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541396B - 用于设备到设备通信的中继 - Google Patents

用于设备到设备通信的中继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541396B
CN108541396B CN201680026949.6A CN201680026949A CN108541396B CN 108541396 B CN108541396 B CN 108541396B CN 201680026949 A CN201680026949 A CN 201680026949A CN 108541396 B CN108541396 B CN 10854139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ssage
relay
communication
resources
respons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80026949.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541396A (zh
Inventor
S·R·博达斯
H·王
厉隽怿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ualcomm Inc
Original Assignee
Qualcomm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ualcomm Inc filed Critical Qualcomm Inc
Publication of CN10854139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54139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54139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54139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4Direct-mode setup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20Manipulation of established connections
    • H04W76/23Manipulation of direct-mode connec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2Selection of wireless resources by user or termi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50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 H04W72/51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terminal or device properti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2Terminal devices
    • H04W88/04Terminal devices adapted for relaying to or from another terminal or user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描述了用于无线通信的方法、系统和设备。设备到设备(D2D)通信可以通过使用促进移动设备之间的通信的中继来获益。不受功率限制的中继,例如,如果中继连接到电网的话,可以连续地监测通信介质。中继可以监测D2D通信,并确定要尝试促进其通信的D2D对。中继可以识别从第一移动设备到第二移动设备的第一消息,并且可以向第二移动设备发送第二消息。可以使用与第一消息相同的资源来发送第二消息,并且第二消息可以包括第一消息的至少一部分。中继可以从第二移动设备接收响应,并且可以在促进移动设备的D2D对之间的通信之前,将关于中继的信息发送给第二设备。

Description

用于设备到设备通信的中继
交叉引用
本专利申请要求享受Bodas等人于2015年5月11日提交的、标题为“Introductionof Powered Relay for Device-to-Device Communication”的美国专利申请No.14/709,069的优先权,该申请已经转让给本申请的受让人。
背景
技术领域
概括地说,下面涉及无线通信,更具体地说,涉及用于设备到设备(D2D)通信的供电中继的引入。
背景技术
已广泛地部署无线通信系统,以便提供各种类型的通信内容,例如语音、视频、分组数据、消息传送、广播等等。这些系统能够通过共享可用的系统资源(例如,时间、频率和功率),来支持与多个用户进行通信。这类多址系统的示例包括码分多址(CDMA)系统、时分多址(TDMA)系统、频分多址(FDMA)系统和正交频分多址(OFDMA)系统(例如,长期演进(LTE)系统)。无线多址通信系统可以包括多个基站,每一个基站同时支持针对多个通信设备的通信,这些通信设备或者可以称为用户设备(UE)。无线多址通信系统可以另外地或替代地支持通信设备之间(例如,UE之间)的D2D通信。D2D通信可以涉及通信设备之间的直接无线通信(例如,UE之间的直接通信,而无需这些通信通过一个或多个基站)。
D2D通信有时可以通过一个或多个中间通信设备(例如,通过一个或多个中继)进行中继。中继可以采取专用中继设备的形式,或者是诸如基站或UE的另一设备的一部分。中继可以是恰好在D2D链路附近的空闲移动设备。可能期望节省用于中继的电池电量,并且可能导致两个不同的时间段,中继选择时段和数据通信时段。这两个时间段可以是周期性的,并且一个接一个重复。用于中继选择时段的时间可能很短,以减少与确定中继候选相关联的开销。此外,为了降低中继处的功耗,中继选择时段可以不经常发生。但是,可能期望建立与不需要遵守与其它中继相同的功率要求的中继的通信方法。
发明内容
描述了用于引入针对设备到设备(D2D)通信的供电中继的系统、方法和装置。中继可以识别与D2D设备对的集合相关联的D2D消息集合。中继可以识别使用D2D通信,在第一资源集合上从第一设备发送的针对于第二设备的第一消息。中继可以尝试基于第一消息或者D2D消息集合或者其组合,促进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之间的通信。在识别第一消息的传输之后,中继可以在第一资源集合上向第二设备发送第二消息,该第二消息可以包括第一消息的至少一部分。中继可以从第二设备接收针对第二消息的响应。中继可以向第二设备发送与中继设备相关联的信息,该信息可以包括中继设备的标识、或者调制和编码方案(MCS)或者其组合。中继还可以促进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之间的通信。
描述了一种无线通信的方法。该方法可以包括:在中继设备处,识别使用D2D通信,在第一资源集合上从第一设备发送的针对于第二设备的第一消息;在识别第一消息的传输之后,在第一资源集合上向第二设备发送第二消息,该第二消息包括第一消息的至少一部分;以及从第二设备接收针对第二消息的响应。
描述了一种用于无线通信的装置。该装置可以包括:用于在中继设备处,识别使用D2D通信,在第一资源集合上从第一设备发送的针对于第二设备的第一消息的单元;用于在识别第一消息的传输之后,在第一资源集合上向第二设备发送第二消息的单元,该第二消息包括第一消息的至少一部分;以及用于从第二设备接收针对第二消息的响应的单元。
描述了用于无线通信的另外的装置。该装置可以包括处理器、与该处理器进行电通信的存储器、以及存储在存储器中的指令,当由处理器执行时,该指令是可操作的以使装置执行以下操作:在中继设备处,识别使用D2D通信,在第一资源集合上从第一设备发送的针对于第二设备的第一消息;在识别第一消息的传输之后,在第一资源集合上向第二设备发送第二消息,该第二消息包括第一消息的至少一部分;以及从第二设备接收针对第二消息的响应。
描述了一种存储有用于无线通信的代码的非临时性计算机可读介质。该代码可以包括可执行以进行以下操作的指令:在中继设备处,识别使用D2D通信,在第一资源集合上从第一设备发送的针对于第二设备的第一消息;在识别第一消息的传输之后,在第一资源集合上向第二设备发送第二消息,该第二消息包括第一消息的至少一部分;以及从第二设备接收针对第二消息的响应。
本文描述的方法、装置或非临时性计算机可读介质的一些示例还可以包括:用于以与用于向第二设备发送第一消息的功率电平相等的功率电平,向第二设备发送第二消息的处理、特征、单元或指令。另外地或替代地,一些示例可以包括:用于促进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之间的通信的处理、特征、单元或指令。
在本文所描述的方法、装置或非临时性计算机可读介质的一些示例中,促进通信包括以下各项中的至少一项:从第一设备接收第三消息并向第二设备重新发送第三消息;以及从第二设备接收第四消息并向第一设备重新发送第四消息。另外地或替代地,一些示例可以包括下面的处理、特征、单元或指令:由中继设备来发起,促进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之间的通信。
本文所描述的方法、装置或非临时性计算机可读介质的一些示例,还可以包括用于以下操作的处理、特征、单元或指令:在中继设备处,识别与多个D2D设备对相关联的多个D2D消息;以及至少部分地基于第一消息、或者多个D2D消息或者其组合,尝试促进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之间的通信。另外地或替代地,一些示例可以包括:用于向第二设备发送与所述中继设备相关联的信息的处理、特征、单元或指令,该信息包括中继设备的标识、或者调制和编码方案(MCS)或者其组合。
在本文所描述的方法、装置或非临时性计算机可读介质的一些示例中,中继设备连接到电网。另外地或替代地,在一些示例中,在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之间建立D2D通信链路。
