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513953B - 一种提高寄生蜂对烟粉虱med隐种寄生率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提高寄生蜂对烟粉虱med隐种寄生率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513953B
CN108513953B CN201810311744.3A CN201810311744A CN108513953B CN 108513953 B CN108513953 B CN 108513953B CN 201810311744 A CN201810311744 A CN 201810311744A CN 108513953 B CN108513953 B CN 10851395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emisia tabaci
plants
mint
bank
releas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311744.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513953A (zh
Inventor
张晓明
陈国华
窦文珺
胡昌雄
唐萍
李银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un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Yun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un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Yun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810311744.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513953B/zh
Publication of CN10851395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51395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51395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51395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KANIMAL HUSBANDRY; AVICULTURE; APICULTURE; PISCICULTURE; FISHING; 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BREEDS OF ANIMALS
    • A01K67/00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or modified breeds of animals
    • A01K67/033Rearing or breeding invertebrates; New breeds of invertebrat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13/00Protecting plan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22/00Cultivation of specific crops or plan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A01G22/05Fruit crops, e.g. strawberries, tomatoes or cucumbe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22/00Cultivation of specific crops or plan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A01G22/15Leaf crops, e.g. lettuce or spinach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Botan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Toxicology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Zoology (AREA)
  • Animal Husbandry (AREA)
  • Biodiversity & Conservation Biology (AREA)
  • Agricultural Chemicals And Associated Chemicals (AREA)
  • Catching Or Destruc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提高寄生蜂对烟粉虱MED隐种寄生率的方法,该方法包含以下步骤:(1)寄主植物的培养;(2)寄主烟粉虱若虫的繁育;(3)寄生蜂的饲养;(4)银行植物的培育、保存和释放前的训化;(5)银行植物的田间释放。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寄生蜂室外利用银行植物释放后提高对烟粉虱寄生效率的方法,建立了稳定的田间种群,满足了高效控制田间农作物烟粉虱的需要。

Description

