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616021B - 电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电连接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8616021B CN108616021B CN201611140076.XA CN201611140076A CN108616021B CN 108616021 B CN108616021 B CN 108616021B CN 201611140076 A CN201611140076 A CN 201611140076A CN 108616021 B CN108616021 B CN 108616021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butt joint
- electrical connector
- retaining
- joint part
- bas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35/00—Flexible or turnable line connectors, i.e. the rotation angle being limited
- H01R35/04—Turnable line connectors with limited rotation angle with frictional contact member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71—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712—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operating with the surface of the printed circuit or with a coupling device exclusively provided on the surface of the printed circuit
- H01R12/716—Coupling device provided on the PCB
Landscapes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揭示了一种电连接器,所述电连接器包括底座、枢接于所述底座的对接件、固定于所述对接件的导电端子及控制机构,所述对接件具有枢接于所述底座的枢接部及可旋转的对接部,所述对接部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旋转,当所述对接部旋转至所述第一位置或者第二位置时,所述控制机构均能够控制所述对接部相对于所述底座不发生自由旋转。所述电连接器的对接部可旋转,可以满足客户的不同需求。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连接器,尤其涉及一种可旋转的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用于连接两个电子产品的接口通常称作插头连接器与插座连接器。插座连接器安装于一电路板上,所述插座连接器包括第一绝缘本体、固定于所述第一绝缘本体的第一导电端子及包覆在所述第一绝缘本体外的第一遮蔽壳体,所述第一绝缘本体具有第一基部及向前延伸的第一对接部,所述第一导电端子具有裸露于所述第一对接部的第一接触部及延伸出所述第一绝缘本体的第一焊接部,所述第一焊接部焊接于所述电路板上。所述插头连接器连接于一线缆,所述插头连接器包括第二绝缘本体、固定于所述第二绝缘本体的第二导电端子及包覆在所述第二绝缘本体外的第二遮蔽壳体,所述第二绝缘本体具有第二基部及向前延伸的第二对接部,所述第二导电端子具有裸露于所述第二对接部的第二接触部及向后延伸出所述第二绝缘本体的第二焊接部,所述第二焊接部连接于所述线缆。所述第一对接部及第二对接部均无法旋转,不能满足客户新的需求。
所以,希望设计一种新的方案以改善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电连接器,其对接部可旋转。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连接器,所述电连接器包括底座、枢接于所述底座的对接件、固定于所述对接件的导电端子及控制机构,所述对接件具有枢接于所述底座的枢接部及可旋转的对接部,所述对接部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旋转,当所述对接部旋转至所述第一位置或者第二位置时,所述控制机构均能够控制所述对接部相对于所述底座不发生自由旋转。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对接部可以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旋转,满足客户新的需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电连接器与对接连接器插接配合时的立体图。
图2是图1所示电连接器与对接连接器未插接配合时的立体图。
图3是图2所示电连接器与对接连接器未插接配合时另一角度的立体图。
图4是图1所示电连接器的立体图,其中对接部位于闭合位置。
图5是图4所示电连接器另一角度的立体图。
