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604950A - 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604950A
CN108604950A CN201780009971.4A CN201780009971A CN108604950A CN 108604950 A CN108604950 A CN 108604950A CN 201780009971 A CN201780009971 A CN 201780009971A CN 108604950 A CN108604950 A CN 10860495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source
transmission
equipment
resource set
particl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80009971.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604950B (zh
Inventor
孙彦良
刘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860495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60495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60495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60495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14Three-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23Time-frequency-spa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diversity reception
    • H04L1/0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diversity reception using space diversit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diversity reception
    • H04L1/0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diversity reception using space diversity
    • H04L1/0606Space-frequency cod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diversity reception
    • H04L1/0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diversity reception using space diversity
    • H04L1/0618Space-time coding
    • H04L1/0637Properties of the code
    • H04L1/0643Properties of the code block cod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diversity reception
    • H04L1/0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diversity reception using space diversity
    • H04L1/0618Space-time coding
    • H04L1/0637Properties of the code
    • H04L1/0668Orthogonal systems, e.g. using Alamouti cod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46Resources in time domain, e.g. slots or fram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3Two-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05Time-frequency
    • H04L5/0007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DM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8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其中,该方法包括:第一设备确定第一传输子帧内的第一资源集合和第二资源集合,确定第一资源集合和第二资源集合上的数据传输方式,并根据确定的数据传输方式利用第一传输子帧与第二设备实现数据传输,该第一资源集合为第一传输子帧内所有用于数据传输的资源粒子基于第一配对规则配对后剩余的资源粒子集合,第二资源集合为第一传输子帧内基于第一配对规则完成配对的资源粒子集合,该技术方案最大限度的利用了物理层资源,避免了资源浪费。

Description

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的第14个版本(R14)针对高速运动场景,定义了一套开环的全维度多天线(开环-FD-MIMO)方案。在该开环-FD-MIMO方案中,采用一对波束上的空频块编码(spatial frequency block coding,SFBC)传输,且在一个物理资源块(physical resource block,PRB)中,参考信号可采用下行解调参考信号(demodulation reference signal,DMRS)或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reference signal,CSI-RS)的混合配置,这使得SFBC的资源粒子(resource element,RE)在配对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无法配对资源粒子(即,孤立资源粒子),且孤立资源粒子的出现位置、频次都具有多种可能性。因此,针对任意的参考信号混合配置,如何确定SFBC传输中当前参考信号配置下孤立资源粒子的位置以及孤立资源粒子上的数据传输方案,是LTE R14中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目前,LTE R10针对2端口的CSI-RS带来的孤立资源粒子,终端首先判断物理资源块中当前的正交频分复用(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OFDM)符号是否被使用,并在物理资源块中当前的OFDM符号未被使用时,在资源映射时,不映射整个OFDM符号,将其直接丢弃,这样可较快的确定出满足资源映射条件的OFDM符号,并利用其进行解码,相对降低了终端的实现复杂度。然而,在LTE R14中,物理下行信道(physical downlink shared channel,PDSCH)采用发射分集传输时,被调度的PRB内包括CSI-RS和DMRS,因此存在两种RS的共存。此时,在SFBC配对规则不变的情况下,孤立资源粒子的位置更加复杂,数量和出现频次也会显著增加,将整个OFDM符号丢弃的可能性更大。
综上所述,在LTE R14中,在OFDM符号内存在孤立资源粒子时直接将整个OFDM符号丢弃,造成了资源浪费。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以解决LTE R14中将包含孤立资源粒子的OFDM符号丢弃致使资源浪费的问题。
本申请实施例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数据传输方法,适用于通信系统中基于LTE标准的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该第一设备可选为基站或终端,相应的,第二设备可选为终端或基站,所述方法包括:
第一设备确定第一传输子帧内的第一资源集合和第二资源集合,所述第一资源集合为所述第一传输子帧内所有用于数据传输的资源粒子基于第一配对规则配对后剩余的资源粒子集合,所述第二资源集合为所述第一传输子帧内所有用于数据传输的资源粒子基于所 述第一配对规则完成配对的资源粒子集合;
所述第一设备确定所述第一资源集合和所述第二资源集合上的数据传输方式;
所述第一设备根据确定的所述数据传输方式利用所述第一传输子帧向第二设备发送数据或者接收第二设备在所述第一传输子帧上发送的数据。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设备能够确定出第一传输子帧上第一资源集合和第二资源集合的位置,并分别确定不同资源集合上的数据传输方式,保证了SFBC传输在混合参考信号配置下能够最大程度的利用第一传输子帧上的物理层资源,避免了资源浪费。
可选的,在第一方面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设备确定所述第一资源集合和所述第二资源集合上的数据传输方式,包括:
所述第一设备确定所述第二资源集合上的传输方式为空频分组码的发射分集传输;
所述第一设备确定所述第一资源集合上的传输方式为不传输数据或空时分组码传输。
在本实施例中,在不同的资源组合上分别确定不同的数据传输方式,能够在满足SFBC映射规则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利用物理层资源,避免了资源浪费。
可选的,所述第一配对规则,包括:配对的两个资源粒子属于同一个时域单位、同一个频域单位、最多跨越3个子载波;
所述频域单位,包括:1个或多个物理资源块的频域宽度,所述时域单位包括:1个或多个OFDM符号。
可选的,在第一方面的另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设备确定第一传输子帧内的第一资源集合和第二资源集合,包括:
所述第一设备按照预设顺序依次判定所述第一传输子帧内所有用于数据传输的资源粒子是否满足所述第一配对规则;
在第k个子载波上用于映射数据信道的资源粒子与第k+n个子载波上用于映射数据信道的资源粒子满足所述第一配对规则时,所述第一设备确定所述第k个子载波和所述第k+n个子载波上用于映射数据信道的资源粒子均属于所述第二资源集合,其中,所述n为小于3的正整数,所述k为用于映射数据信道的资源粒子对应的子载波的序号,所述k为大于或等于1的正整数;
所述第一设备确定所述第一传输子帧内所有用于数据传输的资源粒子中除所述第二资源集合之外的所有资源粒子的集合为所述第一资源集合。
该技术方案能够准确将第一传输子帧中的所有资源粒子划分为第一资源集合和第二资源集合,为后续数据的准确传输奠定了基础。
可选的,在第一方面的上述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第一设备完成所述第一传输子帧中预设频域单位内、所有时域单位内的所有资源粒子的判定后,所述第一设备将所述预设频域单位上各个资源粒子的判定结果复制到所述第一传输子帧中的其他频域单位上;
