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625469B - 一种雨水弃流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雨水弃流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8625469B CN108625469B CN201810557231.0A CN201810557231A CN108625469B CN 108625469 B CN108625469 B CN 108625469B CN 201810557231 A CN201810557231 A CN 201810557231A CN 108625469 B CN108625469 B CN 108625469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drainage
- support
- drainage groove
- rainwater
- groov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3—WATER SUPPLY; SEWERAGE
- E03F—SEWERS; CESSPOOLS
- E03F5/00—Sewerage structures
- E03F5/10—Collecting-tanks; Equalising-tanks for regulating the run-off; Laying-up basins
- E03F5/102—Collecting-tanks; Equalising-tanks for regulating the run-off; Laying-up basins using already existing parts of the sewer system for runoff-regulation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3—WATER SUPPLY; SEWERAGE
- E03F—SEWERS; CESSPOOLS
- E03F2201/00—Details, devices or method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E03F2201/10—Dividing the first rain flush out of the stormwater flow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20/00—Water conservation; Efficient water supply; Efficient water use
- Y02A20/108—Rainwater harvesting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ydrology & Water Resour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Water Supply & Treatment (AREA)
- Sewag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雨水处理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雨水弃流装置,该装置具体为:在箱体的内部、进水口的下方设置泄流槽,在泄流槽的下方设置支架,在支架上放置支座,在泄流槽的底部沿泄流槽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若干个扣槽,支座的顶部插入任意一个扣槽中与泄流槽形成杠杆结构;在泄流槽第一端的下方设置第一滚轴,在泄流槽第二端的下方设置第二滚轴,设置一绳子的一端与泄流槽的第一端相连,绳子的另一端依次绕过第一滚轴的下方以及第二滚轴的上方与积水桶相连;支座靠近泄流槽的第一端设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雨水弃流装置,结构简单,设计巧妙,可调节收集输送的初期雨水弃流水量,且无需设置复杂的电控结构,可减少能耗、运行维护简单。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雨水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雨水弃流装置。
背景技术
城市雨水径流污染中携带大量营养物、重金属、有机物、油类等污染物,对城市水环境质量造成严重威胁。随着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持续推进,尤其是海绵城市建设理念的提出和实施,城市雨水径流污染问题日益受到重视。
初期冲刷是城市雨水径流污染中的一个重要现象,即初期较少的雨水径流中携带了较高比例的径流污染物。如果可对初期雨水径流实现有效控制,可实现更为经济高效的径流污染控制效果。大量研究报道,初期冲刷在各类源头汇水面(屋面、道路等)径流中明显,在排水管道系统中尤其是较大尺度区域的排水系统中不显著,主要由于各子汇水区汇流时间、管网拓扑结构、管道沉积物等众多因素影响。因此,对于城市雨水径流污染的初期冲刷控制,在屋面、道路等源头汇水面可获得更好的效果。
