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632067B - 容灾部署方法、装置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容灾部署方法、装置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632067B
CN108632067B CN201710170186.9A CN201710170186A CN108632067B CN 108632067 B CN108632067 B CN 108632067B CN 201710170186 A CN201710170186 A CN 201710170186A CN 108632067 B CN108632067 B CN 10863206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center
backup
disaster recovery
main
ser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170186.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632067A (zh
Inventor
刘会勇
陶明森
张继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0170186.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632067B/zh
Priority to PCT/CN2018/079516 priority patent/WO2018171565A1/zh
Priority to EP18771601.4A priority patent/EP3588853A4/en
Publication of CN10863206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632067A/zh
Priority to US16/577,874 priority patent/US11307943B2/en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63206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63206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1/00Error detection; Error correction; Monitoring
    • G06F11/07Responding to the occurrence of a fault, e.g. fault tolerance
    • G06F11/16Error detection or correction of the data by redundancy in hardware
    • G06F11/20Error detection or correction of the data by redundancy in hardware using active fault-masking, e.g. by switching out faulty elements or by switching in spare elements
    • G06F11/202Error detection or correction of the data by redundancy in hardware using active fault-masking, e.g. by switching out faulty elements or by switching in spare elements where processing functionality is redundant
    • G06F11/2023Failover techniqu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1/00Error detection; Error correction; Monitoring
    • G06F11/07Responding to the occurrence of a fault, e.g. fault tolerance
    • G06F11/14Error detection or correction of the data by redundancy in operation
    • G06F11/1402Saving, restoring, recovering or retrying
    • G06F11/1446Point-in-time backing up or restoration of persistent data
    • G06F11/1448Management of the data involved in backup or backup restore
    • G06F11/1451Management of the data involved in backup or backup restore by selection of backup content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1/00Error detection; Error correction; Monitoring
    • G06F11/07Responding to the occurrence of a fault, e.g. fault tolerance
    • G06F11/14Error detection or correction of the data by redundancy in operation
    • G06F11/1402Saving, restoring, recovering or retrying
    • G06F11/1446Point-in-time backing up or restoration of persistent data
    • G06F11/1458Management of the backup or restore process
    • G06F11/1469Backup restoration techniqu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9/00Arrangements for program control, e.g. control units
    • G06F9/06Arrangements for program control, e.g. control units using stored programs, i.e. using an internal store of processing equipment to receive or retain programs
    • G06F9/44Arrangements for executing specific programs
    • G06F9/455Emulation; Interpretation; Software simulation, e.g. virtualisation or emulation of application or operating system execution engines
    • G06F9/45533Hypervisors; Virtual machine monitors
    • G06F9/45558Hypervisor-specific management and integration aspec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1/00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1/06Management of faults, events, alarms or notifications
    • H04L41/0654Management of faults, events, alarms or notifications using network fault recovery
    • H04L41/0663Performing the actions predefined by failover planning, e.g. switching to standby network el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1/00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1/08Configuration management of networks or network elements
    • H04L41/0876Aspects of the degree of configuration automation
    • H04L41/0886Fully automatic configur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1/00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1/08Configuration management of networks or network elements
    • H04L41/0893Assignment of logical groups to network el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1/00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1/08Configuration management of networks or network elements
    • H04L41/0895Configuration of virtualised networks or elements, e.g. virtualised network function or OpenFlow el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1/00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1/08Configuration management of networks or network elements
    • H04L41/0896Bandwidth or capacity management, i.e. automatically increasing or decreasing capaciti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1/00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1/12Discovery or management of network topologies
    • H04L41/122Discovery or management of network topologies of virtualised topologies, e.g. software-defined networks [SDN] or network function virtualisation [NFV]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1/00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1/40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using virtualisation of network functions or resources, e.g. SDN or NFV entiti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10Protocols in which an application is distributed across nodes in the network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9/00Arrangements for program control, e.g. control units
    • G06F9/06Arrangements for program control, e.g. control units using stored programs, i.e. using an internal store of processing equipment to receive or retain programs
    • G06F9/44Arrangements for executing specific programs
    • G06F9/455Emulation; Interpretation; Software simulation, e.g. virtualisation or emulation of application or operating system execution engines
    • G06F9/45533Hypervisors; Virtual machine monitors
    • G06F9/45558Hypervisor-specific management and integration aspects
    • G06F2009/45595Network integration; Enabling network access in virtual machine instanc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1/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error detection, to error correction, and to monitoring
