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605332B - 用户终端、无线基站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用户终端、无线基站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605332B
CN108605332B CN201780009952.1A CN201780009952A CN108605332B CN 108605332 B CN108605332 B CN 108605332B CN 201780009952 A CN201780009952 A CN 201780009952A CN 108605332 B CN108605332 B CN 10860533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gnal
transmission
subframe
srs
pusc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80009952.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605332A (zh
Inventor
原田浩树
武田一树
永田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TT Docomo Inc
Original Assignee
NTT Docomo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TT Docomo Inc filed Critical NTT Docomo Inc
Publication of CN10860533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60533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60533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60533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4/00Wireless channel access
    • H04W74/08Non-scheduled access, e.g. ALOHA
    • H04W74/0808Non-scheduled access, e.g. ALOHA using carrier sensing, e.g. 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 [CSM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5/00Baseband systems
    • H04L25/02Details ; 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electrical power along data transmission lines
    • H04L25/0202Channel estimation
    • H04L25/0224Channel estimation using sounding signals
    • H04L25/0228Channel estimation using sounding signals with direct estimation from sounding sig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0006Assessment of spectral gaps suitable for allocating digitally modulated signals, e.g. for carrier allocation in cognitive radio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4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allocation of payloa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8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8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 H04L5/0051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of dedicated pilots, i.e. pilots destined for a single user or termi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3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down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a termi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3Two-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05Time-frequency
    • H04L5/0007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DMT
    • H04L5/001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DMT the frequencies being arranged in component carri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6/00Network planning, e.g. coverage or traffic planning tools; Network deployment, e.g. resource partitioning or cells structures
    • H04W16/14Spectrum sharing arrangements between different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Spectroscopy & Molecular Physics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在非授权带域的通信中实现适宜的资源分配。用户终端具有:发送单元,其发送UL信号;以及控制单元,其控制所述发送单元,以使按照包含在DL信号中的不同的许可,分别发送上行共享信道(PUSCH: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Physical Uplink Shared Channel))以及测量用参考信号(SRS:Sounding Reference Signal),所述控制单元继所述测量用参考信号的发送,发送所述上行共享信道。

Description

用户终端、无线基站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中的用户终端、无线基站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背景技术
在UMTS(通用移动通讯系统(Univers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网络中,出于进一步的高速数据率、低延时等的目的,长期演进(LTE:Long TermEvolution)被规范化(非专利文献1)。此外,出于相比于LTE(也称为LTE Rel.8或9)的进一步的宽带化以及高速化的目的,LTE-A(也称为LTE-Advanced、LTE Rel.10、11或12)被规范化,还研究了LTE的后续系统(例如,也称为FRA(未来无线接入(Future Radio Access))、5G(第五代移动通信系统(5th gene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LTE Rel.13等)。
在Rel.8-12的LTE中,设想在对通信运营商(operator)批准的频带(也称为授权带域(licensed band))进行排他性的运行来进行了规范化。作为授权带域,例如使用800MHz、1.7GHz、2GHz等。
近年来,智能手机或平板电脑等高功能化的用户终端(UE:User Equipment)的普及使得用户业务量急剧增加。为了抵消所增加的用户业务量,要求进一步追加频带,但是授权带域的频谱(licensed spectrum)是有限的。
因此,在Rel.13LTE中,研究了利用授权带域以外可利用的非授权频谱(unlicensed spectrum)的带域(也称为非授权带域(unlicensed band))来扩展LTE系统的频率(非专利文献2)。作为非授权带域,例如研究了可使用Wi-Fi(注册商标)或蓝牙(Bluetooth)(注册商标)的2.4GHz频带或5GHz频带等的利用。
具体而言,在Rel.13LTE中,研究了进行授权带域和非授权带域之间的载波聚合(CA:Carrier Aggregation)。这样,将与授权带域一并利用非授权带域来进行的通信称为LAA(授权辅助接入(License-Assisted Access))。另外,将来,授权带域和非授权带域的双重连接(DC:Dual Connectivity)、非授权带域的独立(SA:Stand-Alone)也有可能成为LAA的研究对象。
现有技术文献
非专利文献
非专利文献1:3GPP TS 36.300“Evolved 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E-UTRA)and Evolved 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 Network(E-UTRAN);Overall description;Stage 2”
非专利文献2:AT&T,“Drivers,Benefits and Challenges for LTE inUnlicensed Spectrum,”3GPP TSG RAN Meeting#62 RP-131701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在非授权带域进行通信的情况下,需要考虑在该非授权带域进行通信的其他实体(例如,其他用户终端)。因此,尤其在上行(UL:上行链路(Uplink))发送中,在将授权带域的上行资源的分配方式直接应用于非授权带域的情况下,有可能在非授权带域的通信中不能适宜地进行资源分配。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点而形成的,其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用户终端、无线基站以及无线通信方法,能够在非授权带域的通信中进行适宜的资源分配。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一方式的用户终端具有:发送单元,其发送UL信号;以及控制单元,其控制所述发送单元,以使按照包含在DL信号中的不同的许可,分别发送上行共享信道(PUSCH: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Physical Uplink Shared Channel))以及测量用参考信号(SRS:SoundingReference Signal),所述控制单元继所述测量用参考信号的发送,发送所述上行共享信道。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在非授权带域的通信中能够实现适宜的资源分配。