一种提高寄生蜂对烟粉虱MED隐种寄生率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一种提高寄生蜂对烟粉虱MED隐种寄生率的方法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烟粉虱已成为我国蔬菜种植区番茄等蔬菜上的重要害虫,在自然条件下,烟粉虱是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的唯一传播媒介,番茄黄化曲叶病毒是番茄种植产业中的最重要的病毒之一,发病后番茄的品质受到严重影响,减产、严重时能对番茄生产造成毁灭性的影响。烟粉虱MED隐种Bemisiatabaci(Gennadius)是一种世界性害虫,也是目前烟粉虱隐种中入侵能力最强的隐种之一,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入侵我国后迅速扩散,现已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分布,并造成严重的生态和经济损失。近年来,MED隐种凭借极限温度适应性、较强农药抗性等特性在我国境内迅速扩散,在大部分地区逐渐取代另外一个同样具有很较强抗性能力的优势隐种MEAM1成为危害我国农作物的主要烟粉虱隐种。
由于烟粉虱具有分布广、虫体小、寄主广、传毒性强、抗药性强、危害重等特点,在目前的防治中存在以下难点:(1)严重依赖化学杀虫剂,破坏生态环境及改变土壤微生物群落、造成番茄生产中的安全问题;(2)目前的对烟粉虱的生物防治研究由于天敌饲养成本高,没有形成商品化生产,缺少田间应用的针对性技术,导致生产上推广应用少;(3)高频率的长期使用化学杀虫剂致使烟粉虱的抗药性迅速增强,对常见化学药剂包括机磷类、拟除虫菊酯类、新烟碱类和昆虫生长调节剂类的很多杀虫剂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抗药性。
丽蚜小蜂Encarsia formosa Gahan属膜翅目Hymenoptera蚜小蜂科Aphelinidae,是粉虱类若虫的重要寄生性天敌。20世纪20年代,英国昆虫学家Speyer从温室白粉虱的黑蛹中发现丽蚜小蜂,随后开展了相关研究和应用,在防治烟粉虱方面取得显著效果。随后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家先后引进丽蚜小蜂,使得丽蚜小蜂控制粉虱的相关研究普遍开展起来。我国自1978年从英国引进丽蚜小蜂,后续进行了大量研究,并在丽蚜小蜂生物学特性、控害潜能、商品化等方面取得了大量研究进展,并对我国的烟粉虱种群表现出较好的控制潜能,是目前为止烟粉虱寄生蜂商业化生产和运用中使用最广泛,效果最好的寄生蜂之一,亦是国内大部分相关的寄生蜂科研生产饲养单位里面均能容易购买或者获得的烟粉虱寄生蜂种群。在自然界中调查研究发现,丽蚜小蜂也是对烟粉虱自然寄生率最高的优势寄生蜂之一,然而,丽蚜小蜂的自然种群的烟粉虱控制效果均低于4%,不能起到有效控制烟粉虱的目的;因此,寻找更好的方法人工辅助简易有效利用丽蚜小蜂种群成功将烟粉虱控制在经济危害水平之下是目前烟粉虱的生物防治中需要重点研究的工作之一,以便适应不断发展的现代农业的需求。
由于昆明地区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条件,是云南省乃至全国的蔬菜种植生产中心,番茄的种植面积特别是温室的种植面积逐年增加,为其提供了有力的越冬场所,在大部分温室中即便在冬天也能严重为害。利用化学农药治理烟粉虱时,由于其体被蜡粉使化学药剂不易渗透,烟粉虱成虫一般在番茄叶背面取食为害并将大部分卵产于叶背面,施用杀虫剂费力费时,成本高且不易成功。因此,寻找一种对环境友好的有效方法控制烟粉虱的需求越来越强烈。因此,如何提高生物防治的田间利用效率的研究与推广应用一项非常迫切的工作。
生物防治作为最重要的替代手段,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普遍重视,一些有前景的天敌已经进入了应用试验阶段或者成功应用,到目前为止,国内已经报道的烟粉虱天敌总数为117种,其中寄生性天敌56种、捕食性天敌54种、病原真菌7种,是当前烟粉虱综合治理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寄生蜂的释放已经成为人们普遍接受的重要生物防治方法。但是在开展寄生蜂田间释放防治烟粉虱的过程中存在三方面的障碍:1、缺少适宜本地种植规模化繁殖烟粉虱的寄主植物;2、缺少完善的丽蚜小蜂商品化生产繁殖技术;3、缺乏烟粉虱人工田间较低成本释放的简洁并具有可操作性且能收到较好防治效果的流程。
发明内容
本发明正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缺陷,提供了一种寄生蜂室外利用银行植物释放后提高对烟粉虱寄生效率的方法,建立了稳定的田间种群,满足了高效控制田间农作物烟粉虱的需要。
为达到本发明的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提高寄生蜂对烟粉虱MED隐种寄生率的方法,本发明该方法包含以下步骤:(1)寄主植物的培养;(2)寄主烟粉虱若虫的繁育;(3)寄生蜂的饲养;(4)银行植物的培育、保存和释放前的训化;银行植物即是指包含着银行植物的整个害虫治理系统中涉及到的植物、替代食物或有益的有机体,该系统在害虫控制时有目的地添加或建立在温室或露地害虫控制中的饲养和释放银行植物的系统;本发明中涉及到的释放有益生物(如寄生蜂)载体的植物称作银行植物;(5)银行植物的田间释放。
进一步为,本发明所述的寄主植物的培养包括以下步骤:
(1)选择薄荷作为烟粉虱寄主植物,薄荷为云南地区普遍且适宜种植的蔬菜类植物,是烟粉虱寄生蜂作为银行植物到目前为止发现的最适宜的寄主植物之一;其次可以选择黄瓜、甘蓝或者向日葵。
(2)将薄荷种子播种于放有营养基质的营养杯中进行培养,2~3粒种子/杯,定期查看薄荷种子萌发和幼苗长势,保持营养杯内营养基质的湿度;待薄荷苗植株长至14~20片真叶时用于烟粉虱的饲养;
所述寄主植物薄荷的培育在清洁苗室(指一个专门经过严格清洁之后用于饲养培育无病虫害、健康生长的薄荷苗的室内饲养室)进行,保证无病虫害的污染,温度22~30℃,相对湿度65~70%,光照明暗度为L:D=16:8;薄荷种子为市场普遍出售的金贵妃牌薄荷种子。
进一步为,本发明所述的寄主烟粉虱若虫的繁育包括以下步骤:
