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599829B - 一种实用化的干扰对齐与删除方法、终端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实用化的干扰对齐与删除方法、终端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599829B
CN108599829B CN201810351821.8A CN201810351821A CN108599829B CN 108599829 B CN108599829 B CN 108599829B CN 201810351821 A CN201810351821 A CN 201810351821A CN 108599829 B CN108599829 B CN 10859982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ode
interference
receiving node
receiving
nod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351821.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599829A (zh
Inventor
靳进
高向川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ngzhou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Zhengzhou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ngzhou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Zhengzhou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810351821.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599829B/zh
Publication of CN10859982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59982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59982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59982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13MIMO systems
    • H04B7/0456Selection of precoding matrices or codebooks, e.g. using matrices antenna weight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5/00Baseband systems
    • H04L25/02Details ; 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electrical power along data transmission lines
    • H04L25/03Shaping networks in transmitter or receiver, e.g. adaptive shaping networks
    • H04L25/03006Arrangements for removing intersymbol interference
    • H04L25/03343Arrangements at the transmitter end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实用化的干扰对齐与删除方法,包括:设计两个发送节点的干扰对齐预编码,使其到两个非期望接收节点的干扰分别合并到这两个接收节点相同的信号子空间内;利用干扰对齐设计其他发送节点的预编码,令上述两个接收节点解码出自己的期望数据;获得数据的两个接收节点通过回程链路向第三个接收节点传送已解码数据;第三个接收节点实施干扰删除后解码出自己的期望数据和余下未解码接收节点的数据,随后第三个接收节点通过回程链路向余下未解码接收节点传送对应的期望数据。采用本发明提供的方法,能够在较低计算复杂度的条件下获得基于闭式解的最优自由度性能,且有效降低回程开销。

Description

一种实用化的干扰对齐与删除方法、终端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实用化的干扰对齐与删除方法、终端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干扰对齐与删除能够在基于多天线的干扰网络中实现更高的自由度,从而提升网络的吞吐量性能。在基于无线回程的密集小基站部署网络等回程链路容量受限的移动通信场景下,回程链路中的信息交互过程不允许产生较大的回程开销,因此低计算复杂度和低回程开销的干扰对齐与删除方法具有良好的实用价值。
目前的方案包括:
对于具有多个发送节点与多个接收节点的通信系统,其中每个接收节点对应接收一个或多个发送节点传送的数据,现有的基于闭式解的干扰对齐与删除方法在实施过程中没有涉及降低回程开销的问题,其方法为第一个接收节点解码出期望数据后,将此数据通过回程链路传递给其他所有接收节点,第二个接收节点利用回程链路传递过来的数据解码出自己的期望数据,随后将自己的期望数据通过回程链路传递给其他所有未得到期望数据的接收节点,依次类推,直到最后一个接收节点收到其他所有接收节点通过回程链路传递过来的数据,回程链路的数据传输过程结束,最后一个接收节点解码出自己的期望数据。由于每个已解码接收节点都要向其他所有未解码接收节点传递回程信息,上述回程链路数据传递过程将导致较大的回程开销。
发明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在获得基于闭式解的最优自由度性能的同时有效降低回程开销。
(二)技术方案
一种实用化的干扰对齐与删除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01:设计两个发送节点的干扰对齐预编码,使其到两个非期望接收节点的干扰分别合并到这两个接收节点相同的信号子空间内;
S102:利用干扰对齐设计其它发送节点的干扰对齐预编码,令两个接收节点的干扰信号子空间与期望信号子空间相互正交且维度之和等于接收节点的天线数目,进而在此两个接收节点解码出相应的期望数据;
S103:所述两个获得期望数据的接收节点同时通过回程链路向第三个接收节点传送已解码数据;