随着对城市雨水径流污染控制的重视,目前已有多项针对屋面径流、道路径流初期冲刷污染控制的装置专利公开或授权。其中,一种可自动复位的初期雨水弃流装置,专利号CN201621404544.5,该专利公开的一种自动化初期雨水弃流装置通过流量计记录雨水流量,利用控制器控制伸缩杆伸缩,从而改变阀板的位置,达到切换雨水流向的目的,以此排出初期污染雨水。该发明专利内设与控制器相连的电池,提供动力,能耗较大,同时需要定期更换电池,管理操作不便。其中,一种降雨量控制的初期雨水自动弃流装置,专利号CN101487281A,该专利公开的一种用于对雨水收集设备进行初期雨水弃流控制的装置包括一雨量计,一设置在雨水收集管入口的电动阀门,一控制器,根据雨量计所测得的雨量与预设的弃流量相比较的结果,来控制雨水收集管的电动阀门的启闭,从而实现对初期雨水弃流的自动控制。所述降雨量控制的初期雨水自动弃流装置还包括一调节预设弃流量的装置,一用于设置不弃流降雨间隔的装置,从而有效减少弃流量,以及一水位传感器,使控制器可以根据水位传感器的信号来控制蓄水单元的水位。该发明专利设置有雨量计、电动阀门、水位传感器等实现自动控制,能耗较大,安装运行过程复杂,不易于维护管理。
目前现有的初期雨水弃流技术以及装置,大多可实现对初期雨水一定程度的污染控制效果,但存在以下一种或几种问题:无法根据汇水面积及雨水径流污染程度进行弃流量调整;对于部分弃流量可调节装置,大多需要较复杂电控结构,且需要额外动力、能源供给。
发明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雨水弃流装置,用于解决或部分解决现有的初期雨水弃流技术及装置大多无法根据汇水面积及雨水径流污染程度进行弃流量调整以及部分弃流量可调节装置大多需要较复杂电控结构,需要额外动力、能源供给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雨水弃流装置,该装置包括:箱体、盖板、泄流槽、支座、支架、滚轴以及积水桶;所述箱体为中空结构,所述盖板设置在所述箱体的顶部,在所述盖板上开设进水口;在所述箱体的内部、所述进水口的下方设置泄流槽,在所述泄流槽的下方设置支架,所述支架与所述箱体的内侧壁固连,在所述支架上放置支座,所述支座的长度方向与所述泄流槽的长度方向垂直设置,在所述泄流槽的底部沿所述泄流槽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若干个扣槽,所述支座的顶部插入任意一个所述扣槽中与所述泄流槽形成杠杆结构;在所述泄流槽第一端的下方设置第一滚轴,在所述泄流槽第二端的下方设置第二滚轴,所述第一滚轴和所述第二滚轴分别与所述支架转动连接且分别与所述泄流槽的长度方向垂直设置,设置一绳子的一端与所述泄流槽的第一端相连,所述绳子的另一端依次绕过所述第一滚轴的下方以及第二滚轴的上方与积水桶相连;所述支座靠近所述泄流槽的第一端设置。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在所述箱体内部、所述支架的下方设置井壁,所述井壁与所述泄流槽的长度方向垂直设置,所述井壁将所述箱体下方分隔成两个区域,两个区域分别为排流区和弃流区,所述排流区位于所述泄流槽第一端的下方,所述弃流区位于所述泄流槽第二端的下方,所述积水桶位于所述弃流区内。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在所述积水桶的底部或者侧壁的下方设置出流管。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在所述箱体的内侧壁上沿竖直方向设置轨道,所述积水桶与所述轨道滑动连接。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在所述支架上表面有间隔的设置若干个卡座,所述卡座与所述扣槽相配合使得所述支座的底部插入任意两个所述卡座之间进行固定。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所述支架包括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位于所述泄流槽的两侧且分别与所述泄流槽的长度方向平行设置。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所述第一滚轴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通过第一轴承相连,两个所述第一轴承分别嵌入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的相对两侧;所述第二滚轴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通过第二轴承相连,两个所述第二轴承分别嵌入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的相对两侧。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在所述排流区底部的箱体上设置排流管,在所述弃流区底部的箱体上设置弃流管。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在所述泄流槽的第一端设置挂钩,所述绳子的一端通过所述挂钩与所述泄流槽相连。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所述支座为截面呈三角形的柱体。