将培养好的薄荷植株放到接虫室内配有蓝色塑料盒的养虫笼中,每笼内放置4-6盆营养杯,每笼按1:1的雌雄比例接入100~150对烟粉虱成虫;接虫48小时后移除所有烟粉虱成虫,继续培养带有卵的薄荷苗植株,温度22~26℃、相对湿度70~80%、光照明暗度为L:D=16:8。
进一步为,本发明所述的寄生蜂的饲养包括以下步骤:
烟粉虱产卵12~14天后烟粉虱若虫发育至2龄时,将其中一部分载有烟粉虱若虫的薄荷苗同养虫笼一起移到烟粉虱养虫室内继续饲养,供下一代烟粉虱成虫虫源;余下部分的载有烟粉虱若虫的薄荷苗同养虫笼一起移至养蜂室,作为寄主培育寄生蜂;每笼按1:1的雌雄比接入40对丽蚜小蜂成蜂,产卵24小时后移走寄生蜂成蜂;继续培养薄荷植株,经过8~10天薄荷叶片背部即有90%以上的黑色丽蚜小蜂蛹出现;室内温度、湿度、光照同粉虱接虫室;之后将带有寄生蜂寄生的薄荷苗在养虫室中继续饲养。
进一步为,本发明所述的银行植物的培育包括以下步骤:
选择虫室中长势较好的的薄荷植株,检查烟粉虱若虫被寄生的的情况,用毛笔轻挑挑除未被寄生的烟粉虱若虫,保证每株薄荷的烟粉虱若虫寄生率超过95%,每株薄荷的烟粉虱若虫被寄生蜂寄生的数量超过350头;银行植物的保存包括以下步骤:将在银行植物培育室中挑选好的带有被寄生烟粉虱蛹的相同批次的银行植移至储存饲养室中继续饲养,其目的在于延缓寄生蜂的发育速度;储存饲养室的温度为14~16℃,相对湿度65~75%、光照明暗度为L:D=16:8;银行植物的释放前驯化以下步骤:在银行植物释放前48小时,将同一批次的银行植物转移至银行植物培育室进行室温回复驯化饲养,其目的在于降低释放到野外后寄生蜂的死亡率;此时再检查银行植物上寄生蜂的寄生率和寄生量,并对寄生率和寄生量较低的植物进行重新补充或者替换。
进一步为,本发明所述的银行植物的田间释放以下步骤:
将培育好的银行植物释放连同花盆移至至田间,以五点取样法放置在样地中,每亩放置的量为6500-7000头为宜,释放时分3个批次释放,每次释放时天气应保持晴朗,在作物生长过程中分三个批次释放:释放的三个批次的确定有两种方法,第一种适用于在有往年相同或者相似地区烟粉虱种群发生情况(结合第二种方法一起更好):采用四分位法计算烟粉虱的发生时期,具体为烟粉虱在田间发生分成四个阶段,即始发期、始盛期、盛发期、消退期4个阶段,并基于这四个时段之间的3个时间节点划分烟粉虱的发生情况,即烟粉虱种群数量占到全年调查种群数的25%、50%和75%为分段节点并将发生时段或者发生期分成4个时期,该方法命名为四分位法。具体来说,将烟粉虱各发生时期所发生的种群发生数量占整个发生期调查得到的总种群数量的比例值设为X,那么当种群数量所占比例X<25%时为定义为第一分位(始发期),25%≤X<50%定义为第二分位(始盛期),50%≤X<75%定义为第三分位(盛发期),75%≤X≤100%定义为第四分位(消退期)。烟粉虱的种群数量在X<25%时的种群发生期定义为早发生期,25%≤X<75%时的时期定义为主要发生期,75%≤X≤100%时期的时期定义为晚发生晚期,将种群数量所占比例X=50%时的时期或者时期定义为烟粉虱在全年整个发生期的最高峰。为了更准确的确定寄生蜂释放的三个批次的时间,可以参考四分位法,四分位法可以根据过去两年中当地烟粉虱种群发生的情况计算出来,确定之后在第一分位的时间节点的最后释放第一批烟粉虱,此时的释放量应占到三次总计释放量的60%,即释放量应为:3900-4200头/亩;第二次释放应在种群发生最高峰前的12-14天释放,即X=50%时释放(因为丽蚜小蜂最喜欢选择烟粉虱2-3龄的若虫阶段进行寄生,这个时间刚好是烟粉虱2-3龄若虫大量出现的时期),此时释放的目的在于对第一批寄生蜂的寄生能力的辅助,此时的释放量应占到三次总计释放量的20%,即释放量应为:1300-1400头/亩;第三次释放应在第四分位的中间时段释放,即X=80%释放,本次释放能有效压低烟粉虱的秋冬季种群,减少第二年的烟粉虱发生基数,此时的释放量应占到三次总计释放量的20%,即释放量应为:1300-1400头/亩。
第二种适用于往年没有任何烟粉虱种群发生情况可以参考的地区,这样的地区第一批次的释放时间为作物种植后1个月害虫始发期,本次释放的量为总释放量的60%即3900-4200头/亩;第二批次的释放时间为作物种植后45±3天害虫盛发期,本次释放的量为总释放量的20%即1300-1400头/亩;第三批次的释放时间为作物收获前30±3天此时为烟粉虱的消退期,本次释放的量为总释放量的20%即1300-1400头/亩。
进一步为,本发明所述的营养基质组分配方为,以重量计:云南红土45~55份+珍珠岩8~10份+草木灰5~7份+腐熟鸭粪1~3份+壳聚糖0.5~1.5份+普洱茶熟茶叶渣6~8份+艾叶0.5~0.6份。
进一步为,本发明所述的寄主植物亦为黄瓜或甘蓝或向日葵。
进一步为,本发明步骤:寄主烟粉虱若虫的繁育中,所用的培养好的薄荷植株为幼苗期的薄荷,即其叶片为暗绿色或微紫色,叶缘锯齿浅而稀且呈紫色的薄荷。
进一步为,本发明步骤:银行植物的培育中,所用的长势较好的的薄荷植株为生长中后期的薄荷,即其叶片为绿色的薄荷。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1)本发明中涉及的寄主和寄生蜂丽蚜小蜂的人工饲养方法,方法简易,易掌握,特别是便于室内饲养并观察其生活史,即使饲养人员没有相关专业知识,亦可在短期内学会;养虫架可分层式饲养,占空间较小,饲养成本较低,释放野外控制烟粉虱后,可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2)本发明的方法可大规模繁殖丽蚜小蜂并培育田间释放银行植物,可实现该银行植物的终年不间断的繁殖,不仅可满足试验研究的需求,更重要的是可实现向番茄温室大棚内各烟粉虱发生区特别是蔬菜和有机农业示范地区提供大量虫源,以减轻烟粉虱对农作物的侵害,本发明的方法满足了番茄种植区生产高品质番茄的需要。
(3)本发明利用活体银行植物直接作为载体田间释放寄生蜂控制烟粉虱,相当于寄生蜂释放到田间之后羽化之前有个适应期,可以最大限度的减少寄生蜂释放后的死亡率,且两种寄生蜂不同比率释放,记得的提高了对田间烟粉虱的控制效率,可将烟粉虱种群控制在经济危害水平之下,为生产无公害农场品服务。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本发明做进一步解释。
附图说明
