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631622B - 一种应用于ac-dc矩阵变换器的控制系统及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应用于ac-dc矩阵变换器的控制系统及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631622B
CN108631622B CN201810529293.0A CN201810529293A CN108631622B CN 108631622 B CN108631622 B CN 108631622B CN 201810529293 A CN201810529293 A CN 201810529293A CN 108631622 B CN108631622 B CN 10863162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oltage
work
course
matrix converter
follow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529293.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631622A (zh
Inventor
张政权
罗集睿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uthwest Jiaotong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Southwest Jiaotong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uthwest Jiaotong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Southwest Jiaotong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810529293.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631622B/zh
Publication of CN10863162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63162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63162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63162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7/00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 H02M7/02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 H02M7/04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by static converters
    • H02M7/12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 H02M7/21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 H02M7/217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70/00Technologies for an efficient end-user side electric power management and consumption
    • Y02B70/10Technologies improving the efficiency by using switched-mode power supplies [SMPS], i.e. efficient power electronics conversion e.g. power factor correction or reduction of losses in power supplies or efficient standby mod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Ac-Ac Convers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应用于AC‑DC矩阵变换器的控制系统及方法,针对现有的AC‑DC矩阵变换器的控制方法进行了改进,通过计算与调整控制时间参数的大小,实现了PWM调制,工作频率固定,通过调节占空比改变输出功率大小,一方面解决了脉冲密度调制带来的滤波器设计的困难,另一方面由于采用了0电压激励,可以使用高频器件,并可以进一步提高变换器的功率密度。

