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541049A - 唤醒复合通行卡的方法及复合通行卡 - Google Patents

唤醒复合通行卡的方法及复合通行卡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541049A
CN108541049A CN201810175596.7A CN201810175596A CN108541049A CN 108541049 A CN108541049 A CN 108541049A CN 201810175596 A CN201810175596 A CN 201810175596A CN 108541049 A CN108541049 A CN 10854104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gnal
cpc
frequency point
threshold
wake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175596.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541049B (zh
Inventor
桂杰
邱新豪
董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Juli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Juli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Juli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Juli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175596.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541049B/zh
Publication of CN10854104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54104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54104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54104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2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 H04W52/0209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 H04W52/0225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using monitoring of external events, e.g. the presence of a signal
    • H04W52/0238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using monitoring of external events, e.g. the presence of a signal where the received signal is an unwanted signal, e.g. interference or idle signal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19/00Record carriers for use with machines and with at least a part designed to carry digital markings
    • G06K19/06Record carriers for use with machines and with at least a part designed to carry digital mark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kind of the digital marking, e.g. shape, nature, code
    • G06K19/067Record carriers with conductive marks, printed circuits or semiconductor circuit elements, e.g. credit or identity cards also with resonating or responding marks without active components
    • G06K19/07Record carriers with conductive marks, printed circuits or semiconductor circuit elements, e.g. credit or identity cards also with resonating or responding marks without active components with integrated circuit chips
    • G06K19/0701Record carriers with conductive marks, printed circuits or semiconductor circuit elements, e.g. credit or identity cards also with resonating or responding marks without active components with integrated circuit chips at least one of the integrated circuit chips comprising an arrangement for power management
    • G06K19/0712Record carriers with conductive marks, printed circuits or semiconductor circuit elements, e.g. credit or identity cards also with resonating or responding marks without active components with integrated circuit chips at least one of the integrated circuit chips comprising an arrangement for power management the arrangement being capable of triggering distinct operating modes or functions dependent on the strength of an energy or interrogation field in the proximity of the record carrier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19/00Record carriers for use with machines and with at least a part designed to carry digital markings
