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625345A - 一种堰坝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堰坝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625345A
CN108625345A CN201810290384.3A CN201810290384A CN108625345A CN 108625345 A CN108625345 A CN 108625345A CN 201810290384 A CN201810290384 A CN 201810290384A CN 108625345 A CN108625345 A CN 10862534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eir
main body
upstream
flow
fa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290384.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华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Chunmuyuan Holding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Chunmuyuan Holding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Chunmuyuan Holding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Chunmuyuan Holding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290384.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625345A/zh
Publication of CN10862534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62534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BHYDRAULIC ENGINEERING
    • E02B7/00Barrages or weirs; Layout, construction, methods of, or devices for, making same
    • E02B7/02Fixed barrage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BHYDRAULIC ENGINEERING
    • E02B7/00Barrages or weirs; Layout, construction, methods of, or devices for, making same
    • E02B7/16Fixed weirs; Superstructures or flash-boards therefo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Revetmen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水利设施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堰坝结构及其施工方法。该堰坝结构,包括:堰坝主体、过流层、上游防渗面板,所述堰坝主体架设在河床上,包括朝向上游一侧的迎水面、以及朝向下游一侧的背水面,所述背水面朝上游一侧凹陷;所述过流层,沿着所述堰坝主体的顶部轮廓设置在所述堰坝主体的上侧、且用于过流河水;所述上游防渗面板,设置在所述堰坝主体的迎水面一侧。该堰坝结构及该堰坝结构的施工方法,能拓宽泄洪宽度,并且减少下游的消能措施负担,降低下游的消能措施成本。

Description

