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566487A - 照片处理方法、装置及移动终端 - Google Patents

照片处理方法、装置及移动终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566487A
CN108566487A CN201810260054.XA CN201810260054A CN108566487A CN 108566487 A CN108566487 A CN 108566487A CN 201810260054 A CN201810260054 A CN 201810260054A CN 108566487 A CN108566487 A CN 10856648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ace
photo
pending
model
face mod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260054.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566487B (zh
Inventor
张弓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260054.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566487B/zh
Publication of CN10856648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56648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56648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566487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72Mobile telephones; Cordless telephones, i.e. devices for establishing wireless links to base stations without route selection
    • H04M1/724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 H04M1/72403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local support of applications that increase the functionality
    • H04M1/7243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local support of applications that increase the functionality with interactive means for internal management of messages
    • H04M1/72439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local support of applications that increase the functionality with interactive means for internal management of messages for image or video messaging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8/00Pattern recognition
    • G06F18/20Analysing
    • G06F18/21Design or setup of recognition systems or techniques; Extraction of features in feature space; Blind source separation
    • G06F18/214Generating training patterns; Bootstrap methods, e.g. bagging or boosting
    • G06T3/04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72Mobile telephones; Cordless telephones, i.e. devices for establishing wireless links to base stations without route selection
    • H04M1/724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 H04M1/72469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for operating the device by selecting functions from two or more displayed items, e.g. menus or ic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72Mobile telephones; Cordless telephones, i.e. devices for establishing wireless links to base stations without route selection
    • H04M1/724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 H04M1/72484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herein functions are triggered by incoming communication ev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2250/00Details of telephonic subscriber devices
    • H04M2250/52Details of telephonic subscriber devices including functional features of a camera

Abstract

