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521151A - 电池管理电路的启动装置及具有其的电池管理系统 - Google Patents

电池管理电路的启动装置及具有其的电池管理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521151A
CN108521151A CN201810383788.7A CN201810383788A CN108521151A CN 108521151 A CN108521151 A CN 108521151A CN 201810383788 A CN201810383788 A CN 201810383788A CN 108521151 A CN108521151 A CN 10852115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upled
circuit
battery management
diode
capacitan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383788.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521151B (zh
Inventor
王泽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Via Labs Inc
Original Assignee
Via Technologie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TW107109488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TWI680624B/zh
Application filed by Via Technologies Inc filed Critical Via Technologies Inc
Publication of CN10852115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52115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52115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52115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68Battery or charger load switching, e.g. concurrent charging and load supply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9/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mergency or stand-by power supply, e.g. for emergency lighting
    • H02J9/04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mergency or stand-by power supply, e.g. for emergency lighting in which the distribution system is disconnected from the normal source and connected to a standby source
    • H02J9/06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mergency or stand-by power supply, e.g. for emergency lighting in which the distribution system is disconnected from the normal source and connected to a standby source with automatic change-over, e.g. UPS systems
    • H02J9/061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mergency or stand-by power supply, e.g. for emergency lighting in which the distribution system is disconnected from the normal source and connected to a standby source with automatic change-over, e.g. UPS systems for DC powered load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Emergency Management (AREA)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池管理电路的启动装置及具有其的电池管理系统。电池管理电路的启动装置包括:变压器、开关电路、控制电路以及整流电路。变压器包括初级侧线圈、辅助线圈与次级侧线圈,初级侧线圈的第一端耦接至第一外部电力路径。开关电路的第一端耦接至初级侧线圈的第二端,开关电路的第二端耦接至第二外部电力路径。控制电路耦接辅助线圈以接收电能,并控制开关电路的导通状态。整流电路耦接变压器的次级侧线圈,以便供电给电池管理电路。

Description