(三)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雨水弃流装置,通过将泄流槽设置为杠杆结构,可将初期雨水与后期雨水分离,从而实现初期雨水的弃流,该装置结构简单,设计巧妙,通过利用雨水自身的重量来改变泄流槽中雨水的流向,无需设置复杂的电控结构,可减少能耗;另外,通过调整支座的位置便可根据装置收集的汇水面积和初期雨水弃流量来调节收集输送的初期雨水弃流水量,无需动力设施、运行维护简单。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雨水弃流装置的俯视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雨水弃流装置的沿图1中A-A面的剖视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雨水弃流装置的沿图1中B-B面的剖视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雨水弃流装置的平面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雨水弃流装置降雨初期工作原理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雨水弃流装置降雨后期工作原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进水口; 2—挂钩; 3—泄流槽;
4—支座; 5—绳子; 6—支架;
7—轴承; 8—积水桶; 9—箱体;
10—混凝土基础; 11—滚轴; 12—排流井壁;
13—排流管; 14—扣槽; 15—轨道;
16—盖板; 17—弃流井壁; 18—出流管;
19—卡座; 20—弃流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本实施例根据本发明提供一种雨水弃流装置,参考图1和图2,该装置包括:箱体9、盖板16、泄流槽3、支座4、支架6、滚轴11以及积水桶8;所述箱体9为中空结构,所述盖板16设置在所述箱体9的顶部,在所述盖板16上开设进水口1;在所述箱体9的内部、所述进水口1的下方设置泄流槽3,在所述泄流槽3的下方设置支架6,所述支架6与所述箱体9的内侧壁固连,在所述支架6上放置支座4,所述支座4的长度方向与所述泄流槽3的长度方向垂直设置,在所述泄流槽3的底部沿所述泄流槽3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若干个扣槽14,所述支座4的顶部插入任意一个所述扣槽14中与所述泄流槽3形成杠杆结构;在所述泄流槽3第一端的下方设置第一滚轴,在所述泄流槽3第二端的下方设置第二滚轴,所述第一滚轴和所述第二滚轴分别与所述支架6转动连接且分别与所述泄流槽3的长度方向垂直设置,设置一绳子5的一端与所述泄流槽3的第一端相连,所述绳子5的另一端依次绕过所述第一滚轴的下方以及第二滚轴的上方与积水桶8相连;所述支座4靠近所述泄流槽3的第一端设置。
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雨水弃流装置,不需要设置复杂的电控结构,通过简单的机械结构便可实现初期雨水弃流量的可调节。其中,盖板16在箱体9的顶部,与箱体9围成封闭空间。在盖板16上设置进水口1。收集的雨水通过进水口1从箱体9的顶部流入箱体9中。
在进水口1的下方设置泄流槽3,从进水口1流入箱体9的雨水均落在泄流槽3中。泄流槽3通过支座4进行支撑。支座4对泄流槽3进行线支撑,与泄流槽3形成杠杆结构。支座4通过支架6进行支撑。支架6与箱体9的内侧壁相连进行固定。
泄流槽3的两端具有出口,即落入泄流槽3的雨水从泄流槽3的两端均可流出。两端是指位于泄流槽3沿长度方向的两端。泄流槽3的长度方向即为雨水在泄流槽3中的流动方向。泄流槽3的两端即分别为第一端和第二端。
支座4的长度方向与泄流槽3的长度方向垂直设置。支座4的顶部与泄流槽3的底部接触,对泄流槽3形成线支撑。泄流槽3的第一端出口和第二端出口分别位于支座4的两侧。且泄流槽3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可绕着支座4上下倾斜。
在泄流槽3的底部设置扣槽14,用于使支座4的顶部与泄流槽3牢固连接,从而对支座4和泄流槽3的位置进行固定。任一扣槽14的长度方向与泄流槽3的长度方向同样垂直设置。可沿泄流槽3的长度方向设置多条扣槽14。相邻两个扣槽14间有间隔设置。支座4的位置可在多个扣槽14间灵活调整。
进一步地,设置滚轴11用于连接泄流槽3和积水桶8。滚轴11包括:在泄流槽3第一端下方设置的第一滚轴,在泄流槽3第二端下方设置的第二滚轴。第一滚轴和第二滚轴的轴向分别与泄流槽3的长度方向垂直。第一滚轴和第二滚轴通过支架6进行固定,且可分别相对支架6进行转动。
一根绳子5可为钢丝绳,一端与泄流槽3的第一端相连;另一端依次绕过第一滚轴和第二滚轴与积水桶8相连。因为第二滚轴位于泄流槽3第二端的下方,因此,积水桶8位于泄流槽3第二端的下方。
该雨水弃流装置,因为支座4靠近泄流槽3的第一端设置,初始状态为泄流槽3的第二端在下方、第一端在上方。在降雨初期,初期弃流雨水污染严重,经进水口1流入泄流槽3中。因为泄流槽3第二端向下倾斜,初期雨水经泄流槽3的第二端排入积水桶8中。随着积水桶8贮存水量的增多,自身质量的增加,积水桶8会下降至箱体9底部;积水桶8下降并通过绳子5牵引泄流槽3第一端降低,随着泄流槽3第一端的向下倾斜,将后期汇集的雨水经泄流槽3的第一端排出。
流入积水桶8中的雨水即为需要弃流的初期雨水。可通过调整支座4与泄流槽3相连的具体部位,即支座4顶部所插入扣槽14的位置,来调节积水桶8开始向下降落的时间,即对流入积水桶8的初期雨水量进行调节。
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雨水弃流装置,通过将泄流槽3设置为杠杆结构,可将初期雨水与后期雨水分离,从而实现初期雨水的弃流,该装置结构简单,设计巧妙,通过利用雨水自身的重量来改变泄流槽3中雨水的流向,无需设置复杂的电控结构,可减少能耗;另外,通过调整支座4的位置便可根据装置收集的汇水面积和初期雨水弃流量来调节收集输送的初期雨水弃流水量,无需动力设施、运行维护简单。
进一步地,支架6用于对支座4以及第一滚轴和第二滚轴进行支撑。支架6设置在泄流槽3的下方应不影响雨水经泄流槽3的两端出口流向积水桶8或者箱底。
进一步地,泄流槽3在倾斜时,较低的一端可通过支架6或者滚轴进行支撑。