S104:所述第三个接收节点实施干扰删除后解码出自己的期望数据,如果有三个以上的接收节点,第三个接收节点实施干扰删除后解码出自己的期望数据和余下未解码接收节点的期望数据,随后第三个接收节点通过回程链路向余下未解码接收节点传送对应的期望数据。
包括至少两个发送节点与至少两个接收节点,其中每个接收节点对应接收一个及一个以上的发送节点传送的数据,各节点均配备M根天线;Rk表示第k个接收节点,其中k∈{1,....,K},Tk,i表示向Rk发送数据的第i个发送节点,Nk表示Rk对应的接收节点数目,dk表示Rk收到的期望数据数目,这里dk=Nk,即每个接收节点服务的发送节点数目等于此接收节点的期望自由度;所有发送节点利用干扰对齐预编码同时发送数据,其中每个发送节点均传送一个数据。为了满足干扰对齐与删除具有闭式解的可行性条件,并且获得2M个自由度的最大自由度性能,系统的参数配置应满足如下四个条件:
d1+d2+d3+d4+...+dK=2M,
1≤d1≤M-1,
1≤d2≤M-1,
2≤d3+d4+...+dK≤M。
当K=3且d3=2时,所述发送节点发送数据时所使用的干扰对齐预编码的设计方法包括:
设计T3,1和T3,2的干扰对齐预编码,使T3,1和T3,2到接收节点R1和R2的干扰分别合并到这两个接收节点相同的信号子空间内:
Figure BDA0001632739280000031
Figure BDA0001632739280000032
其中,
Figure BDA0001632739280000033
表示发送节点Tk,i到接收节点Rj的信道矩阵,vk,i表示发送节点Tk,i的干扰对齐预编码,span(X)代表由矩阵X的列向量张成的信号空间,通过计算得到v3,1和v3,2为:
Figure BDA0001632739280000034
Figure BDA0001632739280000035
其中,eig(X)为取矩阵X的一个特征向量构成的向量;
设计接收节点R2服务的N2个发送节点的干扰对齐预编码,令此N2个发送节点到接收节点R1的干扰与
Figure BDA0001632739280000036
重合:
Figure BDA0001632739280000037
通过计算得到接收节点R2服务的N2个发送节点的干扰对齐预编码为:
Figure BDA0001632739280000038
设计接收节点R1服务的N1个发送节点的干扰对齐预编码,令此N1个发送节点到接收节点R2的干扰与
Figure BDA0001632739280000039
张成相同的信号空间:
Figure BDA0001632739280000041
通过计算得到接收节点R1的服务的N1个发送节点的干扰对齐预编码为:
Figure BDA0001632739280000042
利用上述设计方法得到所有发送节点的干扰对齐预编码后,每个发送节点利用其干扰对齐预编码向接收节点发送数据。
当K=3且d3>2时,所述发送节点发送数据时所使用的干扰对齐预编码的设计方法还包括:
设计T3,1和T3,2的干扰对齐预编码,使T3,1和T3,2到接收节点R1和R2的干扰分别合并到这两个接收节点相同的信号子空间内:
Figure BDA0001632739280000043
Figure BDA0001632739280000044
通过计算得到v3,1和v3,2为:
Figure BDA0001632739280000045
Figure BDA0001632739280000046
设计接收节点R3服务的除T3,1和T3,2之外的其他N3-2个发送节点的干扰对齐预编码,令其中任意M-d2-1个发送节点到接收节点R1的干扰与
Figure BDA0001632739280000051
重合,设T3,a为上述M-d2-1个发送节点中的任意一个,则T3,a的干扰对齐预编码设计应满足如下条件:
Figure BDA0001632739280000052
解得v3,a为:
Figure BDA0001632739280000053
此外,设计接收节点R3服务的余下的N3-2-(M-d2-1)=d2+d3-M-1个发送节点的干扰对齐预编码,令他们到接收节点R2的干扰与
Figure BDA0001632739280000054
重合,设T3,b为这d2+d3-M-1个发送节点中的任意一个,则T3,b的干扰对齐预编码设计应满足如下条件:
Figure BDA0001632739280000055
解得v3,b为:
Figure BDA0001632739280000056
设计接收节点R2服务的N2个发送节点的干扰对齐预编码,令此N2个发送节点到接收节点R1的干扰与
Figure BDA0001632739280000057
重合:
Figure BDA0001632739280000058
通过计算得到接收节点R2的服务的N2个发送节点的干扰对齐预编码为:
Figure BDA0001632739280000061
设计接收节点R1的服务的N1个发送节点的干扰对齐预编码,令此N1个发送节点到接收节点R2的干扰与
Figure BDA0001632739280000062
张成相同的信号空间:
Figure BDA0001632739280000063
通过计算得到接收节点R1的服务的N1个发送节点的干扰对齐预编码为:
Figure BDA0001632739280000064
利用上述设计方法得到所有发送节点的干扰对齐预编码后,每个发送节点利用其干扰对齐预编码向接收节点发送数据。
当K=4且d3+d4=2时,所述发送节点发送数据时所使用的干扰对齐预编码的设计方法还包括:
设计T3,1和T4,1的干扰对齐预编码,使T3,1和T4,1到接收节点R1和R2的干扰分别合并到这两个接收节点相同的信号子空间内:
Figure BDA0001632739280000071
Figure BDA0001632739280000072
通过计算得到v3,1和v4,1为:
Figure BDA0001632739280000073
Figure BDA0001632739280000074
设计接收节点R2服务的N2个发送节点的干扰对齐预编码,令此N2个发送节点到接收节点R1的干扰与
Figure BDA0001632739280000075
重合:
Figure BDA0001632739280000076
通过计算得到接收节点R2的服务的N2个发送节点的干扰对齐预编码为:
Figure BDA0001632739280000077
设计接收节点R1的服务的N1个发送节点的干扰对齐预编码,令此N1个发送节点到接收节点R2的干扰与
Figure BDA0001632739280000078
张成相同的信号空间:
Figure BDA0001632739280000081
通过计算得到接收节点R1的服务的N1个发送节点的干扰对齐预编码为:
Figure BDA0001632739280000082
利用上述设计方法得到所有发送节点的干扰对齐预编码后,每个发送节点利用其干扰对齐预编码向接收节点发送数据。
当K≥4且d3+d4≥2时,所述发送节点发送数据时所使用的干扰对齐预编码的设计方法还包括:
设计T3,1和T4,1的干扰对齐预编码,使T3,1和T4,1到接收节点R1和R2的干扰分别合并到这两个接收节点相同的信号子空间内:
Figure BDA0001632739280000083
