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631843B - 一种扫波束的发送方法、接收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扫波束的发送方法、接收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631843B
CN108631843B CN201710178171.7A CN201710178171A CN108631843B CN 108631843 B CN108631843 B CN 108631843B CN 201710178171 A CN201710178171 A CN 201710178171A CN 108631843 B CN108631843 B CN 10863184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ynchronization signal
symbols
broadcast channel
physical broadcast
same grou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178171.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631843A (zh
Inventor
周化雨
贾亚男
赵东鹤
田文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preadtrum Communications Shangha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preadtrum Communications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preadtrum Communications Shanghai Co Ltd filed Critical Spreadtrum Communications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0178171.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631843B/zh
Priority to CN202110605390.5A priority patent/CN113329487B/zh
Publication of CN10863184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63184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63184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63184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6/00Synchronisation arrangements
    • H04W56/0055Synchronisation arrangements determining timing error of reception due to propagation delay
    • H04W56/0065Synchronisation arrangements determining timing error of reception due to propagation delay using measurement of signal travel time
    • H04W56/007Open loop measurement
    • H04W56/0075Open loop measurement based on arrival time vs. expected arrival tim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1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17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for beam form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JMULTIPLEX COMMUNICATION
    • H04J3/00Time-division multiplex systems
    • H04J3/02Details
    • H04J3/06Synchronising arrangements
    • H04J3/062Synchronisation of signals having the same nominal but fluctuating bit rates, e.g. using buffers
    • H04J3/0623Synchronous multiplexing systems, e.g. synchronous digital hierarchy/synchronous optical network (SDH/SONET), synchronisation with a pointer proces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一种扫波束的发送方法、接收方法及装置,所述发送方法包括:配置同步信号突发集合,所述同步信号突发集合包括多个同步信号突发,所述同步信号突发包括多个同步信号块;以预设周期发送所述同步信号突发集合,其中,物理广播信道和第三同步信号复用所述同步信号块内的同一组符号。通过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能够减少同步信号块内的符号数,优化物理广播信道和第三同步信号在所述扫波束内的时域位置。

Description

一种扫波束的发送方法、接收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扫波束的发送方法、接收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在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th-Generation,简称5G)系统中,同步信号块(Synchronization signal block,简称SS-block)将包括主同步信号(PrimarySynchronization Signal,简称PSS)和辅同步信号(Secondary Synchronization Signal,简称SSS)。一般来说,在一个同步信号块中,主同步信号和辅同步信号各自占据一个符号
另一方面,物理广播信道(Physical Broadcast Channel,简称PBCH)也包含在同步信号块中;第三同步信号(Tertiary Synchronization Signal,简称TSS)也可以包含在同步信号块(Synchronous signal block,简称SS-block)中,并以广播的方式来发送给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简称UE)。
为了适应窄带接入,物理广播信道和第三同步信号会与主同步信号和辅同步信号时分复用,这样就会在同步信号块中占据较多的符号,导致扫波束过程中占用的总符号数也较多,使得小区搜索和测量过程都会被拉长,即增大了时延,又影响了波束训练的性能。此外,帧结构内配置较多的连续下行符号还会拉长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ybrid AutomaticRepeat reQuest,简称HARQ)反馈的时延,影响了网络侧向用户设备侧的信息传输效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更合理的设计物理广播信道和第三同步信号的时域位置,以减少同步信号块内的符号数。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扫波束的发送方法,包括:配置同步信号突发集合,所述同步信号突发集合包括多个同步信号突发,所述同步信号突发包括多个同步信号块;以预设周期发送所述同步信号突发集合,其中,物理广播信道和第三同步信号复用所述同步信号块内的同一组符号。
