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633018A - 配置方法、装置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配置方法、装置及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8633018A CN108633018A CN201710179753.7A CN201710179753A CN108633018A CN 108633018 A CN108633018 A CN 108633018A CN 201710179753 A CN201710179753 A CN 201710179753A CN 108633018 A CN108633018 A CN 108633018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node
- srb
- terminal
- configuration information
- auxiliary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91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7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0
- 230000011664 signaling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4
- 238000005259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26
- 230000004044 response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1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5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5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7
- 230000009977 du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8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5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5
- 238000012790 confirm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5000019800 disodium phosphate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03491 arra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9000013307 optical fib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1960 trigger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2795 ver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4590 computer pro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9365 direct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3993 inter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213 activ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776 aggreg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220 aggreg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284 extrac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349 favourabl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774 longter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55 network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926 s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360 synchronis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1—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up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the network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20—Manipulation of established connections
- H04W76/27—Transitions between radio resource control [RRC] state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5—Setup of multiple wireless link connec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2/00—Security arrangements; Authentication; Protecting privacy or anonymity
- H04W12/04—Key management, e.g. using generic bootstrapping architecture [GBA]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2/00—Security arrangements; Authentication; Protecting privacy or anonymity
- H04W12/04—Key management, e.g. using generic bootstrapping architecture [GBA]
- H04W12/041—Key generation or derivatio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3—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down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a terminal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7—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between access point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1—Allocation or use of connection identifier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0—Wireless network protocols or protocol adaptations to wireless operation
- H04W80/02—Data link layer protocol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8—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配置方法,用于通信系统,该通信系统包括共同为终端提供服务的主节点和辅节点,该方法包括:辅节点生成信令无线承载(SRB)的配置信息,该SRB用于辅节点和终端之间传输无线资源控制(RRC)消息;辅节点向主节点发送该SRB的配置信息,使得SRB的配置信息通过主节点发送给终端;辅节点接收终端利用该SRB的配置信息对SRB的配置结果。如此,可以在辅节点上建立SRB,用于辅节点和终端之间的RRC消息传输,从而提高辅节点上无线资源管理的效率。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涉及配置方法、装置及系统。
背景技术
无线通信系统中,由于单个小区或基站(或称之为节点)的带宽资源和覆盖范围有限,可以利用多于一个小区或基站的无线资源来为终端提供服务,以更好的满足容量和覆盖需求。
当利用多于一个基站的无线资源来为终端提供服务时,基站之间的传输时延可能无法满足调度需求,因此提出了双连接(Dual Connectivity,DC)技术,其在主基站和辅基站之间具有非理想回传(non-ideal backhaul)的场景下具有较好的应用。
在目前的双连续系统中,信令无线承载(signaling radio bearer,SRB)由主基站提供,辅基站不提供SRB,终端的无线资源控制(Radio Resource Control,RRC)消息都由主基站进行处理。如此,不利于RRC消息的处理效率的提升。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配置方法、装置及系统,以期在辅节点上建立SRB,以实现辅节点与终端之间的RRC消息的直接传输,有利于RRC消息的处理效率的提升。
一方面,提供一种配置方法,用于通信系统,该通信系统包括共同为终端提供服务的主节点和辅节点,该包括:辅节点生成信令无线承载(SRB)的配置信息,并向主节点发送该SRB的配置信息,使得该SRB的配置信息通过主节点发送给终端;辅节点接收终端利用该SRB的配置信息对SRB的配置结果,其中,该SRB用于辅节点和终端之间传输无线资源控制(RRC)消息。
另一方面,提供一种配置方法,用于通信系统,该通信系统包括共同为终端提供服务的主节点和辅节点,该方法包括:终端从主节点接收辅节点的SRB的配置信息,并利用该SRB的配置信息对SRB进行配置,进而发送对SRB的配置结果,其中,该SRB用于辅节点和终端之间传输RRC消息。
又一方面,提供一种配置方法,用于通信系统,该通信系统包括共同为终端提供服务的主节点和辅节点,该方法包括:所述主节点从所述辅节点接收SRB的配置信息,并将该SRB的配置信息发送给终端;主节点接收终端利用该SRB的配置信息对SRB的配置结果,并将该配置结果发送给辅节点,其中,该SRB用于辅节点和终端之间传输RRC消息。
在以上各方面中,SRB的配置信息又可以称为SRB配置信息或者直接辅节点RRC(direct S-RRC)配置信息。该SRB的配置信息(SRB配置信息或者direct S-RRC配置信息)用于配置辅节点和终端之间直接传输RRC消息的SRB,也就是说,该SRB的配置信息(SRB配置信息或者direct S-RRC配置信息)用于终端根据该配置信息进行SRB的配置,使得终端与辅节点之间直接传输RRC消息。此外,以上配置结果又可以称为direct S-RRC配置结果或辅节点的RRC配置结果。
可见,在以上各方面,辅节点与终端之间之间传输RRC消息的SRB的配置信息可以通过主节点发送给终端,且由终端进行辅节点的SRB的配置之后,将配置结果直接或通过主节点发送给辅节点,如此,辅节点和终端之间便可以直接进行RRC消息的传输,有利于RRC消息的处理效率的提升。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终端直接向辅节点发送配置结果,即终端利用配置的SRB向辅节点发送配置结果;或者,终端向主节点发送配置结果,使得配置结果通过主节点发送给辅节点。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主节点向辅节点发送第一指示信息,该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辅节点建立SRB或者用于指示辅节点生成SRB的配置信息。辅节点接收该第一指示信息,并根据该第一指示信息,生成SRB的配置信息。如此,辅节点可以应主节点的指示而建立SRB,有利于在主节点上应需求控制辅节点的SRB的建立,在辅节点的SRB建立的控制上更具有灵活性。
可选的,该第一指示信息可以携带于主节点发送给辅节点的添加请求消息中,该添加请求消息用于请求添加辅节点。或者,该第一指示信息可以携带于主节点发送给辅节点的修改请求消息中,该修改请求消息用于请求修改辅节点的配置。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主节点向辅节点发送添加请求消息,该添加请求消息用于请求添加辅节点。当辅节点从主节点接收该添加请求消息时,辅节点生成SRB的配置信息。如此,可以减少主节点和辅节点之间传输的信元,在添加辅节点时,即在辅节点上默认建立SRB。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以上SRB的配置信息可以是RRC协议数据单元(PDU),也可以是RRC PDU的一部分。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以上SRB的配置信息可以由辅节点进行安全处理后发送给主节点。此时,辅节点向主节点发送该SRB的配置信息之前,辅节点对该SRB的配置信息进行安全处理,该安全处理包括完整性保护和/或加密。相应的,终端接收该SRB的配置信息之后,对该SRB的配置信息进行安全处理,该安全处理包括完整性校验和/或解密,而后利用该SRB的配置信息对辅节点的SRB进行配置。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以上SRB的配置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个信息:SRB标识,SRB的无线链路控制(RLC)层配置,逻辑信道配置,SRB安全参数。该SRB安全参数例如包括安全算法信息和/或用于衍生安全密钥的参数,该安全算法例如包括加密和/或完整性保护算法。安全算法信息可以为用于指示该安全算法的信息,例如算法指示或算法标识,或者可以为该安全算法本身。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辅节点可以将SRB的配置信息携带在发送给主节点的确认消息中,该确认消息为用于请求添加辅节点的添加请求消息的响应消息(即,添加请求确认消息)或者为用于请求修改辅节点的配置的修改请求消息的响应消息(即,修改请求确认消息)。即以上方法还包括:辅节点从主节点接收添加请求消息或修改请求消息;且辅节点向主节点发送SRB的配置信息包括:辅节点向主节点发送添加请求确认消息或修改请求确认消息,该添加请求确认消息或修改请求确认消息包括SRB的配置信息。
可见,SRB的配置信息可以在辅节点添加过程(双连接初始配置过程)中或辅节点修改过程中由辅节点发送给主节点,如此可以节约信令,提高通信效率。其中,SRB的配置信息在辅节点修改过程中由辅节点发送给主节点时,该辅节点修改过程可以由主节点触发,也可以由辅节点触发。当由辅节点触发时,以上方法还包括:辅节点向主节点发送修改要求消息,该修改要求消息用于向主节点请求允许辅节点与终端之间传输RRC消息或者建立SRB。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主节点可以将辅节点的SRB的配置信息通过主节点的RRC连接重配置消息发送给终端。相应的,终端可以将对SRB的配置结果通过RRC连接重配置完成消息发送给主节点。即,主节点SRB的配置信息发送给终端包括:主节点向终端发送RRC连接重配置消息,该RRC连接重配置消息携带辅节点的SRB的配置信息。且主节点接收终端对SRB的配置结果包括:主节点从终端接收RRC连接重配置完成消息,该RRC连接重配置完成消息携带该配置结果。相应的,终端从主节点接收辅节点的SRB的配置信息包括:终端从主节点接收RRC连接重配置消息,该RRC连接重配置消息携带辅节点的SRB的配置信息。终端向主节点发送配置结果,包括终端向主节点发送RRC连接重配置完成消息,该RRC连接重配置完成消息携带该配置结果。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当终端通过主节点将配置结果发送给辅节点时,终端向主节点发送第二指示信息,以指示终端对辅节点的配置结果,以便主节点可以在无法解析该配置结果时,获知终端对辅节点的配置结果。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主节点可以将辅节点的SRB的配置信息通过主节点的RRC连接重配置消息发送给终端。终端发送的RRC连接重配置完成消息自身即为配置结果,此时,主节点收到该RRC连接重配置完成消息,即认为配置成功。该RRC连接重配置完成消息可以是发送给主节点的RRC连接重配置完成消息,也可以是发送给辅节点的。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当终端通过主节点将配置结果发送给辅节点时,主节点通过辅节点重配置完成消息发送配置结果。可选的,主节点向辅节点发送辅节点重配置完成消息,该辅节点重配置完成消息中携带配置结果。可选的,主节点主节点向辅节点发送辅节点重配置完成消息,该辅节点重配置完成消息自身即为配置结果。此时,辅节点收到该辅节点重配置完成消息,即认为配置成功。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主节点可以解析出配置结果,在配置结果为成功时,向辅节点发送该终端的数据或向核心网请求将该终端的数据发送至辅节点。或者主节点可以根据以上第二指示信息确定终端对辅节点的SRB的配置结果,在配置结果为成功时,向辅节点发送该终端的数据或向核心网请求将该终端的数据发送至辅节点。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主节点向辅节点发送用于辅节点的SRB的安全信息,该用于辅节点的SRB的安全信息又称为用于direct S-RRC的安全信息。该安全信息包括以下信息的至少一种:安全密钥,安全算法信息。其中,安全算法包括加密算法和/或完整性保护算法,安全算法信息可以为用于指示该安全算法的信息,例如算法指示或算法标识,或者可以为该安全算法本身。辅节点接收该安全信息,根据该安全信息对SRB进行安全处理。主节点可以在辅节点生成SRB的配置信息之前,即主节点接收辅节点的SRB的配置信息之前,向辅节点发送安全信息。辅节点生成SRB的配置信息后,可使用该安全信息对该SRB的配置信息进行安全处理。该安全信息可以携带在以上添加请求消息或修改请求消息中。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主节点向辅节点发送密钥组(又称为密钥列表),该密钥组包括多个密钥,用于辅节点在更新密钥时从该密钥组中选择密钥。辅节点从主节点接收该密钥组,且在更新密钥时从该密钥组中选择密钥。如此辅节点能够自己完成密钥更新,进一步提高辅节点上的配置效率。
