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541012B - 用户间干扰估算方法、装置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用户间干扰估算方法、装置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541012B
CN108541012B CN201810235927.1A CN201810235927A CN108541012B CN 108541012 B CN108541012 B CN 108541012B CN 201810235927 A CN201810235927 A CN 201810235927A CN 108541012 B CN108541012 B CN 10854101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asurement
channel
value
uplink
ce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235927.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541012A (zh
Inventor
李伟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omba Network System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omba Network System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omba Network Systems Co Ltd filed Critical Comba Network System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235927.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541012B/zh
Publication of CN10854101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54101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54101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54101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08Testing, supervising or monitoring using real traffic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户间干扰估算方法、装置及系统。其中,用户间干扰估算方法通过获取各配置小区分别对应的测量信道集合的测量数据,处理得到用户终端对间的共信道干扰值;其中,测量信道集合包含归属于本配置小区的测量信道子集以及分别归属于与本配置小区互为邻区的各配置小区的测量信道子集;根据本配置小区的测量信道的测量数据以及相邻配置小区的测量信道的测量数据来进行用户间干扰估算,能够基于实际环境的传播损耗进行估算,准确性高,且可适用于各种组网形态的用户间干扰估算,适应性广。

Description

用户间干扰估算方法、装置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户间干扰估算方法、装置及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蓬勃发展,公众对高带宽无线业务需求呈爆发式增长,提升频谱资源复用度成为应对流量增长的有效方法,相应的,如何有效提升频谱复用度成为了业界讨论的热点话题。
为了有效实现频谱资源复用,必须提升用户间频谱复用时干扰值的估算准确性,以保证用户间频谱复用不会导致相互干扰进而得不偿失。在实现过程中,发明人发现传统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传统技术基于用户位置估算用户间干扰值的准确性差,而基于信道状态建模进行模拟估算的方法局限性大。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传统的用户间干扰值估算准确性差、局限性大的问题,提供一种用户间干扰估算方法、装置及系统。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户间干扰估算方法,包括:
获取各配置小区分别对应的测量信道集合的测量数据;测量信道集合包含归属于本配置小区的测量信道子集以及分别归属于与本配置小区互为邻区的各配置小区的测量信道子集;
处理测量数据,得到用户终端对间的共信道干扰值。
另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用户间干扰估算装置,包括:
测量数据接收模块,用于获取各配置小区分别对应的测量信道集合的测量数据;测量信道集合包含归属于本配置小区的测量信道子集以及分别归属于与本配置小区互为邻区的各配置小区的测量信道子集;
干扰值计算模块,用于处理测量数据,得到用户终端对间的共信道干扰值。
一种用户间干扰估算系统,包括各配置小区的信号收发设备、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处理器执行程序时实现上述的用户间干扰估算方法的步骤。
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的用户间干扰估算方法的步骤。
上述技术方案中的一个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和有益效果:
通过获取并处理各配置小区分别对应的测量信道集合的测量数据,可得到用户终端对间的共信道干扰值;其中,测量信道集合包含归属于本配置小区的测量信道子集以及分别归属于与本配置小区互为邻区的各配置小区的测量信道子集;根据本配置小区的测量信道的测量数据以及相邻配置小区的测量信道的测量数据来进行用户间干扰估算,能够基于实际环境的传播损耗进行估算,准确性高,且可适用于各种组网形态的用户间干扰估算,适应性广。
附图说明
通过附图中所示的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的更具体说明,本发明的上述及其它目的、特征和优势将变得更加清晰。在全部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指示相同的部分,且并未刻意按实际尺寸等比例缩放绘制附图,重点在于示出本发明的主旨。
图1为一个实施例中用户间干扰估算方法的应用环境图;
图2为一个实施例中用户间干扰估算方法的第一示意性流程图;
图3为一个实施例中用户间干扰估算方法的第二示意性流程图;
图4为一个实施例中用户间干扰估算方法的第三示意性流程图;
图5为一个实施例中用户间干扰估算方法的第四示意性流程图;
图6为一个实施例中用户间干扰估算方法的第五示意性流程图;
图7为一个实施例中用户间干扰估算方法中共小区内用户间干扰示意图;