可选的,所述物理广播信道和第三同步信号时分复用所述同一组符号。
可选的,所述物理广播信道和第三同步信号时分复用所述同一组符号是指:在连续的两个预设周期内,所述同一组符号分别用于传输所述物理广播信道和第三同步信号。
可选的,当所述同一组符号用于传输所述第三同步信号时,所述第三同步信号与所述同一组符号之前的符号承载的辅同步信号使用相同的天线端口。
可选的,所述物理广播信道和第三同步信号频分复用所述同一组符号。
可选的,所述同一组符号的频域资源包括多个频域资源单位,所述物理广播信道和第三同步信号频分复用所述同一组符号是指:将所述物理广播信道和第三同步信号分别映射至所述多个频域资源单位中的不同频域资源单位内。
可选的,所述第三同步信号的同步信号块索引信息以序列形式占据所述多个频域资源单位中的至少一个频域资源单位,所述物理广播信道占据所述多个频域资源单位中的剩余频域资源单位;或者,所述第三同步信号的同步信号块索引信息编码调制后,映射至与所述物理广播信道占据的频域资源单位不同的其他频域资源单位。
可选的,所述同一组符号的频域资源包括多个频域资源单位,所述物理广播信道和第三同步信号频分复用所述同一组符号是指:所述第三同步信号的同步信号块索引信息包含于所述物理广播信道,其中,将所述物理广播信道的系统帧号与所述第三同步信号的同步信号块索引信息进行编码调制,并映射至所述多个频域资源单位中的任一个频域资源单位上。
可选的,所述同步信号块占据时隙中的三个符号,所述时隙包括七个符号,剩余四个符号用于配置下行控制和数据以及保护间隔和上行控制。
可选的,所述同步信号块占据时隙中的九个符号,每个同步信号块占据三个符号,所述时隙包括十四个符号,剩余五个符号用于配置下行控制和数据以及保护间隔和上行控制。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扫波束的发送装置,包括:配置模块,用于配置同步信号突发集合,所述同步信号突发集合包括多个同步信号突发,所述同步信号突发包括多个同步信号块;发送模块,用于以预设周期发送所述同步信号突发集合,其中,物理广播信道和第三同步信号复用所述同步信号块内的同一组符号。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扫波束的接收方法,包括:接收同步信号突发集合,所述同步信号突发集合是按预设周期发出的,所述同步信号突发集合包括多个同步信号突发,所述同步信号突发包括多个同步信号块;获取所述同步信号突发集合包括的物理广播信道和第三同步信号,其中,所述物理广播信道和第三同步信号复用所述同步信号块内的同一组符号。
可选的,所述获取所述同步信号突发集合包括的物理广播信道和第三同步信号包括:在所述连续的两个预设周期内,分别从所述同一组符号中获取所述物理广播信道和第三同步信号。
可选的,当所述同一组符号用于传输所述第三同步信号时,基于所述第三同步信号和所述同一组符号之前的符号承载的辅同步信号进行频率同步,其中,所述第三同步信号与所述辅同步信号使用相同的天线端口。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扫波束的接收装置,包括:接收模块,用于接收同步信号突发集合,所述同步信号突发集合是按预设周期发出的,所述同步信号突发集合包括多个同步信号突发,所述同步信号突发包括多个同步信号块;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同步信号突发集合包括的物理广播信道和第三同步信号,其中,所述物理广播信道和第三同步信号复用所述同步信号块内的同一组符号。
可选的,所述获取模块包括:第一获取子模块,用于在所述连续的两个预设周期内,分别从所述同一组符号中获取所述物理广播信道和第三同步信号。
可选的,所述获取模块还包括:同步子模块,当所述同一组符号用于传输所述第三同步信号时,基于所述第三同步信号和所述同一组符号之前的符号承载的辅同步信号进行频率同步,其中,所述第三同步信号与所述辅同步信号使用相同的天线端口。
可选的,所述获取模块包括:第二获取子模块,用于从所述多个频域资源单位中的不同频域资源单位内,分别获取所述物理广播信道和第三同步信号。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配置同步信号突发集合,所述同步信号突发集合包括多个同步信号突发,所述同步信号突发包括多个同步信号块;以预设周期发送所述同步信号突发集合,其中,物理广播信道和第三同步信号复用所述同步信号块内的同一组符号。较之物理广播信道和第三同步信号与主同步信号和辅同步信号时分复用的现有技术方案,采用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能够有效减少同步信号块内的符号数,更合理的优化物理广播信道和第三同步信号在所述扫波束内的时域位置。
进一步,所述物理广播信道和第三同步信号时分复用所述同一组符号。例如,在连续的两个预设周期内,所述同一组符号分别用于传输所述物理广播信道和第三同步信号,从而达到时域资源复用的技术效果,节省了时域资源的开销。
进一步,所述物理广播信道和第三同步信号频分复用所述同一组符号。例如,所述同一组符号的频域资源包括多个频域资源单位,所述第三同步信号的同步信号块索引信息包含于所述物理广播信道,可以将所述物理广播信道的系统帧号与所述第三同步信号的同步信号块索引信息进行编码调制,并映射至所述多个频域资源单位中的任一个频域资源单位上,从而实现更好的时域分集增益。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一种扫波束的发送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采用时分复用同一组符号的方式进行扫波束的原理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采用时分复用同一组符号的方式进行扫波束的另一个原理示意图;
图4是采用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一种同步信号块在时隙中的配置示意图;
图5是采用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另一种同步信号块在时隙中的配置示意图;
图6是采用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另一种同步信号块在时隙中的配置示意图;
图7是采用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另一种同步信号块在时隙中的配置示意图;
图8是采用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另一种同步信号块在时隙中的配置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一种扫波束的发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一种扫波束的接收方法的流程图;
图11是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的一种扫波束的接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如背景技术所言,在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th-Generation,简称5G)系统的一个同步信号块(SS-block)中,主同步信号(PrimarySynchronization Signal,简称PSS)和辅同步信号(Secondary Synchronization Signal,简称SSS),是时分复用的。进一步地,为了支持用户设备的窄带接入,物理广播信道(Physical Broadcast Channel,简称PBCH)也在同步信号块中传输,并可以与所述主同步信号和辅同步信号是时分复用的。同样地,为了支持用户设备的窄带接入,第三同步信号(Tertiary Synchronization Signal,简称TSS)也在同步信号块中,并可以与所述主同步信号和辅同步信号是时分复用的。所述第三同步信号主要包含同步信号块索引信息,其中,所述同步信号块索引信息也可以看作是同步信号块对应的波束标识码。