一种堰坝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水利设施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堰坝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堰坝,是人们根据对河流流水的不同需要而设置在河床上、并阻挡或导流的水利建筑,随着科技的发展,堰坝的结构也一直在不断的改进中。具体的说,堰是一种横越河川的障碍设施,其可以改变水流的特性,常用来引水进入灌溉圳道、防范洪水、量测流量及增加水深以利于通航等。坝是一种建筑在河川上的屏障,用来防止洪水泛滥,生产水力发电,或是储水以作饮食或灌溉,人们通常在河流上设置直线型或拱形的重力坝,其可以满足河道蓄水的基本功能,在洪水期也可以配合放水。
然而本发明的发明人发现,直线型的堰坝结构的泄洪宽度常不能满足泄洪需求,容易导致过流能力不足,当河水较多并进行泄洪时,从整个堰坝上泄下的洪水会使得下游的消能措施负担大,最终使得下游的消能措施成本增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堰坝结构及其施工方法,其能拓宽泄洪宽度,并且减少下游的消能措施负担,降低下游的消能措施成本。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堰坝结构,包括:堰坝主体、过流层、上游防渗面板,所述堰坝主体架设在河床上,包括朝向上游一侧的迎水面、以及朝向下游一侧的背水面,所述背水面朝上游一侧凹陷;所述过流层,沿着所述堰坝主体的顶部轮廓设置在所述堰坝主体的上侧、且用于过流河水;所述上游防渗面板,设置在所述堰坝主体的迎水面一侧。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还提供了一种堰坝结构的施工方法,包括:在河流上架设堰坝主体,使堰坝主体靠近下游的背水面朝上游一侧凹陷;在成型的堰坝主体上搭设仓面脚手架,在所述仓面脚手架上高程放线,标注过流面曲线;根据所述过流面曲线搭设模板和钢筋,在搭设的模板中浇筑混凝土以成型过流层;在所述堰坝主体靠近上游的迎水面一侧设置上游防渗面板。
本发明实施方式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将堰坝主体的背水面设置为朝上游一侧凹陷,且用于过流/泄水的过流层沿着所述堰坝主体的形状设置在所述堰坝主体的上侧,也就是说,将堰坝结构的泄洪结构边缘(即过流层靠近下游的边缘)设置成呈朝上游一侧凹陷的形状,从而堰坝结构朝向上游方向弯曲而不形成直线型,这相比于直线型的堰坝结构,延长了泄洪结构边缘的总长度,也就是拓宽了泄洪宽度,由此提高了过流河水的能力,并且,该凹陷的形状和方向,使得从泄洪结构边缘两侧流下的河水在横断河流的方向上具有相向的流速分量和水流冲击力分量,如此,当河水从堰坝结构上流下时,堰坝结构泄洪边缘两侧的河水可以相互抵消在横断河流的方向上的水流流速和水流冲击力,而仅留下泄洪结构边缘两侧的河水流速和水流冲击力在顺应河流方向上的分量,以及另一部分直接从泄洪结构边缘的中部流下的、在横断河流的方向上不具有分量的河水的流速和水流冲击力,从而在整体上减少了泄洪水流流向下游的流速和水流冲击力,也由此,下游的消能措施仅需针对剩下的、顺应河流方向的一部分水流流速和水流冲击力进行消能,减少了下游整体的消能负担,缩短下游消能措施的建设长度,降低了下游消能措施的总成本。
另外,所述背水面朝上游一侧凹陷为圆弧状。相比于其他形状的凹陷(比如梯形凹陷等),圆弧状的凹陷有利于更多从具有圆弧形边缘的堰坝结构两侧流下的水流在横断河流的方向上具有相向的分量,也就是在横断河流的方向上形成相互冲击,从而更多的减少流向下游的水流的整体流速和冲击力,有利于下游对水流的集中消能,更多的减少了消能负担和消能成本。
另外,所述过流层包括远离所述堰坝主体的过流面,所述过流面包括靠近上游一侧的堰面,所述堰面在与河流横断面垂直的平面上的投影为曲线,所述曲线满足公式:y=x1.85/(2.0*3.50.85),其中,X和Y分别为在以堰顶为原点的坐标平面中的横坐标和纵坐标。也就是说,过流层上的堰面的具体形状和曲度,是根据y=x1.85/(2.0*3.50.85)这个公式得来的,根据上述公式算出的堰面的实际的形状和实际曲度,有利于堰坝结构形成更好的泄流能力和对河流流态更好的影响。
另外,所述过流面还包括靠近下游一侧、且与所述堰面连接的反弧面,所述反弧面在与河流横断面垂直的平面上的投影为圆弧线,所述圆弧线的弧度为59度,且所述圆弧线所在圆的半径为30米。该反弧面形成一个挑流消能的作用,可以将从堰面上泄下的水流抛向空中、以使得水流分别与反弧面和空气发生摩擦、消耗一部分水流的冲击力,并且,被抛于空中的水流会掺入空气、形成多个散落的射流后没入下游河水中、以分散冲击的方式减小了水流对一处河床在一瞬间的冲击强度,采用上述59度的弧度和30米的半径形成的反弧面,具有更加显著、良好的挑流消能效果。