图8为一个实施例中用户间干扰估算方法中不同小区内用户间干扰示意图;
图9为一个实施例中用户间干扰估算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一个实施例中计算机设备的内部结构图;
图11为一个实施例中用户间干扰估算系统的流程示意图;
图12为一个实施例中用户间干扰估算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发明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发明的首选实施例。但是,本发明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发明的公开内容更加透彻全面。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蓬勃发展,公众对高带宽无线业务需求呈爆发式增长,提升频谱资源复用度成为应对流量增长的有效方法。
为了有效实现频谱资源复用,必须提升用户间频谱复用时干扰值的估算准确性,以保证用户间频谱复用不会导致相互干扰进而得不偿失。传统技术关于用户间干扰值的估算方法主要包括以下两种方法:
方法一、先估算用户的位置,而后基于位置得到用户间的距离,基于距离及传播损耗得到用户间的干扰;
方法二、基于信道状态建模,通过“预编矩阵+信道+干扰抑制矩阵”来模拟发收链路,进而估算用户间的干扰。
其中,方法一的局限性在于,得知用户的位置信息后,用户间的信号传播损耗并不理想,比如两个用户间的距离虽然不大,但是中间隔了两层楼或者两堵墙时,其传播损耗要远远大于理想模型,因此,基于距离核算路损进而推敲用户间干扰值的方法准确性差;方法二仅适用于共天线收发覆盖范围内用户间干扰的估算,其中,复用用户数最大不能超过多天线流数,对于共小区及异小区不同射频头用户间的干扰测量,则无法开展,因此,该方法局限性大。
为解决传统技术对于用户间干扰值估算准确性差、局限性大的问题,本发明提供的用户间干扰估算方法,可以应用于如图1所示的应用环境中,图1为一个实施例中用户间干扰估算方法的应用环境图,其中,信号收发设备可传输小区的信道上的信号,用户终端可在所处小区的信道上传输信号;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图2为一个实施例中用户间干扰估算方法的第一示意性流程图,提供了一种用户间干扰估算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210,获取各配置小区分别对应的测量信道集合的测量数据;测量信道集合包含归属于本配置小区的测量信道子集以及分别归属于与本配置小区互为邻区的各配置小区的测量信道子集;
具体而言,各个配置小区中配置有对应的若干个测量信道;配置小区中各测量信道形成该配置小区的测量信道子集;而各个配置小区配置了对应的测量信道集合,其中,测量信道集合由若干个测量信道子集组成,可包含本配置小区的测量信道子集以及相邻的邻配置小区(属于配置小区)的测量信道子集;
也就是说,获取一个配置小区的测量信道集合的测量数据时,需要获取本配置小区的测量信道的测量数据以及各个与本配置小区相邻的邻配置小区的测量信道的测量数据;其中,测量数据可由本配置小区对测量信道集合中各测量信道上的测量信号进行获取并处理得到;而测量信号可由本配置小区的信号收发设备获取;
需要说明的是,配置小区可由通信系统中的小区配置而成,可包括通信信道以及测量信道;
测量信道可为配置小区中配置的、用于测量的信道;用户终端可通过测量信道传输测量信号;应该说明的是,一个用户终端对应一个测量信道,两个用户终端在同一时刻使用不同的测量信道。
一个测量信道子集对应一个配置小区,可包括该配置小区的测量信道;该配置小区只能调度配置小区内的用户终端在该子集中的测量信道上发送的测量信号;
测量信道集合可由多个测量信道子集构成;每个配置小区配置有对应的测量信道集合;测量信道集合包含了对应的配置小区所需测量的测量信道,即,本配置小区的测量信道子集以及各与本配置小区互为邻区的邻配置小区的测量信道子集;获取小区对其测量信道集合中各测量信道进行测量得到的测量数据,可计算干扰值;
邻配置小区可为与本配置小区相邻的配置小区,具有对应的测量信道、测量信道子集以及测量信道集合;
步骤S220,处理测量数据,得到用户终端对间的共信道干扰值。
具体而言,处理获取到的测量数据,可得到小区内的用户终端对间的共信道干扰值;
需要说明的是,测量数据是基于配置小区的测量信道集合获取的,包含了本配置小区的测量信道子集的测量数据以及相邻的邻配置小区的测量信道子集的测量数据;可用于计算处于本配置小区中的用户终端对间的共信道干扰值;还可用于计算分别落入相邻配置小区的用户终端对间的共信道干扰值;
用户终端对可为分布在同一小区中的两个用户终端;还可为分布在不同小区的两个用户终端;进一步的,当第一用户终端受第二用户终端、第三用户终端干扰时,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分别得到第二用户终端对第一用户终端的干扰值以及第三用户终端对第一用户终端的干扰值;
用户终端对间的共信道干扰值为两个用户终端同时在相同的信道上进行数据传输所产生的干扰值;
本发明实施例通过获取并处理各配置小区分别对应的测量信道集合的测量数据,可得到用户终端对间的共信道干扰值;其中,测量信道集合包含归属于本配置小区的测量信道子集以及分别归属于与本配置小区互为邻区的各配置小区的各测量信道子集;根据本配置小区的测量信道的测量数据以及相邻配置小区的测量信道的测量数据来进行用户间干扰估算,能够基于实际环境的传播损耗进行估算,准确性高,且可适用于各种组网形态的用户间干扰估算,适应性广。
在一个实施例中,配置小区包含用于传输测量信道集合中各测量信道上测量信号的信号收发设备;测量数据可包括测量测量信道的测量信号得到的测量值;
需要说明的是,每个配置小区中至少配置一个信号收发设备,配置小区可通过信号收发设备传输信号,并可对信号进行测量;具体的,测量用户终端对间的共信道干扰值时,需开启至少一个信号收发设备;
信号收发设备可用于传输所在配置小区的测量信道集合中各测量信道上的测量信号;测量值可为测量测量信道得到的;具体的,可通过测量测量信道上的测量信号得到测量值;优选的,可通过配置小区或者小区对测量信号进行测量,得到测量值;
如图3所示,图3为一个实施例中用户间干扰估算方法的第二示意性流程图,获取各配置小区对应的测量信道集合的测量数据的步骤包括:
步骤S312,接收各配置小区基于预设测量周期进行测量得到的测量数据;或,
步骤S314,向各配置小区发送触发指令,接收配置小区根据触发指令进行测量得到测量数据。
具体而言,可获取各配置小区根据预设测量周期对自身的测量信道集合进行测量得到的测量数据;可选的,还可通过将触发指令发送给配置小区,指示配置小区对该小区的测量信道集合进行测量,然后获取配置小区测量得到的测量数据;
需要说明的是,预设测量周期可根据需要对测量的周期长度进行设置,可用于指示配置小区按照设置的时间进行测量;
触发指令可用于指示配置小区对自身的测量信道集合进行测量;
本发明实施例基于信号收发设备来传输信号,可适用于各种组网形态的用户间干扰估算,适应性广;获取配置小区的测量数据的方式包括周期性获取测量数据以及通过发送触发指令来获取测量数据,多种获取方式提高干扰值估算的灵活性。
进一步的,在一个实施例中,测量数据为配置小区测量信号收发设备分离回传的测量信号得到的数据;
测量值包括接收功率、信噪比、信干噪比中至少一种。