在实际应用中,每个同步信号块可以看作是扫波束(beam sweeping,也可称为波束扫描)过程中的一个波束的资源,多个同步信号块组成一个同步信号突发(SS-burst),所述同步信号突发可以看作是包含了多个波束的相对集中的一块资源。进一步地,多个同步信号突发组成一个同步信号突发集合(SS-burst-set)。多个所述同步信号块在不同波束上轮流发送,是一个扫波束的过程。通过扫波束的训练,用户设备可以感知在哪个波束上收到的信号最强。
当所述物理广播信道和第三同步信号都与主同步信号和辅同步信号时分复用时,所述物理广播信道和第三同步信号在同步信号块中各占据一个符号,这样会较多的占用同步信号块中的符号。当一个同步信号块中的符号数较多时,扫波束过程占据的总的符号数将会较多,这将拉长用户设备进行小区搜索和测量过程的用时,从而加大了时延,并且影响了波束训练的性能。另一方面,现有的扫波束方案还需要在帧结构内配置较多的连续下行符号,从而拉长了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简称HARQ)反馈的时延,影响了网络侧向用户设备侧的信息传输效率。
当用户设备进行初始小区选择时,需要在默认时间段(如10毫秒或20毫秒)内完成一次完整的小区搜索,所述完整的小区搜索包括主同步信号和辅同步信号检测、10毫秒定时、物理广播信道解码以及获取物理广播信道携带的信息等;而当所述用户设备完成初始小区选择后,其可以按照预设周期(如5毫秒)内完成一次测量,对于网络侧而言,网络可以在5毫秒内发送一轮完整的用户设备测量所需的同步信号块,以便用户设备完成测量过程。
而在实际应用中,所述网络不知道用户设备何时与其进行连接,所以需要周期性的以广播的方式发送信息(包括物理广播信道、第三同步信号、主同步信号和辅同步信号等),以供用户设备接收并完成初始小区选择(或称小区搜索),结合前述分析,广播的这些信息需要分别占用同步信号块中的符号资源,导致广播周期较长(如10毫秒甚至更多)。但是,对于已经完成初始小区选择的用户设备,其实际上只需要检测网络广播的信息中的主同步信号和辅同步信号的信号强度即可完成测量过程,而网络的广播周期是固定的,这样就会导致供需双方的需求不完全匹配,造成一定程度的资源浪费,即拉长了用户设备的测量过程,增大了时延,又影响了波束训练的性能。
为了解决这一技术问题,本申请发明人通过分析发现,这是由于现有的扫波束方案将物理广播信道和第三同步信号都作为网络每次广播时的必要内容导致的,而实际上,所述物理广播信道和第三同步信号承载的信息都是主要为小区搜索过程服务的,如果能够对所述物理广播信道和第三同步信号的时域位置进行更合理的设计,就能够有效减少同步信号块内的符号数,缩短网络的广播周期,从而优化波束训练的性能并缩短时延。
基于上述分析结果,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配置同步信号突发集合,所述同步信号突发集合包括多个同步信号突发,所述同步信号突发包括多个同步信号块;以预设周期发送所述同步信号突发集合,其中,物理广播信道和第三同步信号复用所述同步信号块内的同一组符号。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采用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能够有效减少同步信号块内的符号数,更合理的优化物理广播信道和第三同步信号在所述扫波束内的时域位置。
进一步,所述物理广播信道和第三同步信号时分复用所述同一组符号。例如,在连续的两个预设周期内,所述同一组符号分别用于传输所述物理广播信道和第三同步信号,从而达到时域资源复用的技术效果,节省了时域资源的开销。
进一步,所述物理广播信道和第三同步信号频分复用所述同一组符号。例如,所述同一组符号的频域资源包括多个频域资源单位,所述第三同步信号的同步信号块索引信息包含于所述物理广播信道,将所述物理广播信道的系统帧号与所述第三同步信号的同步信号块索引信息进行编码调制(如以第一方式进行编码调制),并映射至所述同一组符号的频域资源(如第一频域资源)上,所述物理广播信道和第三同步信号中除前述信息外其他随时间变化较少的信息也进行编码调制(如以第二方式进行编码调制),并映射至所述同一组符号的频域资源(如第二频域资源)上,其中,所述第一方式和第二方式不相同,所述第一频域资源和第二频域资源不相同。
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网络在处理所述物理广播信道和第三同步信号时,将所述物理广播信道的系统帧号和所述第三同步信号的同步信号块索引信息单独拎出来进行编码调制,将所述物理广播信道和第三同步信号中除前述已经编码调制外的信息(即所述物理广播信道和第三同步信号中随时间变化较少的信息)也另外进行编码调制,并且两次编码调制所采用的方式可以不相同,两次编码调制后的结果可以映射至所述同一组符号的不同频域资源上,以达到平衡的接收性能。对于所述其他随时间变化较少的信息,用户设备可以合并不同广播周期内的信号,获得较大的分集增益,因此网络可以采用低性能的编码调制方式,减少了资源开销。对于所述物理广播信道的系统帧号与所述第三同步信号的同步信号块索引信息,用户设备难以合并不同广播周期内的信号,因此网络可以采用高性能的编码调制方式,以资源开销换取较大的编码增益。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有益效果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的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一种扫波束的发送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首先执行步骤S101,配置同步信号突发集合,所述同步信号突发集合包括多个同步信号突发,所述同步信号突发包括多个同步信号块。
然后,执行步骤S102,以预设周期发送所述同步信号突发集合,其中,物理广播信道和第三同步信号复用所述同步信号块内的同一组符号。
进一步地,所述同一组符号可以包括一个符号,也可以包括多个符号。优选地,所述同一组符号可以是一个符号,或者两个符号。
进一步地,所述预设周期可以由所述网络与用户设备预先约定,例如,可以是5毫秒。
进一步地,所述物理广播信道可以用于承载部分的最小系统信息(MinimumSystem Information,简称MSI);所述第三同步信号可以用于承载所述同步信号块的索引信息。
进一步地,所述物理广播信道和第三同步信号可以时分复用所述同一组符号。例如,在连续的两个预设周期(如5毫秒)内,所述同步信号块中的同一个符号可以分别用于传输所述物理广播信道和第三同步信号。
在一个典型的应用场景中,参考图2,所述网络基于周期T完成一轮扫波束,其中,所述周期T可以是5毫秒。具体地,所述网络可以在第一个5毫秒中进行一轮扫波束,以向外广播主同步信号a1、辅同步信号a2以及物理广播信道a3;然后,在紧接着的第二个5毫秒中再进行一轮扫波束,以向外广播所述主同步信号a1、辅同步信号a2以及第三同步信号a3’。优选地,在所述第一个5毫秒内被所述物理广播信道a3占据的符号,可以在所述第二个5毫秒内被所述第三同步信号a3’占据,从而实现时域资源的复用,有效节省了时域资源的开销。需要指出的是,受图像显示质量的限制,图2中仅示出了所述同步信号突发集合中的一个同步信号块a,但这并不表示所述一轮扫波束仅传输一个同步信号块,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配置所述同步信号突发集合包括的同步信号块的数量。
进一步地,当所述同一组符号用于传输所述第三同步信号时,例如,参考图2示出的第二个5毫秒内被所述第三同步信号a3’占据的符号,在所述第二个5毫秒内,由于所述辅同步信号a2和所述第三同步信号a3’在顺序的两个符号上发送,所以所述辅同步信号a2和所述第三同步信号a3’可以使用相同的天线端口。相应的,用户设备在接收到所述辅同步信号a2和所述第三同步信号a3’后,可以对所述辅同步信号a2和所述第三同步信号a3’进行信道估计和自相关算法,以计算其与发送所述辅同步信号a2和所述第三同步信号a3’的基站的频率偏移,从而实现频率同步。
作为一个变化例,还可以在所述第一个5毫秒中传输所述主同步信号a1、辅同步信号a2以及第三同步信号a3’,在所述第二个5毫秒中传输所述主同步信号a1、辅同步信号a2以及物理广播信道a3。
进一步地,若传输所述同步信号突发集合的周期为20毫秒,所述物理广播信道a3还可以被速率匹配到2个符号中,并在20毫秒内完成一次传输。例如,在结合图3示出的又一个典型的应用场景中,与图2所示的应用场景相类似,所述网络分别在两个连续的5毫秒中各完成一轮扫波束,以广播传输所述主同步信号、辅同步信号、第三同步信号以及物理广播信道。而与上述图2所述的应用场景的区别在于,在图3所示的应用场景中,图2所示的所述物理广播信道a3被速率匹配为物理广播信道a31和物理广播信道a32,以分别在两个预设周期(如第二个5毫秒和第四个5毫秒)中进行传输。