Figure BDA0001632739280000084
通过计算得到v3,1和v4,1为:
Figure BDA0001632739280000085
Figure BDA0001632739280000086
设计R3到RK共K-2个接收节点服务的除T3,1和T4,1之外的其他N3+N4+...NK-2个发送节点的干扰对齐预编码,令其中任意M-d2-1个发送节点到接收节点R1的干扰与
Figure BDA0001632739280000091
重合,设Tl,a为上述M-d2-1个发送节点中的任意一个,l∈{3,....,K},则Tl,a的干扰对齐预编码设计应满足如下条件:
Figure BDA0001632739280000092
解得vl,a为:
Figure BDA0001632739280000093
此外,设计R3到RK共K-2个接收节点服务的余下的N3+N4+...NK-2-(M-d2-1)=d2+d3+d4+...+dK-M-1个发送节点的干扰对齐预编码,令他们到接收节点R2的干扰与
Figure BDA0001632739280000094
重合,设Tl,b为这d2+d3+d4+...+dK-M-1个发送节点中的任意一个,则Tl,b的干扰对齐预编码设计应满足如下条件:
Figure BDA0001632739280000095
解得vl,b为:
Figure BDA0001632739280000096
设计接收节点R2服务的N2个发送节点的干扰对齐预编码,令此N2个发送节点到接收节点R1的干扰与
Figure BDA0001632739280000097
重合:
Figure BDA0001632739280000098
通过计算得到接收节点R2的服务的N2个发送节点的干扰对齐预编码为:
Figure BDA0001632739280000101
设计接收节点R1的服务的N1个发送节点的干扰对齐预编码,令此N1个发送节点到接收节点R2的干扰与
Figure BDA0001632739280000102
张成相同的信号空间:
Figure BDA0001632739280000103
通过计算得到接收节点R1的服务的N1个发送节点的干扰对齐预编码为:
Figure BDA0001632739280000104
利用上述设计方法得到所有发送节点的干扰对齐预编码后,每个发送节点利用其干扰对齐预编码向接收节点发送数据。
接收节点R1的接收信号的干扰空间与期望信号空间相互正交且维度之和为M,接收节点R2的接收信号的干扰空间与期望信号空间相互正交且维度之和为M,当K=3时各接收节点获得期望数据的方法包括:
接收节点R1利用接收矩阵直接解码出d1个期望数据,接收节点R2利用接收矩阵直接解码出d2个期望数据,由于接收节点R3中有M-d3维度的信号子空间可以用于解码M-d3个期望数据之外的干扰数据,因此接收节点R1和R2仅需通过回程链路共向接收节点R3传递任意d1+d2-(M-d3)=M个已解码数据,接收节点R3实施干扰删除操作后利用接收矩阵解码出M个数据,其中包括d3个R3的期望数据。上述过程中的接收矩阵由迫零算法得到。
接收节点R1的接收信号的干扰空间与期望信号空间相互正交且维度之和为M,接收节点R2的接收信号的干扰空间与期望信号空间相互正交且维度之和为M,当K>3时各接收节点获得期望数据的方法还包括:
接收节点R1利用迫零算法设计接收矩阵从而直接解码出d1个期望数据,接收节点R2利用迫零算法设计接收矩阵从而直接解码出d2个期望数据,接收节点R1和R2通过回程链路共向接收节点R3传递任意M个已解码数据,接收节点R3实施干扰删除操作后利用迫零算法设计接收矩阵解码出M个数据,其中包括d3个R3的期望数据、d4个R4的期望数据、…、dK个RK的期望数据,随后R3通过回程链路分别向接收节点R4到RK传递其对应的期望数据。
一种终端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和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实用化的干扰对齐与删除方法。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实用化的干扰对齐与删除方法,手机等发送节点的预编码和基站等接收节点的解码矩阵均为闭式解,能够以较低的计算复杂获得理论上的最优自由度性能,并且有效降低基站间回程链路的回程开销,在基于无线回程的密集小基站部署网络等回程链路容量受限的场景下具有较好的实用价值。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实用化的干扰对齐与删除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方式一提供的预编码设计以及回程信息传递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方式一提供的预编码设计以及回程信息传递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方式一提供的预编码设计以及回程信息传递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方式一提供的预编码设计以及回程信息传递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实用化的干扰对齐与删除方法,应用于通信链路中,包括发送端和接收端,发送端包括至少两个发送节点,接收端包括至少两个接收节点。上述的发送节点可以为手机、平板电脑、物联网终端设备等,上述的接收节点可以为基站、路由器、远端射频模块等。
如图1所示,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01.设计两个发送节点的干扰对齐预编码,使其到两个非期望接收节点的干扰分别合并到这两个接收节点相同的信号子空间内;该相同的信号子空间属于干扰信号子空间的子集或全集。
S102.利用干扰对齐设计其他发送节点的预编码,令两个接收节点的干扰信号子空间与期望信号子空间相互正交且维度之和等于接收节点的天线数目,进而在此两个接收节点解码出相应的期望数据;
S103.所述两个获得期望数据的接收节点同时通过回程链路向第三个接收节点传送已解码数据;
S104.所述第三个接收节点实施干扰删除后解码出自己的期望数据,如果有三个以上的接收节点,第三个接收节点实施干扰删除后解码出自己的期望数据和余下未解码接收节点的期望数据,随后第三个接收节点通过回程链路向余下未解码接收节点传送对应的期望数据。
本发明的方法所应用的通信系统包括多个发送节点与多个接收节点,其中每个接收节点对应接收一个或多个发送节点传送的数据,各节点均配备M根天线;Rk表示第k个接收节点,其中k∈{1,....,K},Tk,i表示向Rk发送数据的第i个发送节点,Nk表示Rk对应的接收节点数目,dk表示Rk收到的期望数据数目,这里dk=Nk,即每个接收节点服务的发送节点数目等于此接收节点的期望自由度;所有发送节点利用干扰对齐预编码同时发送数据,其中每个发送节点均传送一个数据。为了满足干扰对齐与删除具有闭式解的可行性条件,并且获得2M个自由度的最大自由度性能,系统的参数配置应满足如下四个条件:
d1+d2+d3+d4+...+dK=2M,
1≤d1≤M-1,
1≤d2≤M-1,
2≤d3+d4+...+dK≤M。
上述条件下,本发明提供的实用化的干扰对齐和删除方法,发送节点的预编码和接收节点的解码矩阵均为闭式解,具有较低的计算复杂度,能够获得基于闭式解的最优自由度性能,且有效降低回程开销。
如图2所示,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K=3且d3=2条件下既可获得基于闭式解的最优自由度性能又能够有效降低回程开销的干扰对齐与删除方法的一种实施方式。该实施方式具体包括:
步骤201:发送节点发送数据时所使用干扰对齐预编码的设计;
设计T3,1和T3,2的干扰对齐预编码,使T3,1和T3,2到接收节点R1和R2的干扰分别合并到这两个接收节点相同的信号子空间内:
Figure BDA0001632739280000131
Figure BDA0001632739280000132
其中,
Figure BDA0001632739280000133
表示发送节点Tk,i到接收节点Rj的信道矩阵,vk,i表示发送节点Tk,i的预编码,span(X)代表由矩阵X的列向量张成的信号空间,通过计算得到v3,1和v3,2为:
Figure BDA0001632739280000134
Figure BDA0001632739280000135
其中,eig(X)为取矩阵X的一个特征向量构成的向量;
设计接收节点R2服务的N2个发送节点的干扰对齐预编码,令此N2个发送节点到接收节点R1的干扰与
Figure BDA0001632739280000136
重合:
Figure BDA0001632739280000141
通过计算得到接收节点R2服务的N2个发送节点的干扰对齐预编码为:
Figure BDA0001632739280000142
设计接收节点R1服务的N1个发送节点的干扰对齐预编码,令此N1个发送节点到接收节点R2的干扰与
Figure BDA0001632739280000143
张成相同的信号空间:
Figure BDA0001632739280000144
通过计算得到接收节点R1服务的N1个发送节点的干扰对齐预编码为:
Figure BDA0001632739280000145
利用上述设计方法得到所有发送节点的预编码后,每个发送节点利用其预编码向接收节点发送数据。
步骤202:解码和回程信息传递的设计;
由于接收节点R1的接收信号的干扰空间与期望信号空间相互正交且维度之和为M,接收节点R1利用迫零算法设计接收矩阵从而直接解码出d1个期望数据;此外接收节点R2的接收信号的干扰空间与期望信号空间相互正交且维度之和为M,接收节点R2利用迫零算法设计接收矩阵从而直接解码出d2个期望数据。
考虑到接收节点R3中有M-d3维度的信号子空间可以用于解码M-d3个期望数据之外的干扰数据,因此接收节点R1和R2仅需通过回程链路共向接收节点R3传递任意d1+d2-(M-d3)=M个已解码数据,接收节点R3实施干扰删除操作后利用迫零算法设计接收矩阵解码出M个数据,其中包括d3个R3的期望数据。
本发明上述实施方式中获得2M个自由度的最大自由度性能时在回程链路中仅需传递M个已解码数据,其回程开销低于现有的干扰对齐与删除方法;且提供了具有闭式解的干扰对齐与删除方法,因而具有较低的计算复杂度。
如图3所示,在上述第一种实施方式的基础上,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在K=3且d3>2条件下既可获得基于闭式解的最优自由度性能又能够有效降低回程开销的干扰对齐与删除方法的第二种实施方式,该实施方式的预编码设计以及回程信息传递示意图如图3所示,具体包括:
步骤301:发送节点发送数据时所使用预编码的设计;
设计T3,1和T3,2的干扰对齐预编码,使T3,1和T3,2到接收节点R1和R2的干扰分别合并到这两个接收节点相同的信号子空间内:
Figure BDA0001632739280000151
Figure BDA0001632739280000152
通过计算得到v3,1和v3,2为:
Figure BDA0001632739280000161
Figure BDA0001632739280000162
设计接收节点R3服务的除T3,1和T3,2之外的其他N3-2个发送节点的预编码,令其中任意M-d2-1个发送节点到接收节点R1的干扰与
Figure BDA0001632739280000163
重合,设T3,a为上述M-d2-1个发送节点中的任意一个,则T3,a的预编码设计应满足如下条件:
Figure BDA0001632739280000164
解得v3,a为:
Figure BDA0001632739280000165
此外,设计接收节点R3服务的余下的N3-2-(M-d2-1)=d2+d3-M-1个发送节点的预编码,令他们到接收节点R2的干扰与
Figure BDA0001632739280000166
重合,设T3,b为这d2+d3-M-1个发送节点中的任意一个,则T3,b的预编码设计应满足如下条件:
Figure BDA0001632739280000167
解得v3,b为:
Figure BDA0001632739280000168
设计接收节点R2服务的N2个发送节点的预编码,令此N2个发送节点到接收节点R1的干扰与
Figure BDA0001632739280000169
重合:
Figure BDA0001632739280000171
通过计算得到接收节点R2服务的N2个发送节点的预编码为:
Figure BDA0001632739280000172
设计接收节点R1服务的N1个发送节点的预编码,令此N1个发送节点到接收节点R2的干扰与
Figure BDA0001632739280000173
张成相同的信号空间:
Figure BDA0001632739280000174
通过计算得到接收节点R1服务的N1个发送节点的预编码为:
Figure BDA0001632739280000175
利用上述设计方法得到所有发送节点的预编码后,每个发送节点利用其预编码向接收节点发送数据。
步骤302:解码和回程信息传递的设计;
由于接收节点R1的接收信号的干扰空间与期望信号空间相互正交且维度之和为M,接收节点R1利用迫零算法设计接收矩阵从而直接解码出d1个期望数据;此外接收节点R2的接收信号的干扰空间与期望信号空间相互正交且维度之和为M,接收节点R2利用迫零算法设计接收矩阵从而直接解码出d2个期望数据。
考虑到接收节点R3中有M-d3维度的信号子空间可以用于解码M-d3个期望数据之外的干扰数据,因此接收节点R1和R2仅需通过回程链路共向接收节点R3传递任意d1+d2-(M-d3)=M个已解码数据,接收节点R3实施干扰删除操作后利用迫零算法设计接收矩阵解码出M个数据,其中包括d3个R3的期望数据。
本发明上述实施方式获得2M个自由度的最大自由度性能时在回程链路中仅需传递M个已解码数据,其回程开销低于现有的干扰对齐与删除方法;本发明实施且提供了具有闭式解的干扰对齐与删除方法,因而具有较低的计算复杂度。