图1为丽蚜小蜂不同释放方法对番茄地烟粉虱的寄生量变化动态(平均值+标准误)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提高寄生蜂对烟粉虱MED隐种寄生率的方法,本发明该方法包含以下步骤:(1)寄主植物的培养;(2)寄主烟粉虱若虫的繁育;(3)寄生蜂的饲养;(4)银行植物的培育;银行植物即是指包含着银行植物的整个害虫治理系统中涉及到的植物、替代食物或有益的有机体,该系统在害虫控制时有目的地添加或建立在温室或露地害虫控制中的饲养和释放银行植物的系统;本发明中涉及到的释放有益生物(如寄生蜂)载体的植物称作银行植物;(5)银行植物的田间释放。
进一步为,本发明所述的寄主植物的培养包括以下步骤:
(1)选择薄荷作为烟粉虱寄主植物,薄荷为云南地区普遍且适宜种植的蔬菜类植物,是烟粉虱寄生蜂作为银行植物到目前为止发现的最适宜的寄主植物;其次可以选择黄瓜、甘蓝或者向日葵。
(2)将薄荷种子播种于放有营养基质的营养杯中进行培养,2~3粒种子/杯,定期查看薄荷种子萌发和幼苗长势,保持营养杯内营养基质的湿度;待薄荷苗植株长至14~20片真叶时用于烟粉虱的饲养;
所述寄主植物薄荷的培育在清洁苗室(指一个专门经过严格清洁之后用于饲养培育无病虫害、健康生长的薄荷苗的室内饲养室)进行,保证无病虫害的污染,温度22~30℃,相对湿度65~70%,光照明暗度为L:D=16:8;薄荷种子为市场出售金贵妃牌薄荷种子。
进一步为,本发明所述的寄主烟粉虱若虫的繁育包括以下步骤:
将培养好的薄荷植株放到接虫室内配有蓝色塑料盒的养虫笼中,每笼内放置4-6盆营养杯,每笼按1:1的雌雄比例接入100~150对烟粉虱成虫;接虫48小时后移除所有烟粉虱成虫,继续培养带有卵的薄荷苗植株,温度22~26℃、相对湿度70~80%、光照明暗度为L:D=16:8。
进一步为,本发明所述的寄生蜂的饲养包括以下步骤:
烟粉虱产卵12~14天后烟粉虱若虫发育至2龄时,将其中一部分载有烟粉虱若虫的薄荷苗同养虫笼一起移到烟粉虱养虫室内继续饲养,供下一代烟粉虱成虫虫源;余下部分的载有烟粉虱若虫的薄荷苗同养虫笼一起移至养蜂室,作为寄主培育寄生蜂;每笼按1:1的雌雄比接入40对丽蚜小蜂成蜂,产卵24小时后移走寄生蜂成蜂;继续培养薄荷植株,经过8~10天薄荷叶片背部即有90%以上的黑色丽蚜小蜂蛹出现;室内温度、湿度、光照同粉虱接虫室;之后将带有寄生蜂寄生的薄荷苗在养虫室中继续饲养。
进一步为,本发明所述的银行植物的培育包括以下步骤:
选择虫室中长势较好的的薄荷植株,检查烟粉虱若虫被寄生的的情况,用毛笔轻挑挑除未被寄生的烟粉虱若虫,保证每株薄荷的烟粉虱若虫寄生率超过95%,每株薄荷的烟粉虱若虫被寄生蜂寄生的数量超过350头;银行植物的保存包括以下步骤:将在银行植物培育室中挑选好的带有被寄生烟粉虱蛹的相同批次的银行植移至储存饲养室中继续饲养,其目的在于延缓寄生蜂的发育速度;储存饲养室的温度为14~16℃,相对湿度65~75%、光照明暗度为L:D=16:8;银行植物的释放前驯化以下步骤:在银行植物释放前48小时,将同一批次的银行植物转移至银行植物培育室进行室温回复驯化饲养,其目的在于释放到野外后寄生蜂的死亡率降低;此时再检查银行植物上寄生蜂的寄生率和寄生量,并对寄生率和寄生量较低的植物进行重新补充或者替换。
进一步为,本发明所述的银行植物的田间释放以下步骤:
将培育好的银行植物释放连同花盆移至至田间,以五点取样法放置在样地中,每亩放置的量为6500-7000头,每次释放时天气应保持晴朗,在作物生长过程中分三个批次释放;分两种情况:第一种,在有往年相同或者相似地区烟粉虱种群发生情况数据:采用四分位法计算烟粉虱的发生时期,具体为烟粉虱在田间发生分成四个阶段,即始发期、始盛期、盛发期、消退期4个阶段,并基于这四个时段之间的3个时间节点划分烟粉虱的发生情况,即烟粉虱种群数量占到全年调查种群数的25%、50%和75%为分段节点并将发生时段或者发生期分成4个时期:将烟粉虱各发生时期所发生的种群发生数量占整个发生期调查得到的总种群数量的比例值设为X,那么当种群数量所占比例X<25%时为定义为第一分位(始发期),25%≤X<50%定义为第二分位(始盛期),50%≤X<75%定义为第三分位(盛发期),75%≤X≤100%定义为第四分位(消退期);四分位法根据过去两年中当地烟粉虱种群发生的情况计算出来,确定之后在第一分位的时间节点的最后释放第一批烟粉虱,此时的释放量应占到三次总计释放量的60%,即释放量应为:3900-4200头/亩;第二次释放应在种群发生最高峰前的12-14天释放,即X=50%时释放(因为丽蚜小蜂最喜欢选择烟粉虱2-3龄的若虫阶段进行寄生,这个时间刚好是烟粉虱2-3龄若虫大量出现的时期),此时释放的目的在于对第一批寄生蜂的寄生能力的辅助,此时的释放量应占到三次总计释放量的20%,即释放量应为:1300-1400头/亩;第三次释放应在第四分位的中间时段释放,即X=80%释放,本次释放能有效压低烟粉虱的秋冬季种群,减少第二年的烟粉虱发生基数,此时的释放量应占到三次总计释放量的20%,即释放量应为:1300-1400头/亩。
第二种适用于往年没有任何烟粉虱种群发生情况可以参考的地区,这样的地区第一批次的释放时间为作物种植后1个月害虫始发期,本次释放的量为总释放量的60%即3900-4200头/亩;第二批次的释放时间为作物种植后45±3天害虫盛发期,本次释放的量为总释放量的20%即1300-1400头/亩;第三批次的释放时间为作物收获前30±3天此时为烟粉虱的消退期,本次释放的量为总释放量的20%即1300-1400头/亩。进一步为,本发明所述的营养基质组分配方为,以重量计:云南红土45~55份+珍珠岩8~10份+草木灰5~7份+腐熟鸭粪1~3份+壳聚糖0.5~1.5份+普洱茶熟茶叶渣6~8份+艾叶0.5~0.6份。
进一步为,本发明所述的寄主植物亦为黄瓜或甘蓝或向日葵。
进一步为,本发明步骤:寄主烟粉虱若虫的繁育中,所用的培养好的薄荷植株为幼苗期的薄荷,即其叶片为暗绿色或微紫色,叶缘锯齿浅而稀且呈紫色的薄荷。
进一步为,本发明步骤:银行植物的培育中,所用的长势较好的的薄荷植株为生长中后期的薄荷,即其叶片为绿色的薄荷。
详细实施操作:
人工大规模饲养的丽蚜小蜂
(1)基本设施
养虫室:面积视饲养规模而定,一般15~25m2,窗户安装不锈钢质纱窗,并安装一台排风扇作通风用和一台1.5匹冷暖空调控制养虫室内温度;养虫室内按照实际面积大小摆放不同数量(3~5个)的层式养虫架,由KG316T微电脑时控开关自动控制养虫室所有养虫架上灯管的开关时间;
