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628360A - 主控板过温保护方法及通信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主控板过温保护方法及通信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628360A
CN108628360A CN201810225231.0A CN201810225231A CN108628360A CN 108628360 A CN108628360 A CN 108628360A CN 201810225231 A CN201810225231 A CN 201810225231A CN 108628360 A CN108628360 A CN 10862836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ster control
control borad
communication equipment
standby plate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225231.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曹晓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ew H3C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ew H3C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ew H3C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New H3C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225231.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628360A/zh
Publication of CN10862836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62836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DSYSTEMS FOR CONTROLLING OR REGULATING NON-ELECTRIC VARIABLES
    • G05D23/00Control of temperature
    • G05D23/19Control of temperature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electric means
    • G05D23/20Control of temperature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electric means with sensing elements having variation of electric or magnetic properties with change of temperature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common to different types of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7/20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 H05K7/20009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using a gaseous coolant in electronic enclosures
    • H05K7/20136Forced ventilation, e.g. by fan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common to different types of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7/20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 H05K7/20009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using a gaseous coolant in electronic enclosures
    • H05K7/20209Thermal management, e.g. fan contro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出一种主控板过温保护方法及通信设备,涉及散热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获取通信设备的主控板的温度信息,在所述主控板的温度信息超过预设的第一过温关断门限时,若所述通信设备不存在备用板,则所述主控板进行下电处理;若所述通信设备存在备用板,则所述备用板和所述主控板进行主备倒换后,所述主控板进行下电处理,避免了主控板由于长时间过温引起设备起火的问题,实现了主控板自身的过温保护,在一定程度上延长了主控板使用寿命,节省用户投资成本。

Description