    • G06F2201/82Solving problems relating to consistenc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10Protocols in which an application is distributed across nodes in the network
    • H04L67/1095Replication or mirroring of data, e.g. scheduling or transport for data synchronisation between network nodes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容灾部署方法、装置及系统,属于网络应用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主数据中心和备份数据中心获取容灾控制信息,该容灾控制信息用于指示至少一个备份数据中心为该主数据中心的业务部署的容灾资源,以及该主数据中心的业务对应的数据在该至少一个备份数据中心中的备份关系;主数据中心根据容灾控制信息将主数据中心的业务的数据发送给至少一个备份数据中心,备份数据中心根据容灾控制信息为主数据中心部署容灾资源,并对接收到的数据进行备份。即本申请实施例所示的方案中,主数据中心和备份数据中心根据容灾控制信息自行完成资源和数据的备份,简化容灾部署过程中的人工操作步骤,提高了容灾部署的效率。

Description

容灾部署方法、装置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网络应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容灾部署方法、装置及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基于网络功能虚拟化(Network FunctionsVirtualization,NFV)以及云计算的网络业务处理系统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网络业务处理系统通常包含多个数据中心(Data Center,DC),每个数据中心负责处理各自的业务。为了提高各个数据中心各自处理的业务的可靠性,运营商通常还会对各个数据中心的业务进行容灾备份。
在相关技术中,在对网络业务处理系统中的主数据中心进行容灾备份时,网络业务处理系统的管理人员可以根据各个数据中心的运行情况,人工确定备份策略,即确定将主数据中心中的业务备份到哪些备份数据中心,以及每个备份数据中心各自需要部署的容灾资源的资源量,之后,管理人员在各个备份数据中心分别人工设置相应的备份资源,并控制主数据中心的业务的数据分别备份存储至各个备份数据中心。当主数据中心发生故障时,各个备份数据中心的备份资源将承接主数据中心的业务。
相关技术需要管理人员在各个备份数据中心人工部署容灾资源,容灾部署的人工操作较为繁琐,容灾部署的效率较低。
发明内容
为了提高容灾部署的效率,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容灾部署方法、装置及系统。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容灾部署方法,该方法用于包含有主数据中心以及至少一个备份数据中心的容灾部署系统中,该方法包括:
主数据中心获取容灾控制信息,所述容灾控制信息用于指示至少一个备份数据中心为所述主数据中心的业务部署的容灾资源,以及所述主数据中心的业务对应的数据在所述至少一个备份数据中心中的备份关系;所述容灾资源是用于对所述主数据中心的业务进行容灾备份的资源;所述主数据中心根据所述容灾控制信息将所述主数据中心的业务的数据发送给所述至少一个备份数据中心;所述备份数据中心获取所述容灾控制信息;所述备份数据中心根据所述容灾控制信息为所述主数据中心部署容灾资源;所述备份数据中心接收所述主数据中心发送的所述数据,并对接收到的所述数据进行备份。
通过上述方法,主数据中心和备份数据中心根据容灾控制信息自行完成资源和数据的备份,不需要管理人员在各个备份数据中心中人工配置容灾资源,简化容灾部署过程中的人工操作步骤,提高了容灾部署的效率。
可选的,主数据中心在获取容灾控制信息时,可以接收管理设备发送的容灾策略参数,根据所述容灾策略参数生成所述容灾控制信息,所述容灾策略参数用于指示将所述主数据中心的业务备份到所述至少一个备份数据中心。
可选的,主数据中心在获取容灾控制信息时,接收其它数据中心生成并发送的所述容灾控制信息。
在上述方法中,可以由任意一个数据中心生成容灾控制信息,并将生成的容灾控制信息同步给其它数据中心。其中,上述生成该容灾控制信息的数据中心可以称为容灾控制中心,该容灾控制中心可以是主数据中心,也可以是主数据中心之外的其它数据中心;包括主数据中心和至少一个备份数据中心在内的各个数据中心通过相互之间的选举确定该容灾控制中心后,在生成容灾控制信息时,该容灾控制中心接收管理设备发送的容灾策略参数,并根据该容灾策略参数生成该容灾控制信息,再将生成的容灾控制信息同步给其它的各个数据中心。
可选的,主数据中心在根据所述容灾策略参数生成所述容灾控制信息时,可以根据所述容灾策略参数生成容灾资源部署拓扑信息,所述容灾资源部署拓扑信息用于指示所述至少一个备份数据中心为所述主数据中心的业务部署的容灾资源;根据所述容灾策略参数生成数据备份策略信息,所述数据备份策略信息用于指示所述主数据中心的业务对应的数据在所述至少一个备份数据中心中的备份关系。
可选的,所述主数据中心根据所述容灾策略参数生成容灾资源部署拓扑信息时,可以获取所述主数据中心的业务的规格;根据所述主数据中心的业务的规格以及所述主数据中心的业务对应的数据在所述至少一个备份数据中心中的备份比例,确定所述至少一个备份数据中心为所述主数据中心的业务部署的容灾资源的资源量;生成包含所述至少一个备份数据中心为所述主数据中心的业务部署的容灾资源的资源量的所述容灾资源部署拓扑信息。
上述方法提供一种具体的容灾资源部署拓扑信息的方法。
可选的,所述备份数据中心根据所述容灾控制信息为所述主数据中心部署容灾资源时,根据为所述主数据中心的业务部署的容灾资源的资源量,申请所述备份数据中心中不足的容灾资源,或者,释放所述备份数据中心中多余的容灾资源。
可选的,所述主数据中心根据所述容灾策略参数生成数据备份策略信息时,可以获取所述主数据中心的业务的数据集的标识;根据所述主数据中心的业务在所述至少一个备份数据中心中的备份比例,以及所述主数据中心的业务的数据集的标识,生成所述主数据中心的业务在所述至少一个备份数据中心中进行备份的数据集的标识与所述至少一个备份数据中心中的容灾资源之间的对应关系;生成包含所述主数据中心的业务在所述备份数据中心中进行备份的数据集的标识与所述至少一个备份数据中心中的容灾资源之间的对应关系的所述数据备份策略信息。
上述方法提供一种具体的数据备份策略信息的方法。
可选的,所述主数据中心根据所述容灾控制信息将所述主数据中心的业务的数据发送给所述至少一个备份数据中心时,可以根据所述主数据中心的业务在所述备份数据中心中进行备份的数据集的标识与所述至少一个备份数据中心中的容灾资源之间的对应关系,将所述主数据中心的业务的数据发送给对应的备份数据中心;
所述备份数据中心对接收到的所述数据进行备份时,可以根据所述主数据中心的业务在所述备份数据中心中进行备份的数据集的标识与所述至少一个备份数据中心中的容灾资源之间的对应关系,将所述主数据中心发送的所述数据存储至对应的容灾资源中。
可选的,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所述主数据中心发生故障时,所述备份数据中心获取第一状态调整指示;所述备份数据中心根据所述第一状态调整指示,将所述备份数据中心部署的所述容灾资源的状态调整为运行状态,使得所述备份数据中心部署的所述容灾资源基于备份的数据处理所述主数据中心对应的业务。
上述方法提供一种在主数据中心发生故障时,由备份数据中心接管处理主数据中心的业务的方法。
可选的,所述方法还包括:当所述主数据中心恢复正常时,所述备份数据中心获取数据回迁指示,根据所述数据回迁指示,将所述备份数据中心存储的,所述主数据中心对应的业务的数据发送给所述主数据中心;所述主数据中心接收所述至少一个备份数据中心发送的数据;所述主数据中心获取第二状态调整指示,根据所述第二状态调整指示,将所述主数据中心的主资源的状态调整为运行状态,使得所述主资源基于所述至少一个备份数据中心发送的数据处理所述主数据中心对应的业务;所述主资源是用于处理所述主数据中心的业务的资源。
上述方法提供一种在主数据中心故障恢复时,将主数据中心的业务回迁的方法。
可选的,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备份数据中心获取配置参数;所述配置参数是协同配置中心获取到所述容灾控制信息以及所述配置参数后,根据所述容灾控制信息查询对所述主数据中心的业务进行备份的数据中心,并根据查询结果发送的参数,所述协同配置中心是所述备份数据中心之外的任一数据中心;或者,所述配置参数是管理设备发送给所述备份数据中心的参数;所述配置参数用于对所述主数据中心的业务所对应的资源进行配置;所述备份数据中心根据所述配置参数,对所述备份数据中心部署的所述容灾资源进行配置。
在上述方法中,对主数据中心的业务对应的主资源进行配置的配置参数,可以由根据容灾控制信息协同配置给备份数据中心为主数据中心部署的容灾资源上,使得主数据中心的业务的主资源的配置和备份数据中心为主数据中心部署的备份资源的配置保持一致。
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主数据中心,该主数据中心包括:处理器和通信接口,所述通信接口被配置为由所述处理器控制;该处理器用于实现上述第一方面及第一方面的可选方案所提供的容灾部署方法中,由主数据中心所执行的全部或部分步骤。
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备份数据中心,该备份数据中心包括:处理器和通信接口,该通信接口被配置为由该处理器控制;该设备中的处理器用于实现上述第一方面及第一方面的可选方案所提供的容灾部署方法中,由备份数据中心所执行的全部或部分步骤。
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容灾部署装置,该装置包括至少一个单元,该至少一个单元用于实现上述第一方面及第一方面的可选方案所提供的容灾部署方法中,由主数据中心所执行的全部或部分步骤;或者,该至少一个单元用于实现上述第一方面及第一方面的可选方案所提供的容灾部署方法中,由备份数据中心所执行的全部或部分步骤。
第五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可执行程序,该可执行程序可以是用于实现上述第一方面及第一方面的可选方案所提供的容灾部署方法中,由主数据中心所执行的全部或部分步骤的程序,或者,该可执行程序可以是用于实现上述第一方面及第一方面的可选方案所提供的容灾部署方法中,由备份数据中心所执行的全部或部分步骤的程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所涉及的NFV的系统架构图;
图2是本申请所涉及的容灾部署系统的架构图;
图3是本申请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容灾部署方法的流程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的一种容灾资源部署拓扑信息生成方法的流程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的数据备份策略信息生成方法的流程图;
图6a是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的一种容灾部署方法的流程图;
图6b是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的一种故障切换及业务倒回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的容灾策略参数、主资源部署拓扑信息以及容灾资源部署拓扑信息之间的对应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的容灾策略参数、主资源部署拓扑信息、容灾资源部署拓扑信息以及数据备份策略信息之间的对应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网络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容灾部署装置的结构方框图;
图11是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容灾部署装置的结构方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传统的电信系统通过各种专用的硬件设备组成,不同的应用采用不同的硬件设备。随着网络规模的增长,系统越来越复杂,带来了诸多的挑战,包括新增业务的开发上线、系统的运维、资源利用率等。为了应对这些挑战,业界提出了网络功能虚拟化(NFV)技术。
网络功能虚拟化技术可以简单地理解为将电信网络中使用的各个网元的功能从目前的专用硬件平台迁移至通用的商用货架产品(Commercial-off-the-shelf,COTS)服务器上。通过NFV技术将电信网络中使用的各个网元转变成为独立的应用,可以灵活部署在基于标准的服务器、存储以及交换机等其他设备构建的统一基础设施平台上,并通过虚拟化技术,对基础设施硬件设备资源池化及虚拟化,对上层应用提供虚拟资源,实现应用、硬件解耦,使得每一个应用能够快速增加虚拟资源以实现快速扩展系统容量的目的,或者能够快速减少虚拟资源以实现收缩系统容量的目的,大大提升网络的弹性。采用通用的COTS服务器组成共享的资源池,新开发的业务,不需要单独部署硬件设备,大大缩短新业务上线时间。
NFV技术的基础包含云计算技术和虚拟化技术。通用的COTS计算/存储/网络等硬件设备通过虚拟化技术可以分解为多种虚拟资源,以供上层各种应用使用。通过虚拟化技术,实现应用与硬件之间的解耦,使得虚拟资源供给速度大大增加;通过云计算技术,可以实现应用的弹性伸缩,实现虚拟资源与业务负荷相匹配,不仅提升了虚拟资源的利用效率,而且改善了系统的响应速率。
