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542667A - 一种快速实现心肺复苏的治疗床 - Google Patents

一种快速实现心肺复苏的治疗床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542667A
CN108542667A CN201810203184.XA CN201810203184A CN108542667A CN 108542667 A CN108542667 A CN 108542667A CN 201810203184 A CN201810203184 A CN 201810203184A CN 108542667 A CN108542667 A CN 10854266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ablet
blind hole
fixed
hollow circular
compression sp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203184.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542667B (zh
Inventor
任乐宁
魏晓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Hen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Hen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Hen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Hen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1810203184.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542667B/zh
Publication of CN10854266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54266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54266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542667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GTRANSPORT, PERSONAL CONVEYANCES, OR ACCOMMODATION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TIENTS OR DISABLED PERSONS; OPERATING TABLES OR CHAIRS; CHAIRS FOR DENTISTRY; FUNERAL DEVICES
    • A61G13/00Operating tables; Auxiliary appliances therefor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GTRANSPORT, PERSONAL CONVEYANCES, OR ACCOMMODATION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TIENTS OR DISABLED PERSONS; OPERATING TABLES OR CHAIRS; CHAIRS FOR DENTISTRY; FUNERAL DEVICES
    • A61G1/00Stretchers
    • A61G1/02Stretchers with wheel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GTRANSPORT, PERSONAL CONVEYANCES, OR ACCOMMODATION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TIENTS OR DISABLED PERSONS; OPERATING TABLES OR CHAIRS; CHAIRS FOR DENTISTRY; FUNERAL DEVICES
    • A61G1/00Stretchers