优选地,进水口1设置在盖板16的中间。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参考图3,所述支架6包括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位于所述泄流槽3的两侧且分别与所述泄流槽3的长度方向平行设置。
本实施例基于上述实施例,对支架6的具体设置进行了说明。可在泄流槽3的两侧分别设置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均与泄流槽3的长度方向平行,且分别与箱体9的内侧壁固定连接。
支座4可横跨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之间的间隔,两端通过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进行支撑。
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之间的间隔可大于或等于泄流槽3两端出口的宽度,以保证泄流槽3中的雨水均能通过两端出口向下流动,而不会被支架6阻挡。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参考图4,所述第一滚轴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支架6和所述第二支架6通过第一轴承相连,两个所述第一轴承分别嵌入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架6和所述第二支架6的相对两侧;所述第二滚轴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支架6和所述第二支架6通过第二轴承相连,两个所述第二轴承分别嵌入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架6和所述第二支架6的相对两侧。
本实施例基于上述实施例,对第一滚轴和第二滚轴的具体设置进行了说明。第一滚轴和第二滚轴分别与支座4平行横置在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之间。
滚轴11通过轴承7与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相连。可在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相对的两侧分别嵌入设置轴承7,将滚轴11的两端分别与轴承7相连。具体如下:
第一滚轴在泄流槽3第一端的下方,两端分别与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相对的两侧相连。在第一支架与第二支架相对的一侧可嵌入设置一个第一轴承。在第二支架与第一支架相对的一侧同样可嵌入设置一个第一轴承。第一滚轴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第一轴承相连,实现第一滚轴与支架6的转动连接。
第二滚轴在泄流槽3第二端的下方,两端分别与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相对的两侧相连。在第一支架与第二支架相对的一侧可嵌入设置一个第二轴承。在第二支架与第一支架相对的一侧同样可嵌入设置一个第二轴承。第二滚轴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第二轴承相连,实现第二滚轴与支架6的转动连接。
此时,在泄流槽3倾斜时,可通过第一滚轴或者第二滚轴进行支撑。
设置可转动的第一滚轴和第二滚轴,可减少与绳子5之间的摩擦力,保证积水桶8能够顺利拉动绳子5。
进一步地,支架6也可为其他结构,例如,可在泄流槽3下方设置一个镂空支架6,既能实现对支座4、第一滚轴、第二滚轴以及泄流槽3的支撑,也可保证雨水能够顺利下落。
也可在泄流槽3下方设置任何一种支架6,设置支架6沿泄流槽3长度方向的长度小于或等于泄流槽3的长度,以保证泄流槽3中的雨水能够顺利下落,同时可实现支撑作用。
支架6可为任何既能够实现支撑作用,同时可保证泄流槽3中的雨水顺利通过两端出口下落的结构,对此不做限定。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参考图2,在所述箱体9内部、所述支架6的下方设置井壁,所述井壁与所述泄流槽3的长度方向垂直设置,所述井壁将所述箱体9下方分隔成两个区域,两个区域分别为排流区和弃流区,所述排流区位于所述泄流槽3第一端的下方,所述弃流区位于所述泄流槽3第二端的下方,所述积水桶8位于所述弃流区内。
本实施例基于上述实施例,在支架6的下方与箱底垂直设置井壁,井壁同时与泄流槽3的长度方向垂直。井壁将箱体9的下方分隔为两个区域,分别为排流区和弃流区。
泄流槽3的第一端对应位于排流区的上方,第二端对应位于弃流区的上方。积水桶8位于弃流区内。
设置井壁,使后期雨水经泄流槽3的第一端流入排流区中,初期的雨水经泄流槽3的第二端流入位于弃流区内的积水桶8中,使二者可分别进行收集区分,便于后期处理。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在所述积水桶8的底部或者侧壁的下方设置出流管18。
本实施例基于上述实施例,设置出流管18,积水桶8中的初期雨水可经出流管18流出至箱体9内的弃流区。随着积水桶8中初期雨水的逐渐排出,泄流槽3第一端向下倾斜保持一段时间,直至积水桶8中贮存的初期弃流雨水近乎排完,积水桶8无法继续牵引泄流槽3第一端倾斜时,会再次恢复至初始第二端向下倾斜的状态,为下一次降雨收集初期雨水做准备。
设置出流管18,可使装置在一次使用之后自动恢复至初始状态,提高装置的自动化程度,减少人为操作。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参考图2,在所述箱体9的内侧壁上沿竖直方向设置轨道15,所述积水桶8与所述轨道15滑动连接。