图6是图4所示电连接器的部分立体分解图。
图7是图6所示电连接器另一角度的立体图。
图8是图6所示上模组的立体分解图。
图9是图8所示导电端子组装于所述对接件的立体图。
图10是图9所述组装结构安装有固定件后的立体图。
图11是图10所示组装结构安装有线缆后的立体图。
图12是图11所示组装结构注塑成型有密封部的立体图。
图13是图12所示注塑结构安装有第一保持件的立体图。
图14是图6所示下模组的立体分解图。
图15是图14所示下模组另一角度的立体图。
图16是图5所示控制机构的立体图。
图17是图4所示电连接器沿A-A线的剖视图。
图18是图4所示电连接器沿B-B线的剖视图。
图19是图4所示电连接器的仰视图。
图20是图4所示电连接器与对接连接器插接配合时的仰视图。
图21是图1所示电连接器沿C-C线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图1至图3及图21,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连接器组件1000,所述电连接器组件1000包括电连接器100及与之配合的对接连接器200。所述电连接器100包括底座1、枢接于所述底座1的对接件2、固定于所述对接件2的导电端子3、固定于所述底座1的锁扣件7及控制所述对接件2旋转的控制机构4。所述对接件2具有枢接于所述底座1的枢接部21及自所述枢接部21延伸的对接部22,如此,所述对接部22可相对于所述底座1旋转。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对接部22呈舌板状,所述导电端子3裸露于所述对接部22,所述锁扣件7具有锁扣头71。所述对接连接器200包括对接腔201、延伸入所述对接腔201的对接端子(未图示)、包围在所述对接腔201外侧的金属外壳202及连接于后端的第二线缆203,所述金属外壳202具有扣持孔204。当所述电连接器100与对接连接器200相互插接配合时,所述对接部22呈倾斜状,所述对接部22插入所述对接腔201而使得所述导电端子3与对接端子电性接触,所述锁扣头71进入所述扣持孔204。
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对接件2也可以制造成其他结构,所述对接连接器200的结构对应于所述电连接器100的结构的改变而改变。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连接器100是安装于电路板的插座连接器,所述对接连接器200是连接于线缆的插头连接器,当然,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连接器100与对接连接器200的类型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而定。
参图1至图5及图21,所述对接部22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旋转。在本实施例中,当所述对接部22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电连接器100处于闭合状态(即所述电连接器100无法与对接连接器200插接配合),所述对接部22处于闭合位置;当所述对接部22向外旋转了一定的角度至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电连接器100处于对接状态(即所述电连接器100可以与所述对接连接器200插接配合),所述对接部22处于对接位置。
参图4至图7、图14至图15,所述底座1采用粉末冶金的方式制成,当然,该底座1也可以使用其他的材料、其他的方法制成。所述底座1设有相对设置的两个侧壁11、连接于所述两个侧壁11的前壁12及底壁13,所述两个侧壁11、前壁12及底壁13共同包围形成具有上开口及后开口的收容空间10,即所述两侧壁11相对设置在所述收容空间10的两侧。所述底壁13具有贯穿的缺口130,所述两个侧壁11均具有上壁面110,所述收容空间10具有位于所述两个上壁面110之间的开口101,所述前壁12水平的上表面矮于所述两侧壁11的上壁面110。所述两个侧壁11在后端处均设有贯穿的枢接孔111。
所述电连接器100具有安装于所述收容空间10前端的绝缘件6。所述绝缘件6具有面向所述对接部22的配合面60及自所述配合面60内凹的第一让位槽61及活动槽62。所述配合面60具有水平的阻挡面601及倾斜的插接面602,所述阻挡面601内缩于所述上壁面110而面向所述开口101,所述前壁12的上表面与所述阻挡面601平齐。当所述对接部22旋转至所述闭合位置时,所述对接部22刚好抵靠于所述阻挡面601而不会进一步旋转;当所述对接部22旋转至所述对接位置时,所述对接部22平行与所述插接面602而在两者之间形成一收容对接连接器200的插接空间(未标示),所述锁扣头71裸露于所述插接空间内,此时,所述锁扣头71亦裸露于所述收容空间10内。所述活动槽62贯穿所述配合面60,即所述活动槽62贯穿所述插接面602与阻挡面601。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让位槽61有若干个,所述活动槽62设置在相邻两个第一让位槽61之间,如此设置,当所述电连接器100处于闭合状态时,所述导电端子2与所述锁扣件7可以错开而不会发生抵压。