电池管理电路的启动装置及具有其的电池管理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子装置,特别涉及一种电池管理电路的启动装置与电池管理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可重复使用的充电式电池已广泛应用于手机、笔记型计算机、电动车等电子装置,以做为各种电子装置的电力来源。然而,充电式电池所存储的电量有限。当充电式电池的电量完全耗尽而处于无电电池(dead battery)的状态时,电子装置的内部电路将无法正常运作,尤其是电池管理电路。在电子装置内部的电池管理电路用于管理充电式电池的电量。在充电式电池的电量减少时,电池管理电路可以控制充电开关,以便让外部电源(例如适配器或充电设施)对充电式电池进行充电。已知电池管理电路的操作电能只由充电式电池供给。当充电式电池处于无电电池的状态时,已知电池管理电路将无法正常运作。由于电池管理电路无法正常运作,因而外部电源也无法对充电式电池进行充电。在此情况下,已知技术需要将处于无电电池状态的充电式电池从电子装置卸下,然后将处于无电电池状态的这个充电式电池装入外部的特殊充电装置。等外部的特殊充电装置对这个充电式电池完成充电后,再将这个充电式电池从外部的特殊充电装置卸下,然后将这个充电式电池装回电子装置中。
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启动装置,以解决电子装置因内部电池的电量耗尽,而无法正常运作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池管理电路的启动装置与电池管理系统,可在电池模块处于无电电池的状态下,让电池管理电路维持正常运作。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池管理电路的启动装置。所述电池管理电路的启动装置包括变压器、开关电路、控制电路以及整流电路。变压器包括初级侧线圈、辅助线圈与次级侧线圈。初级侧线圈的第一端耦接至第一外部电力路径。开关电路的第一端耦接至初级侧线圈的第二端,开关电路的第二端耦接至第二外部电力路径。控制电路耦接辅助线圈以接收电能。控制电路控制开关电路的导通状态。整流电路耦接变压器的次级侧线圈。整流电路供电给电池管理电路。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池管理系统。所述电池管理系统包括电池模块、电池管理电路以及启动装置。电池管理电路耦接电池模块,以便管理电池模块的电量。当电池模块具有足够电能时,电池模块供电给电池管理电路。启动装置耦接电池管理电路。所述启动装置包括变压器、开关电路、控制电路以及整流电路。变压器包括初级侧线圈、辅助线圈与次级侧线圈。初级侧线圈的第一端耦接至第一外部电力路径。开关电路的第一端耦接至初级侧线圈的第二端,开关电路的第二端耦接至第二外部电力路径。控制电路耦接辅助线圈以接收电能。控制电路控制开关电路的导通状态。整流电路耦接变压器的次级侧线圈。当电池模块没有足够电能供电给电池管理电路时,整流电路供电给电池管理电路。
基于上述,本发明诸实施例所述的电池管理系统可藉由电池模块和/或由启动装置来供电给电池管理电路。因此,当电池模块处于无电电池的状态时,启动装置可供电给电池管理电路,进而让电池管理电路得以维持正常运作。
为让本发明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是依照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电池管理系统的电路方块(circuit block)示意图。
图2是依照本发明的一实施例说明图1的电池管理电路的电路方块示意图。
图3A至图3C是依照本发明的不同实施例说明图1的启动装置的电路示意图。
图4是依照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电池管理系统的电路方块示意图。
图5是依照本发明的一实施例说明图4的电池管理系统的电路方块示意图。
图6是依照本发明的又一实施例的电池管理系统的电路方块示意图。
图7是依照本发明的一实施例说明图6的启动装置的电路示意图。
【符号说明】
11:电池模块
12:电池管理电路
13、13A、13B:启动装置
14:外部电源
100:电池管理系统
121:电池管理芯片
122:电压调整电路
131:变压器
132:开关电路
133:控制电路
134:整流电路
135:触发电路
136:激磁电路
400:电池管理系统
600:电池管理系统
1221、1222:二极管
1223:电压调整器
1321:功率晶体管
1322:限流电阻
1331、1331C:辅助电力电路
1332、1332B:脉宽调制电路
1341:二极管
1342:电容
1361:电阻
1362:电容
1363:二极管
C1:第一电容
C2:第二电容
D1:第一二极管
D2:第二二极管
GND:接地电压
Naux:辅助线圈
Np:初级侧线圈
Ns:次级侧线圈
P1:第一外部电力路径
P2:第二外部电力路径
R1:第一电阻
R2:第二电阻
R3:第三电阻
Vo:输出电压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申请说明书全文(包括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耦接(或连接)”一词可指任何直接或间接的连接手段。举例而言,若文中描述第一装置耦接(或连接)于第二装置,则应该被解释成该第一装置可以直接连接于该第二装置,或者该第一装置可以通过其他装置或某种连接手段而间接地连接至该第二装置。另外,凡可能之处,在图式及实施方式中使用相同标号的元件/构件/步骤代表相同或类似部分。不同实施例中使用相同标号或使用相同用语的元件/构件/步骤可以相互参照相关说明。
图1是依照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电池管理系统的电路方块示意图。如图1所示,电池管理系统100包括电池模块11、电池管理电路12以及启动装置13。电池模块11可由多个电池串联而成,例如电池模块11可包括多个锂电池或锂离子电池。依照设计需求,电池模块11可以包含已知电池或是其他电池。电池管理电路12耦接电池模块11。当电池模块11具有足够电能时,电池模块11可供电给电池管理电路12。电池管理电路12可以管理电池模块11的电量。在电池模块11的电量减少时,电池管理电路12可以控制充电开关(未绘示),以便让外部电源14对电池模块11进行充电。依照设计需求,外部电源14可以包括适配器(adapter)或其他充电设施(charger Infrastructure)。在一些实施例中,外部电源14是可拆卸于电池管理系统100。