Description

一种应用于AC-DC矩阵变换器的控制系统及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AC-Link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应用于AC-DC矩阵变换器的控制系统及方法的设计。
背景技术
目前采用AC-link(高频交流链接)技术的AC-DC矩阵变换器主要由滤波器、开关矩阵、谐振电路、变压器以及整流器组成,其结构如图1所示。由于其无中间直流存储环节,减少电能变换次数,将功率因数校正、谐波消除和功率调节高度集成,具有高效、高功率密度、高功率因数和低谐波的优点。目前对AC-DC矩阵变换器的控制方法采用脉冲密度调制(PDM),导致输出功率变化时,开关工作频率变化范围大,使得输入和输出滤波器设计困难,为了满足要求必须按照最低频率设计。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的AC-DC矩阵变换器的控制方法输入和输出滤波器设计困难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应用于AC-DC矩阵变换器的控制系统及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应用于AC-DC矩阵变换器的控制系统,包括电网故障检测单元、锁相环、开关控制单元、控制参数计算单元、过温过流检测单元以及负载电压采集单元。
其中,电网故障检测单元与AC-DC矩阵变换器的三相输入相连,用于实时检测电网运行状态,并在电网发生故障时向开关控制单元发送断开信号。
过温过流检测单元与谐振电路的输出端相连,用于测量谐振电路的电流和AC-DC矩阵变换器的温度,并在过流或过温时向开关控制单元发送断开信号。
锁相环与AC-DC矩阵变换器的三相输入相连,用于检测三相输入电压,进行工作区间分配,并根据三相输入电压和工作区间计算电荷分析比例K以及三相输入电压的等效直流电压。
负载电压采集单元与AC-DC矩阵变换器后接的负载相连,用于采集负载的电压。
控制参数计算单元分别与锁相环和负载电压采集单元相连,用于根据三相输入电压的等效直流电压、电荷分析比例K以及负载电压计算控制时间参数,并生成开关控制信号。
开关控制单元分别与电网故障检测单元、过温过流检测单元、控制参数计算单元以及AC-DC矩阵变换器的开关矩阵相连,用于根据电网故障检测单元、过温过流检测单元或控制参数计算单元的开关控制信号控制开关矩阵中各个开关的闭合与断开。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应用于AC-DC矩阵变换器的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采用锁相环采集AC-DC矩阵变换器的三相输入电压,并对三相输入电压进行工作区间分配,并确定每个区间的最大幅值电压UP、最小幅值电压UM和中间幅值电压UN
S2、根据每个区间的最大幅值电压UP、最小幅值电压UM和中间幅值电压UN计算高线电压Vn和低线电压Vm
S3、在锁相环中计算电荷分析比例K。
S4、根据电荷分析比例K、高线电压Vn和低线电压Vm计算三相输入电压的等效直流电压Vin
S5、采用负载电压采集单元采集AC-DC矩阵变换器后接的负载的电压Vo
S6、比较Vin和Vo的大小,若Vin>Vo,则进入步骤S7,否则进入步骤S8。
S7、选择Buck模式对AC-DC矩阵变换器进行控制,在控制参数计算单元中计算控制时间参数,并生成开关控制信号,进入步骤S9。
S8、选择Boost模式对AC-DC矩阵变换器进行控制,在控制参数计算单元中计算控制时间参数,并生成开关控制信号,进入步骤S9。
S9、通过开关控制信号控制开关矩阵中各个开关的闭合与断开,从而实现对AC-DC矩阵变换器主电路的控制。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针对现有的AC-DC矩阵变换器的控制方法进行了改进,通过计算与调整控制时间参数的大小,实现了PWM调制,工作频率固定,通过调节占空比改变输出功率大小,一方面解决了脉冲密度调制带来的滤波器设计的困难,另一方面由于采用了0电压激励,可以使用高频器件,并可以进一步提高变换器的功率密度。
附图说明
图1所示为现有的AC-DC矩阵变换器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2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应用于AC-DC矩阵变换器的控制系统结构框图。