本申请适用于移动终端技术领域,提供了照片处理方法、装置及移动终端,包括:将第一待处理照片输入至第一美颜模型,其中,所述第一美颜模型是采用多个样本训练得到的;获取所述第一美颜模型输出的美颜后的照片;将所述第一待处理照片和所述输出的美颜后的照片一同输入至所述第一美颜模型,以再次训练所述第一美颜模型,获得第二美颜模型;利用所述第二美颜模型处理第二待处理照片。通过本申请可解决现有技术无法根据用户的美颜习惯对照片进行美颜处理的问题。

Description

照片处理方法、装置及移动终端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移动终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照片处理方法、装置及移动终端。
背景技术
随着通讯技术的发展,移动终端(例如手机、平板电脑等)的功能越来越强大,例如使用移动终端进行拍照。为了提高拍照效果,在拍照时通常采用美颜技术。现有的美颜技术一般采用传统的图像处理方法,如磨皮采用双边滤波等,或者采用深度学习训练大量样本数据得到的通用美颜算法。然而,这些算法没有考虑到用户的美颜习惯,无法根据用户的美颜习惯对照片进行美颜处理。
所以,有必要提出一种新的技术方案,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了照片处理方法、装置及移动终端,以解决现有技术无法根据用户的美颜习惯对照片进行美颜处理的问题。
本申请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照片处理方法,所述照片处理方法包括:
将第一待处理照片输入至第一美颜模型,其中,所述第一美颜模型是采用多个样本训练得到的;
获取所述第一美颜模型输出的美颜后的照片;
将所述第一待处理照片和所述输出的美颜后的照片一同输入至所述第一美颜模型,以再次训练所述第一美颜模型,获得第二美颜模型;
利用所述第二美颜模型处理第二待处理照片。
本申请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照片处理装置,所述照片处理装置包括:
第一输入模块,用于将第一待处理照片输入至第一美颜模型,其中,所述第一美颜模型是采用多个样本训练得到的;
美颜照片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第一美颜模型输出的美颜后的照片;
第二输入模块,用于将所述第一待处理照片和所述输出的美颜后的照片一同输入至所述第一美颜模型,以再次训练所述第一美颜模型,获得第二美颜模型;
照片处理模块,用于利用所述第二美颜模型处理第二待处理照片。
本申请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包括存储器、处理器以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上述第一方面所述照片处理方法的步骤。
本申请的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述第一方面所述照片处理方法的步骤。
本申请的第五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述第一方面所述照片处理方法的步骤。
由上可见,本申请方案先将第一待处理照片输入至第一美颜模型,该第一美颜模型输出美颜后的照片,再将第一待处理照片和美颜后的照片输入至该第一美颜模型,从而再次训练该第一美颜模型,得到自适应用户美颜习惯的美颜模型,并利用该自适应用户美颜习惯的美颜模型对用户的照片进行美颜处理。本申请方案通过将美颜前后的照片输入至第一美颜模型,可实现根据用户的美颜习惯对第一美颜模型进行微调,从而得到自适应用户美颜习惯的美颜模型,解决现有技术无法根据用户的美颜习惯对照片进行美颜处理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照片处理方法的实现流程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照片处理方法的实现流程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照片处理方法的实现流程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照片处理装置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移动终端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移动终端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描述中,为了说明而不是为了限定,提出了诸如特定系统结构、技术之类的具体细节,以便透彻理解本申请实施例。然而,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清楚,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实现本申请。在其它情况中,省略对众所周知的系统、装置、电路以及方法的详细说明,以免不必要的细节妨碍本申请的描述。
应当理解,当在本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使用时,术语“包括”指示所描述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素和/或组件的存在,但并不排除一个或多个其它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素、组件和/或其集合的存在或添加。
还应当理解,在此本申请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仅仅是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并不意在限制本申请。如在本申请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那样,除非上下文清楚地指明其它情况,否则单数形式的“一”、“一个”及“该”意在包括复数形式。
还应当进一步理解,在本申请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相关联列出的项中的一个或多个的任何组合以及所有可能组合,并且包括这些组合。
如在本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那样,术语“如果”可以依据上下文被解释为“当...时”或“一旦”或“响应于确定”或“响应于检测到”。类似地,短语“如果确定”或“如果检测到[所描述条件或事件]”可以依据上下文被解释为意指“一旦确定”或“响应于确定”或“一旦检测到[所描述条件或事件]”或“响应于检测到[所描述条件或事件]”。
