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534917A - 用于船舶测温的干烧炉内芯 - Google Patents

用于船舶测温的干烧炉内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534917A
CN108534917A CN201810422251.7A CN201810422251A CN108534917A CN 108534917 A CN108534917 A CN 108534917A CN 201810422251 A CN201810422251 A CN 201810422251A CN 108534917 A CN108534917 A CN 10853491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pper rod
blind hole
thermometric
ship
combustion metho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422251.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时威
余振兴
胡钧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Waigaoqiao Shipbuild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Waigaoqiao Shipbuild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Waigaoqiao Shipbuild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Waigaoqiao Shipbuild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422251.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534917A/zh
Publication of CN10853491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53491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KMEASURING TEMPERATURE; MEASURING QUANTITY OF HEAT; THERMALLY-SENSITIVE ELEMEN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1K15/00Testing or calibrating of thermometers
    • G01K15/005Calibrat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7FURNACES; KILNS; OVENS; RETORTS
    • F27D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FURNACES, KILNS, OVENS, OR RETORTS, IN SO FAR AS THEY ARE OF KINDS OCCURRING IN MORE THAN ONE KIND OF FURNACE
    • F27D21/00Arrangements of monitoring devices; Arrangements of safety devices
    • F27D21/0014Devices for monitoring temperatur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ntrol Of Combus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船舶测温的干烧炉内芯,其包括有:芯体和铜棒,所述铜棒固定在所述芯体中,所述芯体向所述铜棒传热;所述铜棒的端部开设有多个盲孔,每个所述盲孔自所述铜棒的一端沿与所述铜棒的轴线平行的方向朝所述铜棒的另一端延伸,每个所述盲孔的内径不同。本发明提供的用于船舶测温的干烧炉内芯,具有多个内径尺寸的盲孔,可以适配不同型号的温度传感器插入其中,消除了温度传感器与盲孔之间的间隙使两者紧密贴合保证热传导的均匀,大大缩短铜棒加热时间,使铜棒能够快速准确地加热到设定的温度值,缩短了码头系泊调试的工期,同时也便于工作人员携带,利于现场的作业。