在本文所描述的方法、装置或非临时性计算机可读介质的一些示例中,第一消息是请求发送(RTS)消息。另外地或替代地,在一些示例中,响应是允许发送(CTS)消息。
在本文所描述的方法、装置或非临时性计算机可读介质的一些示例中,响应是确认(ACK)。另外地或替代地,在一些示例中,第一资源集合包括频率信道、或者时隙、或者编码速率、或者MCS或者其组合。
附图说明
参照下面的附图来描述本公开内容的方面。
图1根据本公开内容的各个方面,示出了支持引入用于设备到设备(D2D)通信的供电中继的无线通信系统的示例;
图2根据本公开内容的各个方面,示出了支持引入用于D2D通信的供电中继的无线通信子系统的示例;
图3根据本公开内容的各个方面,示出了支持引入用于D2D通信的供电中继的处理流的示例;
图4-6根据本公开内容的各个方面,示出了支持引入用于D2D通信的供电中继的无线设备的方块图;
图7根据本公开内容的各个方面,示出了包括用户设备(UE)的系统的方块图,该UE支持引入用于D2D通信的供电中继;以及
图8-11根据本公开内容的各个方面,示出了用于引入针对D2D通信的供电中继的方法。
具体实施方式
诸如电网连接(PGC)中继的中继可能不遵守与电池供电中继相同的功率要求。因此,中继可以始终处于打开状态,并可以不断地监测介质。通过不断地监测介质,中继可以减少或者去除中继选择时段的信道测量阶段。此外,可能期望中继在任何时间点增强设备到设备(D2D)通信链路,而不是等待中继选择时段。通过增强D2D通信链路,只要中继能够这样做,就可以极大地减少延时。另外,虽然电池供电的中继可以增强D2D通信链路,但电池供电的中继可能需要由D2D链路中的发射机或接收机来启动,以便限制潜在的较大数量的中继候选的功率消耗。
当使用诸如PGC中继的中继时,不仅中继可以不断地监测介质,而且中继可以在不损害电池功率的情况下,发起对D2D链路的增强。事实上,中继可以通过发起中继功能来降低D2D设备处的功耗。中继可以监测其附近的通信。例如,中继可以监测请求发送(RTS)、允许发送(CTS)、确认(ACK)或否定确认(NACK)消息。通过监测通信,中继可以确定其能够帮助通信的D2D对。此外,如果在中继附近存在多个D2D对,则中继可以确定哪个D2D对能够从其辅助中受益最多。
最初在无线通信系统的语境中描述了本公开内容的方面。随后,描述了用于D2D通信的特定示例。参照与用于D2D通信的供电中继的引入有关的装置图、系统图和流程图,来进一步说明和描述本公开内容的这些和其它方面。
图1根据本公开内容的各个方面,示出了无线通信系统100的示例。无线通信系统100包括基站105、用户设备(UE)115和核心网130。在一些示例中,无线通信系统100可以是长期演进(LTE)/改进的LTE(LTE-a)网络。
基站105可以经由一个或多个基站天线,与UE 115进行无线通信。每一个基站105可以为各自的地理覆盖区域110提供通信覆盖。无线通信系统100中所示出的通信链路125可以包括:从UE 115到基站105的上行链路(UL)传输,或者从基站105到UE 115的下行链路(DL)传输。UE 115可以遍及无线通信系统100散布,并且每一个UE 115可以是静止的,也可以是移动的。UE 115还可以称为移动站、用户站、远程单元、无线设备、接入终端、手持装置、用户代理、客户端或者某种其它适当的术语。UE 115还可以是蜂窝电话、无线调制解调器、手持设备、个人计算机、平板设备、个人电子设备、机器类型通信(MTC)设备等等。
基站105可以与核心网130进行通信,以及彼此之间进行通信。例如,基站105可以通过回程链路132(例如,S1等等),与核心网130连接。基站105可以彼此之间通过回程链路134(例如,X2等等)进行直接地或者间接地通信(例如,通过核心网130)。基站105可以针对与UE 115的通信来执行无线配置和调度,或者可以在基站控制器(没有示出)的控制之下进行操作。在一些示例中,基站105可以是宏小区、小型小区、热点等等。基站105还可以称为演进型节点B(eNB)105。
还可以以称为D2D通信的配置,在UE 115之间以及在UE 115和中继135之间,建立无线通信链路145。两个UE 115之间的直接D2D通信可以称为一跳D2D通信。两个UE 115之间通过中继135的D2D通信,可以称为两跳D2D通信。在一些情况下,中继135可以是空闲UE 115(或者其它具有用作中继的资源和容量的UE 115)。在一些情况下,中继135可以是基站105,例如小型小区。使用D2D通信的一组UE 115中的一个或多个UE 115,可以位于小区的覆盖区域110内。该组中的其它UE 115可以位于小区的覆盖区域110之外,或者以其它方式不能够从基站105接收传输。在一些情况下,经由D2D通信进行通信的UE 115的组可以使用一对多(1:M)系统,在该系统中,每个UE 115向该组中的每个其它UE 115进行发送。在一些情况下,基站105或者中继135有助于调度用于D2D通信的资源。在其它情况下,独立于基站105或中继135来执行D2D通信。
HARQ可以是确保通过无线通信链路125来正确接收数据的方法。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可以包括检错(例如,使用循环冗余校验(CRC))、前向纠错(FEC)和重传(例如,自动重传请求(ARQ))的组合。HARQ可以在较差的无线状况(例如,信噪比状况)下,提高介质访问控制(MAC)层的吞吐量。在增量冗余HARQ中,可以将不正确接收的数据存储在缓冲区中,并与后续传输进行组合,以提高对数据进行成功解码的整体可能性。在一些情况下,在传输之前,向每个消息添加冗余比特。这可能在较差状况下特别有用。在其它情况下,不向每个传输都添加冗余比特,而是在原始消息的发射机接收到指示对该信息进行解码的尝试失败的NACK之后,重新发送冗余比特。传输、响应和重传的链可以称为HARQ处理。在一些情况下,针对给定的通信链路125,可以使用有限数量的HARQ处理。
在一些情况下,UE 115(或基站105)可以由中央基站105检测到,但不能由中央基站105的覆盖区域110中的其它UE 115检测到。例如,一个UE 115可以位于中央基站105的覆盖区域110的一端,而另一UE 115可以位于另一端。因此,这两个UE 115均可以与基站105进行通信,但是可能不能接收另一个UE的传输。这可能导致在基于竞争的环境中的两个UE115的传输(例如,D2D通信)发生冲突,这是因为这些UE 115可能不会避免在彼此之上发送。其传输不可识别但位于同一覆盖区域110内的UE 115,可以称为隐藏节点。可以通过交换发送UE 115(或者基站105)发送的RTS分组和接收UE 115(或基站105)发送的CTS分组,来补充D2D环境。这可以提醒位于发送机和接收机的范围之内的其它设备在该主传输的持续时间内不进行发送。因此,RTS/CTS可以有助于减轻隐藏节点问题或者防止冲突。
建立两个UE 115之间的中继135可能是有用的。此外,如果中继135来发起该关系可能是有益的,这是因为其可以允许UE 115节省功率或者更有效地进行通信(例如,因为UE可以减少尝试发现中继135花费的时间)。因此,中继135可以监测在范围内的通信(例如,UE115之间的D2D通信)或者可由中继135检测的通信。在一些情况下,中继135可以监测多个D2DUE 115对之间的通信。中继135可以确定有助于通信的UE 115对。在一些情况下,所确定的UE 115对可以是正在交换NACK的UE 115对,也可以是由中继135的引入而可能受益的UE115对。中继135可以确定有助于UE 115对之间的通信,其中该UE 115对可以在中继135可以检测到的D2D通信之中受益最多。中继135可以检测从该对UE 115的第一UE 115到该对UE对115中的第二UE 115的第一传输,并可以向第二UE 115发送可能包含来自第一UE 115的第一传输中的信息中的至少一些信息的消息。第二UE 115可以响应于第一传输来发送可由中继135接收的响应。中继135可以向第二UE 115发送与中继135有关的信息。第二UE 115可以将与该中继135有关的信息发送给第一UE 115。第一UE 115和第二UE 115可以通过该中继135或者使用中继135进行通信。
图2根据本公开内容的各个方面,示出了用于引入针对D2D通信的供电中继的无线通信子系统200的示例。无线通信子系统200可以包括UE 115,该UE 115可以是如参照图1所描述的UE 115的示例。无线通信子系统200可以包括中继135-a,该中继135-a可以是如参照图1所描述的UE 115、基站105或中继135的示例。
中继135-a可以监测205UE 115之间的通信145-a。中继135-a可以是PGC中继,或者可以具有宽松的功率限制。例如,中继135-a能够自由地或者不断地监测通信链路145-a。UE115可以具有与另一UE 115建立的链路,并且可以使用D2D通信进行通信。中继135-a可以监测205该中继135-a能够检测的通信145-a,或者位于范围之内的通信145-a。在一些情况下,中继135-a可以监测205多个通信145-a或者多个链路。中继135-a或者另一网络设备可以确定用于尝试促进其通信或者帮助其通信的链路。中继135-a可以帮助单个链路或者多个链路。确定要帮助哪个链路可以是基于信号强度、交换的消息或者其它因素的。例如,中继135-a可以监测205RTS、CTS、ACK和NACK消息。具有较大数量的NACK的链路可以是尝试帮助的理想链路,这是由于并不是始终在UE 115之间适当地发送消息。
中继135-a可以确定要帮助UE 115-b和UE 115-c之间的链路。中继135-a可以监测205UE 115-b和UE 115-c之间的通信145-a。中继135-a可以识别消息,例如从第一UE 115-b发送的针对于第二UE 115-c的消息。在一些情况下,该消息可以是RTS。中继135-a可以向第二UE 115-c发送消息。在一些情况下,从中继135-a向第二UE 115-c发送的消息可以包含:从第一UE 115-b发送的并针对于第二UE 115-c的消息中所包含的信息中的一些或全部信息或者该消息的特性。此外,从中继135-a发送的消息可以是在与从第一UE 115-b发送的消息相同的资源集合(例如,频率信道、时隙、编码速率、调制和编码方案(MCS)等等)上发送的。例如,中继135-a可以向第二UE 115-c发送RTS。在一些情况下,可以使用等于或者类似于在从第一UE 115-b向第二UE 115-c发送消息时所使用的功率的功率,发送从中继135-a向第二UE 115-c发送的消息。有时,第二UE 115-c可以在几乎相同的时间或者类似的时间,接收第一UE 115-b发送的消息和中继135-a发送的消息。