附图说明
图1A以及图1B是示出非授权带域中的无线帧结构的图。
图2是示出第一方式的非授权带域中的无线帧结构的图。
图3A以及图3B是示出第二方式的与UL结构相关的信息(UL子帧结构信息)的图。
图4A以及图4B是第三方式的用于说明UL结构的图。
图5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系统的概略结构的一例的图。
图6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无线基站的整体结构的一例的图。
图7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无线基站的功能结构的一例的图。
图8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用户终端的整体结构的一例的图。
图9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用户终端的功能结构的一例的图。
图10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无线基站以及用户终端的硬件结构的一例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非授权带域中运行LTE/LTE-A的系统(例如,LAA系统)中,由于与其他运营商的LTE、Wi-Fi或其他系统共存,因此想到需要干扰控制功能。另外,与运行方式为CA、DC或SA的哪一方式无关地,可以将在非授权带域运行LTE/LTE-A的系统统称为LAA、LAA-LTE、LTE-U、U-LTE等。
一般地,利用非授权带域的载波(可以称为载波频率,或简单称为频率)来进行通信的发送点(例如,无线基站(eNB)、用户终端(UE)等)在检测到在该非授权带域的载波进行通信的其他实体(例如,其他用户终端)的情况下,禁止该发送点在该载波进行发送。
因此,发送点在发送定时的规定期间之前的定时执行监听(LBT:对话前监听(Listen Before Talk))。具体而言,执行LBT的发送点在发送定时的规定期间之前的定时搜索成为对象的整个载波带域(例如,1分量载波(CC:Component Carrier)),确认其他装置(例如,无线基站、用户终端、Wi-Fi装置等)是否在该载波带域进行通信。
另外,在本说明书中,监听是指,某发送点(例如,无线基站、用户终端等)在进行信号发送之前检测/测量从其他发送点等是否正在发送超过规定级别(例如,规定功率)的信号的动作。此外,无线基站和/或用户终端所进行的监听也可以被称为LBT、CCA(空闲信道评估(Clear Channel Assessment))、载波监听等。
发送点在确认了其他装置不进行通信的情况下,利用该载波进行发送。例如,发送点在通过LBT来测量的接收功率(LBT期间内的接收信号功率)为规定的阈值以下的情况下,判断为信道处于空闲状态(LBTidle)并进行发送。“信道处于空闲状态”是指,换言之,信道未被特定的系统占有,也称为信道空闲、信道为空(clear)、信道为自由等。
另一方面,发送点在检测到在成为对象的载波带域中只要有一部分带域正在被其他装置使用的情况下,中止自身的发送处理。例如,发送点在检测到来自该带域的其他装置的信号的接收功率超过规定的阈值的情况下,判断为信道处于忙碌状态(LBTbusy),并且不进行发送。在LBTbusy的情况下,在重新进行LBT并确认了信道处于空闲状态后才能利用该信道。另外,通过LBT来进行的信道的空闲状态/忙碌状态的判定方法不限于此。
作为LBT的机制(策划),正在研究FBE(基于帧的设备(Frame Based Equipment))以及LBE(基于负载的设备(Load Based Equipment))。两者的不同点在于,用于发送接收的帧结构、信道占有时间等。就FBE而言,与LBT有关的发送接收的结构具有固定定时,也被称为类别2等。此外,就LBE而言,与LBT有关的发送接收的结构在时间轴方向上不固定而根据需要进行LBT,也被称为类别4等。另外,在不进行LBT而进行发送的情况下,也被称为类别1等。
具体而言,FBE是如下机制:具有固定的帧周期,在规定的帧进行一定时间(也可以被称为LBT时间(LBT duration)等)的载波监听的结果,若可使用信道,则进行发送,但是若不可使用信道,则直至下一帧中的载波监听定时为止不进行发送而待机。
另一方面,LBE是实施如下ECCA(扩展CCA(Extended CCA))过程的机制:进行了载波监听(初始CCA:initial CCA)的结果,在不可使用信道的情况下,延长载波监听时间,直至可使用信道为止,继续进行载波监听。在LBE中,为了适宜的冲突回避,需要随机回退。
另外,载波监听时间(也可以被称为载波监听期间)是指,为了得到一个LBT结果,用于实施监听等处理来判断可否使用信道的时间(例如,1个码元长度)。
发送点能够根据LBT结果来发送规定的信号(例如,信道预留(channelreservation)信号)。在此,LBT结果是指,与在设定LBT的载波通过LBT来得到的信道的空闲状态相关的信息(例如,LBTidle、LBTbusy)。
此外,若发送点在LBT结果为空闲状态(LBTidle)的情况下开始发送,则能够在规定期间(例如,10~13ms)内省略LBT而进行发送。这样的发送也被称为突发发送、突发、发送突发等。
如以上叙述的那样,在LAA系统中,通过对发送点导入基于LBT机制的同一频率内的干扰控制,能够回避LAA和Wi-Fi之间的干扰、LAA系统之间的干扰等。此外,即使按照运行LAA系统的每一运营商独立进行发送点的控制的情况下,也无需通过LBT来掌握各个控制内容而能够减少干扰。
此外,在LAA系统中,用户终端进行用于检测非授权带域的小区(副小区(SCell:Secondary Cell))的RRM(无线资源管理(Radio Resource Management))测量(包括RSRP(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eference Signal Received Power))测量等)。作为用于该RRM测量的信号,研究了利用发现参考信号(DRS:Discovery Reference Signal)。
在LAA系统中使用的DRS可以被构成为包括同步信号(PSS(主同步信号(PrimarySynchronization Signal))/SSS(副同步信号(Secondary Synchronization Signal)))、小区特定参考信号(CRS:Cell-specific Reference Signal)、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CSI-RS: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Reference Signal)中的至少一个。DRS在规定周期(也被称为DMTC周期:发现测量定时设定周期(Discovery Measurement TimingConfiguration Periodicity))的DMTC期间(DMTC持续时间(DMTC duration))内被发送。另外,该DRS也可以被称为检测用信号、检测测量用信号、发现信号(DS:Discovery Signal)、LAA DRS、LAA DS等。
此外,在LAA系统中,用户终端利用在非授权带域的小区发送的CRS或/以及CSI-RS(以下,CRS/CSI-RS)来进行CSI测量,并将测量结果报告为无线基站(CSI报告:CSIreporting)。另外,该CRS可以是包含在进行下行发送的各子帧内的CRS,也可以是构成DRS的CRS。此外,该CSI-RS是以规定周期(例如,5ms、10ms)发送的CSI-RS,与构成DRS的CSI-RS不同地另外设定该CSI-RS。
此外,在LAA系统中,还可以设想在LBT成功的(处于空闲状态)情况下由发送点使用的最小的发送带宽被限制在规定的带宽(例如,5MHz或4MHz)以上。
然而,在Rel.14的eLAA(扩展LAA(enhanced LAA))中,设想用于实现UL CA的各种规范化。例如,考虑上行共享信道(PUSCH: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Physical UplinkShared Channel))、或作为上行参考信号的测量用参考信号(SRS:Sounding ReferenceSignal)的规范化。此外,对于上行L1/L2控制信道(PUCCH: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hysical Uplink Control Channel))、或随机接入信道(PRACH: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hysical Random Access Channel)),也根据需要设想标准的变更。
另一方面,在Rel.13的DL LAA中,在所有定时能够进行LBT,另一方面,DL发送的开始以及结束的定时被限定。LAA Scell的子帧边界与Pcell的子帧边界一致。此外,1个子帧(14个码元)中的控制/数据/参考信号的开始定时被限定在第一以及第八码元(码元#0、#7)。此外,发送结束的定时被限定在第三、第六、第九、第十、第十一、第十二以及第十四码元(码元#2、#5、#8、#9、#10、#11、#13)。此外,在Rel.13的DL LAA中,维持以LTE的“子帧”为单位的处理。
如以上所述,由于简化无线基站、用户终端,因此发送开始/结束的定时被限定。在这样的被限定的定时在eLAA中也被应用的情况下,存在UL发送的开始定时(以下,“发送定时”)被限定在子帧的边界或者时隙的边界的可能性。另外,“发送定时”不是实际输出信号的定时,而是意味着发送控制信号、数据信号、参考信号等有意义的信号的定时。
此外,在LTE中,由于UL中的发送时间间隔(TTI:Transmission Time Interval)被设定为1ms,因此能够想到因有可能在所有定时执行的LBT而不能有效地进行资源分配的可能性。例如,在应用被限定的发送定时的情况下,在LBT成功后,考虑将下一子帧用作为DL或UL。在此,可以想到在LBT结束的时间未达到边界(子帧的边界或时隙的边界)的情况下,即使LBT成功,也不能立即开始UL发送或DL发送,不能有效地进行资源分配。
以下,对设想的情况进行说明。
在LTE中,利用从包含有UL许可的子帧的接收起4个子帧后的子帧的码元来进行UL发送。接收到UL许可的用户终端在通过UL许可来指定的子帧之前进行LBT,并在LBT成功的情况下利用被指定的子帧来进行UL发送。另外,UL许可可以通过授权载波来发出,也可以通过非授权载波来发送。
例如,如图1A所示,在UL许可在子帧#n+1被发送至用户终端的情况下,接收到该UL许可的用户终端在发送了UL许可的子帧#n+1的4个子帧后的子帧#n+5之前进行LBT(ULLBT)。在LBT成功的情况下(信道处于空闲状态的情况),用户终端利用子帧#n+5来进行UL发送。在UL发送中,在进行上述的以“子帧”为单位的处理的情况下,如图1A所示,对子帧#n+5的所有码元分配用于UL发送的信号。
