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538487A - 电梯随行电缆 - Google Patents

电梯随行电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538487A
CN108538487A CN201810409923.0A CN201810409923A CN108538487A CN 108538487 A CN108538487 A CN 108538487A CN 201810409923 A CN201810409923 A CN 201810409923A CN 108538487 A CN108538487 A CN 10853848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gnal wire
trailing cable
elevator trailing
clamping mechanism
wire clamp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409923.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胡世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zhou Fuyang Yuguang Trad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gzhou Fuyang Yuguang Trad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zhou Fuyang Yuguang Trade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gzhou Fuyang Yuguang Trad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409923.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538487A/zh
Publication of CN10853848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53848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BCABLES; CONDUCTORS; INSULATO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CONDUCTIVE, INSULATING OR DIELECTRIC PROPERTIES
    • H01B9/00Power cables
    • H01B9/02Power cables with screens or conductive layers, e.g. for avoiding large potential gradien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BCABLES; CONDUCTORS; INSULATO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CONDUCTIVE, INSULATING OR DIELECTRIC PROPERTIES
    • H01B7/00Insulated conductors or cabl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orm
    • H01B7/04Flexible cables, conductors, or cords, e.g. trailing cabl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BCABLES; CONDUCTORS; INSULATO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CONDUCTIVE, INSULATING OR DIELECTRIC PROPERTIES
    • H01B7/00Insulated conductors or cabl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orm
    • H01B7/17Protection against damage caused by external factors, e.g. sheaths or armouring
    • H01B7/18Protection against damage caused by wear, mechanical force or pressure; Sheaths; Armouring
    • H01B7/22Metal wires or tapes, e.g. made of steel

Landscapes

  • Lift-Guide Devices, And Elevator Ropes And Cables (AREA)
