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650285B - 一种网络应用互相连接的方法及网络接入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网络应用互相连接的方法及网络接入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650285B
CN108650285B CN201810189452.7A CN201810189452A CN108650285B CN 108650285 B CN108650285 B CN 108650285B CN 201810189452 A CN201810189452 A CN 201810189452A CN 108650285 B CN108650285 B CN 10865028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etwork
application
port number
network application
network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189452.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650285A (zh
Inventor
游军
王钧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Sensenber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Sensenber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Sensenber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Sensenber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189452.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650285B/zh
Priority to PCT/CN2018/101756 priority patent/WO2019169832A1/zh
Publication of CN10865028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65028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65028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650285B/zh
Priority to US16/923,801 priority patent/US11108733B2/en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1/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addressing or naming
    • H04L61/09Mapping addresses
    • H04L61/25Mapping addresses of the same type
    • H04L61/2503Translation of Internet protocol [IP] addresses
    • H04L61/256NAT traversal
    • H04L61/2571NAT traversal for identification, e.g. for authentication or bill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28Data switching networks characterised by path configuration, e.g. LAN [Local Area Networks] or WAN [Wide Area Networks]
    • H04L12/2854Wide area networks, e.g. public data networks
    • H04L12/2856Access arrangements, e.g. Internet acces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28Data switching networks characterised by path configuration, e.g. LAN [Local Area Networks] or WAN [Wide Area Networks]
    • H04L12/2803Home automation networks
    • H04L12/2807Exchanging configuration information on appliance services in a home automation network
    • H04L12/2809Exchanging configuration information on appliance services in a home automation network indicating that an appliance service is present in a home automation networ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1/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addressing or naming
    • H04L61/09Mapping addresses
    • H04L61/25Mapping addresses of the same type
    • H04L61/2503Translation of Internet protocol [IP] addresses
    • H04L61/2517Translation of Internet protocol [IP] addresses using port numb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1/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addressing or naming
    • H04L61/45Network directories; Name-to-address mapping
    • H04L61/4541Directories for service discover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3/00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 H04L63/12Applying verification of the received information
    • H04L63/126Applying verification of the received information the source of the received dat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50Network services
    • H04L67/51Discovery or management thereof, e.g. service location protocol [SLP] or web serv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mall-Scale Networks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适用于网络通信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网络应用互相连接的方法及网络接入装置,所述方法包括:获取第一网络设备网络地址、第一网络设备网络应用端口号和第一验证信息;根据第一网络设备网络地址、第一网络设备网络应用端口号和第一验证信息,接收第二网络设备网络地址、第二网络设备网络应用端口号和第二验证信息;验证第二网络设备网络地址和第二网络设备网络应用端口号是否为第一网络设备网络应用请求的连接的信息;若是,第一网络设备网络应用根据第二网络设备网络地址和第二网络设备网络应用端口号与第二网络设备网络应用进行连接。通过本发明解除了网络应用请求连接与网络地址与端口号的耦合性,实现了不同网络应用在不同网络设备之间便捷互联。

