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235095B - 信道质量的反馈方法、装置、基站、终端设备和介质 - Google Patents

信道质量的反馈方法、装置、基站、终端设备和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235095B
CN112235095B CN202011483740.7A CN202011483740A CN112235095B CN 112235095 B CN112235095 B CN 112235095B CN 202011483740 A CN202011483740 A CN 202011483740A CN 112235095 B CN112235095 B CN 11223509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terference
base station
signal
time
frequency resour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483740.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235095A (zh
Inventor
徐慧俊
伍尚坤
刘震
张琼
廖礼宇
黄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omba Network System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omba Telecom Systems China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omba Telecom Systems China Ltd filed Critical Comba Telecom Systems China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483740.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235095B/zh
Publication of CN11223509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23509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23509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23509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50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 H04W72/54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quality criteria
    • H04W72/541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quality criteria using the level of interferen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50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 H04W72/54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quality criteria
    • H04W72/542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quality criteria using measured or perceived quality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信道质量的反馈方法、装置、基站、终端设备和介质,涉及通信技术领域,该信道质量的反馈方法中,第一基站在第一时频资源位置上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一参考信号,并控制第一基站在第二时频资源位置上的信号为空,这样终端设备可以在第一时频资源位置检测第一基站下发的第一参考信号对应的第一信干噪比SINR,并在第二时频资源位置检测干扰信号对应的第二信干噪比SINR,然后根据第一信干噪比SINR和第二信干噪比SINR确定CQI。其中,终端设备在确定当前信道质量的过程中,将干扰信号的第二信干噪比SINR考虑在内,因此确定出的CQI能够真实地反映当前信道质量。

Description

信道质量的反馈方法、装置、基站、终端设备和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信道质量的反馈方法、装置、基站、终端设备和介质。
背景技术
5G通信系统具有比4G更宽的频域带宽,更高的调制编码方式和更多的天线数,从而满足用户日益增长的流量需求。
现有技术中,为了满足热点区域的深度覆盖和高流量需求,一般采用宏站+微站的组网方式,其中,宏站的覆盖面积大,用于实现广域覆盖。微站的定向性强,用于提升热点区域的容量。然而,在实际应用中,宏站和微站之间经常会存在固定干扰。相应的,UE接收到的信号可能包括微站下发的信号也可能包括宏站下发的信号。
微站在向终端设备UE(英文:User Equipment,简称:UE)下发下行信号的过程中,需要基于MCS(英文:Modulation and Coding Scheme,中文:调制与编码策略)值确定调制和编码策略,而在确定MCS值的过程中,需要获取CQI(英文:Channel Quality Indicator,简称:CQI)以确定当前信道质量。其中,CQI是UE反馈给微站的,UE确定CQI的过程一般是:UE经常在与微站约定好的参考信号资源位置去接收下行信号,并通过监测下行信号的接收功率确定CQI。
然而,传统技术中的CQI无法反应真实的信道质量,导致微站根据CQI确定的MCS值不准确,浪费空口资源。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信道质量的反馈方法、装置、基站、终端设备和介质。
第一方面:
一种信道质量的反馈方法,该方法包括:
第一基站确定自身接收到的信号为第二基站下发的干扰信号时,根据干扰信号确定固定干扰集合,固定干扰集合包括干扰信号对第一基站造成固定干扰的多个固定干扰时隙;
第一基站根据固定干扰集合确定第一时频资源位置和第二时频资源位置,其中,第二基站在第一时频资源位置上的信号为空,且第二基站在第二时频资源位置上的信号不为空,其中,所述第一时频资源位置和所述第二时频资源位置用于指示终端设备在对应的两个时频资源位置上接收信号,并根据接收的两个信号的信干噪比SINR计算信道质量指示CQI;
第一基站在第一时频资源位置上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一参考信号,并控制第一基站在第二时频资源位置上的信号为空,以及接收终端设备发送的信道质量指示CQI。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基站根据固定干扰集合确定第一时频资源位置和第二时频资源位置,包括:
第一基站根据固定干扰集合确定干扰信号的时频资源特征,时频资源特征用于表示第二基站对第一基站造成的固定干扰所在的时频资源位置;
第一基站根据时频资源特征确定第一时频资源位置和第二时频资源位置。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基站根据固定干扰集合确定干扰信号的时频资源特征,包括:
第一基站根据固定干扰集合所在的干扰帧与其他干扰帧的帧间隔确定干扰信号的干扰帧周期;
第一基站根据多个固定干扰时隙的位置确定每个固定干扰时隙对应的符号资源位置;
第一基站根据干扰帧周期以及每个固定干扰时隙对应的符号资源位置,确定时频资源特征。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基站根据时频资源特征确定第一时频资源位置和第二时频资源位置,包括:
第一基站将干扰帧周期确定为第一参考信号的参考信号周期;
第一基站从多个固定干扰时隙中确定目标固定干扰时隙,并将干扰信号中的第二参考信号在目标固定干扰时隙上占用的符号资源位置确定为第二时频资源位置,以及根据目标固定干扰时隙上除第二时频资源位置之外的时频资源位置确定第一时频资源位置。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根据干扰信号确定固定干扰集合,包括:
第一基站获取干扰帧中每个时隙上的信号接收功率;
第一基站将信号接收功率大于预设功率阈值的时隙确定为固定干扰时隙;
第一基站根据固定干扰时隙确定固定干扰集合。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该方法还包括:
第一基站根据信道质量指示CQI计算第一基站的第三信干噪比SINR;
第一基站根据第三信干噪比SINR确定第一基站的目标调制与编码策略MCS值。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该方法还包括:
第一基站根据干扰信号确定随机干扰集合,随机干扰集合包括干扰帧中除固定干扰时隙之外的其他时隙。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基站根据第三信干噪比SINR确定第一基站的目标调制与编码策略MCS值,包括:
第一基站根据第三信干噪比SINR和随机干扰集合确定第一基站的目标MCS值。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基站根据第三信干噪比SINR和随机干扰集合确定第一基站的目标MCS值,包括:
第一基站检测随机干扰集合中各个时隙的误码率,并根据各个时隙的误码率确定第一基站的第四信干噪比SINR;
第一基站根据第三信干噪比SINR和第四信干噪比SINR的大小关系,确定第一基站的目标MCS值。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根据各个时隙的误码率确定第一基站的第四信干噪比SINR,包括:
第一基站根据各个时隙的误码率,确定每个时隙对应的候选MCS值;
第一基站根据每个时隙对应的候选MCS值确定第一基站的平均候选MCS值,并根据预设的MCS值与信干噪比的映射关系,将平均候选MCS值对应的SINR确定为第四信干噪比SINR。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基站根据第三信干噪比SINR和第四信干噪比SINR的大小关系,确定第一基站的目标MCS值,包括:
第一基站根据第三信干噪比SINR和第四信干噪比SINR的大小关系,以及第三信干噪比SINR与预设的SINR阈值的大小关系,确定第一基站的目标MCS值。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基站根据第三信干噪比SINR和第四信干噪比SINR的大小关系,以及第三信干噪比SINR与预设的SINR阈值的大小关系,确定第一基站的目标MCS值,包括:
若第三信干噪比SINR小于或等于第四信干噪比SINR,且第三信干噪比SINR小于或等于预设的SINR阈值,则第一基站将第四信干噪比SINR所对应的MCS值确定为第一基站的目标MCS值。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基站根据第三信干噪比SINR和第四信干噪比SINR的大小关系,以及第三信干噪比SINR与预设的SINR阈值的大小关系,确定第一基站的目标MCS值,包括:
若第三信干噪比SINR小于或等于第四信干噪比SINR,且第三信干噪比SINR大于预设的SINR阈值,则第一基站将第三信干噪比SINR所对应的MCS值确定为第一基站的目标MCS值。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基站根据第三信干噪比SINR和第四信干噪比SINR的大小关系,以及第三信干噪比SINR与预设的SINR阈值的大小关系,确定第一基站的目标MCS值,包括:
若第三信干噪比SINR大于第四信干噪比SINR,则第一基站将第三信干噪比SINR所对应的MCS值确定为第一基站的目标MCS值。
第二方面:
一种信道质量的反馈方法,该方法包括:
终端设备在第一时频资源位置接收第一基站下发的第一参考信号,并根据第一参考信号的信号接收功率确定第一信干噪比SINR;
终端设备在第二时频资源位置接收干扰信号,并根据干扰信号的信号接收功率确定第二信干噪比SINR;其中,第一基站在第二时频资源位置上的信号为空;
终端设备根据第一信干噪比SINR和第二信干噪比SINR确定信道质量指示CQI并反馈给第一基站。
第三方面:
一种信道质量的反馈装置,该装置包括:
第一确定模块,用于确定自身接收到的信号为第二基站下发的干扰信号时,根据干扰信号确定固定干扰集合,固定干扰集合包括干扰信号对第一基站造成固定干扰的多个固定干扰时隙;
第二确定模块,用于根据固定干扰集合确定第一时频资源位置和第二时频资源位置,其中,第二基站在第一时频资源位置上的信号为空,且第二基站在第二时频资源位置上的信号不为空,其中,第一时频资源位置和第二时频资源位置用于指示终端设备在对应的两个时频资源位置上接收信号,并根据接收的两个信号的信干噪比SINR计算信道质量指示CQI;
收发模块,用于在第一时频资源位置上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一参考信号,并控制第一基站在第二时频资源位置上的信号为空,以及接收终端设备发送的信道质量指示CQI。
第四方面:
一种信道质量的反馈装置,该装置包括:
第一接收模块,用于在第一时频资源位置接收第一基站下发的第一参考信号,并根据第一参考信号的信号接收功率确定第一信干噪比SINR;
第二接收模块,用于在第二时频资源位置接收干扰信号,并根据干扰信号的信号接收功率确定第二信干噪比SINR;其中,第一基站在第二时频资源位置上的信号为空;
确定模块,用于根据第一信干噪比SINR和第二信干噪比SINR确定信道质量指示CQI并反馈给第一基站。
第五方面:
一种基站,包括接收器、发送器和处理器;
处理器,用于确定自身接收到的信号为第二基站下发的干扰信号时,根据干扰信号确定固定干扰集合,以及根据固定干扰集合确定第一时频资源位置和第二时频资源位置;其中,固定干扰集合包括干扰信号对第一基站造成固定干扰的多个固定干扰时隙;第二基站在第一时频资源位置上的信号为空,且第二基站在第二时频资源位置上的信号不为空,其中,第一时频资源位置和第二时频资源位置用于指示终端设备在对应的两个时频资源位置上接收信号,并根据接收的两个信号的信干噪比SINR计算信道质量指示CQI
发送器,用于在第一时频资源位置上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一参考信号;
处理器,还用于控制发送器在第二时频资源位置上的信号为空,以及控制接收器接收终端设备发送的信道质量指示CQI。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基站还包括存储器,该存储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处理器执行该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上述第一方面任一项的信道质量的反馈方法。
第六方面:
一种终端设备,包括接收器、处理器和发送器;
接收器,用于在第一时频资源位置接收第一基站下发的第一参考信号,以及在第二时频资源位置接收干扰信号;
处理器,用于根据第一参考信号的信号接收功率确定第一信干噪比SINR;以及,根据干扰信号的信号接收功率确定第二信干噪比SINR;并且,根据第一信干噪比SINR和第二信干噪比SINR确定信道质量指示CQI;其中,第一基站在第二时频资源位置上的信号为空;
发送器,用于将CQI返回给第一基站。
第七方面:
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述第一方面和第二方面任一项所述的信道质量的反馈方法。
上述信道质量的反馈方法、装置、基站、终端设备和介质,可以提高信道质量指示CQI的准确性。该信道质量的反馈方法中,第一基站确定自身接收到的信号为第二基站下发的干扰信号时,根据干扰信号确定固定干扰集合,固定干扰集合包括干扰信号对第一基站造成固定干扰的多个固定干扰时隙;第一基站根据固定干扰集合确定第一时频资源位置和第二时频资源位置,其中,第二基站在第一时频资源位置上的信号为空,且第二基站在第二时频资源位置上的信号不为空;第一时频资源位置和第二时频资源位置用于指示终端设备在对应的两个时频资源位置上接收信号,并根据接收的两个信号的信干噪比SINR计算信道质量指示CQI;第一基站在第一时频资源位置上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一参考信号,并控制第一基站在第二时频资源位置上的信号为空,以及接收终端设备发送的信道质量指示CQI。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基站在第一时频资源位置上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一参考信号,并控制第一基站在第二时频资源位置上的信号为空,这样终端设备可以在第一时频资源位置检测第一基站下发的第一参考信号,根据参考信号的接收功率确定第一信干噪比SINR,并在第二时频资源位置检测干扰信号,根据干扰信号的接收功率确定第二信干噪比SINR,通过第一信干噪比SINR和第二信干噪比SINR确定信道质量指示CQI,由于终端设备是根据干扰信号对应的第二信干噪比SINR以及第一基站下发的参考信号对应的第一信干噪比SINR共同确定的CQI,将干扰信号对第一基站下发的参考信号的影响考虑在内,因此终端设备得到的CQI能够真实地反映信道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涉及到的一种实施环境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信道质量的反馈方法的流程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固定干扰时隙的内部结构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基站下发的下行信号中携带第一参考信号的时隙的内部结构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确定第一时频资源位置和第二时频资源位置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6为一种在干扰场景下固定干扰时域位置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固定干扰时隙#5的内部结构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信道质量的反馈方法的流程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信道质量的反馈方法的流程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确定第一基站的目标MCS值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信道质量的反馈方法的流程图;
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信道质量的反馈方法的信令流程图;
图1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信道质量的反馈装置的框图;
图1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信道质量的反馈装置的框图;
图1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站的框图;
图1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设备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5G通信系统具有比4G更宽的频域带宽,更高的调制编码方式和更多的天线数,从而满足用户日益增长的流量需求。现有技术中,为了满足热点区域的深度覆盖和高流量需求,一般采用宏站+微站的组网方式,其中,宏站的覆盖面积大,用于实现广域覆盖。微站的定向性强,用于提升热点区域的容量。然而,在实际应用中,宏站和微站发送和接收的信号为同频信号,同频信号容易相互干扰。并且,宏站会周期性地在下行链路数据中设置常发信号,常发信号例如是宏站的参考信号或者单边带信号,这种常发信号也会给微站造成干扰。因此如何对该些常发信号造成的干扰进行规避控制是本领域的热点研究话题。
在实际应用中,UE接入微站之后,在下行链路中,微站需要向UE下发下行信号,在此过程中,微站需要对下行信号进行调制和编码,一般而言,微站是基于MCS值确定调制和编码策略,其中MCS值是根据信道质量指示CQI确定的,而CQI是由UE对当前信道进行测量之后反馈给微站的。
然而,在实际应用中,不仅微站会受到宏站的干扰,处于宏站和微站的覆盖交叠区域的UE在接入微站后,可能会收到宏站下发的信号,这种情况下,UE也会受到宏站的干扰,导致UE反馈给微站的CQI无法反应真实的信道质量。相应的,微站根据CQI确定出的MCS值以及根据MCS值确定的调制和编码策略并不适合当前信道,这样就容易发生数据拥塞或者空口资源浪费等情况。
基于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信道质量的反馈方法,可以提高信道质量指示CQI的准确性。具体参见下述方法实施例。
下面,将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信道质量的反馈方法所涉及到的实施环境进行简要说明。
请参考图1,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信道质量的反馈方法所涉及到的一种实施环境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实施环境可以包括第一基站101、第二基站103和终端设备102。
其中,上述第一基站101和第二基站103可以但不限于宏基站、微基站以及小基站等类型的基站设备,可以是全球移动通讯(Global System of Mobile communication,简称GSM)或码分多址(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简称CDMA)中的基站(BaseTransceiver Station,简称BTS),也可以是宽带码分多址(Wideband Code DivisionMultiple Access,简称WCDMA)中的基站(NodeB,简称NB),还可以是LTE中的演进型基站(Evolutional Node B,简称eNB或eNodeB),或者中继站或接入点,或者未来5G网络中的基站、客户前置设备(Customer Premise Equipment,简称CPE)等,在此并不限定。
上述终端设备102可以但不限于是各种个人计算机、笔记本电脑、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和便携式可穿戴设备等。
请参考图2,其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信道质量的反馈方法的流程图,如图2所示,该信道质量的反馈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201,第一基站确定自身接收到的信号为第二基站下发的干扰信号时,根据干扰信号确定固定干扰集合。