启动装置13耦接电池管理电路12。在实际应用时,启动装置13可耦接至外部电源14。在一些实施例中,外部电源14是可拆卸于启动装置13。在外部电源14连接于第一外部电力路径P1与第二外部电力路径P2的情况下,当电池模块11没有足够电能供电给电池管理电路12时,启动装置13可使用外部电源14的电能来供电给电池管理电路12,进而让电池管理电路12得以维持正常运作。
图2是依照本发明的一实施例说明图1的电池管理电路12的电路方块示意图。在图2所示实施例中,电池管理电路12包括电池管理芯片121与电压调整电路122。电池管理芯片121耦接电池模块11,以便管理电池模块11的电量。电压调整电路122耦接电池模块11与启动装置13的整流电路134,以便接收电池模块11提供的电能和/或接收整流电路134提供的电能。在正常状况下,电池模块11可以供电给电压调整电路122。亦即当电池模块11具有足够电能时,电压调整电路122使用电池模块11所提供的电能来供电给电池管理芯片121。当电池模块11没有足够电能时,电压调整电路122可以使用整流电路134所提供的电能来供电给电池管理芯片121,进而让电池管理芯片121得以维持正常运作。
电压调整电路122的实施细节可以依照设计需求来决定。举例来说,在图2的实施例中,电压调整电路122包括二极管1221、二极管1222以及电压调整器1223。电压调整器1223的输入端耦接至二极管1221的阴极与二极管1222的阴极。二极管1221的阳极耦接至电池模块11以接收电能。二极管1222的阳极耦接至启动装置13的整流电路134以接收电能。电压调整器1223可将其输入端接收到的电压转换为电池管理芯片121所需的工作电压,以便由电压调整器1223的输出端供电给电池管理芯片121。举例来说,假设电池模块11的输出电压为64V(例如电池模块11可由16个4V的锂电池串联而成),电压调整器1223可将64V转换为5V,以便供电给电池管理芯片121。
请参照图1,启动装置13包括变压器131、开关电路132、控制电路133以及整流电路134。变压器131包括初级侧线圈Np、辅助线圈Naux与次级侧线圈Ns。外部电源14可经由第一外部电力路径P1与第二外部电力路径P2将电能传输至启动装置13。初级侧线圈Np的第一端耦接至第一外部电力路径P1。开关电路132的第一端耦接至初级侧线圈Np的第二端,开关电路132的第二端耦接至第二外部电力路径P2。
控制电路133耦接辅助线圈Naux,以接收电能。亦即,当外部电源14电性连接至第一外部电力路径P1与第二外部电力路径P2时,外部电源14所提供的电能可以经过变压器131而供电给控制电路133。控制电路133可控制开关电路132的导通状态。举例来说,控制电路133可以产生脉宽调制(Pulse Width Modulation,PWM)信号给开关电路132。依照脉宽调制信号的控制,开关电路132可以决定第二外部电力路径P2与初级侧线圈Np之间的导通状态。因此,当外部电源14电性连接至第一外部电力路径P1与第二外部电力路径P2时,外部电源14所提供的电能可以经过变压器131而供电给整流电路134。
整流电路134耦接变压器131的次级侧线圈Ns。整流电路134可以将次级侧线圈Ns的交流电能转换为直流电能,以便供电给电池管理电路12。若电池模块11具有足够电能时,电池管理电路12的电压调整电路122可使用电池模块11所提供的电能来供电给电池管理电路12的电池管理芯片121。若电池模块11没有足够电能供电给电池管理电路12时,整流电路134可以供电给电池管理电路12,亦即电压调整电路122使用整流电路134所提供的电能供电给电池管理芯片121。
综上所述,当电池模块11没有足够电能供电给电池管理电路12时,启动装置13可进行激磁,以便将外部电源14的电能提供给电池管理电路12,进而让电池管理电路12恢复正常运作。当电池管理电路12恢复正常运作后,电池管理电路12可以导通(turn on)充电开关(未绘示),以便使用外部电源14的电能对电池模块11进行充电。如此一来,电池管理电路12可直接对处于无电电池状态的电池模块11进行充电,而不需另外将电池模块11卸下来由外部特殊充电装置进行充电。因此,相较于已知技术需先将电池卸下来充电由外部特殊充电装置进行,再将充电完成的电池安装回电子装置,本实施例的电池管理系统100提供了更便利的电池充电方式。
图3A至图3C是依照本发明的不同实施例说明图1的启动装置13的电路示意图。在图3A所示的实施例中,开关电路132包括功率晶体管1321与限流电阻1322。依照设计需求,功率晶体管1321可以是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晶体管(Metal-Oxide-SemiconductorField-Effect Transistor,MOSFET)、双极性接面晶体管(Bipolar Junction Transistor,BJT)或是绝缘栅双极晶体管(Insulated Gate Bipolar Transistor,IGBT)。在本实施例中,功率晶体管1321为N信道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晶体管(N-channel Metal OxideSemiconductor Field-Effect Transistor,N-MOSFET)。功率晶体管1321的第一端(例如漏极)耦接至初级侧线圈Np的第二端。功率晶体管1321的控制端(例如栅极)耦接至控制电路133。限流电阻1322的第一端耦接功率晶体管1321的第二端(例如源极),限流电阻1322的第二端耦接至第二外部电力路径P2。限流电阻1322可对流经功率晶体管1321的电流大小加以限制,以避免功率晶体管1321损坏。
在图3A所示的实施例中,控制电路133可包括辅助电力电路1331与脉宽调制(Pulse Width Modulation,PWM)电路1332。辅助电力电路1331耦接变压器131的辅助线圈Naux的第一端,以便使用辅助线圈Naux的电能来提供辅助电力给脉宽调制电路1332。脉宽调制电路1332耦接至辅助电力电路1331,以接收辅助电力。脉宽调制电路1332可产生脉冲信号至开关电路132的控制端,以控制开关电路132的导通状态。亦即,脉宽调制电路1332可产生脉冲信号至功率晶体管1321的控制端,以控制功率晶体管1321的导通状态。