    • A61G1/04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e.g. head-, foot-, or like res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retche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GTRANSPORT, PERSONAL CONVEYANCES, OR ACCOMMODATION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TIENTS OR DISABLED PERSONS; OPERATING TABLES OR CHAIRS; CHAIRS FOR DENTISTRY; FUNERAL DEVICES
    • A61G13/00Operating tables; Auxiliary appliances therefor
    • A61G13/10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 A61G13/12Rest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Arrangements of patient-supporting surface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Percussion Or Vibration Massag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快速实现心肺复苏的治疗床,有效的解决了现有心肺复苏过程中平台转换慢,操作复杂的问题;其解决的技术方案包括箱体,箱体内有平板,平板的下方设有固定轴,固定轴的两端各套装有套筒,每个套筒上铰接有连杆,两个连杆的上端相互铰接在平板上,两个连杆之间经复位压簧连接,两个连杆的内侧各设有一个钢丝绳,固定轴的中间设有一个固定环,钢丝绳的一端固定在连杆上,另一端贯穿固定环并固定在箱体的底面上,固定轴的向前移动使得钢丝绳在固定环的作用下向中间收紧并带动两个连杆向中间靠拢;平板的上方可伸缩的心肺复苏装置,本发明构思新颖,结构巧妙,实用性强。

Description

一种快速实现心肺复苏的治疗床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外科用医疗器械领域,特别是一种快速实现心肺复苏的治疗床。
背景技术
心肺复苏技术广泛的应用到急诊科,心肺复苏是通过在外部按压胸腔实现对病患的紧急施救的,由于急诊科转运过来的病患有很大一部分是为重病人,且多数是经急救车送到的,一般从急救车送到急诊科的路途中需要用到转运车,在从转运车到操作平台通常是医护人员拉扯病患身下的床单将病患转移到操作平台上,此时由于医护人员力度大小或者配合不熟练的情况下会造成病患在转运的过程中承受二次伤害,因此操作台必须选择柔性的承载体,这样能有效的减少在转运安置的过程中多病患极大的保护,由于有大部分的病患是危重病患在操作台上随时有心脏骤停的风险,因此现阶段需要一种能够快速在操作台上试试心肺复苏的装置,由于心肺复苏要求操作平台必须是刚性平台,因此现阶段亟需一种装置能够快速实现心肺复苏的同时满足转运过程中柔性平台的要求。
所以,本发明提供一种快速实现心肺复苏的治疗床来解决以上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本发明提供一种快速实现心肺复苏的治疗床,有效的解决了现有心肺复苏过程中平台转换慢,操作复杂的问题。
其解决问题的技术方案包括水平放置且上端开口的箱体,箱体内设有一个可前后移动的平板,平板的下方设有多组支撑传动单元,所述支撑传动单元包括一个水平的固定轴,固定轴的两端各套装有一个可在其上左右滑动的套筒,每个套筒上铰接有一个连杆,两个连杆的上端相互铰接并固定在平板的下底面上,两个连杆之间经一个水平的复位压簧连接,两个连杆的内侧各设有一个钢丝绳,固定轴的中间设有一个固定环,钢丝绳的一 端固定在连杆上,另一端贯穿固定环并固定在箱体的底面上,固定轴的向前移动使得钢丝绳在固定环的作用下向中间收紧并带动两个连杆向中间靠拢;
所述平板的上方有一个可上下运动的空心圆管,空心圆管的上端设有水平的横杆,空心圆管左右两侧分别有一个卷线轮,两个卷线轮关于空心圆管对称,横杆的左右两端分别经第一绳索与其下方的卷线轮相连接,两个卷线轮可同时同速向内侧间歇往复转动并实现横杆的上下移动,空心圆管的上端套设有可使其向上复位的第二压簧,空心圆管的下端设有两个左右对称且开口朝内的第一盲孔,每个第一盲孔内安装有斜面朝上的楔形块,楔形块与第一盲孔底面之间有第一压簧,空心圆管内安装有可上下移动的导杆,导杆的外圆面上沿其轴线方向均布有多个与两侧楔形块相配合的卡槽。
本发明构思新颖,结构巧妙,实用性强,通过一个可同时实现向上及向前运动的平板实现了在转运过程中以及心肺复苏过程中所需要的不同性质的操作平台,并在空心圆管与导杆的作用下实现心肺复苏过程更加快捷安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主视剖面图。
图2为本发明图1中A区域局部放大图。
图3为本发明图1中C区域局部放大图。
图4为本发明后视图。
图5为本发明左视剖面图。
图6为本发明图5中B区域局部放大图。