主控板过温保护方法及通信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散热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主控板过温保护方法及通信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通信设备功耗的逐渐增大,通信设备的过温保护显得尤为重要。在通信设备运行过程中,若存在风扇故障,会引起设备内部各单板的温度上升,当风扇长时间故障时,可能导致单板上的芯片损坏,极端情况下甚至引起设备起火。为了降低风扇故障对通信设备的影响,通常由主控板定时监控业务板及交换网板的温度,在业务板或交换网板过温时,则控制业务板或交换网板下电。
现有的解决方案中,虽然通过主控板可以实现业务板及交换网板的过温保护,但主控板自身没有过温保护功能,主控板长时间过温会发生损坏,极端情况下甚至引起设备起火,从而影响整个设备的业务处理。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主控板过温保护方法及通信设备,以避免主控板因过温发生损坏甚至引起设备起火,从而对整个设备的业务处理造成影响。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出一种主控板过温保护方法,所述方法包括:获取通信设备的主控板的温度信息;在所述主控板的温度信息超过预设的第一过温关断门限时,若所述通信设备不存在备用板,则所述主控板进行下电处理;若所述通信设备存在备用板,则所述备用板和所述主控板进行主备倒换后,所述主控板进行下电处理。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出一种通信设备,包括主控板,所述主控板上设有第一温感芯片、第一CPU芯片及第一电源管理电路,所述第一温感芯片及所述第一电源管理电路均与所述第一CPU芯片电连接;所述第一CPU芯片用于从所述第一温感芯片获取所述主控板的温度信息,在所述主控板的温度信息超过预设的第一过温关断门限时,若所述通信设备不存在备用板,则控制所述第一电源管理电路对所述主控板下电;若所述通信设备存在备用板,则所述备用板和所述主控板进行主备倒换后,控制所述第一电源管理电路对所述主控板下电。
相对现有技术,本发明实施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获取通信设备的主控板的温度信息,在主控板的温度信息超过预设的第一过温关断门限时,若通信设备不存在备用板,则主控板进行下电处理;若通信设备存在备用板,则备用板和主控板进行主备倒换后,主控板进行下电处理,从而避免主控板因过温发生损坏甚至引起通信设备起火的问题,降低主控板过温损坏后对整个通信设备的业务处理的影响,实现了主控板过温保护、延长主控板使用寿命的技术效果。
本发明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发明实施例了解。本发明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所写的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通信设备的结构框图。
图2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主控板的电路框图。
图3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主控板与备用板的连接示意图。
图4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主控板过温保护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5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主控板过温保护方法的另一流程示意图。
图6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主控板过温保护方法在通信设备存在备用板时的流程示意图。
图标:100-通信设备;110-主控板;120-风扇;130-业务板;140-交换网板;150-背板;160-备用板;112-第一温感芯片;114-第一CPU芯片;116-第一电源管理电路;162-第二温感芯片;164-第二CPU芯片;166-第二电源管理电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发明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发明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同时,在本发明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如图1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通信设备100的结构框图。通信设备100包括主控板110、风扇120、业务板130、交换网板140及背板150,主控板110、风扇120、业务板130及交换网板140均连接到背板150,便于业务板130与交换网板140之间的数据交换,以及主控板110对风扇120、业务板130、交换网板140的管理和控制。其中,业务板130主要负责业务数据处理,交换网板140用于实现各个业务板130之间的数据交换,主控板110用于实现整个设备的管理控制功能,类似于人类的“大脑”,用于管理业务板130的业务配置、上下电功能和交换网板140的数据交换、上下电功能,同时还负责风扇120的转速控制以及风扇框的管理控制、设备电源的管理等。
在本实施例中,通信设备100可以是交换机、路由器等设备。交换网板140可以独立设置,也可以与主控板110集成在一起,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定。当交换网板140与主控板110集成在一起时,交换网板140的功能集成在主控板110中,此时主控板110除了用于整个设备的管理控制,还具备交换网板140的数据交换功能。