所述第一传输子帧中的频域单位满足如下两个条件:每个频域单位内解调参考信号和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的配置一致、解调参考信号的预编码矩阵相同。
该方法能够大大降低第一设备的判定复杂度,提高了判定速度,效率高。
可选的,在第一方面的再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设备确定第一传输子帧内的第一资源集合和第二资源集合,包括:
所述第一设备在所述第一传输子帧内确定出一个资源全集,所述资源全集中包括多个资源子集,每个资源子集包括1个或多个资源粒子,且每个资源粒子具有一个唯一的标识序号;
所述第一设备接收所述第二设备发送的第一配置信令,所述第一配置信令包含1个或多个资源子集的标识序号;
所述第一设备将所述第一配置指令中包含的1个或多个资源子集配置为所述第一资源集合,将所述第一传输子帧内所有用于数据传输的资源粒子中除所述第一资源集合之外的所有资源粒子的集合配置为所述第二资源集合。
该技术方案第一设备能够确定出第一传输子帧中的第一资源集合和第二资源集合,为后续确定数据传输方法以及实现数据的准确传输奠定了基础。
可选的,在第一方面的又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设备确定第一传输子帧内的第一资源集合和第二资源集合,包括:
所述第一设备接收所述第二设备发送的第二配置信令,所述第二配置指令用于指示一个资源全集;
所述第一设备根据所述第二配置指令,在所述第一传输子帧内确定出一个资源全集,所述资源全集中包括多个资源子集,每个资源子集包括1个或多个资源粒子,且每个资源粒子具有一个唯一的标识序号;
所述第一设备接收所述第二设备发送的第一配置信令,所述第一配置信令包含1个或多个资源子集的标识序号;
所述第一设备将所述第一配置指令中包含的1个或多个资源子集配置为所述第一资源集合,将所述第一传输子帧内所有用于数据传输的资源粒子中除所述第一资源集合之外的所有资源粒子的集合配置为所述第二资源集合。
在该技术方案中,第一设备同样能够准确确定出第一传输子帧中的第一资源集合和第二资源集合,为后续确定数据传输方法以及实现数据的准确传输奠定了基础。
可选的,在第一方面的又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设备确定所述第二资源集合上的传输方式为空频分组码的发射分集传输,包括:
所述第一设备将多个天线端口中每个天线端口上经过空频分组码编码的传输符号映射到物理资源时,依次映射到所述第二资源集合中的所有资源粒子上。
可选的,在第一方面的又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设备确定所述第一资源集合上的传输方式为不传输数据或空时分组码传输,包括:
所述第一设备确定所述第一资源集合上的所有资源粒子不进行任何传输符号的映射或所述第一设备依次将多个天线端口中每个天线端口上经过空时分组码编码的传输符号映射到第一资源集合中的所有资源粒子上。
本申请实施例第二方面提供一种数据传输装置,集成在第一设备中,所述装置包括:
处理模块,用于确定第一传输子帧内的第一资源集合和第二资源集合,所述第一资源集合为所述第一传输子帧内所有用于数据传输的资源粒子基于第一配对规则配对后剩余的资源粒子集合,所述第二资源集合为所述第一传输子帧内所有用于数据传输的资源粒子基于所述第一配对规则完成配对的资源粒子集合;
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确定所述第一资源集合和所述第二资源集合上的数据传输方 式;
收发模块,用于根据确定的所述数据传输方式利用所述第一传输子帧向第二设备发送数据或者接收第二设备在所述第一传输子帧上发送的数据。
可选的,所述处理模块在确定所述第一资源集合和所述第二资源集合上的数据传输方式时,具体用于确定所述第二资源集合上的传输方式为空频分组码的发射分集传输,确定所述第一资源集合上的传输方式为不传输数据或空时分组码传输。
可选的,所述第一配对规则,包括:配对的两个资源粒子属于同一个时域单位、同一个频域单位、最多跨越3个子载波;
所述频域单位,包括:1个或多个物理资源块的频域宽度,所述时域单位包括:1个或多个OFDM符号。
可选的,所述处理模块在确定第一传输子帧内的第一资源集合和第二资源集合时,具体用于按照预设顺序依次判定所述第一传输子帧内所有用于数据传输的资源粒子是否满足所述第一配对规则,并在第k个子载波上用于映射数据信道的资源粒子与第k+n个子载波上用于映射数据信道的资源粒子满足所述第一配对规则时,确定所述第k个子载波和所述第k+n个子载波上用于映射数据信道的资源粒子均属于所述第二资源集合,确定所述第一传输子帧内所有用于数据传输的资源粒子中除所述第二资源集合之外的所有资源粒子的集合为所述第一资源集合;
其中,所述n为小于3的正整数,所述k为用于映射数据信道的资源粒子对应的子载波的序号,所述k为大于或等于1的正整数。
可选的,所述处理模块在确定第一传输子帧内的第一资源集合和第二资源集合时,还具体用于在完成所述第一传输子帧中预设频域单位内、所有时域单位内的所有资源粒子的判定后,将所述预设频域单位上各个资源粒子的判定结果复制到所述第一传输子帧中的其他频域单位上;
所述第一传输子帧中的频域单位满足如下两个条件:每个频域单位内解调参考信号和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的配置一致、解调参考信号的预编码矩阵相同。
可选的,所述处理模块在确定第一传输子帧内的第一资源集合和第二资源集合时,具体用于在所述第一传输子帧内确定出一个资源全集,所述资源全集中包括多个资源子集,每个资源子集包括1个或多个资源粒子,且每个资源粒子具有一个唯一的标识序号,接收所述第二设备发送的第一配置信令,所述第一配置信令包含1个或多个资源子集的标识序号,并将所述第一配置指令中包含的1个或多个资源子集配置为所述第一资源集合,将所述第一传输子帧内所有用于数据传输的资源粒子中除所述第一资源集合之外的所有资源粒子的集合配置为所述第二资源集合。
可选的,所述处理模块在确定第一传输子帧内的第一资源集合和第二资源集合时,具体用于接收所述第二设备发送的第二配置信令,所述第二配置指令用于指示一个资源全集,根据所述第二配置指令,在所述第一传输子帧内确定出一个资源全集,所述资源全集中包括多个资源子集,每个资源子集包括1个或多个资源粒子,且每个资源粒子具有一个唯一的标识序号,以及接收所述第二设备发送的第一配置信令,所述第一配置信令包含1个或多个资源子集的标识序号,将所述第一配置指令中包含的1个或多个资源子集配置为所述第一资源集合,将所述第一传输子帧内所有用于数据传输的资源粒子中除所述第一资 源集合之外的所有资源粒子的集合配置为所述第二资源集合。
可选的,所述处理模块在确定所述第二资源集合上的传输方式为空频分组码的发射分集传输时,具有用于将多个天线端口中每个天线端口上经过空频分组码编码的传输符号映射到物理资源时,依次映射到所述第二资源集合中的所有资源粒子上。
可选的,所述处理模块在确定所述第一资源集合上的传输方式为不传输数据或空时分组码传输时,具体用于确定所述第一资源集合上的所有资源粒子不进行任何传输符号的映射或所述第一设备依次将多个天线端口中每个天线端口上经过空时分组码编码的传输符号映射到第一资源集合中的所有资源粒子上。
本申请实施例第三方面提供一种数据传输装置,所述装置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处理器调用存储器存储的程序,以执行本申请实施例第一方面提供的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第四方面提供一种数据传输装置,包括用于执行以上第一方面提供的方法的至少一个处理元件(或芯片)。
本申请实施例第五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系统,该系统包括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第一设备集成在上述方面所述的数据传输装置中,所述第一设备和所述第二设备之间进行数据传输。
本申请实施例第六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指令,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各方面所述的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第七方面提供了一种包含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各方面所述的方法。
在以上各个方面中,第一设备确定第一传输子帧内的第一资源集合和第二资源集合,该第一资源集合为第一传输子帧内所有用于数据传输的资源粒子基于第一配对规则配对后剩余的资源粒子集合,第二资源集合为第一传输子帧内所有用于数据传输的资源粒子基于第一配对规则完成配对的资源粒子集合,第一设备确定第一资源集合和第二资源集合上的数据传输方式,并根据确定的数据传输方式利用第一传输子帧向第二设备发送数据或者接收第二设备在该第一传输子帧上发送的数据,这样能够保证在SFBC传输下,当采用混合参考信号配置时,能够最大程度的利用第一传输子帧上的物理层资源,避免了资源浪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PRB内仅配置DMRS时出现的孤立资源粒子的位置示意图;
图3为LTE R10中SFBC的RE配对规则;
图4为孤立资源粒子可能出现歧义的分布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实施例一的流程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实施例二的流程示意图;
图7为第一设备确认第一资源集合和第二资源集合的流程示意图;
图8为图7中第一资源集合包含的孤立RE的判定结果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实施例三的流程示意图;
图10为采用图9所示实施例的方法确定的第一资源集合和第二资源集合;
图11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实施例四的流程示意图;
图12为采用图11所示实施例的方法确定的第一资源集合和第二资源集合;
图1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数据传输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申请下述各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可适用于通信系统中。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通信系统包括:网络设备11和终端设备12。该通信系统可以是LTE通信系统,也可以是未来其他通信系统,在此不作限制。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应用于图1所示通信系统中网络设备11和终端设备12之间的数据传输,应理解,其既可以是网络设备11向终端设备12发送数据的下行传输,也可以网络设备11接收终端设备12发送的数据信息的上行传输,具体形式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确定,此处不作限定。
可选地,该通信系统还可以包括网络控制器、移动管理实体等其他网络实体,本申请实施例不限于此。