另外,所述圆弧线包括自所述曲线朝所述圆弧线在水平方向上的最低点延伸的第一弧线,和自所述圆弧线在水平方向上的最低点朝下游延伸的第二弧线,所述第一弧线的弧度为34度,所述第二弧线的弧度为25度。
另外,所述堰坝主体包括靠近上游一侧的浆砌石坝体、以及与所述浆砌石坝体连接且靠近下游一侧的混凝土坝体,所述过流层位于所述浆砌石坝体上的部分的厚度为0.6米。
另外,所述上游防渗面板在所述迎水面一侧与所述过流层连接,所述上游防渗面板包括自所述过流层朝堰坝主体下侧延伸的第一面板、与所述第一面板靠近堰坝主体下侧的一侧连接且朝上游延伸的第二面板、以及与所述第二面板靠近上游的一侧连接且朝堰坝主体下侧延伸的第三面板。
另外,还包括混凝土回填区,所述混凝土回填区设置在所述背水面一侧,所述混凝土回填区接收自所述过流层上流下的水流。混凝土回填区可以与从过流层形成配合,适当的接收从过流层上留下的水流,以代替原本的河床承受水流的冲击力,减少了对泥沙河床的损害、和被冲散的泥沙对下游水质的的污染。
另外,所述过流层包括远离所述堰坝主体的过流面,所述过流面包括靠近上游一侧的堰面,所述堰面在与河流横断面垂直的平面上的投影为曲线,所述曲线的曲线公式为:y=x1.85/(2.0*3.50.85),其中,X和Y分别为在以堰顶为原点的坐标平面中的横坐标和纵坐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中提供的堰坝结构的横断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中提供的堰坝结构在河道上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中提供的堰坝结构的施工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的阐述。然而,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本发明各实施方式中,为了使读者更好地理解本申请而提出了许多技术细节。但是,即使没有这些技术细节和基于以下各实施方式的种种变化和修改,也可以实现本申请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涉及一种堰坝结构100,如图1所示,包括:堰坝主体11、过流层12、上游防渗面板13,
所述堰坝主体11架设在河床上,包括朝向上游一侧的迎水面111、以及朝向下游一侧的背水面112,所述背水面112朝上游一侧凹陷;
所述过流层12,沿着所述堰坝主体11的形状设置在所述堰坝主体11的上侧、且用于过流河水;
所述上游防渗面板13,设置在所述堰坝主体11的迎水面111一侧。
本实施方式中,将堰坝主体11的背水面112设置为朝上游一侧凹陷,且用于过流/泄水的过流层12沿着所述堰坝主体11的形状设置在所述堰坝主体11的上侧,也就是说,将堰坝结构100的泄洪结构边缘(即过流层12靠近下游的边缘)设置成呈朝上游一侧凹陷的形状,从而堰坝结构100朝向上游方向弯曲而不形成直线型,这相比于直线型的堰坝结构,延长了泄洪结构边缘的总长度,也就是拓宽了泄洪宽度,增加了泄洪总系数,并由此提高了过流河水的能力,有利于洪水期泄洪,并且,该凹陷的形状和方向,使得从泄洪结构边缘两侧流下的河水在横断河流的方向上(如图2中所示,与箭头c平行的方向)具有相向的流速分量和水流冲击力分量,如此,当河水从堰坝结构100上流下时,堰坝结构100泄洪边缘两侧的河水可以相互抵消在横断河流的方向上的水流流速和水流冲击力,而仅留下泄洪结构边缘两侧的河水流速和水流冲击力在顺应河流方向上(如图2所示,与箭头a平行的方向)的分量,以及另一部分直接从泄洪结构边缘的中部流下的、在横断河流的方向上不具有分量的河水的流速和水流冲击力,从而在整体上减少了泄洪水流流向下游的流速和水流冲击力,也由此,下游的消能措施仅需针对剩下的、顺应河流方向的一部分水流流速和水流冲击力进行消能,减少了下游整体的消能负担,缩短下游消能措施的建设长度,降低了下游消能措施的总成本。
下面对本实施方式的多个实现细节进行具体的说明,以下内容仅为方便理解提供的实现细节,并非所有实施细节均为本方案的必须。
本实施方式中包括堰坝主体11、过流层12、上游防渗面板13、混凝土回填区14。
堰坝主体11主要作为蓄水、防洪的主体结构,包括浆砌石坝体11a、以及混凝土坝体11b,其中,浆砌石坝体11a靠近上游一侧,混凝土坝体11b与所述浆砌石坝体11a连接、且靠近下游一侧。