所述锁扣件7由同一金属板冲压后弯折而成。所述锁扣件7具有收容于所述活动槽62中的一对弹性臂70及连接于所述一对弹性臂70的连接部72,所述锁扣头71自所述弹性臂70向外凸伸出所述配合面60。所述连接部72呈平板状,所述一对弹性臂70自所述连接部72的相对两端向上弯折而位于与所述连接部72垂直的竖直面内。结合图17,所述绝缘件6具有卡持凸块63,所述连接部72套设在所述卡持凸块63的下方,如此设置,所述锁扣件7的固定效果较好,且有利于保证所述弹性臂70的弹性力。
参图4至图12,所述枢接部21设于所述收容空间10内的后端且在相对两侧设有两个枢接槽211,所述两侧的枢接槽211与所述两个枢接孔111一一对应。所述电连接器100还具有枢接杆8,所述枢接杆8呈T字型且横截面为圆形,所述枢接杆8插设并收容于所述对应的枢接孔111与枢接槽211,如此,所述枢接杆8将所述对接件2与底座1连接在一起,且所述对接件2可以相对于所述底座1旋转。
所述对接部22自所述枢接部21延伸,所述对接部22可以在所述开口101处内外旋转,当所述对接部22旋转至所述闭合位置时,所述对接部22收容于所述收容空间10内,如此设置,当所述电连接器100处于闭合状态时,所述电连接器100占据的空间较小。所述对接部22具有面向所述收容空间10的对接面220,所述对接部22自所述对接面220向内凹设有端子收容槽23及第二让位槽221,所述端子收容槽23向后贯穿所述枢接部21。所述导电端子3收容于所述端子收容槽23且具有裸露于所述对接面220的接触部31及向后延伸的连接部32,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接触部31为弹性接触头且凸伸出所述对接面220。结合图17、图18,当所述对接部22旋转至所述闭合位置时,所述接触部31进入到所述第一让位槽61内,所述锁扣头71进入所述第二让位槽221内,如此设置,有利于保护所述导电端子3及锁扣件7不受损坏,所述电连接器100在闭合状态时所占据的体积较小。
所述对接件2具有主体部24、安装于所述主体部24的固定部25及注塑成型的注塑件26,所述主体部24形成所述枢接部21及对接部22。所述枢接部21具有贯穿其后端面212及底面213的固定槽210,所述端子收容槽23向后贯穿至所述固定槽210。所述固定部25安装于所述固定槽210内以固定所述连接部32,所述固定部25具有抵靠于所述连接部32且向前堵住所述端子收容槽23的阻挡块251。所述电连接器100具有连接于所述连接部32的第一线缆9,所述注塑件26注塑在所述连接部32、固定部25及连接于所述连接部32的第一线缆5外。所述固定部25可以防止注塑所述注塑件26时,注塑材料从所述端子收容槽23向前流到对接面220处,当所述对接部22旋转至所述对接位置时,所述注塑件26可以阻挡所述对接部22进一步旋转,如此设置,所述注塑件26即形成阻挡所述对接部22旋转的阻挡部,在这种情形下,即便施加外力也无法使所述对接部22进一步旋转,该结构可以单独设置,也可以与所述控制机构配合设置,对于所述控制机构4而言是一种双保险。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可以采用其他方式设置所述阻挡部,所述注塑件26也可以替换为胶水等能够固定所述线缆的材料。
下面将结合图4至图7、图13至图16及图19至21(重点参图16、19、20)详细介绍本发明的控制机构4。
本发明的发明构思为:当所述对接部22旋转至所述第一位置或者第二位置时,在没有任何其他外力作用的情况下,所述控制机构4均能够控制所述对接部22相对于所述底座1不发生自由旋转。
具体而言,所述控制机构4包括固定于所述对接件2的第一保持件41及固定于所述底座1的第二保持件42。所述第一保持件41具有面向所述第二保持件42的外弯曲面4111,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第二保持件41、42分别由金属板冲压后弯折而成,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可以通过改变所述第一保持件41的厚度而形成所述外弯曲面4111。所述第一保持件41固定于所述枢接部21,所述第一保持件41被弯折而具有弯曲部411及连接于所述弯曲部411的平板状的延伸段412。所述弯曲部411具有面向所述第二保持件42的外弯曲面4111及与所述外弯曲面4111相对设置的内弯曲面4112,所述延伸段412具有连接于所述外弯曲面4111的外平面4121。所述第一保持件41具有第一保持槽413与第二保持槽414,沿所述对接部22的旋转方向上,所述第一保持槽413与第二保持槽414设置在不同的两排。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保持槽414设置在所述外弯曲面4111与外平面4121交界处且同时向外贯穿所述外弯曲面4111与外平面4121。所述第一保持槽413与第二保持槽414均呈贯穿的通孔结构。所述第二保持件42呈平板状,所述第二保持件42通过点焊的方式焊接至所述底座1上。所述第二保持件42具有第一保持凸部4210与第二保持凸部4220,在垂直于所述对接部22的旋转方向的横向方向上,所述第一保持凸部4210与第二保持凸部4220排列成同一排。所述第二保持件42具有呈简支梁结构的第一桥梁部421与第二桥梁部422,所述第一桥梁部421向上隆起形成所述第一保持凸部4210,所述第二桥梁部422向上隆起形成所述第二保持凸部4220。当所述对接部22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一保持凸部4210进入所述第一保持槽413内,此时,所述第二保持凸部4220抵靠于所述第一保持件41表面;当所述对接部22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二保持凸部4220进入所述第二保持槽414内,此时所述第一保持凸部4210抵靠于所述第一保持件41的表面。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控制机构4也可以设置为如下结构,如所述第一保持件41上设置凸部结构,所述第二保持件42上设置槽孔结构。所述第一、第二保持件41、42的结构简单且使用方便,在使用过程中,任何一个零件遭受损坏时,修理和更换也较为方便。