本实施例基于上述实施例,在箱体9靠近积水桶8的一侧设置轨道15,轨道15在箱体9的内侧壁上竖直设置。积水桶8可沿轨道15上下移动。设置轨道15,用于使积水桶8按照预留轨道15方向升降,可减少雨水泄流至积水桶8时以及积水桶8向下降落时的迸溅。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参考图2和图4,在所述支架6上表面有间隔的设置若干个卡座19,所述卡座19与所述扣槽14相配合使得所述支座4的底部插入任意两个所述卡座19之间进行固定。
本实施例基于上述实施例,在支架6上表面设置卡座19,用于对支座4的底部进行固定。卡座19可为支架6上表面的凸块。任意两个卡座19之间的距离应与支座4的底部宽度相适应,使支座4的底部能够插入两个卡座19之间进行固定。
卡座19与扣槽14相配合,即在支座4的底部插入两个卡座19之间时,支座4的顶部正好可插入一个扣槽14中,从而对支座4的顶部和底部均进行固定。
与多个扣槽14相适应,可设置多个卡座19,便于调整支座4的位置。设置卡座19对支座4的底部进行固定,可对支座4进行更好的固定支撑。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在所述排流区底部的箱体9上设置排流管13,在所述弃流区底部的箱体9上设置弃流管20。
本实施例基于上述实施例,设置排流管13可排出排流区汇集的后期雨水。排流管13可与市政雨水排水管网相连,直接将后期雨水排出至排水管网中。设置弃流管20用于排出弃流区汇集的初期雨水。弃流管20可与污水处理厂相连,对初期雨水进行净化处理。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在所述泄流槽3的第一端设置挂钩2,所述绳子5的一端通过所述挂钩2与所述泄流槽3相连。
绳子5的一端可通过挂钩2与泄流槽3的第一端相连,也可直接与泄流槽3的第一端相连,对此不做限定,以能对泄流槽3的第一端进行牵引为目的。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参考图2,所述支座4为截面呈三角形的柱体。
支座4为截面为三角形的柱体时,支座4的顶部为尖端状,可作为杠杆结构的支点,使泄流槽3的两端容易发生倾斜,保证装置的正常运行。支座4的底面具有一定宽度,与支架6接触,支架6可对其进行较好的支撑。
实施例1:
本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基本相同,为了描述的简要,在本实施例的描述过程中,不再描述与上述实施例相同的技术特征,仅说明本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不同之处: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参考图2,一种雨水弃流装置在箱体9内、支架6下方垂直设有排流井壁12和弃流井壁17;排流井壁12和弃流井壁17将箱体9分割成雨水排流区、中空区和弃流区。雨水排流区的底部设有排流管13,雨水弃流区的底部设有弃流管20。泄流槽3设有挂钩2的第一端位于雨水排流区的上方;泄流槽3的另一末端即第二端位于雨水弃流区的上方;积水桶8位于弃流区内部,积水桶8通过钢丝绳与挂钩2相连;箱体9内部弃流区一侧内壁设有预留轨道15。
降雨初期,雨落管收集排放的初期雨水中氮磷、重金属或其他污染物含量较高,需要收集输送至污水厂进行处理净化;降雨后期,雨水径流量增大,建筑屋面等不透水面中沉积的污染物经初期雨水的冲刷及雨量的稀释作用,雨落管排放雨水中的污染物浓度明显降低,故可不经处理直接排入排流管13。即积水桶8储存一定量初期弃流,在重力作用下,通过钢丝绳牵引泄流槽3第一端下降,将后期雨水泄流至雨水排流区,经排流管13汇入市政雨水排水管网。
具体的,箱体9底部铺设混凝土基础10,用于对箱体9进行支撑。箱体9材质为钢筋混凝土或砖砌水泥砂浆抹面或其他材料。箱体9为各个部件提供独立空间与防护,保证整个设施的正常运行环境。箱体9顶部安装盖板16,其材质为铸铁或不锈钢或混凝土。盖板16内嵌进水口1,用于承接雨落管出流雨水并引流至泄流槽3,进行后续处理。
箱体9内部泄流槽3两侧分别安装有长方体支架6,材质为不锈钢、铝合金、钛合金或复合材料。支架6上有固定卡座19,可以固定支座4位置。支架6相对两侧分别嵌入滚动轴承7,滚动轴承7材质为铸铁、轴承合金、不锈钢或其他材料。滚动轴承7连接滚轴11,滚轴11的材质为铸铁、合金钢、轴承钢或其他材质。支架6上固定放置支座4,支座4材质为铸铁、钛合金、不锈钢或其他材料,可起到支撑泄流槽3的作用。
泄流槽3材质为镀锌钢、球墨铸铁、不锈钢或其他材料;在降雨初期,可将入流的初期雨水泄流至积水桶8。箱体9雨水弃流区一侧墙壁设置预留轨道15凹槽,稳定积水桶8按照预留轨道15方向升降,并减少雨水泄流至积水桶8时迸溅。
箱体9内雨水弃流区一侧设置有弃流井,弃流井壁17为混凝土或砖砌水泥砂浆抹面或其他材料;弃流管20材质为PVC、PE或不锈钢材料,用于输送降雨初期弃流雨水至污水厂净化处理。箱体9内雨水排流区一侧设置有排流井,排流井壁12材质为混凝土或砖砌水泥砂浆抹面或其他材料;内置排流管13材质为PVC、PE或不锈钢材料,用于收集排放后期较清洁的雨水至市政雨水管网。积水桶8材质为铁、铝、不锈钢或其他材料,可贮存一定体积的初期弃流雨水。
该可调节初期雨水弃流装置能保证初期雨水污染控制效果;设置可调节泄流槽3,可根据汇水区面积及初期雨水弃流量,通过改变支座4位置调整雨水截流体积;装置运行无需外加动力设备提供动力,可自行运转处理,无需人工操作,运行简便。