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基站可以接收到无线信号,并对接收到的无线信号进行干扰识别,其中,第一基站可以检测接收到的无线信号的接收功率,若接收功率大于第一功率阈值,则确定接收到的信号为干扰信号。本申请实施例中,将发送干扰信号的基站称为第二基站。
在实际应用中,宏站会周期性地在下行链路数据中设置常发信号,该些来自同频邻区的常发信号对微站造成的干扰称为固定干扰,该常发信号也即干扰信号。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基站在确定接收到干扰信号的情况下,可以将干扰信号中存在固定干扰的时隙识别出来,得到固定干扰集合,其中,固定干扰集合包括干扰信号对第一基站造成固定干扰的多个固定干扰时隙。
步骤202,第一基站根据固定干扰集合确定第一时频资源位置和第二时频资源位置。
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时频资源位置表示第二基站未发信号的位置,第二时频资源位置表示第二基站发送干扰信号的位置。第二基站在第一时频资源位置上的信号为空,且第二基站在第二时频资源位置上的信号不为空。也就是说,第二基站在第一时频资源位置上不发信号,在第二时频资源位置上发送干扰信号。
可选的,第一基站可以检测固定干扰时隙上的每个符号的信号强度,并将信号强度大于第一强度阈值的符号确定为第二时频资源位置,将信号强度小于第二强度阈值的符号确定为第一时频资源位置,其中,第二强度阈值小于第一强度阈值。
在实际应用中,在不同的时隙,第二基站未发信号的位置以及第二基站发送干扰信号的位置可能并不相同,这种情况下,对于固定干扰集合中的每个固定干扰时隙,第一基站可以分别确定出每个固定干扰时隙中第一时频资源位置和第二时频资源位置。
如图3所示,图3示出了一个固定干扰时隙的内部结构图,横轴表示时域,纵轴表示频域,在横轴中,每个格子表示一个FDMA(英文: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中文:频分多址)符号。图3中A表示第一时频资源位置,B表示第二时频资源位置。
步骤203,第一基站在第一时频资源位置上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一参考信号,并控制第一基站在第二时频资源位置上的信号为空,以及接收终端设备发送的信道质量指示CQI。
其中,第一时频资源位置和第二时频资源位置用于指示终端设备在对应的两个时频资源位置上接收信号,并根据接收的两个信号的信干噪比SINR计算信道质量指示CQI。
第一基站在从固定干扰集合中确定出第一时频资源位置和第二时频资源位置的情况下,可以根据第一时频资源位置和第二时频资源位置配置第一基站下发的第一参考信号。其中,第一基站向终端设备下发的下行信号中,可以在第一时频资源位置上发送第一参考信号,而在第二时频资源位置上不发信号。
如图4所示,图4示出了第一基站下发的下行信号中携带第一参考信号的时隙的内部结构图,其中,横轴表示时域,纵轴表示频域,在横轴中,每个格子表示一个FDMA符号,图4中,A表示第一时频资源位置,B表示第二时频资源位置。
对比图3和图4可知,图4中第一基站下发的下行信号中,在第一时频资源位置A发送第一参考信号,在第二时频资源位置B上的信号为空。图3中在第一时频资源位置A上的信号为空,第二时频资源位置B为干扰信号所在的位置。这样使得第一基站下发的下行信号中的第一参考信号的位置与第二基站下发的下行信号中的干扰信号的时频资源位置错开。
UE在接收到第一基站下发的下行信号之后,会在与第一基站约定好的位置测量下行信号的接收功率。其中,本申请实施例中,UE与第一基站约定好的位置即为第一时频资源位置和第二时频资源位置,UE可以在第一时频资源位置接收第一基站下发的第一参考信号,并根据第一参考信号的信号接收功率确定第一信干噪比SINR。与此同时,UE可以在第二时频资源位置接收干扰信号,并根据干扰信号的接收功率确定第二信干噪比SINR,然后UE可以根据第一信干噪比SINR和第二信干噪比SINR确定信道质量指示CQI,并将CQI反馈给第一基站。这样第一基站就可以接收终端设备发送的信道质量指示CQI。
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基站下发的下行信号中,在第一时频资源位置上有第一参考信号,因此,终端设备可以在第一时频资源位置上测量得到终端设备与第一基站之间的第一信干噪比SINR。与此同时,第一基站下发的下行信号中,在第二时频资源位置上的信号为空,因此可知,终端设备在第二时频资源位置上检测到的信号并不是由第一基站下发的,因此默认在第二时频资源位置接收到的信号是干扰信号。也就是说,第二信干噪比SINR表示终端设备接收到的干扰信号的信干噪比,终端设备通过第一信干噪比SINR和第二信干噪比SINR确定的CQI将干扰信号对信道质量的影响考虑在聂,因此确定出的CQI能够真实地反映当前信道质量。
请参考图5,下面对第一基站根据固定干扰集合确定第一时频资源位置和第二时频资源位置的技术过程进行说明,该技术过程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501,第一基站根据固定干扰集合确定干扰信号的时频资源特征。
其中,时频资源特征用于表示第二基站对第一基站造成的固定干扰所在的时频资源位置。
下面,分别从固定干扰集合和时频资源特征两个方面进行说明:
第一方面:固定干扰集合。
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基站根据干扰信号确定固定干扰集合的过程,可以参见下述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第一基站获取干扰信号中每个无限帧的信号接收功率,并检测每个无线帧的信号接收功率是否大于第二功率阈值,并将接收功率大于第二功率阈值的无限帧确定为存在干扰的干扰帧。然后,对于干扰帧,第一基站可以获取干扰帧中每个时隙上的信号接收功率,并将信号接收功率大于预设功率阈值的时隙确定为固定干扰时隙。第一基站可以根据固定干扰时隙确定固定干扰集合。其中,固定干扰集合包括至少一个固定干扰时隙。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对第一基站根据干扰信号确定固定干扰集合的过程并不做限定。
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将信号接收功率大于预设功率阈值的时隙确定为固定干扰时隙,能够准确且全面地将干扰帧中的全部固定干扰时隙识别出来,以便于在后续步骤中根据固定干扰集合准确地获取干扰信号的时频资源特征,提高数据的准确性。
可选的,本申请实施例中,由于固定干扰是指常发信号造成的干扰,而在一些情况下,干扰信号中也可能会有随机干扰,随机干扰即第二基站处理业务的过程中对第一基站产生的干扰。为了准确区分固定干扰,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基站可以在预设时长内,连续监测干扰帧中每个时隙上的信号接收功率,若在预设时长内,某时隙上的信号接收功率均大于预设功率阈值,则将该某时隙确定为固定干扰时隙。
在实际应用中,第二基站下发的下行信号中携带干扰信号的位置一般不会发生变化,因此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基站可以预先确定出固定干扰集合并存储起来,在运算过程中可以直接调用而不必要根据干扰信号在线确定固定干扰集合,从而降低了数据运算量,提高了数据处理速度。可选的,第一基站可以周期性更新存储的固定干扰集合,以保证固定干扰集合能够真实反映干扰信号的干扰位置。
第二方面:时频资源特征。
可选的,本实施例中,干扰信号的时频资源特征可以包括干扰帧周期、固定干扰时隙位置以及每个固定干扰时隙对应的符号资源位置。
下面对第一基站根据固定干扰集合确定干扰信号的时频资源特征的一种可选的过程进行说明:
步骤A1,第一基站根据固定干扰集合所在的干扰帧与其他干扰帧的帧间隔确定干扰信号的干扰帧周期。
基于上述确定固定干扰集合的过程可知,本申请实施例中,在确定干扰帧的过程中,可以根据相邻的两个干扰帧之间的帧间隔确定出干扰帧周期。如图6所示,图6示出了一种在干扰场景下固定干扰时域位置的示意图。其中,干扰帧为{#0,#4,#8,#12,#16…},可知图6中示出的干扰帧的干扰帧周期为40毫秒。
步骤A2,第一基站根据多个固定干扰时隙的位置确定每个固定干扰时隙对应的符号资源位置。
本申请实施例中,固定干扰集合包括多个固定干扰时隙,根据固定干扰集合可以知道固定干扰时隙都包括哪些,为便于说明,下面以图6中的#0干扰帧为例进行说明,其中,用阴影表示的时隙为固定干扰时隙,分别为slot{#0,#5,#6,#15,#16},相应的,#0干扰帧中的固定干扰集合可以表示为slot{#0,#5,#6,#15,#16}。对于固定干扰集合中的每个固定干扰时隙,第一基站可以检测固定干扰时隙上的每个符号的信号强度,其中,信号强度大于第一强度阈值的符号所在位置固定干扰时隙对应的符号资源位置。
请参考图7,图7示出了固定干扰时隙#5的内部结构图,图7中的阴影区域在横轴上的位置即符号资源位置。
步骤A3,第一基站根据干扰帧周期以及每个固定干扰时隙对应的符号资源位置,确定时频资源特征。
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基站可以将干扰帧周期以及每个固定干扰时隙对应的符号资源位置确定为干扰信号的时频资源特征。
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干扰帧周期以及每个固定干扰时隙对应的符号资源位置确定干扰信号的时频资源特征,从而能够确定出第二基站对第一基站造成的固定干扰所在的时频资源位置,提高数据的准确性。
步骤502,第一基站根据时频资源特征确定第一时频资源位置和第二时频资源位置。
其中,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基站将干扰帧周期确定为第一参考信号的参考信号周期;第一基站从多个固定干扰时隙中确定目标固定干扰时隙,并将干扰信号中的第二参考信号在目标固定干扰时隙上占用的符号资源位置确定为第二时频资源位置,以及根据目标固定干扰时隙上除第二时频资源位置之外的时频资源位置确定第一时频资源位置。
其中,第一基站根据目标固定干扰时隙上除第二时频资源位置之外的时频资源位置确定第一时频资源位置的一种可选的方法可以包括以下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基站可以检测目标固定干扰时隙上除第二时频资源位置之外每个符号上的信号强度,并将信号强度小于第二强度阈值的时频资源位置确定为第一时频资源位置。其中,信号强度小于第二强度阈值表示在该时频资源位置没有信号。
其中,第一基站可以从固定干扰集合包括多个固定干扰时隙中随机选取一个或者多个固定干扰时隙作为目标固定干扰时隙。
对于每个固定干扰时隙,第一基站可以将干扰信号中的第二参考信号在目标固定干扰时隙上占用的符号资源位置确定为第二时频资源位置,以及根据目标固定干扰时隙上除第二时频资源位置之外的时频资源位置确定第一时频资源位置。其中,第二参考信号是指第二基站下发的下行信号中所携带的第二基站的参考信号。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基站和第二基站并不进行通信,UE也未接入第二基站,因此,对于第一基站和UE而言,第二基站的下发的下行信号中所携带的第二参考信号即是干扰信号。
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根据干扰信号的时频资源特征确定第一时频资源位置和第二时频资源位置,这样根据干扰信号确定第一基站的参考信号的位置,将干扰信号对第一基站下发的参考信号的影响考虑在内,从而能够提高数据的准确性。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请参考图8,图8示出了另一种信道质量的反馈方法的流程图,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801,第一基站确定自身接收到的信号为第二基站下发的干扰信号时,根据干扰信号确定固定干扰集合。
步骤802,第一基站根据固定干扰集合确定第一时频资源位置和第二时频资源位置。
