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583160A - 一种采用叉型调整臂的单液压缸助力转向驱动桥 - Google Patents

一种采用叉型调整臂的单液压缸助力转向驱动桥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583160A
CN108583160A CN201810205342.5A CN201810205342A CN108583160A CN 108583160 A CN108583160 A CN 108583160A CN 201810205342 A CN201810205342 A CN 201810205342A CN 108583160 A CN108583160 A CN 10858316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ear
axle housing
shaft
arm
stee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205342.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徐国艳
高峰
左新凯
姜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hang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Beihang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hang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Beihang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810205342.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583160A/zh
Publication of CN10858316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58316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BVEHICLE WHEELS; CASTORS; AXLES FOR WHEELS OR CASTORS; INCREASING WHEEL ADHESION
    • B60B35/00Axle units; Parts thereof ; Arrangements for lubrication of axles
    • B60B35/003Steerable ax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GVEHICLE SUSPENSION ARRANGEMENTS
    • B60G3/00Resilient suspensions for a single wheel
    • B60G3/02Resilient suspensions for a single wheel with a single pivoted arm
    • B60G3/04Resilient suspensions for a single wheel with a single pivoted arm the arm being essentially transverse to the longitudinal axis of the vehicl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7/00Steering linkage; Stub axles or their mountings
    • B62D7/16Arrangement of linkage connec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GVEHICLE SUSPENSION ARRANGEMENTS
    • B60G2200/00Indexing codes relating to suspension types
    • B60G2200/10Independent suspensions
    • B60G2200/14Independent suspensions with lateral arm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GVEHICLE SUSPENSION ARRANGEMENTS
    • B60G2200/00Indexing codes relating to suspension types
    • B60G2200/40Indexing codes relating to the wheels in the suspensions
    • B60G2200/44Indexing codes relating to the wheels in the suspensions steerabl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GVEHICLE SUSPENSION ARRANGEMENTS
    • B60G2206/00Indexing codes related to the manufacturing of suspensions: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the materials used, procedures or tools