如图2所示,为图1所示的主控板110的电路框图。主控板110上设有第一温感芯片112、第一CPU芯片114及第一电源管理电路116,风扇120、第一温感芯片112及第一电源管理电路116均与第一CPU芯片114电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提高主控板110温度检测的准确性,可以在主控板110上设置多个温度检测点,即在主控板110上设置多个第一温感芯片112,第一CPU芯片114通过I2C总线访问多个第一温感芯片112,从而获取主控板110上多个温度检测点的温度信息。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温感芯片112可以独立设置,此时第一CPU芯片114可通过I2C总线访问第一温感芯片112,从而获得主控板110的温度信息,在其它实施例中,第一温感芯片112也可集成在主控板110的某些芯片上,例如,交换芯片,此时第一CPU芯片114则可通过访问该交换芯片来获得第一温感芯片112采集的温度信息。当主控板110过温时,如果风扇120无法对主控板110降温,那么主控板110的温度还会继续上升,使得主控板110长时间处于过温状态发生损坏,甚至会引起通信设备100起火,从而影响通信设备100的业务处理;因此,主控板110的过温保护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一CPU芯片114用于从第一温感芯片112获取主控板110的温度信息,在主控板110的温度信息超过预设的第一过温关断门限时,若该通信设备100不存在备用板160,则控制第一电源管理电路116对主控板110下电;若通信设备100存在备用板160,则备用板160和主控板110进行主备倒换后,控制第一电源管理电路116对主控板110下电。
在本实施例中,当通信设备100不存在备用板160时,此时该通信设备100是单主控板的设备,当主控板110的温度信息超过预设的第一过温关断门限且通信设备100不存在备用板160时,则第一CPU芯片114控制业务板130和所述交换网板140下电后,控制第一电源管理电路116对主控板110下电。即在单主控板环境下,若主控板110的温度信息超过预设的第一过温关断门限,则第一CPU芯片114先向业务板130及交换网板140发送对应的下电指令,将通信设备100中的业务板130、交换网板140下电;然后第一CPU芯片114利用控制总线控制第一电源管理电路116执行下电动作,切断主控板110入口电源,以使主控板110内各主要芯片处于断电状态,实现主控板110下电,从而避免了主控板110损坏以及引起设备起火的问题。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通过控制整机系统输入侧的一次电源实现下电,例如,当主控板110要下电时,直接关断该一次电源,此时相当于整个设备下电,更加彻底。
在本实施例中,当通信设备100存在备用板160时,此时该通信设备100是双主控板的设备,即通信设备100包括主用主控板(即主控板110)和备用主控板(即备用板160),可以理解,该备用板160的结构与功能可以与该主控板110一致,主控板110与备用板160保持实时通信,在主控板110故障、下电等情况下,备用板160可以升为新的主控板使用,接替主控板110的工作,保证通信设备100的业务正常运行而不中断。如图3所示,为主控板110与备用板160的连接示意图,该备用板160上设有第二温感芯片162、第二CPU芯片164及第二电源管理电路166,第一CPU芯片114、第二温感芯片162及第二电源管理电路166均与第二CPU芯片164电连接。其中,该第一CPU芯片114和第二CPU芯片164均电连接到背板150的不同槽位,并通过该背板150实现通信。
该第二CPU芯片164用于从第二温感芯片162获取备用板160的温度信息,并将备用板160的温度信息输出至第一CPU芯片114。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提高备用板160温度检测的准确性,也可以在备用板160上设置多个温度检测点,即在备用板160上设置多个第二温感芯片162,第二CPU芯片164通过I2C总线访问多个第二温感芯片162,从而获取备用板160上多个温度检测点的温度信息。
在双主控板的通信设备100中,第一CPU芯片114需要对备用板160的温度信息、主控板110的温度信息进行判断分析。若主控板110的温度信息超过预设的第一过温关断门限,则第一CPU芯片114可以先向第二CPU芯片164发送主备倒换信息,第二CPU芯片164接收到主备倒换信息时设置备用板160为主用主控板,接替主控板110负责业务板130的业务配置、上下电功能和交换网板140的数据交换、上下电功能,以及风扇120的转速控制、设备电源的管理等,实现主控板110和备用板160的主备倒换。在主控板110和备用板160进行主备倒换后,第一CPU芯片114控制第一电源管理电路116切断主控板110入口电源,实现主控板110下电。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当备用板160升为主用主控板后,则由第二CPU芯片164继续监控备用板160的温度信息,此时通信设备100相当于由双主控板的设备变成了单主控板的设备,如果第二CPU芯片164判断备用板160的温度信息超过预设的第二过温关断门限,则备用板160的下电处理过程与通信设备100不存在备用板160时主控板110的下电处理过程类似,即第二CPU芯片164先控制业务板130和交换网板140下电,然后控制第二电源管理电路166切断备用板160入口电源,实现备用板160下电。
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一CPU芯片114还用于在备用板160的温度信息超过预设的第二过温关断门限时,向第二CPU芯片164输出下电指令,第二CPU芯片164用于依据下电指令控制第二电源管理电路166对备用板160下电。即在双主控板的通信设备100中,第一CPU芯片114将获取备用板160的温度信息与预设的第二过温关断门限进行比对分析,将主控板110的温度信息与预设的第一关断门限进行比对分析,如果是备用板160的温度信息超过预设的第二过温关断门限,则需下电备用板160,第一CPU芯片114则继续监控主控板110的温度信息。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主控板110是通信设备100的控制中心,负责整个设备的管理和控制,特别是在通信设备100没有备用板160时,一旦主控板110下电,整个设备将无法正常工作。因此,在实践中,对于主控板110的下电判断需要慎重,避免在风扇120可以对主控板110降温的情况下下电主控板110,影响通信设备100的正常工作,用户体验较差。即第一CPU芯片114用于在主控板110的温度信息超过预设的第一过温关断门限且风扇120发生故障时,若通信设备100不存在备用板160,则控制第一电源管理电路116对主控板110下电;若通信设备100存在备用板160,则备用板160和主控板110进行主备倒换后,控制第一电源管理电路116对主控板110下电。
