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621811A - 反馈电路、充电设备和电动车 - Google Patents

反馈电路、充电设备和电动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621811A
CN108621811A CN201710167836.4A CN201710167836A CN108621811A CN 108621811 A CN108621811 A CN 108621811A CN 201710167836 A CN201710167836 A CN 201710167836A CN 108621811 A CN108621811 A CN 10862181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ode
contact
switch
circuit
dri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167836.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永照
林国威
李帆
张汝文
黄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Yiw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Yiw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Yiw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Yiw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0167836.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621811A/zh
Publication of CN10862181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62181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53/00Methods of charging batteri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Charging stations or on-board charging equipment therefor; Exchange of energy storage elements in electric vehicles
    • B60L53/60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charging st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53/00Methods of charging batteri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Charging stations or on-board charging equipment therefor; Exchange of energy storage elements in electric vehicles
    • B60L53/3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charging stations
    • B60L53/31Charging colum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Energy storage systems for electromobility, e.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72Electromobility specific charging systems or methods for batteries, ultracapacitors, supercapacitors or double-layer capacito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or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T90/1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charging of electric vehicles
    • Y02T90/12Electric charging statio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Relay Circuits (AREA)

Abstract

一种反馈电路,包括:用于输入正负电压的第一输入端和第二输入端;包括第一指示器的第一指示子电路和包括执行机构的第一驱动子电路;与所述第一输入端连接的第一开关;以及与所述第一开关相对设置的第一触点和第二触点;在所述第一输入端输入正向电压并且所述第一开关位于所述第一触点时,所述第一驱动电路导通,从而所述执行机构带动锁止结构运动;在所述锁止结构运动到锁止位置时,所述锁止结构触发所述第一开关切换到所述第二触点,从而所述第一驱动电路断开,同时所述第一指示子电路导通,所述第一指示器指示所述锁止结构的锁止位置。采用本发明的反馈电路,例如可以反馈电机状态,准确指示锁止结构的位置,并具有自保护功能。