Description

一种网络应用互相连接的方法及网络接入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网络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网络应用互相连接的方法及网络接入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互联网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接入互联网的设备也越来越多。现有的网络应用设备是通过网卡、无线WIFI模块或者移动网络模块的网络接入装置来实现网络连接。网络应用设备通过网络与其他网络应用设备进行连接时,使用网络接入装置向被连接网络应用设备发送数据,进行网络通信。
现有的网络接入装置必须先获取被连接设备的网络地址,而由于操作系统的问题、设备配置不合理或者环境的问题,被连接设备的网络地址通常难以获取;另外,现有的网络应用之间是通过端口号的识别实现网络连接,除了一些标准的网络应用之外,例如WWW网络服务、FTP网络服务,其他由网络应用程序提供的网络应用通常会随机分配端口号,从而无法通过端口号来识别对应的网络应用;同时,现有网络应用之间相互网络连接的方式与网络地址、端口号存在很强的耦合性,这种耦合性限制了同一网络应用在不同网络设备之间相互连接的能力和不同网络应用在不同网络设备之间相互连接的能力。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网络应用互相连接的方法及网络接入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网络应用之间互相连接的方式与网络地址、端口号存在很强的耦合性以及网络地址难以获取、端口号无法识别的问题。
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网络应用互相连接的方法,包括:
获取第一网络设备网络地址、第一网络设备网络应用端口号和第一验证信息;
根据所述第一网络设备网络地址、所述第一网络设备网络应用端口号和所述第一验证信息,接收第二网络设备网络地址、第二网络设备网络应用端口号和第二验证信息;
根据所述第二验证信息,验证所述第二网络设备网络地址和所述第二网络设备网络应用端口号是否为第一网络设备网络应用请求的连接信息;
若是,第一网络设备网络应用根据所述第二网络设备网络地址和所述第二网络设备网络应用端口号与所述第二网络设备网络应用进行连接。
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了另外一种网络应用互相连接的方法,包括:
获取第一网络设备网络地址、第一网络设备网络应用端口号、第一验证信息和第二网络设备网络应用端口号;
根据所述第二网络设备网络应用端口号,将所述第一网络设备网络地址、所述第一网络设备网络应用端口号和所述第一验证信息发送至第二网络设备网络应用;
所述第二网络设备网络应用根据所述第一网络设备网络地址和所述第一网络设备网络应用端口号,将第二验证信息发送至第一网络设备网络应用,并连接第一网络设备网络应用;
若所述第二验证信息通过所述第一网络设备网络应用的验证,则判定第一网络设备网络应用接受所述第二网络设备网络应用的连接。
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网络接入装置,包括:
网络接入模块,定向信号发送模块,和/或定向信号接收模块,网络应用端口存储模块;
所述网络接入模块,用于接入网络,并从所述网络获取网络设备的网络地址;
所述定向信号发送模块,用于发送定向通信信号,所述定向通信信号包括第一网络设备网络地址、第一网络设备网络应用端口号、第二网络设备网络应用识别信息和第一验证信息;
所述定向信号接收模块,用于接收其它网络接入装置的所述定向信号发送模块发送的定向通信信号;
所述网络应用端口存储模块,用于存储网络设备运行的网络应用的识别信息与端口号的对应关系。
本发明实施例的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网络终端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以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所述网络应用互相连接的方法的步骤。
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五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所述网络应用互相连接的方法步骤。
本发明实施例与现有技术相比存在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实施例通过获取第一网络设备网络地址、第一网络设备网络应用端口号和第一验证信息,并接收第二网络设备网络地址、第二网络设备网络应用端口号和第二验证信息,根据第二验证信息判断第二网络设备网络地址和第二网络设备网络应用端口号是否为请求的连接信息,若是则进行与第二网络设备网络应用的连接,实现了网络应用的连接请求与网络地址、网络应用端口号的解耦,极大的提高了网络应用在不同网络设备之间相互连接的便捷性,还为不同网络应用在不同网络设备之间相互连接提供了途径。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网络应用互相连接方法的实现流程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网络应用互相连接另一种方法的实现流程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网络接入装置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网络接入模块功能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定向信号发送模块和定向信号接收模块功能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光电感应薄膜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移动设备安装定向信号发送模块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移动设备贴设光电感应薄膜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笔记本电脑贴设光电感应薄膜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服务终端机贴设光电感应薄膜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移动设备贴设透明光电感应薄膜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笔记本电脑贴设透明光电感应薄膜示意图;
图1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服务终端机贴设透明光电感应薄膜示意图;
图1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网络接入装置连网结构示意图;
图1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网络应用端口存储模块示意图;
图1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网络应用连接请求示意图;
图17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网络应用连接请求反馈示意图;
图18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网络应用连接示意图;
图19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网络应用连接请求转发示意图;
图20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网络应用请求转发后连接示意图;