第二UE 115-c可以发送响应,该响应可以是对从第一UE 115-b发送的消息和从中继135-a发送的消息中的至少一者的响应。如果与第一UE 115-b相比,中继135-a更靠近第二UE 115-c,则可以在第二UE 115-c处,接收到比来自第一UE 115-b的消息具有更高功率的来自中继135-a的消息。有时,该响应的功率可以与所接收的消息的功率成反比,例如,基于逆功率回波机制。因此,从第二UE 115-c发送的响应的功率,可以基于从中继135-a接收的消息的功率。中继135-a可以接收响应。有时,第一UE 115-b可能没有从第二UE 115-c接收到该响应(例如,由于较高的路径损耗或者不足够的发射功率)。该响应可以包括CTS或者ACK。如果在第一UE 115-b处接收到该响应,则第一UE 115-b和第二UE 115-c可以继续D2D通信,例如不使用中继135-a。此外,如果第一UE 115-b和中继135-a都没有接收该响应,则第一UE 115-b和第二UE 115-c可以继续D2D通信,例如,不使用中继135-a。
如果中继135-a从第二UE 115-c接收到该响应,则中继135-a可以发送将在第二UE115-c处接收的数据。该数据可以包括与中继135-a、或者中继135-a的使用相关联的信息,例如,中继的标识(例如,16比特标识符、64比特标识符等等)、编码速率、MCS、或者与中继135-a、或者中继135-a的使用相关联的其它信息。可以按照较低的速率(例如,1/10或者更低)对数据进行编码,以允许可靠的解码。在一些情况下,如果中继135-a使用与第一UE115-b先前用于对第二UE 115-c的传输相同的MCS以传输数据,则可以减少解码开销。
第二UE 115-c可以检测数据是否是从第一UE 115-b接收的,或是从中继135-a接收的。如果在第二UE 115-c处从中继135-a适当地接收到数据,则第二UE 115-c可以检测数据和确认接收(例如,向中继135-a发送ACK)。否则,第二UE 115-c可以向中继135-a发送NACK,或者继续与第一UE 115-b进行正常D2D通信。ACK或NACK可以具有不同的比特模式,例如,根据其是发送给第一UE 115-b还是中继135-a。中继135-a可以继续模拟如上所述的第一UE 115-b和第二UE 115-c之间的或者其它D2D对之间的传输的一部分,直到中继135-a从UE 115(例如,第二UE 115-c)接收到ACK为止。
第二UE 115-c可以向第一UE 115-b发送消息。该消息可以是RTS。该消息还可以包括与中继135-a有关的信息,例如,D2D对通过中继135-a进行操作所需要的信息。如上面所讨论的,该信息可以包括中继135-a的标识、MCS等等。从第二UE 115-c发送的消息可以向第一UE 115-b通知中继135-a的存在性。有时,可以执行更高层认证,从而允许D2D对使用中继135-a进行操作。
中继135-a可以例如使用通信链路145-b和通信链路145-c,来促进第一UE 115-b和第二UE 115-c之间的通信。促进通信可以包括:中继135-a与第一UE 115-b和第二UE115-c二者进行交互。例如,第一UE 115-b可以向中继135-a发送旨在针对于第二UE 115-c的消息。随后,中继135-a可以从第一UE 115-b向第二UE 115-c发送该消息。此外,第二UE115-c可以向中继135-a发送旨在针对于第一UE 115-b的消息。随后,中继135-a可以从第二UE 115-c向第一UE 115-b发送该消息。
中继135-a可以促进针对多个D2D对的通信,例如,同时地或者相继地。此外,中继135-a可以继续监测其它D2D链路145-a,同时促进D2D链路的通信。有时,中继135-a可以转换到促进另一D2D对的通信,例如,如果确定与当前辅助的D2D对相比,其它D2D对通过中继135-a促进通信将获益更多。在一些情况下,中继135-a可以与基站105或者另一中继135进行通信。此外,中继135-a可以基于从基站获得的信息,来协调D2D对之间的通信。
图3根据本公开内容的各个方面,示出了用于引入针对D2D通信的供电中继的处理流300的示例。处理流300可以包括UE 115-d和UE 115-e,它们可以是参照图1-2所描述的UE115的示例。处理流300可以包括中继135-b,该中继135-b可以是参照图1-2所描述的UE115、基站105或中继135的示例。
在方块305处,在第一设备115-d和第二设备115-e之间建立D2D通信链路。
在方块310处,第一设备115-d可以向第二设备115-e发送第一消息。在一些示例中,该第一消息是RTS消息。
在方块315处,中继135-b可以在中继设备处,识别使用D2D通信,在第一资源集合上从第一设备115-d发送的针对于第二设备115-e的第一消息。在中继设备处,中继135-b可以识别与D2D设备对的集合相关联的D2D消息集合。中继135-b可以基于第一消息、或者D2D消息集合或者其组合,来尝试促进第一设备115-d和第二设备115-e之间的通信。在一些示例中,中继设备135-b连接到电网。在一些示例中,第一资源集合包括频率信道、或者时隙、或者编码速率、或者MCS或者其组合。
在方块320处,中继135-b可以在识别第一消息的传输之后,在第一资源集合上向第二设备115-e发送第二消息,第二消息包括第一消息的至少一部分。中继135-b可以以等于以下内容的功率电平,向第二设备115-e发送第二消息:用于向第二设备115-e发送第一消息的功率电平。
在方块325处,中继135-b可以从第二设备115-e接收对第二消息的响应。在一些示例中,响应是CTS消息。在一些示例中,响应是ACK。
在方块330处,中继135-b可以向第二设备115-e发送与中继设备135-b相关联的信息,该信息包括中继设备135-b的标识、或者调制和编码方案(MCS)或者其组合。
在方块335处,第二设备115-e可以向第一设备115-d发送与中继135-b相关联的信息。
在方块340处,中继135-b可以促进第一设备115-d和第二设备115-e之间的通信。在一些示例中,促进通信包括以下各项中的至少一项:从第一设备115-d接收第三消息并向第二设备115-e重新发送第三消息,以及从第二设备115-e接收第四消息并向第一设备115-d重新发送第四消息。促进第一设备115-d和第二设备115-e之间的通信,可以由中继设备135-b来发起。
图4根据本公开内容的各个方面,示出了被配置为引入用于D2D通信的供电中继的无线设备400的方块图。无线设备400可以是参照图1-3所描述的UE 115、中继135或基站105的方面的示例。无线设备400可以包括接收机405、中继管理模块410或发射机415。此外,无线设备400还可以包括处理器。这些组件中的每一个组件可以彼此之间进行通信。
接收机405可以接收诸如分组、用户数据或者与各个信息信道(例如,控制信道、数据信道、以及与用于D2D通信的供电中继的引入有关的信息等等)相关联的控制信息的信息。可以将信息传送到中继管理模块410和无线设备400的其它组件。
中继管理模块410可以在中继设备处,识别使用D2D通信,在第一资源集合上从第一设备发送的针对于第二设备的第一消息;在识别第一消息的传输之后,在第一资源集合上向第二设备发送第二消息,该第二消息包括第一消息的至少一部分;以及从第二设备接收对第二消息的响应。
发射机415可以发送从无线设备400的其它组件接收的信号。在一些示例中,发射机415可以与接收机405并置在收发机模块中。发射机415可以包括单个天线,或者其也可以包括多个天线。
图5根据本公开内容的各个方面,示出了用于引入针对D2D通信的供电中继的无线设备500的方块图。无线设备500可以是参照图1-4所描述的无线设备400、UE 115、中继135或基站105的方面的示例。无线设备500可以包括接收机405-a、中继管理模块410-a或发射机415-a。无线设备500还可以包括处理器。这些组件中的每一个组件可以彼此之间进行通信。中继管理模块410-a还可以包括链路识别模块505和中继发起模块510。
接收机405-a可以接收可以传送到中继管理模块410-a和无线设备500的其它组件的信息。中继管理模块410-a可以执行参照图4所描述的操作。发射机415-a可以发送从无线设备500的其它组件接收的信号。
链路识别模块505可以在中继设备处,识别使用D2D通信,在第一资源集合上从第一设备发送的针对于第二设备的第一消息,如参照图2-3所描述的。链路识别模块505还可以在中继设备处,识别与多个D2D设备对相关联的多个D2D消息。在一些示例中,可以在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之间建立D2D通信链路。在一些示例中,第一消息可以是RTS消息。
在识别第一消息的传输之后,中继发起模块510可以在第一资源集合上向第二设备发送第二消息,该第二消息包括第一消息的至少一部分,如参照图2-3所描述的。中继发起模块510还可以从第二设备接收对第二消息的响应。中继发起模块510还可以以等于以下内容的功率电平,向第二设备发送第二消息:用于向第二设备发送第一消息的功率电平。中继发起模块510还可以向第二设备发送与中继设备相关联的信息,该信息包括中继设备的标识、或者MCS或者其组合。在一些示例中,该中继设备可以连接到电网。在一些示例中,响应可以是CTS消息。在一些示例中,响应可以是ACK。在一些示例中,第一资源集合包括频率信道、或者时隙、或者编码速率、或者MCS或者其组合。
图6根据本公开内容的各个方面,示出了中继管理模块410-b的方块图,该中继管理模块410-b可以是用于引入针对D2D通信的供电中继的无线设备400或无线设备500的组件。中继管理模块410-b可以是参照图4-5所描述的中继管理模块410的方面的示例。中继管理模块410-b可以包括链路识别模块505-a和中继发起模块510-a。这些模块中的每一个模块可以执行参照图5所描述的功能。中继管理模块410-b还可以包括通信促进模块605和链路选择模块610。
通信促进模块605可以促进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之间的通信,如参照图2-3所描述的。在一些示例中,促进通信包括以下各项中的至少一项:从第一设备接收第三消息、和向第二设备重新发送第三消息。通信促进模块605还可以从第二设备接收第四消息,并向第一设备重新发送第四消息。通信促进模块605还可以促进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之间的中继设备发起的通信。