步骤803,第一基站在第一时频资源位置上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一参考信号,并控制第一基站在第二时频资源位置上的信号为空,以及接收终端设备发送的信道质量指示CQI。
步骤804,第一基站根据信道质量指示CQI计算第一基站的第三信干噪比SINR。
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预先设置CQI与信干噪比SINR的映射关系,其中,CQI越大,表示信道质量越好,干扰越小,SINR越大。CQI越小,表示信道质量越差,干扰越小,SINR越小。可选的,CQI与信干噪比SINR的映射关系可以如表1所示。
表1
CQI 等效SINR
0 -7
1 -5
2 -4
3 -2
4 0
11 13
12 14
13 17
14 20
15 23
然后,第一基站可以根据接收到的信道质量指示CQI以及表1中示出的CQI与信干噪比的映射关系确定出第一基站的第三信干噪比SINR。
步骤805,第一基站根据第三信干噪比SINR确定第一基站的目标调制与编码策略MCS值。
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预先设置信干噪比与调制与编码策略MCS值的映射关系,第一基站可以根据第三信干噪比SINR以及信干噪比与MCS值的映射关系确定第一基站的目标MCS值。
本申请实施例中,在CQI能够准确反映信道质量的情况下,第一基站基于CQI确定的目标MCS值,并根据目标MCS值确定的调制和编码策略,这样调制和编码策略可以更加符合信道质量的实际情况,避免发生数据拥塞或者空口资源浪费。
在本申请的另一种实施例中,第一基站根据干扰信号确定随机干扰集合,随机干扰集合包括干扰帧中除固定干扰时隙之外的其他时隙。
本申请实施例中,随机性干扰指在同频邻区的第二基站有业务的时候才会产生的干扰,干扰例如是指数据信道PDSCH(英文:Physical Downlink Shared Channel,中文:物理下行共享信道)、PUSCH(英文:Physical Uplink Shared Channel,中文:上行物理共享信道)、DMRS(英文:Demodulation Reference Signal,中文:解调参考信号)等。
下面,对确定随机干扰集合的过程进行说明:
对于每个干扰帧,第一基站可以在确定出该干扰帧的固定干扰集合的基础上确定随机干扰集合。
请参考图6,仍以图6中的#0干扰帧为例进行说明,根据图6可以看出,#0干扰帧包括20个时隙,该20个时隙中,除固定干扰时隙slot{#0,#5,#6,#15,#16}之外的其他时隙即为随机干扰时隙,随机干扰时隙组成随机干扰集合。
对于不同的干扰帧,由于不同的干扰帧中的固定干扰时隙可能不同,相应的,不同的干扰帧中的随机干扰时隙也可能不同。本申请实施例中,对于不同的干扰帧,可以分别确定各个干扰帧的随机干扰集合。
本申请实施例中,随机干扰集合中的时隙表示未加入固定干扰的时隙,通过确定随机干扰集合可以确定出干扰信号中不存在固定干扰的时隙,通过识别随机干扰集合,便于更好地进行干扰避免,从而减低干扰信号对第一基站下发的下行信号的影响程度。
在根据干扰信号确定出随机干扰集合的基础上,如图9所示,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基站在接收到终端设备反馈的CQI之后,还可以执行以下步骤:
步骤901,第一基站根据接收到的CQI计算第一基站的第三信干噪比SINR。
可以参考步骤804公开的内容。
步骤902,第一基站根据第三信干噪比SINR和随机干扰集合确定第一基站的目标MCS值。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0所示,图10示出了第一基站根据第三信干噪比SINR和随机干扰集合确定第一基站的目标MCS值的方法的流程图,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001,第一基站检测随机干扰集合中各个时隙的误码率,并根据各个时隙的误码率确定第一基站的第四信干噪比SINR。
可选的,第一基站可以根据各个时隙的误码率确定每个时隙对应的候选MCS值,然后第一基站可以根据每个时隙对应的候选MCS值确定第一基站的平均候选MCS值。
第一基站中可以预先存储有MCS值与信干噪比的映射关系,如表2所示:
表2
MCS值 等效SINR
0 -5
1 -3
2 -2
3 -1
24 16
25 17
26 19
27 20
28 23
基于表2示出的映射关系以及平均候选MCS值可以确定出第四信干噪比SINR。
可选的,第一基站可以根据各个时隙的误码率确定每个时隙对应的候选MCS值,然后第一基站可以从各个时隙对应的候选MCS值查找到中指候选MCS值,然后基于表2示出的映射关系以及中值候选MCS值确定出第四信干噪比SINR。
步骤1002,第一基站根据第三信干噪比SINR和第四信干噪比SINR的大小关系,确定第一基站的目标MCS值。
在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第一基站可以预先设置SINR阈值,在此基础上,第一基站根据第三信干噪比SINR和第四信干噪比SINR的大小关系,以及第三信干噪比SINR与预设的SINR阈值的大小关系,确定所第一基站的目标MCS值。
可选的,若第三信干噪比SINR小于或等于第四信干噪比SINR,且第三信干噪比SINR小于或等于预设的SINR阈值,则第一基站将第四信干噪比SINR所对应的MCS值确定为第一基站的目标MCS值。
可选的,若第三信干噪比SINR小于或等于第四信干噪比SINR,且第三信干噪比SINR大于预设的SINR阈值,则第一基站将第三信干噪比SINR所对应的MCS值确定为第一基站的目标MCS值。
可选的,若第三信干噪比SINR大于第四信干噪比SINR,则第一基站将第三信干噪比SINR所对应的MCS值确定为第一基站的目标MCS值。
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基站在接收到终端设备反馈的CQI之后,第一基站根据随机干扰集合确定第四信干噪比SINR,然后根据第三信干噪比SINR和第四信干噪比SINR确定第一基站的目标MCS值。这样在确定目标MCS值的过程中,将随机干扰集合考虑在内,提高了目标MCS值的准确性。
请参考图11,其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信道质量的反馈方法的流程图,如图11所示,该信道质量的反馈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101,终端设备在第一时频资源位置接收第一基站下发的第一参考信号,并根据第一参考信号的信号接收功率确定第一信干噪比SINR。
步骤1102,终端设备在第二时频资源位置接收干扰信号,并根据干扰信号的信号接收功率确定第二信干噪比SINR。
其中,第一基站在第二时频资源位置上的信号为空。
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时频资源位置和第二时频资源位置为终端设备与第一基站约定好的位置。终端设备在接收到第一基站下发的下行信号之后,可以在第一时频资源位置接收第一基站下发的第一参考信号,并根据第一参考信号的信号接收功率确定第一信干噪比SINR。与此同时,终端设备还可以在第二时频资源位置,检测接收到的信号的接收功率,并根据在第二时频资源位置检测到的信号接收功率确定第二信干噪比SINR。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基站下发的下行信号中,在第二时频资源位置上的信号为空,因此可知,终端设备在第二时频资源位置上检测到的信号并不是由第一基站下发的,因此默认在第二时频资源位置接收到的信号是干扰信号。
步骤1103,终端设备根据第一信干噪比SINR和第二信干噪比SINR确定信道质量指示CQI并反馈给第一基站。
终端设备对第一信干噪比SINR和第二信干噪比SINR求差,得到目标SINR,然后基于目标SINR以及预先设定的SINR与CQI的映射关系确定信道质量指示CQI,并将确定出来的CQI反馈给第一基站。
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基站下发的下行信号中,在第一时频资源位置上有第一参考信号,因此,终端设备可以在第一时频资源位置上测量得到终端设备与第一基站之间的第一信干噪比SINR。与此同时,第一基站下发的下行信号中,在第二时频资源位置上的信号为空,因此可知,终端设备在第二时频资源位置上检测到的信号并不是由第一基站下发的,因此默认在第二时频资源位置接收到的信号是干扰信号。也就是说,第二信干噪比SINR表示终端设备接收到的干扰信号的信干噪比,终端设备通过第一信干噪比SINR和第二信干噪比SINR确定的CQI将干扰信号对信道质量的影响考虑在聂,因此确定出的CQI能够真实地反映当前信道质量。
请参考图12,其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信道质量的反馈方法的信令流程图,如图12所示,该信道质量的反馈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201,第一基站确定自身接收到的信号为第二基站下发的干扰信号时,根据干扰信号确定固定干扰集合。
具体的,第一基站根据固定干扰集合所在的干扰帧每个时隙上的信号接收功率;第一基站将信号接收功率大于预设功率阈值的时隙确定为固定干扰时隙;第一基站根据固定干扰时隙确定固定干扰集合。
步骤1202,第一基站根据固定干扰集合所在的干扰帧与其他干扰帧的帧间隔确定干扰信号的干扰帧周期。
步骤1203,第一基站根据多个固定干扰时隙的位置确定每个固定干扰时隙对应的符号资源位置。
步骤1204,第一基站根据干扰帧周期以及每个固定干扰时隙对应的符号资源位置,确定时频资源特征。
步骤1205,第一基站将干扰帧周期确定为第一参考信号的参考信号周期。
步骤1206,第一基站从多个固定干扰时隙中确定目标固定干扰时隙,并将干扰信号中的第二参考信号在目标固定干扰时隙上占用的符号资源位置确定为第二时频资源位置,以及根据目标固定干扰时隙上除第二时频资源位置之外的时频资源位置确定第一时频资源位置。
步骤1207,第一基站在第一时频资源位置上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一参考信号,并控制第一基站在第二时频资源位置上的信号为空。
步骤1208,终端设备在第一时频资源位置接收第一基站下发的第一参考信号,并根据第一参考信号的信号接收功率确定第一信干噪比SINR。
步骤1209,终端设备在第二时频资源位置接收干扰信号,并根据干扰信号的信号接收功率确定第二信干噪比SINR;其中,第一基站在第二时频资源位置上的信号为空。
步骤1210,终端设备根据第一信干噪比SINR和第二信干噪比SINR确定信道质量指示CQI并反馈给第一基站。
步骤1211,第一基站接收终端设备发送的信道质量指示CQI。
步骤1212,第一基站根据信道质量指示CQI计算第一基站的第三信干噪比SINR。
步骤1213,第一基站根据干扰信号确定随机干扰集合,随机干扰集合包括干扰帧中除固定干扰时隙之外的其他时隙。
步骤1214,第一基站根据随机干扰集合中各个时隙的误码率,确定每个时隙对应的候选MCS值。
步骤1215,第一基站根据每个时隙对应的候选MCS值确定第一基站的平均候选MCS值,并根据预设的MCS值与信干噪比的映射关系,将平均候选MCS值对应的SINR确定为第四信干噪比SINR。
步骤1216,第一基站根据第三信干噪比SINR和第四信干噪比SINR的大小关系,以及第三信干噪比SINR与预设的SINR阈值的大小关系,确定第一基站的目标MCS值。
可选的,若第三信干噪比SINR小于或等于第四信干噪比SINR,且第三信干噪比SINR小于或等于预设的SINR阈值,则第一基站将第四信干噪比SINR所对应的MCS值确定为第一基站的目标MCS值。
可选的,若第三信干噪比SINR小于或等于第四信干噪比SINR,且第三信干噪比SINR大于预设的SINR阈值,则第一基站将第三信干噪比SINR所对应的MCS值确定为第一基站的目标MCS值。
可选的,若第三信干噪比SINR大于第四信干噪比SINR,则第一基站将第三信干噪比SINR所对应的MCS值确定为第一基站的目标MCS值。