图2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网络终端设备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描述中,为了说明而不是为了限定,提出了诸如特定系统结构、技术之类的具体细节,以便透彻理解本发明实施例。然而,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清楚,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实现本发明。在其它情况中,省略对众所周知的系统、装置、电路以及方法的详细说明,以免不必要的细节妨碍本发明的描述。
应当理解,当在本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使用时,术语“包括”指示所描述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素和/或组件的存在,但并不排除一个或多个其它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素、组件和/或其集合的存在或添加。
还应当理解,在此本发明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仅仅是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并不意在限制本发明。如在本发明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那样,除非上下文清楚地指明其它情况,否则单数形式的“一”、“一个”及“该”意在包括复数形式。
还应当进一步理解,在本发明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相关联列出的项中的一个或多个的任何组合以及所有可能组合,并且包括这些组合。
为了说明本发明所述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进行说明。
参见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网络应用互相连接方法的实现流程示意图,该方法可以实现相同的网络应用在不同的网络设备上的互相连接,还可以实现不同网络应用在不同网络设备上的互相连接。如图所示,该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01,获取第一网络设备网络地址、第一网络设备网络应用端口号和第一验证信息。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网络设备网络地址可以是连接发起网络设备的网络地址,可以根据连接发起网络设备接入的网络获取网络地址;所接入的网络可以是互联网、局域网、移动网络中的一种或者多种,但不仅限于上述网络;所述获取的网络地址可以是但不仅限于IP地址、域名地址、用户名、账号中的一种或多种。第一网络设备网络应用端口号可以是连接发起网络设备运行的网络应用对应的端口号;所运行的网络应用可以是FTP网络服务,可以是WWW网络服务等标准网络应用,例如:所述的标准网络应用为Apache、Tomcat应用软件提供的WWW网络服务;还可以是由网络应用程序提供的非标准网络应用,例如:所述的非标准网络应用为微信、支付宝等应用软件提供的网络应用;还可以是非标准网络应用与标准网络应用的结合,例如:所述非标准网络应用与标准网络应用的结合为网络应用A在提供自身的网络应用的同时,也提供WWW、FTP等标准网络应用,将所述网络应用A的数据以标准网络应用的方式供其他网络应用软件使用,实现不同网络应用平台之间的数据交换。
进一步的,所述的获取第一网络设备网络地址、第一网络设备网络应用端口号和第一验证信息包括:
A1、获取连接请求信息,所述连接请求信息包括第一网络设备网络应用识别信息、第二网络设备网络应用识别信息和第一验证信息。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由连接发起网络设备网络应用发出连接请求信息,所述的第一网络设备网络应用识别信息可以是连接发起网络设备网络应用对应的识别信息;所述的第二网络设备网络应用识别信息可以是被请求连接的网络设备网络应用对应的识别信息;所述的第一验证信息可以是连接发起网络设备网络应用生成的验证信息。例如,网络设备A中运行的网络应用A发出请求,要连接网络设备B中运行的网络应用A,则需要向网络接入装置发送连接请求信息:发起请求的网络应用的识别信息“A”、被请求连接的网络应用的识别信息“A”和验证信息“123456”;当不同的网络应用在不同网络设备之间建立连接时,即网络设备A中运行的网络应用B发出请求,要连接网络设备B中运行的网络应用A提供的WWW网络服务,则需要向网络接入装置发送连接请求信息:发起请求的网络应用的识别信息“B”、被请求连接的网络应用的识别信息“A/WWW”和验证信息“234567”。
A2、根据所述第一网络设备网络应用识别信息查询第一网络设备网络应用端口号,并根据接入网络获取第一网络设备网络地址。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网络设备网络应用识别信息可以是连接发起网络设备网络应用的识别信息,第一网络设备网络应用端口号可以是连接发起网络设备网络应用的端口号,第一网络设备网络地址可以是连接发起网络设备的网络地址;网络应用的识别信息与网络应用的端口号关联对应,通过识别信息获取网络应用端口号,通过接入的网络获取网络设备网络地址;例如:网络设备A根据识别信息“A”,查询得到端口号“3321”,根据接入的网络获取网络设备A的网络地址“106.14.1.11”;在另一实施例中,网络设备A还可以根据识别信息“B”,查询得到端口号“3323”,根据所接入的网络获取网络设备A的网络地址“106.14.1.11”。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的网络设备网络应用对应有识别信息,所述的识别信息用于识别所述网络应用,所述识别信息具有唯一性,例如:识别信息“WWW”表示标准的WWW网络服务,识别信息“A”表示网络应用A提供的网络应用,识别信息“A/WWW”表示网络应用A提供的WWW网络服务。所述识别信息具有唯一性,避免了一个识别信息对应多个网络应用,产生歧义;所述第一验证信息可以是连接发起网络设备网络应用生成的验证信息,例如:所述连接发起网络设备网络应用的识别信息为“A”,生成的验证信息为“123456”。
步骤S102,根据所述第一网络设备网络地址、所述第一网络设备网络应用端口号和所述第一验证信息,接收第二网络设备网络地址、第二网络设备网络应用端口号和第二验证信息。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网络设备网络地址可以是被连接网络设备网络地址,所述第二网络设备网络应用端口号可以是被连接网络设备网络应用端口号,所述第二验证信息可以是被连接网络设备网络接入装置生成的验证信息且与所述第一验证信息相关;例如:网络设备B根据网络设备A的网络地址“106.14.1.11”和网络设备A中网络应用A的端口号“3321”,将网络设备B的网络地址“106.14.1.12”、网络设备B中网络应用A的端口号“4321”和第二验证信息“123456”,通过网络发送至网络设备A;在另一实施例中,网络设备B根据网络设备A的网络地址“106.14.1.11”和网络设备A中网络应用B的端口号“3323”,将网络设备B的网络地址“106.14.1.12”、网络设备B中网络应用A提供WWW网络服务的端口号“4322”和第二验证信息“234567”,通过网络发送至网络设备A。
进一步的,根据所述第一网络设备网络地址、所述第一网络设备网络应用端口号和所述第一验证信息,接收第二网络设备网络地址、第二网络设备网络应用端口号和第二验证信息包括:
将所述第一网络设备网络地址、所述第一网络设备网络应用端口号、所述第二网络设备网络应用识别信息和所述第一验证信息以定向通信信号形式发送至第二网络设备。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需要将第一网络设备网络地址、第一网络设备网络应用端口号、第二网络设备网络应用识别信息和第一验证信息以定向通信信号形式发送至第二网络设备,例如:网络设备A以定向通信信号的方式,将网络设备A的网络地址“106.14.1.11”、网络设备A中网络应用A的端口号“3321”、被请求连接的网络应用的识别信息“A”和第一验证信息“123456”发送至网络设备B;在另一实施例中,网络设备A以所述定向通信信号的方式,还可以将网络设备A的网络地址“106.14.1.11”、网络设备A中网络应用B的端口号“3323”、被请求连接的网络应用的识别信息“A/WWW”和第一验证信息“234567”发送至网络设备B;网络设备A中的网络应用B请求连接网络设备B中网络应用A提供的WWW网络服务。