在另一个典型的应用场景中,当所述同一组符号用于传输所述物理广播信道时,所述第三同步信号可以和所述辅同步信号频分复用,即所述基站可以在一轮扫波束中传输所述主同步信号、辅同步信号、第三同步信号以及物理广播信道,其中所述辅同步信号和第三同步信号频分复用的承载于所述辅同步信号所在的符号。
在本实施例的一个变化例中,所述物理广播信道和第三同步信号还可以频分复用所述同一组符号,其同样可以有效节省时域资源的开销。具体地,所述同一组符号的频域资源包括多个频域资源单位,可以将所述物理广播信道和第三同步信号分别映射至所述多个频域资源单位中的不同频域资源单位内,以实现对所述符号的频分复用。
优选地,所述第三同步信号的同步信号块索引信息可以以序列形式占据所述多个频域资源单位中的至少一个频域资源单位,所述物理广播信道占据所述多个频域资源单位中的剩余频域资源单位。例如,所述同一组符号的频域资源可以分成4个频域资源单位,其中,所述物理广播信道占据3个频域资源单位,所述第三同步信号的同步信号块索引信息占据剩余的1个频域资源单位。
作为一个变化例,在基于上述方式频分复用所述同一组符号时,还可以将所述第三同步信号的同步信号块索引信息编码调制后,映射至与所述物理广播信道占据的频域资源单位不同的其他频域资源单位。
作为另一个变化例,所述第三同步信号的同步信号块索引信息还可以包含于所述物理广播信道,本变化例将所述物理广播信道的系统帧号(System Frame Number,简称SFN)与所述第三同步信号的同步信号块索引信息进行编码调制,并映射至所述多个频域资源单位中的任一个频域资源单位上,以便所述用户设备接收并基于所述编码调制的结果在相应频域资源上获取所述物理广播信道和第三同步信号。
例如,可以将所述物理广播信道的系统帧号与所述第三同步信号的同步信号块索引信息进行编码调制(如以第一方式进行编码调制),并映射至所述同一组符号的频域资源(如第一频域资源)上,所述物理广播信道和第三同步信号中除前述信息外其他随时间变化较少的信息也进行编码调制(如以第二方式进行编码调制),并映射至所述同一组符号的频域资源(如第二频域资源)上,其中,所述第一方式和第二方式不相同,所述第一频域资源和第二频域资源不相同。
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网络在处理所述物理广播信道和第三同步信号时,将所述物理广播信道的系统帧号和所述第三同步信号的同步信号块索引信息单独拎出来进行编码调制,将所述物理广播信道和第三同步信号中除前述已经编码调制外的信息(即所述物理广播信道和第三同步信号中随时间变化较少的信息)也另外进行编码调制,并且两次编码调制所采用的方式可以不相同,两次编码调制后的结果可以映射至所述同一组符号的不同频域资源上,以达到平衡的接收性能。
进一步地,对于所述其他随时间变化较少的信息,用户设备可以合并不同广播周期内的信号,获得较大的分集增益,因此网络可以采用低性能的编码调制方式,减少了资源开销。对于所述物理广播信道的系统帧号与所述第三同步信号的同步信号块索引信息,用户设备难以合并不同广播周期内的信号,因此网络可以采用高性能的编码调制方式,以资源开销换取较大的编码增益。
进一步地,所述同一组符号的频域资源可以是所述同一组符号本身包括的多个频域资源中的任一个,或者,也可以是通过所述同一组符号指定的其他独立频域资源。
在一个典型的应用场景中,与现有技术相类似,所述网络在一轮扫波束中(即同步信号突发集合的一个传输周期中)发送所述主同步信号、辅同步信号、物理广播信道以及第三同步信号,而与现有技术的区别在于,在本应用场景中,所述物理广播信道和第三同步信号是频分复用所述同步信号突发集合中的同一组符号的。
进一步地,所述物理广播信道和第三同步信号可以频分复用所述同步信号突发集中的同一个符号;或者,所述物理广播信道和第三同步信号也可以频分复用所述同步信号突发集合中的多个符号(如两个甚至更多个符号)。
进一步地,所述同一组符号的频域资源可以包括4个频域资源单位,其中每个频域资源单位占据6个物理资源块(Physical Resource Block,简称PRB),所述同一组符号总计占据24个物理资源块。在本应用场景的一个优选例中,所述第三同步信号的同步信号块索引信息可以单独占据所述4个频域资源单位中的任一个频域资源单位。在一个变化例中,所述第三同步信号的同步信号块索引信息还可以和所述物理广播信道的系统帧号包括的至少一部分信息共同占据所述4个频域资源单位中的同一个频域资源单位。
进一步地,用于进行联合编码调制的所述系统帧号和同步信号块索引信息可以是动态变化的,两者虽然不能进行组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采用较低的码率来提高其解调性能。
由上,对于所述物理广播信道和第三同步信号频分复用所述同一组符号的技术方案,由于此时所述物理广播信道承载的信息(除所述系统帧号外)几乎是静态的,使得所述物理广播信道可以不断进行组合,以获得较大的时域分集增益,提高用户设备的信息接收效率。
进一步地,下面结合图4至图8对所述同步信号块在时隙中的配置情况做具体阐述。具体地,可以根据所述时隙包括的符号数配置所述同步信号块、下行控制和数据以及保护间隔和上行控制。优选地,所述下行控制和数据可以配置在所述时隙(如时隙开头)的零个或一个或两个符号内;一个所述同步信号块可以配置在所述时隙的三个或四个符号内,一轮扫波束发送的同步信号块总共可以占据所述时隙的3×K或4×K个符号,其中所述K为一个时隙内的同步信号块个数;所述下行控制、下行数据、保护间隔和上行控制可以配置在所述时隙的剩余符号内,其中,所述下行控制和下行数据可以称为下行控制和数据。进一步地,所述时隙的剩余符号还可以用于配置上行数据。
在一个优选地应用场景中,参考图4,所述同步信号块a占据时隙(图中未示出)中的三个符号,所述时隙包括七个符号,剩余四个符号用于配置下行控制和数据以及保护间隔和上行控制。其中,所述同步信号块a可以对应上述图2所示第一个5毫秒中的同步信号块,或者也可以对应上述图2所示第二个5毫秒中的同步信号块;所述剩余四个符号在所述时隙中的配置分布可以如图4所示,即所述时隙的前两个符号配置为下行控制和数据b,所述时隙的最后两个符号配置为保护间隔和上行控制c。
作为一个变化例,对于一个时隙包括的七个符号,还可以配置为一个下行控制和数据符号,三个同步信号块符号,以及三个下行控制和数据以及保护间隔和上行控制符号。其中,所述下行控制和数据可以配置在同一个符号内。
作为另一个变化例,所述同步信号块还可以占据四个符号,其中两个符号用于传输所述物理广播信道。相应的,对于一个时隙包括的七个符号,还可以配置为一个下行控制和数据符号,四个同步信号块符号,以及两个下行控制和数据以及保护间隔和上行控制符号。其中,所述下行控制和数据可以配置在同一个符号内。
在又一个优选地应用场景中,参考图5,所述同步信号块a占据时隙(图中未示出)中的三个符号,所述时隙包括七个符号,剩余四个符号用于配置下行控制和数据以及保护间隔和上行控制。其中,所述同步信号块a可以对应上述图2所示第一个5毫秒中的同步信号块,或者也可以对应上述图2所示第二个5毫秒中的同步信号块;所述剩余四个符号在所述时隙中的配置分布可以如图5所示,即所述时隙的最后四个符号配置为下行控制和数据以及保护间隔和上行控制c’。
作为一个变化例,所述同步信号块还可以占据四个符号,其中两个符号用于传输所述物理广播信道。相应的,对于一个时隙包括的七个符号,还可以配置为四个同步信号块符号,以及三个下行控制和数据以及保护间隔和上行控制符号。
在另一个优选地应用场景中,参考图6,所述同步信号块a可以占据时隙(图中未示出)中的九个符号,每个同步信号块a占据三个符号,所述时隙包括十四个符号,剩余五个符号用于配置下行控制和数据以及保护间隔和上行控制。其中,所述同步信号块a可以对应上述图2所示第一个5毫秒中的同步信号块,或者也可以对应上述图2所示第二个5毫秒中的同步信号块;所述剩余五个符号在所述时隙中的配置分布可以如图5所示,即所述时隙的前两个符号配置为下行控制和数据b,所述时隙的最后三个符号配置为下行控制和数据以及保护间隔和上行控制c’。
作为一个变化例,对于一个时隙包括的十四个符号,还可以配置为三个下行控制和数据符号,九个同步信号块符号,以及两个下行控制和数据以及保护间隔和上行控制符号。
作为又一个变化例,对于一个时隙包括的十四个符号,还可以配置为一个下行控制和数据符号,九个同步信号块符号,以及四个下行控制和数据以及保护间隔和上行控制符号。