在图3A的实施例中,脉宽调制电路1332包括第一电阻R1与第一二极管D1。第一电阻R1的第一端耦接至第一外部电力路径P1,第一电阻R1的第二端则耦接至开关电路132的功率晶体管1321的控制端。第一二极管D1的第一端耦接至第一电阻R1的第二端,第一二极管D1的第二端则耦接至开关电路132的功率晶体管1321的源极。在图3A的实施例中,辅助电力电路1331包括第二电阻R2、第一电容C1以及第二二极管D2。第二电阻R2的第一端耦接至辅助线圈Naux的第一端。辅助线圈Naux的第二端耦接至第二外部电力路径P2。第一电容C1的第一端耦接至第二电阻R2的第二端,第一电容C1的第二端则耦接至第一电阻R1的第二端。第二二极管D2的第一端(例如阴极)耦接至辅助线圈Naux的第一端,第二二极管D2的第二端(例如阳极)则耦接至第二外部电力路径P2。
以下将以图3A为例来说明启动装置13的供电方式。在图3A中,变压器131的初级侧线圈Np可经由第一外部电力路径P1取得电能而产生电流,辅助线圈Naux则藉由感应初级侧线圈Np的电流而产生感应电压,进而在辅助线圈Naux产生感应电流。因此,辅助线圈Naux可以供电给辅助电力电路1331。辅助电力电路1331可使用辅助线圈Naux的电能来提供辅助电力,而脉宽调制电路1332接收所述辅助电力后便可产生脉冲信号给控制开关电路132,以控制开关电路132的功率晶体管1321的导通状态。依照脉冲信号的控制,功率晶体管1321可以决定第二外部电力路径P2与初级侧线圈Np之间的导通状态。当所述脉冲信号的调制频率越高时,功率晶体管1321的切换动作就会越频繁,致使变压器131的初级侧线圈Np产生磁通量变化。因此,当外部电源14电性连接至第一外部电力路径P1与第二外部电力路径P2时,外部电源14所提供的电能可以经过变压器131的初级侧线圈Np传输至次级侧线圈Ns,进而在次级侧线圈Ns产生感应电流。次级侧线圈Ns的感应电流再经由整流电路134的整流、滤波后产生输出电压Vo,以便供电给图1的电池管理电路12。
在图3A的实施例中,整流电路134可包括二极管1341与电容1342。二极管1341的阳极耦接变压器131的次级侧线圈Ns的第一端。二极管1341的阴极产生输出电压Vo给电池管理电路12。电容1342的第一端耦接二极管1341的阴极。电容1342的负极与次级侧线圈Ns的第二端耦接至参考电压(例如接地电压GND)。此外,整流电路134的输出电压Vo的大小可依据变压器131的初级侧线圈Np与次级侧线圈Ns的匝数比来做调整。
图3B是依照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说明图1的启动装置13的电路示意图。图3B所示变压器131、开关电路132、控制电路133以及整流电路134可以参照图3A的相关说明来类推,故不再赘述。在图3B所示实施例中,启动装置13的控制电路133设置有辅助电力电路1331与脉宽调制电路1332B。图3B所示辅助电力电路1331与脉宽调制电路1332B可以参照图3A所示辅助电力电路1331与脉宽调制电路1332的相关说明来类推,故不再赘述。不同于图3A的脉宽调制电路1332,图3B的脉宽调制电路1332B还包括齐纳二极管ZD。齐纳二极管ZD的第一端(例如阴极)耦接至第一电阻R1的第二端,且齐纳二极管ZD的第二端(例如阳极)耦接至第二外部电力路径P2。齐纳二极管ZD可使功率晶体管1321的栅极与源极间保持稳定的偏压,以保护功率晶体管1321不受突波电流或静电的伤害。图3B中启动装置13的供电方式可以参照图3A的相关说明而类推,故不再赘述。
图3C是依照本发明的又一实施例说明图1的启动装置13的电路示意图。图3C所示变压器131、开关电路132、控制电路133以及整流电路134可以参照图3A的相关说明来类推,故不再赘述。在图3C所示实施例中,启动装置13的控制电路133设置有辅助电力电路1331C与脉宽调制电路1332。图3C所示辅助电力电路1331C与脉宽调制电路1332可以参照图3A所示辅助电力电路1331与脉宽调制电路1332的相关说明来类推,故不再赘述。不同于图3A的辅助电力电路1331,图3C的辅助电力电路1331C还包括第二电容C2与第三电阻R3。如图3C所示,第二电容C2的第一端耦接至第二二极管D2的第二端(例如阳极),第二电容C2的第二端则耦接至第二外部电力路径P2。第三电阻R3的第一端耦接至第二二极管D2第二端,第三电阻R3的第二端则耦接至第二外部电力路径P2。在图3C的辅助电力电路1331C中,第二电容C2与第三电阻R3可提供功率晶体管1321较长的放电路径。图3C中启动装置13的供电方式可以参照图3A的相关说明而类推,故不再赘述。
图4是依照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电池管理系统的电路方块示意图。如图4所示,电池管理系统400包括电池模块11、电池管理电路12以及启动装置13A。图4所示电池模块11、电池管理电路12以及启动装置13A可以参照图1所示电池模块11、电池管理电路12以及启动装置13的相关说明来类推,故不再赘述。不同于图1的启动装置13,图4的启动装置13A还包括触发电路135。触发电路135耦接控制电路133与电池管理电路12。触发电路135依照电池管理电路12的控制命令来决定是否禁能(disable)控制电路133。
举例来说,图5是依照本发明的一实施例说明图4的启动装置13A的电路示意图。如图5所示,启动装置13A包括变压器131、开关电路132、控制电路133、整流电路134以及触发电路135。控制电路133设置有辅助电力电路1331与脉宽调制电路1332。图5所示变压器131、开关电路132、控制电路133、辅助电力电路1331、脉宽调制电路1332以及整流电路134可以参照图3A的相关说明来类推,故不再赘述。触发电路135耦接脉宽调制电路1332。