另一方面,可以想到用户终端在UL发送中使用的子帧的下一子帧被用于来自无线基站的DL发送。此时,无线基站需要进行LBT(DL LBT)。然而,如图1A所示,由于对子帧#n+5的所有码元分配了UL发送的信号,因此,从子帧#n+6的开头开始进行LBT。
在此,LBT成功的情况下,可以想到LBT结束的时间没有达到子帧#n+6或其时隙的边界。因此,直至达到这些边界中的任一个,无线基站需要继续输出用于维持信道确保的信道预留信号。若通过信道预留信号来继续确保信道并达到子帧#n+6的时隙的边界,则无线基站利用子帧#n+6的后半时隙以后的码元来进行DL发送。
此外,还可以想到用户终端在UL发送中使用的子帧的下一子帧被其他用户终端用于UL发送。例如,在图1B中,示出了按照子帧#n+2的UL许可,其他用户终端UE#1在子帧#n+6进行UL发送的情况。然而,即使用户终端UE#1在子帧#n+6之前进行LBT,由于在子帧#n+5由用户终端UE#0进行UL发送,因此认为信道处于忙碌状态,在子帧#n+6不能进行UL发送。
由此,本申请的发明者们着眼于通过适宜地设定非授权带域的UL子帧结构(UL结构)来提高资源分配的效率这一点,达到本申请的发明。例如,发现了:在非授权带域的UL发送中,通过控制可分配资源的码元数,来提高非授权带域中的频率利用效率。
以下,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申请发明的一实施方式。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将设定监听的载波(小区)作为非授权带域来进行说明,但是不限于此。只要是设定监听的频率载波(小区),与授权带域或非授权带域无关地能够应用本实施方式。
(无线通信方法)
在本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方法中,作为UL子帧结构,支持如下两种UL子帧结构:(a)子帧的所有码元(例如,在LTE的子帧的情况下,构成该LTE的子帧的14个码元)被用于UL信号的分配的全子帧发送;(b)将子帧的一部分码元用于UL信号的分配(不发送至少一个码元)的部分子帧(partial subframe)发送。就上述全子帧发送而言,能够在多个连续的子帧进行UL发送时(突发发送)利用。此外,就部分子帧发送而言,在后续的子帧进行来自无线基站的DL发送的情况或从其他用户终端进行UL发送的情况下利用。
以下,对上述无线通信方法中的各方式进行说明。
<第一方式>
在第一方式中,在UL发送的最终子帧自动地应用部分子帧发送。具体而言,用户终端在UL发送的最终子帧自动地应用部分子帧发送,并对该子帧的码元进行UL信号的分配。在UL发送中,在突发发送的情况下,在最终的子帧应用部分子帧发送,在其他子帧应用全子帧发送。例如,在通过UL许可来指定的子帧为一个的情况下,用户终端在被指定的子帧应用部分子帧发送。
例如,如图2所示,在来自无线基站的DL发送中,假设通过子帧#n+1、#n+2的UL许可,指定了用户终端UE#0的UL发送。具体而言,通过子帧#n+1的UL许可,指定4个子帧后的子帧#n+5。此外,通过子帧#n+2的UL许可,指定4个子帧后的子帧#n+6。
由于UL发送为突发发送,因此,用户终端UE#0对子帧#n+5的UL子帧应用全子帧发送,对所有码元分配UL信号。另一方面,对作为突发发送的最终子帧的子帧#n+6应用部分子帧发送,仅对子帧的一部分码元分配UL信号(在构成子帧的码元中,将至少一个码元设为无发送)。
在部分子帧发送中的UL信号的分配中,UL子帧的最终码元(在时间轴上最新的码元)或从最后起规定数量的码元(在时间轴上,新的规定数量的码元)被删截,对剩下的码元分配UL信号。UL子帧的最后一个或其以上的码元被删截,由此,在子帧上生成不发送UL信号的间隙。
在图2中,在形成在子帧#n+6的间隙进行用于使用下一子帧#n+7的LBT。在该图中,在子帧#n+3包含有用户终端#1用的UL许可,通过该UL许可,指定了子帧#n+7。用户终端#UE1为了在子帧#n+7进行UL发送,能够在形成在子帧#n+6的间隙进行LBT。
在LBT成功的情况下,如图2所示,用户终端UE#1在子帧#n+7进行UL发送。
此外,由于子帧#n+7的UL发送不是突发发送,因此,该用户终端UE#1应用部分子帧发送。因此,在子帧#n+7中,与上述子帧#n+6的情况同样地形成间隙。在图2的例中,在子帧#n+8以后,由无线基站进行DL发送。因此,无线基站能够在形成在子帧#n+7的间隙进行DLLBT。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根据第一方式,无需继续输出如在图1A的例中发生那样的长的信道预留信号。此外,能够防止如图1B的例所示那样的、由于信道处于忙碌状态而用户终端UE#1不能在通过UL许可来指定的子帧进行UL发送的情况。
这样,根据第一方式,通过适宜地设定非授权带域的UL子帧结构(UL结构),提高资源分配的效率。其结果,提高非授权带域中的频率利用效率。
另外,在突发发送中,仅将最终子帧设为部分子帧发送,针对其他子帧应用全子帧发送,由此,例如,能够防止在最终子帧以外的子帧形成间隙。在最终子帧以外的子帧形成间隙的情况下,有可能其他用户终端使用该间隙来进行LBT,并且该用户终端的UL发送被插入。
此外,在这样的第一方式中,也可以通过从无线基站发送的控制信息来控制应用于最终子帧的部分子帧发送的码元数。例如,可以通过包含在下行控制信息(DCI:下行链路控制信息(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中的控制信息来指定码元数或者更新预先设定在用户终端的UL子帧结构信息(与UL结构相关的信息)。在发送这样的控制信息时,也可以应用后述的第二方式的通知方法。
<第二方式>
在第二方式中,动态地通知UL发送中的各子帧的结构。具体而言,无线基站通过UL子帧结构信息(与UL结构相关的信息),针对UL发送中的每一子帧动态地指示应用全子帧发送和部分子帧发送中的哪一发送方式。UL子帧结构信息例如可以由图3A所示的1比特的信息构成,也可以由图3B所示的2比特的信息构成。
图3A的UL子帧结构信息是1比特的信息,比特“0”表示X个码元(X小于14个码元),比特“1”表示14个码元。根据这样的UL子帧结构信息,能够指定由X个码元构成各子帧的结构,还是由14个码元构成各子帧的结构。即,针对通过比特“0”来指定的子帧,能够设为X个码元的部分子帧发送,针对通过比特“1”来指定的子帧,能够设为14个码元的全子帧发送。
图3B的UL子帧结构信息为2比特的信息。“00”表示11个码元,“01”表示12个码元,“10”表示13个码元,“11”表示14个码元。根据这样的UL子帧结构信息,针对各子帧能够指定设为全子帧发送还是部分子帧发送。而且,在部分子帧发送中,能够指定通过11、12、13个码元中的哪一码元数来进行UL信号的分配。
通过控制在部分子帧发送中使用的码元数,控制用于LBT(监听)的间隙长度。例如,根据11个码元的部分子帧发送,确保3个码元的间隙长度。同样,通过12个码元,确保2个码元的间隙长度,通过13个码元,确保1个码元的间隙长度。使用下一子帧的发送站为了确保信道而进行的监听所需要的时间根据发送站在LBT中使用的随机回退的值或竞争窗口尺寸(Contention window size)的值而变动。因此,根据图3B所示的UL子帧结构信息,在无线基站中,能够按照无线站本身或连接中的用户终端所应用的LBT参数来指示监听所需要的间隙长度,能够防止如直至子帧边界或时隙边界为止长时间输出信道预留信号那样的事态。
上述1比特或2比特的UL子帧结构信息可以通过UL调度DCI来从无线基站通知给用户终端。该情况下,也可以使用现有的DCI格式0/4。此外,也可以规定用于LAA UL调度的新的DCI格式(新扩展DCI格式(New extended DCI format)),并使用该新的DCI格式。
此外,UL子帧结构信息也可以通过通用信令(Common signaling)来通知,例如,可以通过与调度DCI同一子帧内的通用DCI来通知。另外,用户终端在检测通用DCI失败的情况下,也可以应用预先规定的码元数(默认码元数)的UL子帧。例如,可以规定图3B所示的任一比特(2比特)作为默认,并基于由该比特指定的码元数来进行UL子帧的资源分配。
此外,UL子帧结构信息可以通过高层信令来通知,例如可以通过RRC信令来通知。而且,也可以利用高层信令来更新通过图3A的比特“0”指定的码元数(X个码元)。例如,可以通过高层信令来指定值X。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在第二方式中,与上述第一方式同样地,通过适宜地设定非授权带域的UL子帧结构(UL结构),提高资源分配的效率(图2)。其结果,提高非授权带域中的频率利用效率。尤其,在第二方式中,由于UL发送中的各子帧的结构动态地被通知给用户终端,因此,能够实现与发送站在LBT中使用的随机回退的值或竞争窗口尺寸(Contentionwindow size)的值这样的改变监听时间的因素相应的适宜的UL子帧结构。
<第三方式>
第三方式与作为上行参考信号的测量用参考信号(SRS:Sounding ReferenceSignal)的发送相关。在上述第一方式以及第二方式中使用的部分子帧发送中,所谓的14个码元的UL子帧的最后1个或多个码元被删截。该情况下,分配SRS的码元有可能被去除,SRS的发送机会减少。因此,在该第三方式中,提供用于即使在应用部分子帧发送的情况下也确保SRS的发送机会的技术。
具体而言,在UL发送被调度并应用部分子帧发送的情况下,通过发送PUSCH的子帧的刚刚之前的码元来发送SRS。如图4A所示,对应用部分子帧发送的子帧(缩短UL PUSCH(Shortened UL PUSCH))的刚刚之前的码元分配SRS。
这样的SRS的发送可以基于UpPTS(上行链路导频时隙(Uplink Pilot TimeSlot))的SRS生成,也可以基于通常的子帧的SRS生成。
SRS发送作为非周期SRS,通过DCI来被触发。因此,在UL LBT成功且可利用发送PUSCH的子帧的刚刚之前的码元的情况下,通过该码元来发送SRS(图4A)。或者,如图4B所示,也可以通过发送PUSCH的子帧的最终码元来发送SRS。这样的SRS的发送能够应用于不能利用发送PUSCH的子帧的刚刚之前的码元的情况等。
此外,在图4A、图4B所示的SRS的发送方法中,在SRS发送被触发的情况下,也可以判断用户终端应用哪一发送方法。另外,如图4A、图4B所示,针对解调用参考信号(DMRS:DeModulation Reference Signal),维持被分配的码元的位置。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根据第三方式,即使在应用部分子帧发送的情况下,也能够确保SRS的发送机会。
<第四方式>
在本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方法中,规定在UL子帧可使用的码元数为新的参数。因此,优选地考虑基于MCS(调制编码方案(Modulation and Coding Scheme))的指令来决定的TBS(传输块尺寸(Transport Block Size))。例如,针对UL的传输块分配,在LAA Scell上,优选地,不仅考虑5比特的MCS字段,还要考虑能够使用的子帧内码元数来决定。
具体而言,用于LAA Scell的PUSCH传输块分配(TBS)根据MCS字段、PRB数以及在PUSCH的UL发送中可分配的码元数来决定。另外,在PUSCH的UL发送中可分配的码元数不仅取决于SRS发送的有无,还取决于来自无线基站的UL子帧结构信息。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根据第四方式,能够适宜地设定TBS,因此能够提高非授权带域中的频率利用效率。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方法,通过控制(适宜地设定)非授权带域的UL子帧结构(UL结构),提高资源分配的效率。尤其,由于控制可分配资源的码元数,因此提高非授权带域中的频率利用效率。
