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643125A - 一种利用耐淹桑对水库消落带进行生态修复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利用耐淹桑对水库消落带进行生态修复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643125A
CN108643125A CN201810637546.6A CN201810637546A CN108643125A CN 108643125 A CN108643125 A CN 108643125A CN 201810637546 A CN201810637546 A CN 201810637546A CN 108643125 A CN108643125 A CN 10864312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ulberry
resistance
flood
spacing
reservoir drawdow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637546.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海英
黄真理
王鲁海
王小明
于江
张升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Institute of Water Resources and Hydropower Research
China Three Gorges Projects Development Co Ltd CTG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Institute of Water Resources and Hydropower Research
China Three Gorges Projects Development Co Ltd CT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Institute of Water Resources and Hydropower Research, China Three Gorges Projects Development Co Ltd CTG filed Critical China Institute of Water Resources and Hydropower Research
Priority to CN201810637546.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643125A/zh
Publication of CN10864312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64312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BHYDRAULIC ENGINEERING
    • E02B3/00Engineering works in connection with control or use of streams, rivers, coasts, or other marine sites; Sealings or joints for engineering works in general
    • E02B3/04Structures or apparatus for, or methods of, protecting banks, coasts, or harbours
    • E02B3/12Revetment of banks, dams, watercourses, or the like, e.g. the sea-floor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17/00Cultivation of hops, vines, fruit trees, or like trees
    • A01G17/005Cultivation method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22/00Cultivation of specific crops or plan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10/00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at coastal zones; at river basins