可选的,主节点可以应辅节点的要求来发送该密钥组,即辅节点向主节点发送用于指示主节点发送该密钥组的第三指示信息。
可选的,主节点可以向辅节点发送用于衍生该密钥组中密钥的一组计数(COUNT)值,即计数值组。辅节点接收该计数值组,在更新密钥时,将用于衍生所选择的密钥的计数值发送给终端,让终端也完成密钥同步更新。
可选的,主节点可以向终端发送用于衍生该密钥组中密钥的一组计数值,即计数值组。辅节点更新密钥时,按序从密钥组中选择密钥,并通知终端更新密钥,即向终端发送通知消息,通知终端更新密钥。终端接收到通知消息时,按序从计数值组中选择计数值,进行密钥同步更新。
可选的,主节点向辅节点发送密钥组中密钥和用于衍生密钥组中密钥的计数值之间的关联信息,辅节点在更新密钥时,将选择的密钥与衍生该密钥的计数值之间的关联信息发送给终端。终端接收该关联信息,根据该关联信息选择计数值,并根据该计数值进行密钥同步更新。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辅节点的SRB配置完成之后,辅节点可以直接向终端发送RRC连接重配置消息进行配置。终端接收该RRC连接重配置消息,并在执行该RRC连接重配置消息所对应的重配置失败时,恢复接收到该RRC连接重配置消息之前的配置。可选的,终端还可以向辅节点发送(直接发送或通过主节点发送)通知消息,用于通知辅节点该RRC连接重配置失败。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辅节点的SRB的配置信息还包括上行RRC配置信息,该上行RRC配置信息用于配置终端对辅节点的上行RRC消息的发送方式。
又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配置装置,包括用于执行以上任一方面的任一种实现方式的各个步骤的单元或手段(means)。
又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配置装置,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元件和至少一个存储元件,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存储元件用于存储程序和数据,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元件用于执行以上任一方面的任一种实现方式提供的方法。
又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该程序在被处理器执行时用于执行以上以上任一方面的任一种实现方式的方法。
又一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以上程序。
又一方面,提供一种通信系统,包括以上任一配置装置。
此外,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RRC消息传输方法、装置及系统,以期在辅节点上可以建立SRB时,进一步提高上行RRC消息传输的可靠性。且该RRC消息传输方法、装置及系统可以与以上配置方法、装置及系统结合。
一方面,提供一种RRC消息传输方法,用于通信系统,该通信系统包括共同为终端提供服务的主节点和辅节点,该方法包括:终端接收辅节点的下行RRC消息,该下行RRC消息由主节点从辅节点接收并发送给终端,或者该下行RRC消息由辅节点发送给终端;终端发送上行RRC消息,该上行RRC消息为所述下行RRC消息的响应消息,且终端发送上行RRC消息的路径与接收下行RRC消息的路径相同。即,当该下行RRC消息由主节点从辅节点接收并发送给终端,上行RRC消息由终端发送给主节点,并由主节点发送给辅节点。或者,当下行RRC消息由辅节点发送给终端时,上行RRC消息由终端发送给辅节点,这里的发送是指直接发送,不需要通过主节点转发。
另一方面,提供一种RRC消息传输方法,用于通信系统,该通信系统包括共同为终端提供服务的主节点和辅节点,该方法包括:主节点获取或生成辅节点的上行RRC配置信息,该上行RRC配置信息用于配置终端对辅节点的上行RRC消息的发送方式;主节点向终端发送该上行RRC配置信息,以便终端根据该上行RRC配置信息发送上行RRC消息。其中,主节点可以从辅节点获取该上行RRC配置信息。
又一方面,提供一种RRC消息传输方法,用于通信系统,该通信系统包括共同为终端提供服务的主节点和辅节点,该方法包括:终端从主节点接收辅节点的上行RRC配置信息,该上行RRC配置信息用于配置终端对辅节点的上行RRC消息的发送方式;终端根据该上行RRC配置信息,发送辅节点的上行RRC消息。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该上行RRC消息的发送方式包括:终端将辅节点的上行RRC消息发送给辅节点;或者,终端将辅节点的上行RRC消息通过主节点发送给辅节点;终端将辅节点的上行RRC消息发送给辅节点,其中上行RRC消息为辅节点的下行RRC消息的响应消息;或者,终端将辅节点的上行RRC消息通过主节点给辅节点,其中该辅节点的上行RRC消息为辅节点的下行RRC消息的响应消息;或者,终端根据对辅节点的小区的测量结果,将辅节点的上行RRC消息发送给辅节点或通过主节点发送给辅节点;终端采用与辅节点的下行RRC消息相同的路径发送辅节点的上行RRC消息。
可选的,在本RRC消息传输方法与以上配置方法结合时,以上SRB的配置信息可以包括该上行RRC配置信息,或者以上SRB的配置信息和该上行RRC配置信息可以都通过主节点的RRC连接重配置消息发送给终端。
可选的,当终端根据对辅节点的小区的测量结果,将辅节点的上行RRC消息发送给辅节点或通过主节点发送给辅节点时,以上上行RRC配置信息可以包括门限值,当终端测量到的辅节点的小区的测量值大于门限值时,终端将辅节点的上行RRC消息发送给辅节点;当终端测量到的辅节点的小区的测量值小于门限值时,终端将辅节点的上行RRC消息通过主节点发送给辅节点。终端测量到的辅节点的小区的测量值等于门限值时,终端可以将辅节点的上行RRC消息发送给辅节点,也可以通过主节点发送给辅节点。
又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RRC消息传输装置,包括用于执行以上任一方面的任一种实现方式的各个步骤的单元或手段(means)。
又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RRC消息传输装置,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元件和至少一个存储元件,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存储元件用于存储程序和数据,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元件用于执行以上任一方面的任一种实现方式提供的方法。
又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该程序在被处理器执行时用于执行以上以上任一方面的任一种实现方式的方法。
又一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以上程序。
又一方面,提供一种通信系统,包括以上任一配置装置。
可见,在以上各个方面中,辅节点的上行RRC消息可以通过主节点配置其传输方式或采用与下行RRC消息相同的路径的方式来进行传输,如此减少了上行RRC消息多种传输可能性带来的不可靠问题。
此外,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配置方法、装置及系统,以期在辅节点上可以建立SRB时,进一步提高移动性管理的效率。且该配置方法、装置及系统可以与以上配置方法、装置及系统结合。
一方面,提供一种配置方法,用于通信系统,该通信系统包括共同为终端提供服务的MN和SN,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辅节点从主节点接收测量配置信息,该测量配置信息用于配置触发辅节点向主节点发送测量结果的条件;
辅节点从终端接收终端对辅节点的小区的测量报告;
当该测量报告包括满足以上条件的测量结果时,辅节点向主节点发送该测量结果。
另一方面,提供一种配置方法,用于通信系统,该通信系统包括共同为终端提供服务的MN和SN,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主节点向辅节点发送测量配置信息,该测量配置信息用于配置触发辅节点向主节点发送测量结果的条件;
主节点从辅节点接收满足以上条件的测量结果,其中该测量结果是由终端对辅节点的小区进行测量获得并上报给辅节点的。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以上测量配置信息包括门限值,则以上条件为测量结果大于或等于该门限值。即,主节点向辅节点发送门限值,辅节点接收该门限值,当测量结果大于或等于该门限值时,辅节点向主节点发送测量结果。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以上方法还包括:辅节点将该门限值配置给终端。如此,终端上报的测量报告便是满足该门限值要求的测量报告,辅节点可以将该测量报告中的测量结果直接发送给主节点,而不需要再判断测量结果是否满足门限值的要求。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辅节点向主节点发送的信息中还包括小区或波束标识,即满足条件的测量结果对应的小区或波束标识。即以上方法还包括:辅节点向主节点发送测量结果对应的小区或波束标识。
又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配置装置,包括用于执行以上任一方面的任一种实现方式的各个步骤的单元或手段(means)。
又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配置装置,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元件和至少一个存储元件,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存储元件用于存储程序和数据,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元件用于执行以上任一方面的任一种实现方式提供的方法。
又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该程序在被处理器执行时用于执行以上以上任一方面的任一种实现方式的方法。
又一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以上程序。
又一方面,提供一种通信系统,包括以上任一配置装置。
可见,在以上各个方面,主节点可以配置辅节点在一定条件下上报终端对辅节点的小区的测量结果,进而提高移动性管理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双连接的场景的示意图;
图2(a)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LTE-NR双连接场景示意图;
图2(b)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LTE-NR双连接场景示意图;
图2(c)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LTE-NR双连接场景示意图;
图3(a)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双连接的无线协议架构示意图;
图3(b)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双连接的无线协议架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RRC消息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配置方法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无线承载建立方法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配置方法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参数COUNT的格式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RRC传输方法的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提供的另一种RRC传输方法的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配置方法的示意图;
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于SN的装置的示意图;
图1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于MN的装置的示意图;
图1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于终端的装置的示意图;
图1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RAN节点的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申请中的部分用语进行解释说明,以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
1)、终端,又称之为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是一种向用户提供语音和/或数据连通性的设备,例如,具有无线连接功能的手持式设备、车载设备等。目前,一些终端的举例为: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掌上电脑、移动互联网设备(Mobile InternetDevice,MID)、可穿戴设备,例如智能手表、智能手环、计步器等。
2)、无线接入网(Radio Access Network,RAN)是网络中将终端接入到无线网络的部分。RAN节点或设备为无线接入网中的节点或设备,又可以称为基站。目前,一些RAN节点的举例为:gNB、传输接收点(Transmission Reception Point,TRP)、演进型节点B(evolvedNode B,eNB)、无线网络控制器(Radio Network Controller,RNC)、节点B(Node B,NB)、基站控制器(Base Station Controller,BSC)、基站收发台(Base Transceiver Station,BTS)、家庭基站(例如,Home evolved NodeB,或Home Node B,HNB)、基带单元(BaseBandUnit,BBU),或Wifi接入点(Access Point,AP)等。另外,在一种网络结构中,RAN可以包括集中单元(Centralized Unit,CU)节点和分布单元(Distributed Unit,DU)节点。这种结构将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中eNB的协议层拆分开,部分协议层的功能放在CU集中控制,剩下部分或全部协议层的功能分布在各个DU中,由CU集中控制各个DU。
3)、“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其它量词与之类似。“和/或”,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请参考图1,其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双连接的场景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RAN节点110和RAN节点120共同为终端130提供服务,其中RAN节点110为主节点(MasterNode,MN),RAN节点120为辅节点(secondary node,SN)。MN 110与核心网(Core Network,CN)140之间具有控制面连接和用户面连接,SN 120与核心网140之间可以具有用户面连接,也可以不具有用户面连接,其中用S1-U代表用户面连接,用S1-C代表控制面连接。在SN 120与核心网140之间不具有用户面连接时,终端130的数据可以由MN 110在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acket Data Convergence Protocol,PDCP)层分流给SN 120。以上MN和SN又被称之为主基站和辅基站。
双连接可以在同制式RAN节点之间实现,也可以在异制式RAN节点之间实现。例如,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演进,可以在LTE(又称为4G)和新无线(New Radio,NR)(又称为5G)联合组网的场景下实现双连接,称为LTE-NR双连接,从而终端可以同时从LTE和NR空口获得无线资源进行数据传输,获得传输速率的增益。LTE-NR双连接主要包括以下三种架构,下面分别结合图2(a),图2(b)和图2(c)进行说明,其中,核心网和RAN节点之间的接口用S1表示,RAN节点之间的接口用X2(又可以称为Xn接口)表示,这种表示形式仅为举例,并非用于限制本申请。
请参考图2(a),其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LTE-NR双连接场景示意图。如图2(a)所示,LTE eNB作为MN,与LTE系统的演进型分组核心网(evolved Packet Core,EPC)之间可以为终端建立控制面和用户面连接;NR gNB作为SN,与EPC之间可以建立用户面连接。可见,在图2(a)所示的场景中,以LTE eNB为锚点,且该LTE eNB接入LTE的核心网。
请参考图2(b),其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LTE-NR双连接场景示意图。其与图2(a)的区别在于,以NR gNB为锚点,且该NR gNB接入NR的核心网,可以称之为下一代核心网(Next Genaeration Core,NGC)或者5G核心网(5th Generation Core Network,5G-CN)。即,NR gNB作为MN,与NGC之间可以为终端建立控制面和用户面连接;LTE eNB作为SN,与NGC之间可以建立用户面连接。
请参考图2(c),其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LTE-NR双连接场景示意图。其与图2(a)同样以LTE eNB为锚点,区别在于该LTE eNB接入NR的核心网NGC。即,LTE eNB作为MN,与NGC之间可以为终端建立控制面和用户面连接;NR gNB作为SN,与NGC之间可以建立用户面连接。
在以上三种场景中,SN和核心网之间也可以不建立用户面连接,而是经由MN传递数据,例如,在下行方向上,终端的数据先到达MN,MN在PDCP层将终端的数据分流给SN,其中分流的数据的形式例如为PDCP协议数据单元(Protocol Data Unit,PDU PDU)。
在双连接中,数据无线承载(Data Radio Bearer,DRB)可以由MN或者SN独立提供,也可由MN和SN同时提供。仅由MN提供时称为主小区组(Master Cell Group,MCG)承载;仅由SN提供时称为辅小区组(Secondary Cell Group,SCG)承载,同时由MN和SN提供时称为分离承载(split bearer)。