图3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应用于AC-DC矩阵变换器的控制方法流程图。
图4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三相输入电压工作区间划分图。
图5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Buck模式工作状态平面图。
图6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Boost模式工作状态平面图。
图7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Buck模式一个周期内的开关控制图。
图8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Boost模式一个周期内的开关控制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考附图来详细描述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应当理解,附图中示出和描述的实施方式仅仅是示例性的,意在阐释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而并非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实施例一: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应用于AC-DC矩阵变换器的控制系统,如图2所示,包括电网故障检测单元、锁相环、开关控制单元、控制参数计算单元、过温过流检测单元以及负载电压采集单元。
其中,电网故障检测单元与AC-DC矩阵变换器的三相输入相连,用于实时检测电网运行状态,并在电网发生故障时向开关控制单元发送断开信号。
过温过流检测单元与谐振电路的输出端相连,用于测量谐振电路的电流和AC-DC矩阵变换器的温度,并在过流或过温时向开关控制单元发送断开信号。
锁相环与AC-DC矩阵变换器的三相输入相连,用于检测三相输入电压,进行工作区间分配,并根据三相输入电压和工作区间计算电荷分析比例K以及三相输入电压的等效直流电压。
负载电压采集单元与AC-DC矩阵变换器后接的负载相连,用于采集负载的电压。
控制参数计算单元分别与锁相环和负载电压采集单元相连,用于根据三相输入电压的等效直流电压、电荷分析比例K以及负载电压计算控制时间参数,并生成开关控制信号。
开关控制单元分别与电网故障检测单元、过温过流检测单元、控制参数计算单元以及AC-DC矩阵变换器的开关矩阵相连,用于根据电网故障检测单元、过温过流检测单元或控制参数计算单元的开关控制信号控制开关矩阵中各个开关的闭合与断开。
实施例二: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应用于AC-DC矩阵变换器的控制方法,如图3所示,包括以下步骤:
S1、采用锁相环采集AC-DC矩阵变换器的三相输入电压,并对三相输入电压进行工作区间分配,并确定每个区间的最大幅值电压UP、最小幅值电压UM和中间幅值电压UN
采用锁相环采集AC-DC矩阵变换器的三相输入电压ua、ub、uc,根据相对大小关系将其一个电压周期划分为12个工作区间,并确定每个工作区间的最大幅值电压UP、最小幅值电压UM和中间幅值电压UN,如图4所示,具体划分结果如下:
区间1:uc>ua>ub,UP=ub,UM=ua,UN=uc
区间2:ua>uc>ub,UP=ub,UM=uc,UN=ua
区间3:ua>uc>ub,UP=ua,UM=uc,UN=ub
区间4:ua>ub>uc,UP=ua,UM=ub,UN=uc
区间5:ua>ub>uc,UP=uc,UM=ub,UN=ua
区间6:ub>ua>uc,UP=uc,UM=ub,UN=ua
区间7:ub>ua>uc,UP=ub,UM=ua,UN=uc
区间8:ub>uc>ua,UP=ub,UM=ua,UN=uc
区间9:ub>uc>ua,UP=ua,UM=ub,UN=uc
区间10:uc>ub>ua,UP=ua,UM=ub,UN=uc
区间11:uc>ub>ua,UP=uc,UM=ub,UN=ua
区间12:uc>ua>ub,UP=uc,UM=ua,UN=ub
S2、根据每个区间的最大幅值电压UP、最小幅值电压UM和中间幅值电压UN计算高线电压Vn和低线电压Vm
其中,高线电压Vn的计算公式为:
Vn=|UP-UN|
低线电压Vm的计算公式为:
Vm=|UP-UM|
S3、在锁相环中计算电荷分析比例K,计算公式为:
其中Q1和Q3分别为AC-DC矩阵变换器中谐振电流正半周和负半周从UN相流出的电荷量,Q2和Q4分别为AC-DC矩阵变换器中谐振电流正半周和负半周从UM相流出的电荷量。
S4、根据电荷分析比例K、高线电压Vn和低线电压Vm计算三相输入电压的等效直流电压Vin,计算公式为:
S5、采用负载电压采集单元采集AC-DC矩阵变换器后接的负载的电压Vo