具体而言,信号收发设备分离回传本配置小区的测量信道的测量信号,通过分开来回传的方式使得测量信道不叠加;配置小区对信号收发设备分离回传的测量信号进行测量,可得到测量数据;
测量数据中的测量值可根据后续处理需要进行设置,具体的,可包括以下任意一项或任意组合:接收功率、信噪比、信干噪比;
在一个实施例中,用户终端包括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其中,第一终端在当前时刻对应第一测量信道,第二终端在所述当前时刻对应第二测量信道;共信道干扰值包括上行共信道干扰值;
如图4所示,图4为一个实施例中用户间干扰估算方法的第三示意性流程图,处理测量数据,得到用户终端对间的共信道干扰值的步骤包括:
步骤S422,基于预设筛选条件以及第一测量信道对应的测量值,从各传输第一测量信道的测量信号的信号收发设备中筛选出上行信号收发设备集;
步骤S424,获取测量上行信号收发设备集传输的第一测量信道的测量信号得到的第一上行测量值,以及测量上行信号收发设备集传输的第二测量信道的测量信号得到的第二上行测量值;
步骤S426,处理第一上行测量值以及第二上行测量值,得到第二终端对第一终端的上行共信道干扰值。
具体而言,用户终端可包括第一终端M1和第二终端M2;在当前时刻,第一终端M1对应第一测量信道,第二终端M2对应第二测量信道;计算第二终端M2对第一终端M1的上行共信道干扰值时,可根据预设筛选条件处理第一终端M1对应的测量数据,从各信号收发设备中确定用于接收第一终端M1的上行信号的上行信号收发设备集K1;获取上行信号收发设备集K1中的各信号收发设备传输的第一终端M1的测量信号对应的第一上行测量值;获取上行信号收发设备集K1中的各信号收发设备传输的第二终端M2的测量信号对应的第二上行测量值;对第一上行测量值以及第二上行测量值进行处理,可得到第二终端M2对第一终端M1的上行共信道干扰值;
需要说明的是,预设筛选条件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可选的,可通过测量值的排序进行选择;
第一上行测量值以及第二上行测量值均属于本发明实施例中提及的测量值,其具体类型或参数可根据需要进行设定;
上行信号收发设备集中的各信号收发设备均可传输上行信号(包括上行业务信号、上行测量信号等);
可选的,计算上行信号收发设备集K1中各信号收发设备接收第一终端M1在第一测量信道上所发送测量信号的接收功率总和SUM_PWR_M1_K1,计算上行信号收发设备集K1中各信号收发设备接收第二终端M2在第二测量信道上所发送测量信号的接收功率总和SUM_PWR_M2_K1;基于公式(1)可得到第二终端M2对第一终端M1的上行共信道干扰值:
Figure BDA0001603940350000081
其中,δpwr_M1为第一终端M1发送业务信号与发送测量信号的功率偏差值;δpwr_M2为第二终端M2发送业务信号与发送测量信号的功率偏差值;δM2_M1为第二终端M2所在第二测量信道与第一终端M1所在第一测量信道的信号传播衰落偏差值。
在一个实施例中,用户终端包括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其中,第一终端在当前时刻对应第三测量信道,第二终端在当前时刻对应第四测量信道;共信道干扰值包括下行共信道干扰值;
如图5所示,图5为一个实施例中用户间干扰估算方法的第四示意性流程图,处理测量数据,得到用户终端对间的共信道干扰值的步骤包括:
步骤S522,基于预设筛选条件以及第三测量信道对应的测量值,从各传输第三测量信道的测量信号的信号收发设备中筛选出第一下行信号收发设备集;
步骤S524,获取测量第一下行信号收发设备集传输的第三测量信道的测量信号得到的第三上行测量值;
步骤S526,基于预设筛选条件以及第四测量信道对应的测量值,从各传输第四测量信道的测量信号的信号收发设备中筛选出第二下行信号收发设备集;
步骤S528,获取测量第二下行信号收发设备集传输的第三测量信道的测量信号得到的第四上行测量值;
步骤S530,处理第三上行测量值以及第四上行测量值,得到第二终端对第一终端的下行共信道干扰值。
具体而言,用户终端可包括第一终端M1和第二终端M2;在当前时刻,第一终端M1对应第三测量信道,第二终端M2对应第四测量信道;计算第二终端M2对第一终端M1的下行共信道干扰值时,可根据预设筛选条件处理第一终端M1对应的测量数据,从各信号收发设备中确定用于传输第一终端M1的下行信号的第一下行信号收发设备集F1,根据预设筛选条件处理第二终端M2对应的测量数据,从各信号收发设备中确定用于传输第二终端M2的下行信号的第二下行信号收发设备集F2;获取第一下行信号收发设备集F1中的各信号收发设备传输的第一终端M1的测量信号对应的第三上行测量值;获取第二下行信号收发设备集F2中的各信号收发设备传输的第一终端M1的测量信号对应的第四上行测量值;对第三上行测量值以及第四上行测量值进行处理,可得到第二终端M2对第一终端M1的下行共信道干扰值;
需要说明的是,预设筛选条件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可选的,可通过测量值的排序进行选择;
第三上行测量值以及第四上行测量值均属于本发明实施例中提及的测量值,其具体类型或参数可根据需要进行设定;
第一下行信号收发设备集、第二下行信号收发设备集中的各信号收发设备均可传输上行信号(包括上行业务信号、上行测量信号等);
可选的,计算第一下行信号收发设备集F1中各信号收发设备接收第一终端M1在第三测量信道上所发送测量信号的接收功率总和SUM_PWR_M1_F1,计算第二下行信号收发设备集F2中各信号收发设备接收第一终端M1在第三测量信道上所发送测量信号的接收功率总和SUM_PWR_M1_F2;基于公式(2)可得到第二终端M2对第一终端M1的下行共信道干扰值:
Figure BDA0001603940350000091
其中,δpwr_M2_M1为第二下行信号收发设备集F2发送第二终端M2业务信号功率较信号收发设备集F1发送第一终端M1业务信号功率的偏差值,δM2_M1为第二终端M2所在第四测量信道与第一终端M1所在第三测量信道的衰落偏差值。
可选的,在一个实施例中,预设筛选条件包括测量值预设排名和/或测量值门限。
具体而言,预设筛选条件可为测量值预设排名以及测量值门限中至少一种;
需要说明的是,测量值预设排名、测量值门限可通过配置完成;
具体的,在一个示例中,可把接收第一终端M1所发送测量信号的测量值大于测量值门限的信号收发设备确定为信号收发设备集F1,或者把接收终端M1所发送测量信号的测量值排名前P(属于测量值预设排名)的信号收发设备确定为信号收发设备集F1。
优选的,在一个实施例中,测量信道子集内的任意两个测量信道之间正交;
测量信道集合内的任意两个测量信道之间正交。
具体而言,测量信道集合包含的各个测量信道之间正交;测量信道子集内的各个测量信道之间正交;信道正交可使得用户终端间彼此不会干扰,提高测量的准确度。
进一步的,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图6为一个实施例中用户间干扰估算方法的第五示意性流程图,测量数据还包括小区ID、信号收发设备编号、以及测量信道编号;获取各配置小区分别对应的测量信道集合的测量数据的步骤之前,还可包括:
步骤S602,向各配置小区发送信道配置参数;信道配置参数用于指示各配置小区完成测量信道以及测量信道集合的配置。
具体而言,可将信道配置参数发送给各配置小区,完成各配置小区的测量信道以及测量信道集合的配置。
需要说明的是,小区ID可为小区识别号;
信号收发设备编号可为配置小区内若干个信号收发设备的识别编号;