(无线通信系统)
以下,对本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系统的结构进行说明。在该无线通信系统中,应用上述的各方式的无线通信方法。另外,各方式的无线通信方法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组合使用。
图5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系统的概略结构的一例的图。在无线通信系统1中,能够应用将多个基本频率块(分量载波)做为一体的载波聚合(CA)和/或双连接(DC),其中,上述多个基本频率块(分量载波)将LTE系统的系统带宽作为一单位。此外,无线通信系统1具有可利用非授权带域的无线基站(例如,LTE-U基站)。
另外,无线通信系统1也可以被称为SUPER 3G、LTE-A(LTE-Advanced)、IMT-Advanced、4G(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4th gene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5G(第五代移动通信系统(5th gene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FRA(未来无线接入(Future Radio Access))等。
图5所示的无线通信系统1具有形成宏小区C1的无线基站11、以及配置在宏小区C1内且形成比宏小区C1窄的小型小区C2的无线基站12(12a~12c)。此外,在宏小区C1以及各小型小区C2配置有用户终端20。例如,能够想到在授权带域利用宏小区C1且在非授权带域(LTE-U)利用小型小区C2的方式。此外,能够想到在授权带域利用小型小区的一部分且在非授权带域利用其它小型小区的方式。
用户终端20能够连接于无线基站11以及无线基站12双方。设想用户终端20通过CA或DC同时使用利用不同频率的宏小区C1和小型小区C2。例如,能够从利用授权带域的无线基站11对用户终端20发送与利用非授权带域的无线基站12(例如,LTE-U基站)相关的辅助信息(例如,下行信号结构)。此外,在授权带域和非授权带域进行CA的情况下,也可以是由一个无线基站(例如,无线基站11)控制授权带域小区以及非授权带域小区的调度的结构。
另外,用户终端20也可以设为不连接于无线基站11而连接于无线基站12的结构。例如,可以设为利用非授权带域的无线基站12通过独立(stand-alone)与用户终端20相连接的结构。该情况下,无线基站12控制非授权带域小区的调度。
用户终端20和无线基站11之间能够在相对低的频带(例如,2GHz)利用带宽窄的载波(称为现有载波、传统载波(Legacy carrier)等)来进行通信。另一方面,用户终端20和无线基站12之间可以在相对高的频带(例如,3.5GHz、5GHz等)利用带宽宽的载波,也可以利用与和无线基站11之间相同的载波。另外,各无线基站所利用的频带的结构不限于此。
无线基站11和无线基站12之间(或两个无线基站12之间)能够设为进行有线连接(例如,基于CPRI(通用公共无线接口(Common Public Radio Interface))的光纤、X2接口等)或无线连接的结构。
无线基站11以及各无线基站12分别连接于上位站装置30,并经由上位站装置30连接于核心网络40。另外,上位站装置30例如包括接入网关装置、无线网络控制器(RNC)、移动性管理实体(MME)等,但是不限于此。此外,各无线基站12也可以经由无线基站11连接于上位站装置30。
另外,无线基站11是具有相对宽的覆盖范围(coverage)的无线基站,也可以被称为宏基站、汇聚节点、eNB(eNodeB)、发送接收点等。此外,无线基站12是具有局部覆盖范围的无线基站,也可以被称为小型基站、微基站、微微基站、毫微微基站、HeNB(Home eNodeB)、RRH(远程无线头(Remote Radio Head))、发送接收点等。以下,在不区分无线基站11以及12的情况下,统称为无线基站10。此外,优选地被构成为共享利用同一非授权带域的各无线基站10在时间上同步。
各用户终端20是支持LTE、LTE-A等各种通信方式的终端,不仅包括移动通信终端,还可包括固定通信终端。
在无线通信系统1中,作为无线接入方式,对下行链路应用正交频分多址接入(OFDMA: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对上行链路应用单载波频分多址接入(SC-FDMA:Single-Carrier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OFDMA是将频带分割为多个窄的频带(子载波)并将数据映射到各子载波来进行通信的多载波传输方式。SC-FDMA是按照每一终端将系统带宽分割为由一个或连续的资源块构成的带域并通过使多个终端利用互不相同的带域来降低终端之间的干扰的单载波传输方式。另外,上行以及下行的无线接入方式不限于它们的组合。
在无线通信系统1中,作为下行链路的信道,使用在各用户终端20共享的下行共享信道(PDSCH: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Physical Downlink Shared Channel))、广播信道(PBCH:物理广播信道(Physical Broadcast Channel))、下行L1/L2控制信道等。PDSCH也可以被称为下行数据信道。通过PDSCH,传输用户数据或高层控制信息、SIB(系统信息块(System Information Block))等。此外,通过PBCH,传输MIB(主信息块(MasterInformation Block))。
下行L1/L2控制信道包括PDCCH(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hysical DownlinkControl Channel))、EPDCCH(增强的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Enhanced PhysicalDownlink Control Channel))、PCFICH(物理控制格式指示信道(Physical ControlFormat Indicator Channel))、PHICH(物理混合自动重发请求指示信道(PhysicalHybrid-ARQ Indicator Channel))等。通过PDCCH,传输包括PDSCH以及PUSCH的调度信息的下行控制信息(DCI:下行链路控制信息(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等。通过PCFICH,传输用于PDCCH的OFDM码元数即CFI(控制格式信息(Control FormatIndicator))。通过PHICH,传输针对PUSCH的HARQ的送达确认信息(ACK/NACK)。EPDCCH可以与PDSCH进行频分复用,与PDCCH同样地用于DCI等的传输。
在无线通信系统1中,作为上行链路的信道,使用在各用户终端20共享的上行共享信道(PUSCH: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Physical Uplink Shared Channel))、上行L1/L2控制信道(PUCCH: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hysical Uplink Control Channel))、随机接入信道(PRACH: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hysical Random Access Channel))等。PUSCH也可以被称为上行数据信道。通过PUSCH,传输用户数据、或高层控制信息。此外,通过PUCCH,传输下行链路的无线质量信息(CQI:信道质量指示符(Channel Quality Indicator))、送达确认信息(ACK/NACK)等。通过PRACH,传输用于与小区建立连接的随机接入前导码。
在无线通信系统1中,作为下行参考信号,传输小区特定参考信号(CRS:Cell-specific Reference Signal)、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CSI-RS:Channel StateInformation-Reference Signal)、解调用参考信号(DMRS:DeModulation ReferenceSignal)、检测和/或测量用参考信号(DRS:发现参考信号(Discovery Reference Signal))等。此外,在无线通信系统1中,作为上行参考信号,传输测量用参考信号(SRS:SoundingReference Signal)、解调用参考信号(DMRS)等。另外,DMRS也可以被称为用户终端特定参考信号(UE-specific Reference Signal)。此外,传输的参考信号不限于此。
<无线基站>
图6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无线基站的整体结构的一例的图。无线基站10具有多个发送接收天线101、放大器单元102、发送接收单元103、基带信号处理单元104、呼叫处理单元105和传输路径接口106。另外,发送接收天线101、放大器单元102、发送接收单元103被构成为分别包含一个以上即可。
通过下行链路从无线基站10发送至用户终端20的用户数据从上位站装置30经由传输路径接口106输入至基带信号处理单元104。
在基带信号处理单元104中,关于用户数据,进行PDCP(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acketData Convergence Protocol))层的处理、用户数据的分割/结合、RLC(无线链路控制(Radio Link Control))重发控制等RLC层的发送处理、MAC(媒体访问控制(Medium AccessControl))重发控制(例如,HARQ(混合自动重发请求(Hybrid Automatic RepeatreQuest))的发送处理)、调度、传输格式选择、信道编码、快速傅里叶逆变换(IFFT:InverseFast Fourier Transform)处理、预编码处理等发送处理后转发至发送接收单元103。此外,关于下行控制信号,也进行信道编码、快速傅里叶逆变换等发送处理后转发至发送接收单元103。
发送接收单元103将从基带信号处理单元104按照每一天线进行预编码后输出的基带信号变换成无线频带后进行发送。在发送接收单元103进行了频率变换的无线频率信号通过放大器单元102被放大,并从发送接收天线101发送。
发送接收单元103能够在非授权带域进行上行和/或下行(以下,上行/下行)信号的发送接收。另外,发送接收单元103也可以设为在授权带域能够进行上行/下行信号的发送接收。发送接收单元103能够由基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公知常识来说明的发射器(transmitter)/接收器、发送接收电路或发送接收装置构成。另外,发送接收单元103可以被构成为一体的发送接收单元,也可以由发送单元以及接收单元构成。
另一方面,就上行信号而言,在发送接收天线101接收的无线频率信号在放大器单元102被放大。发送接收单元103接收在放大器单元102放大的上行信号。发送接收单元103对接收信号进行频率变换而得基带信号,并输出至基带信号处理单元104。