具体实现中,本申请实施例中描述的移动终端包括但不限于诸如具有触摸敏感表面(例如,触摸屏显示器和/或触摸板)的移动电话、膝上型计算机或平板计算机之类的其它便携式设备。还应当理解的是,在某些实施例中,所述设备并非便携式通信设备,而是具有触摸敏感表面(例如,触摸屏显示器和/或触摸板)的台式计算机。
在接下来的讨论中,描述了包括显示器和触摸敏感表面的移动终端。然而,应当理解的是,移动终端可以包括诸如物理键盘、鼠标和/或控制杆的一个或多个其它物理用户接口设备。
移动终端支持各种应用程序,例如以下中的一个或多个:绘图应用程序、演示应用程序、文字处理应用程序、网站创建应用程序、盘刻录应用程序、电子表格应用程序、游戏应用程序、电话应用程序、视频会议应用程序、电子邮件应用程序、即时消息收发应用程序、锻炼支持应用程序、照片管理应用程序、数码相机应用程序、数字摄影机应用程序、web浏览应用程序、数字音乐播放器应用程序和/或数字视频播放器应用程序。
可以在移动终端上执行的各种应用程序可以使用诸如触摸敏感表面的至少一个公共物理用户接口设备。可以在应用程序之间和/或相应应用程序内调整和/或改变触摸敏感表面的一个或多个功能以及终端上显示的相应信息。这样,终端的公共物理架构(例如,触摸敏感表面)可以支持具有对用户而言直观且透明的用户界面的各种应用程序。
应理解,本实施例中各步骤的序号的大小并不意味着执行顺序的先后,各过程的执行顺序应以其功能和内在逻辑确定,而不应对本申请实施例的实施过程构成任何限定。
为了说明本申请所述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进行说明。
参见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照片处理方法的实现流程示意图,如图所示该照片处理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01,将第一待处理照片输入至第一美颜模型。
其中,所述第一美颜模型是采用多个样本训练得到的通用美颜模型。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在步骤S101之前,可以先获取第一美颜模型,具体的可以是:建立美颜模型,所述美颜模型包括特征提取卷积层、非线性映射卷积层和重构卷积层;设置美颜代价函数,所述美颜代价函数包括内容代价函数和风格代价函数;根据所述美颜模型和所述美颜代价函数,利用大数据(例如大量用户美颜前后的照片,美颜前照片为数据集X,美颜后照片为标签Y)训练第一美颜模型,并将第一美颜模型存储至移动终端。
其中,特征提取卷积层可以用于提取输入照片的初级特征;非线性映射卷积层可以用于提取输入照片的高级特征,非线性映射卷积层可以有若干个;重构卷积层可以用于上采样重构出于美颜后照片分辨率相同的照片。内容代价函数可以用于表征美颜后照片的内容与输入照片的内容的差别;风格代价函数可以用于表征美颜后照片的风格与输入照片的风格的差别。
特征提取卷积层的公式可以为:
F1(X)=max(0,W1*X+B1) (1)
非线性映射卷积层的公式可以为:
F2(X)=max(0,W2*F1(X)+B2) (2)
重构卷积层的公式可以为:
F(X)=W3*F2(X)+B3 (3)
其中,F1(X)为特征提取卷积层的输出,F2(X)为非线性映射卷积层的输出,F(X)为重构卷积层的输出,X为模型的输入,W1为特征提取卷积层的权重,W2为非线性映射卷积层的权重,W3为重构卷积层的权重,B1为特征提取卷积层的偏置,B2为非线性映射卷积层的偏置,B3为重构卷积层的偏置。
内容代价函数可以为:
风格代价函数可以为:
美颜代价函数可以为:
L=α*Lc+β*Ls (6)
其中,X为输入的照片,即模型的输入,Y为美颜后的照片,F(Xi)和F(Xj)为重构卷积层不同通道的输出,Yi和Yj为美颜后不同通道的照片,α为内容代价函数的权重,β为风格代价函数的权重。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待处理照片可以是指用户的任意一张照片,该第一待处理照片用于微调第一美颜模型,从而得到自适应用户美颜习惯的美颜模型。
步骤S102,获取所述第一美颜模型输出的美颜后的照片。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将第一待处理照片输入至第一美颜模型之后,所述第一美颜模型对所述待处理照片进行美颜处理,输出对所述第一待处理照片进行美颜后的照片。
步骤S103,将所述第一待处理照片和所述输出的美颜后的照片一同输入至所述第一美颜模型,以再次训练所述第一美颜模型,获得第二美颜模型。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将所述第一待处理照片和所述输出的美颜后的照片一同输入至所述第一美颜模型,可以训练所述第一美颜模型,调节所述第一美颜模型中的参数,从而得到自适应用户美颜习惯的美颜模型。其中,所述第二美颜模型可以是指符合用户美颜习惯的美颜模型,即自适应用户美颜习惯的美颜模型。
步骤S104,利用所述第二美颜模型处理第二待处理照片。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在获取到自适应用户美颜习惯的第二美颜模型之后,在需要对第二待处理照片进行美颜处理时,可以利用所述第二美颜模型对第二待处理照片进行美颜处理。其中,所述第二待处理照片可以是指待美颜的任意一张照片。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将美颜前后的照片输入至第一美颜模型,可实现根据用户的美颜习惯对第一美颜模型进行微调,从而得到自适应用户美颜习惯的美颜模型,解决现有技术无法根据用户的美颜习惯对照片进行美颜处理的问题。
参见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照片处理方法的实现流程示意图,如图所示该照片处理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201,将第一待处理照片输入至第一美颜模型。
该步骤与步骤S101相同,具体可参见步骤S101的相关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步骤S202,获取所述第一美颜模型输出的美颜后的照片。
该步骤与步骤S102相同,具体可参见步骤S102的相关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步骤S203,检测用户是否编辑过所述输出的美颜后的照片。