步骤S103,根据所述第二验证信息,验证所述第二网络设备网络地址和所述第二网络设备网络应用端口号是否为第一网络设备网络应用请求的连接信息。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验证信息可以是被连接网络设备网络接入装置生成的验证信息且与所述第一验证信息相关,所述第二网络设备网络地址可以是被连接网络设备网络地址,所述第二网络设备网络应用端口号可以是被连接网络设备网络应用端口号,例如:网络设备A中网络应用A根据所述第二验证信息“123456”判断网络地址“106.14.1.12”和端口号“4321”是否为自己请求的连接信息;在另一实施例中,网络设备A中的网络应用B根据第二验证信息“234567”判断网络地址“106.14.1.12”和端口号“4322”是否为自己请求的连接信息。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验证信息用于判断反馈回的第二网络设备网络地址、第二网络设备网络应用端口号是不是第一网络设备网络应用请求的连接信息,在第二网络设备接收到第一验证信息后,可以对第一验证信息不做修改直接返回第二验证信息,也可以在第一验证信息的基础上增加内容,确保连接发起网络设备有依据判断第二网络设备网络地址和第二网络设备网络应用端口号为自己请求的连接信息,避免虚假反馈信息,造成安全隐患。
步骤S104,若是,第一网络设备网络应用根据所述第二网络设备网络地址和所述第二网络设备网络应用端口号与所述第二网络设备网络应用进行连接。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网络设备网络应用可以是连接发起网络设备运行的网络应用,第二网络设备网络地址可以是被连接网络设备网络地址,所述第二网络设备网络应用端口号可以是被连接网络设备网络应用端口号,例如,网络设备A中网络应用A根据第二验证信息“123456”判断网络地址“106.14.1.12”和端口号“4321”是否为自己请求的连接信息,若是,网络设备A中网络应用A根据网络地址“106.14.1.12”和端口号“4321”,连接网络设备B中的网络应用A;若否,则不进行连接;在另一实施例中,网络设备A中的网络应用B根据第二验证信息“234567”判断网络地址“106.14.1.12”和端口号“4322”是否为自己请求的连接信息;若是,网络设备A中的网络应用B根据网络地址“106.14.1.12”和端口号“4322”连接网络设备B中网络应用A提供的WWW网络服务;若否,则不进行连接。
通过本发明实施例,在建立网络应用连接时,具体分为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网络设备A中的网络应用A请求连接网络设备B中的网络应用A,网络设备B根据网络设备A的网络地址“106.14.1.11”和网络设备A中网络应用A的端口号“3321”,将网络设备B的网络地址“106.14.1.12”、网络设备B中网络应用A的端口号“4321”和第二验证信息“123456”通过网络发送至网络设备A;网络设备A中的网络应用A根据第二验证信息“123456”判断网络地址“106.14.1.12”和端口号“4321”是否为自己请求的连接信息,若是,网络设备A中的网络应用A根据网络地址“106.14.1.12”和端口号“4321”连接网络设备B中的网络应用A,若否,则不进行连接;第二种情况,网络设备A中的网络应用B请求连接网络设备B中网络应用A提供的WWW网络服务,网络设备B根据网络设备A的网络地址“106.14.1.11”和网络设备A中网络应用B的端口号“3323”,将网络设备B的网络地址“106.14.1.12”、网络设备B中网络应用A提供WWW网络服务的端口号“4322”和第二验证信息“234567”通过网络发送至网络设备A;网络设备A中的网络应用B根据第二验证信息“234567”判断网络地址“106.14.1.12”和端口号“4322”是否为自己请求的连接信息,若是,网络设备A中的网络应用B根据网络地址“106.14.1.12”和端口号“4322”连接网络设备B中网络应用A提供的WWW网络服务,若否,则不进行连接。
参见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网络应用互相连接的另一方法的实现示意图,该方法可以实现不同网络设备之间相同网络应用的互相连接,还可以实现不同网络设备之间不同网络应用的互相连接。如图所示,该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201,获取第一网络设备网络地址、第一网络设备网络应用端口号、第一验证信息和第二网络设备网络应用端口号。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网络设备网络地址可以是连接发起网络设备网络地址,第一网络设备网络应用端口号可以是连接发起网络设备网络应用端口号,第一验证信息可以是连接发起网络设备网络应用生成的验证信息,第二网络设备网络应用端口号可以是被连接网络设备网络应用端口号。
另外,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支持的网络以及网络应用提供的服务在步骤S101中已进行具体说明,在此不再赘述。
进一步的,所述获取第一网络设备网络地址、第一网络设备网络应用端口号、第一验证信息和第二网络设备网络应用端口号包括:
B1、接收第二网络设备网络应用识别信息;
B2、根据所述第二网络设备网络应用识别信息查询所述第二网络设备网络应用端口号。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二网络设备网络应用识别信息可以是被请求连接的网络设备网络应用的识别信息,第二网络设备网络应用端口号可以是被请求连接的网络应用的端口号;被连接设备根据被请求连接的网络设备网络应用的识别信息,查询被请求连接的网络应用的端口号;例如:网络设备B根据识别信息“A”,查询得到端口号“4321”;在另一实施例中,网络设备B根据识别信息“A/WWW”,查询得到端口号“4322”。
步骤S202,根据所述第二网络设备网络应用端口号,将所述第一网络设备网络地址、所述第一网络设备网络应用端口号和所述第一验证信息发送至第二网络设备网络应用。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网络设备网络应用端口号可以是被连接网络设备网络应用端口号,第一网络设备网络地址可以是连接发起网络设备网络地址,第一网络设备网络应用端口号可以是发起请求的网络应用端口号,第二网络设备网络应用可以是被连接网络设备网络应用;被连接网络设备根据被请求连接的网络应用的端口号,将连接发起网络设备的网络地址、发起请求的网络应用的端口号和第一验证信息发送至被请求连接的网络应用;例如:网络设备B根据网络设备B中网络应用A的端口号“4321”,将网络设备A的网络地址“106.14.1.11”、网络设备A中网络应用A的端口号“3321”和第一验证信息“123456”发送至网络设备B中的网络应用A;在另一实施例中,网络设备B根据网络设备B中网络应用A提供WWW网络服务的端口号“4322”,将网络设备A的网络地址“106.14.1.11”、网络设备A中网络应用B的端口号“3323”和第一验证信息“234567”发送至网络设备B中网络应用A提供的WWW网络服务。
步骤S203,所述第二网络设备网络应用根据所述第一网络设备网络地址和所述第一网络设备网络应用端口号,将第二验证信息发送至第一网络设备网络应用,并连接第一网络设备网络应用。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二网络设备网络应用可以是被连接网络设备网络应用,第一网络设备网络地址可以是连接发起网络设备网络地址,第一网络设备网络应用端口号可以是发起请求的网络应用端口号,第一网络设备网络应用可以是发起请求的网络应用,第二验证信息可以是被连接网络设备网络应用生成的验证信息且与所述第一验证信息相关;被请求连接的网络应用根据连接发起网络设备的网络地址、发起请求的网络应用的端口号,通过网络向连接发起网络设备发送第二验证信息并连接发起请求的网络应用;例如:网络设备B中的网络应用A根据网络设备A的网络地址“106.14.1.11”、网络设备A中网络应用A的端口号“3321”,通过网络向网络设备A发送第二验证信息“123456”并连接网络设备A中的网络应用A;在另一实施例中,网络设备B中网络应用A提供的WWW网络服务根据网络设备A的所述网络地址“106.14.1.11”、网络设备A中网络应用B的端口号“3323”,通过网络向网络设备A发送第二验证信息“234567”并连接网络设备A中的网络应用B。