在另一个优选地应用场景中,参考图7,所述同步信号块a可以占据时隙(图中未示出)中的九个符号,每个同步信号块a占据三个符号,所述时隙包括十四个符号,剩余五个符号用于配置下行控制和数据以及保护间隔和上行控制。其中,所述同步信号块a可以对应上述图2所示第一个5毫秒中的同步信号块,或者也可以对应上述图2所示第二个5毫秒中的同步信号块;所述剩余五个符号在所述时隙中的配置分布可以如图7所示,即所述时隙的最后五个符号配置为下行控制和数据以及保护间隔和上行控制c’。
作为一个变化例,所述同步信号块还可以占据四个符号,其中两个符号用于传输所述物理广播信道。相应的,对于一个时隙包括的十四个符号,还可以配置为十二个同步信号块符号,以及两个下行控制和数据以及保护间隔和上行控制符号。
在另一个优选地应用场景中,参考图8,所述同步信号块a可以占据时隙(图中未示出)中的十二个符号,每个同步信号块a占据三个符号,所述时隙包括十四个符号,剩余两个符号用于配置所述下行控制和数据以及保护间隔和上行控制。其中,所述同步信号块a可以对应上述图2所示第一个5毫秒中的同步信号块,或者也可以对应上述图2所示第二个5毫秒中的同步信号块;所述剩余两个符号在所述时隙中的配置分布可以如图8所示,即所述时隙的最后两个符号配置为下行控制和数据以及保护间隔和上行控制c’。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调整所述同步信号块、下行控制和数据以及保护间隔和上行控制在所述时隙中的配置,在此不予赘述。
由上,采用第一实施例的方案,所述网络能够以明显短于现有技术的周期(如5毫秒)完成一轮扫波束,对于未接入所述网络的用户设备,可以连续接收两轮扫波束以获取完成初始小区选择所需的全部信息,满足现有在10毫秒内完成小区搜索的5G系统协议;而对于已经接入所述网络的用户设备,在接收到一轮扫波束中传输的主同步信号和辅同步信号的信号强度后,就可以完成测量过程,同样满足现有在5毫秒中完成一次测量的5G系统协议。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基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能够有效减少同步信号块中的符号数,更合理的优化所述物理广播信道和第三同步信号在所述扫波束内的时域位置。
图9是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一种扫波束的发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本实施例所述扫波束的发送装置6用于实施上述图1至图8所示实施例中所述的方法技术方案。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扫波束的发送装置6包括配置模块61,用于配置同步信号突发集合,所述同步信号突发集合包括多个同步信号突发,所述同步信号突发包括多个同步信号块;发送模块62,用于以预设周期发送所述同步信号突发集合,其中,物理广播信道和第三同步信号复用所述同步信号块内的同一组符号。
进一步地,所述物理广播信道和第三同步信号时分复用所述同一组符号。
优选地,所述物理广播信道和第三同步信号时分复用所述同一组符号是指:在连续的两个预设周期内,所述同一组符号分别用于传输所述物理广播信道和第三同步信号。
优选地,当所述同一组符号用于传输所述第三同步信号时,所述第三同步信号与所述同一组符号之前的符号承载的辅同步信号使用相同的天线端口。
进一步地,所述物理广播信道和第三同步信号频分复用所述同一组符号。
优选地,所述同一组符号的频域资源包括多个频域资源单位,所述物理广播信道和第三同步信号频分复用所述同一组符号是指:将所述物理广播信道和第三同步信号分别映射至所述多个频域资源单位中的不同频域资源单位内。
优选地,所述第三同步信号的同步信号块索引信息以序列形式占据所述多个频域资源单位中的至少一个频域资源单位,所述物理广播信道占据所述多个频域资源单位中的剩余频域资源单位;或者,所述第三同步信号的同步信号块索引信息编码调制后,映射至与所述物理广播信道占据的频域资源单位不同的其他频域资源单位。
优选地,所述同一组符号的频域资源包括多个频域资源单位,所述物理广播信道和第三同步信号频分复用所述同一组符号是指:所述第三同步信号的同步信号块索引信息包含于所述物理广播信道,其中,将所述物理广播信道的系统帧号与所述第三同步信号的同步信号块索引信息进行编码调制,并映射至所述多个频域资源单位中的任一个频域资源单位上。
进一步地,所述同步信号块占据时隙中的三个符号,所述时隙包括七个符号,剩余四个符号用于配置下行控制和数据以及保护间隔和上行控制。
进一步地,所述同步信号块占据时隙中的九个符号,每个同步信号块占据三个符号,所述时隙包括十四个符号,剩余五个符号用于配置下行控制和数据以及保护间隔和上行控制。
关于所述扫波束的发送装置6的工作原理、工作方式的更多内容,可以参照图1至图8中的相关描述,这里不再赘述。
图10是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一种扫波束的接收方法的流程图。其中,所述扫波束可以由上述图9所述的扫波束的发送装置6根据上述图1至图8所述的方法技术方案发送。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首先执行步骤S201,接收同步信号突发集合,所述同步信号突发集合是按预设周期发出的,所述同步信号突发集合包括多个同步信号突发,所述同步信号突发包括多个同步信号块;
然后执行步骤S202,获取所述同步信号突发集合包括的物理广播信道和第三同步信号,其中,所述物理广播信道和第三同步信号复用所述同步信号块内的同一组符号。
进一步地,所述物理广播信道和第三同步信号时分复用所述同一组符号。例如,基站可以基于上述图1至图8所述的方法技术方案在连续的两个预设周期内,用所述同一组符号分别传输所述物理广播信道和第三同步信号。
在一个优选例中,所述步骤S202可以包括步骤:在所述连续的两个预设周期内,分别从所述同一组符号中获取所述物理广播信道和第三同步信号。例如,用户设备可以预先与所述基站协定,所述基站频分复用所述同一组符号,以在连续两个5毫秒内基于所述同一组符号分别发送所述物理广播信道和第三同步信号,所述用户设备在进行小区搜索时,接收所述基站在连续两个5毫秒内发送的扫波束,以在第一个5毫秒内接收所述同一组符号承载的物理广播信道,在第二个5毫秒内接收所述同一组符号承载的第三同步信号。
进一步地,当所述同一组符号用于传输所述第三同步信号时,所述用户设备还可以基于所述第三同步信号和所述同一组符号之前的符号承载的辅同步信号进行频率同步,其中,所述第三同步信号与所述辅同步信号使用相同的天线端口。例如,参考图2,所述用户设备在接收到所述辅同步信号a2和所述第三同步信号a3’后,可以对所述辅同步信号a2和所述第三同步信号a3’进行信道估计和自相关算法,以计算其与发送所述辅同步信号a2和所述第三同步信号a3’的基站的频率偏移,从而实现频率同步。
在本实施例的一个变化例中,所述物理广播信道和第三同步信号还可以频分复用所述同一组符号。其中,所述频分复用的原理及方法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参考上述图1至图8所述的方法技术方案。
优选地,所述同一组符号的频域资源包括多个频域资源单位,所述物理广播信道和第三同步信号频分复用所述同一组符号是指:将所述物理广播信道和第三同步信号分别映射至所述多个频域资源单位中的不同频域资源单位内。相应的,所述步骤S202可以包括步骤:从所述多个频域资源单位中的不同频域资源单位内,分别获取所述物理广播信道和第三同步信号。
优选地,所述第三同步信号的同步信号块索引信息以序列形式占据所述多个频域资源单位中的至少一个频域资源单位,所述物理广播信道占据所述多个频域资源单位中的剩余频域资源单位;或者,所述第三同步信号的同步信号块索引信息编码调制后,映射至与所述物理广播信道占据的频域资源单位不同的其他频域资源单位。
作为一个变化例,所述同一组符号的频域资源包括多个频域资源单位,所述物理广播信道和第三同步信号频分复用所述同一组符号还可以是指:所述第三同步信号的同步信号块索引信息包含于所述物理广播信道,其中,将所述物理广播信道的系统帧号与所述第三同步信号的同步信号块索引信息进行编码调制,并映射至所述多个频域资源单位中的任一个频域资源单位上。
进一步地,所述同步信号块可以占据时隙中的三个符号,所述时隙包括七个符号,剩余四个符号用于配置下行控制和数据以及保护间隔和上行控制。具体地,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参考上述图1至图8所述的方法技术方案中的相关描述,在此不予赘述。