堰坝主体11还包括设置在浆砌石坝体11a上游一侧的迎水面111、和设置在混凝土坝体11b下游一侧的背水面112,其中背水面112朝上游一侧凹陷。
在本实施方式中,优选的,背水面112凹陷为圆弧状。也就是说,从河流的上空俯视堰坝结构100时,背水面112一侧呈一段圆弧,也即一个半月形,在本实施方式中,该半月形的半径为30米,具体如图2所示。值得一提的是,圆弧状的凹陷,相比于其他形状的凹陷(比如梯形凹陷等),有利于更多从具有圆弧形边缘的堰坝结构100两侧流下的水流在横断河流的方向上具有相向的分量,也就是在横断河流的方向上形成相互冲击,从而更多的减少流向下游的水流的整体流速和冲击力,也有利于下游对水流的集中消能,从而更多的减少了消能负担和消能成本。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本实施方式中圆弧状堰坝结构100,在满足蓄水/放水功能的前提下,采用圆弧状的曲线结构,还具有一定的美观作用,避免了直线型堰坝结构的设计生硬、形态单一的问题,由此,可以将功能性与美观性相结合,尤其可以满足景区中堰坝形态的要求。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背水面112的圆弧状仅为本实施方式中的一个优选示例,但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中,该凹陷还可以是其他的形状,例如,梯形,此处是指,从河流上空俯视堰坝结构时,背水面112一侧呈一个梯形,值得一提的是,此时,由于梯形的两边是相向设置的,从梯形两边上留下的水流,在图2所示的与箭头c平行的方向上,具有相向的流速分量和冲击力分量,部分相向的分量会相互抵消,因此,可以从整体上减少从背水面112一侧流向下游的流水的总冲击力,也减少了下游的消能负担和成本。
过流层12主要用于协助洪水从上游的蓄水区朝下游流动,该过流层12沿着堰坝主体11的顶部轮廓设置在堰坝主体11的上侧,具体的说,是沿着浆砌石坝体11a和混凝土坝体11b的顶部轮廓设置在浆砌石坝体11a和混凝土坝体11b上侧,在本实施放方式中,过流层12位于所述浆砌石坝体11a上的部分的厚度D为0.6米,当然,该厚度还可以是其他的数值。过流层12包括远离所述堰坝主体11的过流面121。在本实施方式中,过流面121还进一步的包括堰面121a和反弧面121b。
堰面121a设置在过流面121靠近上游的一侧,所述堰面121a在与河流横断方向垂直的平面上的投影为曲线,曲线满足公式:y=x1.85/(2.0*3.50.85),其中,X和Y分别为在以堰顶为原点的坐标平面中的横坐标和纵坐标,如图1所示。也就是说,过流层12上的堰面121a的具体形状和曲度,是根据y=x1.85/(2.0*3.50.85)这个公式得来的,根据上述公式算出的堰面121a的实际形状和实际曲度,有利于堰坝结构100形成更好的泄流能力和对河流流态更好的影响。在本实施方式中,堰面121a采用的是WES(wes waterways experiment station,美国陆军工程师团水道试验站的简称)实用堰型,堰面121的材质是C25钢筋混凝土。
反弧面121b设置在过流面121靠近下游的一侧,且与所述堰面121a连接,所述反弧面121b在与河流横断方向垂直的平面上的投影为圆弧线,所述圆弧线的弧度L为59度,且所述圆弧线所在圆的半径R为30米。该反弧面121b对水流形成一个挑流消能的作用,可以将从堰面121a上泄下的流水抛向空中、以使得水流分别与反弧面本身121b和空气发生摩擦、由此消耗一部分水流的冲击力,并且,被抛于空中的水流会掺入空气、形成多个散落的射流后没入下游河水中、以分散冲击的方式减小了水流对一处河床在一瞬间的冲击强度,值得一提的是,采用上述59度的弧度和30米的半径形成的反弧面121b,具有更加显著、良好的挑流消能效果。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反弧面121b靠近下游的末端处还设置有朝下游侧倾斜延伸的斜面可参见图1,其中,该斜面在水平方向上的距离d为0.543米。
可以理解的是,圆弧线在水平方向上具有最低点,在本实施方式中,上述反弧面121b上的圆弧线包括被该在水平方向上的最低点分隔的第一弧线(图中未标记出)和第二弧线(图中未标记出),具体的说,第一弧线自堰面121a的曲线末端朝所述圆弧线在水平方向上的最低点延伸,第二弧线自所述圆弧线在水平方向上的最低点朝下游延伸,其中,第一弧线的弧度L1为34度,第二弧线的弧度L2为25度。利用该上述弧度,可以进一步的确定反弧面121b两端的高度,如此,可以更好的设置反弧面121b与堰面121a之间的连接结构、以使反弧面121b更好的接收从堰面121a上流下的水流,以及设置反弧面121b靠近下游一端的高度、以使反弧面121b将水流以一定角度抛向空中,最终减少水流对河床的冲击。