Description

用于船舶测温的干烧炉内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船舶性能测试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船舶测温的干烧炉内芯。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船舶制造业的快速发展,各大船厂建造船舶的技术日益精进,船舶的制造量也越来越大,生产效率也越来越高,因此在船舶建造完成后,码头系泊试验的时间往往非常紧张,为了能够匹配日益增长的船舶制造量和生产效率,码头系泊试验的效率也应当提高,调试周期也必须缩短。
现有技术中,在船舶建造的过程中,一般采用加热的炉子作为校验温度开关设定值的工具,现行采用的是依靠接触传导热量的干烧炉进行测温,依靠温度传感器插入干烧炉内芯通过表面接触传导热量。由于现行使用的干烧炉内芯中的铜棒上的盲孔尺寸单一,而温度传感器的种类繁多尺寸多样,在将不同型号的温度传感器插入到尺寸单一的盲孔中时,存在很多型号的温度传感器与盲孔的内壁无法贴合、间隙过大的问题,导致热量在传导过程中流失,加热到设定温度需要更加多的时间,从而拉长了整体调试的周期,效率低且效果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干烧炉内芯中铜棒无法使插入的多种型号和尺寸的温度传感器贴合铜棒,导致热传导效果不佳,拉长码头系泊的调试周期的缺陷,提供一种用于船舶测温的干烧炉内芯。
本发明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一种用于船舶测温的干烧炉内芯,其包括有:芯体和铜棒,所述铜棒固定在所述芯体中,所述芯体向所述铜棒传热;所述铜棒的端部开设有多个盲孔,每个所述盲孔自所述铜棒的一端沿与所述铜棒的轴线平行的方向朝所述铜棒的另一端延伸,每个所述盲孔的内径不同。
较佳地,在本发明中的用于船舶测温的干烧炉内芯中,开设于所述铜棒的同一端部的多个所述盲孔根据每个所述盲孔内径的大小沿所述铜棒的端面的圆周方向从小到大排列,内径最大的所述盲孔与内径最小的所述盲孔相邻。通过本优选实施方案,使得在制造铜棒的过程中,制造工序更方便。
较佳地,在本发明中的用于船舶测温的干烧炉内芯中,所述盲孔的内径小于或者等于所述铜棒的端部的内径的一半。通过本优选实施方案,使铜棒的端面上能够开设更多的盲孔。
较佳地,在本发明中的用于船舶测温的干烧炉内芯中,所述铜棒的端部设有定位孔,所述定位孔的内径小于每个所述盲孔。通过本优选实施方案,可以在不接触铜棒的本体的条件下将铜棒装入或拉出芯体,便于铜棒的装卸,同时还能防止工作人员因误接触加热的铜棒而发生的烫伤事故。
较佳地,在本发明中的用于船舶测温的干烧炉内芯中,所述铜棒的两个端部开设有至少一个所述盲孔。通过本优选实施方案,使得铜棒能够适配更多型号和尺寸的温度传感器的插入,提高了铜棒的利用率,也节约了成本。
较佳地,在本发明中的用于船舶测温的干烧炉内芯中,开设于所述铜棒的一个端部的所述盲孔的内径大于开设于所述铜棒的另一个端部的所述盲孔的内径。通过本优选实施方案,在为铜棒钻孔时,有效利用铜棒的端面的面积,以期在端面上钻更多的盲孔,适配更多种型号和尺寸的温度传感器。另外,还能使得工作人员能够集中在铜棒的一端插入尺寸较小的温度传感器,避免工作人员在调试期间多次更换铜棒的端部以适配不同尺寸的温度传感器而导致的工期延长问题。
较佳地,在本发明中的用于船舶测温的干烧炉内芯中,开设于所述铜棒的两个端部的每个所述盲孔沿与所述铜棒的轴线平行的方向的深度相同。通过本优选实施方案,能够保证温度传感器插入不同的盲孔中所测得的温度基本不会有差异。
较佳地,在本发明中的用于船舶测温的干烧炉内芯中,开设于所述铜棒的两个端部的每个所述盲孔沿与所述铜棒的轴线平行的方向的深度小于所述铜棒的长度的一半。通过本优选实施方案,保证分别开设于铜棒的两个端部的盲孔不会挤占各自的空间,同时也利于铜棒的加工。
较佳地,在本发明中的用于船舶测温的干烧炉内芯中,所述盲孔的孔壁上涂有导热硅脂。通过本优选实施方案,采用导热硅脂填补温度传感器和盲孔内壁之间的微小缝隙,进一步提高热传导的效率和效果。
在符合本领域常识的基础上,上述各优选条件,可任意组合,即得本发明各较佳实例。
本发明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
本发明提供的用于船舶测温的干烧炉内芯,具有多个内径尺寸的盲孔,可以适配不同型号的温度传感器插入其中,消除了温度传感器与盲孔之间的间隙使两者紧密贴合保证热传导的均匀,大大缩短铜棒加热时间,使铜棒能够快速准确地加热到设定的温度值,缩短了码头系泊调试的工期,同时也便于工作人员携带,利于现场的作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用于船舶测温的干烧炉内芯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用于船舶测温的干烧炉内芯中铜棒的左侧端面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用于船舶测温的干烧炉内芯中铜棒的右侧端面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用于船舶测温的干烧炉内芯中铜棒的侧面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芯体1
铜棒2
左侧端面21
右侧端面22
盲孔3