    • G06K19/06Record carriers for use with machines and with at least a part designed to carry digital mark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kind of the digital marking, e.g. shape, nature, code
    • G06K19/067Record carriers with conductive marks, printed circuits or semiconductor circuit elements, e.g. credit or identity cards also with resonating or responding marks without active components
    • G06K19/07Record carriers with conductive marks, printed circuits or semiconductor circuit elements, e.g. credit or identity cards also with resonating or responding marks without active components with integrated circuit chips
    • G06K19/0723Record carriers with conductive marks, printed circuits or semiconductor circuit elements, e.g. credit or identity cards also with resonating or responding marks without active components with integrated circuit chips the record carrier comprising an arrangement for non-contact communication, e.g. wireless communication circuits on transponder cards, non-contact smart cards or RFIDs
    • GPHYSICS
    • G07CHECKING-DEVICES
    • G07BTICKET-ISSUING APPARATUS; FARE-REGISTERING APPARATUS; FRANKING APPARATUS
    • G07B15/00Arrangements or apparatus for collecting fares, tolls or entrance fees at one or more control points
    • G07B15/06Arrangements for road pricing or congestion charging of vehicles or vehicle users, e.g. automatic toll systems
    • G07B15/063Arrangements for road pricing or congestion charging of vehicles or vehicle users, e.g. automatic toll systems using wireless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between the vehicle and a fixed st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2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 H04W52/0209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 H04W52/0225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using monitoring of external events, e.g. the presence of a signal
    • H04W52/0245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using monitoring of external events, e.g. the presence of a signal according to signal strength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3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environments, situations or purposes
    • H04W4/4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environments, situations or purposes for vehicles, e.g. vehicle-to-pedestrians [V2P]
    • H04W4/44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environments, situations or purposes for vehicles, e.g. vehicle-to-pedestrians [V2P] for communication between vehicles and infrastructures, e.g. vehicle-to-cloud [V2C] or vehicle-to-home [V2H]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80Services using short range communication, e.g. near-field communication [NFC], radio-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FID] or low energy communication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Finance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唤醒复合通行卡的方法及复合通行卡,所述方法包括:在第一频点接收第一信号,所述第一频点在5.8GHz频段范围内;若所述第一信号的信号强度大于等于第一阈值,则唤醒复合通行卡CPC;若所述第一信号的信号强度小于等于第二阈值,则不唤醒CPC;其中,所述第二阈值小于所述第一阈值。本发明提供的唤醒复合通行卡的方法及复合通行卡,与现有技术相比,降低了CPC被误唤醒的概率,节省了CPC的电池电量,从而延长了CPC的使用寿命。

Description