作为一个变化例,所述同步信号块还可以占据时隙中的九个符号,每个同步信号块占据三个符号,所述时隙包括十四个符号,剩余五个符号用于配置下行控制和数据以及保护间隔和上行控制。具体地,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参考上述图1至图8所述的方法技术方案中的相关描述,在此不予赘述。
在一个典型的应用场景中,所述用户设备在进行初始小区选择时,可以根据与所述基站(或网络)的预先约定接收所述同步信号突发集合,当所述预先约定表明所述物理广播信道和第三同步信号时分复用所述同步信号突发集合包括的同步信号块内的同一组符号时,所述用户设备可以接收所述基站在连续的两个预设周期(如5毫秒)内发送的同步信号突发集合,以分别从所述同一组符号中获取所述物理广播信道和第三同步信号。例如,可以从第一个5毫秒中获取所述第三同步信号,然后从第二个5毫秒中在同一组符号处获取所述物理广播信道。
作为一个变化例,当所述预先约定表明所述物理广播信道和第三同步信号频分复用所述同一组符号时,所述用户设备可以接收所述基站任一预设周期(如5毫秒)内发送的同步信号突发集合,并根据所述基站预先定义的规则到所述同一组符号包括的不同频域资源单位中分别获取所述物理广播信道和第三同步信号。
进一步地,当所述用户设备完成初始小区选择后,可以根据所述基站按所述预设周期发送的同步信号突发集合来完成测量过程。例如,可以检测所述基站在一个5毫秒发送的同步信号突发集合包括的主同步信号和辅同步信号的信号强度,从而完成所述测量过程。
图11是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的一种扫波束的接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本实施例所述扫波束的接收装置9用于实施上述图10所示实施例中所述的方法技术方案。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扫波束的接收装置9包括接收模块91,用于接收同步信号突发集合,所述同步信号突发集合是按预设周期发出的,所述同步信号突发集合包括多个同步信号突发,所述同步信号突发包括多个同步信号块;获取模块92,用于获取所述同步信号突发集合包括的物理广播信道和第三同步信号,其中,所述物理广播信道和第三同步信号复用所述同步信号块内的同一组符号。
进一步地,所述物理广播信道和第三同步信号时分复用所述同一组符号。优选地,所述物理广播信道和第三同步信号时分复用所述同一组符号是指:在连续的两个预设周期内,所述同一组符号分别用于传输所述物理广播信道和第三同步信号。
进一步地,所述获取模块92包括第一获取子模块921,用于在所述连续的两个预设周期内,分别从所述同一组符号中获取所述物理广播信道和第三同步信号。
进一步地,所述获取模块92还包括同步子模块922,当所述同一组符号用于传输所述第三同步信号时,基于所述第三同步信号和所述同一组符号之前的符号承载的辅同步信号进行频率同步,其中,所述第三同步信号与所述辅同步信号使用相同的天线端口。
在本实施例的一个变化例中,所述物理广播信道和第三同步信号频分复用所述同一组符号。优选地,所述同一组符号的频域资源包括多个频域资源单位,所述物理广播信道和第三同步信号频分复用所述同一组符号是指:将所述物理广播信道和第三同步信号分别映射至所述多个频域资源单位中的不同频域资源单位内。
进一步地,所述获取模块92包括第二获取子模块923,用于从所述多个频域资源单位中的不同频域资源单位内,分别获取所述物理广播信道和第三同步信号。
优选地,所述第三同步信号的同步信号块索引信息以序列形式占据所述多个频域资源单位中的至少一个频域资源单位,所述物理广播信道占据所述多个频域资源单位中的剩余频域资源单位;或者,所述第三同步信号的同步信号块索引信息编码调制后,映射至与所述物理广播信道占据的频域资源单位不同的其他频域资源单位。
作为一个变化例,所述同一组符号的频域资源包括多个频域资源单位,所述物理广播信道和第三同步信号频分复用所述同一组符号是指:所述第三同步信号的同步信号块索引信息包含于所述物理广播信道,其中,将所述物理广播信道的系统帧号与所述第三同步信号的同步信号块索引信息进行编码调制,并映射至所述多个频域资源单位中的任一个频域资源单位上。
进一步地,所述同步信号块占据时隙中的三个符号,所述时隙包括七个符号,剩余四个符号用于配置下行控制和数据以及保护间隔和上行控制。
进一步地,所述同步信号块占据时隙中的九个符号,每个同步信号块占据三个符号,所述时隙包括十四个符号,剩余五个符号用于配置下行控制和数据以及保护间隔和上行控制。
关于所述扫波束的接收装置9的工作原理、工作方式的更多内容,可以参照图10中的相关描述,这里不再赘述。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实施例的各种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步骤是可以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该程序可以存储于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介质可以包括:ROM、RAM、磁盘或光盘等。
虽然本发明披露如上,但本发明并非限定于此。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均可作各种更动与修改,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为准。

Claims (18)

1.一种扫波束的发送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配置同步信号突发集合,所述同步信号突发集合包括多个同步信号突发,所述同步信号突发包括多个同步信号块;
以预设周期发送所述同步信号突发集合,其中,物理广播信道和第三同步信号复用所述同步信号块内的同一组符号;
所述物理广播信道和第三同步信号时分复用所述同一组符号,其中,在连续的两个预设周期内,所述同一组符号分别用于传输所述物理广播信道和第三同步信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扫波束的发送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同一组符号用于传输所述第三同步信号时,所述第三同步信号与所述同一组符号之前的符号承载的辅同步信号使用相同的天线端口。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扫波束的发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同步信号块占据时隙中的三个符号,所述时隙包括七个符号,剩余四个符号用于配置下行控制和数据以及保护间隔和上行控制。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扫波束的发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同步信号块占据时隙中的九个符号,每个同步信号块占据三个符号,所述时隙包括十四个符号,剩余五个符号用于配置下行控制和数据以及保护间隔和上行控制。
5.一种扫波束的发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配置模块,用于配置同步信号突发集合,所述同步信号突发集合包括多个同步信号突发,所述同步信号突发包括多个同步信号块;
发送模块,用于以预设周期发送所述同步信号突发集合,其中,物理广播信道和第三同步信号复用所述同步信号块内的同一组符号;
所述物理广播信道和第三同步信号时分复用所述同一组符号,其中,在连续的两个预设周期内,所述同一组符号分别用于传输所述物理广播信道和第三同步信号。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扫波束的发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同一组符号用于传输所述第三同步信号时,所述第三同步信号与所述同一组符号之前的符号承载的辅同步信号使用相同的天线端口。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扫波束的发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同步信号块占据时隙中的三个符号,所述时隙包括七个符号,剩余四个符号用于配置下行控制和数据以及保护间隔和上行控制。