冬季保种室:主要用于冬季(12月底至2月初)丽蚜小蜂的饲养;总体积20m3,用玻璃和真空板隔成3小间,体积分别为6.5m3、4.3m3和4.3m3,顶高2.5m;每小隔间安装1.9m高的透明玻璃推拉门;邻近隔间之间以1.2m高的透明玻璃推拉窗和可活动纱窗隔开,春夏将玻璃窗和纱窗拉开可作一般养虫室用;安装一台排风扇和一台1.5匹冷暖空调;冬季养虫时,每个小隔间配备一台油丁加热器和一台加湿器,以提高室内温度和湿度;由KG316T微电脑时控开关自动控制保种室所有养虫架上灯管的开关时间;
养虫架:235cm×45cm×190cm的养虫架若干个,每个架子分3层,每层底部垫一层质地较厚的透明塑料板,顶部安装3~6盏规格为日光灯,日光灯的总计功率为100~150瓦即可;养虫架与养虫室、冬季保种室配套,每个养虫架各层日光灯分别安装一个手动开关;
养虫笼:帐篷式昆虫饲养笼(规格:60cm×40cm×60cm),丝网坚固,透明,便于观察;大开口和小开口,方便取样,笼子质地为100目尼龙纱网。
(2)寄主烟粉虱饲养的适宜条件
温度、湿度和光照条件:养虫室保持22~26℃的温度,湿度为60~80%度(75%为最佳);光照明暗度L:D=16:8和3500lux的光照条件;冬季保种室可适当将饲养温度调制25℃,其它条件不变(保种室亦可建在向阳面,可减少冬季保种成本);
寄主条件:15~20片真叶的薄荷苗;
单株薄荷苗养虫量:8~16对成虫为适宜;
(3)丽蚜小蜂饲养的适宜条件
温度、湿度和光照条件:养虫室保持24~28℃的温度,相对湿度为70~85%度(75%为最佳);光照明暗度L:D=16:8和3500lux的光照条件;冬季保种室可适当将饲养温度降至23~25℃,其它条件不变;
寄主条件:2龄的烟粉虱若虫;
单株薄荷苗养虫量:2~4对成虫为适宜;
(4)虫源的准备
烟粉虱:第一次饲养的虫源可从野外薄荷、烟草、棉花、番茄等主要寄主作物上采集若虫或成虫,之后的虫源来自冬季保种室,选择个体健壮的成虫饲养于帐篷式昆虫饲养笼中备用。
丽蚜小蜂:第一次虫源可以从农业部外来入侵生物预防与控制研究中心引种或者从相关的生物防治公司购买,之后的虫源来自冬季保种室。保种的成虫饲养于有烟粉虱的昆虫饲养笼内备用。
(5)寄主植物薄荷的标准化培育
营养土:营养基质组分配方为,以重量计:云南红土45~55份+珍珠岩8~10份+草木灰5~7份+腐熟鸭粪1~3份+壳聚糖0.5~1.5份+普洱茶熟茶叶渣6~8份+艾叶0.5~0.6份;
播种:1月底至12月底,每隔10天播一次种,以保证整年养虫必需的寄主,秋冬两季将种子播于温室内,其余时期可在露天的空地尼龙网笼内播种,以防止其他虫子对苗株的为害;播种时,直接将薄荷种子播种于黑色营养杯内,营养杯置于方形无盖的塑料盒内,盒子规格为:65cm×35cm×8cm(可根据饲养量选择不同型号的盒子),每个营养杯播种两粒种子,种子撒于土表,然后在盖上一薄层营养基质;种子发芽前,每天下午浇一次水;种子发芽后,视实情隔2~3天浇一次水;种子发芽后到长至8~12片真叶时灌施300~500ml浓度为0.7g/L的尿素液;待苗株长至14~20片真叶时用于烟粉虱的饲养;
(6)烟粉虱的饲养
烟粉虱成虫产卵:将营养杯栽培的薄荷苗放到昆虫饲养笼中,每笼放8盆,接入成虫,每笼按2:1的雌雄比例接入100~150对烟粉虱成虫;接虫48小时后移除所有烟粉虱成虫,继续培养带有卵的薄荷幼苗株,温度22~30℃、相对湿度65~75%、L:D=16:8。待12~14天后待烟粉虱若虫发育至2龄时用于丽蚜小蜂的饲养。
(7)丽蚜小蜂的饲养
将培养好的带有烟粉虱2龄若虫的薄荷苗移至养蜂室,每个养虫笼中放置8~10株苗株,向每个养虫笼中接入40对雌雄性别比为2:1的丽蚜小蜂成虫,任其产卵24小时后将寄生蜂成虫移走。寄主烟粉虱饲养的适宜环境条件也即是丽蚜小蜂饲养的适宜环境条件。
(8)银行植物的培育
将载有丽蚜小蜂产卵的植物转移到银行植物培养专用养虫室中,培养室温度22~2+℃、相对湿度65~75%、L:D=16:8。培养12-16天待被寄生的烟粉虱若虫发育至4领若虫初期时,将培养室温度调至8-12℃继续培养保种,以延缓寄生蜂若虫的发育速率,在该温度下寄生蜂若虫能在保持活力的情况下饲养26天发育至带有黑色的烟粉虱伪蛹备用。同时同解剖针挑除没有被寄生的寄生蜂寄生的烟粉虱若虫,以保持活体植物上的寄生蜂寄生率在90%以上。
(9)银行植物的田间释放
将培育好的植物释放连同花盆移至至田间,以五点取样法放置在样地中,每亩放置的量为6500-7000头为宜,释放时分3个批次释放,每放置在释放时天气应保持晴朗,在作物生长过程中分三个批次释放:第一批次的释放时间为作物种植后1个月害虫始发期,本次释放的量为总释放量的30%即2100-2250头;第二批次的释放时间为作物种植后45±3天害虫盛发起,本次释放的量为总释放量的60%即4200-4500头;第三批次的释放时间为作物收获前30±3天,本次释放的量为总释放量的10%即700-750头。
银行植物释放到田间后,可将10%的蜂蜜水喷洒在银行植物的植株中下部的叶背面(该部分是寄生蜂成虫刚羽化出来之后最喜欢活动的区域),可增加寄生蜂成虫在田间的成活率;或者用大约2ml的塑料管,在塑料管中加入脱脂棉花,再将10%的蜂蜜水注入到脱脂棉中,主要作用在于刚羽化的寄生蜂由于需要田间适应,刚羽化后2-3天若没有找到合适的烟粉虱寄主,则可以在脱脂棉上面取食蜂蜜水,减少寄生蜂的死亡率。
与其它饲养方式相比的优点:
与直接释放寄生蜂成虫相比的优点:直接释放寄生蜂成虫时,由于寄生蜂时室内饲养种群,在田间释放时受天气和环境影响较大,只有在连续晴天的时候释放才能有较好的控制效果,且释放时受周围环境干扰较大。若在阴天释放寄生蜂的寄生能力受到很大影响,若在雨天活着释放之后的24小时之内下雨,寄生蜂的死亡率超过50%。
与直接悬挂寄生蜂卵卡进行生物防治相比的优点:寄生蜂卵卡的生产及制作均在室内专用养虫室内进行。所以悬挂之后羽化出来的寄生蜂的寄生能力及成活率受环境影响较大,特别是羽化出来的成虫在24小时内若遇到下雨,成虫的死亡率大量下降。
本释放方法的优点:
(1)用番茄作为活体活体饲养的银行植物饲养,能较长时间的保持饲养植物,减少频繁更换食物时带来的烟粉虱种群死亡和并增加寄生蜂的死亡率。
(2)将银行植物作为寄生蜂的载体直接释放至田间可以最大限度的在室外模拟寄生蜂在室内饲养时的寄生环境,释放之后能最大限度的适应室外环境,有限的减少释放后极端天气(如大风、暴雨等)带来的寄生蜂释放初期死亡率。增加寄生蜂的田间寄生效率。