唤醒复合通行卡的方法及复合通行卡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智能交通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唤醒复合通行卡的方法及复合通行卡。
背景技术
近年来,我国高速公路经历了快速发展,并实现了全国联网收费。随着路网密度的增加,车辆在出口和入口之间可能存在多种行车路径。不同的行车路径,对应的里程数不同,从而通行费不同。为了精确判断行车路径,多义性路径识别技术在现有的人工半自动收费系统(Manual Toll Collection,MTC)系统的基础上逐渐发展成熟,在尽可能利用原有频率资源及通信协议的前提下,解决路径识别问题。在多义性路径识别系统中,复合通行卡(Compound Pass Card,CPC)是集5.8GHz和13.56MHz通信功能于一体的通行介质,其中,CPC与路侧单元(Road Side Unit,RSU)之间采用5.8GHz通信,CPC与MTC的出入口的写器之间采用13.56MHz通信。在MTC入口处,收费员将入口信息写入CPC,然后在车辆携带CPC行驶过程中,CPC接收来自RSU的标识信息并进行记录,在MTC出口处,通过读取CPC中记录的标识信息即可还原出车辆的行驶路径,从而实现对车辆行驶路径的准确识别,针对该车辆的行驶路径收取通行费。
现有技术中,CPC以预设的时间间隔启动5.8GHz通信模块,以接收RSU发送的信标服务表(Beacon Service Table,BST)数据帧,若5.8GHz通信模块接收到5.8GHz信号,则CPC被唤醒,即CPC从休眠模式切换到通信模式。
然而,采用上述方式,在复杂的通信环境下,5.8GHz通信模块接收到的可能是5.8GHz的噪声信号,使得CPC被误唤醒频率高,造成CPC电池电量的浪费,导致CPC使用寿命缩短。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唤醒复合通行卡的方法及复合通行卡,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CPC被误唤醒概率高的问题,从而节省CPC电池的电量,延长CPC的使用寿命。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的唤醒复合通行卡CPC的方法,包括:
在第一频点接收第一信号,所述第一频点在5.8GHz频段范围内;
若所述第一信号的信号强度大于等于第一阈值,则唤醒CPC;
若所述第一信号的信号强度小于等于第二阈值,则不唤醒CPC;
其中,所述第二阈值小于所述第一阈值。
可选的,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所述第一信号的信号强度小于所述第一阈值且大于所述第二阈值,则:
调频至第二频点,所述第二频点在5.8GHz频段范围内,所述第二频点与所述第一频点不同;
在所述第二频点接收第二信号;根据所述第二信号的信号强度,确定是否唤醒CPC。
可选的,所述根据所述第二信号的信号强度,确定是否唤醒CPC,包括:
若所述第一信号与所述第二信号的信号强度之差大于等于第三阈值,则唤醒CPC,否则,不唤醒CPC。
可选的,所述调频至第二频点之前,还包括:
在所述第一频点接收第三信号;
若所述第三信号的信号强度小于第四阈值,则不唤醒CPC;
相应的,所述根据所述第二信号的信号强度,确定是否唤醒CPC,包括:
若所述第三信号与所述第二信号的信号强度之差大于等于第三阈值,则唤醒CPC,否则,不唤醒CPC。
可选的,所述在所述第二频点接收第二信号,包括:
在预设时长内,在第二频点接收第二信号;
若在所述预设时长内未接收到所述第二信号,则不唤醒CPC。
可选的,所述在所述第一频点接收第三信号,包括:
在预设时长内,在所述第一频点接收第三信号;
若在所述预设时长内未接收到所述第三信号,则不唤醒CPC。
可选的,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所述第一信号的信号强度小于所述第一阈值且大于所述第二阈值,则:
在第二预设时长内,在所述第一频点接收第四信号;
判断在所述第二预设时长内,接收到的所述第四信号的次数是否大于等于预设次数,若是,则唤醒CPC,若否,则不唤醒CPC。
可选的,所述第二预设时长根据单个信标服务表BST数据帧的持续时间、相邻两个BST数据帧之间的间隔时间和所述预设次数确定。
第二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复合通行卡CPC,包括:控制模块和5.8GHz通信模块;
所述5.8GHz通信模块,用于在第一频点接收第一信号,所述第一频点在5.8GHz频段范围内;
所述控制模块,用于若所述第一信号的信号强度大于等于第一阈值,则唤醒CPC;
所述控制模块,还用于若所述第一信号的信号强度小于等于第二阈值,则不唤醒CPC;其中,所述第二阈值小于所述第一阈值。
可选的,所述控制模块,还用于若所述第一信号的信号强度小于所述第一阈值且大于所述第二阈值,则:调频至第二频点,所述第二频点在5.8GHz频段范围内,所述第二频点与所述第一频点不同;
所述5.8GHz通信模块,还用于在所述第二频点接收第二信号;
所述控制模块,还用于根据所述第二信号的信号强度,确定是否唤醒CPC。
可选的,所述控制模块,具体用于若所述第一信号与所述第二信号的信号强度之差大于等于第三阈值,则唤醒CPC,否则,不唤醒CPC。
可选的,所述5.8GHz通信模块,还用于在所述第一频点接收第三信号;
所述控制模块,还用于若所述第三信号的信号强度小于第四阈值,则不唤醒CPC;
所述控制模块,具体用于若所述第三信号与所述第二信号的信号强度之差大于等于第三阈值,则唤醒CPC,否则,不唤醒CPC。
可选的,所述5.8GHz通信模块,具体用于在预设时长内,在第二频点接收第二信号;
所述控制模块,还用于若在所述预设时长内未接收到所述第二信号,则不唤醒CPC。
可选的,所述5.8GHz通信模块,具体用于在预设时长内,在所述第一频点接收第三信号;
所述控制模块,还用于若在所述预设时长内未接收到所述第三信号,则不唤醒CPC。
可选的,所述控制模块,还用于若所述第一信号的信号强度小于所述第一阈值且大于所述第二阈值,则:控制所述5.8GHz通信模块,在第二预设时长内,在所述第一频点接收第四信号;判断在所述第二预设时长内,接收到的所述第四信号的次数是否大于等于预设次数,若是,则唤醒CPC,若否,则不唤醒CPC。
可选的,所述第二预设时长根据单个信标服务表BST数据帧的持续时间、相邻两个BST数据帧之间的间隔时间和所述预设次数确定。
本发明提供的唤醒复合通行卡的方法及复合通行卡,所述方法包括:在第一频点接收第一信号,所述第一频点在5.8GHz频段范围内,若所述第一信号的信号强度大于等于第一阈值,则唤醒CPC,若所述第一信号的信号强度小于等于第二阈值,则不唤醒CPC;其中,所述第二阈值小于所述第一阈值。本发明提供的唤醒CPC的方法,在接收到第一信号时,根据所述第一信号的信号强度与第一阈值和第二阈值之间的关系,确定是否唤醒CPC,也就是说,根据所述第一信号的信号强度,判断所述第一信号是有效信号或无效信号,即判断CPC接收到的是RSU发送的BST数据帧还是干扰信号,据此确定是否唤醒CPC,与现有技术中CPC接收到第一信号后即唤醒CPC相比,降低了CPC被误唤醒的概率,节省了CPC的电池电量,从而延长了CPC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基于5.8GHz DSRC的路径识别无线通信系统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提供的唤醒CPC的方法实施例一的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提供的唤醒CPC的方法实施例二的流程图;