图1是NFV的系统架构图,所述NFV系统100可以在各种网络中使用,例如在一个数据中心网络、运营商网络或局域网来实现。所述NFV系统100包括一个NFV管理和编排系统(NFV Management and Orchestration,NFV MANO)101、NFV基础设施层(NFVInfrastructure,NFVI)130、多个虚拟网络功能(Virtual Network Function,VNF)108、多个网元管理(Element Management,EM)122、网络服务、VNF和基础设施描述(NetworkService,VNF and Infrastructure Description)126,以及业务支持管理系统(Operation-Support System/Business Support System,OSS/BSS)124。其中,NFV管理和编排系统101包括NFV编排器(NFV Orchestrator,NFVO)102,一个或多个VNFM(VNFManager,VNFM)104和虚拟化基础设施管理器(Virtualized Infrastructure Manager,VIM)106。NFVI 130包括计算硬件112、存储硬件114、网络硬件116、虚拟化层(Virtualization Layer)、虚拟计算110、虚拟存储118和虚拟网络120。网路服务、VNF和基础设施描述126和OSS/BSS 124在ETSI GS NFV 002V1.1.1标准中有进一步的讨论。
NFV管理和编排系统(NFV MANO)101用于执行对VNF 108和NFVI 130的监视和管理。NFVO 102可以实现在NFVI 130上的网络服务(如L2和L3 VPN服务),也可以执行来自一个或多个VNFM 104的资源相关请求,发送配置信息到VNFM 104,并收集VNF 108的状态信息。另外,NFVO 102可以与VIM 106通信,以实现资源的分配和/或预留以及交换虚拟化硬件资源的配置和状态信息。所述VNFM 104可以管理一个或多个VNF 108。VNFM 104可以执行各种管理功能,如实例化、更新、查询、缩放和/或终止VNF 108等。VIM 106可以执行资源管理的功能,例如管理基础设施资源的分配(例如增加资源到虚拟容器)和操作功能(如收集NFVI故障信息)。所述VNFM 104和VIM 106可以相互通信进行资源分配和交换虚拟化硬件资源的配置和状态信息。
所述NFVI 130包括硬件资源、软件资源或两者的组合来完成虚拟化环境的部署。换句话说,硬件资源和虚拟化层用于提供虚拟化的资源,例如作为虚拟机和其它形式的虚拟容器,用于VNF 108。硬件资源包括计算硬件112、存储硬件114和网络硬件116。计算硬件112可以是市场上现成的硬件和/或用户定制的硬件,用来提供处理和计算资源。存储硬件114可以是网络内提供的存储容量或驻留在存储硬件114本身的存储容量(位于服务器内的本地存储器)。在一个实现方案中,计算硬件112和存储硬件114的资源可以被集中在一起。网络硬件116可以是交换机、路由器和/或配置成具有交换功能的任何其他网络设备。网络硬件116可以横跨多个域,并且可以包括多个由一个或一个以上传输网络互连的网络。
NFVI 130里面的虚拟化层可以从物理层抽象硬件资源和解耦VNF 108,以便向VNF108提供虚拟化资源。虚拟资源层包括虚拟计算110,虚拟存储器118和虚拟网络120。虚拟计算110和虚拟存储118可以以虚拟机、和/或其他虚拟容器的形式提供给VNF 108。例如,一个VNF 108可以部署在一个虚拟机(Virtual Machine)上,或者,一个VNF108的不同的功能部件可以部署在多个不同的虚拟机上。可选的,一个物理主机上可以运行多个虚拟主机。在另一种可能的场景中,一个或多个VNF108可以部署在一个物理主机上。
虚拟化层抽象网络硬件116从而形成虚拟网络120,虚拟网络120可以包括虚拟交换机(Virtual Switch),所述虚拟交换机用来提供虚拟机和其他虚拟机之间的连接。此外,网络硬件116中的传输网络,可以采用集中式控制平面和一个单独的转发平面(如软件定义网络,SDN)虚拟化。
如图1所示,VNFM 104可以与VNF 108和EM 122交互来对VNF的生命周期进行管理以及交换配置和状态信息。VNF 108可以被配置为通过一个物理网络设备执行的至少一个网络功能的虚拟化。例如,在一个实现方案中,所述VNF 108可以经过配置以提供IMS网络中的不同网元具备的功能,如P-SCSCF,S-CSCF或HSS的网络功能等。EM 122经过配置以对一个或一个以上的VNF108进行管理。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所涉及的容灾部署系统的架构图。该容灾部署系统包括至少两个数据中心210。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每个数据中心210可以是一台应用服务器,各个数据中心210可以分别部署在不同的地理位置。每个数据中心210负责处理各自的业务,比如,每个数据中心210可以负责处理该数据中心210所在的地域内的业务,或者,每个数据中心210可以负责处理一种类型或者多种类型的业务等等。
上述至少两个数据中心210之间通过有线或者无线网络相连接,比如,上述至少两个数据中心210各自接入互联网,并通过互联网实现相互之间的网络连接。
可选的,上述容灾部署系统还可以包含管理设备220。
其中,上述管理设备220可以包括上述EM以及NFV MANO等。
上述管理设备220与至少两个数据中心210之间通过有线或者无线网络相连接。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上述至少两个数据中心210之间可以互相进行业务备份,且对于每一个数据中心,都可以将该数据中心的业务备份到其它至少一个数据中心。其中,被备份的数据中心可以称为主数据中心,为主数据中心进行备份的至少一个数据中心可以称为备份数据中心,即每个数据中心都可以有一组主数据中心与至少一个备份数据中心之间的对应关系。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该至少两个数据中心210是基于NFV技术的数据中心,具体的,该至少两个数据中心210可以实现为上述图1所示的NFV系统中的NFVI,在每个数据中心中,对业务的处理和备份功能以VNF的形式运行。
请参考图3,其示出了本申请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容灾部署方法的流程图。该方法可以用于图1所示的网络业务处理系统中。以一组主数据中心与至少一个备份数据中心为例,如图3所示,该容灾部署方法可以包括:
步骤301,主数据中心获取容灾控制信息。
其中,该容灾控制信息用于指示至少一个备份数据中心为该主数据中心的业务部署的容灾资源,以及该主数据中心的业务对应的数据在该至少一个备份数据中心中的备份关系;该容灾资源是用于对该主数据中心的业务进行容灾备份的资源。
主数据中心可以接收管理设备发送的容灾策略参数,根据该容灾策略参数生成该容灾控制信息,其中,该容灾策略参数用于指示将该主数据中心的业务备份到该至少一个备份数据中心。或者,主数据中心也可以接收其它数据中心生成并发送的上述容灾控制信息。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容灾策略参数可以由管理人员通过管理设备下发给至少两个数据中心中的一个(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该数据中心可以被称为容灾控制中心),并由容灾控制中心根据容灾策略参数生成上述容灾控制信息。当容灾控制中心是上述主数据中心时,主数据中心根据该容灾策略参数生成该容灾控制信息,并将生成的容灾控制信息发送给至少一个备份数据中心。当容灾控制中心不是上述主数据中心时,容灾控制中心生成容灾控制信息后,将该容灾控制信息发送给主数据中心,主数据中心接收该容灾控制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容灾控制中心可以是网络业务处理系统的至少两个数据中心通过预定的选举算法来选举确定的数据中心。比如,网络业务处理系统中的各个数据中心上线时,相互之间进行拓扑发现,并根据拓扑发现的结果选举确定容灾控制中心,后续用户需要进行容灾部署时,或者,需要调整已有的容灾部署时,可以通过管理设备向容灾控制中心下发容灾策略参数。若容灾控制中心发生故障,则其余的各个数据中心通过该选举算法重新确定新的数据中心作为容灾控制中心。
本申请实施例以容灾控制中心为主数据中心为例,主数据中心在生成容灾控制信息时,可以根据容灾策略参数生成容灾资源部署拓扑信息,并根据该容灾策略参数生成数据备份策略信息,其中,该容灾资源部署拓扑信息用于指示该至少一个备份数据中心为该主数据中心的业务部署的容灾资源,该数据备份策略信息用于指示该主数据中心的业务对应的数据在该至少一个备份数据中心中的备份关系。
具体的,主数据中心根据该容灾策略参数生成容灾资源部署拓扑信息时,可以获取该主数据中心的业务的规格,根据该主数据中心的业务的规格以及该主数据中心的业务对应的数据在该至少一个备份数据中心中的备份比例,确定该至少一个备份数据中心为该主数据中心的业务部署的容灾资源的资源量,并生成包含该至少一个备份数据中心为该主数据中心的业务部署的容灾资源的资源量的该容灾资源部署拓扑信息。
其中,上述主数据中心的业务对应的数据在该至少一个备份数据中心中的备份比例可以显性存在,比如,上述容灾策略参数中可以直接包含该备份比例。
或者,上述备份比例也可以隐性存在。比如,当主数据中心是容灾控制中心时,主数据中心可以预先根据上述至少一个备份数据中心的数量来确定该备份比例;具体的,主数据中心可以预先配置将主数据中心的业务平均备份到至少一个备份数据中心,则如果备份数据中心的数量为2,则主数据中心的业务对应的数据在该至少一个备份数据中心中的备份比例均为50%;如果备份数据中心的数量为4,则主数据中心的业务对应的数据在该至少一个备份数据中心中的备份比例均为25%,以此类推。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数据中心的业务的规格可以是服务的用户数量。上述容灾资源可以是VNF模块,每个VNF模块可以称为一个单位资源,容灾资源的资源量即为单位资源的数量。并且,每个数据中心中的单位资源的种类可以只有一种,该单位资源实现业务处理过程中的全部功能,或者,该单位资源的种类也可以有多种,且每种单位资源实现业务处理过程中的不同功能。
步骤302,主数据中心根据该容灾控制信息将该主数据中心的业务的数据发送给该至少一个备份数据中心,备份数据中心接收该主数据中心发送的该数据。
其中,该主数据中心可以根据该主数据中心的业务在该备份数据中心中进行备份的数据集的标识与该至少一个备份数据中心中的容灾资源之间的对应关系,将该主数据中心的业务的数据发送给对应的备份数据中心。
对于每一个备份数据中心,主数据中心可以根据该主数据中心的业务在该备份数据中心中进行备份的数据集的标识与该备份数据中心为该主数据中心的业务部署的容灾资源的标识之间的对应关系,将主数据中心的业务在该备份数据中心中进行备份的数据集发送给该备份数据中心。
比如,假设主数据中心为DC#1,至少一个备份数据中心为DC#2和DC#3,以DC#1确定在DC#2上进行备份的数据集的标识为业务Token1~业务Token500,在DC#3上进行备份的数据集的标识为业务Token501~业务Token1000为例,DC#1根据上述容灾控制信息中的数据备份策略信息,将业务Token1~业务Token500对应的数据发送给DC#2,并将业务Token501~业务Token1000对应的数据发送给DC#3。
步骤303,备份数据中心获取该容灾控制信息。
其中,备份数据中心获取容灾控制信息的方式与主数据中心获取容灾控制信息的方法类似,比如,当上述容灾控制中心是某一个备份数据中心时,该备份数据中心根据该容灾策略参数生成该容灾控制信息,并将生成的容灾控制信息发送给主数据中心以及其它备份数据中心。当上述容灾控制中心不是该备份数据中心时,容灾控制中心生成容灾控制信息后,将该容灾控制信息发送给该备份数据中心。
步骤304,备份数据中心根据该容灾控制信息为该主数据中心部署容灾资源。
其中,备份数据中心可以根据该备份数据中心为该主数据中心的业务部署的容灾资源的资源量,申请该备份数据中心中不足的容灾资源,或者,释放该备份数据中心中多余的容灾资源。
比如,以备份数据中心(DC#2)对主数据中心(DC#1)的业务进行备份所需的A类单位资源的个数为2,B类单位资源的个数为1为例,若DC#2中原来没有对其它数据中心的业务进行备份的单位资源,则DC#2可以向管理设备申请部署2个A类单位资源和1个B类单位资源作为DC#1的容灾资源。若DC#2中原来已有1个A类单位资源和2个B类单位资源是对其它数据中心的业务进行备份的单位资源,则DC#2可以向管理设备再申请部署1个A类单位资源,并释放一个B类单位资源。
可选的,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备份数据中心除了为上述主数据中心进行业务备份之外,同时还可能为其它的数据中心进行业务备份,在这种情况下,该备份数据中心在为主数据中心以及其它数据中心部署容灾资源时,可以分别为主数据中心以及其他数据中心部署独立的容灾资源。
由于数据中心发生故障的概率较低,而当主数据中心正常工作时,在备份数据中心中为该主数据中心做备份的某些类型的容灾资源是空闲的,为了降低容灾资源的资源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当备份数据中心同时为主数据中心以及其它数据中心部署容灾资源时,备份数据中心可以为主数据中心以及其它数据中心部署公共的容灾资源,此时,该备份数据中心为主数据中心以及其它数据中心部署的此类容灾资源的资源量,需不小于主数据中心以及其它数据中心各自对此类容灾资源的需求量的最大值。
另外,对于另外一些类型的容灾资源,当备份数据中心同时为主数据中心以及其它数据中心部署容灾资源时,可能只会对该主数据中心以及其它数据中心中的一个数据中心部署此类容灾资源。