例如,第一CPU芯片114在判断主控板110的温度信息超过预设的第一过温关断门限时,再进一步判断风扇120是否发生故障,若风扇120发生了故障,则无法对主控板110进行散热保护,此时需下电主控板110进行过温保护;若风扇120没有故障,则第一CPU芯片114可通过调节风扇120的转速,对主控板110降温,主控板110无需下电。例如,第一CPU芯片114可根据主控板110当前的温度信息相应地增大或减小风扇120的转速,若主控板110过温后温度持续升高,则继续增大风扇120的转速直至风扇120以全速工作,若主控板110过温后经过风扇120的降温处理,温度恢复至正常状态,则逐渐减小风扇120的转速。
在本实施例中,风扇120可以包括多个,该多个风扇120由第一CPU芯片114监控管理。其中,该多个风扇120可以实时输出转速反馈信号至风扇板,风扇板根据多个风扇120输出的转速反馈信号进行逻辑处理后,得到相应的“故障信息”输出至第一CPU芯片114,第一CPU芯片114根据获取的“故障信息”判断风扇120是否故障。在本实施例中,风扇120的“故障信息”可以采用高低电平的形式,例如,风扇板可对获取的转速反馈信号进行如下的逻辑处理方式:当有至少一个风扇120输出的转速反馈信号异常或者至少一个风扇120没有输出转速反馈信号时,则输出“故障信息”为高电平,表明风扇120有故障(可能是单个或多个风扇120故障);当所有风扇120输出的转速反馈信号均没有异常时,则输出“故障信息”为低电平,表明没有风扇120发生故障。应理解,在本实施例中,风扇120故障可以包括:风扇120没有在位、风扇120在位但工作异常。
应理解,当第一CPU芯片114判断通信设备100中的备用板160的温度信息超过预设的第二关断门限时,也可以进一步判断风扇120是否发生故障,若风扇120发生了故障,则下电备用板160;若风扇120没有故障,则不下电备用板160。
在本实施例中,若仅根据一次获取的温度信息以及当前风扇120故障来确定是否下电主控板110或备用板160,可能会发生误判的情况。例如,由于通信设备100上的风扇120可能包括多个,当单个风扇120或较少的风扇120出现故障,通过其他无故障的风扇120可以实现主控板110或备用板160的散热保护时,主控板110或备用板160的过温状况实际上不会一直持续;此外,风扇120在运行中受到某些干扰时,例如,风扇120中有积尘、进入干扰物误报故障时,风扇120实际上在正常运转,主控板110或备用板160的散热保护不受影响,过温状况也不会一直持续。显然,在前述两种误判的情况下,直接下电主控板110或备用板160不太合理,也没有必要。
因此,在本实施例中,为了避免误判的发生,第一CPU芯片114用于在主控板110的温度信息于设定时间内超过预设的第一过温关断门限时,若通信设备100不存在备用板160,则控制第一电源管理电路116对主控板110下电;若通信设备100存在备用板160,则备用板160和主控板110进行主备倒换后,控制第一电源管理电路116对主控板110下电,从而提高主控板110下电判断的可靠性。例如,第一CPU芯片114在某一时刻检测到主控板110的温度信息超过预设的第一过温关断门限且风扇120发生故障,不会立即控制主控板110下电,当获取的温度信息在设定时间内都超过预设的第一过温关断门限且风扇120发生故障时,表明主控板110不能通过风扇120实现降温,为了避免主控板110长时间过温发生损坏甚至起火,需要下电主控板110。同理,双主控板环境下的第一CPU芯片114或单主控板环境下的第二CPU芯片164也可以连续读取多次备用板160的温度信息并判断是否都超过预设的第二过温关断门限,进而确定是否下电备用板160。
需要说明的是,在实际应用中,为了实现整个通信设备100的过温保护,除了在主控板110及备用板160上设置温感芯片外,业务板130、交换网板140以及风扇板上通常也会设置一个或多个温感芯片,第一CPU芯片114不仅用于监测主控板110是否过温,还用于监测业务板130、交换网板140以及风扇板是否过温。在本实施例中,第一CPU芯片114可以通过轮询的方式,每隔预定时间获取所有温感芯片的温度信息,针对每个温度信息,判断其属于主控板110、备用板160、业务板130、交换网板140或是风扇板,进而判断主控板110、业务板130、交换网板140或是风扇板是否发生过温,并确定对应的过温保护策略。
例如,从主控板110上设置的第一温感芯片112获取的温度信息则与主控板110对应的第一过温关断门限比较,当主控板110的温度信息超过对应的第一过温关断门限时,主控板110进行下电处理;从备用板160上设置的第二温感芯片162获取的温度信息与预设的第二过温关断门限比较,当备用板160的温度信息超过第二过温关断门限时,备用板160进行下电处理;同理,业务板130的温度信息与业务板130对应的过温关断门限比较,若该温度信息在设定时间内都超过对应的过温关断门限,则主控板110控制业务板130下电;交换网板140的温度信息与交换网板140对应的过温关断门限比较,若该温度信息在设定时间内都超过对应的过温关断门限,则主控板110控制交换网板140下电;风扇板与之类似,但考虑到风扇板过温不会影响到通信设备100的业务,可以在日志中打印告警信息进行提示。在本实施例中,当业务板130或交换网板140需要下电时,主控板110的第一CPU芯片114向业务板130或交换网板140的CPU系统发送下电指令,由业务板130或交换网板140各自的CPU系统根据接收的下电指令执行下电动作,然后第一CPU芯片114继续监控设备内其他温度检测点的温度。