下面结合图3(a)和图3(b)进行说明,图3(a)和图3(b)分别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双连接的无线协议架构示意图。如图3(a)和图3(b)所示,当承载仅由MN提供,即数据流仅由核心网流向MN时,该承载为MCG承载(bearer)。当承载仅由SN提供,即数据流仅由核心网流向SN时,该承载为SCG承载。当承载同时由MN和SN提供,即数据流在MN或SN分流时,该承载为分离承载(split bearer),为了区别起见,在MN分流的可以称为MCG split bearer(如图3(a)),在SN分流的可以称为SCG split bearer(如图3(b))。
在目前LTE双连接系统中,信令无线承载(signaling radio bearer,SRB)由MN提供,SN不提供SRB,终端只与MN之间建立SRB进行无线资源控制(Radio Resource Control,RRC)消息的传输,SN上的RRC消息都通过MN发送给终端。然而随着技术的演进,希望SN可以独立的提供SRB,以便于完成快速的RRC配置,如此,不仅MN可以与终端之间传输RRC消息,SN也可以与终端之间传输RRC消息。此时,可以存在三种类型的RRC消息。
请参考图4,其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RRC消息示意图。如图4所示,当SN可以提供SRB时,有三种类型的RRC消息,分别为主RRC(M-RRC)消息,直接辅节点RRC(direct S-RRC)消息,和嵌入辅节点RRC(embedded S-RRC)消息。其中,该M-RRC消息用于MN,其在MN和终端之间直接传输,即直接终止于MN和终端之间。direct S-RRC消息用于SN,其在SN和终端之间直接传输。embedded S-RRC消息用于SN,其封装于M-RRC消息中,可以作为一个RRC容器(container),RRC容器是符合SN协议要求的RRC PDU。可见,对于SN,有两种类型的RRC消息可以使用,即embedded S-RRC消息和direct S-RRC消息。
然而,目前并没有如何在SN上建立SRB的方法。另外,对于终端和SN间的RRC消息,即可以通过MN上的SRB传递,也可以在SN上的SRB直接传递,目前也没有终端和SN间RRC消息传递方式选择的方法。
有鉴于此,以下实施例提供一种配置方法,以在SN上建立SRB,使得终端和SN之间可以直接传输RRC消息。
请参考图5,其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配置方法的示意图。如图5所示,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510:SN生成SRB的配置信息,该SRB用于SN和终端之间的传输RRC消息,即SN可以利用该SRB直接将RRC消息传输给终端,而无需通过MN转发,或者终端可以利用该SRB直接将RRC消息传输给SN,而无需通过MN转发。该SRB的配置信息又可以称为SRB配置信息或者direct S-RRC配置信息。本申请对其名称不做限制,该SRB的配置信息(SRB配置信息或者direct S-RRC配置信息)用于配置终端和SN之间直接传输RRC消息的SRB,也就是说,该SRB的配置信息(SRB配置信息或者direct S-RRC配置信息)用于终端根据该配置信息进行SRB的配置,使得终端与辅节点之间直接传输RRC消息。
S520:SN将该SRB的配置信息发送给MN。
MN接收SN的SRB的配置信息,并执行以下操作:
S530:MN将SN的SRB的配置信息发送给终端。
终端接收该SN的SRB的配置信息,并执行以下操作:
S540:终端利用该SN的SRB的配置信息对SRB进行配置,并发送配置结果给SN。终端可以通过MN将该配置结果发送给SN,也可以直接将该配置结果发送给SN。此时终端可以执行步骤S550或S570。
S550:终端向MN发送对SRB的配置结果,使得该配置结果可以通过MN发送给SN。
MN接收该配置结果,并执行以下步骤:
S560:MN将该配置结果发送给SN。
S570:终端向SN发送配置结果,即终端利用配置的SRB直接向SN发送对SN的SRB的配置结果。
如此,SN对SRB的配置便可以通过MN发送给终端,且由终端进行SRB的配置之后,将配置结果直接或通过MN发送给SN,如此,SN和终端之间便可以直接进行RRC消息的传输,有利于RRC消息的处理效率的提升。
在以上步骤S510中,SN可以应MN的指示生成SRB的配置信息,也可以在获知MN请求添加其为SN时,默认生成SRB的配置信息。即,在步骤S510之前,以上方法还可以包括步骤S501或步骤S502:
S501:MN向SN发送第一指示信息,该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SN建立SRB或用于指示SN生成SRB的配置信息。SN接收该第一指示信息,并根据该第一指示信息生成SRB的配置信息。其中,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SN建立SRB时,SN生成SRB的配置信息,并通过MN发送给终端,以完成SRB配置,从而完成SRB的建立。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SN生成SRB的配置信息时,即表明要在SN上建立SRB,因此SN生成SRB的配置信息,并通过MN发送给终端,以完成SRB配置,从而完成SRB的建立。如此,辅节点可以应主节点的指示而建立SRB,有利于在主节点上应需求控制辅节点的SRB的建立,在辅节点的SRB建立的控制上更具有灵活性。
S502:SN从MN接收请求消息,该请求消息用于请求添加其为SN。SN接收该请求消息,获知自身将被添加为SN,则在其自身被添加为SN时,默认建立SRB,即默认生成SRB的配置信息。即SN在获知去其自身被请求添加为SN时,即可以生成SRB的配置信息,而无需MN通过信元指示其生成SRB的配置信息。如此,可以减少MN和SN之间传输的信元,在添加SN时,即在SN上默认建立SRB。
可选的,以上步骤S501中的第一指示信息可以携带于MN发送给SN的添加请求消息中,该添加请求消息用于请求添加SN;或者该第一指示信息可以携带于MN发送给SN的修改请求消息中,该修改请求消息用于请求修改辅节点的配置。此处会在后续实施例中进一步描述,在此不再详述。
此外,在以上步骤S510中,SN生成的SRB的配置信息可以是RRC协议数据单元(Protocol Data Unit,PDU)或者是RRC PDU的一部分。示例性的,如果MN是LTE系统中的RAN节点,SN为NR系统中的RAN节点,则SN生成NR RRC PDU,该NR RRC PDU中至少包括SN的SRB的配置信息。该NR RRC PDU可以是NR RRC连接重配置消息(RRC ConnectionReconfiguration message)。另外该SRB的配置信息可以是经过安全处理的,例如SN将该SRB的配置消息进行完整性保护和/或加密处理后,再发送给MN,由MN发送给终端,终端接收到该SRB的配置信息后对该SRB的配置信息进行完整性校验和/或解密。
该SRB的配置信息可以包括如下信息中的至少一种:SRB标识,SRB的无线链路控制(Radio Link Control,RLC)层配置,逻辑信道配置,SRB安全参数。该SRB安全参数例如可以包括以下参数中的至少一个:安全算法信息,用于衍生安全密钥密钥的参数等。安全算法例如包括加密和/或完整性保护算法。安全算法信息可以为用于指示该安全算法的信息,例如算法指示或算法标识,或者可以为该安全算法本身。此外,SN也可以不发送SRB安全参数,由终端和SN预先配置维持一致的安全参数,可选的一种方式是,SN采用与MN相同的安全参数,例如相同的加密和/或完整性保护算法。或者,安全参数由MN发送给终端,而不需要在该SRB的配置信息中携带。此外,对于安全参数中的携带的内容也可以部分由SRB的配置信息携带,部分预先配置或由MN发送给终端。
在以上步骤S520中,SN可以将SN的SRB的配置信息携带在SN发送给MN的确认消息中,该确认消息为以上用于请求添加SN的添加请求消息的响应消息或者为以上用于请求修改SN的配置的修改请求消息的响应消息。此外,在以上步骤S530中,MN可以将SN的SRB的配置信息通过MN的RRC连接重配置消息发送给终端。
SN的SRB的配置信息可以作为RRC容器(container),发送给MN,该容器例如为RRCPDU。此外,该容器可以携带在SN发送给MN的消息中,MN从消息中解析出该容器后,无需对该容器进行解析,直接转发给终端。例如,该容器携带在SN发送给MN的确认消息中,该确认消息为以上用于请求添加SN的请求消息的响应消息或为以上用于请求修改SN的配置的修改请求消息的响应消息。
在以上步骤S540中,终端根据SRB的配置信息生成对应的RRC实体,层2实体(例如RLC实体),并激活与SN之间直接传输RRC的安全处理,以传输该SN的RRC消息。这里的实体是指逻辑实体,用于实现RRC和层2功能。当SRB的配置信息携带于MN的RRC连接重配置消息中时,终端在接收到MN的RRC连接重配置消息后,从中抽取出该SRB的配置信息,并使用SN的RRC格式对该SRB的配置信息进行解析。如果该SRB的配置信息在SN进行了安全处理,例如,完整性保护和/或加密,则终端可以使用安全参数对该SRB的配置信息进行安全处理,例如完整性校验和/或解密。
在以上步骤S550中,终端可以将配置结果携带在RRC连接重配置完成消息中发送给MN。该配置结果又可以称为direct S-RRC配置结果或SN的RRC配置结果,例如,该配置结果可以为成功或失败,用于表示终端对SN的SRB配置的结果是成功或失败。针对以上配置结果,终端可以向MN发送第二指示信息,该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该配置结果,进而MN可以在无法解析该配置结果时,根据该第二指示信息或者终端对SN的SRB的配置结果。该第二指示信息和该配置结果可以携带在相同的终端发给MN的消息中,例如携带在终端发送给MN的RRC连接重配置完成消息中。
此外,配置结果可以就是RRC连接重配置完成消息本身,例如MN接收到RRC连接重配置完成消息,则认为该SN的SRB配置(或SN的RRC配置,或direct S-RRC配置)为成功。
此外,当RRC连接重配置消息中携带MN的RRC配置信息时,UE分别执行MN的配置和SN的配置,并将配置结果通过RRC连接重配置完成消息回复给MN。
在以上步骤S560中,MN可以将配置结果通过SN重配置完成消息发送给SN。此外,该配置结果可以作为容器(container)发送给SN。可选的,SN重配置完成消息本身即可以为配置结果,SN收到该SN重配置完成消息,即认为配置成功。
可选的,MN可以解析配置结果,在配置结果是成功时,才会向SN发送该终端的数据或向核心网请求将对应的数据发送至SN。或者,当该配置结果不能被主节点解析时,例如以满足SN格式要求的RRC容器的形式发送给主节点时,主节点可以根据以上第二指示信息确定终端对辅节点的SRB的配置结果,在配置结果为成功时,向SN发送该终端的数据或向核心网请求将对应的数据发送至SN。在配置结果是失败时,MN可以重新选择一个SN去做双连接,或者对该SN做修改,或者不向SN发数据,由SN自己去做重配。这里核心网向SN发送的数据可以是终端部分数据,也可以是全部数据。也就是说,核心网是否将终端的全部数据发送给SN不做限制,核心网可以将部分数据发送给SN,部分数据发送给MN,进而在核心网处完成数据分流。
SN收到MN发送的终端对该SN的SRB的配置结果之后,发现配置结果为成功,则完成了SN上针对该终端的SRB的配置。
此外,如果SN的RRC配置结果为失败,MN可以触发SN释放流程,即发送SN释放命令给SN,在该SN释放命令中可以包含“SN RRC配置失败”的指示信息。
双连接的初始配置是通过MN完成的,可以在双连接的初始配置过程中,完成以上SN上SRB的建立。下面结合附图进行描述。
请参考图6,其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无线承载建立方法的示意图。如图6所示,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610:RAN节点110向RAN节点120发送添加请求(addition request)消息,该添加请求消息用于请求添加RAN节点120为SN。
可选的,该添加请求消息中可以携带以上实施例中的第一指示信息,以指示RAN节点120建立SRB或者生成SRB的配置信息。该添加请求消息也可以不携带第一指示信息,而是由RAN节点120在收到该添加请求消息时默认建立SRB,以默认生成SRB的配置信息。
RAN节点120收到添加请求消息后,获知RAN节点110要增加其为SN,进而执行SCG配置。在本实施例中,RAN节点120在执行SCG配置过程中,会生成SCG配置信息,该SCG配置信息携带以上SRB的配置信息(或direct S-RRC配置信息),并将生成的SCG配置信息发送给RAN节点110。即,RAN节点120执行以下步骤:
S620:RAN节点120生成SRB的配置信息。
S630:RAN节点120将生成的SRB的配置信息携带于添加请求确认(additionrequest acknowledge)消息中发送给RAN节点110。该添加请求确认消息为添加请求消息的响应消息。
同以上实施例,该SN的SRB的配置信息可以作为容器携带于添加请求确认消息中发送给MN。例如,该SRB的配置信息可以为SN的RRC PDU或RRC PDU的一部分发送给MN。
RAN节点110接收到RAN节点120发送的添加请求确认消息,并执行以下操作:
S640:RAN节点110将RAN节点120的SRB的配置信息携带于RRC连接重配置(RRCconnection reconfiguration)消息中,发送给终端。
示例性的,如果MN是LTE中的RAN节点,SN为NR中的RAN节点,则MN向终端发送LTE的RRC连接重配置消息,该LTE的RRC连接重配置消息中包括SN的SRB的配置信息,例如包括以上SN的RRC PDU,即MN将SN的RRC PDU转发给终端。即使在SN的SRB的配置信息是该RRC PDU的一部分时,MN也可以将该完整的RRC PDU转发给终端,以实现将SN的SRB的配置信息发送给终端。
终端接收RRC连接重配置消息之后,从中解析出RAN节点120的SRB的配置信息,并执行以下操作:
S650:终端利用该RAN节点120的SRB的配置信息对RAN节点120的SRB进行配置,例如,建立RRC实体,层2实体,并激活与SN之间直接传输RRC的安全处理,以生成RRC连接重配置完成消息。该过程是终端执行SRB添加的过程,包括利用SN的安全配置建立PDCP实例、按照RLC配置建立RLC实例、按照逻辑信道配置建立逻辑信道等,其中实例是逻辑单元,用于执行满足PDCP或RLC层协议的操作。而后执行步骤S660。
S660:终端将对RAN节点120的SRB的配置结果携带在RRC连接重配置完成(RRCconnection reconfiguration complete)消息中,发送给RAN节点110。
当RAN节点110发送的RRC连接重配置消息包括MN的配置信息时,终端分别执行MN的配置和SN的配置,MN的配置是根据该RRC连接重配置消息中MN的配置信息进行配置的,可以包括对MN的SRB和/或DRB等的配置。SN的配置是根据该RRC连接重配置消息中SN的配置信息进行配置的,包括对SN的SRB的配置。当完成配置时,终端可以将对MN和SN的配置结果都通过RRC连接重配置完成消息发送给MN。
可选的,针对SN的配置结果,终端可以在RRC连接重配置完成消息中携带以上第二指示信息,以指示终端对SN的SRB的配置结果。
RAN节点110接收RRC连接重配置完成消息,从中解析出终端对SN的SRB的配置结果,并执行以下步骤:
S670:RAN节点110将该配置结果发送给RAN节点120,其中,RAN节点110可以通过SN重配置完成(reconfiguration complete)消息将该配置结果发送给RAN节点120。
可选的,RAN节点110可以将该配置结果以容器的形式发送给RAN节点120。此外,可选的,RAN节点110可以解析该配置结果,在配置结果为成功时,才向RAN节点120,即SN,发送终端的数据或向核心网请求将终端的数据发送至SN。
如此,完成了SN上对该终端的SRB的建立。
可见,图5所示的方法可以在双连接的初始配置的过程中完成,将SN的SRB的配置信息通过添加请求确认消息中发送给MN,并通过MN的RRC连接重配置消息发送给终端。进而,终端利用该SN的SRB的配置信息配置SN的SRB,并将配置结果通过RRC连接重配置完成消息发送给MN,MN通过SN重配置完成消息将配置结果发送给SN。如此,在完成双连接初始配置的同时,实现了SN上SRB的建立,节约了信令,且提高了通信效率。
此外,以上RRC连接重配置完成消息自身可以为配置结果,在配置成功时由终端发送给MN。此外,SN重配置完成消息自身可以为配置结果,在配置成功时由MN发送给SN。
图6所示的实施例在双连接的初始配置过程进行SN上SRB的配置,在其它实施例中可以单独进行SN上SRB的配置,例如在双连接的初始配置过程中可以只配置SN上的DRB,在进行DC过程中,MN或SN触发SRB的配置或建立。此外,可以在其它配置过程进行SN上SRB的配置。例如在SN修改(modification)过程。下面结合图7进行描述。
请参考图7,其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配置方法的示意图。如图7所示,包括如下步骤:
S710:MN向SN发送修改请求(modification request)消息,该修改请求消息用于请求修改SN的配置,例如请求将某些承载建立在SN上,或请求修改SCG承载、split承载的SCG部分,或者请求SCG小区的增加或释放等。在本实施例中,请求SN生成SRB的配置信息、分配相应的无线资源。
可选的,该修改请求消息中可以携带以上实施例中的第一指示信息,以指示SN建立SRB或者生成SRB的配置信息。
SN收到修改请求消息后,解析出第一指示信息,并根据该第一指示信息执行SCG配置。在本实施例中,SN在执行SCG配置过程中,会生成SCG配置信息,该SCG配置信息携带以上SRB的配置信息(或direct S-RRC配置信息),并将生成的SCG配置信息发送给MN。即,SN执行以下步骤:
S720:SN生成SRB的配置信息。
S730:SN将生成的SRB的配置信息携带于修改请求确认(modification requestacknowledge)消息中发送给MN。该修改请求确认消息为修改请求消息的响应消息。
关于SN的SRB的配置信息的形式或内容同以上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MN接收到SN发送的修改请求确认消息,并执行步骤S740至S760,其与图6中步骤S640至S660类似,在此不再详述。
在步骤S760中,MN接收RRC连接重配置完成消息,从中解析出终端对SN的SRB的配置结果,并执行以下步骤:
S770:MN将该配置结果发送给SN,其中,MN可以通过SN修改确认(modificationconfirm)消息将该配置结果发送给SN。
可选的,MN可以将该配置结果以容器的形式发送给SN。此外,可选的,MN可以解析该配置结果,在配置结果为成功时,才向SN发送终端的数据或向核心网请求将终端的数据发送至SN。
如此,完成了SN上对该终端的SRB的建立。
以上SN修改是由MN触发的,可选的,SN修改可以由SN触发。此时,相对于以上实施例,在步骤S710之前,还可以包括步骤S701:SN向MN发送修改要求(modificationrequired)消息,该修改要求消息用于向MN请求允许SN与终端之间建立SRB或允许SN与终端之间传输RRC消息。
可选的,该修改要求消息中携带指示信息,该指示信息用于指示MN向SN发送用于SN SRB的安全信息。
关于安全信息的描述将在下面的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在此不再详述。