在基带信号处理单元104中,对于包含在被输入的上行信号中的用户数据,进行快速傅里叶变换(FFT:Fast Fourier Transform)处理、离散傅里叶逆变换(IDFT:InverseDiscrete Fourier Transform)处理、纠错解码、MAC重发控制的接收处理、RLC层以及PDCP层的接收处理,并经由传输路径接口106转发至上位站装置30。呼叫处理单元105进行通信信道的设定或释放等呼叫处理、或无线基站10的状态管理、或无线资源的管理。
传输路径接口106经由规定的接口与上位站装置30发送接收信号。此外,传输路径接口106也可以经由基站间接口(例如,基于CPRI(通用公共无线接口(Common PublicRadio Interface))的光纤、X2接口)与其他无线基站10发送接收(回程信令)信号。
另外,发送接收单元103至少利用非授权带域向用户终端20发送下行信号。例如,发送接收单元103发送用于对用户终端20分配PUSCH的DCI(UL许可)、用于对用户终端20分配PDSCH的DCI(DL分配(DL assignment))。
此外,发送接收单元103至少利用非授权带域从用户终端20接收上行信号。例如,发送接收单元103从用户终端20接收通过上述DCI(UL许可)来分配的PUSCH。此外,发送接收单元103也可以通过授权带域和/或非授权带域从用户终端20接收RRM测量和/或CSI测量的结果(例如,A-CSI等)。
图7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无线基站的功能结构的一例的图。另外,在图7中,主要示出了本实施方式中的特征部分的功能块,设无线基站10还具有无线通信所需的其他功能块。如图7所示,基带信号处理单元104至少具有控制单元(调度器)301、发送信号生成单元302、映射单元303、接收信号处理单元304和测量单元305。
控制单元(调度器)301实施无线基站10整体的控制。另外,在对授权带域和非授权带域通过一个控制单元(调度器)301进行调度的情况下,控制单元301控制授权带域小区以及非授权带域小区的通信。控制单元301能够设为基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公知常识来说明的控制器、控制电路或控制装置。
控制单元301例如对由发送信号生成单元302进行的下行信号的生成、或由映射单元303进行的下行信号的分配进行控制。此外,控制单元301对由接收信号处理单元304进行的信号的接收处理、或由测量单元305进行的信号测量进行控制。
控制单元301对下行信号(系统信息、发送DCI的PDCCH/EPDCCH、PDSCH、下行参考信号、同步信号等)的调度、生成、映射、发送等进行控制。此外,控制单元301对由测量单元305进行的LBT(监听)进行控制,并按照LBT结果,对发送信号生成单元302以及映射单元303控制下行信号的发送。
此外,控制单元301也可以控制发送接收单元103等,以使无线基站接收UL信号,该UL信号被分配成在发送UL之前应用监听的用户终端中,基于监听结果,UL子帧中的至少一个码元成为无发送。
此外,控制单元301也可以进行控制,以使在用户终端中发送用于规定部分子帧发送的码元数的控制信息(第一方式)。控制单元301也可以进行控制,以使通过UL子帧结构信息(与UL结构相关的信息)动态地指示针对UL发送中的每一子帧应用全子帧发送和部分子帧发送中的哪一发送方式(第二方式)。控制单元301也可以进行控制,以使经由高层信令、UL调度用的DL控制信号、以及通用DL控制信号中的至少一个来向用户终端发送这样的UL子帧结构信息。
此外,控制单元301也可以进行控制,以使在部分子帧发送中接收分配到某一码元的SRS(第三方式),并基于该信号来进行信道估计。控制单元301也可以进行控制,以使在用户终端中基于MCS字段、PRB数、以及在PUSCH的UL发送中可分配的码元数来进行UL的传输块分配(第四方式)。
发送信号生成单元302基于来自控制单元301的指令,生成下行信号,并输出至映射单元303。发送信号生成单元302能够由基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公知常识来说明的信号生成器、信号生成电路或信号生成装置构成。
发送信号生成单元302例如基于来自控制单元301的指令,生成下行资源的分配信息(DL分配)以及上行资源的分配信息(UL许可)。此外,对下行数据信号,按照基于各用户终端20中的CSI测量的结果等来决定的编码率、调制方式等进行编码处理、调制处理。此外,发送信号生成单元302生成包含PSS、SSS、CRS、CSI-RS等的DRS。
映射单元303基于来自控制单元301的指令,将在发送信号生成单元302生成的下行信号映射到规定的无线资源,并输出至发送接收单元103。映射单元303能够由基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公知常识来说明的映射器、映射电路或映射装置构成。
接收信号处理单元304针对从发送接收单元103输入的接收信号进行接收处理(例如,解映射、解调、解码等)。在此,接收信号例如是从用户终端20发送的上行信号。接收信号处理单元304能够由基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公知常识来说明的信号处理器、信号处理电路或信号处理装置构成。
接收信号处理单元304将通过接收处理来解码的信息输出至控制单元301。例如,在接收到包含HARQ-ACK的PUCCH的情况下,将HARQ-ACK输出至控制单元301。此外,接收信号处理单元304将接收信号、接收处理后的信号输出至测量单元305。
测量单元305实施与所接收到的信号相关的测量。测量单元305能够由基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公知常识来说明的测量器、测量电路或测量装置构成。
测量单元305基于来自控制单元301的指令,在设定LBT(监听)的载波(例如,非授权带域)实施LBT,并将LBT结果(例如,信道状态为空闲还是忙碌的判定结果)输出至控制单元301。
此外,测量单元305例如也可以测量所接收到的信号的接收功率(例如,RSRP(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eference Signal Received Power)))、接收质量(例如,RSRQ(参考信号接收质量(Reference Signal Received Quality)))、信道状态等。测量结果可以被输出至控制单元301。
<用户终端>
图8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用户终端的整体结构的一例的图。用户终端20具有多个发送接收天线201、放大器单元202、发送接收单元203、基带信号处理单元204和应用单元205。另外,发送接收天线201、放大器单元202、发送接收单元203被构成为分别包含一个以上即可。
在发送接收天线201接收的无线频率信号在放大器单元202被放大。发送接收单元203接收在放大器单元202放大的下行信号。发送接收单元203对接收信号进行频率变换而得基带信号,并输出至基带信号处理单元204。发送接收单元203能够在非授权带域进行上行/下行信号的发送接收。另外,发送接收单元203也能够在授权带域进行上行/下行信号的发送接收。
发送接收单元203能够由基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公知常识来说明的发射器/接收器、发送接收电路或发送接收装置构成。另外,发送接收单元203可以构成为一体的发送接收单元,也可以由发送单元以及接收单元构成。
基带信号处理单元204对被输入的基带信号进行FFT处理、纠错解码、重发控制的接收处理等。下行链路的用户数据被转发至应用单元205。应用单元205进行与物理层或MAC层的高层相关的处理等。此外,在下行链路的数据中,广播信息也被转发至应用单元205。
另一方面,就上行链路的用户数据而言,从应用单元205输入至基带信号处理单元204。在基带信号处理单元204中,进行重发控制的发送处理(例如,HARQ的发送处理)、或信道编码、预编码、离散傅里叶变换(DFT:Discrete Fourier Transform)处理、IFFT处理等后转发至发送接收单元203。发送接收单元203将从基带信号处理单元204输出的基带信号变换为无线频带后进行发送。在发送接收单元203进行了频率变换而得的无线频率信号通过放大器单元202被放大,并从发送接收天线201发送。
另外,发送接收单元203至少利用非授权带域接收从无线基站10发送的下行信号。例如,发送接收单元203在非授权带域接收上述测量用参考信号。
此外,发送接收单元203至少利用非授权带域向无线基站10发送上行信号。例如,发送接收单元203也可以利用通过DCI(UL许可)来分配的上行资源来发送PUSCH。此外,发送接收单元203也可以发送通过DCI(UL许可)内的A-CSI触发来指示的CSI。
图9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用户终端的功能结构的一例的图。另外,在图9中,主要示出了本实施方式中的特征部分的功能块,设用户终端20还具有无线通信所需要的其他功能块。如图9所示,用户终端20所具有的基带信号处理单元204至少具有控制单元401、发送信号生成单元402、映射单元403、接收信号处理单元404和测量单元405。
控制单元401实施用户终端20整体的控制。控制单元401能够由基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公知常识来说明的控制器、控制电路或控制装置构成。
控制单元401例如对由发送信号生成单元402进行的上行信号的生成、由映射单元403进行的上行信号的分配进行控制。此外,控制单元401对由接收信号处理单元404进行的下行信号的接收处理、由测量单元405进行的信号的测量进行控制。
控制单元401从接收信号处理单元404取得从无线基站10发送的下行信号(PDCCH/EPDCCH、PDSCH、下行参考信号、同步信号等)。控制单元401基于包含在PDCCH/EPDCCH(下行控制信号)中的DCI或PDSCH(下行数据信号)的解码结果来对上行信号(例如,PUCCH、PUSCH等)的生成进行控制。
此外,控制单元401也可以控制UL信号的分配,以使在UL信号的发送之前进行监听,并基于该监听的结果,UL子帧中的至少一个码元成为无发送。在连续的多个UL子帧发送UL信号的情况下,控制单元401也可以控制UL信号的分配,以使最后的UL子帧的至少一个码元成为无发送。
例如,控制单元401进行控制,以使对UL发送的最终子帧自动应用部分子帧发送,并对该子帧的码元进行UL信号的分配(第一方式)。控制单元401进行控制,以使在UL发送中,在突发发送的情况下,对最终的子帧应用部分子帧发送,对其他子帧应用全子帧发送。控制单元401进行控制,以使在通过UL许可来指定的子帧为一个的情况下,对被指定的子帧应用部分子帧发送。
此外,控制单元401也可以进行控制,以使基于来自无线基站的UL子帧结构信息(与UL结构相关的信息),对UL发送中的每一子帧应用全子帧发送和部分子帧发送中的任一发送方式(第二方式)。控制单元401也可以基于UL子帧结构信息来控制在部分子帧发送中使用的码元数,由此控制用于LBT(监听)的间隙长度。
此外,控制单元401也可以进行控制,以使即使在应用部分子帧发送的情况下也确保SRS的发送机会(第三方式)。例如,控制单元401也可以进行控制,以使在能够利用用于发送PUSCH的子帧的刚刚之前的码元的情况下,利用该码元来发送SRS,或者,利用用于发送PUSCH的子帧的最终码元来发送SRS。