在图5的实施例中,触发电路135可包括光电耦合元件。例如:光电耦合元件的发光部1351可为发光二极管,而光电耦合元件的受光部1352可为光晶体管。光电耦合元件的发光部1351的第一端耦接至电池管理电路12。光电耦合元件的发光部1351的第二端耦接至参考电压(例如接地电压)。光电耦合元件的受光部1352的第一端耦接至控制电路133的脉宽调制电路1332,受光部1352的第二端则耦接至第二外部电力路径P2。当电池模块11没有足够电能供电给电池管理电路12时,电池管理电路12将无法正常运作,此时光电耦合元件的受光部1352(光晶体管)为截止(turn off)。当受光部1352(光晶体管)为截止时,图5所示启动装置13A的操作可以参照图3A所示启动装置13的相关说明来类推,故不再赘述。因此,当电池模块11没有足够电能供电给电池管理电路12时,启动装置13A可以将外部电源14的电能提供给电池管理电路12,进而让电池管理电路12恢复正常运作。当电池管理电路12恢复正常运作后,电池管理电路12可以导通(turn on)充电开关(未绘示),以便让外部电源14对电池模块11进行充电。因此,电池模块11可以脱离无电电池状态,进而供电给电池管理电路12。
在电池模块11足以供电给电池管理电路12的情况下,电池管理电路12可以发出控制命令至触发电路135,以便禁能控制电路133的脉宽调制电路1332。举例来说,电池管理电路12可以提供驱动电流来使光电耦合元件的发光部1351(发光二极管)发光,发光部1351的光会导通(turn on)光电耦合元件的受光部1352(光晶体管)。当受光部1352(光晶体管)为导通时,开关电路132的功率晶体管1321的栅极被箝制于低电位,亦即功率晶体管1321保持于截止状态。因此,在电池模块11足以供电给电池管理电路12的情况下,启动装置13A可以基于电池管理电路12的控制而停止供电给电池管理电路12。
图6是依照本发明的又一实施例的电池管理系统的电路方块示意图。如图6所示,电池管理系统600包括电池模块11、电池管理电路12以及启动装置13B。图6所示电池模块11、电池管理电路12以及启动装置13B可以参照图1所示电池模块11、电池管理电路12以及启动装置13的相关说明来类推,故不再赘述。不同于图1的启动装置13,图6的启动装置13B还包括激磁电路136。激磁电路136的第一端耦接至变压器131的初级侧线圈Np的第一端,激磁电路136的第二端耦接至初级侧线圈Np的第二端。激磁电路136可增加变压器131的初级侧线圈Np所产生的激磁电流,以提升变压器131由初级侧线圈Np传输至次级侧线圈Ns的电能转换效率。
当电池模块11没有足够电能供电给电池管理电路12时,启动装置13B可藉由激磁电路136加速激磁,以便将外部电源14的电能提供给电池管理电路12,进而让电池管理电路12恢复正常运作。当电池管理电路12恢复正常运作后,电池管理电路12可以导通充电开关(未绘示),以便使用外部电源14的电能对电池模块11进行充电。如此一来,电池管理电路12可直接对处于无电电池状态的电池模块11进行充电,而不需另外将电池模块11卸下来由外部特殊充电装置进行充电。因此,相较于已知技术需先将电池卸下来由外部特殊充电装置进行充电,再将充电完成的电池安装回电子装置,本实施例的电池管理系统600提供了更便利的电池充电方式。
举例来说,图7是依照本发明的一实施例说明图6的启动装置13B的电路示意图。如图7所示,启动装置13B包括变压器131、开关电路132、控制电路133、整流电路134以及激磁电路136。图7所示变压器131、开关电路132、控制电路133以及整流电路134可以参照图3A的相关说明来类推,故不再赘述。在图7所示实施例中,激磁电路136包括电阻1361、电容1362与二极管1363。电阻1361的第一端与电容1362的第一端同时耦接至变压器131的初级侧线圈Np的第一端。二极管1363的第一端(例如阴极)耦接至电阻1361的第二端与电容1362的第二端,二极管1363的第二端(例如阳极)则耦接至变压器131的初级侧线圈Np的该第二端。
激磁电路136中的电阻1361、电容1362与二极管1363可增加变压器131的初级侧线圈Np的电流路径,以提高初级侧线圈Np的激磁电流,因而可有效提升变压器131的初级侧线圈Np与次级侧线圈Ns之间的电能转换效率。图7所示的变压器131、开关电路132、控制电路133以及整流电路134的运作方式可以参照图3A的相关说明而类推,故不再赘述。
综上所述,本发明诸实施例所述的电池管理系统可采用电池模块对电池管理电路进行供电,也可经由启动装置将外部电能供应至电池管理电路。因此,当电池模块处于无电电池的状态时,启动装置可提供电池管理电路所需的电力来源,进而让电池管理电路得以维持/恢复正常运作。因此,即便电池模块已经无法供电给电池管理电路,所述电池管理系统仍然可以对处于无电电池状态的电池模块进行充电,而不需将电池模块11卸除。此外,在启动装置中设置激磁电路,将可有效提升变压器的电能转换效率,进而可加快启动装置的供电效率。
虽然本发明已以实施例公开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些许的更动与润饰,故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当视所附权利要求书界定范围为准。

Claims (24)

1.一种电池管理电路的启动装置,包括:
变压器,包括初级侧线圈、辅助线圈与次级侧线圈,其中该初级侧线圈的第一端耦接至第一外部电力路径;
开关电路,其中该开关电路的第一端耦接至该初级侧线圈的第二端,该开关电路的第二端耦接至第二外部电力路径;
控制电路,耦接该辅助线圈以接收电能,其中该控制电路控制该开关电路的导通状态;以及
整流电路,耦接该变压器的该次级侧线圈,其中该整流电路供电给该电池管理电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启动装置,其中该开关电路包括:
功率晶体管,其中该功率晶体管的第一端耦接至该初级侧线圈的该第二端,该功率晶体管的控制端耦接至该控制电路;以及
限流电阻,其中该限流电阻的第一端耦接该功率晶体管的第二端,该限流电阻的第二端耦接至该第二外部电力路径。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启动装置,其中该控制电路包括:
辅助电力电路,耦接该变压器的该辅助线圈的第一端,用以使用该辅助线圈的电能来提供辅助电力;以及
脉宽调制电路,耦接至该辅助电力电路以接收该辅助电力,用以产生脉冲信号至该开关电路的控制端以控制该开关电路的导通状态。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启动装置,其中该脉宽调制电路包括:
第一电阻,其中该第一电阻的第一端耦接至该第一外部电力路径,以及该第一电阻的第二端耦接至该开关电路的功率晶体管的控制端;以及