如图4所示,在第一种实施方式的基础上,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在K=4且d3+d4=2条件下既可获得基于闭式解的最优自由度性能又能够有效降低回程开销的干扰对齐与删除方法的第二种实施方式,该实施方式的预编码设计以及回程信息传递示意图如图4所示,具体包括:
步骤401:发送节点发送数据时所使用预编码的设计;
设计T3,1和T4,1的干扰对齐预编码,使T3,1和T4,1到接收节点R1和R2的干扰分别合并到这两个接收节点相同的信号子空间内:
Figure BDA0001632739280000181
Figure BDA0001632739280000182
通过计算得到v3,1和v4,1为:
Figure BDA0001632739280000191
Figure BDA0001632739280000192
设计接收节点R2服务的N2个发送节点的预编码,令此N2个发送节点到接收节点R1的干扰与
Figure BDA0001632739280000193
重合:
Figure BDA0001632739280000194
通过计算得到接收节点R2的服务的N2个发送节点的预编码为:
Figure BDA0001632739280000195
设计接收节点R1的服务的N1个发送节点的预编码,令此N1个发送节点到接收节点R2的干扰与
Figure BDA0001632739280000196
张成相同的信号空间:
Figure BDA0001632739280000197
通过计算得到接收节点R1的服务的N1个发送节点的预编码为:
Figure BDA0001632739280000201
利用上述设计方法得到所有发送节点的预编码后,每个发送节点利用其预编码向接收节点发送数据。
步骤402:解码和回程信息传递的设计;
由于接收节点R1的接收信号的干扰空间与期望信号空间相互正交且维度之和为M,接收节点R1利用迫零算法设计接收矩阵从而直接解码出d1个期望数据;此外接收节点R2的接收信号的干扰空间与期望信号空间相互正交且维度之和为M,接收节点R2利用迫零算法设计接收矩阵从而直接解码出d2个期望数据。
接收节点R1和R2通过回程链路共向接收节点R3传递任意M个已解码数据,接收节点R3实施干扰删除操作后利用迫零算法设计接收矩阵解码出M个数据,其中包括d3个R3的期望数据、d4个R4的期望数据,随后R3通过回程链路向接收节点R4传递d4个R4对应的期望数据。
本实施方式获得2M个自由度的最大自由度性能时在回程链路中仅需传递M+d4个已解码数据,其回程开销低于现有的干扰对齐与删除方法;且提供了具有闭式解的干扰对齐与删除方法,因而具有较低的计算复杂度。
在上述的第一种实施方式的基础上,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在K≥4且d3+d4≥2条件下既可获得基于闭式解的最优自由度性能又能够有效降低回程开销的干扰对齐与删除方法的第四种实施方式,该第四种实施方式如图5所示,具体包括:
步骤501:发送节点发送数据时所使用预编码的设计;
设计T3,1和T4,1的干扰对齐预编码,使T3,1和T4,1到接收节点R1和R2的干扰分别合并到这两个接收节点相同的信号子空间内:
Figure BDA0001632739280000211
Figure BDA0001632739280000212
通过计算得到v3,1和v4,1为:
Figure BDA0001632739280000213
Figure BDA0001632739280000214
设计R3到RK共K-2个接收节点服务的除T3,1和T4,1之外的其他N3+N4+...NK-2个发送节点的预编码,令其中任意M-d2-1个发送节点到接收节点R1的干扰与
Figure BDA0001632739280000215
重合,设Tl,a为上述M-d2-1个发送节点中的任意一个,l∈{3,....,K},则Tl,a的预编码设计应满足如下条件:
Figure BDA0001632739280000216
解得vl,a为:
Figure BDA0001632739280000217
此外,设计R3到RK共K-2个接收节点服务的余下的N3+N4+...NK-2-(M-d2-1)=d2+d3+d4+...+dK-M-1个发送节点的预编码,令他们到接收节点R2的干扰与
Figure BDA0001632739280000218
重合,设Tl,b为这d2+d3+d4+...+dK-M-1个发送节点中的任意一个,则Tl,b的预编码设计应满足如下条件:
Figure BDA0001632739280000219
解得vl,b为:
Figure BDA0001632739280000221
设计接收节点R2服务的N2个发送节点的预编码,令此N2个发送节点到接收节点R1的干扰与
Figure BDA0001632739280000222
重合:
Figure BDA0001632739280000223
通过计算得到接收节点R2服务的N2个发送节点的预编码为:
Figure BDA0001632739280000224
设计接收节点R1服务的N1个发送节点的预编码,令此N1个发送节点到接收节点R2的干扰与
Figure BDA0001632739280000225
张成相同的信号空间:
Figure BDA0001632739280000226
通过计算得到接收节点R1服务的N1个发送节点的预编码为:
Figure BDA0001632739280000231
利用上述设计方法得到所有发送节点的预编码后,每个发送节点利用其预编码向接收节点发送数据。
步骤502:解码和回程信息传递的设计;
由于接收节点R1的接收信号的干扰空间与期望信号空间相互正交且维度之和为M,接收节点R1利用迫零算法设计接收矩阵从而直接解码出d1个期望数据;此外接收节点R2的接收信号的干扰空间与期望信号空间相互正交且维度之和为M,接收节点R2利用迫零算法设计接收矩阵从而直接解码出d2个期望数据。
接收节点R1和R2通过回程链路共向接收节点R3传递任意M个已解码数据,接收节点R3实施干扰删除操作后利用迫零算法设计接收矩阵解码出M个数据,其中包括d3个R3的期望数据、d4个R4的期望数据、…、dK个RK的期望数据,随后R3通过回程链路分别向接收节点R4到RK传递其对应的期望数据。
本发明该实施方式获得2M个自由度的最大自由度性能时在回程链路中仅需传递M+d4+d5+...+dK个已解码数据,其回程开销低于现有的干扰对齐与删除方法;且具有闭式解的干扰对齐与删除方法,因而具有较低的计算复杂度。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终端设备,该终端设备可以为一个终端设备,也可以为多个相互之间进行配合的终端设备,例如本发明的发送端和接收端,均可以为一个终端设备,也可以为多个终端设备,每个终端设备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和存储在存储器中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处理器执行存储的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上述本发明的干扰对齐与删除方法。