此外,控制单元401也可以进行控制,以使基于MCS字段、PRS数、以及在PUSCH的UL发送中可分配的码元数,来进行UL的传输块分配(第四方式)。
控制单元401对接收信号处理单元404以及测量单元405进行控制,以使在非授权带域利用测量用参考信号来进行RRM测量和/或CSI测量。另外,RRM测量也可以利用DRS来进行。此外,该测量用参考信号也可以是包含在CRS、CSI-RS、DRS中的CSI或CSI-RS中的任一个。
发送信号生成单元402基于来自控制单元401的指令,生成上行信号(PUSCH、PUCCH、上行参考信号等),并输出至映射单元403。发送信号生成单元402能够由基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公知常识来说明的信号生成器、信号生成电路或信号生成装置构成。例如,在来自无线基站10的下行控制信号中包含有发往用户终端20的DCI(UL许可)的情况下,发送信号生成单元402被控制单元401指示生成PUSCH。
映射单元403基于来自控制单元401的指令,将在发送信号生成单元402生成的上行信号映射到无线资源,并输出至发送接收单元203。映射单元403能够由基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公知常识来说明的映射器、映射电路或映射装置构成。
接收信号处理单元404针对从发送接收单元203输入的接收信号进行接收处理(例如,解映射、解调、解码等)。在此,接收信号例如是从无线基站10发送的下行信号。接收信号处理单元404能够由基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公知常识来说明的信号处理器、信号处理电路或信号处理装置构成。此外,接收信号处理单元404能够构成本发明的接收单元。
接收信号处理单元404将通过接收处理来解码的信息输出至控制单元401。接收信号处理单元404例如将广播信息、系统信息、RRC信令、DCI等输出至控制单元401。此外,接收信号处理单元404将接收信号、或接收处理后的信号输出至测量单元405。
测量单元405实施与接收到的信号相关的测量。测量单元405能够由基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公知常识来说明的测量器、测量电路或测量装置构成。
测量单元405也可以基于来自控制单元401的指令,在设定LBT的载波(例如,非授权带域)实施LBT。测量单元405也可以将LBT结果(例如,信道状态处于空闲还是忙碌的判定结果)输出至控制单元401。
此外,测量单元405按照控制单元401的指令,进行RRM测量以及CSI测量。例如,测量单元405利用测量用参考信号(包含在CRS、CSI-RS、DRS中的CRS或配置在DRS的发送子帧的CSI测量用的CSI-RS中的任一个),进行CSI测量。测量结果被输出至控制单元401,并利用PUSCH或PUCCH从发送接收单元103发送。
<硬件结构>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的说明中使用的框图示出了功能单位的模块。这些功能块(结构单元)通过硬件和/或软件的任意的组合而实现。此外,各功能块的实现手段不受特别的限定。即,各功能块可以通过物理上结合的一个装置实现,也可以将物理上分离的两个以上的装置进行有线或无线连接,并通过这些多个装置来实现各功能块。
例如,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中的无线基站、用户终端等也可以发挥进行本发明的无线通信方法的处理的计算机的功能。图10是示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无线基站以及用户终端的硬件结构的一例的图。上述的无线基站10以及用户终端20也可以被构成为物理上包括处理器1001、存储器1002、储存器(storage)1003、通信装置1004、输入装置1005、输出装置1006、总线1007等的计算机装置。
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用语“装置”能够被改读为电路、设备、单元等。无线基站10以及用户终端20的硬件结构可以被构成为将图中所示的各装置包括一个或多个,也可以被构成为不包括一部分装置。
无线基站10以及用户终端20中的各功能可以通过如下方式实现:将规定的软件(程序)读入处理器1001、存储器1002等硬件上,由此由处理器1001进行运算,控制由通信装置1004进行的通信、或存储器1002以及储存器1003中的数据的读出和/或写入。
处理器1001例如使操作系统进行操作来控制计算机整体。处理器1001也可以由包括与周边装置的接口、控制装置、运算装置、寄存器等的中央处理装置(CPU:CentralProcessing Unit)构成。例如,上述基带信号处理单元104(204)、呼叫处理单元105等也可以通过处理器1001来实现。
此外,处理器1001从储存器1003和/或通信装置1004向存储器1002读出程序(程序代码)、软件模块或数据,并按照这些执行各种处理。作为程序,使用用于使计算机执行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说明的操作的至少一部分的程序。例如,用户终端20的控制单元401可以通过存储在存储器1002且在处理器1001中操作的控制程序来实现,其他功能块也可以同样地实现。
存储器1002是计算机可读取的记录介质,例如,可以由ROM(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EP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rasable Programmable ROM))、RA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等的至少一个构成。存储器1002也可以被称为寄存器、高速缓存(cache)、主存储器(主存储装置)等。存储器1002能够保存为了实施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方法而能够执行的程序(程序代码)、软件模块等。
储存器1003是计算机可读取的记录介质,例如,可以由CD-ROM(Compact DiscROM)等光盘、硬盘驱动器、软磁盘、光磁盘、闪存器等的至少一个构成。储存器1003也可以被称为辅助存储装置。
通信装置1004是用于经由有线和/或无线网络来进行计算机之间的通信的硬件(发送接收设备),例如也被称为网络设备、网络控制器、网卡、通信模块等。例如,上述的发送接收天线101(201)、放大器单元102(202)、发送接收单元103(203)、传输路径接口106等也可以通过通信装置1004来实现。
输入装置1005是受理来自外部的输入的输入设备(例如,键盘、鼠标等)。输出装置1006是实施向外部的输出的输出设备(例如,显示器、扬声器等)。另外,输入装置1005以及输出装置1006也可以是一体的结构(例如,触摸面板)。
此外,处理器1001、存储器1002等各装置通过用于进行信息通信的总线1007相连接。总线1007可以由单一的总线构成,也可以由装置之间不同的总线构成。
此外,无线基站10以及用户终端20可以被构成为包括微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SP:Digital Signal Processor)、ASIC(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Integrated Circuit))、PLD(可编程逻辑器件(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FPGA(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等硬件,也可以通过该硬件实现各功能块的一部分或全部。例如,处理器1001也可以由这些硬件中的至少一个来安装。
另外,关于在本说明书中说明的术语和/或为了本说明书的理解所需要的术语,也可以置换成具有相同或类似的意思的术语。例如,信道和/或码元也可以是信号(信令)。此外,信号也可以是消息。此外,分量载波(CC:Component Carrier)也可以被称为小区、频率载波、载波频率等。
此外,无线帧在时域也可以由一个或多个期间(帧)构成。构成无线帧的该一个或多个各期间(帧)也可以被称为子帧。而且,子帧在时域也可以由一个或多个时隙构成。而且,时隙在时域可以由一个或多个码元(OFDM码元、SC-FDMA码元等)构成。
无线帧、子帧、时隙以及码元均表示传输信号时的时间单位。无线帧、子帧、时隙以及码元也可以使用与各自对应的其他称呼。例如,1子帧也可以被称为发送时间间隔(TTI:Transmission Time Interval),多个连续的子帧也可以被称为TTI,1时隙也可以被称为TTI。即,子帧、TTI可以是现有的LTE中的子帧(1ms),也可以是比1ms短的期间(例如,1-13个码元),也可以是比1ms长的期间。
在此,TTI例如是指无线通信中的调度的最小时间单位。例如,在LTE系统中,无线基站对各用户终端进行以TTI单位分配无线资源(能够在各用户终端中使用的频率带宽或发送功率等)的调度。另外,TTI的定义不限于此。
可以将具有1ms的时间长度的TTI称为通常TTI(LTE Rel.8-12中的TTI)、标准TTI、长TTI、通常子帧、标准子帧、或长子帧等。比通常TTI短的TTI也可以被称为缩短TTI、短TTI、缩短子帧、或短子帧等。
资源块(RB:Resource Block)是时域以及频域的资源分配单位,在频域,也可以包含一个或多个连续的副载波(子载波(subcarrier))。此外,RB在时域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码元,也可以是一个时隙、一个子帧或一个TTI的长度。一个TTI、一个子帧也可以分别由一个或多个资源块构成。另外,RB也可以被称为物理资源块(PRB:Physical RB)、PRB对、RB对等。
此外,资源块也可以由一个或多个资源元素(RE:Resource Element)构成。例如,1RE可以是一个子载波以及一个码元的无线资源区域。
另外,上述的无线帧、子帧、时隙以及码元等的构造只不过是例示。例如,包含在无线帧内的子帧的数、包含在子帧内的时隙的数、包含在时隙内的码元以及RB的数、包含在RB内的子载波的数、以及TTI内的码元数、码元长度、循环前缀(CP:Cyclic Prefix)长度等的结构能够进行各种变更。
此外,在本说明书中说明的信息、参数等可以表示为绝对值,也可以表示为相对于规定值的相对值,也可以表示为对应的其他信息。例如,无线资源也可以由规定的索引指示。
在本说明书中说明的信息、信号等可以使用各种不同的技术中的任一个来表达。例如,在整个上述说明中可提及的数据、指令、命令、信息、信号、比特、码元、码片等可以通过电压、电流、电磁波、磁场或磁性粒子、光场或光子或它们的任意组合来表达。
此外,软件、指令、信息等也可以经由传输介质来发送接收。例如,在使用有线技术(同轴电缆、光纤电缆、双绞线以及数字订户线路(DSL)等)和/或无线技术(红外线、微波等)从网页、服务器或其他远程资源发送软件的情况下,这些有线技术和/或无线技术包含在传输介质的定义内。
此外,本说明书中的无线基站也可以被改读为用户终端。例如,针对将无线基站以及用户终端之间的通信置换成多个用户终端之间(D2D:设备对设备(Device-to-Device))的通信的结构,也可以应用本发明的各方式/实施方式。该情况下,也可以设为用户终端20具有上述的无线基站10所具有的功能的结构。此外,“上行”、“下行”等用语也可以被改读为“侧”。例如,上行信道也可以被改读为侧信道。
同样,本说明书中的用户终端也可以被改读为无线基站。该情况下,也可以设为无线基站10具有上述的用户终端20所具有的功能的结构。