S6、比较Vin和Vo的大小,若Vin>Vo,则进入步骤S7,否则进入步骤S8。
S7、选择Buck模式对AC-DC矩阵变换器进行控制,在控制参数计算单元中计算控制时间参数,并生成开关控制信号,进入步骤S9。
选择Buck模式对AC-DC矩阵变换器进行控制,Buck模式采用低线电压Vm、高线电压Vn以及0电压共同参与的组合方式完成激励,共分为六个工作过程:第1个工作过程采用高线电压Vn进行激励;第2个工作过程采用低线电压Vm进行激励;第3个工作过程采用0电压进行激励;第4个工作过程采用高线电压-Vn进行激励;第5个工作过程采用低线电压-Vm进行激励;第6个工作过程采用0电压进行激励。
在第1~2个工作过程中,从UN相流出的电荷量为Q1,从UM相流出的电荷量为Q2,在第4~5个工作过程中,从UN相流出的电荷量为Q3,从UM相流出的电荷量为Q4。根据电荷量精确分配的调制策略,在一个谐振电流半周期内,使不同相流出或流入的电荷量之比等于各自的相电压绝对值之比,电荷分析比例为:
采用作工作状态平面图的方法得到Buck模式下各个工作过程的控制时间参数:
以AC-DC矩阵变换器的谐振电容的电压VCr作为横轴,以AC-DC矩阵变换器的谐振电感的电流iLr及其特征阻抗Zr的乘积作为纵轴建立平面坐标系,在横轴上定义其中n为变压器变比;分别以O1,O2,O3为圆心,以R1,R2,R3为半径作相互连接的六段圆弧,分别对应表示Buck模式的六个工作过程,如图5所示,弧A1B1,B1B2,B2A2为第1~3个工作过程对应的轨迹。
根据工作状态平面图中的几何关系求解半径R1,R2,R3,具体公式为:
其中Vcr1表示Buck模式下的谐振电容电压,计算公式为:
其中Po为负载输出功率,T为谐振电路的谐振周期,Cr为谐振电容值;
根据半径R1,R2,R3计算前3个工作过程对应圆弧的相位角θ1,θ2,θ3,具体公式为:
其中V1为第1个工作过程结束后的谐振电容电压,计算公式为:
V2为第2个工作过程结束后的谐振电容电压,计算公式为:
根据相位角θ1,θ2,θ3计算前3个工作过程的控制时间参数t1,t2,t3,具体公式为:
其中ω为谐振电路的谐振频率,Lr为谐振电感值,Cr为谐振电容值。
由于Buck模式下谐振电流正半周和负半周均进行两次换流且均包含3个工作过程,正负半周激励电压的极性相反,即第1~3个工作过程和第4~6个工作过程采用的激励电压幅值一一对应,极性相反。因此设定第1个工作过程时间为t1,第2个工作过程时间为t2,第3个工作过程时间为t3,第4个工作过程时间为t1,第5个工作过程时间为t2,第6个工作过程时间为t3,生成开关控制信号。
S8、选择Boost模式对AC-DC矩阵变换器进行控制,在控制参数计算单元中计算控制时间参数,并生成开关控制信号,进入步骤S9。
选择Boost模式对AC-DC矩阵变换器进行控制,Boost模式采用低线电压Vm和高线电压Vn共同参与的组合方式完成激励,共分为六个工作过程:第1、2个工作过程均采用高线电压Vn进行激励;第3个工作过程采用低线电压Vm进行激励;第4、5个工作过程均采用高线电压-Vn进行激励;第6个工作过程采用低线电压-Vm进行激励。
在第1~3个工作过程中,从UN相流出的电荷量为Q1,从UM相流出的电荷量为Q2,在第4~6个工作过程中,从UN相流出的电荷量为Q3,从UM相流出的电荷量为Q4。根据电荷量精确分配的调制策略,在一个谐振电流半周期内,使不同相流出或流入的电荷量之比等于各自的相电压绝对值之比,电荷分析比例为:
采用作工作状态平面图的方法得到Boost模式下各个工作过程的控制时间参数:
以AC-DC矩阵变换器的谐振电容的电压VCr作为横轴,以AC-DC矩阵变换器的谐振电感的电流iLr及其特征阻抗Zr的乘积作为纵轴建立平面坐标系,在横轴上定义O1=Vn,其中n为变压器变比;分别以O1,O2,O3为圆心,以R1,R2,R3为半径作相互连接的六段圆弧,分别对应表示Boost模式的六个工作过程,如图6所示,弧A1B1,B1B2,B2A2为第1~3个工作过程对应的轨迹。
根据工作状态平面图中的几何关系求解半径R1,R2,R3,具体公式为:
其中Vcr2表示Boost模式下的谐振电容电压,计算公式为:
其中Po为负载输出功率,T为谐振电路的谐振周期,Cr为谐振电容值;
根据半径R1,R2,R3计算前3个工作过程对应圆弧的相位角θ1,θ2,θ3,具体公式为:
其中V1为第1个工作过程结束后的谐振电容电压,计算公式为:
V2为第2个工作过程结束后的谐振电容电压,计算公式为:
根据相位角θ1,θ2,θ3计算前3个工作过程的控制时间参数t1,t2,t3,具体公式为:
其中ω为谐振电路的谐振频率,Lr为谐振电感值,Cr为谐振电容值。
设定第1个工作过程时间为t1,第2个工作过程时间为t2,第3个工作过程时间为t3,第4个工作过程时间为t1,第5个工作过程时间为t2,第6个工作过程时间为t3,生成开关控制信号。
S9、通过开关控制信号控制开关矩阵中各个开关的闭合与断开,从而实现对AC-DC矩阵变换器主电路的控制。
