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593389A - 雨水回收再利用系统 - Google Patents

雨水回收再利用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593389A
CN110593389A CN201910726369.3A CN201910726369A CN110593389A CN 110593389 A CN110593389 A CN 110593389A CN 201910726369 A CN201910726369 A CN 201910726369A CN 110593389 A CN110593389 A CN 11059338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ainwater
water
pipe
storage tank
tan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726369.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鑫
王怀民
霍春旻
刘红利
李盼义
张尚华
张伟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Electric Power Construction Group Hebei Electric Survey And Design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State Grid Corp of China SGCC
State Grid Hebei Electric Power Co Ltd
Hebei Power Transmission and Transforma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Electric Power Construction Group Hebei Electric Survey And Design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State Grid Corp of China SGCC
State Grid Hebei Electric Power Co Ltd
Hebei Power Transmission and Transforma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Electric Power Construction Group Hebei Electric Survey And Design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State Grid Corp of China SGCC, State Grid Hebei Electric Power Co Ltd, Hebei Power Transmission and Transforma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Electric Power Construction Group Hebei Electric Survey And Design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726369.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593389A/zh
Publication of CN11059338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59338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9/00Multistage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1CONSTRUCTION OF ROADS, RAILWAYS, OR BRIDGES
    • E01CCONSTRUCTION OF, OR SURFACES FOR, ROADS, SPORTS GROUNDS, OR THE LIKE; MACHINES OR AUXILIARY TOOLS FOR CONSTRUCTION OR REPAIR
    • E01C11/00Details of pavings
    • E01C11/22Gutters; Kerbs ; Surface drainage of streets, roads or like traffic areas
    • E01C11/224Surface drainage of street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3WATER SUPPLY; SEWERAGE
    • E03FSEWERS; CESSPOOLS
    • E03F5/00Sewerage structures
    • E03F5/10Collecting-tanks; Equalising-tanks for regulating the run-off; Laying-up basins
    • E03F5/101Dedicated additional structures, interposed or parallel to the sewer system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3WATER SUPPLY; SEWERAGE
    • E03FSEWERS; CESSPOOLS
    • E03F5/00Sewerage structures