  • Insulated Conducto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电梯随行电缆,包括:电梯随行电缆本体(1),整体呈扁型带状,信号线卡接机构(2),设于电梯随行电缆本体(1)外表面,所述信号线卡接机构(2)与电梯随行电缆本体(1)一体成型,用于容纳至少一根信号线并对信号线进行定位,电梯随行电缆本体(1)和信号线卡接机构(2)的材料硬度控制在邵氏硬度D:75~80。信号线敷设在信号线卡接机构(2)时,在电梯随行电缆两边呈S型周期变化,以增加信号线余长。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发明可以选择性安装信号线,可根据需求单独进行信号线更换,节省产品成本,提高产品使用寿命。

Description

电梯随行电缆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梯用电器配线技术领域,尤其涉及电梯随行电缆。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高层建筑越来越多也越来越高,电梯作为高层建筑必不可少的电器设备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作为电梯的血管和神经的电梯随行电缆也显得尤为重要。
电梯随行电缆:是给电梯、货梯等升降机使用的电器配线,使用过程中随着电梯上行、下降而上下移动。通常由导体、绝缘层、填充料、护套等部分等组成。
导体外包裹有绝缘层,若干导体排列成圆形,在所围绕的区域内填装填充料形成线材,护套则将多股上述线材包裹,更进一步的方案可根据需要在护套内埋设撕裂线。
常规电梯随行电缆仅由控制线组成,满足电梯按键、开关等基本控制要求。随着电梯功能的扩展、丰富,电梯用户使用需求不断提高,为了满足电梯内部视频信号、监控信号的传输要求,现有的电梯随行电缆,还需要考虑信号线的携带、随行问题。所述信号线包括但不限于数据缆、同轴电缆、光缆、蝶形光缆等。
部分公司将电梯随行电缆1和信号线3放在同一电缆护套中,避免了后期施工中捆扎麻烦等问题,如图1所示。
但这类电缆存在几个问题:
由于信号线的结构、材质等问题,相较于电梯随行电缆,信号线较容易断裂,这导致以下问题的出现:一旦信号线断裂,则整根电梯随行电缆报废。维修维护繁琐,成本大大增加。具体说:
1、电梯随行电缆(电梯随行电缆+数据缆/同轴电缆等)产品在护套生产时,因护套包覆对数据缆/同轴电缆的挤压,容易造成数据缆/同轴电缆性能发生变化;
2、电梯随行电缆中数据缆/同轴电缆/光缆占整体成本的20~ 30%,但数据缆/同轴电缆/光缆中光纤在电梯随行过程中,更容易发生断裂,造成整根电梯随行电缆报废,浪费非常大;
3、电梯随行电缆升级换代较麻烦,比如由电梯随行电缆+数据缆升级到电梯随行电缆+光缆;必须更换整根电梯随行电缆;浪费非常大;
4、数据缆和同轴电缆与电梯随行电缆组合时,会存在电力线干扰数据缆和同轴电缆,造成信号接收不良等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确有必要提供一种可以选择性安装信号线,可根据需求单独进行信号线更换,节省产品成本,提高产品使用寿命的电梯随行电缆。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本发明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电梯随行电缆,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梯随行电缆本体1,整体呈扁型带状,
信号线卡接机构2,设于电梯随行电缆本体1外表面,
所述信号线卡接机构2与电梯随行电缆本体1一体成型,用于容纳至少一根信号线并对信号线进行定位,
电梯随行电缆本体1和信号线卡接机构2的材料硬度控制在邵氏硬度D:75~80。
作为优选,所述信号线卡接机构2,沿长度方向设于电梯随行电缆本体1的左侧和/或右侧。
作为优选,所述信号线卡接机构2,其厚度和电梯随行电缆本体 1的厚度相同,
或:
所述信号线卡接机构2,其和电梯随行电缆本体1间通过一缩径部相连,
所述缩径部、信号线卡接机构2与电梯随行电缆本体1一体成型,
信号线卡接机构2的厚度和电梯随行电缆本体1的厚度相同,缩径部的厚度小于电梯随行电缆本体1的厚度。
作为优选,所述信号线卡接机构2,为一上下贯通的开口槽,
或:
所述信号线卡接机构2,为一间隔设置上下非贯通的开口槽。
作为优选,所述开口槽的开口的间距C,小于信号线的直径D2 最小值,
所述开口槽的内径D1,大于信号线的直径D2,
所述开口槽的开口朝向电梯随行电缆本体1的外侧。
作为优选,所述开口槽的开口端部呈平滑曲线。
作为优选,所述开口槽的内壁,设有屏蔽层。
作为优选,所述开口槽的内壁,和电梯随行电缆本体1内的绝缘线芯间,间隔一最小间距d1,
最小间距d1大于护套层厚度d2。
作为优选,信号线敷设在信号线卡接机构2时,在电梯随行电缆两边呈S型周期变化,以增加信号线余长。
作为优选,S型周期变化是指,信号线间隔的凸出于信号线卡接机构2之外,
当信号线凸出时,信号线和信号线卡接机构2间的间距L为1cm~ 3cm,相邻的两段凸出的信号线最高点之间的间距S为1m~10m。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可以选择性安装信号线,可根据需求单独进行信号线更换,节省产品成本,提高产品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解决方案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电梯随行电缆整体结构图。
图3为使用状态示意图1。
图4为使用状态示意图2。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2~4所示,电梯随行电缆,包括:
电梯随行电缆本体1,整体呈扁型带状,
信号线卡接机构2,设于电梯随行电缆本体1外表面,