请参照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主控板过温保护方法的流程示意图。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主控板过温保护方法并不以图4以及以下所述的具体顺序为限制,其基本原理及产生的技术效果与前述实施例相同,为简要描述,本实施例中未提及部分,可参考前述实施例中的相应内容。应当理解,在其它实施例中,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主控板过温保护方法其中部分步骤的顺序可以根据实际需要相互交换,或者其中的部分步骤也可以省略或删除。下面将对图4所示的流程进行详细阐述。
步骤S101,获取通信设备的主控板的温度信息。
在本实施例中,在通信设备100运行过程中,第一CPU芯片114每隔一段时间通过I2C总线访问一次第一温感芯片112,从第一温感芯片112获取主控板110的温度信息,以便对主控板110的温度进行监控。
步骤S102,判断主控板的温度信息是否超过预设的第一过温关断门限。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CPU芯片114在主控板110的温度信息超过预设的第一过温关断门限时,执行步骤S103;在没有超过预设的第一过温关断门限时,则执行步骤S101,继续对主控板110的温度进行监控。
步骤S103,判断通信设备是否存在备用板。
在本实施例中,当通信设备100不存在备用板160时,表明该通信设备100当前处于单主控板环境,执行步骤S104;当通信设备100存在备用板160时,表明该通信设备100当前处于双主控板环境,执行步骤S105。
步骤S104,在主控板的温度信息超过预设的第一过温关断门限时,若通信设备不存在备用板,则主控板进行下电处理。
步骤S105,在主控板的温度信息超过预设的第一过温关断门限时,若通信设备不存在备用板,则备用板和主控板进行主备倒换后,主控板110进行下电处理。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避免误判的发生,提高主控板110下电的可靠性,需要连续读取多次主控板110的温度信息,以判断该温度信息在设定时间内是否都超过预设的第一过温关断门限,在主控板110的温度信息于设定时间内持续超过第一过温关断门限时,若通信设备100不存在备用板160,则主控板110进行下电处理;若通信设备100不存在备用板160,则备用板160和主控板110进行主备倒换后,主控板110进行下电处理。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通信设备100在单主控板环境下,一旦主控板110下电,整个设备将无法工作,为了避免在风扇120对主控板110有降温能力的情况下将主控板110下电,导致通信设备100的业务受到极大影响,可在主控板110的温度超过预设的第一过温关断门限时,进一步判断风扇120是否发生故障。如图5所示,在步骤S102之后,该主控板过温保护方法还包括:
步骤S11,判断通信设备上的风扇是否发生故障。
在本实施例中,在主控板110的温度信息超过第一过温关断门限且通信设备100上的风扇120发生故障时,执行步骤S103,即判断通信设备100是否存在备用板160;若通信设备100不存在备用板160,则执行步骤S104,即主控板110进行下电处理;若通信设备100不存在备用板160,则执行步骤S105,即备用板160和主控板110进行主备倒换后,主控板110进行下电处理。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在步骤S101之后,该主控板过温保护方法还包括:
步骤S12,判断主控板的温度信息是否超过预设的过温告警门限。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CPU芯片114每次从第一温感芯片112获取到温度信息后,将主控板110的温度信息与预设的过温告警门限比较,以判断该主控板110的温度信息是否超过预设的过温告警门限,当该主控板110的温度信息没有超过预设的过温告警门限时,表明主控板110未过温,第一CPU芯片114不做处理,通过访问第一温感芯片112重新获取主控板110的温度信息,即执行步骤S101;当该主控板110的温度信息超过预设的过温告警门限时,表明主控板110过温,则执行步骤13。
步骤S13,在主控板的温度信息超过预设的过温告警门限时,输出主控板过温告警信息。
在本实施例中,当判断主控板110的温度信息超过预设的过温告警门限时,输出主控板过温告警信息以提示用户主控板110过温,此时第一CPU芯片114可依据主控板110的温度信息控制风扇120转速,对主控板110降温,避免主控板110的温度继续上升。
应理解,在本申请中,该预设的过温告警门限低于预设的第一过温关断门限,只要主控板110的温度信息超过了预设的过温告警门限,就会一直输出主控板过温告警信息,直到主控板110自动下电。也即是说,在主控板110的温度信息超过了预设的过温告警门限时,不仅要输出主控板过温告警信息,还要进一步判断该主控板110的温度信息是否超过预设的第一过温关断门限(即执行步骤S102),在主控板110的温度信息超过预设的第一过温关断门限且风扇120发生故障时,主控板110进行下电处理。
进一步地,如图6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当通信设备100处于双主控环境时,即通信设备100中存在备用板160,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主控板过温保护方法还包括:
步骤S201,获取通信设备的备用板的温度信息。
在本实施例中,通信设备100在双主控板环境下工作时,该第二CPU芯片164从第二温感芯片162获取备用板160的温度信息,并将备用板160的温度信息输出至第一CPU芯片114,第一CPU芯片114不仅获取备用板160的温度信息,而且还要从第一温感芯片112获取主控板110的温度信息,以便对主控板110和备用板160的温度进行监控。
步骤S202,判断备用板的温度信息是否超过预设的第二过温关断门限。