本申请实施例所应用的通信系统可以为全球移动通讯(global system of mobile communication,GSM)系统、码分多址(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CDMA)系统、宽带码分多址(wideband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WCDMA)系统、通用分组无线业务(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GPRS)、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系统、LTE频分双工(frequency division duplex,FDD)系统、LTE时分双工(time division duplex,TDD)、通用移动通信系统(univers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 system,UMTS),及其他应用正交频分复用(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OFDM)技术的无线通信系统等。本申请实施例描述的系统架构以及业务场景是为了更加清楚的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并不构成对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的限定,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知,随着网络架构的演变和新业务场景的出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对于类似的技术问题,同样适用。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涉及的网络设备11可用于为终端设备12提供无线通信功能。所述网络设备11可以包括各种形式的宏基站,微基站(也称为小站),中继站,接入点等。所述网络设备11可以是GSM或CDMA中的基站(base transceiver station,BTS),也可以是WCDMA中的基站(nodeB,NB),还可以是LTE中的演进型基站(evolutional node B,eNB或e-NodeB),以及可以是5G网络中对应的设备gNB。为方便描述,本申请所有实施例中,上述为终端设备提供无线通信功能的装置统称为网络设备。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终端设备12也可称之为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移动台(mobile station,MS)、移动终端(mobile terminal)、终端(terminal)等,该终端设备12可以经无线接入网(radio access network,RAN)与一个或多个核心网进行通信,例如,终端设备12可以是移动电话(或称为“蜂窝”电话)、具有移动终端的计算机等,例如,终端设备12还可以是便携式、袖珍式、手持式、计算机内置的或者车载的 移动装置,它们与无线接入网交换语言和/或数据。本申请实施例中不做具体限定。
作为一种示例,如图1所示,终端设备12和网络设备11之间通过物理信道进行通信。网络设备11在物理信道上发送参考信号,供终端设备12进行信道估计。网络设备11在物理信道上发送数据信号,终端设备12接收数据信号并进行解调。对于某一特定终端设备,数据信号和参考信号出现在同一调度带宽内,参考信号和数据信号以时频资源粒子为单位进行时分频分复用传输。参考信号可以包括多种不同用途的具体类别,例如,可以包括用于获取信道状态信息的CSI-RS和用于解调的DMRS等。上述任意一种具有特定用途的参考信号,都具有一定的时频资源图案。
在未来移动通信系统中,网络设备11和终端设备12将会广泛使用多天线技术。为了进一步提高移动通信系统的覆盖和容量性能,对参考信号的发送和数据信号的发送,都将采用波束赋形技术。在3GPP R14中讨论的半开环多天线传输指的就是在闭环预编码的DMRS基础上,进一步在数据信道上进行RE级的开环预编码的数据传输技术。假设DMRS的预编码矩阵P1可基于终端设备的信道反馈信息确定,因而数据信道上第j个RE上的预编码矩阵P2(j)等于该资源块内DMRS的预编码矩阵P1乘以开环预编码矩阵P而每个RE上,开环预编码矩阵是不一致的。
本申请实施例中,“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和/或”,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下面首先针对本申请实施例适用场景进行简要说明。
LTE作为一项长期演进的标准,使得陆地移动通信网络的新技术研究与商用能够平滑的进行。在LTE的第13个版本(LTE R13)中,引入了全维度多天线(FD-MIMO)技术,即在网络设备侧借助2维天线阵列,同时进行水平维度和垂直维度波束赋型,并据此进行相应的预编码码本增强、反馈流程增强等等,且这些增强显著地提升了小区容量。但2维波束赋型,造成LTE R13预编码的码本较LTE R12而言显著增大,反馈流程也更加复杂,因此,LTE R13的预编码反馈周期较长,往往也只能工作在相对静态的环境内。对于高速运动场景,定义一套类似的全维度波束赋型方案,即开环-3D-MIMO方案,成为了LTE R14的一个重要议题。
在LTE R8中,虽然定义过一些针对于高速运动场景的开环传输模式,如传输模式2发射分集和传输模式3大循环延迟传输。由于信道估计依赖于小区级的参考信号,故在上述两种传输模式中,最大只允许4个天线的信号发射,无法有效地进行垂直维度波束赋型来提升小区容量。因此,在LTE R14中,需要针对高速运动场景,定义一套类似于LTE R13的垂直维度波束赋型方案,即开环-FD-MIMO方案。
实际上,在该开环-FD-MIMO方案中,已经确定采用一对波束上的SFBC传输。SFBC传输要求在同一个OFDM符号、同一个PRB内,频域跨度不超过3个子载波的两个RE进行俩俩配对。然而与先前版本不同的是,在LTE R14中讨论的SFBC传输,参考信号采用DMRS。考虑到DMRS所占用的时频资源,在SFBC的RE配对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无法配对的资源粒子,即孤立资源粒子。
图2为PRB内仅配置DMRS时出现的孤立资源粒子的位置示意图。在图2中,1行代表1个子载波,1列代表1个OFDM符号,该12个子载波便构成一个物理资源块PRB。 如图2所示,在第12个子载波、第6、7、13、14个OFDM符号对应的位置上出现了孤立资源粒子(孤立RE)。
进一步的,当配置有DMRS的PRB内还配置有CSI-RS时,按照上述定义的SFBC中RE配对规则,孤立资源粒子出现的位置、频次等都会发生变化,甚至针对一种参考信号配置,存在孤立资源粒子出现位置的多种可能。
可选的,在LTE R10中,如果在下行某个终端设备的调度带宽内存在CSI-RS,此时,可能因为2端口的CSI-RS带来孤立资源粒子。针对这种情况,现有LTE R10中的处理流程具体如下:在LTE R10中的SFBC传输下,终端设备首先判定当前OFDM符号是否被使用,若当前OFDM符号被使用,在资源映射时,映射整个OFDM符号,否则直接将该OFDM符号丢弃,在资源映射时,不映射整个OFDM符号。图3为LTE R10中SFBC的RE配对规则。在LTE R10中,参照图3所示,基于SFBC的RE配对,定义了如下规则:
第一、参与SFBC配对的两个RE,必须来自同一个OFDM符号;
第二、参与SFBC配对的两个RE,必须在同一个物理资源块PRB之内;
第三、参与SFBC配对的两个RE,必须最多跨越3个子载波,即,2个配对RE之间最多只有1个子载波。
如图3所示,按照上述规则,图3中的(a)和图3中的(b)中的两个数据信号RE可以实现SFBC配对,而图3中的(c)和图3中的(d)中的两个数据信号RE无法完成SFBC配对。这样在传输带宽内既存在数据信号RE,又存在参考信号的RE时,基于上述配对规则的限制,使得一些数据信号RE无法找到自身的SFBC配对,这些数据信号RE就是孤立RE。
基于LTE R10中定义的准则,SFBC下搜索并处理孤立RE的流程一般如下:
第一步:判定当前OFDM符号内、调度带宽内的一个PRB内,除去用于CSI-RS的资源粒子,剩余的资源粒子的数目是否为偶数。若是,执行第二步,否则,表明当前OFDM符号内存在孤立RE,因此,中止当前OFDM符号内的资源映射。
第二步:在CSI-RS跨越超过连续两个子载波的情况出现时,判断是否可能出现SFBC下资源粒子无法配对的情况。若是,中止当前OFDM符号内的资源映射,若否,进行资源粒子的配对和SFBC的资源映射。
可选的,由于LTE R10定义的CSI-RS中,跨越超过连续两个子载波的情况并不多,因此,终端设备可以通过上述判定准则,较快的确定当前OFDM符号是否满足资源映射的条件,当其满足时再进行资源映射和解码,从而相对降低了终端设备的实现复杂度。
然而,当将上述LTE R10的判定规则直接应用于LTE R14时,上述方案存在如下缺陷:第一,在R14中,PDSCH采用发射分集传输时,被调度的PRB内不仅仅包括CSI-RS,还包括DMRS。在两种参考信号RS的共存下,若SFBC的配对规则不变,造成的孤立RE更加复杂,此时已无法使用上述搜索并处理孤立资源粒子的流程,来确认当前OFDM符号是否用于资源映射和速率匹配。第二,在R14中,DMRS也会带来孤立RE,且DMRS可能存在于每个子帧内,此时若直接按照R10里将不满足映射条件的整个OFDM符号丢弃将会致使资源浪费。
进一步的,在LTE R14中,由于定义了新的非周期CSI-RS和部分非周期CSI-RS可以被动态激活,且周期CSI-RS的数量也显著增多,因此,相较于LTE R10,CSI-RS和 DMRS共同带来的孤立RE问题可能更复杂,有可能存在孤立RE位置歧义的情况。
例如,图4为孤立资源粒子可能出现歧义的分布示意图。如图4中的(a)所示,在第6、7个OFDM符号上,第4个子载波上的资源粒子、第8个子载波上资源粒子均可以与第7个子载波上资源粒子实现SFBC配对,所以,在图4中的(a)中,孤立RE可能是第6、7个OFDM符号上,第4个子载波上的资源粒子,也可能是第6、7个OFDM符号上,第8个子载波上的资源粒子,也即,孤立RE的位置可能出现二歧义。
如图4中的(b)所示,对于第6、7个OFDM符号上的资源粒子的配对存在如下可能性:第一种可能,第2个子载波上的资源粒子与第3个子载波上的资源粒子实现SFBC配对,第7个子载波上的资源粒子与第8个子载波上的资源粒子实现SFBC配对,这时第9个子载波上的资源粒子成为孤立RE;第二种可能,第2个子载波上的资源粒子需要与第3个子载波上的资源粒子实现SFBC配对,第9个子载波上的资源粒子与第8个子载波上的资源粒子实现SFBC配对,这时第7个子载波上的资源粒子成为孤立RE;第三种可能,第9个子载波上的资源粒子与第8个子载波上的资源粒子实现SFBC配对,第7个子载波上的资源粒子与第5个子载波上的资源粒子实现SFBC配对,这时第2个子载波上的资源粒子成为孤立RE。所以,在图4中的(b)中,孤立RE可能是第2个子载波上的资源粒子,也可能是第7个子载波上的资源粒子,还可能是第9个子载波上的资源粒子,这时,孤立RE的位置存在多种可能性,定义为多歧义。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针对一个传输子帧中配置的任意参考信号混合配置问题,通过确定SFBC传输中当前参考信号配置下的孤立资源粒子的位置和孤立资源粒子上的数据传输方案,来实现SFBC传输中的资源映射和速率匹配,避免了资源浪费。