链路选择模块610可以至少部分地基于第一消息、或者多个D2D消息或者其组合,尝试促进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之间的通信,如参照图2-3所描述的。
图7根据本公开内容的各个方面,示出了包括中继135的系统700的图,该中继135被配置为引入用于D2D通信的供电中继。系统700可以包括中继135-b,该中继135-b可以是参照图1-6所描述的无线设备400、无线设备500、UE 115、中继135或者基站105的示例。中继135-b可以包括中继管理模块710,该中继管理模块710可以是参照图4-6所描述的中继管理模块410的示例。此外,中继135-b还可以包括用于双向语音和数据通信的组件,该组件包括用于发送通信的组件和用于接收通信的组件。例如,中继135-b可以与基站105-a或者UE115-f进行双向通信。
中继135-b还可以包括处理器705和存储器715(包括软件(SW))720、收发机735和一个或多个天线740,这些组件中的每一个组件可以(例如,经由总线745)彼此之间进行直接或者间接地通信。收发机735可以经由天线740或者有线或无线链路,与一个或多个网络进行双向通信,如上所述。例如,收发机735可以与基站105或UE 115进行双向通信。收发机735可以包括:用于对分组进行调制,将调制后的分组提供给天线740以进行传输,以及对从天线740接收的分组进行解调的调制解调器。虽然中继135-b可以包括单个天线740,但中继135-b还可以具有能够同时发送或接收多个无线传输的多个天线740。
存储器715可以包括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和只读存储器(ROM)。存储器715可以存储包括指令的计算机可读的、计算机可执行软件/固件代码720,当执行这些指令时,使处理器705执行本文所描述的各种功能(例如,引入用于D2D通信的供电中继等等)。替代地,软件/固件代码720可能不由处理器705直接执行,而是(例如,当对其进行编译和执行时)使计算机执行本文所描述的功能。处理器705可以包括智能硬件设备(例如,中央处理单元(CPU)、微控制器、专用集成电路(ASIC)等等)。
无线设备400、无线设备500、中继管理模块410和中继管理模块710中的这些组件可以单独地或者统一地利用至少一个ASIC来实现,该ASIC适于在硬件中执行可应用功能中的一些或者全部功能。替代地,功能可以由至少一个IC上的一个或多个其它处理单元(或内核)来执行。在其它示例中,可以使用其它类型的集成电路(如,结构化/平台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或另一半定制IC),这些集成电路可以用本领域已知的任何方式进行编程。每一个单元的功能也可以整体地或者部分地利用在存储器中体现的指令来实现,格式化成由一个或多个通用处理器或专用处理器来执行。
图8根据本公开内容的各个方面,示出了用于引入针对D2D通信的供电中继的方法800的流程图。方法800的操作可以由如参照图1-7所描述的中继135或者其组件来实现。例如,方法800的操作可以由如参照图4-7所描述的中继管理模块410来执行。在一些示例中,中继135可以执行代码集合来控制该中继135的功能单元,以执行下面所描述的功能。另外地或替代地,中继135可以使用专用硬件,来执行下面所描述的功能的方面。
在方块805处,中继135可以在中继设备处,识别使用D2D通信,在第一资源集合上从第一设备发送的针对于第二设备的第一消息,如参照图2-3所描述的。在某些示例中,如参照图5和图6所描述的链路识别模块505可以执行方块805的操作。
在方块810处,中继135可以在识别第一消息的传输之后,在第一资源集合上向第二设备发送第二消息,该第二消息包括第一消息的至少一部分,如参照图2-3所描述的。在某些示例中,如参照图5和图6所描述的中继发起模块510可以执行方块810的操作。
在方块815处,中继135可以从第二设备接收针对第二消息的响应,如参照图2-3所描述的。在某些示例中,如参照图5和图6所描述的中继发起模块510可以执行方块815的操作。
图9根据本公开内容的各个方面,示出了用于引入针对D2D通信的供电中继的方法900的流程图。方法900的操作可以由如参照图1-7所描述的中继135或者其组件来实现。例如,方法900的操作可以由如参照图4-7所描述的中继管理模块410来执行。在一些示例中,中继135可以执行代码集合来控制该中继135的功能单元,以执行下面所描述的功能。另外地或替代地,中继135可以使用专用硬件,来执行下面所描述的功能的方面。此外,方法900还可以并入图8的方法800的方面。
在方块905处,中继135可以在中继设备处,识别使用D2D通信,在第一资源集合上从第一设备发送的针对于第二设备的第一消息,如参照图2-3所描述的。在某些示例中,如参照图5和图6所描述的链路识别模块505可以执行方块905的操作。
在方块910处,中继135可以在识别第一消息的传输之后,在第一资源集合上向第二设备发送第二消息,第二消息包括第一消息的至少一部分,如参照图2-3所描述的。在某些示例中,如参照图5和图6所描述的中继发起模块510可以执行方块910的操作。
在方块915处,中继135可以从第二设备接收针对第二消息的响应,如参照图2-3所描述的。在某些示例中,如参照图5和图6所描述的中继发起模块510可以执行方块915的操作。
在方块920处,中继135可以促进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之间的通信,如参照图2-3所描述的。在某些示例中,如参照图6所描述的通信促进模块605可以执行方块920的操作。
图10根据本公开内容的各个方面,示出了用于引入针对D2D通信的供电中继的方法1000的流程图。方法1000的操作可以由如参照图1-7所描述的中继135或者其组件来实现。例如,方法1000的操作可以由如参照图4-7所描述的中继管理模块410来执行。在一些示例中,中继135可以执行代码集合来控制该中继135的功能单元,以执行下面所描述的功能。另外地或替代地,中继135可以使用专用硬件,来执行下面所描述的功能的方面。方法1000还可以并入图8-9的方法800和900的方面。
在方块1005处,中继135可以在中继设备处,识别与多个D2D设备对相关联的多个D2D消息,如参照图2-3所描述的。在某些示例中,如参照图5和图6所描述的链路识别模块505可以执行方块1005的操作。
在方块1010处,中继135可以在中继设备处,识别使用D2D通信,在第一资源集合上从第一设备发送的针对于第二设备的第一消息,如参照图2-3所描述的。在某些示例中,如参照图5和图6所描述的链路识别模块505可以执行方块1010的操作。
在方块1015处,中继135可以至少部分地基于第一消息、或者多个D2D消息、或者其组合,尝试促进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之间的通信,如参照图2-3所描述的。在某些示例中,如参照图6所描述的链路选择模块610可以执行方块1015的操作。
在方块1020处,中继135可以在识别第一消息的传输之后,在第一资源集合上向第二设备发送第二消息,该第二消息包括第一消息的至少一部分,如参照图2-3所描述的。在某些示例中,如参照图5和图6所描述的中继发起模块510可以执行方块1020的操作。
在方块1025处,中继135可以从第二设备接收针对第二消息的响应,如参照图2-3所描述的。在某些示例中,如参照图5和图6所描述的中继发起模块510可以执行方块1025的操作。
图11根据本公开内容的各个方面,示出了用于引入针对D2D通信的供电中继的方法1100的流程图。方法1100的操作可以由如参照图1-7所描述的中继135或者其组件来实现。例如,方法1100的操作可以由如参照图4-7所描述的中继管理模块410来执行。在一些示例中,中继135可以执行代码集合来控制该中继135的功能单元,以执行下面所描述的功能。另外地或替代地,中继135可以使用专用硬件,来执行下面所描述的功能的方面。此外,方法1100还可以并入图8-10的方法800、900和1000的方面。
在方块1105处,中继135可以在中继设备处,识别使用D2D通信,在第一资源集合上从第一设备发送的针对于第二设备的第一消息,如参照图2-3所描述的。在某些示例中,如参照图5和图6所描述的链路识别模块505可以执行方块1105的操作。
在方块1110处,中继135可以在识别第一消息的传输之后,在第一资源集合上向第二设备发送第二消息,该第二消息包括第一消息的至少一部分,如参照图2-3所描述的。在某些示例中,如参照图5和图6所描述的中继发起模块510可以执行方块1110的操作。
在方块1115处,中继135可以从第二设备接收针对第二消息的响应,如参照图2-3所描述的。在某些示例中,如参照图5和图6所描述的中继发起模块510可以执行方块1115的操作。
在方块1120处,中继135可以向第二设备发送与该中继设备相关联的信息,该信息包括该中继设备的标识、或者MCS、或者其组合,如参照图2-3所描述的。在某些示例中,如参照图5和图6所描述的中继发起模块510可以执行方块1120的操作。
因此,方法800、900、1000和1100可以提供用于D2D通信的供电中继的引入。应当注意的是,方法800、900、1000和1100描述了可能的实施方式,并且可以对这些操作和步骤进行重新排列或者以其它方式进行修改,使得其它实施方式也是可能的。在一些示例中,可以对来自方法800、900、1000和1100中的两个或更多个方法的方面进行组合。
本文的描述提供了示例,但其并非限制本公开内容的范围、适用性或示例。在不脱离本公开内容的保护范围的基础上,可以对所讨论的元素的功能和排列进行改变。各个示例可以根据需要,省略、替代或者增加各种过程或组件。此外,关于一些示例所描述的特征可以组合到其它示例中。