8.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扫波束的发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同步信号块占据时隙中的九个符号,每个同步信号块占据三个符号,所述时隙包括十四个符号,剩余五个符号用于配置下行控制和数据以及保护间隔和上行控制。
9.一种扫波束的接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同步信号突发集合,所述同步信号突发集合是按预设周期发出的,所述同步信号突发集合包括多个同步信号突发,所述同步信号突发包括多个同步信号块;
获取所述同步信号突发集合包括的物理广播信道和第三同步信号,其中,所述物理广播信道和第三同步信号复用所述同步信号块内的同一组符号;
所述物理广播信道和第三同步信号时分复用所述同一组符号,其中,在连续的两个预设周期内,所述同一组符号分别用于传输所述物理广播信道和第三同步信号。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扫波束的接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所述同步信号突发集合包括的物理广播信道和第三同步信号包括:
在所述连续的两个预设周期内,分别从所述同一组符号中获取所述物理广播信道和第三同步信号。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扫波束的接收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同一组符号用于传输所述第三同步信号时,基于所述第三同步信号和所述同一组符号之前的符号承载的辅同步信号进行频率同步,其中,所述第三同步信号与所述辅同步信号使用相同的天线端口。
12.根据权利要求9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扫波束的接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同步信号块占据时隙中的三个符号,所述时隙包括七个符号,剩余四个符号用于配置下行控制和数据以及保护间隔和上行控制。
13.根据权利要求9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扫波束的接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同步信号块占据时隙中的九个符号,每个同步信号块占据三个符号,所述时隙包括十四个符号,剩余五个符号用于配置下行控制和数据以及保护间隔和上行控制。
14.一种扫波束的接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同步信号突发集合,所述同步信号突发集合是按预设周期发出的,所述同步信号突发集合包括多个同步信号突发,所述同步信号突发包括多个同步信号块;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同步信号突发集合包括的物理广播信道和第三同步信号,其中,所述物理广播信道和第三同步信号复用所述同步信号块内的同一组符号;
所述物理广播信道和第三同步信号时分复用所述同一组符号,其中,在连续的两个预设周期内,所述同一组符号分别用于传输所述物理广播信道和第三同步信号。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扫波束的接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模块包括:
第一获取子模块,用于在所述连续的两个预设周期内,分别从所述同一组符号中获取所述物理广播信道和第三同步信号。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扫波束的接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模块还包括同步子模块,当所述同一组符号用于传输所述第三同步信号时,基于所述第三同步信号和所述同一组符号之前的符号承载的辅同步信号进行频率同步,其中,所述第三同步信号与所述辅同步信号使用相同的天线端口。
17.根据权利要求14至16中任一项所述的扫波束的接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同步信号块占据时隙中的三个符号,所述时隙包括七个符号,剩余四个符号用于配置下行控制和数据以及保护间隔和上行控制。
18.根据权利要求14至16中任一项所述的扫波束的接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同步信号块占据时隙中的九个符号,每个同步信号块占据三个符号,所述时隙包括十四个符号,剩余五个符号用于配置下行控制和数据以及保护间隔和上行控制。
CN201710178171.7A 2017-03-23 2017-03-23 一种扫波束的发送方法、接收方法及装置 Active CN10863184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178171.7A CN108631843B (zh) 2017-03-23 2017-03-23 一种扫波束的发送方法、接收方法及装置
CN202110605390.5A CN113329487B (zh) 2017-03-23 2017-03-23 一种扫波束的发送方法、接收方法及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178171.7A CN108631843B (zh) 2017-03-23 2017-03-23 一种扫波束的发送方法、接收方法及装置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605390.5A Division CN113329487B (zh) 2017-03-23 2017-03-23 一种扫波束的发送方法、接收方法及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631843A CN108631843A (zh) 2018-10-09
CN108631843B true CN108631843B (zh) 2021-06-18

Family

ID=63707353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178171.7A Active CN108631843B (zh) 2017-03-23 2017-03-23 一种扫波束的发送方法、接收方法及装置
CN202110605390.5A Active CN113329487B (zh) 2017-03-23 2017-03-23 一种扫波束的发送方法、接收方法及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605390.5A Active CN113329487B (zh) 2017-03-23 2017-03-23 一种扫波束的发送方法、接收方法及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2) CN10863184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147405B (zh) * 2018-11-02 2022-03-29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信号的发送方法及终端
CN111181702B (zh) 2018-11-09 2021-08-13 成都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同步信号的传输方法、网络设备与终端设备
CN111464474B (zh) * 2019-01-18 2021-08-31 成都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信号传输方法及其相关设备
CN111464954B (zh) * 2019-01-18 2021-10-2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通信方法、装置及设备