图5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实施例一的流程示意图。本申请实施例可适用于一切基于LTE标准的终端和基站,终端和基站的LTE基带收发模块都将采用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故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设备既可以是终端,还可以是基站,其可实际需要进行确定,本实施例并不对其进行限定。具体的,如图5所示,该数据传输方法可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51:第一设备确定第一传输子帧内的第一资源集合和第二资源集合。
其中,该第一资源集合为第一传输子帧内所有用于数据传输的资源粒子基于第一配对规则配对后剩余的资源粒子集合,该第二资源集合为第一传输子帧内所有用于数据传输的资源粒子基于第一配对规则完成配对的资源粒子集合。
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一配对规则,包括:配对的两个资源粒子属于同一个时域单位、同一个频域单位、最多跨越3个子载波。其中,该频域单位,包括:1个或多个物理资源块的频域宽度,时域单位包括:1个或多个OFDM符号。
值得说明的是,该频域单位,包括但不限于1个或多个物理资源块的频域宽度,可选的,该频域单位可以是一个具有相同的DMRS预编码矩阵P1的子带,该时域单位,包括但不限于1个或多个OFDM符号。关于频域单位和时域单位的定义和范围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确定,本实施例并不对其进行限定。
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通信系统中的基站和终端可以分别通过第一配对规则获知孤立RE集合的位置。可选的,在本实施例中,将孤立RE的集合定义为第一资源集合,将 第一传输子帧内所有用于数据传输的资源粒子中除去第一资源集合后的资源粒子的集合定义为第二资源集合。
在实际应用中,若某个OFDM符号上、第k个子载波上的资源粒子RE用于发射分集的PDSCH传输,则其需要能够找到相同OFDM符号内、第k+n个子载波上用于PDSCH传输的资源粒子进行配对传输,n<3,若第k个子载波无法找到资源粒子进行配对,则认为第k个子载波上的该资源粒子无法配对,将其标记成孤立RE。这里,k为用于映射数据信道的资源粒子对应的子载波的序号,k为大于或等于1的正整数。
作为一种示例,第一设备还可通过接收配置指令实现第一资源集合和第二资源集合的配置。可选的,在全集静态或通过无线资源管理(Radio Resource Control,RRC)半静态配置时,第一资源集合可通过RRC或MAC层控制信元(MAC control element,MAC CE)或下行控制信息(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DCI)激活。值得说明的是,一般情况下,基站的配置能力强于终端,因此,在该实施例中,第一设备可选是终端,也即,终端通过接收基站的配置指令实现第一资源集合和第二资源集合的配置。
可选的,若全集是通过预定义RE配对集合,或通过RRC配置RE配对集合形成的,无论采用哪种方法,都将对RE配对进行编号。因此,可通过发送相应编号的方式将子集激活,也即,将全集划分第一资源集合和第二资源集合。
可选的,如果子集通过RRC被半静态激活,且当CSI-RS和该子集在某些RE上同时被激活时,则该子集被CSI-RS覆盖,即,该子集被去激活。
步骤52:第一设备确定第一资源集合和第二资源集合上的数据传输方式。
针对孤立RE上的数据传输,第一设备可根据下述规则进行配置:第一,可以在孤立RE上留空,不发送数据,此时速率匹配时不考虑该孤立RE;第二,孤立RE上采用空时分组码(spatial time block coding,STBC)进行资源映射时,先映射到普通OFDM符号上,后映射到STBC编码的OFDM符号上;第三,在孤立RE上不进行SFBC配对,而采用单端口进行传输。
可选的,当第一设备确定出第一传输子帧内所有孤立RE的集合后,第一设备根据传输方式的特点,分别确定第一资源集合和第二资源集合上的数据传输方式,也即,第一设备确定第二资源集合上的传输方式为空频分组码的发射分集传输,确定第一资源集合上的传输方式为不传输数据或空时分组码传输。
具体的,第一设备确定第二资源集合上的传输方式为空频分组码的发射分集传输,包括:在SFBC的发射分集传输中,第一设备将多个天线端口中每个天线端口上经过空频分组码编码的传输符号映射到物理资源时,依次映射到第二资源集合中的所有资源粒子上,从而保证资源映射满足SFBC映射规则。
作为一种示例,第一设备确定第一资源集合上的传输方式为空时分组码传输,包括:第一设备在空频分组码编码对应的传输符号的资源映射之前或之后,依次将多个天线端口中每个天线端口上经过空时分组码编码的传输符号映射到第一资源集合中的所有资源粒子上。
作为另一种示例,第一设备确定第一资源集合上的传输方式为不传输数据,包括:第一设备确定第一资源集合上的所有资源粒子不进行任何传输符号的映射。
步骤53:第一设备根据确定的上述数据传输方式利用第一传输子帧向第二设备发射 数据或者接收第二设备在该第一传输子帧上发送的数据。
在本实施例中,当第一设备确定出第一传输子帧内所有用于数据传输的资源粒子的传输方式后,其会将确定的数据传输方式通知给第二设备,这样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之间便可以通过确定的数据传输方式实现数据传输,也即,第一设备根据确定的数据传输方式利用第一传输子帧向第二设备发送数据或者接收第二设备在该第一传输子帧上发送的数据。
具体的,在第一设备在第一传输子帧中第一资源集合上不传输数据时,第二设备无法从第一传输子帧中第一资源集合上接收数据信息。当第一设备在该第一资源集合上采用空时分组码的传输方式或在第二资源集合上采用空频分组码的传输方式向第二设备发送数据时,相应的,该第二设备按照第一设备的传输方式分别从第一传输子帧中第一资源集合和第二资源集合上接收数据。同理,当第二设备在该第一资源集合上采用空时分组码的传输方式或在第二资源集合上采用空频分组码的传输方式向第一设备发送数据时,该第一设备分别根据第二设备的数据传输方式接收第二设备在第一传输子帧中第一资源集合和第二资源集合上发送的数据。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第一设备确定第一传输子帧内的第一资源集合和第二资源集合,该第一资源集合为第一传输子帧内所有用于数据传输的资源粒子基于第一配对规则配对后剩余的资源粒子集合,第二资源集合为第一传输子帧内所有用于数据传输的资源粒子基于第一配对规则完成配对的资源粒子集合,第一设备确定第一资源集合和第二资源集合上的数据传输方式,并根据确定的数据传输方式利用第一传输子帧向第二设备发送数据或者接收第二设备在该第一传输子帧上发送的数据。该技术方案中,第一设备能够确定出第一资源集合和第二资源集合的位置,并分别确定不同资源集合上的数据传输方式,保证了SFBC传输在混合参考信号配置下能够最大程度的利用第一传输子帧上的物理层资源,避免了资源浪费。
作为一种示例,在图5所示实施例的基础上,上述步骤51(第一设备确定第一传输子帧内的第一资源集合和第二资源集合)可采用如下可能方式实现,具体如图6所示。
图6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实施例二的流程示意图。如图6所示,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上述步骤51,可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61:第一设备按照预设顺序依次判定第一传输子帧内所有用于数据传输的资源粒子是否满足第一配对规则。
可选的,在第一传输子帧内所有用于数据传输的物理资源块内的资源粒子中,可首先确定出一个频域单位和一个时域单位,这样针对该频域单位和该时域单位内的所有资源粒子,从第1个用于映射数据信道的资源粒子对应的子载波序号开始,逐一确认每个资源粒子是否满足第一配对规则,也就是说,逐一判定每个资源粒子属于第一资源集合,还是第二资源集合。
步骤62:在第k个子载波上用于映射数据信道的资源粒子与第k+n个子载波上用于映射数据信道的资源粒子满足第一配对规则时,第一设备确定该第k个子载波和第k+n个子载波上用于映射数据信道的资源粒子均属于第二资源集合。
其中,n为小于3的正整数,k为用于映射数据信道的资源粒子对应的子载波的序号,k为大于或等于1的正整数。
具体的,当第k个子载波上用于映射数据信道的资源粒子与第k+n个子载波上用于映射数据信道的资源粒子满足第一配对规则时,两者可以进行SFBC配对,则表明第k个子载波上用于映射数据信道的资源粒子与第k+n个子载波上用于映射数据信道的资源粒子均不会成为孤立RE,即第一设备确定该第k个子载波和第k+n个子载波上用于映射数据信道的资源粒子均属于第二资源集合。
可选的,在第一设备完成对第k个子载波上用于映射数据信道的资源粒子所属集合的判断后,将k置为下一个用于映射数据信道的资源粒子对应的子载波序号,重复上述判断过程,直到第一传输子帧中最后一个子载波上用于映射数据信道的资源粒子判定结束。
步骤63:第一设备确定第一传输子帧内所有用于数据传输的资源粒子中除第二资源集合之外的所有资源粒子的集合为第一资源集合。
可选的,第一传输子帧内所有用于数据传输的资源粒子按照上述第一配对规则判定后,将能够实现SFBC配对的资源粒子归为第二资源集合,那么将第一传输子帧内所有用于数据传输的资源粒子中不能实现SFBC配对的资源粒子归为第一资源集合,实际上,该第一资源集合即是第一传输子帧内所有用于数据传输的资源粒子中除第二资源集合之外的所有资源粒子的集合。
值得说明的是,在某一通信系统中,类似的,要与第一设备实现数据通信的第二设备也按照步骤61至步骤63的确定步骤确定出第一传输子帧上的第一资源集合和第二资源集合,这样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便能够按照相同的数据传输方式实现数据通信。
可选的,在图6所示的数据传输方法中,如图6所示,在步骤63之前,该方法还可包括如下步骤62a。
步骤62a:在第一设备完成第一传输子帧中预设频域单位内、所有时域单位内的所有资源粒子的判定后,第一设备将预设频域单位上各个资源粒子的判定结果复制到第一传输子帧中的其他频域单位上。
其中,该第一传输子帧中的频域单位满足如下两个条件:每个频域单位内解调参考信号和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的配置一致、解调参考信号的预编码矩阵相同。
可选的,第一设备可将第一传输子帧上的资源粒子划分为多个频域单位和多个时域单位进行判定。比如,当第一设备完成第一传输子帧上预设时域单位内所有资源粒子的判定后,可切换到下一时域单位,重复上述判定过程,直到第一传输子帧中所有时域单位内的所有资源粒子的判定结束。
可选的,当第一设备完成了第一传输子帧中预设频域单位内、所有时域单位内的所有资源粒子的判定后,此时可将该预设频域单位上的各个资源粒子是否属于第一资源集合的判定结果复制到其它频域单位上。
值得说明的是,能够采用步骤62a所述方法的频域单位必须满足以下两个条件:即每个频域单位内参考信号的配置完全一致(即,解调参考信号和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的配置位置相同、解调参考信号的预编码矩阵相同。比如,在基站向终端发送数据时,每个频域单位是一个具有相同DMRS预编码矩阵的子带。