Description

反馈电路、充电设备和电动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磁锁领域,特别是一种反馈电路、充电设备和电动车。
背景技术
在电动汽车中,为了确保其充电设备以及电动车的安全可靠运行,通常要求电动汽车内配置电磁锁。电磁锁一般情况下有上锁操作和解锁操作两个操作模式。现有车厂和充电桩通常无法准确反馈电磁锁的动作状态及位置信息,进而可能会造成充电设备的损害。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情况,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反馈电路,包括:用于输入正负电压的第一输入端和第二输入端;包括第一指示器的第一指示子电路和包括执行机构的第一驱动子电路;与所述第一输入端连接的第一开关;以及与所述第一开关相对设置的第一触点和第二触点;在所述第一输入端输入正向电压并且所述第一开关位于所述第一触点时,所述第一驱动电路导通,从而所述执行机构带动锁止结构运动;在所述锁止结构运动到锁止位置时,所述锁止结构触发所述第一开关切换到所述第二触点,从而所述第一驱动电路断开,同时所述第一指示子电路导通,所述第一指示器指示所述锁止结构的锁止位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驱动子电路还包括与所述执行机构串联的第一二极管和第二二极管,所述执行机构的一端与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阴极相连接并且该第一二极管的阳极连接到所述第一触点,所述执行机构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阳极连接并且该第二二极管的阴极连接到所述第二输入端。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指示子电路还包括与所述第一指示器串联的二极管,所述第一指示器的一端连接至所述第二触点,另一端与该二极管的阳极连接,并且该二极管的阴极连接至所述第二输入端。
在一个实施例中,反馈电路还包括:包括第二指示器的第二指示子电路和包括所述执行机构的第二驱动子电路;与所述第二输入端连接的第二开关;以及与所述第二开关相对设置的第三触点和第四触点;在所述第二输入端输入正向电压并且所述第二开关位于所述第三触点时,所述第二驱动子电路导通,从而所述执行机构带动锁止结构向解锁位置运动;并且在所述锁止结构运动到解锁位置时,所述锁止结构触发所述第二开关切换到所述第四触点,从而所述第二驱动子电路断开,同时所述第二指示子电路导通,所述第二指示器指示所述锁止结构的解锁位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驱动子电路还包括与所述执行机构串联的第三二极管和第四二极管;所述执行机构的一端与所述第三二极管的阴极连接并且该第三二极管的阳极连接到所述第三触点,所述执行机构的另一端与所述第四二极管的阳极连接并且该第四二极管的阴极连接到所述第一输入端。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子电路还包括与所述第二指示器串联的二极管,所述第二指示器的一端连接至所述第四触点,另一端与所述二极管的阳极连接,并且该二极管的阴极连接至所述第一输入端。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驱动子电路还包括与所述执行机构串联的第一二极管和第二二极管,所述执行机构的一端与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阴极相连接并且该第一二极管的阳极连接到所述第一触点,所述执行机构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阳极连接并且该第二二极管的阴极连接到所述第二输入端。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指示子电路还包括与所述第一指示器串联的二极管,所述第一指示器的一端连接至所述第二触点,另一端与所述二极管的阳极连接,并且该二极管的阴极连接至所述第二输入端。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指示器和第二指示器均为指示灯。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触点连接到外部检测电路,以便所述检测电路用于获得所述第一开关的电位信息。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一开关从所述第一触点切换至所述第二触点时,所述电位信息为从高电位向低电位翻转。