其中,当备用板160的温度信息没有超过预设的第二关断门限时,则执行步骤S201,第一CPU芯片114继续对备用板160的温度进行监控,当备用板160的温度信息超过预设的第二关断门限时,则执行步骤S203。
步骤S203,在备用板的温度信息超过预设的第二过温关断门限时,备用板进行下电处理。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提高备用板160下电判断的可靠性,也可设定备用板160的温度信息在预设时间内持续超过预设的第二过温关断门限且风扇120发生故障时,备用板160进行下电处理;并且对于备用板160的温度信息,也可以先判断其是否超过预设的过温告警门限,进而确定是否要输出备用板160过温告警信息,提醒用户备用板160过温。
可以理解,在本实施例中,该步骤S201~S203可以在图5所示的任一个步骤之前或任一个步骤之后执行,也可以与图5所示的任一个步骤同时执行,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制。也即是说,在本实施例中,当通信设备100在双主控板的环境下工作时,第一CPU芯片114需要对主控板110和备用板160的温度同时进行监控,若是备用板160的温度信息超过预设的第二过温关断门限,则备用板160进行下电处理,通信设备100由双主控板变为单主控板,由于备用板160下电后,主控板110还可继续工作,故业务板130及交换网板140不用下电;若是主控板110的温度信息超过预设的第一关断门限,则主控板110与备用板160进行主备倒换后,主控板110再进行下电处理,备用板160接替主控板110的工作,通信设备100由双主控板变为单主控板;若此时备用板160的温度信息也超过了预设的第二过温关断门限,而之前下电的主控板110也还没有重新上电,则备用板160控制业务板130及交换网板140下电后,备用板160进行下电处理;若之前的主控板110重新上电了,则可以再一次进行主备倒换。
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主控板过温保护方法及通信设备,该方法包括:获取通信设备的主控板的温度信息;在所述主控板的温度信息超过预设的第一过温关断门限时,若所述通信设备不存在备用板,则所述主控板进行下电处理;若所述通信设备存在备用板,则所述备用板和所述主控板进行主备倒换后,所述主控板进行下电处理。主控板的温度信息超过预设的第一关断门限时,主控板进行下电处理,避免了主控板因长时间过温发生损坏甚至引起通信设备起火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延长了主控板的使用寿命,节省客户投资;同时,在主控板的温度信息超过预设的第一关断门限且通信设备存在备用板的情况下,主控板与备用板进行主备倒换后,主控板进行下电处理,可以保证通信设备的业务不会因为主控板下电而中断,从而降低主控板过温损坏后对整个通信设备的业务处理的影响。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Claims (10)

1.一种主控板过温保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通信设备的主控板的温度信息;
在所述主控板的温度信息超过预设的第一过温关断门限时,若所述通信设备不存在备用板,则所述主控板进行下电处理;若所述通信设备存在备用板,则所述备用板和所述主控板进行主备倒换后,所述主控板进行下电处理。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主控板过温保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若所述通信设备不存在备用板,则所述主控板进行下电处理的步骤包括:
若所述通信设备不存在备用板,则所述主控板控制所述通信设备的业务板和交换网板下电后,所述主控板进行下电处理。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主控板过温保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所述主控板的温度信息超过预设的第一过温关断门限时,若所述通信设备不存在备用板,则所述主控板进行下电处理;若所述通信设备存在备用板,则所述备用板和所述主控板进行主备倒换后,所述主控板进行下电处理的步骤包括:
在所述主控板的温度信息超过所述第一过温关断门限且所述通信设备上的风扇发生故障时,若所述通信设备不存在备用板,则所述主控板进行下电处理;若所述通信设备存在备用板,则所述备用板和所述主控板进行主备倒换后,所述主控板进行下电处理。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主控板过温保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所述主控板的温度信息超过预设的第一过温关断门限时,若所述通信设备不存在备用板,则所述主控板进行下电处理;若所述通信设备存在备用板,则所述备用板和所述主控板进行主备倒换后,所述主控板进行下电处理的步骤包括:
在所述主控板的温度信息于设定时间内持续超过所述第一过温关断门限时,若所述通信设备不存在备用板,则所述主控板进行下电处理;若所述通信设备存在备用板,则所述备用板和所述主控板进行主备倒换后,所述主控板进行下电处理。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主控板过温保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所述通信设备的备用板的温度信息;
在所述备用板的温度信息超过预设的第二过温关断门限时,所述备用板进行下电处理。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主控板过温保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通信设备的主控板的温度信息的步骤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主控板的温度信息超过预设的过温告警门限时,输出主控板过温告警信息。