(3)将银行植物作为寄生蜂寄生载体,直接放置到田间进行生物防治时,释放的银行植物能作为释放初期的避难所,在寄生蜂刚释放初期,若在田间未找到合适的寄主进行寄生,或者寄主量不够寄生蜂寄生时,可以暂时在银行植物上进行活动。
丽蚜小蜂的年生产量
20m2的养虫室可摆放6个养虫架,每个养虫架3层,每层可摆放3个60cm×60cm×60cm的昆虫养虫笼,即每个养虫架可以容纳9个这样的养虫笼,每笼可容纳平均9株薄荷苗。如果按这套技术规范饲养,每个养虫室每代可产出丽蚜小蜂:9笼/养虫架×6个养虫架×9株/盆×(300~400头)/株=14.6~19.4万头;
由于在27℃下丽蚜小蜂成虫产卵期长达7天,每世代从卵至成虫羽化的历期仅16天,因此在3月上旬~11月底的生产季节,室内可饲养12代。那么每年单间养虫室可产生的寄生蜂量至少为175万头。
丽蚜小蜂冬季保种
保种方式:在上述冬季保种室内以营养杯栽培的小苗饲养。
寄主培育:10月底或11月初将薄荷苗直接在营养钵中育苗并置于温室内,营养杯的规格为13cm×15cm,营养杯内的营养基质组分配方为,以重量计:云南红土45~55份+珍珠岩8~10份+草木灰5~7份+腐熟鸭粪1~3份+壳聚糖0.5~1.5份+普洱茶熟茶叶渣6~8份+艾叶0.5~0.6份。温室顶部悬挂10盏100W的电灯泡,每天天黑后开4小时补充光照。当苗株长至8~12片真叶时,每株灌施300~500ml浓度为0.7g/L的尿素液,寄主植株长至14~20片真叶时即可用于寄主烟粉虱的饲养。
饲养方法:将营养杯内的苗株放到无盖方形塑料盒65cm×35cm×8cm中,每个塑料盒放9个营养杯。将薄荷苗营养杯放入昆虫饲养笼中,接入烟粉虱成虫,每笼接60~80对,产卵24小时后移出烟粉虱成虫,移出的烟粉虱成虫可转入其它置有薄荷苗的养虫笼内继续产卵。待烟粉虱若中发育至2龄时,向笼中接入丽蚜小蜂成虫,30~50对/笼,12天后采集带蛹叶片,转移至载有烟粉虱若虫的薄荷苗上,待寄生蜂羽化后,可直接搜寻烟粉虱若虫进行产卵寄生,由此实现丽蚜小蜂的继代饲养。
寄生蛹的保存:为防止冬季保种过程中遇到季度低温的对寄生蜂保种的影响,在保种室内保种的同时,可以将丽蚜小蜂寄生率较高的叶片摘下,将叶片平铺在放有1%的琼脂糖凝胶上,或将乳黄色寄生蛹分离出来做成蜂卡,用9±0.5℃恒温箱存放寄生蜂蛹,可存放1个月。存放一个月之后,将储存的蛹放到保种室里面继续培养,更换一批新的蛹,用相同的方法到恒温箱内继续保存。
表1丽蚜小蜂不同释放方法对番茄地烟粉虱寄生量比较
Figure BDA0001622560230000111
注:表中数据为平均数±标准误。同列不同小写字母分别表示经Tukey’sHSD法检验在
不同释放方法间差异显著(P<0.05)
表2丽蚜小蜂不同释放方法田间成虫种群密度比较
Figure BDA0001622560230000121
注:表中数据为平均数±标准误。同列不同小写字母分别表示经Tukey’sHSD法检验
在不同释放方法间差异显著(P<0.05)
表3丽蚜小蜂在烟粉虱不同寄主植物上的发育历期(天)及幼期存活率(%)
Figure BDA0001622560230000122
注:表中数据为平均数±标准误。同列不同小写字母分别表示经Tukey’sHSD法检验
在不同寄主植物间差异显著(P<0.05)
表5丽蚜小蜂在不同寄主植物上烟粉虱的寿命及繁殖量
Figure BDA0001622560230000123
注:表中数据为平均数±标准误。同列不同小写字母分别表示经Tukey’sHSD法检验在
不同寄主植物间差异显著(P<0.05)
表6丽蚜小蜂对寄主烟粉虱的温室控制效果(云南昆明)
Figure BDA0001622560230000131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体结构及特性等常识在此未作过多描述。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发明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本申请要求的保护范围应当以其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说明书中的具体实施方式等记载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的内容。

Claims (8)

1.一种提高寄生蜂对烟粉虱MED隐种寄生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含以下步骤:(1)寄主植物的培养;(2)寄主烟粉虱若虫的繁育;(3)寄生蜂的饲养;(4)银行植物的培育、保存和释放前的驯化:所述的银行植物的培育包括以下步骤:选择虫室中长势较好的薄荷植株,检查烟粉虱若虫被寄生的情况,用毛笔轻挑挑除未被寄生的烟粉虱若虫,保证每株薄荷的烟粉虱若虫寄生率超过95%,每株薄荷的烟粉虱若虫被寄生蜂寄生的数量超过350头;银行植物的保存包括以下步骤:将在银行植物培育室中挑选好的带有被寄生烟粉虱蛹的相同批次的银行植物移至储存饲养室中继续饲养,延缓寄生蜂的发育速度;储存饲养室的温度为14~16℃,相对湿度65~75%、光照明暗度为L:D=16:8;银行植物的释放前驯化包括以下步骤:在银行植物释放前48小时,将同一批次的银行植物转移至银行植物培育室进行室温恢复驯化饲养;此时再检查银行植物上寄生蜂的寄生率和寄生量,并对寄生率和寄生量较低的植物进行重新补充或者替换;(5)银行植物的田间释放;
银行植物是指释放有寄生蜂载体的植物;
所述的银行植物的田间释放包括以下步骤:将培育好的银行植物释放连同花盆移至田间,以五点取样法放置在样地中,每亩放置的量为6500-7000头,每次释放时天气应保持晴朗,在作物生长过程中分三个批次释放;分两种情况:a、在有往年相同或者相似地区烟粉虱种群发生情况数据:采用四分位法计算烟粉虱的发生时期,具体为烟粉虱在田间发生分成四个阶段,即始发期、始盛期、盛发期、消退期4个阶段,并基于这四个阶段之间的3个时间节点划分烟粉虱的发生情况,即烟粉虱种群数量占到全年调查种群数的25%、50%和75%为分段节点并将发生阶段或者发生期分成4个时期:将烟粉虱各发生时期所发生的种群发生数量占整个发生期调查得到的总种群数量的比例值设为X,那么当种群数量所占比例X<25%时定义为第一分位-始发期,25%≤X<50%定义为第二分位-始盛期,50%≤X<75%定义为第三分位-盛发期,75%≤X≤100%定义为第四分位-消退期;四分位法根据过去两年中当地烟粉虱种群发生的情况计算出来,确定之后在第一分位的时间节点的最后释放第一批烟粉虱,此时的释放量应占到三次总计释放量的60%,即释放量应为:3900-4200头/亩;第二次释放应在种群发生最高峰前的12-14天释放,即X=50%时释放,此时的释放量应占到三次总计释放量的20%,即释放量应为:1300-1400头/亩;第三次释放应在第四分位的中间阶段释放,即X=80%时释放,此时的释放量应占到三次总计释放量的20%,即释放量应为:1300-1400头/亩;