开关控制单元通过接收到的开关控制信号,判断电网所处工作区间,并选择如图1所示的14个可控开关所对应的开关编号Q1~Q14,开关控制模块输出的与实际开关位置相对应的控制信号驱动开关矩阵完成对AC-DC矩阵变换器主电路的控制。
不同工作区间开关与驱动脉冲的对应关系如下表1所示。
表1
根据开关与驱动脉冲的对应关系,以第3区间为例对应Buck和Boost模式一个周期内的开关控制图,如图7和图8所示。
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将会意识到,这里所述的实施例是为了帮助读者理解本发明的原理,应被理解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这样的特别陈述和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根据本发明公开的这些技术启示做出各种不脱离本发明实质的其它各种具体变形和组合,这些变形和组合仍然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5)

1.一种应用于AC-DC矩阵变换器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采用锁相环采集AC-DC矩阵变换器的三相输入电压,并对三相输入电压进行工作区间分配,并确定每个区间的最大幅值电压UP、最小幅值电压UM和中间幅值电压UN
S2、根据每个区间的最大幅值电压UP、最小幅值电压UM和中间幅值电压UN计算高线电压Vn和低线电压Vm
S3、在锁相环中计算电荷分析比例K;
S4、根据电荷分析比例K、高线电压Vn和低线电压Vm计算三相输入电压的等效直流电压Vin
S5、采用负载电压采集单元采集AC-DC矩阵变换器后接的负载的电压Vo
S6、比较Vin和Vo的大小,若Vin>Vo,则进入步骤S7,否则进入步骤S8;
S7、选择Buck模式对AC-DC矩阵变换器进行控制,在控制参数计算单元中计算控制时间参数,并生成开关控制信号,进入步骤S9;
S8、选择Boost模式对AC-DC矩阵变换器进行控制,在控制参数计算单元中计算控制时间参数,并生成开关控制信号,进入步骤S9;
S9、通过开关控制信号控制开关矩阵中各个开关的闭合与断开,从而实现对AC-DC矩阵变换器主电路的控制;
所述步骤S7具体为:
选择Buck模式对AC-DC矩阵变换器进行控制,Buck模式采用低线电压Vm、高线电压Vn以及0电压共同参与的组合方式完成激励,共分为六个工作过程:第1个工作过程采用高线电压Vn进行激励;第2个工作过程采用低线电压Vm进行激励;第3个工作过程采用0电压进行激励;第4个工作过程采用高线电压-Vn进行激励;第5个工作过程采用低线电压-Vm进行激励;第6个工作过程采用0电压进行激励;
采用作工作状态平面图的方法得到Buck模式下各个工作过程的控制时间参数:
以AC-DC矩阵变换器的谐振电容的电压VCr作为横轴,以AC-DC矩阵变换器的谐振电感的电流iLr及其特征阻抗Zr的乘积作为纵轴建立平面坐标系,在横轴上定义其中n为变压器变比;分别以O1,O2,O3为圆心,以R1,R2,R3为半径作相互连接的六段圆弧,分别对应表示Buck模式的六个工作过程;
根据工作状态平面图中的几何关系求解半径R1,R2,R3,具体公式为:
其中Vcr1表示Buck模式下的谐振电容电压,计算公式为:
其中Po为负载输出功率,T为谐振电路的谐振周期,Cr为谐振电容值;
根据半径R1,R2,R3计算前3个工作过程对应圆弧的相位角θ1,θ2,θ3,具体公式为:
其中V1为第1个工作过程结束后的谐振电容电压,计算公式为:
V2为第2个工作过程结束后的谐振电容电压,计算公式为:
根据相位角θ1,θ2,θ3计算前3个工作过程的控制时间参数t1,t2,t3,具体公式为:
其中ω为谐振电路的谐振频率,Lr为谐振电感值,Cr为谐振电容值;
设定第1个工作过程时间为t1,第2个工作过程时间为t2,第3个工作过程时间为t3,第4个工作过程时间为t1,第5个工作过程时间为t2,第6个工作过程时间为t3,生成开关控制信号;
所述步骤S8具体为:
选择Boost模式对AC-DC矩阵变换器进行控制,Boost模式采用低线电压Vm和高线电压Vn共同参与的组合方式完成激励,共分为六个工作过程:第1、2个工作过程均采用高线电压Vn进行激励;第3个工作过程采用低线电压Vm进行激励;第4、5个工作过程均采用高线电压-Vn进行激励;第6个工作过程采用低线电压-Vm进行激励;
采用作工作状态平面图的方法得到Boost模式下各个工作过程的控制时间参数:
以AC-DC矩阵变换器的谐振电容的电压VCr作为横轴,以AC-DC矩阵变换器的谐振电感的电流iLr及其特征阻抗Zr的乘积作为纵轴建立平面坐标系,在横轴上定义其中n为变压器变比;分别以O1,O2,O3为圆心,以R1,R2,R3为半径作相互连接的六段圆弧,分别对应表示Boost模式的六个工作过程;
根据工作状态平面图中的几何关系求解半径R1,R2,R3,具体公式为:
其中Vcr2表示Boost模式下的谐振电容电压,计算公式为:
其中Po为负载输出功率,T为谐振电路的谐振周期,Cr为谐振电容值;