上游防渗面板13,设置在堰坝主体11的迎水面111一侧,在上游一侧防止流水渗入堰坝主体11,可以提高迎水面111一侧的抗渗漏性。在本实施方式中,上游防渗面板13还朝下侧伸入基岩1米,上游防渗面板13采用的是C25钢筋混凝土,且自浆砌石坝体朝上游方向的延伸厚度r1为30厘米。
在本实施方式中,该上游防渗面板13在迎水面111一侧与所述过流层12连接,具体的说,是与靠近堰面121a的过流层12一侧连接,进一步的,上游防渗面板13包括第一面板131、第二面板132和第三面板133,其中,第一面板131自与所述过流层12连接的一端朝堰坝主体11下侧延伸,第二面板132与所述第一面板131靠近堰坝主体11下侧的一侧连接且朝上游延伸,第三面板133与所述第二面板132靠近上游的一侧连接且朝堰坝主体11下侧延伸。
混凝土回填区14用于接收从过流层12上流下的水流并代替河床承受水力冲击,以减少流水对泥沙河床的损害,也减少了被冲散的泥沙对下游水质的的污染。本实施方式中,混凝土回填区14设置在堰坝主体11的背水面112一侧,具体如图1所示,该混凝土回填区14是将原本河床挖开后,填充混凝土形成,具体的,该混凝土回填区14在河床上的开挖线f(如图1所示)的开挖趋势为:每在垂直方向上上升1米,在水平方向上延长1米,也就是说,该混凝土回填区14在与河流横断方向垂直的平面上的投影为一个等腰三角形的形状。在本实施方式中,混凝土回填区14采用的是C15混凝土。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整个堰坝结构100的总宽度r为8.3米,其中,形成堰坝主体11的浆砌石坝体11a的厚度r2为6米,C20钢筋混凝土材质的混凝土坝体11b的厚度r3为2米,C25钢筋混凝土材质的上游防渗面板13的厚度r1为30厘米;堰坝结构100的总高度H为6米,即自上游蓄水区的最高蓄水位至堰坝结构100的坝底的垂直高度(也即过流层12的最高点至坝底的高度)为6米,值得一提的是,在堰坝结构100的任何一个与图1类似的横断面截面上,各个部分的厚度、高度均为上述数据。
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涉及一种堰坝结构的施工方法,如图3所示。本实施方式是与第一实施方式中的堰坝结构相适应的施工方法。在本实施方式中,包括:
S11:在河流上架设堰坝主体,使堰坝主体靠近下游的背水面朝上游一侧凹陷。
具体的说,堰坝主体包括浆砌石坝体和混凝土坝体,其中,浆砌石坝体设置在靠近上游的位置,混凝土坝体设置在靠近下游的位置,背水面设置在混凝土坝体靠近下游的一侧上,且朝上游一侧凹陷。
需要说明的是,浆砌石坝体是通过座浆法分段砌筑。该座浆法具体为:在基础面上铺一层3~5cm厚的稠砂浆,然后安放石块,并进行排砌。另外,混凝土坝体通过填充C20混凝土制成。
优选的,在本实施方式中,背水面朝上游一侧凹陷为圆弧状。圆弧状的凹陷,相比于其他形状的凹陷(比如梯形凹陷等),有利于更多从具有圆弧形边缘的堰坝结构两侧流下的水流在横断河流的方向上具有相向的分量,也就是在横断河流的方向上形成相互冲击,从而更多的减少流向下游的水流的整体流速和冲击力,有利于下游对水流的集中消能,更多的减少了消能负担和消能成本。可以理解的是,上述背水面的圆弧状仅为本实施方式中的一个优选示例,但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中,该凹陷还可以是其他的形状。
S12:在成型的堰坝主体上搭设仓面脚手架,在仓面脚手架上高程放线,标注过流面曲线。
具体的说,是在堰坝主体上的脚手架杆上标高放线,以用标划出过流面曲线。
在本实施方式中,过流面曲线包括堰面曲线和反弧面圆弧线,其中,堰面曲线的标注位置,主要根据曲线公式为y=x1.85/(2.0*3.50.85)得到,其中,X和Y分别为在以堰顶为原点的坐标平面中的横坐标和纵坐标。根据公式y=x1.85/(2.0*3.50.85)得到的堰面曲线,有利于后期建筑形成对河流水更好的泄流能力和对河流流态更好的影响。
S13:根据过流面曲线搭设模板和钢筋,在搭设的模板中浇筑混凝土以成型过流层。
具体的说,根据脚手架上标注的过流面曲线搭设模板和钢筋后,可先拆除标注的脚手架,再在模板中浇筑混凝土,待混凝土与钢筋凝固为一体后,即为成型的过流层,此时,可拆除外侧的模板。
本实施方式中,上述过流层包括远离堰坝主体的过流面,所述过流面包括靠近上游一侧的堰面和与堰面连接且朝下游延伸的反弧面。
S14:在堰坝主体靠近上游的迎水面一侧设置上游防渗面板。