图7为本发明图5中D区域局部放大图
图8为本发明俯视图。
图9为本发明弧形板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由图1至图9可知,本发明包括水平放置且上端开口的箱体1,箱体1内设有一个可前后移动的平板2,平板2的下方设有多组支撑传动单元,所述支撑传动单元包括一个水平的固定轴3,固定轴3的两端各套装有一个可在其上左右滑动的套筒4,每个套筒4上铰接有一个连杆5,两个连杆5的上端相互铰接并固定在平板2的下底面上,两个连杆5之间经一个水平的复位压簧6连接,两个连杆5的内侧各设有一个钢丝绳7,固定轴3的中间设有一个固定环8,钢丝绳7的一 端固定在连杆5上,另一端贯穿固定环8并固定在箱体1的底面上,固定轴3的向前移动使得钢丝绳7在固定环8的作用下向中间收紧并带动两个连杆5向中间靠拢;
所述平板2的上方有一个可上下运动的空心圆管9,空心圆管9的上端设有水平的横杆10,空心圆管9左右两侧分别有一个卷线轮11,两个卷线轮11关于空心圆管9对称,横杆10的左右两端分别经第一绳索12与其下方的卷线轮11相连接,两个卷线轮11可同时同速向内侧间歇往复转动并实现横杆10的上下移动,空心圆管9的上端套设有可使其向上复位的第二压簧13,空心圆管9的下端设有两个左右对称且开口朝内的第一盲孔14,每个第一盲孔14内安装有斜面朝上的楔形块15,楔形块15与第一盲孔14底面之间有第一压簧16,空心圆管9内安装有可上下移动的导杆17,导杆17的外圆面上沿其轴线方向均布有多个与两侧楔形块15相配合的卡槽18。
为了实现空心圆管9的支撑作用,所述平板2的上方设有水平的横板19,空心圆管9的下端贯穿横板19并可在横板19上上下运动,第二压簧13的上端固定在横杆10上,下端固定在横板19的上表面,横板19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固定在箱体1上的支撑板,横板19与支撑板构成一个矩形框体,通过横板19的设置实现了空心圆管9的固定并为第二压簧13提供支撑。
为了实现更便捷的辅助按压效果,所述平板2的上方设有两个左右对称的弧形板20,两个弧形板20的内弧面朝向平板2前后方向的中心线,弧形板20的外弧面沿其弧度方向设有多组第三压簧21,多组第三压簧21的一端固定在弧形板20上,另一端分别固定在横板19及横板19的支撑板上,构成多组第三压簧21带动弧形板20向平板2前后方向的中心线对中的结构,通过两个弧形板20的设置实现两个弧形板20以及多组第三压簧21的复位作用实现对人体的对中作用,并保证人体在上前向上运动的过程中保持胸口置于导杆17的正下方。
为了实现两个卷线轮11可同时同速向内侧间歇往复转动,所述每个卷线轮11的后侧均有一个第二齿轮22,每个卷线轮11与其相对应的第二齿轮22之间经轴连接,两个第二齿轮22相互捏合,两个第二齿轮22中的一个第二齿轮22的外侧啮合有不完全齿轮23,不完全齿轮23上连接有步进电机24,通过两个相互捏合的第二齿轮22实现经第二齿轮22可实现两个卷线轮11可同时同速向内侧转动,在不完全齿轮23的驱动作用下实现了不完全齿轮23对第二齿轮22的间歇驱动。
为了实现楔形块15的复位效果,所述每个楔形块15靠近第一盲孔14底部的一端连接有复位绳索25,复位绳索25的一端固定在楔形块15靠近第一盲孔14底部的一端,另一端贯穿第一盲孔14,并置于第一盲孔14的外部,复位绳索25置于第一盲孔14外部的一端连接有拉环,通过复位绳索25的设置实现了楔形块15在完成工作后拉动复位绳索25实现楔形块15在复位绳索25的拉动下挤压第一压簧16并缩回第一盲孔14内。
为了实现本装置的辅助支撑效果,所述平板2的左右两侧的侧壁上均布有多个第二盲孔26,每个第二盲孔26内安装有一个弹块27,弹块27靠近第二盲孔26底部的一端连接有第四压簧28,另一端可伸出第二盲孔26,通过弹块27和第二盲孔26的配合实现对平板2的辅助支撑实现在心肺复苏的过程中更加稳定。
为了实现固定轴3可在箱体1的底部前后移动,所述固定轴3左右两端的端头设有一个转轮29,通过两个转轮29的设置使得平板2在前后移动的过程中可带动固定轴3运动,并在两个转轮29的作用下实现固定轴3前后运动的更加轻松省力。
为了实现本装置的支撑效果,所述箱体1的下部设有固定支架30,本装置置于固定支架30上。
本装置中为实现卷线轮11的转动实现横杆10的向下运动,必须满足卷线轮11的最低点始终要低于横杆10,为了方便第一盲孔14的形成,可将空心圆管9的壁厚设置的更高以满足第一盲孔14的形成要求,另外可在第一盲孔14形成位置增加套环,以上方法均为常规技术手段。
本发明的具体工作过程是:装置的箱体1长度要小于平板2长度,本装置的初始状态为,所述平板2的上表面置于箱体1左右两侧的侧壁上端面的下方,此时钢丝绳7处于放松状态,复位压簧6只受到来自于平板2的重力作用,同时弹块27置于第二盲孔26内并实现对第四压簧28的压缩,平板2的前端伸出箱体1的前端,使得在初始状态下平板2不置于导杆17的下方。