根据半径R1,R2,R3计算前3个工作过程对应圆弧的相位角θ1,θ2,θ3,具体公式为:
其中V1为第1个工作过程结束后的谐振电容电压,计算公式为:
V2为第2个工作过程结束后的谐振电容电压,计算公式为:
根据相位角θ1,θ2,θ3计算前3个工作过程的控制时间参数t1,t2,t3,具体公式为:
其中ω为谐振电路的谐振频率,Lr为谐振电感值,Cr为谐振电容值;
设定第1个工作过程时间为t1,第2个工作过程时间为t2,第3个工作过程时间为t3,第4个工作过程时间为t1,第5个工作过程时间为t2,第6个工作过程时间为t3,生成开关控制信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AC-DC矩阵变换器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具体为:
采用锁相环采集AC-DC矩阵变换器的三相输入电压ua、ub、uc,根据相对大小关系将其一个电压周期划分为12个工作区间,并确定每个工作区间的最大幅值电压UP、最小幅值电压UM和中间幅值电压UN,具体划分结果如下:
区间1:uc>ua>ub,UP=ub,UM=ua,UN=uc
区间2:ua>uc>ub,UP=ub,UM=uc,UN=ua
区间3:ua>uc>ub,UP=ua,UM=uc,UN=ub
区间4:ua>ub>uc,UP=ua,UM=ub,UN=uc
区间5:ua>ub>uc,UP=uc,UM=ub,UN=ua
区间6:ub>ua>uc,UP=uc,UM=ub,UN=ua
区间7:ub>ua>uc,UP=ub,UM=ua,UN=uc
区间8:ub>uc>ua,UP=ub,UM=ua,UN=uc
区间9:ub>uc>ua,UP=ua,UM=ub,UN=uc
区间10:uc>ub>ua,UP=ua,UM=ub,UN=uc
区间11:uc>ub>ua,UP=uc,UM=ub,UN=ua
区间12:uc>ua>ub,UP=uc,UM=ua,UN=ub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AC-DC矩阵变换器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中高线电压Vn的计算公式为:
Vn=|UP-UN|
低线电压Vm的计算公式为:
Vm=|UP-U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AC-DC矩阵变换器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中电荷分析比例K的计算公式为:
其中Q1和Q3分别为AC-DC矩阵变换器中谐振电流正半周和负半周从UN相流出的电荷量,Q2和Q4分别为AC-DC矩阵变换器中谐振电流正半周和负半周从UM相流出的电荷量。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AC-DC矩阵变换器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4中三相输入电压的等效直流电压Vin的计算公式为:
CN201810529293.0A 2018-05-29 2018-05-29 一种应用于ac-dc矩阵变换器的控制系统及方法 Active CN10863162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529293.0A CN108631622B (zh) 2018-05-29 2018-05-29 一种应用于ac-dc矩阵变换器的控制系统及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529293.0A CN108631622B (zh) 2018-05-29 2018-05-29 一种应用于ac-dc矩阵变换器的控制系统及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631622A CN108631622A (zh) 2018-10-09
CN108631622B true CN108631622B (zh) 2019-08-06

Family

ID=636906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529293.0A Active CN108631622B (zh) 2018-05-29 2018-05-29 一种应用于ac-dc矩阵变换器的控制系统及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63162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244137B (zh) * 2021-12-21 2023-06-30 西南交通大学 一种基于交流链接的llc谐振矩阵变换器的控制方法