    • B60G2206/01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suspension elements, e.g. arms, dampers, springs
    • B60G2206/10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arms
    • B60G2206/124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arms the arm having triangular or Y-shape, e.g. wishbon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Arrangement And Driving Of Transmission Devices (AREA)
  • Steering-Linkage Mechanisms And Four-Wheel Steer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采用叉型调整臂的单液压缸助力转向驱动桥,它是由左轮边减速器总成和右轮边减速器总成、左转向节臂和右转向节臂、左外半轴和右外半轴、2个双十字轴万向联轴器即左双十字轴万向联轴器和右双十字轴万向联轴器、2个内半轴即左内半轴和右内半轴、差速器总成、主减速器总成、2个外桥壳即左外桥壳和右外桥壳、转向器总成、托架、前桥壳体、前桥壳体端盖、2个叉型调整臂即左叉型调整臂和右叉型调整臂、前部前桥支架、后部前桥支架等组成;本发明保证前桥壳体可以自动适应不规则路况或坡地等工况,且保证车身姿态自调平,增强轮胎与地面的接触面积,保持车身的稳定;其结构强度和刚度高,设计科学,工艺性好,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Description

一种采用叉型调整臂的单液压缸助力转向驱动桥
一、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采用叉型调整臂的单液压缸助力转向驱动桥,尤其涉及车身姿态自调平的转向驱动桥,属于车辆转向桥技术领域。
二、背景技术
丘陵山地多以不规则地面、坡地等地面为主,传统拖拉机在丘陵山区转移及农田作业时,地形及地面引起的拖拉机姿态变化情况复杂多变,机组行驶稳定性差,驾驶人员安全性难以保障。因此,为保证拖拉机在山地的适应性,实现拖拉机在坡地车身自调平,需要一种新型转向桥,即可以自动适应路面,又可以配合姿态主动调平装置和行走机构使车身调平。
丘陵山区的地块通常凹凸不平,拖拉机作业时各个轮胎与地面不能充分接触,导致动力性和行驶稳定性下降。因此需要一种新型转向桥,可以与使轮胎与地面充分接触。
全轮驱动车辆有较大的驱动力和克服障碍、防止打滑的能力。在许多全轮驱动的拖拉机,前桥除了作为转向桥外,还兼顾驱动桥的作用。
但是现有拖拉机转向桥,在与地面适应的同时,不能保证各个轮胎与地面充分接触,也不能保证车身始终保持水平状态,容易导致稳定性差,易侧翻等安全隐患。
三、发明内容
1.发明目的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采用叉型调整臂的单液压缸助力转向驱动桥,可适应不规则路况及坡地,且能保证轮胎与地面充分接触,可以配合车身姿态调平,使车身保持水平状态。
2.技术方案
本发明一种采用叉型调整臂的单液压缸助力转向驱动桥,它主要由2个轮边减速器总成【即左轮边减速器总成(1)和右轮边减速器总成(10)】、2个转向节臂【即左转向节臂(2)和右转向节臂(9)】、2个外半轴【即左外半轴(22) 和右外半轴(16)】、2个双十字轴万向联轴器【左双十字轴万向联轴器(21)和右双十字轴万向联轴器(17)】、2个内半轴【左内半轴(20)和右内半轴(18)】、差速器总成(19)、主减速器总成(15)、2个外桥壳【即左外桥壳(3)和右外桥壳(8)】、转向器总成(4)、托架(5)、前桥壳体(6)、前桥壳体端盖(14)、2个叉型调整臂【即左叉型调整臂(13)和右叉型调整臂(11)】、前部前桥支架 (12)、后部前桥支架(7)组成;
他们相互之间的关系是:主减速器总成(15)固接在前桥壳体端盖(14)上,前桥壳体端盖(14)与前桥壳体(6)固接,主减速器总成(15)中的主减速器主动齿轮(46)与主减速器从动齿轮(47)啮合,主减速器从动齿轮(47)固接在差速器总成(19)中的差速器壳体(41)上;左内半轴(20)和右内半轴(18) 分别与差速器总成(19)中的左半轴齿轮(43)和右半轴齿轮(40)连接,左内半轴(20)与左双十字轴万向联轴器(21)一端连接,左双十字轴万向联轴器(21) 另一端与左外半轴(22)一端连接,左外半轴(22)另一端与左轮边减速器总成(1)中左前侧传动一级主动齿轮(31)连接;左外半轴(22)和左内半轴(20) 均被支承在前桥壳体(6)内;右内半轴(18)与右双十字轴万向联轴器(17) 一端连接,右双十字轴万向联轴器(17)另一端与右外半轴(16)一端连接,右外半轴(16)另一端与右轮边减速器总成(10)联接,右外半轴(16)和右内半轴(18)均被支承在前桥壳体(6)内;前桥壳体(6)与前部前桥支架(12)铰接,后部前桥支架(7)支承主减速器总成(15)中的轴承座(45),其中前部前桥支架(12)、后部前桥支架(7)均与托架(5)固接,保证前桥壳体(6)可以相对于托架(5)摆动,且转向器总成(4)固接在前桥壳体(6)上;转向器总成(4)中的左转向横拉杆(23)和右转向横拉杆(25)分别与左转向节臂(2)、右转向节臂(9)铰接;所述前桥壳体(6)两端分别与左外桥壳(3)、右外桥壳 (8)铰接,保证左外桥壳(3)、右外桥壳(8)与前桥壳体(6)之间有相对转动,以达到车身姿态调整的目的;左外桥壳(3)末端与左轮边减速器总成(1) 连接,左转向节臂(2)固接在左轮边减速器总成(1)上;右外桥壳(8)末端与右轮边减速器总成(10)连接,右转向节臂(9)固接在右轮边减速器总成(10) 上;左外桥壳(3)、右外桥壳(8)与托架(5)之间分别设有左叉型调整臂(13)、右叉型调整臂(11),左叉型调整臂(13)、右叉型调整臂(11)均置于前桥壳体 (6)上方;左叉型调整臂(13)两端分别与托架(5)和左外桥壳(3)铰接,右叉型调整臂(11)两端分别与托架(5)和右外桥壳(8)铰接;