所述信号线卡接机构2与电梯随行电缆本体1一体成型,用于容纳至少一根信号线并对信号线进行定位。
所述一体成型指一体挤塑成型。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电梯随行电缆本体1符合TVVB 电缆标准。
TVVB字母含义:
T——电梯用电缆,
第一个V——聚氯乙烯绝缘,
第二个V——聚氯乙烯护套,
B——扁型带状。
电梯随行电缆本体1内部包括:
若干填充结构21,
若干绝缘线芯22,所述绝缘线芯22均绕填充结构21圆周排列,
若干钢丝23,设于相邻填充结构21之间。
电梯随行电缆本体1的内部结构具体可根据需要按现有技术实施,不再详述。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信号线卡接机构2,沿长度方向设于电梯随行电缆本体1的左侧和/或右侧。
这一方案可以使一体成型的信号线卡接机构2与电梯随行电缆本体1保持整体呈扁型带状,更符合现有的使用习惯。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信号线卡接机构2,其厚度和电梯随行电缆本体1的厚度相同,即:信号线卡接机构2厚度和电梯随行电缆本体1厚度相同,一体成型后,产品整体厚度同电梯随行电缆本体1厚度,
或:
所述信号线卡接机构2,其和电梯随行电缆本体1间通过一缩径部相连,
所述缩径部、信号线卡接机构2与电梯随行电缆本体1一体成型,
信号线卡接机构2的厚度和电梯随行电缆本体1的厚度相同,缩径部的厚度小于电梯随行电缆本体1的厚度。
设有缩径部的方案,可以进一步增加信号线卡接机构2与电梯随行电缆本体1的间距,为信号线提供更好的抗干扰能力。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信号线卡接机构2,为一上下贯通的开口槽,
或:
所述信号线卡接机构2,为一间隔设置上下非贯通的开口槽。
作为可选的实施方式之一,所述信号线卡接机构2,可以沿电梯随行电缆本体1长度方向设置为一无间断的开口槽体,即:上下贯通的开口槽,此时,信号线卡接机构2的长度等于电梯随行电缆本体1 长度,信号线可全部置于信号线卡接机构2内。
作为另一可选的实施方式之一,所述信号线卡接机构2,沿电梯随行电缆本体1长度方向,由若干间断设置开口槽体构成,即:间隔设置上下非贯通的开口槽,非贯通是因为其间断设置开口槽体,此时,信号线卡接机构2的长度小于电梯随行电缆本体1长度,信号线部分置于信号线卡接机构2内,部分则露出在外,参见图4所示。本方案中,由于间断设置开口槽体,则必然有一部分信号线敷设于槽体之外,信号线的外表面可缠绕撕裂绳,以便于信号线从信号线卡接机构2中取出。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开口槽的开口的间距C,小于信号线的直径D2最小值,
所述开口槽的内径D1,大于信号线的直径D2,
所述开口槽的开口朝向电梯随行电缆本体1的外侧。
作为可选的实施方案之一,间距C为开口槽内周长的20%~30%。
更进一步,信号线的直径D2最小值-开口槽的开口的间距 C=0.2~0.5mm。开口槽的内径D1-信号线的直径D2最大值=0.2~ 0.5mm。
以数据电缆作为信号线为例,信号线的直径D2=6.5±0.5mm,则: D2最大值为7.0mm,最小值为6.0mm;
为满足D1-D2最大值=0.2~0.5mm,则:D1=7.2~7.5mm;
为满足D2最小值-C=0.2~0.5mm,则:C=5.5~5.8mm;
信号线卡接机构2的周长为π*D1=22.6~23.6mm;
通过计算间距C占比信号线卡接机构2的周长在20%~30%之间。
以同轴电缆作为信号线为例,信号线的直径D2=6.2±0.3mm,则: D2最大值为6.5,最小值为5.9mm;
为满足D1-D2最大值=0.2~0.5mm,则:D1=6.7~7.0mm;
为满足D2最小值-C=0.2~0.5mm,则:C=5.4~5.7mm;
信号线卡接机构2的周长为π*D1=21.0~22.0mm;
通过计算间距C占比信号线卡接机构2的周长在20%~30%之间。
以紧套光纤作为信号线为例,信号线的直径D2=5.5±0.3mm,具体计算方式同上,不再详述。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开口槽的开口端部呈平滑曲线。
平滑曲线的开口可以避免对信号线的损伤,也有利于信号线的安装和拆卸。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开口槽的内壁,设有屏蔽层。
屏蔽层可以避免电梯随行电缆本体1对信号线的干扰。
作为可选择的实施方案之一,所述屏蔽层为铝箔屏蔽层或金属丝编织屏蔽层。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开口槽的内壁,和电梯随行电缆本体1内的绝缘线芯间,间隔一最小间距d1,
最小间距d1大于护套层厚度d2。
最小间距d1目的在于减少电梯随行电缆对信号线的干扰,优选的距离为1.5~2倍之间。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信号线敷设在信号线卡接机构2时,在电梯随行电缆两边呈S型周期变化,以增加信号线余长。
电梯随行电缆在使用时,受自身重力影响,受到一定拉伸,尤其当信号线为紧套光纤时,拉伸对光纤传输性能影响极大,甚至将光纤拉断。数据电缆和同轴电缆在受到拉力较大时也会影响传输性能,但相对紧套光纤影响会略小。故呈S型周期变化的方式可以有效避免在使用过程中因电缆拉伸造成信号线性能下降。如图4所示。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S型周期变化是指,信号线间隔的凸出于信号线卡接机构2之外,