利用步骤62a所述的方法能够大大降低第一设备的判定复杂度,提高了判定速度,效率高。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第一设备确定第一传输子帧内的第一资源集合和 第二资源集合时,第一设备可按照预设顺序依次判定第一传输子帧内所有用于数据传输的资源粒子是否满足第一配对规则,在第k个子载波上用于映射数据信道的资源粒子与第k+n个子载波上用于映射数据信道的资源粒子满足第一配对规则时,确定第k个子载波和第k+n个子载波上用于映射数据信道的资源粒子均属于第二资源集合,确定第一传输子帧内所有用于数据传输的资源粒子中除第二资源集合之外的所有资源粒子的集合为第一资源集合。该技术方案能够准确将第一传输子帧中的所有资源粒子划分为第一资源集合和第二资源集合,为后续数据的准确传输奠定了基础。
下面结合图7和图8,对图6所述的方法进行详细说明。图7为第一设备确认第一资源集合和第二资源集合的流程示意图。图8为图7中第一资源集合包含的孤立RE的判定结果示意图。本实施例以第一设备为终端进行说明。如图8所示,该物理资源块内包含12个子载波,每个子载波认为是一个RE,即该物理资源块内包含12个RE。该终端从k=0个RE开始进行判断,具体如下:
步骤701:判断第k个RE是否为参考信号RE。若是,依次执行步骤702和步骤711,若否,执行步骤703。
若第k个RE为参考信号RE,则意味着其既无法进行SFBC配对,也无法将其标志为孤立RE,故将k+1赋给k,并在第k+1个RE未超出该物理资源块的边界时,对第k+1个RE进行判断。若第k个RE不是参考信号RE,那么转到步骤703,进行进一步判断。
步骤702:k=k+1。
步骤703:判断第k+1个RE是否超出物理资源块的边界。若是,执行步骤707,若否,执行步骤704。
若第k+1个RE超出物理资源块的边界,则意味着第k个RE已经是最后一个RE,不可能有RE和它进行配对,故确定该第k个RE为孤立RE,判定结束。若第k+1个RE未超出物理资源块的边界,则继续进行判断。
步骤704:判断第k+1个RE是否为参考信号RE。若是,执行步骤705,若否,依次执行步骤706和步骤711。
若第k+1个RE为参考信号RE,执行下一步判断,若第k+1个RE不是参考信号RE,则表明第k个RE和第k+1个RE可以完成SFBC配对,此时,将k+2赋给k,并判断第k+2个RE是否超出该物理资源块的边界。
步骤705:判断第k+2个RE是否超出该物理资源块的边界。若是,执行步骤707,若否,执行步骤708。
同理,若第k+2个RE超出物理资源块的边界,意味着第k个RE已经是最后一个RE,不可能有RE和它进行配对,故确定该第k个RE为孤立RE,判定结束。若第k+1个RE未超出物理资源块的边界,则继续进行判断。
步骤706:k=k+2。
步骤707:确定第k个RE为孤立RE。
步骤708:判断第k+2个RE是否为参考信号RE。若是,依次执行步骤709和步骤710,若否,直接执行步骤710。
若第k+2个RE是参考信号RE,则第k个RE已经无法和距离小于3个子载波的RE 完成配对,故将第k个RE标记为孤立RE。若第k+2个RE不是参考信号RE,则第k个RE和第k+2个RE可以完成配对。进一步的,在上述步骤后,将k+3赋给k,并判断第k+3个RE是否超出该物理资源块的边界。
步骤709:将第k个RE标记为孤立RE。
步骤710:k=k+3。
由于已经经历了3个RE的判断过程,故k跳到3个RE以后,继续判断
步骤711:判断此时k是否已经超出该物理资源块的边界。若是,则结束,若否,调到步骤701,重新执行上述判断流程。
基于图7所示的判断流程,上述图4中的(a)中,孤立RE的位置确定为如图8中的(a)所示,相应的,上述图4中的(b)中,孤立RE的位置确定为如图8中的(b)所示。
本实施例中各步骤的详细操作流程参见上述实施例中的记载,此处不再赘述。
作为另一种示例,在图5所示实施例的基础上,上述步骤51(第一设备确定第一传输子帧内的第一资源集合和第二资源集合)还可采用如下可能方式实现,具体如图9所示。
图9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实施例三的流程示意图。图10为采用图9所示实施例的方法确定的第一资源集合和第二资源集合。结合图10所示的物理资源块,如图9所示,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上述步骤51,可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91:第一设备在第一传输子帧内确定出一个资源全集。
其中,该资源全集中包括多个资源子集,每个资源子集包括1个或多个资源粒子,且每个资源粒子具有一个唯一的标识序号。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设备根据参考信号的配置位置,首先确定出参考信号可能影响SFBC配对的几个符号。参照图10所示,参考信号可能影响的只有(5,6,12,13)四个符号。其次,第一设备对物理资源块的所有子集进行编号。
可选的,第一设备对物理资源块的所有子集进行编号时,可采用如下两种方式。第一种方式为第一设备根据参考信号可能影响的符号对数据信道的所有物理资源对进行编号,第二种方式为第一设备根据参考信号可能影响的符号对所有物理资源对进行编号。
参照图10所示,采用第一种方式,第一设备确定的第一传输子帧的资源全集包含9个资源子集,资源全集的示意图具体如图10的(a)所示,编号分别如下:
参照图10所示,采用第二种方式,第一设备确定的第一传输子帧的资源全集包含12 个资源子集,此时资源全集的示意图具体如图10的(c)所示,编号分别如下:
步骤92:第一设备接收第二设备发送的第一配置信令,该第一配置信令包含1个或多个资源子集的标识序号。
可选的,第一设备确定出一个资源全集后,会接收到第二设备发送的第一配置指令,该第一设备则可根据该第一配置信令中包含的1个或多个资源子集的标识序号来确定第一资源集合和第二资源集合。
可选的,由于基站的配置能力强于终端,那么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设备可选为终端,该第二设备可选为基站。
可选的,该第一配置信令可以是半静态配置信令。例如,该半静态配置信令可以包括但不限于LTE系统中定义的无线资源管理信令。
在一实施例中,当该第一配置信令是半静态配置信令时,该半静态配置信令还可以包括第一资源集合的周期和子帧偏移情况。
在另一实施例中,当该第一配置信令是半静态配置信令时,该半静态配置信令还可以包括第一资源集合中每一个资源子集的周期和子帧偏移情况。
在再一实施例中,当该第一配置信令是半静态配置信令时,按照该半静态配置信令配置的第一资源集合中,可能会出现动态配置的参考信号。此时,第一资源集合中应排除掉已被配置成参考信号的资源粒子。
可选的,该第一配置信令还可以是动态配置信令。例如,该动态配置指令包括但不限于LTE系统中定义的接入控制层控制信元、物理层下行控制信息等。
步骤93:第一设备将第一配置指令中包含的1个或多个资源子集配置为第一资源集合,将第一传输子帧内所有用于数据传输的资源粒子中除第一资源集合之外的所有资源粒子的集合配置为第二资源集合。
当第一设备接收到第一配置指令后,其可根据第一配置指令中包含的1个或多个资源子集,将资源全集中的该1个或多个资源子集激活,将其配置为第一资源集合,相应的,将第一传输子帧内所有用于数据传输的资源粒子中除第一资源集合之外的所有资源粒子的集合配置为第二资源集合。
基于图9所示的确定方法,采用第一种方式对资源全集编号的方法,若第一配置指令中包含资源子集的标识序号为9,则如图10中的(b)所示,第一设备可将资源全集中的资源子集“9:{(11,5),(11,6),(11,12),(11,13)}”激活,也即,该标识序号为9的资源子集配置为第一资源集合。同理,采用第二种方式对资源全集编号的方法,若第一配置指令中包含资源子集的标识序号为1,则如图10中的(d)所示,第一设备可将资源全集中的资源子集“1:{(1,5),(1,6),(1,12),(1,13)}”激活,即将标识序号为1的资源子集配置为第一资源集合。
本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在第一设备确定第一传输子帧内的第一资源集合和第二资源集合时,第一设备首先在所述第一传输子帧内确定出一个资源全集,该资源全集中包括多个资源子集,每个资源子集包括1个或多个资源粒子,且每个资源粒子具有一个唯一的标识序号,其次接收第二设备发送的第一配置信令,该第一配置信令包含1个或多个资源子集的标识序号,最后将第一配置指令中包含的1个或多个资源子集配置为第一资源集合,将第一传输子帧内所有用于数据传输的资源粒子中除第一资源集合之外的所有资源粒子的集合配置为第二资源集合。该技术方案第一设备能够确定出第一传输子帧中的第一资源集合和第二资源集合,为后续确定数据传输方法以及实现数据的准确传输奠定了基础。
作为再一种示例,在图5所示实施例的基础上,上述步骤51(第一设备确定第一传输子帧内的第一资源集合和第二资源集合)还可采用如下可能方式实现,具体如图11所示。
图11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实施例四的流程示意图。图12为采用图11所示实施例的方法确定的第一资源集合和第二资源集合。结合图12所示的物理资源块,如图11所示,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上述步骤51,可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11:第一设备接收第二设备发送的第二配置信令,该第二配置指令用于指示一个资源全集。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设备从第二设备接收一个第二配置信令,该第二配置信令指示一个资源全集,该第二配置指令具体指示的内容包括:
(1)资源全集中包括N个资源子集,N为大于1的正整数;
(2)每个资源子集对应唯一的标识序号;
(3)每个资源子集所包含的1个或多个资源粒子的位置信息,例如,第k个子载波和第l个时域符号上的资源粒子。
可选的,第二配置信令与第一配置指令类似,该第二配置信令是半静态的配置信令,例如,该半静态配置信令可以包括但不限于LTE系统中定义的无线资源管理信令。
在一实施例中,当该第二配置信令是半静态配置信令时,该半静态配置信令还可以包括资源全集的周期和子帧偏移情况。
在另一实施例中,当该第二配置信令是半静态配置信令时,该半静态配置信令还可以包括资源全集中每一个候选资源子集的周期和子帧偏移情况。
可选的,该第二配置信令还可以是动态配置信令。例如,该动态配置指令包括但不限于LTE系统中定义的接入控制层控制信元、物理层下行控制信息等。
步骤112:第一设备根据该第二配置指令,在第一传输子帧内确定出一个资源全集。
该资源全集中包括多个资源子集,每个资源子集包括1个或多个资源粒子,且每个资源粒子具有一个唯一的标识序号;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设备根据接收到的第二配置指令,首先确定出可能出现的孤立资源粒子的集合,即资源全集。可选的,在一实施例中,参照图12中的(a)所示,第二配置指令指示的资源全集中包含四个资源子集,编号如下:
同理,在另一实施例中,参照图12中的(c)所示,第二配置指令指示的资源全集中也包含四个资源子集,编号如下:
步骤113:第一设备接收第二设备发送的第一配置信令,该第一配置信令包含1个或多个资源子集的标识序号。
可选的,第一设备确定出一个资源全集后,会接收到第二设备发送的第一配置指令。该第一配置指令的具体表现形式与图9所示实施例中的一致。关于第一配置指令的具体表现形式参见图9所示实施例中步骤92中的记载,此处不再赘述。