步骤S204,若所述第二验证信息通过所述第一网络设备网络应用的验证,则判定第一网络设备网络应用接受所述第二网络设备网络应用的连接。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二验证信息可以是被连接网络设备网络应用生成的验证信息且与所述第一验证信息相关,第一网络设备网络应用可以是发起请求的网络应用,第二网络设备网络应用可以是被连接网络设备网络应用;发起请求的网络应用根据第二验证信息来判断是否接受连接,若第二验证信息通过发起请求的网络应用的验证,则判定发起请求的网络应用接收被连接网络设备网络应用的连接;例如:网络设备A中的网络应用A根据第二验证信息“123456”判断是否接受所述连接;在另一实施例中,网络设备A中的网络应用B根据第二验证信息“234567”判断是否接受连接。
通过本发明实施例,在建立网络应用连接时,可分为两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网络设备A中的网络应用A请求连接网络设备B中的网络应用A,网络设备B根据端口号“4321”,将网络设备A的所述网络地址“106.14.1.11”、网络设备A中网络应用A的端口号“3321”和第一验证信息“123456”发送至网络设备B中的网络应用A;网络设备B中的网络应用A根据网络设备A的网络地址“106.14.1.11”、网络设备A中网络应用A的端口号“3321”,向网络设备A发送第二验证信息“123456”并连接网络设备A中的网络应用A;网络设备A中的网络应用A根据第二验证信息“123456”判断是否接受连接;
第二种情况,网络设备A中的网络应用B请求连接网络设备B中网络应用A提供的WWW网络服务,网络设备B根据端口号“4322”,将网络设备A的网络地址“106.14.1.11”、网络设备A中网络应用B的端口号“3323”和第一验证信息“234567”发送至网络设备B中网络应用A提供的WWW网络服务;网络设备B中网络应用A提供的WWW网络服务根据网络设备A的网络地址“106.14.1.11”、网络设备A中网络应用B的端口号“3323”,向网络设备A发送第二验证信息“234567”并连接网络设备A中的网络应用B;网络设备A中的网络应用B根据第二验证信息“234567”判断是否接受所述连接。
通过本发明实施例,在进行网络应用互相连接时,采用定向通信信号来选择要连接的网络设备,避免传统采用网络地址来选择要连接的网络设备的方法,实现了网络应用的连接请求与网络地址的解耦;采用识别信息来代表网络应用,并将识别信息与网络应用端口号之间的动态解析工作封装在网络应用之外,实现了网络应用的连接请求与端口号的解耦。通过将网络应用的连接请求与网络地址和端口号的解耦,极大的提高了网络应用在不同网络设备之间相互连接的便捷性,结合定向通信技术,实现“能见即能连”的概念;还为不同网络应用在不同网络设备之间相互连接提供了途径,进而实现不同网络应用平台之间的数据交换。
应理解,上述实施例中各步骤的序号的大小并不意味着执行顺序的先后,各过程的执行顺序应以其功能和内在逻辑确定,而不应对本发明实施例的实施过程构成任何限定。
参见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网络接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为了便于说明,仅示出了与本发明实施例相关的部分。所述的网络接入装置应用于不同网络设备的相同网络应用之间的互相连接或不同网络设备的不同网络应用之间的互相连接。
所述网络接入装置用于连接发起网络设备或被连接网络设备;当应用于连接发起网络设备时,可以接收由所在网络设备运行的网络应用发起的连接其他网络设备的网络应用的连接请求信息,连接请求信息包括发起请求的所述网络应用的所述识别信息、被请求连接的所述网络应用的所述识别信息和验证信息;当应用于被连接网络设备时,可以根据连接发起网络设备的网络地址、发起请求的网络应用的端口号、被请求连接的网络应用的端口号和验证信息,通过网络与连接发起网络设备的网络接入装置建立网络应用连接。
如图所示该装置包括:
网络接入模块31,定向信号发送模块32,和/或定向信号接收模块33,网络应用端口存储模块34。
其中,如图14所述网络接入装置可包含所述定向信号发送模块和所述定向信号接收模块中的一个或两个模块,以实现发送定向通信信号和接收定向通信信号中的一种或两种功能。当某一所述网络接入装置仅需要发送定向通信信号时,可只包含定向信号发送模块,而不包含定向信号接收模块;当某一所述网络接入装置仅需要接收定向通信信号时,可只包含定向信号接收模块,而不包含定向信号发送模块。
所述网络接入模块31,用于接入网络,并从所述网络获取网络设备的网络地址,如图4所示,网络接入模块还用于通过网络与其他网络接入模块传输数据;所述的网络接入模块可以是但不限于网卡、WIFI模块、移动网络模块。
所述定向信号发送模块32,用于发送定向通信信号,所述定向通信信号包括第一网络设备网络地址、第一网络设备网络应用端口、第二网络设备网络应用识别信息和第一验证信息;所述定向信号发送模块还用于根据发起请求的网络应用的识别信息,从网络应用端口存储模块中查询发起请求的网络应用的端口号;定向信号发送模块还用于从网络接入模块获取连接发起网络设备的网络地址;如图5所示,所述定向信号发送模块还用于以定向通信信号的形式,将连接发起网络设备的网络地址、发起请求的网络应用的端口号、被请求连接的网络应用的识别信息和验证信息发送至被连接网络设备的定向信号接收模块。
另外,定向信号发送模块可采用LED光源发射装置或激光发射装置发送定向通信信号。如图7所示,可将定向光束发射器安装至各种网络设备上,例如移动设备,用于发送所述定向通信信号;所述定向通信信号是方向性强的光通信信号,例如为携带有信号的定向红外光束、定向可见光束或定向紫外光束;所述定向信号发送模块可以通过对定向红外光束、定向可见光束或定向紫外光束的强度进行调制来携带信号;调制可以是调频或调幅;所述定向信号发送模块可采用直接调制光发射机或者间接调制光发射机进行调制。
所述定向信号接收模块33,用于接收其它网络接入装置的所述定向信号发送模块发送的定向通信信号;如图5所示,所述定向信号接收模块还用于根据连接发起网络设备的网络地址、发起请求的网络应用的端口号、被请求连接的网络应用的端口号和验证信息,通过网络与连接发起网络设备的网络接入装置建立网络应用连接。
另外,所述定向信号接收模块通过光束在光电感应薄膜上产生的电流来检测所述定向通信信号;所述光电感应薄膜具有光电转换能力;所述光电感应薄膜可贴设在网络设备的表面。
所述网络应用端口存储模块34,用于存储网络设备运行的网络应用的识别信息与端口号的对应关系;如图15所示,识别信息“WWW”对应端口号80,识别信息“FTP”对应端口号21,识别信息“A”对应端口号3321。所述网络应用端口存储模块可以为网络设备的存储模块,例如为网络设备的内存、磁盘、存储卡等。
进一步的,所述定向信号接收模块包括:光电感应薄膜;所述光电感应薄膜帖设在网络设备表面,用于检测所述定向通信信号;所述光电感应薄膜可以实现光电转换;所述光电感应薄膜可以是透明或者半透明或者不透明薄膜。
进一步的,如图6所示,所述光电感应薄膜包括:第一透明导电层、光电转换层和第二导电层,所述光电转换层设置于所述第一透明导电层与所述第二导电层中间;通过光束在光电感应薄膜上产生的电流来检测定向通信信号,即在所述第一透明导电层和第二导电层之间用电流检测元件来检测电流,再通过A/D转换模块检测到所述定向通信信号。
其中,第一透明导电层可以是透明金属薄膜、透明金属氧化物薄膜、透明石墨烯薄膜或碳纳米管薄膜或基于导电高分子材料的透明薄膜;
第二导电层可以为不透明或者半透明或者透明导电层;第二导电层可以是金属薄膜、金属氧化物薄膜、石墨烯薄膜或碳纳米管薄膜或基于导电高分子材料的薄膜;
光电转换层具备光电转换能力,例如采用半导体光伏材料制作而成的薄膜;
电流检测元件还可与电容串联使用,通过检测交变电流来检测照射光束的强度波动,再通过A/D转换模块检测定向通信信号;电流检测元件可以采用基于检测电阻、电流互感器、罗氏线圈或霍尔效应器件的电流检测元件。
另外,所述光电感应薄膜可以采用不透明或半透明半导体光伏材料作为光电转换层,例如基于单晶硅、多晶硅、非晶硅、碲化镉(CdTe)、铜铟镓硒(CIGS)、铜锌锡硫(CZTS)、铜锌锡硒(CZTSe)、铜铟硒(CIS)、砷化镓(GaAs)、有机半导体、钙钛矿的光电转换层,在可见光区完全不透光或部分透光。如图8、图9、图10所示,可将所述光电感应薄膜贴设在网络设备的表面,例如可贴在移动设备、笔记本电脑、服务终端机的外表面,使网络设备的表面成为定向通信信号的接收端。