步骤S204,若检测到用户编辑过所述输出的美颜后的照片,则获取编辑后的照片。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在获取到所述第一美颜模型输出的美颜后的照片后,检测用户是否编辑过所述输出的美颜后的照片,若检测到用户编辑过所述输出的美颜后的照片,则表明用户可能不满意所述输出的美颜后的照片,即所述输出的美颜后的照片不符合用户的美颜习惯,通过对所述输出的美颜后的照片进行编辑操作,使得编辑后的照片符合用户的美颜习惯,此时可以保存编辑后的照片,并执行步骤S205,若未检测到用户编辑过所述输出的美颜后的照片,则表明用户满意所述输出的美颜后的照片,即所述输出的美颜后的照片符合用户的美颜习惯,此时可以保存所述输出的美颜后的照片,并将所述第一待处理照片和所述输出的美颜后的照片一同输入至所述第一美颜模型,以微调所述第一美颜模型,得到自适应用户美颜习惯的美颜模型。其中,对所述输出的美颜后的照片的编辑操作可以是指手动对所述美颜后的照片进行美颜调整,例如调节肤色、祛斑祛痘等。
步骤S205,将所述第一待处理照片和所述编辑后的照片一同输入至所述第一美颜模型,以再次训练所述第一美颜模型,获得第二美颜模型。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将所述第一待处理照片和所述编辑后的照片一同输入至所述第一美颜模型,可以训练所述第一美颜模型,调节所述第一美颜模型中的参数,从而得到自适应用户美颜习惯的美颜模型。其中,所述第二美颜模型可以是指符合用户美颜习惯的美颜模型,即自适应用户美颜习惯的美颜模型。
步骤S206,利用所述第二美颜模型处理第二待处理照片。
该步骤与步骤S104相同,具体可参见步骤S104的相关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在美颜后的照片不符合用户的美颜习惯时,编辑该美颜后的照片,从而使得照片符合用户的美颜习惯,并将美颜前的照片和编辑后的照片输入至第一美颜模型,可实现根据用户的美颜习惯对第一美颜模型进行微调,从而得到自适应用户美颜习惯的美颜模型,解决现有技术无法根据用户的美颜习惯对照片进行美颜处理的问题。
参见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三提供的一种照片处理方法的实现流程示意图,如图所示该照片处理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301,将第一待处理照片输入至第一美颜模型。
该步骤与步骤S101相同,具体可参见步骤S101的相关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步骤S302,获取所述第一美颜模型输出的美颜后的照片。
该步骤与步骤S102相同,具体可参见步骤S102的相关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步骤S303,将所述第一待处理照片和所述输出的美颜后的照片一同输入至所述第一美颜模型,以再次训练所述第一美颜模型,获得第二美颜模型。
该步骤与步骤S103相同,具体可参见步骤S103的相关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步骤S304,获取所述第一待处理照片中人脸的特征信息。
步骤S305,建立所述第一待处理照片中人脸的特征信息与所述第二美颜模型的对应关系。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在获得符合用户的美颜习惯的第二美颜模型之后,可以获取用户输入的待处理照片中人脸的特征信息,并建立所述待处理照片中人脸的特征信息与第一美颜模型的对应关系,从而使得一个用户对应一个美颜模型。由于不同用户的美颜习惯可能不同,通过步骤S301至S305可以为不同用户设置不同的第一美颜模型,例如,将不同用户的日常照片作为第一待处理照片,分别执行步骤S301至S305,就可以得到多个第一美颜模型,即一个用户对应一个第二美颜模型。其中,人脸的特征信息可以用于表征用户的身份,不同用户的人脸特征信息不同,所述人脸的特征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人脸轮廓、眼睛、鼻子等。
步骤S306,获取第二待处理照片中人脸的特征信息。
其中,所述第二待处理照片可以是指待美颜的任意一张照片,包括但不限于移动终端中存储的照片(例如拍照结束后获取的照片),或者拍照时相机预览画面中的图像。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在检测到开启第二美颜模型功能时,确定对第二待处理照片进行美颜处理,此时获取所述第二待处理照片中人脸的特征信息。其中,所述第二待处理照片中人脸的数量可以为一个或者多个,在所述第一照片中人脸的数量为多个时,获取所述第一照片中多个人脸的特征信息。所述第二美颜模型功能可以是指使用第二美颜模型对照片进行美颜处理的功能。
步骤S307,获取与所述第二待处理照片中人脸的特征信息对应的第二美颜模型,并根据所述第二美颜模型对所述第二待处理照片进行美颜处理。
步骤S308,当不存在与所述第二待处理照片中人脸的特征信息对应的第二美颜模型时,根据预先设置的美颜模型对所述第二待处理照片进行美颜处理。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查询步骤S305建立的人脸的特征信息与第二美颜模型的对应关系中,是否存在与所述第二待处理照片中人脸的特征信息对应的第二美颜模型,若存在与所述第二待处理照片中人脸的特征信息对应的第二美颜模型,则获取与所述第二待处理照片中人脸的特征信息对应的第二美颜模型,并使用该第二美颜模型对所述第二待处理照片进行美颜处理。若不存在与所述第二待处理照片中人脸的特征信息对应的第二美颜模型,则可以使用预先设置的美颜模型对所述第二待处理照片进行美颜处理,也可以显示移动终端中存在的所有第二美颜模型(例如显示每个第二美颜模型的美颜参数,便于用户了解每个第二美颜模型的功能),以供用户选择,使用用户选择的第二美颜模型对所述第二待处理照片进行美颜模型。其中,所述预先设置的美颜模型可以是指用户预先设置的任意一个美颜模型,例如可以是从移动终端中存储的所有第二美颜模型中选出的任意一个美颜模型,也可以是第一美颜模型,在此不做限定。
其中,在所述第二待处理照片中人脸的数量为多个时,分别获取所述第二待处理照片中多个人脸的特征信息分别对应的第二美颜模型,由于多个人脸对应多个用户,那么就可以使用获取的多个第二美颜模型分别对所述第二待处理照片中对应的用户进行美颜处理。例如,手机中存储有用户A的第二美颜模型A、用户B的第二美颜模型B和用户C的第二美颜模型C,对照片a进行美颜处理时,检测到照片a中人脸为用户A,此时使用第二美颜模型A对属于用户A的区域进行美颜处理;检测到照片a中有两个人脸,分别为用户A和用户B,此时使用第二美颜模型A对属于用户A的区域进行美颜处理,使用第二美颜模型B对属于用户B的区域进行美颜处理;检测到照片a中有一个人脸,但是该人脸并不属于用户A、B和C中任意一个用户,即不存在与该人脸对应的第二美颜模型,此时可以使用预先设置的美颜模型(例如第二美颜模型A)对照片a进行美颜处理。
