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549394A - 一种基于领航者和虚拟领航者的多auv直线编队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领航者和虚拟领航者的多auv直线编队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549394A
CN108549394A CN201810507374.0A CN201810507374A CN108549394A CN 108549394 A CN108549394 A CN 108549394A CN 201810507374 A CN201810507374 A CN 201810507374A CN 108549394 A CN108549394 A CN 10854939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uv
follower
axis
pilotage people
coordinate syste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507374.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娟�
袁锐锟
张建新
王宏健
陈兴华
杜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rbin Engineering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Harbin Engineering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rbin Engineering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Harbin Engineering University
Publication of CN10854939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54939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DSYSTEMS FOR CONTROLLING OR REGULATING NON-ELECTRIC VARIABLES
    • G05D1/00Control of position, course, altitude or attitude of land, water, air or space vehicles, e.g. using automatic pilots
    • G05D1/04Control of altitude or depth
    • G05D1/06Rate of change of altitude or depth
    • G05D1/0692Rate of change of altitude or depth specially adapted for under-water vehicl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Radar, Positioning & Navigation (AREA)
  • Remote Sen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Control Of Position, Course, Altitude, Or Attitude Of Moving Bodi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船舶运动控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领航者和虚拟领航者的多AUV直线编队控制方法。本发明包括如下步骤:(1)根据使命任务,实现多AUV的路径规划,获得领航者需跟随的路径(2)建立参考坐标系(3)建立如下AUV动力学模型(4)构建固定坐标系下的跟随者AUV的误差模型(5)设计AUV运动控制器。本发明提出了领航‑跟随法和虚拟领航‑跟随法相结合的编队控制策略,在多AUV组成的群体中,指定某个AUV为领航者,剩余的AUV作为它的跟随者,跟随者以期望的距离间隔跟随领航者的位置。通过反步法实现AUV路径跟踪控制,跟随者实时接收且只需接收领航者的纵向位姿信息,减少AUV在多种信息通讯时出现的混乱现象,增强了编队控制的稳定可靠性。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领航者和虚拟领航者的多AUV直线编队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船舶运动控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领航者和虚拟领航者的多AUV直线编队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能源的枯竭,开发海洋也越来越迫切,所以各国都开始研究水下航行器代替人去探测海底资源,而同时,水下航行器在军事上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于是如何开发利用自主水下航行器AUV成了各国的研究热点。而随着AUV的发展,单个AUV在控制与通讯方面能力不足,无法执行大范围,复杂环境下的任务,于是有不少学者开始研究多AUV来解决这些问题。