在本说明书中说明的各方式/实施方式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组合使用,也可以随着执行而切换使用。此外,规定的信息的通知(例如,“是X”的通知)不限于显式地进行,也可以隐式地(例如,通过不进行该规定的信息的通知)进行。
信息的通知不限于在本说明书中说明的方式/实施方式,也可以以其它方法进行。例如,信息的通知可以通过物理层信令(例如,DCI(下行链路控制信息(Downlink ControlInformation))、UCI(上行链路控制信息(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高层信令(例如,RRC(无线资源控制(Radio Resource Control))信令、广播信息(MIB(主信息块(MasterInformation Block))、SIB(系统信息块(System Information Block))等)、MAC(媒体访问控制(Medium Access Control))信令)、其它信号或它们的组合来实施。此外,RRC信令也可以被称为RRC消息,例如,也可以是RRC连接设置(RRCConnectionSetup)消息、RRC连接重构(RRCConnectionReconfiguration)消息等。此外,MAC信令例如也可以通过MAC控制元素(MAC CE(Control Element))来通知。
在本说明书中说明的各方式/实施方式也可以应用于利用LTE(长期演进(LongTerm Evolution))、LTE-A(LTE-Advanced)、LTE-B(LTE-Beyond)、SUPER 3G、IMT-Advanced、4G(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4th gene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5G(第五代移动通信系统(5th gene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FRA(未来无线接入(Future Radio Access))、New-RAT(无线接入技术(Radio Access Technology))、CDMA2000、UMB(超移动宽带(Ultra Mobile Broadband))、IEEE 802.11(Wi-Fi(注册商标))、IEEE 802.16(WiMAX(注册商标))、IEEE 802.20、UWB(超宽带(Ultra-WideBand))、蓝牙(Bluetooth)(注册商标)、其他适宜的无线通信方法的系统和/或基于这些而扩展的下一代系统。
就在本说明书中说明的各方式/实施方式的处理过程、时序、流程图等而言,只要不矛盾,也可以改变顺序。例如,对于在本说明书中说明的方法,以例示性的顺序提示了各种步骤的要素,不限于所提示的特定的顺序。
以上,详细说明了本发明,但是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不限定于在本说明书中说明的实施方式,是显而易见的。例如,上述的各实施方式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组合使用。本发明在不脱离由权利要求书的记载决定的本发明的思想以及范围的前提下能够作为修正以及变更方式来实施。因此,本说明书的记载的目的在于例示说明,对本发明不具有任何限制的意思。
本申请基于2016年2月4日申请的特愿2016-020217。在此包含其全部内容。

Claims (5)

1.一种终端,具有:
接收单元,接收下行链路信号即DL信号;
发送单元,发送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即PUSCH、和探测参考信号即SRS;以及
控制单元,控制所述发送单元,以使所述发送单元根据所述DL信号中包含的一个下行链路控制信息即DCI来发送所述PUSCH以及所述SRS的各自,所述SRS通过所述DCI而被触发,
所述控制单元对除了UL子帧内的最后一个以上的码元之外的所述UL子帧的码元配置所述PUSCH,基于所述DL信号中包含的所述DCI,继所述SRS的发送而发送所述PUSCH,
所述控制单元在发送所述SRS之前进行监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终端,其中,
所述监听所需的时间根据竞争窗口尺寸的值而变动。
3.一种基站,具有:
发送单元,向终端发送包含下行链路控制信息即DCI的下行链路信号即DL信号,所述DCI触发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即PUSCH的发送和探测参考信号即SRS的发送的各自;以及
接收单元,接收根据所述DCI而从所述终端被发送的所述PUSCH以及所述SRS,所述PUSCH在SRS之后被接收,
所述发送单元向所述终端发送包含所述DCI的DL信号,所述DCI对除了UL子帧内的最后一个以上的码元之外的所述UL子帧的码元配置所述PUSCH。
4.一种无线通信方法,其是终端的无线通信方法,具有:
接收下行链路信号即DL信号的步骤;
发送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即PUSCH、和探测参考信号即SRS的步骤;以及
进行控制以使根据所述DL信号中包含的一个下行链路控制信息即DCI来发送所述PUSCH以及所述SRS的各自的步骤,所述SRS通过所述DCI而被触发,
所述终端对除了UL子帧内的最后一个以上的码元之外的所述UL子帧的码元配置所述PUSCH,基于所述DL信号中包含的所述DCI,继所述SRS的发送而发送所述PUSCH,
所述终端在发送所述SRS之前进行监听。
5.一种具有终端和基站的系统,
所述终端具有:
接收单元,接收下行链路信号即DL信号;
发送单元,发送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即PUSCH、和探测参考信号即SRS;以及
控制单元,控制所述发送单元以使所述发送单元根据所述DL信号中包含的一个下行链路控制信息即DCI来发送所述PUSCH以及所述SRS的各自,所述SRS通过所述DCI而被触发,
所述控制单元对除了UL子帧内的最后一个以上的码元之外的所述UL子帧的码元配置所述PUSCH,基于所述DL信号中包含的所述DCI,继所述SRS的发送而发送所述PUSCH,
所述控制单元在发送所述SRS之前进行监听,
所述基站具有:
发送单元,向终端发送所述DL信号;以及
接收单元,从终端接收所述PUSCH和所述SRS。
CN201780009952.1A 2016-02-04 2017-02-03 用户终端、无线基站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Active CN10860533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020217A JP6317773B2 (ja) 2016-02-04 2016-02-04 ユーザ端末、無線基地局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JP2016-020217 2016-02-04
PCT/JP2017/004018 WO2017135421A1 (ja) 2016-02-04 2017-02-03 ユーザ端末、無線基地局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605332A CN108605332A (zh) 2018-09-28
CN108605332B true CN108605332B (zh) 2023-05-05

Family

ID=595008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80009952.1A Active CN108605332B (zh) 2016-02-04 2017-02-03 用户终端、无线基站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2) US10708948B2 (zh)
EP (1) EP3383113B1 (zh)
JP (1) JP6317773B2 (zh)
CN (1) CN108605332B (zh)
WO (1) WO2017135421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412755B2 (en) * 2016-03-25 2019-09-10 Qualcomm Incorporated Techniques for configuring uplink transmissions in a shared radio frequency spectrum band
CA3049159C (en) * 2017-01-05 2023-03-14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data, terminal device and network device
KR102423374B1 (ko) * 2017-09-14 2022-07-2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예약 신호를 송신하기 위한 장치 및 방법
US11564249B2 (en) * 2018-05-10 2023-01-24 Apple Inc. Configured grant uplink (UL) transmission in new radio unlicensed (NR-U)
WO2019217852A1 (en) * 2018-05-10 2019-11-14 Convida Wireless, Llc Channel access indication for spectral reuse, power savings and coexistence
JP7175378B2 (ja) * 2018-08-03 2022-11-18 ペキン シャオミ モバイル ソフトウェア カンパニー, リミテッド スロットフォーマット指示方法、装置、機器、システム及び記憶媒体
WO2020144773A1 (ja) * 2019-01-09 2020-07-16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ユーザ端末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CN113826434B (zh) * 2019-03-12 2024-03-19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用户终端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WO2020230863A1 (ja) * 2019-05-15 2020-11-19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ユーザ端末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JP7407187B2 (ja) * 2019-06-13 2023-12-28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端末、無線通信方法、基地局及びシステム