本文所描述的技术可以用于各种无线通信系统,例如,码分多址(CDMA)、时分多址(TDMA)、频分多址(FDMA)、正交频分多址(OFDMA)、单载波频分多址(SC-FDMA)和其它系统。术语“系统”和“网络”通常可互换地使用。码分多址(CDMA)系统可以实现诸如CDMA2000、通用陆地无线接入(UTRA)等等之类的无线技术。CDMA2000覆盖IS-2000、IS-95和IS-856标准。IS-2000版本0和A通常称为CDMA 20001X、1X等等。IS-856(TIA-856)通常称为CDMA 20001xEV-DO、高速分组数据(HRPD)等等。UTRA包括宽带CDMA(WCDMA)和其它CDMA的变型。时分多址(TDMA)系统可以实现诸如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SM)之类的无线技术。正交频分多址(OFDMA)系统可以实现诸如超移动宽带(UMB)、演进型UTRA(E-UTRA)、IEEE 802.11(Wi-Fi)、IEEE 802.16(WiMAX)、IEEE 802.20、Flash-OFDM等等之类的无线技术。UTRA和E-UTRA是通用移动通信系统(UMTS)的一部分。3GPP长期演进(LTE)和改进的长期演进(LTE)(LTE-a)是通用移动通信系统(UMTS)的使用E-UTRA的新版本。在来自名为“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3GPP)的组织的文档中描述了UTRA、E-UTRA、通用移动通信系统(UMTS)、LTE、LTE-a和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SM)。在来自名为“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2”(3GPP2)的组织的文档中描述了CDMA2000和UMB。本文所描述的技术可以用于上面所提及的系统和无线技术以及其它系统和无线技术。但是,本文的描述只是为了举例目的而描述了LTE系统,并且在上面的大部分描述中使用LTE术语,但这些技术也可适用于LTE应用之外。
在包括本文所描述的这些网络的LTE/LTE-a网络中,通常可以使用术语演进型节点B(eNB)来描述基站。本文所描述的无线通信系统可以包括异构的LTE/LTE-a网络,其中在该网络中,不同类型的演进型节点B(eNB)提供各种地理区域的覆盖。例如,每个eNB或者基站可以为宏小区、小型小区或其它类型的小区提供通信覆盖。术语“小区”是3GPP术语,根据上下文,小区能够用于描述基站、与基站相关联的载波或分量载波、或者载波或基站的覆盖区域(例如,扇区等等)。
基站可以包括或者由本领域技术人员称为基站收发机、无线基站、接入点、无线收发机、节点B、演进型节点B(eNB)、家庭节点B、家庭演进型节点B或者某种其它适当的术语。可以将基站的地理覆盖区域划分成只构成该覆盖区域的一部分的扇区。本文所描述的无线通信系统可以包括不同类型的基站(例如,宏基站或小型小区基站)。本文所描述的UE能够与包括宏eNB、小型小区eNB、中继基站等等的各种类型的基站和网络设备进行通信。不同的技术可以存在重叠的地理覆盖区域。
宏小区通常覆盖相对大的地理区域(例如,半径几公里),并且可以允许与网络提供商具有服务订制的UE的不受限制地接入。与宏小区相比,小型小区是低功率基站,该低功率基站可以在与宏小区相同或者不同的(例如,许可的、免许可的等等)频带中进行操作。根据各种示例,小型小区可以包括微微小区、毫微微小区和微小区。例如,微微小区可以覆盖小的地理区域,并且可以允许与网络提供商具有服务订制的UE的不受限制地接入。毫微微小区也可以覆盖较小的地理区域(例如,家庭),并且可以向与该毫微微小区具有关联的UE(例如,闭合用户群(CSG)中的UE、用于家庭中的用户的UE等等)提供受限制的接入。用于宏小区的eNB可以称为宏eNB。用于小型小区的eNB可以称为小型小区eNB、微微eNB、毫微微eNB或家庭eNB。eNB可以支持一个或多个(例如,两个、三个、四个等等)小区(例如,分量载波)。UE能够与包括宏eNB、小型小区eNB、中继基站等等的各种类型的基站和网络设备进行通信。
本文所描述的无线通信系统可以支持同步或异步操作。对于同步操作而言,基站可以具有类似的帧时序,并且来自不同基站的传输在时间上可以近似地对齐。对于异步操作而言,基站可以具有不同的帧时序,并且来自不同基站的传输在时间上可能不对齐。本文所描述的技术可以用于同步操作,也可以用于异步操作。
本文所描述的下行链路传输还可以称为前向链路传输,而上行链路传输还可以称为反向链路传输。本文所描述的每一个通信链路——例如,包括图1和图2的无线通信系统100和200——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载波,其中,每一个载波可以是由多个子载波(例如,不同频率的波形信号)构成的信号。各个调制的信号可以是在不同的子载波上发送的,并且可以携带控制信息(例如,参考信号、控制信道等等)、开销信息、用户数据等等。本文所描述的通信链路(例如,图1的通信链路125或D2D链路145)可以使用频分双工(FDD)(例如,使用成对的频谱资源)或者时分双工(TDD)操作(例如,使用非成对的频谱资源)来发送双向通信。可以规定用于频分双工(FDD)的帧结构(例如,帧结构类型1)和用于TDD的帧结构(例如,帧结构类型2)。
本文结合附图阐述的描述,描绘了示例性配置,但其并不表示可以实现的所有示例,也不表示本公开内容的范围内的所有示例。本文所使用的“示例性”一词意味着“用作示例、例证或说明”,但并不意味着比其它示例“更优选”或“更具优势”。具体实施方式包括出于提供对所描述技术的理解目的的特定细节。但是,可以在不使用这些特定细节的情况下实现这些技术。在一些实例中,为了避免对所描述的示例的概念造成模糊,以方块图形式示出了公知的结构和设备。
在附图中,类似的组件或特征可以具有相同的附图标记。此外,相同类型的各个组件可以通过在附图标记之后加上虚线以及区分相似组件的第二标记来进行区分。如果在说明书中仅使用了第一附图标记,则该描述可适用于具有相同的第一附图标记的任何一个类似组件,而不管第二附图标记如何。
本文所描述的信息和信号可以使用多种不同的技术和方法中的任意一种来表示。例如,在贯穿上面的描述中可能提及的数据、指令、命令、信息、信号、比特、符号和码片可以用电压、电流、电磁波、磁场或粒子、光场或粒子或者其任意组合来表示。
设计执行本文所述功能的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SP)、ASIC、FPGA或者其它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分立硬件组件或者其任意组合,可以实现或执行结合本文所公开内容描述的各种示例性的方块和模块。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但是在替代方案中,该处理器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控制器、微控制器或者状态机。处理器也可以实现为计算设备的组合(例如,数字信号处理器(DSP)和微处理器的组合、多个微处理器、一个或多个微处理器与DSP内核的结合,或者任何其它此种结构)。
本文所述功能可以用硬件、处理器执行的软件、固件或者其任意组合的方式来实现。如果用处理器执行的软件实现,则可以将这些功能存储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上,或者作为计算机可读介质上的一个或多个指令或代码进行发送。其它示例和实施方式也落入本公开内容的保护范围之内。例如,由于软件的本质,上文所描述的功能能够使用由处理器执行的软件、硬件、固件、硬件连线或者其任意组合来实现。用于实现功能的特征也可以物理地分布在多个位置,其包括是分布式的使得在不同的物理位置实现功能的一部分。此外,如本文所使用的,如列表项中所使用的“或”(例如,以诸如“…中的至少一个”或“…中的一个或多个”之类的短语为结束的列表项)指示包括性的列表,使得例如,列表A、B或C中的至少一个意味着:A或B或C或AB或AC或BC或ABC(即,A和B和C)。
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非临时性计算机存储介质和通信介质两者,通信介质包括便于从一个地方向另一个地方传送计算机程序的任何介质。非临时性存储介质可以是通用或专用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举例而言,但非做出限制,非临时性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包括RAM、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压缩光盘(CD)ROM或者其它光盘存储器、磁盘存储器或其它磁存储设备、或者能够用于携带或存储具有指令或数据结构形式的期望的程序代码单元并能够由通用或专用计算机、或者通用或专用处理器进行存取的任何其它非临时性介质。此外,可以将任何连接适当地称作计算机可读介质。举例而言,如果软件是使用同轴电缆、光纤光缆、双绞线、数字用户线(DSL)或者诸如红外线、无线电和微波之类的无线技术,从网站、服务器或其它远程源传输的,那么同轴电缆、光纤光缆、双绞线、数字用户线(DSL)或者诸如红外线、无线电和微波之类的无线技术包括在介质的定义中。如本文所使用的,磁盘和光盘包括CD、激光光盘、光盘、数字多功能光盘(DVD)、软盘和蓝光光盘,其中磁盘通常磁性地复制数据,而光盘则用激光来光学地复制数据。上述的组合也应当包括在计算机可读介质的保护范围之内。
为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者使用本公开内容,提供了本文的描述。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对本公开内容进行各种修改是显而易见的,并且,本文定义的通用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公开内容的保护范围的基础上适用于其它变型。因此,本公开内容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示例和设计方案,而是要符合与本文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征相一致的最广范围。

Claims (40)

1.一种无线通信的方法,包括:
在中继设备处,识别使用设备到设备D2D通信在第一资源集合上从第一设备发送的针对于第二设备的第一消息;
在识别所述第一消息的所述发送之后,在所述第一资源集合上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第二消息从而所述第二消息和所述第一消息均能够被所述第二设备接收,所述第二消息包括所述第一消息的至少一部分;以及