    • Y02A10/11Hard structures, e.g. dams, dykes or breakwate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40/0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 Y02A40/1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in agriculture
    • Y02A40/28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in agriculture specially adapted for farming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otany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Ocean & Marine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Cultivation Of Pla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环境治理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利用耐淹桑对水库消落带进行生态修复的方法包括:整地:根据水库消落带的地形特点将水库消落带整理为梯田,并在消落带上坡未开垦区域设置栏水横沟;栽种:在梯田的内栽种耐淹桑和当地耐淹草本植物,梯田内种植至少两年生耐淹桑,桑行为南北走向,栽种方式采用宽窄交替式栽种,宽行行距为55~60cm,窄行行距为28~32cm,株距为18~25cm,梯田的每一块田内种植的当地耐淹草本植物行距为15~25cm,株距为15~25cm;管理:通过剪枝和疏芽使树干定高58~62cm,枝干2~3层。该方法对消落带的修复作用明显,并且种植的桑树产出的桑叶具有较大经济价值。

Description

一种利用耐淹桑对水库消落带进行生态修复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环境治理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利用耐淹桑对水库消落带进行生态修复的方法。
背景技术
水库消落带是陆地生态系统和水生生态系统之间的过渡带,水位周期性涨落、人为控制性较强,是一类特殊的季节性湿地生态系统。水库的库岸山地和边坡地带是消落带的外延,是一种特殊的自然地域资源,不仅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地域空间和资源,而且是维系水库生态服务功能并保护库区环境安全的“生态屏障”。
然而,消落带也呈现出一定的脆弱性、边缘性与过渡性,面临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例如,长期水淹造成消落带地表植被退化,生态屏障功能受到影响;干湿交替造成地表结构不稳定,使消落带成为潜在泥沙源和滑坡泥石流敏感区;失地的后靠移民迫于生计开展无序耕种,土地翻耕、农药化肥的使用将进一步加重水土流失和水库水体污染。库岸山地也面临着类似消落区的一系列生态环境风险。因此,开展水库消落带及库岸山地的生态修复和资源化利用的研究十分必要。
鉴于此,特提出本申请。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利用耐淹桑对水库消落带进行生态修复的方法,通过消落带桑草结合的生态种植代替无序耕种,并结合具体的生态种植方式,改善目前水库消落带治理困难的问题。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利用耐淹桑对水库消落带进行生态修复的方法,包括:
整地:根据水库消落带的地形特点将水库消落带整理为梯田,并在消落带上坡未开垦区域设置栏水横沟;
栽种:采用桑草结合方式,在梯田内栽种至少两年生耐淹桑和当地耐淹草本植物,梯田的每一块田内种植的耐淹桑为多行,桑行为南北走向,栽种方式采用宽窄交替式栽种,宽行行距为55~60cm,窄行行距为28~32cm,株距为18~25cm,梯田的每一块田内种植的当地耐淹草本植物行距为15~25cm,株距为15~25cm;
管理:通过剪枝和疏芽使树干定高58~62cm,枝干2~3层。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通过上述设计得到一种利用耐淹桑对水库消落带进行生态修复的方法,采用耐淹桑与当地耐淹草本植物 (例如狗牙草)结合生态修复模式种植于消落带,并且耐淹桑的种植方式、耐淹桑和当地耐淹草本植物的行距株距、以及耐淹桑种植后的剪枝管理合理设置且相互配合作用,使得耐淹桑与当地耐淹草本植物结合模式对消落带的生态修复作用明显。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验例中涨水前裸地实验时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验例中自然恢复区实验时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验例中试验田实验时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条件者,按照常规条件或制造商建议的条件进行。所用试剂或仪器未注明生产厂商者,均为可以通过市售购买获得的常规产品。