WO2021014713A1 (ja) * 2019-07-25 2021-01-28 パナソニック インテレクチュアル プロパティ 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オブ アメリカ 端末及び送信方法
CN114731257A (zh) * 2020-01-10 2022-07-0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上行信道解调方法和上行信道解调装置
US20220210631A1 (en) * 2020-12-24 2022-06-30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device for device discovery using uwb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770003A (zh) * 2012-11-02 2015-07-08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无线通信方法、无线通信系统、无线基站、以及用户终端
CN104917597A (zh) * 2014-03-13 2015-09-16 上海朗帛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非授权频谱上的传输方法和装置
CN107431596A (zh) * 2015-03-17 2017-12-01 摩托罗拉移动有限责任公司 在非授权载波上调度用户设备上行链路传输的方法和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642125B2 (en) * 2011-06-17 2017-05-02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transceiving data in wireless access system and terminal therefor
US9743432B2 (en) * 2013-09-23 2017-08-22 Qualcomm Incorporated LTE-U uplink waveform and variable multi-subframe scheduling
JP5811242B1 (ja) 2014-07-11 2015-11-11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シュリンク包装体、シュリンク包装体の製造方法及びその製造装置
WO2016028103A1 (ko) 2014-08-20 2016-02-25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신호 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EP3334071B1 (en) * 2015-08-04 2023-06-28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device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tracking reference signal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supporting unlicensed band
JP6224767B1 (ja) * 2016-05-12 2017-11-01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ユーザ端末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JP2019216295A (ja) * 2016-10-18 2019-12-19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基地局装置、端末装置および通信方法
WO2018226411A1 (en) * 2017-06-07 2018-12-13 Intel IP Corporation Emtc-u measurement
US11115161B2 (en) * 2018-05-02 2021-09-07 Qualcomm Incorporated Transmission diversity for FBE idle period handling
US11310816B2 (en) * 2018-07-10 2022-04-19 Qualcomm Incorporated Associating a downlink reference signal for positioning of a user equipment with an uplink reference signal for transmission by the user equipment
US11558814B2 (en) * 2019-01-11 2023-01-17 Qualcomm Incorporated Secondary cell dormancy for new radio carrier aggregation
US11877309B2 (en) * 2019-11-26 2024-01-16 Intel Corporation Beam management with flexible beam-forming assignment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770003A (zh) * 2012-11-02 2015-07-08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无线通信方法、无线通信系统、无线基站、以及用户终端
CN104917597A (zh) * 2014-03-13 2015-09-16 上海朗帛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非授权频谱上的传输方法和装置
CN107431596A (zh) * 2015-03-17 2017-12-01 摩托罗拉移动有限责任公司 在非授权载波上调度用户设备上行链路传输的方法和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Discussion on UL transmission for LAA;Samsung;《3GPP TSG RAN WG1 Meeting #81 R1-152872》;20150516;第2节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383113A4 (en) 2018-12-19
EP3383113A1 (en) 2018-10-03
EP3383113B1 (en) 2021-07-28
US10708948B2 (en) 2020-07-07
JP2017139665A (ja) 2017-08-10
WO2017135421A1 (ja) 2017-08-10
US20200296768A1 (en) 2020-09-17
CN108605332A (zh) 2018-09-28
JP6317773B2 (ja) 2018-04-25
US20190029043A1 (en) 2019-01-24
US11310830B2 (en) 2022-04-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605332B (zh) 用户终端、无线基站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CN109076387B (zh) 用户终端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CN108476505B (zh) 终端、无线通信方法以及系统
CN107852734B (zh) 无线基站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CN108476506B (zh) 用户终端、无线基站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JP6205007B1 (ja) ユーザ端末、無線基地局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CN108141885B (zh) 用户终端、无线基站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CN116156650A (zh) 用户终端、无线基站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WO2017135347A1 (ja) ユーザ端末、無線基地局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JP6239672B2 (ja) ユーザ端末、無線基地局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CN108702629B (zh) 用户终端、无线基站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JPWO2017030053A1 (ja) 無線基地局、ユーザ端末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CN109076562B (zh) 终端、无线通信方法、基站以及系统
CN108029145B (zh) 无线基站、用户终端和无线通信方法
CN109156031B (zh) 用户终端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CN107736063B (zh) 用户终端、无线基站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WO2017110961A1 (ja) ユーザ端末、無線基地局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JPWO2017078035A1 (ja) ユーザ端末、無線基地局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JPWO2017026488A1 (ja) ユーザ端末、無線基地局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JP6687567B2 (ja) 無線基地局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WO2017170809A1 (ja) ユーザ端末、無線基地局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WO2018062459A1 (ja) ユーザ端末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JPWO2017135340A1 (ja) ユーザ端末、無線基地局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CN112385189B (zh) 用户终端以及无线基站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