在一个实施例中,反馈电路还包括串联在所述第一触点与外部检测电路之间的二极管,并且该二级管的阴极与外部检测电路连接,阳极与所述第一触点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触点通过电阻连接至三极管的基极,所述三级管的集电极连接外部检测电路,并且所述三级管的发射极通过二极管连接至所述第二输入端,其中,该二级管的阳极与所述发射极连接,阴极连接至所述第二输入端。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一开关从所述第一触点切换至所述第二触点时,所述电位信息为从低电位向高电位翻转。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触点和第四触点均连接外部检测电路,所述外部检测电路用于获得所述第一开关和所述第二开关的电位信息。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一开关从所述第一触点切换至所述第二触点时,所述电位信息为从高电位向低电位翻转;在所述第二开关从所述第触三触点切换至所述第四触点时,所述电位信息为从低电位向高电位翻转。
在一个实施例中,反馈电路还包括串联在所述与所述第一触点和外部检测电路之间的二极管以及串联在所述第四触点和所述外部检测电路之间的二极管,其中,所述外部检测电路连接两个二级管的阴极,两个二极管的阳极分别与所述第一触点和所述第四触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触点通过电阻连接至第一三极管的基极,所述第一三级管的集电极连接外部检测电路,并且所述发射极通过二极管连接至所述第二输入端,其中该二级管的阳极与所述发射极连接,阴极连接至所述第二输入端;所述第四触点连接至第二三极管的基极,所述第二三级管的集电极连接所述外部检测电路,并且其发射极通过二极管连接至所述第一输入端,其中该二级管的阳极与所述发射极连接,阴极连接至所述第一输入端。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触点通过电阻连接至第一薄膜晶体管的栅极;该第一薄膜晶体管的漏极连接至外部检测电路,源极连接第五二极管的阳极并且该第五二极管的阴极连接到所述第二输入端;所述第四触点通过电阻连接至第二薄膜晶体管的栅极;该第二薄膜晶体管的漏极连接至外部检测电路,源极连接第六二极管的阳极并且该第六二极管的阴极连接至所述第一输入端。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一开关从所述第一触点切换至所述第二触点时,所述电位信息为从低电位向高电位翻转;在所述第二开关从所述第三触点切换至所述第四触点时,所述电位信息为从高电位向低电位翻转。
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采用上述反馈电路的电动车充电设备。
本发明的再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包括上述反馈电路的电动车。
附图说明
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的详细描述中,本发明的这些和/或其它方面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清楚并更容易理解,其中: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反馈电路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微动开关设置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反馈电路图;
图4为本发明再一实施例的反馈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在电动汽车领域,为了充电设施以及用电车辆的安全可靠运行,均要求配置电磁锁,且常常使用电机作为电磁锁的操作及位置反馈部件。一般情况下,电磁锁有上锁操作和解锁操作两个途径,需要有正驱动和负驱动两个驱动信号,电磁锁对应有两个动作状态。一般的设计方案,没有对执行机构(例如电机或电磁铁)运行位置的指示。在某些场合下,比如电动汽车充电枪插拔时,由于枪头挡住了电磁锁的锁杆位置,插枪人无法识别电磁锁是否锁紧。甚至发生电磁锁并没有插好,而车主已经离开的情况,使车辆无法正常充电,从而造成极大不便。
还有一些方案在例如电机的极限位置配置一个微动开关,从而使用时仅可输出一个位置反馈信息。这种配置无法对电机或电磁铁的两个位置状态进行识别,导致相应的控制单元(外部检测电路)仅能获得一个状态信息,即无法准确反馈电磁锁的动作状态。控制单元也无法了解电机是否发生了堵转等故障。而在堵转状态下,流过电机的电流通常会更大,产生的热量也更多,以致严重影响电机及齿轮的寿命。
此外,以电磁铁作为电磁锁的操作部件时,一些电磁铁经常需要长时间通电才能保持锁紧状态,可能会导致线圈发热严重,从而使车辆和充电桩过热烧坏甚至起火。
传统设计方案对电机或者电磁铁的驱动大都采取电平驱动或者远大于实际需要的电磁脉冲驱动,这使得电机或者电磁铁经常工作于带电状态,从而对电机或电磁铁本身的寿命带来不利影响,同时其发热会使周边绝缘器件和电缆加速老化。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反馈电路,可以解决以上问题的至少一部分,该反馈电路包括:用于输入正负电压的第一输入端和第二输入端;包括第一指示器的第一指示子电路和包括执行机构的第一驱动子电路;与所述第一输入端连接的第一开关;以及与所述第一开关相对设置的第一触点和第二触点;在所述第一输入端输入正向电压并且所述第一开关位于所述第一触点时,所述第一驱动电路导通,从而所述执行机构带动锁止结构运动;在所述锁止结构运动到锁止位置时,所述锁止结构触发所述第一开关切换到所述第二触点,从而所述第一驱动电路断开,同时所述第一指示子电路导通,所述第一指示器指示所述锁止结构的锁止位置。