总的来说,在本实施方式中,将堰坝主体的背水面设置为朝上游一侧凹陷,且用于过流/泄水的过流层沿着所述堰坝主体的形状设置在所述堰坝主体的上侧,也就是说,将堰坝结构的泄洪结构边缘(即过流层靠近下游的边缘)设置成呈朝上游一侧凹陷的形状,从而堰坝结构100朝向上游方向弯曲而不形成直线型,这相比于直线型的堰坝结构,延长了泄洪结构边缘的总长度,也就是拓宽了泄洪宽度,并由此提高了过流河水的能力,并且,该凹陷的形状和方向,使得从泄洪结构边缘两侧流下的河水在横断河流的方向上具有相向的流速分量和水流冲击力分量,如此,当河水从堰坝结构上流下时,堰坝结构泄洪边缘两侧的河水可以相互抵消在横断河流的方向上的水流流速和水流冲击力,而仅留下泄洪结构边缘两侧的河水流速和水流冲击力在顺应河流方向上的分量,以及另一部分直接从泄洪结构边缘的中部流下的、在横断河流的方向上不具有分量的河水的流速和水流冲击力,从而在整体上减少了泄洪水流流向下游的流速和水流冲击力,也由此,下游的消能措施仅需针对剩下的、顺应河流方向的一部分水流流速和水流冲击力进行消能,减少了下游整体的消能负担,缩短下游消能措施的建设长度,降低了下游消能措施的总成本。
由于本实施方式与第一实施方式相互适应的方法,因此,第一实施方式中提及的多个细节同样适用于本实施方式,同样的,本实施方式中涉及的多个细节也同样适用于第一实施方式,为了避免重复,此处不再赘述。
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各实施方式是实现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而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作各种改变,而不偏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堰坝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堰坝主体、过流层、上游防渗面板,
所述堰坝主体架设在河床上,包括朝向上游一侧的迎水面、以及朝向下游一侧的背水面,所述背水面朝上游一侧凹陷;
所述过流层,沿着所述堰坝主体的顶部轮廓设置在所述堰坝主体的上侧、且用于过流河水;
所述上游防渗面板,设置在所述堰坝主体的迎水面一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堰坝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背水面朝上游一侧凹陷为圆弧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堰坝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流层包括远离所述堰坝主体的过流面,所述过流面包括靠近上游一侧的堰面,所述堰面在与河流横断面垂直的平面上的投影为曲线,所述曲线满足公式:y=x1.85/(2.0*3.50.85),其中,X和Y分别为在以堰顶为原点的坐标平面中的横坐标和纵坐标。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堰坝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流面还包括靠近下游一侧、且与所述堰面连接的反弧面,所述反弧面在与河流横断面垂直的平面上的投影为圆弧线,所述圆弧线的弧度为59度,且所述圆弧线所在圆的半径为30米。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堰坝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圆弧线包括自所述曲线朝所述圆弧线在水平方向上的最低点延伸的第一弧线,和自所述圆弧线在水平方向上的最低点朝下游延伸的第二弧线,所述第一弧线的弧度为34度,所述第二弧线的弧度为25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堰坝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堰坝主体包括靠近上游一侧的浆砌石坝体、以及与所述浆砌石坝体连接且靠近下游一侧的混凝土坝体,所述过流层位于所述浆砌石坝体上的部分的厚度为0.6米。