第一二极管,其中该第一二极管的第一端耦接至该第一电阻的该第二端,以及该第一二极管的第二端耦接至该开关电路的源极。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启动装置,其中该脉宽调制电路还包括:
齐纳二极管,其中该齐纳二极管的第一端耦接至该第一电阻的该第二端,该齐纳二极管的第二端耦接至该第二外部电力路径。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启动装置,其中该辅助电力电路包括:
第二电阻,其中该第二电阻的第一端耦接至该辅助线圈的该第一端,该辅助线圈的第二端耦接至该第二外部电力路径;
第一电容,其中该第一电容的第一端耦接至该第二电阻的第二端,以及该第一电容的第二端耦接至该第一电阻的该第二端;以及
第二二极管,其中该第二二极管的第一端耦接至该辅助线圈的该第一端,以及该第二二极管的第二端耦接至该第二外部电力路径。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启动装置,其中该辅助电力电路包括:
第二电阻,其中该第二电阻的第一端耦接至该辅助线圈的该第一端,该辅助线圈的第二端耦接至该第二外部电力路径;
第一电容,其中该第一电容的第一端耦接至该第二电阻的第二端,以及该第一电容的第二端耦接至该第一电阻的该第二端;
第二二极管,其中该第二二极管的第一端耦接至该辅助线圈的该第一端;
第二电容,其中该第二电容的第一端耦接至该第二二极管的第二端,以及该第二电容的第二端耦接至该第二外部电力路径;以及
第三电阻,其中该第三电阻的第一端耦接至该第二二极管的该第二端,以及该第三电阻的第二端耦接至该第二外部电力路径。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启动装置,还包括:
触发电路,耦接该控制电路,其中该触发电路依照该电池管理电路的控制命令来决定是否禁能该控制电路。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启动装置,其中该触发电路包括:
光电耦合元件,其中该光电耦合元件的发光部耦接至该电池管理电路,该光电耦合元件的受光部的第一端耦接至该控制电路,而该受光部的第二端耦接至该第二外部电力路径。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启动装置,还包括:
激磁电路,其中该激磁电路的第一端耦接至该初级侧线圈的该第一端,该激磁电路的第二端耦接至该初级侧线圈的该第二端。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启动装置,其中该激磁电路包括:
电阻,其中该电阻的第一端耦接至该初级侧线圈的该第一端;
电容,其中该电容的第一端耦接至该初级侧线圈的该第一端;以及
二极管,其中该二极管的第一端耦接至该电阻的第二端与该电容的第二端,该二极管的第二端耦接该初级侧线圈的该第二端。
12.一种电池管理系统,包括:
电池模块;
电池管理电路,耦接该电池模块,以便管理该电池模块的电量,其中当该电池模块具有足够电能时,该电池模块供电给该电池管理电路;以及
启动装置,耦接该电池管理电路,其中该启动装置包括:
变压器,包括初级侧线圈、辅助线圈与次级侧线圈,其中该初级侧线圈的第一端耦接至第一外部电力路径;
开关电路,其中该开关电路的第一端耦接至该初级侧线圈的第二端,该开关电路的第二端耦接至第二外部电力路径;
控制电路,耦接该辅助线圈以接收电能,其中该控制电路控制该开关电路的导通状态;以及
整流电路,耦接该变压器的该次级侧线圈,其中当该电池模块没有足够电能供电给该电池管理电路时,该整流电路供电给该电池管理电路。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池管理系统,其中该电池管理电路包括:
电池管理芯片,耦接该电池模块,以便管理该电池模块的电量;以及
电压调整电路,耦接该电池模块以接收电能,其中当该电池模块具有足够电能时该电压调整电路使用该电池模块所提供的电能供电给该电池管理芯片,以及当该电池模块没有足够电能时该电压调整电路使用该整流电路所提供的电能供电给该电池管理芯片。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电池管理系统,其中该电压调整电路包括:
第一二极管,其中该第一二极管的阳极耦接至该电池模块以接收电能;
第二二极管,其中该第二二极管的阳极耦接至该整流电路以接收电能;以及
电压调整器,其中该电压调整器的输入端耦接至该第一二极管的阴极与该第二二极管的阴极,该电压调整器的输出端供电给该电池管理芯片。
15.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池管理系统,其中该开关电路包括:
功率晶体管,其中该功率晶体管的第一端耦接至该初级侧线圈的该第二端,该功率晶体管的控制端耦接至该控制电路;以及
限流电阻,其中该限流电阻的第一端耦接该功率晶体管的第二端,该限流电阻的第二端耦接至该第二外部电力路径。
16.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池管理系统,其中该控制电路包括:
辅助电力电路,耦接该变压器的该辅助线圈的第一端,用以使用该辅助线圈的电能来提供辅助电力;以及
脉宽调制电路,耦接至该辅助电力电路以接收该辅助电力,用以产生脉冲信号至该开关电路的控制端以控制该开关电路的导通状态。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电池管理系统,其中该脉宽调制电路包括:
第一电阻,其中该第一电阻的第一端耦接至该第一外部电力路径,以及该第一电阻的第二端耦接至该开关电路的功率晶体管的控制端;以及
第一二极管,其中该第一二极管的第一端耦接至该第一电阻的该第二端,以及该第一二极管的第二端耦接至该开关电路的源极。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电池管理系统,其中该脉宽调制电路还包括:
齐纳二极管,其中该齐纳二极管的第一端耦接至该第一电阻的该第二端,该齐纳二极管的第二端耦接至该第二外部电力路径。
19.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电池管理系统,其中该辅助电力电路包括:
第二电阻,其中该第二电阻的第一端耦接至该辅助线圈的该第一端,该辅助线圈的第二端耦接至该第二外部电力路径;
第一电容,其中该第一电容的第一端耦接至该第二电阻的第二端,以及该第一电容的第二端耦接至该第一电阻的该第二端;以及
第二二极管,其中该第二二极管的第一端耦接至该辅助线圈的该第一端,以及该第二二极管的第二端耦接至该第二外部电力路径。
20.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电池管理系统,其中该辅助电力电路包括:
第二电阻,其中该第二电阻的第一端耦接至该辅助线圈的该第一端,该辅助线圈的第二端耦接至该第二外部电力路径;
第一电容,其中该第一电容的第一端耦接至该第二电阻的第二端,以及该第一电容的第二端耦接至该第一电阻的该第二端;
第二二极管,其中该第二二极管的第一端耦接至该辅助线圈的该第一端;
第二电容,其中该第二电容的第一端耦接至该第二二极管的第二端,以及该第二电容的第二端耦接至该第二外部电力路径;以及
第三电阻,其中该第三电阻的第一端耦接至该第二二极管的该第二端,以及该第三电阻的第二端耦接至该第二外部电力路径。
21.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池管理系统,还包括:
触发电路,耦接该控制电路,其中该触发电路依照该电池管理电路的控制命令来决定是否禁能该控制电路。
22.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电池管理系统,其中该触发电路包括:
光电耦合元件,其中该光电耦合元件的发光部耦接至该电池管理电路,该光电耦合元件的受光部的第一端耦接至该控制电路,而该受光部的第二端耦接至该第二外部电力路径。
2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池管理系统,还包括:
激磁电路,其中该激磁电路的第一端耦接至该初级侧线圈的该第一端,该激磁电路的第二端耦接至该初级侧线圈的该第二端。
24.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电池管理系统,其中该激磁电路包括:
电阻,其中该电阻的第一端耦接至该初级侧线圈的该第一端;
电容,其中该电容的第一端耦接至该初级侧线圈的该第一端;以及
二极管,其中该二极管的第一端耦接至该电阻的第二端与该电容的第二端,该二极管的第二端耦接该初级侧线圈的该第二端。
CN201810383788.7A 2017-10-20 2018-04-26 电池管理电路的启动装置及具有其的电池管理系统 Active CN10852115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1762574756P 2017-10-20 2017-10-20
US62/574,756 2017-10-20
TW107109488 2018-03-20
TW107109488A TWI680624B (zh) 2017-10-20 2018-03-20 電池管理電路的啟動裝置及具有其的電池管理系統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521151A true CN108521151A (zh) 2018-09-11
CN108521151B CN108521151B (zh) 2020-12-08

Family

ID=634291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383788.7A Active CN108521151B (zh) 2017-10-20 2018-04-26 电池管理电路的启动装置及具有其的电池管理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521151B (zh)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78052A (zh) * 2003-07-09 2005-02-09 三美电机株式会社 Ac适配器及其充电方法
CN1698256A (zh) * 2003-03-28 2005-11-16 索尼株式会社 开关电源装置
US20080151581A1 (en) * 1994-04-26 2008-06-26 Comarco Wireless Technologies, Inc. Small form factor power supply
TW201108559A (en) * 2009-03-12 2011-03-01 O2Micro Inc Charging battery circuit, charging battery method and integrated circuit chip
CN203331864U (zh) * 2013-05-24 2013-12-11 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动力电池充电保护装置
JP5552751B2 (ja) * 2009-04-07 2014-07-16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受電装置、電子機器および無接点電力伝送システム
CN104348139A (zh) * 2014-10-24 2015-02-11 深圳市炜烨丰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安全节能电源
CN204258431U (zh) * 2014-12-24 2015-04-08 广州市爱浦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备用电源系统快速启动电压型电路
TW201543784A (zh) * 2014-05-14 2015-11-16 Univ Nat Cheng Kung 具電池電壓偵測器之電池充電器及其控制方法
CN106300579A (zh) * 2016-08-25 2017-01-04 合肥博雷电气有限公司 一种应用于交流电力机车的车载式机车特种电源装置