值得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与图9所示实施例中类似,一般情况下,由于基站的配置能力强于终端,因此,在该实施例中,发送第一配置指令和第二配置指令的第二设备可选为基站,相应的,接收第一配置指令和第二配置指令的第一设备可选为终端。
步骤114:第一设备将第一配置指令中包含的1个或多个资源子集配置为第一资源集合,将第一传输子帧内所有用于数据传输的资源粒子中除第一资源集合之外的所有资源粒子的集合配置为第二资源集合。
该步骤的具体实现与上述步骤93中的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对于图12中的(a)所示的资源全集,若第一配置指令中包含资源子集的标识序号为3和4,则如图12中的(b)所示,第一设备可将资源全集中的资源子集“3:{(11,5),(11,6)}”和“4:{(11,12),(11,13)}”激活,也即,将标识序号为3和4的资源子集配置为第一资源集合。对于图12中的(b)所示的资源全集,若第一配置指令中包含资源子集的标识序号为1和4,则如图12中的(b)所示,第一设备可将资源全集中的资源子集“1:{(1,5),(1,6)}”和“4:{(11,12),(11,13)}”激活,即将标识序号为1和4的资源子集配置为第一资源集合。
本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在第一设备确定第一传输子帧内的第一资源集合和第二资源集合时,第一设备接收第二设备发送的第二配置信令,根据该第二配置指令,在所述第一传输子帧内确定出一个资源全集,该资源全集中包括多个资源子集,每个资源子集 包括1个或多个资源粒子,且每个资源粒子具有一个唯一的标识序号,第一设备还接收第二设备发送的第一配置信令,该第一配置信令包含1个或多个资源子集的标识序号,这样第一设备将第一配置指令中包含的1个或多个资源子集配置为第一资源集合,将第一传输子帧内所有用于数据传输的资源粒子中除第一资源集合之外的所有资源粒子的集合配置为第二资源集合。在该技术方案中,第一设备同样能够准确确定出第一传输子帧中的第一资源集合和第二资源集合,为后续确定数据传输方法以及实现数据的准确传输奠定了基础。
图1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装置的结构示意图。该数据传输装置集成在第一设备中。如图13所示,本实施例的数据传输装置可以包括:处理模块1301和收发模块1302。
该处理模块1301,用于确定第一传输子帧内的第一资源集合和第二资源集合。
其中,该第一资源集合为所述第一传输子帧内所有用于数据传输的资源粒子基于第一配对规则配对后剩余的资源粒子集合,所述第二资源集合为所述第一传输子帧内所有用于数据传输的资源粒子基于所述第一配对规则完成配对的资源粒子集合。
该处理模块1301,还用于确定所述第一资源集合和所述第二资源集合上的数据传输方式。
该收发模块1302,用于根据确定的所述数据传输方式利用所述第一传输子帧向第二设备发送数据或者接收第二设备在所述第一传输子帧上发送的数据。
可选的,该处理模块1301在确定所述第一资源集合和所述第二资源集合上的数据传输方式时,具体用于确定所述第二资源集合上的传输方式为空频分组码的发射分集传输,确定所述第一资源集合上的传输方式为不传输数据或空时分组码传输。
其中,所述第一配对规则,包括:配对的两个资源粒子属于同一个时域单位、同一个频域单位、最多跨越3个子载波。
所述频域单位,包括:1个或多个物理资源块的频域宽度,所述时域单位包括:1个或多个OFDM符号。
可选的,在一实施例中,上述处理模块1301在确定第一传输子帧内的第一资源集合和第二资源集合时,具体用于按照预设顺序依次判定所述第一传输子帧内所有用于数据传输的资源粒子是否满足所述第一配对规则,并在第k个子载波上用于映射数据信道的资源粒子与第k+n个子载波上用于映射数据信道的资源粒子满足所述第一配对规则时,确定所述第k个子载波和所述第k+n个子载波上用于映射数据信道的资源粒子均属于所述第二资源集合,确定所述第一传输子帧内所有用于数据传输的资源粒子中除所述第二资源集合之外的所有资源粒子的集合为所述第一资源集合;
其中,所述n为小于3的正整数,所述k为用于映射数据信道的资源粒子对应的子载波的序号,所述k为大于或等于1的正整数。
进一步的,上述处理模块1301在确定第一传输子帧内的第一资源集合和第二资源集合时,还具体用于在完成所述第一传输子帧中预设频域单位内、所有时域单位内的所有资源粒子的判定后,将所述预设频域单位上各个资源粒子的判定结果复制到所述第一传输子帧中的其他频域单位上。
值得说明的是,所述第一传输子帧中的频域单位满足如下两个条件:每个频域单位内解调参考信号和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的配置一致、解调参考信号的预编码矩阵相同。
可选的,在另一实施例中,上述处理模块1301在确定第一传输子帧内的第一资源集合和第二资源集合时,具体用于在所述第一传输子帧内确定出一个资源全集,所述资源全集中包括多个资源子集,每个资源子集包括1个或多个资源粒子,且每个资源粒子具有一个唯一的标识序号,接收所述第二设备发送的第一配置信令,所述第一配置信令包含1个或多个资源子集的标识序号,并将所述第一配置指令中包含的1个或多个资源子集配置为所述第一资源集合,将所述第一传输子帧内所有用于数据传输的资源粒子中除所述第一资源集合之外的所有资源粒子的集合配置为所述第二资源集合。
可选的,在再一实施例中,上述处理模块1301在确定第一传输子帧内的第一资源集合和第二资源集合时,具体用于接收所述第二设备发送的第二配置信令,所述第二配置指令用于指示一个资源全集,根据所述第二配置指令,在所述第一传输子帧内确定出一个资源全集,所述资源全集中包括多个资源子集,每个资源子集包括1个或多个资源粒子,且每个资源粒子具有一个唯一的标识序号,以及接收所述第二设备发送的第一配置信令,所述第一配置信令包含1个或多个资源子集的标识序号,将所述第一配置指令中包含的1个或多个资源子集配置为所述第一资源集合,将所述第一传输子帧内所有用于数据传输的资源粒子中除所述第一资源集合之外的所有资源粒子的集合配置为所述第二资源集合。
可选的,作为一种示例,上述处理模块1301在确定所述第二资源集合上的传输方式为空频分组码的发射分集传输时,具有用于将多个天线端口中每个天线端口上经过空频分组码编码的传输符号映射到物理资源时,依次映射到所述第二资源集合中的所有资源粒子上。
可选的,作为另一种示例,上述处理模块1301在确定所述第一资源集合上的传输方式为不传输数据或空时分组码传输时,具体用于确定所述第一资源集合上的所有资源粒子不进行任何传输符号的映射或所述第一设备依次将多个天线端口中每个天线端口上经过空时分组码编码的传输符号映射到第一资源集合中的所有资源粒子上。
该数据传输装置的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与前述图1~图12所示的方法实施例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应理解以上装置的各个模块的划分仅仅是一种逻辑功能的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全部或部分集成到一个物理实体上,也可以物理上分开。且这些模块可以全部以软件通过处理元件调用的形式实现;也可以全部以硬件的形式实现;还可以部分模块通过处理元件调用软件的形式实现,部分模块通过硬件的形式实现。例如,确定模块可以为单独设立的处理元件,也可以集成在上述装置的某一个芯片中实现,此外,也可以以程序代码的形式存储于上述装置的存储器中,由上述装置的某一个处理元件调用并执行以上确定模块的功能。其它模块的实现与之类似。此外这些模块全部或部分可以集成在一起,也可以独立实现。这里所述的处理元件可以是一种集成电路,具有信号的处理能力。在实现过程中,上述方法的各步骤或以上各个模块可以通过处理器元件中的硬件的集成逻辑电路或者软件形式的指令完成。
例如,以上这些模块可以是被配置成实施以上方法的一个或多个集成电路,例如:一个或多个特定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或,一个或多个数 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ngnal processor,DSP),或,一个或者多个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等。再如,当以上某个模块通过处理元件调度程序代码的形式实现时,该处理元件可以是通用处理器,例如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或其它可以调用程序代码的处理器。再如,这些模块可以集成在一起,以片上系统(system-on-a-chip,SOC)的形式实现。
在上述实施例中,可以全部或部分地通过软件、硬件、固件或者其任意组合来实现。当使用软件实现时,可以全部或部分地以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实现。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一个或多个计算机指令。在计算机上加载和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指令时,全部或部分地产生按照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流程或功能。所述计算机可以是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计算机网络、或者其他可编程装置。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或者从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向另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传输,例如,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从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通过有线(例如同轴电缆、光纤、数字用户线(DSL))或无线(例如红外、无线、微波等)方式向另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进行传输。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或者是包含一个或多个可用介质集成的服务器、数据中心等数据存储设备。所述可用介质可以是磁性介质、(例如,软盘、硬盘、磁带)、光介质(例如,DVD)、或者半导体介质(例如固态硬盘solid state disk(SSD))等。
图1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数据传输装置的结构示意图。该数据传输装置集成在第一设备中。如图14所示,本实施例的数据传输装置可以包括:处理器1401和收发器1402。可选的,该数据传输装置还可以包括存储器,该存储器用于存储处理器1401的执行指令。可选的,该收发器1402可以是由独立功能的发送器和接收器实现,两者均可以通过天线等形式实现,本申请实施例并不对其限定。处理器1401和收发器1402用于运行计算机执行指令,使数据传输装置执行如上数据传输方法的各个步骤。