在初始状态下,本装置接受急诊科从担架或者转运床上专运过来的病人,此时的病人多为危重病人,随时都有要做心肺复苏的可能,但在转运的过程中,通常是医护人员抓住病人身下的床单,将病人转运到床上,在这个过程中由于情况紧急,加上人手不足在转运病人的时候很有可能造成病人的二次伤害,在本装置上转运的时候,病人置于本装置上的瞬间在病人的自重作用下会实现平板2向下移动,平板2的下移会带动平板2下方的多组支撑传动单元中的两个相互铰接的连杆5的下端分开,两个连杆5的下端向左右两侧移动会实现连杆5下端铰接的套筒4在固定轴3上沿其轴向向外侧运动,使得两个连杆5形成的倒V型结构中两个连杆5形成的夹角变大,同时实现两个连杆5之间连接的复位压簧6被拉伸使其具有反弹的趋势和弹性势能,此时病人的重力在复位压簧6的弹力作用下会实现缓冲从而实现病人的软着陆。
保持病人平躺在平板2中间,头部向前,脸部朝上,此时如果病人情况稳定,不用移动平板2可就近进行治疗,一旦病人情况恶化需要心肺复苏的时候,可瞬间将平板2向前推动,在平板2向前运动的过程中,平板2的移动会带动平板2下方所固定的多个连杆5一起向前移动,此移动过程中由于多个连杆5的铰接关系因此每个支撑传动单元中的两个连杆5只能左右摆动而不能前后转动,因此平板2的向前运动会实现平板2带动连杆5向前运动,连杆5的向前引动会使得连杆5带动其上铰接的套筒4向前运动,套筒4的向前运动会带动固定轴3向前运动,固定轴3的向前运动会使得转轮29在箱体1的底面上转动,在固定轴3跟随平板2向前运动的过程中,由于钢丝绳7的一端固定在箱体1的底面另一端穿过固定环8固定在连杆5上,因此固定轴3的运动会带动固定环8向前运动,此过程中由于钢丝绳7的长度有限,因此在固定轴3运动到钢丝绳7的极限位置时,钢丝绳7自身不具备伸长属性,因此钢丝绳7被拉伸,钢丝绳7的拉伸使得在固定环8的作用下实现两个铰接的连杆5向中间靠拢,在靠拢的过程中实现连杆5下端铰接的套筒4沿着固定轴3向中间靠拢,在靠拢的过程中实现对复位压簧6的压缩,复位压簧6的向中间靠拢的过程中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为复位压簧6一开始处于被拉伸状态具有反弹的趋势和弹性势能,因此在连杆5向中间靠拢的初器为复位压簧6自身弹性势能的释放,在连杆5继续向中间靠拢的过程中有转变成连杆5挤压复位压簧6使得复位压簧6具有向外推动连杆5的趋势和弹性势能,由于两个连杆5向中间运动会实现连杆5带动平板2在向前推移的过程中向上运动。
随着平板2的向上运动会使得平板2两侧的第二盲孔26逐渐高于箱体1的左右两侧的框壁,当平板2上升到箱体1左右两侧框壁不再能够阻挡弹块27时,弹块27在第四压簧28的作用下弹出第二盲孔26并使得弹块27的一端置于第二盲孔26内,另一端伸出第二盲孔26并置于箱体1左右两侧的框壁上实现对平板2的辅助支撑。
随着平板2的向前向上运动,置于平板2正上方的病患的左右两侧肩膀会缓慢接触弧形板20,并在弧形板20和多组第三压簧21的作用下实现对病患的对中作用,并实现对病患两侧肩膀的固定,在此过程中由于病患有两个方向的运动即向上运动,此运动满足对病患的压紧作用,向前运动满足对病患的对中作用。
当推动病患实现病患胳膊的压紧后此时也完成了对病患的对中作用,此时起到辅助支撑的弹块27也已经置于箱体1的左右两侧的框壁并起到辅助支撑的作用,此时病患的胸口正好置于导杆17的正下方,为了实现在按压的过程中实现更好的按压效果以及对病患更好的保护,所述导杆17的下端与人体相接触的位置安装有橡胶垫,此时向下拉动导杆17,在拉动导杆17的时候,导杆17向下移动并使导杆17上的卡槽18向下移动,卡槽18的下移会使得卡槽18的槽壁会推动楔形块15的斜面并使得楔形块15向第一盲孔14内移动,在此过程中楔形块15会向第一盲孔14内压缩第二压簧13并使得第二压簧13具有反弹的趋势和弹性势能,由于导杆17上的卡槽18是均匀分布的,为了实现导杆17在各个位置都可实现卡紧,所述的卡槽18之间的间隔要尽可能的小,在拉动导杆17的时候使得导杆17的多个卡槽18通过左右两侧的楔形块15,当导杆17下端的橡胶垫接触到病患胸口时,停止向下拉动,此时在第二压簧13的复位效果下实现压簧带动楔形块15重新置于卡槽18内,楔形块15的非斜面位置接触到卡槽18的槽壁并实现导杆17的单向运动及固定。
完成上述运动后打开不完全齿轮23上的步进电机24,此时的不完全全齿轮的安装位置并不固定,只要满足两个第二齿轮22同时向内转动即可,本说明书中以不完全齿轮23啮合在右侧的第二齿轮22上为例,步进电机24固定在横板19上,打开步进电机24,步进电机24转动带动不完全齿轮23转动,当不完全齿轮23的有齿部分与右侧的第二齿轮22啮合的时候,不完全齿轮23的转动会带动右侧第二齿轮22转动,右侧的第二齿轮22的转动会带动与其啮合的左侧的第二齿轮22转动,两个第二齿轮22的大小相同,因此在转动的过程中可实现同时同速向内侧转动,两个第二齿轮22的啮合转动会带动其上固定的两个卷线轮11同时同速向内转动,并实现那两个卷线轮11同时收紧其上缠绕的第一绳索12,并使得第一绳索12的收紧带动横杆10向下移动,横杆10的向下移动会使得空心圆管9向下移动,在此移动过程中会使得第二压簧13受到挤压力并实现第二压簧13的压缩,在此过程中第二压簧13有反弹的趋势和弹性势能。