进一步的,所述枢接部21的下表面呈曲面形且具有插入孔214,所述第一保持件41设有插入固定于所述插孔214内的插入部414。所述底座1具有设置在所述第二保持件42上方的所述收容空间10及设置在所述第二保持件42下方的让位空间20,所述缺口130即形成所述让位空间20,当所述对接部22旋转时,所述第一保持件41抵压所述第一保持凸部4210与第二保持凸部4220而使得所述第二保持件42向下变形,此时,所述让位空间20可以提供让位。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锁扣件7与所述第二保持件42一体成型。所述底座1、锁扣件7、第一保持件41及绝缘件6共同组成下模组(未标示),所述对接件2、导电端子3及第一线缆5共同组成上模组(未标示)。
以上为本发明较佳的实施方式,当然,本发明也可采用其他实施方式,此处不再一一赘述,任何与本发明的构思相同或等同的技术方案均为本发明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
Claims (9)
1.一种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连接器包括底座、枢接于所述底座的对接件、固定于所述对接件的导电端子及控制机构,所述对接件具有枢接于所述底座的枢接部及可旋转的对接部,所述对接部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旋转;所述控制机构包括固定于所述对接件的第一保持件及固定于所述底座的第二保持件,所述第一保持件具有第一保持槽与第二保持槽,所述第二保持件具有第一保持凸部与第二保持凸部,当所述对接部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一保持凸部进入所述第一保持槽内,当所述对接部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二保持凸部进入所述第二保持槽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对接部旋转至所述第一位置或者第二位置时,所述控制机构均能够控制所述对接部相对于所述底座不发生自由旋转。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第二保持件分别由金属板冲压而成,所述第一保持件被弯折而形成面向所述第二保持件的外弯曲面,所述第二保持件呈平板状。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沿所述对接部的旋转方向上,所述第一保持槽与第二保持槽设置于不同的两排。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保持件具有平板状的延伸段,所述延伸段具有连接于所述外弯曲面的外平面,所述第二保持槽设置在所述外弯曲面与外平面交界处且同时向外贯穿所述外弯曲面与外平面。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保持槽与第二保持槽均呈贯穿的通孔结构。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在垂直于所述对接部的旋转方向的横向方向上,所述第一保持凸部与第二保持凸部排列成同一排。
8.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保持件具有呈简支梁结构的第一桥梁部与第二桥梁部,所述第一桥梁部向上隆起形成所述第一保持凸部,所述第二桥梁部向上隆起形成所述第二保持凸部。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接件具有设置在所述枢接部一侧的阻挡部,当所述对接部旋转至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阻挡部阻挡所述对接部进一步旋转。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11140076.XA CN108616021B (zh) | 2016-12-12 | 2016-12-12 | 电连接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11140076.XA CN108616021B (zh) | 2016-12-12 | 2016-12-12 | 电连接器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8616021A CN108616021A (zh) | 2018-10-02 |
CN108616021B true CN108616021B (zh) | 2020-04-24 |
Family