定位孔4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举个较佳实施例,并结合附图来更清楚完整地说明本发明。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如图1所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船舶测温的干烧炉内芯,其包括有:芯体1和铜棒2,铜棒2固定在芯体1中,芯体1向铜棒2传热;铜棒2的端部开设有多个盲孔3,每个盲孔3自铜棒2的一端沿与铜棒2的轴线平行的方向朝铜棒2的另一端延伸,每个盲孔3的内径不同。
具体来说,将现有技术中干烧炉内芯的铜棒2进行改进,使其能够实现一根铜棒2适配多种型号和尺寸的温度传感器,使得工作人员在现场作业时只需携带一根铜棒2,就能够完成多种温度传感器的插入测温作业。根据现场实测,使用本实施例的干烧炉内芯能够缩短近一半的工时,每个温度传感器等待加热的时间缩短近半小时,同时温度传感器所测得的温度值与设定值能够达到100%一致。
如图2和图3所示,优选地,在本实施例的用于船舶测温的干烧炉内芯中,开设于铜棒2的同一端部的多个盲孔3根据每个盲孔3内径的大小沿铜棒2的端面的圆周方向从小到大排列,内径最大的盲孔3与内径最小的盲孔3相邻。具体来说,在给铜棒2钻孔的过程中,按照内径大小顺序使用钻头钻孔显然比不按照顺序对铜棒2进行钻孔来的方便。在本实施例中,相邻的两个盲孔3的内径的差距相等,也即盲孔3是按照其内径的等差数列沿端面的圆周方向排列的。通过本优选实施方案,使得在制造铜棒2的过程中,制造工序更方便。
优选地,在本实施例的用于船舶测温的干烧炉内芯中,盲孔3的内径小于或者等于铜棒2的端部的内径的一半。具体来说,。通过本优选实施方案,使铜棒2的端面上能够开设更多的盲孔3。
优选地,在本实施例的用于船舶测温的干烧炉内芯中,铜棒2的端部设有定位孔4,定位孔4的内径小于每个盲孔3。具体来说,为了便于工作人员将铜棒2装入或拉出芯体1,在铜棒2的端面上开设定位孔4,使用紧固件将插入定位孔4紧固,然后通过牵拉紧固件的方式将铜棒2拉出或装入芯体1,同时,由于紧固件的存在,避免了工作人员直接接触发热的铜棒2。此外,紧固件还能与芯体1固定,从而将铜棒2定位。通过本优选实施方案,可以在不接触铜棒2的本体的条件下将铜棒2装入或拉出芯体1,便于铜棒2的装卸,同时还能防止工作人员因误接触加热的铜棒2而发生的烫伤事故。
如图2、图3和图4所示,优选地,在本实施例的用于船舶测温的干烧炉内芯中,铜棒2的两个端部开设有至少一个盲孔3。具体来说,图2所示的铜棒2的端面即为图4中铜棒2的左侧端面21,图3所示的铜棒2的端面即为图4中铜棒2的右侧端面22,由于在码头系泊调试的过程中,工作人员通过干烧炉内芯进行测温时往往需要使用多种温度传感器进行测温,而铜棒2的端面能够开设的盲孔3是有限的,因此为了提高铜棒2的利用率,在制造铜棒2时在铜棒2的两端均进行钻孔,从而进一步提高铜棒2的利用率和适配能力。通过本优选实施方案,使得铜棒2能够适配更多型号和尺寸的温度传感器的插入,提高了铜棒2的利用率,也节约了成本。
如图2、图3和图4所示,优选地,在本实施例的用于船舶测温的干烧炉内芯中,开设于铜棒2的一个端部的盲孔3的内径大于开设于铜棒2的另一个端部的盲孔3的内径。通过本优选实施方案,在为铜棒2钻孔时,有效利用铜棒2的端面的面积,以期在端面上钻更多的盲孔3,适配更多种型号和尺寸的温度传感器。另外,还能使得工作人员能够集中在铜棒2的一端插入尺寸较小的温度传感器,避免工作人员在调试期间多次更换铜棒2的端部以适配不同尺寸的温度传感器而导致的工期延长问题。
如图4所示,优选地,在本实施例的用于船舶测温的干烧炉内芯中,开设于铜棒2的两个端部的每个盲孔3沿与铜棒2的轴线平行的方向的深度相同。具体来说,温度传感器插入铜棒2的两端的每个盲孔3中的深度是相同的,在铜棒2的轴向方向上,温度传感器与盲孔3的内壁的接触长度也是相同的,因此在不同的盲孔3中,温度传感器与盲孔3的内壁所接触的每一处的热传导效率基本没有什么差异,也即测得的温度也不会有什么差异。通过本优选实施方案,能够保证温度传感器插入不同的盲孔3中所测得的温度基本不会有差异。
如图4所示,优选地,在本实施例的用于船舶测温的干烧炉内芯中,开设于铜棒2的两个端部的每个盲孔3沿与铜棒2的轴线平行的方向的深度小于铜棒2的长度的一半。具体来说,从铜棒2的任一侧面方向看,开设于铜棒2的左侧端面21的盲孔3所处的空间与开设于铜棒2的右侧端面22的盲孔3所处的空间不会重叠,左侧端面21的盲孔3不会挤占右侧端面22的盲孔3在铜棒2中的位置。通过本优选实施方案,保证分别开设于铜棒2的两个端部的盲孔3不会挤占各自的空间,同时也利于铜棒2的加工。
优选地,在本实施例的用于船舶测温的干烧炉内芯中,盲孔3的孔壁上涂有导热硅脂。具体来说,任何号称精密的机械配合,由于结构之间的形状、使用过程中的磨损等问题,或多或少总会留有一些微小缝隙,因此,为保证本实施例的干烧炉内芯在长期使用过程中都能够保持较高水平的热传导效率和效果,在盲孔3中涂上导热硅脂,使得温度传感器与盲孔3的内壁之间的微小缝隙被导热硅脂填满,避免了热损失。通过本优选实施方案,采用导热硅脂填补温度传感器和盲孔3内壁之间的微小缝隙,进一步提高热传导的效率和效果。
本发明提供的用于船舶测温的干烧炉内芯,具有多个内径尺寸的盲孔3,可以适配不同型号的温度传感器插入其中,消除了温度传感器与盲孔3之间的间隙使两者紧密贴合保证热传导的均匀,大大缩短铜棒2加热时间,使铜棒2能够快速准确地加热到设定的温度值,缩短了码头系泊调试的工期,同时也便于工作人员携带,利于现场的作业。
虽然以上描述了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这仅是举例说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是由所附权利要求书限定的。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背离本发明的原理和实质的前提下,可以对这些实施方式做出多种变更或修改,但这些变更和修改均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9)