    • E03F5/14Devices for separating liquid or solid substances from sewage, e.g. sand or sludge traps, rakes or grat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1/00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1/001Processes for the treatment of water whereby the filtration technique is of importanc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1/00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1/28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by sorption
    • C02F1/283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by sorption using coal, charred products, or inorganic mixtures containing them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1/00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1/30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by irradiation
    • C02F1/3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by irradiation with ultraviolet light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2103/00Nature of the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to be treated
    • C02F2103/001Runoff or storm water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2303/00Specific treatment goals
    • C02F2303/04Disinfection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10/00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at coastal zones; at river basins
    • Y02A10/30Flood prevention; Flood or storm water management, e.g. using flood barri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Hydrology & Water Resources (AREA)
  • Water Supply & Treatment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Sewag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雨水回收再利用系统,属于变电站辅助设备技术领域,包括储水池、雨水收集装置、雨水处理装置以及清水池,储水池用于储存雨水;雨水收集装置与储水池相连,用于收集雨水并将雨水送至储水池中;雨水处理装置用于对储水池内的雨水进行净化处理,雨水处理装置与储水池之间设有过滤泵,过滤泵用于将储水池中的雨水提取至雨水处理装置的进液口;清水池用于储存经过雨水处理装置处理后的清水,清水池通过用水管与各用水点相连。本发明将雨水收集、储存、处理及再利用,解决变电站内水源短缺问题,减少雨水外排,避免变电站内外雨水排放管网投资,节省费用及土地资源,减少对水资源的开采,改善变电站内及周边生态环境。

Description

雨水回收再利用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变电站辅助设备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雨水回收再利用系统。
背景技术
变电站一般都建在远离城镇的地区,站内的补给水源一般优先考虑采用市政自来水作引接水源,但是变电站周边通常市政配套设施缺乏,无市政给水、污水和雨水管网,引接市政给水管道通常需要铺设较长距离的给水管线,若市政供水管网的压力无法到达变电站,还需中途设置站外加压泵房,不便管理且增加投资费用;在没有市政给水管网的地区或是市政给水管网较远的地区就考虑采用打井取地下水的方式作引接水源以保证给水供应,打井取水则需要根据站区附近地下水文地质条件耳钉,并非所有的站址都有可供取用的地下水源,有的变电站处于贫水区,站内难以成井,不能满足站内用水需求;因此,变电站的补给水源是根据站址的实际情况、站区所在地区的水文地质条件和市政管网的敷设情况综合考虑来选定补给水源的方式,即便如此,还是有一些变电站周围即无市政管网又无地下水可供取用,水源问题难以解决。
变电站内的雨水同样远离市政管网而不得不就近排放处理,通常是将站内的雨水通过雨水管网收集后排至站外附近的沟道、河流或引出站外后任其散排;当降雨强度较大或历时较长时,站外散排的雨水很容易出现雨水溢流至附近农田冲毁农作物的问题,因排水问题与当地群众产生矛盾的现象时有发生,为解决这一矛盾和站内的水源供应问题,如果能将雨水进行回收和利用,既能缓解变电站的用水需求,又能避免雨水外排。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雨水回收再利用系统,旨在解决目前贫水区变电站用水困难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雨水回收再利用系统,包括:
储水池,用于储存雨水;
雨水收集装置,与所述储水池连通,用于收集雨水并将雨水送至所述储水池中;
雨水处理装置,用于对所述储水池内的雨水进行净化处理,所述雨水处理装置与所述储水池之间设有过滤泵,所述过滤泵用于将所述储水池中的雨水提取至所述雨水处理装置的进液口;以及
清水池,与所述雨水处理装置连通,用于储存经过所述雨水处理装置处理后的清水,所述清水池通过用水管与各用水点相连。
进一步地,所述雨水收集装置包括道路雨水收集机构和屋面雨水收集机构。
进一步地,所述道路雨水收集机构包括透水路面以及设于所述透水路面下方且用于接受所述透水路面渗透雨水的穿孔收集管,所述穿孔收集管与所述储水池上部或顶部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屋面雨水收集机构包括位于屋面下方的雨落管、位于所述雨落管底端下方的雨水口、与所述雨水口相连的弃流井及与所述弃流井相连的汇水管和弃水管道,所述汇水管与所述储水池上部或顶部相连,所述弃水管道用于与变电站外的围墙边沟相连。
进一步地,所述雨水处理装置包括依次设于所述储水池与所述清水池之间的砂滤器、活性炭过滤器和消毒器。
进一步地,所述消毒器为紫外线消毒器;所述砂滤器的滤料为石英砂、无烟煤或锰砂。
进一步地,所述储水池和所述清水池中均设有水位仪。
进一步地,所述雨水回收装置还包括气压罐,所述气压罐与所述用水管连通并用于补偿所述用水管内的压力变化。
进一步地,所述清水池与所述用水管之间设有回用泵,所述回用泵用于抽取所述清水池中的清水并将清水通过用水管输送至各用水点。
进一步地,所述清水池底部设有出水管,所述出水管设有两个支路,一个支路与所述用水管连通,另一个支路与回水管连通,所述回水管与所述砂滤器的进液口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储水池和所述清水池的池壁均为钢筋混凝土池壁。
本发明提供的雨水回收再利用系统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雨水回收再利用系统通过将雨水收集、储存、处理及再利用,解决变电站内水源短缺问题,减少雨水外排,避免变电站内外雨水排放管网投资,节省费用及土地资源,减少对水资源的开采,改善变电站内及周边生态环境。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雨水回收再利用系统的原理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雨水回收再利用系统的液路原理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道路雨水收集机构的原理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屋面雨水收集机构的原理示意图;
图中:1、储水池;2、清水池;3、过滤泵;4、回用泵;5、砂滤器;6、活性炭过滤器;7、消毒器;8、透水路面;9、穿孔收集管;10、雨落管;11、雨水口;13、弃流井;14、汇水管;15、气压罐;16、用水管;17、集水坑;18、溢流管;19、放空管;20、出水管;21、回水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请一并参阅图1及图2,现对本发明提供的雨水回收再利用系统进行说明。雨水回收再利用系统,包括储水池1、雨水收集装置、雨水处理装置以及清水池2,储水池1,用于储存雨水;雨水收集装置与储水池1相连,用于收集雨水并将雨水送至储水池1中;雨水处理装置用于对储水池1内的雨水进行净化处理,雨水处理装置与储水池1之间设有过滤泵3,过滤泵3用于将储水池1中的雨水提取至雨水处理装置的进液口;以及清水池2,与雨水处理装置相连通,用于储存经过雨水处理装置处理后的清水,清水池2通过用水管16与各用水点相连。
变电站内合适位置设置储水池1,通过雨水收集装置将雨水收集至储水池1中,储水池1不仅有收集雨水的作用,同时也起到调节、沉淀的作用,过滤泵3将储水池1中的雨水提取至雨水处理装置中,雨水处理装置对雨水进行处理,处理后的雨水储存至清水池2中,用作站内冲洒和冲厕使用。
本发明提供的雨水回收再利用系统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雨水回收再利用系统通过将雨水收集、储存、处理及再利用,解决变电站内水源短缺问题,减少雨水外排,避免变电站内外雨水排放管网投资,节省费用及土地资源,减少对水资源的开采,改善变电站内及周边生态环境。
作为本发明提供的雨水回收再利用系统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至图4,雨水收集装置包括道路雨水收集机构和屋面雨水收集机构;变电站一般为户外站形式,且有的为无人值守的变电站,需水量较小,综合考虑变电站所处地形以及变电站周边情况,变电站内的雨水回用仅用作站内用水需求,而户外站屋面积和道路面积较大,屋面和道路的雨水水质相对较好,因此对屋面雨水以及部分道路雨水作为水源。
在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根据变电站的建筑面积和道路面积及用水需求确定雨水收集方式,对于500kV的变电站,由于场地面积较大,建筑物布置分散,可考虑的雨水利用模式为收集屋面、路面及其他硬化面的雨水,经初期弃流后进行处理后回用于绿化浇洒、路面冲洒和冲厕等;对于220kV的变电站,一般用水需求量较小,可靠的雨水利用模式只收集屋面和路面的雨水即可;屋面雨水一般水质较好,可以直接通过雨水斗及雨落管10等已有设施收集;本发明的变电站内的配电场地不作为水源收集的地点,因变电站的配电区场地设备及设备基础较多,雨水收集管道不宜布置,碎石场地尘土杂质较多,雨水冲刷设备后水质较差,雨水收集难度较大,且变电站有的为无人值守站,站内用水量较少,综合考虑,本发明的雨水回收装置对变电站配电区场地的雨水不再进行收集,配电区场地的雨水通过场地坡度散排至变电站的围墙外。