上述的终端设备可以为手机、计算机、笔记本、掌上电脑、云端服务器等计算设备,而终端设备的组成包括但不限于存储器、处理器。处理器为现有的通用处理器。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附图只是一个优选实施例的示意图,附图中的模块或流程并不一定是实施本发明所必须的。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施例中的装置中的模块可以按照实施例描述进行分布于实施例的装置中,也可以进行相应变化位于不同于本实施例的一个或多个装置中。上述实施例的模块可以合并为一个模块,也可以进一步拆分成多个子模块。
以上公开的仅为本发明的几个具体实施例,但是,本发明并非局限于此,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思之的变化都应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8)

1.一种实用化的干扰对齐与删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01:设计两个发送节点的干扰对齐预编码,使其到两个非期望接收节点的干扰分别合并到这两个接收节点相同的信号子空间内;
S102:利用干扰对齐设计其它发送节点的干扰对齐预编码,令两个接收节点的干扰信号子空间与期望信号子空间相互正交且维度之和等于接收节点的天线数目,进而在此两个接收节点解码出相应的期望数据;
S103:所述两个获得期望数据的接收节点同时通过回程链路向第三个接收节点传送已解码数据;
S104:所述第三个接收节点实施干扰删除后解码出自己的期望数据,如果有三个以上的接收节点,第三个接收节点实施干扰删除后解码出自己的期望数据和余下未解码接收节点的期望数据,随后第三个接收节点通过回程链路向余下未解码接收节点传送对应的期望数据;
包括至少两个发送节点与至少两个接收节点,其中每个接收节点对应接收一个及一个以上的发送节点传送的数据,各节点均配备M根天线;Rk表示第k个接收节点,其中k∈{1,....,K},Tk,i表示向Rk发送数据的第i个发送节点,Nk表示Rk对应的接收节点数目,dk表示Rk收到的期望数据数目,这里dk=Nk,即每个接收节点服务的发送节点数目等于此接收节点的期望自由度;所有发送节点利用干扰对齐预编码同时发送数据,其中每个发送节点均传送一个数据, 为了满足干扰对齐与删除具有闭式解的可行性条件,并且获得2M个自由度的最大自由度性能,系统的参数配置应满足如下四个条件:
d1+d2+d3+d4+...+dK=2M,
1≤d1≤M-1,
1≤d2≤M-1,
2≤d3+d4+...+dK≤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K=3且d3=2时,所述发送节点发送数据时所使用的干扰对齐预编码的设计方法包括:
设计T3,1和T3,2的干扰对齐预编码,使T3,1和T3,2到接收节点R1和R2的干扰分别合并到这两个接收节点相同的信号子空间内:
Figure FDA0002707939380000021
Figure FDA0002707939380000022
其中,
Figure FDA0002707939380000023
表示发送节点Tk,i到接收节点Rj的信道矩阵,vk,i表示发送节点Tk,i的干扰对齐预编码,span(X)代表由矩阵X的列向量张成的信号空间,通过计算得到v3,1和v3,2为:
Figure FDA0002707939380000024
Figure FDA0002707939380000025
其中,eig(X)为取矩阵X的一个特征向量构成的向量;
设计接收节点R2服务的N2个发送节点的干扰对齐预编码,令此N2个发送节点到接收节点R1的干扰与
Figure FDA0002707939380000026
重合:
Figure FDA0002707939380000027
通过计算得到接收节点R2服务的N2个发送节点的干扰对齐预编码为:
Figure FDA0002707939380000028
设计接收节点R1服务的N1个发送节点的干扰对齐预编码,令此N1个发送节点到接收节点R2的干扰与
Figure FDA0002707939380000031
张成相同的信号空间:
Figure FDA0002707939380000032
通过计算得到接收节点R1的服务的N1个发送节点的干扰对齐预编码为:
Figure FDA0002707939380000033
利用上述设计方法得到所有发送节点的干扰对齐预编码后,每个发送节点利用其干扰对齐预编码向接收节点发送数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K=3且d3>2时,所述发送节点发送数据时所使用的干扰对齐预编码的设计方法还包括:
设计T3,1和T3,2的干扰对齐预编码,使T3,1和T3,2到接收节点R1和R2的干扰分别合并到这两个接收节点相同的信号子空间内:
Figure FDA0002707939380000034
Figure FDA0002707939380000035
通过计算得到v3,1和v3,2为:
Figure FDA0002707939380000036
Figure FDA0002707939380000037
设计接收节点R3服务的除T3,1和T3,2之外的其他N3-2个发送节点的干扰对齐预编码,令其中任意M-d2-1个发送节点到接收节点R1的干扰与
Figure FDA0002707939380000041
重合,设T3,a为上述M-d2-1个发送节点中的任意一个,则T3,a的干扰对齐预编码设计应满足如下条件:
Figure FDA0002707939380000042
解得v3,a为:
Figure FDA0002707939380000043
此外,设计接收节点R3服务的余下的N3-2-(M-d2-1)=d2+d3-M-1个发送节点的干扰对齐预编码,令他们到接收节点R2的干扰与
Figure FDA0002707939380000044
重合,设T3,b为这d2+d3-M-1个发送节点中的任意一个,则T3,b的干扰对齐预编码设计应满足如下条件:
Figure FDA0002707939380000045
解得v3,b为:
Figure FDA0002707939380000046
设计接收节点R2服务的N2个发送节点的干扰对齐预编码,令此N2个发送节点到接收节点R1的干扰与
Figure FDA0002707939380000047
重合:
Figure FDA0002707939380000048
通过计算得到接收节点R2的服务的N2个发送节点的干扰对齐预编码为:
Figure FDA0002707939380000051
设计接收节点R1的服务的N1个发送节点的干扰对齐预编码,令此N1个发送节点到接收节点R2的干扰与
Figure FDA0002707939380000052
张成相同的信号空间:
Figure FDA0002707939380000053