光电感应薄膜还可以采用透明导电层作为第一透明导电层和第二导电层,例如基于金属银的透明导电层,或者基于金属银线的网格状透明导电层,或者基于氧化锡SnO2的透明导电层(ITO,FTO),或者基于氧化锌(ZnO)的透明导电层,或者基于金属铜线的网格状透明导电层,或者基于银纳米线的透明导电层,或者基于碳纳米管的透明导电层,或者基于石墨烯的透明导电层,或者基于导电高分子如聚(3,4-乙撑二氧噻吩)—聚(苯乙烯磺酸)(PEDOT:PSS)的透明导电层;光电感应薄膜还可以采用透明半导体光伏材料作为光电转换层,例如采用基于铝酞菁/碳60(ClAlPc/C60)、PBDTT-DPP/PCBM、钙钛矿薄膜的光电转换层,在可见光区具有高透光度。如图11、图12、图13所示,所述光电感应薄膜具有高透明度,可贴设在网络设备的表面,且不明显改变所述网络设备的外观,例如移动设备、笔记本电脑、服务终端机的显示屏以及网络设备其他对外观有要求的表面。
通过本发明实施例,采用光电感应薄膜作为定向通信信号的接收端,可贴在网络设备的表面,使网络设备的表面成为定向通信信号的接收端,更便于接收定向通信信号。光电感应薄膜还可采用透明材料,具备高透明度,使光电感应薄膜不会明显改变网络设备的外观,适用性更强。
如图16所示,所述网络接入装置用于接收由所在网络设备运行的网络应用发起的连接其他网络设备的网络应用的连接请求信息,并通过定向信号发送模块以定向通信信号的形式,将连接发起网络设备的网络地址、发起请求的网络应用的端口号、被请求连接的网络应用的识别信息和验证信息发送至被连接网络设备的定向信号接收模块。
如图17所示,通过网络接入装置建立网络应用连接时,被连接网络设备的网络接入模块根据连接发起网络设备的网络地址和发起请求的网络应用的端口号,将被连接网络设备的网络地址、被请求连接的网络应用的端口号和验证信息通过网络发送至连接发起网络设备;连接发起网络设备的发起请求的网络应用根据验证信息判断被连接网络设备的所述网络地址和被请求连接的所述网络应用的端口号是否为自己请求的连接信息;若是,如图18所示,连接发起网络设备的发起请求的网络应用利用被连接网络设备的网络地址和被请求连接的网络应用的端口号,通过网络接入模块连接被请求连接的网络应用;若否,则不进行连接。
如图19所示,通过网络接入装置建立网络应用连接时,被连接网络设备的网络接入装置根据被请求连接的网络应用的端口号,将连接发起网络设备的网络地址、发起请求的网络应用的端口号和验证信息发送至被请求连接的网络应用;如图20所示,被请求连接的网络应用根据连接发起网络设备的网络地址、发起请求的网络应用的端口号,通过网络接入模块向连接发起网络设备发送验证信息并连接发起请求的所述网络应用;发起请求的网络应用根据验证信息来判断是否接受连接。
具体的,以网络设备A中的网络应用请求连接网络设备B中的网络应用为例,进行进一步说明。
在网络设备A和网络设备B中分别安装有本发明提供的网络接入装置,网络接入装置包括网络接入模块、定向信号发送模块、定向信号接收模块和网络应用端口存储模块。网络设备A的网络接入模块接入网络,并从网络获取网络地址“106.14.1.11”;网络设备B的网络接入模块接入网络,并从网络获取网络地址“106.14.1.12”。网络设备A和网络设备B分别运行网络应用,并将各网络应用的识别信息和网络应用监听的端口号储存至各自的网络应用端口存储模块,网络应用的识别信息和端口号分别如下所示:
网络设备A网络设备B
WWW:80WWW:80
FTP:21FTP:21
A:3321A:4321
A/WWW:3322A/WWW:4322
B:3323B:4323
B/FTP:3324B/FTP:4324
其中,“WWW”表示标准的WWW网络服务,“FTP”表示标准的FTP网络服务,“A”表示网络应用A,“A/WWW”表示网络应用A提供的WWW网络服务,“B”表示网络应用B,“B/FTP”表示网络应用B提供的FTP网络服务。
实施例一,网络设备A中的网络应用A请求连接网络设备B中的网络应用A,则需要将发起请求的网络应用的识别信息“A”、被请求连接的网络应用的识别信息“A”和验证信息“123456”发送至网络设备A中的网络接入装置。网络设备A中的定向信号发送模块根据识别信息“A”,从网络设备A中的网络应用端口存储模块中查询得到端口号“3321”,网络设备A中的定向信号发送模块从网络设备A中的网络接入模块获取网络设备A的网络地址“106.14.1.11”。网络设备A中的定向信号发送模块以定向通信信号的形式,将网络设备A的网络地址“106.14.1.11”、网络设备A中网络应用A的端口号“3321”、被请求连接的网络应用的识别信息“A”和验证信息“123456”发送至网络设备B的定向信号接收模块。网络设备B中的定向信号接收模块根据被请求连接的网络应用的识别信息“A”,从网络设备B中的网络应用端口存储模块中查询得到端口号“4321”。网络设备B的网络接入装置根据网络设备A的网络地址“106.14.1.11”、网络设备A中网络应用A的端口号“3321”、网络设备B中网络应用A的端口号“4321”和验证信息“123456”,通过网络与网络设备A的网络接入装置建立网络应用连接。
实施例二,网络设备A中的网络应用B请求连接网络设备B中网络应用A提供的WWW网络服务,则需要将发起请求的网络应用的识别信息“B”、被请求连接的网络应用的识别信息“A/WWW”和验证信息“234567”发送至网络设备A中的网络接入装置。网络设备A中的定向信号发送模块根据识别信息“B”,从网络设备A中的网络应用端口存储模块中查询得到端口号“3323”,网络设备A中的定向信号发送模块从网络设备A中的网络接入模块获取网络设备A的网络地址“106.14.1.11”。网络设备A中的定向信号发送模块以定向通信信号的形式,将网络设备A的网络地址“106.14.1.11”、网络设备A中网络应用B的端口号“3323”、被请求连接的网络应用的识别信息“A/WWW”和验证信息“234567”发送至网络设备B的定向信号接收模块。网络设备B中的定向信号接收模块根据被请求连接的网络应用的识别信息“A/WWW”,从网络设备B中的网络应用端口存储模块中查询得到端口号“4322”。网络设备B的网络接入装置根据网络设备A的网络地址“106.14.1.11”、网络设备A中网络应用B的端口号“3323”、网络设备B中网络应用A提供WWW网络服务的端口号“4322”和验证信息“234567”,通过网络与网络设备A的网络接入装置建立网络应用连接。
图2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网络终端设备的示意图。如图21所示,该实施例的网络终端设备21包括:网络接入装置、处理器210、存储器211以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211中并可在所述处理器210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212,例如Java程序。所述处理器210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212时实现上述各个网络应用互相连接方法实施例中的步骤,例如图1所示的步骤101至104。或者,所述处理器210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212时实现上述各装置实施例中各模块/单元的功能,例如图3所示模块31至34的功能。
所述网络终端设备21可以是桌上型计算机、笔记本、掌上电脑及云端服务器等计算设备。所述网络终端设备可包括,但不仅限于,处理器210、存储器211。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21仅仅是网络终端设备21的示例,并不构成对网络终端设备21的限定,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例如所述网络终端设备还可以包括输入输出设备、网络接入设备、总线等。
本发明在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上述实施例中的存储器中所包含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也可以是单独存在,未装配入终端中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一个或者一个以上程序,所述一个或者一个以上程序被一个或者一个以上的处理器用来执行一个信息处理方法,所述方法包括:获取第一网络设备网络地址、第一网络设备网络应用端口号和第一验证信息;
根据所述第一网络设备网络地址、所述第一网络设备网络应用端口号和所述第一验证信息,接收第二网络设备网络地址、第二网络设备网络应用端口号和第二验证信息;
根据所述第二验证信息,验证所述第二网络设备网络地址和所述第二网络设备网络应用端口号是否为第一网络设备网络应用请求的连接信息;