比如,假设单位资源有三种,分别为负载均衡(Load Balance,LB)模块、业务处理(Service Processing,SP)模块以及数据库(Database,DB)模块,其中,LB模块用于将接收到的业务请求分发给SP模块,SP模块用于处理LB模块分发过来的业务请求,DB模块用于存储业务对应的数据。其中,当主数据中心的业务在至少一个备份数据中心中进行备份时,只需要其中一个备份数据中心为该主数据中心部署LB模块;当主数据中心工作正常时,至少一个备份数据中心中为该主数据中心部署的SP模块处于空闲状态,因此,某个备份数据中心同时为主数据中心以及其它数据中心部署用于容灾备份的SP模块时,其部署的用于容灾备份的SP模块的数量可以是主数据中心以及其它数据中心各自所需的SP模块的数量的最大值;由于主数据中心工作正常时,在备份数据中心中为该主数据中心部署的用于容灾备份的DB模块要需要存储主数据中心的业务的数据,因此,当某个备份数据中心同时为主数据中心以及其它数据中心部署用于容灾备份的SP模块时,该备份数据中心需要分别为该主数据中心以及其它数据中心部署用于容灾备份的DB模块。
步骤305,备份数据中心对接收到的该数据进行备份。
其中,该备份数据中心根据该主数据中心的业务在该备份数据中心中进行备份的数据集的标识与该至少一个备份数据中心中的容灾资源之间的对应关系,将该主数据中心发送的该数据存储至对应的容灾资源中。比如,当容灾控制信息中包含主数据中心的业务在该备份数据中心中进行备份的数据集的标识与该至少一个备份数据中心中的容灾资源之间的对应关系时,接收到数据的备份数据中心可以根据该对应关系,将数据备份到对应的容灾资源中。
步骤306,当该主数据中心发生故障时,该备份数据中心获取第一状态调整指示。
其中,该第一状态调整指示可以由除了该主数据中心以及该备份数据中心之外的其它任一数据中心生成并发送给该备份数据中心。或者,该第一状态调整指示也可以由该备份数据中心生成。
其中,上述第一状态调整指示可以由容灾控制中心来生成,由上述步骤301下对容灾控制中心的描述可知,该容灾控制中心可以是至少一个备份数据中心中的一个,也可以是该至少一个备份数据中心之外的其它数据中心(主数据中心除外)。
比如,容灾控制中心可以获取该容灾控制中心与主数据中心之间的通信状态,同时接收除了该主数据中心以及该容灾控制中心之外的其它数据中心收集并上报的,该其它数据中心与主数据中心之间的通信状态,该通信状态可以包括通信正常状态以及通信异常状态,该容灾控制中心根据获取以及接收到的通信状态确定该主数据中心是否发生故障,比如,当该容灾控制中心获取以及接收到的通信状态大多数为通信异常状态时,可以确定该主数据中心发生故障,此时,该容灾控制中心生成第一状态调整指示,并将该第一状态调整指示发送给各个备份数据中心。
步骤307,备份数据中心根据该第一状态调整指示,将该备份数据中心部署的该容灾资源的状态调整为运行状态,使得该备份数据中心部署的该容灾资源基于备份的数据处理该主数据中心对应的业务。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备份数据中心为主数据中心部署的容灾资源的初始状态为非运行状态。当备份数据中心获取到第一状态调整指示时,可以将上述容灾资源的状态调整为运行状态,此时,容灾资源即可以接管并处理主数据中心的业务。
步骤308,当该主数据中心恢复正常时,该备份数据中心获取数据回迁指示。
其中,该数据回迁指示同样可以由除了该主数据中心以及该备份数据中心之外的其它任一数据中心生成并发送给该备份数据中心。或者,该数据回迁指示也可以由该备份数据中心生成。
同样的,数据回迁指示可以由容灾控制中心来生成,比如,容灾控制中心获取该容灾控制中心与主数据中心之间的通信状态,以及该容灾控制中心之外的其它数据中心收集并上报的,该其它数据中心与主数据中心之间的通信状态,并根据获取以及接收到的通信状态确定该主数据中心故障恢复(比如,当该容灾控制中心获取以及接收到的通信状态大多数为通信正常状态时,可以确定该主数据中心故障恢复)时,该容灾控制中心生成数据回迁指示,并将该数据回迁指示发送给各个备份数据中心。
步骤309,备份数据中心根据该数据回迁指示,将该备份数据中心存储的,该主数据中心对应的业务的数据发送给该主数据中心;该主数据中心接收该至少一个备份数据中心发送的数据。
备份数据中心接收到或者生成数据回迁指示后,开始将该备份数据中心的容灾资源中存储的,主数据中心的业务的数据发送给主数据中心,主数据中心接收到该至少一个备份数据中心发送的数据后,将接收到的数据存储到主数据中心中的主资源中。其中,该主资源不同于备份资源,而是用于处理主数据中心自己的业务的资源。
步骤310,主数据中心获取第二状态调整指示,根据该第二状态调整指示,将该主数据中心的主资源的状态调整为运行状态,使得该主资源基于该至少一个备份数据中心发送的数据处理该主数据中心对应的业务。
其中,主数据中心故障恢复后,该主数据中心的主资源默认处于非运行状态,当主数据中心接收到第二状态调整指示时,才将主资源的状态调整为运行状态,并开始处理主数据中心的业务。
其中,该第二状态调整指示也可以由上述容灾控制中心生成并发送给该主数据中心。
比如,当容灾控制中心之外的备份数据中心将对应主数据中心的业务的数据发送完成后,可以向容灾控制中心上报数据发送完成指示,容灾控制中心确定各个备份数据中心都将各自对应的主数据中心的业务的数据发送完成后,即可以生成该第二状态调整指示,并将第二状态调整指示发送给主数据中心。
可选的,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备份数据中心还可以获取第三状态调整指示,并根据该第三状态调整指示将备份数据中心中的备份资源的状态调整为非运行状态,停止处理该主数据中心的业务。其中,备份数据中心获取第三状态调整指示的方式与获取上述第一状态调整指示以及数据回迁指示的方式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可选的,容灾控制中心在生成第二状态调整指示时,可以同时生成该第三状态调整指示,并将第三状态调整指示发送给各个备份数据中心。
在实际应用中,不同的数据中心的硬件可能存在区别,且不同的数据中心中,同类型的单位资源所支持的业务的规格也可能不同,因此,在上述步骤301中,容灾控制中心在生成容灾控制信息时,也需要考虑不同的数据中心的单位资源所支持的业务规格之间的差异。
请参考图4,其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的一种容灾资源部署拓扑信息生成方法的流程图。当容灾控制中心为主数据中心时,图4中的步骤301a至步骤301e所示的方案可以是上述步骤301涉及的容灾控制中心获取容灾控制信息中的容灾资源部署拓扑信息的一种实现方式,该实现方式如下:
步骤301a,主数据中心获取该主数据中心的业务的规格、该至少一个备份数据中心各自的业务的规格以及该至少一个备份数据中心各自的业务所占用的单位资源的数量。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至少一个备份数据中心各自的业务的规格以及该至少一个备份数据中心各自的业务所占用的单位资源的数量,可以由各个备份数据中心各自收集并上报给主数据中心。
步骤301b,主数据中心根据该主数据中心的业务的规格,以及该主数据中心的业务在该至少一个备份数据中心中的备份比例,确定该主数据中心的业务在该至少一个备份数据中心中进行备份的规格。
比如,假设主数据中心为DC#1,至少一个备份数据中心为DC#2和DC#3,且DC#1的业务在DC#2和DC#3上的备份比例各为50%,DC#1的业务的规格为100K(即DC#1最多为100K用户提供服务),则DC#1可以确定在DC#2和DC#3上分别进行备份的规格均为50K。
步骤301c,主数据中心根据该至少一个备份数据中心各自的业务的规格以及该至少一个备份数据中心各自的业务所占用的单位资源的数量,确定该至少一个备份数据中心各自的单位资源所支持的规格。
可选的,若上述容灾资源包括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的单位资源,则主数据中心对于备份数据中心中每一种单位资源,分别计算该种单位资源所支持的业务的规格。
比如,假设容灾资源包含两种单位资源,分别为A类单位资源和B类单位资源,以主数据中心(DC#1)计算其中一个备份数据中心(DC#2)的单位资源所支持的规格为例,在DC#2中,DC#2的业务的规格为150K,且DC#2的业务所占用的A类单位资源的个数为6,B类单位资源的个数为3,则DC#1可以确定该DC#2中每个A类单位资源支持的规格为25K,每个B类单位资源支持的规格为50K。
步骤301d,主数据中心根据该主数据中心的业务在该至少一个备份数据中心中进行备份的规格,以及该至少一个备份数据中心各自的单位资源所支持的规格,确定该至少一个备份数据中心各自对该主数据中心的业务进行备份所需的单位资源的数量。
比如,以上述容灾资源包含A类单位资源和B类单位资源为例,主数据中心(DC#1)确定备份数据中心(DC#2)的单位资源所支持的规格时,根据DC#1在DC#2上进行备份的规格(50K)以及DC#2中每个A类单位资源和B类单位资源支持的规格,可以确定DC#2对DC#1的业务进行备份所需的A类单位资源的个数为2,B类单位资源的个数为1。
步骤301e,主数据中心生成包含该至少一个备份数据中心各自对该主数据中心的业务进行备份所需的单位资源的数量的该容灾资源部署拓扑信息。
可选的,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生成的容灾资源部署拓扑信息中除了包含至少一个备份数据中心为该主数据中心的业务部署的容灾资源的资源量(比如上述至少一个备份数据中心各自对该主数据中心的业务进行备份所需的单位资源的数量)之外,还可以包含至少一个备份数据中心为该主数据中心的业务部署的容灾资源的标识(比如上述至少一个备份数据中心各自对该主数据中心的业务进行备份所需的单位资源的标识)。
主数据中心根据容灾策略参数生成数据备份策略信息时,可以获取该主数据中心的业务的数据集的标识,根据该主数据中心的业务在该至少一个备份数据中心中的备份比例,以及该主数据中心的业务的数据集的标识,生成该主数据中心的业务在该至少一个备份数据中心中进行备份的数据集的标识与该至少一个备份数据中心中的容灾资源之间的对应关系,并生成包含该主数据中心的业务在该备份数据中心中进行备份的数据集的标识与该至少一个备份数据中心中的容灾资源之间的对应关系的该数据备份策略信息。
其中,当上述容灾资源部署拓扑信息中包含至少一个备份数据中心为该主数据中心的业务部署的容灾资源的标识时,主数据中心可以根据上述容灾策略参数以及容灾资源部署拓扑信息生成数据备份策略信息。请参考图5,其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的数据备份策略信息生成方法的流程图,当容灾控制中心为主数据中心时,图5中的步骤301f至301i所示的方案可以是上述步骤301涉及的容灾控制中心获取数据备份策略信息的一种实现方式,该实现方式如下:
步骤301f,主数据中心获取该主数据中心的业务的数据集的标识。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每个数据集可以是主数据中心处理的业务中,固定数量个用户的业务所对应的数据。每个数据集的标识可以是一个业务标记(Token)。比如,假设主数据中心的业务规格为100K,每100个用户的数据组成一个数据集,且各个数据集的业务Token从1开始编号,则该主数据中心的业务的数据集的标识为业务Token1~业务Token1000。
步骤301g,主数据中心根据该主数据中心的业务在该至少一个备份数据中心中的备份比例,以及该主数据中心的业务的数据集的标识,确定该主数据中心的业务在该至少一个备份数据中心中进行备份的数据集的标识。
比如,以主数据中心为DC#1,至少一个备份数据中心为DC#2和DC#3,且DC#1的业务在DC#2和DC#3上的备份比例各为50%为例,则DC#1可以确定在DC#2上进行备份的数据集的标识为业务Token1~业务Token500,在DC#3上进行备份的数据集的标识为业务Token501~业务Token1000。
步骤301h,主数据中心根据该主数据中心的业务在该至少一个备份数据中心中进行备份的数据集的标识,以及该容灾资源部署拓扑信息,生成该主数据中心的业务在该至少一个备份数据中心中进行备份的数据集的标识与该至少一个备份数据中心中的容灾资源之间的对应关系。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对于每一个备份数据中心,主数据中心可以生成该主数据中心的业务在该备份数据中心中进行备份的数据集的标识与该备份数据中心为该主数据中心的业务部署的容灾资源的标识之间的对应关系。
步骤301i,主数据中心生成包含该主数据中心的业务在该备份数据中心中进行备份的数据集的标识与该至少一个备份数据中心中的容灾资源之间的对应关系的该数据备份策略信息。
可选的,本申请实施例中,该备份数据中心还可以获取配置参数,并根据该配置参数,对该备份数据中心部署的该容灾资源进行配置。
其中,配置参数用于对该主数据中心的业务所对应的资源进行配置,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为了保证相同业务的资源的配置保持一致,在对主数据中心进行容灾配置之后,当需要对主数据中心的业务对应的资源进行配置时,除了需要对主数据中心中原有的主资源进行配置之外,还需要对至少一个备份数据中心为该主数据中心部署了容灾资源进行协同配置。
该配置参数可以是由配置协同中心发送给该备份数据中心的参数。其中,该配置协同中心可以是该备份数据中心之外的任一数据中心;比如,配置协同中心可以获取上述容灾控制信息(获取方式与上述主数据中心或者备份数据中心获取容灾控制信息的方式类似),后续管理设备需要对主数据中心中的主资源进行配置时,可以将对应的配置参数发送给配置协同中心,配置协同中心根据该容灾控制信息查询对该主数据中心的业务进行备份的数据中心,并根据查询结果将该配置参数发送给查询到的备份数据中心。
或者,在另一种可能的场景中,若该配置协同中心是其中一个备份数据中心,则该备份数据中心直接接收管理设备发送的该配置参数。
可选的,上述配置协同中心也可以与上述容灾控制中心一样,通过各个数据中心之间选举来确定,并且,若配置协同中心发生故障,则其它数据中心可以重新选举确定新的配置协同中心。
可选的,上述配置协同中心除了在主数据中心和备份数据中心之间进行配置参数的协同之外,还可以在各个数据中心之间进行容灾策略参数的协同,具体的,用户需要下发容灾策略参数时,可以通过EM将容灾策略参数下发给配置协同中心,配置协同中心将该容灾策略参数同步给包括容灾控制中心在内的其它各个数据中心,容灾控制中心接收到配置协同中心同步过来的容灾策略参数之后,即可以根据容灾策略参数生成上述容灾控制信息。
此外,上述容灾控制中心和配置协同中心可以是同一个数据中心,也可以是不同的数据中心。
可选的,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容灾控制中心和协同配置中心也可以是在上述至少两个数据中心之外的网络设备。