采用本发明的反馈电路,可以准确指示锁止结构的锁止状态,并且在锁止结构(例如,电机或电磁铁)运动到位时,自动切断执行机构的供电电源,天然形成了脉冲工作模式,保证电机或电磁铁没有额外多余的发热产生,从而使反馈电路具有自保护功能。
参见图1,该反馈电路的一实施例包括:用于输入正负电压的第一输入端Drive1和第二输入端Drive2;第一开关K1;与所述第一开关K1相对设置的第一触点11和第二触点12;与两个二极管串联在所述第一触点11和所述第二输入端Drive2之间的执行机构,以及串联于所述第二触点12和所述第二输入端Drive2的第一指示器D5;其中,所述第一输入端Drive1连接所述第一开关K1,所述执行机构M的一端与其中一个二极管D1的阴极相连接并且该二极管D2的阳极连接到所述第一触点11,所述执行机构M的另一端与另一个二极管D1的阳极连接并且该二极管D1的阴极连接到所述第二输入端Drive2。其中,二极管D1、D2和执行机构M例如构成上述第一驱动子电路;第一指示器D5所在电路构成第一指示子电路。
在所述第一输入端Drive1输入正向电压且所述第一开关K1接触所述第一触点11时,所述执行机构M带动锁止结构运动,并且在所述锁止结构运动到锁止位置时,所述锁止结构触发所述第一开关K1切换到所述第二触点12,以切断对所述执行机构的供电,同时所述第一指示器D5打开,以指示所述锁止结构的锁止位置。采用本发明的反馈电路,可以准确反馈锁止结构的位置状态,有效避免锁止结构和执行机构的损坏。同时,在执行机构的两端设置两个二极管,可以确保电流流向,防止反向电压造成电路短路。
在上述反馈电路中,当开关K1位于第一触点11(图中所示K1接触的位置)时,如果第一输入端Drive1输入正向驱动电压,则电机M与二级管D1和二级管D2所在的电路导通,电机M正向旋转,即带动锁止结构向锁止位置运动;而当锁止结构运动到锁止位置时,可以触发开关K1从第一触点11切换至第二触点12,从而第一指示器D5所在电路导通,第一指示器D5工作,从而指示锁止结构已到达锁止位置。并且,此时电机M与二级管D1和二级管D2所在的第一驱动子电路形成断路,电机M停止转动。
开关K1例如可以是微动开关、轻触开关、甚至一些光、电、磁感应开关。例如,当K1为微动开关时,其例如具有公共触点、常开触点和常闭触点,并且在不加驱动时可以保持在默认的位置,例如开关K1默认的位置是公共触点时,在驱动解除后,开关K1会回到其默认位置。因此,在电机反向转动(即在Drive 1端输入负电压,Drive 2端输入正电压时),并带动锁止结构离开锁止位置(即锁止结构离开与微动开关接触的位置)时,开关可以回到其默认的位置,此时第一指示器D5不工作,避免造成第一指示器D5发生错误指示信息。但开关K1不限于微动开关,也可以是上述轻触开关、一些光、电、磁感应开关,甚至仅靠机械作用力的开关(例如,由压簧、弹簧或扭簧控制的开关,锁止结构运动到锁止位置时,对开关施加作用力,使其与第二触点12接触,而在锁止结构离开锁止位置时,开关在弹性恢复力的作用下,回到其初始位置,从而使第一指示器D5所在电路断开),只要锁止结构到达锁止位置时能够触发开关K1从第一触点11切换到第二触点12即可。例如,在锁止结构离开锁止位置时,开关K1例如与第二触点12分离,从而避免第一指示器D5的误指示。
图2为采用微动开关与电机配合的工作示意图。参照图2,电机4例如可以通过齿轮传动机构5与例如锁杆3连接,以带动锁杆3运动(例如,通过齿轮传动机构5可以将电机4的转动转化为锁杆3的线性运动)。例如,电机4的正转和反转可以使锁杆3在锁止位置和解锁位置之间运动。如图2中所示,在锁杆3运动极限位置,即锁止位置和解锁位置可以各设置一个微动开关,即微动开关1和微动开关2,从而通过例如锁杆3与微动开关1、2的接触,反馈锁止结构的位置及状态。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执行机构可以是图1中所示的电机M,也可以是电磁铁等。在执行机构为电机的情况下,例如,该电机在两端输入的电压极性变化时,电机可以反向转动。电机例如可以通过齿轮与锁止结构连接,以便锁止结构随电机运动。例如,锁止结构可以固定到一条形齿轮,条形齿轮与电机随动齿轮接触,以便将电机齿轮的转动转变为条形齿轮的平动,从而通过电机转动带动锁止结构在其锁止位置和解锁位置之间做线性运动。
本发明的反馈电路,通过在执行机构,例如电机M,的两侧设置两个限流二极管,即图1中所示的二极管D1和二极管D2,可以确保电流流向,避免在驱动信号反向变化时发生短路,并使电路可以准确判断电磁锁的状态。
继续参照图1,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指示子电路还包括与所述第一指示器D5串联在所述第二触点和所述第二输入端Drive 2的二极管D7,第一指示器D5的一端连接至所述第二触点,另一端与该二极管D7的阳极连接,并且该二极管D7的阴极连接至所述第二输入端Drive 2。通过设置该二极管,可以确保电流的流向,防止反向驱动时造成第一指示器的误指示,并能够保护免受反向电压的损坏。此外,即使在开关K1损坏时,例如,锁止结构离开锁止位置时,开关K1仍处于第二触点12,而驱动电压变为反向驱动的情况下,仍然不会有电流通过第一指示器D5,提高了系统的冗余能力。
在一个实施例中,反馈电路还包括第二指示器的第二指示子电路和包括所述执行机构的第二驱动子电路;与所述第二输入端连接的第二开关;以及与所述第二开关相对设置的第三触点和第四触点;在所述第二输入端输入正向电压并且所述第二开关位于所述第三触点时,所述第二驱动子电路导通,从而所述执行机构带动锁止结构向解锁位置运动;并且在所述锁止结构运动到解锁位置时,所述锁止结构触发所述第二开关切换到所述第四触点,从而所述第二驱动子电路断开,同时所述第二指示子电路导通,所述第二指示器指示所述锁止结构的解锁位置。通过设置第二指示器和第二指示子电路,可以指示锁止结构处于解锁位置,并在锁止结构到位后,自动切断电机供电电源,具有自我保护功能。