各组成部分的形状构造是:
所述左轮边减速器总成(1)和右轮边减速器总成(10)结构相同,对称安装,它们是由前侧传动一级主动齿轮(31)、前侧传动一级从动齿轮(32)、前侧传动二级主动齿轮(34)、前侧传动二级从动齿轮(27)、前侧传动立轴(33)、转向臂轴盖(29)、三通壳(30)、前驱动侧传动壳(28)、侧传动壳下盖(35)、前侧传动从动齿轮毂(36)、前驱动侧盖(37)、前驱动轴(26)等组成;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前侧传动一级主动齿轮(31)与前侧传动一级从动齿轮(32)啮合,前侧传动一级从动齿轮(32)与前侧传动立轴(33)通过花键联接,前侧传动立轴(33)支承在三通壳(30)和前驱动侧传动壳(28)内,转向臂轴盖(29)固接在三通壳(30)上,三通壳(30)支承在前驱动侧传动壳(28)上;侧传动壳下盖(35)固接在前驱动侧传动壳(28)底部,在前侧传动立轴(33)末端,前侧传动二级主动齿轮(34)与前侧传动立轴(33)通过花键联接,前侧传动二级主动齿轮(34)与前侧传动二级从动齿轮(27)啮合;前侧传动从动齿轮毂(36) 固接在前侧传动二级从动齿轮(27)上,前驱动侧盖(37)固接在前驱动侧传动壳(28)上,前驱动轴(26)与前侧传动从动齿轮毂(36)通过花键联接,前驱动轴(26)支承在前驱动侧盖(37)内;它们的形状构造是:
该前侧传动一级主动齿轮(31)的形状构造是:呈锥形状齿轮;
该前侧传动一级从动齿轮(32)的形状构造是:呈锥形状齿轮;
该前侧传动二级主动齿轮(34)的形状构造是:呈锥形状齿轮;
该前侧传动二级从动齿轮(27)的形状构造是:呈锥形状齿轮;
该前侧传动立轴(33)的形状构造是:呈圆柱状阶梯轴;
该转向臂轴盖(29)的形状构造是:底部为圆盘状,圆盘状结构几何中心处有一个圆柱凸台;
该三通壳(30)的形状构造是:呈空心圆柱状,顶部、底部和侧面都有通孔,顶部铣出一个平面,且均布6个螺纹孔,侧面铣出一个平面,对称分布6 个螺纹孔;
该前驱动侧传动壳(28)的形状构造是:空心圆柱状结构侧边镶嵌着空心圆盘结构;
该侧传动壳下盖(35)的形状构造是:呈薄板状;
该前侧传动从动齿轮毂(36)的形状构造是:呈圆锥形,几何中心处开通孔,孔内铣出花键,边缘均布6个螺纹孔;
该前驱动侧盖(37)的形状构造是:呈圆锥形,几何中心处开通孔,边缘均布8个螺纹孔;
该前驱动轴(26)的形状构造是:前端为圆盘状,且均布6个螺纹孔,圆盘状结构几何中心出伸出阶梯轴;
所述左转向节臂(2)和右转向节臂(9)结构相同,对称安装,分别固接在左轮边减速器总成(1)和右轮边减速器总成(10)上;
该左转向节臂(2)、右转向节臂(9)的形状构造是:底部呈板状结构,且底部对称分布4个螺纹孔和2个销孔,一空心柱体通过折弯板状结构连接在一起,底部伸出臂状结构;
所述左外半轴(22)和右外半轴(16)的形状构造是:呈圆柱状;
所述左双十字轴万向联轴器(21)和右双十字轴万向联轴器(17)的形状构造是:为WS型双十字轴万向联轴器;
所述左内半轴(20)和右内半轴(18)的形状构造是:呈圆柱状;
所述差速器总成(19)由2个行星齿轮【上行星齿轮(38)和下行星齿轮(42)】、 2个半轴齿轮【左半轴齿轮(43)和右半轴齿轮(40)】、差速器壳体(41)、行星齿轮轴(39)等组成;它们相互之间的关系是:上行星齿轮(38)、下行星齿轮(42)分别安装在行星齿轮轴(39)两端,行星齿轮轴(39)安装在差速器壳体(41)上,左半轴齿轮(43)同时与上行星齿轮(38)和下行星齿轮(42)啮合,右半轴齿轮(40)同时与上行星齿轮(38)和下行星齿轮(42)啮合。它们的形状构造是:
该上行星齿轮(38)和下行星齿轮(42)的形状构造是:呈锥形状齿轮;
该左半轴齿轮(43)和右半轴齿轮(40)的形状构造是:一端呈锥形状齿轮,另一端为空心圆柱形结构;
该差速器壳体(41)的形状构造是:呈空心圆柱状,两端为通孔;
该行星齿轮轴(39)的形状构造是:呈圆柱状;
所述主减速器总成(15)由传动轴(44)、主减速器主动齿轮(46)、主减速器从动齿轮(47)、轴承座(45)等组成;它们相互之间的关系是:传动轴(44) 支承在轴承座(45)内,在传动轴(44)末端,主加速器主动齿轮(46)与传动轴(44)通过花键联接,主加速器主动齿轮(46)与主减速器从动齿轮(47)啮合,主减速器从动齿轮(47)固接在差速器壳体(41)上;它们的形状构造是:
该传动轴(44)的形状构造是:呈圆柱状;
该主减速器主动齿轮(46)的形状构造是:呈锥形状齿轮;
该主减速器从动齿轮(47)的形状构造是:呈锥形状齿轮;
该轴承座(45)的形状构造是:呈空心圆柱状,两端通孔;
所述左外桥壳(3)和右外桥壳(8)结构相同,对称安装,形状构造是:一端呈半球状,另一端呈板状,中部呈棱柱形,该结构为壳体,且其中部有一凸台,用于与叉型调整臂铰接;
所述转向器总成(4)由左转向横拉杆(23)、转向油缸(24)和右转向横拉杆(25)组成;它们相互之间的关系是:左转向横拉杆(23)和右转向横拉杆(25) 支承在转向油缸(24)内;它们的形状构造是:
该转向油缸(24)为双作用液压缸,其形状构造是:空心圆柱体;
该左转向横拉杆(23)和右转向横拉杆(25)结构相同,对称安装,其形状构造是:它们的一端有活塞,另一端有铰接孔,且中部有一个球铰接结构;该左转向横拉杆(23)和右转向横拉杆(25)可在转向油缸(24)内腔做直线滑动;
所述托架(5)呈拱形结构,其底部分布了4个螺纹孔和4个定位孔,前后各分布4个螺纹孔、2个定位孔,其两侧对称分布一个圆柱凸台,用于限制前桥壳体(6)的摆角;
所述前桥壳体(6)的形状构造是:中部呈桥壳凸包状,且桥壳凸包状结构前有向外突出的圆柱体,用于与前部前桥支架(12)铰接,后部为开口,前桥壳体(6)左、右两侧向外伸出呈棱柱结构,棱柱结构的末端各对称分布两个圆柱凸台,用于与左外桥壳(3)、右外桥壳(8)的铰接,该结构为壳体;
所述前桥壳体端盖(14)的形状构造是:呈板状形,其边缘对称分布12个螺纹孔;