1.一种用于船舶测温的干烧炉内芯,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有:
芯体和铜棒,所述铜棒固定在所述芯体中,所述芯体向所述铜棒传热;
所述铜棒的端部开设有多个盲孔,每个所述盲孔自所述铜棒的一端沿与所述铜棒的轴线平行的方向朝所述铜棒的另一端延伸,每个所述盲孔的内径不同。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船舶测温的干烧炉内芯,其特征在于,开设于所述铜棒的同一端部的多个所述盲孔根据每个所述盲孔内径的大小沿所述铜棒的端面的圆周方向从小到大排列,内径最大的所述盲孔与内径最小的所述盲孔相邻。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船舶测温的干烧炉内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盲孔的内径小于或者等于所述铜棒的端部的内径的一半。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船舶测温的干烧炉内芯,其特征在于,所述铜棒的端部设有定位孔,所述定位孔的内径小于每个所述盲孔。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船舶测温的干烧炉内芯,其特征在于,所述铜棒的两个端部开设有至少一个所述盲孔。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船舶测温的干烧炉内芯,其特征在于,开设于所述铜棒的一个端部的所述盲孔的内径大于开设于所述铜棒的另一个端部的所述盲孔的内径。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船舶测温的干烧炉内芯,其特征在于,开设于所述铜棒的两个端部的每个所述盲孔沿与所述铜棒的轴线平行的方向的深度相同。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船舶测温的干烧炉内芯,其特征在于,开设于所述铜棒的两个端部的每个所述盲孔沿与所述铜棒的轴线平行的方向的深度小于所述铜棒的长度的一半。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船舶测温的干烧炉内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盲孔的孔壁上涂有导热硅脂。
CN201810422251.7A 2018-05-04 2018-05-04 用于船舶测温的干烧炉内芯 Pending CN10853491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422251.7A CN108534917A (zh) 2018-05-04 2018-05-04 用于船舶测温的干烧炉内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422251.7A CN108534917A (zh) 2018-05-04 2018-05-04 用于船舶测温的干烧炉内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534917A true CN108534917A (zh) 2018-09-14