本装置在场降雨的工作过程:参考图5,降雨前,泄流槽3为倾斜于弃流井一侧的初始状态。降雨初期,雨落管排放雨水经进水口1流入泄流槽3,再经泄流槽3泄流至积水桶8;参考图6,随着积水桶8贮存水量的增多,当积水桶8贮存一定质量的初期弃流雨水时,相对于支座4转轴,钢丝绳、积水桶8及贮存雨水的重力力矩大于泄流槽3自身重力力矩时,积水桶8沿着预留轨道15下降,并通过钢丝绳牵引泄流槽3设置挂钩2一端倾斜至排流井,将后期雨水泄流至排流井,并通过排流管13直接排入市政雨水管渠。
贮存的初期弃流雨水通过积水桶8底部的出流管18排放至弃流井,并经弃流管20输送至污水厂进行处理。与此同时,积水桶8中贮存的初期弃流雨水通过出流管18排放至弃流井,使得泄流槽3倾斜至排流井并保持一段时间。
设置出流管18的内径较小从而限制其出流流速。在积水桶8雨水贮存量一定的条件下,积水桶8排空时间近似固定。当积水桶8中贮存的初期弃流雨水近乎排完,积水桶8无法继续牵引泄流槽3一端倾斜至排流井,泄流槽3自动恢复至降雨前初始状态,倾斜至弃流井一侧。可通过设置出流管18的内径,使得积水桶8近似排空时间大于或等于场次平均降雨时间,从而在一次降雨之后,积水桶8才能排空使装置恢复至初始状态。
其中,积水桶8储存的初期雨水弃流量可根据装置的汇水面积和初期雨水弃流量确定,通过调节支座4的固定位置,实现存储初期弃流雨水水量的控制。
每次降雨结束,泄流槽3自动恢复至初始状态,无需人工操控,装置运行简便,只需对装置进行正常维护,保证装置持续正常运行。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基本相同,为了描述的简要,在本实施例的描述过程中,不再描述与上述实施例相同的技术特征,仅说明本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不同之处:
具体的,针对单根雨落管的屋面汇水面积为150m2;钢质泄流槽3的长×宽×高约2m×0.6m×0.4m,泄流槽3壁厚0.01m;分别在距泄流槽3设置挂钩2的第一端0.1、0.2、0.3m处设有3个扣槽14。积水桶8质量为200kg,钢丝绳总长2.5m。(已知:雨水密度1×103kg/m3,钢材密度7.9×103kg/m3,钢丝绳单位长度质量1kg/m)当支座4分别移动至0.1、0.2、0.3m处的扣槽14位置时,可调节的初期雨水弃流量分别为12、5、2mm;若出流管18管径为10mm,相应的排空积水桶8的出流时间分别为1.7、1.0、0.7h。
泄流槽3可为长方形,也可为U形或其他两端具有出口,且可作为杠杆的任何形状,对此不做限定。泄流槽3两侧壁应具有一定的高度,以防止从进水口1流下的雨水溅至泄流槽3的外部。
该可调节初期雨水弃流装置可根据汇流面积和初期雨水弃流量调节装置,对不同体积的弃流雨水进行收集排放;初期弃流量的调节操作简单易行,后期运行维护要求低,可有效控制初期雨水径流污染问题,且因其具备弃流量可调节功能,可实现同一装置在不同场地应用,或同一地点应用对不同强度或降雨的降雨事件弃流不同量初期雨水。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6)
1.一种雨水弃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盖板、泄流槽、支座、支架、滚轴以及积水桶;所述箱体为中空结构,所述盖板设置在所述箱体的顶部,在所述盖板上开设进水口;
在所述箱体的内部、所述进水口的下方设置泄流槽,在所述泄流槽的下方设置支架,所述支架与所述箱体的内侧壁固连,在所述支架上放置支座,所述支座的长度方向与所述泄流槽的长度方向垂直设置,在所述泄流槽的底部沿所述泄流槽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若干个扣槽,所述支座的顶部插入任意一个所述扣槽中与所述泄流槽形成杠杆结构;
在所述泄流槽第一端的下方设置第一滚轴,在所述泄流槽第二端的下方设置第二滚轴,所述第一滚轴和所述第二滚轴分别与所述支架转动连接且分别与所述泄流槽的长度方向垂直设置,设置一绳子的一端与所述泄流槽的第一端相连,所述绳子的另一端依次绕过所述第一滚轴的下方以及第二滚轴的上方与积水桶相连;
所述支架包括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位于所述泄流槽的两侧且分别与所述泄流槽的长度方向平行设置;
所述第一滚轴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通过第一轴承相连,两个所述第一轴承分别嵌入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的相对两侧;
所述第二滚轴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通过第二轴承相连,两个所述第二轴承分别嵌入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的相对两侧;
所述支座靠近所述泄流槽的第一端设置;
在所述箱体内部、所述支架的下方设置井壁,所述井壁与所述泄流槽的长度方向垂直设置,所述井壁将所述箱体下方分隔成两个区域,两个区域分别为排流区和弃流区,所述排流区位于所述泄流槽第一端的下方,所述弃流区位于所述泄流槽第二端的下方,所述积水桶位于所述弃流区内;
在所述积水桶的底部或者侧壁的下方设置出流管;通过设置所述出流管的内径使得积水桶排空时间大于或等于场次平均降雨时间;