作为本发明提供的雨水回收再利用系统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及图3,道路雨水收集机构包括透水路面8、设于透水路面8下方用于接受透水路面渗透雨水的穿孔收集管9,穿孔收集管9与储水池1上部或顶部相连。
本实施例中,穿孔收集管9的孔口设有过滤层,道路透水路面8采用透水混凝土、透水沥青、透水砖、草皮砖等透水性建材铺装的路面,透水路面8能很快将雨水渗透至路基下,不会产生路面积水,当雨水通过透水路面8的渗透速率大于土壤渗透速率时,多余的雨水进入穿孔收集管9;道路污染物主要为灰尘杂质等颗粒物,道路雨水经透水混凝土路面和穿孔收集管9过滤后,杂质可控制在较低水平,可直接通过穿孔收集管9汇流至储水池1中;本发明的穿孔收集管9布置在道路中并与道路方向垂直布置,雨水通过道路找坡,由穿孔收集管9收集,再汇流至储水池1中。
作为本发明提供的雨水回收再利用系统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及图4,屋面雨水收集机构包括位于屋面下方的雨落管10、位于雨落管10底端下方的雨水口11、与雨水口11相连的弃流井13及与弃流井13相连的汇水管14和弃水管道,汇水管14与储水池1上部或顶部相连,弃水管道与变电站外的围墙边沟相连。
本实施例中,屋面下方的雨落管10可设置多根,每根雨落管10下方设置一个雨水口11,雨落管10下端入地后接入雨水口11,雨水口11与汇水管14连接,设置雨水口11的原因有两个,一是因为雨落管10排水多为满流排水,雨落管10下端若没有断开装置,气体无法排出,很容易造成排水不畅;二是因为若汇水管14内部出现堵塞情况,雨水可由雨水口11满溢而出,避免建筑物出现“水帘洞”的情况。可根据站内整体布置情况设置弃流井13,每个建筑设置一个弃流井13,弃流井13连接汇水管14和弃水管道,收集的雨水经弃流井13分离后,初期的雨水经弃水管道最终排至站外围墙边沟,后期雨水经汇水管14储存至储水池1中;弃流井13的井口设有凸台,凸台下方设有弃流口,弃流口设置的较小,当雨水不大雨水量不多时或初期的雨水,雨水在弃流井13内储存,当弃流井13内的水量到达弃流口时,雨水从弃流口流出并经弃水管道排至站外围墙边沟,当雨水量较多,漫过弃流口及位于弃流口上方的凸台时,雨水经汇水管14汇入储水池1中,此时汇入储水池1中的雨水比初期雨水较为干净。
在这里需要说明的是,除了设置道路雨水收集机构和屋面雨水收集机构,还可在非道路区域设置渗透管沟或渗水井,将站内汇集的雨水通过渗透管沟或渗水井进入四周的碎石层,再进一步向四周的土壤渗透,多余雨水也可进入穿孔收集管9,渗透管沟或渗水井渗透量大,占地面积小,投资较少,适用于一些地下水位不高的地区。初期的雨水一般污染较重,为了减轻后续处理负担和简化后续处理流程,可采用截污和弃流设施,一般屋面采用2-3毫米的径流厚度,路面弃流采用3-5毫米径流厚度,弃流设施类型有容积式、雨量式和流量式,容积式设置在储水池1前端或建筑雨水管道的末端,雨量式和流量式设置在雨水管道上。
作为本发明提供的雨水回收再利用系统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及图2,雨水处理装置包括砂滤器5、活性炭过滤器6和消毒器7;砂滤器5的滤料为石英砂、无烟煤或锰砂;消毒器7为紫外线消毒器7。雨水处理装置采用砂滤器5和活性炭过滤器6结合的方式对雨水进行多层多虑,处理后的清水储存在清水池2中,在使用时对清水通过紫外线消毒器7进行消毒后通过用水管16输送至各用水点使用。在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如果仅用于绿化和路面冲洒,则过滤后的雨水即可,如果还回用于冲厕,则需要将过滤后的雨水消毒后再用。
作为本发明提供的雨水回收再利用系统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及图2,储水池1和清水池2中均设有水位仪;水位仪能检测储水池1和清水池2中的水位;储水池1内可设置格栅拦截杂物,杂物由人工定期清理掏净。
作为本发明提供的雨水回收再利用系统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及图2,雨水回收装置还包括气压罐15,气压罐15与用水管16连通并用于补偿用水管16内的压力变化;设置气压罐15来满足站内供水水量及水压。
本实施例中,气压罐15的作用是调节用水管16水体由于温度波动而引起的膨胀及收缩,使用水管16内的压力保持恒定,当用水管16发生泄漏时向用用水管16补水,还具备周期性的排析溶于水中的气体,保持气压罐15的工作原理是当外界有压力的水进入气压罐15气囊内时,密封在罐内的氮气被压缩,根据波义尔气体定律,气体受到压缩后体积变小,压力升高,直到气压罐15内气体压力与水的压力达到一致时停止进水,当水流失后压力降低时气压罐15内气体压力大于水的压力,此时氮气体积膨胀将气囊内的水挤出气压罐15补到用水管16中,直到氮气气体压力与水的压力再次达到一致时停止排水,气压罐15本身并不是一个产生能量或压力的元件,气压罐15中储存的水或压力只能短时间内补偿用水管16中压力的变化,当气压罐15无法向用水管16中补偿更多的水或压力时,用水管16中的压力会持续降低,直到压力降低至设定值,此时压力开关启动回用泵4向系统中补水,随着压力的升高,到达压力开关的高压设定点时,压力开关会停止回用泵4,终止补水,当用水管16压力异常升高时,气压罐15里的气囊会继续膨胀,吸收压力,如果压力持续升高,当达到泄压阀的设定值时,泄压阀会进行泄压。
作为本发明提供的雨水回收再利用系统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及图2,清水池2与用水管16之间设有回用泵4,回用泵4用于抽取清水池2中的清水并将清水通过用水管16输送至各用水点进行站内冲洒和冲厕使用。
本实施例中,清水池2旁侧可设有集水坑17,清水池2顶部设有溢流管18,底部设有放空管19,当清水池2中的水满溢时,可通过溢流管18流出,清水排至集水坑17中,当清水池2中的水因时间较长变质时,可通过放空管19将清水池2的水放空排至集水坑17中,集水坑17中设有潜水泵,在站内合适位置设置检查井,潜水泵将集水坑17中的水排至检查井中,检查井与储水池1连接,若储水池1中的水满溢时,也可排入检查井中。