Family

ID=634756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422251.7A Pending CN108534917A (zh) 2018-05-04 2018-05-04 用于船舶测温的干烧炉内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534917A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70195853A1 (en) * 2003-07-01 2007-08-23 Youngchul Park Heat treatment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calibrating the apparatus
CN201093543Y (zh) * 2007-09-07 2008-07-30 滕宝龙 民用型煤多孔干烧炉
CN201837486U (zh) * 2009-11-09 2011-05-18 沈阳黎明航空发动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短型热电偶校准装置
CN102312069A (zh) * 2010-06-29 2012-01-11 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热处理炉
CN203249705U (zh) * 2013-05-17 2013-10-23 王运铮 变径热电偶
CN104390729A (zh) * 2014-11-24 2015-03-04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北京长城计量测试技术研究所 一种异型热电偶检定炉
CN204389067U (zh) * 2014-12-26 2015-06-10 上海市计量测试技术研究院 一种浅式微型温度校验炉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70195853A1 (en) * 2003-07-01 2007-08-23 Youngchul Park Heat treatment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calibrating the apparatus
CN201093543Y (zh) * 2007-09-07 2008-07-30 滕宝龙 民用型煤多孔干烧炉
CN201837486U (zh) * 2009-11-09 2011-05-18 沈阳黎明航空发动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短型热电偶校准装置
CN102312069A (zh) * 2010-06-29 2012-01-11 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热处理炉
CN203249705U (zh) * 2013-05-17 2013-10-23 王运铮 变径热电偶
CN104390729A (zh) * 2014-11-24 2015-03-04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北京长城计量测试技术研究所 一种异型热电偶检定炉
CN204389067U (zh) * 2014-12-26 2015-06-10 上海市计量测试技术研究院 一种浅式微型温度校验炉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6311422U (zh) 一种形状记忆合金热‑力耦合多轴循环变形实验装置
CN203798458U (zh) 带有系统精度校验孔的热电偶保护管
CN206292196U (zh) 用于导热硅脂导热性能的测试装置
CN108534917A (zh) 用于船舶测温的干烧炉内芯
CN205909938U (zh) 一种无线管道测温夹具
CN205176066U (zh) 一种电池测试夹具
CN204043811U (zh) 一种导热系数仪标准测温板
CN209476311U (zh) 高低温试验机腔内加热机构
CN206282328U (zh) 一种带夹具的标签
CN209014156U (zh) 一种应用于汽轮机热力性能试验过程中的测温结构
CN207779259U (zh) 一种汽车连杆自定心测量装置
CN202216769U (zh) 一种可固定的温度传感器
CN206804175U (zh) 提升热电偶温度传感器实时测温响应能力的装置
CN206690406U (zh) 一种硫化模具温度传感器
CN204594608U (zh) 常温及高温环境测量复合材料整流罩连接面摩擦力的装置
CN206531593U (zh) 一种热电阻/热电偶响应速度测试仪
CN203643053U (zh) 一种模阻传感器
CN209317706U (zh) 一种可固定温度计的锥形瓶
Mejias et al. On the choice of boundary conditions for the estimation of the thermal conductivity components of orthotropic solids
CN208109281U (zh) 一种用于火力发电汽轮机推力瓦的温度测量装置
CN206744740U (zh) 一种传统手工珠宝镶嵌工具
CN204373791U (zh) 用于温度传感器的保护装置和温度传感器系统
ADAMS Hypersonic viscous shock layer analysis of leeward vortex-induced heat transfer on a sharp cone at high angles of incidence
CN205982321U (zh) 一种表贴类封装管壳的老炼测试插座
CN205718193U (zh) 一种冻融机冷板测温传感器压紧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Shi Wei

Inventor after: Yu Zhenxing

Inventor after: Hu Jun

Inventor before: Shi Wei

Inventor before: Yu Zhenxing

Inventor before: Hu Ju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0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