例如,如图1所示,反馈电路还包括:第二开关K2;与所述第二开关K2相对设置的第三触点21和第四触点22;以及串联于第四触点22和第一输入端Drive 1之间的第二指示器D6;其中,第二开关K2连接所述第二输入端Drive 2,执行机构M与另外两个二极管D3,D4串联在第三触点21和第一输入端Drive 1之间,执行机构M的一端与其中一个二极管的阴极D3连接并且该二极管D3的阳极连接到所述第三触点21,执行机构M的另一端与另一个二极管D4的阳极连接并且该二极管D4的阴极连接到所述第一输入端Drive 1。其中,二极管D3,D4和电机M所在电路构成上述第二驱动子电路;第二指示器D6所在电路构成上述第二指示子电路。如上所述,在第二输入Drive 2端输入正向电压且所述第二开关K2位于第三触点21时,执行机构M带动锁止结构向解锁位置运动,并且在锁止结构运动到解锁位置时,锁止结构触发第二开关K2切换到第四触点22,从而切断对执行机构M的供电,同时第二指示器D6打开,以指示锁止结构的解锁位置。通过设置由开关K2控制的电路,可以准确指示锁止结构处于解锁位置的状态,同时切断对执行机构的供电,具有锁止和解锁双位置指示和自保护功能,从而大大提高了电路及各元件的安全性。
在上述实施例的反馈电路中,当开关K2位于第三触点21(图中所示K2接触的位置)时,如果第二输入端Drive 2输入正向驱动电压,则电机M与二级管D3和二级管D4所在的电路导通,电机M反向旋转(相对于前文的正向旋转),即带动锁止结构向解锁位置运动,并且在锁止结构离开锁止位置时,例如,微动开关K1被释放,从而第一指示器D5所在电路断开,第一指示器D5不再指示锁止位置;而当锁止结构运动到解锁位置时,可以触发开关K2(例如通过接触开关K2)从第三触点21切换至第四触点22,从而第二指示器D6所在电路导通,第二指示器D6工作,从而指示锁止结构已到达锁止位置。并且,此时电机M与二级管D3和二级管D4所在的电路形成断路,电机M停止转动。
同样地,开关K2例如可以是微动开关、轻触开关、甚至一些光、电、磁感应开关。例如,当K2为微动开关时,其例如具有公共触点、常开触点和常闭触点,并且在不加驱动时可以保持在默认的位置,例如开关K2默认的位置是公共触点时,在驱动解除后,开关K2会回到其默认位置。因此,在电机再次反向转动(即在Drive 1端输入正电压,Drive 2端输入负电压时),并带动锁止结构离开解锁位置(即锁止结构离开与例如微动开关接触的位置)时,开关K2可以回到其默认的位置,此时第二指示器D6不工作,避免造成第二指示器D6发生错误指示信息。但开关K2不限于微动开关,也可以是上述轻触开关、一些光、电、磁感应开关,甚至仅靠机械作用力的开关(例如,由压簧、弹簧或扭簧控制的开关,锁止结构运动到解锁位置时,对开关施加作用力,使其与第四触点22接触,而在锁止结构离开解锁位置时,开关在弹性恢复力的作用下,回到其初始位置,从而使第二指示器D6所在电路断开),只要锁止结构到达解锁位置时能够触发开关K2从第三触点21切换到第四触点22即可。即,在锁止结构离开解锁位置时,开关K2例如与第四触点分离,从而避免第二指示器D6的误指示。
本发明的反馈电路,通过在执行机构,例如电机,的两侧设置两个限流二极管,即图1中所示的二极管D3和二极管D4,可以确保电流流向,避免在驱动信号反向变化时发生短路,并使该反馈电路可以准确判断电磁锁的状态。
继续参照图1,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二指示子电路还包括与第二指示器D6串联在所述第四触点和第一输入端Drive 1的二极管D8,第二指示器D6的一端连接至第四触点,另一端与该二极管D8的阳极连接,并且该二极管D8的阴极连接至第一输入端Drive 1。通过设置该二极管,可以确保电流流向,防止正向电压损坏二极管。即使在开关K2损坏时,例如,锁止结构离开解锁位置时,开关K2仍处于第四触点22,而驱动电压变为正向驱动的情况下,仍然不会有电流通过第二指示器D6,提高了系统的冗余能力。
在图1所示的反馈电路中,电机M的两端并联的元件D11用于为电机(或电磁铁)提供过压保护,做续流和吸收反向电压作用,可以采用RC(电容电阻)吸收或压敏吸收等各种方式,图中结构仅为了示意。
在一个实施例中,例如,第一指示器和第二指示器可以为指示灯。例如,二者可以两个颜色不同的指示灯。例如,第一指示子电路和第二指示子电路也可以采用干接点方式。也可以是可以指示信息的电子显示屏。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第一触点连接到一外部检测电路(即图中所示的控制单元),该外部检测电路用于获得所述第一开关K1的电位信息。该检测电路可以通过与第一触点11电连接,来检测第一触点11的电位,从而判断电机M的状态。例如,在第一开关K1从所述第一触点11切换至第二触点12时,外部检测电路检测到的电位信息为从高电位向低电位翻转。可知电机带动锁止结构到达锁止位置。需要说明的是,图1所示的外部检测电路采取下拉电路结构。
参照图1,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反馈电路还包括串联在检测电路与所述第一触点之间的二极管D9,并且该二级管D9的阴极与检测电路连接,阳极与所述第一触点连接。通过设置二极管D9,可以防止状态信号反灌短路,当采用一个端口进行状态检测时,其对于图1所示的下拉反馈电路是不可缺少的。当采用两个端口器进行状态检测时,D9可以省略。当两个端口分别检测上锁状态和解锁状态时,D9,D10均可省略。