具体的,在上述图13中,处理模块1301对应处理器1401,收发模块1302对应收发器1402等。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适用于通信系统中基于LTE标准的基站和终端,当PDSCH在RE级别采用SFBC传输时,如果调度带宽的PRB内存在DMRS和/或CSI-RS,通过将第一传输子帧中所有用于数据传输的资源粒子分为第一资源集合和第二资源集合,使得基站和终端对PRB内孤立资源粒子的位置有一个共同认识,通过分别确定出第一传输子帧中第一资源集合和第二资源集合上的数据传输方式,使得基站和终端在进行资源映射时,能够实现速率匹配,这样能够最大限度利用物理层资源,避免了资源浪费。

Claims (18)

  1.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设备确定第一传输子帧内的第一资源集合和第二资源集合,所述第一资源集合为所述第一传输子帧内所有用于数据传输的资源粒子基于第一配对规则配对后剩余的资源粒子集合,所述第二资源集合为所述第一传输子帧内所有用于数据传输的资源粒子基于所述第一配对规则完成配对的资源粒子集合;
    所述第一设备确定所述第一资源集合和所述第二资源集合上的数据传输方式;
    所述第一设备根据确定的所述数据传输方式利用所述第一传输子帧向第二设备发送数据或者接收第二设备在所述第一传输子帧上发送的数据。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设备确定所述第一资源集合和所述第二资源集合上的数据传输方式,包括:
    所述第一设备确定所述第二资源集合上的传输方式为空频分组码的发射分集传输;
    所述第一设备确定所述第一资源集合上的传输方式为不传输数据或空时分组码传输。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配对规则,包括:配对的两个资源粒子属于同一个时域单位、同一个频域单位、最多跨越3个子载波;
    所述频域单位,包括:1个或多个物理资源块的频域宽度,所述时域单位包括:1个或多个OFDM符号。
  4. 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设备确定第一传输子帧内的第一资源集合和第二资源集合,包括:
    所述第一设备按照预设顺序依次判定所述第一传输子帧内所有用于数据传输的资源粒子是否满足所述第一配对规则;
    在第k个子载波上用于映射数据信道的资源粒子与第k+n个子载波上用于映射数据信道的资源粒子满足所述第一配对规则时,所述第一设备确定所述第k个子载波和所述第k+n个子载波上用于映射数据信道的资源粒子均属于所述第二资源集合,其中,所述n为小于3的正整数,所述k为用于映射数据信道的资源粒子对应的子载波的序号,所述k为大于或等于1的正整数;
    所述第一设备确定所述第一传输子帧内所有用于数据传输的资源粒子中除所述第二资源集合之外的所有资源粒子的集合为所述第一资源集合。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第一设备完成所述第一传输子帧中预设频域单位内、所有时域单位内的所有资源粒子的判定后,所述第一设备将所述预设频域单位上各个资源粒子的判定结果复制到所述第一传输子帧中的其他频域单位上;
    所述第一传输子帧中的频域单位满足如下两个条件:每个频域单位内解调参考信号和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的配置一致、解调参考信号的预编码矩阵相同。
  6. 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设备确定第一传输子帧内的第一资源集合和第二资源集合,包括:
    所述第一设备在所述第一传输子帧内确定出一个资源全集,所述资源全集中包括多个资源子集,每个资源子集包括1个或多个资源粒子,且每个资源粒子具有一个唯一的标识 序号;
    所述第一设备接收所述第二设备发送的第一配置信令,所述第一配置信令包含1个或多个资源子集的标识序号;
    所述第一设备将所述第一配置指令中包含的1个或多个资源子集配置为所述第一资源集合,将所述第一传输子帧内所有用于数据传输的资源粒子中除所述第一资源集合之外的所有资源粒子的集合配置为所述第二资源集合。
  7. 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设备确定第一传输子帧内的第一资源集合和第二资源集合,包括:
    所述第一设备接收所述第二设备发送的第二配置信令,所述第二配置指令用于指示一个资源全集;
    所述第一设备根据所述第二配置指令,在所述第一传输子帧内确定出一个资源全集,所述资源全集中包括多个资源子集,每个资源子集包括1个或多个资源粒子,且每个资源粒子具有一个唯一的标识序号;
    所述第一设备接收所述第二设备发送的第一配置信令,所述第一配置信令包含1个或多个资源子集的标识序号;
    所述第一设备将所述第一配置指令中包含的1个或多个资源子集配置为所述第一资源集合,将所述第一传输子帧内所有用于数据传输的资源粒子中除所述第一资源集合之外的所有资源粒子的集合配置为所述第二资源集合。
  8. 根据权利要求2~7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设备确定所述第二资源集合上的传输方式为空频分组码的发射分集传输,包括:
    所述第一设备将多个天线端口中每个天线端口上经过空频分组码编码的传输符号映射到物理资源时,依次映射到所述第二资源集合中的所有资源粒子上。
  9. 根据权利要求2~7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设备确定所述第一资源集合上的传输方式为不传输数据或空时分组码传输,包括:
    所述第一设备确定所述第一资源集合上的所有资源粒子不进行任何传输符号的映射或所述第一设备依次将多个天线端口中每个天线端口上经过空时分组码编码的传输符号映射到第一资源集合中的所有资源粒子上。
  10. 一种数据传输装置,集成在第一设备中,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处理模块,用于确定第一传输子帧内的第一资源集合和第二资源集合,所述第一资源集合为所述第一传输子帧内所有用于数据传输的资源粒子基于第一配对规则配对后剩余的资源粒子集合,所述第二资源集合为所述第一传输子帧内所有用于数据传输的资源粒子基于所述第一配对规则完成配对的资源粒子集合;
    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确定所述第一资源集合和所述第二资源集合上的数据传输方式;
    收发模块,用于根据确定的所述数据传输方式利用所述第一传输子帧向第二设备发送数据或者接收第二设备在所述第一传输子帧上发送的数据。
  11. 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模块在确定所述第一资源集合和所述第二资源集合上的数据传输方式时,具体用于确定所述第二资源集合上的传输 方式为空频分组码的发射分集传输,确定所述第一资源集合上的传输方式为不传输数据或空时分组码传输。
  12. 根据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配对规则,包括:配对的两个资源粒子属于同一个时域单位、同一个频域单位、最多跨越3个子载波;
    所述频域单位,包括:1个或多个物理资源块的频域宽度,所述时域单位包括:1个或多个OFDM符号。
  13. 根据权利要求10~12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模块在确定第一传输子帧内的第一资源集合和第二资源集合时,具体用于按照预设顺序依次判定所述第一传输子帧内所有用于数据传输的资源粒子是否满足所述第一配对规则,并在第k个子载波上用于映射数据信道的资源粒子与第k+n个子载波上用于映射数据信道的资源粒子满足所述第一配对规则时,确定所述第k个子载波和所述第k+n个子载波上用于映射数据信道的资源粒子均属于所述第二资源集合,确定所述第一传输子帧内所有用于数据传输的资源粒子中除所述第二资源集合之外的所有资源粒子的集合为所述第一资源集合;
    其中,所述n为小于3的正整数,所述k为用于映射数据信道的资源粒子对应的子载波的序号,所述k为大于或等于1的正整数。
  14. 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模块在确定第一传输子帧内的第一资源集合和第二资源集合时,还具体用于在完成所述第一传输子帧中预设频域单位内、所有时域单位内的所有资源粒子的判定后,将所述预设频域单位上各个资源粒子的判定结果复制到所述第一传输子帧中的其他频域单位上;
    所述第一传输子帧中的频域单位满足如下两个条件:每个频域单位内解调参考信号和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的配置一致、解调参考信号的预编码矩阵相同。
  15. 根据权利要求10~12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模块在确定第一传输子帧内的第一资源集合和第二资源集合时,具体用于在所述第一传输子帧内确定出一个资源全集,所述资源全集中包括多个资源子集,每个资源子集包括1个或多个资源粒子,且每个资源粒子具有一个唯一的标识序号,接收所述第二设备发送的第一配置信令,所述第一配置信令包含1个或多个资源子集的标识序号,并将所述第一配置指令中包含的1个或多个资源子集配置为所述第一资源集合,将所述第一传输子帧内所有用于数据传输的资源粒子中除所述第一资源集合之外的所有资源粒子的集合配置为所述第二资源集合。
  16. 根据权利要求10~12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模块在确定第一传输子帧内的第一资源集合和第二资源集合时,具体用于接收所述第二设备发送的第二配置信令,所述第二配置指令用于指示一个资源全集,根据所述第二配置指令,在所述第一传输子帧内确定出一个资源全集,所述资源全集中包括多个资源子集,每个资源子集包括1个或多个资源粒子,且每个资源粒子具有一个唯一的标识序号,以及接收所述第二设备发送的第一配置信令,所述第一配置信令包含1个或多个资源子集的标识序号,将所述第一配置指令中包含的1个或多个资源子集配置为所述第一资源集合,将所述第一传输子帧内所有用于数据传输的资源粒子中除所述第一资源集合之外的所有资源粒子的集合配置为所述第二资源集合。
  17. 根据权利要求11~16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模块在确定所述第二资源集合上的传输方式为空频分组码的发射分集传输时,具有用于将多个天线端口中 每个天线端口上经过空频分组码编码的传输符号映射到物理资源时,依次映射到所述第二资源集合中的所有资源粒子上。
  18. 根据权利要求11~16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模块在确定所述第一资源集合上的传输方式为不传输数据或空时分组码传输时,具体用于确定所述第一资源集合上的所有资源粒子不进行任何传输符号的映射或所述第一设备依次将多个天线端口中每个天线端口上经过空时分组码编码的传输符号映射到第一资源集合中的所有资源粒子上。
CN201780009971.4A 2017-01-23 2017-02-27 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Active CN10860495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058649.2 2017-01-23
CN201710058649 2017-01-23