下面对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利用耐淹桑对水库消落带进行生态修复的方法具体说明。
一种利用耐淹桑对水库消落带进行生态修复的方法,其包括:
S1、整地:根据水库消落带的地形特点将水库消落带整理为梯田,并在消落带上坡未开垦区域设置栏水横沟。
具体地,根据水库消落带具有坡面的地形特点,对水库消落带进行整地,将其整理为梯田或者台地,梯田埂坎控制在3.5-5m。对于生态修复区域上坡未开垦部分的交接处挖设栏水横沟,以防止雨水径流直冲破坏开展生态修复的消落区域。交通便利的地方采用机器开沟,消落带栽种前根据地形适当平整与翻耕,深度30~40cm,然后耙平。
S2、在梯田内栽种耐淹桑和当地耐淹草本植物,梯田的每一块田内种植至少两年生的耐淹桑为4~5行,桑行为南北走向,栽种方式采用宽窄交替式栽种,宽行行距为55~60cm,窄行行距为28~32cm,株距为18~25cm,梯田的每一块田内种植的当地耐淹草本植物行距为 15~25cm,株距为15~25cm。
具体地,春季发芽前种植至少两年生的耐淹桑,采用草本化栽培模式,并采用宽窄交替式栽种,宽行行距为55~60cm,窄行行距为 28~32cm,株距为18~25cm。梯田内未种植耐淹桑的位置种植当地耐淹草本植物,当地耐淹草本植物的行距为15~25cm,株距为15~25cm。优选地,可就地利用自然生长的当地耐淹草本植物,在当地耐淹草本植物生长稀疏的位置进行人工补种,使得当地耐淹草本植物的行距和株距达到上述要求。根据每一块田的大小,每一块田内种植的耐淹桑为多行,桑行为南北走向,便于管理,利于桑树生长。优选地,由于狗牙草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均有生长,因此当地耐淹草本植物可选择狗牙草。本发明中,耐淹桑和当地耐淹草本植物栽种的行距和株距设置能保证两者生长良好的前提下,尽量避免其他杂草生长。
优选地,由于水库消落带地形特殊,在桑苗种植时,栽种深度要比普通桑园栽植深,以埋没苗干青黄交界处以上5-10cm为宜,并做到苗正、根舒、踏实。
优选地,在对耐淹桑进行栽种前,还包括将耐淹桑进行修整,使得耐淹桑的一侧枝干高于另一侧枝干,种植时,使得较高的一侧枝干靠近梯田的坡面,而较低的一侧枝干远离梯田的坡面。设置这样能够让斜射光照更为充足的照射到内侧的桑树上,从而促进桑树充分利用阳光的光合作用,促进物质积累。桑树生长好则能更好对水库消落带进行生态修复。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中,还可以是在耐淹桑种植后再修整枝干,将耐淹桑修整为靠近梯田坡面的一侧树干高于远离梯田坡面的一侧树干。
优选地,本发明中的耐淹桑包括桂桑优12号、选792、实生桑、农桑8号和圣桑1号中至少一种。耐淹桑选用上述品种时,种植于消落带,不仅能使消落带得到较好的治理,并且在消落带的水文及地理环境下能生长良好。
桂桑优12号原名桂杂优12,由广西蚕业技术推广总站选育成的桑树杂交组合(杂交桑),是目前国内栽培面积最大的品种之一。桂桑优12的品种(组合)群体整齐、生长旺、长叶快;壮枝多、节间密;发芽早、落叶晚;抗旱力较强;再生能力强,一年可多次剪伐;叶片较大、叶肉较厚,叶色浓绿;适合采片叶,也适合刈割枝条及机械化收割。其产量较高,桑叶产量比杂交桑品种沙2×伦109平均增产11.36%。是目前两广省区产量最高的品种。每公顷年产片叶高达58905kg;全年条桑收获一年可割3-6次枝叶,折成净叶每公顷高达56400kg。叶质较优、适应性较强,除广西各地大量种植外,广东、贵州、山东、四川、江苏、浙江等省均有栽植,且生产性状表现较好。
选792由山东省蚕业研究所育成。选792树形较直立,条直而长,粗细中等;间较密,节间距3.5cm左右,叶序2/5;皮褐色,冬芽呈小三角形;叶长卵圆形,大小中等,一般叶长23cm,叶幅约17cm,叶肉厚,叶面光滑,叶脉稍突出,平行生长。开雌花,桑堪紫黑色。由于选792来源于鲁桑桑芽中的变异植株,其长势旺、抗逆性强、产量高,明显优于湖桑32品种,且主要活性成分含量较高。
S3、管理过剪枝和疏芽使树干定高58~62cm,枝干2~3层。
根据水库消落带生态修复植物资源化利用目的和草本化栽培模式确定桑树主干高度。一般遵循:1)促进树型整齐,枝叶分布均匀,通风透光;2)促进营养生长,减少花椹的出现,以保证主干的养成,有利于桑树主干的生长;3)防止病虫害的发生,便于消落带桑树管理及桑叶收获,提高桑叶的产量和质量等原则。结合水库消落带管理及收获条件,以中低干拳式树型养成为宜,有利于桑树生长与稳定。
具体地,第一年种植后通过剪枝定杆9~11cm,新梢长至58~62cm 时疏芽,留壮芽2~4个;第二年,在发芽前通过剪枝使树干定高 58~62cm,发芽后每个枝条留生长旺盛桑芽3~4个,如此每株桑树每年发条在10条以上,以后每年都在此位置伐剪枝条,以形成桑拳。
大肥大水是普通草本桑树速生丰产的前提条件。进一步地,管理步骤中还包括肥水管理:水库消落带由于水位频繁变动和对水环境的保护,本发明对于水位频繁变动的山区型水库消落带桑树种植不考虑追肥。退水后的消落带,生长期间30d以上如无有效降水且气候干旱时安排浇水管理。