图4为RSU向CPC发送BST数据帧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提供的唤醒CPC的方法实施例三的流程图一;
图6为本发明提供的唤醒CPC的方法实施例三的流程图二;
图7为本发明提供的唤醒CPC的方法实施例四的流程图;
图8为本发明提供的CPC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等(如果存在)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发明的实施例例如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首先,对本发明中的部分用语进行解释说明,以便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
人工半自动收费系统(Manual Toll Collection,MTC):现有的人工收费系统。
复合通行卡(Compound Pass Card,CPC):是一种用于MTC车道的具有13.56MHz读卡和5.8GHz标识功能的复合通行卡。
路侧单元(Road Side Unit,RSU):在MTC系统中,安装在路侧,采用专用短程通讯(Dedicated Short Range Communication,DSRC)技术,与车载单元进行通讯,实现车辆身份识别和电子收费的装置。
信标服务表(Beacon Service Table,BST):在路径标识过程中,由RSU下发的携带路径信息的数据帧。
图1为基于5.8GHz DSRC的路径识别无线通信系统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基于5.8GHz DSRC的路径识别无线通信系统包括:位于高速公路的路侧、采用专用短程通信技术与CPC进行通信的RSU和位于车辆内的CPC。车辆携带CPC在高速公路行驶过程中,CPC大部分时间处于低功耗的休眠模式,当CPC移动至一个RSU的通信范围后,可以接收到该RSU以一定的时间间隔发送的BST数据帧,使得CPC被唤醒,即从休眠模式切换为通信模式,进而CPC根据接收到的BST数据帧,与该RSU进行通信完成路径标识过程,路径标识完成后,CPC重新进入休眠模式,随车辆行驶移动至下一个RSU的通信范围后,继续重复上述过程,从而实现CPC对车辆的完整行驶路径的标识。
其中,CPC的工作模式包括休眠模式和通信模式,所述休眠模式是指CPC处于低功耗的等待唤醒的工作状态,在该模式中CPC检测唤醒信号,但是并不与RSU进行通信;而通信模式是指CPC处于高功耗的收发工作状态,在该模式中,CPC与RSU进行通信实现路径标识。
现有技术中,CPC被唤醒的流程如下:CPC以预设的时间间隔启动5.8GHz通信模块,以接收RSU发送的BST数据帧,若5.8GHz通信模块接收到5.8GHz信号,则CPC被唤醒,即CPC从休眠模式切换到通信模式。然而,由于通信环境中会存在干扰、噪声等无效信号,5.8GHz通信模块接收到的5.8GHz信号可能是无效信号,也就是说,现有技术中CPC可能会因为接收到无效信号而被误唤醒,尤其是在复杂的通信环境下,CPC被误唤醒的频率高,造成CPC电池电量的浪费,导致CPC使用寿命缩短。
本发明提供的唤醒CPC的方法及CPC,解决了现有技术中CPC被误唤醒概率高的问题,节省了CPC的电池电量,从而延长了CPC的使用寿命。
下面以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下面这几个具体的实施例可以相互结合,对于相同或相似的概念或过程可能在某些实施例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提供的唤醒CPC的方法及CPC也适用于如图1所示的通信系统,并且,后续的实施例也均以图1所示的通信系统为例进行说明。
图2为本发明提供的唤醒CPC的方法实施例一的流程图,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唤醒CPC的方法包括:
S11:在第一频点接收第一信号,所述第一频点在5.8GHz频段范围内。
具体的,CPC进入MTC入口后,即进入定时检测模式,也就是说,CPC以预设的时间间隔T,在第一频点接收第一信号。
其中,所述第一频点在5.8GHz频段范围内,是指第一频点在该CPC实际支持的5.8GHz频段范围内,例如:5.815GHz-5.845GHz范围内,也就是说,具体的频段范围根据CPC实际支持的频段范围设置。所述第一频点是指为CPC配置的实际工作频点,例如:5.835GHz,可以理解的,所述第一频点与RSU发送BST数据帧时使用的频点一致。另外,CPC支持一定的带宽范围,CPC在第一频点接收到的第一信号,应该是以该第一频点为中心频点的所述带宽范围内的5.8GHz信号。
预设的时间间隔T可以是以CPC在MTC入口,收费员进行写入口操作后,CPC进入休眠模式为起点,或者,可以是以CPC上次与RSU进行通信且完成路径标识后,重新进入休眠模式为起点。
需要说明的是,以预设的时间间隔T,在第一频点接收第一信号,可以有多种实现方式,下面以两种可选的方式为例进行说明。方式一:在CPC的控制模块中设置定时器,所述定时器的时长为T,当定时器到时后启动5.8GHz通信模块内的接收机,以使所述接收机接收5.8GHz信号。方式二:在5.8GHz通信模块内部设置定时器,所述定时器的时长为T,当定时器到时后启动5.8GHz通信模块内的接收机,以使所述接收机接收5.8GHz信号。需要说明的是,上述两种实施方式仅为示例,本发明并不以此为限。
另外,所述预设的时间间隔T的时长,本发明并不做具体限定,可以根据实际路网中RSU的分布情况进行合理设置。
在S11中,以T=3秒为例,CPC在休眠模式下,每隔3秒钟开启一次接收5.8GHz信号的功能,5.8GHz通信模块会在持续的一段时间M(例如:50ms)内,接收5.8GHz信号,若在该时间段M内未接收到5.8GHz信号,则CPC会继续休眠,等待下一个预设的时间间隔T;若在该时间段M内接收到了5.8GHz信号,则说明CPC接收到了第一信号。
可以理解的,由于通信环境中也可能存在噪声等干扰信号,在S11中接收到的第一信号可能是有效信号(即RSU发送的BST数据帧),也可能是无效信号(即噪声等干扰信号),需要通过后续的S12对接收到的第一信号进行进一步判断。
S12:若所述第一信号的信号强度大于等于第一阈值,则唤醒CPC,若所述第一信号的信号强度小于等于第二阈值,则不唤醒CPC,其中,所述第二阈值小于所述第一阈值。
通常情况下,噪声等干扰信号的信号强度较弱,而RSU发送的BST数据帧的信号强度较强,因此,可以根据所述第一信号的信号强度,判断所述第一信号是有效信号或无效信号。具体的,若所述第一信号的信号强度大于等于第一阈值,则说明所述第一信号为有效信号,即CPC接收到的为RSU发送的BST数据帧,因此,在该情况下唤醒CPC,以使CPC从休眠模式切换到通信模式,与RSU进行通信完成路径标识过程;若所述第一信号的信号强度小于等于第二阈值,则说明所述第一信号为无效信号,即CPC接收到的为噪声等干扰信号,因此,在该情况下不唤醒CPC,也就是说,CPC继续保持休眠模式。
其中,信号强度可以有多种表征方法,可选的,采用接收信号的强度指示(Received Signal Strength Indicator,RSSI)表征信号强度。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第二阈值小于所述第一阈值,本发明对所述第一阈值和所述第二阈值的具体取值不作具体限定,可以根据实际的通信环境进行合理设置。