测量信道编号可为若干个测量信道的识别编号,一个测量信道编号可对应一个用户终端。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图7为一个实施例中用户间干扰估算方法中共小区内用户间干扰示意图,本实施例(示例1)中包括由共小区的五个信号收发设备完成覆盖,分别是Cell0_ru0、Cell0_ru1、Cell0_ru2、Cell0_ru3、Cell0_ru4,本实施例由一个小区独立覆盖,由于配置小区0没有邻区,因此配置给配置小区0的测量信道集合只包括一个测量信道子集,即测量信道子集0(测量信道子集0包括测量信道编号为1、2的两个测量信道,如表1所示),因此,测量信道子集0对应配置小区0,也就是说,配置小区0只能调度接入配置小区0的用户终端在测量信道编号为1、2的测量信道上面发送测量信号。
表1示例1测量信道子集示意
测量信道编号 小区0调度子集 小区0测量集合
1(隶属子集0)
2(隶属子集0)
T0时刻,假如确定通过Cell0_ru0、Cell0_ru1、Cell0_ru3这三个信号收发设备与用户终端M1进行上下行通信,确定通过Cell0_ru2、Cell0_ru4这两个信号收发设备与用户终端M2进行上下行通信,则用户终端M1与用户终端M2共信道下行通信时,用户终端M1对用户终端M2的干扰计算方法为:如图7所示,其中箭头线条为测量信道所发送的信号,则SUM_PWR_M2_F1为三条点划线箭头线的接收功率之和,SUM_PWR_M2_F2为两条虚线箭头线的接收功率之和,而后根据公式(3)可得到干扰值:
Figure BDA0001603940350000111
其中,δpwr_M1_M2为信号收发设备集F1发送用户终端M1业务信号功率较信号收发设备集F2发送用户终端M2业务信号功率的偏差值,根据用户终端间的实际偏差值录入即可;δM1_M2为用户终端M1所在测量信道与用户终端M2所在测量信道的衰落偏差值,根据用户终端间的实际偏差值录入即可。
用户终端M1与用户终端M2共信道上行通信时,用户终端M1对用户终端M2的干扰计算方法为:如图7所示,其中箭头线条为测量信道所发送的信号,则SUM_PWR_M1_K2为两条双点划线箭头线的接收功率之和,SUM_PWR_M2_K2为两条虚线箭头线的接收功率之和,而后根据公式(4)可得到干扰值:
Figure BDA0001603940350000121
其中,δpwr_M1为用户终端M1发送业务信号与发送测量信号的功率偏差值,根据用户终端的实际偏差录入即可;δpwr_M2为用户终端M2发送业务信号与发送测量信号的功率偏差值,根据用户终端的实际偏差录入即可;δM1_M2为用户终端M1所在测量信道与用户终端M2所在测量信道的信号传播衰落偏差值,根据用户终端的实际偏差录入即可。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图8为一个实施例中用户间干扰估算方法中不同小区内用户间干扰示意图,本实施例(示例2)由两个共小区(属于配置小区)组成,分别为共小区0、共小区1,共小区0与共小区1互为邻区,共小区0与共小区1互为邻区,其中共小区0由Cell0_ru0、Cell0_ru1、Cell0_ru2三个信号收发设备完成覆盖,共小区1由Cell1_ru0、Cell1_ru1两个信号收发设备完成覆盖,由于两个小区互为邻区,因此配置给共小区0的测量信道集合包括两个测量信道子集,即测量信道子集0、测量信道子集1(测量信道子集0包括信道编号为1、2的两个测量信道,测量信道子集1包括信道编号为3、4的两个测量信道,如表2所示),其中,测量信道子集0对应共小区0、测量信道子集1对应共小区1,因此,共小区0只能调度接入本小区的用户在测量信道子集0发送测量信号,但共小区0需要测量测量信道子集0和测量信道子集1的测量信道;共小区1只能调度接入本小区的用户在测量信道子集1发送测量信号,但共小区1需要测量测量信道子集0和测量信道子集1的测量信道;
表2示例2测量信道子集示意
测量信道编号 小区0调度子集 小区1调度子集 小区0测量集合 小区1测量集合
1(隶属子集0)
2(隶属子集0)
3(隶属子集1)
4(隶属子集1)
T0时刻,假如确定通过Cell0_ru0、Cell0_ru1、Cell0_ru2这三个信号收发设备与用户终端M1进行上下行通信,确定通过Cell1_ru0、Cell1_ru1这两个信号收发设备与用户终端M2进行上下行通信,则用户终端M1与用户终端M2共信道下行通信时,用户终端M1对用户终端M2的干扰计算方法为:如图8所示,其中箭头线条为测量信道所发送的信号,则SUM_PWR_M2_F1为三条点划线箭头线的接收功率之和,SUM_PWR_M2_F2为两条虚线箭头线的接收功率之和,而后根据公式(5)可得到干扰值:
Figure BDA0001603940350000131
其中,δpwr_M1_M2为信号收发设备集F1发送用户终端M1业务信号功率较信号收发设备集F2发送用户终端M2业务信号功率的偏差值,根据用户终端间的实际偏差值录入即可;δM1_M2为用户终端M1所在测量信道与用户终端M2所在测量信道的衰落偏差值,根据用户终端间的实际偏差值录入即可。
则用户终端M1与用户终端M2共信道上行通信时,用户终端M1对用户终端M2的干扰计算方法为:如图8所示,其中箭头线条为测量信道所发送的信号,则SUM_PWR_M1_K2为两条双点划线箭头线的接收功率之和,SUM_PWR_M2_K2为两条虚线箭头线的接收功率之和,而后根据公式(6)可得到干扰值:
Figure BDA0001603940350000132
其中,δpwr_M1为用户终端M1发送业务信号与发送测量信号的功率偏差值,根据用户终端的实际偏差录入即可;δpwr_M2为用户终端M2发送业务信号与发送测量信号的功率偏差值,根据用户终端的实际偏差录入即可;δM1_M2为用户终端M1所在测量信道与用户终端M2所在测量信道的信号传播衰落偏差值,根据用户终端的实际偏差录入即可。
本发明实施例用户间干扰估算方法通过获取并处理各配置小区分别对应的测量信道集合的测量数据,可得到用户终端对间的共信道干扰值;其中,测量信道集合包含归属于本配置小区的测量信道子集以及分别归属于与本配置小区互为邻区的各配置小区的测量信道子集;根据本配置小区的测量信道的测量数据以及相邻配置小区的测量信道的测量数据来进行用户间干扰估算,能够基于实际环境的传播损耗进行估算,准确性高,且可适用于各种组网形态的用户间干扰估算,适应性广;
可基于信号收发设备来传输信号,适用于各种组网形态的用户间干扰估算,适应性广;并且,获取配置小区的测量数据的方式包括周期性获取测量数据以及通过发送触发指令来获取测量数据,多种获取方式提高干扰值估算的灵活性。
应该理解的是,虽然图2-6的流程图中的各个步骤按照箭头的指示依次显示,但是这些步骤并不是必然按照箭头指示的顺序依次执行。除非本文中有明确的说明,这些步骤的执行并没有严格的顺序限制,这些步骤可以以其它的顺序执行。而且,图2-6中的至少一部分步骤可以包括多个子步骤或者多个阶段,这些子步骤或者阶段并不必然是在同一时刻执行完成,而是可以在不同的时刻执行,这些子步骤或者阶段的执行顺序也不必然是依次进行,而是可以与其它步骤或者其它步骤的子步骤或者阶段的至少一部分轮流或者交替地执行。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图9为一个实施例中用户间干扰估算装置的结构示意图,提供了一种用户间干扰估算装置,包括:
测量数据接收模块910,用于获取各配置小区分别对应的测量信道集合的测量数据;测量信道集合包含归属于本配置小区的测量信道子集以及分别归属于与本配置小区互为邻区的各配置小区的测量信道子集;