继续参照图1,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外部检测电路同时与第一触点11和第四触点22连接,以获得第一开关K1和第二开关K2的电位信息。如前所述,检测电路在第一开关K1述第一触点11切换至第二触点12时,电位信息为从高电位向低电位翻转;在第二开关K2从第触三触点21切换至第四触点22时,电位信息为从低电位向高电位翻转。从而可以通过电位的变化,准确地判断电机M的状态及锁止结构的位置。
在上述实施例中,反馈电路还可包括串联在检测电路与所述第一触点11之间的二极管D9以及串联在检测电路与第四触点22之间的二极管D10,其中,检测电路连接两个二级管的阴极,两个二极管的阳极分别与第一触点11和第四触点22连接。通过设置二极管D9和二极管D10,可以防止状态信号反灌短路,确保检测电路准确检测信号。另外,在图中所示Feedback出口端例如也可以设置滤波电路,以防止电机或电磁铁线圈的反向电压损坏外部检测电路。
图3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反馈电路图。与图1的电路相比,区别主要是图3的电路通过三极管或MOS管等可控器件与检测电路连接方式,其它部分与图1所示的电路基本相同。另外,图3所示的外部检测电路采用上拉电路。参加图3,具体而言,第一触点11通过电阻R4连接至三极管Q1的基极,三级管Q1的集电极连接外部检测电路,并且三级管Q1的发射极通过二极管D9连接至第二输入端Drive 2,其中,该二级管D9的阳极与发射极连接,阴极连接至所述第二输入端Drive 2。采用这种电路连接结构时,在第一开关K1从所述第一触点11切换至第二触点12时,电位信息为从低电位向高电位翻转(与图1的电位翻转情况相反)。另外,二极管D9可以防止反向电压损坏三极管Q1,进一步提高三极管Q1的使用寿命。
继续参见图3,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触点11通过电阻R4连接至一三极管Q1的基极,三级管Q1的集电极连接外部检测电路,并且发射极通过二极管D9连接至第二输入端Drive 2,其中该二级管D2的阳极与发射极连接,阴极连接至第二输入端Drive 2;第四触点22连接至另一三极管Q2的基极,该三级管Q2的集电极连接检测电路,并且发射极通过二极管D10连接至第一输入端Drive 1,其中该二级管D10的阳极与发射极连接,阴极连接至所述第一输入端Drive 1。在此情况下,锁止结构上锁未到位时,开关K1例如处于常闭触点11,Q1导通,反馈电路因上拉电路而变为低电平。上锁到位后,开关K1处于常开触点12,Q1截止,反馈电路因上拉电路而变为高电平。同样地,锁止结构在解锁未到位时,K2处于常闭触点21,Q2截止,反馈因上拉电路原因输出高电平;解锁到位后,K2的常开触点22闭合,Q2导通,反馈因上拉电路原因输出低电平。也就是说,检测电路在第一开关K1从第一触点11切换至第二触点12时,电位信息为从低电位向高电位翻转;检测电路在第二开关K2从第三触点21切换至第四触点22时,电位信息为从高电位向低电位翻转。另外,二极管D10可以防止反向电压损坏三极管Q1,进一步提高三极管的使用寿命。
因此,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反馈电路通过设置与外部检测电路连接的二极管,可以适用于外部检测电路为下拉电路的情况,进而该反馈电路可以反馈电机或电磁铁的位置及状态;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反馈电路通过设置与外部检测电路连接的三极管,可以适应外部检测电路为上拉电路的情况,进而该反馈电路可以反馈电机或电磁铁的位置及状态。
继续参照图3,在一个实施例中,电机M两端元件D11用于为电机(或电磁铁)提供过压保护,做续流和吸收反向电压作用,可以采用RC(电容电阻)吸收或压敏吸收等各种方式,图中结构仅为了示意。此外,电机M的两端还可以同时与串联在一起的R3和C1并联,从而更好的保护电机。
图4为本发明再一实施例的反馈电路图。与图3相比,其主要区别主要在于以MOS管(薄膜晶体管)代替三级管,实现与外部检测电路的连接。具体而言,电阻R3串联在第一触点11与薄膜晶体管的栅极之间,薄膜晶体管Q1的漏极连接外部检测电路,薄膜晶体管Q1的源极连接二极管D11的阳极,并且二极管D11的阴极连接到第二输入端Drive 2;另外,在薄膜晶体管Q1的栅极和源极之间并联了电阻R4。同样地,电阻R5串联于第四触点22与薄膜晶体管Q2的栅极之间,薄膜晶体管Q2的漏极连接外部检测电路,薄膜晶体管Q1的源极连接二极管D12的阳极,并且二极管D12的阴极连接到第一输入端Drive 1;另外,在薄膜晶体管Q2的栅极和源极之间并联有电阻R6。通过采用MOS管(薄膜晶体管),也可以实现与上述采用三极管类似的功能,在此不再赘述。
继续参照图3,在该实施例中,电机M两端元件D11用于为电机(或电磁铁)提供过压保护,做续流和吸收反向电压作用,可以采用RC(电容电阻)吸收或压敏吸收等各种方式,图中结构仅为了示意。此外,电机M的两端还可以同时与串联在一起的R7和C1并联,从而更好的保护电机。
以上各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或者彼此组合,且具有相应的效果。
本发明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采用上述反馈电路的电动车充电设备,并且实现本发明提供的反馈电路的部分或全部功能。
本发明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包括上述反馈电路的电动车,电动车包括但不限于电动自行车、电动摩托车、电动汽车等需要进行充电操作的车辆。