本实施例中,在接收到第一信号时,根据所述第一信号的信号强度与第一阈值和第二阈值之间的关系,确定是否唤醒CPC,也就是说,根据所述第一信号的信号强度,判断所述第一信号是有效信号或无效信号,即判断CPC接收到的是RSU发送的BST数据帧还是干扰信号,据此确定是否唤醒CPC,与现有技术中CPC接收到第一信号后即唤醒CPC相比,降低了CPC被误唤醒的概率,节省了CPC的电池电量,从而延长了CPC的使用寿命。
图3为本发明提供的唤醒CPC的方法实施例二的流程图,在图2所示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施例的唤醒CPC的方法中,对所述第一信号的信号强度小于所述第一阈值且大于所述第二阈值时的其中一种实施方式进行了详细描述。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方法,还包括:
S13:若所述第一信号的信号强度小于所述第一阈值且大于所述第二阈值,则:
调频至第二频点,所述第二频点在5.8GHz频段范围内,所述第二频点与所述第一频点不同;
在所述第二频点接收第二信号;若所述第一信号与所述第二信号的信号强度之差大于等于第三阈值,则唤醒CPC,否则,不唤醒CPC。
具体的,当第一信号的信号强度小于第一阈值且大于第二阈值时,说明根据第一信号的信号强度不能准确的判断出该第一信号是有效信号或无效信号,需要进一步进行判断。
本实施例的实现原理如下:图4为RSU向CPC发送BST数据帧的示意图,如图4所示,RSU在发送BST数据帧时,是在固定频点(例如:第一频点)上以一定的时间间隔K连续发送的,并且,每个BSR数据帧的持续时间为P,也就是说,RSU发送的BST数据帧是具有规律性的,而导致CPC被误唤醒的无效信号通常是无规律的,因此,可以利用这一区别特征,对CPC接收到的第一信号进行进一步判断。具体的,当CPC在第一频点接收到第一信号后,若第一信号为有效信号(即RSU发送的BST数据帧),由于BST数据帧的发送具有连续性,当CPC调频至第二频点后,应当还可以接收到后续的BST数据帧,并且在第二频点接收到的BST数据帧的信号强度相比第一信号,应当具有一定的衰减。相反,若第一信号为噪声等干扰信号,由于干扰信号通常是无规律的,当CPC调频至第二频点后,应当不会再次接收到该干扰信号,或者,即使接收到干扰信号,在第二频点接收到的干扰信号的信号强度与第一信号相比,应当不会具有上述的衰减关系。
因此,本实施例中,当CPC接收到的第一信号的信号强度小于所述第一阈值且大于所述第二阈值时,将CPC调频至第二频点,在所述第二频点接收第二信号,根据所述第二信号的信号强度,确定是否唤醒CPC。具体的,若所述第一信号与所述第二信号的信号强度之差大于等于第三阈值,则说明第二信号相比第一信号具有一定的衰减,即CPC接收到的是RSU发送的BST数据帧,因此唤醒CPC,否则,说明CPC接收到的是噪声等干扰信号,因此不唤醒CPC。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第二频点在5.8GHz频段范围内,是指第二频点在该CPC实际支持的频段范围内,例如:5.815GHz-5.845GHz范围内。可以理解的,第二频点与第一频点不同,可选的,为了使得判断结果更准确,第二频点与第一频点之间间隔预设的距离,例如,第一频点为5.835GHz,第二频点为5.815GHz或5.845GHz,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列举的频点仅为示例,本发明并不以此为限。
另外,对于所述第三阈值的具体取值,本发明并不做具体限定,可以根据第一频点和第二频点之间的间隔进行合理设置。
本实施例中,CPC在第一频点接收到第一信号之后,通过调频至第二频点,并在第二频点接收第二信号,根据第二信号和第一信号的信号强度之间的关系,确定是否唤醒CPC,进一步降低了CPC被误唤醒的概率,节省CPC电池的电量,从而进一步延长CPC的使用寿命。
可选的,所述在所述第二频点接收第二信号,包括:在预设时长内,在第二频点接收第二信号;若在所述预设时长内未接收到所述第二信号,则不唤醒CPC。
具体的,CPC调频至第二频点后,开启预设时长的定时器,若在定时器超时前接收到所述第二信号,则按照S13的步骤进行判断;若定时器超时后没有接收到所述第二信号,则认为CPC在第一频点接收到的为噪声等干扰信号,因此,不唤醒CPC。
不难理解,所述预设时长可以根据RSU发送BST数据帧的时间间隔进行设置,例如,RSU发送BSR数据帧的间隔时间为10ms时,可以将所述预设时长设置为大于10ms的数值,从而保证在所述预设时长内可以再次接收到BST数据帧,进一步的,预设时间设置的过长的话,会导致CPC的功耗升高,因此,所述预设时长可以根据RSU发送BSR数据帧的间隔时间以及功耗情况合理设置,例如,设置为15ms。需要说明的是,上述预设时长的设置仅为示例性说明,本发明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本实施例中,CPC在第一频点接收到第一信号之后,通过调频至第二频点,若在预设时长内未接收到第二信号,则可以确定所述第一信号为无效信号,不唤醒CPC,从而进一步降低了CPC被误唤醒的概率,节省CPC电池的电量,延长CPC的使用寿命。
图5为本发明提供的唤醒CPC的方法实施例三的流程图一,图6为本发明提供的唤醒CPC的方法实施例三的流程图二,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施例的方法给出了当所述第一信号的信号强度小于所述第一阈值且大于所述第二阈值时的另一实施方式,如图5和图6所示,本实施例的方法,包括:
S11:在第一频点接收第一信号,所述第一频点在5.8GHz频段范围内。
S12:若所述第一信号的信号强度大于等于第一阈值,则唤醒CPC,若所述第一信号的信号强度小于等于第二阈值,则不唤醒CPC,其中,所述第二阈值小于所述第一阈值。
S14:若所述第一信号的信号强度小于所述第一阈值且大于所述第二阈值,则:
在第一频点接收第三信号;
若所述第三信号的信号强度小于第四阈值,则不唤醒CPC。
S15:若所述第三信号的信号强度大于等于第四阈值,则:
调频至第二频点,所述第二频点在5.8GHz频段范围内,所述第二频点与所述第一频点不同;
在所述第二频点接收第二信号;若所述第三信号与所述第二信号的信号强度之差大于等于第三阈值,则唤醒CPC,否则,不唤醒CPC。
可选的,所述在第一频点接收第三信号,包括:在预设时长内,在第一频点接收第三信号;若在所述预设时长内未接收到所述第三信号,则不唤醒CPC。
与图3所示实施例不同的是,在调频至第二频点之前,还包括了在第一频点接收第三信号的步骤,可以理解的,在CPC接收到的第一信号的信号强度小于所述第一阈值且大于所述第二阈值的情况下,若在预设时长内,CPC在第一频点没有接收到第三信号,或者,若CPC在第一频点接收到了第三信号,但是所述第三信号的信号强度比较小,例如小于第四阈值,则说明CPC接收到的为噪声等干扰信号,因此,不唤醒CPC。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第四阈值大于第二阈值。
若CPC在第一频点接收到的第三信号的信号强度大于等于第四阈值,则调频至第二频点,在第二频点接收第二信号,根据第三信号和第二信号的信号强度之间的关系判断是否唤醒CPC,其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与实施例二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中,当CPC在第一频点接收到第一信号后,若根据第一信号的信号强度不能准确判断是否为有效信号时,则在第一频点再接收第三信号,根据所述第三信号的信号强度判断是否唤醒CPC,从而增加了判断的准确性,有效降低了CPC被误唤醒的概率,节省了CPC电池电量,延长了CPC的使用寿命。