干扰值计算模块920,用于处理测量数据,得到用户终端对间的共信道干扰值。
在一个实施例中,配置小区包含用于传输测量信道集合中各测量信道上测量信号的信号收发设备;测量数据包括测量测量信道的测量信号得到的测量值;
测量数据接收模块包括:
周期测量单元,用于接收各配置小区基于预设测量周期进行测量得到的测量数据;或,
触发测量单元,用于向各配置小区发送触发指令,接收配置小区根据触发指令进行测量得到测量数据。
在一个实施例中,测量数据为配置小区测量信号收发设备分离回传的测量信号得到的数据;
测量值包括接收功率、信噪比、信干噪比中至少一种。
在一个实施例中,用户终端包括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其中,第一终端在当前时刻对应第一测量信道,第二终端在当前时刻对应第二测量信道;共信道干扰值包括上行共信道干扰值;干扰值计算模块包括:
上行设备筛选单元,用于基于预设筛选条件以及第一测量信道对应的测量值,从各传输第一测量信道的测量信号的信号收发设备中筛选出上行信号收发设备集;
上行测量值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测量上行信号收发设备集传输的第一测量信道的测量信号得到的第一上行测量值,以及测量上行信号收发设备集传输的第二测量信道的测量信号得到的第二上行测量值;
上行干扰值处理单元,用于处理第一上行测量值以及第二上行测量值,得到第二终端对第一终端的上行共信道干扰值。
在一个实施例中,用户终端包括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其中,第一终端在当前时刻对应第三测量信道,第二终端在当前时刻对应第四测量信道;共信道干扰值包括下行共信道干扰值;干扰值计算模块包括:
第一下行设备筛选单元,用于基于预设筛选条件以及第三测量信道对应的测量值,从各传输第三测量信道的测量信号的信号收发设备中筛选出第一下行信号收发设备集;
第三上行测量值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测量第一下行信号收发设备集传输的第三测量信道的测量信号得到的第三上行测量值;
第二下行设备筛选单元,用于基于预设筛选条件以及第四测量信道对应的测量值,从各传输第四测量信道的测量信号的信号收发设备中筛选出第二下行信号收发设备集;
第四上行测量值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测量第二下行信号收发设备集传输的第三测量信道的测量信号得到的第四上行测量值;
下行干扰值处理单元,用于处理第三上行测量值以及第四上行测量值,得到第二终端对第一终端的下行共信道干扰值。
在一个实施例中,预设筛选条件包括测量值预设排名和/或测量值门限。
在一个实施例中,测量信道子集内的任意两个测量信道之间正交;
测量信道集合内的任意两个测量信道之间正交。
在一个实施例中,测量数据还包括小区ID、信号收发设备编号以及测量信道编号;用户间干扰估算装置还包括:
信道配置模块,用于向各配置小区发送信道配置参数;信道配置参数用于指示各配置小区完成测量信道以及测量信道集合的配置。
关于用户间干扰估算装置的具体限定可以参见上文中对于用户间干扰估算方法的限定,在此不再赘述。上述用户间干扰估算装置中的各个模块可全部或部分通过软件、硬件及其组合来实现。上述各模块可以硬件形式内嵌于或独立于计算机设备中的处理器中,也可以以软件形式存储于计算机设备中的存储器中,以便于处理器调用执行以上各个模块对应的操作。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该计算机设备可以是服务器,其内部结构图可以如图10所示,图10为一个实施例中计算机设备的内部结构图。该计算机设备包括通过系统总线连接的处理器、存储器、网络接口和数据库。其中,该计算机设备的处理器用于提供计算和控制能力。该计算机设备的存储器包括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内存储器。该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存储有操作系统、计算机程序和数据库。该内存储器为非易失性存储介质中的操作系统和计算机程序的运行提供环境。该计算机设备的数据库可用于存储配置小区、信号收发设备、测量信道、用户终端等数据。该计算机设备的网络接口用于与外部的终端通过网络连接通信。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以实现一种用户间干扰估算方法。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10中示出的结构,仅仅是与本申请方案相关的部分结构的框图,并不构成对本申请方案所应用于其上的计算机设备的限定,具体的计算机设备可以包括比图中所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具有不同的部件布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用户间干扰估算系统,包括各配置小区的信号收发设备、存储器(属于计算机设备)、处理器(属于计算机设备)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该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以下步骤:
获取各配置小区分别对应的测量信道集合的测量数据;测量信道集合包含归属于本配置小区的测量信道子集以及分别归属于与本配置小区互为邻区的各配置小区的测量信道子集;
处理测量数据,得到用户终端对间的共信道干扰值。
在一个实施例中,配置小区包含用于传输测量信道集合中各测量信道上测量信号的信号收发设备;测量数据包括测量测量信道的测量信号得到的测量值;
处理器执行获取各配置小区对应的测量信道集合的测量数据时,还实现以下步骤:
接收各配置小区基于预设测量周期进行测量得到的测量数据;或,
向各配置小区发送触发指令,接收配置小区根据触发指令进行测量得到测量数据。
在一个实施例中,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测量数据为配置小区测量信号收发设备分离回传的测量信号得到的数据;
测量值包括接收功率、信噪比、信干噪比中至少一种。
在一个实施例中,用户终端包括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其中,第一终端在当前时刻对应第一测量信道,第二终端在当前时刻对应第二测量信道;共信道干扰值包括上行共信道干扰值;
处理器执行处理测量数据,得到用户终端对间的共信道干扰值时还实现以下步骤:
基于预设筛选条件以及第一测量信道对应的测量值,从各传输第一测量信道的测量信号的信号收发设备中筛选出上行信号收发设备集;
获取测量上行信号收发设备集传输的第一测量信道的测量信号得到的第一上行测量值,以及测量上行信号收发设备集传输的第二测量信道的测量信号得到的第二上行测量值;
处理第一上行测量值以及第二上行测量值,得到第二终端对第一终端的上行共信道干扰值。
在一个实施例中,用户终端包括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其中,第一终端在当前时刻对应第三测量信道,第二终端在当前时刻对应第四测量信道;共信道干扰值包括下行共信道干扰值;