b、往年没有任何烟粉虱种群发生情况可以参考的地区,第一批次的释放时间为作物种植后1个月害虫始发期,本次释放的量为总释放量的60%即3900-4200头/亩;第二批次的释放时间为作物种植后45±3天害虫盛发期,本次释放的量为总释放量的20%即1300-1400头/亩;第三批次的释放时间为作物收获前30±3天此时为烟粉虱的消退期,本次释放的量为总释放量的20%即1300-1400头/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高寄生蜂对烟粉虱MED隐种寄生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寄主植物的培养包括以下步骤:
(1)选择薄荷作为烟粉虱寄主植物;
(2)将薄荷种子播种于放有营养基质的营养杯中进行培养,2~3粒种子/杯,定期查看薄荷种子萌发和幼苗长势,保持营养杯内营养基质的湿度;待薄荷苗植株长至14~20片真叶时用于烟粉虱的饲养;
所述寄主植物薄荷的培育在清洁苗室进行,保证无病虫害的污染,温度22~30℃,相对湿度65~70%,光照明暗度为L:D=16:8。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高寄生蜂对烟粉虱MED隐种寄生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寄主烟粉虱若虫的繁育包括以下步骤:将培养好的薄荷植株放到接虫室内配有蓝色塑料盒的养虫笼中,每笼内放置4-6盆营养杯,每笼按1:1的雌雄比例接入100~150对烟粉虱成虫;接虫48小时后移除所有烟粉虱成虫,继续培养带有卵的薄荷苗植株,温度22~26℃、相对湿度70~80%、光照明暗度为L:D=16:8。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高寄生蜂对烟粉虱MED隐种寄生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寄生蜂的饲养包括以下步骤:烟粉虱产卵12~14天后烟粉虱若虫发育至2龄时,将其中一部分载有烟粉虱若虫的薄荷苗同养虫笼一起移到烟粉虱养虫室内继续饲养,供下一代烟粉虱成虫虫源;余下部分的载有烟粉虱若虫的薄荷苗同养虫笼一起移至养蜂室,作为寄主培育寄生蜂;每笼按1:1的雌雄比接入40对丽蚜小蜂成蜂,产卵24小时后移走寄生蜂成蜂;继续培养薄荷植株,经过8~10天薄荷叶片背部即有90%以上的黑色丽蚜小蜂蛹出现;室内温度、湿度、光照同粉虱接虫室;之后将带有寄生蜂寄生的薄荷苗在养虫室中继续饲养。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提高寄生蜂对烟粉虱MED隐种寄生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营养基质组分配方为,以重量计:云南红土45~55份+珍珠岩8~10份+草木灰5~7份+腐熟鸭粪1~3份+壳聚糖0.5~1.5份+普洱茶熟茶叶渣6~8份+艾叶0.5~0.6份。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提高寄生蜂对烟粉虱MED隐种寄生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寄主植物亦为黄瓜或甘蓝或向日葵。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提高寄生蜂对烟粉虱MED隐种寄生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寄主烟粉虱若虫的繁育中,所用的培养好的薄荷植株为幼苗期的薄荷,即其叶片为暗绿色或微紫色,叶缘锯齿浅而稀且呈紫色的薄荷。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高寄生蜂对烟粉虱MED隐种寄生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银行植物的培育中,所用的长势较好的薄荷植株为生长中后期的薄荷,即其叶片为绿色的薄荷。
CN201810311744.3A 2018-04-09 2018-04-09 一种提高寄生蜂对烟粉虱med隐种寄生率的方法 Active CN10851395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311744.3A CN108513953B (zh) 2018-04-09 2018-04-09 一种提高寄生蜂对烟粉虱med隐种寄生率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311744.3A CN108513953B (zh) 2018-04-09 2018-04-09 一种提高寄生蜂对烟粉虱med隐种寄生率的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513953A CN108513953A (zh) 2018-09-11
CN108513953B true CN108513953B (zh) 2021-04-06

Family

ID=634322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311744.3A Active CN108513953B (zh) 2018-04-09 2018-04-09 一种提高寄生蜂对烟粉虱med隐种寄生率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513953B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720977B1 (ko) * 2006-09-29 2007-05-23 주식회사 세실 천적류 방사용 구조체 및 이를 이용한 해충 방제 방법