应该理解的是,虽然图2至图12的流程图中的各个步骤按照箭头的指示依次显示,但是这些步骤并不是必然按照箭头指示的顺序依次执行。除非本文中有明确的说明,这些步骤的执行并没有严格的顺序限制,这些步骤可以以其它的顺序执行。而且,图2至图12中的至少一部分步骤可以包括多个步骤或者多个阶段,这些步骤或者阶段并不必然是在同一时刻执行完成,而是可以在不同的时刻执行,这些步骤或者阶段的执行顺序也不必然是依次进行,而是可以与其它步骤或者其它步骤中的步骤或者阶段的至少一部分轮流或者交替地执行。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3所示,提供了一种信道质量的反馈装置1300,包括:第一确定模块1301、第二确定模块1302和收发模块1303,其中:
第一确定模块1301,用于确定自身接收到的信号为第二基站下发的干扰信号时,根据干扰信号确定固定干扰集合,固定干扰集合包括干扰信号对第一基站造成固定干扰的多个固定干扰时隙;
第二确定模块1302,用于根据固定干扰集合确定第一时频资源位置和第二时频资源位置,其中,第二基站在第一时频资源位置上的信号为空,且第二基站在第二时频资源位置上的信号不为空,其中,第一时频资源位置和第二时频资源位置用于指示终端设备在对应的两个时频资源位置上接收信号,并根据接收的两个信号的信干噪比SINR计算信道质量指示CQI;
收发模块1303,用于在第一时频资源位置上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一参考信号,并控制第一基站在第二时频资源位置上的信号为空,以及接收终端设备发送的信道质量指示CQI。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二确定模块1302还用于:根据固定干扰集合确定干扰信号的时频资源特征,时频资源特征用于表示第二基站对第一基站造成的固定干扰所在的时频资源位置;
根据时频资源特征确定第一时频资源位置和第二时频资源位置。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二确定模块1302还用于:根据固定干扰集合所在的干扰帧与其他干扰帧的帧间隔确定干扰信号的干扰帧周期;
根据多个固定干扰时隙的位置确定每个固定干扰时隙对应的符号资源位置;
根据干扰帧周期以及每个固定干扰时隙对应的符号资源位置,确定时频资源特征。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二确定模块1302还用于:第一基站将干扰帧周期确定为第一参考信号的参考信号周期;
第一基站从多个固定干扰时隙中确定目标固定干扰时隙,并将干扰信号中的第二参考信号在目标固定干扰时隙上占用的符号资源位置确定为第二时频资源位置,以及根据目标固定干扰时隙上除第二时频资源位置之外的时频资源位置确定第一时频资源位置。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一确定模块1301还用于:第一基站获取干扰帧中每个时隙上的信号接收功率;
第一基站将信号接收功率大于预设功率阈值的时隙确定为固定干扰时隙;
第一基站根据固定干扰时隙确定固定干扰集合。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收发模块1303还用于:根据信道质量指示CQI计算第一基站的第三信干噪比SINR;
根据第三信干噪比SINR确定第一基站的目标调制与编码策略MCS值。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一确定模块1301还用于:根据干扰信号确定随机干扰集合,随机干扰集合包括干扰帧中除固定干扰时隙之外的其他时隙。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收发模块1303还用于:根据第三信干噪比SINR和随机干扰集合确定第一基站的目标MCS值。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一确定模块1301还用于:检测随机干扰集合中各个时隙的误码率,并根据各个时隙的误码率确定第一基站的第四信干噪比SINR;
收发模块1303还用于:根据第三信干噪比SINR和第四信干噪比SINR的大小关系,确定第一基站的目标MCS值。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一确定模块1301还用于:根据各个时隙的误码率,确定每个时隙对应的候选MCS值;
根据每个时隙对应的候选MCS值确定第一基站的平均候选MCS值,并根据预设的MCS值与信干噪比的映射关系,将平均候选MCS值对应的SINR确定为第四信干噪比SINR。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收发模块1303还用于:根据第三信干噪比SINR和第四信干噪比SINR的大小关系,以及第三信干噪比SINR与预设的SINR阈值的大小关系,确定第一基站的目标MCS值。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收发模块1303还用于:若第三信干噪比SINR小于或等于第四信干噪比SINR,且第三信干噪比SINR小于或等于预设的SINR阈值,则将第四信干噪比SINR所对应的MCS值确定为第一基站的目标MCS值。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收发模块1303还用于:若第三信干噪比SINR小于或等于第四信干噪比SINR,且第三信干噪比SINR大于预设的SINR阈值,则将第三信干噪比SINR所对应的MCS值确定为第一基站的目标MCS值。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收发模块1303还用于:
若第三信干噪比SINR大于第四信干噪比SINR,则将第三信干噪比SINR所对应的MCS值确定为第一基站的目标MCS值。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4所示,提供了一种信道质量的反馈装置1400,包括:第一接收模块1401,第二接收模块1402和确定模块1403,其中:
第一接收模块1401,用于在第一时频资源位置接收第一基站下发的第一参考信号,并根据第一参考信号的信号接收功率确定第一信干噪比SINR;
第二接收模块1402,用于在第二时频资源位置接收干扰信号,并根据干扰信号的信号接收功率确定第二信干噪比SINR;其中,第一基站在第二时频资源位置上的信号为空;
确定模块1403,用于根据第一信干噪比SINR和第二信干噪比SINR确定信道质量指示CQI并反馈给第一基站。
关于信道质量的反馈装置的具体限定可以参见上文中对于信道质量的反馈方法的限定,在此不再赘述。上述信道质量的反馈装置中的各个模块可全部或部分通过软件、硬件及其组合来实现。上述各模块可以硬件形式内嵌于或独立于通信设备中的处理器中,也可以以软件形式存储于通信设备中的存储器中,以便于处理器调用执行以上各个模块对应的操作。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基站,该基站的内部结构图可以如图15所示。该基站包括通过系统总线连接的接收器、发送器、处理器和存储器。其中,该接收器用于接收外部设备发送的数据。该发送器用于向外部设备发送数据。该处理器用于提供计算和控制能力。该存储器包括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内存储器。该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存储有操作系统和计算机程序。该内存储器为非易失性存储介质中的操作系统和计算机程序的运行提供环境。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以实现一种信道质量的反馈方法。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15中示出的结构,仅仅是与本申请方案相关的部分结构的框图,并不构成对本申请方案所应用于其上的计算机设备的限定,具体的计算机设备可以包括比图中所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具有不同的部件布置。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终端设备,该终端设备的内部结构图可以如图16所示。该终端设备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存储器、至少一个网络接口和用户接口。终端设备中的各个组件通过总线系统耦合在一起。可理解,总线系统用于实现这些组件之间的连接通信。总线系统除包括数据总线之外,还包括电源总线、控制总线和状态信号总线。但是为了清楚说明起见,在图16中将各种总线都标为总线系统。另外,本发明实施例中,还包括收发机,收发机可以是多个元件,即包括接收器和发送器,提供用于在传输介质上与各种其他装置通信的单元。其中,用户接口可以包括显示器、键盘或者点击设备(例如,鼠标,轨迹球(英文:trackball)、触感板或者触摸屏等。该处理器用于提供计算和控制能力。该存储器包括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内存储器。该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存储有操作系统和计算机程序。该内存储器为非易失性存储介质中的操作系统和计算机程序的运行提供环境。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以实现一种信道质量的反馈方法。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16中示出的结构,仅仅是与本申请方案相关的部分结构的框图,并不构成对本申请方案所应用于其上的计算机设备的限定,具体的计算机设备可以包括比图中所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具有不同的部件布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基站,包括接收器、发送器和处理器,其中:
处理器,用于确定自身接收到的信号为第二基站下发的干扰信号时,根据干扰信号确定固定干扰集合,以及根据固定干扰集合确定第一时频资源位置和第二时频资源位置;其中,固定干扰集合包括干扰信号对第一基站造成固定干扰的多个固定干扰时隙;第二基站在第一时频资源位置上的信号为空,且第二基站在第二时频资源位置上的信号不为空,其中,第一时频资源位置和第二时频资源位置用于指示终端设备在对应的两个时频资源位置上接收信号,并根据接收的两个信号的信干噪比SINR计算信道质量指示CQI
发送器,用于在第一时频资源位置上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一参考信号;
处理器,还用于控制发送器在第二时频资源位置上的信号为空,以及控制接收器接收终端设备发送的信道质量指示CQI。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该基站还包括存储器,该存储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处理器执行该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以下步骤:
第一基站根据固定干扰集合确定干扰信号的时频资源特征,时频资源特征用于表示第二基站对第一基站造成的固定干扰所在的时频资源位置;
第一基站根据时频资源特征确定第一时频资源位置和第二时频资源位置。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该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以下步骤:
第一基站根据固定干扰集合所在的干扰帧与其他干扰帧的帧间隔确定干扰信号的干扰帧周期;
第一基站根据多个固定干扰时隙的位置确定每个固定干扰时隙对应的符号资源位置;
第一基站根据干扰帧周期以及每个固定干扰时隙对应的符号资源位置,确定时频资源特征。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该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以下步骤:
第一基站将干扰帧周期确定为第一参考信号的参考信号周期;
第一基站从多个固定干扰时隙中确定目标固定干扰时隙,并将干扰信号中的第二参考信号在目标固定干扰时隙上占用的符号资源位置确定为第二时频资源位置,以及根据目标固定干扰时隙上除第二时频资源位置之外的时频资源位置确定第一时频资源位置。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该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以下步骤:
第一基站获取干扰帧中每个时隙上的信号接收功率;
第一基站将信号接收功率大于预设功率阈值的时隙确定为固定干扰时隙;
第一基站根据固定干扰时隙确定固定干扰集合。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该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以下步骤:
第一基站根据信道质量指示CQI计算第一基站的第三信干噪比SINR;
第一基站根据第三信干噪比SINR确定第一基站的目标调制与编码策略MCS值。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该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以下步骤:
第一基站根据干扰信号确定随机干扰集合,随机干扰集合包括干扰帧中除固定干扰时隙之外的其他时隙。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该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以下步骤:
第一基站根据第三信干噪比SINR和随机干扰集合确定第一基站的目标MCS值。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该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以下步骤:
第一基站检测随机干扰集合中各个时隙的误码率,并根据各个时隙的误码率确定第一基站的第四信干噪比SINR;
第一基站根据第三信干噪比SINR和第四信干噪比SINR的大小关系,确定第一基站的目标MCS值。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该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以下步骤:
第一基站根据各个时隙的误码率,确定每个时隙对应的候选MCS值;
第一基站根据每个时隙对应的候选MCS值确定第一基站的平均候选MCS值,并根据预设的MCS值与信干噪比的映射关系,将平均候选MCS值对应的SINR确定为第四信干噪比SINR。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该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以下步骤:
第一基站根据第三信干噪比SINR和第四信干噪比SINR的大小关系,以及第三信干噪比SINR与预设的SINR阈值的大小关系,确定第一基站的目标MCS值。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该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以下步骤:
若第三信干噪比SINR小于或等于第四信干噪比SINR,且第三信干噪比SINR小于或等于预设的SINR阈值,则第一基站将第四信干噪比SINR所对应的MCS值确定为第一基站的目标MCS值。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该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以下步骤:
若第三信干噪比SINR小于或等于第四信干噪比SINR,且第三信干噪比SINR大于预设的SINR阈值,则第一基站将第三信干噪比SINR所对应的MCS值确定为第一基站的目标MCS值。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该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以下步骤:
若第三信干噪比SINR大于第四信干噪比SINR,则第一基站将第三信干噪比SINR所对应的MCS值确定为第一基站的目标MCS值。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基站,其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与上述方法实施例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终端设备,包括接收器、处理器和发送器;其中:接收器,用于在第一时频资源位置接收第一基站下发的第一参考信号,以及在第二时频资源位置接收干扰信号;
处理器,用于根据第一参考信号的信号接收功率确定第一信干噪比SINR;以及,根据干扰信号的信号接收功率确定第二信干噪比SINR;并且,根据第一信干噪比SINR和第二信干噪比SINR确定信道质量指示CQI;其中,第一基站在第二时频资源位置上的信号为空;
发送器,用于将CQI返回给第一基站。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终端设备,其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与上述方法实施例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以下步骤:
第一基站确定自身接收到的信号为第二基站下发的干扰信号时,根据干扰信号确定固定干扰集合,固定干扰集合包括干扰信号对第一基站造成固定干扰的多个固定干扰时隙;
第一基站根据固定干扰集合确定第一时频资源位置和第二时频资源位置,其中,第二基站在第一时频资源位置上的信号为空,且第二基站在第二时频资源位置上的信号不为空,其中,所述第一时频资源位置和所述第二时频资源位置用于指示终端设备在对应的两个时频资源位置上接收信号,并根据接收的两个信号的信干噪比SINR计算信道质量指示CQI;
第一基站在第一时频资源位置上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一参考信号,并控制第一基站在第二时频资源位置上的信号为空,以及接收终端设备发送的信道质量指示CQI。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以下步骤:
第一基站根据固定干扰集合确定干扰信号的时频资源特征,时频资源特征用于表示第二基站对第一基站造成的固定干扰所在的时频资源位置;
第一基站根据时频资源特征确定第一时频资源位置和第二时频资源位置。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以下步骤:第一基站根据固定干扰集合所在的干扰帧与其他干扰帧的帧间隔确定干扰信号的干扰帧周期;
第一基站根据多个固定干扰时隙的位置确定每个固定干扰时隙对应的符号资源位置;
第一基站根据干扰帧周期以及每个固定干扰时隙对应的符号资源位置,确定时频资源特征。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以下步骤:第一基站将干扰帧周期确定为第一参考信号的参考信号周期;
第一基站从多个固定干扰时隙中确定目标固定干扰时隙,并将干扰信号中的第二参考信号在目标固定干扰时隙上占用的符号资源位置确定为第二时频资源位置,以及根据目标固定干扰时隙上除第二时频资源位置之外的时频资源位置确定第一时频资源位置。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以下步骤:第一基站获取干扰帧中每个时隙上的信号接收功率;
第一基站将信号接收功率大于预设功率阈值的时隙确定为固定干扰时隙;
第一基站根据固定干扰时隙确定固定干扰集合。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以下步骤:第一基站根据信道质量指示CQI计算第一基站的第三信干噪比SINR;
第一基站根据第三信干噪比SINR确定第一基站的目标调制与编码策略MCS值。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以下步骤:第一基站根据干扰信号确定随机干扰集合,随机干扰集合包括干扰帧中除固定干扰时隙之外的其他时隙。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以下步骤:第一基站根据第三信干噪比SINR和随机干扰集合确定第一基站的目标MCS值。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以下步骤:第一基站检测随机干扰集合中各个时隙的误码率,并根据各个时隙的误码率确定第一基站的第四信干噪比SINR;
第一基站根据第三信干噪比SINR和第四信干噪比SINR的大小关系,确定第一基站的目标MCS值。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以下步骤:第一基站根据各个时隙的误码率,确定每个时隙对应的候选MCS值;
第一基站根据每个时隙对应的候选MCS值确定第一基站的平均候选MCS值,并根据预设的MCS值与信干噪比的映射关系,将平均候选MCS值对应的SINR确定为第四信干噪比SINR。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以下步骤:第一基站根据第三信干噪比SINR和第四信干噪比SINR的大小关系,以及第三信干噪比SINR与预设的SINR阈值的大小关系,确定第一基站的目标MCS值。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以下步骤:若第三信干噪比SINR小于或等于第四信干噪比SINR,且第三信干噪比SINR小于或等于预设的SINR阈值,则第一基站将第四信干噪比SINR所对应的MCS值确定为第一基站的目标MCS值。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以下步骤:若第三信干噪比SINR小于或等于第四信干噪比SINR,且第三信干噪比SINR大于预设的SINR阈值,则第一基站将第三信干噪比SINR所对应的MCS值确定为第一基站的目标MCS值。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以下步骤:若第三信干噪比SINR大于第四信干噪比SINR,则第一基站将第三信干噪比SINR所对应的MCS值确定为第一基站的目标MCS值。
本实施例提供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与上述方法实施例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以下步骤:
终端设备在第一时频资源位置接收第一基站下发的第一参考信号,并根据第一参考信号的信号接收功率确定第一信干噪比SINR;
终端设备在第二时频资源位置接收干扰信号,并根据干扰信号的信号接收功率确定第二信干噪比SINR;其中,第一基站在第二时频资源位置上的信号为空;
终端设备根据第一信干噪比SINR和第二信干噪比SINR确定信道质量指示CQI并反馈给第一基站。