从所述第二设备接收对所述第二消息的响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以与用于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所述第一消息的功率电平相等的功率电平,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所述第二消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促进所述第一设备和所述第二设备之间的通信。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中,促进通信包括以下各项中的至少一项:
从所述第一设备接收第三消息,并向所述第二设备重新发送所述第三消息;以及
从所述第二设备接收第四消息,并向所述第一设备重新发送所述第四消息。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中,促进所述第一设备和所述第二设备之间的通信是由所述中继设备发起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中继设备处,识别与多个D2D设备对相关联的多个D2D消息;以及
至少部分地基于所述第一消息、或者所述多个D2D消息或者其组合,尝试促进所述第一设备和所述第二设备之间的通信。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与所述中继设备相关联的信息,其中,所述信息包括所述中继设备的标识、或者调制和编码方案MCS或者其组合。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中继设备是连接到电网的。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D2D通信链路是建立在所述第一设备和所述第二设备之间的。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消息是请求发送RTS消息。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响应是允许发送CTS消息。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响应是确认ACK。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资源集合包括频率信道、或者时隙、或者编码速率、或者调制和编码方案MCS或者其组合。
14.一种用于无线通信的装置,包括:
用于在中继设备处识别使用设备到设备D2D通信在第一资源集合上从第一设备发送的针对于第二设备的第一消息的单元;
用于在识别所述第一消息的所述发送之后在所述第一资源集合上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第二消息从而所述第二消息和所述第一消息均能够被所述第二设备接收的单元,所述第二消息包括所述第一消息的至少一部分;以及
用于从所述第二设备接收对所述第二消息的响应的单元。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装置,还包括:
用于以与用于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所述第一消息的功率电平相等的功率电平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所述第二消息的单元。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装置,还包括:
用于促进所述第一设备和所述第二设备之间的通信的单元。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用于促进所述第一设备和所述第二设备之间的通信的单元包括以下单元中的至少一个单元:
用于从所述第一设备接收第三消息,并向所述第二设备重新发送所述第三消息的单元;以及
用于从所述第二设备接收第四消息,并向所述第一设备重新发送所述第四消息的单元。
18.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装置,其中,促进所述第一设备和所述第二设备之间的通信是由所述中继设备来发起的。
19.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装置,还包括:
用于在所述中继设备处识别与多个D2D设备对相关联的多个D2D消息的单元;以及
用于至少部分地基于所述第一消息、或者所述多个D2D消息或者其组合,尝试促进所述第一设备和所述第二设备之间的通信的单元。
20.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装置,还包括:
用于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与所述中继设备相关联的信息的单元,其中,所述信息包括所述中继设备的标识、或者调制和编码方案MCS或者其组合。
21.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中继设备是连接到电网的。
22.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装置,其中,D2D通信链路是建立在所述第一设备和所述第二设备之间的。
23.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第一消息是请求发送RTS消息。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响应是允许发送CTS消息。
2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响应是确认ACK。
2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第一资源集合包括频率信道、或者时隙、或者编码速率、或者调制和编码方案MCS或者其组合。
27.一种用于无线通信的装置,包括:
处理器;
与所述处理器进行电通信的存储器;以及
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的指令,当由所述处理器执行时,所述指令可操作使所述装置执行以下操作:
在中继设备处,识别使用设备到设备D2D通信在第一资源集合上从第一设备发送的针对于第二设备的第一消息;
在识别所述第一消息的所述发送之后,在所述第一资源集合上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第二消息从而所述第二消息和所述第一消息均能够被所述第二设备接收,所述第二消息包括所述第一消息的至少一部分;以及
从所述第二设备接收对所述第二消息的响应。
28.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指令是可操作的使所述装置执行以下操作:
以与用于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所述第一消息的功率电平相等的功率电平,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所述第二消息。
29.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指令是可操作的使所述装置执行以下操作:
促进所述第一设备和所述第二设备之间的通信。
30.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装置,其中,促进通信包括以下各项中的至少一项:
从所述第一设备接收第三消息,并向所述第二设备重新发送所述第三消息;以及
从所述第二设备接收第四消息,并向所述第一设备重新发送所述第四消息。
31.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装置,其中,促进所述第一设备和所述第二设备之间的通信是由所述中继设备来发起的。
32.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指令是可操作的使所述装置执行以下操作:
在所述中继设备处,识别与多个D2D设备对相关联的多个D2D消息;以及
至少部分地基于所述第一消息、或者所述多个D2D消息或者其组合,尝试促进所述第一设备和所述第二设备之间的通信。
33.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指令是可操作的使所述装置执行以下操作:
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与所述中继设备相关联的信息,所述信息包括所述中继设备的标识、或者调制和编码方案MCS或者其组合。
34.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中继设备是连接到电网的。
35.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装置,其中,D2D通信链路是建立在所述第一设备和所述第二设备之间的。
36.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第一消息是请求发送RTS消息。
37.根据权利要求36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响应是允许发送CTS消息。
38.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响应是确认ACK。
39.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第一资源集合包括频率信道、或者时隙、或者编码速率、或者调制和编码方案MCS或者其组合。
40.一种存储用于无线通信的代码的非临时性计算机可读介质,所述代码包括可执行以执行以下操作的指令:
在中继设备处,识别使用设备到设备D2D通信在第一资源集合上从第一设备发送的针对于第二设备的第一消息;
在识别所述第一消息的所述发送之后,在所述第一资源集合上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第二消息从而所述第二消息和所述第一消息均能够被所述第二设备接收,所述第二消息包括所述第一消息的至少一部分;以及
从所述第二设备接收对所述第二消息的响应。
CN201680026949.6A 2015-05-11 2016-04-22 用于设备到设备通信的中继 Active CN10854139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14/709,069 US10356832B2 (en) 2015-05-11 2015-05-11 Introduction of powered relay for device-to-device communication
US14/709,069 2015-05-11
PCT/US2016/028772 WO2016182709A1 (en) 2015-05-11 2016-04-22 Relay for device-to-device communication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541396A CN108541396A (zh) 2018-09-14
CN108541396B true CN108541396B (zh) 2021-08-24

Family

ID=559491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80026949.6A Active CN108541396B (zh) 2015-05-11 2016-04-22 用于设备到设备通信的中继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10356832B2 (zh)
EP (1) EP3295762B1 (zh)
JP (1) JP6833720B2 (zh)
KR (1) KR102576302B1 (zh)
CN (1) CN108541396B (zh)
ES (1) ES2815750T3 (zh)
WO (1) WO2016182709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70048904A1 (en) * 2015-08-11 2017-02-16 Beartooth Radio, Inc. Wireless Data Transmission System
EP3876660B1 (en) * 2015-10-02 2023-11-08 Sony Group Corporation Telecommunications apparatuses and methods
WO2017188302A1 (ja) * 2016-04-26 2017-11-02 京セラ株式会社 リレーノード及び無線端末
CN110933616B (zh) * 2019-11-21 2022-05-17 昆山泰芯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耳机配对方法及系统
WO2022027314A1 (en) * 2020-08-05 2022-02-10 Qualcomm Incorporated Two-dimensional coding scheme in relay-assisted network
CN112929848B (zh) * 2021-05-10 2021-07-20 北京全路通信信号研究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用于车车通信的消息发送方法及中继发送节点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796192A (zh) * 2014-01-28 2014-05-14 南京邮电大学 单源单宿直通中继通信系统中的跨层优化设计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4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301224B1 (en) * 1998-01-13 2001-10-09 Enterasys Networks, Inc. Network switch with panic mode
WO2005041496A1 (en) 2003-10-27 2005-05-06 Nokia Corporation Method and devices for relayed peer-to-peer communications between terminals in mobile networks
WO2006106692A1 (ja) * 2005-03-30 2006-10-12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無線通信装置および無線通信方法
US9119651B2 (en) * 2006-02-13 2015-09-01 Retro Vascular, Inc. Recanalizing occluded vessels using controlled antegrade and retrograde tracking
US8717964B2 (en) 2007-03-09 2014-05-06 Motorola Solutions, Inc. Wireless wide-area communication network multihop relay station management
KR100957009B1 (ko) * 2007-04-03 2010-05-13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다중 홉 셀룰러 시스템의 동시전송 스케줄링 장치 및 방법
KR100956726B1 (ko) * 2007-07-20 2010-05-06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비동기적으로 수신한 맵 정보 또는 데이터에 발생한 오류를 검출하는 릴레이
GB2452991B (en) * 2007-09-24 2012-12-26 Plextek Ltd Data ackmowledgement apparatus and method1
US8781392B2 (en) * 2008-01-16 2014-07-15 Qualcomm Incorporate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information relay
US8332704B2 (en) * 2008-03-14 2012-12-11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supporting automatic retransmission request (ARQ) in a wireless relay communication system
US8634763B2 (en) * 2008-04-22 2014-01-21 Intel Corporation Cooperative communications techniques
JP2009290605A (ja) * 2008-05-29 2009-12-10 Fujitsu Ltd 中継装置、中継方法および監視装置
US9072060B2 (en) 2008-06-03 2015-06-30 Nokia Technologies Oy Method, apparatus and computer program for power control to mitigate interference
US8554200B2 (en) * 2008-09-12 2013-10-08 Nokia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viding interference measurements for device to-device communication
CN101686545B (zh) * 2008-09-26 2012-07-18 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 多跳无线通信系统及该系统中的中继方法和中继站
DE202009018797U1 (de) * 2008-10-27 2013-06-06 Andrew Wireless Systems Gmbh Repeater
CN101777948B (zh) * 2009-01-14 2013-01-0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帧结构的构建方法及帧结构的构建指示方法及网络系统
KR101476576B1 (ko) * 2009-04-23 2014-12-24 닛본 덴끼 가부시끼가이샤 기지국 장치가 중계 장치의 식별 정보를 브로드캐스트하는 무선 통신 시스템
US20120024343A1 (en) * 2009-06-10 2012-02-02 Pvt Solar, Inc. Method and Structure for a Cool Roof by Using a Plenum Structure
US8885507B2 (en) * 2009-12-11 2014-11-11 Nokia Corporation Method, apparatus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for allocating resource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
EP2534905B1 (en) * 2010-02-11 2016-10-05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Link adaptation in type-ii relay network