作为本发明提供的雨水回收再利用系统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及图2,清水池2底部设有出水管20,出水管20设有两个支路,一个支路与用水管16连通,另一个支路与回水管21连通,回水管21与砂滤器5的进液口连通。
本实施例中,清水池2与砂滤器5之间设有循环回路,当清水池2中的清水放置时间太长时,容易被污染,会产生沉淀及其他杂质,当需要用水时,需要用回用泵4将清水池2中的水提取至砂滤器5的进液口重新经过砂滤器5和活性炭过滤器6进行过滤净化,并经消毒器7消毒之后进入清水池2中。
作为本发明提供的雨水回收再利用系统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及图2,储水池1和清水池2的池壁均为钢筋混凝土池壁,钢筋混凝土池壁稳固牢靠且造价较低。
本实施例中,储水池1容积为30-40m3,清水池2的容积为2-8m3,清水池2容积设置相对于储水池1的容积较小,若容积太大,储水时间太长,水质容易变质,因此储水池1容积较大,清水池2容积较小。
在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假如有一个220kV变电站,地处海拔100米的山上,该地区为贫水区,站址周围无河渠等排水点,站内的雨水散排至站外,站址周围无市政管网,站内无法成井,不能满足用水虚修,站址区域属湿润区,结合以上特点,该站适合建设雨水回收再利用系统,然后对变电站内的需水进行分析,变电站站内共有主控室和配电室2座建筑物,总用地面积17355h㎡,围墙内占地面积0.9180h㎡,站内道路面积1466.36㎡,站区总建筑面积922.27㎡,包括主控制室面积406㎡,35kV配电室面积516.27㎡,站内屋顶面积893㎡,道路面积2971㎡,站内需水量约7.2m3/月,主要是消防用水、生活用水、绿化、冲洒道路及冲厕用水,根据该区域的降雨量,其道路和屋顶收集的雨量可满足站内用水需求,因此配电区域的雨水按下渗和散排考虑,不再进行收集;从该地区每月平均降雨量来看,每年11月至次年3月降雨量很小,且冬季基本无雨水,因此站内的储水池1容积按五个月用水量设计,储水池1根据站内面积和使用情况将有效容积设计为33m3,清水池2容积设计为5.8m3,储水池1和清水池2均为地下设施,顶部均设有通气管;由于雨水收集具有不确定因素,因此当储水池1内储水不足时采用买水方案进行水源补充;过滤泵3设置2台,Q=2m3/h,H=30m,P=1.5kW,380V,正常情况下一用一备,且具备自动、手动运行方式;气压供水设备1套,包括回用泵42台(一用一备),气压罐151个,阀门、管件若干;过滤设备1套,包括砂滤罐和活性炭过滤罐及阀门管件若干,处理量1m3/h;潜水排水泵2台,Q=10m3/h,H=10m,P=0.75kW,380V,2台回用泵4正常情况下一用一备,且具备自动、手动运行方式;紫外线消毒器71台;其中,过滤设备(具备自动反冲洗功能);过滤泵3、回用泵4及阀门等均由控制系统控制,当清水池2液面达到过滤泵3启泵水位时,1#水泵启动(1#、2#水泵应交替运行),液面达到过滤泵3停泵水位后停泵;当储水池1液面达到低水位报警水位时,过滤泵3停泵,控制装置自动报警并远传至主控室;当清水池2内水位降至低水位时,过滤泵3自动停泵,当清水池2水位达到报警水位时,控制装置自动报警并远传至主控室。
储水池1内可设置格栅拦截杂物,并人工定期清理掏净;储水池1水面下设置氯锭网,网中放置成品氯锭,悬挂在人孔侧壁,对废水进行消毒处理;实际运行中可根据氯锭消耗情况及时人工添加。
雨水回收装置设有压力传感器或流量计,由压力传感器或流量计将水流情况转换成电信号传入自动控制箱,通过自动控制箱将信号运算后反馈给变频器,变频器通过调节频率来改变电机的转速,从而随时改变过滤泵3和水泵的运行,将水压恒定在设计给定的压力点,而流量则根据实际用水量的大小而变化,进而达到节能降耗的目的。
雨水回收装置还设有气压罐15,当用水量较小时,由气压罐15系统供水;当气压罐15系统供水量不能满足用水量要求时,1#变频泵启动(1#、2#水泵应交替运行),气压罐15系统停止工作。本发明的给水系统设置压力为0.25MPa。
上述各设备均为地下布置,上述设备共同设置一个控制柜,安装在室外雨水处理装置附近,控制柜具有防雨防潮防尘措施,颜色及规格按全站统一要求配置。控制柜基础每边应宽出柜体尺寸100mm,出地面高度不小于300mm。
在这里需要说明的是,道路雨水收集机构的穿孔收集管9和屋面雨水收集机构的汇水管14的坡度均符合流体设计要求,严禁无坡或倒坡,也严禁雨水收集管道和污水排水管道混接;站内的雨水收集管道施工时应综合考虑其他室外埋地管道和临近设备基础、沟道等,协调好先后施工顺序,如有碰撞,协商解决,以免造成返费工现象,影响工期;检查弃流井13的地面标高应以总图专业绘制的竖向布置图为准,检查井的施工应与场地整平施工密切配合;;雨水回收装置负责将站区收集的雨水(已将初期雨水弃流或经透水铺装过滤)处理达标后汇集至清水池2,再由回用泵4抽取处理后的水进行站内冲洒和冲厕使用。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本工程施工与验收除符合图纸要求外,尚应遵守国家现行《工业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35)、《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建筑机电工程抗震设计规范》(GB50981)、《埋地聚乙烯排水管管道工程技术规程》(CECS164:2004)等;给水管道施工后要进行水压试验,试压、冲洗、消毒和验收严格按照国家现行标准《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2执行。排水管道施工完毕后应进行灌水试验。