本实施例提供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与上述方法实施例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是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所述的计算机程序可存储于一非易失性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计算机程序在执行时,可包括如上述各方法的实施例的流程。其中,本申请所提供的各实施例中所使用的对存储器、存储、数据库或其它介质的任何引用,均可包括非易失性和易失性存储器中的至少一种。非易失性存储器可包括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磁带、软盘、闪存或光存储器等。易失性存储器可包括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或外部高速缓冲存储器。作为说明而非局限,RAM可以是多种形式,比如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tatic Random Access Memory,SRAM)或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DRAM)等。
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21)

1.一种信道质量的反馈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第一基站确定自身接收到的信号为第二基站下发的干扰信号时,根据所述干扰信号确定固定干扰集合,所述固定干扰集合包括所述干扰信号对所述第一基站造成固定干扰的多个固定干扰时隙;
所述第一基站根据所述固定干扰集合确定第一时频资源位置和第二时频资源位置,其中,所述第二基站在所述第一时频资源位置上的信号为空,且所述第二基站在所述第二时频资源位置上的信号不为空,其中,所述第一时频资源位置和所述第二时频资源位置用于指示终端设备在对应的两个时频资源位置上接收信号,并根据接收的两个信号的信干噪比SINR计算信道质量指示CQI;
所述第一基站在所述第一时频资源位置上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一参考信号,并控制所述第一基站在所述第二时频资源位置上的信号为空,以及接收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的所述信道质量指示CQI。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道质量的反馈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基站根据所述固定干扰集合确定第一时频资源位置和第二时频资源位置,包括:
所述第一基站根据所述固定干扰集合确定所述干扰信号的时频资源特征,所述时频资源特征用于表示所述第二基站对所述第一基站造成的固定干扰所在的时频资源位置;
所述第一基站根据所述时频资源特征确定所述第一时频资源位置和所述第二时频资源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信道质量的反馈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基站根据所述固定干扰集合确定所述干扰信号的时频资源特征,包括:
所述第一基站根据所述固定干扰集合所在的干扰帧与其他干扰帧的帧间隔确定所述干扰信号的干扰帧周期;
所述第一基站根据所述多个固定干扰时隙的位置确定每个固定干扰时隙对应的符号资源位置;
所述第一基站根据所述干扰帧周期以及每个固定干扰时隙对应的符号资源位置,确定所述时频资源特征。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信道质量的反馈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基站根据所述时频资源特征确定所述第一时频资源位置和所述第二时频资源位置,包括:
所述第一基站将所述干扰帧周期确定为所述第一参考信号的参考信号周期;
所述第一基站从所述多个固定干扰时隙中确定目标固定干扰时隙,并将所述干扰信号中的第二参考信号在所述目标固定干扰时隙上占用的符号资源位置确定为所述第二时频资源位置,以及根据所述目标固定干扰时隙上除所述第二时频资源位置之外的时频资源位置确定所述第一时频资源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道质量的反馈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干扰信号确定固定干扰集合,包括:
所述第一基站获取干扰帧中每个时隙上的信号接收功率;
所述第一基站将信号接收功率大于预设功率阈值的时隙确定为固定干扰时隙;
所述第一基站根据所述固定干扰时隙确定所述固定干扰集合。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信道质量的反馈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基站根据所述信道质量指示CQI计算所述第一基站的第三信干噪比SINR;
所述第一基站根据所述第三信干噪比SINR确定所述第一基站的目标调制与编码策略MCS值。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信道质量的反馈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基站根据所述干扰信号确定随机干扰集合,所述随机干扰集合包括干扰帧中除固定干扰时隙之外的其他时隙。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信道质量的反馈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基站根据所述第三信干噪比SINR确定所述第一基站的目标调制与编码策略MCS值,包括:
所述第一基站根据所述第三信干噪比SINR和所述随机干扰集合确定所述第一基站的目标MCS值。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信道质量的反馈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基站根据所述第三信干噪比SINR和所述随机干扰集合确定所述第一基站的目标MCS值,包括:
所述第一基站检测所述随机干扰集合中各个时隙的误码率,并根据各个时隙的误码率确定所述第一基站的第四信干噪比SINR;
所述第一基站根据所述第三信干噪比SINR和所述第四信干噪比SINR的大小关系,确定所述第一基站的目标MCS值。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信道质量的反馈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各个时隙的误码率确定所述第一基站的第四信干噪比SINR,包括:
所述第一基站根据各个时隙的误码率,确定每个时隙对应的候选MCS值;
所述第一基站根据每个时隙对应的候选MCS值确定所述第一基站的平均候选MCS值,并根据预设的MCS值与信干噪比的映射关系,将所述平均候选MCS值对应的SINR确定为所述第四信干噪比SINR。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信道质量的反馈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基站根据所述第三信干噪比SINR和所述第四信干噪比SINR的大小关系,确定所述第一基站的目标MCS值,包括:
所述第一基站根据所述第三信干噪比SINR和所述第四信干噪比SINR的大小关系,以及所述第三信干噪比SINR与预设的SINR阈值的大小关系,确定所述第一基站的目标MCS值。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信道质量的反馈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基站根据所述第三信干噪比SINR和所述第四信干噪比SINR的大小关系,以及所述第三信干噪比SINR与预设的SINR阈值的大小关系,确定所述第一基站的目标MCS值,包括:
若所述第三信干噪比SINR小于或等于所述第四信干噪比SINR,且所述第三信干噪比SINR小于或等于预设的SINR阈值,则所述第一基站将所述第四信干噪比SINR所对应的MCS值确定为所述第一基站的目标MCS值。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信道质量的反馈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基站根据所述第三信干噪比SINR和所述第四信干噪比SINR的大小关系,以及所述第三信干噪比SINR与预设的SINR阈值的大小关系,确定所述第一基站的目标MCS值,包括:
若所述第三信干噪比SINR小于或等于所述第四信干噪比SINR,且所述第三信干噪比SINR大于预设的SINR阈值,则所述第一基站将所述第三信干噪比SINR所对应的MCS值确定为所述第一基站的目标MCS值。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信道质量的反馈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基站根据所述第三信干噪比SINR和所述第四信干噪比SINR的大小关系,以及所述第三信干噪比SINR与预设的SINR阈值的大小关系,确定所述第一基站的目标MCS值,包括:
若所述第三信干噪比SINR大于所述第四信干噪比SINR,则所述第一基站将所述第三信干噪比SINR所对应的MCS值确定为所述第一基站的目标MCS值。
15.一种信道质量的反馈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终端设备在第一时频资源位置接收第一基站下发的第一参考信号,并根据所述第一参考信号的信号接收功率确定第一信干噪比SINR;
所述终端设备在第二时频资源位置接收干扰信号,并根据所述干扰信号的信号接收功率确定第二信干噪比SINR;其中,所述第一基站在所述第二时频资源位置上的信号为空;
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第一信干噪比SINR和所述第二信干噪比SINR的差值确定信道质量指示CQI并反馈给所述第一基站。
16.一种信道质量的反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第一确定模块,用于确定自身接收到的信号为第二基站下发的干扰信号时,根据所述干扰信号确定固定干扰集合,所述固定干扰集合包括所述干扰信号对第一基站造成固定干扰的多个固定干扰时隙;
第二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固定干扰集合确定第一时频资源位置和第二时频资源位置,其中,所述第二基站在所述第一时频资源位置上的信号为空,且所述第二基站在所述第二时频资源位置上的信号不为空,其中,所述第一时频资源位置和所述第二时频资源位置用于指示终端设备在对应的两个时频资源位置上接收信号,并根据接收的两个信号的信干噪比SINR计算信道质量指示CQI;
收发模块,用于在所述第一时频资源位置上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一参考信号,并控制所述第一基站在所述第二时频资源位置上的信号为空,以及接收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的所述信道质量指示CQI。
17.一种信道质量的反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第一接收模块,用于在第一时频资源位置接收第一基站下发的第一参考信号,并根据所述第一参考信号的信号接收功率确定第一信干噪比SINR;
第二接收模块,用于在第二时频资源位置接收干扰信号,并根据所述干扰信号的信号接收功率确定第二信干噪比SINR;其中,所述第一基站在所述第二时频资源位置上的信号为空;
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信干噪比SINR和所述第二信干噪比SINR的差值确定信道质量指示CQI并反馈给所述第一基站。
18.一种基站,其特征在于,包括接收器、发送器和处理器;