多AUV编队队形控制一般分为两步:首先确定各自主水下航行器的期望位置;然后通过控制器生成控制命令,驱动AUV以期望队形运动到期望位置。到目前为止,研究多AUV编队的方法主要有4种:分别为跟随领航者法、基于行为法、虚拟结构法和强化学习法。
本发明采用的是跟随领航者法与虚拟领航跟随法的结合,跟随领航者法的基本思想是:在多AUV组成的群体中,指定某个AUV为领航者,剩余的AUV作为它的跟随者,跟随者以期望的距离间隔跟随领航者的位置。根据领航者AUV与跟随者AUV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可以形成不同的编队队形。并且跟随领航者法可以仅仅给定领航者AUV的行为或轨迹位置就可以控制整个AUV队形。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出一种基于领航者和虚拟领航者相结合的多AUV的直线编队方法,减少AUV在多种信息通讯时出现的混乱现象,增强了编队控制的稳定可靠性。本发明主要包括如下步骤:
一种基于领航者和虚拟领航者的多AUV直线编队控制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1)根据使命任务,实现多AUV的路径规划,获得领航者需跟随的路径;
(2)建立参考坐标系:以步骤(1)中获取的路径的起点为路径坐标系的原点,记为0;以路径所在的直线为坐标轴的纵轴,记为X轴;垂直于路径且经过路径起点的直线为坐标轴的横轴,记为Y轴;AUV重心为G,速度向量为UG,在固定坐标系下X轴和Y轴上投影为AUV受到的外力F在固定坐标系下X轴和Y轴上的投影为FX,FY;受到的外力矩为T;运动坐标系的原点取在AUV重心G处;纵轴取在AUV纵中剖面内,指向船首,记为x轴;横轴与AUV纵中剖面垂直,指向右舷,记为y轴。速度向量为UG,在固定坐标系下x轴和y轴上投影为u,v;AUV受到的外力F在固定坐标系下x轴和y轴上的投影为Fx,Fy;受到的外力矩为T;因外力矩而获得的角速度为r;
(3)建立如下AUV动力学模型:
在固定坐标系中,AUV的动力学模型为:
式中:φ为AUV速度与固定坐标系的夹角;ψ为X轴与运动坐标系的夹角,Vt为AUV的合速度,且假设uG恒不为0,定义β为侧滑角,β=φ-ψ=tan-1(v/u);
在运动坐标系中,水体为理想流体时,AUV动力学模型为:
式中:mur,-mvr为AUV转动时的离心惯性力;N为绕水平面旋转的力矩;FT为AUV纵向受到水平推力,Γ为垂直水平面方向转艏力矩,Fw为水平面对AUV的阻力,N为垂直水平面方向的力矩,Fw在x轴和y轴上的分力为Fxw,Fyw;mu;mvr;mv;mur分别为实际运动中的质量;
(4)构建固定坐标系下的跟随者AUV的误差模型;
(5)设计AUV运动控制器。
步骤(2)具体包括:
领航者与跟随者的纵向距离为d,领航者与跟随者的横向距离D;在纵向距离上用基于领航-跟随法的纵向距离误差控制模型,在横向距离采用基于虚拟领航-跟随法的跟随者横向距离误差控制模型;
跟随者纵向距离误差控制模型如下:
在固定坐标系中,AUVi为领航者,其它AUV为跟随者;AUVi在固定坐标系下的位姿为(Xi,Yi,φi);第j个跟随者的坐标为(Xj,Yj,φi);第j个跟随者与领航者在纵向距离上的理想位姿关系为:
Xi-Xj=dj
Yj-Yi=Dj
式中:Dj,dj为跟随者直线路径与领航者直线路径距离长度;
纵向距离误差ej为:
ej=Xi-Xj-dj
时,领航者与跟随者在横向上完成编队控制;
跟随者横向距离误差控制模型如下:
领航者与跟随者在期望横向距离上:
Yj-Yi=Dj
在固定坐标系中,跟随者到直线Y=Dj的距离为横向距离误差Ej,横向距离误差Ej为:
Ej=Yi-Dj
φej=φjsj
其中,AUV的前向距离为L,φj为第j个跟随者的艏向角,φsj为期望艏向角,φej为艏向角误差,即横向距离误差。
步骤(5)具体包括:
(5.1)设计领航者AUVi运动控制器:
领航者AUVi的转艏力矩Γi为:
式中:mri为AUV在垂直水平面运动的实际质量;Ni为AUV运动时受到其它因素垂直水平面方向的力矩;kψ,kr分别为艏向角,角速度系数;ri为领航者AUVi的角速度;AUVi横向误差为E=Yi;领航者AUVi期望艏向角为领航者AUVi艏向角误差φe=φis
AUV纵向受到的水平推力FT为:
式中:mui为AUV在沿运动坐标系纵轴方向运动的实际质量;Fxwi为AUV运动时会受到其它因素在水平面对AUV的阻力Fwi在固定坐标系沿纵轴的分量;ku为纵向速度的系数;ui为领航者AUVi的纵向速度;
(5.2)设计跟随者AUV运动控制器:
第j个跟随者AUV的转艏力矩Γj为:
式中:mrj为第j个跟随者AUV在垂直水平面运动的实际质量;Nj为第j个跟随者AUV运动时受到其它因素垂直水平面方向的力矩;kψ,kr分别为艏向角,角速度系数;rj为第j个跟随者AUV的角速度;
在纵向上第j个跟随者AUV受到的水平推力FTj为:
式中:muj第j个跟随者为AUV在沿运动坐标系纵轴方向运动的实际质量;Fxwj为第j个跟随者AUV运动时受到其它因素在水平面的阻力Fwj在固定坐标系沿纵轴的分量;ku为纵向速度的系数;uj为第j个跟随者的纵向速度;ucj为第j个跟随者AUV的期望速度,其中ucj由下面公式给出:
ucj=ud-g(ej);
式中:ej为第j个跟随者AUV纵向距离误差;其中a满足:
附图说明
图1为坐标系的描述;
图2为领航-跟随法编队队形的纵向误差;
图3为虚拟领航-跟随法编队队形的横向误差;
图4为大地坐标系下的编队直线轨迹仿真结果;
图5为大地坐标系下编队梳子型轨迹仿真结果。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实现的具体方式如下:
步骤1:根据使命任务,实现多AUV的路径规划,获得领航者需跟随的路径。
步骤2:建立参考坐标系
研究AUV运动问题前,必须线建立表达AUV运动的固定参考坐标系和运动坐标系,以步骤1中获取的路径的起点为路径坐标系的原点,记为0;以路径所在的直线为坐标轴的纵轴,记为X轴;垂直于路径且经过路径起点的直线为坐标轴的横轴,记为Y轴。AUV重心为G,速度向量为UG,在固定坐标系下X轴和Y轴上投影为AUV受到的外力F在固定坐标系下X轴和Y轴上的投影为FX,FY;受到的外力矩为T。
运动坐标系的原点取在AUV重心G处;纵轴取在AUV纵中剖面内,指向船首,记为x轴;横轴与AUV纵中剖面垂直,指向右舷,记为y轴。速度向量为UG,在固定坐标系下x轴和y轴上投影为u,v;AUV受到的外力F在固定坐标系下x轴和y轴上的投影为Fx,Fy;受到的外力矩为T;因外力矩而获得的角速度为r。
步骤3:建立AUV数学模型
固定坐标系的X轴与运动坐标系的夹角为ψ;AUV速度与固定坐标系夹角为φ;假设uG恒不为0,则定义侧滑角β,则
β=φ-ψ=tan-1(v/u)
AUV的动力学模型为:
式中:Vt为AUV的合速度,且
在运动坐标系中,如果水体为理想流体,即忽略流体黏性,根据牛顿定律,AUV动力学模型为:
式中:m为AUV质量;mur,-mvr为AUV转动时的离心惯性力;AUV绕水平向旋转的转动惯量为J;AUV在x轴和y轴方向受到的外力为Fx,Fy;N为绕水平面旋转的力矩。
实际流体有黏性,会出现流体惯性阻力效应,相当于AUV质量增加。针对欠驱动AUV,只会在AUV纵向受到水平推力FT和垂直水平面方向转艏力矩Γ,AUV运动时会受到其它因素,主要是水体阻力在水平面对AUV的阻力Fw和垂直水平面方向的力矩N,其中Fw在x轴和y轴上的分力为Fxw,Fyw。AUV动力学模型又可以写为:
式中:mu;mvr;mv;mur分别为实际运动中的质量。
步骤4:构建固定坐标系下的跟随者AUV的误差模型
将领航者与跟随者的距离分为纵向距离d和横向距离D。在纵向距离上采用领航-跟随法,在横向距离采用了虚拟领航-跟随法。
(1)跟随者纵向距离误差控制模型
在固定坐标系中,假定AUVi为领航者,其它AUV为跟随者。在编队队形中AUVi将其位姿纵坐标通过水声通信传感器发送给跟随者,跟随者实时采集领航者的纵向坐标信息。AUVi在固定坐标系下的位姿为(Xi,Yi,φi);第j个跟随者的坐标为(Xj,Yj,φj);第j个跟随者与领航者在纵向距离上的理想位姿关系为:
Xi-Xj=dj
Yj-Yi=Dj
式中:Dj,dj为跟随者直线路径与领航者直线路径距离长度。
纵向距离误差ej为:
ej=Xi-Xj-dj
时,领航者与跟随者在横向上完成编队控制。
(2)跟随者纵向距离误差控制模型
建立纵向距离误差模型,采用了虚拟领航-跟随法,由步骤4中(1)可知领航者与跟随者在期望横向距离上:
Yj-Yi=Dj
在固定坐标系中,编队路径在纵轴上,当多AUV实现编队控制后,让领航者运动到坐标系纵轴上,即则跟随者将在Y=Dj直线上,即此时有则领航者与跟随者在纵向上完成编队控制。在本专利中,让跟随者到直线Y=Dj的距离为横向距离误差Ej,则横向距离误差Ej为:
Ej=Yj-Dj
假定AUV的前向距离为L,则期望艏向角φsj为:
将横向距离误差转换成艏向角误差φej,则:
φej=φjsj
式中:φj为第j个跟随者的艏向角。
步骤5:AUV运动控制器的设计
(1)领航者AUVi运动控制器的设计
领航者AUVi,可以看作一个特殊的跟随者,不存在纵向误差,但有横向误差,且领航者AUVi横向误差为E=Yi;领航者AUVi期望艏向角为领航者AUVi艏向角误差φe=φis。艏向角误差可以通过改变领航者AUVi的转艏力矩Γi来控制:
式中:mri为AUV在垂直水平面运动的实际质量;Ni为AUV运动时受到其它因素,主要是水体阻力垂直水平面方向的力矩;kψ,kr分别为艏向角,角速度系数;ri为领航者AUVi的角速度。
在AUV速度控制上,通常会给AUV一个期望纵向速度ud;通过控制AUV纵向受到水平推力FT来控制AUV速度。
式中:mui为AUV在沿运动坐标系纵轴方向运动的实际质量;Fxwi为AUV运动时会受到其它因素,主要是水体阻力在水平面对AUV的阻力Fwi在固定坐标系沿纵轴的分量;ku为纵向速度的系数;ui为领航者AUVi的纵向速度。
(2)跟随者AUV运动控制器的设计
对于跟随者AUV艏向角误差可以通过改变第j个跟随者AUV的转艏力矩Γj来控制:
式中:mrj为第j个跟随者AUV在垂直水平面运动的实际质量;Nj为第j个跟随者AUV运动时受到其它因素,主要是水体阻力垂直水平面方向的力矩;kψ,kr分别为艏向角,角速度系数;rj为第j个跟随者AUV的角速度。
在纵向上,可通过控制跟随者AUV的速度来减少纵向距离误差:
式中:muj为AUV在沿运动坐标系纵轴方向运动的实际质量;Fxwj为AUV运动时会受到其它因素,主要是水体阻力在水平面对AUV的阻力Fwj在固定坐标系沿纵轴的分量;ku为纵向速度的系数;uj为第i个跟随者的纵向速度;ucj为跟随者AUV的期望速度,其中ucj由下面公式给出:
ucj=ud-g(ej)
式中:ej为第j个跟随者AUV纵向距离误差;在这里函数g(x)对任意的x∈R满足如下条件:
可以让:
其中a满足
跟随者实时接收且只需接收领航者的纵向位姿信息,减少AUV在多种信息通讯时出现的混乱现象,增强了编队控制的稳定可靠性。
以下结合附图和两个案例对本发明技术方案进行详细描述。
步骤1:本案例中实现3个AUV的直线编队,根据使命任务首先路径规划出领航者需跟随的路径,图4(a)是由原点(0,0)到点(1000,1000),图5(a)(X,Y)=(0,0)→(1000,0)→(1000,500)→(0,500)→(0,1000)→(1000,1000)→…。此案例,以三角形编队为例介绍,其中领航者与跟随者AUV纵向距离为d2=d3=20,横向距离D2=50,D3=-50,领航者与跟随者之间直线编队结构如图1所示。
步骤2:建立参考坐标系
以步骤1中获取的路径的起点为路径坐标系的原点,记为0;以路径所在的直线为坐标轴的纵轴,记为X轴;垂直于路径且经过路径起点的直线为坐标轴的横轴,记为Y轴。AUV重心为G,速度向量为UG,在固定坐标系下X轴和Y轴上投影为AUV受到的外力F在固定坐标系下X轴和Y轴上的投影为FX,FY;受到的外力矩为T。
建立AUV运动坐标系,运动坐标系的原点取在AUV重心G处;纵轴取在AUV纵轴剖面内,指向船首,记为x轴;横轴与AUV纵轴剖面垂直,指向右舷,记为y轴。速度向量为UG,在固定坐标系下x轴和y轴上投影为u,v;AUV受到的外力F在固定坐标系下x轴和y轴上的投影为Fx,Fy;受到的外力矩为T;因外力矩而获得的角速度为r。
步骤3:建立AUV数学模型
固定坐标系的X轴与运动坐标系的夹角为ψ;AUV速度与固定坐标系夹角为φ;假设uG恒不为0,则定义侧滑角β,则
β=φ-ψ=tan-1(v/u)
AUV的动力学模型为:
式中:Vt为AUV的合速度,且
在运动坐标系中,如果水体为理想流体,即忽略流体黏性,根据牛顿定律,AUV动力学模型为:
式中:m为AUV质量;mur,-mvr为AUV转动时的离心惯性力;AUV绕水平面旋转的转动惯量为J;AUV在x轴和y轴方向受到的外力为Fx,Fy;N为绕水平面旋转的力矩。
实际流体有黏性,会出现流体惯性阻力效应,相当于AUV质量增加。针对欠驱动AUV,只会在AUV纵向受到水平推力FT和垂直水平面方向转艏力矩Γ,AUV运动时会受到其它因素,主要是水体阻力,在水平面对AUV的阻力Fw和垂直水平面方向的力矩N,其中Fw在x轴和y轴上的分力为Fxw,Fyw。AUV动力学模型又可以写为:
式中:mu;mvr;mv;mur分别为实际运动中的质量。
步骤4:构建固定坐标系下的跟随者AUV的误差模型
将领航者与跟随者的距离分为纵向距离d和横向距离D。在纵向距离上采用领航-跟随法,在横向距离采用了虚拟领航-跟随法。
(1)跟随者纵向距离误差控制模型
在固定坐标系中,假定AUV1为领航者,AUV2和AUV3为跟随者。在编队队形中AUV1将其位姿纵坐标通过通信传感器发送给跟随者,而跟随者也实时采集领航者的纵向坐标信息。AUV1在固定坐标系下的位姿为(X1,Y1,φ1);跟随者的坐标分别为(X2,Y2,φ2)和(X3,Y3,φ3);跟随者与领航者在纵向距离上的理想位姿关系为
X1-X2=d2和Y2-Y1=D2
X1-X3=d3和Y3-Y1=D3
其中D2,D3,d2,d3为距离长度。则跟随者纵向距离误差为
e2=X1-X2-d2和e3=X1-X3-d3
时,可以看作领航者与跟随者在横向上完成编队控制。
(2)跟随者纵向距离误差控制模型
建立纵向距离误差模型,采用了虚拟领航-跟随法,由步骤4中(1)可知领航者与跟随者在期望横向距离上Y2-Y1=D1和Y3-Y1=D3
在固定坐标系中,编队路径在纵轴上,当多AUV实现编队控制后,让领航者运动到坐标系纵轴上,即则跟随者将在Y=D2和Y=D3直线上,即此时有则可以看作领航者与跟随者在纵向上完成编队控制。在本专利中,让两个跟随者到直线Y=D2和Y=D3的距离为横向距离误差E2,E3,所以横向距离误差为
E2=Y2-D2和E3=Y3-D3
假定AUV的前向距离为L,则跟随者期望艏向角φs2,φs3
于是将横向距离误差转换成艏向角误差φe2,φe3
φe2=φ2s2,φe3=φ3s3
其中φ2,φ3为两个跟随者的当前艏向角
步骤5:AUV运动控制器的设计
(1)领航者AUV1运动控制器的设计
对于领航者AUV1,可以看作一个特殊的跟随者,不存在纵向误差,但有横向误差,且领航者AUV1横向误差为E1=Y1;领航者AUV1期望艏向角为领航者AUV1艏向角误差φe1=φ1s1。艏向角误差可以通过改变领航者AUV1的转艏力矩Γ1来控制
其中mr1为AUV在垂直水平面运动的实际质量;N1为AUV运动时受到其它因素,主要是水体垂直水平面方向的力矩;kψ,kr分别为艏向角,角速度系数;r1为领航者AUV1的角速度。
在AUV速度控制上,通常会给AUV一个期望纵向速度ud;通过控制AUV纵向受到水平推力FT来控制AUV速度。
其中mu1为AUV在沿运动坐标系纵轴方向运动的实际质量;Fxw1为AUV运动时会受到其它因素,主要是水体阻力在水平面对AUV的阻力Fw1在固定坐标系沿纵轴的分量;ku为纵向速度的系数;u1为领航者AUV1的纵向速度。
(2)跟随者AUV运动控制器的设计
