件31由带刹车回转轮311、轮架312、支脚套筒313、支脚底盘314、横拉杆315、斜支柱316组成;所述带刹车回转轮311与轮架312一端铰接,轮架312另一端与支脚套筒313铰接,所述支脚套筒313为中空结构,其中可相对滑动的设有支脚底盘314,并设有限制两者相对滑动的支脚螺杆317;所述支脚套筒313侧面固定连接有横拉杆315,相邻支撑组件31的横拉杆315固定连接,其上固定有液压操作箱32;所述斜支柱316一端与支脚套筒313固定连接,另一端与作动筒33固定连接,斜支柱316上设有吊耳318。
其中液压操作箱32为液压系统集成单元;吊耳318用于起吊前液压千斤顶;斜支柱316用于固定作动筒33,并将作动筒33的受力分散到前主千斤3的支脚底盘314上;支脚螺杆317用于调节支脚底盘314上下运动;作动筒33为执行元件,用于顶升飞机;带刹车回转轮311用于前主千斤顶3短距离移动及与飞机对接过程中的微调;轮架312用于连接带刹车回转轮311和斜支柱316;支脚套筒313用于将斜支柱316的受力传递到支脚底盘314上;支脚底盘314为顶升飞机时与地面接触的承力构件;横拉杆315用于将三个斜支柱316连接在一起,使各个斜支柱316形成等约束结构。
液压操作箱32内设有电动液压泵,电动液压泵与作动筒33连通;液压操作箱32上还设有手摇泵连接头321,手摇泵连接头321与作动筒33连通,使用者可以通过操作手摇泵顶起。
作动筒33上端连接有前千斤顶支撑头331,用于和飞机上的球头相连接。
进一步的,后主千斤顶2由至少三个支撑组件31,液压操作箱32,作动筒33组成,所述支撑组件31相互连接,其上固定有液压操作箱32;所述支撑组件31为围成空间中心处设有后作动筒23,后作动筒23与各支撑组件31固定连接,后作动筒23与液压操作箱32连通。后千斤顶2的支撑组件31,液压操作箱32,作动筒33与前主千斤顶3的结构一致,顾不赘述。
如图3所示,后作动筒23上端连接有后千斤顶支撑头231,所述后千斤顶支撑头231由支撑底座232、后支撑头233组成,支撑底座232下端与后作动筒23上端固定连接,上端与后支撑头233可拆卸连接。
进一步的,支撑组件31的带刹车回转轮311侧面还固定有牵引杆5,用于短距离移动前主千斤顶时,对其进行牵引。
本发明在使用时,使用者在电气柜1的触摸屏13上输入各千斤顶顶起的速度,并且操作系统开始顶起工作。PLC控制器11控制前主千斤顶3、后主千斤顶2的液压操作箱32的电动液压泵开始工作,作动筒33、后作动筒23顶起,同时拉线传感器4实时监测后主千斤顶2的后作动筒23的瞬时速度,然后将后主千斤顶2的后作动筒23的瞬时速度与电气柜1的触摸屏13的设置速度进行对比,再实时调节后主千斤顶2中液压操作箱32的电动液压泵的伺服阀开度,将后主千斤顶2的顶升速度控制在设置的速度。同时,通过两个前主千斤顶3上安装的拉线传感器4实时采集其与后主千斤顶2的位移差,再实时调节两个前主千斤顶3中液压操作箱32的电动液压泵的伺服阀开度。从而保持两个前主千斤顶3与后主千斤顶2位移基本相同,从而实现控制各液压千斤顶顶起速度、顶起高度。
实施例2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位移测量仪为红外线测距仪、红外线测速仪,所述红外线测距仪、红外线测速仪与PLC控制器11电连接。
所述红外线测速仪实时监测后主千斤顶2的瞬时速度,然后将后主千斤顶2的瞬时速度与电气柜1触摸屏13上使用者设置速度进行对比,再实时调节后主千斤顶2中液压操作箱32的电动液压泵阀开度,从而实现将后主千斤顶2的顶升速度控制在设置的速度,同时两个前主千斤顶3上安装的红外线测距仪实时采集其与后主千斤顶2的位移差,再实时调节两个前主千斤顶2的电动液压泵阀开度,从而保持两个前主千斤顶3与后主千斤顶2顶起高度基本相同。
进一步的,前主千斤顶3由至少三个支撑组件31,液压操作箱32,作动筒33组成,所述支撑组件31相互连接,其上固定有液压操作箱32;所述支撑组件31为围成空间中心处设有作动筒33,作动筒33与各支撑组件31固定连接,作动筒33与液压操作箱32连通。
所述支撑组件31由带刹车回转轮311、轮架312、支脚套筒313、支脚底盘314、横拉杆315、斜支柱316组成;所述带刹车回转轮311与轮架312一端铰接,轮架312另一端与支脚套筒313铰接,所述支脚套筒313为中空结构,其中可相对滑动的设有支脚底盘314,并设有限制两者相对滑动的支脚螺杆317;所述支脚套筒313侧面固定连接有横拉杆315,相邻支撑组件31的横拉杆315固定连接,其上固定有液压操作箱32;所述斜支柱316一端与支脚套筒313固定连接,另一端与作动筒33固定连接,斜支柱316上设有吊耳318。
其中液压操作箱32为液压系统集成单元;吊耳318用于起吊前液压千斤顶;斜支柱316用于固定作动筒33,并将作动筒33的受力分散到前主千斤3的支脚底盘314上;支脚螺杆317用于调节支脚底盘314上下运动;作动筒33为执行元件,用于顶升飞机;带刹车回转轮311用于前主千斤顶3短距离移动及与飞机对接过程中的微调;轮架312用于连接带刹车回转轮311和斜支柱316;支脚套筒313用于将斜支柱316的受力传递到支脚底盘314上;支脚底盘314为顶升飞机时与地面接触的承力构件;横拉杆315用于将三个斜支柱316连接在一起,使各个斜支柱316形成等约束结构。