进一步地,管理步骤还包括病虫害防治:
对于全株性病害:黄化型萎缩病、萎缩病、花叶型萎缩病。发病症状:初期桑枝顶端叶片逐渐黄化、卷缩、变薄,侧枝多而细小,最后全株死亡。防治方法:选用抗病品种,如桂优桑系列、湖桑系列、农桑系列等;发现病株后彻底挖除病株并彻底进行消毒。
对于桑芽叶病害:桑疫病、赤锈病、里白粉病、污叶病等。桑疫病又分为黑枯型和缩叶型2种。黑枯型发病初期叶片出现不规则的多角形病斑,之后连成一片,嫩梢腐烂变黑呈烂头状,枝条上纵列褐黑色点浅状条斑;缩叶型:叶片出现圆形褪斑,后期限穿孔,叶缘变黑易腐烂,面芽变黑枯萎,下面腋芽抽出新梢,枝条上出现黑褪色龟裂状大病斑。防治方法:发现病茁及时拔除;加强治虫,采叶留柄,减少桑树伤口;冬季剪去病梢、病拳,适当少施氮肥;发病初期用 300~400U土霉素或100~200U农用链霉素喷2~3次。
对于桑枝干病害:桑膏药病、桑芽病等。桑膏药病的发病症状有灰色和褐色2种。多发生在主干中、上部或枝干基部,在枝干上菌丝密集形成圆形或不规则的灰色和褐色天鹅绒状的菌膜,紧贴在枝干上,形似膏药。防治方法:用刀刮除菌膜,再用石硫合剂涂抹。
对于桑树根部病害:桑紫纹羽病、根结线虫病等。根结线虫病发生症状:根部有许多大小不等的根瘤,严重的桑根似链球状,看不到根。根瘤黄白色,最后桑树整株死亡。防治方法:对消落带周围树木进行清理,清除线虫寄生茁木,对症状较轻的病苗,用注射器注射乐果乳剂原液5~10mL或用48~52℃温汤浸泡20~30min,杀死根内线虫,发病严重的消落带,轮作3~4年,再种植桑树。成片对消落带桑螟及其他鳞翅目昆虫和微体昆虫进行防治,用乐果乳剂600~800倍液喷施桑园,或结合桑园除草喷施于地表和草地上,能有效地减少桑园病菌的传播蔓延。
消落带桑树的合理采叶是根据其生长、利用和水库的调度等因素分期分批采摘合适的桑叶,以实现其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最大化。而对于水位频繁变动的消落带,一般在淹水前一周采摘,以保证伤口的愈合,避免新鲜伤口被水体淹没后的感染,提高桑树的免疫力;同时顶端保留3-5片嫩叶,以保留生长点,避免腋芽萌发。
条桑收获技术要点:每次伐条保留少量下部残叶,以使光合作用不致中断,并促进萌发大量侧枝;如果劳动力允许,在每次收割前 7~10天可对收获枝摘芯,过旺条在用叶前10~15天摘芯,保证桑叶的成熟程度一致,加速桑叶成熟度,增加有效叶片数和单叶重。摘芯的桑芽可以作为生产高档桑叶芽茶或桑芽菜利用。
需要注意,伐条时要做到剪口平滑、树型整齐,从而有效增加枝条长度,提高桑叶产量。
进一步地,结合水库消落带水位变化规律,夏伐或冬伐于桑叶采摘完毕后及时进行。为了保证桑树萌芽抽条的生长期较长,伐条时要做到剪口平滑、树型整齐,从而有效增加枝条长度,提高桑叶产量。及早疏芽,夏伐后当有80%~85%新梢条长到5~10cm时,进行第一次疏芽,留条6~8条/拳;第一次疏芽后10~15d,当有85%以上新梢条长到15~20cm时,进行第二次疏芽,提高芽条生长量及秋叶产量和明春叶产量。在用叶前10d通过摘心,保证桑叶的成熟程度一致,加速桑叶成熟度,有效叶片数增多、单叶也增重。摘芯的桑芽可以作为生产高档桑叶芽茶或桑芽菜利用。桑树梢端往往是最易感病虫害的部位,越冬害虫的虫卵及细菌病的危害在梢端往往较为集中,秋末冬初将桑树梢端剪去梢长的1/3~2/5,对桑树进行修剪,剪去下垂枝、细弱枝、枯干枝,增强树势,增加树体养分贮藏,促进冬芽充实,提高其翌年春期发芽率,增加桑叶产量。
本发明提供的利用耐淹桑对水库消落带进行生态修复的方法,其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利用耐淹桑对水库消落带进行生态修复的方法进行具体说明。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利用耐淹桑对水库消落带进行生态修复的方法,其包括:
根据水库消落带具有坡面的地形特点,对水库消落带进行整地,将其整理为梯田或者台地,梯田埂坎控制在3.5-5m。消落带栽种前根据地形适当平整与翻耕,深度30~40cm,然后耙平。对于生态修复区域上坡未开垦部分的交接处挖设栏水横沟。
春季桑树发芽前在梯田内种植耐淹桑,耐淹桑品种为桂桑优12 号,根据每一块田的大小种植多行耐淹桑,桑行为南北走向,采用草本化栽培模式,并采用宽窄交替式栽种宽行行距为55cm,窄行行距为32cm,株距为18cm。梯田内未种植耐淹桑的位置种植狗牙草,狗牙草的行距为25cm,株距为15cm。桑苗栽种时,土壤埋没苗干青黄交界处以上5cm,桑苗栽种后,对其进行修整,使得耐淹桑的一侧枝干高于另一侧枝干,种植时,使得靠近梯田坡面的一侧树干高于远离梯田坡面的一侧树干。
第一年桑苗种植后通过剪枝定杆9cm,新梢长至62cm时疏芽,留壮芽2个;第二年,在发芽前通过剪枝使树干定高62cm,发芽后每个枝条留生长旺盛桑芽3个,以后每年都在此位置伐剪枝条,以形成桑拳。
后期对于耐淹桑肥水管理、病虫害管理、条桑收获以及枝芽修剪均按照S3中具体内容进行。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利用耐淹桑对水库消落带进行生态修复的方法,其包括:
根据水库消落带具有坡面的地形特点,对水库消落带进行整地,将其整理为梯田或者台地,梯田埂坎控制在3.5-5m。消落带栽种前根据地形适当平整与翻耕,深度30~40cm,然后耙平。对于生态修复区域上坡未开垦部分的交接处挖设栏水横沟。
春季桑树发芽前在梯田内种植耐淹桑,耐淹桑品种为圣桑1号,根据每一块田的大小种植多行耐淹桑,桑行为南北走向,采用草本化栽培模式,并采用宽窄交替式栽种宽行行距为62cm,窄行行距为 28cm,株距为25cm。梯田内未种植耐淹桑的位置种植狗牙草,狗牙草的行距为15cm,株距为25cm。桑苗栽种时,土壤埋没苗干青黄交界处以上10cm,桑苗栽种后,对其进行修整,使得耐淹桑的一侧枝干高于另一侧枝干,种植时,使得靠近梯田坡面的一侧树干高于远离梯田坡面的一侧树干。
第一年桑苗种植后通过剪枝定杆11cm,新梢长至58cm时疏芽,留壮芽3个;第二年,在发芽前通过剪枝使树干定高58cm,发芽后每个枝条留生长旺盛桑芽4个,以后每年都在此位置伐剪枝条,以形成桑拳。
后期对于耐淹桑肥水管理、病虫害管理、条桑收获以及枝芽修剪均按照S3中具体内容进行。
实施例3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利用耐淹桑对水库消落带进行生态修复的方法,其包括:
根据水库消落带具有坡面的地形特点,对水库消落带进行整地,将其整理为梯田或者台地,梯田埂坎控制在3.5-5m。消落带栽种前根据地形适当平整与翻耕,深度30~40cm,然后耙平。对于生态修复区域上坡未开垦部分的交接处挖设栏水横沟。
春季桑树发芽前在梯田内种植耐淹桑,耐淹桑品种为实生桑,根据每一块田的大小种植多行耐淹桑,桑行为南北走向,采用草本化栽培模式,并采用宽窄交替式栽种宽行行距为60cm,窄行行距为30cm,株距为22cm。梯田内未种植耐淹桑的位置种植狗牙草,狗牙草的行距为20cm,株距为20cm。桑苗栽种时,土壤埋没苗干青黄交界处以上8cm,桑苗栽种后,对其进行修整,使得耐淹桑的一侧枝干高于另一侧枝干,种植时,使得靠近梯田坡面的一侧树干高于远离梯田坡面的一侧树干。
第一年桑苗种植后通过剪枝定杆10cm,新梢长至60cm时疏芽,留壮芽3个;第二年,在发芽前通过剪枝使树干定高60cm,发芽后每个枝条留生长旺盛桑芽4个,以后每年都在此位置伐剪枝条,以形成桑拳。
后期对于耐淹桑肥水管理、病虫害管理、条桑收获以及枝芽修剪均按照S3中具体内容进行。
实验例
以引子渡库区作为实验点,在引子渡库区400平方米作为实验田,采用实施例3提供的利用耐淹桑对水库消落带进行生态修复的方法对消落带进行修复,分别在涨水前裸地、自然恢复区、修复了3 年后的试验田布置侵蚀针样方实验,每个样方1m×1m,在样方内按 50cm,距离呈3行×3列的网格状、共9根侵蚀针垂直坡面钉入地表,来年水位下降后用钢卷尺测量侵蚀针出露长度,获取土壤侵蚀厚度,进行定位观测。并记录退水后插入涨水前裸地、自然恢复区、修复了 3年后的试验田中的侵蚀针淹水前和盐水后露出土面的平均长度差记录至表1。涨水前裸地、自然恢复区以及试验田实验时的示意图分别如图1、图2和图3所示。
表1各组实验地中侵蚀针淹水前后裸露平均长度差(cm)
组别 涨水前裸地 自然恢复区 试验田
长度差 1.4 0.15 无变化
从表1能够看出,落水后桑草结合生态修复试验区侵蚀针出露长度与淹水前相比无变化,自然恢复区侵蚀针退水后出露长度与淹水前长度相差平均为0.15cm,而裸露地侵蚀针退水后出露长度与淹水前长度相差平均为1.4cm。因此桑草结合生态修复试验区对于土壤侵蚀厚度的贡献按照可减少1.3cm土壤厚度计算,试验区域斯拉河土壤容重1.21g/cm3,土壤侵蚀模数减少15730t/km2/a;根据消落带功能区划,引子渡水库消落带可利用面积2.24km2,如果整个库区进行生态修复,土壤侵蚀量可减少35235t/a。因此试验表明,本发明实施例提出的桑草结合生态修复模式植被重建具有较为明显的固土护岸作用。
综上所述,由于本发明提供的利用耐淹桑对水库消落带进行生态修复的方法,采用耐淹桑和当地耐淹草本植物结合种植于消落带,并且耐淹桑的种植方式、耐淹桑和当地耐淹草本植物的行距株距、以及耐淹桑种植后的剪枝管理合理设置且相互配合作用,使得耐淹桑与耐淹草本植物结合模式对消落带的修复作用明显,并且桑树产出的桑叶具有较大经济价值。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利用耐淹桑对水库消落带进行生态修复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整地:根据水库消落带地形特点将水库消落带整理为梯田,并在消落带上坡未开垦区域设置栏水横沟;
栽种:采用桑草结合方式,在梯田内栽种至少两年生耐淹桑和当地耐淹草本植物,梯田的每一块田内种植的耐淹桑为多行,桑行为南北走向,栽种方式采用宽窄交替式栽种,宽行行距为55~60cm,窄行行距为28~32cm,株距为18~25cm,梯田的每一块田内种植的当地耐淹草本植物行距为15~25cm,株距为15~25cm;