图7为本发明提供的唤醒CPC的方法实施例四的流程图,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施例的方法给出了当所述第一信号的信号强度小于所述第一阈值且大于所述第二阈值时的又一实施方式,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的方法包括:
S11:在第一频点接收第一信号,所述第一频点在5.8GHz频段范围内。
S12:若所述第一信号的信号强度大于等于第一阈值,则唤醒CPC,若所述第一信号的信号强度小于等于第二阈值,则不唤醒CPC,其中,所述第二阈值小于所述第一阈值。
S16:若所述第一信号的信号强度小于所述第一阈值且大于所述第二阈值,则:在第二预设时长内,在所述第一频点接收第四信号;判断在所述第二预设时长内,接收到的所述第四信号的次数是否大于等于预设次数M,若是,则唤醒CPC,若否,则不唤醒CPC。
具体的,若CPC接收到的第一信号的信号强度小于所述第一阈值且大于所述第二阈值,则以收到所述第一信号的时间点为起点,统计第二预设时长内接收到的第四信号的次数,根据所述第四信号的次数判断是否唤醒CPC。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第四信号与所述第一信号相同,是指CPC在第一频点接收到的5.8GHz信号。
其中,所述预设次数M为大于等于2的自然数。预设次数M的设置可以根据实际的通信环境进行设置,例如:若通信环境复杂,则可以将预设次数M设置的较大,若通信环境良好,则可以将预设次数M设置的较小。
如前所述,RSU发送BST数据帧是具有规律性的,如图4所示,RSU以一定的时间间隔K发送BST数据帧,并且,每个BST数据帧的持续时间为P,而导致CPC被误唤醒的无效信号通常是无规律的,因此,在收到第一信号后,若根据所述第一信号的信号强度无法判断出所述第一信号是否为有效信号,则先不对CPC进行唤醒,而是继续统计第二预设时长内接收到的第四信号的次数N,若所述次数N大于等于预设次数M,则说明CPC接收到的为有效信号,唤醒CPC;否则,说明CPC接收到的为无效信号,不唤醒CPC。本实施例的方法与现有技术相比,降低了CPC被误唤醒的概率,节省CPC电池的电量,延长了CPC的使用寿命。
其中,所述第二预设时长T可以根据单个BST数据帧的持续时间P、相邻两个BST数据帧之间的间隔时间K和预设次数M确定。
可选的,所述第二预设时长T根据T=K(M-1)+P(M-2)+Δt确定,其中,Δt为允许的误差时间。
结合图4,以预设次数M=3为例,由于RSU发送BST数据帧的时间间隔大约为10ms,每个BST数据帧的持续时间大约为200微秒,根据上述公式计算得到的第二预设时长T为20~22ms,假设车速为100km/h,则本实施例提供的唤醒CPC的方法,交易距离仅比现有技术中增加了0.6m,而CPC与RSU的通信距离一般可达几百米。因此,本发明提供的唤醒CPC的方法,可以在相对不牺牲交易距离的前提下,有效的降低CPC被误唤醒的概率,从而延长CPC的使用寿命。图8为本发明提供的CPC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8所示,本实施例的CPC包括:控制模块201和5.8GHz通信模块202。
5.8GHz通信模块202,用于在第一频点接收第一信号,所述第一频点在5.8GHz频段范围内;
控制模块201,用于若所述第一信号的信号强度大于等于第一阈值,则唤醒CPC;若所述第一信号的信号强度小于等于第二阈值,则不唤醒CPC。
其中,所述第二阈值小于所述第一阈值。
可选的,控制模块201,还用于若所述第一信号的信号强度小于所述第一阈值且大于所述第二阈值,则:调频至第二频点,所述第二频点在5.8GHz频段范围内,所述第二频点与所述第一频点不同;
5.8GHz通信模块202,还用于在所述第二频点接收第二信号;
控制模块201,还用于根据所述第二信号的信号强度,确定是否唤醒CPC。
可选的,控制模块201,具体用于若所述第一信号与所述第二信号的信号强度之差大于等于第三阈值,则唤醒CPC,否则,不唤醒CPC。
可选的,5.8GHz通信模块202,还用于在在所述第一频点接收第三信号;
控制模块201,还用于若所述第三信号的信号强度小于第四阈值,则不唤醒CPC;
控制模块201,具体用于若所述第三信号与所述第二信号的信号强度之差大于等于第三阈值,则唤醒CPC,否则,不唤醒CPC。
可选的,5.8GHz通信模块202,具体用于在预设时长内,在第二频点接收第二信号;
控制模块201,还用于若在所述预设时长内未接收到所述第二信号,则不唤醒CPC。
可选的,5.8GHz通信模块202,具体用于在预设时长内,在第一频点接收第三信号;
控制模块201,还用于若在所述预设时长内未接收到所述第三信号,则不唤醒CPC;
可选的,控制模块201,还用于若所述第一信号的信号强度小于所述第一阈值且大于所述第二阈值,则:控制5.8GHz通信模块202,在第二预设时长内,在所述第一频点接收第四信号;判断在所述第二预设时长内,接收到的所述第四信号的次数是否大于等于预设次数,若是,则唤醒CPC,若否,则不唤醒CPC。
可选的,所述第二预设时长根据单个信标服务表BST数据帧的持续时间、相邻两个BST数据帧之间的间隔时间和所述预设次数确定。
本实施例提供的CPC可用于执行图2-图7所示的任一方法实施例,其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各方法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以通过程序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前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执行包括上述各方法实施例的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ROM、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唤醒复合通行卡CPC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在第一频点接收第一信号,所述第一频点在5.8GHz频段范围内;
若所述第一信号的信号强度大于等于第一阈值,则唤醒CPC;
若所述第一信号的信号强度小于等于第二阈值,则不唤醒CPC;
其中,所述第二阈值小于所述第一阈值。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若所述第一信号的信号强度小于所述第一阈值且大于所述第二阈值,则:
调频至第二频点,所述第二频点在5.8GHz频段范围内,所述第二频点与所述第一频点不同;
在所述第二频点接收第二信号;根据所述第二信号的信号强度,确定是否唤醒CPC。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第二信号的信号强度,确定是否唤醒CPC,包括:
若所述第一信号与所述第二信号的信号强度之差大于等于第三阈值,则唤醒CPC,否则,不唤醒CPC。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调频至第二频点之前,还包括:
在所述第一频点接收第三信号;
若所述第三信号的信号强度小于第四阈值,则不唤醒CPC;
相应的,所述根据所述第二信号的信号强度,确定是否唤醒CPC,包括:
若所述第三信号与所述第二信号的信号强度之差大于等于第三阈值,则唤醒CPC,否则,不唤醒CPC。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所述第二频点接收第二信号,包括:
在预设时长内,在第二频点接收第二信号;
若在所述预设时长内未接收到所述第二信号,则不唤醒CPC。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所述第一频点接收第三信号,包括:
在预设时长内,在所述第一频点接收第三信号;
若在所述预设时长内未接收到所述第三信号,则不唤醒CPC。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若所述第一信号的信号强度小于所述第一阈值且大于所述第二阈值,则:
在第二预设时长内,在所述第一频点接收第四信号;
判断在所述第二预设时长内,接收到的所述第四信号的次数是否大于等于预设次数,若是,则唤醒CPC,若否,则不唤醒CPC。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预设时长根据单个信标服务表BST数据帧的持续时间、相邻两个BST数据帧之间的间隔时间和所述预设次数确定。
9.一种复合通行卡CPC,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模块和5.8GHz通信模块;
所述5.8GHz通信模块,用于在第一频点接收第一信号,所述第一频点在5.8GHz频段范围内;
所述控制模块,用于若所述第一信号的信号强度大于等于第一阈值,则唤醒CPC;
所述控制模块,还用于若所述第一信号的信号强度小于等于第二阈值,则不唤醒CPC;其中,所述第二阈值小于所述第一阈值。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CPC,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模块,还用于若所述第一信号的信号强度小于所述第一阈值且大于所述第二阈值,则:调频至第二频点,所述第二频点在5.8GHz频段范围内,所述第二频点与所述第一频点不同;
所述5.8GHz通信模块,还用于在所述第二频点接收第二信号;
所述控制模块,还用于根据所述第二信号的信号强度,确定是否唤醒CPC。
CN201810175596.7A 2018-03-02 2018-03-02 唤醒复合通行卡的方法及复合通行卡 Active CN10854104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175596.7A CN108541049B (zh) 2018-03-02 2018-03-02 唤醒复合通行卡的方法及复合通行卡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175596.7A CN108541049B (zh) 2018-03-02 2018-03-02 唤醒复合通行卡的方法及复合通行卡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541049A true CN108541049A (zh) 2018-09-14
CN108541049B CN108541049B (zh) 2020-12-01

Family

ID=634863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175596.7A Active CN108541049B (zh) 2018-03-02 2018-03-02 唤醒复合通行卡的方法及复合通行卡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541049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675515A (zh) * 2019-09-11 2020-01-10 天地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车载单元的交易方法、车载单元以及交易系统
CN110956817A (zh) * 2019-11-29 2020-04-03 深圳市金溢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车载单元唤醒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2738768A (zh) * 2020-12-22 2021-04-30 北京万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车载系统及其通信方法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58547A (zh) * 2004-10-04 2006-04-12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收信装置、半导体集成电路、收发信装置、以及收信方法
CN201111118Y (zh) * 2007-06-15 2008-09-03 深圳市金溢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多义性路径识别的双唤醒双频复合通行卡
EP2509032A1 (en) * 2009-11-30 2012-10-10 Westvalley Digital Technologies, Inc. Active electronic tag, application system and method thereof
CN105184352A (zh) * 2015-09-02 2015-12-23 深圳市金溢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复合通行卡与单频读写器的通信方法及复合通行卡
CN105392189A (zh) * 2015-11-17 2016-03-09 斯凯瑞利(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多义性路径识别系统的两级唤醒方法与装置
KR20170009218A (ko) * 2015-07-16 2017-01-25 (주)에어포인트 모국 노변 기지국 선택 방법 및 그 시스템
US20170150446A1 (en) * 2012-10-19 2017-05-25 Kyungpook National University Industry-Academic Cooperation Foundation Self-direct m2m (machine-to-machine) comunication based user's daily activity logging and analyzing system with wearable and personal mobile devices
CN107564117A (zh) * 2017-09-05 2018-01-09 北京聚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复合通行卡和路径标识方法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58547A (zh) * 2004-10-04 2006-04-12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收信装置、半导体集成电路、收发信装置、以及收信方法