PCT/CN2017/075046 WO2018133173A1 (zh) 2017-01-23 2017-02-27 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604950A true CN108604950A (zh) 2018-09-28
CN108604950B CN108604950B (zh) 2020-11-17

Family

ID=629076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80009971.4A Active CN108604950B (zh) 2017-01-23 2017-02-27 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11223453B2 (zh)
EP (1) EP3565155B1 (zh)
CN (1) CN108604950B (zh)
AU (1) AU2017394052B2 (zh)
CA (1) CA3051144C (zh)
WO (1) WO2018133173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756471A (zh) * 2019-03-27 2020-10-0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的方法及装置
CN113839754A (zh) * 2020-06-23 2021-12-24 上海朗帛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被用于无线通信的节点中的方法和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721756B2 (en) * 2017-02-13 2020-07-21 Qualcomm Incorporated Repetition-based uplink for low latency communications in a new radio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FI3681079T3 (fi) * 2017-09-08 2023-03-22 Wilus Inst Standards & Tech Inc Tiedonsiirtomenetelmä ja vastaanottomenetelmä langatonta viestintäjärjestelmää varten ja laite saman käyttämiseksi
US20230231743A1 (en) * 2020-06-09 2023-07-20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Method and device for channel estimation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1052220A1 (ja) * 2009-10-30 2011-05-05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無線送信装置及び参照信号送信方法
CN102845011A (zh) * 2010-02-23 2012-12-26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
CN103580801A (zh) * 2012-08-06 2014-02-12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一种增强控制信道单元e-cce资源映射方法及设备
CN104186006A (zh) * 2013-04-02 2014-12-0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及用户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272639B (zh) 2012-05-11 2017-12-0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用于传输控制信道信号的方法
EP2667535A1 (en) * 2012-05-21 2013-11-27 Panasonic Corporation Common mapping of resource elements to enhanced resource element groups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1052220A1 (ja) * 2009-10-30 2011-05-05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無線送信装置及び参照信号送信方法
CN102845011A (zh) * 2010-02-23 2012-12-26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
CN103580801A (zh) * 2012-08-06 2014-02-12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一种增强控制信道单元e-cce资源映射方法及设备
CN104186006A (zh) * 2013-04-02 2014-12-0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及用户设备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756471A (zh) * 2019-03-27 2020-10-0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的方法及装置
CN111756471B (zh) * 2019-03-27 2021-10-2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的方法及装置
CN113839754A (zh) * 2020-06-23 2021-12-24 上海朗帛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被用于无线通信的节点中的方法和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A3051144C (en) 2023-01-03
WO2018133173A1 (zh) 2018-07-26
EP3565155A1 (en) 2019-11-06
US20190372728A1 (en) 2019-12-05
AU2017394052A1 (en) 2019-08-22
AU2017394052B2 (en) 2020-12-03
EP3565155A4 (en) 2020-01-01
CN108604950B (zh) 2020-11-17
US11223453B2 (en) 2022-01-11
EP3565155B1 (en) 2022-04-06
CA3051144A1 (en) 2018-07-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260217B (zh) 一种信息传输的方法、装置和通信节点
CN118101013A (zh) 用于高级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基于资源的csi获取的方法和装置
CN105792363A (zh) 一种增强的载波聚合中的调度方法和装置
CN108604950A (zh) 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US11121848B2 (en)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network device
US20230179339A1 (en) Flexible semi-static harq-ack codebook overhead
EP3800945B1 (en) Power allocation method and related device
WO2019100859A1 (zh) 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计算机存储介质
US20220400495A1 (en) Virtual multi-transmission reception point/panel transmission for urllc
CN111446996B (zh) 一种用于多天线传输的用户设备、基站中的方法和装置
WO2021093204A1 (en) Acquiring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US20230412220A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unsupervised user clustering and power allocation in non-orthogonal multiple access (noma)-aided massive multiple input-multiple output (mimo) networks
CN108631835B (zh) 一种传输方式的信令指示方法及装置
CN115668795A (zh) 无线通信中的波束状态更新
WO2018171683A1 (zh) 信道状态信息导频的传输方法、设备、处理器及存储介质
WO2018176328A1 (zh) 一种用户设备、基站中的被用于多天线传输的方法和装置
US20230224135A1 (en) Improved tbs indication and cqi reporting for lower bler targets
US12021795B2 (en)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network device
US20230283341A1 (en) CSI Triggering and Configuration Enhancements for Partial-Reciprocity Based Port Selection Codebook
WO2024031597A1 (en) Techniques for coherent joint transmission across multiple transmission-reception point sets
WO2023272514A1 (zh) 上行传输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KR20230029699A (ko) 채널 측정 및 빔 관리를 향상시키기 위한 시스템 및 방법
CN113630879A (zh) 数据的重复传输方法
CN118285076A (zh) 物理下行共享信道pdsch传输方法及装置
KR20240053602A (ko) 다중 trp 동작에서의 업링크 송신 방식을 위한 시스템 및 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