管理:通过剪枝和疏芽使树干定高58~62cm,枝干2~3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耐淹桑对水库消落带进行生态修复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耐淹桑栽种前或栽种后将所述耐淹桑进行修整,修整为靠近梯田坡面的一侧树干高于远离梯田坡面的一侧树干。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耐淹桑对水库消落带进行生态修复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耐淹桑包括桂桑优12号、选792、实生桑、农桑8号、圣桑1号中的至少一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耐淹桑对水库消落带进行生态修复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对消落带进行整地过程中,将消落带深耕30~40c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耐淹桑对水库消落带进行生态修复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耐淹桑栽种过程中,将所述耐淹桑栽种至梯田内至埋没所述耐淹桑苗干青黄交界处以上5~10c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耐淹桑对水库消落带进行生态修复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剪枝和疏芽使树干定高58~62cm,枝干2~3层具体是:第一年种植后通过剪枝定杆9~11cm,新梢长至58~62cm时疏芽,留壮芽2~4个;第二年,在发芽前通过剪枝使树干定高58~62cm,发芽后每个枝条留生长旺盛桑芽3~4个,以后每年都在此位置伐剪枝条,以形成桑拳。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利用耐淹桑对水库消落带进行生态修复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夏伐后当有80%~85%新梢条长到5~10cm时,进行第一次疏芽,留条6~8条/拳;第一次疏芽后10~15d,当有85%以上新梢条长到15~20cm时,进行第二次疏芽。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耐淹桑对水库消落带进行生态修复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管理步骤中还包括肥水管理,耐淹桑生长期间,30天以上无有效降水时,对耐淹桑进行浇水。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耐淹桑对水库消落带进行生态修复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管理步骤中还包括病害防治,桑芽叶病害:待耐淹桑发病初期,用300~400U土霉素或100~200U农用链霉素喷2~3次。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耐淹桑对水库消落带进行生态修复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管理步骤中还包括病害防治,桑树根部病害,对消落带周围树木进行清理,清除线虫寄生茁木,对症状较轻的病苗射器注射乐果乳剂原液5~10mL,杀死根内线虫,发病严重的消落带,轮作3~4年,再种植桑树。
CN201810637546.6A 2018-06-20 2018-06-20 一种利用耐淹桑对水库消落带进行生态修复的方法 Pending CN10864312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637546.6A CN108643125A (zh) 2018-06-20 2018-06-20 一种利用耐淹桑对水库消落带进行生态修复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637546.6A CN108643125A (zh) 2018-06-20 2018-06-20 一种利用耐淹桑对水库消落带进行生态修复的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643125A true CN108643125A (zh) 2018-10-12

Family

ID=637529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637546.6A Pending CN108643125A (zh) 2018-06-20 2018-06-20 一种利用耐淹桑对水库消落带进行生态修复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643125A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802156A (zh) * 2020-07-14 2020-10-23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一种利用生态桑修复消落带的方法