当步进电机24带动不完全齿轮23转动到无齿部分与右侧的第二齿轮22相对应时,右侧的第二齿轮22不再受到来自不完全齿轮23所提供的动力,在第二压簧13的所提供的反弹力的作用下会使得第二压簧13带动空心圆管9向上复位,空心圆管9向上运动会带动横杆10向上运动,并使得横杆10经第一绳索12带动卷线轮11复位,卷线轮11的复位会实现两个第二齿轮22的复位,为了更好的实现两个第二齿轮22及卷线轮11的复位,可在第二齿轮22,或者卷线轮11上或者两者之间的传动轴上加装复位扭簧,以实现更好的复位效果。
当完成心肺复苏后,关闭步进电机24实现空心圆管9向上运动,并实现第二压簧13处于放松状态,此时拉动复位绳索25上固定的拉环,拉动拉环使得复位绳索25带动楔形块15向第一盲孔14内移动,在此移动过程中楔形块15压缩位于第一盲孔14内的第一压簧16,并使得第一压簧16具有反弹的趋势和弹性势能,并实现楔形块15完全脱离卡槽18,此时向上推动导杆17使得导杆17从新回到空心圆管9内,完成后松开拉环使得在第一压簧16的复位效果下实现从新对导杆17的固定,完成后向后拉动平板2,并手动经平板2两侧的弹块27推回第二盲孔26内,并实现其压缩第四压簧28的作用,继续向后拉动平板2,实现钢丝绳7的放松在复位压簧6的作用下及患者自身重力的作用下实现连杆5向两侧运动并实现那平板2的下移及支撑传动单元的复位,实现本装置有刚性平板2变换为柔性平板2。
本装置对比传统的心肺复苏装置有以下好处:
1、本装置采用平板2作为承载病患的载体,在初始位置平板2在复位压簧6与连杆5共同的作用下呈现一种柔性载体,这样的载体能有效的减少在转运病患时由于操作不当而引起的二次伤害,并随着向前推动平板2可实现连杆5与与钢丝绳7配合实现连杆5向内移动并实现平板2的抬高,并在平板2两侧的弹块27的辅助作用下实现将原本柔性的平板2变换成为刚性平板2,为后续做心肺复苏提供了合适的操作平台。
2、本装置在拉动平板2的时候有两个分解开来的动作,向前和向上运动,这两个动作可快速有效的实现本装置通过弧形板20及多组第三压簧21实现对患者的快速对中作用及对患者的肩膀的固定效果,为心肺复苏争取了更多的时间同时也解放了更多的人力。
3、本装置采用的按压装置有两部分首先是空心圆管9、导杆17及楔形块15与卡槽18的配合,由于本装置平板2可前后移动的属性,在推动平板2使得病患向导杆17正下方运动的过程中,档杆必须置于上方且不能阻碍向前推动平板2,当胸部置于档杆正下方时又能快速的将导杆17置于患者的胸口处,并实现固定,此过程快捷高效,当完成导杆17与人体解除后,在步进电机24带动不完全齿轮23再经两个相互捏合的第二齿轮22的传动,实现了卷线轮11带动横杆10下压空心圆管9从而实现那导杆17有规律地下压,此下压过程,装置本身能时刻保持平稳,并且在此运动过程不会产生较大的噪音,使得心肺复苏更加安静。
4、由于心肺复苏要求是向下按压胸腔至少5厘米,但是患者的体重不同胸口离平板2的距离就不同,因此在空心圆管9、导杆17的作用下能有效的实现快速贴近病患胸口,不全齿轮的驱动两个第二齿轮22运动的弧度相同,即卷线轮11卷动第一绳索12下降距离相同,即空心圆管9下降距离一定,使得心肺复苏更加安全。
本发明构思新颖,结构巧妙,实用性强,通过一个可同时实现向上及向前运动的平板实现了在转运过程中以及心肺复苏过程中所需要的不同性质的操作平台,并在空心圆管与导杆的作用下实现心肺复苏过程更加快捷安全。

Claims (8)

1.一种快速实现心肺复苏的治疗床,包括水平放置且上端开口的箱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内设有一个可前后移动的平板(2),平板(2)的下方设有多组支撑传动单元,所述支撑传动单元包括一个水平的固定轴(3),固定轴(3)的两端各套装有一个可在其上左右滑动的套筒(4),每个套筒(4)上铰接有一个连杆(5),两个连杆(5)的上端相互铰接并固定在平板(2)的下底面上,两个连杆(5)之间经一个水平的复位压簧(6)连接,两个连杆(5)的内侧各设有一个钢丝绳(7),固定轴(3)的中间设有一个固定环(8),钢丝绳(7)的一端固定在连杆(5)上,另一端贯穿固定环(8)并固定在箱体(1)的底面上,固定轴(3)的向前移动使得钢丝绳(7)在固定环(8)的作用下向中间收紧并带动两个连杆(5)向中间靠拢;
所述平板(2)的上方有一个可上下运动的空心圆管(9),空心圆管(9)的上端设有水平的横杆(10),空心圆管(9)左右两侧分别有一个卷线轮(11),两个卷线轮(11)关于空心圆管(9)对称,横杆(10)的左右两端分别经第一绳索(12)与其下方的卷线轮(11)相连接,两个卷线轮(11)可同时同速向内侧间歇往复转动并实现横杆(10)的上下移动,空心圆管(9)的上端套设有可使其向上复位的第二压簧(13),空心圆管(9)的下端设有两个左右对称且开口朝内的第一盲孔(14),每个第一盲孔(14)内安装有斜面朝上的楔形块(15),楔形块(15)与第一盲孔(14)底面之间有第一压簧(16),空心圆管(9)内安装有可上下移动的导杆(17),导杆(17)的外圆面上沿其轴线方向均布有多个与两侧楔形块(15)相配合的卡槽(1