所述处理器,用于确定自身接收到的信号为第二基站下发的干扰信号时,根据所述干扰信号确定固定干扰集合,以及根据所述固定干扰集合确定第一时频资源位置和第二时频资源位置;其中,所述固定干扰集合包括所述干扰信号对第一基站造成固定干扰的多个固定干扰时隙;所述第二基站在所述第一时频资源位置上的信号为空,且所述第二基站在所述第二时频资源位置上的信号不为空,其中,所述第一时频资源位置和所述第二时频资源位置用于指示终端设备在对应的两个时频资源位置上接收信号,并根据接收的两个信号的信干噪比SINR计算信道质量指示CQI
所述发送器,用于在所述第一时频资源位置上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一参考信号;
所述处理器,还用于控制所述发送器在所述第二时频资源位置上的信号为空,以及控制所述接收器接收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的所述信道质量指示CQI。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站还包括存储器,所述存储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权利要求2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的步骤。
20.一种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接收器、处理器和发送器;
所述接收器,用于在第一时频资源位置接收第一基站下发的第一参考信号,以及在第二时频资源位置接收干扰信号;
所述处理器,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参考信号的信号接收功率确定第一信干噪比SINR;以及,根据所述干扰信号的信号接收功率确定第二信干噪比SINR;并且,根据所述第一信干噪比SINR和所述第二信干噪比SINR的差值确定信道质量指示CQI;其中,所述第一基站在所述第二时频资源位置上的信号为空;
所述发送器,用于将所述CQI返回给所述第一基站。
21.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1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的步骤。
CN202011483740.7A 2020-12-16 2020-12-16 信道质量的反馈方法、装置、基站、终端设备和介质 Active CN11223509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483740.7A CN112235095B (zh) 2020-12-16 2020-12-16 信道质量的反馈方法、装置、基站、终端设备和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483740.7A CN112235095B (zh) 2020-12-16 2020-12-16 信道质量的反馈方法、装置、基站、终端设备和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235095A CN112235095A (zh) 2021-01-15
CN112235095B true CN112235095B (zh) 2021-03-30

Family

ID=741241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483740.7A Active CN112235095B (zh) 2020-12-16 2020-12-16 信道质量的反馈方法、装置、基站、终端设备和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23509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419415A (zh) * 2021-12-28 2023-07-1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通信方法、网络设备及存储介质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4019191A1 (zh) * 2012-08-02 2014-02-0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配置参考信号的方法、基站和用户设备
CN104243091A (zh) * 2013-06-20 2014-12-2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确定调制编码方式的方法及装置
CN104285465A (zh) * 2012-01-30 2015-01-14 爱立信(中国)通信有限公司 通信系统中的基站、用户设备及其中的方法
EP3065328A1 (en) * 2015-03-04 2016-09-07 Ntt Docomo, Inc. Method, user equipment and base station for adjusting modulation and coding scheme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842887B (zh) * 2019-03-06 2021-10-29 南京邮电大学 面向超密集场景考虑用户移动性的资源映射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285465A (zh) * 2012-01-30 2015-01-14 爱立信(中国)通信有限公司 通信系统中的基站、用户设备及其中的方法
WO2014019191A1 (zh) * 2012-08-02 2014-02-0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配置参考信号的方法、基站和用户设备
CN104243091A (zh) * 2013-06-20 2014-12-2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确定调制编码方式的方法及装置
EP3065328A1 (en) * 2015-03-04 2016-09-07 Ntt Docomo, Inc. Method, user equipment and base station for adjusting modulation and coding schem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235095A (zh) 2021-01-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743195B2 (en)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US10021700B2 (en) Method for uplink-downlink interference mitigation in heterogeneous network
US8280396B2 (en) Overload control method for a wireless cellular network
CN108632968B (zh) 用于上行功率控制的方法和装置
EP2559188B1 (en) Method for mitigating outages in heterogeneous networks
EP3228119B1 (en) Measurement report triggering for inter-cell coordination in cellular deployment
US10264592B2 (en) Method and radio network node for scheduling of wireless devices in a cellular network
EP3047591B1 (en) Inter-cell coordination in cellular deployment
CN110392385B (zh) 通信方法及相关设备
JP2011517203A (ja) スケジューリングおよびリンクアダプテーションによる通信ネットワークにおける干渉の低減
US11228382B2 (en) Controlling the channel occupancy measurement quality
US20220294508A1 (en) Beam schedul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device and storage medium
US10193668B2 (en) ENodeB-based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
US20190387478A1 (en) Beam based uplink (ul) power control
CN110662235B (zh) 数据处理方法、主机单元、基站系统和存储介质
US10602544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termining carrier sense threshold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20220014250A1 (en)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measurement method and apparatus and network side device
CN112235095B (zh) 信道质量的反馈方法、装置、基站、终端设备和介质
US10512093B2 (en) Service-specific scheduling in cellular networks
WO2013008167A1 (en) Packet scheduling in a cellular communication network for the purpose of device -to -device communications
Pramudito et al. Confederation based RRM with proportional fairness for soft frequency reuse LTE networks
CN108886463B (zh) 用于使网络节点能够在电信网络中执行无线电操作任务的方法、系统和装置
US10091744B2 (en) Unlicensed carrier power control method, device, and storage medium
CN109275182B (zh) 一种下行功率分配参数的通知方法及装置
WO2019061335A1 (zh) 信道侦听的方法、接入网设备、终端设备和通信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510663 Shenzhou Road, Guangzhou Science City, Guangzhou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Guangdong, 10

Patentee after: Jingxin Network System Co.,Ltd.

Address before: 510663 Shenzhou Road, Guangzhou Science City, Guangzhou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Guangdong, 10

Patentee before: Comba Telecom System (China)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