处理器执行处理测量数据,得到用户终端对间的共信道干扰值时还实现以下步骤:
基于预设筛选条件以及第三测量信道对应的测量值,从各传输第三测量信道的测量信号的信号收发设备中筛选出第一下行信号收发设备集;
获取测量第一下行信号收发设备集传输的第三测量信道的测量信号得到的第三上行测量值;
基于预设筛选条件以及第四测量信道对应的测量值,从各传输第四测量信道的测量信号的信号收发设备中筛选出第二下行信号收发设备集;
获取测量第二下行信号收发设备集传输的第三测量信道的测量信号得到的第四上行测量值;
处理第三上行测量值以及第四上行测量值,得到第二终端对第一终端的下行共信道干扰值。
在一个实施例中,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预设筛选条件包括测量值预设排名和/或测量值门限
在一个实施例中,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测量信道子集内的任意两个测量信道之间正交;
测量信道集合内的任意两个测量信道之间正交。
在一个实施例中,测量数据还包括小区ID、信号收发设备编号、测量信道编号;处理器执行获取各配置小区分别对应的测量信道集合的测量数据的步骤之前还实现以下步骤:
向各配置小区发送信道配置参数;信道配置参数用于指示各配置小区完成测量信道以及测量信道集合的配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一种用户间干扰估算系统可包括:干扰测量管理子系统、测量子系统以及干扰计算子系统;如图11、12所示,图11为一个实施例中用户间干扰估算系统的流程示意图,图12为一个实施例中用户间干扰估算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干扰测量管理子系统用于配置各小区测量子系统关于本小区的测量信道集合;每个小区测量信道集合由多个子集构成,每个子集对应小区及小区邻区中的一个小区,对应小区的子集只能调度小区内的用户在该子集的测量信道上发送测量信号,优选的,测量信道集合中各个子集间信道正交,子集内信道正交;
小区测量子系统用于完成小区测量信道集合中各信道的测量,并上报给干扰计算子系统;
干扰计算子系统用于计算任意用户终端对间开启至少一个信号收发设备时上行和/或下行的共道干扰值。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以下步骤:
获取各配置小区分别对应的测量信道集合的测量数据;测量信道集合包含归属于本配置小区的测量信道子集以及分别归属于与本配置小区互为邻区的各配置小区的测量信道子集;
处理测量数据,得到用户终端对间的共信道干扰值。
在一个实施例中,配置小区包含用于传输测量信道集合中各测量信道上测量信号的信号收发设备;测量数据包括测量测量信道的测量信号得到的测量值;
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还实现以下步骤:
接收各配置小区基于预设测量周期进行测量得到的测量数据;或,
向各配置小区发送触发指令,接收配置小区根据触发指令进行测量得到测量数据。
在一个实施例中,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测量数据为配置小区测量信号收发设备分离回传的测量信号得到的数据;
测量值包括接收功率、信噪比、信干噪比中至少一种。
在一个实施例中,用户终端包括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其中,第一终端在当前时刻对应第一测量信道,第二终端在当前时刻对应第二测量信道;共信道干扰值包括上行共信道干扰值;
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还实现以下步骤:
基于预设筛选条件以及第一测量信道对应的测量值,从各传输第一测量信道的测量信号的信号收发设备中筛选出上行信号收发设备集;
获取测量上行信号收发设备集传输的第一测量信道的测量信号得到的第一上行测量值,以及测量上行信号收发设备集传输的第二测量信道的测量信号得到的第二上行测量值;
处理第一上行测量值以及第二上行测量值,得到第二终端对第一终端的上行共信道干扰值。
在一个实施例中,用户终端包括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其中,第一终端在当前时刻对应第三测量信道,第二终端在当前时刻对应第四测量信道;共信道干扰值包括下行共信道干扰值;
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还实现以下步骤:
基于预设筛选条件以及第三测量信道对应的测量值,从各传输第三测量信道的测量信号的信号收发设备中筛选出第一下行信号收发设备集;
获取测量第一下行信号收发设备集传输的第三测量信道的测量信号得到的第三上行测量值;
基于预设筛选条件以及第四测量信道对应的测量值,从各传输第四测量信道的测量信号的信号收发设备中筛选出第二下行信号收发设备集;
获取测量第二下行信号收发设备集传输的第三测量信道的测量信号得到的第四上行测量值;
处理第三上行测量值以及第四上行测量值,得到第二终端对第一终端的下行共信道干扰值。
在一个实施例中,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预设筛选条件包括测量值预设排名和/或测量值门限。
在一个实施例中,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测量信道子集内任意两个测量信道之间正交;
测量信道集合内的任意两个测量信道之间正交。
在一个实施例中,测量数据还包括小区ID、信号收发设备编号、测量信道编号;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还实现以下步骤:
向各配置小区发送信道配置参数;信道配置参数用于指示各配置小区完成测量信道以及测量信道集合的配置。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是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所述的计算机程序可存储于一非易失性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计算机程序在执行时,可包括如上述各方法的实施例的流程。其中,本申请所提供的各实施例中所使用的对存储器、存储、数据库或其它介质的任何引用,均可包括非易失性和/或易失性存储器。非易失性存储器可包括只读存储器(ROM)、可编程ROM(PROM)、电可编程ROM(EPROM)、电可擦除可编程ROM(EEPROM)或闪存。易失性存储器可包括随机存取存储器(RAM)或者外部高速缓冲存储器。作为说明而非局限,RAM以多种形式可得,诸如静态RAM(SRAM)、动态RAM(DRAM)、同步DRAM(SDRAM)、双数据率SDRAM(DDRSDRAM)、增强型SDRAM(ESDRAM)、同步链路(Synchlink)DRAM(SLDRAM)、存储器总线(Rambus)直接RAM(RDRAM)、直接存储器总线动态RAM(DRDRAM)、以及存储器总线动态RAM(RDRAM)等。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6)