以上已经描述了本发明的各实施例,上述说明是示例性的,并非穷尽性的,并且也不限于所披露的各实施例。在不偏离所说明的各实施例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许多修改和变更都是显而易见的。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反馈电路,包括:
用于输入正负电压的第一输入端(Drive 1)和第二输入端(Drive 2);
包括第一指示器的第一指示子电路和包括执行机构(M)的第一驱动子电路;
与所述第一输入端(Drive 1)连接的第一开关(K1);
以及与所述第一开关(K1)相对设置的第一触点(11)和第二触点(12);
在所述第一输入端(Drive 1)输入正向电压并且所述第一开关(K1)位于所述第一触点(11)时,所述第一驱动电路导通,从而所述执行机构(M)带动锁止结构运动;在所述锁止结构运动到锁止位置时,所述锁止结构触发所述第一开关(K1)切换到所述第二触点(12),从而所述第一驱动电路断开,同时所述第一指示子电路导通,所述第一指示器指示所述锁止结构的锁止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馈电路,其中,所述第一驱动子电路还包括与所述执行机构(M)串联的第一二极管(D1)和第二二极管(D2),所述执行机构(M)的一端与所述第一二极管(D1)的阴极相连接并且该第一二极管(D1)的阳极连接到所述第一触点(11),所述执行机构(M)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二极管(D2)的阳极连接并且该第二二极管(D2)的阴极连接到所述第二输入端(Drive 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反馈电路,其中,所述第一指示子电路还包括与所述第一指示器(D5)串联的二极管(D7),所述第一指示器(D5)的一端连接至所述第二触点(12),另一端与该二极管(D7)的阳极连接,并且该二极管(D7)的阴极连接至所述第二输入端(Drive 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馈电路,还包括:
包括第二指示器(D6)的第二指示子电路和包括所述执行机构(M)的第二驱动子电路:
与所述第二输入端(Drive 2)连接的第二开关(K2);
以及与所述第二开关(K2)相对设置的第三触点(21)和第四触点(22);
在所述第二输入端(Drive 2)输入正向电压并且所述第二开关(K2)位于所述第三触点(21)时,所述第二驱动子电路导通,从而所述执行机构(M)带动锁止结构向解锁位置运动;并且在所述锁止结构运动到解锁位置时,所述锁止结构触发所述第二开关(K2)切换到所述第四触点(22),从而所述第二驱动子电路断开,同时所述第二指示子电路导通,所述第二指示器(D6)指示所述锁止结构的解锁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反馈电路,所述第二驱动子电路还包括与所述执行机构(M)串联的第三二极管(D3)和第四二极管(D4);所述执行机构(M)的一端与所述第三二极管(D3)的阴极连接并且该第三二极管(D3)的阳极连接到所述第三触点(21),所述执行机构(M)的另一端与所述第四二极管(D4)的阳极连接并且该第四二极管(D4)的阴极连接到所述第一输入端(Drive 1)。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反馈电路,其中,所述第二子电路还包括与所述第二指示器(D6)串联的二极管(D8),所述第二指示器(D6)的一端连接至所述第四触点(22),另一端与所述二极管(D8)的阳极连接,并且该二极管(D8)的阴极连接至所述第一输入端(Drive 1)。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反馈电路,其中,所述第一触点(11)连接到外部检测电路,所述检测电路用于获得所述第一开关(K1)的电位信息。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反馈电路,还包括串联在所述第一触点(11)与外部检测电路之间的二极管(D9),并且该二级管(D9)的阴极与外部检测电路连接,阳极与所述第一触点(11)连接。
9.一种采用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反馈电路的电动车充电设备。
10.一种包括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反馈电路的电动车。
CN201710167836.4A 2017-03-21 2017-03-21 反馈电路、充电设备和电动车 Pending CN10862181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167836.4A CN108621811A (zh) 2017-03-21 2017-03-21 反馈电路、充电设备和电动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167836.4A CN108621811A (zh) 2017-03-21 2017-03-21 反馈电路、充电设备和电动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621811A true CN108621811A (zh) 2018-10-09

Family