当信号线凸出时,信号线和信号线卡接机构2间的间距L为1cm~ 3cm,相邻的两段凸出的信号线最高点之间的间距S为1m~10m。目的是增加信号线余长。
作为优选方案之一,当信号线卡接机构2,沿长度方向设于电梯随行电缆本体1的两侧时,S型周期变化在左右两侧交替变化。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电梯随行电缆本体1,在右侧上面部分设有三角形凸起4,用于电缆敷设时识别电缆左右。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电梯随行电缆本体1和信号线卡接机构2的材料硬度控制在邵氏硬度(D):75~80。
邵氏硬度过大影响电梯随行电缆上下移动,对电缆弯曲性能(曲挠试验)影响较大;硬度低于75容易造成信号线卡接机构2内信号线脱出,影响使用。
以下用列表的方式给出若干实施例。
表1:信号线外径与开口槽开口间距的关系
表1根据实际情况D2值的范围,计算出D1、C、O以及C/O的值;进一步得出设定的C/O值的范围20%~30%,表2为实施例进行论证。
表2 电梯随行电缆曲挠性能测试结果
曲挠试验,即类似电梯电缆在实际应用中的反复弯折,试验方法见GB/T 5023.6-2006中4.4.1。在曲挠试验中,通过护套硬度与D1、 C、O以及C/O值的相互组合,设定合适的值来保证在曲挠试验中脱出率为零。确保在试验中没有任何的脱出。同时保证信号线在组装时比较方便。C/O值是进一步限定,确保曲挠试验脱出率的一个综合参考值。
其中,加框数值的为不符合项,均会造成一定的使用问题,如信号线难以安装,在曲挠试验中有一定脱出率等。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可以选择性安装信号线,可根据需求单独进行信号线更换,节省产品成本,提高产品使用寿命。
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10)

1.电梯随行电缆,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梯随行电缆本体(1),整体呈扁型带状,
信号线卡接机构(2),设于电梯随行电缆本体(1)外表面,
所述信号线卡接机构(2)与电梯随行电缆本体(1)一体成型,用于容纳至少一根信号线并对信号线进行定位,
电梯随行电缆本体(1)和信号线卡接机构(2)的材料硬度控制在邵氏硬度D:75~8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随行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线卡接机构(2),沿长度方向设于电梯随行电缆本体(1)的左侧和/或右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梯随行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线卡接机构(2),其厚度和电梯随行电缆本体(1)的厚度相同,
或:
所述信号线卡接机构(2),其和电梯随行电缆本体(1)间通过一缩径部相连,
所述缩径部、信号线卡接机构(2)与电梯随行电缆本体(1)一体成型,
信号线卡接机构(2)的厚度和电梯随行电缆本体(1)的厚度相同,缩径部的厚度小于电梯随行电缆本体(1)的厚度。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梯随行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线卡接机构(2),为一上下贯通的开口槽,
或:
所述信号线卡接机构(2),为一间隔设置上下非贯通的开口槽。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梯随行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口槽的开口的间距C,小于信号线的直径D2最小值,
所述开口槽的内径D1,大于信号线的直径D2,
所述开口槽的开口朝向电梯随行电缆本体(1)的外侧。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梯随行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口槽的开口端部呈平滑曲线。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梯随行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口槽的内壁,设有屏蔽层。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梯随行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口槽的内壁,和电梯随行电缆本体(1)内的绝缘线芯间,间隔一最小间距d1,
最小间距d1大于护套层厚度d2。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梯随行电缆,其特征在于,信号线敷设在信号线卡接机构(2)时,在电梯随行电缆两边呈S型周期变化,以增加信号线余长。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梯随行电缆,其特征在于,S型周期变化是指,信号线间隔的凸出于信号线卡接机构(2)之外,
当信号线凸出时,信号线和信号线卡接机构(2)间的间距L为1cm~3cm,相邻的两段凸出的信号线最高点之间的间距S为1m~10m。