CN113748909A (zh) * 2021-09-08 2021-12-07 江西省林业科学院 一种基于水松的库尾消落带林泽生态系统高效构建方法
CN115136838A (zh) * 2022-07-04 2022-10-04 江苏景然生态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采用耐淹桑对水库消落带进行生态修复的方法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S2178957A1 (es) * 2001-02-05 2003-01-01 Rio Dominguez Manuel Del Nuevas aplicaciones de membranas asfalticas en reforestacion, silvicultura y agricultura en general.
CN103125163A (zh) * 2011-11-29 2013-06-05 水利部中国科学院水工程生态研究所 一种利用消落带时空特异性改善水库水质的方法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S2178957A1 (es) * 2001-02-05 2003-01-01 Rio Dominguez Manuel Del Nuevas aplicaciones de membranas asfalticas en reforestacion, silvicultura y agricultura en general.
CN103125163A (zh) * 2011-11-29 2013-06-05 水利部中国科学院水工程生态研究所 一种利用消落带时空特异性改善水库水质的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钟兴权等: "桑树在三峡库区消落带种植试验初报", 《蚕学通讯》 *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802156A (zh) * 2020-07-14 2020-10-23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一种利用生态桑修复消落带的方法
CN113748909A (zh) * 2021-09-08 2021-12-07 江西省林业科学院 一种基于水松的库尾消落带林泽生态系统高效构建方法
CN115136838A (zh) * 2022-07-04 2022-10-04 江苏景然生态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采用耐淹桑对水库消落带进行生态修复的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283436B (zh) 山茱萸无公害种植方法
CN105941065A (zh) 一种软籽石榴大棚种植方法
CN104996246A (zh) 一种有机水稻的栽培方法
CN105532237A (zh) 高寒山区黄草乌规范化种植技术
CN107242010A (zh) 一种重楼高产高品质的栽培方法
CN105794584A (zh) 大棚种植盆景果树、软籽石榴、菊花三茬交叉套种方法
CN105940898B (zh) 一种有机高粱地套种马铃薯和大蒜的方法
CN103931384B (zh) 一种绿色食品级别的秋西瓜种植方法
CN106922459A (zh) 一种玛瑙红樱桃的栽培方法
CN108643125A (zh) 一种利用耐淹桑对水库消落带进行生态修复的方法
CN109526506A (zh) 一种石漠化地区核桃林下套种十大功劳的栽培管理方法
CN103262774B (zh) 一种利用梨树造景的方法
CN105210775A (zh) 一种长白山野生软枣猕猴桃人工栽培方法
CN103798054A (zh) 一种良桑套种魔芋高产高效栽培模式
CN108522164A (zh) 一种七叶一枝花的种植方法
CN108353737A (zh) 一种大棚甜瓜-藜蒿栽培方法
CN104012282A (zh) 一种广西青梅育苗方法
CN107258293A (zh) 一种红椿快速扦插富根育苗方法
CN103875419A (zh) 一种扦插用桑品种的培育及快速建园方法
CN104904537A (zh) 一种李树林间育苗方法
CN101554115B (zh) 一种芒草的高产培育方法
CN109089708A (zh) 一种防治茶园杂草的方法以及地稔在防治茶园杂草中的用途
Visser et al. Selection and vegetative propagation of tea
Mbora et al. Good nursery practices: a simple guide
CN104938270B (zh) 罗汉枸杞的栽培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