1.一种用户间干扰估算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各配置小区分别对应的测量信道集合的测量数据;每个所述配置小区配置有对应的若干个测量信道,每个配置小区中若干个测量信道形成该配置小区的测量信道子集,所述测量信道集合由若干个测量信道子集组成,包含归属于本配置小区的测量信道子集以及分别归属于与所述本配置小区互为邻区的各配置小区的测量信道子集;所述测量数据由配置小区对测量信道集合中各测量信道上的测量信号进行获取得到;
处理所述测量数据,得到用户终端对间的共信道干扰值;所述用户终端对间的共信道干扰值为两个用户终端同时在相同的信道上进行数据传输所产生的干扰值;所述用户终端包括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其中,所述第一终端在当前时刻对应第一测量信道,所述第二终端在所述当前时刻对应第二测量信道;所述共信道干扰值包括上行共信道干扰值;
处理所述测量数据,得到用户终端对间的共信道干扰值的步骤包括:
基于预设筛选条件以及所述第一测量信道对应的所述测量数据,从各传输所述第一测量信道的测量信号的信号收发设备中筛选出上行信号收发设备集;
获取测量所述上行信号收发设备集传输的所述第一测量信道的测量信号得到的第一上行测量值,以及测量所述上行信号收发设备集传输的所述第二测量信道的测量信号得到的第二上行测量值;
处理所述第一上行测量值以及所述第二上行测量值,得到所述第二终端对所述第一终端的上行共信道干扰值。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户间干扰估算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配置小区包含用于传输所述测量信道集合中各测量信道上测量信号的信号收发设备;所述测量数据包括测量所述测量信道的测量信号得到的测量值;
获取各配置小区对应的测量信道集合的测量数据的步骤包括:
接收各所述配置小区基于预设测量周期进行测量得到的所述测量数据;或,
向各所述配置小区发送触发指令,接收所述配置小区根据所述触发指令进行测量得到所述测量数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户间干扰估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测量数据为所述配置小区测量所述信号收发设备分离回传的所述测量信号得到的数据;
所述测量值包括接收功率、信噪比、信干噪比中至少一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户间干扰估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户终端包括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其中,所述第一终端在当前时刻对应第三测量信道,所述第二终端在所述当前时刻对应第四测量信道;所述共信道干扰值包括下行共信道干扰值;
处理所述测量数据,得到用户终端对间的共信道干扰值的步骤包括:
基于预设筛选条件以及所述第三测量信道对应的所述测量值,从各传输所述第三测量信道的测量信号的信号收发设备中筛选出第一下行信号收发设备集;
获取测量所述第一下行信号收发设备集传输的所述第三测量信道的测量信号得到的第三上行测量值;
基于所述预设筛选条件以及所述第四测量信道对应的所述测量值,从各传输所述第四测量信道的测量信号的信号收发设备中筛选出第二下行信号收发设备集;
获取测量所述第二下行信号收发设备集传输的所述第三测量信道的测量信号得到的第四上行测量值;
处理所述第三上行测量值以及所述第四上行测量值,得到所述第二终端对所述第一终端的下行共信道干扰值。
5.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用户间干扰估算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预设筛选条件包括测量值预设排名和/或测量值门限。
6.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意一项所述的用户间干扰估算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测量信道子集内的任意两个测量信道之间正交;
所述测量信道集合内的任意两个测量信道之间正交。
7.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意一项所述的用户间干扰估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测量数据还包括小区ID、信号收发设备编号以及测量信道编号;
获取各配置小区分别对应的测量信道集合的测量数据的步骤之前,还包括:
向各所述配置小区发送信道配置参数;所述信道配置参数用于指示各所述配置小区完成测量信道以及所述测量信道集合的配置。
8.一种用户间干扰估算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测量数据接收模块,用于获取各配置小区分别对应的测量信道集合的测量数据;每个所述配置小区配置有对应的若干个测量信道,每个配置小区中若干个测量信道形成该配置小区的测量信道子集,所述测量信道集合由若干个测量信道子集组成,包含归属于本配置小区的测量信道子集以及分别归属于与所述本配置小区互为邻区的各配置小区的测量信道子集;所述测量数据由配置小区对测量信道集合中各测量信道上的测量信号进行获取得到;
干扰值计算模块,用于处理所述测量数据,得到用户终端对间的共信道干扰值;所述用户终端对间的共信道干扰值为两个用户终端同时在相同的信道上进行数据传输所产生的干扰值;所述用户终端包括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其中,所述第一终端在当前时刻对应第一测量信道,所述第二终端在所述当前时刻对应第二测量信道;所述共信道干扰值包括上行共信道干扰值;
所述干扰值计算模块包括:
上行设备筛选单元,用于基于预设筛选条件以及所述第一测量信道对应的所述测量数据,从各传输所述第一测量信道的测量信号的信号收发设备中筛选出上行信号收发设备集;
上行测量值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测量所述上行信号收发设备集传输的所述第一测量信道的测量信号得到的第一上行测量值,以及测量所述上行信号收发设备集传输的所述第二测量信道的测量信号得到的第二上行测量值;
上行测量值获取单元,用于处理所述第一上行测量值以及所述第二上行测量值,得到所述第二终端对所述第一终端的上行共信道干扰值。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用户间干扰估算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配置小区包含用于传输所述测量信道集合中各测量信道上测量信号的信号收发设备;所述测量数据包括测量所述测量信道的测量信号得到的测量值;
所述测量数据接收模块包括:
周期测量单元,用于接收各所述配置小区基于预设测量周期进行测量得到的所述测量数据;或,
触发测量单元,用于向各所述配置小区发送触发指令,接收所述配置小区根据所述触发指令进行测量得到所述测量数据。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用户间干扰估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测量数据为所述配置小区测量所述信号收发设备分离回传的所述测量信号得到的数据;
所述测量值包括接收功率、信噪比、信干噪比中至少一种。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用户间干扰估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户终端包括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其中,所述第一终端在当前时刻对应第三测量信道,所述第二终端在所述当前时刻对应第四测量信道;所述共信道干扰值包括下行共信道干扰值;
所述干扰值计算模块包括:
第一下行设备筛选单元,用于基于预设筛选条件以及所述第三测量信道对应的所述测量值,从各传输所述第三测量信道的测量信号的信号收发设备中筛选出第一下行信号收发设备集;
第三上行测量值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测量所述第一下行信号收发设备集传输的所述第三测量信道的测量信号得到的第三上行测量值;
第二下行设备筛选单元,用于基于所述预设筛选条件以及所述第四测量信道对应的所述测量值,从各传输所述第四测量信道的测量信号的信号收发设备中筛选出第二下行信号收发设备集;
第四上行测量值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测量所述第二下行信号收发设备集传输的所述第三测量信道的测量信号得到的第四上行测量值;
下行干扰值处理单元,用于处理所述第三上行测量值以及所述第四上行测量值,得到所述第二终端对所述第一终端的下行共信道干扰值。
12.根据权利要求9或11所述的用户间干扰估算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预设筛选条件包括测量值预设排名和/或测量值门限。
13.根据权利要求8至11任意一项所述的用户间干扰估算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测量信道子集内的任意两个测量信道之间正交;
所述测量信道集合内的任意两个测量信道之间正交。
14.根据权利要求9至11任意一项所述的用户间干扰估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测量数据还包括小区ID、信号收发设备编号以及测量信道编号;
所述装置还包括:
信道配置模块,用于向各所述配置小区发送信道配置参数;所述信道配置参数用于指示各所述配置小区完成测量信道以及所述测量信道集合的配置。
15.一种用户间干扰估算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各配置小区的信号收发设备、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用户间干扰估算方法的步骤。
16.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7任意一项所述的用户间干扰估算方法的步骤。
CN201810235927.1A 2018-03-21 2018-03-21 用户间干扰估算方法、装置及系统 Active CN10854101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235927.1A CN108541012B (zh) 2018-03-21 2018-03-21 用户间干扰估算方法、装置及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235927.1A CN108541012B (zh) 2018-03-21 2018-03-21 用户间干扰估算方法、装置及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541012A CN108541012A (zh) 2018-09-14
CN108541012B true CN108541012B (zh) 2021-11-02