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堰坝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游防渗面板在所述迎水面一侧与所述过流层连接,所述上游防渗面板包括自所述过流层朝堰坝主体下侧延伸的第一面板、与所述第一面板靠近堰坝主体下侧的一侧连接且朝上游延伸的第二面板、以及与所述第二面板靠近上游的一侧连接且朝堰坝主体下侧延伸的第三面板。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堰坝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混凝土回填区,所述混凝土回填区设置在所述背水面一侧,所述混凝土回填区接收自所述过流层上流下的水流。
9.一种堰坝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在河流上架设堰坝主体,使堰坝主体靠近下游的背水面朝上游一侧凹陷;
在成型的堰坝主体上搭设仓面脚手架,在所述仓面脚手架上高程放线,标注过流面曲线;
根据所述过流面曲线搭设模板和钢筋,在搭设的模板中浇筑混凝土以成型过流层;
在所述堰坝主体靠近上游的迎水面一侧设置上游防渗面板。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堰坝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流层包括远离所述堰坝主体的过流面,所述过流面包括靠近上游一侧的堰面,所述堰面在与河流横断面垂直的平面上的投影为曲线,所述曲线的曲线公式为:y=x1.85/(2.0*3.50.85),其中,X和Y分别为在以堰顶为原点的坐标平面中的横坐标和纵坐标。
CN201810290384.3A 2018-03-30 2018-03-30 一种堰坝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Pending CN10862534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290384.3A CN108625345A (zh) 2018-03-30 2018-03-30 一种堰坝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290384.3A CN108625345A (zh) 2018-03-30 2018-03-30 一种堰坝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625345A true CN108625345A (zh) 2018-10-09

Family

ID=636966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290384.3A Pending CN108625345A (zh) 2018-03-30 2018-03-30 一种堰坝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625345A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700208A (zh) * 2019-10-17 2020-01-17 中国电建集团贵阳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波浪形城市景观湖溢流堰结构
CN111910587A (zh) * 2020-08-19 2020-11-10 河南省水利第二工程局 一种异形溢流堰
CN112144468A (zh) * 2020-09-19 2020-12-29 陈建斌 一种水利工程施工用河床导流结构
CN112982556A (zh) * 2021-03-12 2021-06-18 四川大学 一种曲线型底栏栅取水结构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289772A (en) * 1927-04-30 1928-06-28 Augustin Charles Marie Mesnage Improved dam
CN1238408A (zh) * 1998-05-13 1999-12-15 清原满族自治县水利勘测设计室 戽流消能低坝及其建造方法
CN102587330A (zh) * 2012-02-09 2012-07-18 中国水电顾问集团西北勘测设计研究院 一种下游落差式陡坡泄槽弧形迷宫堰