液压操作箱32内设有电动液压泵,电动液压泵与作动筒33连通;液压操作箱32上还设有手摇泵连接头321,手摇泵连接头321与作动筒33连通,使用者可以通过操作手摇泵顶起。
作动筒33上端连接有前千斤顶支撑头331,用于和飞机上的球头相连接。
进一步的,后主千斤顶2由至少三个支撑组件31,液压操作箱32,作动筒33组成,所述支撑组件31相互连接,其上固定有液压操作箱32;所述支撑组件31为围成空间中心处设有后作动筒23,后作动筒23与各支撑组件31固定连接,后作动筒23与液压操作箱32连通。后千斤顶2的支撑组件31,液压操作箱32,作动筒33与前主千斤顶3的结构一致,顾不赘述。
如图3所示,后作动筒23上端连接有后千斤顶支撑头231,所述后千斤顶支撑头231由支撑底座232、后支撑头233组成,支撑底座232下端与后作动筒23上端固定连接,上端与后支撑头233可拆卸连接。
进一步的,支撑组件31的带刹车回转轮311侧面还固定有牵引杆5,用于短距离移动前主千斤顶时,对其进行牵引。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飞机用同步顶升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装置,与控制装置电连接的至少三个的液压千斤顶;所述控制装置为电气柜(1),其内设有PLC控制器(11)、报警器(12),其上设有控制输入数据的触摸屏(13),所述PLC控制器(11)与报警器(12)、触摸屏(13)电连接;所述电气柜(1)还与电源(14)电连接;所述至少三个的液压千斤顶为两个前主千斤顶(3)和一个后主千斤顶(2),所述前主千斤顶、后主千斤顶(2)上设有测量千斤顶顶起高度、顶起速度的位移测量仪,所述PLC控制器(11)与报警器(12)、触摸屏(13)、前主千斤顶、后主千斤顶(2)、各个位移测量仪电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飞机用同步顶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位移测量仪为红外线测距仪、红外线测速仪,所述红外线测距仪、红外线测速仪与PLC控制器(11)电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飞机用同步顶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位移测量仪为拉线传感器(4),拉线传感器(4)与PLC控制器(11)电连接。
4.如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一种飞机用同步顶升系统,其特征在于:前主千斤顶(3)由至少三个支撑组件(31),液压操作箱(32),作动筒(33)组成,所述支撑组件(31)相互连接,其上固定有液压操作箱(32);所述支撑组件(31)为围成空间中心处设有作动筒(33),作动筒(33)与各支撑组件(31)固定连接,作动筒(33)与液压操作箱(32)连通。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飞机用同步顶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组件(31)由带刹车回转轮(311)、轮架(312)、支脚套筒(313)、支脚底盘(314)、横拉杆(315)、斜支柱(316)组成;所述带刹车回转轮(311)与轮架(312)一端铰接,轮架(312)另一端与支脚套筒(313)铰接,所述支脚套筒(313)为中空结构,其中可相对滑动的设有支脚底盘(314),并设有限制两者相对滑动的支脚螺杆(317);所述支脚套筒(313)侧面固定连接有横拉杆(315),相邻支撑组件(31)的横拉杆(315)固定连接,其上固定有液压操作箱(32);所述斜支柱(316)一端与支脚套筒(313)固定连接,另一端与作动筒(33)固定连接,斜支柱(316)上设有吊耳(318)。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飞机用同步顶升系统,其特征在于:液压操作箱(32)内设有电动液压泵,电动液压泵与作动筒(33)连通;液压操作箱(32)上还设有手摇泵连接头(321),手摇泵连接头(321)与作动筒(33)连通。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飞机用同步顶升系统,其特征在于:作动筒(33)上端连接有前千斤顶支撑头(331)。