ID=636570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611140076.XA Active CN108616021B (zh) | 2016-12-12 | 2016-12-12 | 电连接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8616021B (zh)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DE102007002307A1 (de) * | 2007-01-16 | 2008-07-17 | Tyco Electronics Amp Gmbh | Aufnahme zur Montage eines schwenkbaren Verbinders |
CN201355740Y (zh) * | 2009-01-19 | 2009-12-02 | 庆盟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可旋转的连接器组合 |
CN101754606A (zh) * | 2008-12-04 | 2010-06-23 | 深圳富泰宏精密工业有限公司 | 电子装置 |
CN103515821A (zh) * | 2012-06-21 | 2014-01-15 |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 角度可调节的耳机插座装置 |
-
2016
- 2016-12-12 CN CN201611140076.XA patent/CN108616021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DE102007002307A1 (de) * | 2007-01-16 | 2008-07-17 | Tyco Electronics Amp Gmbh | Aufnahme zur Montage eines schwenkbaren Verbinders |
CN101754606A (zh) * | 2008-12-04 | 2010-06-23 | 深圳富泰宏精密工业有限公司 | 电子装置 |
CN201355740Y (zh) * | 2009-01-19 | 2009-12-02 | 庆盟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可旋转的连接器组合 |
CN103515821A (zh) * | 2012-06-21 | 2014-01-15 |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 角度可调节的耳机插座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8616021A (zh) | 2018-10-02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7497693B1 (en) | Electrical interconnection system using magnetic retention | |
TWI394327B (zh) | 電連接器 | |
CN107706675A (zh) | 具有触头组件的插座连接器 | |
TWI631775B (zh) | 電連接器組合 | |
US20160141817A1 (en) | Power connector assembly | |
JP4851510B2 (ja) | 電気コネクタ | |
US8075345B2 (en) | Electrical connector | |
TWI583073B (zh) | 電連接器組合 | |
TW201409850A (zh) | 連接器 | |
US9431735B2 (en) | Plug connector, receptacle connector and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 |
TWM607831U (zh) | 插座連接器及插頭連接器 | |
JP2008041664A (ja) | コネクタ | |
CN110190461B (zh) | 插头连接器 | |
WO2017048573A1 (en) | Electrical connector | |
US8696390B2 (en) |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transfer contact for connecting cable and another contact | |
TW201824663A (zh) | 電連接器 | |
TWM447602U (zh) | 電連接模組及電子裝置 | |
US9231319B2 (en) |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with a supporting plate and assembly method of the same | |
TWI449267B (zh) | 連接器組件 | |
TWM538265U (zh) | 電子連接器 | |
US20090053922A1 (en) | Connector for jack | |
US6905373B2 (en) | Electrical contact for cable assembly | |
CN108616021B (zh) | 电连接器 | |
CN108616020B (zh) | 电连接器 | |
KR102142878B1 (ko) | 마이크로 유에스비 플러그 커넥터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