CN114421634A (zh) * 2021-12-22 2022-04-29 苏州大学 一种无线电能传输系统以及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01750A (zh) * 2010-03-22 2011-09-28 艾默生网络能源系统北美公司 一种电源系统
CN103078522A (zh) * 2013-01-14 2013-05-01 西南交通大学 一种电容充电用ac-dc串联谐振矩阵变换器控制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203163873U (zh) * 2013-02-06 2013-08-28 宇星科技发展(深圳)有限公司 噪声测量装置
CN103647461A (zh) * 2013-12-06 2014-03-19 西南交通大学 一种ac-dc串联谐振矩阵变换器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08631621A (zh) * 2018-05-28 2018-10-09 西南交通大学 Ac-dc变换器的控制方法、控制装置、输出系统及储存介质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01750A (zh) * 2010-03-22 2011-09-28 艾默生网络能源系统北美公司 一种电源系统
CN103078522A (zh) * 2013-01-14 2013-05-01 西南交通大学 一种电容充电用ac-dc串联谐振矩阵变换器控制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203163873U (zh) * 2013-02-06 2013-08-28 宇星科技发展(深圳)有限公司 噪声测量装置
CN103647461A (zh) * 2013-12-06 2014-03-19 西南交通大学 一种ac-dc串联谐振矩阵变换器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08631621A (zh) * 2018-05-28 2018-10-09 西南交通大学 Ac-dc变换器的控制方法、控制装置、输出系统及储存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631622A (zh) 2018-10-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065291B (zh) 具有低频振荡抑制功能的中点电压平衡控制系统及方法
CN102710105B (zh) 一种应用于lcl滤波pwm变流器的有源阻尼控制装置
CN107966626A (zh) 一种电力电子变压器功率模块测试系统
CN103647461B (zh) 一种ac-dc串联谐振矩阵变换器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04701868B (zh) 一种可变电压等级的电流扰动源
CN105610368A (zh) 压缩机的弱磁控制方法和装置及压缩机控制系统
CN108631622B (zh) 一种应用于ac-dc矩阵变换器的控制系统及方法
CN102291014A (zh) 交流斩波-全桥整流的ac-dc变换器
CN103812366B (zh) 三相可控整流电路
CN108390384B (zh) 一种新型无功补偿及谐波治理装置
CN102312737B (zh) 一种内燃机驱动发电机的倍频逆变方法和装置
CN110137971A (zh) 一种三相交流电力弹簧的电压平稳控制方法
CN102882406A (zh) 10kW三相并网逆变器的母线中点电压的控制方法
CN102922091B (zh) 数字控制多功能逆变弧焊机
CN101777829A (zh) 一种变频空调在低频模型下的apfc控制方法
CN105048846B (zh) 一种电压型三电平npc变流器直接功率控制方法
CN106992689B (zh) 一种基于脉冲等效法的单相直接交交变频电路及控制方法
CN108258915A (zh) 一种基于查表法的单相直接交交变频电路及控制方法
CN104143829A (zh) Pwm整流器的直接电流控制方法及装置
CN209329699U (zh) 一种电压质量补偿装置
CN103929072B (zh) 一种ac-dc串联谐振矩阵变换器的控制方法
CN103094916A (zh) 基于电力有源滤波器的三相三线制相间平衡方法
CN104104254A (zh) 基于svpwm的光伏逆变器电感的补偿控制方法
CN204989347U (zh) 一种变频器的测试装置
CN108631621B (zh) Ac-dc变换器的控制方法、控制装置、输出系统及储存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