可见,图5所示的方法可以在双连接进行中实现,例如,在SN修改过程中实现,将SN的SRB的配置信息通过修改请求确认消息中发送给MN,并通过MN的RRC连接重配置消息发送给终端。进而,终端利用该SN的SRB的配置信息配置SN的SRB,并将配置结果通过RRC连接重配置完成消息发送给MN,MN通过SN修改确认消息将配置结果发送给SN。如此,在完成双连接SN修改的同时,实现了SN上SRB的建立,节约了信令,且提高了通信效率。
在以上实施例中,MN还可以向SN发送用于SN的SRB的安全信息(或者称为用于direct S-RRC的安全信息),该安全信息至少包括如下一种:安全密钥,安全算法信息。其中,安全算法包括加密算法和/或完整性保护算法,安全算法信息可以为用于指示该安全算法的信息,例如算法指示或算法标识,或者可以为该安全算法本身。如此,SN可以利用该安全信息进行SN的SRB进行安全处理,例如进行加/解密,完整性保护/完整性校验等。MN可以在SN生成SRB的配置信息之前,即MN接收SN的SRB的配置信息之前,向SN发送安全信息。SN生成SRB的配置信息后,可使用该安全信息对该SRB的配置信息进行安全处理,例如进行完整性保护和/或加密。如果以上SN上的SRB建立过程在双连接初始配置的过程中完成,该安全信息可以携带在步骤S610中的添加请求消息中。如果以上SN上的SRB建立过程在双连接进行的过程中完成,该安全信息可以携带在步骤S710中的修改请求消息中。
目前,在针对MCG分离承载的配置过程中,MN并不会将安全信息发送给SN,因为此时MN从PDCP层分流PDCP数据包给SN,而加密是在PDCP层完成的,SN不需要对数据再次进行加密。而在本实施例中,无论何种场景,MN都可以将安全信息发送给SN,以便于SN对SRB进行安全处理。即在针对MCG分离承载的配置过程中,也就是说MN在PDCP层向SN分流终端的数据时,MN也向SN发送安全信息。
该安全密钥可以是基于MN的接入层(access stratum,AS)根密钥(例如,KeNB)衍生的。例如,当MN为LTE系统中的RAN节点时,该安全密钥可以为SKeNB,是基于KeNB衍生的。SN根据本地策略完成加/解密算法和完整性保护/校验的选择,SN根据选择后的算法和所述安全密钥衍生出用于加/解密的算法和完整性保护/校验的密钥,从而完成用于SRB和DRB上承载的信令和数据包的加/解密算法和完整性保护/校验。在LTE系统中,初始的AS根密钥为KeNB,由核心网设备根据根密钥KASME和非接入层(non-access stratum,NAS)上行计数(NASuplink count)生成,并将生成的KeNB发送给RAN节点,以供RAN节点计算AS安全密钥。RAN节点可基于KeNB和参数COUNT衍生出SKeNB,并发送给SN。请参考图8,其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参数COUNT的格式示意图。如图8所示,该参数COUNT包括两部分,分别为高位的超帧号(Hyper Frame Number,HFN)和低位的PDCP序列号(PDCP Sequence Number,PDCP SN)。
以上AS根密钥和AS根密钥的衍生密钥的表达形式以LTE系统中的为例,但本申请并不限制其表达形式。例如,当MN为LTE系统中的基站时,以上AS根密钥和AS根密钥的衍生密钥表达为KeNB和SKeNB。当MN为其它制式系统中的基站时,可以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表达,例如在5G通信系统中可以表达为KgNB和SKgNB,或者,Kcu和SKcu。当然,还可以有其它表达形式,在此不再举例,也不以表达形式限制本申请。
终端配置了双连接之后,服务小区组分为MCG和SCG,其中MCG中的小区属于MN,SCG中的小区属于SN。在MCG和/或SCG中可以配置载波聚合(Carrier Aggregation,CA)。在SCG的CA中,至少有一个小区配置上行成员载波(Component Carrier,CC),其中包括辅助主小区(Primary Secondary Cell,PSCell),且PSCell上配置了物理上行控制信道(PhysicalUplink Control Channel,PUCCH)资源。
目前,只有SCG变更时,才可以变更PSCell,即PSCell变更伴随着密钥变更和随机接入过程。然而,当SN上建立了SRB时,终端和SN之间存在SRB,可以在SN侧实现独立的测量。例如SN通过RRC消息对终端进行测量配置,终端据此进行测量和上报。这种情况下,SN可以自己触发PSCell改变,进一步伴随着密钥的更新。
基于此,在一实施例中,SN可以向MN发送请求消息,该请求消息用于向MN请求更新的密钥,然后由MN将更新的密钥发送给SN和终端。这一过程会引入一定的时延。
既然可以在SN上建立SRB,使得SN和终端之间能够直接进行配置,如此能够实现快速配置,那么如果SN能够自己完成密钥更新,将进一步提高SN上的配置效率。
基于此,在另一实施例中,MN可以向SN发送密钥组(或密钥列表key list),用于SN在更新密钥时从该密钥组中选择密钥。可选的,该密钥组可以携带在图5中步骤S502的请求消息中,或者图6中步骤S610的添加请求消息中,或者图7中步骤S710的修改请求消息中。此外,MN可以应SN的指示发送该密钥组,例如SN向MN发送指示信息,用于指示MN向SN发送密钥组。该指示信息可以独立发送,也可以携带在其它消息中,例如,在图7的步骤S701中,SN可以向MN发送指示信息。当然,MN也可以不需要应SN的指示来发送密钥组,而是自行触发密钥组的发送。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MN向SN发送密钥组以及用于衍生该密钥组中密钥的一组计数(COUNT)值,即计数值组(或称为计数值列表,COUNT list)。SN接收该密钥值组和计数值组,当需要更新密钥时,从密钥组中选择一个新的密钥,即不同于现有密钥的密钥。而后,SN将用于衍生该密钥的计数值发送给终端,让终端也完成密钥同步更新。
SN选择密钥时,可以按序选择,也可以乱序选择,当SN按序选择时,MN也可以不向SN发送计数值组,而是将该计数值组发送给终端。当SN更新密钥时,SN向终端发送通知信息,用于通知终端密钥更新,终端按序使用计数值来进行密钥同步更新。此外,也可以为密钥和用于衍生该密钥的计数值设定关联信息,来将它们关联起来,例如设定相同的序号,当SN乱序选择密钥时,将选择的密钥的关联信息发送给终端,以便终端据此选择对应的计数值进行密钥同步更新。
这里的密钥为衍生密钥,由根密钥和计数值衍生而来,其描述同以上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此外,在以上实施例中,当终端执行了MN的RRC配置,无法执行SN的SRB配置(或者RRC配置,或者direct S-RRC配置)时,终端可以将SN的SRB配置失败信息发送给MN。此外,终端可以向SN发送RRC连接重建立请求消息,该RRC连接重建立请求消息可以携带于发送给MN的RRC连接重配置完成消息中,MN收到之后,向SN发送修改请求消息,并在修改请求消息中携带该RRC连接重建立请求消息。
在SN的SRB配置完成之后,SN可以直接向终端发送RRC连接重配置消息进行配置。当终端无法执行该RRC配置时,按照现有技术,终端触发与SN之间的RRC连接重建立过程,但这会导致SN上承载的数据传输中断。考虑到此问题,在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终端会恢复收到RRC连接重配置消息之前的配置,即按照收到RRC连接重配置消息之前的配置进行工作,不触发RRC连接重建立,并通知SN最新配置失败。终端可以直接通知SN,也可以通过MN通知SN最新配置失败。
请继续参考图4,当SN上建立了SRB,用于和终端之间传输RRC消息时,终端和RAN之间的RRC消息,便可以包括MN的RRC消息(即M-RRC消息)和SN的RRC消息(即S-RRC消息)。下行S-RRC消息(即由SN发送给终端的RRC消息)包括direct S-RRC消息和embedded S-RRC消息。不涉及SN与MN之间协商的RRC消息(例如,RRC连接重配置消息)可以由SN直接发送给终端,也可以通过MN发送给终端,即可以采用direct S-RRC这种类型的RRC消息,也可以采用embedded S-RRC这种类型的RRC消息。具体采用何种方式或者哪种消息,可以由SN确定。
上行S-RRC消息的发送也有以上两种可能性,即上行S-RRC消息(即由终端发送给SN的RRC消息)包括direct S-RRC消息和embedded S-RRC消息。当终端既采用direct S-RRC消息又采用embedded S-RRC消息时,可能会引起网络侧的问题,例如上行RRC消息传输可靠性下降,例如,终端通过embedded S-RRC消息发送测量报告之后,短时间内又通过directS-RRC消息发送另一个测量报告;然而,由于MN的空口时延以及MN和SN之间接口的时延,通过embedded S-RRC消息发送的测量报告可能晚于通过direct S-RRC消息发送的测量报告到达SN,导致SN不能使用该测量结果。
考虑到此,本申请实施例提出以下RRC消息传输方法,以提高上行RRC消息的传输可靠性:
第一:上下行路径相同的方法。该方法适用于终端发送的SN的上行RRC消息为SN的下行RRC消息的响应消息的情况。例如,RRC连接重配置完成消息为RRC连接重配置消息的响应消息。此时,终端采用与下行RRC消息相同的路径发送上行RRC消息。
请参考图9,其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RRC传输方法的示意图。如图9所示,该方法用于通信系统,该通信系统包括共同为终端提供服务的MN和SN,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910:终端接收SN的下行RRC消息,该下行RRC消息由MN从SN接收并发送给终端(如图中实线所示的路径),或者该下行RRC消息由SN发送给终端(如图中虚线所示的路径);
S920:终端发送上行RRC消息,该上行RRC消息为下行RRC消息的响应消息,且终端发送上行RRC消息的路径与接收下行RRC消息的路径相同。即,当该下行RRC消息由MN从SN接收并发送给终端时,上行RRC消息由终端发送给MN,并由MN发送给SN(如图中实线所示的路径)。或者,当下行RRC消息由SN发送给终端时,上行RRC消息由终端发送给SN(如图中虚线所示的路径),这里的发送是指直接发送,不需要通过MN转发。
可见,终端采用了与SN的下行RRC消息的接收路径一致的路径发送上行RRC消息,如此解决了两种路径发送带来的上行RRC消息可靠性变差的问题。
第二:MN或SN配置上行RRC传输路径的方法。该方法即可以用于终端发起(initiate)的上行RRC消息的情况,也可以用于终端发送的SN的上行RRC消息为SN的下行RRC消息的响应消息的情况。
以MN配置上行RRC传输路径为例,请参考图10,其为本申请提供的另一种RRC传输方法的示意图。如图10所示,该方法用于通信系统,该通信系统包括共同为终端提供服务的MN和SN,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010:MN生成SN的上行RRC配置信息,该上行RRC配置信息用于配置终端对SN的上行RRC消息的发送方式;
S1020:MN向终端发送该上行RRC配置信息,以便终端根据该上行RRC配置信息发送上行RRC消息。
终端接收该上行RRC配置信息,并执行以下步骤:
S1030:终端根据该上行RRC配置信息,发送SN的上行RRC消息。
该上行RRC配置信息可以在图5所示的辅节点的SRB建立的过程中发送给终端,也可以在图5所示的辅节点的SRB建立的过程之后,即建立了辅节点的SRB之后,发送给终端,且MN可以在RRC连接重配置消息中携带该上行RRC配置信息。
此外,也可以由SN配置上行RRC传输路径,即该上行RRC消息的发送方式可以由SN配置,此时,以上步骤S1010可以为:MN获取SN的上行RRC配置信息。可选的,该上行RRC配置信息可以包括在以上SRB的配置信息中。此外,该上行RRC配置信息可能的配置包括:
1、针对SN发送的RRC消息的响应消息(或称为回复消息)都直接发送给SN;即终端将SN的上行RRC消息直接发送给SN,该上行RRC消息为SN的下行RRC消息的响应消息。
2、针对SN发送的RRC消息的响应消息(或称为回复消息)都通过MN发送给SN;即,终端将SN的上行RRC消息直接发送给MN,由MN发送给SN,该上行RRC消息为SN的下行RRC消息的响应消息。此时,终端向MN发送MN所属制式格式的RRC消息,即M-RRC消息;在该M-RRC消息中包括终端响应给SN的SN所属制式格式的RRC消息,即embedded S-RRC消息。示例性的,如果MN是LTE eNB,SN是NR gNB,则在SN给UE发送了NR RRC连接重配置消息之后,终端执行所述配置之后生成NR RRC连接重配置完成消息,该NR RRC连接重配置消息通过LTE RRC消息发送给MN,再由MN发送给SN。
3、终端根据对SN的小区的测量结果,将SN的上行RRC消息直接发送给SN或通过MN发送给SN。例如,给终端配置测量门限值,在满足终端测量到的SN的小区的测量值大于门限值时,终端将SN的上行RRC消息直接发送给SN,否则终端将SN的上行RRC消息携带于发送给MN的RRC消息中发送给MN,由MN发送给SN。
4、配置第一类SN的上行RRC消息直接发送给SN,第二类SN的上行RRC消息通过MN发送给SN。其中,第一类和第二类SN的上行RRC消息中包括的消息类型可以不止一种,具体可以根据需要配置,在此不做限制。
5、配置上行服从下行的原则,如果下行RRC消息在SN的SRB上收到,那么对应上行RRC消息则也在SN的SRB上发送,即终端采用与SN的下行RRC消息相同的路径发送SN的上行RRC消息。可选的,该上行RRC消息为所述下行RRC消息的响应消息,其与图9所示的实施例类似,图9的实施例可以由终端和网络侧约定好,而无需MN进行配置,也可以通过MN配置的方式实现。
6、默认该SN的上行RRC消息对MN无任何影响,直接在SN的SRB上发送,即,终端将SN的上行RRC消息直接发送给SN。或者默认该SN的上行RRC消息对MN有影响,通过MN将SN的RRC消息发送给SN,即终端将SN的上行RRC消息通过MN发送给SN。
无论上行还是下行,针对MN向SN发送SN的RRC消息的场景,在MN与SN之间为传输终端向SN发送的RRC消息建立一个隧道,例如,可以在SN增加请求消息中指示SCG SRB,SN给MN回复的确认消息中携带为SCG SRB分配的隧道端点标识(Tunnel Endpoint Identifier,TEID)。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图9或图10所示的实施例可以和之前的实施例结合,以进一步提高上行RRC消息传输的可靠性。
在LTE为锚点的LTE-NR双连接场景中,如果SN工作在高频,此时可以采用波束成型技术,终端在SN下可能需要对波束进行测量并上报,进而为终端选择合适的波束。目前,终端的测量配置、测量上报都是在MN下进行的,即由MN对终端进行测量配置,终端按照测量配置进行测量,并在满足测量事件时向MN发送测量报告。因此,在LTE-NR双连接场景中,如果仍然采用现有方式,终端在SN下的小区或波束间移动需要由MN进行控制,在MN决定需要换小区或换波束时,由MN告知终端,同时还需要MN告知SN,从而实现终端在SN下的移动。
可见,整个配置过程需要的时间包括LTE制式的MN与终端之间空口传输时间和MN与SN接口交互时间。与SN直接与终端进行配置交互相比,现有机制时延更长。在高频移动场景中,现有机制可能无法满足低时延的要求,在以上实施例中终端可以与SN之间直接进行RRC消息传输,即SN可以建立SRB,与终端进行通信。此时,MN可以只对终端配置LTE测量,而NR测量由SN进行配置。否则,如果MN和SN同时对终端进行NR测量配置,可能会导致配置不一致等问题。MN也会对周围NR小区信息进行了解,以实现切换或SCG管理。为了进一步提高移动性管理的效率,在本申请一实施例中,MN向SN发送测量配置信息,该测量配置信息用于配置触发SN向MN发送终端对该SN的小区的测量结果的条件。例如,该测量配置信息为门限值,当SN收到的测量报告中的测量结果大于或等于该门限值时,SN将测量结果发送给MN,以供MN进行移动性管理,例如切换判决,SCG管理等。
请参考图11,其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配置方法的示意图。如图11所示,该方法用于通信系统,该通信系统包括共同为终端提供服务的MN和SN,其中终端对MN的小区的测量由MN配置,终端对SN的小区的测量由SN配置,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110:MN向SN发送测量配置信息,该测量配置信息用于配置触发SN向MN发送测量结果的条件;
S1120:SN接收终端发送的对SN的小区的测量报告;
S1130:当测量报告中包括满足以上条件的测量结果时,SN向MN发送该测量结果。
当然,SN也可以将全部测量报告中的全部测量结果发送给MN,也可以只发送满足条件的测量结果,在此不作限制。
以上测量配置信息可以包括门限值,当SN获得的测量报告中的测量结果大于或等于该门限值时,SN向该MN发送测量结果。即以上步骤S1110可以为MN向SN发送门限值;步骤S1130可以为当测量报告中的测量结果大于或等于该门限值时,SN向MN发送测量结果。可选的,SN可以将全部测量结果都发送给MN,也可以将部分测量结果发送给MN,例如大于或等于门限值的测量值发送给MN。此外,该SN发送的信息中还可以包括发送的测量结果对应的小区/波束的标识。
此外,SN可以将该门限值也配给终端,作为测量门限值;或者SN可以给终端配置其它测量门限值,其与该门限值不同。即,SN给终端配置测量事件时,可以参考该门限值,例如,SN可以将从MN获得的门限值作为测量事件的门限值配给终端,也可以不参考该门限值,自己配置测量门限值给终端。
以MN为LTE eNB,SN为NR gNB为例,在初始配置完成之后,MN与终端之间只有LTE测量,NR的测量在SN与终端之间进行配置与上报。为了能够让MN也能获得NR的测量以实现移动性管理(例如,MN的切换或SN的切换),MN可以从SN获取需要的测量结果。例如,MN可以配置门限值给SN,该门限值可以是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eference Signal Received Power,RSRP)的门限值或参考信号接收质量(Reference Signal Received Quality,RSRQ)的门限值等。该门限值可以在SN增加/修改请求消息中带给SN。SN收到终端上报的测量报告,该测量报告中包括NR小区和/或波束的测量结果,例如,包括NR小区或波束的RSRP、RSRQ等测量值。当有NR小区或波束的测量结果超过MN配的门限值时,SN向MN发送测量信息,该测量信息中包括至少一个NR小区/波束的标识和测量结果。
需要说明的是,该实施例可以和之前的实施例结合,以进一步提高对终端移动性管理的效率。
请参考图12,其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装置的示意图。该装置1200用于通信系统中的SN,该通信系统包括共同为终端提供服务的MN和SN。如图12所示,该装置1200包括执行以上方法任一方法实施例中SN的所执行的各个步骤的单元或手段(means),且关于这些步骤中的详细描述都可以适用于本装置实施例。例如,该装置1200包括第一通信单元1210和第二通信单元1220。第一通信单元1220用于控制SN与MN之间的通信,可以包括分别用于控制接收和发送的第一接收单元和第一发送单元;该第一通信单元1210可以通过SN与MN之间的接口(例如X2接口,又可以称为Xn接口)接收和发送消息。第二通信单元1220用于控制与终端之间的通信,可以包括分别用于控制接收和发送的第二接收单元和第二发送单元;该第二通信单元1220可以通过SN与终端之间的接口(例如,空口)接收和发送消息。这里的接口是逻辑概念,在实现上需要设置对应的逻辑单元,满足相应接口的协议要求,在节点之间的物理连接上,可以是无线连接,也可以是有线连接。例如,RAN节点(MN或SN)和终端之间可以采用无线连接的方式,SN和MN之间可以采用有线连接的方式。