若是,第一网络设备网络应用根据所述第二网络设备网络地址和所述第二设备网络应用端口号与所述第二网络设备网络应用进行连接。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了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仅以上述各功能单元、模块的划分进行举例说明,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而将上述功能分配由不同的功能单元、模块完成,即将所述装置的内部结构划分成不同的功能单元或模块,以完成以上描述的全部或者部分功能。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模块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另外,各功能单元、模块的具体名称也只是为了便于相互区分,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上述系统中单元、模块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或记载的部分,可以参见其它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网络应用互相连接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第一网络设备网络地址、第一网络设备网络应用端口号和第一验证信息;
根据所述第一网络设备网络地址、所述第一网络设备网络应用端口号和所述第一验证信息,接收第二网络设备网络地址、第二网络设备网络应用端口号和第二验证信息;
根据所述第二验证信息,验证所述第二网络设备网络地址和所述第二网络设备网络应用端口号是否为第一网络设备网络应用请求的连接信息;
若是,第一网络设备网络应用根据所述第二网络设备网络地址和所述第二网络设备网络应用端口号与第二网络设备网络应用进行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网络应用互相连接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第一网络设备网络地址、第一网络设备网络应用端口号和第一验证信息包括:
获取连接请求信息,所述连接请求信息包括第一网络设备网络应用识别信息、第二网络设备网络应用识别信息和第一验证信息;
根据所述第一网络设备网络应用识别信息查询第一网络设备网络应用端口号,并根据接入网络获取第一网络设备网络地址。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网络应用互相连接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第一网络设备网络地址、所述第一网络设备网络应用端口号和所述第一验证信息,接收第二网络设备网络地址、第二网络设备网络应用端口号和第二验证信息包括:
将所述第一网络设备网络地址、所述第一网络设备网络应用端口号、所述第二网络设备网络应用识别信息和所述第一验证信息以定向通信信号形式发送至第二网络设备。
4.一种网络应用互相连接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第一网络设备网络地址、第一网络设备网络应用端口号、第一验证信息和第二网络设备网络应用端口号;
根据所述第二网络设备网络应用端口号,将所述第一网络设备网络地址、所述第一网络设备网络应用端口号和所述第一验证信息发送至第二网络设备网络应用;
所述第二网络设备网络应用根据所述第一网络设备网络地址和所述第一网络设备网络应用端口号,将第二验证信息发送至第一网络设备网络应用,并连接第一网络设备网络应用;
若所述第二验证信息通过所述第一网络设备网络应用的验证,则判定第一网络设备网络应用接受所述第二网络设备网络应用的连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网络应用互相连接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第一网络设备网络地址、第一网络设备网络应用端口号、第一验证信息和第二网络设备网络应用端口号包括:
接收第二网络设备网络应用识别信息;
根据所述第二网络设备网络应用识别信息查询所述第二网络设备网络应用端口号。
6.一种网络接入装置,应用于网络应用的互相连接,其特征在于,包括:
网络接入模块,定向信号发送模块,和/或定向信号接收模块,网络应用端口存储模块;
所述网络接入模块,用于接入网络,并从所述网络获取网络设备的网络地址;
所述定向信号发送模块,用于发送定向通信信号,所述定向通信信号包括第一网络设备网络地址、第一网络设备网络应用端口号、第二网络设备网络应用识别信息和第一验证信息;
所述定向信号接收模块,用于接收其它网络接入装置的所述定向信号发送模块发送的定向通信信号;
所述网络应用端口存储模块,用于存储网络设备运行的网络应用的识别信息与端口号的对应关系。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网络接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向信号接收模块包括:光电感应薄膜;
所述光电感应薄膜帖设在网络设备表面,用于检测所述定向通信信号。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网络接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电感应薄膜包括:第一透明导电层、光电转换层和第二导电层,所述光电转换层设置于所述第一透明导电层与所述第二导电层中间。
9.一种网络终端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以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CN201810189452.7A 2018-03-08 2018-03-08 一种网络应用互相连接的方法及网络接入装置 Active CN10865028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189452.7A CN108650285B (zh) 2018-03-08 2018-03-08 一种网络应用互相连接的方法及网络接入装置
PCT/CN2018/101756 WO2019169832A1 (zh) 2018-03-08 2018-08-22 一种网络应用互相连接的方法及网络接入装置
US16/923,801 US11108733B2 (en) 2018-03-08 2020-07-08 Method of interconnecting between network applications and a type of network access apparatus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189452.7A CN108650285B (zh) 2018-03-08 2018-03-08 一种网络应用互相连接的方法及网络接入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650285A CN108650285A (zh) 2018-10-12
CN108650285B true CN108650285B (zh) 2020-04-21

Family

ID=637442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189452.7A Active CN108650285B (zh) 2018-03-08 2018-03-08 一种网络应用互相连接的方法及网络接入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1108733B2 (zh)
CN (1) CN108650285B (zh)
WO (1) WO201916983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131407B (zh) * 2019-12-09 2021-05-11 深圳市盛铂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网络设备的连接方法及网络设备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79884A (zh) * 2007-03-27 2007-11-28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客户端登陆业务服务器的的方法、系统及设备