综上所述,本申请实施例所示的容灾配置方法,主数据中心和备份数据中心获取容灾控制信息,该容灾控制信息用于指示至少一个备份数据中心为该主数据中心的业务部署的容灾资源,以及该主数据中心的业务对应的数据在该至少一个备份数据中心中的备份关系;该容灾资源是用于对该主数据中心的业务进行容灾备份的资源,该主数据中心根据该容灾控制信息将该主数据中心的业务的数据发送给该至少一个备份数据中心,该备份数据中心根据该容灾控制信息为该主数据中心部署容灾资源,接收该主数据中心发送的该数据,并对接收到的该数据进行备份。即本申请实施例所示的方案中,主数据中心和备份数据中心根据容灾控制信息自行完成资源和数据的备份,不需要管理人员在各个备份数据中心中人工配置容灾资源,简化容灾部署过程中的人工操作步骤,提高了容灾部署的效率。
本申请上述实施例以一组主数据中心与至少一个备份数据中心之间的备份关系为例进行说明,在实际应用中,网络业务处理系统中包含的多个数据中心之间,每个数据中心都可以作为主数据中心,并将其中的业务备份到其它数据中心。
上述容灾控制中心执行有关容灾控制的步骤(包括容灾控制中心的选举,容灾控制信息的生成,主数据中心故障检测,第一状态调整指示以及第二状态调整指示、第三状态调整指示、数据回迁指示的生成等),以及上述配置协同中心执行的有关配置协同的步骤(包括配置协同中心的选举以及配置参数的协同发送等),都可以由数据中心中的VNF模块来实现。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在数据中心中引入容灾聚合管理实体,该容灾聚合管理实体可以由两个VNF模块组成,分别为全局业务控制(Global Service Controller,GSC)模块和操作维护协调(Operation and Maintenance Ordination,OMO)模块,其中,GSC负责执行有关容灾控制的步骤,OMO负责执行有关配置协同的步骤。请参考图6a,其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的一种容灾部署方法的流程图。以网络业务处理系统中的三个数据中心(DC#1、DC#2以及DC#3)之间互相备份为例,如图6a所示,该容灾部署方法可以包括:
步骤601,DC#1、DC#2和DC#3之间进行拓扑发现,并选举确定DC#2中的GSC为主GSC,选举确定DC#1中的OMO为主OMO。
其中,主GSC所在的数据中心(DC#2)即为上述容灾控制中心,主OMO所在的数据中心(DC#1)即为上述配置协同中心。
具体的,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各个数据中心的GSC发起数据中心间的拓扑发现,最终构建数据中心间的全局拓扑关系表,该全局拓扑关系表中可以包括各个数据中心的ID以及IP地址等信息。
各个数据中心中的GSC基于构建的全局拓扑关系选举确认主GSC,相应的,主GSC之外的其它数据中心中的GSC可以称为从GSC。此外,各个数据中心中的OMO基于构建的全局拓扑关系选举确认主OMO,相应的,主OMO之外的其它数据中心中的OMO可以称为从OMO。
其中,各个数据中心的GSC各自收集对应数据中心的功能服务信息,该功能服务信息可以包括对应的数据中心的业务的主资源的资源量、业务规格、主资源的运行状态以及主资源对应的业务接口或者业务数据的标识等信息。各个从GSC将各自收集到功能服务信息上报给主GSC,由主GSC进行汇总,生成主资源部署拓扑信息。
可选的,各个数据中心中的OMO可以独立规划相应的OM地址,EM中配置有各个数据中心的OM地址列表(包含各个数据中心的OMO地址)。EM基于OM地址列表与各个数据中心的OMO之间建立OMO连接,其中,EM与主OMO之间的连接称为OMO主连接,EM与从OMO之间的连接为OMO从连接。
其中,主OMO对应的数据中心故障时,各个从OMO重新选举新的主OMO。EM检测到建立OMO主连接的数据中心故障时,则重新基于配置的OMO地址列表进行逐个尝试建链。
EM通过建立的OMO主连接对各个数据中心进行配置/运维管理。具体的,EM可以将配置/运维命令通过OMO主连接下发给主OMO,再由主OMO将配置/运维命令同步给各个从OMO。从OMO将同步获取的配置/运维命令下发给本地的业务功能模块,比如各个主资源、容灾资源或者其它VNF模块。各个从OMO将配置/运维命令的执行结果返回给主OMO,由主OMO判断各个数据中心的配置/运维命令均执行成功后,向EM返回命令执行成功的响应;若有部分数据中心的配置/运维命令执行失败,则主OMO可以指示执行成功的数据中心回退该配置/运维命令,并向EM返回命令执行失败的响应,从而保证各个数据中心配置/运维数据的一致性。
另外,各个OMO还可以采集本地的业务功能模块的运维信息,从OMO将收集到的云维信息上报给主OMO,主OMO将运维信息的汇总合并后通过OMO主连接上报给EM。或者,各个OMO也可以将采集到的业务功能模块的运维信息直接通过各自与EM之间的连接(即上述主OMO连接和从OMO连接)上报给EM,由EM进行汇总合并后,通过网管界面进行呈现。
步骤602,EM向DC#2中的主GSC下发容灾策略参数,主GSC接收该容灾策略参数。
当用户首次配置DC#1、DC#2和DC#3之间的容灾关系时,或者,当用户需要对DC#1、DC#2和DC#3之间的容灾关系进行调整时,可以通过EM向DC#2中的主GSC下发容灾策略参数,其中,该容灾策略参数可以包括冗余方式、各组容灾关系中的主DC和从DC的标识、各组容灾关系中的主DC在各个从DC中的备份比例以及各组容灾关系中的作为主DC的业务接口备份点的从DC;其中,业务接口备份点是指对外提供主DC的业务的备份业务接口的从DC。
具体的,EM向主GSC下发容灾策略参数时,可以将容灾策略参数通过主OMO连接下发给DC#1中的主OMO,由主OMO将该容灾策略参数同步给DC#2和DC#3中的从OMO,DC#2和DC#3中的从OMO将接收到的容灾策略参数下发给各自所在的数据中心的GSC,DC#2中的主GSC接收到DC#2中的从OMO下发的容灾策略参数。
或者,主OMO接收到EM下发的容灾策略参数后,也可以只将该容灾策略参数发送给DC#2中的从OMO,由DC#2中的从OMO将该容灾策略参数下发给主GSC。
步骤603,主GSC根据该容灾策略参数生成容灾控制信息(包括容灾资源部署拓扑信息和数据备份策略信息)。
其中,主GSC可以先根据容灾策略参数和上述主资源部署拓扑信息生成容灾资源部署拓扑信息,再根据容灾策略参数以及容灾资源部署拓扑信息生成数据备份策略信息。
比如,请参考图7和图8,其中,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的容灾策略参数、主资源部署拓扑信息以及容灾资源部署拓扑信息之间的对应示意图,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的容灾策略参数、主资源部署拓扑信息、容灾资源部署拓扑信息以及数据备份策略信息之间的对应示意图。
如图7或图8所示,容灾策略参数指示的容灾方式为N-way容灾(也称为多方容灾),对应的容灾关系有三组,分别为主DC为DC#1时,从DC为DC#2和DC#3,DC#1在DC#2和DC#3上的备份比例分别为50%,DC#1的业务接口备份点为DC#2;主DC为DC#2时,从DC为DC#1和DC#3,DC#2在DC#1和DC#3上的备份比例分别为30%和70%,DC#2的业务接口备份点为DC#3;主DC为DC#3时,从DC为DC#1和DC#2,DC#3在DC#1和DC#2上的备份比例分别为50%,DC#3的业务接口备份点为DC#1。
在图7或图8中,各个数据中心中的单位资源分为三种类型,分别为LB、SP和DB,在图7或图8所示的主资源部署拓扑信息中,第一列为各个数据中心的标识,第二列为各个数据中心中作为主资源的单位资源的类型,第三列和第四列为各数据中心中作为主资源的单位资源的标识,第五列为各个数据中心中作为主资源的各种单位资源的数量,第六列为各个数据中心中作为主资源的各种单位资源支持的业务的规格,第七列为各个数据中心中作为主资源的各种单位资源的配置状态和运行状态。其中,各个数据中心的单位资源通过资源标识编号(即图中的N#数字)和资源单元编号(即图中的RU#数字)来区分,如图7或图8所示,DC#1中的LB的资源标识编号为N#100,资源单元编号为RU#01,相应的,DC#1中的SP的资源标识编号为N#200,资源单元编号为RU#01,以此类推。另外,配置状态是指对应的资源是主资源还是备份资源,该主资源部署拓扑信息中的各种单位资源都是主资源,相应的配置状态也为“主”;运行状态指示对应的资源是否正在运行,主资源部署拓扑信息中的各种单位资源当前都处于运行状态,相应的运行状态都为“主”。
在图7或图8所示的容灾资源部署拓扑信息中,第一列为为各个数据中心的标识,第二列为各个数据中心中作为备份资源的单位资源的类型,第三列和第四列为各数据中心中作为备份资源的单位资源的标识,第五列为各个数据中心中作为备份资源的各种单位资源的数量,第六列为各个数据中心中作为备份资源的各种单位资源所备份的业务的规格,第七列为各个数据中心中作为备份资源的各种单位资源的配置状态和运行状态,第八列为各个数据中心中作为备份资源的各种单位资源对应的容灾对端的标识(标识对应的备份资源为哪一个数据中心提供备份),第九列和第十列为各个数据中心中作为备份资源的各种单位资源对应的容灾对端中的主资源的标识。其中,需要注意的是,在图7或图8所示的容灾资源部署拓扑信息中,作为备份资源的LB的数量是根据其进行业务接口备份的对端的业务规格确定的,比如,在图7或图8中,DC#1进行业务接口备份的对端是DC#3(即DC#3的业务接口备份点是DC#1),DC#3的业务的规格是200K用户,而DC#1中每个LB支持50K用户,因此,DC#1中作为备份资源的LB的数量为200K/50K=4。作为备份资源的SP的数量是对其它两个数据中心进行备份所需的SP的数量的最大值,比如,以DC#1中作为备份资源的SP为例,DC#1对DC#2进行备份的规格为150K用户*70%=105K用户,所需的SP的数量为3,DC#1对DC#2进行备份的规格为200K用户*50%=100K用户,所需的SP的数量为2,则DC#1中作为备份资源的SP的数量为3。作为备份资源的LB根据对其它两个数据中心进行备份的规格分别进行设置,比如,以DC#1中作为备份资源的DB为例,DC#1对DC#2和DC#3进行备份的规格分别为150K用和100K用户,则DC#1对DC#2和DC#3分别设置3个和2个DB作为备份的DB。由于容灾资源部署拓扑信息中的各个单位资源都作为备份资源,对应的备份状态均为“备”,相应的,当主数据中心正常时,备份数据中心中的备份资源并不处理业务,因此,相应的运行状态也为“备”,表示对应的备份资源处理非运行状态。
图8所示的主资源部署拓扑信息中,还包含各个数据中心的业务的接口标识和业务标识,比如,在图8中,DC#1的业务的接口标识区间为接口Token1~接口Token100,业务标识为业务Token1~业务Token1000。在图8所示的数据备份策略信息中,第一列为主数据中心的标识,第二列为主数据中心在备份数据中心进行备份的业务的接口标识和数据集的标识,第三列为对主数据中心中的业务的接口和数据进行备份的容灾对端的标识(表示将主数据中心的业务的接口和数据备份在哪一个数据中心),第四列和第五列为对主数据中心中的业务的接口和数据进行备份的容灾对端中的备份资源的标识。比如,在图8中,以DC#1为主数据中心为例,DC#1中的业务的接口全部备份在DC#2中,因此,图8所示的数据备份策略信息指示DC#1的业务的全部的接口(对应接口Token1~接口Token100)备份在DC#2中作为备份资源的LB上;同时,由于DC#1中的业务的数据在DC#2和DC#3中分别备份50%,因此,DC#1中的业务的一半业务数据(对应业务Token1~业务Token500)备份在DC#2中作为备份资源的DB上,另一半业务数据(对应业务Token501~业务Token1000)备份在DC#3中作为备份资源的DB上。
步骤604,主GSC将生成的容灾控制信息同步给各个从GSC,各个从GSC接收并存储该容灾控制信息。
DC#2中的主GSC生成容灾控制信息后,将该容灾控制信息分别发送给DC#1和DC#3中的GSC。
步骤605,各个GSC根据容灾控制信息中的容灾资源部署拓扑信息部署容灾资源。
比如,以图7或图8所示的容灾资源部署拓扑信息为例,DC#1中的GSC获取到容灾资源部署拓扑信息后,根据该容灾资源部署拓扑信息中指示的作为容灾资源的LB、SP以及DB的数量,部署4个用于容灾的LB,5个用于容灾的SP,并为DC#2的业务部署3个用于容灾的DB,为DC#3的业务部署2个用于容灾的DB。DC#1中的GSC也按照图7或图8中的容灾资源部署拓扑信息部署相应数量的LB、SP和DB作为备份资源。
步骤606,各个GSC根据容灾控制信息中的数据备份策略信息,指示主资源中的DB向作为备份数据中心的容灾对端发送本地业务的数据,并指示容灾资源中的DB接收作为主数据中心的容灾对端发送的数据并存储。
比如,以图7或图8所示的数据备份策略信息为例,DC#1可以指示主资源中的DB将业务Token1~业务Token500对应的数据发送至DC#2中为DC#1作备份的DB上,并将业务Token501~业务Token1000对应的数据发送至DC#3中为DC#1作备份的DB上;同时,DC#1还可以指示DC#1中为DC#2作备份的DB接收DC#2发送的数据并备份,并指示为DC#3作备份的DB接收DC#3发送的数据并备份。
请参考图6b,其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的一种故障切换及业务倒回的方法的流程图。该故障切换及业务倒回的方法的流程图可以包括下述步骤607至步骤611:
步骤607,主GSC检测到DC#1故障时,将DC#2和DC#3中对应DC#1的容灾资源的运行状态调整为“主”,并将调整状态后的容灾资源部署拓扑信息同步给DC#3。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主GSC在拓扑发现完成后,即可启动各个GSC之间的通道状态探测感知;同时,各个数据中心的OMO之间、LB之间、SP之间以及DB之间也可以启动通道状态探测感知。各个从GSC收集各自对应的数据中心中GSC、OMO、SP以及DB获取到的通道检测信息(相当于上文中的通信状态)上报给主GSC,主GSC通过自身收集的通道检测信息以及各个从GSC上报的通道检测信息,检测各个数据中心是否发生故障。
另外,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调整后的调整状态后的容灾资源部署拓扑信息就相当于上面的第一状态调整指示。主GSC检测到DC#1发生故障后,可以将容灾资源部署拓扑信息中,DC#2和DC#3中对应DC#1的容灾资源的运行状态调整为“主”(比如,将图7或图8所示的容灾资源部署拓扑信息中,为DC#1部署的容灾资源的最后一列调整为“配置备/运行主”),之后,主GSC将调整后的容灾资源部署拓扑信息同步给DC#3。