CN201810409923.0A 2018-05-02 2018-05-02 电梯随行电缆 Pending CN10853848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409923.0A CN108538487A (zh) 2018-05-02 2018-05-02 电梯随行电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409923.0A CN108538487A (zh) 2018-05-02 2018-05-02 电梯随行电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538487A true CN108538487A (zh) 2018-09-14

Family

ID=634759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409923.0A Pending CN108538487A (zh) 2018-05-02 2018-05-02 电梯随行电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538487A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44829A (ja) * 1992-07-24 1994-02-18 Mitsubishi Cable Ind Ltd エレベータ用平型ケーブル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885441A (zh) * 2005-06-22 2006-12-27 华硕电脑股份有限公司 具整线功能的电线
CN202816449U (zh) * 2012-08-08 2013-03-20 北京升华电梯有限公司 直行电梯的可组合随行电缆
CN204423978U (zh) * 2014-12-30 2015-06-24 宁波神雕电缆有限公司 一种便于固定的电缆
CN206639639U (zh) * 2017-04-21 2017-11-14 昆山兴鸿蒙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自收纳电缆线
CN208240401U (zh) * 2018-05-02 2018-12-14 杭州富阳裕光贸易有限公司 电梯随行电缆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44829A (ja) * 1992-07-24 1994-02-18 Mitsubishi Cable Ind Ltd エレベータ用平型ケーブル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885441A (zh) * 2005-06-22 2006-12-27 华硕电脑股份有限公司 具整线功能的电线
CN202816449U (zh) * 2012-08-08 2013-03-20 北京升华电梯有限公司 直行电梯的可组合随行电缆
CN204423978U (zh) * 2014-12-30 2015-06-24 宁波神雕电缆有限公司 一种便于固定的电缆
CN206639639U (zh) * 2017-04-21 2017-11-14 昆山兴鸿蒙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自收纳电缆线
CN208240401U (zh) * 2018-05-02 2018-12-14 杭州富阳裕光贸易有限公司 电梯随行电缆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916369B (zh) 一种光电复合耐扭曲中压风能电缆及其制备方法
CN208240401U (zh) 电梯随行电缆
CN209216615U (zh) 一种耐油聚氯乙烯护套屏蔽软电缆
CN108538487A (zh) 电梯随行电缆
CN112951498A (zh) 一种抗拉拖拽聚氯乙烯护套电子计算机电缆
CN103680707B (zh) 一种紧凑型带控制线芯的五芯复合扁电缆
CN102298990A (zh) 一种柔性加强结构抗拖曳橡套软电缆
CN202487244U (zh) 一种芳纶加强型采煤机屏蔽橡套软电缆
CN212809870U (zh) 一种加强型防水电缆
CN212060680U (zh) 一种挑高的层绞式光缆
CN208207293U (zh) 一种高强度通信光缆
CN209167617U (zh) 一种高性能ftth光缆
CN208607926U (zh) 超级耐弯折机器人电缆
CN208157121U (zh) 电梯用光电复合缆
CN105206326A (zh) 一种耐弯曲不易断的电缆导体、光电缆导体及其制造方法
CN202217542U (zh) 电梯随行通信光缆
CN202183261U (zh) 置入视频对称电缆的新型电梯电缆
CN210142519U (zh) 一种高屏蔽控制电缆
CN205050582U (zh) 一种耐弯曲不易断的电缆导体、光电缆导体
CN213601645U (zh) 一种紫外光辐照交联低烟无卤随行电缆
CN108878034A (zh) 一种新能源电动车用低压控制电缆
CN202102768U (zh) 一种柔性加强结构抗拖曳橡套软电缆
CN220627439U (zh) 一种绝缘安装用屏蔽电线
CN217740207U (zh) 一种电梯随行电缆
CN220584951U (zh) 一种基于满足医疗内窥镜使用的线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