以上方法实施例中,SN从MN接收的消息或信息都可以通过第一通信单元1210控制接收;SN向MN发送的消息或信息都可以通过第一通信单元1210控制发送。SN从终端接收的消息或信息都可以通过第二通信单元1220控制接收;SN向终端发送的消息或信息都可以通过第二通信单元1220控制发送。
例如,以上装置1200可以为配置装置,还包括生成单元1230,用于生成SRB的配置信息,该SRB用于SN和终端之间传输RRC消息。第一通信单元1210用于向MN发送该SRB的配置信息,使得该SRB的配置信息通过MN发送给终端,当终端通过MN将配置结果发送给SN时,第一通信单元1210用于接收终端利用该SRB的配置信息对SRB的配置结果;当终端直接将配置结果发送给SN时,第二通信单元1220用于接收终端利用该SRB的配置信息对SRB的配置结果。
其中,关于生成单元1230在何种情况下生成该SRB的配置信息,以及SRB的配置信息的形式和内容等的描述,参见以上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此外,关于其它发送或接收的消息或信息在此不再详述,具体可以参照以上方法实施例。且关于发送或接收的消息或信息的内容或形式也可以参照以上方法实施例。
可选的,第一通信单元1210还用于从MN接收用于SN的SRB的安全信息,此时,该装置1200还可以包括安全处理单元1240,在向MN发送以上SRB的配置信息之前,用于利用该安全信息对SN的SRB的配置信息进行安全处理。
可选的,第一通信单元1210还用于从主节点接收密钥组,此时,该装置1200还可以包括选择单元1250,用于在SN更新密钥时从密钥组中选择密钥。
再例如,以上装置1200可以为另一配置装置,其中第一通信单元1210用于从MN接收测量配置信息,该测量配置信息用于配置触发SN向MN发送测量结果的条件;第二通信单元1220用于从终端接收终端对SN的小区的测量报告;当该测量报告包括满足以上条件的测量结果时,第一通信单元1210用于向MN发送该测量结果。
应理解以上装置的各个单元的划分仅仅是一种逻辑功能的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全部或部分集成到一个物理实体上,也可以物理上分开。且这些单元可以全部以软件通过处理元件调用的形式实现;也可以全部以硬件的形式实现;还可以部分单元以软件通过处理元件调用的形式实现,部分单元以硬件的形式实现。例如,第一通信单元1210可以为单独设立的处理元件,也可以集成在SN的某一个芯片中实现,此外,也可以以程序的形式存储于SN的存储器中,由SN的某一个处理元件调用并执行该单元的功能。其它单元的实现与之类似。此外这些单元全部或部分可以集成在一起,也可以独立实现。这里所述的处理元件可以是一种集成电路,具有信号的处理能力。在实现过程中,上述方法的各步骤或以上各个单元可以通过处理器元件中的硬件的集成逻辑电路或者软件形式的指令完成。此外,以上第一通信单元是一种控制通信的单元,可以通过SN与MN之间的连接介质,例如光纤,接收MN发送的信息或向SN发送信息。以上第二通信单元是一种控制通信的单元,可以通过SN的接收装置,例如天线和射频装置接收终端发送的信息或向终端发送信息。
例如,以上这些单元可以是被配置成实施以上方法的一个或多个集成电路,例如:一个或多个特定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或,一个或多个微处理器(digital singnal processor,DSP),或,一个或者多个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等。再如,当以上某个单元通过处理元件调度程序的形式实现时,该处理元件可以是通用处理器,例如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Unit,CPU)或其它可以调用程序的处理器。再如,这些单元可以集成在一起,以片上系统(system-on-a-chip,SOC)的形式实现。
请参考图13,其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装置的示意图。该装置1300用于通信系统中的MN,该通信系统包括共同为终端提供服务的MN和SN。如图13所示,该装置1300包括执行以上方法任一方法实施例中MN的所执行的各个步骤的单元或手段(means),且关于这些步骤中的详细描述都可以适用于本装置实施例。该装置1300包括第一接收单元1310和第一发送单元1320,第二接收单元1330和第二发送单元1340。其中,第一接收单元1310和第一发送单元1320可以称为第一通信单元,用于控制与SN之间的通信,可以通过MN与SN之间的接口(例如X2接口,又可以称为Xn接口)接收和发送消息。第二接收单元1330和第二发送单元1340可以称为第二通信单元,用于控制与终端之间的通信,可以通过MN与终端之间的接口(例如,空口)接收和发送消息。这里的接口是逻辑概念,在实现上需要设置对应的逻辑单元,满足相应接口的协议要求,在节点之间的物理连接上,可以是无线连接,也可以是有线连接。例如,RAN节点(MN或SN)和终端之间可以采用无线连接的方式,MN和SN之间可以采用有线连接的方式。
以上方法实施例中,MN从SN接收的消息或信息都可以通过第一接收单元1310控制接收;MN向SN发送的消息或信息都可以通过第一发送单元1320控制发送。MN从终端接收的消息或信息都可以通过第二接收单元1330控制接收;MN向终端发送的消息或信息都可以通过第二发送单元1320控制发送。
例如,第一接收单元1310用于从SN接收SRB的配置信息,该SRB用于SN和终端之间传输RRC消息,这里的传输是指直接传输,不通过MN转发。第二发送单元1340用于将SRB的配置信息发送给终端。第二接收单元1330用于接收终端利用该SRB的配置信息对SRB的配置结果。第一发送单元1320用于将配置结果发送给SN。关于其它发送或接收的消息或信息在此不再详述,具体可以参照以上方法实施例。且关于发送或接收的消息或信息的内容或形式也可以参照以上方法实施例。
再例如,以上装置为RRC消息传输装置,还包括生成单元1350,用于生成SN的上行RRC配置信息,或者,第一接收单元1310用于从SN接收上行RRC配置信息;该上行RRC配置信息用于配置终端对SN的上行RRC消息的发送方式;第二发送单元1340用于向终端发送该上行RRC配置信息,以便终端根据该上行RRC配置信息发送上行RRC消息。发送方式同以上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再例如,以上装置为配置装置,其中,第一发送单元1310用于向SN发送测量配置信息,该测量配置信息用于配置触发SN向MN发送测量结果的条件;第二接收单元1320从SN接收满足以上条件的测量结果,其中该测量结果是由终端对SN的小区进行测量获得并上报给SN的。
应理解以上装置的各个单元的划分仅仅是一种逻辑功能的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全部或部分集成到一个物理实体上,也可以物理上分开。且这些单元可以全部以软件通过处理元件调用的形式实现;也可以全部以硬件的形式实现;还可以部分单元以软件通过处理元件调用的形式实现,部分单元以硬件的形式实现。例如,第一接收单元1310可以为单独设立的处理元件,也可以集成在MN的某一个芯片中实现,此外,也可以以程序的形式存储于MN的存储器中,由MN的某一个处理元件调用并执行该单元的功能。其它单元的实现与之类似。此外这些单元全部或部分可以集成在一起,也可以独立实现。这里所述的处理元件可以是一种集成电路,具有信号的处理能力。在实现过程中,上述方法的各步骤或以上各个单元可以通过处理器元件中的硬件的集成逻辑电路或者软件形式的指令完成。此外,以上第一接收单元是一种控制接收的单元,可以通过MN的接收装置,例如天线和射频装置接收终端发送的信息。以上第一发送单元是一种控制发送的单元,可以通过MN的发送装置,例如天线和射频装置向终端发送信息。以上第二接收单元是一种控制接收的单元,可以通过MN与SN之间的连接介质,例如光纤,接收SN发送的信息。以上第二发送单元是一种控制发送的单元,可以通过MN与SN之间的连接介质,例如光纤,向SN发送信息。
例如,以上这些单元可以是被配置成实施以上方法的一个或多个集成电路,例如:一个或多个特定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或,一个或多个微处理器(digital singnal processor,DSP),或,一个或者多个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等。再如,当以上某个单元通过处理元件调度程序的形式实现时,该处理元件可以是通用处理器,例如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Unit,CPU)或其它可以调用程序的处理器。再如,这些单元可以集成在一起,以片上系统(system-on-a-chip,SOC)的形式实现。
请参考图14,其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装置的示意图。该装置1400用于通信系统中的终端,该通信系统包括共同为终端提供服务的MN和SN。如图14所示,该装置1400包括执行以上方法任一方法实施例中终端的所执行的各个步骤的单元或手段(means),且关于这些步骤中的详细描述都可以适用于本装置实施例。该装置包括接收单元1410和发送单元1420。其中,接收单元1410和发送单元1420用于控制与RAN节点(例如MN或SN)之间的通信,可以通过终端与RAN节点之间的接口(例如,空口)接收和发送消息。这里的接口是逻辑概念,在实现上需要设置对应的逻辑单元,满足相应接口的协议要求,在节点之间的物理连接上,可以是无线连接。
以上方法实施例中,终端从MN或SN接收的消息或信息都可以通过接收单元1410控制接收;终端向MN或SN发送的消息或信息都可以通过发送单元1420控制发送。
例如,以上装置1400为配置装置,还包括配置单元1430。其中,接收单元1410用于从MN接收SN的SRB的配置信息,该SRB用于SN和终端之间传输RRC消息,这里的传输是指直接传输,不通过MN转发。配置单元1430用于利用该SRB的配置信息对SRB进行配置。发送单元1420用于发送对所述SRB的配置结果。关于其它发送或接收的消息或信息在此不再详述,具体可以参照以上方法实施例。且关于发送或接收的消息或信息的内容或形式也可以参照以上方法实施例。
此外,配置单元1430还可以用于执行其它RRC配置,例如在SRB配置好之后,接收单元1410可以从SN接收RRC连接重配置消息,此时配置单元1430可以执行该RRC连接重配置消息对应的重配置。且在重配置失败时,配置单元1430可以恢复接收到该RRC连接重配置消息之前的配置。
再例如,以上装置为RRC消息传输装置,接收单元1410用于接收SN的下行RRC消息,该下行RRC消息由MN从SN接收并发送给终端,或者该下行RRC消息由SN发送给终端。发送单元1420用于发送上行RRC消息,该上行RRC消息为下行RRC消息的响应消息,且发送单元1420发送上行RRC消息的路径与接收单元1410接收下行RRC消息的路径相同。即,当该下行RRC消息由MN从SN接收并发送给终端,上行RRC消息由终端发送给MN,并由MN发送给SN。或者,当下行RRC消息由SN发送给终端时,上行RRC消息由终端发送给SN。
再例如,以上装置为RRC消息传输装置,接收单元1410用于从MN接收SN的上行RRC配置信息,该上行RRC配置信息用于配置终端对SN的上行RRC消息的发送方式;发送单元1420用于根据该上行RRC配置信息,发送SN的上行RRC消息。发送方式同以上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应理解以上装置的各个单元的划分仅仅是一种逻辑功能的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全部或部分集成到一个物理实体上,也可以物理上分开。且这些单元可以全部以软件通过处理元件调用的形式实现;也可以全部以硬件的形式实现;还可以部分单元以软件通过处理元件调用的形式实现,部分单元以硬件的形式实现。例如,接收单元1410可以为单独设立的处理元件,也可以集成在终端的某一个芯片中实现,此外,也可以以程序的形式存储于终端的存储器中,由终端的某一个处理元件调用并执行该单元的功能。其它单元的实现与之类似。此外这些单元全部或部分可以集成在一起,也可以独立实现。这里所述的处理元件可以是一种集成电路,具有信号的处理能力。在实现过程中,上述方法的各步骤或以上各个单元可以通过处理器元件中的硬件的集成逻辑电路或者软件形式的指令完成。此外,以上接收单元是一种控制接收的单元,可以通过终端的接收装置,例如天线和射频装置接收MN或SN发送的信息。以上发送单元是一种控制发送的单元,可以通过终端的发送装置,例如天线和射频装置向MN或SN发送信息。
例如,以上这些单元可以是被配置成实施以上方法的一个或多个集成电路,例如:一个或多个特定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或,一个或多个微处理器(digital singnal processor,DSP),或,一个或者多个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等。再如,当以上某个单元通过处理元件调度程序的形式实现时,该处理元件可以是通用处理器,例如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Unit,CPU)或其它可以调用程序的处理器。再如,这些单元可以集成在一起,以片上系统(system-on-a-chip,SOC)的形式实现。
请参考图15,其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RAN节点的结构示意图。其可以为以上实施例中的SN或MN,用于实现以上实施例中SN或MN的操作。如图15所示,该RAN节点包括:天线1510、射频装置1520、基带装置1530。天线1510与射频装置1520连接。在上行方向上,射频装置1520通过天线1510接收终端发送的信息,将终端发送的信息发送给基带装置1530进行处理。在下行方向上,基带装置1530对终端的信息进行处理,并发送给射频装置1520,射频装置1520对终端的信息进行处理后经过天线1510发送给终端。RAN节点之间,例如MN和SN之间,可以通过传输介质通信,该传输介质可以为有线介质,例如光纤;也可以为无线介质。
以上用于SN或MN的配置装置可以位于基带装置1530,在一种实现中,图12或图13所示的各个单元通过处理元件调度程序的形式实现,例如基带装置1530包括处理元件1531和存储元件1532,处理元件1531调用存储元件1532存储的程序,以执行以上方法实施例中SN或MN执行的方法。此外,该基带装置150还可以包括接口1533,用于与射频装置1520交互信息,该接口例如为通用公共无线接口(common public radio interface,CPRI)。
在另一种实现中,图12或图13所示的各个单元可以是被配置成实施以上SN或MN执行的方法的一个或多个处理元件,这些处理元件设置于基带装置1530上,这里的处理元件可以为集成电路,例如:一个或多个ASIC,或,一个或多个DSP,或,一个或者多个FPGA等。这些集成电路可以集成在一起,构成芯片。
例如,图12或图13所示的各个单元可以集成在一起,以片上系统(system-on-a-chip,SOC)的形式实现,例如,基带装置1530包括SOC芯片,用于实现以上方法。该芯片内可以集成处理元件1531和存储元件1532,由处理元件1531调用存储元件1532的存储的程序的形式实现以上SN或MN执行的方法或图12或图13所示各个单元的功能;或者,该芯片内可以集成至少一个集成电路,用于实现以上SN或MN执行的方法或图12或图13所示各个单元的功能;或者,可以结合以上实现方式,部分单元的功能通过处理元件调用程序的形式实现,部分单元的功能通过集成电路的形式实现。
不管采用何种方式,总之,以上用于SN或MN的配置装置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元件和存储元件,其中至少一个处理元件用于执行以上方法实施例所提供的SN或MN执行的方法。处理元件可以以第一种方式:即执行存储元件存储的程序的方式执行以上方法实施例中SN或MN执行的部分或全部步骤;也可以以第二种方式:即通过处理器元件中的硬件的集成逻辑电路结合指令的方式执行以上方法实施例中SN或MN执行的部分或全部步骤;当然,也可以结合第一种方式和第二种方式执行以上方法实施例中SN或MN执行的方法。
这里的处理元件同以上描述,可以是通用处理器,例如中央处理器(CentralProcessing Unit,CPU),还可以是被配置成实施以上方法的一个或多个集成电路,例如:一个或多个特定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或,一个或多个微处理器(digital singnal processor,DSP),或,一个或者多个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等。
存储元件可以是一个存储器,也可以是多个存储元件的统称。
请参考图16,其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的结构示意图。其可以为以上实施例中的终端,用于实现以上实施例中终端的操作。如图16所示,该终端包括:处理元件1610、存储元件1620、收发元件1630。收发元件1630可以与天线连接。在下行方向上,收发元件1630通过天线接收基站发送的信息,并将信息发送给处理元件1610进行处理。在上行方向上,处理元件1610对终端的数据进行处理,并通过收发元件1630发送给基站。
该存储元件120用于存储实现以上方法实施例的程序,处理元件1610调用该程序,执行以上方法实施例的操作。
在另一种实现中,以上图14中的各个单元可以是被配置成实施以上终端执行的方法的一个或多个处理元件,这些处理元件设置于终端的电路板,这里的处理元件可以为集成电路,例如:一个或多个ASIC,或,一个或多个DSP,或,一个或者多个FPGA等。这些集成电路可以集成在一起,构成芯片。
例如,以上图14中的各个单元可以集成在一起,以片上系统(system-on-a-chip,SOC)的形式实现,例如,终端包括该SOC芯片,用于实现以上方法。该芯片内可以集成处理元件1610和存储元件1620,由处理元件1610调用存储元件1620的存储的程序的形式实现以上方法或以上图14中各个单元的功能;或者,该芯片内可以集成至少一个集成电路,用于实现以上方法或以上图14中各个单元的功能;或者,可以结合以上实现方式,部分单元的功能通过处理元件调用程序的形式实现,部分单元的功能通过集成电路的形式实现。
不管采用何种方式,总之,以上配置装置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元件和存储元件,其中至少一个处理元件用于执行以上方法实施例所提供的方法。处理元件可以以第一种方式:即执行存储元件存储的程序的方式执行以上方法实施例中的部分或全部步骤;也可以以第二种方式:即通过处理元件中的硬件的集成逻辑电路结合指令的方式执行以上方法实施例中的部分或全部步骤;当然,也可以结合第一种方式和第二种方式执行以上方法实施例提供的方法。
这里的处理元件同以上描述,可以是通用处理元件,例如中央处理元件(CentralProcessing Unit,CPU),还可以是被配置成实施以上方法的一个或多个集成电路,例如:一个或多个特定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或,一个或多个微处理元件(digital singnal processor,DSP),或,一个或者多个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等。