所述左叉型调整臂(13)和右叉型调整臂(11)的结构相同,对称安装,其结构呈叉型状,各端末端设有销轴座腔;
所述前部前桥支架(12)主体结构为圆柱体,且圆柱体中部有一个销轴孔,它的顶部有凸台结构,凸台上分布2个螺纹孔和2个圆柱体凸台;
所述后部前桥支架(7)的主体结构为圆柱体,且圆柱体中部有一个销轴孔,它的顶部有凸台结构,凸台上分布2个螺纹孔和2个圆柱体凸台。
3.优点与功效
1.本发明一种采用叉型调整臂的单液压缸助力转向驱动桥,前桥壳体既可以相对于托架摆动,又可以与外桥壳做相对转动,保证前桥壳体可以自动适应不规则路况或坡地等工况,且保证车身姿态自调平。
2.本发明一种采用叉型调整臂的单液压缸助力转向驱动桥,在外桥壳与托架之间铰接叉型调整臂,可以使外桥壳与前桥桥壳铰接点随着路况变化而发生相对转动,使两侧前轮相对独立的上下移动,增强轮胎与地面的接触面积,在自动适应路况的同时保持车身的稳定。
3.本发明一种采用叉型调整臂的单液压缸助力转向驱动桥,转向横拉杆与前桥之间铰接成四边形,保证了机构可以稳定的适应路况变化。
4.本发明一种采用叉型调整臂的单液压缸助力转向驱动桥,叉型调整臂置于前桥壳体上方,可以不影响前桥的离地间隙,叉型调整臂为叉型结构,其结构强度和刚度较强。
5.本发明一种采用叉型调整臂的单液压缸助力转向驱动桥,前桥壳体分为三段,分别为中间部分的前桥壳体,和与前桥壳体铰接的2个外桥壳,使两侧外桥壳可以相互独立的上下移动,具有适应地况和坡度的能力。
6、本发明结构设计科学,工艺性好,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四、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案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俯视图。
图3是图1的主视图。
图4是图1中前桥壳体与外桥壳铰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前部前桥支架与托架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后部前桥支架与托架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1中四边形姿态调整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1中转向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1中驱动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转向器总成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轮边减速器总成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差速器总成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主减速器总成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前驱动侧传动壳(28)的结构示意图。
图15是左转向节臂(2)的结构示意图。
图16是托架(5)的结构示意图。
图17是左叉型调整臂(13)的结构示意图。
图18是前部前桥支架(12)的结构示意图。
图19是后部前桥支架(7)的结构示意图。
图20是前桥壳体(6)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具体零部件标号如下:
1-左轮边减速器总成,2-左转向节臂,3-左外桥壳,4-转向器总成,5-托架,6- 前桥壳体,7-后部前桥支架,8-右外桥壳,9-右转向节臂,10-右轮边减速器总成,11-右叉型调整臂,12-前部前桥支架,13-左叉型调整臂,14-前桥壳体端盖,15-主减速器总成,16-右外半轴,17-右双十字轴万向联轴器,18-右内半轴,19- 差速器总成,20-左内半轴,21-左双十字轴万向联轴器,22-左外半轴,23-左转向横拉杆,24-转向油缸,25-右转向横拉杆,26-前驱动轴,27-前侧传动二级从动齿轮,28-前驱动侧传动壳,29-转向臂轴盖,30-三通壳,31-前侧传动一级主动齿轮,32-前侧传动一级从动齿轮,33-前侧传动立轴,34-前侧传动二级主动齿轮,35-侧传动壳下盖,36-前侧传动从动齿轮毂,37-前驱动侧盖,38-上行星齿轮,39-行星齿轮轴,40-右半轴齿轮,41-差速器壳体,42-下行星齿轮,43- 左半轴齿轮,44-传动轴,45-轴承座,46-主减速器主动齿轮,47-主减速器从动齿轮;
五、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在下面的详细阐述中,只通过说明方式描述了本发明的某些示范性实施例。毋庸置疑,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认识到,在不偏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用各种不同的方式对所描述的实施例进行修正。因此,附图和描述的本质是说明性的,而不是用于限制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如图1、2、3所示,一种采用叉型调整臂的单液压缸助力转向驱动桥,包括:左轮边减速器总成1,左转向节臂2,左外桥壳3,转向器总成4,托架5,前桥壳体6,右外桥壳8,右转向节臂9,右轮边减速器总成10,右叉型调整臂11,前部前桥支架12,左叉型调整臂13。其中,如图4所示,前桥壳体6为整体式桥壳,其两端分别与左外桥壳3、右外桥壳8铰接。
如图5、6所示,为前部前桥支架12、后部前桥支架7与托架5连接的结构示意图,前桥壳体6与前部前桥支架12铰接,前部前桥支架12与托架5固接,主减速器总成15中的轴承座45支承在后部前桥支架7内,后部前桥支架7与托架5固接,保证前桥壳体6可以绕着托架5摆动。