可选的,由于通常是对用户人脸进行美颜,那么所述对所述第二待处理照片进行美颜处理可以是指对所述第二待处理照片中的人脸部分进行美颜处理。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使用自适应用户美颜习惯的美颜模型对用户照片进行美颜处理,可以提高用户照片的美颜效果,从而解决现有技术无法根据用户的美颜习惯对照片进行美颜处理的问题。
参见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四提供的一种照片处理装置的示意图,为了便于说明,仅示出了与本申请实施例相关的部分。
所述照片处理装置包括:
第一输入模块41,用于将第一待处理照片输入至第一美颜模型,其中,所述第一美颜模型是采用多个样本训练得到的;
美颜照片获取模块42,用于获取所述第一美颜模型输出的美颜后的照片;
第二输入模块43,用于将所述第一待处理照片和所述输出的美颜后的照片一同输入至所述第一美颜模型,以再次训练所述第一美颜模型,获得第二美颜模型;
照片处理模块44,用于利用所述第二美颜模型处理第二待处理照片。
可选的,所述照片处理装置还包括:
编辑检测模块45,用于检测用户是否编辑过所述输出的美颜后的照片;
编辑照片获取模块46,用于若检测到用户编辑过所述输出的美颜后的照片,则获取编辑后的照片;;
所述第二输入模块43,用于将所述第一待处理照片和所述编辑后的照片一同输入至所述第一美颜模型。
可选的,所述照片处理装置还包括:
特征信息获取模块47,用于获取所述第一待处理照片中人脸的特征信息;
对应关系建立模块48,用于建立所述第一待处理照片中人脸的特征信息与所述第二美颜模型的对应关系;
所述照片处理模块44包括:
信息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所述第二待处理照片中人脸的特征信息;
第一处理单元,用于获取与所述第二待处理照片中人脸的特征信息对应的第二美颜模型,并根据所述第二美颜模型对所述第二待处理照片进行美颜处理;
第二处理单元,用于当不存在与所述第二待处理照片中人脸的特征信息对应的第二美颜模型时,使用预先设置的美颜模型对所述第二待处理照片进行美颜处理。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照片处理装置可以应用在前述方法实施例一、实施例二和实施例三中,详情参见上述方法实施例一、实施例二和实施例三的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五提供的一种移动终端的示意图。如图所示的该移动终端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501(图中仅示出一个);一个或多个输入设备502(图中仅示出一个),一个或多个输出设备503(图中仅示出一个)和存储器504。上述处理器501、输入设备502、输出设备503和存储器504通过总线505连接。存储器504用于存储指令,处理器501用于执行存储器504存储的指令。其中:
所述处理器501,用于将第一待处理照片输入至第一美颜模型,其中,所述第一美颜模型是采用多个样本训练得到的;获取所述第一美颜模型输出的美颜后的照片;将所述第一待处理照片和所述输出的美颜后的照片一同输入至所述第一美颜模型,以再次训练所述第一美颜模型,获得第二美颜模型;利用所述第二美颜模型处理第二待处理照片。
可选的,在获取所述第一美颜模型输出的美颜后的照片之后,所述处理器501还用于:
检测用户是否编辑过所述输出的美颜后的照片;
若检测到用户编辑过所述输出的美颜后的照片,则获取编辑后的照片。
可选的,所述处理器501具体用于:
将所述第一待处理照片和所述编辑后的照片一同输入至所述第一美颜模型。
可选的,在获得第二美颜模型之后,所述处理器501还用于:
获取所述第一待处理照片中人脸的特征信息;
建立所述第一待处理照片中人脸的特征信息与所述第二美颜模型的对应关系。
可选的,所述处理器501还用于:
获取所述第二待处理照片中人脸的特征信息;
获取与所述第二待处理照片中人脸的特征信息对应的第二美颜模型,并根据所述第二美颜模型对所述第二待处理照片进行美颜处理。
可选的,所述处理器501还用于:
当不存在与所述第二待处理照片中人脸的特征信息对应的第二美颜模型时,根据预先设置的美颜模型对所述第二待处理照片进行美颜处理。
应当理解,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处理器501可以是中央处理单元(CentralProcessing Unit,CPU),该处理器还可以是其他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Signal Processor,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现成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等。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
输入设备502可以包括触控板、指纹采传感器(用于采集用户的指纹信息和指纹的方向信息)、麦克风、数据接收接口等。输出设备503可以包括显示器(LCD等)、扬声器、数据发送接口等。
该存储器504可以包括只读存储器和随机存取存储器,并向处理器501提供指令和数据。存储器504的一部分还可以包括非易失性随机存取存储器。例如,存储器504还可以存储设备类型的信息。
具体实现中,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处理器501、输入设备502、输出设备503和存储器504可执行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照片处理方法的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现方式,也可执行实施例四所述照片处理装置中所描述的实现方式,在此不再赘述。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六提供的移动终端的示意图。如图6所示,该实施例的移动终端6包括:处理器60、存储器61以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61中并可在所述处理器60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62。所述处理器60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62时实现上述各个照片处理方法实施例中的步骤,例如图1所示的步骤S101至S104。或者,所述处理器60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62时实现上述各装置实施例中各模块/单元的功能,例如图4所示模块41至48的功能。