CN102870742A (zh) * 2012-09-24 2013-01-16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一种海氏桨角蚜小蜂的人工大规模饲养方法
CN103385220A (zh) * 2013-07-25 2013-11-13 任伟 丽蚜小蜂的规模繁殖方法
CN104938262A (zh) * 2015-06-29 2015-09-30 宁波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一种以麦苗与麦管蚜为储蓄载体的蚜虫生物防治方法
KR20170000656A (ko) * 2015-06-24 2017-01-03 안동대학교 산학협력단 누리관총채벌레의 사육방법 및 이를 이용한 총채벌레류의 방제방법
CN106614392A (zh) * 2016-09-29 2017-05-10 中国烟草总公司陕西省公司 陕西地区烟蚜茧蜂繁育和释放的本地化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1289110A (ja) * 1985-06-14 1986-12-19 Toray Ind Inc 中空糸用紡糸口金
CN102845366A (zh) * 2012-09-10 2013-01-02 湖南省水稻研究所 一种赤眼蜂稻田释放方法
CN103404489A (zh) * 2013-08-05 2013-11-27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资源研究所 一种简易繁殖日光蜂的方法
JP6467177B2 (ja) * 2013-09-30 2019-02-06 国立研究開発法人農業・食品産業技術総合研究機構 花の香り由来の天敵昆虫誘引成分およびその利用
CN107278741B (zh) * 2017-06-13 2019-12-31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 利用红彩真猎蝽防治褐飞虱的方法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720977B1 (ko) * 2006-09-29 2007-05-23 주식회사 세실 천적류 방사용 구조체 및 이를 이용한 해충 방제 방법
CN102870742A (zh) * 2012-09-24 2013-01-16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一种海氏桨角蚜小蜂的人工大规模饲养方法
CN103385220A (zh) * 2013-07-25 2013-11-13 任伟 丽蚜小蜂的规模繁殖方法
KR20170000656A (ko) * 2015-06-24 2017-01-03 안동대학교 산학협력단 누리관총채벌레의 사육방법 및 이를 이용한 총채벌레류의 방제방법
CN104938262A (zh) * 2015-06-29 2015-09-30 宁波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一种以麦苗与麦管蚜为储蓄载体的蚜虫生物防治方法
CN106614392A (zh) * 2016-09-29 2017-05-10 中国烟草总公司陕西省公司 陕西地区烟蚜茧蜂繁育和释放的本地化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513953A (zh) 2018-09-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168751B (zh) 一种扩繁烟蚜茧蜂的方法
CN106954592B (zh) 一种阿里食虱跳小蜂的规模化繁殖方法
CN102308738B (zh) 甘蓝蚜替代烟蚜繁殖烟蚜茧蜂防治烟草虫害的方法
CN102870742A (zh) 一种海氏桨角蚜小蜂的人工大规模饲养方法
CN108476826B (zh) 一种释放丽蚜小蜂防治烟粉虱的方法
CN101715754A (zh) 应用无土培育大麦苗饲养灰飞虱的方法
CN102524193A (zh) 斑潜蝇优势寄生蜂的规模化饲养方法
CN112042598B (zh) 一种饲养异色瓢虫的成套方法
CN103503836A (zh) 菜蛾盘绒茧蜂人工繁殖生产方法
CN112369262A (zh) 利用小花蝽储蓄植物系统防控小型害虫的方法
CN103766324A (zh) 冬枣园利用红颈常室茧蜂生物防治绿盲蝽的方法
CN113519468A (zh) 一种黄曲条跳甲室内世代饲养的方法
CN109122312A (zh) 一种使报春石斛种子快速繁殖成苗的培养基及方法
CN107787698A (zh) 一种避免土传病害侵染的马铃薯种薯的生产方法
CN103210881A (zh) 加州新小绥螨规模化人工饲养的方法
CN108513953B (zh) 一种提高寄生蜂对烟粉虱med隐种寄生率的方法
CN111802332B (zh) 一种利用大麦上多种蚜虫混合种群饲养食蚜瘿蚊的方法
CN110574733B (zh) 利用棉短瘤蚜茧蜂繁育浅黄恩蚜小蜂雄蜂的方法
CN108174824A (zh) 一种保持豌豆蚜孤雌蚜无翅状态的低密度养殖方法
CN111066732B (zh) 一种繁育东亚小花蝽的方法
CN111034684A (zh) 一种半闭弯尾姬蜂保种复壮繁育方法
CN109197786B (zh) 一种室内大量饲养半闭弯尾姬蜂的方法
CN110959581A (zh) 一种梨木虱寄生蜂的人工扩繁方法及其应用
CN108739675B (zh) 一种双斑恩蚜小蜂规模化繁殖的方法
CN110896927A (zh) 梨木虱室内人工扩繁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