CN107476262A (zh) * 2017-07-19 2017-12-15 昆明理工大学 一种溢流坝上的斜面型阶梯消能工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289772A (en) * 1927-04-30 1928-06-28 Augustin Charles Marie Mesnage Improved dam
CN1238408A (zh) * 1998-05-13 1999-12-15 清原满族自治县水利勘测设计室 戽流消能低坝及其建造方法
CN102587330A (zh) * 2012-02-09 2012-07-18 中国水电顾问集团西北勘测设计研究院 一种下游落差式陡坡泄槽弧形迷宫堰
CN107476262A (zh) * 2017-07-19 2017-12-15 昆明理工大学 一种溢流坝上的斜面型阶梯消能工

Non-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华东水利学院主编: "《水工设计手册 第六卷 泄水与过坝建筑物》", 31 December 1987, 水利电力出版社 *
李道西等: "《水工建筑物设计理论与方法》", 31 December 2014, 黄河水利出版社 *
江西省洪门水电站补强加固工程技术总结编辑委员会编: "《江西省洪门水电站补强加固工程技术总结》", 31 October 1988, 水利电力部华东勘测设计院 江西省电力工业局出版 *
河海大学《水利大辞典》编辑修订委员会编: "《水利大辞典》", 31 October 2015, 上海辞书出版社 *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700208A (zh) * 2019-10-17 2020-01-17 中国电建集团贵阳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波浪形城市景观湖溢流堰结构
CN111910587A (zh) * 2020-08-19 2020-11-10 河南省水利第二工程局 一种异形溢流堰
CN112144468A (zh) * 2020-09-19 2020-12-29 陈建斌 一种水利工程施工用河床导流结构
CN112982556A (zh) * 2021-03-12 2021-06-18 四川大学 一种曲线型底栏栅取水结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625345A (zh) 一种堰坝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109930606A (zh) 快速堵漏防渗灌浆施工方法
CN204039977U (zh) 一种抗震消浪护坡
CN108978578A (zh) 一种基于分流束流理论的山前公路水毁防治方法及导流坝
US8052348B2 (en) Erosion control system
CN206591493U (zh) 弧形面板支墩景观坝
CN109594530A (zh) 一种粉细砂地层防洪堤坝新型结构
CN113737654A (zh) 一种深水大流速河道戗堤进占筑岛平台及其施工方法
CN106567365B (zh) 土石坝纵向加固施工方法
CN107326791A (zh) 一种漫水桥的改进方法及结构
CN108867583A (zh) 一种多结构组合的海漫
CN212200477U (zh) 一种拦河堰闸抗冲沉井群及包含该沉井群的连接结构
CN208395771U (zh) 一种水利水电节能环保用水坝
CN206768738U (zh) 一种悬挂式防冲墙护坡结构
CN220550516U (zh) 一种混合坝枢纽布置结构
CN210049128U (zh) 一种位于涵洞出口处的结构
CN105951615B (zh) 一种低成本抗水毁的小桥涵出水口防护设计方法
CN114059458B (zh) 穿堤箱涵度汛临时封堵方法
CN217710841U (zh) 应用于跨地下空间顶板渠道的防水抗滑结构
CN113106930B (zh) 一种之字型阶梯坝及其施工方法
CN217601342U (zh) 一种多功能的分流结构
CN204023392U (zh) 小流域河道钢筋砼整体式漫水桥
CN216141968U (zh) 一种水利工程用消浪型河岸护坡
CN209053054U (zh) 堤基护脚结构
KR100679279B1 (ko) 소하천 하류의 역류 방지구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