对于跟随者AUV艏向角误差可以通过改变两个跟随者AUV的转艏力矩Г2,Γ3来控制:
其中mr2,mr2为两个跟随者AUV在垂直水平面运动的实际质量;N2,N3为两个跟随者AUV运动时受到其它因素,主要是水体垂直水平面方向的力矩;kψ,kr分别为艏向角,角速度系数;r2,r3为两个跟随者AUV的角速度。
在纵向上,可通过控制跟随者AUV的速度来减少纵向距离误差:
其中mu2,mu3为两个跟随者AUV在沿运动坐标系纵轴方向运动的实际质量;Fxw2,Fxw3为两个跟随者AUV运动时会受到其它因素,主要是水体阻力在水平面对AUV的阻力Fw2,Fw3在固定坐标系沿纵轴的分量;ku为纵向速度的系数;u2,u3分别为两个跟随者的纵向速度;uc2,uc3为跟随者AUV的期望速度,其中uc2,uc3由公式给出:
uc2=ud-g(e2),uc3=ud-g(e3)
其中e2,e3分别为两个跟随者AUV纵向距离误差;在这里函数g(x)对任意的x∈R满足如下条件
设定:
其中a满足
在说明书中,系数kψ,krku都是需要在实际实验中调试得到最佳值。Dj,dj,ud为可以由实际仿真验证中所要求设计的已知值。本发明仿真验证结果如图4和图5。
图4仿真中,3个AUV以三角形为队形进行直线编队运动,约150秒后完全达到编队状态。由图4(a),细实线为步骤1所设计的路径,可以看到3个AUV很快的从初始位置运动到期望编队位置,且在120秒后达到稳定编队,如图4(e),可以看到3个AUV与其期望路径误差为0,如图4(b),3个AUV进行瞬时取点,即十字所在点,可以看到,AUV之间达到所期望的编队。由图4(c)和图4(d),3个AUV的速度和艏向角均在稳定后达到相同值,形成了稳定的三角形编队。
图5为3个AUV以三角形为队形进行梳子型直线编队运动,梳子型编队是在直线上基础上添加了路径切换,即编队运动到梳子型的一个中间点时,切换路径坐标系的起点和终点,重新建立路径坐标系,让AUV在新的路径坐标系下形成编队。由图5(f)可以看到AUV是能进行编队运动的,而在路径切换上会出现误差,原因是跟随者AUV在路径切换是落后领航者AUV20m,使得3个AUV同时切换路径时,领航者基本无误差,而跟随者一个需要减速,一个需要加速,且与切换后直线误差突然增加,需要重新进行编队。由图5(b)和图5(c)可知速度重新达到稳定,误差也趋于0,所以在约200m后,3个AUV再次完成编队控制。而图5(d),图5(f)可以看到跟随者AUV1分别在转折点外侧和内测相对于领航者AUV进行改变直线路径,且均能顺利完成,可以认定AUV直线编队成功。

Claims (3)

1.一种基于领航者和虚拟领航者相结合的多AUV直线编队控制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1)根据使命任务,实现多AUV的路径规划,获得领航者需跟随的路径;
(2)建立参考坐标系:以步骤(1)中获取的路径的起点为路径坐标系的原点,记为0;以路径所在的直线为坐标轴的纵轴,记为X轴;垂直于路径且经过路径起点的直线为坐标轴的横轴,记为Y轴;AUV重心为G,速度向量为UG,在固定坐标系下X轴和Y轴上投影为AUV受到的外力F在固定坐标系下X轴和Y轴上的投影为FX,FY;受到的外力矩为T;运动坐标系的原点取在AUV重心G处;纵轴取在AUV纵中剖面内,指向船首,记为x轴;横轴与AUV纵中剖面垂直,指向右舷,记为y轴。速度向量为UG,在固定坐标系下x轴和y轴上投影为u,v;AUV受到的外力F在固定坐标系下x轴和y轴上的投影为Fx,Fy;受到的外力矩为T;因外力矩而获得的角速度为r;
(3)建立如下AUV动力学模型:
在固定坐标系中,AUV的动力学模型为:
式中:φ为AUV速度与固定坐标系的夹角;ψ为X轴与运动坐标系的夹角,Vt为AUV的合速度,且假设uG恒不为0,定义β为侧滑角,β=φ-ψ=tan-1(v/u);
在运动坐标系中,水体为理想流体时,AUV动力学模型为:
式中:mur,-mvr为AUV转动时的离心惯性力;N为绕水平面旋转的力矩;FT为AUV纵向受到水平推力,Γ为垂直水平面方向转艏力矩,Fw为水平面对AUV的阻力,N为垂直水平面方向的力矩,Fw在x轴和y轴上的分力为Fxw,Fyw;mu;mvr;mv;mur分别为实际运动中的质量;
(4)构建固定坐标系下的跟随者AUV的误差模型;
(5)设计AUV运动控制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领航者和虚拟领航者的多AUV直线编队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具体包括:
领航者与跟随者的纵向距离为d,领航者与跟随者的横向距离D;在纵向距离上用基于领航-跟随法的纵向距离误差控制模型,在横向距离采用基于虚拟领航-跟随法的跟随者横向距离误差控制模型;
跟随者纵向距离误差控制模型如下:
在固定坐标系中,AUVi为领航者,其它AUV为跟随者;AUVi在固定坐标系下的位姿为(Xi,Yii);第j个跟随者的坐标为(Xj,Yjj);第j个跟随者与领航者在纵向距离上的理想位姿关系为:
Xi-Xj=dj
Yj-Yi=Dj
式中:Dj,dj为跟随者直线路径与领航者直线路径距离长度;
纵向距离误差ej为:
ej=Xi-Xj-dj
时,领航者与跟随者在横向上完成编队控制;
跟随者横向距离误差控制模型如下:
领航者与跟随者在期望横向距离上:
Yj-Yi=Dj
在固定坐标系中,跟随者到直线Y=Dj的距离为横向距离误差Ej,横向距离误差Ej为:
Ej=Yj-Dj
φej=φjsj
其中,AUV的前向距离为L,φj为第j个跟随者的艏向角,φsj为期望艏向角,φej为艏向角误差,即横向距离误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领航者和虚拟领航者的多AUV直线编队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5)具体包括:
(5.1)设计领航者AUVi运动控制器:
领航者AUVi的转艏力矩Γi为:
式中:mri为AUV在垂直水平面运动的实际质量;Ni为AUV运动时受到其它因素垂直水平面方向的力矩;kψ,kr分别为艏向角,角速度系数;ri为领航者AUVi的角速度;AUVi横向误差为E=Yi;领航者AUVi期望艏向角为领航者AUVi艏向角误差φe=φis
AUV纵向受到的水平推力FT为:
式中:mui为AUV在沿运动坐标系纵轴方向运动的实际质量;Fxwi为AUV运动时会受到其它因素在水平面对AUV的阻力Fwi在固定坐标系沿纵轴的分量;ku为纵向速度的系数;ui为领航者AUVi的纵向速度;
(5.2)设计跟随者AUV运动控制器:
第j个跟随者AUV的转艏力矩Γj为:
式中:mrj为第j个跟随者AUV在垂直水平面运动的实际质量;Nj为第j个跟随者AUV运动时受到其它因素垂直水平面方向的力矩;kψ,kr分别为艏向角,角速度系数;rj为第j个跟随者AUV的角速度;
在纵向上第j个跟随者AUV受到的水平推力FTj为:
式中:muj第j个跟随者为AUV在沿运动坐标系纵轴方向运动的实际质量;Fxwj为第j个跟随者AUV运动时受到其它因素在水平面的阻力Fwj在固定坐标系沿纵轴的分量;ku为纵向速度的系数;uj为第j个跟随者的纵向速度;ucj为第j个跟随者AUV的期望速度,其中ucj由下面公式给出:
ucj=ud-g(ej);
式中:ej为第j个跟随者AUV纵向距离误差;其中a满足:
CN201810507374.0A 2018-04-12 2018-05-24 一种基于领航者和虚拟领航者的多auv直线编队控制方法 Pending CN108549394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3261942 2018-04-12
CN201810326194 2018-04-12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549394A true CN108549394A (zh) 2018-09-18

Family

ID=634955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507374.0A Pending CN108549394A (zh) 2018-04-12 2018-05-24 一种基于领航者和虚拟领航者的多auv直线编队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549394A (zh)

Cited By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502016A (zh) * 2019-08-29 2019-11-26 广州高新兴机器人有限公司 一种保持多机器人队列巡逻一致性的方法
CN112148021A (zh) * 2020-09-10 2020-12-29 北京理工大学 基于二叉树拓扑结构和特定规则的多智能体编队变换方法
CN112150861A (zh) * 2019-06-27 2020-12-29 通用电气航空系统有限责任公司 用于控制飞行器间隔管理的方法和系统
CN112578814A (zh) * 2020-12-15 2021-03-30 西北工业大学 一种用于多自主水下航行器编队直线航迹跟踪控制方法
CN113009930A (zh) * 2021-03-05 2021-06-22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无人飞艇编队飞行轨迹跟踪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13110467A (zh) * 2021-04-22 2021-07-13 大连海事大学 一种切换通讯拓扑下无人船编队规划与制导方法及系统
CN113296507A (zh) * 2021-05-20 2021-08-24 哈尔滨工程大学 一种基于时空解耦的多动力定位船舶协同编队控制方法
CN114115262A (zh) * 2021-11-23 2022-03-01 上海交通大学 基于方位角信息的多auv执行器饱和协同编队控制系统和方法
CN114647250A (zh) * 2022-03-21 2022-06-21 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 适用于水下无人航行器的双层集群控制方法
CN115657686A (zh) * 2022-12-13 2023-01-31 南京南大电子智慧型服务机器人研究院有限公司 基于Backstepping的多机器人编队控制方法
CN115657691A (zh) * 2022-12-27 2023-01-31 南京南大电子智慧型服务机器人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侧滑条件下的多机器人编队控制方法