EP2592876B1 (en) * 2010-07-05 2015-01-21 Hytera Communications Corp., Ltd. Terminal in digital mobile radio relay system, transmission power regulation method and system thereof
US8681613B2 (en) * 2011-03-16 2014-03-25 iLeverage Group LLC Method for establishing and terminating service flow via relay nodes using tunnel mechanism
CN102893649B (zh) * 2011-04-15 2017-04-05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中继装置、接收装置、发送装置、以及中继方法
EP2721903A4 (en) 2011-06-20 2015-04-29 Ericsson Telefon Ab L M SELECTIVE FORWARDING ON A NETWORK NODE
US9155002B2 (en) 2011-07-15 2015-10-06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performing handover during device-to-device communication in wireless access system and device for same
KR101230615B1 (ko) * 2011-07-21 2013-02-06 콘텔라 주식회사 멀티모드 펨토 셀 기지국의 부하 분산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멀티모드 펨토 셀 기지국
US9277536B2 (en) 2011-12-23 2016-03-01 Maxlinear, Inc. Method and system for WiFi communication utilizing full spectrum capture
CN103209487A (zh) * 2012-01-17 2013-07-1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通信方法和通信装置及通信系统
EP2850202B1 (en) * 2012-05-18 2020-03-11 Genome Research Limited Methods and groups
CN104106300A (zh) * 2012-06-06 2014-10-15 日电(中国)有限公司 用于执行d2d通信的方法和装置
MX2014015514A (es) * 2012-07-25 2015-03-06 Jvl Ventures Llc Sistemas, metodos y productos de programas informaticos para proporcionar ofertas a billeteras moviles.
KR102012734B1 (ko) * 2012-09-25 2019-08-21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셀룰러 이동통신 기반 단말간 직접 통신에서 링크 적응 송수신 방법
WO2014054986A1 (en) * 2012-10-02 2014-04-10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Method and device for d2d configuration
KR102045339B1 (ko) * 2013-04-26 2019-11-15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기기 대 기기 무선 통신에서의 발견 신호 자원 지시 방법
US9900931B2 (en) * 2013-05-02 2018-02-20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vice to device relay selection
US9814037B2 (en) * 2013-06-28 2017-11-07 Intel Corporation Method for efficient channel estimation and beamforming in FDD system by exploiting uplink-downlink correspondence
US9451524B2 (en) * 2013-08-28 2016-09-20 Google Inc. Wireless networking with flexibly-ordered relayers
WO2015069051A1 (ko) 2013-11-08 2015-05-14 엘지전자(주) 무선 통신시스템에서 단말 간 직접통신을 수행하기 위한 자원할당 방법 및 장치
WO2015094379A1 (en) * 2013-12-21 2015-06-25 Intel Corporation Method and system for high density wi-fi communications
IL231306A0 (en) * 2014-03-04 2014-08-31 Huliot A C S Ltd Electromagnetic induction welding of liquid distribution systems
EP3133896A4 (en) * 2014-04-16 2017-12-13 Kyocera Corporation Communication control method, radio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resource management device
US9668194B2 (en) * 2015-01-30 2017-05-30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ordinating device-to-device communications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796192A (zh) * 2014-01-28 2014-05-14 南京邮电大学 单源单宿直通中继通信系统中的跨层优化设计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295762B1 (en) 2020-06-03
ES2815750T3 (es) 2021-03-30
WO2016182709A1 (en) 2016-11-17
US10356832B2 (en) 2019-07-16
KR20180004724A (ko) 2018-01-12
JP6833720B2 (ja) 2021-02-24
US20160338119A1 (en) 2016-11-17
CN108541396A (zh) 2018-09-14
KR102576302B1 (ko) 2023-09-07
EP3295762A1 (en) 2018-03-21
JP2018521540A (ja) 2018-08-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412106B1 (en) Autonomous uplink transmission in unlicensed spectrum
CN108541396B (zh) 用于设备到设备通信的中继
KR102341271B1 (ko) 감소된 송신 시간 인터벌들에 대한 하이브리드 자동 반복 요청 타이밍
EP3556153B1 (en) Power-adaptive sidelink data transmissions
TWI575984B (zh) 用於功率節省及範圍改善之增強長期演進技術上行鏈路混合式自動重複請求反饋指示
KR102302116B1 (ko) 디바이스-투-디바이스 송신들에서 시간 호핑
JP2018523406A (ja) フレキシブルコーディング方式
CN109845328B (zh) 用于通信波束软切换的方法、装置、设备和介质
CN106464452B (zh) Hd-fdd harq操作
KR102605766B1 (ko) 모바일 브로드밴드 및 저 레이턴시 통신 멀티플렉싱을 위한 포스트-펑처 표시
KR20170125334A (ko) 단순화된 harq 관리
CN107431582B (zh) 低等待时间上行链路确收信道波形设计
EP3776965B1 (en)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feedback in a physical uplink channel
CN107113869B (zh) 用于减少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延时的技术
CN108781136B (zh) 用于无线通信的方法和设备
US9871668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erforming HARQ oper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11777668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vice-to-device communication based on a threshold
US9049661B2 (en) Methods and apparatus to reduce power consumption for HARQ decoding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