存储元件可以是一个存储器,也可以是多个存储元件的统称。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以通过程序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前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执行包括上述方法实施例的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ROM、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Claims (50)
1.一种配置方法,用于通信系统,该通信系统包括共同为终端提供服务的主节点和辅节点,所述方法包括:
所述辅节点生成信令无线承载SRB的配置信息,所述SRB用于所述辅节点和所述终端之间传输无线资源控制RRC消息;
所述辅节点向所述主节点发送所述SRB的配置信息,所述SRB的配置信息通过所述主节点发送给所述终端;
所述辅节点接收所述终端利用所述SRB的配置信息对所述SRB的配置结果。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所述辅节点从所述主节点接收指示信息,所述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辅节点建立SRB或者用于指示所述辅节点生成SRB的配置信息;其中,所述辅节点生成SRB的配置信息,包括:
所述辅节点根据所述指示信息,生成所述SRB的配置信息。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辅节点生成SRB的配置信息,包括:
当所述辅节点从所述主节点接收添加请求消息,该添加请求消息用于请求添加辅节点时,所述辅节点生成所述SRB的配置信息。
4.如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RB的配置信息包括以下信息的至少一种:SRB标识,SRB的无线链路控制RLC层配置,逻辑信道配置,SRB安全参数。
5.如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辅节点生成SRB的配置信息之前,还包括:
所述辅节点从所述主节点接收用于所述辅节点的SRB的安全信息,所述安全信息包括安全密钥和安全算法信息中的至少一种。
6.如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所述辅节点从所述主节点接收密钥组,所述密钥组包括多个密钥;
所述辅节点在更新密钥时从所述密钥组中选择密钥。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所述辅节点从所述主节点接收用于衍生所述密钥组中密钥的计数值组;
所述辅节点在更新密钥时将所述计数值组中用于衍生所选择的密钥的计数值发送给所述终端。
8.如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所述辅节点从所述主节点接收测量配置信息,该测量配置信息用于配置触发所述辅节点向所述主节点发送测量结果的条件;
所述辅节点向所述主节点发送满足所述条件的测量结果。
9.一种配置装置,用于通信系统中的辅节点,该通信系统包括共同为终端提供服务的主节点和所述辅节点,所述装置包括第一通信单元和第二通信单元,其中第一通信单元用于控制所述辅节点与所述主节点之间的通信,所述第二通信单元用于控制所述辅节点与所述终端之间的通信,所述装置还包括:
生成单元,用于生成信令无线承载SRB的配置信息,所述SRB用于所述辅节点和所述终端之间传输无线资源控制RRC消息;
所述第一通信单元,用于向所述主节点发送所述SRB的配置信息,所述SRB的配置信息通过所述主节点发送给所述终端;
所述第一通信单元或所述第二通信单元,用于接收所述终端利用所述SRB的配置信息对所述SRB的配置结果。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信单元还用于从所述主节点接收指示信息,所述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辅节点建立SRB或者用于指示所述辅节点生成SRB的配置信息;且
所述生成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指示信息生成所述SRB的配置信息。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信单元还用于从所述所述主节点接收添加请求消息,该添加请求消息用于请求添加辅节点;且
所述生成单元用于在所述第一通信单元接收到所述添加请求消息时,生成所述SRB的配置信息。
12.如权利要求9至11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SRB的配置信息包括以下信息的至少一种:SRB标识,SRB的无线链路控制RLC层配置,逻辑信道配置,SRB安全参数。
13.如权利要求9至12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生成单元生成SRB的配置信息之前,所述第一通信单元还用于:
从所述主节点接收用于所述辅节点的SRB的安全信息,所述安全信息包括安全密钥和安全算法信息中的至少一种。
14.如权利要求9至13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信单元还用于从所述主节点接收密钥组,所述密钥组包括多个密钥;且所述装置还包括:
选择单元,用于在所述辅节点更新密钥时从所述密钥组中选择密钥。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信单元还用于从所述主节点接收用于衍生所述密钥组中密钥的计数值组;且所述第二通信单元还用于:
在所述辅节点更新密钥时将所述计数值组中用于衍生所选择的密钥的计数值发送给所述终端。
16.如权利要求9至15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信单元还用于从所述主节点接收测量配置信息,该测量配置信息用于配置触发所述辅节点向所述主节点发送测量结果的条件;
所述第一通信单元还用于向所述主节点发送满足所述条件的测量结果。
17.一种配置方法,用于通信系统,该通信系统包括共同为终端提供服务的主节点和辅节点,所述方法包括:
所述终端从所述主节点接收所述辅节点的信令无线承载SRB的配置信息,所述SRB用于所述辅节点和所述终端之间传输无线资源控制RRC消息;
所述终端利用所述SRB的配置信息对所述SRB进行配置,并发送对所述SRB的配置结果。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发送对所述SRB的配置结果,包括:
所述终端直接向所述辅节点发送所述配置结果;或者,
所述终端通过所述主节点向所述辅节点发送所述配置结果。
19.如权利要求17至18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RB的配置信息包括以下信息的至少一种:SRB标识,SRB的无线链路控制RLC层配置,逻辑信道配置,SRB安全参数。
20.如权利要求17至19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所述终端从所述辅节点接收计数值,根据所述计数值进行密钥的更新。
21.如权利要求17至20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所述终端从所述辅节点接收RRC连接重配置消息;
当所述终端执行所述RRC连接重配置消息所对应的重配置失败时,所述终端恢复接收到该RRC连接重配置消息之前的配置。
22.如权利要求17至21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所述终端接收所述辅节点的下行RRC消息,该下行RRC消息由所述主节点从所述辅节点接收并发送给所述终端,或者该下行RRC消息由所述辅节点发送给所述终端;
所述终端发送上行RRC消息,该上行RRC消息为所述下行RRC消息的响应消息,且所述终端发送所述上行RRC消息的路径与接收所述下行RRC消息的路径相同。
23.如权利要求17至21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所述终端从所述主节点接收所述辅节点的上行RRC配置信息,所述上行RRC配置信息用于配置所述终端对所述辅节点的上行RRC消息的发送方式;
所述终端根据所述上行RRC配置信息,发送所述辅节点的上行RRC消息。
24.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方式包括:
所述终端将所述辅节点的上行RRC消息发送给所述辅节点;或者,
所述终端将所述辅节点的上行RRC消息通过所述主节点发送给所述辅节点;
所述终端将所述辅节点的上行RRC消息发送给所述辅节点,其中所述上行RRC消息为所述辅节点的下行RRC消息的响应消息;或者,
所述终端将所述辅节点的上行RRC消息通过所述主节点发送给所述辅节点,其中所述上行RRC消息为所述辅节点的下行RRC消息的响应消息;或者,
所述终端根据对所述辅节点的小区的测量结果,将所述辅节点的上行RRC消息发送给所述辅节点或通过所述主节点发送给所述辅节点;
所述终端采用与所述辅节点的下行RRC消息相同的路径发送所述辅节点的上行RRC消息。
25.一种配置装置,用于通信系统的终端,该通信系统包括共同为所述终端提供服务的主节点和辅节点,所述装置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从所述主节点接收所述辅节点的信令无线承载SRB的配置信息,所述SRB用于所述辅节点和所述终端之间传输无线资源控制RRC消息;
配置单元,用于利用所述SRB的配置信息对所述SRB进行配置;
发送单元,用于发送对所述SRB的配置结果。
26.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单元用于直接向所述辅节点发送所述配置结果;或者,通过所述主节点向所述辅节点发送所述配置结果。
27.如权利要求25或2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SRB的配置信息包括以下信息的至少一种:SRB标识,SRB的无线链路控制RLC层配置,逻辑信道配置,SRB安全参数。
28.如权利要求25至27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单元还用于:
从所述辅节点接收计数值,根据所述计数值进行密钥的更新。
29.如权利要求25至28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单元还用于从所述辅节点接收RRC连接重配置消息;且所述配置单元还用于:
执行所述RRC连接重配置消息所对应的重配置,且在重配置失败时,恢复接收到该RRC连接重配置消息之前的配置。
30.如权利要求25至29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单元还用于:
接收所述辅节点的下行RRC消息,该下行RRC消息由所述主节点从所述辅节点接收并发送给所述终端,或者该下行RRC消息由所述辅节点发送给所述终端;且所述发送单元还用于:
发送上行RRC消息,该上行RRC消息为所述下行RRC消息的响应消息,且所述发送单元发送所述上行RRC消息的路径与接收所述下行RRC消息的路径相同。
31.如权利要求25至29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单元还用于:
从所述主节点接收所述辅节点的上行RRC配置信息,所述上行RRC配置信息用于配置所述终端对所述辅节点的上行RRC消息的发送方式;
所述发送单元还用于根据所述上行RRC配置信息,发送所述辅节点的上行RRC消息。
32.如权利要求3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方式包括:
将所述辅节点的上行RRC消息发送给所述辅节点;或者,
将所述辅节点的上行RRC消息通过所述主节点发送给所述辅节点;
将所述辅节点的上行RRC消息发送给所述辅节点,其中所述上行RRC消息为所述辅节点的下行RRC消息的响应消息;或者,
将所述辅节点的上行RRC消息通过所述主节点发送给所述辅节点,其中所述上行RRC消息为所述辅节点的下行RRC消息的响应消息;或者,
根据所述终端对所述辅节点的小区的测量结果,将所述辅节点的上行RRC消息发送给所述辅节点或通过所述主节点发送给所述辅节点;
采用与所述辅节点的下行RRC消息相同的路径发送所述辅节点的上行RRC消息。
33.一种配置方法,用于通信系统,该通信系统包括共同为终端提供服务的主节点和辅节点,所述方法包括:
所述主节点从所述辅节点接收信令无线承载SRB的配置信息,所述SRB用于所述辅节点和所述终端之间传输无线资源控制RRC消息;
所述主节点将所述SRB的配置信息发送给所述终端;
所述主节点接收所述终端利用所述SRB的配置信息对所述SRB的配置结果;
所述主节点将所述配置结果发送给所述辅节点。
34.如权利要求3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主节点接收辅节点的SRB的配置信息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主节点向所述辅节点发送指示信息,所述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辅节点建立SRB或者用于指示所述辅节点生成SRB的配置信息;或者,
所述主节点向所述辅节点发送添加请求消息,该添加请求消息用于请求添加辅节点,且所述辅节点的SRB的配置信息在所述辅节点被请求添加时由所述辅节点生成。
35.如权利要求33或3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RB的配置信息包括以下信息的至少一种:SRB标识,SRB的无线链路控制RLC层配置,逻辑信道配置,SRB安全参数。
36.如权利要求33至3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主节点接收辅节点的SRB的配置信息之前,还包括:
所述主节点向所述辅节点发送用于所述辅节点的SRB的安全信息,所述安全信息包括安全密钥和安全算法信息中的至少一种。
37.如权利要求33至36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所述主节点向所述辅节点发送密钥组,所述密钥组包括多个密钥,用于所述辅节点在更新密钥时从所述密钥组中选择密钥。
38.如权利要求3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所述主节点向所述辅节点发送用于衍生所述密钥组中密钥的计数值组。
39.如权利要求33至38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所述主节点向所述终端发送所述辅节点的上行RRC配置信息,所述上行RRC配置信息用于配置所述终端对所述辅节点的上行RRC消息的发送方式。
40.如权利要求3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方式包括:
所述终端将所述辅节点的上行RRC消息发送给所述辅节点;或者,
所述终端将所述辅节点的上行RRC消息通过所述主节点发送给所述辅节点;
所述终端将所述辅节点的上行RRC消息发送给所述辅节点,其中所述上行RRC消息为所述辅节点的下行RRC消息的响应消息;或者,
所述终端将所述辅节点的上行RRC消息通过所述主节点发送给所述辅节点,其中所述上行RRC消息为所述辅节点的下行RRC消息的响应消息;或者,
所述终端根据对所述辅节点的小区的测量结果,将所述辅节点的上行RRC消息发送给所述辅节点或通过所述主节点发送给所述辅节点;
所述终端采用与所述辅节点的下行RRC消息相同的路径发送所述辅节点的上行RRC消息。
41.如权利要求33至40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向所述辅节点发送测量配置信息,该测量配置信息用于配置触发所述辅节点向所述主节点发送测量结果的条件;
从所述辅节点接收满足所述条件的测量结果。
42.一种配置装置,用于通信系统中的主节点,该通信系统包括共同为终端提供服务的所述主节点和辅节点,所述装置包括:
第一接收单元,用于从所述辅节点接收信令无线承载SRB的配置信息,所述SRB用于所述辅节点和所述终端之间传输无线资源控制RRC消息;
第二发送单元,用于将所述SRB的配置信息发送给所述终端;
第二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所述终端利用所述SRB的配置信息对所述SRB的配置结果;
第一发送单元,还用于将所述配置结果发送给所述辅节点。
43.如权利要求4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接收单元接收辅节点的SRB的配置信息之前,所述第一发送单元还用于:
向所述辅节点发送指示信息,所述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辅节点建立SRB或者用于指示所述辅节点生成SRB的配置信息;或者,
向所述辅节点发送添加请求消息,该添加请求消息用于请求添加辅节点,且所述辅节点的SRB的配置信息在所述辅节点被请求添加时由所述辅节点生成。
44.如权利要求42或4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SRB的配置信息包括以下信息的至少一种:SRB标识,SRB的无线链路控制RLC层配置,逻辑信道配置,SRB安全参数。
45.如权利要求42至44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接收单元接收辅节点的SRB的配置信息之前,所述第一发送单元还用于:
向所述辅节点发送用于所述辅节点的SRB的安全信息,所述安全信息包括安全密钥和安全算法信息中的至少一种。
46.如权利要求42至45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发送单元还用于:
向所述辅节点发送密钥组,所述密钥组包括多个密钥,用于所述辅节点在更新密钥时从所述密钥组中选择密钥。
47.如权利要求4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发送单元还用于:
向所述辅节点发送用于衍生所述密钥组中密钥的计数值组。
48.如权利要求42至47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发送单元还用于:
向所述终端发送所述辅节点的上行RRC配置信息,所述上行RRC配置信息用于配置所述终端对所述辅节点的上行RRC消息的发送方式。
49.如权利要求4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方式包括:
所述终端将所述辅节点的上行RRC消息发送给所述辅节点;或者,
所述终端将所述辅节点的上行RRC消息通过所述主节点发送给所述辅节点;
所述终端将所述辅节点的上行RRC消息发送给所述辅节点,其中所述上行RRC消息为所述辅节点的下行RRC消息的响应消息;或者,
所述终端将所述辅节点的上行RRC消息通过所述主节点发送给所述辅节点,其中所述上行RRC消息为所述辅节点的下行RRC消息的响应消息;或者,