CN201111118Y (zh) * 2007-06-15 2008-09-03 深圳市金溢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多义性路径识别的双唤醒双频复合通行卡
EP2509032A1 (en) * 2009-11-30 2012-10-10 Westvalley Digital Technologies, Inc. Active electronic tag, application system and method thereof
US20170150446A1 (en) * 2012-10-19 2017-05-25 Kyungpook National University Industry-Academic Cooperation Foundation Self-direct m2m (machine-to-machine) comunication based user's daily activity logging and analyzing system with wearable and personal mobile devices
KR20170009218A (ko) * 2015-07-16 2017-01-25 (주)에어포인트 모국 노변 기지국 선택 방법 및 그 시스템
CN105184352A (zh) * 2015-09-02 2015-12-23 深圳市金溢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复合通行卡与单频读写器的通信方法及复合通行卡
CN105392189A (zh) * 2015-11-17 2016-03-09 斯凯瑞利(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多义性路径识别系统的两级唤醒方法与装置
CN107564117A (zh) * 2017-09-05 2018-01-09 北京聚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复合通行卡和路径标识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LINGLING CAO: "A 5.8 GHz Digitally Controlled CMOS Receiver With a Wide Dynamic Range for Chinese ETC System", 《IEEE》 *
张华: "基于5.8GHz多路径精确识别方案研究", 《中国交通信息化》 *
王武岗: "路径识别系统关键设备技术参数浅析", 《河南科技》 *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675515A (zh) * 2019-09-11 2020-01-10 天地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车载单元的交易方法、车载单元以及交易系统
CN110956817A (zh) * 2019-11-29 2020-04-03 深圳市金溢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车载单元唤醒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0956817B (zh) * 2019-11-29 2021-12-07 深圳市金溢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车载单元唤醒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2738768A (zh) * 2020-12-22 2021-04-30 北京万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车载系统及其通信方法
CN112738768B (zh) * 2020-12-22 2024-01-12 三川在线(杭州)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车载系统及其通信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541049B (zh) 2020-12-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541049A (zh) 唤醒复合通行卡的方法及复合通行卡
CN103198528B (zh) 基于rssi定位的停车场收费方法
CN108235226B (zh) Dsrc车载设备工作方法及装置
CN204390314U (zh) 5.8GHz路径识别复合通行卡
CN106373427A (zh) 一种停车管理方法及停车管理系统
CN108711197B (zh) 一种对车载单元的功率进行自适应调整的方法和设备
CN104036554B (zh) 一种基于obd接口的车载标签的停车场收费方法
CN102082587A (zh) 一种车载单元的数据通信方法及系统
CN206946497U (zh) Rfid阅读器及停车位管理系统
CN109831764A (zh) 一种适用于obu电子标签的抗邻道干扰交易的方法及系统
CN108656978A (zh) 基于互联网及无线传输的电动车电池管理系统及方法
CN107564117A (zh) 复合通行卡和路径标识方法
CN207557995U (zh) 复合通行卡
CN105392189A (zh) 一种用于多义性路径识别系统的两级唤醒方法与装置
CN102509456B (zh) 饱和流量确定方法和装置
CN111182496B (zh) 一种路测单元休眠唤醒方法及其系统
CN107170060A (zh) 一种基于汽车电子标识的拥堵费支付系统、方法及装置
CN108242939A (zh) 优化车载单元接收灵敏度的方法、装置及车载单元
CN111200468B (zh) 一种用于自动校准车载单元的射频参数的方法及系统
CN203084785U (zh) 基于rssi定位的停车场收费系统
CN111476915B (zh) 一种基于北斗定位方法与装置的etc交易系统及方法
CN104050819A (zh) 车流量检测装置及相应的检测控制方法
CN203480698U (zh) 基于多功能车载终端的车辆定位与识别系统
CN201159914Y (zh) 一种可识别多义性路径的高速公路etc收费系统
CN109086638A (zh) 一种在堵车情况下节省cpc卡功耗的方法及cpc卡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101300 room 015, building 8, No. 1, Linkong Second Road, Shunyi Park, Zhongguancu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ark, Shunyi District, Beijing

Applicant after: BEIJING JULI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102206, B, 504, Xinyuan Science Park, 97 Changping Road, Beijing, Changping District

Applicant before: BEIJING JULI SCIENCE & TECHNOLOGY Co.,Ltd.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