步骤608,DC#2和DC#3中的GSC指示本地为DC#1设置的容灾资源处理DC#1的业务。
DC#2中的主GSC在将DC#1的容灾资源的运行状态调整后,在本地将为DC#1设置的容灾资源的运行状态调整为“主”,以激活DC#2中为DC#1设置的容灾资源;相应的,DC#3中的主GSC接收到调整后的容灾资源拓扑信息后,将DC#3中为DC#1设置的容灾资源的运行状态调整为“主”,以激活DC#3中为DC#1设置的容灾资源。
其中,DC#2作为DC#1的业务接口备份点,在DC#2为DC#1部署用于容灾的LB之后,该用于容灾的LB向接入网发布DC#1的业务地址对应的中优先级路由,而DC#1的主资源中的LB则发布DC#1的业务地址所对应的高优先级路由,当DC#1正常工作时,接入网基于DC#1的业务地址对应的高优先级路由,将DC#1的业务对应的业务请求转发给DC#1中的主资源的LB;当接入网侧检测到DC#1发生故障时,停用上述高优先级路由,接入网基于DC#1的业务地址对应的中优先级路由,将DC#1的业务对应的业务请求转发给DC#2的容灾资源中的LB,由DC#2的容灾资源中的LB将业务请求分发到DC#2或DC#3的容灾资源中的SP进行处理。
步骤609,主GSC检测到DC#1恢复正常时,将DC#1的主资源的运行状态调整为“备”,并将调整状态后的主资源部署拓扑信息同步给DC#1和DC#3。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调整后的主资源部署拓扑信息就相当于上面的数据回迁指示。主GSC检测到DC#1恢复正常后,可以将主资源部署拓扑信息中,DC#1的主资源的运行状态调整为“备”(比如,将图7或图8所示的主资源部署拓扑信息中,DC#1的主资源的状态调整为“配置主/运行备”),之后,主GSC将调整后的主资源部署拓扑信息同步给DC#1和DC#3。
步骤610,DC#2和DC#3中的GSC指示本地为DC#1部署的容灾资源将DC#1的业务的数据回迁至DC#1;DC#1的GSC指示DC#1的主资源接收数据。
DC#2中的主GSC在将DC#1的主资源的运行状态调整后,指示DC#2中为DC#1部署的容灾资源(具体可以是为DC#1部署的DB)将DC#1的业务的数据发送给DC#1(具体可以是发送给DC#1的主资源中的DB);相应的,DC#3中的主GSC接收到调整后的主资源拓扑信息后,指示DC#3中为DC#1部署的容灾资源将DC#1的业务的数据发送给DC#1。
步骤611,在DC#2和DC#3中为DC#1设置的容灾资源将DC#1的业务的数据回迁完成后,主GSC将DC#1的主资源的运行状态调整为“主”,将DC#2和DC#3中对应DC#1的容灾资源的运行状态调整为“备”,并将调整状态后的主资源部署拓扑信息和容灾资源部署拓扑信息同步给DC#1和DC#3。
DC#2中为DC#1部署的容灾资源将DC#1的数据发送完成后,通知主GSC数据回迁完成(比如,向主GSC返回一个回迁完成响应),DC#3中为DC#1部署的容灾资源将DC#1的数据发送完成后,也通知主GSC数据回迁完成(比如,向DC#2中的GSC返回一个回迁完成响应,由DC#2中的GSC将该响应上报为主GSC),主GSC确认DC#2和DC#3中为DC#1部署的容灾资源将DC#1的数据都回迁完成后,即可以将主资源部署拓扑信息中,DC#1的主资源的运行状态调整为“主”(比如,将图7或图8所示的主资源部署拓扑信息中,DC#1的主资源的状态调整为“配置主/运行主”),并将容灾资源部署拓扑信息中,DC#2和DC#3中对应DC#1的容灾资源的运行状态调整为“备”(比如,将图7或图8所示的容灾资源部署拓扑信息中,为DC#1部署的容灾资源的最后一列调整为“配置备/运行备”),之后,主GSC将调整后的主资源部署拓扑信息和容灾资源部署拓扑信息同步给DC#1和DC#3。
步骤612,DC#1的GSC指示DC#1中的主资源处理DC#1的业务,DC#2和DC#3的GSC指示DC#2和DC#3中的备份资源停止处理DC#1的业务。
DC#1中的GSC接收到主资源部署拓扑信息和容灾资源部署拓扑信息后,指示DC#1中的主资源处理DC#1的业务,DC#2中的主GSC在调整主资源部署拓扑信息和容灾资源部署拓扑信息中的资源的状态后,指示DC#2中为DC#1部署的容灾资源停止处理DC#1的业务,DC#3中的GSC在调整主资源部署拓扑信息和容灾资源部署拓扑信息中的资源的状态后,也指示DC#3中为DC#1部署的容灾资源停止处理DC#1的业务。
其中,DC#1中的主资源的运行状态为“备”时,主资源中的LB向接入网发布该DC#1的业务对应的低优先级路由,此时,接入网将DC#1的业务对应的业务请求按照中优先级路由发送给DC#2中为DC#1做备份的LB,当DC#2中的主GSC将DC#1的主资源的运行状态调整为“主”,将DC#2和DC#3中对应DC#1的容灾资源的运行状态调整为“备”,并将调整状态后的主资源部署拓扑信息和容灾资源部署拓扑信息同步给DC#1和DC#3之后,DC#1的主资源中的LB向接入网发布该DC#1的业务对应的高优先级路由,接入网将DC#1的业务对应的业务请求按照该高优先级路由发送给DC#1的主资源中的LB。同时,DC#2和DC#3中的GSC按照状态调整后的容灾控制信息,指示各自的备份资源停止处理DC#1的业务。
可选的,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DC#1刚刚恢复正常时,其主资源的运行状态为默认为“备”,在此情况下,主GSC检测到DC#1恢复正常时,将DC#2和DC#3中对应DC#1的容灾资源的运行状态调整为“备”,并将调整状态后的容灾资源部署拓扑信息同步给DC#3,之后,DC#2和DC#3中的GSC指示本地为DC#1设置的容灾资源将DC#1的业务的数据回迁至DC#1,DC#2和DC#3中为DC#1设置的容灾资源将DC#1的业务的数据回迁完成后,DC#1的GSC指示DC#1中的主资源处理DC#1的业务,同时,DC#2和DC#3的GSC指示DC#2和DC#3中的备份资源停止处理DC#1的业务。
可选的,若需要对DC#1的业务对应的资源进行配置,则EM将相应的配置参数发送给主OMO,主OMO通过容灾控制信息查询到DC#2和DC#3中部署有对DC#1进行容灾备份的资源,则主OMO除了将配置参数发送给DC#1,由DC#1中的OMO将配置参数发送给DC#1的主资源之外,还将该配置参数发送给DC#2和DC#3中的OMO,由DC#2和DC#3中的OMO将该配置参数分别发送给DC#2和DC#3中为DC#1部署的容灾资源。
可选的,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场景中,各个DC中也可以不分别设置容灾聚合管理实体,而是在各个DC之外的其它网络设备中设置上述容灾聚合管理实体,其中,除了拓扑发现、主GSC/主OMO选举之外,设置在各个DC之外的其它网络设备中的容灾聚合管理实体与分别设置在各个DC中的容灾聚合管理实体的功能类似。
请参考图9,其示出了本申请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网络设备的结构示意图。该网络设备90可以是上述图1所示的数据中心210。
该网络设备90可以包括:处理器91和通信接口94。
处理器91可以包括一个或者一个以上处理单元,该处理单元可以是中央处理单元(英文: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或者网络处理器(英文:network processor,NP)等。
通信接口94用于连接其他数据中心或者管理设备。
可选地,该网络设备90还可以包括存储器93,处理器91可以通过总线与存储器93和通信接口94相连。存储器93可用于存储软件程序,该软件程序可以由处理器91执行,以实现图3所示的实施例中由主数据中心或者备份数据中心执行的方法步骤。此外,该存储器93中还可以存储各类业务数据或者用户数据。
可选地,该网络设备90还可以包括输出设备95以及输入设备97。输出设备95和输入设备97与处理器91相连。输出设备95可以是用于显示信息的显示器、播放声音的功放设备或者打印机等,输出设备95还可以包括输出控制器,用以提供输出到显示屏、功放设备或者打印机。输入设备97可以是用于用户输入信息的诸如鼠标、键盘、电子触控笔或者触控面板之类的设备,输入设备97还可以包括输出控制器以用于接收和处理来自鼠标、键盘、电子触控笔或者触控面板等设备的输入。
下述为本申请的装置实施例,可以用于执行本申请的方法实施例。对于本申请的装置实施例中未披露的细节,请参照本申请的方法实施例。
图10是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容灾部署装置的结构方框图,该容灾部署装置可以通过硬件电路或者软件硬件的结合实现成为数据中心的部分或者全部,该数据中心可以是上述图3所示的实施例中的主数据中心。该容灾部署装置可以包括:获取单元1001、发送单元1002、接收单元1003以及调整单元1004;
其中,获取单元1001,用于实现图3所示实施例中由主数据中心执行的有关获取容灾控制信息、状态调整信息以及其它数据或信息的步骤。
发送单元1002,用于实现图3所示实施例中由主数据中心执行的有关数据或信息发送的步骤。
接收单元1003,用于实现图3所示实施例中由主数据中心执行的有关数据或信息接收的步骤。
调整单元1004,用于实现图3所示实施例中由主数据中心执行的有关调整资源的运行状态的步骤。
其中,上述获取单元1001和调整单元1004所对应的功能可以由数据中心中的GSC来实现。
上述发送单元1002和接收单元1003所对应的功能可以由数据中心中的GSC来实现,也可以由数据中心中的GSC控制或者指示数据中心中的主资源来实现。
图11是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容灾部署装置的结构方框图,该容灾部署装置可以通过硬件电路或者软件硬件的结合实现成为数据中心的部分或者全部,该数据中心可以是上述图3所示的实施例中的备份数据中心。该容灾部署装置可以包括:获取单元1101、部署单元1102、接收单元1103、备份单元1104、调整单元1105、发送单元1106以及配置单元1107;
获取单元1101,用于实现图3所示实施例中由备份数据中心执行的有关获取容灾控制信息、状态调整指示、数据回迁指示以及配置参数等信息的步骤。
部署单元1102,用于实现图3所示实施例中由备份数据中心执行的有关容灾资源部署的步骤。
接收单元1103,用于实现图3所示实施例中由备份数据中心执行的有关数据接收的步骤。
备份单元1104,用于实现图3所示实施例中由备份数据中心执行的有关对数据进行备份的步骤。
调整单元1105,用于实现图3所示实施例中由备份数据中心执行的有关调整容灾资源的状态的步骤。
发送单元1106,用于实现图3所示实施例中由备份数据中心执行的有关数据发送的步骤。
配置单元1107,用于实现图3所示实施例中由备份数据中心执行的有关对容灾资源进行配置。
其中,上述获取单元1101、部署单元1102和调整单元1105所对应的功能可以由数据中心中的GSC来实现。
上述接收单元1103、备份单元1104以及发送单元1106所对应的功能可以由数据中心中的GSC来实现,也可以由数据中心中的GSC控制或者指示数据中心中的备份资源来实现。
上述配置单元1107所对应的功能可以由数据中心中的OMO来实现。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提供的容灾部署装置在进行容灾部署时,仅以上述各功能模块的划分进行举例说明,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而将上述功能分配由不同的功能模块完成,即将设备的内部结构划分成不同的功能模块,以完成以上描述的全部或者部分功能。另外,上述实施例提供的写入请求处理装置与写入请求处理方法的方法实施例属于同一构思,其具体实现过程详见方法实施例,这里不再赘述。
上述本申请的实施例序号仅仅为了描述,不代表实施例的优劣。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由处理器执行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以通过硬件来完成,也可以通过指令来控制相关的硬件完成,所述的指令可以存储于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上述提到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磁盘或光盘等。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能够实现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以权利要求为基础进行变化或替换所得到的方案,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22)

1.一种容灾部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主数据中心获取容灾控制信息,所述容灾控制信息用于指示至少一个备份数据中心为所述主数据中心的业务部署的容灾资源,以及所述主数据中心的业务对应的数据在所述至少一个备份数据中心中的备份关系;所述容灾资源是用于对所述主数据中心的业务进行容灾备份的资源,所述容灾资源为虚拟网络功能模块,每个虚拟网络功能模块为一个单位资源,每个数据中心中的单位资源的种类包括一种或多种;
所述主数据中心根据所述容灾控制信息将所述主数据中心的业务的数据发送给所述至少一个备份数据中心;
所述备份数据中心获取所述容灾控制信息;
所述备份数据中心根据所述容灾控制信息为所述主数据中心部署容灾资源;
所述备份数据中心接收所述主数据中心发送的所述数据,并对接收到的所述数据进行备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数据中心获取容灾控制信息,包括:
所述主数据中心接收管理设备发送的容灾策略参数,根据所述容灾策略参数生成所述容灾控制信息,所述容灾策略参数用于指示将所述主数据中心的业务备份到所述至少一个备份数据中心;
或者,
所述主数据中心接收其它数据中心生成并发送的所述容灾控制信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数据中心根据所述容灾策略参数生成所述容灾控制信息,包括:
所述主数据中心根据所述容灾策略参数生成容灾资源部署拓扑信息,所述容灾资源部署拓扑信息用于指示所述至少一个备份数据中心为所述主数据中心的业务部署的容灾资源;