通过计算得到接收节点R1的服务的N1个发送节点的干扰对齐预编码为:
Figure FDA0002707939380000054
利用上述设计方法得到所有发送节点的干扰对齐预编码后,每个发送节点利用其干扰对齐预编码向接收节点发送数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K=4且d3+d4=2时,所述发送节点发送数据时所使用的干扰对齐预编码的设计方法还包括:
设计T3,1和T4,1的干扰对齐预编码,使T3,1和T4,1到接收节点R1和R2的干扰分别合并到这两个接收节点相同的信号子空间内:
Figure FDA0002707939380000061
Figure FDA0002707939380000062
通过计算得到v3,1和v4,1为:
Figure FDA0002707939380000063
Figure FDA0002707939380000064
设计接收节点R2服务的N2个发送节点的干扰对齐预编码,令此N2个发送节点到接收节点R1的干扰与
Figure FDA0002707939380000065
重合:
Figure FDA0002707939380000066
通过计算得到接收节点R2的服务的N2个发送节点的干扰对齐预编码为:
Figure FDA0002707939380000067
设计接收节点R1的服务的N1个发送节点的干扰对齐预编码,令此N1个发送节点到接收节点R2的干扰与
Figure FDA0002707939380000068
张成相同的信号空间:
Figure FDA0002707939380000071
通过计算得到接收节点R1的服务的N1个发送节点的干扰对齐预编码为:
Figure FDA0002707939380000072
利用上述设计方法得到所有发送节点的干扰对齐预编码后,每个发送节点利用其干扰对齐预编码向接收节点发送数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K≥4且d3+d4≥2时,所述发送节点发送数据时所使用的干扰对齐预编码的设计方法还包括:
设计T3,1和T4,1的干扰对齐预编码,使T3,1和T4,1到接收节点R1和R2的干扰分别合并到这两个接收节点相同的信号子空间内:
Figure FDA0002707939380000073
Figure FDA0002707939380000074
通过计算得到v3,1和v4,1为:
Figure FDA0002707939380000075
Figure FDA0002707939380000076
设计R3到RK共K-2个接收节点服务的除T3,1和T4,1之外的其他N3+N4+...NK-2个发送节点的干扰对齐预编码,令其中任意M-d2-1 个发送节点到接收节点R1的干扰与
Figure FDA0002707939380000081
重合,设Tl,a为上述M-d2-1个发送节点中的任意一个,l∈{3,....,K},则Tl,a的干扰对齐预编码设计应满足如下条件:
Figure FDA0002707939380000082
解得vl,a为:
Figure FDA0002707939380000083
此外,设计R3到RK共K-2个接收节点服务的余下的N3+N4+...NK-2-(M-d2-1)=d2+d3+d4+...+dK-M-1个发送节点的干扰对齐预编码,令他们到接收节点R2的干扰与
Figure FDA0002707939380000088
重合,设Tl,b为这d2+d3+d4+...+dK-M-1个发送节点中的任意一个,则Tl,b的干扰对齐预编码设计应满足如下条件:
Figure FDA0002707939380000084
解得vl,b为:
Figure FDA0002707939380000085
设计接收节点R2服务的N2个发送节点的干扰对齐预编码,令此N2个发送节点到接收节点R1的干扰与
Figure FDA0002707939380000086
重合:
Figure FDA0002707939380000087
通过计算得到接收节点R2的服务的N2个发送节点的干扰对齐预编码为:
Figure FDA0002707939380000091
设计接收节点R1的服务的N1个发送节点的干扰对齐预编码,令此N1个发送节点到接收节点R2的干扰与
Figure FDA0002707939380000092
张成相同的信号空间:
Figure FDA0002707939380000093
通过计算得到接收节点R1的服务的N1个发送节点的干扰对齐预编码为:
Figure FDA0002707939380000094
利用上述设计方法得到所有发送节点的干扰对齐预编码后,每个发送节点利用其干扰对齐预编码向接收节点发送数据。
6.根据权利要求2~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接收节点R1的接收信号的干扰空间与期望信号空间相互正交且维度之和为M,接收节点R2的接收信号的干扰空间与期望信号空间相互正交且维度之和为M,当K=3时各接收节点获得期望数据的方法包括:
接收节点R1直接解码出d1个期望数据,接收节点R2直接解码出d2个期望数据,由于接收节点R3中有M-d3维度的信号子空间可以用于解码M-d3个期望数据之外的干扰数据,因此接收节点R1和R2仅需通过回程链路共向接收节点R3传递任意d1+d2-(M-d3)=M个已解码数据,接收节点R3实施干扰删除操作后解码出M个数据,其中包括d3个R3的期望数据。
7.根据权利要求2~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接收节点R1的接收信号的干扰空间与期望信号空间相互正交且维度之和为M,接收节点R2的接收信号的干扰空间与期望信号空间相互正交且维度之和为M,当K>3时各接收节点获得期望数据的方法还包括:
接收节点R1直接解码出d1个期望数据,接收节点R2直接解码出d2个期望数据,接收节点R1和R2通过回程链路共向接收节点R3传递任意M个已解码数据,接收节点R3实施干扰删除操作后解码出M个数据,其中包括d3个R3的期望数据、d4个R4的期望数据、…、dK个RK的期望数据,随后R3通过回程链路分别向接收节点R4到RK传递其对应的期望数据。
8.一种终端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和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实用化的干扰对齐与删除方法。
CN201810351821.8A 2018-04-18 2018-04-18 一种实用化的干扰对齐与删除方法、终端设备 Active CN10859982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351821.8A CN108599829B (zh) 2018-04-18 2018-04-18 一种实用化的干扰对齐与删除方法、终端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351821.8A CN108599829B (zh) 2018-04-18 2018-04-18 一种实用化的干扰对齐与删除方法、终端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599829A CN108599829A (zh) 2018-09-28