如图7所示,前桥壳体6末端与右外桥壳8铰接,前桥壳体6和右外桥壳8 可以在它们的铰接点处做相对转动。托架5与右叉型调整臂11铰接,右叉型调整臂11的另一端与右外桥壳8铰接,前桥壳体6、右外桥壳8、右叉型调整臂 11、托架5铰接呈四边形,构成姿态调整机构,保证机构运动的稳定性。
与上述图7结构类似的,前桥壳体6末端与左外桥壳3铰接,前桥壳体6和左外桥壳3可以在它们的铰接点处做相对转动。托架5与左叉型调整臂13铰接,左叉型调整臂13的另一端与左外桥壳3铰接,前桥壳体6、左外桥壳3、左叉型调整臂13、托架5铰接呈四边形,构成姿态调整机构,保证机构运动的稳定性。
上述装置保证了,在不规则地面或者坡地等路况时,由于前桥壳体6可以相对于托架5摆动,右外桥壳8(或左外桥壳3)均可在与前桥壳体6的铰接点处做相对转动,则右外桥壳8(或左外桥壳3)与前桥壳体6之间的角度随地况变化而进行调整,保证右轮边减速器总成10(或左轮边减速器总成1)做相对独立的上下移动,使其可以配合大坡度的车身姿态自调平,且可以适应不规则地面,又可以增强轮胎与地面的接触面积,增强行驶安全性和行驶稳定性。
如图8所示,右外桥壳8末端与右轮边减速器总成10固接,右转向节臂9 固接在右轮边减速器总成10上,右转向节臂9和右轮边减速器总成10绕着前侧传动立轴33相对于右外桥壳8转动。左外桥壳3末端与左轮边减速器总成1固接,左转向节臂2固接在左轮边减速器总成1上,左转向节臂2和左轮边减速器总成1可相对于左外桥壳3转动。右转向节臂9和左转向节臂2之间设有转向器总成4,转向器总成4中的左转向横拉杆23、右转向横拉杆25的末端均设有销轴座腔,左转向横拉杆23、右转向横拉杆25分别与左转向节臂2和右转向节臂 9铰接。转动方向盘时,转向器总成4驱动左转向节臂2绕着前侧传动立轴33 相对左外桥壳3转动,同时驱动右转向节臂9相对右外桥壳8转动,左转向节臂 2带动左侧前轮,右转向节臂9带动右侧前轮,实现整车的转向。其中方向盘及转向机构均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
如图9所示,前桥壳体6内装有主减速器总成15和差速器总成19,左内半轴20与差速器总成19中的左半轴齿轮43通过花键联接,左内半轴20另一端与左双十字轴万向联轴器21固接,左双十字轴万向联轴器21另一端与左外半轴 22的一端固接,左外半轴22另一端与左轮边减速器总成1的前侧传动一级主动齿轮31联接,右内半轴18与差速器总成19中的右半轴齿轮40通过花键联接,右内半轴18另一端与右双十字轴万向联轴器17固接,右双十字轴万向联轴器 17另一端与右外半轴16的一端固接,右外半轴16另一端与右轮边减速器总成 10联接,动力通过主减速器总成15中的传动轴44传递到主减速器主动齿轮46,通过主减速器主动齿轮46与主减速器从动齿轮47的啮合,将动力传递到主减速器从动齿轮47和差速器总成19上,动力再由左半轴齿轮43、右半轴齿轮40分别传递到左内半轴20和右内半轴18上,动力通过左双十字轴万向联轴器21、右双十字轴万向联轴器17传递到左外半轴22和右外半轴16上,再传递到左轮边减速器总成1和右轮边减速器总成10中,通过减速后输出动力。
如图10所示为转向器总成4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0中23所示为左转向横拉杆,如图10中24所示为转向油缸,如图10中25所示为右转向横拉杆;
如图11所示为轮边减速器总成的结构示意图,左外半轴22通过花键与前侧传动一级主动齿轮31联接,前侧传动一级主动齿轮31与前侧传动一级从动齿轮 32啮合,前侧传动一级从动齿轮32与前侧传动立轴33通过花键联接,前侧传动立轴33与前侧传动二级主动齿轮34通过花键联接,前侧传动立轴33支承在三通壳30和前驱动侧传动壳28内,三通壳30支承在前驱动侧传动壳28上,转向臂轴盖29固接在三通壳30的顶部,侧传动壳下盖35固接在前驱动侧传动壳 28的底部,前侧传动二级主动齿轮34与前侧传动二级从动齿轮27啮合,前侧传动从动齿轮毂36与前侧传动二级从动齿轮27固接,前驱动侧盖37固接在前驱动侧传动壳28上,前驱动轴26与前侧传动从动齿轮毂36通过花键联接,且前驱动轴26支承在前驱动侧盖37内;动力从左外半轴22输入,通过前侧传动一级减速后,再通过前侧传动二级减速后传递到前侧传动二级从动齿轮27和前侧传动从动齿轮毂36,动力再传递到前驱动轴26输出。
如图12所示为差速器总成19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2中38所示为上行星齿轮,如图12中39所示为行星齿轮轴,如图12中40所示为右半轴齿轮,如图12中41所示为差速器壳体,如图12中42所示为下行星齿轮,如图12中43所示为左半轴齿轮;
如图13所示为主减速器总成15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3中19所示为差速器总成,如图13中44所示为传动轴,如图13中45所示为轴承座,如图13中46所示为主减速器主动齿轮,如图13中47所示为主减速器从动齿轮;;
如图14所示为前驱动侧传动壳(28)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15所示为左转向节臂(2)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16所示为托架(5)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17所示为左叉型调整臂(13)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18所示为前部前桥支架(12)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19所示为后部前桥支架(7)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20所示为前桥壳体(6)的结构示意图。