CN104125212A (zh) * 2013-04-24 2014-10-29 可取国际股份有限公司 网络应用装置、网络连接方法与网络连接系统
CN107770269A (zh) * 2017-10-20 2018-03-06 平安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服务响应方法及其终端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031327B2 (en) * 2001-08-24 2006-04-18 Permeo Technologies, Inc. Network application association
JP3792660B2 (ja) * 2003-02-27 2006-07-05 Necアクセステクニカ株式会社 PPPoE端末装置及びそのセッション確立方法
US8078705B2 (en) * 2004-04-05 2011-12-13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Key-configured topology with connection management
US20070088899A1 (en) * 2005-10-17 2007-04-19 Andrew Topham Tape drive apparatus and method
CN102088422A (zh) * 2011-01-25 2011-06-08 四川长虹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机顶盒的即时通讯实现方法
CN105450585B (zh) * 2014-07-24 2019-10-01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04796500A (zh) * 2015-03-20 2015-07-22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终端与智能化设备的连接方法及装置
US10701037B2 (en) * 2015-05-27 2020-06-30 Ping Identity Corporation Scalable proxy clusters
US10609152B2 (en) * 2017-07-11 2020-03-31 Cisco Technology, Inc. Creation of remote direct access path via internet to firewalled device using multi-site session forwarding
CN107463453B (zh) * 2017-08-10 2023-06-27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同一终端不同应用间通信的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US20200028848A1 (en) * 2017-08-11 2020-01-23 Nutanix, Inc. Secure access to application instances in a multi-user, multi-tenant computing environment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79884A (zh) * 2007-03-27 2007-11-28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客户端登陆业务服务器的的方法、系统及设备
CN104125212A (zh) * 2013-04-24 2014-10-29 可取国际股份有限公司 网络应用装置、网络连接方法与网络连接系统
CN107770269A (zh) * 2017-10-20 2018-03-06 平安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服务响应方法及其终端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基于端口的网络访问控制应用模式;陈利,周永彬等;《计算机工程》;20090831;全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650285A (zh) 2018-10-12
WO2019169832A1 (zh) 2019-09-12
US11108733B2 (en) 2021-08-31
US20200336456A1 (en) 2020-10-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552574B2 (ja) 仮想化ブローカおよびコンテキスト情報を使用するリソースの仮想化のための方法および装置
US11665205B2 (en) Location services on a data exchange layer
US20220256000A1 (en) Network connection method and network device using network connection method
US11510060B2 (en) Method and a device for detecting wireless network security
US20120105201A1 (en) Validating Sensor Data at a Property Sensor-Coordinating Entity
CN109145201B (zh) 一种基于区块链的信息管理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0489192B (zh) 远程通信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
CN106462285A (zh) 用于触控设备的生物识别传感器
US20120109851A1 (en) Providing Sensor-Application Services
CN104168339A (zh) 防止域名劫持的方法及设备
WO2017084554A1 (zh) 物联网信息系统
CN108650285B (zh) 一种网络应用互相连接的方法及网络接入装置
US11489810B2 (en) Intelligently routing a response packet along a same connection as a request packet
CN104125215A (zh) 网站域名劫持检测方法和系统
CN114721846A (zh) 用于在服务层处使能数据分析服务的方法
US20150074290A1 (en) Browser based hostname resolution for non-dns (domain name service) and/or different dns environments
US11411887B2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performing traffic control on user equipment
CN111262779A (zh) 即时通讯中数据的获取方法、装置、服务器及系统
US10205700B2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resolution of uniform resource locators in a local network
CN109246034B (zh) 一种用于为移动设备分配流量资源的方法与设备
CN109559431A (zh) 一种自动售货柜弱信号网络区域网络连接系统
CN111599303A (zh) 一种led显示触控模组及设备
CN114567585B (zh) 一种确定路由设备的路由级别信息的方法与设备
CN113315849B (zh) 数据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US11249930B2 (en) Network input/output structure of electronic devic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