CN106998081A (zh) * 2016-01-22 2017-08-01 神讯电脑(昆山)有限公司 电子装置及其充放电管理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80151581A1 (en) * 1994-04-26 2008-06-26 Comarco Wireless Technologies, Inc. Small form factor power supply
CN1698256A (zh) * 2003-03-28 2005-11-16 索尼株式会社 开关电源装置
CN1578052A (zh) * 2003-07-09 2005-02-09 三美电机株式会社 Ac适配器及其充电方法
TW201108559A (en) * 2009-03-12 2011-03-01 O2Micro Inc Charging battery circuit, charging battery method and integrated circuit chip
JP5552751B2 (ja) * 2009-04-07 2014-07-16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受電装置、電子機器および無接点電力伝送システム
CN203331864U (zh) * 2013-05-24 2013-12-11 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动力电池充电保护装置
TW201543784A (zh) * 2014-05-14 2015-11-16 Univ Nat Cheng Kung 具電池電壓偵測器之電池充電器及其控制方法
CN104348139A (zh) * 2014-10-24 2015-02-11 深圳市炜烨丰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安全节能电源
CN204258431U (zh) * 2014-12-24 2015-04-08 广州市爱浦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备用电源系统快速启动电压型电路
CN106998081A (zh) * 2016-01-22 2017-08-01 神讯电脑(昆山)有限公司 电子装置及其充放电管理方法
CN106300579A (zh) * 2016-08-25 2017-01-04 合肥博雷电气有限公司 一种应用于交流电力机车的车载式机车特种电源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521151B (zh) 2020-12-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587973B2 (en) Internal high-voltage current source in an AC/DC power converter
CN105009430B (zh) Dc-dc高压转换器
CN100420136C (zh) 开关电源装置
CN105281298B (zh) 用于电子模块的过流保护装置和过流保护方法
CN102820765B (zh) 一种偏置电压产生电路及应用其的开关电源
US10050516B2 (en) Active clamp power converter and method of reducing shoot-through current during soft start
CN104242612B (zh) 用于驱动晶体管的方法和系统
US20090168463A1 (en) Dc to dc converter
CN105529914B (zh) 高压启动电路
EP3226395B1 (en) Pre-charging circuit, dc-dc converter and hybrid vehicle
US9653907B2 (en) Protection system against reverse battery connection
WO2012009261A2 (en) Reset voltage circuit for a forward power converter
CN104796015A (zh) 用于对同步整流器驱动电路供电的系统和方法
US20080239767A1 (en) Power supply circuit with pulse generating circuit and current-limiting circuit
CN108736748B (zh) 电源转换装置及其同步整流控制器
CN103683867B (zh) 反激式开关电源电路及应用该电路的背光源驱动装置
JP2022015506A (ja) 電源制御装置
CN111416333A (zh) 一种电源防反接方法及电源防反接电路
CN105977939A (zh) 一种直流源保护装置与方法
CN108521151A (zh) 电池管理电路的启动装置及具有其的电池管理系统
CN216216520U (zh) 一种用于同步整流的高压供电控制系统
TWI629866B (zh) 一種用於具有自調節電源的功率變換器的系統和方法
TWI750016B (zh) 返馳式轉換器及其控制方法
US9729049B2 (en) Supply voltage generating circuit and switching power supply
US11031922B1 (en) Switch circuit with reduced switch node ringing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0623

Address after: Chinese Taiwan New Taipei City

Applicant after: VIA LABS Inc.

Address before: Chinese Taiwan New Taipei City

Applicant before: Via Technologies, Inc.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