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快速实现心肺复苏的治疗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平板(2)的上方设有水平的横板(19),空心圆管(9)的下端贯穿横板(19)并可在横板(19)上上下运动,第二压簧(13)的上端固定在横杆(10)上,下端固定在横板(19)的上表面,横板(19)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固定在箱体(1)上的支撑板,横板(19)与支撑板构成一个矩形框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快速实现心肺复苏的治疗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平板(2)的上方设有两个左右对称的弧形板(20),两个弧形板(20)的内弧面朝向平板(2)前后方向的中心线,弧形板(20)的外弧面沿其弧度方向设有多组第三压簧(21),多组第三压簧(21)的一端固定在弧形板(20)上,另一端分别固定在横板(19)及横板(19)的支撑板上,构成多组第三压簧(21)带动弧形板(20)向平板(2)前后方向的中心线对中的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快速实现心肺复苏的治疗床,其特征在于,所述每个卷线轮(11)的后侧均有一个第二齿轮(22),每个卷线轮(11)与其相对应的第二齿轮(22)之间经轴连接,两个第二齿轮(22)相互捏合,两个第二齿轮(22)中的一个第二齿轮(22)的外侧啮合有不完全齿轮(23),不完全齿轮(23)上连接有步进电机(24)。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快速实现心肺复苏的治疗床,其特征在于,所述每个楔形块(15)靠近第一盲孔(14)底部的一端连接有复位绳索(25),复位绳索(25)的一端固定在楔形块(15)靠近第一盲孔(14)底部的一端,另一端贯穿第一盲孔(14),并置于第一盲孔(14)的外部,复位绳索(25)置于第一盲孔(14)外部的一端连接有拉环。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快速实现心肺复苏的治疗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平板(2)的左右两侧的侧壁上均布有多个第二盲孔(26),每个第二盲孔(26)内安装有一个弹块(27),弹块(27)靠近第二盲孔(26)底部的一端连接有第四压簧(28),另一端可伸出第二盲孔(26)。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快速实现心肺复苏的治疗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轴(3)左右两端的端头设有一个转轮(28)。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快速实现心肺复苏的治疗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的下部设有固定支架(28)。
CN201810203184.XA 2018-03-13 2018-03-13 一种快速实现心肺复苏的治疗床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854266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203184.XA CN108542667B (zh) 2018-03-13 2018-03-13 一种快速实现心肺复苏的治疗床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203184.XA CN108542667B (zh) 2018-03-13 2018-03-13 一种快速实现心肺复苏的治疗床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542667A true CN108542667A (zh) 2018-09-18
CN108542667B CN108542667B (zh) 2019-09-06

Family

ID=635160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203184.X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8542667B (zh) 2018-03-13 2018-03-13 一种快速实现心肺复苏的治疗床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542667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363878A (zh) * 2018-10-08 2019-02-22 石国华 一种优化型骨科临床手术器械