CN116406498A (zh) * 2020-09-30 2023-07-0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CN115734334A (zh) * 2021-08-31 2023-03-03 展讯通信(上海)有限公司 通信方法和通信装置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283628A (zh) * 2013-07-08 2015-01-14 普天信息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系统中小区搜索的方法
CN104429145A (zh) * 2012-04-27 2015-03-18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密集部署的网络的信号设计
WO2015084023A1 (en) * 2013-12-06 2015-06-11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ending and receiving broadcast signals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7036385A1 (zh) * 2015-09-02 2017-03-0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系统消息传输方法及装置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429145A (zh) * 2012-04-27 2015-03-18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密集部署的网络的信号设计
CN104283628A (zh) * 2013-07-08 2015-01-14 普天信息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系统中小区搜索的方法
WO2015084023A1 (en) * 2013-12-06 2015-06-11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ending and receiving broadcast signals

Non-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R1-1702180,Synchronization Signal Sequence Design;Intel Corporation;《3GPP TSG RAN WG1 Meeting RAN1 #88》;20170207;第2-5节,图1 *
R1-1702823,Discussion on SS burst set composition and SS block index indication for NR;NTT DOCOMO等;《3GPP TSG RAN WG1 Meeting #88》;20170207;第2节,图1 *
R1-1702900,SS bandwidth and multiplexing in SS block;Samsung;《3GPP TSG RAN WG1 Meeting #88》;20170207;第3节,图3 *
R1-1703422,On NR-SS structure and time indexing;ITL;《3GPP TSG RAN WG1 Meeting #88》;20170207;第2节,图1,图2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329487A (zh) 2021-08-31
CN113329487B (zh) 2023-03-28
CN108631843A (zh) 2018-10-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631843B (zh) 一种扫波束的发送方法、接收方法及装置
JP7242790B2 (ja) ディスカバリー信号を伝送する方法および装置、そしてディスカバリー信号を受信する方法および装置
US10362610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apping initial access signals in wireless systems
CN112073167B (zh) 同步信号块的传输方法、接收方法、基站及用户设备
US10985886B2 (en) Downlink channel decoding method, downlink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method, user equipment, and base station
CN109845163B (zh) 在无线通信网络中实现同步的方法、无线通信装置和系统
US20180110020A1 (en) Synchroniz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networks
US8520492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SRS in LTE TDD system
KR102645317B1 (ko) mmWave 시스템을 위한 beamforming 기반 송수신 동작 방식 및 장치
KR20180133261A (ko) 참조 신호를 전송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CN104025495A (zh) 用于发射和接收用于移动无线通信的下行链路控制信息的方法和布置
KR20180035644A (ko)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다양한 서비스를 지원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US20120113955A1 (en)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a ranging signal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JP4933619B2 (ja) 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いてビーコンをシグナリングする方法および装置
KR20220063223A (ko) 신호의 송신 방법, 신호의 수신 방법 및 단말
CN108880606B (zh) 传输同步信号的方法和装置
US10103844B2 (en) Information receiving and send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KR20180108377A (ko) 멀티 빔 기반 시스템에서 다양한 pbch 전송 주기에 따른 기지국 및 단말 동작
KR102525735B1 (ko) mmWave 빔포밍 통신 시스템을 위한 Beam reference signal 전송 방식, Broadcast신호 전송 방식 및 대응하는 Reference Signal 설계 방식 및 장치
US11071117B2 (en) Resource determination method, base station, and mobile station
US20220014324A1 (en) Reference signal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method, base station, terminal, storage medium, and system
CN104521286A (zh) 一种数据传输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KR20140052786A (ko)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공통 채널 정보 송수신 방법 및 장치
CN112566245B (zh) 一种信号的发送、接收方法及终端
CN102771099B (zh) 配置小区的参考信号的方法以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