Claims (9)

1.一种采用叉型调整臂的单液压缸助力转向驱动桥,其特征在于:它是由2个轮边减速器总成即左轮边减速器总成(1)和右轮边减速器总成(10)、2个转向节臂即左转向节臂(2)和右转向节臂(9)、2个外半轴即左外半轴(22)和右外半轴(16)、2个双十字轴万向联轴器即左双十字轴万向联轴器(21)和右双十字轴万向联轴器(17)、2个内半轴即左内半轴(20)和右内半轴(18)、差速器总成(19)、主减速器总成(15)、2个外桥壳即左外桥壳(3)和右外桥壳(8)、转向器总成(4)、托架(5)、前桥壳体(6)、前桥壳体端盖(14)、2个叉型调整臂即左叉型调整臂(13)和右叉型调整臂(11)、前部前桥支架(12)、后部前桥支架(7)组成;
他们相互之间的关系是:主减速器总成(15)固接在前桥壳体端盖(14)上,前桥壳体端盖(14)与前桥壳体(6)固接;主减速器总成(15)中的主减速器主动齿轮(46)与主减速器从动齿轮(47)啮合,主减速器从动齿轮(47)固接在差速器总成(19)中的差速器壳体(41)上;左内半轴(20)和右内半轴(18)分别与差速器总成(19)中的左半轴齿轮(43)及右半轴齿轮(40)连接,左内半轴(20)与左双十字轴万向联轴器(21)一端连接;左双十字轴万向联轴器(21)另一端与左外半轴(22)一端连接,左外半轴(22)另一端与左轮边减速器总成(1)中左前侧传动一级主动齿轮(31)连接;左外半轴(22)和左内半轴(20)均被支承在前桥壳体(6)内;右内半轴(18)与右双十字轴万向联轴器(17)一端连接,右双十字轴万向联轴器(17)另一端与右外半轴(16)一端连接;右外半轴(16)另一端与右轮边减速器总成(10)联接,右外半轴(16)和右内半轴(18)均被支承在前桥壳体(6)内;前桥壳体(6)与前部前桥支架(12)铰接,后部前桥支架(7)支承主减速器总成(15)中的轴承座(45),其中前部前桥支架(12)和后部前桥支架(7)均与托架(5)固接,保证前桥壳体(6)能相对于托架(5)摆动;且转向器总成(4)固接在前桥壳体(6)上,转向器总成(4)中的左转向横拉杆(23)和右转向横拉杆(25)分别与左转向节臂(2)及右转向节臂(9)铰接;所述前桥壳体(6)两端分别与左外桥壳(3)、右外桥壳(8)铰接,保证左外桥壳(3)、右外桥壳(8)与前桥壳体(6)之间有相对转动,以达到车身姿态调整的目的;左外桥壳(3)末端与左轮边减速器总成(1)连接,左转向节臂(2)固接在左轮边减速器总成(1)上;右外桥壳(8)末端与右轮边减速器总成(10)连接,右转向节臂(9)固接在右轮边减速器总成(10)上;左外桥壳(3)和右外桥壳(8)与托架(5)之间分别设有左叉型调整臂(13)和右叉型调整臂(11),左叉型调整臂(13)和右叉型调整臂(11)均置于前桥壳体(6)上方;左叉型调整臂(13)两端分别与托架(5)和左外桥壳(3)铰接,右叉型调整臂(11)两端分别与托架(5)和右外桥壳(8)铰接;
各组成部分的形状构造是:
所述左轮边减速器总成(1)和右轮边减速器总成(10)结构相同,对称安装,它们是由前侧传动一级主动齿轮(31)、前侧传动一级从动齿轮(32)、前侧传动二级主动齿轮(34)、前侧传动二级从动齿轮(27)、前侧传动立轴(33)、转向臂轴盖(29)、三通壳(30)、前驱动侧传动壳(28)、侧传动壳下盖(35)、前侧传动从动齿轮毂(36)、前驱动侧盖(37)和前驱动轴(26)组成;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前侧传动一级主动齿轮(31)与前侧传动一级从动齿轮(32)啮合,前侧传动一级从动齿轮(32)与前侧传动立轴(33)通过花键联接,前侧传动立轴(33)支承在三通壳(30)和前驱动侧传动壳(28)内;转向臂轴盖(29)固接在三通壳(30)上,三通壳(30)支承在前驱动侧传动壳(28)上;侧传动壳下盖(35)固接在前驱动侧传动壳(28)底部;在前侧传动立轴(33)末端,前侧传动二级主动齿轮(34)与前侧传动立轴(33)通过花键联接;前侧传动二级主动齿轮(34)与前侧传动二级从动齿轮(27)啮合;前侧传动从动齿轮毂(36)固接在前侧传动二级从动齿轮(27)上,前驱动侧盖(37)固接在前驱动侧传动壳(28)上;前驱动轴(26)与前侧传动从动齿轮毂(36)通过花键联接,前驱动轴(26)支承在前驱动侧盖(37)内;它们的形状构造是:
该前侧传动一级主动齿轮(31)呈锥形状齿轮;
该前侧传动一级从动齿轮(32)呈锥形状齿轮;
该前侧传动二级主动齿轮(34)呈锥形状齿轮;
该前侧传动二级从动齿轮(27)呈锥形状齿轮;
该前侧传动立轴(33)呈圆柱状阶梯轴;
该转向臂轴盖(29)的底部为圆盘状,圆盘状结构几何中心处有一个圆柱凸台;
该三通壳(30)呈空心圆柱状,顶部、底部和侧面都有通孔,顶部铣出一个平面,且均布有6个螺纹孔,侧面铣出一个平面,对称分布有6个螺纹孔;
该前驱动侧传动壳(28)为空心圆柱状结构侧边镶嵌着空心圆盘结构;
该侧传动壳下盖(35)呈薄板状;
该前侧传动从动齿轮毂(36)呈圆锥形,几何中心处开通孔,孔内铣出花键,边缘均布有6个螺纹孔;
该前驱动侧盖(37)呈圆锥形,几何中心处开通孔,边缘均布有8个螺纹孔;
该前驱动轴(26)的前端为圆盘状,且均布有6个螺纹孔,圆盘状结构几何中心出伸出阶梯轴;
所述左转向节臂(2)和右转向节臂(9)结构相同,对称安装,分别固接在左轮边减速器总成(1)和右轮边减速器总成(10)上;
该左转向节臂(2)和右转向节臂(9)的底部呈板状结构,且底部对称分布有4个螺纹孔和2个销孔,一空心柱体通过折弯板状结构连接在一起,底部伸出臂状结构;
所述左外半轴(22)和右外半轴(16)呈圆柱状;
所述左双十字轴万向联轴器(21)和右双十字轴万向联轴器(17)为WS型双十字轴万向联轴器;
所述左内半轴(20)和右内半轴(18)呈圆柱状;
所述差速器总成(19)由2个行星齿轮即上行星齿轮(38)和下行星齿轮(42)、2个半轴齿轮即左半轴齿轮(43)和右半轴齿轮(40)、差速器壳体(41)和行星齿轮轴(39)组成;它们相互之间的关系是:上行星齿轮(38)和下行星齿轮(42)分别安装在行星齿轮轴(39)两端,行星齿轮轴(39)安装在差速器壳体(41)上,左半轴齿轮(43)同时与上行星齿轮(38)和下行星齿轮(42)啮合,右半轴齿轮(40)同时与上行星齿轮(38)和下行星齿轮(42)啮合;它们的形状构造是:
该上行星齿轮(38)和下行星齿轮(42)呈锥形状齿轮;
该左半轴齿轮(43)和右半轴齿轮(40)的一端呈锥形状齿轮,另一端为空心圆柱形结构;
该差速器壳体(41)呈空心圆柱状,两端为通孔;
该行星齿轮轴(39)呈圆柱状;
所述主减速器总成(15)由传动轴(44)、主减速器主动齿轮(46)、主减速器从动齿轮(47)和轴承座(45)组成;它们相互之间的关系是:传动轴(44)支承在轴承座(45)内,在传动轴(44)末端,主加速器主动齿轮(46)与传动轴(44)通过花键联接,主加速器主动齿轮(46)与主减速器从动齿轮(47)啮合,主减速器从动齿轮(47)固接在差速器壳体(41)上;它们的形状构造是:
该传动轴(44)呈圆柱状;
该主减速器主动齿轮(46)呈锥形状齿轮;
该主减速器从动齿轮(47)呈锥形状齿轮;
该轴承座(45)呈空心圆柱状,两端通孔;
所述左外桥壳(3)和右外桥壳(8)结构相同,对称安装,其一端呈半球状,另一端呈板状,中部呈棱柱形;该结构为壳体,且其中部有一凸台,用于与叉型调整臂铰接;
所述转向器总成(4)由左转向横拉杆(23)、转向油缸(24)和右转向横拉杆(25)组成;左转向横拉杆(23)和右转向横拉杆(25)支承在转向油缸(24)内;它们的形状构造是:
该转向油缸(24)为双作用液压缸,呈空心圆柱体;
该左转向横拉杆(23)和右转向横拉杆(25)结构相同,对称安装;它们的一端有活塞,另一端有铰接孔,且中部有一个球铰接结构;该左转向横拉杆(23)和右转向横拉杆(25)能在转向油缸(24)内腔做直线滑动;
所述托架(5)呈拱形结构,其底部分布有4个螺纹孔和4个定位孔,前后各分布有4个螺纹孔和2个定位孔,其两侧对称分布有一个圆柱凸台,用于限制前桥壳体(6)的摆角;
所述前桥壳体(6)的中部呈桥壳凸包状,且桥壳凸包状结构前有向外突出的圆柱体,用于与前部前桥支架(12)铰接,后部为开口;前桥壳体(6)左、右两侧向外伸出呈棱柱结构,棱柱结构的末端各对称分布有两个圆柱凸台,用于与左外桥壳(3)和右外桥壳(8)的铰接,该结构为壳体;
所述前桥壳体端盖(14)呈板状形,其边缘对称分布有12个螺纹孔;
所述左叉型调整臂(13)和右叉型调整臂(11)的结构相同,对称安装,其结构呈叉型状,各端末端设有销轴座腔;
所述前部前桥支架(12)主体结构为圆柱体,且圆柱体中部有一个销轴孔,它的顶部有凸台结构,凸台上分布有2个螺纹孔和2个圆柱体凸台;
所述后部前桥支架(7)的主体结构为圆柱体,且圆柱体中部有一个销轴孔,它的顶部有凸台结构,凸台上分布有2个螺纹孔和2个圆柱体凸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采用下置式调整臂的单液压缸助力转向驱动桥,其特征在于:该三通壳(30)的顶部铣出一个平面,且均布有6个螺纹孔,侧面铣出一个平面,对称分布有6个螺纹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采用下置式调整臂的单液压缸助力转向驱动桥,其特征在于:该呈圆锥形的前侧传动从动齿轮毂(36),几何中心处开通孔,孔内铣出花键,边缘均布有6个螺纹孔;该呈圆锥形的前驱动侧盖(37),几何中心处开通孔,边缘均布有8个螺纹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采用下置式调整臂的单液压缸助力转向驱动桥,其特征在于:该前驱动轴(26)的前端圆盘状上,均布有6个螺纹孔,圆盘状结构几何中心出伸出阶梯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采用下置式调整臂的单液压缸助力转向驱动桥,其特征在于:该左转向节臂(2)和右转向节臂(9)的呈板状结构的底部上,对称分布有4个螺纹孔和2个销孔。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采用下置式调整臂的单液压缸助力转向驱动桥,其特征在于:所述呈拱形结构的托架(5)上,其底部分布有4个螺纹孔和4个定位孔,前后各分布有4个螺纹孔和2个定位孔。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采用下置式调整臂的单液压缸助力转向驱动桥,其特征在于:所述呈板状形的前桥壳体端盖(14)上,其边缘对称分布有12个螺纹孔。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采用下置式调整臂的单液压缸助力转向驱动桥,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结构为圆柱体的前部前桥支架(12),其圆柱体中部有一个销轴孔,它的顶部有凸台结构,凸台上分布有2个螺纹孔和2个圆柱体凸台。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采用下置式调整臂的单液压缸助力转向驱动桥,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结构为圆柱体的后部前桥支架(7),其圆柱体中部有一个销轴孔,它的顶部有凸台结构,凸台上分布有2个螺纹孔和2个圆柱体凸台。
CN201810205342.5A 2018-03-13 2018-03-13 一种采用叉型调整臂的单液压缸助力转向驱动桥 Pending CN10858316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205342.5A CN108583160A (zh) 2018-03-13 2018-03-13 一种采用叉型调整臂的单液压缸助力转向驱动桥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205342.5A CN108583160A (zh) 2018-03-13 2018-03-13 一种采用叉型调整臂的单液压缸助力转向驱动桥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583160A true CN108583160A (zh) 2018-09-28