雨水回收装置负责将站区收集的雨水(已将初期雨水弃流或经透水铺装过滤)处理达标后汇集至清水池2,再由回用泵4抽取处理后的水进行站内冲洒和冲厕使用。总之,随着节能减排要求的不断提高,建设绿色低碳变电站已成为新的发展趋势和研究方向,开展和推广雨水资源综合利用不仅可以解决变电站除生活用水外的绿化和消防用水问题,节约宝贵的水资源,有利于实现有组织的雨水径流利用,减轻暴雨时雨水管网压力,提高防洪能力,是实现变电站低碳节能减排的有效可行性技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本发明变电站的雨水回收再利用系统使变电站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让水在变电站中的迁移活动更加“自然”,达到渗、滞、蓄、净、用、排的效果。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1)

1.雨水回收再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储水池,用于储存雨水;
雨水收集装置,与所述储水池连通,用于收集雨水并将雨水送至所述储水池中;
雨水处理装置,用于对所述储水池内的雨水进行净化处理,所述雨水处理装置与所述储水池之间设有过滤泵,所述过滤泵用于将所述储水池中的雨水提取至所述雨水处理装置的进液口;以及
清水池,与所述雨水处理装置连通,用于储存经过所述雨水处理装置处理后的清水,所述清水池通过用水管与各用水点相连。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雨水回收再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雨水收集装置包括道路雨水收集机构和屋面雨水收集机构。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雨水回收再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道路雨水收集机构包括透水路面以及设于所述透水路面下方且用于接受所述透水路面渗透雨水的穿孔收集管,所述穿孔收集管与所述储水池上部或顶部连通。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雨水回收再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屋面雨水收集机构包括位于屋面下方的雨落管、位于所述雨落管底端下方的雨水口、与所述雨水口相连的弃流井及与所述弃流井相连的汇水管和弃水管道,所述汇水管与所述储水池上部或顶部相连,所述弃水管道用于与变电站外的围墙边沟相连。
5.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雨水回收再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雨水处理装置包括依次设于所述储水池与所述清水池之间的砂滤器、活性炭过滤器和消毒器。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雨水回收再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消毒器为紫外线消毒器;所述砂滤器的滤料为石英砂、无烟煤或锰砂。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雨水回收再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水池和所述清水池中均设有水位仪。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雨水回收再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雨水回收系统还包括气压罐,所述气压罐与所述用水管连通并用于补偿所述用水管内的压力变化。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雨水回收再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水池与所述用水管之间设有回用泵,所述回用泵用于抽取所述清水池中的清水并将清水通过用水管输送至各用水点。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雨水回收再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水池底部设有出水管,所述出水管设有两个支路,一个支路与所述用水管连通,另一个支路与回水管连通,所述回水管与所述砂滤器的进液口连通。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雨水回收再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水池和所述清水池的池壁均为钢筋混凝土池壁。
CN201910726369.3A 2019-08-07 2019-08-07 雨水回收再利用系统 Pending CN11059338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726369.3A CN110593389A (zh) 2019-08-07 2019-08-07 雨水回收再利用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726369.3A CN110593389A (zh) 2019-08-07 2019-08-07 雨水回收再利用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593389A true CN110593389A (zh) 2019-12-20

Family