ID=636878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167836.4A Pending CN108621811A (zh) 2017-03-21 2017-03-21 反馈电路、充电设备和电动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621811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138290A (zh) * 2019-06-04 2019-08-16 深圳易瓦科技有限公司 电机设备和电机驱动控制设备
CN112356694A (zh) * 2020-10-26 2021-02-12 阳光电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充电桩掉电解锁电路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24139A (zh) * 2007-10-31 2009-05-06 上海通用汽车有限公司 可检验锁门状态的遥控系统及方法
CN201714194U (zh) * 2010-04-29 2011-01-19 蔡金洪 摩托车防盗锁
JP2013019190A (ja) * 2011-07-12 2013-01-31 Miwa Lock Co Ltd モータ錠の駆動回路
CN103681082A (zh) * 2013-12-31 2014-03-26 南车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有限公司 一种接地开关
CN207106198U (zh) * 2017-03-21 2018-03-16 深圳易瓦科技有限公司 反馈电路、充电设备和电动车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24139A (zh) * 2007-10-31 2009-05-06 上海通用汽车有限公司 可检验锁门状态的遥控系统及方法
CN201714194U (zh) * 2010-04-29 2011-01-19 蔡金洪 摩托车防盗锁
JP2013019190A (ja) * 2011-07-12 2013-01-31 Miwa Lock Co Ltd モータ錠の駆動回路
CN103681082A (zh) * 2013-12-31 2014-03-26 南车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有限公司 一种接地开关
CN207106198U (zh) * 2017-03-21 2018-03-16 深圳易瓦科技有限公司 反馈电路、充电设备和电动车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138290A (zh) * 2019-06-04 2019-08-16 深圳易瓦科技有限公司 电机设备和电机驱动控制设备
CN112356694A (zh) * 2020-10-26 2021-02-12 阳光电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充电桩掉电解锁电路
CN112356694B (zh) * 2020-10-26 2022-02-18 阳光电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充电桩掉电解锁电路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281552B (zh) 栅极驱动欠压检测
CN104935219B (zh) 电动车电机控制器主动放电控制电路
CN103376750B (zh) 门开关控制电路及使用其的干衣机
CN101694978B (zh) 一种电动机远程起停控制电路
CN101478229A (zh) 一种用于开关磁阻电机的容错功率变换器
CN108621811A (zh) 反馈电路、充电设备和电动车
CN110474289A (zh) 一种负载短路保护电路
CN207036999U (zh) 电机端子异常检测电路
CN207106198U (zh) 反馈电路、充电设备和电动车
CN210835161U (zh) 继电器粘连检测系统
CN203368012U (zh) 一种电动汽车用直流接触器组合电路
CN2862459Y (zh) 一种单片机控制电路的保护电路
CN106300272B (zh) 一种功率单元旁路保护装置
CN105946584A (zh) 一种汽车电池继电器粘连检测保护电路
WO2023232005A1 (zh) 一种电池包的充电器以及充电方法
CN202180794U (zh) 一种车载待机电路及车载设备
CN112769004A (zh) 消除直流系统插座电弧的方法及其装置和应用
CN205407252U (zh) 意外供电检测设备、意外供电保护装置及包括其的电动工具
CN205836554U (zh) 一种汽车电池继电器粘连检测保护电路
CN103368142A (zh) 直流电机堵转保护电路及搜索灯
CN210273477U (zh) 一种负载短路保护电路
CN203813714U (zh) 电机驱动装置和变频家电
CN209787072U (zh) 一种外接开关自锁后直流上电保护控制器
CN209345041U (zh) 马达控制电路及车载无线充电装置
CN106602637A (zh) 一种电池均衡通道自适应极性切换电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