CN116339355A (zh) * 2023-03-03 2023-06-27 新兴际华(北京)智能装备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水下航行器及其编队跟踪控制方法和装置
CN117289725A (zh) * 2023-11-27 2023-12-26 清华大学 无人机分布式通算一体资源调度方法和装置
CN118192387A (zh) * 2024-05-15 2024-06-14 西北工业大学深圳研究院 一种无人潜水器集群分布式敏捷协同控制方法及其系统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674710A (en) * 1985-10-17 1987-06-23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As Represented By The Secretary Of The Air Force Automatic formation turns
CN103699007A (zh) * 2014-01-10 2014-04-02 大连海事大学 一种船舶动力定位系统及其设计方法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674710A (en) * 1985-10-17 1987-06-23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As Represented By The Secretary Of The Air Force Automatic formation turns
CN103699007A (zh) * 2014-01-10 2014-04-02 大连海事大学 一种船舶动力定位系统及其设计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崔荣鑫等: "仅利用位置信息的自主水下航行器主从式编队控制方法", 《兵工学报》 *
崔荣鑫等: "基于虚拟参考点的AUV编队控制", 《火力与指挥控制》 *
朱大奇等: "基于领航位置信息的AUV三维编队控制方法", 《系统仿真技术》 *
袁健等: "采用一致性算法与虚拟结构的多自主水下航行器编队控制", 《智能系统学报》 *
赵宁宁等: "基于Serret-Frenet坐标系的多AUV编队路径跟踪控制", 《鱼雷技术》 *
赵宁宁等: "多自主水下航行器编队控制系统设计", 《火力与指挥控制》 *

Cited By (2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150861A (zh) * 2019-06-27 2020-12-29 通用电气航空系统有限责任公司 用于控制飞行器间隔管理的方法和系统
CN110502016A (zh) * 2019-08-29 2019-11-26 广州高新兴机器人有限公司 一种保持多机器人队列巡逻一致性的方法
CN112148021A (zh) * 2020-09-10 2020-12-29 北京理工大学 基于二叉树拓扑结构和特定规则的多智能体编队变换方法
CN112578814B (zh) * 2020-12-15 2022-07-05 西北工业大学 一种用于多自主水下航行器编队直线航迹跟踪控制方法
CN112578814A (zh) * 2020-12-15 2021-03-30 西北工业大学 一种用于多自主水下航行器编队直线航迹跟踪控制方法
CN113009930A (zh) * 2021-03-05 2021-06-22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无人飞艇编队飞行轨迹跟踪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13110467A (zh) * 2021-04-22 2021-07-13 大连海事大学 一种切换通讯拓扑下无人船编队规划与制导方法及系统
CN113110467B (zh) * 2021-04-22 2024-02-02 大连海事大学 一种切换通讯拓扑下无人船编队规划与制导方法及系统
CN113296507B (zh) * 2021-05-20 2022-06-03 哈尔滨工程大学 一种基于时空解耦的多动力定位船舶协同编队控制方法
CN113296507A (zh) * 2021-05-20 2021-08-24 哈尔滨工程大学 一种基于时空解耦的多动力定位船舶协同编队控制方法
CN114115262A (zh) * 2021-11-23 2022-03-01 上海交通大学 基于方位角信息的多auv执行器饱和协同编队控制系统和方法
CN114115262B (zh) * 2021-11-23 2024-02-02 上海交通大学 基于方位角信息的多auv执行器饱和协同编队控制系统和方法
CN114647250A (zh) * 2022-03-21 2022-06-21 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 适用于水下无人航行器的双层集群控制方法