CN109620600A (zh) * 2018-12-29 2019-04-16 赵志旭 一种新生儿支撑装置和复苏装置
CN114424996A (zh) * 2022-02-10 2022-05-03 安徽省立医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一种便携式心脏骤停临床急救设备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4219044U (zh) * 2014-10-14 2015-03-25 于贵庆 一种急诊室用检查治疗床
CN205251931U (zh) * 2015-12-08 2016-05-25 朱俊超 一种带有心肺复苏装置的急救床
CN106955214A (zh) * 2017-04-10 2017-07-18 林发绍 一种适用于心肺复苏的医疗护理床
CN107550712A (zh) * 2017-10-30 2018-01-09 湖南辉讯企业管理有限公司 一种急症科室用手动式胸外心脏按压复苏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4219044U (zh) * 2014-10-14 2015-03-25 于贵庆 一种急诊室用检查治疗床
CN205251931U (zh) * 2015-12-08 2016-05-25 朱俊超 一种带有心肺复苏装置的急救床
CN106955214A (zh) * 2017-04-10 2017-07-18 林发绍 一种适用于心肺复苏的医疗护理床
CN107550712A (zh) * 2017-10-30 2018-01-09 湖南辉讯企业管理有限公司 一种急症科室用手动式胸外心脏按压复苏装置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363878A (zh) * 2018-10-08 2019-02-22 石国华 一种优化型骨科临床手术器械
CN109620600A (zh) * 2018-12-29 2019-04-16 赵志旭 一种新生儿支撑装置和复苏装置
CN114424996A (zh) * 2022-02-10 2022-05-03 安徽省立医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一种便携式心脏骤停临床急救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542667B (zh) 2019-09-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186324B (zh) 心肺复苏辅助按压装置
CN108403304B (zh) 一种心肺复苏装置
CN108542667B (zh) 一种快速实现心肺复苏的治疗床
CN109771153A (zh) 一种急诊科病人转移用病床
CN109223506A (zh) 一种用于心肺复苏的胸外按压装置
CN104523382A (zh) 一种输送带式急救床
CN213406831U (zh) 一种适用于老年人进行四肢康复训练的座椅
CN108158625A (zh) 一种心内科止血用装置
CN104207897B (zh) 具有气囊推动结构的手术移送床
CN107625593A (zh) 一种病人可倾斜移位的病床
CN110478208A (zh) 基于双向滚轴丝杆的体外反搏装置
CN109481180A (zh) 一种护理床起背装置
CN111419572B (zh) 一种急诊科用便于上下救护车的病床
CN211584743U (zh) 一种心力衰竭患者辅助呼吸装置
WO2023246494A1 (zh) 为失能人员移位、翻身和更换床上用品的装置及方法
CN109869025A (zh) 一种具有安全防护功能的机械式升降横移停车位
CN113041098B (zh) 一种医疗用手部康复设备
CN207837778U (zh) 一种具有翻身功能的icu抢救床
CN215504103U (zh) 一种重症监护室护理用病人支腿康复自动训练装置
CN219271728U (zh) 一种肝胆患者治疗用引流器
CN219185570U (zh) 一种心内科临床用康复带
CN218739484U (zh) 一种可升降康复用肢体牵引装置
CN211797290U (zh) 一种急诊临床用心脑肺复苏抢救装置
CN215021026U (zh) 一种医用心血管内科护理翻身辅助支架
CN116617016B (zh) 一种可分离式的轮椅床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0906

Termination date: 20210313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