Family

ID=634850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235927.1A Active CN108541012B (zh) 2018-03-21 2018-03-21 用户间干扰估算方法、装置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541012B (zh)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94527A (zh) * 2011-01-10 2012-07-18 夏普株式会社 下行多天线多载波多小区信道状态信息反馈方法
CN103875219A (zh) * 2013-12-13 2014-06-1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干扰协调方法、装置和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56217B (zh) * 2009-10-27 2016-04-1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测量事件的上报方法和装置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94527A (zh) * 2011-01-10 2012-07-18 夏普株式会社 下行多天线多载波多小区信道状态信息反馈方法
CN103875219A (zh) * 2013-12-13 2014-06-1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干扰协调方法、装置和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541012A (zh) 2018-09-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30388030A1 (en) Information sending and receiving method and device, storage medium and processor
TWI234352B (en) Wireless time division duplex communication system using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thereof
US10212646B2 (en) Method for cell discovery
JP6949943B2 (ja) ビーム測定方法、端末及びネットワーク装置
US10638341B2 (en) Wireless environment information collection system and method
DE102010049315A1 (de) Standortbestimmung in drahtlosen Kommunikationssystemen
US8218450B2 (en) Throughput estimation method and system
US10880061B2 (en) Method, network device and terminal device for transmitting reference signal
EP2941039B1 (en) Method for selecting a working remote radio unit for a user equipment by a base station
JP2017536003A (ja) 適応変調コーディングの方法および装置
Begishev et al. An analytical approach to SINR estimation in adjacent rectangular cells
US11817929B2 (en)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measurement method and apparatus and network side device
CN108541012B (zh) 用户间干扰估算方法、装置及系统
Tiwana et al. Statistical learning in automated troubleshooting: Application to LTE interference mitigation
Barrachina-Muñoz et al. Wi-Fi all-channel analyzer
CN108811065B (zh) 几乎空白子帧发射功率的调整方法、装置和计算机设备
CN109769293B (zh) Rru定标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3347702A (zh) 干扰源定位方法以及相关设备
US20190386731A1 (en) Scheduling method, base station, and terminal
CN112235095B (zh) 信道质量的反馈方法、装置、基站、终端设备和介质
CN113890707B (zh) 通信方法、装置、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EP3217713A1 (en)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for acquiring service distribution
Kaddour et al. A new method for inter-cell interference estimation in uplink SC-FDMA networks
Kaddour et al. Downlink interference analytical predictions under shadowing within irregular multi-cell deployments
WO2006101670A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optimising a spread spectrum cellular communication system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0117

Address after: 510663 Shenzhou Road, Guangzhou Science City, Guangzhou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Guangdong, 10

Applicant after: Jingxin Communication System (China) Co., Ltd.

Address before: 510663 Shenzhou Road 10, Guangzhou Science City, Guangzhou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Guangzhou, Guangdong

Applicant before: Jingxin Communication System (China) Co., Ltd.

Applicant before: Jingxin Communication System (Guangzhou) Co., Ltd.

Applicant before: Jingxin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Guangzhou) Co., Ltd.

Applicant before: TIANJIN COMBA TELECOM SYSTEMS CO., LTD.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510663 Shenzhou Road, Guangzhou Science City, Guangzhou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Guangdong, 10

Applicant after: Jingxin Network System Co.,Ltd.

Address before: 510663 Shenzhou Road, Guangzhou Science City, Guangzhou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Guangdong, 10

Applicant before: Comba Telecom System (China) Ltd.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