Family

ID=636260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205342.5A Pending CN108583160A (zh) 2018-03-13 2018-03-13 一种采用叉型调整臂的单液压缸助力转向驱动桥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583160A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3157598U (zh) * 2013-04-23 2013-08-28 吕品 气压缸升降式驱动桥
US20130240282A1 (en) * 2012-03-13 2013-09-19 Reginald M. Bindl Electric Drive Axle Configuration
KR101325187B1 (ko) * 2005-12-19 2013-11-07 르노 트럭 다중 라이브 액슬을 구비하는 전지형 주행 차량
CN104500685A (zh) * 2014-11-11 2015-04-08 山东汇金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高强度低噪声差速器总成及材质
CN205059078U (zh) * 2014-08-29 2016-03-02 井关农机株式会社 作业车
CN205736672U (zh) * 2016-07-06 2016-11-30 烟台天宏齿轮箱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拖拉机前驱动桥
CN107225913A (zh) * 2017-05-31 2017-10-03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高地隙的转向驱动桥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325187B1 (ko) * 2005-12-19 2013-11-07 르노 트럭 다중 라이브 액슬을 구비하는 전지형 주행 차량
US20130240282A1 (en) * 2012-03-13 2013-09-19 Reginald M. Bindl Electric Drive Axle Configuration
CN203157598U (zh) * 2013-04-23 2013-08-28 吕品 气压缸升降式驱动桥
CN205059078U (zh) * 2014-08-29 2016-03-02 井关农机株式会社 作业车
CN104500685A (zh) * 2014-11-11 2015-04-08 山东汇金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高强度低噪声差速器总成及材质
CN205736672U (zh) * 2016-07-06 2016-11-30 烟台天宏齿轮箱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拖拉机前驱动桥
CN107225913A (zh) * 2017-05-31 2017-10-03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高地隙的转向驱动桥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225913B (zh) 一种高地隙的转向驱动桥
US8327966B2 (en) Articulated dump truck
CN108608806A (zh) 一种采用叉型调整臂的双液压缸助力转向驱动桥
CN109353405B (zh) 车辆转向侧倾联动机构及侧倾控制方法
CN208452767U (zh) 一种基于可控平衡摆臂悬架的高机动平台
ZA200603774B (en) Driven steer carriage
CN110936784B (zh) 车身侧倾控制机构及应用该机构的主动侧倾车辆
CN106394761A (zh) 一种四轮平衡电动车体
CN108583159A (zh) 一种采用下置式调整臂的单液压缸助力转向驱动桥
CN112172921A (zh) 车辆侧倾驱动机构及应用该机构的主动侧倾车辆
CN110936783A (zh) 车身侧倾联动机构及应用该机构的主动侧倾车辆
CN108608809A (zh) 一种采用下置式调整臂的双液压缸助力转向驱动桥
WO2023078145A1 (zh) 一种四轮动平衡车
CN105292250B (zh) 一种反向三轮车
CN211195750U (zh) 一种分布式驱动电动汽车轮边集成系统
CN207328139U (zh) 一种四驱四履带铰接式仿形拖拉机
CN108583160A (zh) 一种采用叉型调整臂的单液压缸助力转向驱动桥
CN107264622B (zh) 一种正常地隙的转向桥装置
CN107284135B (zh) 一种正常地隙的转向驱动桥
CN108790601A (zh) 一种采用下置式调整臂的单液压缸助力转向前桥
US4941539A (en) All-terrain vehicle
CN110126573A (zh) 车辆底盘和车辆
CN107264623B (zh) 一种高地隙的转向桥装置
CN204688204U (zh) 一种反向三轮车的偏摆及转向机构及反向三轮车
CN206187209U (zh) 一种四轮平衡电动车体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0928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