所述积水桶储存的初期雨水弃流量根据所述雨水弃流装置的汇水面积和初期雨水弃流量确定;通过调节所述支座与所述扣槽的连接位置,实现存储初期弃流雨水水量的控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雨水弃流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箱体的内侧壁上沿竖直方向设置轨道,所述积水桶与所述轨道滑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雨水弃流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支架上表面有间隔的设置若干个卡座,所述卡座与所述扣槽相配合使得所述支座的底部插入任意两个所述卡座之间进行固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雨水弃流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排流区底部的箱体上设置排流管,在所述弃流区底部的箱体上设置弃流管。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雨水弃流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泄流槽的第一端设置挂钩,所述绳子的一端通过所述挂钩与所述泄流槽相连。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雨水弃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座为截面呈三角形的柱体。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0557231.0A CN108625469B (zh) | 2018-06-01 | 2018-06-01 | 一种雨水弃流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0557231.0A CN108625469B (zh) | 2018-06-01 | 2018-06-01 | 一种雨水弃流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8625469A CN108625469A (zh) | 2018-10-09 |
CN108625469B true CN108625469B (zh) | 2023-04-25 |
Family
ID=636910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10557231.0A Active CN108625469B (zh) | 2018-06-01 | 2018-06-01 | 一种雨水弃流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8625469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4575432B (zh) * | 2020-12-11 | 2024-07-09 | 中国石化海南炼油化工有限公司 | 一种雨水清污分流系统 |
Cit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929230A (zh) * | 2015-06-08 | 2015-09-23 | 北京工业大学 | 一种带有预处理的雨水自动弃流和贮存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DE19859415A1 (de) * | 1997-12-22 | 1999-07-15 | Vsb Vogelsberger Umwelttechnis | Regenwasserentlastungsanlage |
BRPI0801628A2 (pt) * | 2008-04-24 | 2009-12-29 | Fundacao Fucapi | sistema de captação, tratamento e armazenamento de água de chuva |
CN101408031A (zh) * | 2008-07-10 | 2009-04-15 | 北京市浩大安博水资源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 自动旋盖式初雨弃流设备 |
CN202039413U (zh) * | 2011-01-24 | 2011-11-16 | 陈柏臻 | 一种翻斗式清洁雨水收集器 |
CN202000395U (zh) * | 2011-03-23 | 2011-10-05 |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田灌溉研究所 | 一种可调节初雨弃流量的水箱 |
DE102011107524A1 (de) * | 2011-07-10 | 2013-01-10 | Klaus Ulrich Giehl | Vorrichtung zur Feststoffrückhaltung an Überlaufschwellen von Regenentlastungsbauwerken |
CN102505753A (zh) * | 2011-11-08 | 2012-06-20 | 扬州大学 | 翻板式初期雨水截流井 |
CN103590484B (zh) * | 2013-11-20 | 2015-01-21 | 重庆大学 | 一种水力自动控制的跳越堰初期雨水截流井和截流方法 |
CN203559482U (zh) * | 2013-11-20 | 2014-04-23 | 重庆大学 | 一种水力自动控制的跳越堰初期雨水截流井 |
CN203821568U (zh) * | 2014-02-21 | 2014-09-10 | 武汉圣禹排水系统有限公司 | 截流井浮筒截流装置 |
CN103866845B (zh) * | 2014-02-21 | 2015-11-11 | 武汉圣禹排水系统有限公司 | 水力自控分流制管网截流井 |