8.如权利要求5-7任一所述的一种飞机用同步顶升系统,其特征在于:后主千斤顶(2)由至少三个支撑组件(31),液压操作箱(32),作动筒(33)组成,所述支撑组件(31)相互连接,其上固定有液压操作箱(32);所述支撑组件(31)为围成空间中心处设有后作动筒(23),后作动筒(23)与各支撑组件(31)固定连接,后作动筒(23)与液压操作箱(32)连通。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飞机用同步顶升系统,其特征在于:后作动筒(23)上端连接有后千斤顶支撑头(231),所述后千斤顶支撑头(231)由支撑底座(232)、后支撑头(233)组成,支撑底座(232)下端与后作动筒(23)上端固定连接,上端与后支撑头(233)可拆卸连接。
10.如权利要求5-7、9任一所述的一种飞机用同步顶升系统,其特征在于:支撑组件(31)的带刹车回转轮(313)侧面还固定有牵引杆(5)。
CN201810761977.3A 2018-07-12 2018-07-12 一种飞机用同步顶升系统 Pending CN10865798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761977.3A CN108657985A (zh) 2018-07-12 2018-07-12 一种飞机用同步顶升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761977.3A CN108657985A (zh) 2018-07-12 2018-07-12 一种飞机用同步顶升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657985A true CN108657985A (zh) 2018-10-16

Family

ID=637740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761977.3A Pending CN108657985A (zh) 2018-07-12 2018-07-12 一种飞机用同步顶升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657985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158753A (zh) * 2020-09-29 2021-01-01 江苏华质检测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液压千斤顶的校准机构及其校准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158753A (zh) * 2020-09-29 2021-01-01 江苏华质检测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液压千斤顶的校准机构及其校准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604593A (zh) 平面式弹射起飞舰载机前起落架静力试验加载装置
CN106525404A (zh) 一种尾桨台
CN104176246A (zh) 一种拦阻钩收放机构
CN108657985A (zh) 一种飞机用同步顶升系统
CN105366604A (zh) 一种高空作业车工作斗调平机构
CN208500220U (zh) 一种飞机用同步顶升系统
CN216562157U (zh) 一种悬吊式飞行器机舱模拟系统
CN103387195A (zh) 一种高空作业平台
CN103487227B (zh) 喷雾装置的承载和移动装置
CN209507514U (zh) 一种转台可垂直升降的高空作业车
CN107264377A (zh) 一种起重臂常拆臂节拆装装置及拆装方法
CN103587689B (zh) 一种空天飞行器着陆进场飞行试验挂架
CN202968038U (zh) 矿用隧道高空检修平台
CN203581386U (zh) 一种航空发动机安装维护用旋转机构
CN204057882U (zh) 高空作业工作平台调平机构
CN103630347A (zh) 飞机机翼静力试验用发动机替代设备
CN205170326U (zh) 一种高空作业车工作斗调平机构
CN203561499U (zh) 一种盾构管片试验机的加载油缸定位系统
CN210442071U (zh) 固定翼飞机全机强度及模态试验柔性支架装置
CN204111266U (zh) 一种高空作业车工作斗自动调平系统
CN203373092U (zh) 一种高空作业平台
CN107521719B (zh) 一种机翼地面共振试验风力加载装置
CN103803071B (zh) 工程型旋翼式无人飞行器
CN103592116B (zh) 一种盾构管片试验机的加载油缸定位系统
CN109573100A (zh) 铁鸟试验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