所述终端根据对所述辅节点的小区的测量结果,将所述辅节点的上行RRC消息发送给所述辅节点或通过所述主节点发送给所述辅节点;
所述终端采用与所述辅节点的下行RRC消息相同的路径发送所述辅节点的上行RRC消息。
50.如权利要求42至49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发送单元还用于:
向所述辅节点发送测量配置信息,该测量配置信息用于配置触发所述辅节点向所述主节点发送测量结果的条件;且所述第一接收单元还用于:
从所述辅节点接收满足所述条件的测量结果。
Priority Applications (1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10179753.7A CN108633018B (zh) | 2017-03-23 | 2017-03-23 | 配置方法、装置及系统 |
EP21185713.1A EP3979737A1 (en) | 2017-03-23 | 2018-03-20 | Configu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and system |
BR112019019652A BR112019019652A2 (pt) | 2017-03-23 | 2018-03-20 | método e aparelho de configuração, método e aparelho de transmissão de mensagem rrc, meio de armazenamento legível por computador, e sistema |
JP2019551439A JP6950140B2 (ja) | 2017-03-23 | 2018-03-20 | 設定方法および装置、並びにシステム |
RU2019133391A RU2763784C2 (ru) | 2017-03-23 | 2018-03-20 | Способ, устройство и система конфигурирования |
KR1020197030267A KR102295892B1 (ko) | 2017-03-23 | 2018-03-20 | 구성 방법, 장치 및 시스템 |
EP18772014.9A EP3598823B1 (en) | 2017-03-23 | 2018-03-20 | Configuration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
PCT/CN2018/079627 WO2018171583A1 (zh) | 2017-03-23 | 2018-03-20 | 配置方法、装置及系统 |
CA3057209A CA3057209C (en) | 2017-03-23 | 2018-03-20 | Configu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and system |
US16/579,168 US11425779B2 (en) | 2017-03-23 | 2019-09-23 | Configu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and system |
US17/878,636 US11950314B2 (en) | 2017-03-23 | 2022-08-01 | Configu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and system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10179753.7A CN108633018B (zh) | 2017-03-23 | 2017-03-23 | 配置方法、装置及系统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8633018A true CN108633018A (zh) | 2018-10-09 |
CN108633018B CN108633018B (zh) | 2024-02-02 |
Family
ID=635849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10179753.7A Active CN108633018B (zh) | 2017-03-23 | 2017-03-23 | 配置方法、装置及系统 |
Country Status (9)
Country | Link |
---|---|
US (2) | US11425779B2 (zh) |
EP (2) | EP3979737A1 (zh) |
JP (1) | JP6950140B2 (zh) |
KR (1) | KR102295892B1 (zh) |
CN (1) | CN108633018B (zh) |
BR (1) | BR112019019652A2 (zh) |
CA (1) | CA3057209C (zh) |
RU (1) | RU2763784C2 (zh) |
WO (1) | WO2018171583A1 (zh) |
Cited By (1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20088634A1 (zh) * | 2018-11-02 | 2020-05-07 |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数据转发方法、装置、主基站及从基站 |
CN111194032A (zh) * | 2018-11-14 | 2020-05-22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通信方法及其装置 |
CN111436163A (zh) * | 2019-03-28 | 2020-07-21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配置协商方法及网络节点 |
WO2020147163A1 (en) * | 2019-01-18 | 2020-07-23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Early measurement reporting |
WO2020164367A1 (zh) * | 2019-02-12 | 2020-08-20 |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一种配置参数的方法和设备 |
WO2020164019A1 (zh) * | 2019-02-13 | 2020-08-20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一种承载配置方法及装置、网络设备 |
WO2020221032A1 (zh) * | 2019-04-28 | 2020-11-05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通信方法、通信装置、计算机存储介质及通信系统 |
WO2020243976A1 (en) * | 2019-06-07 | 2020-12-10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ethod to improve user experience for dual connectivity devices |
WO2020249083A1 (zh) * | 2019-06-14 | 2020-12-17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安全激活状态确定方法及相关产品 |
CN112312415A (zh) * | 2019-07-25 | 2021-02-02 |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 上行数据分流方法及终端 |
CN112399528A (zh) * | 2019-08-15 | 2021-02-23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基于双连接配置的通信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WO2021030984A1 (zh) * | 2019-08-16 | 2021-02-25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配置方法、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及系统 |
CN112586046A (zh) * | 2019-01-29 | 2021-03-30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一种协调测量配置的方法及装置、网络设备、终端 |
CN112840739A (zh) * | 2018-10-26 | 2021-05-25 | 谷歌有限责任公司 | 资源控制状态更改和多节点连接性的高效处理 |
CN113518378A (zh) * | 2019-05-13 | 2021-10-19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用于双连接的通信方法和网络设备 |
CN114365531A (zh) * | 2019-07-29 | 2022-04-15 |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 主节点、辅节点及其方法 |
US11445367B2 (en) * | 2017-05-15 | 2022-09-13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managing security key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WO2024067669A1 (zh) * | 2022-09-29 | 2024-04-04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通信方法和装置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391362B (zh) * | 2017-08-11 | 2022-07-29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信令传输方法及装置 |
US10708972B2 (en) * | 2017-08-17 | 2020-07-07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Radio link management in a split RAN architecture |
AU2018443159A1 (en) | 2018-09-28 | 2021-03-25 |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and terminal and network device |
CN111294821A (zh) * | 2018-12-10 | 2020-06-16 | 索尼公司 | 用于回传网的电子设备、方法以及介质 |
CN110225553B (zh) * | 2019-05-31 | 2022-05-13 |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数据分流方法及设备、系统 |
KR20220073701A (ko) * | 2019-09-30 | 2022-06-03 | 광동 오포 모바일 텔레커뮤니케이션즈 코포레이션 리미티드 | Sn rrc 메시지의 처리 방법, 장치, 기기 및 저장 매체 |
WO2022021413A1 (zh) * | 2020-07-31 | 2022-02-03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一种密钥生成方法及装置、终端设备、网络设备 |
WO2022085158A1 (ja) * | 2020-10-22 | 2022-04-28 |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 端末及び無線基地局 |
US11539830B2 (en) * | 2020-10-29 | 2022-12-27 |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 Facilitation of display of 5G icons or other next generation network icons |
JP2022152400A (ja) * | 2021-03-29 | 2022-10-12 |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 端末、基地局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
WO2023050361A1 (zh) * | 2021-09-30 | 2023-04-06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辅目标的配置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618927A (zh) * | 2013-11-01 | 2015-05-13 |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 多演进型基站的重配置方法、用户设备及多演进型基站 |
KR20150055535A (ko) * | 2013-11-11 | 2015-05-21 |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 단말이 복수의 기지국에 이중으로 연결될 수 있는 네트워크 환경에서의 통신 방법 및 장치 |
CN105722137A (zh) * | 2014-12-23 | 2016-06-29 | 宏达国际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处理同时通信的方法及其通信装置 |
US20160262194A1 (en) * | 2013-11-15 | 2016-09-08 |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 Radio bearer establishment method and base station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12134218A2 (ko) * | 2011-03-31 | 2012-10-04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단말이 네트워크와의 보안 설정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
CN103139911B (zh) * | 2011-11-25 | 2016-10-05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实现载波聚合的方法、基站和用户设备 |
KR101860811B1 (ko) * | 2012-08-23 | 2018-05-24 | 인터디지탈 패튼 홀딩스, 인크 | 무선 시스템에서의 다중 스케줄러들을 이용한 동작 |
CN104041154B (zh) * | 2012-12-28 | 2017-11-28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协作通信方法、用户设备及基站 |
US9699825B2 (en) * | 2013-01-16 | 2017-07-04 | Lg Electronics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indic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CN104349312B (zh) * | 2013-08-02 | 2019-01-29 | 上海诺基亚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 用于支持双连接的安全处理的方法 |
US20150043492A1 (en) * | 2013-08-12 | 2015-02-12 | Electronic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Research Institute | Method for providing dual connectivity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JP6231341B2 (ja) * | 2013-09-26 | 2017-11-15 |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 |
US20150119048A1 (en) * | 2013-10-30 | 2015-04-30 | Electronic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Research Institute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erceiving access between terminal and small cell |
EP3852413A1 (en) * | 2013-11-01 | 2021-07-21 |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 Key processing method in dual connectivity mode and device |
US10039086B2 (en) * | 2013-11-11 | 2018-07-31 | Electronic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Research Institute |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in network environment where terminal may have dual connectivity to multiple base stations |
US9713044B2 (en) * | 2014-01-30 | 2017-07-18 | Sharp Kabushiki Kaisha |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dual-connectivity operation |
WO2015115034A1 (en) * | 2014-01-30 | 2015-08-06 | Sharp Kabushiki Kaisha |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dual-connectivity operation |