BR202015016115U8 (pt) * | 2015-07-01 | 2018-02-27 | Antonio Garios Wadih | dispositivo filtrante autolimpante adaptável ao volume de água pluvial |
CN105256875A (zh) * | 2015-08-31 | 2016-01-20 | 清华大学 | 一种堤岸式初期雨水拦截-贮存-处理组合系统 |
JP2016194235A (ja) * | 2015-09-29 | 2016-11-17 | 重信 平 | 雨水制御装置 |
KR101689857B1 (ko) * | 2015-12-01 | 2016-12-26 | 명성테크 주식회사 | 우수 저수 및 활용장치 |
ES2618371B2 (es) * | 2015-12-17 | 2018-09-26 | Universitat Politécnica de Catalunya | Sistema de distribución equitativa de agua de lluvia en casas de pisos |
CN205617543U (zh) * | 2016-03-07 | 2016-10-05 | 济创环保工程(苏州)有限公司 | 一种可浮动拦渣的无动力限流式智慧截流井 |
CN206267229U (zh) * | 2016-12-01 | 2017-06-20 | 河北卓邦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 一种新型雨水收集装置 |
CN206591569U (zh) * | 2017-01-18 | 2017-10-27 | 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一种雨水桶装置 |
CN107288205B (zh) * | 2017-07-31 | 2023-06-16 | 中冶华天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雨污终端分流自控装置 |
CN107524222B (zh) * | 2017-09-08 | 2019-06-14 | 北京建筑大学 | 具有弃流、截污和自动清洗功能的雨水口结构 |
CN107675787A (zh) * | 2017-11-09 | 2018-02-09 | 华蓝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水力自动翻转斗初期雨水弃流井装置 |
CN108035424A (zh) * | 2018-01-25 | 2018-05-15 | 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翻板弃流装置 |
CN208329139U (zh) * | 2018-06-01 | 2019-01-04 | 北京建筑大学 | 一种雨水弃流装置 |
-
2018
- 2018-06-01 CN CN201810557231.0A patent/CN108625469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929230A (zh) * | 2015-06-08 | 2015-09-23 | 北京工业大学 | 一种带有预处理的雨水自动弃流和贮存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8625469A (zh) | 2018-10-09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0410143B (zh) | 一种反坡隧道施工排水系统 | |
CN204570904U (zh) | 翻板式污水截流井 | |
CN105464202B (zh) | 一种带有可调式截流拍门的雨水弃流井 | |
CN103291017B (zh) | 一种旋转式自动弃流型雨水收集利用系统及其安装方法 | |
CN109372085B (zh) | 一种分流井 | |
CN108978398A (zh) | 一种市政道路排水系统 | |
CN108625469B (zh) | 一种雨水弃流装置 | |
CN211395907U (zh) | 道路式一体化智能截污井 | |
JP2009108537A (ja) | 雨水貯留設備 | |
CN105863038B (zh) | 一种初期雨水弃流装置 | |
CN205369377U (zh) | 自动弃流、蓄水、溢流一体化雨水收集系统 | |
CN104652716B (zh) | 一种种植屋面保温防水系统及其施工方法 | |
CN106638919B (zh) | 一种城市道路雨水回用系统及施工方法 | |
CN208329139U (zh) | 一种雨水弃流装置 | |
CN210173861U (zh) | 一种预制梁智控蒸汽养生系统 | |
CN201826345U (zh) | 一种管式雨水弃流装置 | |
CN106869236B (zh) | 一种海绵城市雨水收集系统用卧式调蓄罐及其施工方法 | |
CN105155665B (zh) | 一种市政排水系统 | |
CN114607031A (zh) | 城市低洼道路积水快排与雨水收集利用设施及其运行方法 | |
CN113756410A (zh) | 雨污分流管道系统及初期雨水弃流的方法 | |
CN107675773A (zh) | 城市排水系统 | |
CN203307912U (zh) | 一种分流式雨水自动弃流装置 | |
CN203334561U (zh) | 一种旋转式自动弃流型雨水收集利用系统 | |
JP2009287197A (ja) | 雨水排水管理システム | |
CN110593389A (zh) | 雨水回收再利用系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