示例性的,所述计算机程序62可以被分割成一个或多个模块/单元,所述一个或者多个模块/单元被存储在所述存储器61中,并由所述处理器60执行,以完成本申请。所述一个或多个模块/单元可以是能够完成特定功能的一系列计算机程序指令段,该指令段用于描述所述计算机程序62在所述移动终端6中的执行过程。例如,所述计算机程序62可以被分割成第一输入模块、美颜照片获取模块、第二输入模块、照片处理模块、编辑检测模块、编辑照片获取模块、特征信息获取模块以及对应关系建立模块,各模块具体功能如下:
第一输入模块,用于将第一待处理照片输入至第一美颜模型,其中,所述第一美颜模型是采用多个样本训练得到的;
美颜照片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第一美颜模型输出的美颜后的照片;
第二输入模块,用于将所述第一待处理照片和所述输出的美颜后的照片一同输入至所述第一美颜模型,以再次训练所述第一美颜模型,获得第二美颜模型;
照片处理模块,用于利用所述第二美颜模型处理第二待处理照片。
可选的,还包括:
编辑检测模块,用于检测用户是否编辑过所述输出的美颜后的照片;
编辑照片获取模块,用于若检测到用户编辑过所述输出的美颜后的照片,则获取编辑后的照片;
所述第二输入模块,用于将所述第一待处理照片和所述编辑后的照片一同输入至所述第一美颜模型。
可选的,还包括:
特征信息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第一待处理照片中人脸的特征信息;
对应关系建立模块,用于建立所述第一待处理照片中人脸的特征信息与所述第二美颜模型的对应关系;
所述照片处理模块包括:
信息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所述第二待处理照片中人脸的特征信息;
第一处理单元,用于获取与所述第二待处理照片中人脸的特征信息对应的第二美颜模型,并根据所述第二美颜模型对所述第二待处理照片进行美颜处理;
第二处理单元,用于当不存在与所述第二待处理照片中人脸的特征信息对应的第二美颜模型时,使用预先设置的美颜模型对所述第二待处理照片进行美颜处理。
所述移动终端6可以是桌上型计算机、笔记本、掌上电脑及云端服务器等计算设备。所述移动终端可包括,但不仅限于,处理器60、存储器61。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6仅仅是移动终端6的示例,并不构成对移动终端6的限定,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例如所述移动终端还可以包括输入输出设备、网络接入设备、总线等。
所称处理器60可以是中央处理单元CPU,还可以是其他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SP、专用集成电路ASIC、现成可编程门阵列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等。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
所述存储器61可以是所述移动终端6的内部存储单元,例如移动终端6的硬盘或内存。所述存储器61也可以是所述移动终端6的外部存储设备,例如所述移动终端6上配备的插接式硬盘,智能存储卡(Smart Media Card,SMC),安全数字(Secure Digital,SD)卡,闪存卡(Flash Card)等。进一步地,所述存储器61还可以既包括所述移动终端6的内部存储单元也包括外部存储设备。所述存储器61用于存储所述计算机程序以及所述移动终端所需的其他程序和数据。所述存储器61还可以用于暂时地存储已经输出或者将要输出的数据。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了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仅以上述各功能单元、模块的划分进行举例说明,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而将上述功能分配由不同的功能单元、模块完成,即将所述装置的内部结构划分成不同的功能单元或模块,以完成以上描述的全部或者部分功能。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模块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另外,各功能单元、模块的具体名称也只是为了便于相互区分,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上述系统中单元、模块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或记载的部分,可以参见其它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或者计算机软件和电子硬件的结合来实现。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的范围。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装置/移动终端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移动终端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模块或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讯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讯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所述集成的模块/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也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所述的计算机程序可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该计算机程序在被处理器执行时,可实现上述各个方法实施例的步骤。其中,所述计算机程序包括计算机程序代码,所述计算机程序代码可以为源代码形式、对象代码形式、可执行文件或某些中间形式等。所述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包括:能够携带所述计算机程序代码的任何实体或装置、记录介质、U盘、移动硬盘、磁碟、光盘、计算机存储器、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电载波信号、电信信号以及软件分发介质等。需要说明的是,所述计算机可读介质包含的内容可以根据司法管辖区内立法和专利实践的要求进行适当的增减,例如在某些司法管辖区,根据立法和专利实践,计算机可读介质不包括电载波信号和电信信号。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照片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照片处理方法包括:
将第一待处理照片输入至第一美颜模型,其中,所述第一美颜模型是采用多个样本训练得到的;
获取所述第一美颜模型输出的美颜后的照片;
将所述第一待处理照片和所述输出的美颜后的照片一同输入至所述第一美颜模型,以再次训练所述第一美颜模型,获得第二美颜模型;
利用所述第二美颜模型处理第二待处理照片。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片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获取所述第一美颜模型输出的美颜后的照片之后,还包括:
检测用户是否编辑过所述输出的美颜后的照片;
若检测到用户编辑过所述输出的美颜后的照片,则获取编辑后的照片;
所述将所述第一待处理照片和所述输出的美颜后的照片一同输入至所述第一美颜模型包括:
将所述第一待处理照片和所述编辑后的照片一同输入至所述第一美颜模型。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照片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获得第二美颜模型之后,还包括:
获取所述第一待处理照片中人脸的特征信息;
建立所述第一待处理照片中人脸的特征信息与所述第二美颜模型的对应关系。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照片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利用所述第二美颜模型处理第二待处理照片包括:
获取所述第二待处理照片中人脸的特征信息;
获取与所述第二待处理照片中人脸的特征信息对应的第二美颜模型,并根据所述第二美颜模型对所述第二待处理照片进行美颜处理。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照片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照片处理方法还包括:
当不存在与所述第二待处理照片中人脸的特征信息对应的第二美颜模型时,根据预先设置的美颜模型对所述第二待处理照片进行美颜处理。
6.一种照片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照片处理装置包括:
第一输入模块,用于将第一待处理照片输入至第一美颜模型,其中,所述第一美颜模型是采用多个样本训练得到的;
美颜照片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第一美颜模型输出的美颜后的照片;
第二输入模块,用于将所述第一待处理照片和所述输出的美颜后的照片一同输入至所述第一美颜模型,以再次训练所述第一美颜模型,获得第二美颜模型;
照片处理模块,用于利用所述第二美颜模型处理第二待处理照片。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照片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照片处理装置还包括:
编辑检测模块,用于检测用户是否编辑过所述输出的美颜后的照片;
编辑照片获取模块,用于若检测到用户编辑过所述输出的美颜后的照片,则获取编辑后的照片;
所述第二输入模块,用于将所述第一待处理照片和所述编辑后的照片一同输入至所述第一美颜模型。
8.如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照片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照片处理装置还包括:
特征信息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第一待处理照片中人脸的特征信息;
对应关系建立模块,用于建立所述第一待处理照片中人脸的特征信息与所述第二美颜模型的对应关系;
所述照片处理模块包括:
信息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所述第二待处理照片中人脸的特征信息;
第一处理单元,用于获取与所述第二待处理照片中人脸的特征信息对应的第二美颜模型,并根据所述第二美颜模型对所述第二待处理照片进行美颜处理;
第二处理单元,用于当不存在与所述第二待处理照片中人脸的特征信息对应的第二美颜模型时,根据预先设置的美颜模型对所述第二待处理照片进行美颜处理。
9.一种移动终端,包括存储器、处理器以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照片处理方法的步骤。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照片处理方法的步骤。
CN201810260054.XA 2018-03-27 2018-03-27 照片处理方法、装置及移动终端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856648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260054.XA CN108566487B (zh) 2018-03-27 2018-03-27 照片处理方法、装置及移动终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260054.XA CN108566487B (zh) 2018-03-27 2018-03-27 照片处理方法、装置及移动终端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566487A true CN108566487A (zh) 2018-09-21
CN108566487B CN108566487B (zh) 2020-08-14

Family