7.一种通信设备,包括主控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控板上设有第一温感芯片、第一CPU芯片及第一电源管理电路,所述第一温感芯片及所述第一电源管理电路均与所述第一CPU芯片电连接;
所述第一CPU芯片用于从所述第一温感芯片获取所述主控板的温度信息,在所述主控板的温度信息超过预设的第一过温关断门限时,若所述通信设备不存在备用板,则控制所述第一电源管理电路对所述主控板下电;若所述通信设备存在备用板,则所述备用板和所述主控板进行主备倒换后,控制所述第一电源管理电路对所述主控板下电。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设备还包括业务板和交换网板,所述第一CPU芯片用于若所述通信设备不存在备用板,则在控制所述业务板和所述交换网板下电后,控制所述第一电源管理电路对所述主控板下电。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设备还包括风扇,所述风扇与所述第一CPU芯片电连接;所述第一CPU芯片用于在所述主控板的温度信息超过预设的第一过温关断门限且所述风扇发生故障时,若所述通信设备不存在备用板,则控制所述第一电源管理电路对所述主控板下电;若所述通信设备存在备用板,则所述备用板和所述主控板进行主备倒换后,控制所述第一电源管理电路对所述主控板下电。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设备还包括备用板,所述备用板上设有第二温感芯片、第二CPU芯片及第二电源管理电路,所述第一CPU芯片、第二温感芯片及所述第二电源管理电路均与所述第二CPU芯片电连接;所述第二CPU芯片用于从所述第二温感芯片获取所述备用板的温度信息,并将所述备用板的温度信息输出至所述第一CPU芯片;
所述第一CPU芯片还用于在所述备用板的温度信息超过预设的第二过温关断门限时,向所述第二CPU芯片输出下电指令;
所述第二CPU芯片还用于依据所述下电指令控制第二电源管理电路对所述备用板下电。
CN201810225231.0A 2018-03-19 2018-03-19 主控板过温保护方法及通信设备 Pending CN10862836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225231.0A CN108628360A (zh) 2018-03-19 2018-03-19 主控板过温保护方法及通信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225231.0A CN108628360A (zh) 2018-03-19 2018-03-19 主控板过温保护方法及通信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628360A true CN108628360A (zh) 2018-10-09

Family

ID=637063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225231.0A Pending CN108628360A (zh) 2018-03-19 2018-03-19 主控板过温保护方法及通信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628360A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871692A (zh) * 2019-01-02 2019-06-11 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 过温掉电保护方法、逻辑装置、业务板及网络系统
CN111338992A (zh) * 2020-02-25 2020-06-26 邦彦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fpga的vpx机框板卡管理方法和装置
CN114184935A (zh) * 2021-11-30 2022-03-15 上海御渡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ate板卡状态显示装置和显示方法
CN115016563A (zh) * 2021-03-05 2022-09-06 浙江宇视科技有限公司 级联设备及其温度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5764812A (zh) * 2022-12-26 2023-03-07 广州市德珑电子器件有限公司 一种开关电源自动保护方法及开关电源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89063A (zh) * 2009-07-31 2011-03-23 漳州灿坤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电加热温控调理装置的省电方法
US20140015689A1 (en) * 2012-07-16 2014-01-16 IntraGrain Technologies Inc. Adaptive Bandwidth Consumption in Remote Monitoring of Agricultural Assets
CN103744767A (zh) * 2013-12-31 2014-04-23 上海斐讯数据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核心交换机设备的温度控制方法
CN204731661U (zh) * 2015-07-02 2015-10-28 章慧云 一种计算机硬件温度控制装置
CN106776209A (zh) * 2016-12-05 2017-05-31 合肥联宝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设备的温度监控方法和系统