所述主数据中心根据所述容灾策略参数生成数据备份策略信息,所述数据备份策略信息用于指示所述主数据中心的业务对应的数据在所述至少一个备份数据中心中的备份关系。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数据中心根据所述容灾策略参数生成容灾资源部署拓扑信息,包括:
所述主数据中心获取所述主数据中心的业务的规格;
所述主数据中心根据所述主数据中心的业务的规格以及所述主数据中心的业务对应的数据在所述至少一个备份数据中心中的备份比例,确定所述至少一个备份数据中心为所述主数据中心的业务部署的容灾资源的资源量;
所述主数据中心生成包含所述至少一个备份数据中心为所述主数据中心的业务部署的容灾资源的资源量的所述容灾资源部署拓扑信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备份数据中心根据所述容灾控制信息为所述主数据中心部署容灾资源,包括:
所述备份数据中心根据为所述主数据中心的业务部署的容灾资源的资源量,申请所述备份数据中心中不足的容灾资源,或者,释放所述备份数据中心中多余的容灾资源。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数据中心根据所述容灾策略参数生成数据备份策略信息,包括:
所述主数据中心获取所述主数据中心的业务的数据集的标识;
所述主数据中心根据所述主数据中心的业务在所述至少一个备份数据中心中的备份比例,以及所述主数据中心的业务的数据集的标识,生成所述主数据中心的业务在所述至少一个备份数据中心中进行备份的数据集的标识与所述至少一个备份数据中心中的容灾资源之间的对应关系;
所述主数据中心生成包含所述对应关系的所述数据备份策略信息。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数据中心根据所述容灾控制信息将所述主数据中心的业务的数据发送给所述至少一个备份数据中心,包括:
所述主数据中心根据所述对应关系,将所述主数据中心的业务的数据发送给对应的备份数据中心;
所述备份数据中心对接收到的所述数据进行备份,包括:
所述备份数据中心根据所述对应关系,将所述主数据中心发送的所述数据存储至对应的容灾资源中。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所述主数据中心发生故障时,所述备份数据中心获取第一状态调整指示;
所述备份数据中心根据所述第一状态调整指示,将所述备份数据中心部署的所述容灾资源的状态调整为运行状态,使得所述备份数据中心部署的所述容灾资源基于备份的数据处理所述主数据中心对应的业务。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所述主数据中心恢复正常时,所述备份数据中心获取数据回迁指示,根据所述数据回迁指示,将所述备份数据中心存储的,所述主数据中心对应的业务的数据发送给所述主数据中心;
所述主数据中心接收所述至少一个备份数据中心发送的数据;
所述主数据中心获取第二状态调整指示,根据所述第二状态调整指示,将所述主数据中心的主资源的状态调整为运行状态,使得所述主资源基于所述至少一个备份数据中心发送的数据处理所述主数据中心对应的业务;所述主资源是用于处理所述主数据中心的业务的资源。
10.根据权利要求3至9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备份数据中心获取配置参数;所述配置参数是协同配置中心获取到所述容灾控制信息以及所述配置参数后,根据所述容灾控制信息查询对所述主数据中心的业务进行备份的数据中心,并根据查询结果发送的参数,所述协同配置中心是所述备份数据中心之外的任一数据中心;或者,所述配置参数是管理设备发送给所述备份数据中心的参数;所述配置参数用于对所述主数据中心的业务所对应的资源进行配置;
所述备份数据中心根据所述配置参数,对所述备份数据中心部署的所述容灾资源进行配置。
11.一种容灾部署装置,其特征在于,用于主数据中心中,所述装置包括:
获取单元,用于获取容灾控制信息,所述容灾控制信息用于指示至少一个备份数据中心为所述主数据中心的业务部署的容灾资源,以及所述主数据中心的业务对应的数据在所述至少一个备份数据中心中的备份关系;所述容灾资源是用于对所述主数据中心的业务进行容灾备份的资源,所述容灾资源为虚拟网络功能模块,每个虚拟网络功能模块为一个单位资源,每个数据中心中的单位资源的种类包括一种或多种;
发送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容灾控制信息,将所述主数据中心的业务的数据发送给所述至少一个备份数据中心,以便所述备份数据中心接收所述主数据中心发送的所述数据,并对接收到的所述数据进行备份。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获取单元,用于接收管理设备发送的容灾策略参数,根据所述容灾策略参数生成所述容灾控制信息,所述容灾策略参数用于指示将所述主数据中心的业务备份到所述至少一个备份数据中心;
或者,
所述获取单元,用于接收其它数据中心生成并发送的所述容灾控制信息。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根据所述容灾策略参数生成所述容灾控制信息时,
所述获取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容灾策略参数生成容灾资源部署拓扑信息,并根据所述容灾策略参数生成数据备份策略信息,所述容灾资源部署拓扑信息用于指示所述至少一个备份数据中心为所述主数据中心的业务部署的容灾资源,所述数据备份策略信息用于指示所述主数据中心的业务对应的数据在所述至少一个备份数据中心中的备份关系。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根据所述容灾策略参数生成容灾资源部署拓扑信息时,
所述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所述主数据中心的业务的规格,根据所述主数据中心的业务的规格以及所述主数据中心的业务对应的数据在所述至少一个备份数据中心中的备份比例,确定所述至少一个备份数据中心为所述主数据中心的业务部署的容灾资源的资源量,生成包含所述至少一个备份数据中心为所述主数据中心的业务部署的容灾资源的资源量的所述容灾资源部署拓扑信息。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根据所述容灾策略参数生成数据备份策略信息时,
所述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所述主数据中心的业务的数据集的标识,根据所述主数据中心的业务在所述至少一个备份数据中心中的备份比例,以及所述主数据中心的业务的数据集的标识,生成所述主数据中心的业务在所述至少一个备份数据中心中进行备份的数据集的标识与所述至少一个备份数据中心中的容灾资源之间的对应关系,生成包含所述对应关系的所述数据备份策略信息。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送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对应关系,将所述主数据中心的业务的数据发送给对应的备份数据中心。
17.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当所述主数据中心发生故障后恢复正常时,接收所述至少一个备份数据中心发送的,所述主数据中心对应的业务的数据;
所述获取单元,用于获取第二状态调整指示;
调整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二状态调整指示,将所述主数据中心的主资源的状态调整为运行状态,使得所述主资源基于所述至少一个备份数据中心发送的数据处理所述主数据中心对应的业务;所述主资源是用于处理所述主数据中心的业务的资源。
18.一种容灾部署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主数据中心和至少一个备份数据中心;
所述主数据中心,用于获取容灾控制信息,根据所述容灾控制信息将所述主数据中心的业务的数据发送给所述至少一个备份数据中心;所述容灾控制信息用于指示至少一个备份数据中心为所述主数据中心的业务部署的容灾资源,以及所述主数据中心的业务对应的数据在所述至少一个备份数据中心中的备份关系;所述容灾资源是用于对所述主数据中心的业务进行容灾备份的资源,所述容灾资源为虚拟网络功能模块,每个虚拟网络功能模块为一个单位资源,每个数据中心中的单位资源的种类包括一种或多种;
所述备份数据中心,用于获取所述容灾控制信息,根据所述容灾控制信息为所述主数据中心部署容灾资源,接收所述主数据中心发送的所述数据,并对接收到的所述数据进行备份。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备份数据中心,还用于当所述主数据中心发生故障时,获取第一状态调整指示,并根据所述第一状态调整指示,将所述备份数据中心部署的所述容灾资源的状态调整为运行状态,使得所述备份数据中心部署的所述容灾资源基于备份的数据处理所述主数据中心对应的业务。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备份数据中心,还用于当所述主数据中心恢复正常时,获取数据回迁指示,根据所述数据回迁指示,将所述备份数据中心存储的,所述主数据中心对应的业务的数据发送给所述主数据中心;
所述主数据中心,还用于接收所述至少一个备份数据中心发送的数据,获取第二状态调整指示,根据所述第二状态调整指示,将所述主数据中心的主资源的状态调整为运行状态,使得所述主资源基于所述至少一个备份数据中心发送的数据处理所述主数据中心对应的业务;所述主资源是用于处理所述主数据中心的业务的资源。
21.根据权利要求18至20任一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备份数据中心,还用于获取配置参数,根据所述配置参数,对所述备份数据中心部署的所述容灾资源进行配置;所述配置参数是协同配置中心获取到所述容灾控制信息以及所述配置参数后,根据所述容灾控制信息查询对所述主数据中心的业务进行备份的数据中心,并根据查询结果发送的参数,所述协同配置中心是所述备份数据中心之外的任一数据中心;或者,所述配置参数是管理设备发送给所述备份数据中心的参数;所述配置参数用于对所述主数据中心的业务所对应的资源进行配置。
22.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至少一条指令,所述至少一条指令由处理器加载并执行以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10任一项所述的容灾部署方法所执行的操作。
CN201710170186.9A 2017-03-21 2017-03-21 容灾部署方法、装置及系统 Active CN10863206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170186.9A CN108632067B (zh) 2017-03-21 2017-03-21 容灾部署方法、装置及系统
PCT/CN2018/079516 WO2018171565A1 (zh) 2017-03-21 2018-03-20 容灾部署方法、装置及系统
EP18771601.4A EP3588853A4 (en) 2017-03-21 2018-03-20 DISASTER REMOVAL INSERTION METHOD, DEVICE AND SYSTEM
US16/577,874 US11307943B2 (en) 2017-03-21 2019-09-20 Disaster recovery deployment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170186.9A CN108632067B (zh) 2017-03-21 2017-03-21 容灾部署方法、装置及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632067A CN108632067A (zh) 2018-10-09
CN108632067B true CN108632067B (zh) 2020-12-08

Family

ID=635849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170186.9A Active CN108632067B (zh) 2017-03-21 2017-03-21 容灾部署方法、装置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1307943B2 (zh)
EP (1) EP3588853A4 (zh)
CN (1) CN108632067B (zh)
WO (1) WO2018171565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797940B2 (en) * 2018-02-02 2020-10-06 Storage Engine, Inc. Methods, apparatuses and systems for cloud-based disaster recovery
US11188429B2 (en) * 2018-11-29 2021-11-30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Building a highly-resilient system with failure independence in a disaggregated compute environment
US10642698B1 (en) * 2018-12-21 2020-05-05 EMC IP Holding Company LLC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nsumption based tagging of resources
CN111352767B (zh) * 2018-12-24 2023-07-18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网络功能虚拟化平台资源管理方法、备份平台和系统