ID=635334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260054.X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8566487B (zh) 2018-03-27 2018-03-27 照片处理方法、装置及移动终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566487B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70024921A1 (en) * 2015-07-23 2017-01-26 Disney Enterprises, Inc. Real-time high-quality facial performance capture
CN107025629A (zh) * 2017-04-27 2017-08-08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图像处理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07341762A (zh) * 2017-06-16 2017-11-10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拍照处理方法、装置和终端设备
CN107766831A (zh) * 2017-10-31 2018-03-06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图像处理方法、装置、移动终端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70024921A1 (en) * 2015-07-23 2017-01-26 Disney Enterprises, Inc. Real-time high-quality facial performance capture
CN107025629A (zh) * 2017-04-27 2017-08-08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图像处理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07341762A (zh) * 2017-06-16 2017-11-10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拍照处理方法、装置和终端设备
CN107766831A (zh) * 2017-10-31 2018-03-06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图像处理方法、装置、移动终端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566487B (zh) 2020-08-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995415A (zh) 一种图像处理方法、终端及计算机可读介质
CN109086742A (zh) 场景识别方法、场景识别装置及移动终端
CN108733342A (zh) 音量调节方法、移动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WO2017079357A1 (en) Calculations on images within cells in spreadsheets
CN106210521A (zh) 一种拍照方法及终端
CN108898549A (zh) 图片处理方法、图片处理装置及终端设备
CN110119733A (zh) 书页识别方法及装置、终端设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8874134A (zh) 护眼模式处理方法、移动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7193598A (zh) 一种应用启动方法、移动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6991179A (zh) 数据删除方法、装置及移动终端
CN107302666A (zh) 拍照方法、移动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7506494B (zh) 文件处理方法、移动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8924440A (zh) 贴纸显示方法、装置、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0266994A (zh) 一种视频通话方法、视频通话装置及终端
CN108153719A (zh) 合并电子表格的方法和装置
CN115984126A (zh) 一种基于输入指令的光图像修正方法及装置
CN108985215B (zh) 一种图片处理方法、图片处理装置及终端设备
CN108629767B (zh) 一种场景检测的方法、装置及移动终端
CN110533396A (zh) 物料绑定方法、物料绑定装置及终端设备
CN107798716A (zh) 图像效果提取
CN111651989B (zh) 命名实体识别方法和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装置
CN106658232B (zh) 标签编辑的方法及电子终端
CN107679222A (zh) 图片处理方法、移动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8566487A (zh) 照片处理方法、装置及移动终端
CN108490824B (zh) 智能电器控制方法、装置及移动终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Changan town in Guangdong province Dongguan 523860 usha Beach Road No. 18

Applicant after: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Ltd.

Address before: Changan town in Guangdong province Dongguan 523860 usha Beach Road No. 18

Applicant before: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Ltd.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814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