EP3101992A4 (en) * | 2014-01-31 | 2017-10-18 | Kyocera Corporation | Base station, user terminal, and communication control method |
EP3101972A4 (en) * | 2014-01-31 | 2018-01-31 | Kyocera Corporation | Communication control method |
CN106465435A (zh) * | 2014-03-21 | 2017-02-22 | 诺基亚通信公司 | 双连接重建 |
ES2774961T3 (es) * | 2014-03-21 | 2020-07-23 | Alcatel Lucent | Red de conectividad dual |
WO2016019556A1 (zh) * | 2014-08-07 | 2016-02-11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干扰消除方法及设备 |
JP6353158B2 (ja) * | 2014-08-08 | 2018-07-04 | エルジー エレクトロニクス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ィド |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二重連結のためのサービス解除を通報する方法及び装置 |
CN109041271B (zh) * | 2014-10-02 | 2020-11-03 | 宏达国际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网络节点 |
CN105744626B (zh) * | 2014-12-25 | 2019-02-22 | 宏达国际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处理与多个基站间通信的失败的方法及其装置 |
US9504052B2 (en) | 2015-01-21 | 2016-11-22 | Htc Corporation | Device and method of handling communication operation with multiple base stations |
KR102106134B1 (ko) * | 2015-05-15 | 2020-05-04 | 주식회사 케이티 | 단말의 무선연결 구성방법 및 그 장치 |
CN106304403A (zh) * | 2015-06-10 | 2017-01-04 |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 一种多连接建立方法及相关设备 |
WO2018029596A1 (en) * | 2016-08-12 | 2018-02-15 | Nokia Technologies Oy | Control plane architecture for lte-nr tight interworking |
US10834772B2 (en) * | 2016-09-30 | 2020-11-10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stablishing dual-connectivity to transmit data in new radio communication architecture |
-
2017
- 2017-03-23 CN CN201710179753.7A patent/CN108633018B/zh active Active
-
2018
- 2018-03-20 RU RU2019133391A patent/RU2763784C2/ru active
- 2018-03-20 EP EP21185713.1A patent/EP3979737A1/en active Pending
- 2018-03-20 EP EP18772014.9A patent/EP3598823B1/en active Active
- 2018-03-20 KR KR1020197030267A patent/KR102295892B1/ko active IP Right Grant
- 2018-03-20 WO PCT/CN2018/079627 patent/WO2018171583A1/zh unknown
- 2018-03-20 CA CA3057209A patent/CA3057209C/en active Active
- 2018-03-20 BR BR112019019652A patent/BR112019019652A2/pt unknown
- 2018-03-20 JP JP2019551439A patent/JP6950140B2/ja active Active
-
2019
- 2019-09-23 US US16/579,168 patent/US11425779B2/en active Active
-
2022
- 2022-08-01 US US17/878,636 patent/US11950314B2/en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618927A (zh) * | 2013-11-01 | 2015-05-13 |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 多演进型基站的重配置方法、用户设备及多演进型基站 |
KR20150055535A (ko) * | 2013-11-11 | 2015-05-21 |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 단말이 복수의 기지국에 이중으로 연결될 수 있는 네트워크 환경에서의 통신 방법 및 장치 |
US20160262194A1 (en) * | 2013-11-15 | 2016-09-08 |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 Radio bearer establishment method and base station |
CN105722137A (zh) * | 2014-12-23 | 2016-06-29 | 宏达国际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处理同时通信的方法及其通信装置 |
Non-Patent Citations (2)
Title |
---|
ERICSSON: "\"R2-1700484 - Direct SRB from Secondary nodeB to UE\"" * |
NSN等: ""RRC message transmission via SeNB"", pages 1 - 3 * |
Cited By (2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11445367B2 (en) * | 2017-05-15 | 2022-09-13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managing security key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CN112840739B (zh) * | 2018-10-26 | 2024-04-12 | 谷歌有限责任公司 | 资源控制状态更改和多节点连接性的高效处理 |
US11950307B2 (en) | 2018-10-26 | 2024-04-02 | Google Llc | Efficient handling of a resource control state change and multi-node connectivity |
CN112840739A (zh) * | 2018-10-26 | 2021-05-25 | 谷歌有限责任公司 | 资源控制状态更改和多节点连接性的高效处理 |
WO2020088634A1 (zh) * | 2018-11-02 | 2020-05-07 |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数据转发方法、装置、主基站及从基站 |
US12114217B2 (en) | 2018-11-02 | 2024-10-08 | Datang Mobile 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Co., Ltd. | Data forwarding method and device, master base station and slave base station |
CN111194032A (zh) * | 2018-11-14 | 2020-05-22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通信方法及其装置 |
CN111194032B (zh) * | 2018-11-14 | 2021-08-13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通信方法及其装置 |
WO2020147163A1 (en) * | 2019-01-18 | 2020-07-23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Early measurement reporting |
WO2020147120A1 (en) * | 2019-01-18 | 2020-07-23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Early measurement reporting |
US12069500B2 (en) | 2019-01-18 | 2024-08-20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Early measurement reporting |
CN112586046A (zh) * | 2019-01-29 | 2021-03-30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一种协调测量配置的方法及装置、网络设备、终端 |
WO2020164367A1 (zh) * | 2019-02-12 | 2020-08-20 |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一种配置参数的方法和设备 |
WO2020164019A1 (zh) * | 2019-02-13 | 2020-08-20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一种承载配置方法及装置、网络设备 |
US11259353B2 (en) | 2019-02-13 | 2022-02-22 |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 Bearer configu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and network device |
CN111436163A (zh) * | 2019-03-28 | 2020-07-21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配置协商方法及网络节点 |
CN111436163B (zh) * | 2019-03-28 | 2022-03-01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配置协商方法及网络节点 |
WO2020192510A1 (zh) * | 2019-03-28 | 2020-10-01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配置协商方法及网络节点 |
WO2020221032A1 (zh) * | 2019-04-28 | 2020-11-05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通信方法、通信装置、计算机存储介质及通信系统 |
US11997521B2 (en) | 2019-05-13 | 2024-05-28 |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 Communication method for dual connectivity, and network device |
CN113518378A (zh) * | 2019-05-13 | 2021-10-19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用于双连接的通信方法和网络设备 |
WO2020243976A1 (en) * | 2019-06-07 | 2020-12-10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ethod to improve user experience for dual connectivity devices |
WO2020249083A1 (zh) * | 2019-06-14 | 2020-12-17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安全激活状态确定方法及相关产品 |
CN112312415A (zh) * | 2019-07-25 | 2021-02-02 |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 上行数据分流方法及终端 |
CN114365531A (zh) * | 2019-07-29 | 2022-04-15 |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 主节点、辅节点及其方法 |
CN112399528A (zh) * | 2019-08-15 | 2021-02-23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基于双连接配置的通信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WO2021030984A1 (zh) * | 2019-08-16 | 2021-02-25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配置方法、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及系统 |
WO2024067669A1 (zh) * | 2022-09-29 | 2024-04-04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通信方法和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8633018B (zh) | 2024-02-02 |
US11425779B2 (en) | 2022-08-23 |
US11950314B2 (en) | 2024-04-02 |
KR20190131057A (ko) | 2019-11-25 |
EP3598823A1 (en) | 2020-01-22 |
JP2020511846A (ja) | 2020-04-16 |
US20200022209A1 (en) | 2020-01-16 |
EP3598823A4 (en) | 2020-03-18 |
WO2018171583A1 (zh) | 2018-09-27 |
CA3057209C (en) | 2023-03-07 |
US20220369415A1 (en) | 2022-11-17 |
BR112019019652A2 (pt) | 2020-04-22 |
JP6950140B2 (ja) | 2021-10-13 |
KR102295892B1 (ko) | 2021-08-31 |
EP3979737A1 (en) | 2022-04-06 |
RU2763784C2 (ru) | 2022-01-11 |
RU2019133391A (ru) | 2021-04-23 |
CA3057209A1 (en) | 2018-09-27 |
RU2019133391A3 (zh) | 2021-08-30 |
EP3598823B1 (en) | 2021-08-25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EP3598823B1 (en) | Configuration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 |
US10834638B2 (en) |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wireless network node, and communications system | |
JP6280669B1 (ja) | 基地局、方法、及びシステム | |
EP3487218B1 (en) | Inter-cell handover method and controller | |
US10869342B2 (en) | Radio bearer establishment method and base station | |
KR20170128758A (ko) | 단말의 듀얼 커넥티비티 구성 방법 및 그 장치 | |
US20150215162A1 (en) | System and Method of Radio Bearer Management for Multiple Point Transmission | |
CN109479336A (zh) | 用于连接管理的系统和方法 | |
CN109315008B (zh) | 多连接通信方法和设备 | |
KR102115864B1 (ko) | 통신 방법, 사용자 장비 및 기지국 | |
CN111148097B (zh) | 一种通信方法、通信装置及系统 | |
KR20150055535A (ko) | 단말이 복수의 기지국에 이중으로 연결될 수 있는 네트워크 환경에서의 통신 방법 및 장치 | |
US20230276313A1 (en) | Managing sidelink communication | |
JP7520164B2 (ja) | 通信制御方法、遠隔ユーザ装置、プロセッサ、システム及びプログラム | |
CN113411847A (zh) | 通信方法及装置 | |
US20230354136A1 (en) | Integrated access and backhaul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 |
CN115150910B (zh) | 通信方法及通信装置 | |
WO2022082691A1 (zh) | Iab网络的rlf恢复方法、装置以及相关设备 | |
WO2024093719A1 (zh) | 一种数据传输的方法和装置 | |
WO2015141726A1 (ja) | 通信制御方法、基地局及びユーザ端末 | |
CN107431919A (zh) | 用于多流汇聚的方法和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