CN115657686B (zh) * 2022-12-13 2023-05-16 南京南大电子智慧型服务机器人研究院有限公司 基于Backstepping的多机器人编队控制方法
CN115657686A (zh) * 2022-12-13 2023-01-31 南京南大电子智慧型服务机器人研究院有限公司 基于Backstepping的多机器人编队控制方法
CN115657691A (zh) * 2022-12-27 2023-01-31 南京南大电子智慧型服务机器人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侧滑条件下的多机器人编队控制方法
CN116339355A (zh) * 2023-03-03 2023-06-27 新兴际华(北京)智能装备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水下航行器及其编队跟踪控制方法和装置
CN116339355B (zh) * 2023-03-03 2023-10-20 新兴际华(北京)智能装备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水下航行器及其编队跟踪控制方法和装置
CN117289725A (zh) * 2023-11-27 2023-12-26 清华大学 无人机分布式通算一体资源调度方法和装置
CN117289725B (zh) * 2023-11-27 2024-02-27 清华大学 无人机分布式通算一体资源调度方法和装置
CN118192387A (zh) * 2024-05-15 2024-06-14 西北工业大学深圳研究院 一种无人潜水器集群分布式敏捷协同控制方法及其系统
CN118192387B (zh) * 2024-05-15 2024-08-09 西北工业大学深圳研究院 一种无人潜水器集群分布式敏捷协同控制方法及其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549394A (zh) 一种基于领航者和虚拟领航者的多auv直线编队控制方法
CN108490961A (zh) 一种多auv动态圆弧编队控制方法
CN109241552A (zh) 一种基于多约束目标的水下机器人运动规划方法
CN103942383B (zh) 一种深海作业型水下机器人的动力学和运动学估计方法
CN108594807B (zh) 一种无人水面艇折线路径跟踪控制系统及方法
Cao et al. Toward optimal rendezvous of multiple underwater gliders: 3D path planning with combined sawtooth and spiral motion
CN113419428B (zh) 基于3d映射制导的机/船协同路径跟踪控制器设计方法
CN111208845B (zh) 一种水下机器人移动式对接回收的路径规划方法及装置
CN111857165B (zh) 一种水下航行器的轨迹跟踪控制方法
CN107991872B (zh) 欠驱动auv的虚拟锚泊水平面区域镇定控制方法及实现方法
CN109470248A (zh) 一种水下航行器导航系统及导航方法
Wang et al. Path following control of the wave glider in waves and currents
Zhou et al. Dynamic modeling and motion control of a novel conceptual multimodal underwater vehicle for autonomous sampling
CN105643626A (zh) 一种基于双重判据的水下机器人推力优化分配方法
CN114779647A (zh) 无人艇集群的围堵控制方法
CN109144080A (zh) 水下航行器艏艉联合操舵深度控制策略及其pid控制器
CN108363400A (zh) 一种基于虚拟锚泊的欠驱动auv三维控制区域镇定控制方法
CN113296505B (zh) 一种基于速变los的无人船多模式路径跟踪控制方法
CN111176292A (zh) 一种基于侧边距的波浪滑翔器路径跟踪控制方法
Emrani et al. An adaptive leader-follower formation controller for multiple AUVs in spatial motions
Kumarawadu et al. On the speed control for automated surface vessel operation
Karras et al. Motion control for autonomous underwater vehicles: A robust model—Free approach
Lionel Underwater robots part II: Existing solutions and open issues
Chen et al. Improved multi-uuv formation control for artificial potential fields and virtual navigators
CN109213185A (zh) 一种六推水下无人机侧向平移控制方法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