CN106896884A (zh) * 2017-02-28 2017-06-27 深圳市风云实业有限公司 Atca架构设备散热管理方法及装置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89063A (zh) * 2009-07-31 2011-03-23 漳州灿坤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电加热温控调理装置的省电方法
US20140015689A1 (en) * 2012-07-16 2014-01-16 IntraGrain Technologies Inc. Adaptive Bandwidth Consumption in Remote Monitoring of Agricultural Assets
CN103744767A (zh) * 2013-12-31 2014-04-23 上海斐讯数据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核心交换机设备的温度控制方法
CN204731661U (zh) * 2015-07-02 2015-10-28 章慧云 一种计算机硬件温度控制装置
CN106776209A (zh) * 2016-12-05 2017-05-31 合肥联宝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设备的温度监控方法和系统
CN106896884A (zh) * 2017-02-28 2017-06-27 深圳市风云实业有限公司 Atca架构设备散热管理方法及装置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871692A (zh) * 2019-01-02 2019-06-11 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 过温掉电保护方法、逻辑装置、业务板及网络系统
CN111338992A (zh) * 2020-02-25 2020-06-26 邦彦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fpga的vpx机框板卡管理方法和装置
CN115016563A (zh) * 2021-03-05 2022-09-06 浙江宇视科技有限公司 级联设备及其温度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4184935A (zh) * 2021-11-30 2022-03-15 上海御渡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ate板卡状态显示装置和显示方法
CN115764812A (zh) * 2022-12-26 2023-03-07 广州市德珑电子器件有限公司 一种开关电源自动保护方法及开关电源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628360A (zh) 主控板过温保护方法及通信设备
US7449797B2 (en) Storage apparatus power supply unit and storage apparatus management method
US8830781B2 (en) Storage apparatus
US6813150B2 (en) Computer system
US20130138804A1 (en) Server rack system
US20060262474A1 (en) Thermal monitoring and response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omputer unit
US20120136502A1 (en) Fan speed control system and fan speed reading method thereof
CN101689070A (zh) 为了高效率操作的动态转换器控制
CN106951051A (zh) 一种服务器背板的运行保护方法
US10976793B2 (en) Mass storage device electrical power consumption monitoring
CN106528374A (zh) 一种机架级存储设备及其散热控制系统
CN104564764A (zh) 服务器系统
US20180120914A1 (en) Unified power device management and analyzer
US20090006902A1 (en) Methods, systems,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s for reporting fru failures in storage device enclosures
US11585351B2 (en) Fan failure compensation
CN104571273A (zh) 风扇控制器以及具有该风扇控制器的服务器系统
CN107290954A (zh) 一种控制计算机的双机热冗余方法
CN103176581A (zh) 电源管理装置及电源管理方法
CN101799775B (zh) 监控电路及业务板监控方法
CN108173786B (zh) 管理监控系统及方法
CN116186744A (zh) 一种计算机数据传输系统及方法
CN104680087B (zh) 一种刀片服务器热插拔的控制电路和装置
CN113901530B (zh) 一种硬盘防御性预警保护的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介质
CN108256359A (zh) 一种存储硬盘供电保护系统及保护方法
CN110011519B (zh) 具有电流监控功能的伺服装置及其电流监控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