CN108599829B true CN108599829B (zh) 2020-12-15

Family

ID=636136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351821.8A Active CN108599829B (zh) 2018-04-18 2018-04-18 一种实用化的干扰对齐与删除方法、终端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599829B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060950A (zh) * 2016-05-25 2016-10-26 重庆邮电大学 一种基于机会干扰对齐的蜂窝下行信道中数据传输方法
CN106100710A (zh) * 2016-06-08 2016-11-09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四研究所 一种基于干扰对齐技术的无条件物理层安全协作传输方法
CN106656289A (zh) * 2016-12-30 2017-05-10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Mimo干扰广播信道的拓扑干扰对齐方法
CN106850020A (zh) * 2017-01-09 2017-06-13 南京邮电大学 非理想信道状态下mimo系统中基于组合干扰对齐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502733B1 (en) * 2012-02-10 2013-08-06 CBF Networks, Inc. Transmit co-channel spectrum sharing
CN104980380A (zh) * 2014-04-14 2015-10-14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基站、通信系统及其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060950A (zh) * 2016-05-25 2016-10-26 重庆邮电大学 一种基于机会干扰对齐的蜂窝下行信道中数据传输方法
CN106100710A (zh) * 2016-06-08 2016-11-09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四研究所 一种基于干扰对齐技术的无条件物理层安全协作传输方法
CN106656289A (zh) * 2016-12-30 2017-05-10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Mimo干扰广播信道的拓扑干扰对齐方法
CN106850020A (zh) * 2017-01-09 2017-06-13 南京邮电大学 非理想信道状态下mimo系统中基于组合干扰对齐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三小区多用户MIMO系统中干扰对齐优化算法;高向川;《通信技术》;20140930;第47卷(第9期);全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599829A (zh) 2018-09-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7033205B2 (ja) データ伝送方法、基地局および端末
US20220247469A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transmitting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WO2019105484A1 (zh) 数据传输的方法和设备
CN105471484A (zh) 无线通信设备和无线通信方法
WO2018228120A1 (zh) 一种发送下行控制信息dci的方法及装置
US20180013517A1 (en) Method and communications device for transmitting information
WO2017067379A1 (zh) 一种下行数据传输方法、设备及系统
JP2016510559A (ja) ジョイント信号処理における圧縮転送中継方式のためのシステムおよび方法
CN110875766B (zh) 信道状态信息反馈方法、预编码矩阵确定方法及装置
CN108599829B (zh) 一种实用化的干扰对齐与删除方法、终端设备
CN112054831B (zh) 信道状态信息的反馈方法及装置
CN113039827B (zh)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11587543B (zh) 信道状态信息矩阵信息处理方法及通信装置
CN109168170B (zh) 云无线接入网络调度方法及相关设备、介质
WO2020015874A1 (en) Exploiting receiver antenna correlation in spatial compression based csi feedback scheme
WO2023274101A1 (zh) 一种获得预编码矩阵的方法及装置
CN114599041B (zh) 一种计算和通信的融合方法
WO2022257042A1 (zh) 码本上报的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WO2024008004A1 (zh)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US11985009B2 (en) Determining covariance using a lossy compression method
US20240146582A1 (en) Information encoding control method and related apparatus
WO2023206171A1 (zh) Csi的上报方法、预编码矩阵的确定方法、装置及设备
WO2024020812A1 (zh) 系数指示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WO2023155782A1 (zh) 上行预编码矩阵确定方法及通信装置
WO2024046215A1 (zh)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