CN109859068B (zh) * 2018-12-25 2023-07-04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信息中心 一种基于资源池技术的电网数据实时同步系统
US10952222B1 (en) * 2019-06-11 2021-03-16 Amazon Technologies, Inc. Isolated and flexible network data transmission between computing infrastructure collections
CN110445663B (zh) * 2019-08-30 2022-12-30 苏州浪潮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监控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3055200A (zh) * 2019-12-26 2021-06-29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基于短信网关集中化的容灾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CN111522611B (zh) * 2020-03-31 2022-08-05 成都安恒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运维审计系统的协同运维方法
CN111858170B (zh) * 2020-07-10 2023-07-25 苏州浪潮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配置管理方法、系统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2929221A (zh) * 2021-03-02 2021-06-08 浪潮云信息技术股份公司 一种实现云服务产品主备容灾的方法
CN113489607B (zh) * 2021-06-29 2023-04-07 杭州海康威视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业务处理系统、采集设备和汇聚设备
CN115378557B (zh) * 2022-10-25 2023-02-17 成都星联芯通科技有限公司 热备实现方法、装置、系统、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5878386A (zh) * 2023-02-07 2023-03-31 天翼云科技有限公司 容灾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137482A (zh) * 2014-04-14 2014-11-0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云计算架构下的容灾数据中心配置方法及装置
CN104794028A (zh) * 2014-01-16 2015-07-22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浙江有限公司 一种容灾处理方法、装置、主用数据中心和备用数据中心
CN105634832A (zh) * 2016-03-16 2016-06-01 浙江宇视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服务器的备份方法和装置
CN106502835A (zh) * 2016-10-26 2017-03-15 中国银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容灾备份方法及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2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383463B2 (en) * 2004-02-04 2008-06-03 Emc Corporation Internet protocol based disaster recovery of a server
US7343356B2 (en) * 2004-04-30 2008-03-11 Commvault Systems,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storage modeling and costing
CN101222490B (zh) 2007-12-07 2010-10-06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 一种网络服务器系统及方法
US9189268B2 (en) * 2008-10-10 2015-11-17 Netapp, Inc. Limiting simultaneous data transfers and efficient throttle management
CN102511041B (zh) 2009-09-29 2014-12-10 亚马逊技术有限公司 计算机实现方法和计算系统
US8271537B2 (en) 2010-11-15 2012-09-18 Sas Institute Inc. Grid computing system alongside a distributed database architecture
US20160162371A1 (en) * 2011-01-05 2016-06-09 Netapp, Inc. Supporting multi-tenancy through service catalog
BR112013029651B1 (pt) 2011-05-17 2022-03-29 Huawei Tchnologies Co., Ltd Sistema de comunicação e método de gerenciamento do mesmo
WO2012083705A1 (zh) 2011-08-11 2012-06-2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实现对称多处理系统的节点聚合系统
CN103001787B (zh) * 2011-09-16 2016-08-03 中国银联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数据处理中心容灾备份的系统及方法
US9448900B2 (en) * 2012-06-25 2016-09-20 Storone Ltd. System and method for datacenters disaster recovery
CN103793416A (zh) 2012-10-31 2014-05-14 华东师范大学 一种对等网络中分布无关的数据管理方法
US9317381B2 (en) * 2012-11-20 2016-04-19 Hitachi, Ltd. Storage system and data management method
CN103064820B (zh) 2012-12-26 2014-04-16 无锡江南计算技术研究所 一种基于可重构微服务器的集群计算系统
AU2013403767B2 (en) 2013-10-23 2017-03-30 Huawei Cloud Computing Technologies Co., Ltd. Cloud application disaster recovery method, system and device
US10594784B2 (en) * 2013-11-11 2020-03-17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Geo-distributed disaster recovery for interactive cloud applications
CN104734875B (zh) * 2013-12-20 2018-03-0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业务应用容灾部署方法和装置
CN103647849B (zh) * 2013-12-24 2017-02-0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业务迁移方法、装置和一种容灾系统
CN104104736A (zh) 2014-08-06 2014-10-15 曙光信息产业(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云服务器及其使用方法
CN104363142B (zh) 2014-11-25 2017-12-26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一种自动化数据中心网络性能瓶颈分析方法
CN104461740B (zh) 2014-12-12 2018-03-20 国家电网公司 一种跨域集群计算资源聚合和分配的方法
CN105045871B (zh) 2015-07-15 2018-09-28 国家超级计算深圳中心(深圳云计算中心) 数据聚合查询方法及装置
US10423588B2 (en) * 2015-08-25 2019-09-24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Orchestrated disaster recovery
CN105955824B (zh) * 2016-04-21 2019-07-1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虚拟资源配置方法以及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794028A (zh) * 2014-01-16 2015-07-22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浙江有限公司 一种容灾处理方法、装置、主用数据中心和备用数据中心
CN104137482A (zh) * 2014-04-14 2014-11-0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云计算架构下的容灾数据中心配置方法及装置
CN105634832A (zh) * 2016-03-16 2016-06-01 浙江宇视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服务器的备份方法和装置
CN106502835A (zh) * 2016-10-26 2017-03-15 中国银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容灾备份方法及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588853A1 (en) 2020-01-01
EP3588853A4 (en) 2020-01-01
US11307943B2 (en) 2022-04-19
US20200019479A1 (en) 2020-01-16
CN108632067A (zh) 2018-10-09
WO2018171565A1 (zh) 2018-09-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632067B (zh) 容灾部署方法、装置及系统
TWI724106B (zh) 資料中心間的業務流量控制方法、裝置及系統
JP6026705B2 (ja) 更新管理システムおよび更新管理方法
EP3694148A1 (en) Configuration modification method for storage cluster, storage cluster and computer system
CN107707393B (zh) 基于Openstack O版特性的多活系统
CN106664216B (zh) 一种切换vnf的方法和装置
US9999030B2 (en) Resource provisioning method
CN102640108B (zh) 已复制数据的监控
CN108270726B (zh) 应用实例部署方法及装置
WO2017067484A1 (zh) 一种虚拟化数据中心调度系统和方法
CN103647849A (zh) 一种业务迁移方法、装置和一种容灾系统
WO2016058307A1 (zh) 资源的故障处理方法及装置
WO2022037359A1 (zh) 配置数据访问方法、装置、设备、配置中心及存储介质
CN103312809A (zh) 云平台中服务的分布式管理方法
US11886904B2 (en) Virtual network function VNF deployment method and apparatus
CN115576655B (zh) 容器数据保护系统、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3467873A (zh) 虚拟机的调度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2698992B (zh) 一种云集群的容灾管理方法以及相关装置
US11418382B2 (en) Method of cooperative active-standby failover between logical routers based on health of attached services
CN114124803A (zh) 设备管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4996352A (zh) 数据库管理系统及方法
CN107547257B (zh) 一种服务器集群实现方法及装置
CN113535359B (zh) 一种多租户云中服务请求调度方法和装置
CN110545193B (zh) 一种虚拟资源的管理方法、虚拟资源管理设备及服务器
US20230336407A1 (en) Automated server restoration construct for cellular network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