ID=688537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726369.3A Pending CN110593389A (zh) 2019-08-07 2019-08-07 雨水回收再利用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593389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016592A (zh) * 2021-11-03 2022-02-08 吉林建筑大学 一种用于再生水的回收处理系统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21496A (zh) * 2006-03-16 2006-08-23 贵阳铝镁设计研究院 厂区雨水回收利用装置
CN202227456U (zh) * 2011-10-12 2012-05-23 珠海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绿色环保变电站雨水收集回用系统
CN106045102A (zh) * 2016-06-16 2016-10-26 苏州科博思流体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雨水收集综合利用系统
KR20170130709A (ko) * 2016-05-19 2017-11-29 이선영 빗물 정수 시스템
CN206970364U (zh) * 2017-07-21 2018-02-06 合肥万力轮胎有限公司 厂区中期雨水回收利用系统
CN207092224U (zh) * 2017-08-08 2018-03-13 嘉兴恒创电力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变电站雨水回收系统
CN208748793U (zh) * 2018-06-21 2019-04-16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徐州供电分公司 变电站屋顶雨水回收再利用系统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21496A (zh) * 2006-03-16 2006-08-23 贵阳铝镁设计研究院 厂区雨水回收利用装置
CN202227456U (zh) * 2011-10-12 2012-05-23 珠海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绿色环保变电站雨水收集回用系统
KR20170130709A (ko) * 2016-05-19 2017-11-29 이선영 빗물 정수 시스템
CN106045102A (zh) * 2016-06-16 2016-10-26 苏州科博思流体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雨水收集综合利用系统
CN206970364U (zh) * 2017-07-21 2018-02-06 合肥万力轮胎有限公司 厂区中期雨水回收利用系统
CN207092224U (zh) * 2017-08-08 2018-03-13 嘉兴恒创电力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变电站雨水回收系统
CN208748793U (zh) * 2018-06-21 2019-04-16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徐州供电分公司 变电站屋顶雨水回收再利用系统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016592A (zh) * 2021-11-03 2022-02-08 吉林建筑大学 一种用于再生水的回收处理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714911B (zh) 区域低影响雨水处理利用系统及区域雨水处理方法
CN104480994B (zh) 一种城市绿地广场雨水收集再利用系统
CN105735455B (zh) 一种入河污染复合生态截流系统
CN204959952U (zh) 下凹式绿地雨水调蓄调度池及分散式雨水调蓄调度池系统
CN205348354U (zh) 区域低影响雨水处理利用系统
CN209974473U (zh) 一种雨水收集系统
CN106351308A (zh) 一种城市干道雨水收集利用系统
CN111270743A (zh) 一种用于矿山废弃地生态修复的雨水收集利用施工方法
CN106638219A (zh) 一种海绵城市的斜坡式城市道路
CN204401686U (zh) 一种绿地雨水收集再利用系统
CN108625453A (zh) 高层建筑海绵城市综合体系统
CN207645999U (zh) 一种居民生活区初期雨水径流拦截、净化装备
US20240011274A1 (en) Distributed utility system
CN211547991U (zh) 一种能防止城市道路内涝的雨水排放及利用系统
CN110593389A (zh) 雨水回收再利用系统
CN215594290U (zh) 一种新型海绵城市用零功耗草坪蓄水装置
CN113431137B (zh) 一种绿色建筑雨水收集排放系统
CN104652595A (zh) 一种城市防洪和洪水资源化的半支撑蓄水型绿地结构
US20210131078A1 (en) Integrated utility distribution system
CN211873281U (zh) 雨水收集蓄水系统及一体化雨水收集系统
CN109250859A (zh) 一种居民生活区初期雨水径流拦截、净化装备
CN106703157B (zh) 雨水回收综合利用结构施工方法
CN220035648U (zh) 用于建筑雨水收集利用的装配式雨水蓄渗罐
CN104193100A (zh) 一种具有污水处理功能的绿化墙体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215442258U (zh) 一种透水铺装道路蓄水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